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小马过河教学设计

2024-11-0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部编小马过河教学设计(通用13篇)

部编小马过河教学设计 篇1

“小马很愿意帮妈妈做事,热爱劳动。”

“从小马对牛伯伯说的话,我看出小马很有礼貌。”

“虽然松鼠对小马说得不对,但它是为了小马好,它很善良,有一颗爱心。”

……

“老师,我想提个问题?”

“好啊,什么问题?”

“如果水真的很深,小马一试,结果掉进河里淹死了怎么办?”

“老马知道水不深,不会淹死,才叫小马去试的。”“如果水很深,老马不知道,她叫小马去试试,小马不就淹死了吗?”

我想起了刚从网上看到的一个假设:天刚下过一场大雨,河水上涨了很多,小马又要过河,它该怎么办呢?

部编小马过河教学设计 篇2

一、“过河”前的准备

在进行阅读教学前应做好准备工作, 阅读前应有足够的文化背景来启发学生认知背景, 尽可能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感知将要阅读的有关信息, 预测文中将要涉及的内容, 以此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第一, 背景知识的准备。背景知识是读者理解文章必须具备的外部知识。如果读者不具备相关的背景知识, 便无法理解文章, 背景知识对理解能力的影响大于语言知识。在具体教学中, 如果学生不具备相关的背景知识, 教师就应直接讲述这些知识或是课前让学生查找有关资料, 这样不仅能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更能丰富他们的知识结构加深对所读文章理解, 让学生真正被文章思想情感和蕴含的内涵意义所熏陶。第二, 词汇的准备。教师可以利用录音带让学生跟读, 培养他们与新词初次见面的兴奋感, 让他们从音、形、义三方面掌握每个单词。也可以让学生通过查阅英语词典或向教师求助等方式解决文章的生词和难词, 以此提高他们阅读的速度和效果, 帮助他们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第三, 设置阅读任务。设置阅读任务是让学生进入阅读状态的一种手段。学生在阅读课文前, 教师应先把问题提出来, 让学生根据问题预习课文。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紧扣课文内容, 问题不宜过多、过细。设置阅读任务能帮助学生更清晰地认识到文章表达的主题,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机。

二、机智“过河”

一个学生善于阅读, 能迅速从文字材料中获取大量的信息, 同时能把错误理解率降至最低。学生读书的类型, 有的用手指点着每个字, 同时低声念着这些字。这叫“发声阅读”。还有一类情况, 虽然不念出声, 却在心里一字一字的念, 这叫“心声阅读”。还有一种在学生中常见的阅读方法“回读”。在阅读过程中, 学生不知不觉养成“回读”的习惯, 因为这些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有“译读”的习惯。每个句子都要边看边翻译, 害怕自己不明白文章中某个单词或句子的中文意思, 而影响对整篇文章的理解。这样不但会影响阅读的速度和效率, 而且阻碍了英语阅读思维的发展。针对这些现象, 教师可采取以下方法:

首先是听准录音, 教师要根据文章内容提出1-2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听。在提高听力的同时, 培养学生“捕捉”信息的能力, 对课文进行初步的整体认识;其次是快速浏览, 所谓快速浏览即是在限定的时间内, 以较快的速度 (每秒6个音节) , 有目的、有方法、有成效地阅读, 然后根据所获得的信息, 回答教师预设的问题。如教牛津英语9A第五单元Reading时, 可以限定快速阅读时间为6分钟, 教师发出“开始”信号后, 立即计时, 6分钟后, 发出“结束”信号。这样做能让百分之八十的学生了解文章大意, 然后让学生做教师设计好的问题。学生经过听读、快速浏览后, 仍回答不出来的问题或不理解的生词, 教师要让学生进行细读, 并根据上下文猜测生词的意思, 此时教师应在教室巡回走动, 如果学生提出问题, 应及时解答。如果提出的问题比较集中, 等学生读完后, 教师要把难点加以讲解。通过细读, 学生可以发现在文中不能直接找到的答案。最后要大声朗读, 通过朗读, 学生可以深入理解作者思想感情。朗读的形式可多样化, 如:跟读、齐读、分组读、男女生竞赛等形式。朗读时, 学生要眼、口、耳、脑并用, 增强对文章的理解和记忆。

三、读后巩固, 学以致用

在阅读活动结束后, 教师不仅让学生对文章透彻理解, 而且要让学生把所学知识通过语言实践转化为学习的技巧。读后巩固可以促进学生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和记忆, 常见的读后巩固可分为复述、背诵等形式。复述, 学生经过快速浏览、细读、朗读后, 对文章已经很熟悉, 教师可以让学生丢开课本, 将课文的内容叙述出来。如先帮助学生找出中心句和关键词, 列纲复述, 让学生用中心词说句子, 最后通过关键句, 联句成段, 达到一定熟练程度后, 最后连贯叙述。从而培养学生使用语言的能力。背诵, 阅读能力的提高, 离不开理解背诵, 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但不可强求学生对每一种语言现象都理解透彻再背诵, 有些语言知识经过背诵, 时间久了, 就会在不知不觉中逐步被理解。背诵可以提高英语的阅读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因此一些重点语法句子、精彩段落, 教师要让学生背得滚瓜烂熟。

四、要加强课外阅读训练

提高英语的阅读能力, 只对英语教科书的课文进行阅读是远远不够的, 课内阅读是根本, 而课外阅读就是必要补充。因此,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应鼓励学生多选择一些趣味性较强的资料来进行阅读训练。学生选择阅读材料的范围比较广泛。如:故事、人物传记、科普性的说明文、历史、各国家风俗习惯等都是中学生喜闻乐见的题材, 有助于提高学生对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知识的掌握。阅读大量的课外文章, 可以进一步帮助学生扩大词汇量、巩固语言知识, 丰富他们的阅历。

总之, 阅读教学是提高学生英语成绩的有效途径,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加强阅读教学, 让学生真正学会阅读技巧和学习方法。教师教授的知识是有限的, 能够让“小马”自己过河, 才是学习无限知识的根源, 久而久之, 这些“小马”一定会成为“千里马”!

参考文献

[1]《初中英语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吉林大学出版社

《小马过河》教学设计 篇3

1.学习本课12个生字,认识8个字。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遇事不能光听别人说,要动脑筋想一想、试一试,这样才能把事情做好。

3.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

1.学生小声读两遍课文,要求读准字音,难读的字多读几遍。

2.分段指名读课文,学生听、议;检查生字的读音,教师用生字卡片正音。

3.把生字带入课文中去读,直到读熟。

4.教师范读课文或听朗读录音,学生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理解课文

(一)检查预习情况

1.用字词卡片检查生字读音。

2.指名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引导学生读一、二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让学生说说老马和小马住的地方,理解“马棚”“一匹”等词语。

2.先自由读第二自然段,再分角色读。思考:从老马和小马的对话中你知道了什么?

3.理解几个重点词语的含义,如“连蹦带跳地说”写出小马说话时的动作和神态,表明小马愿意做事。

(三)自由读三至六自然段

1.指名朗读第三自然段。思考:小马来到河边,为什么为难了?它想到了什么?教师指导朗读有关句子。

2.小声读第四至第六自然段。边读边想:小马过不了河,它是怎么做的?老牛说河水浅,松鼠说河水深,它们说得对不对?为什么?

①指名读第四自然段。思考:小马问老牛,老牛怎么说?

②指名读第五自然段。“小马听了老牛的话,立刻跑到河边”,“立刻”说明小马没动脑筋想就准备过河。小松鼠说河水很深,老牛说河水很浅,为什么它们的说法不同?(明确:它们的身体条件不同,感受也不同。老牛身材高大,河水可能只没过它的小腿;松鼠个子小,河水可能会淹死它。此处可以要求学生按“因为老牛……所以说……;因为松鼠……所以说……”的句式回答。)

③指名读第六自然段。联系上下文理解“小马连忙收住脚步,不知道怎么办才好”这句话的意思。

老牛说河水浅,小马“立刻”跑到河边准备过河;松鼠说河水深,小马“连忙”收住脚步。“立刻”“连忙”两词的意思相近,都含有“快”的意思,说明小马没动脑筋想。

小马听了老牛和松鼠完全相反的话,不敢过河了。小马既不动脑筋想一想,又不敢试一试,所以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3.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四至六自然段,加深对内容的理解。

①小马问老牛的话,后面是问号,要用疑问的语气读。老牛的回答,说得平静,因为它认为河水很浅,要读得平缓。可以让女同学读小马的话,男同学读老牛的话,分角色练习朗读。

②松鼠的话与老牛的话不同,“拦住他大叫”后面用的是感叹号,表示语气加重;“小马!”一声大叫,要读得急促些,声音要高一点;两个“别过河”,速度要快一些,连着读,第二个“别过河”语气要加重些。

③“小马吃惊地问”,“吃惊”表明小马害怕、紧张,教师可先示范读,之后再让学生练读。

④第六自然段中小马“叹了口气”说的话,表明它拿不定主意,无可奈何,只好回去问妈妈,因此要读得轻缓。

⑤四人一组练习分角色朗读。

(四)朗读第七自然段

指名读后,先找出小马妈妈说的话,用小黑板出示“光听别人说,自己不动脑筋,不去试试,是不行的”,再联系上下文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五)指名读第八自然段

1.把写小马感受的话找出来,教师用小黑板出示:“原来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

2.小马的这种感受是怎么得来的?读一读有关句子。

(六)指导朗读七、八自然段

小马妈妈的话要用诱导、亲切的语气读。小马的话中“过……过不去”“没……没想过”,这两处的省略号不表示省略了某些内容,而表示说话时心里很为难,所以是断断续续的。要指导学生用难为情的语气读。

三、总结全文

结合老马的话让学生联系全文理解,各抒已见;让学生明白:做什么事都要动脑筋,要去试一试才行。

四、布置作业

1.分角色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评一评,读得怎么样。

2.讲《小马过河》的故事,其他同学评一评讲得怎么样。

小马过河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愿意、挡住、深浅、松鼠、前蹄、既然、磨坊、淹没”8个词语,掌握“磨、没”两个多音字。

2.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遇事不能光听别人说,要动脑筋想一想,试一试,这样才能把事情做好。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遇事不能光听别人说,要动脑筋想一想,试一试,这样才能把事情做好。教学准备:

课件、词语卡片 教学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小朋友,今天老师为你们带来了一幅画,你们看(课件出示小马过河图)面对眼前的画面,你有什么问题想提吗?(生:小马为什么要过河?小马怎样过河?结果怎么样?)

2.我们的小朋友可真会动脑筋呀,今天我们要一起来学习一篇童话故事,学完之后,你就能自己解决刚才的问题了,你们想学吗? 3.那就让我们赶快走进今天的故事天地——小马过河(板书:小马过河)让我们一块儿把课题来读一读吧!

二、初读课文,认识词语

1.请小朋友把书翻到第86页,自己读一读这篇课文,注意要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遇到有困难的字、词可以请同桌或老师帮帮忙。

2.检查词语:谁能来读读这些词语呢?(课件出示:愿意、挡住、深浅、松鼠、前蹄、既然、磨坊、淹没)——个别读、开火车读、齐读)老师觉得刚才小朋友把最后两个词语念得特别好!他们就是磨房的磨和淹没的没,这两个字是多音字,你们看——课件出示:磨:mó 消磨 mò 磨坊 没:méi 没有 mò 淹没

3.谁能当小老师带大家来读一读呢?(小老师带读)以后小朋友遇到这两个字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他们的读音,可千万别读错了。

4.现在让我们把这些词语一起来读一读吧!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小朋友可真聪明,这么快就把这些字音都读准了,现在再请小朋友读一读课文,找一找课文中出现了哪几个人物并动脑筋想一想,小马为什么要过河?(自读课文)

2.你找到了吗?(根据回答随机板书:小马、老牛、松鼠、老马)3.你可真会读书,这么快就把他们都找齐了。那么课文中的主人公——小马为什么要过河呢?(生:小马帮妈妈把半袋麦子驮到磨坊去)

四、讲读3-5自然段

1.懂事的小马自愿帮妈妈把半袋麦子驮到磨坊去,可当他去磨坊的路上却被一条小河挡住了去路。当时小马是怎么想的呢?(指名说)(课件随机出示:我能不能过去呢?如果妈妈在身边,问问她该怎么办,那多好啊!)

2.老师从你的话里听出了小马“为难”的心情。你们看,这个词就是为难(出示词语卡片:为难)谁能来读一读呢?(指名读、开火车读)

小马为什么会产生这种为难的心情呢?(因为小马平时总是依赖妈妈,没有动脑筋想办法的习惯,更没有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啊,正是因为小马平时总依赖妈妈,没有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一条小河让它感到十分地——为难(引读“为难”)

3.正当小马为难的时候,它看见谁了呢?(老牛)谁能当当小马请老牛帮帮忙呢?(课件随机出示:牛伯伯,请您告诉我,这条河,我能趟过去吗?)

4.你可真是一匹有礼貌的小马啊!谁愿意当当牛伯伯来帮帮我们的小马,告诉他答案呢?(指名读)板书:水很浅

请一个同桌两个小朋友一个当小马,一个当牛伯伯来读一读他们的对话吧!(同桌互读、男女生读)5.听了牛伯伯的话,我们的小马是怎么做的呢?(小马听了老牛的话,立刻跑到河边,准备趟过去。)

老师这里还有一句话,你们看(课件出示:(1)小马听了老牛的话,立刻跑到河边,准备趟过去。(2)小马听了老牛的话,跑到河边,准备趟过去。)请大家自己读一读,比一比这两句话,说说有什么不同?加上立刻说明了什么?(说明小马听了老牛的话,想也没想就要趟过去)齐读

6.正当小马要过河的时候,又会发生什么事情呢?请同学们读一读第五小节,用虚线画出小马的话,用横线画出松鼠的话,找到后有感情地读读他们的对话。

7.你找到了吗?(看看你找到的和老师找到的一样吗?(课件出示)谁当小马谁当松鼠来读读他们的对话呢?(指名读,分组读)

四、学习6、7自然段

1.听到老牛和松鼠不同的说法,小马只有跑回家问妈妈了,那妈妈告诉小马河水是深是浅了吗?(没有)那妈妈是怎样对小马说的呢?请读读课文的第六自然段,用双横线划出妈妈教育小马的话。(指名读)

马妈妈,你为什么要这么对小马说啊?(因为妈妈对小马说话的预期很亲切)

2.你说的可真好,愿意当马妈妈的小朋友,我们一起站起来读一读这句话教育教育小马吧!(自读、齐读)(板书:试一试)3.你动脑筋想一想,小马应该怎么办呢?为什么老牛和小松鼠的说法不一样呢?(老牛个子大,所以觉得水很浅,松鼠个子小,所以觉得水很深。小马应该自己亲自试一试)

4.小马的确像我们小朋友说的那样,亲自去试了试水的深浅,结果它发现原来(课件出示:河水既不像(),也不像())指名读、个别读、齐读

5.那你能用“既不像……也不像……”的句式来说说小马的高矮吗?(指名说、同桌说)

五、总结

1.小马通过自己的尝试终于顺利过河了,那你有没有遇到过和小马类似的事情呢?想一想你当时是怎么做的,现在你学了这篇课文之后,你又会怎么做呢?四人小组互相交流交流吧!(四人小组交流、指名说)

小马过河教学反思 篇5

《小马过河》是二年级上册的一篇童话故事。故事讲述的是小马要帮妈妈把半口袋麦子驮到对岸磨坊去,两次来到河边的不同表现及不同结果,使学生懂得遇到问题要勤思考,多脑筋,多分析,敢于实践,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教学中我尽量创设和谐的氛围,充分利用课件让学生全面自由地发展,在教学中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营造民主、平等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探究,勇于创新。如:在学完课文后,我让学生想一想课后的思考题:过河后的小马从磨坊回来,会对妈妈说些什么?听了我的问题,同学们积极思考,进行小组讨论,并积极回答,有的说:小马从磨坊磨好面跑回家,妈妈帮小马把面放下来,小马低着头很不开心,妈妈摸摸小马的头亲切的问:‘孩子,你怎么了?’小马抬起头委屈地说:‘妈妈,我太笨了,面对一条小河的问题还要回来问妈妈,这样既耽误时间,又费很大的力气。’妈妈听了小马的话后,说:‘孩子,妈妈觉得你今天长大了,很了不起呀!因为你没有被困难吓倒,妈妈相信你今后一定是个坚强的孩子。’小马听了妈妈的安慰后,觉得很有道理,他又自豪地说:‘妈妈,从今天这件事中,我还懂得了一个道理,做什么事都不能光听别人说,只有自己亲自做过了,才会明白。’老马高兴地点头称赞:‘好孩子,经一堑,长一智,你的收获可真大呀!’小马又赶快说:‘妈妈,今后你有什么活,就让我去做吧,让我多体会成功的快乐吧!’这时,我班的另一位同学按捺不住自己的思绪了,索性站起来说:老师,再来听听我的故事吧。小马驮着磨好的面回到家,一蹦三尺高地对妈妈说:‘妈妈,我回来了,面磨好了。’妈妈称赞说:‘你真是个能干的好孩子。’小马这时又忍不住对妈妈说:‘妈妈,今天通过这件事,我明白了无论做什么事都应该亲自去试一试,才会找到正确的答案。’老马亲了亲自己的孩子,点点头。这位同学一边说一边用手比划着,好像自己就是那匹快乐的小马。你的想象力太丰富了,表演得也很不错。我情不自禁地赞叹道,同学们也热情地鼓起掌来。

在教学工作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的思维是最没有束缚的,是最活跃的,是无止境的。他们的脑子里装满了许许多多奇异的幻想,但是有了课件,我们可以为他们插上想像的翅膀,让他们在创新的王国,自由地翱翔。

反思二:小马过河教学反思

《小马过河》是一篇童话。讲的是小马要过河,但不知道河水的深浅。小马问老牛,老牛认为过得去;小马问松鼠,松鼠认为过不去。最后在老马的鼓励下,小马大胆去尝试,终于过了河。故事说明了遇事要开动脑筋,敢于尝试的道理。在学这篇课文时,我安排了五关:生字关、朗读关、辨析关、夸奖关、联系实际关。第一次在自己班里上的时候挺顺的,我就挺为自己的教学设计得意。后来由于要开课,我就拿着这个教案到三(1)班去上。

上到辨析关时,我出示了老牛、松鼠、小马的图片在黑板上,让学生讨论老牛、松鼠的话说的对不对。我没想到全班都说对,这样一来,我的计划全打乱了。忙乱之中,我只能自己说出结果:他们的话对自己来说是对的,对别人来说是不对的。课后,我静下心来,发现我安排的五关中,这一关是最重要也是最难的,而我为了赶时间,匆匆过去,这实在是一堂失败的课。其实,当时学生初步理解课文后的答案是老牛和松鼠说的话是对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再读课文,学生就会想到老牛和松鼠的话对别人来说是不对的。虽然只是一个环节,可是这个环节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思考、理解的过程。

通过这堂课,我感觉到教师在备课时,不仅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在课堂上,随时有可能发生教师意想不到的事情,教师必须有随机应变能力。

反思三:小马过河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已经结束了,课后我认真的进行了反思,有如下几点感触:

1.营造童话意境 激发学习欲望

课一开始我简单的给学生讲述小马接受任务去磨房,途中遇河,松鼠与老牛的话让它不敢过河,只好回家问妈妈的故事。在随后的教学中,紧紧围绕小马过河 这个故事展开教学,从小马练本领、小马接受任务遇到大河、小马想方法过河、到欢庆过河都是在这个情境中进行的,使学生作为故事的主人公参与学习过程,使教师、学生、教学内容融为一个整体。

2.巧设学习障碍 练就生活本领

平淡无奇固然可使学生学的轻松,但往往也会使学生感到乏味。本课根据幼儿特点,巧妙设置了学习的障碍,使学生在新需要与旧水平之间产生冲突,从而更好地学习。因此,在课一开始,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你是那匹小马,你能过河吗?这个问题一定会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启迪他们的思维,他们会利用以有的生活经验去思考,去实践,甚至会将问题放到现实生活中去解决。这样将课堂与生活有机的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练就生活的本领。

3.不足之处是:我还是缺乏幼儿教学经验,课堂应变能力不足,还要多向有经验的老师们取经。

反思四:小马过河教学反思

《小马过河》是一篇童话故事。故事叙述了小马为帮妈妈把半口袋麦子驮到对岸磨坊去,两次来到河边的不同表现及不同结果,说明了遇到问题要开动脑筋,进行分析,勇于实践,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小马过河》教学反思 篇6

公开课上的沉闷,没有生气,这对于执教老师来说是最大的失败,然而这次公开课,真的令听课领导、老师很“难受”同时也给自己留下了许多困惑。

由于这次教研活动设计的方案是由执教老师提前一周将所讲内容的教学设计编辑成电子档,先打印出来分发给各年级语文老师,在建议一栏提出相应的建设性意见,反馈给执教老师,再次修改教案,再公开授课,在这个过程中,得到许多老师的贴心建议,促使我能更加全面的思考问题,不胜感激。

这次我执教的课文是S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小马过河》,主要讲的是第一课时,低年级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对学生识字写字能力的培养,为了让同学们能更加直观的欣赏汉字的美,我制作了相关的教学课件,在课件方面有一些缺憾,没有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作用,仅仅是当作一个展示平台,这点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中注意完善。

本篇课文的教学目标之一是要达到会认13个字,会写7个字的要求,在写字方面,由于时间紧迫,没有在黑板上针对重点生字一一书写示范,并在此时适机指出正确的`书写方法及姿势,培养良好的写

字习惯,这一点也是需要加强训练的。

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重要能力是阅读能力的提升,以读促学,教师泛读的作用是不容小觑的,通过教师的感染来带动学生一起用心读书,课文中人物不同,心情不同,说话的语气也不一样,特别是本课属于一篇寓言故事,文中的主人公有“小马、老马、老牛和小松鼠’,每个人物不同,感受也不同,在教学中没有分角色朗读体会当时的情境,入情入景的话体会会更深刻,也能让同学们乐于参与进来,活跃课堂气氛,做学习的小主人。

还有一点是针对低年级同学的心理特点而展开的反思,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在面对小朋友活泼好动、热爱表现自己方面没有做到及时正确的引导与激励,师生关系不仅仅是引导与学习的关系,更为重要的是一起学习与成长的伙伴与朋友,面对孩子的稚嫩,更多的应该是去包容、理解和尊重。

部编小马过河教学设计 篇7

《小马过河》在那个年代里,因为被非常广泛接受而显得赫赫有名。这个脱胎于“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就要自己尝尝”寓言的连环画,为什么吸引了那么多的孩子呢?

《小马过河》的故事很简单,说的是一匹小马要过河,老牛说没有问题,我刚刚过了河,只到膝盖;可是松鼠说千万不能过,我的朋友刚刚淹死在这条河里。小马只好回去问妈妈,妈妈说只有你自己试一试才知道能不能过去。结果小马就勇敢地下了河,过去了。这个故事所陈述的道理在今天看来也基本上是正确的。说它基本上是正确的,是因为我认为在试一试之前还应该量一量自己的身高和腿长,不仅仅使用理性的分析,还要有科学的测量,要有数字化的具体结论,只有理性和科学结合起来的时候,才能避免试验的悲剧结果。因为说到底,过了河的喜剧结果还是有一定的侥幸因素的。那个自己呆在棚子里的马妈妈大约是凭自己的经验知道,像它的孩子这样的身高过那条河是一点问题也没有的,所以才鼓励小马去试一试的。虽然结果是过去了,但是却在科学思维上少给孩子上了一课,那种不管怎么样都要先试一试的做法是欠科学的,甚至是埋藏着相当的危险因素的。

这样苛求一则童话里的是非似乎有过分之嫌,不过这种过分恰恰是源于一种把玩,一种将故事过滤了多少遍以后的反复翻阅。之所以能够反复欣赏一本小小的连册,基础是它的美丽——美的画面传达出来的美的信息。这种美丽被当时从来没有美的教育的、完全不懂得美的孩子们本能地抓住了。

《小马过河》是有一种纯美的气氛的。它是在那个特殊年代里的一本极其少见的没有被剑拔弩张、不共戴天、你死我活的阶级斗争污染的纯美的连环画。最漂亮的形象是主人公小马,有着大大的眼睛的小马,背着红色的粮食袋子的雪白的小马。现实中的马是有着很大的眼睛的,但是却是罕有红色的粮食袋子的,从这里也可以窥见作者纯粹的艺术美观念。他画红色的粮食袋子只是为了放在白色的马背上的美观效果,他为一则童话设计了理想主义的色彩。

连环画的画面总是干净的,即使是写实的,也有一种充分艺术化了以后的生活场景里的干净;而像《小马过河》这样的童话题材,就更能将这样的特征发挥出来了。这是一种比较直观的“高于生活”,赏心悦目的效果中包含着人们对理想生活状态的美好期待。连环画的画面有一种现实在经过绘画处理以后的去粗取精一般的纯净,比现实纯净,是现实的目标或理想,有着现实中所没有的没有垃圾、没有肮脏、没有缺陷的场景,人物关系也似乎比现实中要简单而浪漫一些,更像一个人类理想中的好社会。这是连环画在不期然之间制造出来的一个乌托邦幻象。

这种初级也是普及的美术审美效果几乎是天然地打动了无数还喜欢过家家的孩子们,吸引着在现实里屡屡碰壁以后还不愿意就在并不纯净的实际生活中永远皱着眉头过下去的成年人,成了孩子和成年人共有的童话。让他们在现实中的缺陷面前更有信心,甚至相信这世界的某一处正在有着与连环画画面完全一样的美妙,他们或者有一天终将抵达那样的美妙、享受到那样的美妙。

小马瞪着一双迟疑的大眼睛在一条清亮亮的小河边上的踟蹰,棕色的老牛和红色的松鼠在旁边的各执己见,还有河边干净漂亮的野花野草青松芦苇,都将自然里的物象做了最充分的审美关照。小马那些犹豫、询问、试验、胜利之类人性化的画面里充满了一个孩子的稚气和天真,一个孩子的思索和智慧,一个孩子的勇气和成长。在这个世界上不只有斗争和猜疑,不只有警惕和担心,还有那广阔而美丽的自然,广阔而美丽的自然里的轻松而蓬勃的生命。它让生活在斗争气氛里的孩子甚至大人都体会到了一丝人本意义上的清凉和正常,窥见一种关于温暖、关于善良更关于美丽的人生方向,给闭塞的认知环境里的孩子们带来了另外一种想象空间甚至是道路选择的可能。这就是这么一本低幼连环画在那个年代里广受欢迎的最主要的原因。在今天的出版物和丰富的文化媒介环境里,《小马过河》无疑已经成为了过去;但是它所传达的淳朴的美和纯粹的美的观念并没有落伍,事实上,它们永远不会落伍的,它们是与人类相始终的。而且,在这草场荒漠化严重、河流全部干枯、天空和大地持续被污染甚至连地下水都已经被毁掉了的环境里的现代人的目光里,这本不仅有着纯美的观念还有着有纯美的画面的连册,还多了一层环保的警醒意味。

《小马过河》中的矛盾与问题,实际上是一种幸福之中的矛盾与问题,这样的矛盾与问题本身就显示着马儿们生活本身的一种惬意与悠闲,体现着一种只有在具有了相当程度上的温饱与和谐处境之后才会有的平稳安详意义之上的细节考虑。它是理想生活场景中的小矛盾,小矛盾本身的是非曲直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样的小矛盾的气氛与环境背景里的舒畅与甜美的气息。这是创作者和阅读者共同追求着而几乎永远难以实现的理想社会中的味道,尽管在现实里我们很难长久地生活其间,但是在某一个瞬间里的感受,在内心的某个角落里始终放置在那里的想象,都还是有着一种温暖的激励作用的。它作为人类的理想,让人向往这件事本身就已经是很幸福的事情了。而我们的画家可以敏锐地捕捉到我们大家心灵中这一块净土,并用色彩鲜丽的笔墨把它们描绘出来,实在也是一件让他自己也更让所有的读者都能幸福起来的事情了。这是连环画作为艺术品的一种极致,一种登峰造极的表现力的典型。

《小马过河》的教学反思 篇8

1、本节课我定为第三课时,之前已学习了生字词和课文的前半部分,这节课主要学习课文最后第七、八自然段小马返回家与妈妈的沟通和最后自己尝试过河的过程。本课我设计的内容较少,深层次的东西挖掘不够彻底。

2、在课堂气氛层面,还是没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不够缜密,说明备课还是不够充分。

4、在对学生的启发上,应更加多一点。

制定改进方案如下: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落实,也就是让学生懂得“遇事要动脑筋,亲自去试一试”的道理,这个过程不能生硬,要循循善诱让学生自己总结出来。

2、中间的“用上下列词语讲故事”环节词语设计有点多,不适合在课堂上进行,这个环节换成“看图讲故事”难度降低,更利于开展。

语文教案-小马过河-教学教案 篇9

2、松鼠可不同了,忙拦住大叫,因为是大叫,后面是用了什么标点?感叹号表示语气加重。谁能扮小松鼠(指名试读)。

指导朗读:“小马!”一声叫住,要读得急促些,声音要高;两个“别过河”,速度要快些,是连着说的,第二个比第一个语气加重些。(再读)

3、“小马吃惊地问”,如果没“吃惊地”,那是一般地发问。现在是“吃惊地问”,吓了一跳,表示出小马的害怕、紧张。(示范)

4、老牛和松鼠对河水的印象完全不同,你能分别用一个词概括一下吗?(深、浅)二)小马听了这两种完全不同的意见,怎么办?用横线划出小马听了老牛的话和松鼠的话后分别是怎么做的?1.读句子说说哪两个词说明小马听了老牛和松鼠的话不动脑筋?(立刻、连忙)2.学生答,并抓重点词“立刻”、“连忙”。3.练习朗读四、五两节。四个人一组分角色朗读,(表演)。4.评议导语:此时的小马 “小马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它心里是怎么想的呢?

1、同一条河,老牛说“深”,松鼠说“浅”,你们说哪个说得对?为什么?

出示小河、老牛、松鼠剪贴片,并要求学生按“因为老牛____,所以___;因为松鼠___;所以___”的句式回答。)

2、发散:现在请你为小马动动脑筋,他当时怎么想就对了?

四、读最后一段,体会中心句

1、听了妈妈的话,小马是怎么做的?它实践的结果是什么?

2、(出示投影片)看图说说为什么说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

部编小马过河教学设计 篇10

冀教二年级语文 教案 教学设计《小马过河》

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 这是一篇童话故事,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通过小马与牛伯伯、小松鼠的对话,把一个不善思考、凡事爱问妈妈的孩子写得活灵活现,使小读者读来感到特别亲切。小马过河的故事告诉大家遇到问题,要开动脑筋,进行分析,勇于实践,这样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学习课文时,先让学生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主要讲的是小马过河时发生的事情。然后再逐段了解课文,知道每个自然段的内容。通过对词语和句子的理解,体会到小马爱劳动、有礼貌的可爱形象,如:连蹦带跳、怎么不能?我很愿意帮您做事……课文生动有趣,对话较多,语言接近儿童实际,要重视朗读的指导,尤其是分角色有语气的朗读。使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加深对文章的理解,感悟“遇事要多动脑筋,要实践”的道理。在识字教学中,要注意结合具体语境来辨别多音字“没”的不同读音。 《小马过河》 教学设计 石家庄市裕华区方北小学 史晔聪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12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学习多音字“没”。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将一讲。 3.通过反复朗读,感悟课文内容。培养学生遇事自己动脑独立思考,勇于实践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设计说明 (一)谈话激趣,引入课文 师:同学们,你在平时学习生活中遇到过困难吗?你是怎样克服的? 生各抒已见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小马过河》,看看小马遇到了什么困难?它又是怎样克服的呢?听老师讲这个故事,同学们边听边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从学生熟悉并且感兴趣的话题引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遇到困难和小组的同学一起解决。 2.指名读书,相互评价。 3.开火车读词游戏 深浅 拦住 甩甩尾巴 仔细 低下头 4.谁愿意当“小老师”检查识字情况? (可以采用自己喜欢的任何方式) 5.猜字游戏 6.理解课文中不懂的词语。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小组互帮互学,解决困难,调动全员参与的积极性。 在学中玩,在玩中学,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体会到读书的乐趣。 (三)品读课文,理解感悟 1.默读课文,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自由谈论读后的收获。) 预设: (1)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小马在妈妈的帮助下,经过自己的实践,终于渡过小河把小麦驮到了磨坊。 (2)小马在去磨房的途中遇到了老牛和松鼠,他们告诉小马的答案不一样。老牛说:水很浅,刚没小腿,能趟过去。而小松鼠却说:水深得很哩!昨天,他的一个小伙伴就是掉到这条河里淹死了。 (3)妈妈教给了小马做事情应该要多多动脑,多多实践的道理。 …… 2.“同样一条河,老牛说很浅,松鼠说很深。他们说的对吗?”自读课文画出有关的句子,说说自己的想法。 (1)指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交流。 (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2)抓住“为难”“立刻”“吃惊”“连忙”“难为情”等词语以及小马过河时想的、说的话,老牛、松鼠说的话,小马和老马的对话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进行分角色朗读。 (学生自由读书,回答问题。) 3.师:面对两种截然不同的回答,小马是怎么做的? 生:回家问妈妈。 师:你们觉得他这样做对吗? 展开讨论。 4.师:在妈妈的帮助下,小马克服了困难,把麦子驮到了磨房。那小马送完麦子从磨坊回来后,心情怎样?又会对妈妈说什么话呢? 说一说,写在小本本上。 提出开放性的.问题来感悟课文,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表现欲。 多种形式引导学生朗读,感悟课文内容。 使学生的见解得到充分发挥。 学生展开想象回答问题,并在此过程中进一步体会这个故事告诉人们的道理。 (四)复述课文,拓展延伸 1.复述课文 2.拓展阅读: 故事《小猫刮胡子》、古诗《冬夜读书示子聿》 让学生通过拓展阅读,进一步感悟“遇事要多动脑筋,要实践”的道理。 (五)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认读生字并组词。 2.小组讨论如何能很快记住这些字。 3.在田字格中怎样占格才漂亮,小组交流后描红、写字。 自主识字,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和独立学习的习惯。 《小马过河》 教学设计 槐北路小学 王凝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读本课12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认识多音字“没”。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理解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一讲。 3.懂得遇事要多动脑,具体分析,勇于实践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过程与方法: 1.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识记生字。 2.创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3.通过反复朗读,感悟课文内容。 情感、态度、价值观: 运用多种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感悟“遇事要多动脑筋,(具体分析)要实践。”的道理。 课时建议:3课时 教学准备:老牛、小马、老马、松鼠头饰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设计说明 一、谈话激趣,引入新课 1.师讲故事的开头(即裸文一、二段),然后提问:同学们,故事讲到这儿,你觉得小马怎样?为什么? 2.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新课文《小马过河》,看看小马遇到了什么困难?它又是怎样克服的呢? 3.听老师讲这个故事,同学们边听边想想:课文讲一件什么事?(小马在妈妈的帮助下,经过自己的实践,终于渡过小河把小麦驮到了磨坊) 通过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激活学生学习欲望,产生好奇心。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课文,遇到困难和小组的同学一起解决。 2.要求:读准字音,看清字形,把句子读通顺。把生字,生词自己多读两遍。 3.(检查生字生词)火车读词游戏 深浅 拦住 甩甩尾巴 仔细 低下头 (一匹 小麦 突然 昨天 试一试 仔细 拦住 既然 马棚 磨坊 嗒 没过(注意多音字) 唉 蹄 ) 1.谁愿意当“小老师”检查识字情况? 2.猜字游戏 3.理解课文中不懂得词语。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小组互帮互学,解决困难,调动全员参与的积极性。 在学中玩,在玩中学,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体会到读书的乐趣。 可以采用自己喜欢的任何方式 三、再读课文,读中感悟 师:同学们的识字情况很好,你们能把课文也读这样好吗? (生按自然段读课文) 师:谁想到前面展示一下?大家来听,认真倾听别人读书是非常好的习惯。 (指名读书,相互评价。) 师:我们不但认识了生字,还读通了课文,表现的真棒!通过读课文,你们都知道了什么? (学生自由谈论读后的收获。) 预设: 1.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小马在妈妈的帮助下,经过自己的实践,终于渡过小河把小麦驮到了磨坊。 2.小马在去磨房的途中遇到了老牛和松鼠,他们告诉小马的答案不一样。老牛说:水很浅,刚没小腿,能趟过去。而小松鼠却说:水深得很哩!昨天,他的一个小伙伴就是掉到这条河里淹死了。 3.妈妈教给了小马做事情应该要多多动脑、多多实践的道理。 …… 师:你们真棒!在这么短的时间里读懂了这么多,刚才某某同学说:老牛和小松鼠告诉小马的答案是不一样。你们想一想,老牛和小松鼠说的话对不对?为什么不一样呢?请同学们认真读一读书。 (学生自由读书,回答问题。)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进行角色朗读。 是:面对两种截然不同的回答,小马是怎么做的? 生:回家问妈妈。 师:你们觉得他这样做对吗? 展开讨论。 师;在妈妈的帮助下,小马克服了困难,把麦子驮到了磨房。那小马送完麦子从磨坊回来后,心情怎样?又会对妈妈说什么话呢? 学生展开想象回答问题,并在此过程中进一步体会这个故事告诉人们的道理。 指导学生感情朗读课文:本文语气词和相声词较多,结合课文内容,指导学生读出恰当的语气。 同桌互读互听,体会情感。 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学会认真倾听,在互评中提高自己。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表现欲。 多种形式引导学生朗读,感悟课文内容。使学生的见解得到充分发挥。 进一步感悟课文内容,体会其中情感。 四、拓展延伸、回读课文 1.读这个故事,你懂得了什么道理?能举例说说吗? 2.复述课文 3.表演全文 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论。如果再遇到这样的事,你会怎么办?使学生养成遇事要多动脑筋,要实践好习惯。 五、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小组讨论如何能很快记住这些字。 2.指导书写: (匹:共四笔,注意笔顺正确。麦:上面三横一竖不出头,这个字共七画。试:右半部分的“式”不要多写一撇。既:注意右边不要写成“无”,这个字的读音和意义都要和“即”区分。) 在田字格中怎样占格才漂亮,小组交流后描红、写字。 自主识字,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习惯。 (读准多音字“没”的读音让学生结合具体的语境辨别不同的读音) 六、课外积累 《小猫刮胡子》、《聪明的兔子》。 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丰富语言积累,发展语感。 聪明的兔子 森林里住着一头凶猛的狮子,他吃掉了许多丛林里的动物。飞禽走兽们个个惶惶不安。他们在一起悄悄地商量对付狮子的办法。 狮子每天都要吃一顿肉。这回该轮到吃足智多谋的老兔子了。只见兔子慌慌张张地跑道狮子跟前,气喘吁吁地说:“大王,我在路上遇到另一头狮子,幸亏我跑得快,才没有被他给吃掉。狮子一听,暴跳如雷。他心想,怎么可以有另外一头狮子住在我的森林里?这样会威胁到我的王位的。 “他在哪里?”狮子问道。兔子胆怯地说:“在池塘边。”于是,兔子带着狮子来到池塘

部编小马过河教学设计 篇11

活动目标:

1.乐于倾听故事,感受故事生动、有趣的情节。

2.理解故事内容,初步认识深浅的含义,懂得深浅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比较对象的改变而改变的,理解深浅的相对性。

3.积极思考,能用语言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

4.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5.领会故事蕴含的寓意和哲理。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乐于倾听故事,感受故事生动、有趣的情节,能用语言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

活动难点:理解故事内容,初步认识深浅的含义,理解深浅的相对性。

活动准备:

场地准备:幼儿坐成半圆形

经验准备:幼儿学会律动《马儿跑》

物质准备:多媒体课件,各种小动物头饰(人手一个),玩具小马,录音机磁带“√”“ⅹ”标志牌各一个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 引起兴趣

1.幼儿随音乐《马儿跑》学马儿跑进入活动场地 2.出示玩具小马 教师:刚才我们学什么动物跑到这里来的?我这儿也有一匹小马,今天要讲一个关于小马的故事。

(设计意图:幼儿模仿马的动作进入场地坐下。教师特意安排的,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开门见山直接引出故事的主人公)

二、欣赏故事,理解内容

1.运用多媒体课件,理解故事内容(分段、分情节)

教师有感情地讲述故事至“小马连忙收住脚本,不知道怎样做才好”体验小马当时矛盾的心情。

提问:①故事中有谁?

②小马遇到了什么困难?

③牛伯伯是怎么对小马说的?

④小松鼠又是怎么对说的?

⑤小马会怎么想呢?它会怎么做呢?

幼儿讨论回答。

2.教师继续边操作课件边讲故事至“没┉没想过”

提问:河水到底是深是浅?

引导幼儿讨论。

(设计意图:幼儿的语言是在运用中发展起来的,设置开放式、启发式的提问,引导幼儿积极动脑,感受故事情节的曲折,目标:得到落实,为突破难点打下基础)

3.教师继续讲故事至“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引导幼儿体会深浅的相对性。

提问:①为什么说牛和松鼠说的都对?

②小马后来怎么做的?它发现河水到怎样?

幼儿讨论回答,教师小结幼儿理解、感受语言活动的乐趣。

三、再赏故事

拓展经验

放故事录音,运用多媒体课件完整地播放故事内容,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涵。

提问:1.故事的名字叫什么?

2.你喜欢故事中的谁?为什么?

3.如果你是那匹小马你能过河吗?你生活中遇到困难会怎么做?

幼儿讨论回答

(设计意图: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迁移至幼儿自己的生活经验,突破了重点,回应了难点。)

四、游戏活动享受快乐

1.教师交代游戏规则。教师出示小动物头饰,让幼儿自由选择一种头饰,出示标志牌“√”“ⅹ”。屏幕上出示一条小河的画面,引导幼儿观察,能过河的小动物站到“√”标志牌下,不能过河的小动物站到“ⅹ”标志牌下。

2.幼儿游戏1次,互相交换头饰,游戏2次。

3.学动物走(戴头饰的动物)离开活动室,结束活动。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活动,充分体验语言活动的乐趣,并使教学难点得到了突破,同时动静交替,促进幼儿身心发展。)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适合本班幼儿年龄特点及发展需要,95%幼儿都能积极的参与到活动中来,及个别幼儿注意力不够集中,需要教师加以提醒引导。.营造故事意境 激发学习欲望

本节课,我以童话“小马过河”为背景,组织教学。课一开始我简单的给学生讲述小马接受任务去磨房,途中遇河,松鼠与老牛的话让它不敢过河,只好回家问妈妈的故事。在随后的教学中,紧紧围绕“小马过河” 这个故事展开教学,从小马练本领、小马接受任务遇到大河、小马想方法过河、到欢庆过河都是在这个情境中进行的,使学生作为故事的主人公参与学习过程,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教师、学生、教学内容融为一个整体。

2.挖掘生命内涵 放飞学生心灵

儿童的灵性也就是学生的天性,儿童的世界是一个充满灵性的世界。儿童天生具有创造力,就看你教师有没有给他机会。[文.章出自快思教.案网]给学生提供更多发展的空间,是我设计本节课的一个重要砝码。在教学过程中,我在抓住主教材的同时,忽略了次教材,以留给学生更多的创造空间。我想,学生的创造力是无穷的,学生一定会非常喜欢,因为这是他们的自己的方法,这是他们合作的成果,这是他们创造的结晶。

3.巧设学习障碍 练就生活本领

平淡无奇固然可使学生学的轻松,但往往也会使学生感到乏味。本课根据幼儿特点,巧妙设置了学习的障碍,使学生在新需要与旧水平之间产生冲突,从而更好地学习。因此,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你是那匹小马,你能过河吗?”这个问题一定会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启迪他们的思维,他们会利用以有的生活经验去思考,去实践,甚至会将问题放到现实生活中去解决。这样将课堂与生活有机的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练就生活的本领。

小马过河教案 篇12

教学目标:

1.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的郎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老马对小马说的话。

3.懂得遇到问题时不能光听别人说,要自己动脑筋想一想,再试一试。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词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懂得遇到问题时不能光听别人说,要自己动脑筋想一想,再试一试。

课前准备:

教学过程 :

课前放播放《时间像小马车》

一、导入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小马过河》这篇童话故事的生字,初读了课文,大家还记得吗?(记得)小火车开起来——(开火车读词语)

2.师:同学们读的声音洪亮,把掌声送给您们。下面我们 回忆一下课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呢?

生:小马两次过河的故事。

师:好,这节课就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出示学习目标

1.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的郎读课文。

2.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明白:遇到问题时不能光听别人说,要自己动脑筋想一想,再试一试。

过渡语:有了目标就有了努力的方向,请同学们看学习提示

(一)三、新课教授 学习提示

(一)听老师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边听边想:什么事使小马高兴得连蹦带跳?怎样读才能表现出小马当时的心情?(1)生齐读课文

(2)生回答:帮妈妈把半袋麦子驮到磨坊去。(3)指名读小马的话。

过渡语:那小马在送麦子过程中又发生了什么有意思的事情呢?

学习提示

(二)用你喜欢的方式读第三、四自然段,边读边想:(1)小马来到河边,为什么为难了?它此刻心里想什么?(2)后来老牛和松鼠如何告诉小马的,用“——”画出来。

1、生回答:一条小河挡住了它的去路。

生回答:小马想我能不能过去呢?如果妈妈在身边,问问她,那多好啊!

生回答:它分别向牛伯伯和松鼠请教。

小马过河 教案 篇13

横泾中心小学 吉舒

教材分析 :

这是一篇童话故事,作者运用拟人化手法,通过小马与牛伯伯、小松鼠的对话,把一个不善思考、凡事爱问妈妈的孩子写得活灵活现,使小读者读起来感到特别亲切。学习本课,要启发孩子们做事要认真思考,开动脑筋,努力亲自去实践,这样就能锻炼自己的生活能力。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2、学习课文内容,懂得遇事要开动脑筋,具体分析,勇于实践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教学重难点:

懂得于是要开动脑筋,具体分析,勇于实践,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老马、小马、老牛、松鼠的头饰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板书课题。

1、.“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现在老师给大家讲一个有趣的童话故事,题目是《小马过河》。”(出示课题)

2、教师讲述:“马棚里住着一匹老马和一匹小马……飞快地向磨房跑去。”

3、接下来发生了什么事呢?请同学们来看录像,边看边思考:小马几次来到河边?每次的结果怎样呢?”(放录像)(4).学生回答。

(设计意图:使学生带着儿童特有的好奇心走进文章。)

二、初读感知,了解大意。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字字读准,句句读通,标出自然段。

2.开火车检查朗读,师生评议。

3.在括号里填出适当的量词。

一(座)马棚 一(间)磨房 一(只)松鼠 一(匹)老马 一(条)小河

一(棵)大树 一(匹)小马

半(袋)麦子

一(头)老牛

过渡:这几种事物之间有什么联系呢?请同学们先自读课文1——6自然段,然后同桌之间进行讨论。

(设计意图:文章脉络的清晰,让学生对课文有了大致的了解。)

三、精读训练,读中感悟。

(一).学习第一部分

1、(出示老牛、小马图):找出老牛和小马的对话,指导感情朗读。

2、男女生分角色感情朗读第一次对话。

3、(出示松鼠、小马图)松鼠为什么认为小马会淹死呢?

4、指导感情朗读,练习分角色朗读第二次对话。

过渡:听了松鼠的话,小马又连忙收住脚步,不知怎么办好。于是它跑回家里去找妈妈。学到这里,你认为这是一只什么样的小马呢?并说出你的理由。

5、思维拓展:假如你是这匹小马你会怎么做呢?

(二)学习第二部分 1看板书质疑问难。

2看图讨论:同是一条河,老牛为什么说河水很浅?松鼠为什么说河水很深?它们谁说的对?(出示老牛、松鼠、小马图)

回答:因为老牛(),所以它说()。

因为松鼠(),所以它说()。

3.思维拓展:假如有一头大象和一只小白兔要过河,来问你,你该怎样回答? 4.妈妈是怎样教育小马的呢?

(三)自读课文第七段

1、找出不懂的词语。

难为情——

课文写谁难为情?它为什么难为情?难为情的话怎样读?亲切——

怎样读出亲切的语气?

2、找出你认为最重要的一句话,多读几遍,想一想是什么意思。(板书:试)

3、、听了妈妈的话,小马是怎样做的?(看图回答)(板书:趟过去)

4、小马趟过河以后,有什么感受?齐读课文最后一段。(板书:不深不浅)

5、看图回答问题:为什么小马的感受与老牛、松鼠说的都不一样呢?(按“因为小马既不像(),也不像(),所以().的句式回答。)(设计意图:前后指导有感情地朗读,方法略有不同,但训练重点都放在引导学生进入角色。)

四、分角色表演故事。

过渡:课文学完了,你想到了什么?(板书:动脑筋 亲自做)

五、总结课文:

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无论遇到什么问题,都不能光听别人说,要自己独立思考,从实践中去寻找问题答案。

(设计意图: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以及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使语文教学生活化。)

六、古诗欣赏:

宋朝大诗人陆游写了一首诗,说明实践的重要。

冬夜读书示子聿

古人学问无移力,少壮功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八.布置作业:

1.讲一讲:把《小马过河》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上一篇:工程项目管理模式探索下一篇:最后一片常春藤叶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