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学徒制学习心得(推荐8篇)
教师:余进才
为更好地了解当前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式和职业教育改革的热点难点问题,促进我校的教育教学研究和改革。根据学校的安排,我和9位同事有幸于2017年1月13日参加了在山西省财经大学举办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培训学习,通过此次培训,使我对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一、深刻理解了现代学徒制的内涵
现代学徒制是传统学徒培训与现代职业教育相结合,学校与企业联合招生招工,教师与师傅联合传授知识技能,工学交替。“现代学徒制”重点体现在“现代”,是相对于“传统”提出的,随着现代工业化的发展,企业的规模化生产取代了传统的手工业作坊,传统的学徒制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但是,在学校职业教育模式培养技术人才占主导地位的今天,也存在着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弊端,为解决这一问题,便产生了“现代学徒制”。从本质上讲,“现代学徒制”和“传统学徒制”是一致的,即都有师傅、徒弟以及师傅对徒弟的教育和指导,都体现了“教学做合一”的思想,但二者还是存在很大的区别的。
现代学徒制是校企合作为基础,以学生(学徒)的培养为核心,以课程为纽带,以学校、企业的深度参与和教师、师傅的深入指导为支撑的人才培养模式。它既不同于传统的学徒制,也不同于单纯的学校教育,它的实施改变了以往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知识与能力相割裂、教学场所与实际情境相分离的局面,是传统职业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的一场重大革新。
二、领会了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现代学徒制是通过学校、企业的深度合作和教师、师傅的联合传授,对学生以技能培养为主的现代人才培养模式。即紧紧围绕统一1个标准,签好2份合同,用好3块资金,解决4个问题这四个方面来解决实际问题。
现代企业普遍存在以下几种问题:企业招工难的问题;企业用工稳定的问题;劳动者收入的问题;劳动者自我价值实现的问题。这就需要积极探索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学校为主办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机制,构建“招生即招工、上课即上岗、毕业即就业”的职业教育人才培训新体系。该人才培养模式不同于传统的学徒制,也不同于纯粹的学校教育,它的实施改变了以往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知识与能力相割裂、教学场所与实际情境相分离的局面,是传统职业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的一场重大革新。
现代学徒制开展的基础是深层次的校企合作,双方在合作的方式、方法以及合作的具体内容上等都有明确的利益共享机制,有着相对完善的协调管理办法和措施;学生(学徒)是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主体,校企合作的根本出发点和利益归宿就是通过学校和企业二者之间的紧密合作,提高学生培养质量;学校和企业是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部门,也是监督评价部门,二者合作的程度越紧密,人才培养质量就越高;教师和师傅是该模式实施的重要支撑力量,也是直接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教育并对其技能学习、职业道德等产生影响的重要力量;课程是该模式实施的重要抓手,是联结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间的纽带,指引着人才培养的方向,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总之,现代学徒制能够为学校节省物力成本,为企业节约人力成本,也为学生就业节约了时间和经济成本,使教育和经济社会更加紧密地联系起来。
三、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鲜明的特点
(一)学校与企业二者深度合作
现代学徒制是以企业用人需求为目标,以校企深度合作为基础,以学生(学徒)培养为核心,以工学结合、半工半读为形式,以教师、师傅联合传授为支撑,校企双方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各专所长、分工合作,从而共同完成对学生(员工)的培养。把工作岗位的技能训练与学校课堂的专业教学紧密结合起来,既重视专业知识的灌输和全面素质的培养,也重视专业素养和从业技能的训练,增强了学校与企业双主体办学的融合度,成为学校与企业共同发展的最佳结合点。
(二)校企双方合作共同研究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实施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企业成为了“育人主体”的一部分,学校能充分利用企业的专业设备或者是专家师傅等资源对学生进行训练,这既解决了学校专业设备条件不足,师资缺乏等矛盾,又解决了学生的专业实习问题,还使学生掌握过硬的专业岗位技能。这种模式有利于校企双方共同参与、相互协作、相互配合、优势互补,提高了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学生与企业签订一份学徒合同,企业 指派一名师傅指导和监督学生在企业接受生产技能的培训,培养方案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制定,这样能更好地体现高职教育的“高等性”和“职业性”。
(三)学生可通过劳动获得收入,减轻了学业上的经济负担3 学徒制的实施过程中,学生可以从企业获得一定的报酬。根据企业的性质不同,学生从企业获得的报酬可能是不相同的,但是对他们来说也是一定的生活补助。这种模式不仅可以使学生掌握职业技能,还可以缓解经济压力,减轻家长的经济负担,有益于学生未来的就业,这也是现代学徒制具有吸引力的原因之一。
(四)充分体现了以就业为导向的原则
现代学徒制采用校企双方合作提供培训课程,学校学习与企业岗位培训相结合,更注重“工作体验”、“做中学”,使学生上岗前得到良好锻炼,提前掌握职业技能,提高职业素养,实现“零距离上岗”,校企双方按照学生→学徒→准员工→员工的路径培养人才,企业在学生实习期间可以对其进行较长时间的观察,对优秀学生进行挑选,真正达到优化用工的目的。对学生而言,大部分学徒毕业后能被原企业录用,就业前景比较明朗。
(五)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主动性
现代学徒制的教学是一种真实的情境教学,师生和师徒处于同一教学情境下,相互促进,相互启发,学习者不再是知识和技能的被动接受者,而是具体任务和项目的设计者和执行者,学生置身于情境之中,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习的兴趣,积极参与学习过程,使学习的 意愿和学习的效果达到最强和最优。此外,师傅和徒弟一直处于同一任务情境下,因此,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时,师傅就能够在第一时间对学生作出具体的指导和建议。正是这种即时沟通与反馈,促进了学生的学习进程,使学生的疑问即时得到解决,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都有重要意义。
四、对构建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议
现代学徒制的实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目前我国仍处于一种积极探索和勇于尝试的阶段。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推行需要政府、企业、学校三方的通力合作,针对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一些特征,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加强政府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中的职责
在国外现代学徒制推进的过程中,政府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为企业和学校提供一系列政策支持,并制定特定的法律协议等来维护校企合作的顺利实行。而国内现代学徒制刚刚起步,校企合作的政策支持和推进的力度和深度还需进一步加强,政府关键的桥梁作用还需进一步完善。首先是专项资金支持,政府要为学校和企业间的联系活动、学校的学徒制课程发展、培训项目等不断地提供专项资金支持。结合现代学徒制试点的实际,进一步完善政府扶持政策,扩大扶持力度,让参与现代学徒制的企业从中真正得到实惠,吸引企业积极参与现代学徒制试点。其次是充分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尽管江西新余学徒制试点取得了很好的经验,得到了充分肯定,但同样遭遇“学校热,企业冷”的尴尬局面。政府可以尝试构建行业协会或者是企业集团这 类中介机构,它可以为企业和学校之间搭建一条畅通的沟通渠道,搭建合作平台,同时也起到一定辅助和协调的职能。总之,在开展现代学徒制时,应寻求企业与学校的双赢切入点,使企业认识到学徒制可为企业节约成本、简化招聘程序,从而促使校企各专所长,分工合作,共同负责培养、共同承担风险。
(二)合理选择专业
首先,学校应结合自身专业特点,选择部分适合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的专业进行试点,专业建设只有扎根区域经济才有丰富的师傅资源,才能保证在跟岗综合实训阶段有足够的实训基地。在确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改革试点专业之后,对具体的试点专业进行分析,充分认识所要达到的目标,分析所具备的条件,从而确定培养的具体内容,并做好学徒制教学的专业教学计划,做好相应的配套管理制度和教学制度配套改革。
有专家建议,试点专业选择最好以先进制造业类和现代服务业类为主,涵盖学校示范性专业、重点专业、重点建设专业和相关专项资金扶持专业,因为这类专业的“软、硬”基础都较好,可能更利于开展。
(三)重建课程
现代学徒制实施过程中,学生的身份在学生和学徒之间相互交替,学习场所在学校和企业之间交替,仅有校企共同育人的机制保障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对学生学习载体——课程进行重建。目前的高职院校,专业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尚没有完全摆脱传统学科体系的束缚,教师在教学设计时仍是以知识的系统性作为教学内容的逻辑主线,岗位工作任务不能有机地融入到课程内容,强调了高职教育的“高等性”,却弱化了“职业性”。另外,假如单单只按照岗位工作任务来选择课程的教学内容,完全基于岗位工作流程来组织教学,就会缺乏以能力培养为逻辑主线的系统学习和训练,这显然也是强调了“职业性”却又弱化了“高等性”。这样的课程均不能达成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目标。现代学徒制要实现高技能人才培养,充分体现高职教育的“高等性”和“职业性”,试点专业首先必须通过充分的市场调研,确定人才培养规格和专业培养目标。依据现代学徒制的特征和高技能人才培养各环节的特殊要求,严格制订专业培养方案,重构课程体系和制定课程标准,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逻辑起点,针对人才培养各环节之间的逻辑关系,融入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真正形成融合学生人文素养、专业知识、职业技能、职业态度和职业素养的培养体系。
(四)变革教学组织与管理
作为一种开放的教育类型,职业教育跨越了职业与教育、企业与学校、工作与学习的界域,实现这种“跨界”教育,必须同时遵循职业和教育规律,必须打破在企业里办培训或者在学校里办教育的思维,形成系统集成、“跨界”的理性思维。在现代学徒制实施的过程中,由于教学空间从校内到校外的延伸,学校、行业和企业等多元主体的参与,在教学管理运行中,要求必须做到工学衔接合理,那么以学校为主和以课堂为中心的传统教学组织形式已经无法适应这种要求,为此,必须改革现行的教学组织模式和管理体制。教学管理要充分贯彻 一切为了学生更好地发展的教育理念,要依据培养过程中学生发展的共性和个性需求选择教学组织方式,实行校企共同参与的“柔性化”的教学管理模式,校企共同实施课程管理、共同评价课程实施效果和评估高技能人才培养绩效。
(五)加强师傅的选拔培养
师傅是实施现代学徒制的主体,关系到学徒制实施的成功与否。所以必须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数量庞大的师傅队伍,承担师傅职责的人员必须是企业的业务骨干和资深人士。师傅的选拔,要通过行业主管部门引导、学校公开招聘、企业推荐、实习生推荐等多种形式,将那些吃苦耐劳、敬业爱岗、作风正派的能工巧匠、业务骨干、技术负责人等纳入到师傅资源库。要制定师傅的考核管理办法,通过物质或精神方面的奖励去激励师傅努力工作;要加强师傅之间、专任教师和师傅之间、师徒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及时调整、纠正现代学徒制实施中的错误或不恰当的地方,总结推广成功的经验;要加强与师傅所在企业的沟通,使带徒工作成为企业工作的一部分,为师傅开展工作创造良好环境;同时要加强对师傅的培训和指导,使其尽快成长为一名德艺双馨的双师型教师。
(六)构建考核评价体系
首先,要建立现代学徒制试点的绩效考核体系。绩效考核是监督和评价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试点情况的重要工具。职业院校应该结合学校办学理念和专业结构等特点,成立由学校领导、企业、专业教师组成的学徒制专门工作小组,建立一套适合于自己的绩效考核体 系,并客观、有效地执行。学校应对试点专业实施过程中的考核项目进行细化考核,强化对改革过程中的教学实施、教学管理、企业满意度、教师满意度、学生满意度等系数的评估和考核。
其次,是建立学生学习评价体系。应基于高职教育“高等性”和“职业性”双重属性设计具有针对性的学习评价体系,充分体现职业岗位对人才的需求和学生发展的需求。校企双方要根据现代学徒制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基本规律和特殊性,分析学生成长成才的影响因素,寻求职业岗位目标需求与学生发展之间的契合点,并以此作为学生未来成长规划的依据,建立起促进学生把成长成才作为人生价值追求和文化自觉的动态评价和激励机制,激发学生成长成才的热情。
一、国内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的现状
我国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各类企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及优化升级。高职院校培养出来的人才应符合企业转型与技术升级的需求,现代学徒制正是满足了这类需求的高技能技术型人才培养的实现形式。
现代学徒制,校企合作共赢人才培养模式,国内许多高职院校的诸多专业展开了各种尝试。如,长春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专业实施“8-4-1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佛山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专业构建现代学徒制“1234”人才培养模式,金华职业技术学院的皇冠学院的校企双主体共建“厂中校”,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带徒工程”,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工商管理专业“2.5+0.5”模式等。他们在人才培养、课程设施、技能训练方面均取得了突出的成效。
二、现代学徒制“五个融”实践
杭州职业技术学院在“招生即招工、学习内容与工作任务整合(上课即上岗)、校园/园区工学交替、师傅教师双师育人(双导师培养)、学校的教育评价融入学生的成长评价”等“五个融”进行探索与实现,信息工程学院与圣泓工业园合作创建了“互联网+工业设计”定制班,与东忠集团开展了“杭职-东忠AW(杭州)”现代学徒班,与浙江钢信检测技术有限公司组建了“通信铁塔”现代学徒班。通过校企合作现代学徒班的人才培养,实现“五个融”,促进了学院与企业融合,给学校人才培养进行了新的定位,给企业注入新的生命力,给产业发展注入核心竞争力。
三、现代学徒制的学习空间与企业工作环境建设的原则
将企业职业岗位为学生学习的场景,以企业生产任务作为学生学习载体,以企业岗位技能师傅为教师,以企业岗位生产任务要求作为考核标准,有效地将学习空间与企业实际工作环境结合在一起,并将现场岗位技能学习与课堂知识教学有效地结合在一起。
现代学徒制的学习空间与企业工作环境的建设遵循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则:
1.提供给学生的学习空间必须与企业工作的真实生产场所对接。
2.在学习空间完成的技能必须与企业员工的职业岗位技能相对接。
3.学习空间的设施与企业工作设施对接。
4.学生在学习空间及企业工作环境中分别能完成“基础技能”“综合技能”和“岗位技能”三方面的技能。
5.由学习空间及企业工作环境组织的场所,做到理论知识讲授与实践培训相互穿插,完成交替式的学习和培训。
6.学习空间建设在注重学生理论知识的同时,应贴近就业岗位环境要求,基本能完成就业岗位的实践。
四、现代学徒制的学习空间与企业工作环境建设几种模式
有效利用学校和企业资源,建立“厂中校”或“校中厂”学习空间与企业工作环境对接的实训基地,构建“四位一体”(岗位、任务、生产、学习为一体)的现代学徒制教学环境。模拟或在企业真实生产环境中进行真实项目实训,提高学生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
(一)模式一:校中厂
学校为企业提供车间场地,企业在学校进行生产。在学校建立企业的生产车间和生产流水线,通过将学校进行工厂化的生产,用企业的真实岗位要求来训练学生的技能,以企业的操作规范来要求学生从事生产制造实训;通过引厂入校,企业可利用学校师资资源,易于实施技术攻关,提升其产品核心竞争力;企业仅需提供设备和技术人员即可,不用支付办公场所租金,大幅降低了经营成本,同时可利用学生的用工资源,解决用工困难问题。学校通过借助企业生产设备、开发设施,减少教学设备的投入,节省开支。生产车间引入到学校,学生在生产车间技能训练、工作等。双方合作,构建“校中厂”模式,一种方式是引进企业在学校建立真实的工厂,另一种方式是对合作企业闲置的生产设备、相关设施等资源进行购入,打造成企业真实的生产车间。
与东忠集团联合开展了“杭职-东忠AW(杭州)”现代学徒班,在杭职信息工程学院内开设成立了东忠学院,搭建了东忠人才培养环境,组织学生学习日语,学软件编程技术(C语言、C语言理论),实践项目(软件开发基础、开发流程、Excel/Outlook/VSS等)基础知识。
(二)模式二:厂中校
“厂中校”建设是以校企合作共同体为平台,学校和企业实现全方位对接,企业根据所需岗位技能的具体要求,遵循“校外实训基地教学化”的原则建设企业岗位教学与技能训练场所,搭建学生技能训练环境。通过在企业生产车间建立学生学习空间,充分利用车间设备与设施,拓展了教学空间,降低了办学成本。在企业车间建立课堂,以课程为载体,将课堂衔接到生产线上,将理论教学落实到真实产品制作中,可实现学生边做边学边练的教学效果。
构建“厂中校”模式,一种方式是由企业提供场地,由学院完成设备购置,另一种方式是直接利用企业的生产设备、相关设施建立学生学习与技能训练环境。
杭州职业技术学院试水现代学徒制,学校首个跨院系、跨专业与圣泓工业设计创意园合作组建了“互联网+工业设计”“圣泓”现代学徒联合组班,在圣泓工业设计创意园内建设了圣泓大卖场组、村游设计组、工业设计组等设计与策划环境,前几周让学生利用软件制作图片、视频、PPT、网站以及APP等,后期让学生进入真实的项目中,对一些“古村落”进行拍摄,作品设计。
与东忠集团联合开展了“杭职-东忠AW(杭州)”现代学徒班,学生首先在杭职信息工程学院内的东忠学院学习基础知识,组织学生学习日本语、软件编程技术等基础知识,在杭州东忠科技有限公司ES事业部、杭州东忠科技有限公司NIT事业部、杭州东忠科技有限公司SI事业部建立软件编程、软件测试环境。
(三)模式三:“厂、校”嵌入式
基于“厂、校”合一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基地,特别强调学生系统性理论学习以及学生操作技能的培养,凸显学生理论知识结合专项基础技能、综合实践技能、顶岗技能的训练,在不同阶段灵活采用不同的理论教授与技能训练。学生在企业,同时拥有“学生”和“学徒”双重身份。教学实施的是小班化教学,学生可以通过反复训练,教师与学生之间、企业师傅与学生之间沟通十分方便,指导师傅全面掌握每个学徒的技能训练状况,便于个别辅导,提高学习成效。
企业生产车间应与学校理论知识课堂、模拟实训基地相结合。学生正常时间在企业工作,业余时间在企业学习与模拟实训,生产过程与教学过程同步进行。创造集教学、实训、开发和生产为一体的“厂、校”合一相互嵌入式的学习与工作环境。
信息工程学院与浙江钢信检测技术有限公司组建了“通信铁塔”现代学徒班,在杭职信息工程学院内开设公司,搭建了企业的“通信铁塔”设计环境,可进行CAD通信铁塔制图设计、文档编写等任务。学生晚上或周末在学校教学学习通信知识、CAD制图软件操作。学生白天外出勘察设计,回到公司写技术报告、CAD制图、整理表格,完成项目设计。
五、“现代学徒制”下“四位一体”工作环境建设的优势及成效
通过学习空间与企业工作环境的深度融合,学校减少实训设备的投入,降低实训成本;学生和教师能就近在合作企业进行技能实训,与职业技术岗位“零距离”接触,巩固了理论知识,掌握过硬本领,为就业拓展更广阔的渠道,而企业可以利用现有设施,降低学生培训成本,培训的学生实践能力强能与企业具体岗位技能对接。通过合作管理,有效地利用了校内校外学习与实训设施,提高了组织和管理效率。
在“互联网+工业设计”“圣泓”现代学徒联合组班培养的学生,已经全程参与圣泓公司“村游”中国设计、网站制作、旅游路线的规划、对外招商、财务对账、测试维护、策划运营以及卖场全程跟踪的过程,了解了公司的运营过程,提高了各项专业技术能力,锻炼了设计和策划案件的能力,提高了跟同事、客户以及领导之间的沟通和交际能力,为正式踏入社会做好了准备。
每个学生必须通过日语考试。学生使用日语版本的软件进行软件开发,掌握了编写程序、编译代码,学会了测试的步骤,能承接项目,进行单体测试和开发,对于已经完成开发程序,能检查程序的规范性以及完成功能调试检测。最后制作PPT对测试结果进行汇报。
浙江钢信检测技术有限公司组建了“通信铁塔”现代学徒班,学生已经能够独立承接任务,勘察通信基站,画设计草图,学会了企业的PMS系统流程,完成无线设计,填写报表,参加项目会审,进行订单和标书的制作等,基本掌握了企业员工的岗位技能,与企业员工工作基本一致。
企业提供实践学习的场所和机会,企业与行业一起促进职教发展。现代学徒制学习空间与企业工作环境深度融合,建立“四位一体”实训实训环境,实现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功能明确,作用发挥充分,突出了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激发了学生技能训练的积极性,有力地支撑了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通过融合将学生实训、教师的科研、企业的产品研发、产品生产全部融入这个实训平台中,实现实训环境与生产车间、科研与生产、实习与就业的无缝对接,为企业培育了更多合适、优秀、对口的高技能技术人才,并为其他高职院校开展现代学徒制实训基地的建议提供参考及借鉴。
参考文献
【场外对话】
“你会去当学徒工吗?你会让你的孩子去做学徒工吗?”
编辑小洛说:“当然会了,与其空学庞杂理论,还不如专心去学一门技术。”
HR童谊斌说:“我比较希望拿到学历之后再去学一门技术,而且最好是跨界发展。比如我自己就想再去学一门动手的技能,而且最好能精通。”
潘太太说:“我会建议我的女儿拿双学位,拿学历学位的同时再拿一个技术类学位。像烹饪啊,针织啊,一些适合女性的技术,我都比较支持。家政管理也不错,护工也可以。其实,我认识的一个大学老师的孩子,在读初中的时候就已经考了厨师证。”
德式学徒:一生中最引以为豪的经历
为什么“德国制造”在全世界都受到追捧,而且长盛不衰?在来自不同角度的解答中,有一个答案是所有人都不约而同提及的——德国拥有高素质、高水平的车间技术工人,而且他们同时提到一个概念:双元制现代学徒制度。
目前,德国每年有近60%的青少年接受以双元制为核心的职业教育服务,拥有职业技术资格证书的人在德国全部劳动力中占80%,这支队伍为占德国工业总产值80%的制造业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源源不断的人力资源保障。在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学制为2~3.5年,无入学条件。被录取的学生需与企业签约,而后以双重身份——在企业当“学徒”,在职业学校做“学生”——交替学习。学徒学习期间不交学费,每月还可以得到由企业提供的生活津贴及法定社会保险。
一名德国博世公司的员工说,每一代博世学徒都承认,入选学徒班是他们一生中最引以为豪的经历。“那会儿博世学徒的入选比例是30:1,我很庆幸自己考取了。我还记得我们小组当时第一个拿到老虎钳,然后要按照师傅的指令装配一台机器。在学徒班接受培训是我职业生涯中最重要的一件事。”德国学徒制更像一个融入了全面质量管理的生产流程,包括了“订单-采购-生产-检验-交付”所有环节,只不过它最终交付的产品是出徒的“学徒”。
学徒工制度打造“瑞士品牌”
每当看到瑞士产品,人们总会为其实用的功能、完善的设计和精美的包装所打动。“瑞士造”的成功得益于瑞士独具特色的教育体制和学徒工培养制度。
瑞士的中学生接受完9年义务教育后,并未出现中国那样的“高考潮”。学生一部分继续在中学读4年高中,为上大学做准备;一部分转向专业职业学校;还有一部分选择进入企业当学徒工。换句话说,瑞士至少有三分之二的中学生并不上大学,他们成为了瑞士制造业的中坚力量。
在瑞士,当学徒工有以下几方面的优势:首先,社会并不歧视学徒工,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今社会,人们注重的是独立工作和生活能力,钟表、机械、设计和银行企业的学徒职位是年轻人一心向往的;第二,当学徒工并不意味着“学历的终止”,学徒工经过四年的学习后,还可以通过上工程师学校或接受继续教育拿到“高学历”,成为企业高层领导人;第三,学徒工进入企业伊始就可领取工资,基本可以满足个人消费需要,极大地减轻了家庭的经济负担。
“学徒制度”成为荷兰就业有效补充
荷兰的“学徒制度”通常是指毕业生从大学或学院毕业后,在走向就业岗位的一个过渡阶段中,参加公司、公共部门或组织提供的一种职业培训计划。目前“学徒制度”已经成为保障荷兰就业率的有效补充。
在荷兰,“学徒制度”的培训计划通常持续12个月至24个月,内容包括理论和实践工作相结合的内部职业培训项目。荷兰中央和地方政府以及大中型企业都设有自己的学徒职业培训体系,这些机构制定的学徒“入门”标准大同小异。通常招收学徒标准至少为大学或学院本科应届毕业生,工作经验不超过3年,年龄不超过30岁。
两年的学徒职业培训,其实也相当于两年工作经验。大型公司或公共部门都不愿意招收刚毕业的“新手”,这也给通常被认为是“高不成低不就”的毕业生出了难题。但是从另一个角度讲,任何一个职场老手都要经过“什么都是第一次”这个门槛,学徒职业培训制度解决了这一尴尬处境。它让用人单位在用“新人”的同时,放下遥不可及的审判标准,有针对性地培训合适的人才。同时,用人单位也给刚涉世的新生提供了能展现自己热情、志向和能力的机会。
意大利培育“博士生学徒”
做学徒积累实践经验,还是做博士积累丰厚知识?这看起来是个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问题,但是在意大利,高等学徒制完美破解了这个难题。
2004 年,意大利政府启动了高等学徒制项目。这个项目被誉为“史上层次最高的学徒制”,也是目前全球唯一延续到大学及研究生层次的学徒制,其“学徒合同”可以适用于博士研究生。为此,意大利制定了国家课程标准,共有26 所大学、400 多家企业和1006 名学徒参与。
改革后的学徒制有以下几个创新,其魅力和變革尽显其中。其一,教育系统与经济系统联手合作。学徒制与正规教育系统联手纳入正规学制体系,使学徒有踏入高等教育的权利。其二,由大学和企业共同为个体度身定制。工作和学习两个部分有机整合成为一体,由大学和企业多次协商达成。一般来说,改革后的学徒制至少有两次协商过程:第一次聚焦于框架的协商,第二次则是大学和企业就学习内容进行磋商,地区政府参与协调。也就是说,每个学生拿到的培训方案都不尽相同,是名副其实“度身定制”的培训计划。其三,整个培训计划都采用项目化的工作和任务的形式,使得知识的呈现方式发生了结构性的变革。
五位一体的美国“注册学徒制”
在美国,做学徒要经过注册。取得注册的学徒协议会得到法律和相应管理部门的保护和监督。相对移植于欧洲的带有行会性质的学徒制,美国注册学徒制更加迎合现代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对人才培养的新需求。
美国注册学徒制如今已经日趋成熟。在相对完善的法律机制和管理体制的支持下,内部运行机制逐步健全,主要由学徒工、企业雇主、社区学院、州立学徒制事务局和一站式就业指导中心五个基本要素组成,这些要素在美国学徒制法规和劳工部的监管下各司其职,共同协作完成注册学徒制的课程计划。
后记
现在,学徒制已经不限于制造业,荷兰中央和地方政府以及大中型企业都设有自己的学徒职业培训体系。出版行业、金融业等也可以借鉴学徒制。
学徒制已经不限于中低学历人员,意大利的学徒制适用于博士研究生。本科生、研究生等毕业后为积累工作经验也可以参加学徒计划,或者再参加职业培训。
现代学徒制试点 学校、企业、学徒(学生)安全协议
甲 方(学校): 乙 方(企业): 丙方(学徒):
为了更好地培养社会发展所需要的适应性强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坚持技能为本、能力为重,按照“学生→学徒→准员工→员工”四位一体的的人才培养总体思路,甲乙丙三方经协商一致,达成如下协议:
1.甲乙丙三方已经清楚了解《榆林职业技术学院神木校区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内容和相关制度,并愿意配合开展学徒的培养。
2.甲乙双方共同承担学徒的教育管理任务,为提高学徒的岗位技能水平和职业道德进行合作教学和教育。
3.甲方根据乙方所能提供和承担的专业岗位、数量和对应岗位带教师傅人数,向乙方派遣学徒。学徒期为2017年12月11日至2018年10月31日。
4.学徒要遵守甲方和乙方的各项规章制度,服从甲方和乙方的安排和管理,听从指挥,没有特殊事情不能随意请假,工作中要任劳任怨,能吃苦耐劳,严格要求自己按照岗位技能训练计划虚心学习各项岗位技能,不断提高技能水平和职业素质。
5.学徒在工作期间要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和技术工艺流程,如出现因学徒不听从安排、不遵守安全操作规等导致的意外事故和问题,应按《安全措施与违纪处理办法》进行处理。
6.学徒期间,上班的安全有企业负责,下班后生活完全由本人及家长负责。7.学徒期满后,对学徒期间所训练的岗位技能进行考核评价,不合格的学徒不能毕业,由甲方进行召回。
8.学徒期满后,对学徒、甲乙双方、具体参与的指导教师和带教师傅举行评优活动进行奖励,甲方对优秀学徒向企业优先推荐,乙方对优秀学员有优先留用权。
9.本合同一式三份,甲乙丙三方各执一份。
甲方:(签字盖章)乙方:(签字盖章)
丙方(学徒及家长):(签字)
——湖州市现代农业技术学校推行“现代学徒制”交流材料
2011 年 6 月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国家试点推进会强调,中国正面临产业升级的关键时期,“学徒制肯定是产业升级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发展现代产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此背景下,我校抓住课改契机,努力以“现代学徒制”作为校企“联姻”的合作有效形式,翻开中职农业教育的新篇章。
浙江省湖州市现代农业技术学校的前身是湖州市埭溪中学,创办于1956年。1985年,经教育改革布局调整后开始招收涉农专业职高班,2001年湖州市现代农业技术学校挂牌,成为全省唯一一所纯涉农的省一级重点职业学校。现有在校农业类学生共计1092人,已开设现代农艺、园林技术、果蔬花卉生产技术、商品花卉、淡水养殖、畜牧兽医、农产品加工与检验等专业。2010年秋季开始承担招收中职西藏学生这一光荣而艰巨的教育任务,至今已有两届。学校现为浙江省中职农经专业教研大组理事学校。
一、我校推行“现代学徒制”的几大条件:
(一)专业提升:专家引领,联袂前行
在多方联系,积极争取下,我校已聘得浙江大学、湖州市农业局、市林业局、市农科院、相关农业龙头企业的专家8人为我校外聘教师,成立了专业指导委员会,作为“现代学徒制”推行的专家资源库。对学校专业建设、师资培养、基地运行和人才培养进行研究,提供咨询。这些正是“现代学徒制”推行的软件基础。(二)课程改革:坚守专业,重点突破
我校坚定围绕品牌专业特色和本市经济发展要求,不搞大而全,而是有重点地就一二个专业进行突破。如为了做强我校的果蔬花卉生产技术专业,借助省教育厅在全省全面推进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东风,2011年6月我校成立项目研究课题组,同时我校的果蔬花卉生产技术专业教学指导方案省级课程改革项目申报成功,成为我市首家中标学校。这些成为“现代学徒制”推行的课程基础。
(三)基地建设:精心规划,打造品牌
近年来我校重点加强实训基地的建设。2008年园艺专业和现代农业实训基地同时被评为省级示范专业和省级示范基地;2010年成功申报了省级养殖示范专业和市级园艺品牌基地;2011年园林技术专业成功申报成为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项目和市级品牌专业,并成功注册“湖州博创园林绿化有限公司”,实现了基地的公司化运作;2012年投资260万元,开始建设一座建 1
筑面积1800平方米的玻璃温室花卉大棚,基地建设是“现代学徒制”推行的实践场所。
(四)校企合作:服务社会,扩大影响
为尽快深入落实“现代学徒制”,我校园艺、园林技术、养殖等骨干专业都走上了“校企合作”之路。学校先后与多家单位合作,建立了多种形式的合作模式,包括上挂下联模式、横向联系模式、校校联合培训模式、校村结对辐射指导模式。拟成立“浙江大学教育学院实验职业高中”,下与德清阳光园艺有限公司、浙江绿叶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单位合作,派学生见习、实习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多种模式的灵活推行,为“现代学徒制”的实施铺平道路。
二、实践“现代学徒制”的几步探索(一)中职西藏班
本学期初,我校中职西藏班学生分三组奔赴各实习单位开始第一期实习,一周一轮训。此次实习的单位主要有:浙江德清绿色阳光农业生态有限公司、湖州方园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和湖州博创园林绿化有限公司。进行了涉农专业现代学徒制尝试,得到了吴志广经理、褚国平主管的大力支持。
内地中职西藏班学生顶岗实习责任大,任务重,为确保该项工作顺利完成,学校专门成立了顶岗实习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详细的实施方案。实习前,学校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联系落实实习单位,给每位实习生配备了工作服、鞋帽、劳保用品等。
在实习过程中每个实习点每天都安排了带队老师,并确定学生实习小组长,明确责任。每3-4位实习生分别和一位师傅进行师徒结对,落实实习任务,并要求每位带队老师和实习生分别填写工作日志和实习日志。为确保中职西藏班学生的安全,加强住宿管理,顶岗实习期间采取早出晚归、教师带班护送的形式。
在总结上学期第一期实习经验的基础上,根据涉农专业实习受生产季节周期性影响较大等特点,克服各种困难,探索创新实习方式。试行创业承包式实习,小组合作比赛,分阶段分项目安排分配实习内容,定期轮岗实训,践行和诠释湖州市中职现代学徒制。(二)涉农职高班
本学期学校探索实训实习新举措,借鉴“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尝试开展创业承包式实习,分班级承包了埭溪镇小羊山绿源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的五个瓜果大棚。
每个大棚由各班主任当“班级农场主”,分别种植新品种甜瓜、樱桃番茄等,由班级学生亲自轮流参与施肥、种植、喷药、整枝、授粉等全程管理。学校专业老师和吴兴绿源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专家师傅给予技术指导,进行师徒结对。2
师生主动参与性空前高涨。
涉农专业实习受生产季节周期性影响较大,根据农业生产季节周期分阶段分项目制定实习内容成了湖州市现代农业技术学校在实施市中职现代学徒制过程中遇到的一个新课题。而创业承包式实习无疑为涉农专业实习开创了一条新思路。
学期结束前,湖州市现代农业技术学校学生在实训基地种植的新品种樱桃番茄、甜瓜等喜获丰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从作品走向商品”,师生们在品尝自己劳动成果的基础上,“小羊山瓜果团”成员对产品进行包装,走进埭溪中心农贸市场等,进行农产品营销。真刀实枪体验,全方位锻炼了学生的创业能力。
尤其是至尊金珠樱桃番茄的味道,大家都啧啧称赞,市场反馈较好。实训基地引领示范,许多教师、农户回家亲自种植,学校提供技术,大大提高了湖州市现代农业技术学校办学的影响力和声誉。
三、探寻“现代学徒制”的几点困惑
实践中出现了学校热、企业冷,工和学的结合停留于形式等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缺乏落实校企合作的保障机制。
落实校企合作政策,需要制订具有操作性的政策措施,保障发展并逐步形成制度化的保障机制。当前在管理制度与操作规范两个方面都存在欠缺,如在校企合作的合同协议签订、执行过程、成效评估等方面缺乏统一的管理规定,使得合作效果缺乏统一的评估标准,也就难以对评估对象进行适当的奖励和督促。(二)企业自身利益缺乏保障,合作积极性不高。
由于企业在合作中没有得到预期的成本补偿和收益,即政府的财政补贴或合格人才的不断补充,因此导致校企合作中企业积极性欠缺,不愿为校企合作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
(三)对校企合作的作用认识不够。
由于缺乏深层次的合作意识,不少企业把校企合作作为解决暂时用工困难的手段,没有长期的人才培养、储备规划。(四)校企双方对学生的协调管理不足。
部分企业对学生的管理模式不当,缺乏针对性的引导和教育,致使部分学生没有归属感,并未起到企业对学生应有的教育教学作用。(五)课程体系未能满足企业需求,针对性不强。
学校培养学生受多方面客观条件制约,多侧重理论方面的内容,过多强调基础技术教学,而针对企业具体用工要求的系统能力训练不足,针对岗位工作过程 3 的训练不足。
(六)师资理论扎实,技术更新落后。
由于缺少更多的实践历练,在推行过程中已暴露出许多问题,亟待通过各种培训途径来弥补不足。
四、拓展“现代学徒制”的几点建议:
“现代学徒制”的发展需要的体现现代学徒制精髓的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寻找政府、企业、学校、学生四个方面共同的利益诉求点。(一)政府层面
校企合作是校企之间资源交换的一种形式,是涉及到不同社会经济主体的合作,要兼顾多元办学主体的利益,必须遵循权益平衡,因此需要政策的引导和公共财政的支持,作为一所办学规模不大,但特色鲜明,极具潜力的中职农业学校,我们期待来自上级领导部门更多政策支持,资金保障,以吸引企业积极参与,展开合作。(二)合作层面
在校企合作、产学结合的现代学徒制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运行中,需要校企双方互相高度认可和积极合作,只有校企合作模式中的院校和企业通过深层次的了解,互相认可对方的实际教育、培训效果才能积极地开展合作。推行校企合作试点,论证、修订教学计划、课程内容,协调校企双方的优质师资,形成最佳的可行方案已迫在眉睫。而我们也希望企业也不能简单地把顶岗实习的学生视为学徒工,应认可并像培养自己的员工一样开展培训教学,激发我们学生的责任感和成就感,进而形成认同感。(三)学生层面
(2011—2013)
为积极探索构建现代学徒制,有效地整合学校和企业的教育资源,进一步拓展校企合作的内涵,使职业教育和企业行业在人才培养上“捆绑发展”,进一步提升我校职业教育对江西经济发展尤其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贡献度。根据教育部和省政府关于在新余市开展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有关要求,并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XXXX学院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实施方案(2011—2013)》。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企业用人需求与岗位资格标准为服务目标,以校企合作为基础,以学生(学徒)的技能培养为核心,以专业设置和课程改革为纽带,以工学结合、半工半读为形式,以学校、行业、企业的深度参与和教师、师傅的深入指导为支撑,逐步建立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为XXX国家新能源科技城、XXXXXXX经济区建设培养所需的技能型、应用型人才,为XX科学发展、进位赶超、绿色崛起作出积极贡献。
二、组织机构
为使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真正落到实处,保障试点工作顺利实施,成立试点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XXX 院长
3000人次以上。
四、主要措施
(一)选择试点企业和专业
首先选择好企业,在紧密合作的企业中选择实力强、资源丰富并热衷于职业教育的企业;然后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合作企业的意愿,确定招生的专业和规模。
在招生之前,由合作的企业直接参与,按企业的用人标准通过面试的形式录取学生,然后根据学业考试成绩择优录取,这些学生(学徒生)就相当于该企业的“后备员工”,具有双重身份,既是学生,又是学徒。
随着学徒制的不断推进,以后就读职业学校的新生,先要取得企业学徒合同才能注册入学,甚至只要取得企业学徒合同就可就读中职学校。
(二)签订协议,明确三方职责
在实施现代学徒制的过程中,会涉及到学校、企业、学生(家长)三方的权利和义务,因此需通过协议来明确界定学校、企业、学生(家长)三方各自的职责。学校与企业签订联合培养的合作协议,学生(或家长)与企业签订学徒协议。
1.企业在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中的主要职责是:(1)向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准确传达企业的要求,包括现在及将来应具备的知识和技能;(2)积极配合学校共同研制人才培养方案和培养模式,参与学生技能训练和学业评价;(3)
企业实习期间要遵守安全制度。
(三)成立专业学徒制工作小组
在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基础上,联合试点企业,由职教专家、企业人员、专业教师组成相应专业的学徒制工作小组,主要是负责该项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的确定、专业课程的建设、教学方式的创新、学生学业的评价等等;同时,该小组还要负责选派优秀的技术工人担任学生的导师(师傅),一般一个师傅不宜超过三个学生。
(四)校企共同制定培养方案
学校与企业共同研究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确定相应的教学内容和合作形式,改革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和学生考核办法,将学生工作业绩和师傅评价纳入学生学业评价标准。在人才培养目标的指导下,由职教专家、企业与学校、教师与师傅的共同参与下,按照“企业用人需求与岗位资格标准”来设置课程,建成“公共课程+核心课程+教学项目”为主要特征的适合学徒制的专业课程体系。其中核心课程可以根据企业需求适当增减,教学项目是完全按照企业需求,在课程专家、企业技术骨干和学校专业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开发适合企业的项目课程,并由企业专家和专业教师共同来承担教学任务,尤其是专业实训环节。
(五)教学时间安排
学徒的学习是在企业中的实训和课堂上的学习有机结
进行研讨,开设符合学生理论学习及企业实践特点的校本课程;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要接受学校和企业的双重管理。
(九)教学质量监控
学校与企业共同制订教学质量监控机制,对教师和师傅进行考核,对优秀的教师和师傅在评优方面优先考虑。
改革评价模式。围绕行业、企业用人标准,针对不同类型的课程建立不同的评价标准,自我评价、学生评价、企业评价和社会评价相结合,建立以能力为核心,行业企业共同参与的学生评价模式,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十)学生就业
企业要全程参与学生的学业及思想品德评价,可用企业员工的标准来要求学生,作为三年后学生录用的条件之一。
(十一)保障措施
1.政策保障:政府要制定企业负担职工教育培训成本、承担职业教育责任的政策,并通过优惠政策,鼓励企业接收学生实习实训和教师实践,推进校企合作制度化。对支持校企合作的企业进行评价和奖励,提高企业的责任感和社会服务意识。
一、关于学徒制
学徒制教育在欧美及西方发达国家普遍存在, 学徒制最初在英国实行, 其最大好处在于节约了教育培训成本, 提升了劳动力技能素质, 受到行业企业欢迎;德国一直坚持把学徒制作为职业教育“双元制”支柱;瑞士中职学校新生, 先要取得企业学徒合同才能注册入学;澳大利亚、新西兰、芬兰、奥地利等国家的学徒制度也很有特色, 成就斐然。以英国为例, 其学徒制历史可以追溯到中世纪时期, 并于1563年首次通过正规的条例与监督立法的形式正式规范化。在之后的200年间学徒制得到逐步的发展壮大, 有关该制度的各种规范也得到不断的完善, 其中包括对于工作条件, 工作环境, 学徒休息时间的保障等等。1802年, 学徒制健康与道德法的通过进一步从立法上保证了学徒制的正规有效发展, 其中规定, 12小时工作制以及工厂需要为学徒提供基础的阅读、书写以及数学课程学习。该项法律通过的重要意义还在于, 非学徒有机会参与到技能的学习与培训中。在此之后, 学徒制有了更加灵活的参与方式, 不再受到最低年限等硬性指标的限制。从某种意义上说, 先有学徒制, 后有技能培训与教育。
二、关于现代学徒制
在19世纪90年代中期, 英国政府开始重建学徒制, 将更多的当代经济以及基础知识体系纳入到学徒制建设中。到1993年, 为了应对中高等技术工人的大量缺乏, 英国政府宣布重建学徒制, 即我们所谓的现代学徒制的建立。在我国, 现代学徒制的提出是在2011年, 由江西省新余市进行了试点。围绕企业用工和现代产业用人标准, 以学生 (学徒) 技能培养为核心, 通过学生对接岗位、学校对接企业、教育对接产业, 实现招生与招工、上课与上岗、毕业与就业对接, 积极探索现代学徒制改革的职业教育新路子。
三、实施现代学徒制的意义
(一) 符合职业教育发展的要求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提到:要调动行业企业的积极性。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 制定促进校企合作办学法规, 推进校企合作制度化。根据《规划纲要》“促进校企合作制度化”的要求, 学校可以依托现有的校企合作平台, 积极尝试现代学徒制。
(二) 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
服务社会, 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是职业教育的必然归宿。但是目前职业学校培养的人才与企业实际需求的人才规格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如何缩小这一差距, 使职业学校培养的学生是按照企业的要求来量身定做, 既使企业满意又使学生学到真正的本领, 已成为当前职业学校改革的一个议题。所以学校可以通过现代学徒制的模式来试点, 寻求学校与企业行业共同发展的最佳结合点, 从而提升职业学校对社会发展的贡献度。
(三) 符合学校发展的要求
当下高职院校均采用校企合作的形式为企业培养一线人才, 其初衷是让学生在校所学与企业实践有机结合, 让学校和企业的设备、技术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 以切实提高育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提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质量。但不是深度的校企合作, 就普遍存在学校主动, 企业被动甚至不动, 缺乏合作办学的内在动力。一边热一边冷的现象。现代学徒制是落实职业教育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的一种探索, 是传统学徒制增加了学校教育因素的一种职业教育。和传统的学徒制相比, 它增加了学校教育的成分, 是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不断深化的一种新的形式。现代学徒制是通过学校、企业的深度合作与教师、师傅的联合传授, 对学生以技能培养为主的现代人才培养模式。
四、实施现代学徒制的具体举措
(一) 车间教室合一
建立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室, 也可以采用将课堂搬到企业一线的做法。平时的学习任务就是今后的工作任务。
(二) 学生学徒合一
学徒在中国的文化语境中有特定的指向, 这个群体的社会身份相对低层次。学生学徒身份的合一, 需要学生能实现观念上的转变。要清楚的认识到自己, 在工作初期就是一名普通的一线工人, 但由于接受了高等教育的熏陶使其具备良好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这一点与传统学徒制下的学徒有着本质的差别。
(三) 教师师傅合一
对教师的要求非常之高, 要求授课老教师具备相当的理论水准及实际操作能力, 并具备将两者进行融合、转换的能力。
(四) 作品产品合一
(五) 育人生产合一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本质任务, 现代学徒制下的教师同时又是一名生产者, 所以一定要具备生产意识, 需要时时给学生灌输学习就是生产的理念。
五、结语
订单培养、冠名班、校中厂都是校企合作的深化探索, 但是这些探索都不能为学员提供真实的企业环境, 而现代学徒制则可以弥补这方面的缺陷, 提高学校服务企业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
[2]完善现代职校教育.探索建立现代学徒制度.中国教师报, 2010.
[3]孙晓燕.现代学徒制—我国职教发展的新观点.科技创新导刊, 2008.
[4]芮小兰.传统学徒制与现代学徒制的比较研究.消费导刊, 2008.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 试点 实践 研究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6-0254-01
“现代学徒制”是以企业用人需求与岗位资格标准为服务目标,以校企合作为基础,以学生(学徒)的培养为核心,以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本文以天津渤海职业技术学院药物制剂技术专业为例,对现代学徒制实施情况做了研究。
一、实施的必要性
(一)使职业教育更符合教学规律
现代学徒制包含了职业教育最本真的原则——“做中学”。在学徒制中,学徒边做边学,甚至先做后学,它是“做中学”的典型。大量的实践操作和反复操作,使学徒“会”操作,操作“熟练”。学徒在真实的工作情境中学习,更能理解学习的意义和价值,从而主动学习,更有效率地习得知识和技能。在学徒制中,學徒耳濡目染逐渐习得“默会”知识和技能,同时养成职业所需的工作态度。
(二)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针对性
高职发展目前存在学生学习与培训环境与实际工作岗位不符等问题。实行现代学徒制有利于促进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针对性。
(三)提高学生就业率
现代学徒制(从学校到学徒制,再从学徒制到就业)被认为是从学校到工作最佳的过渡模式,因为它推进了个体从教育到工作的平缓过渡,减少了过渡过程中产生的问题。此外,现代学徒制有预就业功能,相较于外部应聘者,企业更青睐雇用自己培养的学徒,因为这些学徒不仅技能熟练,而且已较好地融入企业中。
(四)帮助学校教师真正成长为“双师”
实行现代学徒制,教师须到企业指导学生实践,收集行业最新发展趋势,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指导专业实训能力,成长为双师型教师。
二、实施的可行性分析
(一)现代学徒制和之前职业教育已经探索出来的订单式培养、顶岗实习等模式不同,现代学徒制包含上述内容,但更加丰富,更加强调在“做中学,学中做”。由于在早期天津渤海职业技术院校药物制剂技术专业进行了“订单班”式培养方式,而2+0.5+0.5的教学模式也已发展成熟,更形成了一套完善的顶岗、毕业实习管理制度,为该校该专业实行现代学徒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天津渤海职业技术院校药物制剂技术专业和天津民祥药业有限公司签订了“订单班”协议,并与天士力、中央药业多家企业合作多年,校企双方共同编制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过剂型的生产工艺,并联合编订了《药物制剂技术一体化教程》;合作企业每年提供若干顶岗实习和就业岗位,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三)天津渤海职业技术院校药物制剂技术专业2010年建成药物制剂实训车间和2014年建成GMP车间,再加上原有的药物检测实训室、药物合成实训室,包含片剂等剂型的制备及检测设备,完全可以满足学生在校内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操作的要求;订单班及其它合作企业也可提供与企业工作标准一致的培训岗位。
(四)天津渤海职业技术院校药物制剂技术专业专任教师都属于双师型,每位教师至少下厂实践2年,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常任兼职教师4人,从业都超过10年并且都具有高级职称,这样的师资队伍可以保证实现真正的校企融合。
三、实施现代学徒制的方案
(一)定位人才培养目标
天津渤海职业技术院校药物制剂技术专业培养具有职业道德、敬业精神等素质,掌握化学药物制剂生产、中药制剂生产、生化药物制剂生产等基本知识及生产设备使用、原料处理储运、工艺过程控制、产品质量检测与质量管理等能力的技能型人才。
(二)联合招生招工方式
明确学徒的企业员工和职业院校学生双重身份,采用“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厂”、校企联合培养的方式,按照双向选择原则,学徒、学校和企业签订三方协议,对于年满16周岁未达到18周岁的学徒,须由学徒、监护人、学校和企业四方签订协议,明确各方权益及学徒在岗培养的教学内容、权益保障等。
(三)制订教学方案
学校与合作企业根据技能人才成长规律和工作岗位的实际需要,确定相应的教学内容和合作形式,改革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和学生考核办法,将学生工作业绩和师傅评价纳入学生学业评价标准;共同设计实施教学、组织考核评价、开展教学研究等;校企签订合作协议,专业承担系统的专业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
(四)开发课程体系
学校教师与企业人员共同重构“现代学徒制”的课程体系,建成“公共课程+核心专业课程+教学项目”为主要特征的适合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专业课程体系。其中核心专业课程根据企业需求适当增减,教学项目是完全按照企业需求,在企业技术骨干和学校专业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开发适合企业发展的项目课程,并由企业技术骨干和专业老师共同承担教学任务,尤其专业实训环节的教学任务。
(五)安排的教学过程
采用“1.0+1.0+1.0”的形式,基本形成“政府、企业、学校”三元合一的学生实习管理体系,探索创建“学生→学徒→准员工→员工”的人才培养模式。
学生第一年以学校学习为主,着重学习公共、专业基础课程,基本技能实训等。企业派出技能骨干和一线管理者担任兼职教师,提供简单任务的实习等。第二年进入企业学习,学校组织学生以班为单位进入企业当“学徒”。认知阶段,采用一师多徒式;实训期间,一师多徒与一徒多师相结合,每个学徒在所有岗位轮换实习,将对应不同岗位的师傅;顶岗实习期间,采用一徒一师的带徒方式。第三年,对进入顶岗、毕业实习的学生,学校负责过程管理和成绩考核,企业负责日常管理和岗位安排。企业师傅和学校带队教师继续对学生进行实习指导。
(六)建设的标准和制度
与企业共同完善现代学徒制实施过程中配套的标准与制度,在企业课程中,以企业评价为主体;在学校课程中,以学校评价为主体。形成学校考核与企业考核相结合,兼顾理论考核与操作考核相结合的考核评价制度,包括学徒考核标准、企业师傅标准等,主要考核点包括:学生的出勤率、工作效率、操作的学习效果、工作态度、合作态度、遵守管理情况、对企业贡献等。
(七)颁发证书
学徒经学校与企业考核合格后颁发毕业证书、技能等级和职业资格证书,并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
作者简介:
【现代学徒制学习心得】推荐阅读:
现代学徒制案例10-07
现代学徒制的一些问题11-07
学徒协议书11-17
现代企业管理学习心得10-24
农业现代化专题培训学习心得06-15
《现代教育技术》学习要求09-11
农村党员干部现代教育学习计划09-30
成人英语学习适应现代职场需求07-20
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心得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