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的就业前景分析

2024-08-3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大学生的就业前景分析(精选8篇)

大学生的就业前景分析 篇1

对此,前程无忧首席人力资源学者冯丽娟分析认为,由于多数行业在至20期间招募的大学毕业生范围较大,加上地球经济依然不景气,诸如IT、机械和汽车等行业的招聘遇冷,更深刻的原因则在于企业技能要求和大学毕业生技能的矛盾。

史上最难就业季,苦了孩子,坑了父母。

据教育部网站消息,20高校毕业生将达749万,要进一步增强信心,打好基础,完善机制,全力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

袁贵仁指出,各地各高校要切实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坚定信心、迎难而上,以开阔的思路和务实的作风,全力做好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

749万这是2015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数量。

1%这是目前我国大学毕业生创业的大致比例。

两个数据,反映出大学生创业难、创业配套政策跟不上的尴尬。

“全面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和自主创业工作”教育部近日发布的一项年末例行公告《关于做好2015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中,这一条内容被“置顶”为最重要的部分。创业课程算学分、允许休学创业、落实创业优惠政策……这份通知传递了国家对扶持创业愈发重视的信号。

创业课程算学分,鼓励创业从“选课”开始

此次公布的通知要求,各地各高校要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面向全体大学生开发开设创新创业教育专门课程,纳入学分管理。

事实上,过去已有多所高校将创业教育的内容纳入课程之中。业内人士表示,将创业课程计入学分,能够吸引学生前来“选课”,从而提升创业热度和能力。

武汉理工大学的籍晓岚通过学习创业课程,现在成了一家商贸公司的创始人。她认为,创业课程对创业实践帮助不少:“法律、经济、管理等与创业紧密相关的方面都有涉及,我们遇见签合同、招工等具体问题时也不会太盲目。”

结构性就业难成为近年来中国毕业生面临的突出问题。学者认为,就业难已是常态,自主创业将成为新常态。摒弃就业等靠要,鼓励创业带动就业问题的解决,已是大势所趋。

大学生的就业前景分析 篇2

目前, 大学生就业情况复杂, 工作难找, 找到合适的工作更难, 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是个很受社会关注的问题, 经调查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外在因素如下:一是结构性矛盾, 供求错位:一是高校专业设置与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错位。①②二是人才结构失衡, 供求矛盾加大从数量与结构的关系看, 结构性失衡加剧和放大了大学生就业难。在人才分布上, 我国东部与西部、沿海地区与偏远山区、经济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 每万人中大学生占有量差距也很大。第二, 选材要求高:应届生就业不吃香:用人单位也普遍存在着“选材难”。很多用人单位在“选材”上要求有至少一到两年的工作经验, 这就导致很多用人单位基本上不要应届大学生。第三, 专业相同的人多, 热门专业人才过剩, 致使这些专业的毕业生就业难度加大。③④⑤第四, 普遍应届生就业岗位初始薪酬低, 低于应届毕业生的薪酬期望值的水准, 也导致部分大学生“有业不就”。此外, 大学生获得真实有效的信息少, 一些虚假广告铺天盖地, 许多大学生由于害怕被骗, 错过了很多信息渠道。大学生就业的内在因素主要体现在大学生个人的属性, 对大学四年所学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等, 本文将以上影响大学生就业前景的因素归结为学校因素、社会因素、个人实际能力及个人的就业态度。应用层析分析法对大学生就业前景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1 运用层次模型对大学生就业进行分析

1.1 建立层次分析结构模型

通过问卷调查及数据处理, 得出影响大学生就业前景的因素主要来自四个大方面因素及其诸多指标, 层次分析结构划分如下:第一层 (目标层) :大学生就业前景A;第二层 (A下设判断/指标层) :学校因素B1, 社会因素B2, 个人能力B3, 个人就业态度B4;第三层:B1下设四个指标:学校就业指导情况C11, 学校知名度C12, 学校专业设置C13, 学校教育与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衡量尺度的吻合程度C14;B2下设三个指标, 家庭背景C21, 市场对人才的需求C22, 区域因素C23;B3下设四个指标, 个人属性C31, 专业知识技能C32, 个人实践和应聘能力C33, 社会交往能力C34;B4下设三个指标, 就业准备C41, 就业行动积极性C42, 就业观念C43。

1.2 构造判断矩阵

我们用9级判断尺度法将比较判断定量化, 规定用1、3、5、7、9分别表示根据经验判断, 要素i与要素j相比:同等重要、比较重要、重要、很重要、极重要, 而2、4、6、8表示上述两判断级之间的折中值。⑥以学校因素、社会因素、个人能力、个人对就业的态度来测定指标来分析大学生就业前景的影响因素, 根据调查, 对这四个指标两两比较的结果如表1所示:

1.3 相对重要程度 (即权重) 的计算⑦

所以, 学校因素、社会因素、个人能力、个人对就业态度四个影响因素的权重分别为0.12、0.26、0.55、0.07。

1.4 一致性检验

通过一致性检验, 求特征矩阵A的最大特征值

查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表得到 (表3) 。

故, 说明判断矩阵A的一致性可以接受。

1.5 计算各方面指标分别在学校因素、社会因素、个人能力、个人对就业的态度的权重

同理可以得出:学校因素, 社会因素, 个人能力, 个人对就业的态度各个方面具体指标在大学生就业前景分析分析中所占的权重, 分别如表4、表5、表6、表7所示。

1.6 大学生就业前景影响因素的层次总排序

经过对针对每个准则的子准则进行排序和一致性计算得到的各个准则层的总权重如表8。

根据以上分析, C41个人的就业准备工作在大学生就业前景分析中占的权重最大, 是影响大学生就业前景的最主要原因, 另外从表中可以看到C32学生个人的专业知识技能是影响大学生就业前景的次要原因。

2 结束语

本文运用层次分析法选取四个方面 (学校因素、社会因素、个人的能力、个人对就业的态度) 对大学生的就业前景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比较客观的得出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原因, 避免了主观因素的干扰。当然, 分析结论的准确性也与我们调查的数据的客观性有关, 并且层次分析法的一致性检验也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数据的合理性。

注释

11 刘巍, 李思晴.基于结构方程的大学生就业前景分析[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 30 (9) :113-117.

22 李彬.中国高校规模扩张与大学生城镇就业问题研究[J].中国人口科学, 2011 (6) :27-37.

33 刘丽玲, 吴娇.大学毕业生就业能力研究[J].教育研究, 2010 (31) :82-89.

44 张宏远, 杨森, 徐永其.论金融危机下我国大学生就业的新形势[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10 (SI) :268.

55 赖德胜.中国劳动力市场报告:高等教育扩展背景下的劳动力市场变革 (2012) [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66 王长琼.物流系统工程[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8.

金融专业对学生就业前景的分析 篇3

关键词:金融专业;学生就业;前景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10-0256-01

引言

在高校教育中,专业的类型多种多样,并且在某一特定的时期似乎就会曝出热门的专业,其热门的原因自然是因为这些热门专业的就业前景比较好。实际上,在某一特定的时期,该专业确实具有非常好的就业前景[1]。当前我国经济形势与前几年相比,现在确实并不是很好,但是金融专业至少现在还是比较热门的专业,并且未来还会持续热门,学生学好金融专业未来就业的前景依然非常好。

一、金融专业相关概述

金融专业与我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并且我们一直在接触与金融相关的事物,例如我们作为消费者购买东西、作为劳动者付出劳力获得报酬等等,这些经济行为都是与金融息息相关的。

1.金融专业课程。

而当学生上升到金融专业系统知识的学习层面,其主要的学科内容则包括了金融市场学、金融工程学、货币银行学等等,并与此同时,金融专业要学的知识内容还包括英语阅读、口语、微积分、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等。在金融专业中还涉及到国际、西方的一些经济概况。总而言之,金融专业涉及到的知识课程非常多。除了文化课程知识的学习之外,其中也包含了 教学实践的学习,如课程实习、毕业实习,安排的时间大致为6个星期[2]。当然,学生最关注的金融专业的相关的考试,各大学校都是采用自主命题、自主阅卷的方式组织考试。

2.金融专业培养的成果。

经过系统的学习之后,学生看待我国经济的发展趋势以及看待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的视角会相对来说更高,并且学生可以将多学的知识充分利用到实践当中,例如在未来的工作当中或者生活当中,根据自己的知识以及自己独到的见解,运用现代化的科技手段,进行现代金融业务的操作如股票、债券等方面的投资,或者帮客户投资等等。最终,在不断的实践运用中,获得经济利益,也获得一定的成就感,成为金融方面的专业人才。

二、金融专业学生就业前景分析

在当前经济形势下,我国就业市场对金融类的专业人才需求在不断上升。并且社会发展到现在,各行各业利用现代化的手段发展已经是极为普遍的事情[3]。金融专业也不例外,根据相关的调查,现在金融行业相关的工作也主要运用现代化的手段如计算机来解决金融先关的问题。

1.金融专业领域的人才需求分析。

由于金融专业培养的是技术工作者,而金融技术工作者在一般情况下,就业方向可以从投资银行、对冲基金或者其他金融类的机构工作,这一块类的工作会比较辛苦,当然收入与其他行业相比会高出许多。

就当前我国金融专业的就业形势而言,目前主要集中在这几个领域:基金公司、证券公司、银行。在这三个领域当中,基金公司需要的人才主要是能够对基金精心绩效评估、可以控制基金风险、合理配置资产的人才;而证券公司当前的处境比较艰难,因此需要人才,需要通过集合理财产品设计等等方式生存发展;银行是我们最熟悉的一种金融机构,与过去相比,银行为寻求发展也不断在内部进行了改革,现在许多银行的总行都在开始建立自己的内部风险管理模型,因此也非常需要这方面的人才。就银行的发展来看,银行的制度存在一定的缺陷,与当前的经济形势有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如用人的相关制度。就此,银行必然会进行一些改革,对人才的需求就必然会有所增加。

2.金融专业学生的就业调查分析。

根据华北新闻网2012年相关的数据显示,只是金融学专业结业生当中,有95%的学生在毕业之前或在刚毕业期间就找到了工作,4%的学生在毕业后一年也实现就业,应届生就业指数中等偏上。而根据网络调查,截至2015年6月,就相关的招聘网站如前程无忧对应届生发布的职位看,在超过20万个职业当中,最热门的三大行业包括了金融/投资/证券、互联网/电子商务及房地产开发行业。而在金融/投资/证券行业中网上发布的职位数就超过2.3万个,由此可见,金融行业对人才的需求量非常大,金融专业的就业前景仍然非常广阔。

根据部分学校学生金融专业就业的数据表示,许多金融专业的学生主要在以下单位工作:银行、证券公司、资产管理公司、保险公司等等[4]。根据金融专业学生工作满意度的调查数据显示,“感到非常满意”的占30%,“感到比较满意”的占23%,总体满意度为53%。其中在金融监管机构、银行系统工作的毕业生满意度较高。由数据可以看出,我国的金融专业学生的就企业前景是极为广阔的。

此外,许多学生虽然不在金融行业工作,在其他的行业许多学生也可以充分利用到学过的金融知识。例如,在建筑相关的行业,如建筑材料、建筑施工等行业中,学生利用相关的金融知识帮助建筑行业得到更好的发展,实际上与金融专业就业是紧密相关的。总之,金融专业的就业前景和趋势仍然非常广阔。

结语

综上所述,学生选择专业对自己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甚至可以说,选择一个专业就是确定自己的理想,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或者理想选择专业也是自己成功的基础。而金融专业当前的就业形势非常好,并且该专业的课程为培养实用型的人才有坚实的知识基础,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值得选择的专业。

参考文献

[1]於爱民,史静芳.当代金融行业对金融人才素质要求的分析[J].技术与市场,2014,05:325-326.

[2]莫易娴. 互联网时代金融业的发展格局[J].财经科学,2014,04:1-10.

[3]石曦.区域金融中心建设与高职金融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J].金融教育研究,2013,02:75-79.

[4]吴晓求.互联网金融:成长的逻辑[J].财贸经济,2015,02:5-15.

大学生就业的swot分析 篇4

一.大学生就业的优势(strength)

(1)知识积累是大学毕业生的最大优势,具有坚实的基础知识,知识面较宽且全面,又有较精深的专业知识和广博的社会知识。(2)、大学生年纪轻,思维活跃,富有激情和创造力,具有积极进取的精神面貌,充满信心的心理状态,有激情有抱负,敢想敢做,有助于大学生在求职时给用人单位留下较好的印象。(3)、大学生他们在面对工作挑战和挫折时,表现出的不畏困难,不言放弃,敢于面对竞争、敢于追求成功的愿望(4)、大学生思维活跃,思想新潮,富于创造性,乐于接受新鲜事物,自学能力强,能给企业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5)、21世纪是信息时代,更是网络的天下,今天的大学生运用IT技术能力强,能够在互联网络上搜寻到许多信息。并且,他们对信息的应用能力较强。(6)、大学毕业生一般思想道德素质较高,自我学习和提高意识强,可以针对性地进行培训,可使企业整体竞争力增强。(7)、大学生一般没有家庭负担和压力,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甚至,在工作上还可以得到家人和亲友的支持。

二、大学生就业的劣势(Weaknesses)(1)、大学生在校学的知识有很多是过时的,且偏重理论方面,实践能力差,动手能力不强。许多学生自律意识差,大学几年,只混了个文凭而已,自身没能力。这是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并且大学里学生的成绩存在一定的虚假性,所以很难有一个标准去让就业单位来选择适合他们的学生,这使得就业单位对学生的选择很消极,这个可能会导致对一些真正有能力的学生的不公平(2)、,知识的更新换代的速度是很快的,而我们的教育模式比较僵化。在校的考核标准使得学生一味的追求分数,每天只是闷头的学一些考试的内容,对真正需要的则没有触及,这这使得他们的价值已经偏离了真正正确的路径。这样的教育体系使得培育出的人才不符合社会的需求,大多不符合企业的用人标准,最终导致了难以达成用人单位的标准,所以造成了目前就业严峻的形势。

(3)不科学的择业观。缺乏对现实社会的理解,对工作寄予很高的期望,给自己定的目标不切实际。形成了大学生有业不就的怪现象。这就是我们所讲的眼高手低,现在的大学生自我膨胀意识很高,总以为自己能力很强,没有对自己有一个很好的定位,这使得他们总是高不成低不就,导致了一些岗位明明缺人但还总是有好多人喊着找不到工作,这也许就是经济学家们说的经济怪相。(4)、大学生缺乏社会经验和实践经历,不能很快适应工作,适应性不强。心理承受力差,意志不坚定,容易朝三暮四。由于整天处于象牙塔里,对社会中的事情都还处于懵懂的状态,没有一定的能力去处理社会中的问题。遇到问题容易采取极端的手段,对社会中的一些潜规则我们可能难以接受,所以导致大学生在遇到这些问题是会不知所措。

(5)、现在,高等教育趋于普及化,高校大学生的不断扩招,物以稀为贵,然而当前大学生的扩招工作却在紧锣密鼓的进行。大学毕业生人数剧增,在数量提高的同时,大学生的素质并未一起提升,相反,本科高等教育已经渐渐成为“平民化教育”,而不是“精英人才教育”,诸多大学的“造假”“掺水”行为已经为大学生抹上了黑色的阴影。

(6)在全球化的趋势下,竞争不光来自国内,还来自“海归”和留学生。海外归来学子对我国大学生就业冲击加剧。近几年来,留学生回国潮一浪高过一浪,直接挤压国内大学生就业空间,这些海外学子对世界经济运行规则,各国法律制度等比较了解,在国外多年的锻炼,社会实践能力和驾驭各国社会文化、政治制度差异的能力比较强,竞争力较强,是国内大学生就业强劲对手。

(7)、大学生独立人格没有完全形成,缺乏对社会和个人的责任感,大多数大学生都表现出很自我的特质,完全以自我为中心,并没有为他人着想的品质特点。在很多问题上都仅仅只考虑自己的想法,这使得很多的大学生在一起就很难搞好工作,这样不仅给就业单位带来了麻烦,同时也影响了大学生本身。

三、大学生就业的机遇(Opportunities)

(1)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全球经济复苏的浪潮下,对人才的需求定然增加。各行各业的发展都很迅速,每个行业的竞争也都很激烈,如果要让本企业在同行业中具有一定的地位,那么必须要有所创新,不论是在产品工艺还是在服务上都是很重要的,这个就需要创造力,所以企业就必须引入新血液来满足企业创新的需求。

(2)大学生和企业用人单位有了一定的自主权,如毕业生可以在国家规定的范围内自主择业。一些统分生获得一定的双向选择权,一部分品学兼优的毕业生可以在一定范围、一定时间内自主选择单位等。许多地方放开长线专业的毕业生就业政策,毕业后,实行自主择业。与此同时,用人单位也有了相当的自主择人权,择优用人,已成为一些用人单位的共识,政府部门对用人单位接收毕业生的管理逐渐从具体的人头管理转变为宏观管理。以学校为基础的毕业生就业市场已经基本形成。以学校为主体的就业市场,由于学校与用人单位常年保持较密切的联系,供需双方专业较对口,学校的中介作用可以得到充分发挥等,这样就使得学校的就业市场签约率较高,市场的效益发挥较好高效、可靠、真实、规范,为大学生就业提供了相对稳定的机会。市场机制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作用愈来愈明显,毕业生就业工作已进人规范化。

(3)大学生就业有了更多的选择,在创业方面有了更大的空间。如今的市场经济发展非常的具有多样化,每个微小的市场经济中都有商机可以发掘,这给大学生提供了很大的自主创业可能性,让大学生可以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就加入到这个市场中,不用像以前一样必须走“企业”、“国企”那条路。

(4)政府的政策对大学生进行支持。如今政府在处理大学生就业的问题上投入了很多,比如对毕业自主创业的大学生提供就业基金补助或者低息贷款,这些在很大的程度上帮助了大学生就业。

四、大学生的就业威胁(Threats)

(1)目前就业竞争十分激烈,严峻的就业形势给毕业生就业带来很大的压力。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力度的加大和职业结构的不断变化,就业人数陡增,但由于企业的设备都比较先进所以对人力的要求就比较少,在求职人数多但所能提供的岗位却很少的情况下就对大学生就业产生了很大的威胁

(2)还有研究生向下挤占大学毕业生位置。一些用人单位片面追求高学历人才,这种重学历文凭的用人观,无疑抬高了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门槛。

(3)就业单位过分看重工作经验。不少用人企业经营有困难,急于招聘某一方面能人,并且希望很快给企业带来变化,而一般大学生则无法满足用人单位要求。用人单位忽视大学生的潜力和可塑性,其实经验总是在实践中培养起来的,大学生有较高理论水平,只要经过短期实践即能胜任工作岗位。这对那些没有机会去实践的大学生来说非常的不公平。(4)企业“返聘”机制 在大学生感叹找工作难的情况下,一些单位对老职工实行“返聘”的办法,这种用人机制给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构成了一定程度的“威胁”。现在很多单位都在实行这种“返聘”的用人机制。他们认为这种用人机制更能够快速给单位带来效益,刚毕业的大学生经验不足,难以尽快满足公司发展的需要。大学生们对于这种机制感到不理解,认为企业应该给他们机会。劳动部门的有关人员说,目前,有很多单位采取了这种用人机制,给单位确实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效益,但是对刚毕业的大学生是不利的,大学生可以在其他方面发挥自己的特长,改变这种不利的局面。

(5)我国经济体发展中的某些弊端

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难免有很多弊端。如行业垄断,如信息通信领域,只有移动、联通、电信等几家巨头,如果此类服务业可以放松市场准入,推动公平竞争,那么将有成千上万的工作岗位被提供。此外,我国高新技术产业不发达,而且多集中于东南沿海地区,对高等院校的人才需求量较少。中小企业尤其是家族式私人企业的管理模式趋于私有制,任人唯亲,没有科学的管理理念,不愿为大学生提供就业岗位等。(6)大学生求职中存在各种歧视

首先存在性别歧视。女大学生明显处于劣势,不少用人单位考虑女大学生生理因素、婚姻因素、成就动机,以及生育保险费和女工劳动保护费用等。同等情况下女大学生将来工作成本比男大学生大,这是女大学就业难的主要原因。其次,生源地域歧视。不少用人单位考虑到本单位的业务情况与当地联系紧密程度,希望招聘的大学生熟悉当地方言及风俗,甚至有一定的人际关系网等,选用人才时优先考虑本地人才。甚至一些地方政府招聘公务员时也存在生源地域歧视,实行地区保护主义,不利于大学生公平竞争。

论文女大学生的就业分析正文 篇5

绪 论

近年来女大学生就业形势显得尤为严峻,且前段时间金融危机的到来又使就业形势空前的严峻。给当代大学生造成极大落差和沉重的心理压力,而女大学生面临的困难远远大于男生,所以分析在新形势下女大学生的就业状况以及女大学生如何发挥优势以积极健康的心态面对择业,寻找调适方法对促进其顺利就业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

第 2 内蒙古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一、女大学生就业的现状及原因

(一)现状

随着高校扩招和《教育法》的实施,女大学生占在校大学生的比例增大,已达44%左右。女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社会各个阶层关心和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之一。大学毕业生就业体制改革为广大毕业生就业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和就业平台。通过双向选择,很多大学生找到了能充分发挥自己聪明才智的岗位。但是部分大学毕业生,特别是女性毕业生都面临着就业难的尴尬局面,其主要特点表现在就业率偏低、就业层次偏低、录用标准偏高等几个方面。

1、就业率偏低

经过几十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迅速发展,为广大大学毕业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双向选择”又为广大大学毕业生提供了灵活的就业体制。然而随着高等教育的规模不断扩大,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数量和质量与人才市场的需求出现了一些不对等现象;社会保障体制不健全,人才供用双方对人才标准要求不一致,以及人才市场的管理失控等原因,使得大学生在就业中出现了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特别是性别不平等的现象尤为突出。女大学生就业难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2009年全国大学生共有610万之多,其中有310万人没能及时就业,而这310万人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女大学生。目前我国高等学校女生比例已达46%。但是,据最近厦门大学的一个调查显示,在相同条件下,女生就业机会只有男生的87%。女大学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仅为63.4%,比男生低8.7个百分点。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的调查显示:被调查的75家企业当中,有42家(56%)表示,在工薪相同的情况下,愿意招收男大学生,只有3家表示愿意找女大学毕业生。

2、就业层次偏低

女大学生的就业现状除了就业率偏低外,还表现为就业层次偏低。一些高校毕业生画出了这样的等式——“女硕士生等于男本科生”,“女博士生等于男硕士生”。据厦门大学女性发展研究中心的一项调查显示,2009届本科毕业生中,88%的女生认为在找

第 3 内蒙古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工作中,劳动力市场没有向她们提供数量平等的就业机会和与能力相符的工作岗位,致使一定比例的女大学生或找不到工作,或被迫就地应聘,就业数量和就业质量均低于男生。除此之外,女大学生就业质量偏低还表现在用人单位降低对女大学生拟付的工资水平,形成女大学生不合理的就低上岗。

3、录用标准偏高

女大学生就业率偏低和就业层次偏低的现状,其实是由劳动力市场和用人单位在录用标准上的男女不平等造成的。不少用人单位打着人尽其才、用人所长的口号,其实在真正录用人才时对男女二者却持不同的标准,大多用人单位对女大学生的要求苛刻,而且标准高。同一岗位,本来男女性均可胜任,但往往女大学生先败下阵来。尽管女生的学业成绩、表达能力等方面均强于男生,但用人单位选择的仍然是男生。用人单位对女大学生过分的要求和潜意识的排斥,人为造成录用女大学生标准提高、门槛提高的结局,将不少优秀女大学生拒之门外,这一现实让不少女大学生感到困惑和盲从,内心充满着无奈、怨言。正如北京师范大学编辑系的毕业生小徐所说的:“过去听到师姐们抱怨女生找工作难时,我还不以为然,认为可以凭自己的实力消除用人单位的偏见,现在经过半年的求职生涯后,我才知道,作为女生,找份工作有多难。”其实,小徐是一个品学兼优的毕业生,如果她是男生,或许她不会经历那么多求职坎坷。人才市场和用人单位之间似乎形成了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同一岗位,男女毕业生同时竞争,女生要取胜,必须在能力、学历、经历、经验、学识水平、性格、甚至于外表形象等方面比男性竞争对手要强很多才有优势,否则遭遇败北理所当然。这就是说,男女两性在职业岗位的天平两头,女性这一边原本轻一些,必须要附带一些高出男性的条件作为砝码加上去,才能使人才天平向女性倾斜。在此,暂不分析产生这一现象的根源,至少我们对这一现状要引起高度重视。不少女大学毕业生因为用人单位潜意识排斥女性,人为抬高录用女大学生的门槛,使得不少女大学毕业生领教了落聘的痛苦经历,遭受了多次不公平的境遇。

(二)原因

从就业现状容易看出女大学生就业有多方面的困难,其原因有社会传统意识、工作岗位的福利待遇以及女大学生自身等多方面。

第 4 内蒙古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1、传统的社会性别歧视以及对性别不平等角色定型的影响

中国几千年来的传统性别歧视的深刻烙印,在腐蚀和左右着人们的思想观念,从而形成了贬低和压抑女性的陈腐观念定式,给女大学生顺利就业设置了一道无形的屏障。

其一、社会偏见使女大学生就业空间狭小。从就业的政策机制来说,也存在一些不够完美的地方,与“双向选择”就业机制相配套的社会保障机制不够健全,维护妇女的合法权益的法律手段还显得乏力,女性特有的生理和心理特质没有完全被人们所认可、接受和保护,相反成了用人单位挑剔的把柄。社会中对女生存在普遍的偏见和性别角色刻板印象,认为“女生智力不如男生”。当代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已经表明,男女性在生理机制上并无明显的差异,也没有优劣之分,除一小部分智力超常和低下者外,75%以上的人的智力都处于常态分布,不存在男性天生在智力上优于女性的问题。“女性没有男性能干,意志不坚强,承受能力差”。逐渐出现所谓的“性别职业”,把女性可以从事的职业限制在教师、护士、办公室秘书、助理、家政服务、环卫等工作范围内,而竞争强、待遇优的高层次岗位则成为女性的禁区,成为女性难以进入的所谓的“男性领域”。

其二、传统观念与大众传媒压抑女性就业发展。传统的性别歧视作为社会的潜意识,根深蒂固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女大学生毕业在就业中“不需要理由地”处于劣势。人们一般都认为女性的工作能力总是弱于男性。虽然我们现在不再狭隘地主张“女子无才便是德”,但对女性的家庭角色期待仍大于社会角色期待。尽管社会发展要求女性具有事业心和竞争精神,但当女性在职场中、在社会生活甚至在政治生活中与男性一起竞争时,却会遭致许多非议和诘难。

2、女大学生狭窄的择业理念

女大学生倾向于选择语言类或服务性的专业,以从事具体事务性的、与语言和形象思维有关的工作。专业结构的局限使女生就业适应面窄,也造成了这些职业领域的拥挤。女性角色的传统定位和男强女弱的社会论调,在一定程度上使女大学生内化为自己的价值标准,忽视了动手能力的培养,抑制了自己的竞争意识和创新精神。很多女大学生,眼睛盯准那些跨国企业国内大中型企业以及一些工薪高、环境优、前景好、轻松自由的

第 5 内蒙古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岗位,就业期望过高,就业观念陈旧,对那些最需要人才的西部、农村、中小型企业及基层单位不感兴趣,缺乏艰苦奋斗、创新奉献的敬业意识和职业理想。造成“高不成低不就”的就业现实。我认为现在女大学生作为女性群体中的一部分,还多少带有女性的一些优劣,如心理脆弱、胆小自卑、依赖保守等也给当今不少女大学生的顺利就业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3、社会上对女职工享受福利待遇的偏见

从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实际情况来看,通常女性雇员要比男性雇员提前五年退休,而女性的预期寿命一般还比男性长,更重要的是女性职员由于其生理特征的特殊性,请假期间会耽误一些工作,而且国家规定应该享受的福利待遇还不能少,所以雇佣女性员工意味着额外福利成本支出会相对多一些,这也是用人单位偏向男性的一个因素。

我个人认为,女大学生们为了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同时也被用人单位看重,更应该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以积极有效的方法来面对求职的种种困难。

第 6 内蒙古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二、女大学生就业优势分析

从以下几个方面我们可以看到女性的一些特有优势,为女大学生顺利就业和干好事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和条件。

(一)语言能力优势

人们一般认为,男性理解空间的因子一贯是出色的,在数学、几何、逻辑推理方面,男性表现比较突出,而女性一贯优越的是语言因子,女性语言表达比男性发育早,在语言的流畅性、语法、造句、阅读能力等方面,也是女性较为出色。对大脑功能区域化的研究表明了女人的语言功能区不止一个,在大脑受伤时,男性只在左侧受伤时才出现语言错乱,而女性任一侧大脑前叶受损都会发生语言错乱。而在口吃的患者中男性的比例远远高于女性。20世纪90年代对于脑功能区域研究的另一结果证实,男人主要运用左脑进行交谈,而女人运用左右两侧大脑,女孩的大脑左侧发育得比男孩快。这也就意味着女性学说话比她的兄弟们早而且好,更早地学会读书,更快地学会外语。记得在大学期间,参加过几次大学联谊,在演讲赛上,大部分参赛选手是女生,并且得奖选手基本上是女生,由此说明,女大学生由于具有天生的语言功能优势,所以女大学生运用语言词汇的能力强于男大学生,在语法、阅读能力等方面更为出色。一般来说,女大学生从事文字整理、编辑、翻译、播音员以及教育、接待洽谈等工作,更能发挥其特长。

(二)沟通能力优势

女性在情感的表达和感知方面具有与男性无法比拟的优势,女性比男性富于情感,直观能力强,对事物的观察力更为细致、敏锐到男性所不能感受的东西。女性还善于扑捉身体语言、口头信号、音调及其他感觉刺激中的微小信息。

对身体语言的研究表明,在面对面的交流中,有60%-80%的信息是以非语言信息传递的,语言信号仅占20%-30%,另外7%-10%是语汇。女性敏锐地收集分析信息,她的两个大脑半球之间信息传递迅速,使她精于理解这些语言和视觉信号。在听觉上,女性也比男性敏感,女性对色彩、声音等方面的敏感度比男性高40%左右。由于女性感知能力强于男性,因此女性在与人沟通、寻求合作、实施人性化管理方面比男性容易获得成

第 7 内蒙古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功。近年来,在管理学界有一种说法,女性化的领导模式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在21世纪,权威型、命令型的领导模式必将被人性化、情感型的领导模式所取代,而女性由于具有感情细腻、善于观察、长于沟通的心理特点并善于把这一优势融于管理中,形成女性独特的管理风格,因此容易获得成功。

女大学生是女性群体中的佼佼者,她们具有较高的智商和情商,并且温柔、和蔼、容易与人相处,感情丰富且善于体谅别人,在社交场合或工作协作中表现出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因此在就业市场中有其独特的长处,这一优势有利于从事公关、行政管理、办公室、商务洽谈、旅游餐饮、外贸、文秘、传媒、it行业等领域的工作。

(三)忍耐能力优势

女性的性格特质决定着其具有较强的耐性和柔韧性,这主要与其生理心理特征有关。有研究表明女性的攻击反应比男性低,一般引起男性愤怒的事情,往往也只能引起女性的焦虑。悉尼大学一项研究表明,当遭遇到潜在侵犯时,74%的男性用侵略性语言和侵略性肢体行为来解决问题,而78%的女性则会避开或者以谈判解决。据最近交通部门统计结果显示,在交通灯前92%的乱按喇叭的事是男性驾驶员干的,在家庭暴力案件中的施暴者往往也是男性。由此可见男性比女性具有攻击性,女性表现出比男性更好的忍耐性。暑假期间,我的一个同学作为一名女大学生在某食品公司实习,任办公室文员,刚到时她对那里充满了激情,每天按时上下班,毕竟是她的第一份工作,当然要表现得出色,渐渐的,她开始烦工作了,没想到文员的工作是这么的单调,每天就是登记公司里购入的生产材料以及出售的食品记录,除了用excel还是excel,整天面对电脑,她非常郁闷。而且别人在休息她还要拼命地核对登录的进出账是否出差错。于是她决定调理好自己的心情,烦了,她就听听音乐,聊聊天儿,看看书;累了,就到公司里面走走。这样,她感觉反而找到工作的规律了,工作轻松很多了。这就是因为她在工作最困难的时候很快学会了耐性,将自己的急性和惰性尽快的协调好了,心情也好了,她也获得了老板娘的赏识。而同去的几名男大学生很长时间都不能适应那里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感到很苦恼。

其实女性的忍耐性在平时的工作生活中表现也比较突出。一般情况下人们认为,女性柔弱、胆小、自卑、依赖,承受挫折的能力和抵御病痛、灾难、克服困难的能力不如

第 8 内蒙古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男性,实际上女性潜意识的那股韧性和克服困难的能力远远强于男性。女性在工作岗位上也表现出这种特质。特别是对单调乏味的条件,女性仍能孜孜不倦地长期工作,有一股男性无法相比的钻劲、挤劲、韧劲和定力。大多数女性工作耐心持久,态度认真,有较强的工作责任心。因此,女大学生在担任财务工作,计算机操作、文字工作设计的内务、资料整理、图书情报、档案管理及办公室等工作中能很好地发挥自己的优势。

综上所述,女大学生与男大学生相比具有很多优势,将这些天生的优势与其渊博的知识、乐观向上的心态和求真务实的精神有机地结合起来,女大学生一定能够得到人才市场的青睐。为此,女大学生要想使自己在择业竞争中保持良好的竞技状态,自如地应付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必须做好各种思想准备、心理准备,增强心理承受力,克服女性自身的弱势,充分发挥优势,坚持自尊、自信、自立、自强、敢于竞争、勇于挑战。同时,不断地完善和提高自己,争取顺利就业。

第 9 内蒙古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三、促进女大学生就业的对策建议

保持积极健康的心态是成功就业的要素之一,面对日益激烈的就业局势,除有自身的特有优势和掌握过硬的专业技能外,还必须有一种积极健康的心态。就业的压力并不仅仅在于外界因素,与自己以何种心态去面对它也戚戚相关。

(一)扬长避短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完美无缺的人是不存在的。在就业前,每个人都应该正确认识自己,对自己做出客观、实在的评价,清醒地看到自己的成绩和缺陷,发现自身的不足,并加以理性地克制和改正。客观自然条件对每个人来说都有差异,我们面对既成事实,需要的是勇于接受现实,忍耐自然条件不足带来的不便和压力,趋利弊害,扬长避短,而不必去钻牛角尖,只有化腐朽为神奇,才能使自己的求职道路更加绚丽多彩。

每个人的求职道路不尽相同,一个博士生可能到科研所做自己的科研,可能到大学教书,也可能到山上放羊,各有所长。这是每个人的定位。只要找准了自己的位置,不为眼前的小是小非缠住手脚,就为了走好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二)增强信心,敢于竞争

自信心是人生重要的精神支柱,是成功的先导。在求职过程中会碰到失败或挫折,你不能一撅不振,而要增强信心继续和重新拥有清醒的头脑。信心犹如一剂强心针,能让你重新振作起来。当面临激烈的就业竟争时,如果对自己缺乏信心,轻视自己,认为自己不如别人,就会失去拼搏的勇气,放弃对理想的追求,结果自然是一事无成。

有了信心,就有了敢于竞争的勇气,就有了成功的希望。市场经济就是竞争经济,谁敢于竞争,谁就有胜的把握。也就是说,只有自信,才能使自己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一个唯唯诺诺、胆小怕事的人,迟早会被市场经济所淘汰。敢于竞争,要靠真才实学,而不能纸上谈兵,夸夸其谈,更不能相互拆台或相互嫉妒。竞争应在互相学习、互相勉励、共同进步中进行,敢于竞争,就不要轻易示弱和言败。世上没有弱者和失败者,第 10 内蒙古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页只有胆怯和懦弱者。作为时代骄子的女大学生,应有青年人的朝气和锐气,有敢想敢干,勇于拼搏。敢为天下人先的精神。

(三)精心准备,善待挫折

有一句俗话说:“一个心不在焉毫无准备的人就是穿过森林也不会看到一棵树。”这个比喻十分贴切,很多人对于手上的工作或眼前的事物,往往心不在焉,毫无准备:有的人在一家商店里已经工作多年,对于零售业仍然一窍不通,原因在于他们做事时心不在焉,敷衍了事,也从不思考,从不留心任何他所经手的事务。一个人所做的准备越充分越好,具有的经验也越多越好。

对于初出茅庐的女大学生来说,各方面的准备显得尤为重要。从就业的形势与政策,职业生涯的设计,就业心理的变化,求职的方法与技巧,到就业权益的保护等等,都需要悉数了解。当进入一个新单位后,又要熟悉新的工作环境,掌握职业技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脚踏实地地工作,为自己的下一步目标做充分的准备。

当然,精心准备会给你带来成功的喜悦,但现实生活中许多客观因素是我们无法预料的,工作中经常遇到困难或挫折是正常的,也是难免的,最重要的是要用正确的态度对待它们。

挫折虽给人带来痛苦,但它往往可以磨练人的意志,激发人的斗志,可以使人学会思考,调整行为,以更佳的方式去实现自己的目的,成就辉煌的事业。但并不是每一个经历挫折的人都能有所作为,只有去面对它,正视它,坚持自己心中必胜的信念,相信这些挫折不算什么,相信挫折也是一笔财富。那么再大的险阻困难都能承受。记住,挫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一个人已经失去面对挫折的勇气。

在择业中遇到挫折,就勇敢地去挑战它,把它当作自己意志的考验,时刻提醒自己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爬起来,继续往前走。只有善待挫折,你才能在逆境中学会生存,才会历经苦难而成就事业。

(四)适应现实,放眼未来

第 11 内蒙古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供需见面,双向选择”已成为用人单位和择业者求贤和就业的基本途径,许多大学生更喜欢以市场为媒介的双向选择,找到自己称心的工作,但并不是所有的大学生都能一次成功地选择到自己满意的工作。对此,女大学生更应有充分的认识和思想准备,要从长计议,立足现实,适应现实,放眼未来,树立职业上的长远意识,调整择业的价值取向。目前看来国有大中型企业普遍不景气,“老少边穷”地区环境艰苦,与那些经济发达地区相比,简直有天壤之别,有些大学生粘轻怕重、十分注重选择那些积极效益好、收入稳定的工作,但有远见的人士就敏锐地察觉到,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良好经济秩序的日益稳固,随着我国开发中西部战略的进一步实施,情况会有很大好转:那些曾经不景气的企业或许就要成为炙手可热的部门,那些曾经贫瘠的地方正在焕发勃勃生机;所谓的“冷门”专业或职业可能恰恰是有待振兴或开发的领域,预示着一个美好的远景。

我国人事制度也在进行较大改革,建立人才流动机构,促进人才合理有序流动。社会服务体系也在进一步完善,第一次择业未成功还有更多的择业机会,越来越开放的人事流动制度将会为毕业生提供更广阔的就业前景。因此,女大学生应该正确发挥性别优势,以积极的心态来面对求职!

第 12 内蒙古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页结论:

现阶段女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的问题可能暂时无法得到根本消除,但必将随着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和就业服务体系的不断完善,而逐渐得到改善。我认为当今女大学生不要因为没有就业而感到难过、伤心,我们首先应该分析女大学生就业的现状以及影响女大学生就业的诸多因素,其次我们应该把女大学生如何发挥优势以积极健康的心态面对择业当做该论文的重中之重去分析,最后只要知识、能力和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升,有正确的就业观念和心态,就业也不再成为困难。

致谢:

该篇论文虽然凝聚了自己的心血,但却不完全是个人智慧的结晶,如果没有老师的指引,没有同学朋友的帮助和支持,我的成长肯定会大打折扣。当我打完毕业论文的最后一个字符,涌上心头的不是长途跋涉后到达终点的喜悦,而是发自内心的诚挚谢意。首先我要感谢我的导师对我的论文的构思以及内容不厌其烦的指导和悉心指点,使我在完成论文的同时受益匪浅。最后也十分感谢我曾经的大学班主任老师,闲暇时刻一起讨论问题,让我逐渐有了对问题的思考意识,尤其是在该论文的写作过程中给予了我大量的建议,从而为我更好地规划自己的学业提供了不可或缺的知识。快乐的求学时光给我留下了美好的回忆,它将成为我今后人生旅途中新的起点。

参考文献:

[1]华中师范大学职业技能鉴定研究所求职指导组.大学生就业指导手册[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4.[2]女大学生走在根辛求职路上[eb/ol].2003-04-01.[3]唐娅辉.性别意识与妇女地位[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0(4).[4]席希.江苏法制报[N/ol].2006-6-20.[5]徐敏,肖文.全球背景下中国妇女就业[N].中国妇女报,2003-03-01.第 13 内蒙古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大学生就业歧视的经济学分析 篇6

作者简介:栗芬(1982-),广西师范大学高等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大学生就业歧视的经济学分析

栗芬1,郭峰2

(⒈广西师范大学,广西桂林541004;⒉浙江科技学院,浙江杭州310023)

摘要:针对当前大学生在就业中遭受歧视这一社会问题, 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了其表现类型及原因,并提出了相应 的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歧视;利益

中图分类号:C97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8-8881(2008)01-0021-03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了一个日益被关注的社

会热点问题,就业歧视行为也随之凸显出来。据有关资料 显示,七成多的毕业生遭受过就业歧视;在就业市场上,90%以上的招聘广告都含有歧视性条款。就业歧视成为目 前人才市场中存在的一种普遍现象,存在于大学生就业市 场中的各个层面,成为阻碍就业市场正常发展的关键因素 和影响大学毕业生就业的重要原因。

一、就业歧视的概念界定和表现类型

(一)就业歧视的概念界定

就业歧视,是指用人单位在招聘过程中或劳动关系建

立后,对招聘条件相同或相近的求职者或雇员基于某些与 个人工作能力或工作岗位无关的因素,而不能给予其平等 的就业机会或在工资、晋升、培训、岗位安排、解雇或劳动 条件与保护、社会保险与福利等方面不能提供平等待遇, 从而取消或损害求职者的平等就业权或雇员的平等待遇 权的现象。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就业歧视既可能发 生在招聘过程中,也可能发生在聘用以后;二是歧视的理 由是基于与个人工作能力无关的某些个人特征,如种族、肤色、国籍、出身、年龄、财产、宗教信仰或语言等等;三是 就业歧视损害得是求职者平等的就业机会或者是雇员的 均等待遇。

(二)就业歧视的类型

1、户籍歧视。户籍歧视就是在劳动力市场上,依据分

城乡的户籍制度划分雇员群体并实行不同待遇的行为。有 学者指出,目前在中国表现得最为严重的就业歧视来源于 现存的户籍制度,固定的户籍制度从制度上支持了劳动力 市场的就业歧视,增加了流动就业迁移成本和流动成本, 限制了劳动者在平等基础上自主择业的权利。我国当前户 籍歧视主要表现为:工资及待遇歧视、雇佣歧视、职业歧视 及人力资本投资歧视。

2、性别歧视。根据1958年国际劳动组织通过的《关于 就业和职业歧视公约》中的规定,性别歧视就是基于性别的任何区别、排斥或优惠,其后果是取消或损害就业方面 的机会平等或待遇平等,但基于特殊工作本身要求的任何 区别、排斥或特惠不应视为歧视。我国近年来的就业性别 歧视现象广泛存在于女性的就业过程中,主要表现在:女 性人口在下岗和失业中所占的比重较大,女性找工作难, 男女收入和职业上存在差距等。

3、年龄歧视。年龄歧视就是在劳动力市场上,雇主依 据求职者的年龄因素,在求职者具备完全平等的条件下却 做出不予雇佣的决定,或依据年龄因素给予在职职工不同 待遇的行为。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就业结构出现年轻化的 趋势。有的用人单位在招聘时规定了几近苛刻的年龄界 限,将一批年龄较大的求职者排斥在外。越来越多的企业 在招聘员工时,将用人的年龄限定在35岁以下。有的单位 采用强迫的方法使达到一定年龄的受雇者自动离职或者 退休,或者当受雇者达到一定年龄时其升迁就受到影响。

4、疾病歧视。因对方患某种疾病而对本来合格的求职 者予以排斥,或对已经在职工作的人员做出辞退处理的行 为就是疾病歧视。在我国,疾病歧视主要是针对“乙肝病毒 携带者”的歧视,而我国约有1.2亿人是乙肝病毒携带者。尽管权威的医学专家已经明确认为:除了少数特殊行业 外,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可照常参加工作,但是许多单位 在录用过程中,通过设置一定的体检标准来限制乙肝病毒 携带者的录用。

5、学历与经验歧视。如果对于一个工作岗位,具备一 定的学历层次的劳动者就可以胜任,而招聘单位却要求求 职者具备相对较高的学历层次,就构成了学历歧视。大学 生就业难已成为我国近几年的热点问题,然而在就业市场 上却有一种新趋向,不少用人单位的招聘条件不断攀升, 竞相提高被聘人员的学历标准,结果造成用人上的“高消 费”现象,一些招聘单位甚至挂出了“专科免谈”。在我国, 一些招聘的单位或雇主经常向求职者提出要求具备工作 经验的条件,这实际上是招聘的单位或雇主逃避社会责 任,仅仅关注自身盈利目标的一种异化现象。刚刚毕业走 出校门的大学生往往是经验歧视的受害者。

6、身高与容貌歧视。如果一个求职者应聘某个他能够 胜任的工作,而提供这项工作的雇主却因其身高(或容貌)问题,把此项工作提供给了其他相对身材较高(或容貌较 美)的求职者,此时身高容貌歧视发生。

以上列举的还是比较常见的几种就业歧视,现实中的表现则更是五花八门,诸如地域歧视、血型歧视、姓氏歧视 等等,不一而足。

二、大学生就业歧视的经济学分析

(一)扩招背景下大学生供大于求。目前我国已经进入 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大学生就业市场受供求规律变动的影响,由“卖方市场”变为“买方市场”。高校扩招以来,我 国高等教育出现了超常规发展。截至2000年,我国经济规 模比1978年增长了两倍,而普通高校在校生规模则翻了 将近三番。仅2003年的毕业生就比2002年增加了

46.2%,高出同期GDP增长率五倍之多。根据奥肯定律:国 民收入每增加2.5%,就业率也会相应提高1%。也就是说, 从劳动的需求来看,一个国家的劳动需求的增长率一般不 会超过国民收入的增长率。而在我国,毕业生供给增加的 比例远远超过国民收入增加的比例,失业现象必然发生。21山西煤炭管理

干部学院学报

2008.1

大学扩招后,大学毕业生的数量急剧增加,大学生供给紧 缺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他们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关系也由 供不应求转为供求平衡直至供大于求。

(二)经济人追求利润最大化的本性。西方经济学认

为“,人都要利益最大化”,即经济人的一切经济活动都是 以利己为动机,力图以最小的代价去追逐和获得自身的最 大经济利益。随着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经营者的经营意 识、成本意识也越来越强。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用人者会 想方设法降低用人成本,而招用女工、无工作经验者、身体 有缺陷者以及为外地生源的学生申办户口等等,都会增加 用人成本而减少利润。所以,为了追求更大利润,很多用人 单位在招聘时就制定许多歧视性规定。

(三)政策失灵。政策失灵经济学理论认为,政府政策

也存在着失灵和负效应的一面。首先,我国政策本身存在 不完善之处。我国目前还没有一部促进妇女平等就业的专 门法律,相关的法律及规定主要在《妇女权益保障法》及 《妇女发展纲要》中集中体现,其中有关禁止就业性别歧 视、促进男女平等就业的条款多为一些原则性规定,缺乏 对性别歧视内涵和范围的明确界定,加之对劳动力市场缺 乏监督和管理,让一些用人单位有“空子”可钻。其次,政策 调控对象的博弈对策可能削弱政策效应。从政策制定到实 施并产生效果,实际上是政策制定者与政策调控对象之间 相互作用的一个动态博弈过程。“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就 是对广泛存在的政策博弈的生动描述。参与政策博弈的各 方当事人,代表着不同的利益主体,因此政府的政策效应 往往会被其他经济主体的预期和相应的策略行为抵消一 部分。再次,政府政策具有挤出效应。政府制定性别平等的 劳动力市场政策,如规定同工同酬和必须给与生育期妇女 带薪产假等条款,目的是要克服劳动力市场的不完善,保 护女性正当权利,但这一政策带来的负面效应是加剧了对 妇女就业的性别歧视,阻碍了女性就业。

(四)市场外部性。保罗·萨缪尔森认为:当生产和消费的某些外在的影响被包括在市场价格中时,就会产生外部 性问题。市场的运行规则是市场主体通过对自身的成本收 益分析,追求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收益。同理,雇佣女 性这一经济行为也存在着外部性。一般情况下,女人承担 着生儿育女和操持家务等责任,这些都属于非市场劳动, 而市场只对那些进入市场并可以进行交换的劳动予以认 可。其他劳动(无论是生儿育女,还是操持家务),尽管它们 对社会和家庭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但它们不具有市场价 值,不能带来市场意义上的收益,而且这部分没有市场价 值的劳动总是要占据一定的时间和精力,有时甚至会排挤 正常的工作(如生育会直接影响工作时间,过重的家务劳 动负担会使女性不能精力充沛地工作等)。用人单位聘用 人员的目的是为了获得能够带来市场价值的那部分劳动, 任何市场主体都不愿意为女性的非市场劳动支付成本。

(五)我国现有劳动法制法规不健全,使得就业歧视是

低成本甚至是无成本的。我国现行《宪法》、《劳动法》、《妇 女权益保障法》、《残疾人保障法》等法律文本没有关于就 业歧视的法律条文,对于这面的有关内容基本上只是一些 原则性的规定,没有规定具体落实措施,也没有

业歧视应承担的相应法律责任,可操作性不强。另

目前劳动争议的受案范围,均以劳动者与用人单

立书面劳动合同或建立事实劳动关系为基本前提

阶段产生的就业歧视争议不包括在内,也就难以

救济的途径得以解决。

三、大学生就业歧视问题的解决对策

就业歧视扩大了人与人之间的差距,逐渐形

弱势群体,而且弱势群体很难通过努力改变自身

其利益诉求也就很难通过常规的渠道表达出来。

种利益诉求如果通过一种极端的方式进行宣泄的会影响社会的稳定与进步。在严峻的就业压力下

来越来严重的就业歧视现象,全社会应该行动起

学生建立一个和谐的就业环境。

第一、从立法上铲除就业歧视。应在《宪法》

规中增加反就业歧视的内容,并制定独立的《反

法》。从司法层面上,应建立相应机构(如“公平

会”)以保障劳动者就业平等合法权益的实现。平

员会,将承担以下职责:对就业歧视做出认定,对

申诉案件进行调查、协商、调解,研究公平就业政

建议,提供有关就业歧视的咨询服务等,并可为

备起诉书,代表参加诉讼。虽然我国的法律以及

性法规均有禁止就业歧视的条款,但这些条款都

性,没有明确用人单位的法律责任,也没有规定

款、当事人的救济途径及解决方式等,这必将直

律法规不能产生实际的效能。因此,应该在明确

法、妇女权益保障法及劳动法一致的性别条款来

就业机会平等的同时,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还要

可操作性的法规、政策和措施,并建立平等的政策

督机构,对用人单位明确奖惩。通过上述立法和执

让企业意识到歧视是有成本的,若企业仍然对这

而不见,政府还可以从经济上对其进行处罚,从

歧视的成本再度加大,远远高于不歧视成本,这

企业放弃对女性的歧视。同时,我们还应该向劳

就业和劳动力市场相关的法律法规,增强劳动者

识和维权能力,使大学生学会运用法律手段来争

自己的合法权利。

第二、使女性的“自然成本”社会化。改革女

和哺乳期的工资支付方式,降低用人单位的成本

这方面,一些学者已提出了几个对策,如立法增设

休假”以提高男性劳动成本、减低女性生养孩子

资来降低女性就业成本及社会统筹管理女职工

哺乳误工期的补偿等。其实,最为重要的是对女

和哺乳的误工进行社会化补偿。理由很简单,女

既是满足个人和家庭需要的微观选择,又是实现

可持续发展的不可或缺的社会行为。我们不能把

关的所有的负担和损失都由企业来承担,这应该

公共责任与义务。我们建议,企业单位照常支付

计划生育和哺乳期间的工资,而后从上缴给国家

22收中予以扣除;对女性公务员及事业单位的从业人员,在 其生育时段的工资可由财政专项拨支。

第三、转变观念。解决女大学生就业歧视问题,首先

需要来自法律、政府、高校、企业、社会等多方面的理解、支 持和努力,应当自觉地、有意识地引导社会观念的转变。转 变观念,加强对传统性别文化和男权制度的创新,为解决 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创造更好的文化与制度环境。特别 是在制度方面,建议以“男女平等”国策作为惟一标准,对 各种公共立法条文、各级政府政策规定进行盘点,彻底清 除违反国策或与国策不符的内容;另外,在各级政府的劳 动管理部门设立“性别平等”监管办公室,监督和维护本行 政区域内就业过程中的性别平等关系。在初具规模的劳动 力市场和定期的人才交流会上分设必要的监控窗口,及时 处理各种性别歧视的投诉,以保护女性的劳动权益和帮助 她们获得合理的就业待遇。

第四、自主创业。对于广大面临毕业的学生而言,调整 期望值,调整心态,并积极提升自身素质,增强竞争能力,争取走自主创业或合作创业之路。我们国家正在进入大众 化教育阶段,高等教育已不再是精英教育,过去那种认为 “考上大学就是进了保险箱”的想法早就已经过时。党中 央、国务院更是对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给与了高度关注和

重视,国家还提倡大学生自主创业,并制定了各项优惠政 策和相关措施,帮助和扶持大学生走自主创业之路。目前 出现的各种大学生自主创业成功的例子屡见不鲜,对我们 当代大学生的就业应有启发及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大学生的就业前景分析 篇7

如果拿就业指标和就业质量的标准来衡量我国艺术类学生的就业情况, 不难看出现阶段我国高校就业服务的体现和发挥还远远不够, 尤其是在就业服务提供方面以及就业指导方面存在较多的问题和不足之处, 因而无法在实际就业过程中给艺术类大学生提供有效的就业服务。

(一) 艺术类大学生受到的就业方面服务和政策不足。大部分学生在读书阶段, 由于与社会的接触较少加上没有工作经验, 所以就业意识不强烈, 对就业的一些新闻和信息缺乏兴趣。由于自身意识的缺乏, 艺术类学生进入高校以后, 获取就业方面的信息、接受就业指导主要是从课堂上和学校组织的讲座, 课堂上的知识过于陈旧和死板没有实时性, 导致一部分学生没有学习的动力, 讲座相对课堂更有活力更具实效性, 但由于讲座的次数较少而导致就业的指导不具备系统性。

(二) 艺术类大学生的就业区域相对集中。我国经济、文化发展具有明显的地域性, 北上广等经济发达地区更容易吸引大学生, 一般来说, 艺术类大学生由于专业特殊性, 前期经济上投入比较多等原因, 使得他们更倾向于在北上广这样的发达地区就业, 而经济欠发达的二三线城市成为就业的冷门城市, 这样就导致大批就业生扎堆到某个城市, 市场经济的自然规律导致艺术类领域的工作变成供不应求的状态。

(三) 艺术类大学生就业随意性大。在总结艺术高校学生就业工作经验, 以及日常与艺术类毕业生们的交流中, 发现艺术类高校大学生的就业取向呈现多样化的特点, 其中自主创业的毕业生占艺术类毕业生的比例要高于普通大学生的自主创业比例。此外由于艺术类学生所学专业特点及艺术类学生自身的性格特点, 从事自由职业的比例也很高。相比普通高校大学生而言, 艺术类大学生对户籍、档案、三方协议等制度了解不够, 学校在这些方面又缺乏系统的就业指导和政策讲解, 使得艺术类大学生的就业显得更加随意, 并且就业稳定性也不高。

(四) 高校大学生艺术类的就业率明显偏低。据我国科学院针对大学生的就业调查结果显示, 高校艺术类这个专业的大学生就业率是目前就业率较低的几个专业之一, 工学类专业就业率普遍都在90%以上, 而美术学、艺术设计学等艺术类专业, 就业率普遍在80%左右。这说明艺术类专业大学生的就业率普遍偏低, 这与艺术类大学生从事自由职业者居多, 无法统计为就业率, 对就业政策了解不够等方面不无关系。

二、高校就业服务视角下形成艺术类大学生就业现状的原因分析

(一) 高校缺乏对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重视。大部分高校缺乏针对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系统性培训, 尤其是艺术类高校, 与大学生就业相关的工作仅限于大四一年乃至毕业前的信息公布、就业指导等, 这种传统式的择业期的“问题型”就业指导仿佛更像是临时抱佛脚, 而忽视了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同时大部分高校对于就业工作的定位只局限于片面追求就业率, 而忽视就业质量, 这样的评价指标必然导致高校没能真正重视就业问题的根本, 不能将就业工作的目光聚焦在培养大学生就业能力上来。

(二) 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缺乏体系性。高校的就业指导体系不完善, 就业指导内容与当前就业形势结合不紧密。有大部分艺术类大学生对就业指导的内容知之甚少, 主动参加就业指导的意识更加淡薄, 并且在就业过程中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服务。

(三) 艺术类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缺乏针对性。目前高校就业指导工作较为常见的方法是采用集中授课、团体辅导的教学模式, 艺术类大学生作为大学生群体里面比较特殊的一个组成部分, 有他们自己独特的诉求, 高校在进行就业指导时, 未能充分考虑到艺术类大学生的特殊性, 缺乏根据艺术类学生专业的特殊和个体的差异进行专门指导和帮助。同时也没有及时对当前的就业形势和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变化进行调研和了解, 导致高校就业信息与艺术类学生的就业意愿有脱节的趋势。

(四) 高校缺乏完整的大学生就业网络服务。当前大学生求职时倾向于通过互联网查看招聘信息, 投递简历。但是目前, 大部分高校还没有搭建形成完善透明的大学生就业网络服务平台, 导致大学生毕业时对就业政策了解甚少, 了解就业信息的渠道不通畅, 就业信息的辐射面小。

三、高校就业服务视角下实施艺术类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途径

(一) 积极开展就业理论指导、心理指导。积极开展艺术类就业理论和心理指导。针对我国高校艺术类专业大学生的心理特点, 开展相对应的就业心理指导, 利用合作观念, 团体训练, 各个心理谈判, 极个别的要特殊谈话, 创新培训等等各种形式, 提高艺术类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品质, 增强艺术类大学生的就业能力, 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 并且举办类似的职业生涯培训, 从艺术类大学生的特点作为出发点, 在课程设置与培训流程设置上, 进行量身定制, 更加贴近艺术类专业学生的特点, 使得大学生就业指导更加具有针对和时效性。在学生求职引导环节, 通过理论指导和实践, 逐步帮助学生明确自身的求职方向、把握职业定位, 通过职业兴趣探索和职业价值观的不断“澄清”, 最终使学生确定自己的就业意向, 明确职业发展方向, 帮助学生产生最大程度的就业内驱力, 进而达到社会、职业价值与自我价值最大程度的协调统一。

(二) 拓展校企合作, 提升艺术类专业大学生就业综合竞争力。高校应充分利用校内外一切资源, 深化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合作关系, 如寻求在专业领域有较高影响力和专业成就的专业教师的帮助, 专职辅导员在从事就业工作中与用人单位建立有效沟通和联系, 往年优秀毕业生在企业内的积极性影响力, 这一系列形成合力都可以用来促进与艺术类专门企业建立长期的用人联系。另外艺术类专业的实践性较强, 加强“校企合作”, 同时学生在实习过程中, 可以将学校学习掌握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 有利于校园学习与就业的有效衔接, 为进一步就业打下了坚实的实践基础。

(三) 建立完善的大学生供求信息网络, 推进就业工作信息化。通过互联网了解就业信息、寻找就业单位是当前大学生求职最便捷的方式。可以建立大学生求职电子档案, 将大学生资料如专业特长、求职意愿、兴趣爱好、性格特点等录入档案, 便于用人单位查找。同时, 利用网络的便捷性、广泛传播性, 在网上进行就业指导, 邀请相关人士进行就业座谈, 加强互动, 使大学生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得到最方便、最快捷的就业信息, 确保大学生在择业的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能够及时得到妥善解决。

四、结语

由于高校对艺术类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 就业指导缺乏体系性和针对性。同时没有完整的大学生就业网络服务, 进而导致艺术类大学生就业随意性大, 就业率偏低且就业质量不高。改善艺术类大学生就业现状是一个系统工程, 面对这种情况, 高校应始终以学生为主体, 不断强化就业服务意识, 充分利用各方资源, 提升对艺术类大学生的就业指导, 缓解当前的就业问题。

参考文献

[1]夏维鹏.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D].辽宁大学, 2014

[2]史慕华.政策网络视阈下的中国大学生就业政策分析[D].吉林大学, 2014

[3]刘晴.目标管理视角下高校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研究[D].重庆大学, 2012

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分析 篇8

关键词 大学生就业 现状 原因 对策

一、大学生就业形势的现状

目前,大学生找不到工作是家常便饭的事情,人们已经见怪不怪了,大学生应聘清洁工、服务员的事情也时有发生,这不得不引发我们的深思。2015年就业需求与2014年相比没有明显的变化。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事关大学生的切身利益,更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家庭的幸福美满,需要政府、企业、高校和大学生共同努力去解决。

二、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

1、大学生就业难的社会原因:未就业大学毕业生的社会资源不足主要存在于家庭经济条件、父母所从事职业、职务级别等方面。由于家庭的原因,许多大学生遵从“父母在,不远游”的道理坚持在本地找工作而放弃了许多工作机会。还有一些学生因为户口等问题被用人单位拒之门外等等。然而,最为重要的是大学生没有足够的工作经验,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差也是用人单位拒绝他们的理由。

2、大学生就业难的自身原因:很多毕业生对自己的估计过高,对工作百般挑剔,往往手高眼低。一些大学生在学校里只注意学习学习安排的必修课程而对很多课外知识的积累并不重视,缺乏广博的知识积累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很多大学生在应聘时表现得过于紧张、胆怯,不能很好的展示自己而失去了很多就业机会。另外,大学生在择业时,对自己的定位不明确,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样的工作导致就业的成功率不高。

三、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对策

1、政府加快就业政策的完善。就业政策对大学生就业至关重要,政府要加大对就业政策的改革力度,积极鼓励和引导大学生去艰苦的的地区就业,为祖国的建设出一份力。同时也要对那些地方保护主义进行整治和破除,给大学生们创造公平的就业环境,让每一个大学生都能有机会展示自己,公平竞争。对于那些失业或者未能成功就业的大学生政府也应当伸出援手,给予相应的救济,让他们不至于沦落为“啃老族”。对勇于创业的大学生政府应适当扶持,并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

2、高校应当加强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增强创新意识,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培养学生把握机遇。同时要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大学生即将面临社会与就业,没有足够的社会阅历和工作经验,这就需要老师的专业化指导,提高学生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

3、招聘者平等对待应届毕业生,用人单位不应该只因学生的成绩和学历就对其另眼相看,这并不是评判人才的唯一标准。给每一个应聘者公平的机会竞争才能知人善用,合理有效的利用人才资源。用人单位应该注重对大学生的培训工作,树立人才储备观,也要避免学历高消费,以至于使人才浪费。这样既降低了毕业生找工作的难度又使公司积累了一定数量的人才,达到了双赢的局面。

四、大学生自身应具备的品质

1、善于学习,学会学习。利用假期时间多去社会上历练自己,增加就业机会,并将自己平时做学到的知识付诸实践。这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要通过自己不断的努力和观察,积极进行实践并持之以恒才会成功的过程。只有通过这种方法才能将我们所学的知识灵活运用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不会成为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甚至是那种只会夸夸其谈而没有实际本领的人。真正会学习的人知道怎么把理论和实践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使二者融会贯通,达到平衡。专业知识只有经过了实践的检验才能被自己牢牢掌握,成为以后就业的最佳保障。

2、努力的适应社会,提高就业能力。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大学生能进一步了解到有关就业的各种情况,为将来的就业打好基础,有助于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和特长。为了进一步适应社会,大学生要积极走向社会,利用自己的课余时间参加社会实践,比如做兼职等等。这样可以大大缩短自己的适应期,提升自身的就业能力。此外,大学生如同温室中的花朵,没经历过残酷的现实和生活的压力,总是对未来充满美好的向往,过于乐观化,忧患意识不足。怕吃苦怕受累的不在少数,通过社会实践可以一定程度的让大学生了解到社会的竞争和压力,培养自己吃苦耐劳的精神。人人都说成功来之不易,要学会珍惜现在创造未来。因此,大学生要大胆走向社会、适应社会、融入社会。

上一篇:信息技术教师在学校中的多元化作用下一篇:小学六年级思品课教学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