学习与研究

2024-10-0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学习与研究(推荐8篇)

学习与研究 篇1

关于探究型学习(探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的含义,实施,存在问题等,不同的人都有不同的看法,我们在这儿提供了一些观点,以供参考。

1、东西方文化背景下的探究性学习

探究性学习在各国教育中都颇受重视。鉴于东西方的巨大差异,我们不能只看到“探究性学习”在西方取得的成果,应当结合西方的文化背景以及各方面的条件因素来看待西方“探究性学习”取得成功的必然性。同时,在借鉴西方优秀教学理论和方法的过程中,结合我国具体国情,努力创造条件,理性地实施探究性学习。

2、基于网络应用的教师角色以及研究性学习辅导

研究性学习要求教师角色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者,更应是学习共同体中的参与者与帮促者。在研究性学习的不同阶段,教师的角色表现和辅导策略也相应不同,网络应用进一步促进教师角色的转变与实现。另外,以“问题情境中的主动学习者”为基本逻辑起点,建构了学习各阶段的教师辅导策略;以及辅导中应注意的几个基本原则:更注重对话,辅导介入讲求适度,以及教师联合的必要性。

3、基于网络应用研究性学习实施中一些问题的思考

本文从实践出发对基于网络应用的研究性学习实施进行了反思,认为基于网络应用的研究性学习实践需要进一步明确教学目标、细化学习过程设计、根据各地各校的具体情况选用不同的教学模式;认为就学校而言资源的问题可能关键在于如何选用的问题,而不首先是资源建设的问题。本文还介绍了课程应用软件系统的一些特点和选用原则。认为基于网络应用研究性学习实施中的根本问题是制度和师资的问题。

东西方文化背景下的探究性学习

付强

探究性学习在各国教育中都颇受重视。鉴于东西方的巨大差异,我们不能只看到“探究性学习”在西方取得的成果,应当结合西方的文化背景以及各方面的条件因素来看待西方“探究性学习”取得成功的必然性。同时,在借鉴西方优秀教学理论和方法的过程中,结合我国具体国情,努力创造条件,理性地实施探究性学习。

一、对探究性学习的认识

探究性学习是与接受式学习相对的,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主要指的是学生在科学课中自己探索问题的学习方式。它强调要由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去思考怎么做,而不是由教师教给他们已经思考好的现成结论。教师作为指导者和引导者,启发和诱导学生,并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氛围,让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有多层面的活动,包括通过观察、浏览书籍和其他信息资源、调查研究、实验来收集、分析、解释数据,得出结论或作出评价,以及交流结果。通过个人、小组、班级等多种方式组织活动,发挥个人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小组协作能力。

二、探究性学习在我国

探究性学习在我国的部分城市和学校的实施中,的确也取得了很多成功的经验。但也要指出,类似的成功毕竟不是普遍的。相对来说,在中小型城市中开展探究性学习就已与大城市有明显的差距。可以说没有大城市开展的那样有声有色。开展探究性学习过程中的种种问题的出现不能仅仅归结于学校的开展不利,缺少经验,究其根本原因是我国与西方文化背景的巨大差异这一客观因素决定的。

三 东西方文化背景下探究性学习的比较

(一)历史与传统文化:从历史的角度看,中华文化有两个显著的历史特点,一是中国经历了很长的封建时期,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自周代开始直至 民国初,等级和礼教森严的社会体系才开始有所转变;二是中国的科举制度严格而根深蒂固。封建思想使得中国长期受传统礼教的影响,重传统、重宗法、重教条。探究性学习的提出,与西方的文化、思想本身是相一致的,而与我国的传统文化思想却是相背的。因此,探究性学习在西方很容易被广泛推广和接受,实施起来效果显著,而在我国的实施中却面临了一些矛盾和困难。

(二)教育体制:我国教育体制主要的表现是应试教育,推崇的更多的是规范,致使探究性学习开展时,学生的思维不够活跃,积极性不高和想象力有限。虽然知识扎实但具体应用时能力较差。西方重视感性认识,强调实践能力,因此开展探究性学习时,学生很投入,能够独立思考,有自己的见解,动手能力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较强。

(三)家庭:东西方家长的不同态度与指导程度,对探究性学习将起到截然不同的影响,鼓励、支持与正确的引导将有利于孩子更大的探究兴趣和积极性,促使探究过程顺利进行。而相反 的行为则抑制了孩子的探究欲望,使其丧失了创造与实践的积极性。尤其,很多探究过程是要在家中进行的,所以家庭对于探究性学习的开展效果有很大影响。

(四)学校硬件设施资源:西方经济的发达,使学校具有很好的硬件资源供学生研究和学习使用。而我国经济能力有限,学生多,学校设施及资源相对贫乏,贫困地区更为严重。这使得我国进行探究性学习很多时候受到条件的限制。

(五)教师:我国中小学教师由于受传统师范教育和教师培训的影响,研究意识与能力大多较低,又由于升学率的问题,对探究性学习实施的积极性不大。

(六)学生:西方的学生,独立性强,喜欢发现和思考。我国的学生由于传统教育影响,基础知识扎实,但习惯于接受现成的知识,创造力、动手能力较弱。

(七)社会支持

四、探究性学习在我国实施的建议: 1.突破传统,转变观念 2.完善教育体制 3.家长的配合与转变 4.解决硬件资源、条件的问题

5.教师的提高:在师范学校进行教学模式的改革与课程结构的调整;在职教师的全方位转变。

6.学生:在学生探究性学习的总体安排上要有一定的梯度,由易到难,使学生逐步适应新的教学方法,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要充分创造环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思维的积极性,鼓励学生有自己的想法。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探究能力。

7.寻求社会支持:一方面需要政府部门的支持,另一方面要学校与各有关方面单位联系,协商如何给学校的探究性学习开展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方便。

总的来说,探究性学习的实施可以采用分步实施,逐步过渡的方式。实施的同时注意以上提到的问题突破传统、转变观念,完善教育体制,做好家长的配合和转变工作,解决学校的硬件资源问题,提高教师的素质和探究能力,对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要由易到难、逐步提高,寻求更多社会支持各方面的改革来配合进行。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观念的更新,最终实现全面的探究性学习的开展。

学习与研究 篇2

随着新课程的改革, 以前“填鸭式的教育”“死读书”“读死书”已被这个时代所淘汰, 心理学家越来越重视学生的主体能动性, 即学生利用教材或教师提供的条件自己独立思考、自行发现知识、掌握原理和规律的能力。这样, 学生体验到了问题的某种不确定性, 激发了探究的欲望, 从而提高了学生的潜能, 使学生对知识和学习过程本身发生兴趣。正如建构主义所认为的, 学生并不是洛克所说的一张白板, 他们已经形成了丰富的经验, 而且有自己的认知能力, 可以进行推理判断, 可见学生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随之学习也就不是简单的积累, 而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知识经验间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过程而建构成的。人本主义的鼻祖罗杰斯更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有意义学习的学习观。有意义学习不是仅仅涉及事实累积的学习, 而是指一种使个体的行为、态度, 个性以及在未来选择行动方针时发生重大变化的学习。这不仅仅是一种增长知识的学习, 而且是一种与每个人各部分经验都融合在一起的学习。综上所述, 现行的教育课程目标越来越关注学生自身的发展, 也越来越关注学习中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培养。

近几年来, 数学奥林匹克竞赛在中国的崛起, 带动全国各地有关数学奥林匹克竞赛的兴趣班、特长班竞相成立, 甚至有的还成立了数学奥林匹克学校, 有关的辅导书也层出不穷。如此的“奥数热”引起了两方激烈的争论。一方认为这样的形势突出了数学奥林匹克竞赛的目的, 即发现人才和加强青少年的交流, 并通过交流, 从而促进世界范围的数学水平的提高。而另一方则忧心忡忡, 认为这类竞赛是为了对学生数学特质的培养, 并不是针对所有人。于是笔者就从心理学的角度, 对奥数学习以及数学学习取向进行了实证的研究。

2 数学学习兴趣的有关概念

2.1 数学学习兴趣的定义

有关兴趣学术界表述不一。有的认为, 兴趣是“指某一个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的认识倾向。”[1]还有的则认为, “兴趣是人的认识需要的心理表现。它使人对某些事物优先给予注意, 并带有积极的情绪色彩。”[2]而心理学家们则普遍认为兴趣是人们探求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一种心理倾向性, 是以认识或探索外界的需要为基础, 从而推动人们认识事物、探究真理的一种社会动机。而数学学习兴趣则是指在数学学习方面现表出来的这种心理倾向性。

2.2 数学学习兴趣的品质

根据兴趣的四大重要品质, 我们可知两种不同的学习兴趣取向, 即深层的学习兴趣取向和表层的学习兴趣取向。这四大品质包括兴趣的中心、兴趣的广度、兴趣的稳定性及兴趣的效能。其中, 兴趣的中心是指对某个特定领域的事物形成更浓厚、更强烈的兴趣。兴趣的广度是指兴趣的范围大小。兴趣的稳定性则指对事物具有持续、稳定的的兴趣。最后, 兴趣的效能, 是指兴趣能积极推动人的活动, 提高活动的效能。综上所示, 效能深层的数学学习兴趣取向是指学生主动参加数学学习的探讨, 不仅专一于数学课本的学习, 还能自觉地涉猎各方面与数学学习有关的书籍, 争取最大化的精深学习, 而且这种行为保持稳定性和持久性, 能提高数学学习活动的效能。而表层的数学学习兴趣取向则指向于课本本身的学习, 对数学学的学习缺乏更深层次的领悟和应用, 且具有短暂性。

2.3 奥数与兴趣

通过上述阐述我们看出奥数的学习训练应该能够带来学习兴趣质的飞跃, 它本身所存在的三大特点基础性与发展性相结合、新异性及开放性为这一假设提供了理论的前提。可是在实际的“奥数热”的现象中, 我们看到了正确的对待奥数的态度, 会使带来相悖的负面效应, 即不但不能提高学习兴趣, 反而会造成“厌学”这种可怕的后果。相反的, 兴趣也会影响奥数的学习。稳定的持久的数学兴趣会促进学生更深的钻研与思考, 拥有直接兴趣的往往会产生更有效地对学习数学的效率产生影响。而一时短暂的冲动性的兴趣则会使奥数的更深更广的研究产生阻碍后产生兴趣的转移, 拥有间接兴趣的学生一旦失去活动结果对他们产生的意义则会毫不犹豫的转移兴趣。由此我们从理论角度假定:奥数的训练者应该在学习兴趣方面表现出更优势的状态。

3 奥数与学习兴趣及数学观的问卷调查研

3.1 研究设计

3.1.1 被试的选择

正式研究在2011年9至11月份进行, 研究随机选取了中国兰州市某中学的初一的学生共200名为研究对象, 其中学过奥数的140名, 没参加任何奥数训练的60名。而性别比也是1:1。最后问卷回收为178份, 仔细筛查后去掉多选、漏选以及不认真答卷者 (全选一个答案或答案有级阶性特点) 最后有效问卷剩下150名, 参加奥数训练的有90名, 没参加奥数训练的有60名, 其中男生74名, 女生76名。由于数学成绩我们进行匹配处理最后锁定了参加奥数的81人, 没有参加奥数的56人。

3.1.2 研究工具

笔者根据上述理论框架, 借鉴了丁锐编制的适合大陆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向问卷》[3], 共22个题目, 有两个不同的因子—深层取向和表层取向, 还包括四个相应的子因子—深层动机、深层策略、表层动机和表层策略, 使用五点计分。该量表的信度为0.76, 是可以接受的。

3.2 统计结论

笔者采用了SPSS13.0的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了分析。在考虑学习奥数与否在学习兴趣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时, 我们选择了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分析, 是因为我们的研究主要只有一个自变量的存在, 而且这个自变量也只存在两个水平, 即是否学习奥数。在进行学习兴趣和数学观相关的分析上, 笔者采用了斯皮尔曼的等级相关系数, 这是由我们所用的量表及数据的类型所决定的。

以下就是有关是否参加奥数训练在学习兴趣和数学观两方面的差异性分析结果, 详见下表。

注:**Correlation is significant at the 0.01 level (2-tailed) .*Correlation is significant at the 0.05 level (2-tailed) .

根据上表所示的, 参加奥数与没有参加奥数的学生在数学观的各维度进行的比较中, 我们可以看出p>0.05并没有呈现出差异性, 也就是说参加奥数和未参加奥数在对数学的知识观中并没有表现出差异, 都认为数学是一种计算, 是一种能力的体现, 同时数学是需要思考的并且它能在生活中体现出自己的价值。而参加奥数与没有参加奥数的学生在学习兴趣方面的表层动机dm和表层策略ds表现出非常显著的差异性p<0.01, 根据前面量表的介绍, 笔者认为这是由于这两个维度题目过少所造成的。综合整体量表来看p﹥0.05, 我们可知参加奥数与否在学习兴趣方面也不表现出差异性。

综上所述, 奥数的训练在实际的推行运用中, 在学习兴趣取向的确立方面并没能表现出所谓的优势, 参加奥数的学生与未参加奥数的学生在这两个方面并不存在实质性的差异性。可见, 奥数的训练在实际运作中并没有理论中所表现的那么强势, 由它带来的负面效应应该是客观存在的, 而且是不容忽视的。

3.3 分析和讨论

本研究所研究的是初中低年级的学生在奥数训练中是否体现出应有的优势性, 这时期的儿童主导活动恰巧是学习, 因此对于他们来说, 这时期的主导任务就是学会学习, 是否能从学习中体会到快乐, 掌握真正正确的学习观念。这似乎与奥数的真正价值不谋而合。同时根据孟四清等人的研究[4], 这时期的人是人一生中过渡期比较明显的时期, 之所以这样讲, 是因为它的特点并不像幼儿期、青年期和成年期那样鲜明, 它既有幼年期的特点, 又兼备青年期的一些特征。笔者认为这时的兴趣明显地反映了少年半儿童、半成人、半幼稚、半成熟、半依赖、半独立的过渡时期的矛盾特点。在数学学习方面体现的尤其明显, 低年级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会随年级升高而递增, 而他们对某学科的喜欢, 往往和教师的教学质量有关, 也和他们自己这门学科的学习成绩有关。在思维发展过程中, 这时期的儿童也处于过渡期, 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在发展心理学中, 我们知道在教学中如何最大限度的发挥其作用方面的论述中就不得不提到“关键期”的问题。因而我们应该更加关注这时期的学生, 希望从他们身上能直接、有效地说明有关奥数训练的问题。

4 结束语

我们必须深思家长盲目地为孩子出钱出力学习奥数是为了什么呢?孩子并没有从奥数训练中得到真正的学习的快乐, 也没有获得应有的学习观念的改变。由此我们认为, 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 我们应该从孩子的角度出发, 多多了解孩子自身的兴趣特点, 毕竟孩子才是学习的主体, 而我们能为他们提供的只是意见和指导的作用, 千万不能本末倒置。

参考文献

[1]宋艳红.中小学数学奥林匹克的实践和认识[D].学位论文.上海:华东师范大学, 2008.

[2]单墫.数学竞赛史话[M].广西:广西教育出版社, 2000.

[3]丁锐.中国大陆小学数学课堂环境探究[J].香港中文大学, 2010.

英语学习策略研究与网络自主学习 篇3

一、相关理论研究

1.关于学习策略的研究

(1)什么是学习策略。学者们对学习策略有多种定义。虽然至目前对学习策略还没有一个让学术界及教学同行们一致认可的经典定义,但学习策略应包括以下特征是毋庸置疑的:学习策略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有意识地采取的一系列方法、技巧或措施,以提高学习的效率或效果;学习策略可以是宏观的,也可以是微观的,可以是内部活动,也可以是外部活动;学习策略构成学习者总体的学习方法;学习策略是可以培训和学习的。

(2)学习策略与学习成绩之间的关系。Rubin在研究中发现,成功的语言学习者在心理特征、认知策略、交际策略、社交策略等方面非常相似。文秋芳认为,为了帮助学生提高方法的有效性,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多使用管理策略来监控自己的学习过程。听力、交际、词汇策略训练对学习者策略的使用有明显的帮助,对英语成绩的提高也有显著影响,对低水平学生的帮助大于对高水平生的帮助。Rod Ellis曾说成功的外语学习者对语言的形式和功能操练活动都很重视,能根据学习活动的要求灵活调整自己关注的重点。这就是说他们能够根据自己语言发展阶段、具体的语言任务和语言使用环境而采用不同的学习策略。

(3)学习策略训练。学习策略是可教的。虽然很多学习者在没有经过任何策略培训的情况下有意或无意地使用着学习策略,但多数人对外语学习策略培训持赞成态度。Andrew D.Conhen介绍了三种学习策略训练方法:Pearson和Dole的方法、Oxford等人的方法和Chamot和O′Malley的方法。研究表明,初级学习者、学习较差者和自主学习者更需要策略唤醒和策略培训。南京大学曾于2003年8月举办了我国外语教学界第一次“英语学习策略培训与研究”国际研修班。研修班对学员进行了系统的英语学习策略培训并传授如何开展英语学习策略研究,在外语师生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文秋芳认为,学习策略不但是可以培训的,而且要长期坚持下去,应成为外语教学课程的一个组成部分。

2.自主学习

Dickson认为,自主学习“既是一种学习态度,又是一种独立学习的能力”。他解释说,态度就是一种对自己的学习做出决策的责任;能力就是对学习过程的决策和反思。网络自主学习是指学习者自行利用网络,主动调控自己的学习行为和过程,独立完成网络课程的学习。学习策略和网络自主学习的相关行为:(1)具备和有效运用元认知策略是实现网上自主学习的关键。网络学习本身转向个体化和自主式,有利于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能更好地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个性化要求。同时也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学生必须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即能根据学习要求制定学习计划、根据学习任务选择学习策略、监控自我学习过程、调整学习策略以及评价自我学习效果的能力,而元认知策略的运用是实现这一能力的关键。(2)网络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元认知、认知和社会、情感等学习策略的结合。网络英语学习要求学生具备学习策略意识,能结合元认知策略和认知策略,实现有效的自主学习。(3)网络学习的交互性和灵活性有助于“以学生为中心”的各种互动。社会、情感策略正可以帮助学习伙伴培养合作学习技能,使用情感控制来完成学习任务。(4)网络技术和网络学习的开放性给学习者提供了运用学习策略,实现自主学习的环境。教师要从传统的知识供应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咨询者、学习策略的指导者、学习过程的帮助者以及网络学习的管理者。

二、网络自主学习调查

1.学生对网络自主学习的态度

网络自主学习主要是学生通过校园网或互联网自主地学习和巩固课程内容,参与或完成相应的训练与活动。从调查统计结果看,学生对参与网络英语学习的态度还是很积极的,在调查的6个方面(包括改善学习环境、增加学习兴趣、巩固已学知识、增加自己的学习量、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能力等)很赞成,赞成这种学习模式的百分比大都接近或在90%以上,这是网络英语教学能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

2.学生用于网络学习的时间

有近30%的学生每周用于网络学习的时间在1小时以内,或从不上网学习,这表明相当一部分学生在网络环境下不能运用元认知策略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计划、监控和管理。另一方面,学生平时课业繁杂、校内外各种课余活动较多以及由于上网所需客观条件限制,学生并不能随心所欲地在任何需要上网学习的时候实施学习行为也是原因之一。

3.学生网络学习行为

学生的网上学习行为反映他们的网络自主学习能力。在网上学习过程中,大部分学生是做与教材相关的巩固性练习(做习题、看课文辅导),而他们的真正具有网络自主学习特点的学习行为(浏览课件、进相关网站和参加学习讨论)则要少得多,特别是只有6%左右的学生能经常参加网络讨论,能经常浏览课件的学生也只有20%多点。另外通过调查还了解到有相当多的学生不知道有英语学习网站,甚至连校园网上的英语站点都没有进去过,这说明我们对网络学习的宣传力度也影响着学生的参与度。

4.学生的计算机和网络应用水平

大部分学生都能掌握基本的电脑操作和网络应用技术,但很多学生比较欠缺的技能是对软件工具的运用,相当多的学生不会使用网络下载工具,对搜索引擎的认知度也比较低,因而表现为信息检索能力差。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学生从整体上对网络学习的认知水平和适应性还较低,动机感不强;另一方面,网络学习资源本身的吸引力还有待加强。

5.网络自主学习中的交互活动

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时,大部分还是选择传统方法和老师、同学面谈,或是自己想办法(如看书思考、查阅资料等)来解决。只有少部分学生能运用邮件、留言板等工具求助同学或老师。这说明在网络学习中,大多数学生不能有效运用社会、情感策略来培养自己的合作学习能力。

根据调查,可以得出如下结论,目前学生的网络自主学习状况不太理想,突出地反映在五个方面:一是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的意识,网络自主学习能力较差。二是教师在教学中没能重视有关网络自主学习的知识的传授,特别是没能重视学习策略的培训。三是网络课程的设计有待进一步完善以增加其吸引力。四是网络学习的硬件设施亟待改善。五是学校需建立对学生网络自主学习的监控机制。

据此,我们建议:第一,在当前网络多媒体英语教学中,教师必须对学生进行策略培训。首先是元认知策略的培训。教师必须协助学生制定网络学习计划和任务,确立学习目标并提供检测手段,归纳总结经验教训,帮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目标有明确的认识。第二,教师要加强认知策略的辅导。在布置网络学习任务的同时,教师要向学生示范运用什么网络工具,登陆什么网站有什么样的学习材料以及在学习中会用到的学习策略等。第三,要鼓励学生运用社会、情感策略,加强合作学习。教师应努力建立一个活跃的网上社区并参与其中,带领学生亲身体验各种创造性和合作性的英语学习活动,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创建自主学习的良好环境。第四,加强网络课程的设计,网页制作要图文声像并茂,视听说相结合以吸引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要重视对网络学习中学生的人文关怀。第五,学校要及时更新教学设施,改善校园网络环境,为学生提供多种形式的教育信息源和方便快捷的网络服务。第六,加强对学生网络自主学习的监控。要设定严格的教学实施流程,从学习时间、学习内容、交互活动、学习效果等方面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进行监控和反馈。开发并完善在线学习评价系统,以评价作为主要手段进行学习监控,以此逐步引导学生向真正的自我控制、自我监督的自主学习转变。

参考文献

[1] Cohen A.D.Strategies in Learning and Using a Second Language[M].London:Longman,1998.

[2] EllisR.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4.

[3] Holec H.Autonomy and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M].Oxford:Pergmon Press,1981.

[4] Oxford R.Language Learning Strategy:What Every Teacher Should Know[M].New York:Newbury House,1990.

[5] Rubin J.What the‘good language learner’can teach us[J].TESOL Quarterly,1975(9):41-51.

[6] 江晓红.成就动机和归因对英语学习策略选择的影响.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2).

[7] 束定芳.外语教学改革:问题与对策.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8] 文秋芳.英语学习成功者与不成功者在方法上的差异.外语教学与研究,1995(3).

[9] 文秋芳.英语学习策略培训与研究在中国.外语界,2003(6).

[10] 文秋芳,王立非.中国英语学习策略实证研究20年.外国语言文学,2004(1).

学习与研究 篇4

英语学习动机与学习成效关系的实证研究

在外语学习过程中,动机和态度是决定不同外语学习者取得不同程度成功的主要因素;调查问卷法能够直接有效地对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及学习成效进行研究.可以看出,学习动机是影响学习效果最主要的非智力因素之一,教师要重视挖掘并正确引导学生的学习动机,从而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实现英语教学目标.

作 者:曹艳春 作者单位:沈阳工程学院,公共外语教学部,辽宁,沈阳,110136刊 名: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LIAONING ECONOMIC MANAGEMENT CADRE INSTITUTE, JOURNAL OF LIAONING ECONOMIC VOCATIONAL TECHNOLOGICAL INSTITUTE年,卷(期):“”(6)分类号:H319.2关键词:学习动机 学习成效 大学英语教学

饮食与健康研究性学习 篇5

食品与健康

瓜洲中学

吴玲

一、设计思想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普遍由传统的―吃饱,吃好‖转向注重―营养、健康‖为主的生活模式。而且也逐渐意识到现在很多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的发生,与饮食不合理、营养不均衡有很大的关系,所以饮食与健康问题现在倍受大家的关注。

据有关调查发现,中小学生中营养不均衡者日益增多。我国现有3亿多的学生,学生的健康是现在每个家庭都十分关注的话题。作为掌握一定科学知识的高中生,有必要了解一些饮食方面的知识,并且应该尝试用所学的化学知识检验一些营养物质,既使学生身心受益,又能引导他们关注生活中的化学,激发对化学的兴趣。

在《化学与生活》课程中,仅仅促使学生认识化学对社会发展所作的贡献以及由于人们对化学使用不当所带来的一些社会问题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促使学生在认识目前所遇到的社会问题,形成从我做起,为社会问题的解决作出力所能及的贡献的意识的同时,掌握适当的方法与原理,为社会问题的最终解决尽自己的力量。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特别重视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与决策能力。可以通过提出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问题,引导学生在广泛讨论的基础上对采取的方法有深刻的认识。鼓励学生带着问题调查研究,在分析讨论基础上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决策能力。

二、教学内容分析

《化学与生活》教材强调的不是知识的广度及深度,而是学生在实际的生活情境中应用化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特别注意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该课题是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在《化学与生活》专题2学习之后开展的一个研究性学习活动。

专题2―营养均衡与人体健康‖在内容安排上,以促进人体健康为主线,介绍了促进人体健康应采取的各种措施,即通过合理饮食摄取能量、补充人体的必需元素,通过合理使用药物抵抗疾病。本专题对必修1和必修2中的有关内容起到巩固与拓展的作用,如:第一单元中―加碘盐与补碘‖的内容,是对必修1专题2第一单元碘性质知识的拓展;第二单元中―提供能量与营养的食物‖中有关糖类、油脂、蛋白质的知识,是必修2专题3第二单元中油脂、糖类、蛋白质知识的巩固,本教材只是更多地从与生活的关系来介绍。

设置该专题的目的,主要是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把知识运用于实际,认识化学在促进人类健康方面的重大作用,同时加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三、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和能力

(1)了解食品中的营养元素及鉴定方法;

(2)了解食品中的营养素及营养成份的检测;

(3)调查食品添加剂的作用,正确认识食品添加剂。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查阅资料和动手实验,培养学生信息处理能力和理解综合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实验设计及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与价值观

(1)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生产中的化学。

(2)学生协作精神、探究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3)科学研究方法的培养,提高学生科学素养。

四、教学准备

1、将全班同学分为三大组,每组有组长负责安排组员的具体工作。分别上网或上图书馆查找

研究性学习课题

资料。

第一组:

引言:人体由80多种元素组成,按其在体内的含量不同,可分为宏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两大类,凡占人体总重万分之一以上的元素称为宏量元素,如氧、碳、钙、氢、磷、镁等11种,而微量元素是占人体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下的元素。大多数学者公认的必需的微量元素有14种,它们分别是铁、铜、锌、钴、锰、铬、钼、镍、钒、锡、硅、硒、碘、氟。微量元素虽然在人体中需求量很低,但其作用却非常大。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合理摄入各种必需元素。

a组、海带中真的有碘元素吗? b组、含氟牙膏里真的有氟元素吗? 第二组:

引言:饮食的合理调配,是指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素的摄入平衡且充足,并且能被人体充分吸收利用。这些营养素主要包括蛋白质,脂肪,糖类,维生素,无机盐和水。

c组、丹阳特产的封缸酒里有葡萄糖吗?

d组、橙汁中的维生素C的含量和商标上标注的一致吗? 第三组:

引言:食品添加剂是指用于改善食品品质、延长食品保存期、便于食品加工和增加食品营养成分的一类化学合成或天然物质。目前我国食品添加剂有23个类别,2000多个品种,包括酸度调节剂、抗结剂、消泡剂、抗氧化剂、漂白剂、膨松剂、着色剂、护色剂、酶制剂、增味剂、营养强化剂、防腐剂、甜味剂、增稠剂、香料等。

e组、腊肉中存在亚硝酸盐吗?

f组、炸油条所用的膨松剂有铝元素吗?

2、整理和分析各自所查得的资料,然后进行实验。

3、分析实验结果,并以报告的形式进行总结。

五、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组:

a组、海带中真的有碘元素吗?

【实验原理】海带有含有碘化物,利用H2O2可将I-氧化成I2。先将干海带灼烧去除有机物,剩余物用H2O2-H2SO4 处理,使得I-被氧化成I2,2I-+H2O2+2H+ = I2+2H2O,再用淀粉检验I2。【实验用品】干海带、过氧化氢溶液、硫酸(3mol/L)、酒精、淀粉溶液、烧杯、试管、坩埚、坩锅钳、铁架台、三脚架、泥三角、玻璃棒、酒精灯、量筒、胶头滴管、托盘天平、刷子、漏斗、滤纸、火柴、剪刀 【实验步骤】

1、称取3g干海带,用刷子把干海带表面的附着物刷净(不要用水洗)。将海带剪碎,用酒精润湿(便于灼烧)后,放在坩埚中。

2、用酒精灯灼烧盛有海带的坩埚,至海带完成成灰,停止加热,冷却。

3、将海带灰转移到小烧杯中,再向烧杯中加入10ml蒸馏水,搅拌,煮沸2min-3min,使可溶物溶解,过滤。

4、向滤液中滴入几滴硫酸,再加入约1ml H2O2溶液。观察现象。

5、取少量上述滤液,滴加1mL淀粉溶液。振荡、静置,观察现象。

【实验结论】滤液中加入淀粉后,溶液变蓝色,说明海带中确实含有碘元素。

【生活向导】经常吃海产品如海带、紫菜、海鱼可以补充体内的碘,但是注意摄入的碘过量,有可能引发甲状腺机能亢进。b组、含氟牙膏里真的有氟吗? 【实验原理】在牙膏成分中,含有单氟磷酸钠或氟化钠,可用于预防龋齿。氟化物在水溶液中能电离出F-,能使硫氰化铁溶液由血红色变为无色。反应如下:

研究性学习课题

Fe(SCN)

3+ 6F– = [FeF6] 3–

+ 3SCN –

(血红色)

(无色)

【实验用品】牙膏、0.1mol/L FeCl3溶液、0.01mol/L KSCN溶液、蒸馏水、玻璃棒、小烧杯、试管

【实验步骤】

1、取少量牙膏样品于小烧杯中,加蒸馏水、搅拌,静置,取上层清液。

2、在0.1mol/L FeCl3的溶液中滴入l至2滴0.01mol/L KSCN溶液,呈血红色。

3、把少量牙膏澄清液放入这血红色的溶液中振荡,观察现象。【实验结论】红色褪去,说明牙膏中含有F–。

【生活向导】氟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对生长发育、骨骼代谢等都有重要的影响。人体摄入适量的氟有益于身体健康,但摄氟过量会造成骨骼和牙齿的损害,即所谓氟骨病或斑釉症。

第二组:

c组、葡萄酒里有葡萄糖吗?

【实验原理】葡萄糖有醛基,能被新制氢氧化铜氧化。

【实验用品】试管、试管夹、烧杯、酒精灯、封缸酒、CuSO4溶液、NaOH溶液。【实验步骤】

1.在一支试管里,加入约3mL干红葡萄酒。

2.另外取一只洁净的试管,加入2~3mLNaOH溶液,再滴加3~4滴CuSO4溶液,配成碱性氢氧化铜悬浊液。

3、将碱性氢氧化铜悬浊液加到上述试管中,加热后,观察现象。【实验结论】观察到有红色的沉淀生成,说明葡萄酒中有葡萄糖。

干葡萄酒是指含糖量(以葡萄糖计,下同)小于或等于4.0g/L的葡萄酒。由于颜色的不同,又分为干红葡萄酒、干白葡萄酒、干桃红葡萄酒。市场上的干酒都是遵循这样的标准

半干葡萄酒 半干葡萄酒是指含糖量4.1~12.0g/L的葡萄酒。由于颜色的不同,又分为半干红葡萄酒、半干白葡萄酒、半干桃红葡萄酒。

半甜葡萄酒 半甜葡萄酒是指含糖量12.1~50.0g/L的葡萄酒。由于颜色的不同,又分为半甜红葡萄酒、半甜白葡萄酒、半甜桃红葡萄酒。

甜葡萄酒甜葡萄酒是指含糖量大于或等于50.1g/L的葡萄酒。由于颜色的不同,又分为甜红葡萄酒、甜白葡萄酒、甜桃红葡萄酒。市场上的冰酒、贵腐酒都是遵循这样的标准 除了以上的这些酒还有起泡葡萄酒也含糖的

而唯一不含糖的葡萄酒就是白兰地这样的蒸馏葡萄酒

【生活向导】糖尿病患者最好控制饮酒。尽量选择酒精度数低的酒,如啤酒等。d组、橙汁中的维生素C的含量和商标上标注的一致吗? 【实验原理】

已知维生素C与I2发生反应:C6H8O6 +IC6H6O6 + 2H+ +2I-

又知维生素C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利用滴定原理测定几种包装橙汁中维生素C的含量,看与商标上标注的是否一致。【实验用品】淀粉溶液、7.50×10-3mol/L标准碘溶液、蒸馏水、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滴定管夹、烧杯、锥形瓶、铁架台、白纸

【实验步骤】

研究性学习课题

1、洗涤仪器,检查滴定管是否漏夜,润洗后装好标准碘溶液待用。

2、打开橙汁包装,用酸式滴定管向锥形瓶中移入20.00mL待测橙汁,滴入2滴淀粉溶液。

3、在锥形瓶下面垫一张白纸,小心滴入标准碘溶液,边滴边摇动锥形瓶,直到溶液颜色刚好变为蓝色。

4、数据记录与处理。

5、按上述操作重复一次。取两次测定数值的平均值,计算橙汁中维生素C的含量。

【实验结论】新鲜橙汁中维生素C的含量在500mg·L-1左右。

【生活向导】与鲜榨橙汁相比,完整的橙子当中含有更多的纤维素和果胶,橙子皮中的白色物质特别富含抗氧化成分类黄酮。而加工过的橙汁,与鲜榨橙汁相比,营养保健成分又有损失,有的还添加了一些糖分。可见,如果真正想获取抗氧化健康成分,首选的方式是吃足够的新鲜蔬菜和水果,退而求其次,可以喝鲜榨汁,而后的选择是喝加工纯果汁。

第三组:

e组、腊肉中存在亚硝酸盐吗?

【实验原理】亚硝酸根离子在醋酸中能使对氨基苯磺酸重氮化,然后与甲萘胺生成红色的偶氮染料。

【实验用品】漏斗、铁架台、铁圈、滤纸、玻璃棒、试管、试管夹、酒精灯、对氨基苯磺酸、甲萘胺、硝酸、醋酸、腊肉 【实验步骤】

1、将腊肉碎块浸泡在100mL的醋酸中4小时,形成了橙黄色的浸泡液。

2、过滤橙黄色的腊肉—醋酸浸泡液。

3、取滤液蒸发浓缩溶液呈淡黄色。

4、在浓缩液中加入少量对氨基苯磺酸溶液,再加入少量热的甲萘胺溶液。【实验结论】最终溶液呈粉红色,腊肉中存在亚硝酸钠。

【生活向导】亚硝酸钠是致癌物质。经常食用硝酸盐或亚硝酸盐含量较高的腌制肉制品、泡菜及变质的蔬菜可引起中毒,此类食物要少吃,实在要吃,可同时补充一些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

f组:炸油条所用的膨松剂有铝元素吗?

【实验原理】取小块油条切碎后经灼烧成灰,用6moL·L-1HNO3溶液浸取,浸取液加巯基乙酸溶液,混和后加铝试剂缓冲液。加热后如观察到有红色溶液生成,即样品中含有铝。【实验用品】坩锅、高温炉、烧杯、试管、试管夹、油条、6moL·L-1HNO3溶液、巯基乙酸溶液(HSCH2COOH)、铝试剂 【实验步骤】

1、切几小片油条将其放入坩埚中灼烧,3-4分钟后油条燃烧了起来,四周开始有了一些黑色。6分钟时油条全变黑

2、将油条取出放入高温炉中灰化,大约4分钟黑色油条变白。

3、将灰化的油条冷却后放入6moL·L-1HNO3溶液中浸泡40分钟。

4、用―水浴法‖将其蒸干,这步用了我们30分钟。

5、将所得产物加水溶解。

6、取2mL溶液滴加5滴巯基乙酸溶液,然后滴加铝试剂。【实验结论】滴加铝试剂后,溶液颜色明显变红。

【生活向导】油条、薯条等都含有铝,食用含铝添加剂的食品,是人们摄入铝的主要来源之一。油条是许多人常吃的一种食品,它在制作过程中,常加入明矾和苏打,使其含铝量较高。铝会在人体内不断的累积,引起神经系统的病变,干扰人的思维、意识和记忆功能,严重者可能痴呆。因此油条和薯条要少吃!

研究性学习课题

六、反思和总结

通过这次学习活动,学生开始尝试从化学的视角看待周围生活中的一些常见问题,更加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自身的健康和发展。学生在活动中表现出极大的学习热情和浓厚的学习兴趣,不仅提高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提高了沟通和合作的能力。

但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消耗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特别是学生搜集资料,进行实验完成报告的过程。此外,对教师和学校条件要求较高,教师是否发挥了引导者作用,实验室是否能提供相应的条件等。

学习与研究 篇6

这次活动还使我们清晰的认识到只有一个综合能力强的人,才能更好地在今后的社会上站住脚,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才能创造更美好的未来。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就是提前让我们接触社会,锻炼自身的活动能力与实践能力,为我们以后走向社会积累经验,丰富阅历。让我们在学校里就学到如何去组织工作,去实践工作,去总结工作。

这个活动,使我们懂得了更多,培养我们对学习的热情,看问题也比较全面了,不会像以前那样一根筋地思考问题了,在碰到问题时,我们会想得很多,尽量从各个方面来思考,尽量使我们解决问题的方法更加得完美,这样就会得我们的研究性学习更加完美。所以我们就更加有信心在众多的研究成果中,能够脱颖而出,这也是激励我们更好地完成研究性学习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动力。

研究生学习与研究中的美 篇7

研究生阶段的学习与其以往有所不同, 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第一, 强调“研究”。学生求学的漫长时间要经历几次学习方式的转变。之前阶段的学习更多强调学习书本上的知识, 获取现成的知识, 而研究生阶段学习强调创造新的知识或创造性地应用已有的知识。在课堂上, 老师会把一些不成熟的东西也拿出来讨论, 如, 在美学学习中, “美学研究的对象是什么”这个问题一直没有一个一致的答案, 但我们还是要拿出来探讨, 认识其不成熟的方面以便今后更好的研究创新。第二, 强调“自主”。研究生在学习要有很强的自主性。实施在导师的指导下, 以研究生个体形式进行的学习。有效地利用规定的学习年限, 围绕学位论文研究的需要进行学习。研究生自主学习的主要方面有:收集和阅读文献资料、学习和掌握科研方法、有针对性地选择选修课程、走访调查、多方交流争, 极参加各种学术交流活动。

二、学习研究对象

1、学习研究对象概述

对象是美感产生的基础。学习对象是前人以及前人的研究成果的结晶。学的过程是一个认识的过程, 学习可以从实践中学习, 也可以从书本上获得知识, 在研究生的学习中, 这两者兼备, 后者居多。在研究生学习过程中, 有更多的自主选择性。因为研究生学习是为了创新性研究积攒经验, 为未来研究方向做准备, 学习研究对象的选择可能影响人的一生, 因此至关重要。

2、学习研究对象选择

(1) 对“真善美”的推崇

科学文化知识蕴藏着丰富的审美内容, 反映了事物的本质是真、善、美的统一体。这种美一旦被学习者所感知, 就会产生相应的美感。“科学美”客观地存在于人类创造性的科学发明中, 是人类在探索、发现自然规律的过程中所创造出来的成果或形式。是人类审美心理、审美意识达到较高的层次, 理论思维与审美意识交融、渗透时产生的一种美。在学习中, 学习者可以看到前人思想智慧的火花, 思想的结晶。科学知识的发展同人类发展一样也是此起彼伏, 层出不穷, 曲折迂回, 呈现着螺旋式的上升。前人的思想精华是我们不断发展的踏板, 我们一遍一遍的将“真善美”的思想研究、创新。

(2) 对“假恶丑”的批判

罗森克兰兹曾说过, “吸收丑是为了美而不是为了丑”。“审丑”的研究正是在研究在当代大众“审美疲劳”的情况下发展起来的。批判、扬弃“假恶丑”来肯定“真善美”。我们在学习和研究假恶丑的事物时应当具有很强的明辨力, 要担负起义务与责任, 以审美态度去审视、选择、提炼“丑”。通过对假丑恶事物的厌恶, 唤起对美与善的渴望与追求的时候, “丑”才能有审美价值。

对“假恶丑”的批判研究应把握好度, 不能过分的对其进行渲染, 以防颠覆了我们积极向上、推动社会发展、健全人类思想道德的本质目的。

三、学习研究主体

1、兴趣

兴趣可以激发研究者对研究对象的美感。激发学习兴趣, 除了清楚的认识到学习目的、重要性之外, 就是要充分感受从事学习活动的审美体验, 产生一种喜爱与向往的心理情绪, 引发学习兴趣, 鼓足进一步学习的信心和勇气。爱因斯坦谈到他的第一篇论文《由毛细血管现象所得到的推论》的写作过程时说:“这项工作是被一种对大自然的美的壮丽感觉所激发起来的。”这些说法虽不乏唯美主义的偏颇, 却有力地说明了审美感, 对人们学习和观察的巨大作用。

兴趣激发美感, 美感强化兴趣。学习研究可以不断激起我们对熟悉事物的美感的关注, 兴趣吸引着我们去学习, 只有更深入的去理解我们所学习的知识才能有机会进一步发现知识的美, 而这种美感又促使我们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

2、思考

思考指针对某一个或多个对象进行分析﹑综合﹑推理﹑判断等思维活动。学而不思, 人类只会原地踏步, 知识无法创新, 文明无法进步。人类会思考也是人和动物、机器的一个本质区别, 是学习创造美的前提。研究生阶段思考比学习更加重要。人类的思考体现了人类自由创造而非盲目接受的特点。现代教育使得学习方法出现偏颇, 填鸭式的灌输, 不加思考的学习, 难以吸收, 更不会有创新。这种学习方法没有学习主体能动性、创造性发挥。

学习中大脑思考、运作、吸收、转化知识的时候, 可以有很高的效率。但大脑很难转动, 产生厌倦与痛苦时, 可以停下来休息片刻, 过段时间再去学习, 这样才能使自己处于愉悦美妙的学习状态下, 在学习中创造美、感受美。

四、学习研究过程

1、学习研究的精神美

学习与研究过程中主体表现出多优秀品质。毛泽东学习刻苦用功的故事广为流传。他每天早起去教室自习, 天很暗, 他站在窗户旁边借着细微晨光, 朗读文章、英语。上课他端坐静听或聚精会神地钻研问题, 从不三心二意。休息时, 他常到阅报室阅读报纸。课外, 除了体育活动, 就常到图书馆借阅书刊。晚饭后, 和同学们一起讨论读书心得和时事问题, 这也是一天中他唯一的休息时间。

学习的精神美是人本质力量对象化的感性显现。这种精神不仅是伟人身上才会有的, 普通人身上也有。学习中松弛代谢的人很常见, 但无论这种精神是否显现, 人都有创造这种美的潜质。学习研究精神美, 是人类本质力量的展现, 能让欣赏者产生敬佩的心情, 从而直观自身。不同的学习态度、品质会产生不同的精神, 当坚忍不拔与松弛代谢这两种精神进行有益对比时, 也可能激发松弛代谢者的动力。

2、学习研究的成果美

被当作审美对象的学习活动必定具有某些超出实际需要的内容和意义, 它的精神价值更为丰富。

学习研究的辉煌成果, 从物质层面来说, 会有物质享受。但成功是通过自我努力付出或是剽窃他人作品所得, 这两种行为带的物质回报相同, 精神回报不同。如果是剽窃所得, 那必定缺少精神肯定与认同。肯定可能来源于外界, 但更多是自身创造的对象世界中“直观自身”, 实质上就是指人以感性的方式, 在对象世界中感性地确证自身, 也就是对美的观照。同正确的经验一样, 错误与失败也积聚了学习研究者的心血。面对失败, 我们应看到失败和成功一样都有其美的意义。

学习研究成果中的美是学生“直观自身”的对象。直观作为一种感性方式, 不同于非直观的感性方式。非直观的感性方式, 如满足物质欲求的感性方式是以消费对象或消灭对象为目的的, 如, 吃掉食物。这种感性方式与审美相悖, “直观自身”, 是指人以感性的方式, 媒介对象反观自身, 即在对象世界中确证了自己的属人的类本质。

参考文献

[1]徐昌豹.谈研究生如何学习[J].体坛沐栉集, 2009∶182-183.

[2]王守恒.美育原理[M].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1996:202.

[3]马玉卿, 张万禄.纪念毛泽东逝世十周年毛泽东成长的道路[M].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6:97-98.

学习与研究 篇8

任何通过动机来促进词汇策略的使用是词汇学习中十分重要的问题。然而。国内对学习动机与词汇学习策略相关关系进行的研究很少见。笔者对此作了相关的实证研究,拟回答以下3个问题:1)学习动机类型与词汇学习各种策略之间的相关性如何?2)动机强度对词汇学习策略的影响是怎样的?3)英语学习动机、词汇学习策略与英语水平三者间是否相互影响.是如何影响的?

一、研究方法

问卷调查采用5分制莱克特量表形式,分为“完全不符合(1)”到“完全符合(5)”五个等级。英语学习动机问卷使用高一虹等的英语学习动机调查问卷,其中动机类型30题,动机强度11题。此问卷将动机分为7类:内在兴趣,成绩。学习情境(课程、教师、教材、班级的影响),出国,社会责任(报效父母和国家),个人发展,信息媒介(通过英语了解信息、学习其他专业)。词汇策略问卷共46个问题,是笔者自行设计的,参照了O'Maney&Chamot的词汇策略问卷。在实测前,进行了一次预测,并作了相应的修改。词汇学习策略包括元认知策略(指预先计划、选择性注意、自我监督、自我评估等)、认知策略和社会、情感策略(指与人合作、自我激励、控制情绪等)。收集后的问卷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分别达到了0.86和0.83。

测量英语水平的调查工具是受试在上学期的期末成绩。该测试包括写作、听力、阅读、词汇、完型和翻译,由任课教师共同设计。

问卷的发放和收集是由受试的英语教师完成的。收到有效答卷469份。笔者运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了分析(a=0.05)。

二、结果与讨论

数据分析结果基本回答了文章开头所提出的3个研究问题。

1动机类型与词汇学习各策略之间的相关性

从各相关系数可看出,出国和信息媒介动机与查词典和猜测策略联系更紧密;成绩和学习情境动机与查词典、作笔记、重复、死记策略关系密切;内在兴趣动机和个人发展动机与元认知策略、社会、情感策略、编码、活用更相关;社会责任动机与编码、活用以及社会、情感策略相关系数更高。这一结果表明动机类型与词汇学习各策略有不同强度的联系。

不少研究者发现某些认知策略是低级的、机械的、浅显的,如查词典、作笔记、重复、死记,而有些则属于高级的、复杂的、需要更主动的心理加工的策略,如猜测、编码、活用策略。Schmitt的研究表明,低水平的词汇学习策略对外语初学者更有效,因为他们语言水平不够或缺少丰富的相关经验来使用高级的、复杂的词汇学习策略。相反,中高级水平的外语学习者更能从高级词汇学习策略中获益。O'Malley&Chamot也指出在中高级阶段,包含心理加工的策略更有效。因此,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某些动机类型,如内在兴趣、个人发展、社会责任,来促进更多、更有效地使用适合他们的词汇学习策略。

作为一种深层的、内在的动机,内在兴趣可以支撑学生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都坚持词汇学习。然而,大多数受试所反映的内在兴趣动机并不高,平均值只有2.25。

具有个人发展和社会责任动机的学生更倾向于选择高级的认知策略:编码和活用。相对而言,编码策略是一种比重复、死记更好的记忆策略。活用策略更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和恰当使用词汇的能力以及在自然环境中主动识别一个单词的能力。具有个人发展和社会责任动机的学生会努力发展词汇能力,积极寻求使用新学词汇的机会。具有信息媒介和出国动机的学生会更多地选择有利于培养学生词汇学习独立性的查词典和猜测策略。这两种动机有助于帮助学生设立长远的词汇学习目标,培养词汇学习技能。

值得注意的是,成绩动机与一些低级的认知策略,如查词典、作笔记、重复、死记联系更紧密。尽管这些策略可以使学生在短期内识记大量的单词,但学生的英语水平得不到实质性的提高。

2动机强度对词汇学习策略运用的影响

在进行T检测的过程中,根据动机强度的高低(题项得分是否高于平均分2.9)受试被分为两组:组1(平均值大于或等于2.9)251人;组2(平均值小于2.9)238人。分析结果表明两组受试在各种策略运用中都存在显著性差异,动机强度高的受试比动机强度低的受试更频繁地使用各种词汇学习策略。调查还发现,两组样本的策略使用频率各不相同。组1的受试运用最多的是元认知策略,其次依次为:编码、活用、猜测、作笔记、查词典、重复、死记、社会、情感策略。组2的受试策略运用频率由高到低分别是:作笔记、重复、死记、查词典、社会、情感、活用、猜测、编码、元认知。这说明动机强度高的学生更青睐元认知和高级认知策略,而动机强度低的学生则更喜欢低级的认知策略。这如何解释呢?动机强度的行为指标为刻苦、努力、坚持不懈等。努力、勤奋的学生更渴望尝试一些新的词汇学习策略.他们不满足于从中学以来就一直使用的简单策略,如作笔记、查词典、重复、死记。相反,懒惰的学生更愿意一成不变地使用一些熟悉的策略。

3英语学习动机、词汇学习策略、英语水平三者的相关性

笔者用一元回归分析方法检测了英语学习动机对词汇学习策略的影响或预测力,然后用多元回归验证了英语学习动机和词汇学习策略对英语水平的影响或预测力。一元回归分析结果可用标准回归方程式来表达:词汇学习策略=0.64x英语学习动机。R2值表明动机可解释4l%的策略运用。多元回归分析结果可写成标准回归方程式:英语水平=0.35x英语学习动机+0.31x词汇学习策略。从R2值可知,37%的英语水平可由动机和策略两个变量解释。从这两个回归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英语学习动机能很好预测词汇学习策略运用,而且英语学习动机和词汇学习策略两个因索能共同起作用,预测英语水平。根据两个回归分析的结果以及Herman的结果假设理论(该理论认为成绩好的学生更有可能发展动机行为以及课堂上表现活跃),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英语学习动机促进词汇学习策略使用,从而间接影响英语水平;学习动机和词汇学习策略共同直接促进英语水平提高;反过来,英语水平的提高有利于提升动机水平和词汇学习策略运用频率,而后又促进英语水平的提高。

三、结论

本文主要探讨了英语学习动机和词汇学习策略之间的相互关系,得出如下几个方面的结论。

1所有的英语学习动机类型与词汇学习策略种类都呈正相关

分数、内在兴趣和个人发展动机能很好地预测词汇策略的使用,个人发展、内在兴趣、信息媒介、出国、社会责任动机与更适合的元认知策略、高级认知策略、社会、情感策略关系更密切,而分数、学习情境动机与低级的认知策略联系更紧密。

2词汇学习越努力的学生,其词汇策略使用频率越高

学习努力的学生词汇策略使用频率高,而且能更好地使用元认知策略和高级的认知策略,相反,努力程度不够的学生则更多地依赖低级的认知策略。

3英语学习动机和词汇学习策略对英语水平有直接影响

动机还通过词汇学习策略间接影响英语水平。同时,英语水平也影响学习动机水平和词汇学习策略使用。

上一篇:人民法官廉洁自律报告下一篇:违规问题整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