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活对职业生涯的影响(精选8篇)
当我们辛苦十二年走进大学校门的时候,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读大学?80%的学生的答案是想找到一份好的工作,10%的学生的答案是希望获得更高的学历,10%的学生就是听从家长的安排而来,不论学生的答案是什么,最终他们都要走向工作岗位。于是在对学生进行文化基础教育的同时,职业生涯教育以及就业指导教育也成为了大学教育的重点。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根据自身的情况定下了职业生涯规划图,并在努力的完成最初的计划,但是随着时间的迁移,环境的变更,在大学学习生活了四年后许多学生当初的计划成为了空谈,一部分学生改变了当初的想法,另一部分学生却已找不到能够努力的目标。
在这个世界上,万物都在悠闲中过日子,唯独人类在工作着。文化在日益进步,生活也日趋负责,到处是义务、责任、恐惧和阻碍,这些东西不是由大自然产生出来的,而是人类社会产生出来的。社会对工作赋予道德上正面的价值,直接或间接地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除了为赚钱而劳动之外,凭借每天工作的进行,人们还可以满足心理上的欲望,并藉此肯定人生的价值,实现人生质的飞跃。人必须工作,不论是为了生存还是为了个人的精神满足,都需要从工作中去寻找。
弗洛伊德在《文明及其不满》一书中提到:“如果是出于自由意志的选择,为了谋生而从事的日常工作会带来非比寻常的满足感。通过升华,工作能从个人喜好或直觉冲动中发掘潜力,这种原始力量,由于其内在原因要比寻常的力量来得更为强烈。”
大学的功能就在“工作的意义”中体现出来:鼓励学生在学校努力学习、在成长中提升自己的素质、在实践中获得经验,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实践能力,适应能力,增强学生的责任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使其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大学生活对职业生涯的影响是什么?是自我认知,是目标的确立,是坚定信念,是责任,而要完成和拥有这四点,就需要学生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和大学环境等因素,为自己确立大学在校四年的学习、生活以及择业和就业的计划和打算。
漫漫人生,唯有急流勇进,不畏艰险,奋力拼搏,方能中流击水,抵达光明彼岸.大学期间,正是我奋力拼搏的大好时期.因此要有正确的理想和信念,它们是我乘风破浪,搏击沧海的灯塔和动力之源.我要在追求远大理想,坚定信念和实现社会理想而奋斗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理想,这也正是我自身成才的现实需要.为此,我将自己在大学期间以及在职业生涯中有下列要求:(一)剖析自己,订立近期目标.自身的优点:
(1)具有冒险精神,积极主动,勤奋向上。只要我认为应该做的事,不管有多少麻烦都要去做,但却厌烦去做我认为毫无意义的事情。
(2)务实、实事求是,有目标有想法,追求具体和明确的事情,喜欢做实际的考虑。喜欢单独思考、收集和考察丰富的外在信息。不喜欢逻辑的思考和理论的应用,对细节很强的记忆力。
(3)为人谦逊、有同情心,对朋友忠实友好,有奉献精神,充满一腔热血喜欢关心他人并提供实际的帮助。
(4)做事有很强的原则性,学习生活比较有条理,愿意承担责任,依据明晰的评估和收集的信息来做决定,充分发挥自己客观的判断和敏锐的洞察力。
(5)从小认真学习,踏实肯干,积累了一定的知识,具备一定的能力,养成了刻苦钻研善于学习的好习惯。喜欢学习,不怕吃苦。
(6)在以“团结、高效、务实、创新”为组织理念的大学生事务服务中心培养了积极主动,拓创新以及团结合作能力。
(7)个人一些良好的兴趣爱好如:阅读、运动、交友等。
自我劣势缺点:信心不足,不敢去尝试一些新事物。有时想找一份兼职,但由于信心不足,始终无法迈出第一步;对失败和没有把握的事感到紧张和压力;在公众场合不敢展现自己,有些害羞;做事情有时拖拖拉拉;缺乏社会实践经验,交际能力较差,口才欠佳。
解决自我劣势和缺点:利用假期找份兼职工作,增加实践经验,提高对社会的认识。积极争取条件,参加校内外的各项勤工俭学活动,以增强自身的社会工作阅历,为以后创造更多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打下坚实基础。
(二)着实行业实情,奋力补足自己。
资深会计人士认为,财务管理是商科中比较注重技术的一门学科,理论上讲这是一个经验与知识越多越吃香的职业。随着社会经济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的学校开设了不同层次的会计专业,职业学校、专科、本科、研究生,毕业生也越来越多。据了解,截至2005年年底,全国颁发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累计突破一千万,达到10558610人。具有大学本科、专科学历的人数约为518万人,约占总数的49%,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的人数为33829人,仅占总数的3%,而在这众多的从业者当中,取得高级会计师专业技术资格的人数为80567人,只占总数的0.8%。
会计的层次很分明,拿到了含金量较大的证书,比如会计师、注册会计师,或有几年工作经验的求职者会很快成为人才市场的“香饽饽”。当然,拥有名牌院校的学历证书,对就业而言也是如虎添翼。但从整体来看,目前会计从业人员中,普通的财务人员占绝大多数,低层次人才供过于求,而高级人才却十分短缺。
所以在大学起家要好好学习在大二上学期考会计从业资格,大二下学期考初级会计师。还有计算机二级,erp等各种证书。总之条条大路通罗马,关键在学校不要虚度年华,每一天都过得充实一点!
(三)参加各种课外活动,有助于职业能力的培养
课外活动就如同一个小型的工作项目,共同工作的人员都是自己所熟悉的人,给于指导的老师也是自己所了解得,所以在活动过程中,就更加有利于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这主要是,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就表现出了自己的内在与外在的处事与处世的能力,作为老师或有职场经验的同学,就可以给与学生以指导,因此通过辩论会、演讲比赛、征文竞赛等学生可以表达自己对社会的认识,通过相互的交流,了解身边人的思想动态,通过相互的学习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通过科研课题研究、知识竞赛、学生社团活动等不但开发了学生的智力,加深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还加强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促进了学生之间的合作,提升了学生的创新精神;通过文化艺术节、女生节、运动会等活动,培养了学生的进取精神,减轻了高校学生的学习负担和其他心理压力,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心理承受能力,促进大学生身心素质的整体发展。
拥有敬业精神和责任感才能够克服重重障碍去完成工作或者活动;拥有进取精神和创新精神才可以使工作或活动拥有新的生命力;能够相互合作,相互信任,相互支持才能够达到完美的工作效率;只有学会正确的服从,才能够不偏离方向。
(四)社会环境影响,索定远大目标
空间越大,环境变化越快,各人的人生目标也会发生改变。就像《大学十年》的作者一样在不同的环境中开发自己不同的潜力,同样也可以实现自己的目标。“三十岁以前,靠转业挣钱;三十岁以后,靠交际赚钱。”我觉得的这句话再对不过啦,它非常适合当今的行业市场。在环境的改变中,我要学会适应环境,那样才会立于不败之地。跳槽并不是一件坏事,只不过又打通了自己另一个经脉,大脑的另一片荒林又被开发了。未来的事情谁也无法预测,不过对未来有准备的人总能够得到出乎意料的结果。每个人都有美好的将来,并不会对自己的现状感到满足,一个长久当士兵的人,总梦想着自己会当将军。对于我来说也是一样的。我决不会将自己的事业停留在技师的水准上,我还有更高的要求,来完善自己的人生,给自己添加更多的乐趣。对于自己的将来,我还想拥有自己的企业,自己的产品,有自己的技术来打造自己独特的风格。
大学是社会的缩影,在这里虽然没有父母的悉心照顾,但却有专业老师的指导牵引,大学生活是职业生涯的引路石,当学生开始要学会自己主宰自己的命运时,就需要在大学生活中认真的规划自己的人生路,在学校里努力学习,打好基础,寻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方向;在与社会的接触中,认识现实的意义,调整自己的状态,培养自己的能力;在人与人的接触中,在参与社会活动中,去培养、提高自己的素质,从而让自己能够被别人接受,被社会接受。大学是人生的关键阶段。在这个阶段里,我要认真地把握生活中的每一个“第一次”,让它们成为我未来人生道路的基石,我要在这个时期内,不断的完善自我,提升自我。在生活中,梦想和现实往往就是一线之差,而行动就是弥补这一差距纽带。
大 学 生 活 对 职 业 生 涯 的 影 响
院系:人文经管系 班级:10财务管理2班
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
当前,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不断加大,很多毕业生在就业时带着很大的盲目性,对于自己适合什么样的职位不了解,不明白自己应该提高哪方面的个人能力和专业素养。很多大学生在就业时甚至没有结合自己的专业和兴趣,不明白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我国现阶段大学生在就业方面有很大的盲目性,缺乏明确的目标。
虽然我国当前就业形势比较严峻,但很多大学生还没有意识到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认为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不大。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在就业的时仅仅看重近期的报酬状况,而缺乏对职业前景的考虑,缺乏远见。导致上述状况的发生追根溯源还是因为大学生缺乏自我认识,缺乏对自己的专业以及职业的了解。另外,部分高校对大一新生缺乏适当的职业规划教育,错误认为大一学生离就业还远,到了大三大四在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也不迟。这样错误的认识不利于学生未来的就业,到大三大四快毕业时临时抱佛脚,那时学生的学习生涯已经快结束,不能取得大一时的效果。只有尽早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才能使其认清目标,并根据自己的目标,一步一步去学习,去完善自己。
二、现阶段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特点
1. 大学生缺乏职业生涯规划意识
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对其今后就业有极大帮助,能帮助其认清职业目标,明确未来职业发展方向。职业生涯规划能使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的放矢,使其保持一个良好心态朝自己目标前进,根据职业目标一步一个脚印去努力。但我国现阶段大学生职业规划意识还比较淡薄,很多大学生对于未来职业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就业过程中往往眼高手低,对自己的能力评价不符合客观情况,导致就业困难。同样,招聘单位也因为大学生的高不成低不就而难以招聘到合适岗位的人才。
2. 大学生缺乏自我认知能力
我国现阶段很多大学生缺乏自我认知能力,对自己得认知程度不全面,很多大学生在选择职业的时往往是凭着一时兴起,缺乏对自己的专业和特长的认识,缺乏对周围环境的分析。也有部分大学生职业规划与现实脱节,往往是大谈梦想、纸上谈兵,而缺乏可行性。同时,大学生在进行职业选择时会受到父母意见的影响,对职业规划认可度较低,过于依赖父母,认为只要照着父母说的去选择职业就行了,其实这对自身的职业发展是不利的,这一情况归根溯源是因为大学生缺乏对自己的认识。以上的现象都普遍存在于大学生当中,对自己职业漠不关心、对自己职业脱离现实空想、对自己职业选择依赖父母这系列情形,都将导致大学生在职业规划中缺乏清醒的认识,正是由于对自己没有清楚的认识,才导致大学生对未来缺乏合理规划。
3. 大学生缺乏职业生涯规划指导
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应该从进入大学就开始抓,以使自己树立职业目标,从而根据目标制定科学的生涯规划,确立学习目标和发展目标,根据目标设定计划来完善自我。如今很多大学生缺乏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很多学校把就业指导仅仅当做对大学生一门简单辅修课程,对大学生职业规划缺乏足够重视,导致很多学生没有受到科学的引导。高校应该在学生入学就开始对其进行职业生涯的引导,并在不同学习阶段进行学习生涯的调整,以便为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三、开展职业生涯规划的建议
1. 强化职业意识教育
在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辅导时需要注意加强大学生的职业生涯意识,一方面要提早进行职业生涯教育,同时还要让大学生自己也意识到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意识到就业指导不仅仅是一门课程,更是一个帮助自己找到合适工作的途径,是一个帮助自己一步一步实现人生目标的途径,真正意识到进行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是对自己的一个成长。职业生涯规划从大一开始,并且贯穿于大学生涯的始终,根据不同阶段的学习来进行生涯规划,以帮助各个阶段明确学习目标和成长目标。职业生涯规划的选择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调整,可以使用计算机问答形式进行职业规划评测,从不同学生的不同兴趣爱好及个性特征入手,结合自己的专业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未来职业发展方向。
2. 帮助学生完成职业定位
高校应该注重对学生的职业定位,帮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特征制定适合自己的专业,这就需要每位学生都使用专业的评测工具评测自己的喜好以及适合的职业,从而找到合适自己的专业,找到能发挥自己长处的职位。大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特点来就业,即使是学习的专业是自己不喜欢的,在明确自己的特点之后也可以寻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专业。在职业方向选择的过程中要注意进行职业倾向测试,了解自己的职业倾向,明确自己的职业生涯目标。只有找准定位,才能根据所定位的职业方向进行努力,俗话说“一艘船如果不知道自己的航行方向,那么什么风对它而言都是逆风”。只有真正明确了自己的方向,才能在未来的学习中找准定位。
职业定位是十分重要的,大学生在结合自己兴趣特长的同时还要根据职业的现状和前景来进行选择,可以通过专业的介绍或者学校搭建相关平台,向学生阐述不同职业的现状和发展前景,阐述不同职业的人才需求情况和就业压力、薪酬待遇、行业制度等,让学生真正了解一个职业的特征,从而根据职业特点来对未来行业进行选择。在考虑职业相关情况的同时更要注意对于自身兴趣的重视,真正了解自己适合什么样的岗位,了解自身适合什么样的工作也是职业定位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只有根据自身情况来选择行业,才能在今后的行业生涯中真正发挥自己的长处,在行业中站稳脚跟。同时也可以认识到自己的现状和相关行业人才需求之间的差距,根据差距不断完善自己的不足。
3. 树立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目标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否成功的一点在于是否树立起正确的职业生涯目标,正确的职业生涯目标的树立,不仅仅在于是否选择了一个高收入、高地位的行业作为自己的目标,更重要的是这个行业有着良好的发展空间,能符合自己的长处和自己的知识储备,要从长远角度出发来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从长远角度出发就要在求职过程中,克服功利性,避免盲从,在适合自己的岗位中选择一个有前景的职业作为目标职业。避免盲从心理的同时还需要克服侥幸心理,不能将自己的职业和现实脱节,不能抱着侥幸心理去求职,这样很可能导致眼高手低。要以自己的实力来衡量职业,不要好高骛远。
4. 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的具体实施计划
在明确了职业发展的方向之后,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实施计划,构建科学的知识结构,根据自己的目标职业需求来进行学习,多参加目标行业的实习,不断在学习中完善自我,提高综合素质和竞争能力。大学生在学习了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指导之后,要根据自己的生涯目标制定实施计划,根据实施计划来学习和实习,根据计划有步骤的完成自己综合素质的提高,梳理技能树立信心,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来完善自己,为将来的工作打下基础。在大一的时树立起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制定初步的计划;大二时根据相关计划来加强学习和锻炼;大三时初步与社会接触,进入自己生涯目标的职业进行实习,并根据职业需求进一步提高自己;大四阶段进一步适应社会,寻找相关职业的面试机会,完成学生到职场人士的角色转换。
四、结语
综上所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较多,所以我们必须结合现状,分析特点,才能更好地强化职业意识教育,帮助学生完成职业定位,树立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目标,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的具体实施计划,促进其顺利的就业和发展。
参考文献
[1]杜生民.论职业生涯规划在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的作用[J].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2):55-58.
[2]高桂娟.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分析与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07,(7):47-48.
关键词:大学教育;会计专业;职业道德;认知影响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5831(2009)05-0156-05
一、引言
职业道德是同人们的职业活动紧密联系的、符合职业特点所要求的道德准则、道德情操与道德品质的总和,它既是对本职人员在职业活动中行为的要求,同时又是职业对社会所负的道德责任与义务。
中国大学教育对学生职业道德的认知影响情况是笔者本次研究的重点。带着这样的问题,笔者以会计专业的学生为例,对中国4所高校会计及相关专业的学生进行了调查,以期能够:促进大学会计教育在授予学生全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外,更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认知;促进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有效防止虚假财务信息的产生;促进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从而更加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二、研究设计
研究旨在调查大学会计教育对会计专业学生职业道德认知的影响,尤其针对大学会计教育是否有助于学生建立对财务报表使用者的责任感。在参考国内外众多研究文献并结合研究实际情况的基础上,主要采用问卷调查的研究方法。
(一)问卷设计
在阅读和参考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通过与会计教育方面的专家进行座谈,研究小组规划了问卷调查的初步方向和内容草稿,并在此基础上设计出问卷初稿。然后,通过邀请专家学者与业界人士试填问卷初稿,再根据其填答反应及修正建议,对问卷格式和内容进行了修改,以增加问卷的效度。最后,再随机请20位学生填写问卷,根据回收的问卷结果进行简易描述性统计,检查问卷问题的适合性与答案的分布情况,然后对问卷再次进行修订,进一步保证调查问卷的效度。
调查问卷终稿主要由三部分所组成。其中第一部分为受调查者个人基本资料,包括性别、学校名称、年级和专业,由受调查者填写。第二部分包括11个选择题,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了解受调查者:(1)受调查者在真实和完整披露方面的态度,用6个问题考察大学会计教育能否使学生更加坚持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披露。(2)受调查者对会计信息披露成本的态度,设置1个问题。(3)受调查者对财务舞弊和保护投资者利益的责任态度,设置2个问题。(4)直接了解受调查者对从事财务舞弊和揭发财务舞弊的态度,设置2个问题。第三部分为一个盈余管理案例,描述了一家财务困难的公司,为增加本期利润,提议将本年的维修支出递延至下一年度,虽然这样做并不违背一般公认会计原则的要求,但会改变其正常经营成果。在设计问卷时,考虑到为使接受会计专业教育有限的学生(如二年级学生)也能充分理解问卷问题,故将此案例设计得非常简单。
本问卷对12个调查问题均设置了三个答案选项:A,同意;B,无意见;c,反对。在问卷分析时使用了5级李克特量表,对反映会计职业道德认知最优的答案选项记5分,对无意见的选项记3分,而对反映职业道德认知最差的选项则只记1分。因此,量表中得分越高则反映出被调查者对会计职业道德的认知越好。
(二)研究假设
笔者认为,会计从业人员获取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最主要途径是大学本科教育,大学教育应对培养会计专业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认知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本文假设:
H1:虽然不同学校的会计专业学生可能会因为学校文化、教授理念和课程设置的不同,而在对财务报表使用者的责任感方面存在一些细微的差异,但是,如果大学教育对会计专业学生形成会计职业道德认知产生良好成效,则不同学校会计专业学生的调查得分不应该存在显著差异。
H2:会计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认知应优于同样是管理学院学生的非会计专业学生,即会计专业学生对财务报表使用者的责任感应强于工商管理类其他专业学生。因此,会计专业学生的调查得分应明显高于工商管理类其他专业学生的得分。
H3:会计专业四年级学生的职业道德认知应优于会计专业二年级学生,即会计专业学生对财务报表使用者的责任感随着学习专业课程的增多而增加。因此,会计专业四年级学生的调查得分应明显高于会计专业二年级学生得分。
(三)调查对象选择及调查的实施
研究选择了4所拥有正规大学本科会计专业招生权的国内公办高校在校学生作为问卷调查对象,基本情况如表1。
为检验前述研究假设,以A、B、C、D这4所高校会计专业四年级学生为研究假设1的研究对象;为控制不同学校因学校文化、教授理念和课程设置不同而对学生对会计道德的认知可能产生的影响,将仅以A校学生作为研究假设2和3的研究对象,分别为A校工商管理学院非会计专业四年级学生,A校会计专业四年级和二年级学生。
本次调查共随机发放问卷180份,分别为:A校会计专业二年级、四年级学生各30份,A校工商管理学院非会计专业四年级学生30份,B、C、D校会计专业四年级学生各30份。
三、问卷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问卷回收情况
本次问卷调查总计发出问卷180份,收回问卷168份,其中剔除回答无效和有明显应付迹象的问卷16份,共计收回有效问卷152份。在此基础上,对问卷调查的信度进行了检验,用Cronbaehα系数计量。本研究调查问卷的整体Cronbachα系数为0.7051,表明问卷的信度符合要求。
(二)调查结果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表2为本次问卷调查结果的描述性统计结果。
结合表2中信息可知,在各校比较中,C校学生对会计道德认知程度最高,但差异程度也最大,其次是D校;在年级比较中,二年级会计专业学生对会计道德认知程度略高于四年级会计专业学生,但差异程度不大;在专业比较中,非会计专业学生对会计职业道德的认知程度略高于会计专业学生,但差异程度不大。
不过,上述调查结果是否具有代表性仍需要通过假设检验来予以证明。
(三)假设检验结果
从表2中偏度和陡峭度可以看出,各子样本的均值分布可能不完全符合正态分布,组内K—s检验的结果也证明了这一点。因此本文选择了非参数检验的方法对前述研究假设进行检验。 对研究假设1,笔者进行了Kruskao—Wallis秩和检验,以下为经SPSSI0.0计算的检验结果(表3)。
由上述检验结果可知,研究假设1未能得以证实,这说明上述四校会计专业学生对会计职业道德的认知水平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有明显差异。
研究假设2和研究假设3均属于两独立样本的非参数检验问题,因此对该两假设分别执行了Mann-Whitney检验,表4为经SPSSI0.0计算出的检验结果。
由表4中的检验结果可知,无论是对专业差异的检验还是对年级差异的检验,Mann—Whitney检验的P值均明显高于0.05。因此,两种不同的检验方法结果均未能证实研究假设2和研究假设3,即会计专业学生与非会计专业学生相比,以及受专业知识教育年限不同的会计专业学生之间相比,其在对会计职业道德的认知水平方面并未存在明显差异。
(四)对问卷调查结果的解释
统计检验的结果表明,前述三个关于大学教育对会计专业学生职业道德认知影响的研究假设均未能得以证实,对此,本文解释如下。
首先,不同学校所培养的会计专业学生在对会计职业道德的认知方面存在明显差异,说明学校教育对学生形成职业道德认知的影响非常大,不同的学校文化、专业计划安排以及会计专业在各个学校所处的不同地位,对会计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认知都有可能产生深刻影响。因此,要提高中国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就必须重视大学教育对会计专业学生职业道德认知的影响。
第二,同一学校会计专业学生与非会计专业学生在对会计职业道德方面的认知差异不突出,说明学校在设置会计专业的培养计划以及教师在培养会计专业学生时,并未特别强调加强对会计专业学生职业道德品质的培养。事实上,经进一步了解,由于近年来大学扩招导致学校在校人数迅速增多,而相应的师资、教学场地及设备的配套建设却并未能同步跟上,因此,将会计专业学生与非会计专业学生就一些专业基础课(如工商管理学科下的学生一般都应学习的《基础会计学》、《财务管理学》等)合班上课的现象在一些高校中非常突出。据调查,在A校,甚至会计专业学生的核心专业课《中级财务会计》、《管理会计》等课程,都曾经与其他专业(如财政)的学生合班开课。
第三,同为会计专业的二年级学生和四年级学生在对职业道德的认知方面却不存在显著差异,说明当前中国的大学会计教育在授予学生专业知识的同时,并未强调对学生独立人格、良好职业道德认知的培养,这是非常令人担忧的。究其原因,笔者认为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1)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首先,学校在专业课程设置方面,只单纯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却很少特意安排与职业道德认知相关的课程。在此次研究中,本文曾经专门查阅和比较了上述四所高校的会计专业学生培养计划,发现没有一所学校专门开设了诸如《会计法》、《会计职业道德》之类的课程。与其他三所学校相比,在本次问卷调查得分最高的C校开有《会计史》这门课程。其次,中国大部分会计专业教师或许有着精深的学术知识,但是,却普遍缺少相应的社会实践经验,其本身对会计职业道德的认识和理解不够深刻。因此,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往往会忽略这方面的内容,不考甚至完全不讲。最后,当前大学专业教育的惯常做法是,按培养计划安排一些课程,然后指定一名教师负责讲授一门专业课程,教学形式非常单一,而且很容易与社会实践脱节,这对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认知是不利的。(2)社会风气影响。这是一个恶性循环的过程。当前,无论是企业所有者还是管理者都在刻意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对企业财务报表寄予了不同的期望,因此,如果会计人员能迎合领导的不同需求做出他们想要的结果,或许就能仕途坦荡。而会计专业学生虽然较少接触社会,但随着他们对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加深学习,特别是受专业教师在某些方面的引导,逐渐地便会发现或领悟到这些社会现实。如果最初学生们还存在着一些对价值、道德的思考,逐渐地也会在各种影响下变得越来越现实。所以,随着专业年级的上升,掌握和熟练使用各种会计方法、技巧越来越成为他们的追求,重视自己在知识和技能方面的提升而忽略对道德和品行的培养,使得高年级会计专业学生和低年级会计专业学生在专业知识和技能方面出现显著差异的同时,在对会计职业道德的认知水平方面却差异不明显。(3)学生方面因素。当代大学生基本上都出生于20世纪80年代,从小没吃过什么苦,在独立的价值观、对事对物敏锐的判断力方面存在着欠缺。因此,老老实实的价值判断在他们眼里显得落后。与辛苦地努力奋斗、在慢慢积累经验中走向成熟与成功相比,他们更希望能有一条捷径让他们一步登天。所以,如果可以凭借小聪明就能达到别人可能需要经过非常辛苦的努力才能到达的目的,他们是非常愿意欣赏这种小聪明的。很多会计专业学生在即将毕业走上工作岗位之前,更是早就做好了迎合单位领导要求,“有技术”地处理会计报表的准备。事实上,在专业教学过程中,一些学生对这类“技术”的追求非常明显。这从另一个角度解释了为什么高年级会计专业学生在专业知识和技能得到了大幅度长进的同时,对会计职业道德的认知水平却没有能够同步跟进。
四、研究结论与建议
本研究通过对4所高校会计专业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的结果,可以得出以下三点结论:
其一,不同学校的培养对会计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认知存在着显著的影响。这意味着,要提高中国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必须重视教育对培养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意识的作用。
其二,在中国的大学专业教育中,会计专业学生在对会计职业道德方面的认知并没有显著高于非会计专业学生。这意味着大学会计教育在“专”方面的重视还不够,尤其是在近年来扩招的影响下,忽视了对会计专业学生应有的道德品质的培养。
其三,同样是会计专业的学生,高年级学生在对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理解逐步深入的同时,对会计职业道德的认识却并没有显著区别于低年级学生。这说明在中国当前的大学会计教育中,只强调对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而忽视了对学生道德品质方面的训练,使得会计专业学生在对财务报表使用者的责任感方面并没有随着学习会计相关课程的增多而同步加强。
可以认为,中国的大学会计教育或许教给了学生完整的会计专业知识,使学生具备了较为全面的专业技能,但是,在对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认知方面的培养却相当不足。这或许是因为学生们受到了越来越多不良社会观念的影响,或许是因为教师不太重视对学生职业道德方面的教育,或许是因为各学校对培养会计专业学生职业道德意识方面的认识还不够。不过,无论原因何在,上述研究结论的影响都是令人担忧的。
培养学生未来从事会计专业工作所应具备的规范与道德标准是会计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因此,良好的大学会计教育不仅要教授给学生完备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更应使他们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认知。对此,笔者建议:(1)改进大学基础教学课程安排。
对刚刚踏入大学校门的一年级学生来说,一切都是新鲜而又令他们迫切想去探知的,所以,此时应在基础课程设置中加入一些优秀的、适合学生的哲学课程,由教师采用较为活泼的教学方式,与学生一起探讨人生观、价值观,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独立、高尚的人格。优秀的思想可以引导一个人的一生,使其高尚而又积极上进。如果能做好这一点,不仅对学生形成会计职业道德认知有帮助,对他们在其他方面道德品质的培养也是同样受用的。(2)改进会计专业教材的设计和课程安排。以教材的编排为例,国外著名的会计专业教材——如HORGREN的《财务会计教程》,每一章节中都有专门涉及会计道德的相关内容讨论;再如Keown的《财务学基础》,直接将道德问题列入了公司财务的十大原理之一,专辟章节探讨了道德问题在公司理财中的两难境地,并列举了多个案例供师生讨论。相比之下,中国的会计专业教材在这方面做得还相当不够,即使是在近年来出版的一些优秀的以案例探讨为主的专业书籍中,也未能从会计道德、会计人的行为准则等角度来进行探讨,从而使学生在阅读这些专业书籍时,不知不觉地会将注意的重点放在专业的技巧与技能上,而忽视会计人员作为会计行为的主体所应持有的立场和坚持的原则。此外,在安排会计专业课程时,应注意在授予学生最全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还应安排相应的课时讲授与会计职业道德相关的内容,以强调会计职业道德在会计专业素质中的地位。所谓与会计道德相关内容,并不一定非要专门开设课程来讲授,但至少应满足以下三点要求:一是能让学生明确认识到会计行为的经济后果,使他们知道作为一名会计工作人员至少应具备的道德品质。二是能让学生介绍常用的、重要的会计法规和准则的要求。曾有研究者提到,一些会计人员因职业素质差而触犯法律以后,竟不知他究竟触犯的是哪些法律法规。三是应多向学生介绍一些与会计职业道德相关的案例。正面的案例能给学生以鼓励,而反面案例则能为他们敲响警钟。(3)进一步改进教师的教学方法。本文尤其建议应关注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首先是加强案例教学。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适当增加对于学生而言更形象、且在不久的将来他们就可能面临或发生的专业道德问题案例探讨,激发学生的道德推理能力,从而降低学生未来从事会计不道德行为的可能性。案例教学能给学生更直观的,而非单纯抽象理论的知识,增强学生判断事实的能力。其次是提倡学校间交流教学。本文问卷调查的结果表明,不同学校的文化、教授理念和学习过程差异对会计专业学生在会计职业道德认知方面的影响甚大,因此,如果各学校之间能适当地采取交流教学形式,将能够取长补短,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4)改善教学环境。学校给学生营造的学习氛围应使学生在积极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亦能够提升自己的职业道德认知。对此,本文建议:(1)在教学过程中,应适当地邀请职业界人士到学校以讲座、座谈等形式与会计专业学生进行交流。,虽然在现代大学会计教育中讲座已比较多了,但其内容更多的是关于专业知识与技能的交流和传授。如果能让更多的普通或不普通的职业人士与学生们真诚地交流他们的经历,对事物、世事的看法,定能让学生们受益匪浅,在无形中帮助他们建立起正确的、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2)大学会计教育应给专业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可适当联合一些企、事业单位进行辅助教学,让会计专业学生多看、多动手,在实务面前深刻理解会计工作的涵义、会计职业道德的体现和应用。在实践中遇到问题和解决问题,将比单纯的理论教育和只说不练效果更好。
参考文献:
[1]MARY BETH ARMSTRONG,J EDWARD KETZ。DWIGHTOWSEN,Ethics education in accounting:Moving towardethical motivation and ethical behavior,[J],Journal ofAc,counting EduCation,2003,(21):1。
[2]刘永泽,孙光国,我国会计教育及会计教育研究的现状与对策[J],会计研究,2004(2):75-81。
[3]徐红日,王海荣,以人性假设为视角,探会计诚信回归之路[J],财贸研究,2003(3):115-117。
[4]于而立,选择性不实披露的道德评价与防范[J],财贸研究,2003(4):115-117。
人口学变量对职业生涯管理的影响
职业生涯是心理学、教育学、经济学等多个学科的研究对象.心理学注重职业生涯的两个方面,一是个人如何认识自己、认识职业,然后选择一个职业并进入职业生活;二是个人进入职业生活后,为适应个人和社会的不断变化,如何不断地加强职业生涯的管理,以保持自己在劳动力市场的.竞争力.而职业生涯管理则包含两重含义,一是组织针对个人和组织发展需要所实施的职业生涯管理,称为组织职业生涯管理;二是个人为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而实施的管理,称为自我职业生涯管理.
作 者:石岩 作者单位:石家庄师范专科学校 刊 名:经济论坛 英文刊名:ECONOMIC TRIBUNE 年,卷(期): “”(13) 分类号: 关键词:一、研究方法
1.被试。第一阶段抽取100名大学生试测,收回100份问卷;第二阶段按学院、专业、年级进行分层随机抽样,以班为单位随机选取某高校在校大学生正式施测,年龄在18~23岁之间,发放调查问卷800份,收回有效问卷752份,问卷有效率为94%。其中男生361名,女生391名。
2.研究工具。自编的《大学生生涯决定问卷》。对试测阶段数据做信效度检验,同质性信度为0.756、分半信度0.824,效标效度为0.652,说明本问卷具有较好的信效度,可以作为测量工具。
3.研究程序。以班级为单位进行集中施测,由心理学专业教师主持并监控全程。
4.统计处理。采用SPSS16.0forWindows进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分别从整体大学生、性别、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三个方面考察被试在学校教师、辅导员、父母价值观或期待、父母目前工作和同学各影响因素上的次数,作检验,结果分析如下:
1.从整体来看。研究数据表明:在校大学生认为父母亲的价值观或期待最能影响生涯决定,认为有影响的占82%,而认为学校辅导员对其生涯决定的影响最小,认为没有影响的占64.3%。前者强调出传统上父母对子女生涯影响的深刻,Middleton和Loughead指出家长如果控制、独裁地支配子女互动,则子女的生涯选择由他们来决定,Hoyt,Otto的研究指出,父母是子女生涯决定最强有力的影响因素,这与本次调查的结果是一致的。考察中国的家庭不难发现,中国是一个具有极强家族观念的国家,家长在家庭中的权威不容置疑,“百善孝为先”“子承父业”等在中国人的观念中根深蒂固,再加上家庭生活中父母往往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是被模仿的对象。这无疑使得父母的价值观或期待在子女的生涯决定中占据了极其重要的影响地位。
Post-Kammer&Perrone,Willings研究指出,大多数青年认为在其生涯过程中,虽仍需要成人的协助,但传统生涯辅导对他们并没有发挥显著的成效。这与本次研究中学校辅导员对大学生生涯决定的影响最小是一致的。学校是对学生产生各种影响的主要环境,按理应该对学生的生涯决定发挥较大的影响作用,可研究结果却不是这样。究其原因,我们发现,目前高校辅导员多为年轻教师担当,他们刚出校门不久,对人生的领悟、个人的发展尚处于探索的时期,缺乏经验,实难担负起指导学生生涯决定的重任;同时,高校管理中辅导员与管理学生的比例往往高达一比几百,由于精力有限,也很难与学生进行细致而充分的互动。这样,高校辅导员无论是辅导能力还是辅导精力都无法达到理想的效果,对学生的影响自然弱了。
2.从性别方面看。由调查结果分析可知:父母价值观或期待、父母目前的工作、同学对生涯决定的影响,虽性别间并无显著差异,但其中父母价值观或期待、同学对生涯决定认为有影响的占80%以上。学校教师、辅导员对生涯决定影响虽然较少,但对生涯决定影响程度的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多数学生认为学校教师对其生涯决定有影响,且女生认为有影响的比例高于男生,在对学校辅导员没有影响上,男生高于女生,可见男女生受学校教师和辅导员的影响有差别。多数大学生根据性别角色的刻板印象来进行生涯决定,男生偏向于实用的、需要体能的、技能的或管理的发展方向,而女生则偏好支持性的、有关健康的、文书的或社会导向的方向。男生在家庭、社会、学校中被灌输的是男子汉的角色要求。因此,男生从小被要求有主见,独立地思考和处理问题。在低年龄段这种表现还不太明显,而到了大学时期,这种性别角色的要求与青春期强烈的自我觉醒综合起作用,使得高校中男生对教师、辅导员的依赖程度大大降低。女生从小到大往往被灌输的是以家庭为主,事业上不需要怎么优秀和突出,但一定要以贤妻良母为榜样,因此选择职业优先考虑支持性的工作,如文秘、护士等,考虑稳定性强的工作,如教师、公务员等。她们较男生更容易受到教师和辅导员的影响。
3.从大学生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看。根据调查结果可知:不同社经地位大学生认为学校教师、辅导员、同学对其生涯决定影响没有差异,其中有75%以上认为学校教师具有影响力,64%以上认为同学具有影响力,这与Gottfredson所主张同学会对抱负产生相当的影响力的见解是一致的。有62%以上认为辅导员没有影响力,但反映一般低社经地位大学生受学校教师及辅导员的影响比较大,值得注意。另外,父母的价值观或期待以及父母目前的工作对不同社经地位大学生生涯决定影响的差异显著。其中,中、高社经地位大学生认为前者对其有影响力达77%以上,低社经地位大学生则只占47.5%。同时,高社经地位大学生认为父母目前的工作对其生涯决定有影响,而低、中社经地位大学生则认为没有影响。这与多数研究结果近似,分析原因,高、低社经地位者的父母对待子女的教养态度不同,高社经地位者父母本身往往受到过良好的`教育,自身的素质较高,比较重视孩子的教育,也有能力辅导和陪同孩子学习和成长,孩子自然受父母影响就比较大,低社经地位者则相反。另外,因社经地位不同,家庭气氛有温馨或冷酷的差别,双亲对子女有关注或漠视的差异,子女有被父母接纳或拒绝的影响等,对其生涯决定发挥的作用自然有不同了。
三、结论
影响大学生生涯决定的因素有:父母的价值观或期待、学校教师、同学、父母目前的工作、学校辅导员,但各因素的影响程度不同;占大多数比例的大学生认为有极大影响因素的是父母的价值观或期待,有影响的因素是学校教师和同学,没有影响的因素是父母目前的工作,完全没有影响的因素是学校辅导员;在性别上,发现女生比男生有较多比例认为学校教师和辅导员二者是有影响力的因素;不同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上,高、中社经地位者认为父母的价值观或期待对其生涯决定有较大的影响,而低社经地位者认为较没有影响。另外,高社经地位者认为父母目前的工作对其有影响的占较大比例,而中、低社经地位者多数认为无影响。
四、建议
1.利用高校教育阵地,建立完善的服务于大学生生涯决定的机构体系。综合考察影响大学生生涯决定的各因素发现,除父母的价值观或期待、父母目前的工作外,其余各因素都与学校大环境密切相关,我们无力改变大学生家庭的特定背景,但有效利用高校这一教育阵地,服务大学生生涯决定则责无旁贷。笔者在调查过程中发现,大多数大学生在当初高考填报志愿时存在极强的盲目性,只是一心想考上大学,但读什么专业?如何利用大学学习为将来的发展奠定基础?则从未思考过,这显然需要在大学中来补上这一课。为此,高校教育中应该适时增加有针对性的生涯决定方面的内容,建立从学校到二级学院、系、专业,自上而下完善的工作机构,真正把服务于大学生生涯决定当做一件实事来抓。
2.提高学校教师与辅导员对大学生生涯决定辅导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教师和辅导员是直接与大学生接触的成年人,也是大学生方便求助的对象,高校的各种教育目的、教育内容都是通过他们去落实和实施的,因此,提高他们对生涯决定的知识和技能,能更好地协助大学生做出生涯决定。高校可以通过短期培训、专题讲座、外出进修、教师座谈等方式为教师特别是辅导员提供机会,提高其辅导的知识和技能,再通过他们去影响在校大学生的生涯决定。
3.为大学生提供多元化的资讯服务,增进其生涯探索的能力。做生涯决定的重要基础,需要有工作和涉及教育需求的资讯,这是大学生做出恰当生涯决定的关键。调查中发现,大学生关注与他们直接有接触的职业资讯远多于没有接触的职业资讯。这与他们资讯来源贫乏有关系,资讯缺乏恰恰严重阻碍了大学生生涯决定的做出及正确选择。因此,高校有必要也有责任利用图书馆、校园网等多种资讯渠道为大学生提供有关生涯的大量、适当资讯。在提供资讯的同时,还要有目的地引导大学生进行生涯探索,如与成人讨论有关的生涯计划、选读有助于做生涯决定的课程、参与相关课外活动、进行部分时间制或暑期工作、接受工作训练或教育、考量工作的条件等。这一系列生涯探索活动的进行,将帮助大学生提高生涯发展计划成功的可能性。
4.利用校园文化建设、大学生社团活动等途径,营造正面导向的良好氛围。调查发现,同学群体对大学生生涯决定有较明显的影响,年轻的大学生渴望与同龄人交往,受同龄人影响也较大,他们希望有自己亲密的团体以交换经验、沟通观念,甚至形成集体的意识。因此,在校园中营造思考生涯发展、积极探索生涯趋势的良好环境,让大学生感到有志同道合的同学,有密切合作和交流沟通的渠道,可方便地分享必要的生涯资讯,必然会对大学生的生涯决定产生正面作用。目前的高校学生工作中,对课外活动、社团组织、社会实践都非常重视,可以利用已有平台,加入大学生生涯决定方面的活动内容,在校园中营造正面导向的良好氛围。
5.掌握父母教育需求,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供其成长和增进辅导生涯决定的知识与技能。调查结果表明,无论从哪个角度看,父母对大学生生涯决定的影响都占据着最为重要的地位,大学生在生涯决定遇到困难时,首先会转向他们的父母寻求帮助,而现实中,大多数父母未曾研读相关的课程,具备相应的知识与技能,无法有效地帮助子女。这一问题随着社会的变迁和快速发展,已经成为阻碍大学生生涯决定及个人未来发展的拦路虎,如何解决呢?笔者提出可以充分利用高校现有的现代信息技术教育资源,在远程教育中开设专门针对学生家长的生涯发展、生涯决定与生涯辅导的课程,在获得成效后还可以进一步扩大范围,面对全社会开展生涯教育,这必将促进高校服务社会这一理念的进一步实现。
[参考文献]
[1]魏晓华,程春生.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刍议[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5(4).
[2]吴志功,乔志宏.美国大学生生涯发展与就业指导理论评述[J].比较教育研究,,25(6).
[3]邱美华,董华欣.生涯发展与辅导[M].台北:台湾心理出版社,.
摘要:总结了护生实习月记的实施方法及经验,要求护生每月撰写1篇实习月记,主要包括新的经历及体会;结合本科室基础护理实习情况、专科护理实习情况的收获和提高;对护理职业的感想、实习体会和建议等。认为建立护生实习月记是一种科学的管理方法,使护理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动态,及时的交流。
关键词:护生;职业素养;实习月记
职业素养一般包含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行为、职业作风和职业意识等方面[1]。提高护生的职业素养,有助于护生在面对实习过程中的压力和挑战时,能积极调整心态帮助护生顺利完成从学生到护生角色的转换。近年来,对在我院实习的护生制定按月上交实习月记的规定,使护生、总带教、护士长、护理部主任之间形成了沟通的平台,通过实习月记的撰写、批阅,对护生的心理、行为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现将方法及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至毕业参加实习的护生102名,均为中专毕业生,女性,年龄在16~18岁。
1.2方法
护生将实习月记每月上交总带教、护士长,经批阅后上交护理部,再由护理部主任批阅。当发现护生心理和行为有偏离的可能时,护理部及时讨论,并提出书面的指导性建议,必要时给予面谈。护理管理者通过对护生实习月记提出建议,并及时给予各种干预措施,以提高护生的职业素养。
2结果
102名护生实习月记共3060篇,其中对护理实习的体会1316篇,占43.0%;专科护理知识1010篇,占33.0%;基础护理知识367篇,占12.0%;药物应用知识55篇,占1.80%;安全护理等知识312篇,占10.2%。护生对护理专业的.期望值有下降的趋势;重视专科护理,轻视基础护理。
3讨论
3.1实习月记是护生内心的反映
实习月记动态反映了护生面对角色的转换,在目睹病情千变万化的患者时,常常感到无所适从,并且对护理专业产生怀疑。有些护生在实习月记中反映出不重视基础护理工作的学习。通过护理管理者及时沟通、激励,使护生树立正确的服务理念。
3.2有助于强化护生的爱岗敬业精神
护生实习月记中,有1316篇反映对护理实习的感想和体会,如岗前培训后第1篇实习月记,体现了护生对护理工作的热爱以及自我实现的迫切心情。在实习1~2个月后,由于遭到患者或家属对护生的拒绝和质疑或是体会到护理工作任务的繁重,护生开始对护理工作的热情下降,个别护生对护理职业产生失望感。当科室护士长从护生的实习月记中有所发现时,根据护生的实习表现和性格特征决定给予沟通的方式,如对性格内向的护生进行书面沟通,对性格外向的护生进行谈话。护理部主任针对护生的心理动态,及时在实习月记上给予鼓励性评价,消除消极心理。
3.3有助于护生进行角色的转换
在护生实习月记中,动态反映了护生角色转换的全过程。有些独生子女,在家受到父母宠爱,但在医院,必须要学习如何主动去照顾患者及学习并完成基础护理工作,角色的转换使护生对护理职业成就感降低,造成护生不能顺利完成角色的转换。这时,通过在实习月记上批语,能给予护生在心理上的鼓励,并从患者角度分析问题,使护生充分理解并顺利完成角色的转换。
3.4帮助护生认识到基础护理的重要性
基础护理是护士的主要的工作之一,护生从基础护理学起、做起。护生对专科护理所做的笔记占33.0%,基础护理占12.0%。反映有些护生重视专科护理的学习,轻视基础护理学习。在实习月记中有些护生反映了对学习基础生活护理操作的烦恼和不理解。护理管理者发现这种现象,每月召开护生例会,倾听护生的想法,讲解基础生活护理是患者的最基本需求,是护生学习观察病情最好途径,是与患者最好的沟通机会,是护理服务精神的最直接体现。使护生认识到基础生活护理的必要性及重要性。
3.5帮助护生提高心理调适能力
护生由于工作经验的欠缺、沟通技巧的缺乏,对患者及家属提出的护理问题和护理操作的要求,护生往往感到不知所措。面对轮转科室的新环境,重新建立新的人际关系时,常常产生心理上的无形压力。当问题反映在实习月记中时,护士长就会及时进行书面或口头上的沟通。通过及时沟通使护生消除恐慌不安的心理,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实习中去。
3.6增进护理管理者与护生之间的关系
实习月记反映了护生心理动态和真实的内心世界。个别护生由于同学之间的矛盾及家庭人员的变故,影响着护生的情绪,甚至出现悲观绝望的情绪。护理管理者在护生的实习月记中,耐心安慰,鼓励及支持,使护生感到关心及集体的温暖。同时还采取了一对一带教模式,要求带教老师不但要进行临床护理知识技能的带教,还要关注护生的心理动态、生活情况等,消除护生的孤独感;护理管理者与护生之间除面谈外,还采用发短信和视频对话等方式沟通;每月召开护生例会,拉近与护生之间的距离;针对个别性格固执且沟通效果不佳的护生,邀请护生家长来院,共同分析原因,让家长与管理者一起参与对护生的教育,加强沟通,动态反馈,不断提高护生的职业素养。
4小结
建立护生实习月记是一种科学的管理方法,使护理管理者与被管理者进行动态、及时的交流。护理管理者能及时了解护生的思想动态,及时给予有效干预,护生也明确了自己学习的方向,促进了自身能力及护理职业素养的提高。目前本院的护生能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到实习中,为护生将来从事临床护理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一) 人际交往。
人际交往是个体与周围人之间的一种心理和行为沟通的过程, 它是人与人之间最基本的交往活动。从动态讲, 人际交往特指一个过程, 即交往双方通过心理和行为、直接或间接相互作用的过程;从静态讲, 可以是交往双方通过言语、行为的相互作用, 形成处于静态的情感、心理上的联系。
(二) 人际交往能力的重要性。
人际交往能力是个体与周围人在心理和行为沟通上的能力, 它直接影响了个体的人际关系网络的建设。一般认为人际交往能力包含了人际交流能力、人际融合能力和人际表达理解能力。
1. 人际交往能力是大学生健康与否的一个重要指标。
从心理学上对于健康的定义来看, 健康一词不仅涵盖了传统意义上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 更是把社会健康作为一个重要的因素纳入到心理学家的研究范围内。社会健康的一个重要指标即人际交往, 积极的人际交往, 良好的人际关系, 可以使人精神愉快, 保持乐观的人生态度。一般说来, 具有良好人际关系的学生, 大都能保持开朗的性格, 热情乐观的品质, 从而正确认识、对待各种现实问题。相反, 如果缺乏积极的人际交往, 不能正确地对待自己和别人, 则容易形成精神上、心理上的巨大压力, 难化解心理矛盾, 严重的还可能导致病态心理。
2. 人际交往能力是构建良好社会关系的基础。
马克思曾经说过:“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 在其现实上, 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就是说, 人作为一种社会的存在物, 只有在社会生活中通过与他人的交往才能成为现实的人。人的主体能动性要想充分发挥, 必然要求丰富和发达的社会关系, 从而冲破束缚,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个人成长的一个重要过程就是人的社会化, 而个人社会化的过程是通过人主动加入、融入社会环境, 理解社会关系, 融入社会交往中才能得以实现, 从而使自然人走向社会人的过程。因而, 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是为其融入、适应、进而搭建起良好社会关系的重要基础。
3. 人际交往能力是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途径。
良好人际关系的获得是大学生锻炼多方面才能的必要条件, 也是其社会化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大学生在良好人际关系的构建过程中, 通过社会信息的吸收和转化, 传递和表达, 加深了对社会的理解和认识, 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获得了社会的价值观念和社会判断。随着交往的范围扩大, 大学生获得的社会信息和社会规范会日益增多, 其适应环境和群体的能力也会日益增强, 获得认可的机会才会逐渐增多。
二、大学生人际交往障碍及其对职业能力的影响
(一) 大学生人际交往障碍。
大学生一般对问题的认识不是很全面, 甚至个别会有偏见或缺乏正确、健康的人际交往观念, 因而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容易出现交往障碍或困难。从其个体心理的微观层面看, 比较突出地表现为适应性障碍、选择性障碍和调节性障碍;从参与交往的个体层面看, 交往困难表现为个体自身交往困难、个体之间交往困难和群体之间交往困难。这些交往障碍往往会引起大学生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出现漠视、冷淡等情况, 从而导致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发展方向偏离或背离。
(二) 对职业能力的影响。
1. 适应性障碍对职业能力的影响。
大学生人际交往适应性障碍一是表现在初入社会的不适应:一般而言, 大学生的生活环境包括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个方面, 学校、家庭和职场氛围有很大的差别, 特别是对于初入职场的大学生而言, 一时难以适应是常见的问题。二是对于复杂人际关系的不适应, 无论是家庭环境还是学校环境中的关系网络, 交往模式也较为适应。但对于职场中同事、领导与下属、工作人员与工勤人员等关系, 相当多的学生会表现出难以适应。三是独立处理人际关系的不适应。离开家庭和学校, 进入工作岗位, 进入新环境, 由于生活空间的变化, 交往对象的变化, 许多学生会出现很难独立去处理人际关系中的问题和矛盾。
2. 认知性障碍对职业能力的影响。
人际认知是指在人与人交往过程中, 通过彼此相互感知、相互识别、相互理解而建立的一种心理联系。大学生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往往由于对自我、对他人的认知障碍, 从而产生交往困难。具有正确的自我认知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前提, 对自身认识的客观与否影响到对人际关系的认识和处理。对自我认知过高或过低都会导致人际交往障碍, 自视过高的人, 往往会表现出傲慢、自负、不合群等问题, 造成人际交往困难, 自我认识偏低的人, 往往会自卑、躲闪、逃避、不自信;对他人的认知困难也会导致交往障碍, 大学生初入职场, 社会经验不足, 如何透过人的表象来看其本质存在一定的难度, 对于相当数量的大学生来说, 由于自身的局限难以做到客观认识他人, 从而造成一定的交往障碍。
3. 调节性障碍对职业能力的影响。
调节性障碍一方面表现在自我调节困难, 由于受到主观或客观条件的限制, 不少大学生自我调节能力不足, 难以从矛盾与挫折中解脱, 从而出现心理失衡或偏激, 影响人际交往的效果。另一方面调节性障碍也表现为人际调节困难, 由于缺乏事先考虑他人心理的意识, 不会全面看待他人, 在遇到矛盾时不能相互包容和谅解, 不具备调节矛盾的能力, 致使矛盾更加激化, 从而使问题扩大化和复杂化。对自我和人际关系的调节困难, 导致大学生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不会认识和化解矛盾和冲突, 从而影响其人际关系。
三、克服人际交往障碍, 提升职业能力的对策
(一) 开设课程, 讲授交往知识和技巧。
可以开设类似《人际关系学》的理论课程, 还可以邀请有关专家举办人际交往知识讲座, 针对大学生人际交往中的现实问题, 教导他们适合的交际礼仪知识、交往方法和技巧。学校和老师处于引导者的地位, 应通过理论知识的讲解使大学生对于人际关系有正确的认知。针对现代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发生的比较典型的案例, 学校要在一些方面给予引导, 例如要强调人际交往的现实性, 尤其对于沉迷网络的大学生, 要引导他们回归现实生活, 构建现实性的人际关系和人际交往行为。
(二) 搭建平台, 提高大学生人际交往技能。
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 给学生提供展示自己才华的人际交往平台, 可以经常以学院、班级或社团的形式组织演讲、写作、绘画、舞蹈、体肓等竞赛活动把同学组织起来进行交流和学习。引导大学生积极参加课余文化活动, 使他们在集体活动中树立共同的目标, 通过互助合作竞争建立良好的氛围, 从而扩展交往的空间范围, 提高人际交往的技巧, 发挥个人交往的能力, 积累人际交往的经验。同时, 可以将职场中人际交往的典型案例引入校园中, 以角色扮演的形式, 强化学生对于人际交往的认识。
(三) 推行大学生顶岗实习。
顶岗实习是让大学生走出单纯的校园学习生活, 提供他们社会工作实践的岗位, 以此来锻炼大学生实践能力的措施。这些岗位可以在学校范围内, 如在校期间担任助管、助教, 在图书馆当书籍管理员等, 学校还可以提供更多的岗位选择。这些工作对扩大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范围, 培养大学生处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很有帮助。同时, 可以通过校企合作的平台, 让学生提前以见习、实习的形式, 了解工作单位对个人能力的要求, 了解职场人际关系运作的方式, 提前做好心理预期和准备, 化解初入职场时的矛盾和困扰。
摘要:人际交往作为人与人之间沟通的重要手段, 在个体健康、发展、实现自我价值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但由于个体在适应性、选择性、调节性方面存在困难, 从而影响到其职业能力的发展, 笔者建议从课程、活动、顶岗实习等途径入手, 帮助大学生克服人际交往障碍, 提升职业能力。
关键词:人际交往,交往障碍,职业能力
参考文献
[1] .李海萍、陶钧宜.大学生人际交往的重要性和现状分析[J].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7
关键词:杜威;职业;职业教育思想;大学生;就业观
一、杜威职业教育思想的基本内容
在教育发展史上,在杜威之前,对“职业教育”这一概念并没有明确的界定,过去,人们往往把职业理解为“仅仅和肉体相关的、为获得报酬或产品的操作活动”,同时在理论和实践上把职业教育理解为工艺教育,仅仅作为获得专门职业技术的手段,从而将职业与文化修养对立了起来,将职业教育视为“仅仅属于金钱性质”,“具有狭隘的实用性质”。[1]而杜威以现代科学技术和工业发展以及社会生活为背景,在对狭隘的职业教育进行批判的同时,结合经验论哲学和民主主义理论,对“职业”和“职业教育”做出了新的理论阐释。
(一)“职业”的内涵
杜威认为“职业是指任何形式的连续不断的活动,其实质是智力和道德的生长。杜威对于职业的理解是“教育即生活”命题的延伸,其目的在于克服传统教育对职业教育的鄙视和排斥,提高职业因素在教育上的地位与作用。在杜威看来,职业是一个全面、广泛的范畴,具有广泛的社会意义。
(二)对“职业教育”全新的阐释
在杜威看来,职业教育的对立面既不是闲暇活动,也不是文化修养。从广义上来说,职业教育与文化修养是联系起来的。例如,学习历史,对于要做历史教师或专门从事历史研究工作的人来说是职业教育,而对于要做律师或医生的人来说就是文化修养。[2]
(三)传统“职业教育”的弊病
在强调职业教育重要性的同时,杜威对现行职业教育的弊病进行了分析和批判:一、现行职业纯粹是从经济利益的角度来考虑其重要性的。二、仅仅是一种狭义的职业教育,使学生屈服于现今制度的要求和标准。三、现行职业教育认定某个人天生是从事某种职业的。四、现行职业教育使学校成为工业或商业的附属结构。五、现行职业教育维护了职业教育与文化修养对立以及教育与民主分离的旧传统。
二、对当代大学生的就业观的影响及启示
大多数大学生对社会、对市场需求认识不够,没有形成自己明确的就业观,更多的是盲目从风,追崇热门职业,例如:前几年红遍全国的工商管理专业受到了大多数大学生的盲目追捧,然而现在有些大学甚至取消了此专业。所以只有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价值观才能找到适合自我发展的职业,把完善个性和服务社会结合起来。
(一)明晰择业观与就业观之间的区别
择业观和就业观虽然有不少相似之处,但有本质的不同。一、择业观:择业仅仅是职业的选择,就业表示职业的获得,而职业则有着丰富的内涵。二、就业观:大学生就业观是大学生对待如何获得实际职业,以便为社会服务,得到社会承认,并且得到相应报酬的关于就业方面的根本看法和主张,受社会现实和职业需求的制约,主要用于根据社会实际进行职业定位。
(二)克服官本位的传统就业观
官本位的传统就业观,是中国封建文化积淀的产物,它深深地根植于中国传统的价值观整体与核心之中,仍然影响着现代社会人们的职业观。现代大学生毕业时优先选择行政机关,而不管自己在校所学什么专业,都不约而同地愿意加入到公务员的行列。据相关统计:2011年国家公务员报名人数截至2014年10月24日18时,国考报名人数已经突破140.4万,总体竞争比例近87:1。[3]这样使得众多大学生走进了官本位的价值观误区,更多能在其他领域展露才华的大学生会把一生的大部分宝贵时间贡献于“官场”。这势必会造成人才资源的极大浪费。我们要打破这种传统官本位职业观,正如杜威所说:“每个人对他自己的工作或者职业的兴趣不是勉强的而是明智的。”
(三)把就业、乐趣和意义三者结合
新西兰作家约翰·克拉克在其著作《要金钱还是要生活》中指出,一个人要追求最大的幸福,必须实现其核心自我,实现核心自我的冲动来自技能、乐趣和意义,而核心自我的实现,便是一个人最大限度的发展。[4]一个人在职业生涯中,在选择就业的同时,从自己的乐趣和对职业意义理解角度去审视,是实现核心自我的有效途径。所以,人生最大的幸福应是就业、乐趣和意义的结合。要有一个成功的职业生涯,当代大学生们也必须以这三者的结合去定位就业。就业、乐趣、意义三者的交集便是最理想的职业生涯。
(四)注重人文精神,培养职业道德,提升就业质量
近些年,呼吁我国高等教育应注重人文精神的培养的呼声层出不穷,众多学者认为,当代高等教育人文精神缺失严重。根据武汉某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精选案例[5]:一生要完成的几件大事分为:1、获得学士学位 2、出国留学 3、到外企工作 4、进入公司高层 5、创办公司 6、环游世界。而这六件大事相对应的重大举措分别是:1、通过英语四、六级和计算机二级考试 2、提高口语能力,参加托福考试。3、做好本职工作,思考有利于公司发展的新举措。4、更加努力的工作,尽力扩大公司发展的领域,培养下属,使其能独当一面。5、使公司顺利步入轨道,奖罚分明,鼓励员工士气,扩宽经营网络,在各地建立分销点。6、考察各国的商业氛围,寻求有利于公司发展的方案及合作伙伴。
从以上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把自己的职业生涯完全限制在考级、赚钱、创业等方面,就连最后环游世界的计划都充满了商业气息。而对自己的职业道德,职业素养的提升却没有提及。这无异于杜威所说的“社会寄生虫”与“把自己训练成养家糊口的人”。所以当代大学生要注重自己人文精神的提升,注重培养自己的职业道德,提升职业素养,培养理性精神、人文情怀与人生品味。构建自己职业生涯中美好的家园,从根本上提升就业质量。
结束语
教育学者吴俊升教授曾指出:论及职业教育,杜威从未采取纯功利的观点。他所主张的乃是综合文化陶冶与职业训练两个对立的概念的一种崇高的理想。虽然杜威的职业教育思想仍然有许多问题需要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来分析和探讨,但是,杜威关于职业教育的见解体现出了我们这个时代的特色,对培养我国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具有极大的启迪作用。
参考文献:
[1]参见.杜威著,王承绪译.民主主义与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3).
[2]参见.单中惠.现代教育的探索—杜威与实用主义教育思想[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6).
[3]2014年国家公务员报名统计.[EB/OL].http://www.htexam.com/a/gwy/news/guojia/2010/1025/56228.html
[4]约翰·克拉克.要金钱还是要生活[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3(5):35.
【大学生活对职业生涯的影响】推荐阅读:
大学英语教师职业自我概念对职业倦怠的影响11-18
伟人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11-15
关于大学语文教学对学生的影响作用10-20
浅析中国武术文化对我们大学生的影响09-15
韩剧对当代大学生文化建设影响的调查问卷05-24
关于农民工进城务工对土地流转的影响的大学生调查报告09-30
大学生对未来职业发展期望的调查05-23
影响大学生创业成功的因素分析10-24
对大学生活的感受06-29
对大学生活的总结集合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