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捞成功之道分析

2024-11-0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海底捞成功之道分析(精选7篇)

海底捞成功之道分析 篇1

在海底捞吃饭,感动是必然的、正常的,其他行业想要达到这个效果容易,但是在素有员工素质低谷之称的餐饮企业中实现这个标准,却是罕见,海底捞完全颠覆了人们对于餐饮企业服务的所有认识。

当百胜餐饮上半年度“(中国)区域经理大会”全体200余人餐饮高管涌入海底捞火锅店之后,在中国餐饮界就挂起了一股“海底捞旋风”,不仅仅是火锅企业,就连北大光华学院的教授都公开宣称要服务企业向海底捞学习,海底捞一时间成为优质服务的代名词。

火锅店,服务和产品相比,前者更加重要!这是海底捞老总张勇的总结。

张勇并不是什么出身餐饮世家的世袭,也不是什么知名餐饮企业的高管,他在做火锅之前是一个普普通通拖拉机厂的电焊工,1994年下岗的他,为了生计在路边支起了四张桌子,一次都是现学现卖,没有过硬的口感,只能在服务上下苦功夫,“别人要什么快一点,有什么不满意多陪笑脸。”张勇回忆道,“你什么都不懂,如果连最基本的谦虚和对客人友好的态度都失去的话,你还做什么生意?!”

但是尽管如此,初来乍到的海底捞生意仍旧冷清的吓人,一天张勇还不容易用自己热情的叫卖声拉拢来一桌客人,完了之后客人异口同声的说味道不错,说下次朋友聚会还会再来。这让张勇着实兴奋很久,可是当他尝了口自己的火锅却发现,因为中药放多的已经导致味道发苦,这样的“劣质产品”竟能获得好评?张勇苦思冥想之后,是自己真诚的服务弥补了味道上的不足,打动了顾客。

看到了这一点,张勇更加服务周到了,帮客人带还在、拎包、夹菜等等,只要客人有需要,张勇都一一满足,而在此中,张勇也创造了海底捞的招牌接待动作:右手抚心,腰微弯,面带自然笑容,左手自然前伸作请状,今天在各个海底捞店中仍随处可见。凭借这个服务,海底捞在简阳站稳了脚步。

服务高于一切

,海底捞开始进入西安,这是海底捞走出简阳的第一步,可是几个月后,被派去西安的张勇得力助手杨小丽提出辞职,理由是,西安的合作加盟店主锱铢必较,海底捞所有的传统都被他所废除,结果导致海底捞连月亏损,马上就要赔个精光了。至此生死存亡之际,张勇果断让加盟商撤股,由杨小丽全权负责,重拾海底捞的核心理念——服务高于一切。

得到尚方宝剑的杨小丽开始向西安的消费者提供大量海底捞特色服务,对待客人拿出了超乎寻常的热情和耐心,这种“非常服务”不仅让海底捞在西安重获关注,还一炮走红。

在非典期间,一个火锅上门更是让海底捞声名鹊起,海底捞的订餐电话立时响个不停。为了送货方便,海底捞将传统的煤气罐更换为轻便的电磁炉。前一天送餐,第二天再去取回设备。

对于管理,不仅仅是区域总监,店长,就连一线的服务员都大权在握:他们可以赠送水果盘或者零食;如果客人提出不满,他们还可以直接打折,甚至免单!

我们是一家火锅店,但是我们的核心不是火锅的配方,而是我们的服务。

7月,海底捞开始进入北京市场,在北京不仅有四川同乡小天鹅、德庄、秦妈还有阳坊涮肉、东来顺等等,如何在这个大牌云集的地方分的一杯羹呢?海底捞开始了一场对传统的标准化、单一化服务的颠覆革命。从此,海底捞火锅有了一些专属名词:肉麻式服务、变态服务。顾客在海底能够真正感受到“上帝的优越”,甚至会觉得“不好意思”。更有顾客觉得这样的服务,让自己很受宠若惊,不习惯,但是不可否认,肉麻服务却是征服了北京消费者的心。去过海底捞的顾客开始不知疲倦的为它做口碑宣传,到最后不提前预约你吃个火锅的登上个把小时。等待的人数几乎与就餐的相同,这就是传说中的海底捞等位场景。

等待对于任何人都是一种煎熬,尤其是在飘香的餐厅前饥肠辘辘的等待,但是海底捞却把这种煎熬变成了一种享受,手持号码等待就餐的顾客一边观望屏幕上打出的座位信息,一边接过免费的水果、饮料、零食;如果是一大帮朋友在等待,服务员还会主动送上扑克牌、跳棋之类的桌面游戏供大家打发时间;或者趁等位的时间到餐厅上网区浏览网页;还可以来个免费的美甲、擦皮鞋。

对于服务的态度,海底捞从来都是不曾含糊,即使是提供的免费服务。一名食客曾讲述她的经历:在等餐美甲的时候,一个女孩对于指甲的颜色反复地折腾了6次,就连一旁的其他顾客都看不下去了,但是为其服务的阿姨依旧耐心十足、热情服务。

在用餐的时候,除了围裙、毛巾服务员还细心的为长发的女士送上皮筋、发夹;戴眼镜的顾客会得到眼镜布等等,如果你点的菜太多,服务员会善意地提醒你已经够吃;随行的人数较少,他们还会建议你点半份。

一个流传很广的关于海底捞的故事,一位顾客结完帐后,随口一句怎么没有冰激凌?几分钟后,服务员气喘吁吁的递上可爱多,并道歉说“店里没有,这是从对面超市买来的。”“只打了一个喷嚏,服务员就吩咐厨房做了碗姜汤送来,把我们给感动坏了。”很多顾客都曾有过类似的经历。

这就是海底捞的粉丝们所享受的“花少的钱获得星级服务”的过程。毫无疑问,这样贴身又贴心的“变态服务”,着实会让人流连忘返,重估不断的走向这家餐厅。

员工就是财富,他们比顾客更重要

海底捞有近10,000名员工,但是其流动率一直保持在10%左右,而中国餐饮业的平均流动率为28.6%。与此同时,海底捞4年只开出了近40家店,这与其单店上千万的年营业额,每晚3~5台的翻台率是极不匹配的。

为了保证服务质量的连续性和一致性,海底捞的每个店都必须保证30%左右的老员工“压阵”。在这一点上,张勇非常清醒:“支撑海底捞发展的根本,从来不是钱,而是员工。在没有培养足够合格员工之前拿钱拼店数,是失去顾客进而让海底捞品牌消失的最快死法。”

员工们的自觉与热情,来自于张勇一个最朴素的思想:员工才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他们的重要性远超于利润,甚至超过了顾客!

在海底捞,每天两班倒的员工,白班的一直会被安排白班,晚班的一直会上晚班。这样员工不需要被迫改变作息时间来适应。这样细心的安排还包括:员工宿舍离工作地点不会超过20分钟,全部为正式住宅小区,且都会配备空调;有专人负责保洁、以及洗衣服;公寓甚至配备了上网电脑;如果员工是夫妻,则考虑给单独房间……光是员工的住宿费用,一个门店一年就要花掉50万元人民币。

在每一个海底捞的办公室里,墙上都会贴着一张“金点子排行榜”,这就是海底捞思想火花的来源。每个月,由各大部长、片区经理组成的创新委员会,会对员工们提出的创意服务做出评判,一经评上就会推广到各个分店,员工可以获得200~元不等的奖励。

海底捞成功之道分析 篇2

丰厚的薪水, 轻松的工作, 呼之即来的假期, 这是每个员工都期望的, 但只拥有这些不一定能让员工开心。事实上, 员工的幸福来源于一流的员工激励机制、充足的福利、宽广的职业发展空间等方面。

海底捞服务至上

近几年, 海底捞成为了一种文化现象, 也成为很多企业学习的经典管理案例, 2011年《海底捞你学不会》出版, 一时间成为当时的畅销书。接着《海底捞你学得会》、《海底捞成长日记》连续出版, 更激起了人们对海底捞管理模式了解的欲望。

海底捞成立于1994年, 是一家以经营川味火锅为主的公司, 全称为四川海底捞餐饮股份有限公司。去过海底捞的人会发现:第一, 那里的顾客非常多, 排队两个小时去吃上一顿海底捞是很常见的;第二, 海底捞的服务好, 筷子的长度不会让人烫到手, 排队的时候还有人帮你擦鞋, 刚坐下准备点餐, 服务员就已经心领神会地跑过来;第三, 服务员总是面带微笑, 不让人觉得假, 觉得虚伪, 而是发自内心的微笑。

餐饮行业具有消费需求大, 市场空间广的特点。海底捞的董事长张勇的高明之处就是看到了这一点。张勇从一个麻辣烫的摊主, 将海底捞发展为融汇各地火锅特色于一体的大型跨省直营餐饮民营企业, 在这将近20年的发展中, 海底捞已经在北京、上海、西安、南京等全国21个城市拥有91家直营餐厅, 并在新加坡、美国拥有海外直营店, 员工近2万人。海底捞能在市场竞争激烈, 消费者要求高等压力下, 逐渐发展壮大, 离不开它独特的服务模式。

海底捞专注于服务, 这一思想既简单又专一, 正因如此, 海底捞才“收服”了顾客挑剔的心, 使企业有限资源聚焦。当其他餐饮行业都在实行服务标准化的时候, 海底捞一反常规, 一心一意从顾客的角度出发, 用心提供个性化服务, 对顾客如家人一般, 为顾客创造了一种幸福感, 顾客幸福了, 自然从心里认同这个企业。慢慢的, 海底捞在消费服务领域独树一帜, 也使海底捞成为幸福企业的代表。

海底捞的幸福之处

幸福企业的根本是“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的核心是满足人的工作生活需要。员工与顾客直接接触, 代表的是公司的形象, 员工的服务质量, 可以体现出一个企业的态度, 它也影响着顾客的购买心理。

董事长张勇将人视为海底捞发展战略的重要基石。海底捞知道, 要让员工感到幸福, 不仅要提供好的物质待遇, 还要让人感觉公平。海底捞不仅让这些处在社会底层的员工得到了尊严, 还给了他们希望。如果说顾客是上帝, 那么员工就是上帝中的“上帝”。

员工为企业付出劳动, 企业支付给员工工资是理所应当的, 但是你听说过企业给员工父母发工资的么?没错, 海底捞就是这样。海底捞会根据员工的表现来给父母发工资, 每个月200、400、600、800元不等, 子女做的越好, 父母拿到的工资就会越多。而且, 在海底捞工作满一年的员工, 一年累计三次或连续三次被评选为先进个人, 该员工的父母可以免费来探望一次, 往返车费公司全部报销, 子女还有3天的假期陪同, 并可在店免费就餐一次。公司还为员工以及店长的子女提供教育津贴, 在简阳还有海底捞私立寄宿制学校, 为员工解决了子女上学难的问题。海底捞把员工当成自己的家人对待, 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 都细心的照顾, 满足员工的需要, 同样, 员工也把公司当成了自己的家, 用心去工作, 用心去接待顾客, 感恩公司。员工满意, 顾客满意, 公司的发展怎能不壮大?

张勇对人性的洞察是深刻的, 要让员工对公司忠诚, 就要研究他的心理需求, 无论是谁, 都要一视同仁, 即使是农村出来的人, 也要重视他们的个人能力。由于餐饮行业的服务人员大部分来自农村, 他们进城工作无依无靠, 每天辛苦工作, 首先是为了解决生存问题, 然后通过自己的努力给自己的家庭和父母带来生活上的改善。海底捞的这些做法无论是从工资、住宿、父母、子女等方面, 都为员工解决, 让员工放心工作, 使异乡人在城市有了安全感, 幸福感也就增强了, 同样, 也会稳定的工作, 对组织忠诚, 减少了员工跳槽给企业带来的损失。

海底捞不仅在工作上给予与其他城里人一样的待遇, 在工作机会上也是一视同仁。从农村出来的员工渴望通过自己的劳动, 改变自己的命运。但由于社会地位、学历等因素, 很少有机会提供给这些人。但是在海底捞, 靠双手就可以改变命运。公司给员工提供职业的方向, 确立了严格的晋升通道:从管理线、技术线、后勤线三线晋升;所有的管理人员都必须从基层做起, 靠能力提升, 公平竞争。在海底捞, 员工真正的实现了敢想敢做的梦想, 企业给员工提供了方向, 即使你是后勤员工, 也可以成为公司的管理者。

在一个企业工作, 只有稳定的工资, 公平的竞争机会就够了吗?公司需要发展, 员工个人更想在工作中提高自己。创造力是一个企业的生命力, 在海底捞, 只要你有想法, 公司欢迎员工提出改进服务的建议, 也鼓励员工进行菜品开发, 一经采用, 便用创新者的名字命名, 还提供丰厚的奖励。公司给予了员工充分的信任, 只要顾客有任何的不满意要求退钱, 员工可以不经请示直接予以免单。员工在这里不是一个旁观者, 而是公司发展的重要组成力量。在这里, 员工把幸福感传给了顾客, 顾客又传递给了公司, 员工感受到了工作的意义和快乐, 让工作变成了享受而不是纯粹的打工, 极大的提高了幸福感。

双手改变命运

将“双手改变命运”的价值观念变为现实, 是海底捞的首要目标。从张勇到每一位努力在工作中创造价值的海底捞员工, 这一理念在不断传递, 并深刻记在人心。目前, 海底捞的核心管理团队成员都是在海底捞工作超过10年的老员工, 他们的忠诚度直接带动了员工创新和生产效率。严格的升迁制度保证了“公平公正”的内部环境, 不仅为员工带来了尊严和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 更将这种幸福自然而然地传递给每一位顾客, 最终推动公司整体的增长。

海底捞把培养合格员工的工作称为“造人”——创造人才, 塑造人才, 成就人才。张勇将培养员工视为海底捞发展战略的基石。海底捞对每个店长的考核, 只有两个指标, 一是客人的满意度, 二是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同时要求每个店按照实际需要的110%配备员工, 为扩张提供人员保障。海底捞的这种以人为本、稳扎稳打的发展战略值得我们借鉴。

海底捞成功通过塑造幸福文化实现幸福企业的梦想, 它建立了企业信仰, 而这种信仰被深深烙在每个员工的心里, 员工将这种文化付诸于行动, 在为公司创造价值的同时也提升了自身的能力, 达到了一种双赢的效果。企业的利润来自员工的幸福与客户的感动, 海底捞的幸福文化直接说明了创建幸福企业的重要意义。

海底捞的成功奥秘 篇3

海底捞的核心价值观——“双手改变命运”,是怎么样形成和确立的?

张勇:餐饮是一个完全竞争的行业,消费者体验至关重要。我们在很早的时候就非常重视顾客满意度,而顾客满意度是由员工来保证和实现的。所以,我们确立了“双手改变命运”的核心理念来凝聚员工。想借此传达的是,只要我们遵循勤奋、敬业、诚信的信条,我们的双手是可以改变一些东西的。员工接受这个理念,就是认可我们的企业,就会发自内心地对顾客付出。我们在服务上的创新都是员工自己想出来的,因为他们深受“双手改变命运”这个核心理念的鼓舞。

这个价值观一旦确立,我们的制度体系就会围绕这个理念来设计。比如,我们员工的职业发展规划,其实就是建立在这个理念基础上的。海底捞一般不从外部聘请管理人员,并不是说外面的管理人员不好,而是从外面聘人,把好的职位都留给外面的人,我们说的和做的就不一样了。我们告诉大家双手改变命运,实际上却把大家的路给堵死。所以,我们的职业发展路径一定是从基层一级一级往上走,不能坏了规矩。

海底捞招人是什么样的标准?海底捞员工的离职率在10%以下,这在同业内是很低的,你是怎么做到这点的?

张勇:坦白说,我们招人没有标准,因为我们招不到人,我们确实是没有资格去选。只要应聘的人身体健康,愿意干,我们就可以招。

一个人在海底捞上班至少要在三个月以上才算是海底捞的员工。按这个标准算的话,海底捞的员工流失率是非常低的,而且我们的干部流失率几乎为零。哪怕我们把一个店长撤了,甚至人走的时候我们给提供一笔八万元的安家费,都没有人走。此外,还有很多单位愿意到海底捞招人,我们还推荐一些人到其他地方去,都没有人走。从我创业到现在,我们只走了两个干部。

这些年来,我最自豪的就是海底捞员工的忠诚度,因为这个忠诚度,实际上是员工用心服务顾客的基石。发现一些顾客不满意的地方,员工会去弥补,这个是我很满意的。

一个人要体面地生活,收入是一个基本的前提,在这个基础上再关注他的精神层面。我们确实在这方面想了很多办法。比如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我们就给大堂经理这个级别的干部的父母发钱。这个事情看上去很简单,但这使他在当地村里面很威风,他会觉得到了海底捞以后,连家人每月都有200块钱的补贴。如果他还要辞职,那就可想而知了,连他父母都会帮我说话,让他留在这里好好干。如果招聘员工真没得选的话,这些员工进来以后,又如何能够快速地融入海底捞的企业文化呢?他们怎么能够像老员工一样对待客户,或者按照企业的规定和要求去做呢?这个其实挺难的。

张勇:快速融入企业文化只存在于想象或愿望当中。我们也发生过店员和顾客发生争执甚至拿了顾客买单的钱就跑掉的情况。但是我们一直都在努力让员工尽快地融入我们的企业文化和价值诉求当中。

除了个别失职的情况,我们绝大多数员工都是很努力地在为公司服务。很多员工在社会上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到了海底捞之后,我们会给他一些人性化的东西。在这种情况下,其实给他一点他就会很感激。我觉得我们其实可以做得更好,这里面有一个执行的问题。因为每一个新员工接触的是领班,而领班对公司企业文化的理解是有差异的,所以你会发现在海底捞还是会有老人欺负新人的现象,这跟他的师傅、跟他的领班、跟他的店长有很大的关系,毕竟很多师傅、领班和店长也都很年轻,十九岁或者二十岁出头,让这些小孩子明白什么叫责任、什么叫战略目标,确实很不容易。

现在90后的人都开始进入社会工作了,你如何管理好这部分员工?

张勇:我们店里面很多员工都是90后,还是有很多很勤奋的。我觉得还是要把创新做成这个企业的文化和人力资源体系的一部分。比如,我们不能拿对待70后的员工的方式来对待90后的员工。比如对于我这个年代从农村出来的员工,给他父母发200块钱他就很感激了,觉得有面子。但是对于90后,再给他发200块钱可能就不适合他了。他可能希望在宿舍里面安一台电脑,下班之后打打游戏,跟他外地的女朋友在网上聊聊天。我们就得根据这些人的特点和需求,做不同的安排或设计。

人力资源体系或成就核心竞争力

员工、顾客、股东,这三者如果要排一个顺序的话,你怎么排?

张勇:做生意还是要赚钱的,我觉得三个都一样重要,而不是说哪一个更重要。比如股东不掏钱投资,员工就没有工作的平台。但员工进到公司以后,你不停地压榨他,他就不会好好服务你的客户。所以在我看来,这三个是同等重要。

对于员工的关怀,我一直希望我们能做的更多,做得更好。我们的员工绝大多数都是农民工,他们没有受过良好的教育,处在社会最底层。十几年前,很多农民工还拿不到工钱,很多餐饮业的员工就住在地下室。我们给员工的待遇稍微改善了一下,给他们的照顾适当多一些,外界就觉得我们把员工摆在第一位了。其实我觉得这些还是不够的,和欧美国家相比也还是有差距的。我希望未来在这方面我们能够做的更好。

海底捞的成本在同行业里是不是高一些?你认为员工不是第一重要,那你的核心竞争力到底是什么?

张勇:我一直在琢磨餐饮业的核心竞争力究竟是什么,是环境、口味、食品安全还是服务品质?我想了很多,发现这些到最后都不能形成核心竞争力。我觉得人力资源体系对餐饮企业是至关重要的。如果我们能把这个人力资源体系打造好的话,它会形成一种自下而上的文化。我认为这个可能会成为海底捞未来的一个核心竞争力。

关于成本,对于我们来说,主要是两类成本开支比较大。一个是食品安全方面的,一个是员工的劳动力成本。食品安全方面,我们现在已经基本上做到机械化清洗、机械化切割,包括洗菜的水要零细菌,清洗车间的温度等等,这些都是按照一个很高的标准在建,这个成本一定会高一些。至于劳动力成本的上升,我觉得这是一个好事情,因为我们企业的理想就是增加基层员工的收入,通过市场的调节,通过增加售价,或者压低股东的一些回报,我们可以保证员工的收入有较大的增长空间。你的售价可能会比其他对手高一点,但你是品牌,一切问题就解决了。

海底捞的普通员工在服务顾客时有不小的自由度,这个自由度大了,你可能就会面临亏钱。这方面你是怎么管理和控制的?

张勇:这个问题,其实可以回到我刚才提到的在员工、股东、顾客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

我们不能总是站在自己的角度上考虑问题,我们一定要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比如一个顾客到了海底捞要等座,座位也没有,一点小吃也没有,人家一定就不等了,而不等的结果就是我们没有收入。所以,我们必须在这种情况下增加一种服务,而增加这个服务的成本实际上是非常微不足道的。还比如给客户退菜,对于我们来说,食材成本是很低的,所以一定不要因为这么一点成本跟客人发生冲突。一些人都只算自己的账,不算员工、同事、顾客的账,所以合作者只会越来越少。

做生意一定是要赚钱的,只是不能太短视,不能只是说这一单赚了多少钱。比如说顾客吃火锅,都喊咸了,这时应该给顾客免单的。因为顾客消费你的产品,是一个不合格的产品,这个损失一定是要由商家承担的。

现在媒体都在宣传你不考核利润。利润到底考不考?如果不考核利润,店长如何去奖励?绩效跟他的报酬有什么关系?

张勇:利润一定是要考核的。我们对利润的看法,不看短期,而是要看长期。这个月赚不到钱,我一定考虑的是在未来赚更多的钱。但对一个优秀店长我确实没有直接去考核他的利润,因为我觉得,如果想让一个企业变得强大,每个店长在每个月和每一年的赚钱能力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他们有没有能力把员工凝聚到一起,有没有能力去保证顾客的满意度。这样才能保证我们长久的利润。我们考核店长就两个指标,员工满意度和顾客满意度。员工不满意,顾客就没法满意。

苦练内功,做高端品牌

把海底捞这个品牌开到全中国的每一个角落,是你说的吗?未来,你对上市有没有考虑?

张勇:我是这样提的,把海底捞开到全中国。这是一个比较笼统的说法。我还是想把海底捞做成一个高端品牌,火锅本身就是一个大众化的东西,高端也高端不到哪里去,但是我希望海底捞在火锅里面是一个比较高端的。换句话说,收费还想贵一点,但这一定受限于当地的消费水平,所以有些地方还是不合适开。

一年多前完成了股改工作之后,我们就把融资停掉了。关于上市,我理解其首要任务还是融资,一定是想融资之后投资一些硬件和软件,改善企业的一些架构。我们很早以前就重视人力和物流,这是我们一直在做的事情,海底捞的效益完全可以保证做这些事情。而且中国的资本市场还不够规范,我目前不太愿意加入进去,或许实在缺钱了我可能才想进去。目前,我还是想靠自己的力量稳步发展。

海底捞分析 篇4

一﹑巧妙地结合保健因素与激励因素,激发员工的潜能

海底捞的高薪酬和高福利策略,既起到了保健的作用,又起到了激励的作用。为了激励大多来自农村的员工的积极性,海底捞还运用了“错层思维”——通过“捆绑”员工家人而“捆绑”员工本人。每个员工最渴望得到的是拥有能充分施展自己才能的平台。在海底捞工作使员工认识到只要有能力,并且付出足够的努力,你就有机会通过这个平台来实现自己的梦想。在海底捞这个平台上,让没有高等学历的农村青年成为了 “白领” ﹑“高级白领” 甚至是“金领”

二﹑倡导“快乐工作、微笑服务”的理念,打造基于顾客价值创造的竞争优势

微笑是一种无成本的投资,不用付出任何直接的物质成本,但带来的是超额的回报和顾客的回头率。海底捞为顾客着想,为实现与其他同行业企业的差异化。不可避免的提高了企业的投入,虽然成本增加,但与此同时顾客的满意度提高,消费频率也随之增高在顾客花费成本基本不变的情况下,相比其他企业创造了更多的顾客剩余价值,其得到的回报和净利润当然也在不断增高。海底捞通过既满足了顾客的差异化需求,也使消费者有受到尊重之感的良好体验,创造了同行业其他企业无法给予程度上的顾客剩余价值。进而会使这部分顾客成为海底捞的忠诚顾客。在这层面上,海底捞具有高于其他企业的顾客价值优势。三﹑独特的培训方式

在餐饮行业师傅带徒弟的方式是一种比课堂讲授、参观、讨论等更为有效的培训方式。四﹑充分的授权,培养忠诚员工

充分授权也是海底捞的一个管理特色。例如200万元以下的财务权都交给了各级经理,而海底捞的服务员都有免单权。所有必须坚持自己的目标和标准进行决策,并对组织做出贡献的员工,实际上都在行使管理者的职责。显然,在海底捞的管理体系中,每一个基层服务员都是一个“管理者”,这对提升服务品质起到关键的作用。每个员工都是管理者的餐馆,显然就具备了不可复制的核心竞争力。

五﹑积极创新,寻求企业发展

通过努力创造让员工愿意工作的环境,结果创新就不断涌出来了

六﹑创造服务利润链,利用口碑营销,塑造品牌形象

“企业对员工好—员工有干劲—员工对客户好—客户体验良好—忠诚顾客再次消费和口碑推广—企业获利”,这一逻辑反映的就是服务利润链的思想。海底捞将时尚事物和传统饮食结合起来,它将美丽赠与了这些女性消费者,而这些消费者体验之后,也将她们的感受带给了更多的人。这就是口碑营销的力量。海底捞不搞打折促销,人均消费并不低,但它给消费者带来了全新的体验:被服务的快乐,被尊重的感觉。随着这些创新服务不断被顾客口口相传,海底捞的品牌得以提升。

七﹑人性化的绩效考核方式

与业内同行的以营业额和利润来考核店长不同,顾客满意度与员工满意度是海底捞考核店长的最重要指标。晋升制度也是采取内部晋升制。因此,每一位员工都全心投入如何能更好的满足顾客需求,为企业的发展献计献策。

海底捞经营的发展障碍:

一﹑人才培养后劲不足

海底捞对人的培养是建立在师徒制传帮带基础上,这种传统的师徒制培养体系,是海底捞江湖似的人本组织文化的机制基础。但海底捞的扩张所需要的人才在体制内根本无法满足 二﹑“消费者满意”是一个动态的而不是硬性的标准

在购买行为产生之前,消费者一般会对希望购买的商品、服务有一个心理预期,如果产品或服务的“实际情况”比消费者原来设想的质量更好、数量更多或价格更便宜,消费者就能获得“物超所值”的意外惊喜。在海底捞,顾客开始确实可以因“送菜”、“打折”、甚至“免单”而获得意外的惊喜。但是,任何“意外”总是一次性的,时间长了就会成为“惯例”。一旦成为“惯例”,也就不再有“意外”的惊喜。有些“忠实”顾客非但不会再感到惊喜,还会为因为没有“送菜”、“打折”、“免单”等“惯例”而感到失望和生气。

海底捞案例分析 篇5

[摘要] 火锅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上个世纪末, 火锅店进人了黄金发展时期,这期间造就了一批著名的大型火锅集团,很多零散个体火锅店也应运而生。在2010年度餐饮百强调查报告中,火锅企业占21家, 营业额为321.26亿元, 占百强企业营业额23.02%, 市场占有率仅次于快餐送餐和餐馆酒楼之后。然而,红火的发展局面背后是激烈的竞争, 一系列值得关注的问题相继出现: 一是很多火锅店发展缓慢, 不能做大;二是很多火锅店发展很快, 但是又快速地衰亡;三是部分火锅店锅底等存在质量安全问题并被多次曝光。因此, 如何在行业内实现稳定、高速的成长, 成为火锅店经营者十分关注的话题。

一、海底捞企业简介

四川海底捞餐饮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以经营川味火锅为主,融合各地火锅特色于一体的大型跨省直营餐饮民营企业。公司始终秉承“服务至上、顾客至上”的理念,以创新为核心,改变了传统的标准化、单一化的服务,提倡个性化的特色服务,以用心服务为基本营销理念;在管理上,宣传“双手改变命运”的价值观,家庭式和人性化的管理模式为提升员工价值,创造公平公正的工作环境提供了保障。

16年来,海底捞已在北京、上海、天津、杭州、南京等全国多个城市设立五十多家直营店,大型现代化物流配送基地四个和一个原料生产基地,2010年营业额近15亿元,拥有员工1万多人。先后荣获“先进企业”、“消费者满意单位”、“名优火锅”等十几项称号和荣誉,连续三年获得“中国餐饮百强企业”名誉称号。海底捞在迅速发展的同时, 还实现了企业利润和顾客满意的双赢,各方面指标都远远超出行业平均水平。

二、海底捞战略分析

有效的战略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内部优势和环境机会,同时使企业的劣势和环境威胁降至最低限度。现利用伦德等人提出的SWOT分析法,对海底捞火锅店所面临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进行体统的阐述。

1、优势(Strength)方面(1)定位清晰化

根据“属性定位点、利益定位点和价格定位点”分析框架,结合海底捞的实际情况可知,海底捞的主要属性定位点是优质服务,次要属性定位点为产品质量;利益定位点是愉快的享受美食,价格定位点是中等水平。

[1]海底捞的人均消费价格为50到70元左右,在火锅行业中属于中高价位,但就整个餐饮行业而言属于中等价位。为了照顾顾客的习惯和偏好,海底捞进行了进一步的顾客细分。由于全国各地饮食的差异,除了川味火锅特有的麻辣锅底外,海底捞还设计了番茄锅底、药膳锅底等不同口味的特色汤料。对于价格敏感型的顾客,通过3元畅饮饮料、半分点菜和免费水果等形式,降低客户对价格的敏感度;对于时间敏感型的顾客,推出电话和网络预约机制,大大节约了顾客的时间;对于特色服务追求型顾客,针对性的提供美甲、擦鞋等增值服务,提升顾客特别是女性顾客的关注度。对就餐环境要求较高的客顾客,海底捞店内设有就餐大厅和包间,满足客户的不同需求。

消费水平和产品类型决定了海底捞的目标顾客为中等收入的大众客户。这一消费群体以大中城市居多,收入稳定且追求优良服务和品质,喜欢体验新鲜事物,拥有较广泛的人际交往圈。海底捞将火锅店的选址定在北京、上海、西安等一、二线大中城市,使区域定位与消费人群相符合。

海底捞清晰的定位,使得公司能够有的放矢,运用服务与产品相结合营销组合模式,把握愉快享受美食的理念,有针对性的对客户需求进行配套设计,让海底捞与其他火锅店区分开来,找准定位人群,树立品牌影响力。(2)管理人性化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人在用脑工作的同时若果也能用心工作,将使得效率更高,成效更好。海底捞的管理者充分利用了这一结论,实行人性化管理,从员工的衣食住行、教育培训、自主权力和激励与晋升政策等各个方面提高员工努力工作的热情。

①家庭式管理。海底捞通过为员工安排正规住宅,解决员工的子女的教育问题等举措,让员工免去了日常琐事和子女教育等的后顾之忧,能够将精力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

②绝对自主权。海底捞推行信任平等的价值观,授予一线服务员极大权利。员工可以自行决定为顾客打折、换菜甚至免单。为了防止权利滥用,海底捞利用员工刷卡行使权利的方式进行科学管理。这样有原则的信任和权力的最大下放,使得员工成为公司的管理者,参与意识被全面调动了起来。

③内部晋升制。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可知,当人的基本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和社会需求得到满足后,将追求尊重层次和自我实现层次上的需求。在海底捞,除了少数例如财务等技术性较强的部门是吸纳的外部人员外,海底捞几乎所有的管都是服务员出身。公正规范的内部晋升制度激励底层员工勤勉工作,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而对于没有管理才能的员工,通过努力工作成为功勋员工,得到企业认可。(3)后台规范化

海底捞的后台生产,管理严格且规范,与前厅人性化的管理形成鲜明对比。海底捞在北京、上海、西安和郑州四地建立配送中心,为各地的门店服务,并由麦当劳全球物流合作伙伴美国夏晖公司为中心提供规划、建设、管理咨询服务。配送中心每天的原料进货量及生产量,由计划部经过严格的数据分析后确定并下达采购及生产任务,降低了库存。专业化的后台加工配送保证了各个门店菜品的标准化的品质和数量,并把门店后厨的工作量降到最低,保证能以最快的速度上菜。同时,极力压缩门店的后厨面积,以实现产生营业额的摆台面积的最大化。除了配送中心,海底捞在门店也配置了各种现代化设备,员工通过全自动化触摸屏机器的操作进行订单操作,保证工作简单且可操作强,员工能够拥有更多的精力为客户服务。

海底捞将成本尽量后移,实现规模化管理和效益;将生产与服务剥离,分别实现标准化和人性化管理,从而有可能达到各自的最优。(4)服务高端化

根据费斯克罗(Fisicaro)和兰斯(Lance)的显著维度光环效应可知,评价者受被评价者某个显著属性的影响,会使他对被评价者其他属性的评价产生偏差。海底捞的服务与其他营销要素交叉影响,部分地实现或提升其他利益同样可以用显著维度光环效应来解释。由于顾客对海底捞的服务印象非常好,使得顾客在满意中不知不觉提高了对于产品口味的评价;相同的机理,海底捞的优质服务也降低了消费者对于环境、价格和店址的挑剔度;再结合到海底捞的服务,使得顾客在环境舒适度、物有所值、便利性这几项得到的利益愈加放大,从而进一步促进了海底捞服务品质的实现。在任劳任怨的员工和高科技辅助的后台模式的双重保障下,海底捞动用高端的服务让企业显示出远超竞争对手的优势。

2、劣势(Weakness)方面(1)产品局限,季节限制

火锅是中华民族传统美食,在历史的不断发展中已经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展,海底捞火锅店甚至整个火锅行业都很难在菜品和火锅口味上有较大的创新。消费者在不算低廉的价格条件下就餐,除了满足温饱外,更主要的是享受美食,如果产品口味不能有较大的特色,企业将很难长久的发展。

由于火锅本身烹调的限制,火锅的销售额会随着季节的变化产生较明显的波动。秋、冬天市场占有率大,春、夏销售业绩一般会有较大的滑落。销售业绩较大幅度的起落势必会影响企业资金的周转,这点对于市场占有率较高的企业显得尤为突出。(2)过度服务,缺乏标准

在个性化消费的今天,海底捞引以为傲的服务,问题也逐渐凸显。部分顾客希望拥有较独立的用餐空间。有些老员工和客人高谈阔论,实则打扰了顾客的用餐。海底捞提倡服务员与顾客建立友好的关系,如何把握程度是问题的关键。

而如何海底捞这种独特的文化机制传承下去,为这种自发的服务制定一个统一的标准,海底捞目前还没有找到比较合适的方式。海底捞这种员工自发形成的创新服务很难标准化,制定相应的规章反而会扼杀员工的热情。(3)人才单一,扩张受限

海底捞的员工很少从社会招聘,鼓励员工推荐亲友进入企业。内部晋升制度使海底捞的高管几乎都是从底层服务员成长为部门经理甚至区域经理。高层管理人员的文化程度普遍较低,没有系统的学习过管理方面的有关知识。随着发展的加快,内部晋升将远远满足不了企业对高级人才的需求速度,企业也需要拥有专门知识背景的高学历管理人才的参与。

目前,海底捞全国的店面仅五十多家,每年的扩张不超过五家,扩张速度较慢。缓慢的扩张速度也是受制于无法拥有足够满足扩张需要的合格员工。如何储备更多拥有“海底捞”思维的管理者和一线员工是企业目前面对的难题。

3、机会(Opportunity)方面(1)餐营业发展势头强劲

中国历来有“名以食为天”的传统,餐饮业作为我国第三产业中的支柱产业之一,在人民生活与社会发展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特别是最近几年,我国餐饮业呈现出高速增长的发展势头,逐步进入“热门”行业之列。餐饮业的经营档次和企业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投资主体和消费需求多元化的特点更加突出,经营网点数量和人员队伍呈现扩大态势,顾客消费的个性化和特色化的趋势明显,追求健康营养和连锁规模发展成为主题。集团化、品牌化、产业化和国际化的发展步伐加快,推动了餐营业现代化的进程。

海底捞处在市场形势大好的环境下,可以凭借自身优势在餐营业中进一步扩大自身的经营规模和涉及领域,通过规模经济有效降低成本,形成从一体化的战略。(2)现有市场空白的存在

火锅行业长期是走低附加值、低价格的路线,以菜品丰富、口感良好、适合聚餐的优势在餐营业占据了重要的地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一些主打鲍鱼、龙虾等高档菜品的火锅店也应运而生,进一步丰富了我国火锅市场。

目前,我国火锅店数量众多,菜系也各有差异,以价格区分档次的界限明显,大致可以

[3]分为低端火锅店、中端火锅店和高端火锅店三类。低端的火锅店利用低成本低价格战术,通常是家庭式生产模式,在就餐环境、卫生条件、整体服务等方面都差强人意;拥有高端菜品和服务的火锅店由于食材的价格昂贵,导致受众群体狭窄;中端的火锅店在菜品上达不到高端火锅店的档次,在价格上又没有低端火锅店的优势,整理处于较尴尬的位置,影响力较差。海底捞火锅店在中端的价格上提供高端的服务,使产品的附加值得到了最大提升,实现了消费者剩余最大化,弥补了中端市场的空白。

4、威胁(Threat)方面

(1)商业神话破解,潜在对手增加

海底捞的成功是个案但同样具有普遍适用性。随着“海底捞”热的出现,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将目标集中海底捞的成功分析上,大量的报道和有关海底捞成功经验的书籍也纷至沓来。成功的经验分享就像公共品一样,外部效用和“搭便车”现象的存在,使得海底捞的竞争对手开始不断加强自身的服务意识。而当整个行业内服务普遍提升时,海底捞由于优质服务而体现的优势将被逐渐削弱。(2)负面新闻出现,影响品牌声誉

海底捞很少通过广告进行品牌宣传,新闻媒体的报道、老顾客的口口相传、管理层的励志演讲是海底捞主要的宣传方式。海底捞另辟蹊径的品牌树立方式是长期积累的结果,实属不易。但最近有关海底捞锅底勾兑的负面报道出现,虽然对销售量没有产生较大的波动,但火锅行业锅底问题频发,对海底捞的品牌声誉必然会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

三、海底捞发展方向

如何更加有效的发展,多方位提高海底捞的竞争力,将是其未来战略制定所面临的挑战。针对海底捞现有状况分析的结果,特提出以下几点规划:

1、提高服务专业水平

海底捞的成功离不开优质的服务,但由于早期服务模式的限制,使得海底捞员工在服务上缺乏一定的标准,海底捞员工的最大限度权利自由也使得统一标准较难制定。因此,海底捞应该提高就餐环境的整理水平,通过人流情况的分析,合理布局、采取非高峰期价格优惠等策略有效的进行就餐顾客的分流。良好的就餐环境不仅有利于提升海底捞的整体格调,也更有利于服务的开展。

同时,在特有服务和规定的基础上加强对员工专业化的培训,通过观察、询问、记录等方式,了解顾客喜好,提倡适度服务、针对服务、有效服务。让顾客和服务员亲疏合理,在顾客能够享受到优质的服务同时也有私人的空间,提高顾客的满意度。

2、增加人才吸纳模式

内部员工推荐新人和内部晋升制度的人才吸纳模式容易限制企业的发展,出现高管策略的局限性和人才断层,不利于企业进行人才的有效储备。海底捞应该放宽人员吸纳的方式,加强社会公开招聘人才的力度,这不仅提升扩大员工整体层次,拥有扩张的人力资本,更能让企业人才趋于多样化,有利于企业的创新和成长。在高级管理层方面,可是实行晋升制和招聘制相结合的方式,让企业获得更加开阔的视野和专业化的管理策略,知识和实践相结合,制定更加科学化的管理体系。

3、完善火锅本身特色

海底捞通过优质的服务增加了火锅的附加值,提高了店内整体的翻台率。但口味始终是消费者首要考虑的要素,如果火锅本身没有出众的表现,再多的免费服务业无法长久留住顾客。另一方面,火锅业不同于普通的餐饮企业,同质性强,可替代性也强,优质的服务模式容易被竞争对手复制。

海底捞需要在自身火锅特色上进一步创新,提高核心竞争力。例如,提高研发的力度,拥有自己的保留秘方来增加火锅的口感;开发新的菜品和锅底,让食材的丰富度得到提升等等。这样不仅留住老顾客养成顾客忠诚,还能利用精良的口感进一步开发新顾客。

四、总结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餐营业发展势头强劲,国际知名西餐连锁业的大量涌入,丰富了餐营业的种类,也给本土中餐业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冲击。海底捞的成功经验,对逐渐式微的中餐业具有一定借鉴作用。海底捞利用了自身的优点,选择以周到的服务作为定位点,顾客作为企业的重点经营对象的策略,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在火锅竞争的红海中自辟了蓝海。其他餐饮企业应该根据其产品的特点,结合企业自身,寻找出最合适自身企业发展的战略,取得企业经营的成功。

参考文献:

[1] 杨柳 2010年中国餐饮百强经营情况分析报告

[2] 李瑛,海底捞的商业模式2010年《经济管理文摘》

海底捞企业案例分析 篇6

我所选择的企业是四川海底捞餐饮股份有限公司,由于本人对美食的钟爱,所以选择了这家餐饮企业来做利润模式分析。

7次,是一家火锅店的日翻台次数;5000万,是一家旗舰店的年营业额;2000万,是一家火锅连锁企业的年客流量;6个月,是一家新店从开店到回本盈利的周期。20分钟,是海底捞规定的员工住宿地点到上班店的步行最长时间;50万,是海底捞一家店每年在员工住宿方面的成本;100万,是海底捞每年用于治疗员工和直系亲属的重大疾病的专项经费;800万,是海底捞为核心高层离开创业时的补贴资金。

这些数字是一家中国传统的火锅店的素描,不过,人们记住这家火锅店的原因却不是这些数字,而是令所有到过这家店的顾客的超好口碑。它就是如今被上至高校商学院,下至不同行业的企业进行研究揣摩的海底捞餐饮连锁公司;很多人誓要揭开海底捞发展背后的“所以然”要看看“它的员工为何总是能发自内心的热情四射”。这,这究竟是一家怎样的企业?

(一)企业简介

四川海底捞餐饮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4年,是一家以经营川味火锅为主,融汇各地火锅特色于一体的大型跨省直营餐饮民营企业。公司始终秉承“服务至上、顾客至上”的理念,以创新为核心,改变传统的标准化、单一化的服务,提倡个性化的特色服务,致力于为顾客提供“贴心、温心、舒心”的服务;在管理上,倡导双手改变命运的价值观,为员工创建公平公正的工作环境,实施人性化和亲情化的管理模式,不断地提升员工价值感。十七年来,公司已发展成为在北京、上海、西安、郑州、天津、南京、青岛、杭州等全国13个城市拥有60余家直营店,4个大型现代化物流配送基地和一个原料生产基地。现拥有员工14000多人。四个大型物流配送基地分别设立在北京、上海、西安和郑州,以“采购规模化、生产机械化、仓储标准化、配送现代化”为宗旨,形成了集采购、加工、仓储、配送为一体的大型物流供应体系。位于成都的原料生产基地,其产品已通过HACCP认证、QS认证和ISO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坚持“绿色,无公害,一次性”的选料和底料熬制原则,严把原料关、配料关。历经市场和顾客的检验,成功地打造出信誉度高,颇具四川火锅特色,融汇巴蜀餐饮文化“蜀地,蜀风”浓郁的优质火锅品牌。

(二)企业主要业务(产品内容)

四川海底捞餐饮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以经营川味火锅为主,提供所谓的“变态”服务(贴心的、个性化的服务),秉承没有员工做不到只有顾客想不到的服务理念;同时该企业同样很注重员工的满意度。而现在,该企业的目标是

一、加工、生产设备实现机械化、自动化、标准化流水线;

二、设施用具器皿的目标是:装饰装修环保化,用具器皿生态化。而对于员工,海底捞把员工当作家人,员工的福利待遇也是相当的好。海底捞选拔员工,最基本的是人品考察,第一,正直、善良,这是做人的基本原则;第二,孝敬父母。懂得养育之恩的人,就会有感恩的心,就会对组织忠诚;第三,认真勤奋。无关你来自农村,不管学历高低,勤能补拙,天道酬勤,只要勤奋努力,这样的员工就能进步成长。

任何新来的员工都有三条晋升途径可以选择:

管理线--新员工--合格员工--一线员工--优秀员工--领班--大堂经理--店经理--区域经理--大区经理;

技术线--新员工--合格员工--一级员工--先进员工--标兵员工--劳模员工--功勋员工; 后勤线--新员工--合格员工--一级员工--先进员工--办公室人员或者出纳--会计、采购、技术部、开发部等。

(三)所属利润模式及理由

在最初,海底捞的经营模式应该是标准的利润复归模式:

海底捞企业设计的革新是将服务作为主要经营目的,使每个来海底捞吃火锅的人不只是在吃东西,而是在享受,让每个人体会到他们贴心的服务。而利润复归模式成功的关键在于发明做生意的新办法来满足客户的需求。该模式的获利方式是认真研究客户群;观察他们尚未开发或者尚未满足的需求;建立新的企业设计来满足他们的需求。海底捞将经营火锅店的模式更新为提供优质的服务,找到了做生意的新办法更满足了顾客的要求。

紧接着,海底捞的经营模式还包括从产品到品牌模式:

海底捞的特色服务以及独特的经营模式使其产品上升到品牌的高度,提供产品间的差异和消费者或者客户满意程度的承诺,品牌成为产品的代替,决定消费者或客户的消费偏好或价格。

在最后,海底捞的商业模式包括以下几点

1、追求满意度

与业内通行的以营业额和利润来考核店长不同,顾客满意度与员工满意度,这两项指标基本决定了海底捞对一个店长的评价。

2、成本后移

与前厅人性化的管理办法形成鲜明对比,海底捞的后台生产,极尽量化管理之能事。在海底捞配送中心,有一整套现代化的清洗、加工、检验、冷藏或冷冻设备,通过标准化的生产链条,每天向分店输送菜品。最终的魔鬼是翻台率。在餐饮业的成本结构里,直接的食物成本往往不占大头,房租、水电气、工资等固定费用才是大头,在人员和租用面积都固定的门店里,服务员的优质服务带来的超额翻台率就意味着利润。同时,满意的员工会积极主动地工作和节约,将在许多餐饮企业里很头痛的浪费和损耗等隐性成本降到最低。

3、信任与平等

海底捞的员工很少从社会招聘,大部分是现有员工介绍来的亲戚朋友。鼓励每位基层员工参与创新,是海底捞信任平等的价值观里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司总经理办公会为此专门下了文件,员工提出的每项创新建议都会有专门的记录和片区经理的意见及总经理评价。

4、比扩张更重要的在海底捞的公司目标里,“将海底捞开向全国”只排到第3位,而“创造一个公平公正的工作环境”,“致力于双手改变命运的价值观在海底捞变成现实”则排在前面。为了保证这种价值观和氛围不被稀释,培养后续储备干部,是海底捞对中高层管理人员的一个重要考核指标。

(四)案例启示

海底捞这一案例是很特别的,它的“服务好”,似乎是消费者一致的好评,同时也引起同行或服务类企业的纷纷学习与效仿。从营销的角度,海底捞的服务营销无疑是成功的。但是,当我们深入观察和思考时,你会发现,海底捞服务营销成功的背后,是其成功的绩效管理体系实践——这个至今令很多企业管理者苦恼不堪的难题。海底捞企业经营的基本价值观锁定为:“顾客是老板”和“尊重员工”两手硬,两手都不能软。海底捞为什么不直接考核经理人员营业额,而只把顾客满意度、员工满意度作为工作考核的重点?这一点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海底捞成功之道分析 篇7

摘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的迅速发展,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竞争日益激烈,这给我国企业的发展带来机遇的同时也提出来严峻的挑战。越来越多的企业家认识到企业的文化建设对于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意义。想要实现企业管理的有效进行,保持企业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实现企业管理制度和企业文化之间的有效融合,达到共生与双向互动。作为企业管理者,对管理制度和企业文化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的剖析,正确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已成为当今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海底捞是近几年餐饮业异军突起的一家火锅连锁直营企业,以其极致的服务理念吸引了众多消费者。海底捞“双手改变命运”、“员工比顾客重要”等独特的企业文化也吸引了一大批学者的好奇。本文在企业文化的理论基础上介绍分析了海底捞企业文化的建设、海底捞企业文化的核心价值所在等。

关键词:企业文化;海底捞;服务;核心价值

1.企业文化概述

1、企业文化定义

企业文化,或称组织文化(Corporate Culture或Organizational Culture),是一个组织由其价值观、信念、仪式、符号、处事方式等组成的其特有的文化形象。

企业文化是一种观念形态的价值观,是企业长期形成的稳定的文化观念和历史传统以及特有的经营精神和风格,包括一个企业独特的指导思想、发展战略、经营哲学、价值观念、道德规范、风俗习惯等。企业文化的提出源于日本经济发展奇迹而引起的美日比较管理学研究热潮。

企业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广义的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所创造的具有自身特点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即企业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总和;狭义的企业文化是指以企业价值观为核心的企业意识形态。

企业精神文化在整个企业文化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是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物质文化之源,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受一定的社会环境氛围、时代精神以及企业发展战略等影响所形成的一种“精神文化”。企业制度文化是指企业中的各项“正式制度”,是企业精神文化的具体化。企业行为文化是以人的行为为形态的企业文化的形式,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为规范员工行为而制定的“行为规范”,二是员工的具体行为所折射出的“文化”。企业物质文化是由企业人创造的产品和各种物质设施构成的器物文化,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是企业的生态文化。二是企业生产的产品与所提供的服务。三是企业的生产环境、企业建筑、企业广告、产品包装与设计等。

2、企业文化特征

企业文化有特征:

1、独特性:企业文化具有鲜明的个性和特色,具有相对独立性,每个企业都有其独特的文化淀积,这是由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特色、企业传统、企业目标、企业员工素质以及内外环境不同所决定的。

2、继承性:企业在一定的时空条件下产生、生存和发展,企业文化是历史的产物。企业文化的继承性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继承优秀的民族文化精华。二是继承企业的文化传统。三是继承外来的企业文化实践和研究成果。

3、相融性:企业文化的相融性体现在它与企业环境的协调和适应性方面。企业文化反映了时代精神,它必然要与企业的经济环境、政治环境、文化环境以及社区环境相融合。

4、人本性:企业文化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文化,最本质的内容,就是强调人的理想、道德、价值观、行为规范在企业管理中的核心作用,强调在企业管理中要理解人,尊重人,关心人。注重的全面发展,用愿景鼓舞人,用精神凝聚人,用机制激励人,用环境培育人。

5、整体性:企业文化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人的发展和企业的发展密不可分,引导企业职工把个人奋斗目标融于企业整体目标之中,追求企业的整体优势和整体意志的实现。

6、创新性:创新既是时代的呼唤,又是企业文化自身的内在要求。优秀的企业文化往往在继承中创新,随着企业环境和国内外市场的变化而改革发展,引导大家追求卓越,追求成效,追求创新。

3、企业文化作用

导向作用

所谓导向功能就是通过它对企业的领导者和职工起引导作用。企业文化的导向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二个方面。

1.经营哲学和价值观念的指导

2.企业目标的指引

约束作用

企业文化的约束功能主要是通过完善管理制度和道德规范来实现。

1.有效规章制度的约束

2.道德规范的约束

凝聚作用

企业文化以人为本,尊重人的感情,从而在企业中造成了一种团结友爱、相互信任的和睦气氛,强化了团体意识,使企业职工之间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激励作用

共同的价值观念使每个职工都感到自己存在和行为的价值,自我价值的实现是人的最高精神需求的一种满足,这种满足必将形成强大的激励。

调适作用

调适就是调整和适应。企业各部门之间、职工之间,由于各种原因难免会产生一些矛盾,解决这些矛盾需要各自进行自我调节;企业与环境、与顾客、与企业、与国家、与社会之间都会存在不协调、不适应之处,这也需要进行调整和适应。

辐射作用

企业文化关系到企业的公众形象、公众态度、公众舆论和品牌美誉度。企业文化不仅在企业内部发挥作用,对企业员工产生影响,它也能通过传播媒体,公共关系活动等各种渠道对社会产生影响,向社会辐射。企业文化的传播对树立企业在公众中的形象有很大帮助,优秀的企业文化对社会文化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2.背景分析

1、海底捞企业简介

四川海底捞餐饮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4年,是一家以经营川味火锅为主,融汇各地火锅特色于一体的大型跨省直营餐饮民营企业。十几年来公司已发展成为拥有数千余名员工,拥有一批食品、饮食,营养,工程,仓储、管理方面专家和专业技术人员,拥有三十二家直营分店,直营店经营面积超过五万平方米。具有四个大型配送中心和一个投资两千多万元人民币,占地约20余亩大型生产基地(获得HACCP认证、QS认证和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认证)。公司年营业额超过亿元,纯利润超过千万。

2、海底捞的发展过程

1994年,张勇先生在四川简阳市开办了第一家火锅店,当时的火锅店只有4套桌椅,在张勇夫妇的努力下,小火锅店有了越来越多的顾客,在2001年4月,四川海底捞餐饮股份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成立。

公司曾先后在四川、陕西、河南等省荣获“先进企业”、“消费者满意单位”、“名优火锅”等十几项称号和荣誉,创新的特色服务赢得了“五星级”火锅店的美名。2006年,海底捞火锅成为国际烹饪联合会团体会员,同年被中国烹饪协会评为会员单位,2007年,公司喜获四川省著名商标称号。2008年公司荣获《当代经理人》杂志举办的中国餐饮连锁企业十强第一名。2008至2010年连续3年荣获大众点评网“最受欢迎10佳火锅店”;同时连续3年获“中国餐饮百强企业”荣誉称号。近年来,海底捞以每年平均开拓7个店的速度发展,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赞扬。

公司发展至今,已成为海内外瞩目的品牌企业。中央电视台二套《财富故事会》和《商道》曾两次对“海底捞”进行专题报道;北京电视台、上海东方卫视、深圳卫视等电视媒体多次进行报道;也有美国、日本、韩国等多国媒体的报道。

3.海底捞企业文化的形成及核心价值分析

1、海底捞企业文化的形成企业领导者的影响

四川海底捞餐饮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勇先生从只有4张桌椅的麻辣烫起家,凭着想要成功的信念,用坚韧、踏实、努力、朴实的品性,一步步做起,最终成功创立了在全国15个城市拥有71家直营店,4个大型现代化物流配送基地和一个原料生产基地,现拥有员工14000多人,年营业额超过10亿元的海底捞企业。

张勇先生始终认为,人生不害怕艰难,不害怕没背景,只要有梦想。凭着自己的双手也可以改变自己,改变家庭甚至许多人的命运。用双手改变命运,是海底捞最有号召力的一句话,也是海底捞企业文化的精髓所在。海底捞的员工几乎都是来自社会最底层的,没受过什么高等教育的,但他们同样对自己的生活充满美好希望。海底捞一直致力于把“双手改变命运”的价值观转化为现实,并将之

当做海底捞的目标之一,鼓舞感动了海底捞员工,大大激励了员工的积极性与责任感,推动了海底捞的井喷式发展。

独特的文化传播方式的影响

海底捞在成立之初并没有采取在广告上投入大笔资金做宣传的方式,而是主要通过顾客的口口相传,通过形成口碑效应达到宣传目的。随着公司规模的扩大,它才开始逐渐改变宣传方式,利用其他大众传媒如网络、书籍、电视等继续扩大海底捞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2、海底捞企业文化的核心价值分析

用心创造差异化

公司在张勇董事长确立的服务差异化战略指导下,始终秉承“服务至上、顾客至上”的理念,以创新为核心,改变传统的标准化、单一化的服务,提倡个性化的特色服务,将用心服务做为基本经营理念,致力于为顾客提供“贴心、温心、舒心”的服务。

客人的要求五花八门,标准化服务最多能让客人挑不出毛病,但不会超出顾客的期望,而海底捞却给人带来超值享受。凡来过海底捞的人,恐怕都很难不对细致入微的服务留下强烈的印象,顾客等餐时,服务员会送上免费饮料、水果、点心,顾客还可享受免费美甲、擦皮鞋、上网等服务。顾客入座后,立马会送上绑头发用的皮筋、围裙、手机套,就餐期间会有服务员不时递上热毛巾。更深的感触是服务员个个精神饱满,快乐感染了每位顾客。在“大众点评网”上,很多顾客对这种贴心服务感到“受宠若惊”,感慨“终于找到了做上帝的感觉”。

海底捞细致入微的服务让顾客感到新鲜及温馨,全方位提升了顾客满意度,培育了大批忠实客户,海底捞没在广告宣传上花费大笔金钱,却获得了巨大的广告投入也无法带来的收益。

把员工当家人

餐饮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服务的竞争,而服务取决于员工,鉴于此,海底捞创始人张勇先生提出“把员工当成家人”、“员工比顾客重要”的理念,在大多数餐饮业打工者居住在简陋的地下室时,海底捞为员工提供的公寓是正式住宅小区的两或三居室,距离店面走路不能超过20分钟。公寓内电话、电视和网络一应俱全,有专人打扫卫生,换洗床单。员工生病了会送上药品和病号饭,下夜班的员工还能享受到夜宵服务。如果是大堂经理和店经理以上的干部,其父母每个月都能领到几百块钱。此外海底捞还在一定地方建立了私立寄宿制学校,让员工的孩子在那里免费上学。

“员工比顾客重要”,张勇从不考察分店的营业额,他只关心员工的满意度。他把两眼只盯着利润的企业家称为糊涂,但他不重视利润并不代表不能获得。海底捞的利润有目共睹,相对于顾客付出的金钱与时间,海底捞不仅依靠优质服务为其营造轻松悠闲的就餐体验,更重要的是通过菜品创新为其提供味觉享受,这才是餐饮业为顾客提供的根本价值。而所有这些价值,取决于它们的直接传递者:员工。

优先培养人才

海底捞把培养合格员工的工作称为“造人”。张勇将造人视为海底捞发展战略的基石。海底捞对每个店长的考核只有两个指标:一是客人的满意度;二是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同时要求每个店按照实际需要的110%配备员工,为扩张提供人员保障。

在海底捞,任何新员工都有清晰的升迁路线,可以选择管理、技术和后勤三个方向,只要他们发挥自己的正直、诚实和勤劳,就可以实现自我价值。这种无视学历与工龄的选拔方式,既保证了员工升迁的公平与公正,又使服务员出身且经验丰富的管理层具备了对顾客满意度的直觉和判断能力。隐含在海底捞员工升迁制度中的还有一个独创的家访制度。每提升一个员工到重要岗位,张勇都会亲自访问他的老家。一是获取家里的鼓励和期望,这对大多数承担养家责任的海底捞员工是非常重要的。另外,每一个来到海底捞的员工都很年轻,又都缺乏特殊技能,家访有助于了解他们的差异和真实性情。

4.海底捞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

提高了海底捞的知名度

海底捞逐步从一个不知名的小火锅门店起步,发展成为今天拥有数千余名员工,拥有一批食品、饮食,营养,工程,仓储、管理方面专家和专业技术人员,发展成为拥有三十二家直营分店,直营店经营面积超过五万平方米。四个大型配送中心和一个投资两千多万元人民币,占地约20余亩大型生产基地(获得HACCP认证、QS认证和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认证)。海底捞年营业额超过亿元,纯利润超过千万。

公司曾先后在四川、陕西、河南等省荣获“先进企业”、“消费者满意单位”、“名优火锅”等十几项称号和荣誉,创新的特色服务赢得了“五星级”火锅店的美名。2008至2010年连续3年荣获大众点评网“最受欢迎10佳火锅店”;同时连续3年获“中国餐饮百强企业”荣誉称号。

公司发展至今,已成为海内外瞩目的品牌企业。中央电视台二套《财富故事会》和《商道》曾两次对“海底捞”进行专题报道;北京电视台、上海东方卫视、深圳卫视等电视媒体多次进行报道;也有美国、日本、韩国等多国媒体的报道。[1]

十几年来,历经市场和顾客的检验,成功地打造出信誉度高,颇具四川火锅特色,融汇巴蜀餐饮文化“蜀地,蜀风”浓郁的优质火锅品牌。我们将继续把好食品质量关,接受舆论监督,为广大消费者提供更贴心的服务,更健康、更安全、更营养和更放心的食品。

实现员工的自我价值

在海底捞,基层员工拥有打折、换菜甚至免单的权利,只要事后口头说明即可,但是一旦发现靠钻制度空子谋取一己私利的,海底捞会毫不留情地开除。在海底捞,每个人都是平等的,公司看重的是你是否勤奋、正直、真诚。管理着10家分店、1600名员工的海底捞北京地区总经理袁华强就是由一名擦鞋员成长起来的。

将“双手改变命运”的价值观变为现实,是海底捞的首要公司目标。从张勇到袁华强,再到每一位努力在工作中创造价值的海底捞员工,这一理念在不断传递。目前海底捞的核心管理团队成员都是超过10年的老员工,他们的忠诚度直接带动了员工创新与生产效率。严格升迁制度保证下“公平公正”的内部环境,不仅为员工带来了尊严和自我实现的机会,更将这种满意与幸福自然而然地传递给每一位顾客,并最终推动公司整体的增长。

5.总结

上一篇:我的小学语文教学反思下一篇:老科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