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图设计有哪些设计要求?

2024-10-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建筑施工图设计有哪些设计要求?(精选15篇)

建筑施工图设计有哪些设计要求? 篇1

任务与要求:

施工图设计的主要任务是满足施工要求,即在初步设计或技术设计的基础上,综合建筑、结构、设备各工种,相互交底、核实核对,深入了解材料供应、施工技术、设备等条件,把满足工程施工的各项具体要求反映在图纸中,做到整套图纸齐全统一,明确无误,

施工图设计的图纸及设计文件有:

1)建筑总平面:

常用比例1:500、1:1000、1:,应详细标明基地上建筑物、道路、设施等所在位置的尺寸、标高,并附说明,

2)各层建筑平面、各个立面及必要的剖面:

常用比例1:100、1:200。除表达初步设计或技术设计内容以外,还应详细标出墙段、门窗洞口及一些细部尺寸、详细索引符号等。

3)建筑构造节点详图:

根据需要可采用1:1、1:2、1:5、1:20等比例尺。主要包括檐口、墙身和各构件的连接点,楼梯、门窗以及各部分的装饰大样等。

4)各工种相应配套的施工图纸: 如基础平面图和基础详图、楼板及屋顶平面图和详图、结构构造节点详图等结构施工图;给排水、电器照明以及暖气或空气调节等设备施工图。

5)建筑、结构及设备等的说明书。

6)结构及设备设计的计算书。

建筑施工图设计有哪些设计要求? 篇2

能源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是推动生产力向前发展的动力。根据有关能耗调查分析,没有保温处理的住宅,从外墙、屋面等围护结构逸出的热量达60%左右。因此各国都非常重视建筑物的保温,以减少能耗。然而由于建筑设计对保温隔热重视不够或标准偏低,或是由于片面强调降低造价和减轻结构自重而使其围护结构包括门窗设置的热工性能多有不足,故而在较大范围内的采暖、空调等能源消耗急剧上升,无疑会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且不利于环境保护。近几年来,我国加强建筑节能工作,从建筑节能的技术研究、试点示范、推广应用、标准编制到建筑节能的专项设计等都取得了可靠的成绩。

2 建筑节能设计的影响因素

2.1 土地利用

根据建设部的有关文件,大量发展节地型建筑,有利于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建筑节能效果,如通过提高容积率,减少单栋建筑,增加建筑的承载能力,提高建筑空间利用率等措施,都是提高土地利用率的有效途径。

2.2 建筑体形系数

根据国家的有关规范和实践,办公建筑体系数一般为不大于0.4,而住宅建筑宜在0.3~0.4之间,易小不易大。研究表明,体形系数每增加0.01,则耗能指标就要增加2%。窗墙比通常应小于0.7,而住宅一般控制在0.2~0.5之间。

2.3 建筑朝向设计

我国位于北半球,因此建筑主体应采用东西向或接近东西向,为便于取得冬季日照和利用夏季主导风气流,最佳位置宜为南西至东南方向,但也需结合地形布局,一方面避开冬季盛行风向直吹,一方面,有利于吸纳夏季东南风向,便于疏散热量。

2.4 建筑内部的功能

人们处于长期活动的空间应避开冬季最多频率风向(北向、北西向),同时,应避开夏季最大日射朝向,并在建筑上加设遮阳板或者活动的遮阳设施。

2.5 墙体节能设计

在建筑节能设计中,墙体起到双重作用,即保温隔热和能源利用。

2.5.1 保温隔热

外墙通常分为外墙外保温层和外墙内保温,而外墙外保温功效大于外墙内保温。外墙外保温主要途径是增加保温层厚度,使用保温效能高的建筑材料如:保温砂浆、聚苯颗粒等保温砂浆、加气混凝土砌块砖墙、空心砖砖墙、加厚混凝土墙等材料,通过热工计算,各种指标均高于国家要求标准。

2.5.2 能源利用

通过墙体上的特殊材质,将其吸收的太阳能转化为室内热能,作为冬季室内热源补充的途径,如特洛姆墙、罗兰斯墙等蓄热墙体系统。

2.6 屋顶节能设计

2.6.1 坡屋顶设计

屋顶是建筑节能的又一组成部分,从结构上和形式上尽量设计成坡屋面,并加设通风层,可以提高建筑内热工效率,增加保温性能。

2.6.2 变屋面颜色

对于夏季日照辐射强的地区,可以采用浅色系的屋面反射阳光,降低太阳辐射强度。

2.6.3 加强屋面绿化

在屋顶上设计为绿化屋面,通过绿化降低太阳辐射,同时可以丰富第五立面,增强建筑的能量损失。

2.6.4 加设太阳能装置

在屋顶上架装太阳能吸收热量,产生热水热气,满足建筑空气环境,太阳能利用模式为:

集中气———补热系统———输配系统———末端

a.集热气

我国太阳能热水系统主要为南方使用平板型集热气为主,北方选用全玻璃真空直插整体式太阳能集热器居多,通过计算,估算出集热气面积,并在屋面处设计好位置。

b.补热系统及输配系统

主要为水泵、水管、辅助加热设施,保证水温恒定性及水流的畅通性。

c.末端

主要为热水的供水点。通过吸收太阳光能转化为加热水温,降低建筑内部的功能损耗并提供新的加热源。

2.7 窗户系统的节能设计

2.7.1 窗墙比的规定

依照国家规定的窗墙比应小于0.70,建筑中在保证合理的通风和日照采光要求下,应尽量缩小窗墙比,达到节能效果。办公建筑的窗墙比宜小于0.6,而住宅一般控制在0.2~0.5之间。

2.7.2 窗框比的规定

窗框比是窗框表面与窗面积之比。它与窗立面设计、窗框表面面积和窗面积有关。一般为25%~35%。窗框的感热面和放热面是随窗框比变化而改变。应减少金属窗框比,感热面和放热面的增加对窗保温性能会带来不利影响。在满足其他使用功能前提下,窗立面不宜分割太碎,不宜采用大断面的金属型材作小面积窗户。

2.7.3 框型材材性及断面的规定

框型材材性和断面形式是影响门窗保温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由于金属与非金属的导热特性差别很大,建议采用塑钢等新型材料。从保温角度考虑,型材断面最好设计为多腔型材,对于复合型材、非金属型材应有足够厚度,才能保证它有足够大的热阻,否则金属断热型材和复合型材传热能力降低效果不明显。

2.7.4 玻璃选择的规定

(1)单层玻璃改为双层玻璃或三层玻璃,在双玻和三玻之间形成密闭空气层,密闭的空气层具有良好的保温、隔热性能,间隔一般不小于12 mm;(2)加玻璃镀膜。在玻璃上加设镀膜,可以大大降低玻璃之间的辐射传热,也降低辐射,提高其隔热保温性能。对于三玻,中间一块玻璃镀膜比边玻镀膜效果好,为了保证玻璃镀膜质量,镀膜材料应选用辐射系数低、不易氧化、性能稳定的材料。对于南方地区,如果在中空玻璃的外层玻璃镀热反射膜,内层玻璃镀低辐射膜,不但将照射在玻璃上的太阳辐射热的85%~90%反射回去,而且中空玻璃的传热能力明显降低,对降低夏季建筑物内的空调负荷有重要作用。

3 建筑热工设计对建筑节能的要求

根据国家标准《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的规定,建筑热工设计应符合下列基本要求。

3.1 冬季保温设计要求

建筑物宜设在避风和向阳的地段。建筑物的体形设计宜减少外表面积,其平、立面的凹凸面不宜过多。居住建筑,在严寒地区不应设开敞式楼梯间和开敞式外廊;在寒冷地区不宜设开敞式楼梯间和开敞式外廊。公共建筑,在严寒地区入口处应设门斗或热风幕等避风设施;在寒冷地区出入口处宜设门斗或热风幕等避风设施。

建筑物外部窗户面积不宜过大,应减少窗户缝隙长度,并应采取密闭措施。外墙、屋顶、直接接触室外空气的楼板和非采暖楼梯间的隔墙等围护结构,应进行保温验算,其传热阻应大于或等于建筑物所在地区要求的最小传热阻。当有散热器、管道、壁龛等嵌入外墙时,该处外墙的传热阻应大于或等于建筑物所在地区要求的最小传热阻。围护结构中的热桥部位应进行保温验算,并采取保温措施。

严寒地区居住建筑的底层地面,在其周边一定范围内应采取保温措施。围护结构的构造设计应考虑防潮要求。

3.2 夏季防热设计要求

建筑物的夏季防热,应采取自然通风、窗户遮阳、围护结构隔热和环境绿化等综合性措施。建筑物的总体布置,单位的平、剖面设计和门窗的设置,应有利于自然通风,并尽量避免主要房间受到东西向的日晒。建筑物的向阳面,特别是东、西向窗户,应采取有效的遮阳措施。在建筑设计中,宜结合外廊、阳台、挑檐等处理方法达到遮阳目的。

屋顶和东西向外墙的内表面温度,应满足隔热设计标准的要求。为防止潮霉季节湿空气在地面冷凝泛潮,居室、托幼园等场所的地面下部宜采取保温措施或架空做法,地面的面层宜采用微孔吸湿材料。

3.3 空调建筑热工设计要求

空调建筑或空调房间应尽量避免东西朝向和东西向窗户。空调房间应集中布置、上下对齐;温湿度要求相近的空调房间宜相邻布置。空调房间应避免布置在有两面相邻外墙的转角处和有伸缩缝处。

空调房间应避免布置在顶层;当必须布置在顶层时,屋顶应有良好的隔热措施。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空调房间的净高尺寸宜适当减小。空调建筑的外表面积宜减少,外表面宜采用浅色饰面。

建筑物外部窗户当采用单层窗时,窗墙面积比不宜超过0.30;当采用双层窗或双层玻璃时,窗墙面积比不宜超过0.40。向阳面,特别是东西向窗户,应采取热反射玻璃、反射阳光涂膜、各种固定式和活动式遮阳等有效的遮阳措施。建筑物外部窗户的气密性等级不应低于现行国家标准GB7107《建筑外窗空气渗透性能分级及其检测方法》规定的Ⅲ级水平。

建筑物外部窗户的部分窗扇应能开启;当有频繁开启的外门时,应设置门斗或空气幕等防渗透措施。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GBJ19《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规定的要求。间歇使用的空调建筑,其外围护结构内侧和内围护结构宜采用轻质材料;连续使用的空调建筑,其外围护结构内侧和内围护结构宜采用重质材料。围护结构的构造设计应考虑防潮要求。

4 结论

学生自学要求的设计有考究 篇3

一、自学要求要合理

1.数量上不能多

小学生一次掌握信息的量不宜过多,如果多了,学生不易掌握;而且,任务量过大,学生易产生畏惧感和疲劳感。如果是低年级,要求要更少,最好一次一个要求,高年级也不能超过三个。

2.要求不能太高

每次自学应最少有60%的学生能通过自学完成任务,其他学生也应通过讨论等方式完成任务。学生自己完成任务就会有成就感,从而树立信心,产生兴趣,充满力量继续学习。例如:画出文中的生字,读学生自学要求的设计有考究

文/姜海宽几遍并扩两个词。低年级课文中的生字比较多,画出来,读几遍,再扩词,需要学生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力,而学生的注意力集中特点不允许他们如此长时间地学习,因此难以完成任务,即使完成了也是虎头蛇尾。我们完全可以分两次完成:第一次,画出生字在课文中的词语读几遍,看谁读得又快又准。第二次,你能再组其他词吗?相信你一定行。同样是完成读生字、扩词的任务,分两次学生就容易多了。

二、自学要求要有指导性

自学要求是学生自学的路子,是拐杖,是学生自我考查效果的标准,也是教师检查学生自学质量的唯一依据。首先,自学要求要明确,让学生清楚自己自学什么,达到什么目标。如苏教版第五册《三袋麦子》,教师设计自学要求:三个小家伙面对土地公公相同的礼物处理方法不同,你喜欢谁?为什么?回答了这个问题,小动物的性格特征就显现了,作者的教育意图也就水落石出了。其次,设计问题还要抓住统领性问题。如《海底世界》,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说海底真是一个景色优美、物产丰富的世界,你能从文中找出依据嗎?抓住中心句,提一而举全部。最后,设计问题要考虑到教师长久以来坚持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这些问题的提出必须为学生掌握这种方法服务。比如,我要培养学生学习课文的方法是抓词语、解句子、悟课文。我通常会设计这两个问题:(1)读这个自然段,画出拦路虎,再看看哪些词你喜欢,为什么喜欢?(2)读课文,你认为哪些句子写得好,为什么?长此以往,学生自然就学会了抓词语、解句子、悟课文的方法。

三、自学要求要有层次性

自学要求要分清层次,比如:读有读通、读懂、有感情地读三个层次,在自学要求中要由浅入深,层层深入。我们常常看到这种现象:第一课时自学时要求学生读出感情,而实际上学生都不能读通课文。

四、自学要求要具有可操作性,要指导自学方法

比如读通课文,可设计成:利用字典或其他工具书解决课文中不认识的字,读通课文。“利用字典或其他工具书”指导学生自学的方法,学生利于实施,易达到目的。

五、注意语言修饰,提高学生自学的兴趣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特别是低年级,兴趣很重要。如“读通课文(遇到拦路虎可别忘了你的字典朋友)”“看谁成为朗诵家”,等等,用形象化语言或激励性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教学目标要为学生自学设计,要为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设计。

体育场馆建筑有哪些设计要求? 篇4

1、体育馆采用自然通风换气、及采光方式

2、保证今后日常体育教学,必须有足够的室内场地,如:场地架空的形式,把主场设在第二层,场下做成半场下的风雨操场。

(1) 看台下空间设计一个篮球场、二个排球场和一个网球场、若干条100米田径跑道。从比赛、训练和教学三结合的角度上看,单项体育设施能拥有如此多的场地,可节约资金。

(2) 场馆合一联体修建的新做法,会产生明显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它不仅使建筑的空间丰富多彩,造型宏伟壮观,更主要的在于它能节省土地和投资,

(大约节省20亩土地和约200万元资金)其内部设施,包括贵宾室、裁判、教练员、休息室、卫生沐浴间、照明电控和消防、广播用房等均能做到场馆兼用,在总体布置上也可留出宽松的余地,为整体学院环境的优化创造了条件。

3、学院体育馆设施除强调其体育教学条件之外,每年新生入学都需要举行一次盛大的大学典礼,迫切需要一个能容纳几千学生集会的场所,而体育馆具备这种条件。

建筑施工图设计有哪些设计要求? 篇5

1.合法性

“投标施工组织设计”是投标单位向招标单位发出的具有法律效力的“承诺”,因此,要求投标单位盖上公章,有法人代表的签字,并进行密封递缴招标单位或代理单位,

2.技术性

“投标施工组织设计”是投标企业各专业工程师组织大家讨论、编写、审核,总工最后审批的技术性文件。因此应有编制人、审核人、审批人的签名。否则,只能证明该企业在施工技术上处于失控状态。

3.针对性

每个工程都具有其使用功能、结构类型、地质条件、环境社会因素的特征,施工组织设计应抓住其特点,重点进行描述,应对未来施工具有预见性,哪里有困难,不容易保证,那么就应针对具体问题提出自己的解决办法来,这才能体现出企业的水平。

4.对应性

招标文件中对施工单位投标都提出了一些具体要求,要仔细阅读招标文件一一给以对方作一个满意的答复,

千万不能离开招标文件,问三答四。

5.动态性

“投标施工组织设计”在实施过程中是依据实际变化了的情况不断修改和完善的过程。因此,在招、投标阶段的施工组织设计一般只提出大致的方略。中标以后再进一步细化。不要急于把今后所有的问题一次性全部解决,这也是不可能的。

6.相关性

“投标施工组织设计”既然是各专业的互相配合,就要处理好各专业之间程序和关系。比如模板的安装与拆除,在方案设计时,不仅考虑安装还要考虑如何拆除。

7.加工性

施工组织设计是企业技术人员通过自己脑力劳动,对各方素材进行加工的过程,并非是照着教材、规范抄写一遍。空洞的口号、保证尽量少用,关键提出如何保证的措施。达到什么标准、规范清清楚楚,以及采用什么方法去接近、达到甚至超过这个标准。

8.切忌抄袭和照搬

一些投标单位不会起草或图省事,把其他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复印几份便进行投标。照搬或抄袭的结果只能是矛盾、笑话百出,评标人员一眼便会看穿,这样投标不如不投的好。

9.严肃性

房屋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要求分析 篇6

建筑物在建筑设计过程中, 能否具体按到建筑设计要求和建筑物的抗震设计标准的要求进行, 这将在很大的程度上决定建筑物的抗震能力。一旦建筑物的结构设计和建筑设计都已经得到了确定, 整个建筑设计的修改就是非常困难的, 只有严格按照建筑设计中的原则, 这样才能够使得设计可以准确、有效地描述出建筑的功能。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应注重建筑的抗震设计, 结构工程师还需要科学合理进行布局, 使得建筑在地震中能够受力均匀, 还能够有效提高建筑物本身的抗震性能。

1 抗震设计在建筑结构设计中的重要性

1.1 建筑模型设计的重要性

建筑空间形态具有很多种, 主要包括平面形状和物体空间形状。根据相关的地震数据统计表明, 在地震中, 平面形状就会更加复杂, 如出现不平衡, 建筑的不对称翼将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害。在唐山大地震中, 我们可以看到许多这样的类型, 一些传统的、常规的建筑造型在地震中没有严重的损害, 甚至还有一些能够很好地保留下来。地震在三维空间内是非常复杂的, 将会对建筑物造成很大的伤害。特别是在结构刚度出现突变的位置。因此, 在建筑设计过程中, 需要尽可能使建筑平面和空间形状变得简单。尽可能设计一些凹凸的结构面, 尽可能延长一些不对称翼。在布局上, 需要使得建筑物结构能够尽可能达到刚度的均匀分布, 避免一些非对称的刚度分布不均匀, 这样就能够有效避免住房建设出现扭转而产生破坏。

2.2建筑结构设计的规则合理对抗震设计的影响

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 应该遵循优先选择的规则。在这座建筑设计的过程中, 建筑平面、剖面和三维表面都要表现出简单规则和对称性的特点。此外, 建筑结构的侧向刚度强度也要分布均匀, 使建筑的质量能够均匀分布, 这样就能够有效防止建筑物出现突变。为了实现建筑结构体系的科学合理性, 我们必须首先确保设计能够具体、明确, 其次还要保证建筑结构的结构设计能够科学合理, 在这一过程中需要考虑到承受力需要合理分布, 这样我们就可以在施工过程中保证, 可以使得施工根据设计图来进行。建筑的形状规则的合理性, 可以有效分散地震的破坏性, 能够保护建筑物的完整性, 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建筑的抗震性能。

2 房屋建筑的筑抗震设计

2.1 建筑抗震设计的规划与布局

良好的抗震能力将对建筑设计建筑能够提高建筑的抗震性能, 建筑的布局更加复杂, 这样就会导致建筑防震能力出现下降。在剪力墙设计的过程中, 需要认识到剪力墙是建筑结构抗震的一个最重要的部分, 建筑结构的设计需要按照抗震要求来进行设计。建筑的刚度需要分布均匀, 在大厦电梯的设计过程中, 可以有效地防止由电梯人员由于地震偏心扭转效应的影响。对建筑的整体设计而言, 设计师应该在抗侧力构件的布置设计过程中, 将建筑设计建和抗震设计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这将大大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

2.2 垂直设计对建筑抗震性能的影响

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 建筑的垂直布置设计就是将建筑的质量和刚度沿垂直方向上进行均匀分布。如果建筑的负载刚性比较差, 将使得建筑的承载能力不足, 所以它会很容易在地震中出现变形, 成为不利抗震的一个薄弱环节。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 垂直设计可以有效避免这个问题, 在设计的过程中, 如果两层楼都是紧挨着的, 其实际的功能也是不一样的。研究表明, 在众多的地震, 建筑物的竖向刚度能够均匀分布, 这样使得建筑受到地震的影响会比较小。

2.3 建筑墙体和屋顶的设计

在进行房屋建筑设计的过程中, 建筑的重量越轻, 它在地震受到的损坏程度就会越小, 其结构的稳定性也会大大提高, 这样的房屋的抗震能力是非常高的。因此, 如果我们要减少建筑物在地震中的破坏程度, 在建筑的墙体和屋顶中需要使用一些轻质材料。

2.3.1 墙体的设计:

建筑墙体的设计, 为了使建筑质量变得更轻, 有必要使房屋的墙体变得更轻。如果墙体本身具有很大的重量, 这样就会降低建筑的抗震性能, 使得建筑在地震过程中遭到摧毁的可能性更大。因此, 需要严格选择墙体的材料, 保证墙体的重量。

2.3.2 屋顶的设计:

:在屋顶的设计中, 也要尽可能地采用安全轻质的材料, 这样就能保证墙体不会承载着一个重量很大的物体, 影响墙体的稳定性。建筑的屋顶不应该增加一些不必要的承重原件, 这样就会使得建筑的重量得到增加, 会影响建筑的抗震性能。

2.4 建筑结构抗震取决于根据其承载力

根据静态分析的理论, 分析地震作用的惯性力, 结合弹性力学和地震作用进行计算, 对建筑的结构和构件在地震中的弹性位移进行分析, 以确保施工的强度, 保证建筑结构的安全性能。对建筑结构进行抗震设计要依据其承载能力, 要计算出其承载力, 我们可以采用传统的设计计算方法, 所以这些设计很容易被设计人员应用, 这种方法主要是对惯性力的分析, 在地震作用下, 把建筑结构可以看成一个弹性整体, 选择相应的计算来计算结构在地震中的固有频率值, 最后采用弹性的计算方法对结构的抗震性能进行分析和计算, 根据承载力合理选择房屋建筑抗震设计的方案。

3 结论

随着地壳运动越来越频繁, 地震带来的破坏力也越来越大, 尤其是一些浅源地震。人们也随着越来越重视建筑的抗震设计, 有效提高建筑结构抗震的能力, 这样才能够确保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得到有效的保障。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是一项重要的设计工作, 需要设计师们引起足够的重视, 始终保持严谨的工作态度, 采用科学合理的设计方案, 为提高建筑的抗震能力提供有效的保障。

摘要:现如今, 地震离我们并不遥远, 时常在我们的身边发生, 人们考虑到自己的人身安全, 所以人们越来越重视房屋建筑的抗震能力, 关于该怎样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设计水平这个问题, 在许多建筑设计过程中必须要着重地考虑。本文主要分析了房建结构抗震设计的重要性, 并且对房屋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一些要求进行详细的分析。

关键词:房屋,建筑结构,抗震设计

参考文献

[1]宋海燕.谈抗震设计在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应用[J].山西建筑.2013 (27) .

[2]张映超.浅谈房屋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J].科技风.2011 (13) .

[3]余勇.建筑结构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理论与对策[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 (06) .

高层住宅建筑的抗震设计要求 篇7

关键词:高层住宅建筑;抗震;设计原则

【中图分类号】 TU31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1297(2013)01-0469-01

高层住宅建筑按抗震设计要求进行结构分析与设计,其目标是希望使所设计的结构在强度、刚度、延性及耗能等方面达到最佳,从而实现“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目的。但是,由于地震作用是一种随机性很强的循环、往复荷载,建筑物的地震破坏机理又十分复杂,存在着许多未知和不确定因素。在结构内力分析方面,由于未能充分考虑结构的空间作用、非弹性性质、材料时效、阻尼变化等多种因素, 加之计算方法的不够完善,所以单靠微观的数学力学计算还很难使建筑结构在遭遇地震时真正确保具有良好的抗震能力。

现在,各地高层住宅越来越多,为此,住宅建筑的安全已经是重中之重了。

一 建筑抗震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

建筑抗震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是,结构构件应具有必要的承载力、刚度、稳定性、延性等方面的性能。结构构件应遵守“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强节点弱构件、强底层柱(墙)”的原则。对可能造成结构的相对薄弱部位,应采取措施提高抗震能力。承受竖向荷载的主要构件不宜作为主要耗能构件。

二 尽可能设置多道抗震防线

一个抗震结构体系应由若干个延性较好的分体系组成,并由延性较好的结构构件连接协同工作。例如框架-剪力墙结构由延性框架和剪力墙两个分体组成,双肢或多肢剪力墙体系组成。强烈地震之后往往伴随多次余震,如只有一道防线,则在第一次破坏后再遭余震,将会因损伤积累导致倒塌。抗震结构体系应有最大可能数量的内部、外部冗余度,有意识地建立一系列分布的屈服区,主要耗能构件应有较高的延性和适当刚度,以使结构能吸收和耗散大量的地震能量,提高结构抗震性能,避免大震时倒塌。

要适当处理结构构件的强弱关系,同一楼层内宜使主要耗能构件屈服后,其他抗侧力构件仍处于弹性阶段,使“有效屈服”保持较长阶段,保证结构的延性和抗倒塌能力。另外,在抗震设计中某一部分结构设计太强,也可能造成结构的其他部位相对薄弱,因此在设计中不合理的加强以及在施工中以大带小,改变抗侧力构件配筋的做法,都需要慎重考虑。

三 对可能出现的薄弱部位,应采取措施提高其抗震能力

例如:(1)构件在强烈地震下不存在强度安全储备,构件的实际承载能力分析是判断薄弱部位的基础。(2)要使楼层(部位)的实际承载能力和设计计算的弹性受力的比值在总体上保持一个相对均匀的变化,一旦楼层(部位)的比值有突变时,会由于塑性内力重分布导致塑性变形的集中。(3)要防止在局部上加强而忽视了整个结构各部位刚度、承载力的协调。(4)在抗震设计中有意识、有目的地控制薄弱层(部位),使之有足够的变形能力又不使薄弱层发生转移,这是提高结构总体抗震性能的有效手段。

四 提高短柱的抗震性能

有抗震设防要求的高层建筑除应满足强度、刚度要求外,還要满足延性的要求。钢筋混凝土材料本身自重较大,所以对于高层建筑的底层柱,随着建筑物高度的增加,其所承担的轴力不断增加,而抗震设计对结构构件有明确的延性要求,在层高一定的情况下,提高延性就要将轴压比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而不能过大,这样则必然导致柱截面的增大,从而形成短柱,甚至成为剪跨比小于1.5的超短柱。众所周知,短柱的延性很差,尤其是超短柱几乎没有延性,在建筑遭受本地区设防烈度或高于本地区设防烈度的地震影响时,很容易发生剪切破坏而造成结构破坏甚至倒塌。

混凝土短柱的延性主要受轴压比的影响,同时配箍率、箍筋的形式对混凝土短柱的影响也很大。高层混凝土结构短柱,特别是结构低层的混凝土短柱,其轴压比很大,破坏时呈脆性破坏,其塑性变形能力很小。提高混凝土短柱的抗震性能,主要也就是提高混凝土短柱的延性。因此,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采取措施提高混凝土的抗震性能。

五 提高短柱的受压承载力

提高短柱的受压承载力可减小柱截面、提高剪跨比,从而改善整个结构的抗震性能。减小柱截面和提高剪跨比,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提高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即采用高强混凝土来增加柱子的受压承载力,降低其轴压比;但由于高强混凝土材料本身的延性较差,采用时须慎重或与其他措施配合使用。此外,可以采用钢骨和钢管混凝土柱以提高短柱的受压承载力。

六 采用钢管混凝土柱

钢管混凝土是套箍混凝土的一种特殊形式,由混凝土填入薄壁圆形钢管内而形成的组合结构材料。由于钢管内的混凝土受到钢管的侧向约束,使得混凝土处于三向受压状态,从而使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极限压应变得到很大的提高,混凝土特别是高强混凝土的延性得到显著改善。同时,钢管既是纵筋,又是横向箍筋, 其管径与管壁厚度的比值至少都在90以下,相当于配筋率2至少都在4.6%。

当选用了高强混凝土和合适的套箍指标后,柱子的承载力可大幅度提高,通常柱截面可比普通钢筋混凝土柱减小一半以上,消除了短柱并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

七 采用分体柱

由于短柱的抗弯承载力比抗剪承载力要大得多,在地震作用下往往是因剪坏而失效,其抗弯强度不能完全发挥。因此,可人为地削弱短柱的抗弯强度,使抗弯强度相应于或略低于抗剪强度,这样,在地震作用下,柱子将首先达到抗弯强度,从而呈现出延性的破坏状态。分体柱方法已在实际工程中得到应用。人为削弱抗弯强度的方法,可以在柱中沿竖向设缝将短柱分为2或4个柱肢组成的分体柱,分体柱的各柱肢分开配筋。在组成分体柱的柱肢之间可以设置一些连接键,以增强它的初期刚度和后期耗能能力。一般,连接键有通缝、预制分隔板、预应力摩擦阻尼器、素砼连接键等形式。

现阶段,土与结构物共同工作理论的研究与发展使建筑抗震分析在概念上进一步走向完善,如果可以在结构与地基的材料特性,动力响应, 计算理论,稳定标准诸方面得到符合实际的发展, 自然会在建筑结构抗震领域内起到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朱镜清.结构抗震分析原理[M].地震出版社.2002,11

建筑施工图设计有哪些设计要求? 篇8

宿舍建筑设计应贯彻《宿舍建筑设计规范》JGJ36-的规定,审查重点在于保证宿舍居住人员的基本居住标准和安全。

1、居室应有良好的通风采光,居室不应布置在地下室。

2、楼梯门、楼梯及走道总宽应按每层通过人数每100人不小于1m的计算,且楼梯梯段净宽不应小于1.20m,楼梯台平宽度不应小于楼梯梯段净宽,

;

3、小学宿舍楼梯踏步宽度不应小于0.26m,踏步高不应大于0.15m楼梯扶手应采用竖向栏杆,且杆件净宽不应大于0.11m,楼梯井净宽不应大于0.20m。

建筑施工图设计有哪些设计要求? 篇9

2、依据工程项目的内容和具体情况,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合理安排,保证重点,使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具有较强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3、必须进行技术经济分析论证和多方案比较,选择最优方案,保证施工安全、加快施工进度、提高施工质量和经济效益。结合现场及项目部实际情况,开展方案对比,选择拟定合理的施工方案,确定施工顺序、施工流向、施工方法、劳动组织、技术组织措施等。

4、统筹安排各项工程进度、保证施工生产的均衡性和连续性。

5、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减少临时工程,合理安排雨季施工。

6、严格遵守国家现行和合同规定的工程竣工及交会使用期限。

现代住宅建筑设计要求及发展趋势 篇10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房地产市场的日趋成熟。合理的建筑设计,不仅可以降低工程造价,还可以改善人们的居住条件,现出“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本文笔者对市区住宅使用情况调查的基础上,结合目前我国的经济发展现状,根据现在人们对住宅的要求,阐述了住宅建筑设计性能价格比、提高住宅设备的配置水平、健康住宅、建筑节能设计、建筑的造型等五个方面发展趋势。

关键词:现代住宅;建筑设计;发展趋势

前言

现代住宅居住的舒适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取绝于户型建筑设计的合理性与科学性。因此,要实现提高居住条件,改善居住质量与环境等目标,住宅建筑设计必须要有突出超前性的理念与设计思维和方法,以来满足人们不断提出不同层次的新需求。从而使现代住宅不仅是人们生活起居的场所,也是精神生活的一种载体。这将成为现代住宅未来建筑设计的主方向。

一、住宅的建筑设计过程中合理因素

(一)住宅套型将更趋合理

根据我国家庭人口结构的现状,参照发达国家的套型和户均建筑面积指标(如美国为167m2),新世纪我国住宅套型将以三室二厅二卫为主(建筑面积为100~140m2)。同时应辅以一定比例的二室二厅一卫套型的住宅(建筑面积为80~90m2)。在大中城市,随着房地产市场的不断深化,一室一厅一卫的小型户存在一定的消费市场。小型户适合于单身的年轻人或退休的老年人。作为一个过渡性的家,该套型尤其适合于时间宝贵、具有鲜明个性并正在追求事业发展的商界新锐、科技园的IT产业人士、大学学生及单身年轻教师等。

(二)住宅功能分区将更趋合理

通常一套住宅根据其使用功能可分为公共活动区、私密休息区和辅助区。亦可称之为动区(指公共活动区和辅助区)和静区(指私密休息区)。一般宜将动区设置在入户门附近,静区的布置应比较深入。一个合理的设计,不仅应使动、静分区及布置合理,而且应使交通路线简捷,相互干扰少。

中厅大卧是未来住宅室内分区的一个发展方向。尤其起居厅是组织现代家庭生活的核心,所以起居厅应有足够的面积,在空间尺度上必须达到基本的视觉和心理舒适度。但是部分人认为起居厅的面积越大越好,直至造成实际工程中出现面积为70 m2左右的起居厅、狭长的暗厅等不合理的情况。参照发达国家的面积指标,并结合我国的国情,对于三室二厅二卫及二室二厅一卫的住宅,起居厅合理的建筑面积为20~35 m2,面宽宜为3.9~4.8m、长宽比小于2的长方形,同时应有良好的朝向、采光和通风。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工作生活节奏加快,对于空间尺度宽敞、具备良好日照和通风的卧室的追求日益凸现,卧室的功能趋于多样化。起居厅的功能在一定的程度上被弱化了,卧室、书房等房间的功能则被强化、细化。卫生间、厨房等处的辅助功能必须体现健康的概念,并确保良好的通风。

(三)全寿命住宅将受到欢迎

我国建筑结构设计规范规定,结构的设计寿命一般为50年,也就是说住宅的使用期为50年,甚至50年以上。所以,在住宅的使用期内,户主以及住户的家庭人口结构极有可能发生变化。同时由于社会的进步、生活观念的变化等,要求对住宅的功能空间进行再分配,要求设计出全寿命的住宅,以适应形势的发展。另一方面,我国社会的老龄化已不期而至,因此全寿命住宅设计时应考虑适应老年人的需要,例如在开始建设时,留足供轮椅进出的门洞及过道宽度等。

为提高住宅建筑的适应性,满足全寿命住宅再次改造的要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必将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住宅建筑中。全寿命住宅开发时,建筑布置可有两种方案:一是一个单元一个大空间的超前设计,为将来户型改造和户内格局的变化创造优越条件;二是楼梯间、厨房、卫生间、分户墙、外墙固定,而卧室客厅、餐厅从一个予留的大空间中根据住户的实际情况、个人爱好及习惯进行二次布置。同样该方案也可方便将来户内格局的改造。

(四)全装修住宅是住宅建设的一个发展方向

目前,我国房地产市场上销售给居民的住宅大多为毛坯房。户主购得房后,再进行室内装修。由于普通百姓没有土木及装修方面的基本知识,因此这种粗放型的装修方式存在着许多不利因素,主要有:一是装修费用较高;二是装修质量难以得到保证;三是住户间全寿命住宅布置、装修不同步,装修期长,相互干扰大;四是在装修时,常有损坏结构的情况发生,这給住宅建筑的安全留下了隐患。鉴于上述情况,人们已开始厌烦这种粗放型的装修方式。由此集约型的全装修方式应运而生。全装修方式是一种国际惯例,它分为硬装修和软装修两部分。硬装修方式是指对吊顶、墙面、门窗套、地板等进行装修,由开发商完成。软装修亦称装饰,是通过布艺、挂件等展示个性,避免千房一面,由住户根据自己的财力、个性和爱好来完成。

(五)智能住宅、绿色住宅将越来越得到重视

住宅小区的智能化是利用现代4C(即计算机、通讯与网络自控、IC卡)技术、通过有效的传输网络,为住宅小区提供快捷高效的智能化管理与服务,为居民提供安全舒适的家居环境。在智能化住宅的建设中应以人为本。根据居住对象的观念、经济能力和实际需求的不同,智能化住宅的开发可在两个层次上进行:一是高级智能化住宅小区,其居住对象为外资企业及国营大、中型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高级知识分子等中、高收入的家庭,每户的智能化建设成本约为1万元左右;二是普及型智能化住宅小区,其居住对象主要为广大的中、低收入家庭,每户的智能化建设成本约在4000元左右。

(六)住宅建筑的细部设计应精益求精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除对面积与功能有要求外,已开始追求高品质的精品住宅。细部设计的完美程度直接影响到住宅建筑的品质。调查发现,现代住宅在许多细部存在不合理的设计,主要有:

1.阳台设计不合理。有的住宅阳台过多,有的过少,阳台封闭与设施配备没有考虑生活阳台与服务阳台间的区别。为此建议,宜设计为双阳台(1个生活阳台、1个服务阳台),生活阳台宜设计成开放式;服务阳台宜与厨房或卫生间相连,并应考虑放置洗衣机、拖把池和方便晾晒衣服,同时也要考虑一定的视线遮挡,尽量不影响建筑整体效果。

2.厨房、卫生间设计不合理。主要表现在面积大小不合理及予留管线位置不合理。为此建议,厨房的面积宜在6m2左右,卫生间的面积宜在5m2左右(享受与休闲型的卫生间面积宜在6~7m2之间),厨房、卫生间的管线与设施布置应符合人体工程和操作流程的要求,且应与设备的规格尺寸相配套。

3.外墙与屋顶材料的热工性能差。为此建议,选用外墙材料时,除强度外,尚需考虑材料的保温隔热性能、隔音性能等;至于屋顶可通过采用蓄水屋面、种植屋面或加强保温隔热设计来改善屋顶的热工性能,达到国家规定的节能标准;严格按《现行屋面工程技术规范》设计与选材来防止屋面渗漏。

二、当今住宅建筑设计发展趋势。

(一)讲求“性能价格比”

从福利房到商品房,冲破计划模式,设计师不再受面积的束缚,而是开始本着“以人为本”这个基本着眼点,在住宅设计中越来越切实注重人的实际需求,研究人的居住行为规律。

但是,随着市场的某些炒作,住宅设计中的一些作法变得很不理性。例如,有些住宅中起居厅的面积达到60~70平方米,卫生间甚至达到18平方米,空间大得令人不能接受。住宅面积的增加无疑会带来其功能的改善,但无功能目标而盲目扩大面积,那就是“大而无当”.也就是没有获得相应的功能增置,就“性能价格比”而言。是不合适的。因而,未来的住宅应当特别强调功能的增量,即随着面积的扩大。功能随之升级,套内的功能不断增加。

(二)讲求“提高住宅设备的配置水平”

要获得一个高舒适度的居住环境:不仅要注重套型内部平面空间关系的组合和硬件设施的改善,还要全面考虑住宅的光环境、声环境、热环境和空气质量环境的综合条件及其设备的配置。

1 日照及自然光。其生理卫生价值极高,对人的生理、心理状态影响较大。在住宅中,最大限度地利用并台理开发自然光资源有着重要意义。

2 隔声问题在我国的住宅设计中始终是―个薄弱环节,轻质材料在未来住宅中的广泛使用,又会加重隔声的难度。多年以来,由于对住宅楼地面的固体传声问题重视不够,住宅内隔声效果较差。在未来的住宅中。加强对楼板的隔声叠层构造和面层处理,将会受到更多的关注。

3 热环境是直接影响居住舒适度的重要因素。对采暖和空调而言,又涉及节能、造价、维修、管理等诸多方面。目前,对各种采暖方式的研究和采暖系统的开发各具特色。可适用手不同的使用条件。

(三)讲求关注“健康住宅”

近几年。随着房地产市场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居住区的设计不再简单专注于规划平面的合理布置,景观小品的优美,建筑形式的新奇,而慢慢对居住更深层次的要求有了更多关注,健康住宅这个概念也就更频繁的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中,许多楼盘都纷纷打出了“健康”这一概念做为销售的卖点。然前,健康住宅不只是个别房产商广告中的一个描述,也不仅仅是种做一片绿地、一个水池就能做到。它其实是踏踏实实的一些要求。

健康住宅建设是指“用健康理念指导住宅建设,在满足住宅建设基本要素的基础上。提升健康要素,保障居住者生理、心理、道德和社会适应多层次的健康需求,促进住宅建设可持续发展,营造出舒适、健康的居住环境”。

(四)讲求“建筑节能设计”

近几年住宅节能的重要意义已逐步受到建筑师重视,如何在住宅建筑设计中,更好地利用自然能源,提高住宅建筑中能源利用效率。则是建筑师需要探讨的课题。随着能源危机的出现。越来越多的开发商开始重视节能住宅。节能住宅需要通过对建筑的合理设计、合理选材,最大限度的把室内自然温度控制在人体舒适温度范围内,从而为居住者提供健康、舒适、环保的居住空间,降低建筑物的运行能耗。另外,从使用效果和居卫的淋浴费用和投资回收周期来看,太阳能热水器也具有较大的成本优势。在设计时将太阳能热水器设备纳入到建筑设计之中预留太阳能设置位置,特别是在厨房卫生间内。如果太阳能热水器能够充分加以推广应用,就可以大大节省常规能源,也是建筑节能的发展方向。

(五)讲求“建筑的造型”

1 归属感。我们设计师应该悉心去倾听业主在功能上的需要和審美上的需求,使设计为人创造一种家庭构架,使人在其间尽可能是按照自己的意愿去生活,从而在精神上也找到一种归属感。家是属于自己的房屋,这房屋不仅是生活起居之处。也是人们生命的文化形态和存在方式,尤其对个人而言,家是盛载爱情与亲情的容器,是最能凝系人类情感的,无比温暖的归巢。设计师就是为人找到归属感,让人美梦成真。

2 空间领域。当前,人们开始越来越密切地关注自己周围生存空间的环境品质,室内设计作为一个与人们生活、个性密不可分的设计领域也已获得了大家的广泛关注。室内空间设计是反映人类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一面镜子,是生活创造的舞台。人的本质趋向于有选择地对待现实,并按照自_己的思想、愿望来加以改造和调整。现实空间环境总是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不同时代的生活方式,对室内空间提出了不同的要求。现代室内空间设计就是运用艺术和技术的手段.依据人们生理和心理要求的室内空间环境。

三、结束语

总之,住宅的建筑设计应充分体现出“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诚然,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差别较大,加之风俗、习惯等的不同,所以住宅的建筑设计,应充分与当地的实情相结合,设计出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与地方特色的住宅建筑。

参考文献:

[1]麦浩明.现代住宅建筑设计的发展趋势[J].山西建筑,2003,(07)

[2]井大为.对现代住宅建筑设计发展趋势的探讨[J].中国科技信息,2005,(02)

房屋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要求探究 篇11

1 房屋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必要性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带动了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也使得建筑行业得到了飞速发展。现如今, 人们对于自身居住环境的要求不再仅限于基本功能, 还体现在安全性、稳定性、审美性等方面。地震作为一种危害巨大的自然灾害, 对于建筑结构的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 一旦建筑结构的稳定性不足, 在地震中就可能出现变形甚至倒塌, 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 无论是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还是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 都给人们留下惨痛的经历。同时, 受当前技术条件的限制, 想要实现对地震的准确预测非常困难, 地震灾害的预防更是无从谈起。在这种情况下, 做好房屋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 提升建筑对于地震灾害的抵抗能力, 也就显得尤其必要[1]。

2 房屋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要求

2.1 场地选择

地震对于房屋建筑的影响和破坏主要是通过震动引发的地质运动形成的, 因此, 做好房屋建筑的场地选择, 是抗震设计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对于建筑设计人员而言, 在对房屋建筑的位置进行选择时, 应该尽可能确保土层坚硬, 地势开阔, 避开软土区域或者河岸、山坡的边缘地带, 这样, 在地震发生时, 建筑基础的沉降量较小, 不容易出现整体坍塌的情况。如果无法避开不利地形, 则应该采取相应的抗震措施, 如对软土的加固等。同时, 建筑场地土层的刚度以及覆盖层厚度同样是需要考虑的关键因素, 相关研究表面, 土层越坚硬, 覆盖层越薄, 则在地震发生时, 建筑损坏程度也就越小。

2.2 基础设计

地基基础是房屋建筑抗震设计的关键, 地基的稳定性直接关系着建筑的抗震性能和使用安全。在进行地基基础的设计时, 从提升建筑整体刚性及结构抗震性考虑, 同一个建筑单元应该位于同一性质的地质上, 采用单一的地基形式, 即全部采用天然地基, 或者全部采用桩基, 避免两种共地基混用的情况, 以免在地震发生时出现地基的不均匀沉降。同时,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应该适当增加基础埋深, 做好回填与夯实工作, 保证回填土能够与基础侧面紧密结合在一起, 进一步提升基础的稳定性。另外, 基础的设计必须关注承载力和沉降的问题, 尽可能减少影响地基沉降的因素, 确保基础具备良好的承载能力, 其基础沉降均匀并且能够达到相关规范的要求[2]。

2.3 抗震材料

选择抗震性能良好的建筑材料, 同样是提升建筑结构抗震能力的有效措施, 能够避免地震引发的材料断裂等问题。相比较常规材料, 抗震材料能够承受更大的侧面应力, 从而对振动产生的能量进行有效吸收。因此, 在进行房屋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时, 设计人员应该结合工程的具体需求, 对其抗震能力做出准确的计算和评估, 确定最为合理的设计方案, 使得抗震材料的性能能够得到充分发挥。

2.4 结构设计

(1) 应该对建筑的高宽比进行合理把握, 一般认为, 高宽比越小, 则建筑的抗震能力越强, 在地震作用下产生的侧移和倾斜也就越轻微, 搜到的损失越小。因此, 从提升建筑整体抗震能力分析, 应该做好房屋建筑结构的限宽和限高, 通过对建筑高度和层数的合理调整, 满足其抗震要求; (2) 房屋建筑本身结构体系的设计, 需要保证结构质量与刚度的均匀分布, 使得其平面与立面结构尽可能规则。如果一味追求视觉效果, 导致平面设计过于繁琐复杂, 则结构可能出现质量和刚度分布不均的情况, 一旦遭遇地震, 会可能加剧建筑的损坏; (3) 防震缝的设计, 如果房屋建筑本身由于功能或者其他方面的需求, 采用了不规则的结构体系, 则为了提升其抗震能力, 需要在适当位置设计防震缝。在实际操作中, 可以从房屋建筑的结构体系出发, 将其分割成若干相互独立同时相对规则的单元, 在防震缝两侧预留足够的宽度, 上部结构完全分开, 确保防震缝沿着房屋建筑本身的高度设置[3]。

2.5 围护设计

相关统计数据显示, 在同等条件下, 建筑本身的自重越大, 遭受地震破坏的程度越大, 结构的稳定性越差。因此, 在进行房屋建筑结构设计时, 应该在保证质量和稳定性的前提下, 尽可能减小建筑自重, 而这需要从建筑围护结构的设计上进行考虑。房屋建筑的维护结构包括了屋顶和墙体, 一方面, 在进行墙体设计时, 必须做好纵横墙的优化配置, 确保横墙与纵墙在建筑中的均匀分布, 共同承担房屋的重量。同时, 结构本身的刚度受墙体数量的影响就打, 若承重墙较少, 则墙体之间的间隔必然增大, 房屋结构的整体刚度随之下降, 必然会影响其抗震能力。因此, 纵横墙的布置必须合理。另外, 墙体本身的重要同样是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 当前技术条件下, 想要在保证墙体强度和质量的同时, 减轻其重量, 一般只能从墙体材料的选择上下功夫, 选择一些轻质墙体材料, 如GRC轻质隔墙材料、纤维增强低碱度水泥板、蒸压加气混凝土板等;另一方面, 在对屋顶进行设计的过程中, 同样应该尽量选择轻质材料, 同时尽可能避免在屋顶放置沉重的附属物, 在减轻屋顶自重的同时, 也可以避免房屋建筑高宽比超限的情况, 保证良好的抗震性能。如果由于特殊情况, 必须在屋顶增加附属物, 则同样应该对设计进行完善, 在满足功能需求的同时, 降低高度和重量。

2.6 圈梁设计

在房屋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中, 圈梁能够起到减轻震害的效果。通过对圈梁的合理设计, 可以墙体之间的牢固连接, 增强房屋建筑结构的整体性和稳固性, 同时对墙体裂缝进行预防和控制, 在遭遇强烈震动时, 地基圈梁可以避免基础的不均匀沉降, 保证结构安全。因此, 圈梁设计是房屋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4]。

3 结语

总而言之, 最近几年, 地震灾害的频繁发生, 使得房屋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因此, 在进行房屋建筑结构设计的过程中, 必须做到全面分析, 细致思考, 谨慎对待, 保证设计的合理性和可靠性, 进一步提升房屋建筑结构的抗震能力, 减少地震灾害对于房屋建筑的破坏, 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摘要:2008年, 汶川地震所引发的巨大损失, 使得人们开始关注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 房屋建筑的抗震性能直接关系着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本文从房屋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必要性出发, 对其抗震设计的具体要求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关键词:房屋建筑,结构,抗震设计

参考文献

[1]郑和宁.房屋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要求分析[J].四川水泥, 2014 (11) :123.

[2]安然.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探究[J].中华民居 (下旬刊) , 2014 (08) :78-79.

[3]王勉, 杜文.谈房屋建筑结构中的抗震设计要求[J].山西建筑, 2012 (25) :45-46.

建筑施工图设计有哪些设计要求? 篇12

一、人行并兼作材料运输的斜道的型式宜按下列要求确定:

1高度不大于6m的脚手架,宜采用一字型斜道;

2高度大于6m的脚手架,宜采用之字型斜道,

二、斜道的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

1斜道应附着外脚手架或建筑物设置;

2运料斜道宽度不应小于1.5m,坡度不应大于1:6;人行斜道宽度不应小于1m,坡度不应大于1:3;

3拐弯处应设置平台,其宽度不应小于斜道宽度;

4斜道两侧及平台外围均应设置栏杆及挡脚板,

栏杆高度应为1.2m,挡脚板高度不应小于180mm。

5运料斜道两端、平台外围和端部均应按本规范第6.4.1条~6.4.6条的规定设置连墙件;每两步应加设水平斜杆;应按本规范第6.6.2条~6.6.5条的规定设置剪刀撑和横向斜撑。

三、斜道脚手板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

1脚手板横铺时,应在横向水平杆下增设纵向支托杆,纵向支托杆间距不应大于500mm;

2脚手板顺铺时,接头应采用搭接,下面的板头应压住上面的板头,板头的凸棱处应采用三角木填顺;

3人行斜道和运料斜道的脚手板上应每隔250mm~300mm设置一根防滑木条,木条厚度应为20mm~30mm。

建筑施工图设计有哪些设计要求? 篇13

【关键词】会议建筑;技术用房;音视频系统;声学设计

文章编号:10.3969/j.issn.1674-8239.2015.04.005

【Abstract】This article describes the common structures and acoustic design requirements for the Conference Building must selected in the civil construction phase, as well as the design standards and general construction requirements must followed in audio and video system design.

【Key Words】conference building; technical room; audio and video systems; acoustic design

会议建筑特指为会议需求而建设的功能性房间,很多建筑都需要包含这一功能。会议功能性房间集合成一定规模便称会议中心,不因业主自用或租赁等应用目的而产生功能变化。

在会议建筑工程设计中,音视频系统及声学专业往往需要与建筑结构等土建专业相配合,对土建专业提出技术要求,而这些技术要求具有通用性。现将多年工作中总结出的通用技术要求归纳如下。

1 会议建筑的土建配合

会议建筑设计必须先规划其需求方向、使用群体。表1列出会议建筑主要技术房间的设置,其通用技术要求分别描述如下。

1.1 声光控制室

操作控制扩声系统设备的技术用房,简称声控室,建设要求见表2;操作控制特种灯光系统设备的技术用房,简称灯控室;声控室及灯控室可依据工作方式独立或合并设置。控制室结构图见图1,宜设置在会议厅的后部,应能通过观察窗看到主席台及会场。当会议厅采用活动隔断分隔会场时,控制室观察不到隔离的会议厅,须设置视频监控系统观察被隔离的会场。

控制室对供电的要求:音视频系统需要单独供电,应不与配备有调光和整流设备的照明系统、电机等动力系统共用同一回路变压器;用电安全应用一备一,自动倒备;配电柜安装在墙面。若不可避免与上述用电系统共用同一变压器,则需在配电室配置隔离变压器或其他净化电源设备,然后才能给音视频系统等送电。

1.2 信号交换机房

主席台、会场等的音视频信号源或点位较多需进行前端信号交换及分配时设置的设备机房为信号交换机房,其建设要求见表3。

1.3 功放机房

会议厅大量采用无源扬声器系统进行扩声时,需相应数量的功率放大器,应在主要扬声器系统附近设置功放机房存放功率放大器,功放机房的建设要求见表4。

1.4 同声传译室

同声传译室是翻译员工作的单元空间,其目的在于为翻译员营造合适的语音环境以及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语种之间提供隔声措施,建设要求见5,建筑结构见图2、图3。同声传译室应满足翻译员能舒适地并坐,自由进出互不影响。

1.5 转播机房

为电台、电视台等媒体提供转播车电源及音视频信号的房间,建设要求见表6。转播机房一般设在离转播车停车位最近、带有对外窗户的房间内。

2 会议建筑的音视频系统设计

扩声系统的主要声学设计指标应按照国家标准GB 50371—2006《厅堂扩声系统设计规范》中的相关条款选定。其功能配置见表7。

2.1 剧场式会议厅

以文艺演出为重要功能的大会堂,其扩声系统的主要声学设计指标应按照国家标准《厅堂扩声系统设计规范》中演出类选定,还应满足JGJ57—2000《剧场建筑设计规范》,建设要求见表8。扩声扬声器系统的布置宜以集中式为主,其音视频设备布置图图4所示。

2.2 大型多功能厅

大空间多功能厅,随会议的形式不同而灵活调整其会场布置,扩声系统应以灵活的多种不同形式适应会场需要,其主要声学设计指标宜按照国家标准《厅堂扩声系统设计规范》中多用途类选定,其建设要求见表9。扩声扬声器系统的布置宜以集中式与吊顶分散安装相结合方式,如图5所示。

2.3 宴会厅

大宴会厅一般适用于作为大型会议室,其扩声系统的主要声学设计指标应按照国家标准《厅堂扩声系统设计规范》中会议类选定;需要兼顾文艺演出时,扩声系统的主要声学设计指标应按照国家标准《厅堂扩声系统设计规范中多用途类选定;其建设要求见表10,系统设置见图6。

2.4 报告厅

大型报告厅的坐席一般为阶梯形式,以讲台报告的会议为主,建设要求见表11,扩声系统的主要声学设计指标应按照国家标准《厅堂扩声系统设计规范》中会议类选定;兼顾文艺演出需要时,应按多用途类选定。音视频系统设置见图7、图8。

2.5 大会议室

大会议室是指面积在60 m2以上规模并且专用于大型会议的会议室,建设要求见表12,扩声系统的主要声学设计指标应按照国家标准《厅堂扩声系统设计规范》中会议类选定,其设置见图9。大型会议室多数以主席会议的形式设置;新闻发布厅会场的设置基本相同。

2.6 中小会议室

中小会议室一般指50 m2 ~60 m2及以下的会议室,这类会议室可以不设扩声系统,可在一侧的墙面设置平板显示器,配备视频显示系统;可配置流动还音系统或录音设备。当发言者与听讲人的距离大于10 m时,有必要设置扩声系统,并按会议类选定扩声系统声学特性指标,扩声扬声器系统的布置:会议室的吊顶高度在3 m时,需要安装的扬声器箱数量计算方法为全频扬声器最大声压级大于110 dB、有效覆盖角(-6 dB)90°时,则安装间距约4 m;会议室的吊顶高度在5 m以上时,吊顶安装的全频扬声器宜具有覆盖角控制范围。对于中小型会议室的建设要求见表13,其音视频系统设置如图10所示。

(编辑 杜 青)

建筑施工图设计有哪些设计要求? 篇14

由于高速公路不同于普通城市道路,其主要功能是为机动车通过提供安全、高速、顺畅的行车环境,在空间上实行封闭运行,行人、非机动车和摩托车严禁进入高速公路,夜间主要通过设置反光标志、防眩设施以及路边轮廓标等来保障车辆夜间交通顺畅和行车安全,因此国家规范对高速公路是否设置路灯照明并无强制要求。但高速公路设置照明设施,有利于为城市提供连续的景观观光带,提升城市形象;同时适当的照明也会提高夜间行车的视觉舒适性,避免司机的视觉疲劳,对一些交通量较繁忙的路段,可一定程度提高夜间行车条件,有利于行车安全;在一些高速公路治安案件多发路段,有益于高速公路的治安防范,

可见,高速公路设置路灯,不仅对提升城市景观有重要作用,也可改善高速公路的行车条件,提高高速公路的经营形象。

建筑施工图设计的问题与对策探析 篇15

关键词:建筑;施工图设计;问题;对策

建筑施工图设计还是一项综合性强的工作,它涉及到建筑材料、设备、结构、施工工艺以及美观艺术等各方面的知识。建筑施工图设计是建筑方案的下一道程序,建筑方案对它有指导的作用,它对建筑方案有深化和完善的作用。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当进入到建筑施工图设计阶段,对建筑方案的审视工作极为重要,对待建筑方案成果,不要盲目地相信它的绝对正确,要用理性和科学的态度去对待。

一、建筑施工图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1、总平面图缺项问题

这类问题主要体现在建筑施工图设计时出现的一些房地产项目的设计中出现的总平面图或者说是总平面图设计的深度的缺失,这类问题导致了建设部的审批不过,不能满足建设部的批文《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的规定》的一些规定与要求。大部分设计的总平面图中只有建筑单体的平面定位,缺少建筑间距、广场、道路布置、挡土墙及道路的转弯半径、宽度、交叉点、变坡点、标高、坡度、坡长、坡向等竖向设计内容,用地红线、建筑红线、道路红线、绿地保护线等的标注也是容易忽视的问题,很多项目总图设计中缺坐标网格、缺指北针(或风向玫瑰图)、缺各种出入口标注的问题也是比较常见的。

2、设计文件不符合国家规定的设计深度要求

为了保证工程设计文件符合必须的编制深度要求,国家颁布了有关设计文件内容和深度要求的一系列强制性规范。如果设计文件不完全符合国家对设计文件的编制深度要求,虽然不属于设计错误,但由于设计意图的表达过于粗糙或含糊,轻则影响各专业图纸的相互协调和后续施工准备工作,重则因施工图缺漏、矛盾或施工人员对施工图纸的理解产生错误,从而出现建筑工程质量问题和安全事故。

3、施工图设计中存在明显的错误

设计错误是导致工程项目施工中出现质量与安全事故的主要表现形式。

施工图设计中常见的错误形式主要包括:未根据基础性技术文件或相关勘察成果文件进行设计、计算与标示错误,以及设计单位受到建设单位的影响,被迫降低施工图设计的质量标准,导致相关强制性标准未能全面落实。施工图设计中存在明显错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设计人员缺乏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设计单位的监管与审核制度不严,以及对于相关标准与规范认识不足等都是不容忽视的,在施工图设计管理工作中必须加强对于此类问题的监管。

4、设计单位对施工图交底不清

按照行业惯例,设计单位将完成的设计文件交建设单位,再由建设单位转发施工单位后,由设计单位将设计的意图,特殊的工艺要求,以及建筑、结构、设备等各专业在施工中的难点,疑点和容易发生的问题等向施工单位作详细说明,并负责解释施工单位对设计文件的疑问。如果因设计人员的过错,在施工图交底时,尤其是对于在施工中需要特别重视的问题交底不清,就极有可能导致工程质量出现问题。

二、解决对策

1、方案设计应符合国家规范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强制性条文中明确规定,在高层建筑内,不能设置游乐厅、幼儿园、托儿所等儿童活动的场所,如果必须要在高层建筑内设置时,只能在该建筑物的第一层或者是在二、三层设置,同时,还要设置单独的出入口。近几年,在高层建筑上发生火灾的事情逐渐增多。通过对多起火灾事故的调查发现,当发生火灾事故时,伤亡的人员中几乎都是因为窒息或者是烟气中毒而产生的。

2、建筑施工图设计要全面、细致

现在的建筑方案中,人们常常关注的是建筑风格的独特和极具感官的立面效果。但是一些方案过分的看重立面效果,却把实际的作用忽略了,在设计的施工图中,就发现给施工造成了很大的难度,有事连施工图的设计也产生了很大的困难。打一个比方,有一个商业住宅合用楼,它的上面试住宅区,底层则作为商店,在进行朝向的设计时,商业街的朝向设为南向,住宅区则设为北向。为了方便商业人员和住宅人员能够独立且方便的进出的需要,可以在住宅的北面设置出入口,而在建筑方案中立体效果中把二层以上的楼梯设为南向,这样,居民就进了出入口之后,就需要先到达二层,然后才可以进入南面楼梯间,这样不只对于安全疏散是不利,还使使用的面积造成了浪费。再举个例子,两层的一个商店,在进行建筑设计时,为了将建筑物的立体效果体现出来而采用了两处大型的构架。的设计时一定要考虑其实用性与可操作性。我们在进行施工图的设计时一定要做到细致。例如,在工程建筑的相关规定,观演、体育建筑,纪念、文化建筑,服務、商业建筑。园林、学校建筑,中高层、高层的住宅或公寓都需要无障碍的设计。然而,有时在施工图的设计中,有些方面却往往被忽略了。有时业主认为其单位没有残疾者,不需要无障碍的计,设计者也就不进行这方面的设计了或者仅仅在一处进行无障碍的设计。作为设计者必须要提高认识,对无障碍的设计多重视,从而体现出全社会的人都在关爱残疾人。

3、建筑方案要考虑建筑节能

作为一个优秀的环保节能的设计方案,可能会积极地引导我国在节能建筑方面的建设与发展。举个例子,有个地方就把进行节能的但技术性的难度相对大一些的玻璃幕墙作为其公关对象。为了将太阳光的辐射尽可能少的传进室内,改善建筑物内部的舒适度,降低其噪音,另外在过渡的季节上加强通风,方案的设计中用呼吸式的幕墙形式作为其外围护的结构。夏季时经常开窗通风,可以把夹层内的空气温度降低;冬季时经常关窗户,可以使夹层内的空气充分的吸收光能,使室内的热量散失减少,所以起着非常好的节能作用。

4、加强勘察设计质量管理

针对勘察设计质量存在的问题,可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全力推进勘察设计单位的体制革。勘察设计单位改企转制,明晰产权关系,充分调动广勘察设计人员的积极性,在行业内营造一个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政策宽松的社会环境,构筑一个能形成良性循环的用人机制。二是建立与市场经济接轨的监督管理机制。通过资质复查换证工作,优化结构、调整规模。加强勘察设计招投标管理,规范市场各方主体行为,为勘察设计行业创造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三是建立和完善企业自律、中介服务、政府监督、设计保险质量保证体系。实现设计风险社会化,进一步完善了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的管理和运行机制。四是开展继续教育,加强标准规范培训,努力提高注册人员和勘察设计骨干的专业技术素质。推进施工图审查制度是政府对勘察设计质量监督的有效手段,目的是促进行业设计水平和质量责任意识的提高。因此,我们在下一步工作中要结合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施工图审查制度,在原有制度基础上建立网上审查制度,设计人员执业不良记录档案制度,实行审查人员资格考核和动态管理的淘汰制度。促进审查责任,审查质量与管理水平的提高。

三、结束语

总之,一个建设项目的设计施工图文件是设计单位依照国家规范规定和勘察单位的资料而完成的设计成果,是业主意图的反映和贯彻,是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进行下一步工作的依据。设计单位应从实际出发,提高设计质量水平,密切联系参建各方,减少不必要的失误和变更,确保建设任务的顺利完成。

参考文献:

[1]梁丽莉. 浅析建筑施工图设计应注意的问题[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09)

[2]鲁宁. 建筑施工图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19)

[3]谈小华.建设工程施工图设计审查技术问答[M].哈尔滨: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上一篇:监控维修申请报告下一篇:小学校园文化建设与素质教育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