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国画教学

2024-12-1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小学国画教学(精选11篇)

小学国画教学 篇1

张 梅

在长期的小学国画教学中,我深感其中存在着很大的问题,由于传统教学模式长期的作用下,小学国画的教学还是以临摹范画或教师画一笔学生练习一笔的学习方式,一节课下来,几十个学生共同完成了同一幅画,而在评价作品时是与教师范画是否相近为标准,用象与不象为标准,限制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孩子怎么可能快乐的学习呢?结果不外乎两种,好的结果是少数痴迷于美术的孩子学“成”了,但却进入到一个莫明其妙的专业美术圈子里,成为美术教育的牺牲品;而另一种结果是孩子认为美术太难学,望而却步,索性与美术绝缘。在国画教学中也同样如此,特别是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更是根深蒂固。在我的国画教学中,就抛弃传统的方法,努力地去探索新的教学方式。

一、教学形式灵活多样,提高学生的兴趣,促进发散思维。兴趣是能量的调节者,它的加入便发动了储存在内心的力量。当学生刚进入课堂,教师进行教学时,由于学生对水墨画十分地生疏。若以传统的模式进行教学,机械地临摹老师的范画,学生易产生厌烦,从而讨论画画,使他们失去一次良好的学习机会。我是这样进行教学的,先让学生听一则有趣的故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以往传统的教学中是以教师传授技法为主,重视画面的构图,每位学生在教师教授的范例中进行临摹,学生最终只能成为模仿者。另学生间的联系较少,缺少互相比较共同进步的机会。对此,我在教授课时针对于教授的内容进行资料、图片的收集,让学生观看并且讲述所知道的故事及其生活的环境、习性等等。例如在学习画《蜗牛》时,先让学生观看蜗牛在现实生活中的录像,在分析蜗牛的结构特点,再对用笔及墨色做了相应的要求并通过示范,让学生对蜗牛的画法有所了解,再让学生进行分析自己如何来完成一幅有趣的作品,通过练习,最后要求全班同学在一张长卷上共同完成一幅画。这时学生的自主性得到发挥,同学间的协助精神得到培养。通过共同作画学生能够相互取长补短。绘画水平得到提高,同时学生的绘画兴趣也越来越高。

二、采用的多种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康德曾经说过:“人是借助令人惊异的能力——想象力创造文化的生物。”培养创新意识,首先需要以下几个条件:①创设一种宽松的教学气氛,使学生充分开展创造认知活动,产生乐于创造愿望。②民主、亲密、平等与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进行创造教学、培养儿童创造性的前提。③在创造教学的内容安排上,必须具备准确的有利于产生联想的指导理论和有利于创造思维的充分活动。我的教学不是固定不变的,有时会根据学生的兴趣来调整课堂的教学。例如:授课之前我会问大家今天想画什么?如果不赞同我出的题目,大家可以画自己想画的,然后同学之间互相的介绍自己的作品,说出对作品的建议。也可以就一个主题,同学们共同的讨论分析它的绘画方法和笔墨的表现手法,如《小猫》时,我们首先分析了小猫的结构特点和它的生活习性,然后大家共同探究如何用笔墨来表现,学生各抒已见,进行讨论,教师尊重学生的选择,这样学生能够创造出丰富多彩、个性特异的作品了。

另外在国画的教学中不拘一格,表现手法灵活多样。如:①揉纸法,作画前先将纸揉成一团,然后轻轻展开,使皱纸平整后才能作画,也可有部分利用揉皱,用这种方法画出来有一种肌理效果,例画树干等。②泼墨法、填色法、点染法、晕色法、平涂法、洒落法、拓印法、加剂法、吸墨法等等,这样使学生能利用各种表现手法来对心中的事物进行描绘,使之能获得得成功感,提高学生的创作热情。玩是每一个儿童的天性,他们生性好动,敢于去画,我就抓住他们这一特点,巧妙地进行利用,使他们在玩的过程中掌握技能。如:画“瓶花”利用破墨的方式进行教学,先用浓墨(或色)画各种不同的线描的画,然后用淡墨或水(色),点在画的中间,利用水的张力,以及宣纸的特征,使画产生了漂亮的肌理效果,由于水分的多少或时间的长短产生了不同的艺术效果。学生对这种效果,表现得非常兴奋,而且胆子也大,在这个玩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水分的多少对画面产生的效果的作用。再如,利用写字的游戏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锻炼中,侧、逆、顿锋的应用以及色彩知识的掌握。即,让学生用平时写字的方法在宣纸上用墨写上字,可以把字拆开、叠加、拼合等方法进行书写,写时也可用各种运笔方法,然后在不同的空间填上颜色。通过训练学生对各种用笔、色彩间的关系、疏密关系等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这样,学生的主动性很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发挥的余地。

三、教学内容丰富多彩、学生热情高。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让学生来临习梅、兰、竹、菊等花卉、山水、鱼虫等,一节课是临习为主,而学生自己主观意念受到限制,只能根据老师的要求做着机械的练习,严重损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我在课堂教学上采用多元化的内容供学生选择,这样既体现了教学以学生为主,也为学生的自由发挥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在几年的国画教学中,我发现小学的国画教学内容的选择应符合儿童的心理特征,贴近他们的生活,更容易激发学生的绘画兴趣。如描绘“我的妈妈爸爸”、“我的老师”、“校园里的生活”、等等。这些对他们来说是非常熟悉的,所以绘画起来也就得心应手了,学生在绘画的过程中根据自己的兴趣及绘画感受来加以提炼、想象,这对学生的创造思维也得到培养,同时学生在进行绘画时经常考虑到如何用笔、用墨和用色,这对学生绘画综合能力的提高是非常有益的。

四、利用范例,提高学生的表现力。

地质学家李四光说:“观察是取得知识的重要步骤。”观察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尤为重要,他们往往看得少,对事物极其生疏,如在画“脸谱”一课,我首先对脸谱进行了分析,然后让学生感受分析不同情况下脸谱的各种神态,再让学生进行创作,这时学生表现出来的脸谱各不相同,正义的用红色、花脸的小丑、狡诈的阴险,也有用各种颜色表现想象中的怪脸等等,每个学生有着自己的理解,他们能够用笔墨来体现自己内心的感受,利用各种不同的范例的比较,让学生选择自己较满意的作品,从而传授些构图等知识,让学生较容易地接受绘画的基本知识。

五、感悟生活,扩展学生表现面

美国教育家罗恩菲德早就指出:“在艺术教育中,艺术中介一种达到目标的方法,而不是一个目标,艺术教育的目标是使人在创造过程中变得更富有创造力,而不管这种创造力,将施用于何处。假如孩子长大了,而由他的美感经验获得较高的创造力,并将之运用于生活和职业,那么艺术教育的一项重要目标就已完成。”所在儿童水墨画教学中,扩展学生表现的内容是十分重要的,传统的教学不外乎临摹、写生、创作三体合一,这是历代画家实践证明的一条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内容也是常规的花鸟、山水等,而目标相当数量的儿童国画班,也施行依样画葫芦的教学模式,有的更以前辈画家成名作品为范画,此现象已引起众多美术界有识之士的忧虑。我在教学中让学生深入生活,表现生活中的某一事物,如鞋、自行车、、田野的树等静物外某个情节,如拔河、篮球比赛。某一个感受,如我的太空梦、疼痛的感觉等等。还可以表现生活中的某一场景,如卧室的一角、我的窗前等,也可以表现生活中的一些事情,如愉快的星期末、公园一角、赶集等等。

小学国画教学 篇2

一、感受墨韵, 激发学习热情

国画有其独特的意境美, 以笔墨“线条”为主要造型手段, 以“传神”为塑造艺术形象的标准, 以墨色浓淡为层次, 是中国画的重要艺术特色, 运用毛笔、水、墨在宣纸上通过运笔的轻重缓急、抑扬顿挫、方圆粗细、干湿浓淡等不同处理, 追求酣畅淋漓、婉转、清秀、遒劲的艺术效果。教三年级的《彩墨游戏》一课时, 教师讲太多的知识点、道理, 学生也听不懂。于是, 我在每个小组的桌上放了一个装了水的脸盆, 孩子们很惊讶:“干啥啊? ”上课时我让每组的一个学生挑一个色, 调上墨, 滴在水里。墨色在水里随流变化, 真好看。随后让每个学生用毛笔调上墨、蘸上水, 在宣纸上点点、画线。对照吴冠中的《吴家作坊》, 学生开始了各自的水墨游戏, 孩子玩的天性激发了, 乐趣来了, 学习热情高了, 五彩缤纷的彩墨作品也出来了, 个个都是抽象派高手。教师一开始采用笔墨游戏的方式让学生接触中国画, 学生在笔墨游戏中感受到无穷的乐趣, 使之对国画学习充满期待。让学生在宣纸上自由挥运, 上下、左右、来来回回地“乱涂乱画”, 直到笔干墨渴, 然后蘸水、蘸墨继续运动, 可以在已有的墨色上重复运行……游戏结束后, 通过实物投影仪展示学生作品, 引导学生认识他们作品中创造的各种墨色, 以及墨色产生的原因, 帮助学生比较、分析作品中各种点、线、面是如何通过不同用笔表现的。学生很惊讶, 原来自己在随意涂画中已经不自觉地运用了中国画的一些基本笔法、墨法, 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各种事物, 产生了不同的笔墨情韵。

二、丰富教法, 引导主动参与

通过生动有趣的导入,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自然引入新课, 效果很好。多临摹优秀作品, 掌握国画技巧。所谓临摹, 就是按照原作仿制绘画作品的过程, “临”是仿照他人的字画书写或绘画, “摹”则是照样子描画。临摹画是初学者的必经之路, 是学习我国传统画技法和直接吸取前人绘画经验的好办法。我在临摹教学中采用临摹与改画相结合等方法, 合理科学地安排临摹教学, 有助于创造活动, 加深学生对传统绘画的理解, 真正理解国画技巧、构图、设色的表现和丰富性。

写生是绘画中必不可少的阶段, 国画教学也是如此, 当学生临摹进行到一定阶段, 学生掌握基本的水墨技巧及表现方法时, 最好的办法就是引导学生到生活中, 写生, 更细致、更深刻、更具个性地认识事物。因此, 在平时教学中尽可能为学生提供写生的机会, 让学生自我体验、感受物象的多样性与丰富性。把熟悉的景物变成水墨画, 提高学生对客观物象的认识和表现能力, 充分体会水墨画写生的乐趣, 积累丰富的作画经验。在写生绘画活动中, 逐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感受力, 为学生国画创作提供源泉。在教学第七册《生活与艺术中的花》时, 我先组织学生进行校园花卉写生, 写生时进行艺术性的取舍, 为下一节国画创作课做好准备, 要求在画上添上小鸟或蝴蝶, 使画面有静有动, 突出花卉的美。正如古代画家所说:“有花须有蝶, 花色愈增妍。”

通过十一册的《戏曲人物》教学, 在十二册的《画故事》教学中, 要求尝试用中国画形式大胆表现自己最喜欢的故事情节。学生的性格天真活泼, 有着独特的感受能力、形象思维和空间观念, 想象力十分奇特, 他们作画无拘无束、任意驰骋。绘画作品从内容、构图到用色往往不拘一格, 大胆夸张变形, 丰富多彩。教师要尽可能地让学生讲述自己喜爱的故事, 对用笔技法、物象形体不必做过多的约束和要求, 让学生自主实践、大胆作画, 启发引导学生创作出符合学生感性体验, 充满活力和时代朝气的优秀水墨作品。

三、加强示范, 激发创作兴趣

教学中一定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 让学生容易、乐意接受, 所以在技法示范教学中, 只要学生学会正确的执笔方法, 初步了解水墨的浓淡变化和水分的控制, 具有简单的造型能力, 就可以了, 当然基本的用笔、调墨、蘸水、设色等要认真对待, 使之养成良好的习惯。教师在基本技法示范教学中, 设计简单的小练习, 如动笔勾画长短、粗细不同的直线、波浪线、折线等, 增强对毛笔的控制能力, 体会柔软的笔在生宣上产生的顺畅感, 中锋、顺逆锋、侧锋的不同笔触效果, 墨与水的相融等都要示范到位。在第十册《山水画》一课教学中, 对于近山、远山的水墨画法、干湿浓淡的表现。古代有墨分五彩之说, 是为了体现绘画的丰富变化, “笔为骨, 墨为肉”。所以墨法可以说是一种用水的方法。根据水的多少, 分为焦、浓、重、淡、清五个变化阶梯。水墨交融产生丰富的墨色变化。在第十册《花鸟画》教学麻雀画法时, 详细示范讲解。画头顶、翅膀、背部用侧锋表现, 嘴、翅尾部、鸟尾部、脚用中锋表现。现场示范, 短短几分钟, 学生在学习画法的同时, 直观地知道用笔的变化。在学生学会画麻雀后, 让学生多画几只, 再添加树木或枝条、树叶, 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中国画的学习仅有课内练习是不够的, 还必须让学生课外多直接接触或参与中国画实践活动, 如发动学生家长带领孩子利用节假日去美术馆、博物馆看展览, 开阔学生的眼界。

四、注重欣赏, 提高审美情趣

在教学中, 尽力为学生营造富有艺术感染力的课堂氛围。通过欣赏优秀的国画作品, 运用多种渠道将学生审美情趣贯穿教学活动中, 因为国画教学不是一种孤立的艺术现象, 它和书法都特别注重线条的表现功能, 极力发挥线条本身的情感表现性。中国画在线条勾勒中, 在笔墨的皴、擦、点、染中直接表现变化丰富的情感世界和审美价值, 使学生易于理解书画同源、书法入画和书画之间的气韵相生等知识。同时列举诗、书、印与画的有机联系, 讲述四者皆应完美地统一于绘画之中, 我们在欣赏感受画家的高超技艺的同时直面画家的人格魅力, 从而将隐性的内容与目标渗透于教学之中。在教材中, 有吴冠中的《吴家作坊》, 有潘天寿的《露气》, 有齐白石的《荔枝蜜蜂》, 有吴昌硕的《菊花》等, 我们可以从画家具有浓厚笔墨情趣的画中感受画家的铮铮铁骨和崇高品格。名家作品可开阔学生的眼界, 直观国画艺术精髓, 我们要充分利用, 精辟分析。

中国画博大精深, 是美术教学取之不尽的艺术源泉, 要使学生亲近传统血脉, 使我们的民族艺术代代相传、发扬光大, 还有待于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研究, 并为之不懈

参考文献

[1]美术.人民美术出版社.

[2]小学美术教学.光明日报出版社.

[3]中国书画.上海古籍出版社.

小学国画教学初探 篇3

关键词:心理特点;国画教学;学习兴趣

首先,我们应掌握小学生心理和生理的特点,对美的欣赏与成人有所不同,再加上小学生的造型能力普遍较弱,决定了小学国画教育不宜从较复杂的梅、兰、竹、菊或山水、人物等教学题材及角度开始,我在教学中通过摸索发现,初期以蔬果静物为教学题材比较适宜,如:葫芦、花卉、西瓜等。因为静物的造型相对简单,组合性较强,同时也是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降低了学习难度,而且还利于学生有节奏和有韵律、妙趣横生地练习运笔。在学生有了一定的造型基础后可导入花鸟走兽的教学,但不是传统的花鸟画题材,而是和简笔画中的动物形象进行有机的结合,如:熊猫、蜜蜂、蝴蝶甚至卡通动物形象,如:阿狸、喜羊羊等皆可入画,可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次,教师应抓住学生“玩”的这一天性,对他们生性好动,敢于去画的特点巧妙地进行利用,使他们在玩的过程中掌握技能。如:画“各种各样的花”时利用破墨的方式进行教学,先用浓墨(或色)画各种不同的线描的画,然后用淡墨或水(色),点在画的中间,利用水的张力以及宣纸的特征,使画产生了漂亮的肌理效果,由于水分的多少或时间的长短产生了不同的艺术效果。学生对这种效果,表现得非常兴奋,而且胆子也大,在这个玩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水分的多少对画面产生的不同效果。在日常的教学中我还加入一些工具上的创新,例如,用塑料卡片粘上浓淡不同的墨汁或颜料,然后在宣纸上进行点、压、拉、拖等不同的表现,也会出现奇特的艺术效果。也许这些并不是真正传统意义上的国画,但是,学生非常感兴趣愿意尝试和探索,我觉得这就是收获,就是我坚持下去的动力。

学生尤其喜欢写意的表现风格,写意中国画的特点为少年儿童提供了张开他们想象的翅膀、自由地表达内心感受的良好空间。我们知道,少儿天真活泼、有着独特的感受能力、形象思维和空间观念,想象力十分奇特,他们作画无拘无束,任意驰骋,绘画作品从内容、构图、用色往往不拘一格,大胆夸张变形,丰富多彩,作品单纯而简练,稚气十足。

(作者单位 吉林省通化县实验小学)

浅谈小学美术国画教学论文 篇4

陈萍

(秦皇岛市东港镇第三小学)

摘要: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同时要“促进学生个性的形成和全面发展”。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护学生的创作欲,更能让学生快乐地、愉快地学好中国画。

关键词:小学中国画教学 引导学生 绘画艺术 欣赏

在小学国画教学中,存在着很大的问题,由于历史文化的影响,以及传统教学模式长期的作用下,小学国画教学还是以临摹范画或教师画一笔学生练习一笔的现象,一节课下来,全班完成了同一幅画,教师、学生家长在评价作品时是与教师范画是否相近为标准,摹本都是教师创造出来或选择来的东西,不必说,自然是成人化、模式化的内容,硬让儿童跨越几十年的年龄界线,去适应成人眼睛里的世界,孩子怎么可能接受?结果不外乎两种,好的结果是少数痴迷于美术的孩子学“进去了”,成了“小大人”,先天不足地、过早地、人为地让孩子进入到一个莫明其妙的专业美术圈子里,成为美术教育的牺牲品;不好的结果是绝大多数孩子认为美术太难学,索性与美术绝缘。他们与生俱来的爱美之心与天生的美术表现潜能以及由此引导出的全面发展的可能性被扼杀。故改变现有的传统教学模式是当务之急。特别是在国画教学中,受到传统文化根深蒂固的影响,在我的国画教学中,就抛弃传统的方法,努力地去探索新的教学方式。通过实践,我发现,在教学活动中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护学生的创作欲,更能让学生快乐地学好中国画。

一、在探索中学中国画

在小学美术课正式教授中国画以前,大部分学生没有接触过中国画。因此,中国画的工具、材料和形式对学生来说都十分新奇。孩子很容易对新奇的事物产生浓厚的兴趣。让孩子在兴趣中探索、学习正是美术教学的基本理念之一。

首先我让学生观看一系列国画大师的水墨画艺术作品,它特有的绘画效果令同学们十分惊奇。于是大家七嘴八舌地议论了产生这些特殊效果的原因。归纳起来大致有:使用的纸张比较特殊、绘画的工具比较特殊和绘画的颜料比较特殊这三点。同学们提出的问题正是他们对国画这一前所未接触的艺术感兴趣的关键所在。让学生自己探究自己所提出的问题,既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又能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同学们针对归纳的这几个问题,又进一步思考,提出了动手试一试的想法。同学们通过设计,在课堂上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比如,为找到宣纸的特殊性,同学们试着往宣纸上滴水、滴墨、滴颜料。通过动手做,用心观察,同学们马上发现了宣纸有良好的吸水性和渗化性。为了验证这些设想,同学们分小组进行了试验。通过试验,产生了一幅幅颇有创意的现代派中国画。用探索的方式学习中国画,使同学们能真正了解中国画这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艺术,并真正做到在兴趣中学习艺术,感受艺术。

二、在故事中学习中国画

古代中国画欣赏在国画教学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历代中国画作品不但表现了丰富多彩的自然美,而且体现了中国古代人民的自然观和社会审美意识,从侧面反映了社会生活。如何让学生体会到中国画所蕴含的深厚的文化底蕴?《美术课程标准》告诉我们: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因此,用故事这一通俗易懂的方式更能为学生所接受。

在《中国画欣赏》课上,我让学生事先分组去搜集感兴趣的画家、作品的故事。然后在课堂中,同学们分别用自己组搜集的资料进行交流。大家都听得津津有味,有些不太明白的地方,等下了课还继续找讲故事的同学问个明白。这种请学生找故事、讲故事、问故事的中国画欣赏课,真正使课堂活了起来。在故事中,同学们为画家的伟大思想所感动,为作品的巧妙构思而赞叹。比如,在说到宋徽宗赵佶的故事时,我又补充了北宋画院考试的故事:据记载,有一次画院考试出题“深山藏古寺”,在故事讲到这里时,学生纷纷猜测该如何构图,甚至有的同学当时就拿起铅笔画起草图来了。我最后把故事讲完,夺魁者画的是:云遮雾绕的深山前有一条小溪,溪边一个和尚在挑水。很多同学听完故事都说:我怎么没想到呢?让学生在故事中学中国画,能学得更有趣,学到更多的知识,同时也能够更认真,更加自觉的去学。

三、深入生活,扩展学生表现面

所在儿童水墨画教学中,扩展学生表现的内容是十分重要的,传统的教学不外乎临摹、写生、创作三体合一,这是历代画家实践证明的一条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内容也是常规的花鸟、山水等,而目前相当数量的儿童国画班,也施行依样画葫芦的教学模式,有的更以前辈画家成名作品为范画,此现象已引起众多美术界有识之士的忧虑。因此我在教学中让学生深入生活,表现生活中的某一事物,如鞋、自行车、花瓶、田野的树等静物外,还可以表现生活中的某一场景,如卧室的一角、我的窗前等,也可以表现生活中的一些事情,如愉快的星期末、乘凉晚会等等。

四、用“玩”来训练绘画的技法

玩是每一个儿童的天性,他们生性好动,敢于去画,教师应抓住他们这一特点,巧妙地进行利用,使他们在玩的过程中掌握技能。如:画“瓶花”利用破墨的方式进行教学,先用浓墨(或色)画各种不同的线描的画,然后用淡墨或水(色),点在画的中间,利用水的张力,以及宣纸的特征,使画产生了漂亮的肌理效果,由于水份的多少或时间的长短产生了不同的艺术效果。学生对这种效果,表现得非常兴奋,而且胆子也大,在这个玩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水份的多少对画面产生的效果的作用。这样,学生的主动性很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发挥的余地。这也是我们中、小学生校的美术教育的要求,不是惯常的“抓两头,带中间”的所谓“正态分布”式的教育,而是让每个受教育的学生都能获得“最近发展区”的发展或“跳一跳,吃苹果”的润泽和成长的完善化教育。

这是我对国画教学方式方法的思考,过让学生在探索中、故事中、玩中学习国画,能让学生更了解我国民族文化,并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用自己的智慧对传统艺术进行大胆的仿效、改造和创造,为我国民族文化的继往开来发挥重要的作用。

美术教育家勒温费尔特说过:“儿童只要被给予充足的时间、帮助,获得与创造性材料接触的机会,而不被强迫接受成人的模式和规范,那么每个儿童都能成为艺术创造的能手”。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创作感受,顺着他们的思维来指导。无论是与众不同的构图,还是违反常规的审美视角,孩子们正是在用自己的心去做画,表达自己的感受,这是多么可贵啊!我们教学工作者就应该换几种方式让孩子们快乐的去学习国画艺术,感受传统艺术的强大魅力。传统的教学思想封闭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们墨守成规地模仿写生,扼杀了儿童创新思想,这是有害于民族发展的。

中国画博大精深,是我们美术教学取之不尽的艺术源泉,怎样更进一步的搞好中国画教学,使我们的民族艺术发扬光大,后继有人,还有待于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探索,研究,并为之不懈地努力,把中国画教学从小学低段儿童抓起,不仅局限于课堂内,也可以课内课外相结合,更可以将中国画与儿童画相结合,使学生在快乐中体会艺术的无穷魅力。

参考文献:

国画小学作文 篇5

星期六的下午,我怀着激动而又紧张的心情来到画室,教我的是位四十多岁的男老师姓朱,他可是一位绘画水平高,经验丰富,脾气又好的老师呢!

他先给我讲了一些关于国画的基础知识,告诉我画国画和画水粉画的不同,画国画时,笔要多沾水,但勾边要少沾水,不然就晕染了,晕染了就看不出来画的是什么了,朱老师还给我讲了拿笔等注意事项。

然后他又教给我怎样调墨色,深墨多沾墨汁少沾水,中墨适宜即可,而浅墨则少沾墨汁多沾水,但也不能太多,慢慢熟练了就会掌握好尺度了。

朱老师先手把手的教我画了一株荷花,让我注意观察他是如何画的,怎么用笔,我看完后信心满满,就刷的沾了一毛笔的水,又沾了一点点墨,重重的一刷,天啊,轮廓太重了,根本看不出画的是什么,我没顾那么多,又是一笔,画纸破了┄没办法,换一张吧,可拿了新纸,我迟迟不敢下笔,怕又画坏了,朱老师走过来耐心地对我说:“没关系,第一次画坏很正常的,没人能一次就成功的,我在演示一遍,你要仔细看好喽!”于是朱老师又给我讲解和指导了一遍,我听的很认真很仔细,果然接下来我画的很得心应手,终于完成了第一幅国画作品。

小学国画教学 篇6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传统元素种类繁多,内容广泛,更是不胜枚举,随着创意产业国际化进程的加速,民族化元素成为文化创新的捷径与代表符号,其中中国画渗透千年的文明而历久弥新。基础美术教育是使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义务教育阶段进行的美术教育只是一种国民美术教育,我们的教育对象中绝大多数人目前不可能将主要精力放在美术学习上,将来也不一定以美术专业作为自己的终生职业。我们对学生所实施的不是专业美术教育,而应该是生活美术教育。我们所选择的教学内容应该是对学生未来生活有帮助的,有利于他们身心发展的。这次美术课程改革中一个重要的任务是要使我们的观念得以转变,从而更多地从教育的角度来认识美术课程,而不是从美术的角度来看待美术教育。以前的美术教学内容成人化,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生硬的选择一些学生不能理解的作品来临摹。比如中国画教学中,以前的教材是集中出现在初三年级上学期,先学白描,再学工笔画,然后再学写意画,从花鸟画延伸到山水画。学生对老师所给的临摹作品,不能完全解读,更不用说大胆用笔了,临摹的作品生硬,色彩单一,过多的注重形象的相同,禁锢了学生自由发挥,大胆的想象。

一 有效利用网络资源

作为学生,他对社会生活的一些现象和物体,感觉都是生活状态的。美术学科需要学生通过眼睛来观察生活的千姿百态,通过感悟,运用艺术语言表现生活的缩影,放大生活的乐趣;作为老师,要根据课程需要,让他以体验生活中的美丑,对学生的情感加以引导、扩展,增强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责任感,发展他们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和能力,用自己的真情实感去追求生活的美。基于美术学科其视觉性特点,特别要讲究审美对象的美感,计算机的高清晰度,鲜亮色彩比起教材的印刷效果,在美的质量上更胜一筹。

如果我们美术教师还是象以前那样只用语言来描述,往往造成形象提供不足,而且美感质量不理想,学生对美的感悟不充分,一堂课下来,老师能给学生的帮助极少。这里我们就要切实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有条件的学校应积极开发信息化课程资源,充分利用网络,获得最新的美术教育资源,开发新的教学内容,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在农村美术教学中,我充分利用有效的网络资源,下载了国画大家的教学视频,利用电脑和电视尽我所能带给学生的,让农村的孩子也能接受更好的教育,拓宽视野。

二 兴趣是学习的基础

传统的教学中是以教师传授技法为主,重视画面的构图,每位学生在已有的框式下进行临摹,学生最终只能成为画匠。学生间的联系较少,缺少互相比较共同进步的机会。我在课堂教学中如《猴子》一课,是让学生观看猴子在现实生活中的录像,在分析猴子的结构特点以后再对用墨做了相应的要求,通过示范,学生对猴子的画法了解了,再让学生进行分析自己如何来完成一幅有趣的作品,通过练习,最后要求全班同学在一张长卷上共同完成一幅画。这时学生的自主性得到发挥,同学间的协助精神得到培养。通过共同作画学生能够相互取长补短。绘画水平得到提高,同时学生的绘画兴趣也越来越高。有兴趣了,学生才能静下心来安心作画,才有了能画好国画的机会,所以说,兴趣是学好国画的基础。

传统的国画教学内容不外乎山水、人物、花鸟以传统的单墨进行着,小学的国画教学内容的选择应符合儿童的心理特征,贴近他们的生活。如国画教学对国宝大熊猫的表现,猫头鹰的绘画等,这些对他们来说是非常熟悉的,所以绘画起来非常有劲,这对学生的创造思维也得到培养,同时学生在进行绘画时经常考虑到如何用笔、用墨和用色,这对学生绘画综合能力的提高是非常有益的。

三 自信是学习的保障

上课前,我会尽可能的先让学生看我的画,利用自己的学习作品让学生感受到,学习中

国画并不难,从而更有信心的走进国画课堂。当然国画的学习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而且对于孩子来说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这时,需要的是一个良好的心态,急功近利的想法要不得,俗话说的好,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啊!我相信只要坚持,无论在开发智力,还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方面都会取得不小的收获。

教育家陶行知先进言:“世界上人人是创造之人,时时是创造之时,处处是创造之地。”康德言:“人是借助令人惊异的能力——想象力创造文化的生物。”一个自由发展创新的课堂对于教学时如此重要,首先创设一种宽松的教学气氛,使学生充分开展创造认知活动,产生乐于创造要求。民主、亲密、平等与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进行创造教学、培养儿童创造性的前提。在创造教学的内容安排上,必须具备准确的有利于产生联想的指导理论和有利于创造思维的充分活动。

1、我在课堂教学中是这样安排的,如:学生之间或师生间共同讨论如何完成一幅画,例《公鸡》一课,在表现了公鸡以后,背景的处理可让学生各抒已见,进行讨论,教师尊重学生的选择,这样学生能够创造出丰富多彩的作品。

2、采用国画中的各种表现方法,如:①揉纸法,作画前先将纸揉成一团,然后轻轻展开,使皱纸平整后才能作画,也可有部分利用揉皱,用这种方法画出来有一种肌理效果,例画树干等。②没骨法、填色法、点染法、晕色法、平涂法、擦染法、洒落法、拓印法、加剂法等等,这样使学生能利用各种表现手法来对心中的事物进行描绘,使之能获得得成功感,提高学生的创作热情。

《中国美术教育》2005.合订本

《中国校外美术教育》2006.(1.23)

小学国画教学 篇7

而我国不少地区的校内彩墨课堂教学无论是内容还是表现形式等方面都只是要求学生的机械性再现, 其自主感悟, 创新思维, 寻找规律和大胆创造等方面则很少涉及, 虽能显示儿童的模仿才能, 但却缺乏创造性, 使儿童的创造性思维被一些传统的程式套住, 而不利于激发的学生的兴趣, 阻碍了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发展, 也不利于向更广阔的审美领域发展。美国教育家杜威认为:“人是与环境适应的问题解决者, 而且儿童具有制作的本能, 探索的本能、表演和艺术的本能, 适应儿童本能和天性的课程和教学便是强调经验价值的课程和教学。”为对于进一步研究、继承、发展国画, 以培养适应新的时代要求的中国彩墨画创新人才。我在彩墨画教学指导时做了许多尝试与研究。

一、寻找彩墨画与儿童学习兴趣的结合点

一般学生对于彩墨画并不感兴趣, 因为中国画物象不求准确, 但繁杂的笔墨技法令人畏惧。这就影响了他们对彩墨画的学习与探索。要帮助他们克服畏难情绪, 使之真正喜欢彩墨画, 能兴趣盎然地参与到彩墨画的学习来。兴趣是关键, 因此, 在教学中, 让学生摆脱机械的中国画的表现程式, 在平等的对话中产生“新想法”, 大胆尝试“新玩法”, 在感悟中感悟“新发现”。如教学“滴流成形”的水墨游戏, 让学生先用墨随意地点、画线、铺面等, 从而了解宣纸的渗透性能, 发现墨色的干、湿、淡、浓等万般变化。绘声绘色的《猴子捞月亮》的故事让学生十分喜欢, 让猴子办傻事是因为水的倒映功能, 水还能倒映什么呢, 孩子的想象可以鱼贯而出, 如天上的太阳, 地上的树木花草, 旁观的花鸟虫鱼等等。那么怎样表现美丽的倒影呢?可以正画, 也可以反画, 能不能更简单些呢?在活跃的思维中, 让学生找出对印的方法而欢呼, 学会利用宣纸的渗印而鼓掌。这些简单的自主式体验是学生记忆深刻, 满足了学生尝试的愿望与发现的满足, 可以引导学生更深入地学习彩墨画。水墨画色彩单调, 而彩墨画以游戏的方式, 完成了抽象到具象的转化, 既重视了学生主体性的发展与释放, 又使学生的彩墨画知识与技能在具体的创作表现中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从而确保了学生对彩墨画的学习兴趣的延续与发展。

二、寻找彩墨画与儿童生活题材的结合点

如何把学生生活中那些熟悉的事儿提升到艺术的高度。这就需要孩子们进一步把握生活的细节, 如托举线轴, 遥望迎风翱翔风筝的小伙伴。打鱼归来, 收获满舱, 喜乐洋洋的乡亲。节日街道, 张灯结彩, 举国欢庆的氛围等等, 这些学生的息息相关的生活题材用彩墨的形式再现, 会是怎样的画面呢?当有的学生在表现作品的时候, 将黑色的狗, 白色的牛羊, 穿着花衣服淳朴的小姑娘, 若隐若现的水乡烟柳等用彩墨表现熟悉的生活事物, 画面既陌生又亲切。学生看画后既紧张又兴奋。原来我们身边的生活也可以艺术再现!如教画《家乡老街》, 教师先引导学生自发真切地感受与体验生活, 自由地解读生活信息, 再创造性地用极富想象力与个性的作品来画真心, 表真意。作品内容、形象符号、形式等的选择与运用, 独特多样, 单纯真率, 这是儿童一种本能的情绪与感觉的倾诉, 能清澈地映射出学生眼里的老街。所以作品表现的千姿百态, 各具特色。

三、寻找彩墨画与儿童艺术体验的结合点

开启学生潜在的美术能力, 应在诱导学生原发的创作冲动入手, 让学生以自己的视觉图式来进行点、线、面的构成游戏, 构筑各中可能的形式, 继而巧妙地形成艺术品。如:许多外国人认识中国是从陶瓷开始的, 让学生先通过欣赏了解陶瓷的造型之美、光泽之美、纹饰之美、色彩之美, 再让学生以彩墨的点、线、面、自由组合成各种图形, 以兰青花、黑红配等风格展现名族特色。等墨色干了再剪出单个的陶瓶, 或“双胞胎”或“多胞胎”式的陶瓶。将剪贴的陶瓶贴在卡纸上, 形成艺术品。这样以强烈的视觉的冲击和独特的民族审美的感受, 从而激发学生的倾心创作的冲动。

四、寻找彩墨画与儿童偶像崇拜的结合点

古今中外艺术史留下的灿如星河的艺术品, 都是学生应该借鉴学习的。欣赏偶像大师的高招, 风采、感悟大师独特的美术语言、独特的表达方式和方法, 再借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如让学生欣赏吴冠中彩墨画, 在分析其中的水墨、色彩构成的疏密、粗细、节奏等的变化之美, 了解多变的色墨表现装饰形象, 在墨色互渗, 浓淡相映, 干湿相间感悟彩墨画的艺术风采。如欣赏米罗的点、线、面的构成之作, 知道他们对生活, 对社会独特理解和表现方法。欣赏凡.高的印象派作品, 了解一些看不容易懂, 画得不是很具体, 却很漂亮的, 能启发人想象的画, 体会大师作品的异曲同工之妙;不求形似, 但求神似;充满个性与创造。让学生回味彩墨画发展历程, 理清文脉, 达到文化传承之目的。再欣赏近现代大师的作品, 让学生消除艺术表现的陌生感和距离感, 激起学生自我表现的欲望。

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 不在于传授的本领, 而在于激励、唤醒。”儿童彩墨画的教学是学生不断与生活对话, 与他人对话, 与自身对话的过程, 是学生多角度、多渠道、全方位地获得情感体验、生活体验的过程。只有让学生在快乐的体验游戏中点燃艺术的火把, 燃烧创作的热情。才能使学生经历思想的洗礼, 情感的碰撞, 技法的生成;国画美术教学活动才能渐至于真, 达于善, 臻于美, 获得艺术的享受。

摘要:人本的、诗意的、智慧的、创造的中国画教学, 应该把课堂的主席台还给学生。用平等、民主、和谐来组成师生学习共同体, 让学生去积极参与研究, 生成新的经验, 在随性的涂抹游戏中体味彩墨对视觉的冲击, 在写意的表现中发展个性, 开发智慧, 感化心灵。才能让儿童在彩墨画传承与创新中快乐成长, 谱一曲新国画童谣。

小学美术国画欣赏课的教学研究 篇8

关键词:小学美术;国画欣赏;教学方法

小学阶段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等基本素质初步形成的重要阶段。与此同时,小学生的课业压力也相对较轻,没有来自高考的压力。因此,小学生应该在这个黄金的学习阶段多接触与学习一些除了语文、数学、英语等文化知识以外的内容,如培养艺术审美素养、音乐修养、运动竞技技能等,做一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少年。事实上,现在的小学学校也越来越重视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安排了很多丰富的课程,如国画欣赏课,其出发点是好的,在提升下一代审美趣味的同时,传承我国的传统文化。但在教学实践中,没有那么容易就能达成教学效果。因此,在小学美术国画欣赏课的教学研究上,我们仍然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1 小学国画欣赏课的必要性

美术、音乐等作为重要的艺术形式,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生活,还能推动人类文明的发展。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由艺术推动社会变革的案例便是17世纪的文艺复兴运动,波提切利的《春》、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米开朗琪罗的《创世纪》等无数优秀的绘画作品发起了一场提倡复兴古希腊、古罗马的古典文化,反对封建思想意识和基督教神学的思想解放运动,将人类文明又向前推进了一步。不仅欧洲的绘画艺术有着极大的审美价值和精神力量,我国的国画也同样博大精深,丰富的山水画、人物画、花鸟画等不仅是我们看历史风景与人物的窗口,也是我们了解古人对自然、政治、宗教、道德、社会的认知与探索的平台。小学的国画欣赏课则让学生们得以通过古人优秀的绘画作品,了解那个时代的历史与社会,这也是一个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的途径。另一方面,只有学生们普遍具备欣赏国画的能力之后,未来才有可能有意识地保护与发扬那些古画。除此之外,较早地接触优秀的绘画艺术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品位,线条的曲柔刚直中蕴含的美感、意境美等,让学生在国画欣赏课上有直观的视觉享受,并慢慢形成自己的审美品位。另外,绘画等艺术作品中往往蕴含着巨大的精神力量,给人最有效的鼓舞与激励。只有具备了鉴赏绘画艺术的能力,才有可能从这些绘画作品中汲取精神力量。因此,无论是对学生个人来说,还是对整个社会而言,小学的国画欣赏课都是益处多多的,值得好好地开展下去。

2 小学国画欣赏课的教学现状

在越来越提倡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国画欣赏课的普及程度还是比较高的。目前,国画欣赏课的授课内容主要为赏析和临摹,即老师先引导学生了解国画的用笔、用墨和构图,然后讲解绘画的基本步骤和技巧,让学生在临摹的过程中进一步领悟国画落笔的精妙和丰富的寓意。

但是目前很多学校的国画欣赏课在赏析这一环节做得不到位,首先是由于欣赏艺术作品本身就是一件比较复杂的事情,人们可以赏析山水画作品的整体气势,也就是美术作品的构图、着色、笔墨、笔力等传达出来的神韵和造型上的逼真所表现的“形似”。人们也可以赏析国画的意境美,尤其是山水画比较讲究写意和气韵生动、天人合一。所以,欣赏山水画,只注意作品的笔法、墨法、章法及色彩是不够的,除此之外,人们还要注意欣赏作品的形式美、色彩美,甚至节奏美、旋律美。其结构是开放的、自由的、无拘无束的,这正是它博大、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原因。人们还可以欣赏国画的诗意美,许多的中国山水名画,都附带诗词。例如,郑板桥善画竹,再配上一首七律诗:“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其意境真是美极了![1]正因为国画欣赏如此复杂,并且国画赏析要领会画作传达出的意境和感受,而这些都是比较抽象的东西。所以,老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可能无法将这些意境美准确地传达给学生。另一方面,审美也是比较个性化的事,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去欣赏画作,但若照本宣科反而会禁锢学生对国画的理解和领悟。而赏析若没有打好基础则会影响学生对画作的临摹,临摹的根本目的是让学生在对画作有了了解之后,通过自身的实践来体会作者的创作心境。若学生一开始在赏析环节就没有充分了解画作,那临摹就成了程序化的课堂作业。另外,临摹本身就是一件比较耗费时间的事情,国画欣赏课可能因为授课时间有限,临摹也很仓促或者只是简单地选一两幅国画临摹,这样是没有什么效果的。

3 国画欣赏课的教学意见

相对来说,年级越低的学生想象力越是大胆和奇特,年级越高的学生想象力越容易被限制,而小学的国画欣赏课从某一角度来说也是在保护学生的想象力。因此,这就需要国画欣赏课的教学是活泼的、不拘泥于形式的、艺术性和趣味性兼具的,为了达到这一课堂效果,国画欣赏课可以作出如下改进:

第一,在赏析的过程中传授关于国画的基本知识,对于任何一个没有绘画基础的人来说,在欣赏一幅画作时总是无从下手的,更无法较快地领会其精髓,但若单纯地讲解绘画的理论知识不免晦涩枯燥。因此,为了达到更好的授课效果,老师可以在讲国画的神韵时补充书法、画工的说明;在讲国画的意境时补充笔锋、色彩中传达出的意境之美;在讲国画的装裱时,补充装裱材料、装裱工艺等差异与绘画的关系。[2]

第二,一般情况下的国画赏析,都是老师在课堂上为学生们展示图片。这种方式虽然在教学上比较方便有效,但是无法让学生体会到观赏真作带来的震撼感。因此,老师应该尽可能组织学生们去博物馆或画展现场欣赏国画,这样视觉上的冲击远远会比看图片强烈。而且博物馆或画展的灯光等环境条件都是经过考量的,更为适合观赏画作。

第三,不能忽视对国画的临摹,能够看懂一幅画只是国画赏析的第一步,最重要的领会和升华阶段则藏在国画的临摹过程中。通过临摹一幅国画,学生不仅可以更直观地感受国画的落笔、色彩、构图的精妙,也可以在这个过程中习得国画的基本功,培养部分学生对国画的兴趣。从大的方面来说,这是在传承我们传统的中国文化。虽然课堂的时间是有限的,但是老师可以让学生在课下完成,也许并非每个孩子都对国画感兴趣,但可以重点指导对国画感兴趣或有天赋的孩子。

4 结语

小学的国画欣赏课的存在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我们的经济要发展,而我们的文化更需要传承。国画欣赏课让我们的传统文化走进了课堂,用其意蕴和诗意滋养着下一代的青少年学生。虽然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还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目前的国画欣赏课教学模式中也存在很多的问题,国画欣赏课在落后偏远地区的普及也困难重重,但相信只要对其引起足够的重视,投入更多的精力,我们的国画欣赏课就会得到进一步的完善,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也不会失传。

参考文献:

[1]李卓.小学美术国画欣赏课的教学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

国画《樱桃》教学反思 篇9

前几次国画课点线和水墨的游戏感受系列让初次接受中国画的小学生初步了解和感受了国画的用笔用墨的方法和独特的魅力,玩中学,学中玩,激发了学生学习中国画的兴趣。这几次课开始转入简笔写意蔬果的学习。

首先,我选择教学生画比较简单的樱桃。孩子们画得很开心,也十分认真。樱桃虽然简单,但许多樱桃组合在一起时就有很多的“规定”了。如两个在一起时,要有大小和高低的变化;三个在一起时,还要有聚散的不同;注意柄的方向和动态变化等等。学生们画的极其认真,但由于技法及熟练问题,孩子们的樱桃有的太大、有的太小;有的墨色太干;而有的水分又太多;有的画不好圆,就画圈添红色……我一面鼓励学生,一面指出他们的问题,示范用笔用色方法。

国画教学计划 篇10

国画是中华民族的一种优良传统艺术。把国画作为我校校本课程,有利于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文化,增进学生对传统文化艺术的理解和热爱,培养学生特长爱好,提高学生艺术修养,实施国画教学,有利于整合我校的资源优势,体现我校的办学特色,促进我校的发展。

二、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通过中国画教学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绘画的悠久历史和伟大成就,认识中国画的形式和艺术特色,懂得如何分辨和运用墨色,能够了解和掌握基本的用笔和用墨方法。掌握基本的绘画方法。通过临摹和写生能画出比较优秀的国画作品。能够鉴赏一部分优秀国画作品。

掌握中国画的分类及其工具特点,了解和掌握部分特殊工具的使用。懂得画面的构图处理和中国画的一般形式处理方式。能自如地表现所绘对象,创作出独特、优秀的美术作品。

(二)具体目标

1、让学生懂得如何分辨和运用墨色。明白“墨分五色”——浓、淡、干、湿、焦,又如何在画面上运用。

2、了解和掌握基本的用笔和用墨方法。明白中锋、侧锋、逆锋等运笔方法和其产生的不同意趣效果以及在画面的运用。

3、掌握几种基本的传统花鸟画法。

4、了解墨色和宣纸可产生的一些特殊效果并学会使用。

5、贯穿写生练习。并能把写生的内容用国画的方式表现出来。

三、课程内容

第1课,国画工具的运用,国画握笔姿势的矫正和习惯培养。 第2课,认识笔、墨、色彩。

墨: 焦、浓、重、淡、清。

笔:用笔的中锋、侧锋、顺锋、逆锋、提按顿挫等方法及以之造型的特点。

色彩:了解颜色名称,掌握简单的间色调配。

第3课,学习简单蔬果花卉的绘画,如:白菜、茄子、葡萄、枇杷、荷花、水仙、牡丹花等。

第4课,学习简单昆虫的绘画,如:蝴蝶、蜻蜓、螳螂等。 第5课,学习简单鸟类的绘画,如:喜鹊、苍鹭、珍珠鸡等。

第6课,欣赏优秀作品,结合优秀作品分析构图,并创作。

四、课程实施与评价

(一)课程实施

先深入浅出地给学生讲明国画的特点,再让学生临摹进而创作,教给学生一些巧妙的绘画技巧,活动时一个项目一个项目的进行练习。

初段

1、工具材料介绍。笔、墨、纸、砚以及颜料的性质特点。

2、教育学生养成正确的握笔姿势和良好的坐姿。

3、掌握正确的执笔、用笔和用墨方法。

4、利用墨与彩调配产生的变化与宣纸特性,让学生在绘画过程中体验彩墨的乐趣。

5、让学生初步了解在画国画时水分的控制及笔和墨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国画表现能力,会画简单的瓜果、昆虫画。如:南瓜、山水、辣椒、樱桃、蜻蜓等。

中段

1、继续教育学生养成正确的握笔姿势和良好的坐姿。

2、认识笔、墨、色彩。

墨: 焦、浓、重、淡、清。

笔:用笔的中锋、侧锋、顺锋、逆锋、提按顿挫等方法及以之造型的特点。

色彩:了解颜色名称,掌握简单的间色调配。

3、继续培养学生的绘画兴趣,较熟练地运用中、侧、逆锋及掌握墨色浓、淡、干、湿、焦的变化。

4、让学生体验中国画的笔墨情趣,临摹中国画。

5、欣赏近代中国画作品。

6、学会表现花卉、昆虫画的一些基本方法。

7、结合以前学过的内容,自由组合配画。

8、学会收拾整理画面字画国画欣赏,并能落款命题等。

高段

1、继续培养学生的绘画兴趣中国国画,较熟练地运用中、侧、逆锋及掌握笔、墨的变化。

2、较好地掌握国画的一些技法字画,培养他们的国画表现能力。

3、欣赏古今中国画名家作品。

4、介绍一些国画的基本构图知识,并能给画面命题题款。

5、让学生体验中国画的笔墨情趣,临摹简单的当今名家水墨花卉、山水、人物。

6、组合创作较大幅及完整的花卉、山水画。如:丝瓜、牵牛花、葡萄、葫芦、山水等。

7、学习树木、山水的绘画技法,创作体现秦巴山水和地方风土人情的作品。

8、鼓励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大胆创作。

(二)课程评价

1、通过学生的出勤情况给予评价。

2、通过学生的临摹情况给予评价。

3、通过学生的学习态度给予评价。

浅谈如何上好小学美术国画课 篇11

现在的学生,从儿时所使用的油画棒、水彩笔,到以后用的水彩、水粉颜料,接触的基本都是西洋画的工具。在教学过程中,國画教学只有很少的课时。在进行国画教学时,提醒学生准备好毛毡、毛笔、水桶、宣纸、国画颜料等学习工具是很有必要的。中国画的学习无论是内容还是教法基本上沿承了传统的方式,即以临摹为主,通过形象、技法的分析与演示,按一定的程式学习一些传统的表现题材,如樱桃、大白菜、麻雀、梅花画法等,这样能使学生比较好的了解传统国画的基本表现内容和技法。但是教学方法有时过于程式化和成人化,反而约束了学生表现的主动性、自由性和创造性,不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也限制了学生艺术表现性的拓展和艺术风格的多样化。那怎样才能上好国画课呢?

笔者认为,可以先让学生感受传统国画艺术的魅力,了解国画的特点,掌握基本的表现方法与手段,从中吸取丰富的营养;然后启发学生以丰富、多样、广阔的艺术理念来进行开放式的国画学习活动,充分地吸收各艺术家国画风格,各画种以及现代艺术的各种理念、表现风格、表现方法等来进行大胆的创作。在进行创作时,不能让学生受传统国画理念的约束,要放手让学生进行大胆想象,创作出自己独特的中国画作品。

上好国画课的第二点就是转变传统角色,可以先让学生自己实践、归纳、总结临摹制作的步骤和方法,互相交流在实践中的疑问和经验。然后再由教师对学生没有提到的问题进行补充,对学生互相不能解答的难点问题给予引导、指点和突破。如在“妙笔生花”一课中,学生对陌生的东西是很感兴趣的,笔者就让学生先动手画,让学生在画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学生会在实际操作中发现每次画出的颜色都不一样,有的深,有的浅。懂得一些国画知识的学生会说是因为毛笔里含水的多少导致画出来的颜色不一样。还有些学生说,宣纸很吸水很容易破……笔者让学生在实际的绘画过程中自己发现、领悟,最后在学生已有答案的基础上,归纳出用笔和用墨的方法规律并讲授有名的国画家,比如齐白石、吴昌硕等。接着笔者示范中锋、侧锋、浓墨、淡墨等笔法,让学生对中国画的运笔和浓淡墨色的变化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为学生下一步的动手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样的教师示范是必不可少的,旨在告诉学生:绘画要有法可依,并不是天马行空、信手涂鸦。这样,学生再次遇到类似的问题时,会去思考最好的解决方法。

经过一些美术国画基本技巧的学习后,教师可先让学生用深浅不同的墨色分别画出大小不同的点、线、面来表达不同的情绪,使他们知道点、线、面是绘画中最基本的要素。然后,再通过用笔入纸的角度、快慢、轻重和墨色的浓淡、干湿来制造出不同的节奏,使画面产生美感并抒发不同的情感。通过这种训练,为学生临摹中国写意画打下笔墨基础,为他们进一步学习中国画树立信心。

最后,教师要在课堂上形成完整的评价体系,给学生创造轻松、优雅、欢快的学习环境。教育学生课外积极积累各种美术知识,为以后的创作奠定基础。教师应适时告诉学生每一幅好作品都是画作与思想的结合,如果一幅作品没有要表达的思想,即使画得再漂亮,只能说是一张画而不是艺术品。中国画是画家在事物的影响下,用笔墨通过头脑的思考和感情的酝酿,在纸上表现出富有情感而又具有美感的画面。这不仅需要超凡的技艺,更重要的是要有思想。

上一篇:初三数学二轮复习计划下一篇:民风民俗单元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