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约责任的案例分析(精选7篇)
A请求甲双倍返还定金8万元
B请求甲双倍返还定金8万元,同时请求甲支付违约金6万元
C请求甲支付违约金6万元,同时请求返还支付的定金4万元
D请求甲支付违约金6万元C
按照《合同法》第116条规定,当事人既约定违约金,又约定定金的,一方违约时,对方可以选择适用违约金或者定金条款。乙不可能请求双倍返还定金8万元并支付违约金6万元。甲根本违约,乙可以解除合同,要求甲返还财产,即返还已经支付的4万元定金。解除合同的,不影响损害赔偿,乙还可以请求支付违约金6万元。1999年5月,张某从华丰商场购买了一台热水器。同年6月,该热水器因质量问题给张某造成了人身伤害。2000年10月,张某向华丰商场提出交涉。双方协商未果,张某于同年12月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张某有权请求华丰商场承担何种民事责任?()(1999年律考)A仅有权请求华丰商场承担侵权责任
B仅有权请求华丰商场承担违约责任
C有权请求华丰商场承担侵权责任和违约责任
D只能在请求承担侵权责任或违约责任中选择其一D
华丰商场交付质量不合格的热水器构成违约,张某有权请求华丰商场承担违约责任。华丰商场提供的热水器质量不合格造成张某损害亦构成侵权,张某有权请求华丰商场承担侵权责任。此时,发生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的竞合。根据《合同法》第122条规定,张某有权要求华丰商场承担违约责任或者侵权责任,两者只能择一行使。合同当事人一方违约后,守约方要求其承担继续履行的违约责任,在下列哪些情况下人民法院对守约方的请求不予支持?()(2004年司考)
A违约方所负债务为非金钱债务
B债务的标的不适于强制履行
C继续履行费用过高
D违约方已支付违约金或赔偿损失合同当事人一方违约后,守约方要求其承担继续履行的违约责任,在下列哪些情况下人民法院对守约方的请求不予支持?()(2004年司考)
A违约方所负债务为非金钱债务
B债务的标的不适于强制履行
C继续履行费用过高
(一) 违约责任和侵权责任竞合的概念
责任竞合是指行为人实施某一违法行为符合多种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时, 在法律上导致相互冲突的民事责任形式, 由于受害人享有多种请求权, 也称请求权的竞合。侵权责任与违约责任竞合, 是指某一违反民事义务的行为, 同时具备侵权责任和违约责任的构成要件, 从而导致侵权责任与违约责任并存和相互冲突的现象。
(二) 违约责任和侵权责任竞合的主要特征
在日常生活中, 人们的行为是复杂多样的, 那么如何确定某一违法行为是否导致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的竞合呢?我们来看看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竞合的主要特征:
(1) 必须只实施一个违法行为。如果行为人实施两个以上的不法行为引起侵权责任与违约责任同时发生的, 应适用不同的法律规定, 承担不同的责任。
(2) 同一不法行为既符合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 又符合违约责任的构成要件, 使两个民事责任在同一不法行为上并存。
(3) 必须是同一民事主体。引起侵权责任与违约责任同时发生的同一不法行为, 是由一个民事主体实施的。
(4) 数个民事责任之间相互冲突。相互冲突意味着数个责任既不能相互包容, 也不能同时并存;行为人最终只能就其所实施的一个违法行为承担一个民事责任。
(5) 只能发生同一给付内容。侵权责任与违约责任同时并存, 相互冲突, 但当事人只能获得一次给付满足, 如同时并存获多次满足, 对行为人是不公平的。
二、违约责任和侵权责任竞合的情形及选择原则
(一) 侵权责任和违约责任竞合的情形
侵权责任和违约责任的竞合是由于现实生活的复杂性和违法行为的多样性造成的。所以这种竞合现象是不可避免的。侵权责任和违约责任竞合主要有以下情形:
(1) 合同当事人的违约行为, 同时侵犯了法律规定的强行性义务, 如保护、照顾、通知、忠实、保密等附随义务或其他法定的不作为义务。例如, 出售有瑕疵的产品致人损害;房屋承租人违反法律规定的义务, 擅自改变房屋结构, 导致房屋承重墙体受到破坏;违反合同约定的保密义务而致他人的隐私权受到侵害等。
(2) 在某些情况下, 侵权行为直接构成违约的原因。即所谓“侵权性的违约行为”。如, 在加工承揽合同中, 因承揽方保管不善, 致使定做物或定做方提供的材料毁损、灭失。电业公司违约而突然中止供电, 造成其用户正在冶炼的产品报废。再比如, 客运汽车违约在途中将乘客抛弃在荒郊野外, 造成乘客被冻伤等。同时, 违约行为也可能造成侵权的后果。即所谓“违约性的侵权行为”。如, 在建设工程合同中, 因工程质量低劣而致发包方受到损害。再如, 保管人依保管合同占有对方的财产并非法使用, 造成财产毁损灭失等。
(3) 不法行为人故意或重大过失实施侵害他人权利并造成他人损害时, 在加害人与受害人之间事先就存在着一种合同关系。这种合同关系的存在, 使加害人对受害人的损害行为, 不仅可以作为侵权行为, 也可以作为违反当事人事先约定义务的违约行为。如, 在医疗服务合同中, 因医生的故意或重大过失造成病人的伤害或死亡。再如, 故意引诱对方订立不能履行的合同或不打算履行的合同, 使其轻信该合同能履行, 从而遭受到财产上的损失等。
(二) 侵权责任和违约责任竞合的选择原则
对于侵权责任和违约责任的竞合, 我国《合同法》第122条规定:“因当事人一方的违约行为, 侵害对方人身、财产权益的, 受损害方有权选择依照本法要求其承担违约责任或者依照其他法律要求承担侵权责任。”根据以上的规定, 在侵权责任与违约责任竞合的情况下, 受害人可以选择请求权, 但不能同时主张。当事人的任何一个请求权满足后, 另一个请求权因此而消灭, 但当事人的任何一个请求权未能实现的, 当事人仍可基于另一请求权提出诉讼。然而因这两种责任在构成要件、举证责任、赔偿范围、诉讼时效、责任形式以及对第三人的责任、诉讼管辖等诸方面均不相同, 因此责任的选择异常重要。责任的选择不同导致不同的法律后果, 严重影响对受害人利益的保护和对不法行为人的制裁。那么应怎样选择请求权呢?下面我们从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 从损害赔偿范围考虑
对于受害人来说, 当然希望能得到最大程度的损害赔偿。因违约责任的承担一般仅限于财产责任, 多采用按约定违约金和按约定因违约产生的损失赔偿额的计算方法来支付赔偿费用, 没有约定违约金或损失赔偿额的计算方法的, 损失赔偿额不得超过违反合同方订立合同时预见到因违反合同而可能造成的损失。侵权责任承担以损害赔偿为主, 且损害赔偿一般以实际发生损害为前提, 范围既包括直接财产损失赔偿, 也包括间接损失赔偿, 在侵犯人身权的情况下, 还可能承担精神损害赔偿。
如, 甲购买了乙厂的热水器, 由于燃气热水器上的减压阀不合格, 使热水器烟气中的一氧化碳严重超标, 甲吸入大量一氧化碳中毒所致昏倒。经过医院的诊治, 甲恢复了健康, 但花去医疗费3700元, 并留下了永久的后遗症。在这个案例中, 乙厂家没有提供合乎质量的产品, 不仅给甲造成财产上的损失, 还使甲的小腿留下了残疾, 给甲留下了难以愈合的精神创伤, 受害人甲只有选择侵权损害赔偿请求权, 才能得到包括财产损失、医治腿伤的医疗费用、护理费用、误工费用等直接损失和由此造成的精神损害赔偿等间接损失。所以如因违约行为同时造成受害人的财产损失和人身伤亡的, 受害人只能通过提起侵权损害赔偿, 才可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合理赔偿。
2. 从举证责任考虑
侵权责任和违约责任所采取的举证责任的原则是不同的。违约责任主要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 (除了个别无偿合同中对无偿方的违约责任适用过错责任) , 一般由合同违约方承担证明自己无过错的责任, 即要证明是不可抗力、第三人过错或受害人过错导致的违约行为, 违约方才能不承担违约责任;侵权责任主要适用过错责任原则 (除了法律明确规定适用无过错责任的几种情况和少数适用公平责任的情况) , 一般由受害人举证证明侵权方有过错, 只有证明侵权方主观上有故意或过失的过错, 侵权方才承担侵权赔偿责任。
如甲与乙机械厂签订了铸造机器买卖合同, 双方均按期履行了合同义务。一周后甲将铸造机器投入使用, 甲在操作机器时因铸造机器漏电而触电身亡, 甲的法定代理人在自身难以举证证明乙机械厂有过错的情况下, 选择以违约损害赔偿提起诉讼, 维护了自身的合法权益。因此受害人如在财产权与人身权同时受损的情况下, 对过错方存在过错举证有困难的, 最好选择违约损害赔偿提起诉讼, 可避免承担举证责任, 最大限度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3. 从诉讼时效考虑
诉讼时效的规定在民法上属于强制性规范, 它关系到司法机关在诉讼中的作用, 也决定了当事人享有胜诉权的期间长短。因违约产生的请求违约方承担违约责任的权利, 按《民法通则》135条的规定, 诉讼时效期间一般为2年, 《民法通则》第136条第2款至第4款规定出售质量不合格的商品未声明、延付或拒付租金、寄存财物被丢失或毁损等情况, 诉讼时效为1年, 因不履行涉外买卖合同及技术进出口合同所产生的损害赔偿请求权诉讼时效为4年。因侵权行为所产生的请求权, 按照《民法通则》第135条的规定, 诉讼时效一般为2年, 但因身体受到损害而产生的赔偿请求权, 按照《民法通则》第136条第1款规定, 诉讼时效为1年, 但是《贯彻意见》第168条规定:人身损害赔偿的诉讼时效期间, 伤害明显的, 从受伤害之日起算;伤害当时未曾发现, 后经检查确诊并能证明是由侵害行为引起的, 从伤势确诊之日起算。这样规定, 更有利于切实保护受害人的合法权益。当受害人同时享有违约损害赔偿请求权和侵权损害赔偿请求权时, 一般选择侵权损害赔偿请求权较为有利, 当然因超过了1年的诉讼时效, 又无法证明是侵害行为引起身体损害的, 选择以违约损害赔偿请求权提起诉讼, 可弥补受害人的部分损失。
4. 从管辖范围考虑
诉讼管辖是确定受诉法院是否有受理权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诉讼管辖范围内怎样选择起诉法院, 对减少当事人诉累, 方便受诉法院调查取证, 增加起诉方的胜诉可能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诉讼管辖方面, 依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 合同诉讼由被告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辖, 合同双方当事人可以协议选择一定范围内的人民法院管辖;而侵权诉讼为侵权行为地包括侵权行为发生地和侵权结果发生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不难看出, 由于受“私法自治”思想的影响, 合同纠纷的诉讼管辖地的确定更尊重双方当事人的真实意思表示, 双方当事人可以在合同中协议发生纠纷后选择在与合同履行相关地如合同签订地、原告住所地、标的物所在地法院提起诉讼, 更有利于当事人解决诉讼纠纷。但当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竞合时, 一旦当事人在合同中约定管辖法院, 单从诉讼管辖法院的确定来考虑受损害方选择哪种请求权提起诉讼, 选择侵权损害赔偿请求权提起诉讼反而更有利于保护受损害方的合法利益。
如, A市甲某向B市乙某购买了5台电机, 双方约定争议由B市的人民法院来管辖。甲某在使用电机时, 由于电机的质量问题, 其起动器接触口进线接口有一向线路接触不良, 造成短路, 电机不正常运行, 电流增大, 使本不该带电的部件带电, 导致甲在操作时触电身亡。由于A市和B市相隔很远, 则如果选择违约诉讼的话, 只能由B市的人民法院管辖。这样就会给受害人的代理人增添诉讼的路途劳累。如果选择侵权诉讼的话, 就可由侵权行为所在地A市的人民法院管辖。这样就减少了受害人的讼累。
三、如何处理违约责任和侵权责任的竞合
在司法实践中, 应该如何处理侵权责任和违约责任竞合的问题?我们可从一个具体案例来看侵权责任和违约责任竞合的处理办法。
案例:张某于2004年2月与李某签订了一份房屋租赁合同, 合同约定, 张某将位于某某路35号 (36号的房屋为张某自住) 的一座三层楼房, 即建筑面积375平方米出租给李某居住, 租期为两年。同时还约定, 在承租期间李某若未经张某同意, 擅自变更出租房使用用途, 李某须赔偿张某由此所遭受一切损失并支付违约金 (一年租金的百分之二十) 。之后, 李某未通知张某也未经其同意的情况下, 就将该三层楼的第一层、第二层交由其儿子李某某用于服装加工, 第三层居住。三个月后, 因该房屋用电量过大电线短路, 引起火灾, 造成该三层楼倒塌, 屋内服装加工设备毁于一旦, 并殃及张某自住的房屋严重受损、张某及其妻儿受轻伤。
笔者认为, 这是一起典型的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竞合的案例。李某违反合同的约定, 擅自改变所租房屋的用途, 结果给张某的财产和人生都造成了损害。李某的这一行为具有违约行为和侵权行为的双重特征, 从而在法律上导致了违约责任和侵权责任的共同产生。既然构成了违约责任和侵权责任的竞合, 则本案中的张某可以选择违约之诉或侵权之诉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那么选择何种之诉更有利于维护自身的权益以及其中具体的操作程序又是怎样的呢?
(1) 从管辖范围上看
如果张某选择了违约之诉, 根据我国《合同法》第24条规定:“因合同纠纷提起的诉讼, 由被告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辖。”第25条规定:“合同的双方当事人可以在书面合同中协议选择被告住所地、合同履行地、合同签订地、原告住所地、标的物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可见该案的诉讼管辖法院可以是李某的住所地也可以是出租房屋所在地, 或者是双方协议约定的法院管辖。
如果张某选择了侵权之诉,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29条规定:“因侵权行为提起的诉讼, 由侵权行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那么本案的管辖法院只能是出租房屋所在地或李某某住所地法院管辖。
(2) 从举证责任上看
如果张某选择了违约之诉, 张某首先须证明李某存在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条件的行为;然后提出其所遭受的损失的证明, 这是违约之诉举证部分的重点也是难点之处;再次, 证明李某的违约行为不属于法定 (不可抗力造成履行不能) 及约定免责的范畴, 当事人可以事先约定免责的事由, 只要不违反法律, 都具有免责的效力。
如果张某选择了侵权之诉, 张某必须对以下几点进行证明:第一, 其必须举证证明李某某有过错, 即应该认识到将居住用房作为生产厂房可能会造成一定的安全隐患, 却没有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第二, 证明李某某的行为具有违法性。第三, 举证证明自身遭受的人身、财产损失 (假设诉讼时效未超过) ;第四, 也是最重要的一点, 张某还须证明李某某的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有因果关系, 由于这牵扯到一些专业知识, 可能还需通过向法院申请消防鉴定。
(3) 从时效上看
一般违约之诉的诉讼时效为2年。若选侵权之诉, 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第136条规定:“因身体受到伤害要求赔偿的, 诉讼时效为一年”。
(4) 从赔偿范围上看
如果张某选择了违约之诉, 张某仅可以就自己遭受的财产损失提出赔偿, 如合同所示“乙方若未经甲方同意擅自变更出租房使用用途, 乙方须赔偿甲方由此所遭受一切损失并支付违约金 (一年租金的百分之二十) ”。
如果张某选择了侵权之诉, 张某不但可以就遭受的财产损失提出赔偿, 还可以要求人身损害赔偿 (假设诉讼时效未超过) 及精神损害赔偿。
经过以上的比较, 笔者认为, 选择侵权之诉能更好地维护受害人的权利。因为选择侵权之诉不仅可以维护你的财产权利而且还可以保护你的人身权益甚至还包括精神损失, 虽然在诉讼时效上比违约之诉短, 举证责任也较重, 但就案件来看, 并没有超过时效, 证据应该都比较容易获得。所以, 为了能使受害人获得最大的赔偿, 应选择侵权之诉。经过以上分析, 笔者认为, 当你的身边发生了类似此种责任竞合的情况时, 尽量先将情况作个具体分析, 对各种利弊做个比较再决定选择何种之诉。
实践操作中, 在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发生竞合时, 应根据当事人请求权的选择分别依据违约责任或侵权责任处理。那么我国的允许竞合制度是有限制的还是无限制的, 如果有限制, 其限制范围和条件有哪些。笔者认为, 允许债权人选择请求权, 并不意味着完全放任当事人选择请求权, 更不意味着当事人可以同时实现两项请求权。无论受害人作何种选择, 加害人承担的仅是他应负的法律责任。司法实践中一般可以考虑从以下四方面对竞合进行限制:
(1) 因不法行为造成受害人人身伤亡或精神损害的, 当事人之间虽然存在合同关系, 也应按侵权责任处理;
(2) 当事人之间事先存在合同, 一方的不法行为仅造成受害人的财产损失, 则一般按合同纠纷处理;
(3) 不法行为人基于合同占有对方财产, 造成该财产毁损灭失, 一般应按合同关系处理;但如果不法行为人占有财产的目的旨在侵权, 则应根据具体情况确定行为人的侵权责任;
(4) 在责任竞合前提下, 如当事人事先通过合同特别约定, 双方仅承担合同责任而不负侵权责任, 那么原则上应按其约定处理, 一方不得行使侵权之诉的请求权。不过, 如在合同关系形成以后, 一方基于故意或重大过失使另一人遭受人身伤害或死亡, 则应承担侵权责任。
四、结论
综上所述, 违约责任和侵权责任是存在显著的区别的, 但由于实际生活中行为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导致了违约责任和侵权责任的竞合。对于违约责任和侵权责任竞合的研究, 对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司法实践中, 当发生违约责任和侵权责任竞合时, 如何选择请求权, 是看能否最大程度地维护当事人的利益。如果选择侵权之诉能使当事人获得最大的赔偿, 就选择侵权之诉, 反之就选择违约之诉。
参考文献
[1]王利明主编.违约责任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叶林主编.违约责任及其比较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3]杨立新主编.侵权法论 (第二版) .人民法院出版社, 2004.
[4]魏振瀛主编.民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0.
关键词:打车软件;违约责任;惩罚机制
2014年交通运输部出台的新通知,首次官方确立了打车软件存在的合法地位①,打车软件的使用成为一种风潮。这种要约承诺,以数据电文的方式发出,客运合同自出租车司机回复接单信息到达乘客手机用户端时成立。但是,因为缺乏传统出租车运营的监管,现有的打车软件带来的法律漏洞仍然很多,其中最为业界所探讨的,就是对打车软件市场的违约责任追究。
一、打车软件市场的违约方式
打车软件所形成的新型的客运合同,主要借用第三方交易平台处理打车信息。乘客在手机客户端登录后,发送自己的地址和联系电话,出租车司机看到后若按下接单按钮,客户端会自行将司机的车号、联系电话发送给乘客,自信息到达乘客手机时视为承诺生效,司机稍后到达并运送乘客则视为合同被履行。但是,由于第三方交易平台的中介性质,打车软件也遇到了传统叫车方式所未遇的违约行为。
(一)拒绝履行
拒绝履行是指合同一方当事人拒绝按照合同的约定来履行自己义务,致使合同目的不能达成。打车软件条件下,通常是指司机或者乘客未通知对方,单方取消订单,致使合同目的无法实现。具体而言,对于乘客来说,若是在等待接单司机的过程中,正好有空车经过,则很有可能会直接乘坐空车②;同理,接单司机在行车过程中遇到招手的乘客,也很可能直接选择让其上车。因此,拒绝履行客运合同的一方应承担违约责任。
(二)迟延履行
迟延履行是指在合同规定期限内,合同当事人并未履行合同义务,而在期限届满后才完成履行。此种情况,通常是指接单司机未按时到达乘客所在地点,而这并不是由于不可抗力或者意外情形才发生的。因此,出租车司机应该承担违约责任。
(三)履行不能
履行不能是指合同一方当事人由于某种原因,丧失履行合同的可能。具体而言,出租车司机在接单后,突发道路故障或者行车违章被扣留等特殊情况,而无法赶达指定地点。如果出租车司机没有在客户端上解除客运合同,令乘客在原地长时等待,则构成违约,应承担相应责任。
二、目前我国软件市场针对其违约决定的责任承担
我国目前针对打车软件中出现的违约现象,多是以强制其退出软件平台为主。每一个打车软件在新用户注册之前,都会有页面提醒其违约之后的相应责任,但大多数人也仅视其为注意条款。从2014年6月开始,滴滴打车对乘客爽约的情况,做出了如下规定:爽约一次禁用三天,二次禁用一个月,三次则会永久封号。原先快的打车针对司机爽约情况的规定,则如下:若司机在一周之内出现一次违约或刷单行为,则将对其取消本周内所有奖励,司机一天内爽约两次封禁七天;两天内违约三次的封禁十四天;七天内违约五次的封禁三十天③。对于爽约的认定,打车软件均规定需要后台靠司机和乘客的投诉才能进行操作。这样的惩罚方式,究其根本而言,并不科学。首先,仅凭借封号的方式,乘客完全可以使用第二个手机号码进行打车;其次,对爽约的认定,需要乘客电话客服进行投诉抗议才能达成。而事实上,真的会特地致电软件后台的乘客少之又少。
三、今后该如何改善违约问题的惩罚机制
我国如今的《合同法》针对客运合同的违约责任规定的是过错责任④,以过错作为责任的要件,在其过错范围内确定责任的范围。传统的违约责任通过实际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支付违约金、适用定金罚则、赔偿损失等来实现,但由于打车软件的特殊性,在选择违约责任承担形式的时候更要考虑实际情况,从其本身的特点出发,拟制其违约赔偿的方式。
笔者认为,可以采用如下方式:
(一)完善打车软件的客服
打车软件使用的投诉来受理违约现象,主要是通过后台客服得以实现的,然而一个软件的客服有限,对于投诉的处理不及时或者遗漏处理,都会使得违约的惩罚形同虚设。因此,如果奉行之前的惩罚机制,那么就需对打车软件的客服加以完善和技术革新。
(二)使用定金罚则赔偿责任
在使用定金这种方式的时候,可以选用两种不同的方法。一种是在乘客加入软件平台时,先交付定金,在乘客退出打车软件时,再自动将这些定金返还给乘客。当出现一次乘客违约的情况,软件平台自动将部分定金返给出租车司机,这样就使得司机的损失可以得到一定的补偿。第二种,是利用类似“支付宝”的运营模式,等到乘客“确认收货”时,后台再将订单金额支付给司机。在乘客与司机订立客运合同时,乘客先行向打车软件支付出租车的起步价,随后在司机按时到达接客地点并履行合同时,乘客再根据实际运送路程,加付起步价之外的车费,最后由打车软件向司机转款;如乘客超时等待,则乘客可点“等待超时”,软件后台会根据乘客的等待时间长短,相应扣除一定的起步价;如若司机爽约,乘客可全额获得原有的起步价的款项。而对司机而言,在乘客已经支付了起步价的情况下,若到达指定地点发现乘客爽约,软件会自动将乘客先前支付的起步价作为赔偿,转账给出租车司机。如此一来,便可以完全发挥第三方的平台性功效。
(三)打车软件引入“违约险”
由于淘宝已经运用了退货运费险,那么将“违约险”运用在“打车软件”平台中也同样具备可行性。笔者认为,乘客或者司机在注册打车软件时,先向其提交电子合同,向第三方购买一份“违约险”。当乘客或出租车司机被对方爽约时,就可以向打车软件确认其遭受到来自另一方当事人违约的现象,此时第三方会向当事人提供一个小数额的赔偿保险,如此一来,合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可以得到保护。
(四)就近实际履行
如果出租车司机因为一些客观原因确实无法履行合同,那么打车软件就可以利用实际履行的方式来保护乘客的合同可期待性。具体而言,乘客在获得确实无法获得合同服务的情况下,可以向打车软件申请就近履行,收到该服务请求的后台,重新将乘客的地点跟联系电话,通过标注“加急”的方式,发布在打车软件上,此时附近的出租车即可响应叫车。或者如果后台技术可以实现,则打车软件可根据乘客的所在位置,将被爽约乘客的信息优先发布给附近空余的出租车。同理,这种就近实际履行的方式也可以拓展到出租车司机被乘客爽约的情况中。
注解:
① 辛昕.打车软件违约责任问题研究[J].法制博览.2015,3;267
② 崔晓.打车软件监管中存在的法律问题及对策[J].交通企业管理,2014.6;15-16
③ 汪曼.“打车软件”爽约问题的法律规制[J].法制博览,2015.7;121-123
④ 魏振瀛.民法(第三版)[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7
参考文献:
[1] 杨经纬.债权法(三版)[M].厦门大学出版社,2010,8
[2] 魏振瀛.民法(第三版)[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7
[3] 单平基.从强制缔约看“打车软件”的法律规制[J].法学论坛,2014,8
[4] 刘承韪.预约合同层次论[J].法学论坛,2013,6
[5] 李晓卿.出租车运输合同成立问题研究[D].湖南大学法学院,2012
[6] 辛昕.打车软件违约责任问题研究[J].法制博览.2015,3;267
[8] 汪曼.“打车软件”爽约问题的法律规制[J].法制博览,2015.7;121-123
[9] 朱亚江.论客运合同延迟履行的违约损害赔偿[D].南京大学硕士学位论,2011
过错责任原则包含下列两个方面的内容:①违约责任由有过错的当事人承担。一方合同当事人有过错的,由该方自己承担;双方都有过错的,由双方分别承担。例如,在来料加工合同中,定作人提供的材料质量不合要求,要承担违约责任。承揽人本应按合同规定对来料先行检验合格后,方可加工成品。但是,承揽人没有对定作人提供的来料进行检验,而直接把不合格的原料制成质量次的成品。在这种情况下,承揽人也要承担违约责任。②无过错的违约行为,可依法减免责任(如不可抗力造成的违约)。
违约必究的原则
这一原则是指凡违反合同的行为,除了免责的外,都必须追究违约方的违约责任。任何一方合同当事人,不管是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还是公民个人,只要因过错违约,均应当依照法律规定或者合同约定追究其违约责任。在法律面前,在合同面前,人人是平等的。
赔偿实际损失的原则
所谓实际损失,是指违约方因自己的违约行为而在事实上给对方造成的经济损失。一般情况下,实际损失,包括财物的减少、损坏、灭失和其他损失及支出的必要费用,还包括可得利益的损失。当因违约方的违约行为造成对方经济损失时,违约方应当向对方承担赔偿责任。
全面履行的原则
储蓄合同是指公民将其个人所有的人民币或外币存入储蓄机构,储蓄机构开具存折或者存单作为凭证,公民个人凭存折或存单支取存款本金和利息,储蓄机构依照规定支付存款本金和利息的协议。
一、储蓄合同的法律特征
1、储蓄合同的当事人为储蓄机构和储户
储蓄机构是指经中国人民银行或者分支机构批准,办理储蓄业务的各商业银行、信用社、邮电企业中依法办理储蓄业务的金融机构及其他金融机构。除储蓄机构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办理储蓄业务。储户只能是公民个人,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将公款以个人名义转为储蓄存款。根据《个人存款帐户实名制规定》,个人存款必须提供真实姓名。
2、储蓄合同的标的是货币
既可以是人民币,也可以是特定的货币,如美元、马克、英镑、日元、第纳尔、欧元等。办理外币储蓄业务的储蓄机构,个人外币储蓄存款的种类、利率档次及其利息支付办法,按照中国人民银行的规定办理。
3、储蓄合同的订立是由储户决定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13条规定:“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公民的私有财产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国家保护自然人储蓄存款的所有权,鼓励个人参加储蓄。储蓄机构办理储蓄业务,根据《储蓄管理条例》第5条的.规定,遵循“存款自愿,取款自由,存款有息,为储户保密”的原则。公民是否储蓄、储蓄多少、储蓄币种、储蓄期限以及储蓄机构的选择等,均由公民个人决定,任何人不能强迫。储蓄种类有:活期储蓄存款、整存整取定期储蓄存款、零存整取定期储蓄存款、存本取息定期储蓄存款、整存零取定期储蓄存款、定活两便储蓄存款、华侨(人民币)整存整取定取储蓄存款等。
4、储蓄合同是单务有偿实践要式合同
储蓄合同的双方当事人只有一方负有义务,另一方享有权利,故为单务合同;储户将一定数量的币值存入储蓄机构。储蓄机构应支付利息。但利息的多少,由储蓄机构按照国家规定的利率计算。存款利率由中国人民银行拟定,经国务院批准后公布或者授权中国人民银行制定公布,故储蓄合同为有偿合同;储蓄合同不仅需要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而且还需要储户交付货币的行为,只有储户将货币交付储蓄机构,储蓄机构出具了存折或存单,储蓄合同才能成立,故储蓄合同为实践合同;储蓄合同必须采取书面形式,储蓄机构出具的存折、存单就是储蓄合同的书面形式,故储蓄合同为要式合同。存款凭证可以载明储蓄人姓名、帐号、货币种类、存款余额、存款种类、存款期限、存款利率等事项,并由储蓄机构加盖公章。储蓄机构有加密业务的,存款凭证可以加密。
二、储蓄合同当事人的权利义务
1、储户有权提取本息
根据“取款自由”的原则,储户可以随时提取存款本金和利息。但储户在提取存款时,应当按储蓄机构的有关规定,凭有关证明办理。根据《储蓄管理条例》第29条规定:“未到期的定期储蓄存款,储户提前支取的,必须持存单和存款人的身份证明办理;代储户支取的,代支取人必须持其身份证明。”第25条规定:“逾期支取的储蓄存款,其超过原定存期的部分,除约定自动转存以外,按支取日挂牌公告的活期储蓄存款利率计付利息。”
2、储户有权申请挂失
《储蓄管理条例》第31条规定:“储户遗失存单、存折或者预留印鉴、印章的,必须立即持本人身份证明,并提供储户的姓名、开户时间、储蓄种类、金额、帐号及住址等有关情况,向其开户的储蓄机构书面申请挂失。在特殊情况下,储户可以口头或者函电形式申请挂失,但必须在5天内补办书面申请挂失手续。”但是,不记名的存单、存折不能挂失。
3、储户有权申请复核
《储蓄
关键词:合同法,违约责任制度,完善,发展
违约责任制度是合同法的核心内容, 是保证交易安全、维系社会信用的一项法律制度, 对于促进合同的履行, 保护合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和建立规范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研究我国合同法违约责任制度的完善与发展问题, 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其立法意旨和指导司法实践。为此, 笔者依据我国合同法的规定, 主要从违约责任的基本特征、性质、归责原则、形态和承担违约责任的方式共五个方面加以论述。
一、从违约责任的基本特征来看, 我国合同法确认并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了违约责任的相对性制度
违约责任是当事人因违反合同义务而应承担的民事责任, 这种责任只能发生在合同当事人之间, 债务人只向债权人承担违约责任, 而不能向合同关系以外的第三人承担;同样, 合同关系以外的第三人也不对合同当事人承担违约责任, 这便是违约责任的相对性。对此, 我国合同法第121条明确规定:当事人一方因第三人的原因造成违约的, 应当向对方承担违约责任。当事人一方和第三人之间的纠纷, 依照法律规定或者按照约定解决。
二、从违约责任的性质来看, 我国合同法确立了以补偿性为主兼具惩罚性的制度
违约责任的补偿性是指违约责任就其性质而立, 旨在弥补非违约方因对方违约而遭受的损失。因为合同关系本质上就是商品交易关系, 而如果一方当事人违约, 势必破坏原合同关系, 导致双方利益失衡, 此时, 违约责任制度的设立, 就是力求通过对守约方 (受害人) 遭受的损失给予充分必要的补偿, 是公平原则的体现, 也是商品交易关系在法律上的内在要求。这从我国合同法的下列规定中可以看出:第一, 合同法第107条规定当事人一方违约的, “应当承担继续履行, 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第二, 合同法第112条规定, 当事人一方违约的, “在履行义务或者采取补救措施后, 对方还有其它损失的应当赔偿损失”。第三, 合同法第114条规定, 在当事人约定违约金情况下, “约定的违约金低于造成的损失的, 当事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予以增加, 约定的违约金过分高于造成损失的, 当事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伴裁机构予以适当减少”。
与此同时, 当事人违约也破坏了市场交易秩序, 影响市场经济的正常发展, 违约责任的追究, 应体现补偿守约当事人财产损失和对违约行为进行制裁的双重功能, 因此, 我国合同法也规定了具有一定惩罚性质的违约责任。主要体现在:第一, 规定了具有惩罚性的违约金。例如, 根据合同法第114条的规定, 当事人约定了违约金的, 只要一方违约, 另一方即使没有损失, 违约方也应支付违约金;如果违约金不是“过分高于”违约造成的损失的, 则当事人不能要求减少, 当事人就迟延履行约定违约金的, 违约方支付违约金后, 还应当履行合同。第二, 合同法第115条关于定金罚则的规定, 当违约没有造成损失或损失低于定金数额时, 定金也就体现了惩罚性。
三、从违约责任的归责原则来看, 我国合同法采取了以严格责任为一般原则, 以过错责任为特殊原则的双重归责制度
违约责任的归责原则是指基于一定的归责事由而确定违约责任成立的法律准则, 其决定着赔偿责任的范围, 也决定着免责事由。在我国, 以前的合同法究竟是采用过错责任原则, 还是采用严格责任原则也是因法而异的;现在, 《合同法》在总则中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 应当承担继续理性、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这表明我国合同法采用了严格责任原则, 为长期以来因诸法规定不一产生争论划上了句号。
严格责任原则也叫无过错责任原则, 是指只要合同一方有违约行为, 除不可抗力等法定免责事由之外, 就应承担违约责任, 而不论其主观上是否有过错的归责原则, 这符合当今世界各国合同立法的发展趋势, 具有方便裁判, 有利于诉讼经济和维护交易安全的优点。
但是, 总则的这种规定并不妨碍《合同法》分则中一些有名合同在一定场合下实行过错责任原则。例如, 第303条规定了“在运输过程中旅客自带物品毁损、丢失的, 承运人有过错的, 承运人应当承担损害赔偿责任。”关于保管合同的责任承担, 合同法第374条规定:因保管人保管不善造成保管物毁损、丢失的, 保管人应当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但保管是无偿的, 保管人证明自己没有重大过失的, 不承担损失赔偿责任, 这里的“保管不善”和“重大过失”的规定就是坚持了过错责任原则。
四、从违约责任的形态看, 我国合同法引入了预期违约制度, 从而使违约责任形态制度前进了一大步
违约行为是违约责任构成的客观条件。根据合同法第108条和109条的规定, 按照违约行为发生的时间不同可分为预期违约行为和实际违约行为, 因而违约责任也就有了预期违约责任和实际违约责任两种形态之别。
预期违约是指合同依法成立并生效之后, 履行期限到来之前, 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将不履行合同义务的是明示的预期违约;以自己的行为表明将不履行合同义务的是默示的预期违约。一方发生预期违约后, 对方可以在履行期限届满之前要求其承担预期违约责任, 而不必等到履行期限届满之后。这种制度早已为世界上许多国家的法律所采用, 有利于保护受害人合法权益。然而, 我国现行的《民法通则》和原来的三部合同法都没有确认这项制度, 致使不少预期违约行为未能依法受到追究, 一些守约的受害方不能依法得到救济, 现在我国合同法终于引入了预期违约责任制度。
五、从违约责任承担的方式看, 我国合同法作出了许多全新的规定, 进一步完善了违约责任制度
首先, 关于预期违约责任方式。根据合同法第94条、97条、108条等规定, 发生预期违约时, 相对方可以在履行期限届满之前请求违约方承担违约责任, 具体的救济措施有: (1) 起诉。因为预期违约已构成了对另一方合同利益的侵害, 所以另一方基于预期违约提起诉讼, 请求追究违约责任。 (2) 接受预期违约, 立即解除合同, 并可要求支付违约金或赔偿损失。预期违约本身并不发生解除合同的效力, 但这使另一方获得了合同的单方解除权, 且不影响要求赔偿损失的权利。 (3) 坚持合同效力, 等待对方的履行。因为发生预期违约时, 相对方既可在履行期届满之前, 请求违约方承担违约责任, 也可以要求违约方撤回毁约的意思表示, 等待其履行, 如果在履行期限届满之后对方仍不履行, 那么, 则可依实际违约追究其违约责任。 (4) 采取自助措施, 即在违约方没有撤回毁约的意思之前, 相对方可以中止履行合同或中止履行准备, 还可以签订替代合同。
其次, 关于实际违约责任方式。合同法第107条规定, 当事人一方违约的, 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 此外, 违约责任的具体形式还包括支付违约金、定金罚则等。
总之, 我国合同法在违约责任的基本特征、性质、归责原则、形态和承担违约责任的方式等方面较之原来的三个合同法都得到了很大的完善和发展, 其将会对我国的经济繁荣及整个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
[关键词] 违约责任合同法承担方式区别
一、违约责任
1.违约责任,是合同当事人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时,依法产生的法律责任。在现在合同法上,违约责任仅指违约方向守约方承担的财产责任,与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完全分离,属于民事责任的一种。
2.违约责任的特点:违约责任是合同当事人违反合同义务所产生的责任。这里包含两层意思:其一,违约责任产生的基础是双方当事人之间存在合法有效的合同关系,若当事人之间不存在有效的合同关系,则无违约责任可言; 其二,违约责任是以违反合同义务为前提,没有违反合同义务的行为,便没有违约责任。
违约责任具有相对性,即违约责任只能在特定的当事人之间发生,合同关系以外的第三人,不负违约责任。
违约责任具有补偿性,违约责任,主要是一种财产责任。承担违约责任的主要目的在于补偿合同当事人因违约行为所遭受的损失。从合同法所确认的违约责任方式来看,无论是强制实际履行,还是支付违约赔偿金,或者采用其他补救措施,无不体现出补偿性。当然,在特定情况下并不排除处罚性。
违约责任的可约定性;根据合同自愿原则,合同当事人可以在合同中约定违约责任的方式、违约金的数额等,但这并不否定违约责任的强制性,因为这种约定必须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
二、违约行为
1.违约行为是指违反合同债务的行为,亦称为合同债务不履行。这里的合同债务,既包括当事人在合同中约定的义务,又包括法律直接规定的义务,还包括根据法律原则和精神的要求,当事人所必须遵守的义务。
2.各个国家合同法对违约行为形态的划分都是不一样的。我国合同法对违约行为形态体系做如下划分:
预期违约,大陆法系国家因强调实际违约,对预期违约一般都未作具体规定,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于将违约行为等同于实际违约,但在审判实践中适用预期违约规则追究违约人的预期违约责任的案例早已出现,1994年江苏省南通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理的“海门市对外贸易公司诉南通市东方饲料供应公司购销合同预期违约不能交货案”中 ,法院确认饲料公司预期违约成立并判其承担责任。1999年3月15日通过的《合同法》第108条关于预期违约的规定使我国合同法中违约制度得以完善和发展。
预期违约(Anticipatory Breach)亦称先期违约,包括明示毁约和默示毁约两种。所谓明示毁约,是指在合同履行期到来之前,一方当事人无正当理由而明确、肯定地向另一方表示他将不履行合同。所谓默示毁约,是指在履行期到来之前,一方当事人有确凿的证据证明另一方当事人在履行期到来时将不履行或不能履行合同,而另一方又不愿提供必要的履约担保。预期违约表现为未来将不履行合同义务,而不是实际违反合同义务。所以,有些学者认为此种违约只是“一种违约的危险”或“可能违约”,它所侵害的不是现实债权,而是履行期届满前的效力不齐备的债权或“期待权色彩浓厚的债权”。
《合同法》第108条规定:“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合同义务的,对方可以在合同履行期限届满之前要求其承担违约责任。”可见,我国合同法与英美法的预期违约一样,可分为明示毁约和默示毁约两类。
明示毁约必须具备以下要件:
明示毁约方必须明确地、肯定地、自愿地、不附加任何条件向对方提出违约的意思表示,如果毁约方在做出违约表示时附有条件,则其毁约的意图是不确定的,不构成预期违约。
必须在合同履行期限到来之前向对方表示不履行合同义务,如果在履行期到来后才提出毁约的属于实际违约。
必须表示不履行合同主要义务,妨碍对方追求合同的根本目的,如果被拒绝履行的只是合同部分内容或附属义务,不构成预期违约。
三、违约责任的承担方式
《合同法》第107条规定的承担违约责任的方式有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赔偿损失和支付违约金。对这几种方式进一步推敲,不难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
继续履行与采取补救措施不属于承担违约责任的方式。继续履行与采取补救措施是合同当事人的义务以及合同义务的延续,都是违反合同后的处理措施,但不是违约责任的承担方式。违反合同的处理措施中可以包括支付违约金与违约损害赔偿。继续履行與采取补救措施是《合同法》规定的公平原则的体现,属于合同当事人的义务,不具有违约责任的作用。从性质上看,继续履行与采取补救措施只属于合同当事人的义务,其中的继续履行属于典型的合同义务,采取补救措施则是合同义务的继续。这两者无论从实际作用上,还是从性质上,都不属于承担违约责任的方式。《合同法》将继续履行与采取补救措施作为承担违约责任的形式规定下来,是不准确的,混淆了合同义务与违约责任。
采取补救措施的规定也不恰当。“采取补救措施”是一个不具体的概念,含义不明确,到底什么样的措施属于补救措施,《合同法》并没有明确规定。继续履行是补救措施,修理、更换、重作也是补救措施。另外,《合同法》将继续履行与采取补救措施并列规定下来,则又犯了一个逻辑错误。这两个概念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 不是并列关系,不能并列使用。
支付价款或者酬金也不属于承担违约责任的方式。我国《合同法》把“支付价款或者报酬”规定在违约责任一章(第109条)中,把支付价款或者酬金作为一种违约责任,笔者认为,这种立法安排不恰当。支付价款或者酬金,这是合同当事人的义务,根本不是违约责任。无论合同当事人是否违约,都应当履行其支付价款或者酬金的义务。支付价款或者酬金与支付赔偿金或者违约金的性质是不相同的,两者不能混淆违约损害赔偿是指违约方就其违约损害赔偿是指违约方就其给对方当事人造成的损失进行经济补偿。在数额的确定上,将完全赔偿原则和可预见规则相结合,从而兼顾合同双方当事人的利益平衡。《合同法》第113条对此有所体现。
从实际出发,我认为承担违约责任的具体方式应该包括:实际履行。对“实际履行”之界定,国存在较大分歧。简要言之,大陆法把实际履行作为主要救济方法,一方当事人违约,另一方当事人可要求其履行或请求法院判决其履行合同规定的特定义务,而不允许其以金钱或其它方法代替履行。英美法把实际履行作为辅助救济方法,一般仅限于法院判决并强制违约方履行义务,而且只有在损害赔偿不是一种充分的补救方法时才采用。
我国亦规定了实际履行,称为“继续履行”,除第107条外,《合同法》第109条、第110条等条款规定,金钱债务应当实际履行,非金钱债务在特殊情况下不适用实际履行。特殊情况即指法律上或事实上不能履行;债务的标的不适于强制履行或履行费用过高;债权人在合理期限内未要求履行。
采取补救措施。如质量不符合约定,应当按照当事人的约定承担违约责任,如无约定或约定不明确的,非违约方可根据标的性质和损失的大小,合理选择要求对方采取修理、更换、重做、退货、减少价款或报酬等措施。另外,《合同法》第112条规定,受损害方在要求违约方采取合理的补救措施后,若仍有其他损失,还有权要求违约方赔偿损失。
赔偿损失。又称“损害赔偿”,是违约人补偿、赔偿受害人因违约所遭受的损失的责任承担方式,它是一种最重要最常见的违约补救方法。
损害赔偿具有典型的补偿性,它以违约行为造成对方财产损失的事实为基础。没有损害事实就谈不上损害赔偿。这是损害赔偿不同于违约金的根本所在。赔偿损失也有一定的限制,即损害赔偿额应相当于因违约所造成的损失,包括合同履行后可以获得的利益,但不得超过违反合同一方订立合同时预见到或应当预见到的因违反合同可能造成的损失,即合理预见规则。损害赔偿直接关系到当事人双方的物质利益分配,体现着违约责任的作用,是一种较普遍的责任方式,应当给予足够的重视。
支付违约金。违约金是指合同当事人在合同中约定的,在合同债务人不履行或不适当履行合同义务时,向对方当事人支付的一定数额的金钱。 当事人可以在合同中约定违约金,未约定则不产生违约金责任,且违约金的约定不应过高或者过低。
定金罚则。当事人可以约定定金,定金按担保法规定执行,但如果同时约定定金和违约金,当事人可选择适用其一。
四、违约责任与其他民事责任的区别
缔约过失责任与违约责任。二者是《合同法》责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二者之间存在着根本差别:第一,二者产生的前提不同。缔约过失责任是基于合同不成立或合同无效或合同被撤销而产生的民事责任,违反的是合同前义务,是法定义务,而违约责任是以合同有效成立而产生的民事责任,违反的是合同义务,是约定义务。第二,归责原则不同。缔约过失责任以行为人的主观过错为要件,实行过错责任原则。而违约责任,不以行为人的主观过错为条件,实行严格责任原则。第三,责任方式不同。缔约过失责任只有赔偿损失一种,而违约责任有赔偿损失、支付违约金,强制履行等方式。第四,赔偿损失的范围不同。缔约过失责任的赔偿范围是信赖利益的损失,而违约责任赔偿范围是履行利益的损失。
违约责任是违反合同的责任,侵权责任为侵犯人身权、财产权所应承担的民事责任;当某一行为既符合违约责任的要件又符合侵权责任的要件时就形成了民事责任中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的竞合。现实生活中有不少类似事例,如交付的啤酒因啤酒瓶爆炸致买受人受伤、受托人未尽到保密义务对外披露委托人的隐私等等。
从民事责任角度看,侵权责任与违约责任的共同之处有以下几个方面:
1.都是民事责任的一种承担方式;
就其性质来说,都具有明确的补偿性;都是救济损害的主要方法;都具有制裁性。
2、而侵权责任与违约责任的基本区别在于以下几点:
诉讼时效的区别。根据我国法律的规定,因违约责任而产生的损害赔偿请求权的诉讼时效一般为两年;而侵权行为的诉讼时效在造成人身损害的情况下往往为一年。
损害赔偿范围的区别。侵害财产权利的侵权损害赔偿,应用相当的实物或现金赔偿,如受害人因此而遭受其他重大损失的,加害人亦应赔偿。侵害他人身体健康权、生命权的,应赔偿因此造成的财产损失和精神损害赔偿。侵害公民、法人的姓名权、肖像權、荣誉权的,即使未造成经济损失,亦可要求赔偿精神损害。而在违约损害赔偿中,通常依当事人的事先约定,虽然赔偿范围应当相当于所造成的损失,但不得超过订立合同时应当预见的因违反合同可能造成的损失。
举证责任的区别。侵权行为成立,属一般侵权行为时,被害人请求损害赔偿应就加害人的故意或过失负举证责任;在特殊侵权行为的场合,则往往享用无过失责任原则或过错推定原则,权利人仅须就加害行为、损害结果及二者之间的因果关系负举证责任,而无须就侵权人的过错承担举证责任。而在合同不履行的场合采用严格责任原则,债权人在请求损害赔偿时只须证明债务的存在及损害的发生即可,而债务人若要免除自己的法律责任,须就损害是由于不可归责于自己的原因造成的负举证责任。
责任构成要件与免责条件的区别。在违约责任中,行为人只要实施了违约行为,且不具有有效的抗辩事由就应当承担违约责任。但在侵权责任中,损害事实是侵权损害赔偿责任成立的前提条件,无损害事实便无侵权责任的产生。在违约责任中,除了法定的免责条件外,合同当事人还可以事先约定不承担责任,但当事人不得预先免除故意或重大过失的责任。在侵权责任中,免责条件或原因一般只能法定,当事人不可以事先约定免责条件,也不能对不可抗力的范围事先预见约定。
《合同法》第122条规定:“因当事人一方的违约行为,侵害对方人身、财产权益的,受损害方有权选择依照本法要求其承担违约责任或者依照其他法律要求其承担侵权责任。”由此可以看出,我国法律承认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的竞合,允许当事人在诉讼时作出选择,但是若法律规定在特定的情形下只能产生一种责任,排除责任竞合的发生,那么就应遵守法律的规定。
【违约责任的案例分析】推荐阅读:
论合同法中的违约责任01-05
劳动法违约金的规定07-09
违约整改函07-18
预期违约制度11-03
合同违约处理01-08
违约赔偿协议书06-05
违约申请书模板11-09
购房违约金问题11-13
违约金支付标准12-30
合同违约金最高是多少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