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立福教学模式

2024-06-2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韩立福教学模式(共3篇)

韩立福教学模式 篇1

平凉五中 李青平

7月15日至7月18日我校组织了为期4天的韩立福“有效教学法”的校本培训,通过集体培训和小组集体讨论,使我对韩立福的有效教学法有了更深入地认识,使我收益匪浅,感受颇深。

有效教学法的模式的核心概念是“先学后导”、“问题评价”。“先学后导”是符合建构主义教学思想的行动话语,对教师教学行为转变提出了新的行动要求,期望教师和学生逐步建立这种教学思维。行动要求: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潜能,在教师智慧型引导下让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始终鼓励学生要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对那些合作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或学生要给予规范而科学的指导。“问题评价”,符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问题教学思想的行动话语,对教师“教”的行为和学生“学”的行为以及学习方式转变,提出了新的要求,期望教师和学生逐步建立这种“问题评价”的学习思维。

“先学后导——问题评价”教学模式是以问题为主线,以评价为主要手段的问题教学模式。教学行动过程主要分为三个阶段:课前问题评价,课中问题评价和课后问题评价等。使教师和学生带着问题来上课,在课堂中教师和学生通过交往和对话来解决问题,下课后教师和学生仍然带着问题走出教室。使“问题”在不断的评价过程中得到提升和解决。这种“先学后导——问题评价”教学法,既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又能养成良好的问题思考习惯与品质,同时也能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

1、教学设计的四化:知识问题化、目标具体化、主体探究化和训练课堂化。他其实就是在诠释新课标里对于教师、学生、课本、课堂的要求:教学设计必须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实现教学设计主体化;教师角色应由“控制者”向“引领者”转变,实现师生关系民主化;课程整合应由“学科视野”向“课程视野”转变,实现课程整合适用化;教学模式应由“传递中心教学”向“对话中心教学”的转型,实现教学模式多样化;教学方法应由“提示型教学方法”向“自主型教学方法”转变,实现教学方法灵活化;教学方式应由“教的课堂”向“学的课堂”转型,实现教学方式开放化;教学环境应由“静态平衡”向“动态和谐”转变,实现教学环境和谐化。

2、高质量的预习。韩教授提出了:现在的预习要由以前的“感知预习”转变为“理解预习”,他还提出了“查、画、写、记、练、思”六字诀的预习法,说当学生预习就能自己学会的知识,我们就坚决不讲,多余的时间就练笔。(专指语文)与此相应的课型就由以前的“复习课”和“新授课”就转变成了“问题生成课”和“问题解决课”。此处对我们设计导学案大有启发。

韩立福教授报告有感 篇2

但是新课程毕竟是一个全新的事物,没有现成的模式可沿袭,唯有边实践边完善,于是就产生了这样那样的困惑,2010年6月11日,中央教科所培训中心副主任、教育学博士韩立福教授亲临菏泽一中,进行为期三天的指导,真是一场及时雨啊。在校期间,韩立福教授深入课堂听课,先后听了数学、物理、政治、语文四节课,对四节课作了精彩点评;为老师们做了专题学术报告——《创建新课程有效教学的行动策略与案例研究》,重点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方面阐述了教师学生的行动策略。韩教授源于大量教学实践而总结提炼的观点现实指导意义极强,使我受益匪浅。理论报告后,韩教授引导教师们模拟小组合作学习的流程,分别和三位教师共同上了三节课,手把手的教,面对面的导,极大开阔了我的视野,使我体验了有效教学的方法与策略。

听了韩教授的报告,我对自己的课堂教学改革冲满了信心。继续树立三点两线一体化的大教学观,狠抓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先学后导,问题评价”,就是以问题为任务,贯穿学习过程,驱动学生自学,教师组织、指导、引导,帮助每个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学有所得。个人认为,这个教学模式就是教师帮助下的学生小组自主合作探究式自学。

课堂观摩中我的疑惑:

1、课堂流程中关于学习目标的讨论与解读。固然是为了明确本节课的任务,好达到任务驱动的效果。但是学习目标已经印在学案上了,这里还有讨论的必要吗?或者说还有无印刷的必要?再就是关于这一部分的处理,物理就是朗读,语文都长篇大论了,政治我没有学案,不知道是否也是在朗读。执教老师简单评价后就进入了下一个环节?不知道韩教授对老师们的行为是否满意?教师是否应该强调重难点或加以补充?

2、自主学习与小组讨论板演:讨论的是学案上的问题,我觉得这样的课堂模式,课前预习必须要充分,才能有此部分的精彩——各小组间的质疑。可是学生既然课前已经预习的非常充分了,再拌这样的内容写在黑板上(也不够清晰)并且上台讲解,这部分是否是课堂时间的浪费?至少是属于低效环节?再就是,课下与学生交流,优秀生对这样的课堂,总认为收获甚微——同学说的写的,他早已理解的非常好了,这样的课堂,对他们公平吗?或者说,在这样的课堂上,如何促优?

3、课前预习不充分怎么办?韩教授认为每节课的预习需要多长时间?除去音乐、美术、体育、技术等课程不给预习时间,还有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9 个学科,每周28节课,平均每天5.6节。怎么能保证预习充分?

4、如何进行课前预习指导? 讨论问题的设置,是基于内容还是基于疑惑点、易错点?还是于不疑处设疑,引发思考?如果问题是基于内容设置,问题讨论后,学生的知识就系统了吗?如何保证知识的系统化?

5、如何看待课堂中教师的作用 在观摩课堂模式时,我更关注的教师的行为,我希望知道教师要做哪些,做到什么程度。我就物理课堂中教师的作用,谈一下感受。我觉得整节课,吕老师的语言非常少。引入(从初中的定量到高中的定性),课堂流程的宣布者(这部分好多环节让学生顺承,我觉得这是非常好的,这属于创造中的省略法,减少环节),简单是与非、好很好的评价者。我想知道,韩教授对这样的教师行为如何评价?

韩立福教学模式 篇3

以“成为中国教育的‘袁隆平’,让每节课都变成有效,高效的课堂”为愿景的韩立福博士,在建构主义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新课改的理念,在双流中学做了一场题为“走进有效教学,做智慧型‘懒’教师”的报告。

学员们在韩立福博士理论加实践、文字加图片、张弛有度的讲解下,认识了课堂失真的表现、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表现、“知识传递型”课堂教学与“知识建构型”课堂教学的区别。更关键的是,韩博士从理论和操作两个层面让学员们认识了在“建构理论”指导下的“先学后导,问题评价”的有效教学模式。韩立福博士在报告结束之前也给在场的学员指引了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向与方法。总之,韩博士的报告让在场的所有人都受益匪浅。

双流艺体中学是一所“文化+专业”的特色高完中,学生的文化基础薄弱,加上平时还要花大量的时间学习专业,导致整体的文化成绩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以致成为了阻碍学校发展的一个瓶颈。如何通过有效、甚至高效的课堂教学促成文化成绩的大幅度提高,是学校目前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听了韩立福博士的报告,结合我们学校实际,我们作了以下思考。

一、改变教师教育观念

从“知识传递型教师”转变为“知识建构型教师”。知识传递型教师是“先教后学”忽视问题的发现,导致学生失去“学力”,最终是学生变成了没有预习习惯,没有复习习惯,没有自主学习习惯的懒学生。知识建构型教师提倡的是“先学后导”,其中的“学”,指的是:学生先学,进行结构化的预习;教师先学,形成结构化的备课。“导”指的是师生相导、生生互导、生本联导。建构型教师还关注学生的发现,培养学生的学习力,最终,教师“懒”起来了,学生勤起来了。

教师的教育,应该是授之以“鱼”“渔”“欲”。“鱼”重要,“渔”更重要,给予学生学习的“欲”绝对不能忽视。艺体校的学生文化基础较弱,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要想让他们在艺体校重新认识自我,努力学习,必须要在给予学生“欲”上面下更大的功夫。最近几年,学校先后进行了“尊重平等教育”“基础教育激励策略研究”“成功教育”等等课题的研究,教师们在给予学生“欲”方面有所重视,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还要在这个方面作出更大的努力。

二、建立有效的教学模式

洋思中学成功的背后是“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上海闸北八中从薄弱走向了辉煌的背后是“成功教育”模式,韩立福博士的“先学后导—问题评价”也使得很多学校取得了飞速的发展。那我们学校能否提出我们的教学模式,并且在教学模式的指引下,扎实有序的开展工作呢?回答的肯定的。我们可以建立什么样的教学模式呢?“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成功教育”“先学后导—问题评价”等等都是一些很好的模式,那在我们学校是否适用呢?我们可以照搬吗?这些都需要我们好好的思考。

韩博士的“先学后导—问题评价”教学模式的基本操作模式是:“问题发现+问题生成+问题解决+问题拓展”。其中问题“发现过程”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我们学校的学生,对一些“前概念”的知识掌握不够,因此,对于这一步,我们绝对不能完全放手让学生去“自主”发现。而应该结合学生实际,准备一些“先行组织者”的材料,让学生在其引导下去发现问题。让学生自主“生成问题”过程其实也是一个非常困难的过程,对于我们学校的学生,更多的还是要引导其生成问题。对于问题解决过程,可以近似的理解为我..们现在的练习巩固,这一个环节非常的重要,我们的教师必须要精心准备“问题训练单”,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获得最大的收益。

结合学校的实际,结合学生的实际,我将会不断的努力,在学校的发展进步中提出一种最适合我们学校发展的教学模式。

三、将教师发展放到首位

引导教师对自身的发展进行职业规划,学校依据其需要,提供必要的条件,促成教师专业发展。根据教师的需要提供充足的理论资源,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让教师结合自身发展以及学科特点,选择购买一些书籍,充实到学校图书室并且将图书馆的优秀图书目录提供给教师,让他们有选择的进行学习。

学校为教师建立专业发展最有效的平台——研究课堂教学。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引导教师研究课堂教学,包括有效备课、有效上课、有效听课、有效学习、有效研究最终达到有效的发展。结合我们学校的课题“艺体特色中学教师专业发展研究”,学校准备开展“观课议课”活动。按照学科和学段进行分组,定期定员定内容开展研究课活动。研究课之前,小组的每位成员聚在一起进行“课前议课”,从教材分析到学情分析,再到三维目标的制定等都在议课过程中做充分的讨论。这个过程实际上就是教师在朝“有效备课”的方向发展。接下来由承担研究课的教师,按照课前议课中的预设,准备研究课的流程,并且具体的实施研究课的教学。小组其他的教师按照小组长的分工,在“观课”的过程中,分别从课堂导入、情景设置、学生激励、问题设置、任务导向、课堂生成等方面加以关注,提高观课的有效性。在观课的基础上,全组的教师坐在一起进行“课后议课”——共同学习提高的过程。专门的议课记录册引导着教师从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各个层面进行讨论分析。之后,每位教师都要反思本次研究课,写出自己的心得体会。扎实地开展这样的研究课,必将引导教师用心备课,用心上课,使得课堂教学效率得到提高。..专家引领,促教师专业化发展。本次学习,我们学校派出了20多位教师参加,教师们收获很多,感触很深。在学校发展的过程中,我们要为教师提供更多的学习的机会,请专家到学校讲座,派教师出去学习等等。

教师专业化发展,必将使得艺体校的明天更加辉煌。

上一篇:四年级数学下册习题下一篇:08定额人工费调整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