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竞赛五年级(精选9篇)
五年级试题
一、填空(每小题7分,共91分)
1、甲、乙两地相距300米。小明和小军各从甲、乙两地相背而行,7分钟后两人相距860米。甲每分走37米,乙每分走_____________米。
2、小明在计算一道除法时把除数38错当成83,计算结果商与余数都是38,如果除数没看错,商应该是____________。
3、口袋中有1分、2分、5分和1角的硬币若干枚。小红从中取出三枚,小军从中取出两枚,结果小军的两枚比小红的三枚还多2分钱。小红和小军取出的五枚硬币的总值最多___________分。
4、六位同学数学考试平均成绩是92.5分,他们的成绩是互不相同的整数,最高分99分,最低分76分,那么,按分数从高到低的顺序,第三位同学至少得______分。
5、把两个面积各是8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________厘米。
6、一个长方体表面积为50平方厘米,上、下两个面为正方形,如果正好可以截成两个相等体积的正方体,则表面积增加______平方厘米。
7、某小学各年级都参加的一次书法比赛中,四年级与五年级共有18人获奖,在获奖的人中有16人不是四年级的,有14人不是五年级的。该校书法比赛获奖的总人数是______________。
8、一只皮箱的密码是一个三位数。小光说:“它是954。”小明说:“它是358。”小亮说:“它是214。”小强说:“你们每人都只猜对了位置不同的一个数字。”这只皮箱的密码是______________。
9、在如图的空格中填上数字(数字可重复使用),使任何三个相邻格子里的数字和是15。数学知识竞赛五年级试题第1页(共2页)
10、小强前几次数学平均成绩是84分,这次要考100分,才能使平均成绩达到86分。这一次是第_____________次考试。
11、一个化肥厂原计划14天完成一项任务,由于每天多 生产化肥3.5吨,结果9天就完成任务。原计划每天生产化肥____________吨。
12、甲乙丙丁四个人共卖了10个面包平均分着吃,甲拿出6个面包的钱,乙和丙都只拿出2个面包的钱,丁没带钱。吃完后一算,丁应该拿出1.25元,甲应收回___________元。
13、如右图,在三角形ABD中,BC=DC,AE=2BE,已知乙的面积是60平方厘米,则阴影部分面积是 ________平方厘米。
二、解答题。(第1小题9分,第2、3小题各10分;共29分)
1、盒子里有红、黄两种颜色的小球,其中红球比黄球多48个。每次从盒子里取出9个黄球,12个红球,取了若干次后,红球和黄球同时取完。盒子里原有红球多少个?
2、有大、中、小三个正方形水池,它们的内边长分别为4m,3m,2m,把两堆碎石分别沉没在中、小水池的水中,两个水池的水面分别升高了4cm和11cm,如果将这两堆碎石都沉没在大水池中,那么大水池水面将升高多少厘米?
3、小王每小时步行4千米,小张每小时步行5千米,他们从甲到乙。小李每小时骑车10千米,从乙地到甲地。他们3人同时出发,在小张小李相遇后6分钟,小王与小李相遇。那么,小李骑车从乙地到甲地要多少小时?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材只能作为教课的依据, 而教得好, 使学生得益, 还得靠老师的善于运用。”这句话告诉我们, 教学材料仅仅只是提供了最基本的教育资源, 但并不是唯一的资源。数学教学应该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 必须作为“思维过程”来进行。
下面就一道九年级竞赛题的解决, 在探索与实践中让学生发散思维, 从中积累数学经验, 感悟数学思想方法。
一、案例呈现 (发现问题, 由“点”到“线”)
问题:如图1, 已知五边形ABCDE中, AB∥ED, ∠A=∠B=900, 则可以将该五边形ABCDE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的直线有_____条, 满足条件的直线可以怎样去确定:___
让学生独立尝试几分钟后, 我们就可以从学生的角度开始分析———
生1:可以将该五边形ABCDE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的直线有1条, 满足条件的直线可以这样去确定:如图2, 延长BC、ED交于点F, 将原五边形补成一个矩形, 取该矩形的重心G, 记△CDF的重心为H, 直线GH即为所求。
复习基本图形的重心, 提问:你知道哪些基本图形的重心? (学生开始讨论……)
生:线段的重心是该线段的中点, 三角形的重心是该三角形三条中线的交点, 平行四边形的重心是该平行四边形两条对角线的交点, 梯形的重心是上下底中点连线与中位线的交点。
师反问:如图3, 点G是△ABC的重心, 过点G的任意一条直线都能将△ABC的面积平分吗?
(学生开始思考……过了一会儿) 生2 举手回答:不一定, 如图4, 过点G作MN∥BC分别交AB、AC于M、N, ∵ 点G是△ABC的重心
∴ 直线MN过点G, 但不能将△ABC的面积平分。
师小结:同学们, 对于有些结论, 我们可以用特例来检验一下, 比较直观。
师:同学们也可以发现, 生1 找到的直线GH是不一定能将五边形面积平分的。
我的意图是, 给出生1 的解答, 让其他学生通过熟悉的知识找到生1 解答中的问题所在, 便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同时也为后面的知识应用做铺垫。
师:同学们, 我们发现:过三角形的重心, 画一直线未必将三角形面积平分。那么, 特殊四边形当中, 是否也是如此呢?
生2 马上有了答案:过矩形、菱形、正方形、梯形的重心, 画一直线必将三角形面积平分。
老师投去了赞许的目光, 其他学生也纷纷表示赞同。
师 (趁热打铁) :接下来, 同学们对于原问题的解决有没有其他的点子呢?
生3 (带着疑问) :老师, 能不能将五边形分割成一个矩形和一个直角梯形?
如图5, 过C作AB的平行线CF, 交AE于F, 该五边形分割成一个矩形和一个直角梯形。
师:你讲得很好, 请继续。
生3:我先画一条直线将直角梯形CDEF的面积平分。如图6, ①取直角梯形CDEF的中位线GH, ②取中位线GH的中点P, ③过中点作一条直线与直角梯形两底边ED、FC分别交与M、N, 直线MN即为所求。
师 (追问) :将直角梯形CDEF面积平分的直线有__条呢?
生3:噢 (好像突然有了灵感) , 可以将直角梯形CDEF面积平分的直线有无数条 (非常高兴的) 。
师:那么可以将该五边形ABCDE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的直线有___条, 满足条件的直线可以怎这样去确定呢?
生3 (有点请教老师的意思) :可以将该五边形ABCDE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的直线…… (停顿了一下) 好像只有1条, 满足条件的直线可以这样去确定:如图7, 过C作AB的平行线CF, 该五边形分割成一个矩形和一个直角梯形, 记矩形的重心为K, 取直角梯形中位线GH, 线段GH中点为J, 直线JK即为所求。
师:生4 好像有话要说, 请 (加了语气) 。
生4 迫不及待地说:可以将该五边形ABCDE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的直线有无数条, 满足条件的直线可以这样去确定:如图8, 过C作AB的平行线CF, 该五边形分割成一个矩形和一个直角梯形, 记矩形的重心为K, 取直角梯形中位线GH, 线段GH中点为J, 直线JK即为所求直线之一。设直线JK与DE、AB分别交于M、N, 取线段MN中点O, 过点O且与DE, AB分别相交的直线均可将五边形面积平分。
笔者惊叹于生4 的完美解答。我的想法是, 没有预设, 就没有教学;没有生成, 就没有精彩!在解决问题中, 我们既要让学生学会, 更要让学生会学、乐学, 一些解题的方法与策略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逐步渗透。一位好的教师会不断探索与实践, 博采众长, 独辟蹊径, 运用全新的数学观念、创造性的思维方式、风趣幽默的教学语言, 让学生在尽情领略数学“大自然”的美妙风光、亲身经历探求数学宝藏的发现活动中, 思维能力悄然快速地提高。
而后, 笔者让生5 自行归纳解决本题过程中用到的知识点, 重点强调了“等积变形”在此题的运用。
二、 问题延伸 (基于学生“最近发展区”的问题解决, 由“线”牵动 “面”)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对处于自己“最近发展区”的知识最感兴趣, 对掌握主动权的学习最有积极性。于是在解决问题后, 笔者将学生分成四大组, 以组为单位让学生自行查阅资料, 找到了相关的几道题。笔者摘录了其中三道题目。
⒈如图9 所示, 五边形ABCDE是张大爷十年前承包的一块土地的示意图, 经过多年开垦荒地, 现已变成如图10 所示的形状, 但承包土地与开垦荒地的分界小路 (图10 中折线CDE) 还保留着。张大爷想过点E修一条直路, 直路修好后, 要保持直路左边的土地面积与承包时的一样多, 右边的土地面积与开垦的荒地面积一样多。请你用有关的几何知识, 按张大爷的要求设计出修路方案 (不计分界小路和直路的占地面积) , 要求说明方案设计理由, 并画出相应的图形。
解:如图11, 连结EC, 过点D作DF∥EC交CM与点F, 连结EF, 线段EF即为所求直路。理由:∵DF∥EC∴S△EDC=S△EFC∴SAEDCB=SAEFCB
即直路修好后, 要保持直路左边的土地面积与承包时的一样多, 那么右边的土地面积与开垦的荒地面积也一样多。
⒉如图12, 四边形ABCD中, ∠B=900, , ∠BCD=450, , AB=4, BC=5, , 则△ACD的面积为_____。
解:如图13, 过点D作DE⊥BC于E, 连结AE,
⒊如图14, n个正方形并排放在一起, 其边长 (从左到右) 依次分别为a1, a2, …, an, 则△ABC的面积为____。
解:如图15, 连结AD, CD, 则AD∥BC,
师总结:同学们, 我们不缺少思维训练, 但是数学知识“内化”才是同学们思维升华的关键、学习的根本。那么, 如何做到这一点呢?我们就以上三题可将数学知识模块化, 对于诸如此类面积问题的解决可归结为四种方法:
三、反思
1.一条毛毛虫长成成虫,每天长1倍,8天能长到8厘米,长到32厘米还要()天。
2.四个小学生,恰好一个比一个大1岁,他们的年龄和是38岁,这四个小学生中最小的是()岁。
3.三年级有50名运动员参加学校的运动会,号码排列是1~50,这些号码中一共出现()个“1”。
4.庐江与合肥之间的旅客列车,除起点、终点外,中途还要停靠4个站,铁路部门要准备()种车票。
5.张三、李四、王五三位同学中,有一个人在别人不在的时候为集体做了件好事,事后老师问是谁做的好事,张三说是李四,李四说不是他,王五也说不是他。这三个人中只有一个人说的是真话。做好事的人是()。
四年级
1.安德利超市开展袋装牛奶“买5送1”活动,一个班级有学生60人,每人发一袋牛奶,至少要买()袋。
2.从中午12点时针与分针相遇起,到晚上12点止,时针和分针还能相遇()次。
3.小强和小刚两人比赛上楼梯,当小强跑到三楼时,小刚恰好跑到二楼。照这样计算,小强跑到九楼时,小刚跑到()楼。
4.甲乙两地相距680千米,汽车从甲地出发,行驶8小时后距离中点20千米,这辆汽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五年级
1.10除以13所得的商的小数点后第2008个数是()。
2.有45个学生,参加篮球、足球、乒乓球三项体育活动中的一项、二项或三项,其中参加相同活动项目的学生至少有( )人。
3.A、B、C、D四个数每次去掉一个数,将余下的三个数求平均数,这样算了4次,得到以下四个数:45、60、65、70。这四个数的平均数是多少?
4.有8个球编号为①~⑧,其中7个球一样重,另外一个球轻1克。怎样用天平称出这个较轻的球,且次数最少?试分析。
六年级
1.如果甲数的与乙数的相等,那么甲数与乙数的比是(),乙数比甲数多。
2.计划运一批水泥,第一次运来总数的,第二次运来180吨,这时运来的与没运来的吨数的比是4∶3,计划运来的这批水泥有( )吨。
3.某工厂男工与女工人数的比是5∶3,调来3名男工后,现在男、女工人数的比是11∶6,这个工厂有女工( )人。
一、计算。
1、20500321000≈()亿37094000=()万
2、哥哥和妹妹共有20张图画纸,哥哥给妹妹4张后,两人的张数相等,妹妹原来有()张。
3、2001年1月1日是星期一,那么,2002年1月1日是星期()。
4、甲地到乙地有不同的3条路可走,乙地到丙地有不同的2条路可走,小军从甲地去丙地,共有()种不同的走法。
5、请你数一数右上图中有()个正方形。
6、姐姐每分钟步行70米,妹妹每分钟步行60米。在妹妹出发半小时后,姐姐去追,()小时后就能追上。
7、有一篮鸡蛋,第一次取出全部的一半还多1个,第二次取出余下的一半少3个,篮里还剩20个。篮里原有鸡蛋()个。
8、小强前几次数学平均成绩是84分,这次要考100分,才能使平均成绩达到86分。这一次是第()次考试。
9、小明从家去学校,如果每分钟走80米,能提前6分钟到校。如果每分钟走50米,就要迟到3分钟。那么小明家离学校有()米。
10、某校五年级学生有125人参加运动会入场式,他们每5人一行,前后每行间隔为2米,主席台长42米,他们以每分钟45米的速度通过主席台,需要()分钟。
11、一个长方形,如果长增加2米,宽增加5米,那么面积增加60平方米,这时恰好成为一个正方形。原来长方形的面积是()平方米。8%
12、小王每小时步行4千米,小张每小时步行5千米,他们从甲到乙。小李每小时骑车10千米,从乙地到甲地。他们3人同时出发,在小张小李相遇后6分钟,小王与小李相遇。那么,小李骑车从乙地到甲地要()小时。
13、把一个自然数采用四舍五入法得到是3100万,这个数最小可能是(),最大可能是()。
14、4.05小时=()小时()分
15、把一张长方形的白纸,用对折的方法分成32等份,那么至少要对折()次。
16、将7÷13用小数表示,小数点后面第50位上的数字是()。
17、一张长方形的白纸周长是16.8厘米,长比宽多2.4厘米,它的面积是()。
18、一本书有50页,编上页码1、2、3、4、……,问数字1在页码中出现()次。
19、某月内有3个星期天的日期都偶数,则这月12日是星期()。
20、数5、6、7、8……是连续的自然数,如果5个连续自然数的和是55,那么在它们后面的7个连续自然数的和是()。
21、有一个两位数的两个数中间加上一个0,那么所得的三位数比原来大8倍,这个两位数是()。
22、一套书每隔5年出一本,前5本出版的年代数的和是9795,这套书的第一本是()年出版的。
二、判断:(12%)
1、把一个数扩大1000倍后,再缩小10倍是7.5,原来这个数是0.75。()
2、把2米长的铁丝平均截成5段,每段长是0。4米。()
3、十分位是小数部分的最高位。()
4、一个人上山每小时行3千米,下山每小时行5千米,他的平均速度是每小时行4千米。()
5、1.32÷0.7商除到十分位时,余数是0.6。()
6、有一幢高楼共16层,上下两层之间有18级台阶,小华要从一层到十层要18分钟,他每分钟上10级台阶。()
三、应用题
1、小玲一家共有三人,已知小玲的爸爸比妈妈大3岁,今年全家三人年龄总和是71岁,8年前这一家三人的年龄总和的49岁,问小玲的妈妈今年几岁?
2、两个队参加数学对抗赛,甲队的平均分是75分,乙队的平均分是73分,两队同学的平均分是73.5分。已知乙队比甲队多6人,那么乙队有多少人?
3、一支队伍长3000米,以每分钟50米的速度前进,队伍的联络员,有事从排尾赶到排头,又立即返回排尾,如果联络员骑自行车每分钟行200米,他往返一趟用多少分钟?
1、计算
(8.4×2.5+9.7)÷(1.05÷1.5+8.4÷0.28)=
0.625×0.625×…×0.625×8×8×…×8×2×2×…×2=
10个0.6259个88个2
2、在小数点后依次写下整数1,2,3,4,…,998,999得到小数0.1234567891011…999,其中小数点右边第个数字是( )。
3、A=,B=,那么A与B之间较小的一个数是( )。
4、11点20分时,时针和分分针所构成的钝角是( )度。
5、能同时被2、3、5、7整除的最小四位数是( )。
6、要使六位数15ABC6能被36整除,而所得的.商最小,那么ABC=( )。
7、某个七位数1993□□□能同时被2,3,4,5,6,7,8,9整除,那么,它的后三位数是( )。
8、在一次乒乓球比赛前,甲、乙、丙、丁四名选手预测各自的名次,甲说:“我绝对不会得最后!”乙说:“我不能得第一,也不会得最后。”丙说:“我肯定得第一。”丁说:“那我是最后一名啦。”比赛揭晓,四人没有并列名次,而且只有一名选手预测错误,( )预测错了。
9、某运输队为商店运输暖瓶500箱,每箱6个暖瓶。已知每10个暖瓶的运费为5.5元,损坏一个暖瓶,要赔偿成本11.5元(这只暖瓶的运费当然得不到),结果运输队共得到1553.6元。共损坏了( )只暖瓶。
10、有若干个苹果和梨,苹果的个数是梨的个数的3倍,如果每天吃2个梨和5个苹果,那么梨吃完时还剩20个苹果,有( )个梨。
11、河堤上有一排树共100棵,从左往右数,第78棵起往右都是一班种的;从右往左数,第67棵起往左都是三班种的;其余的是二班种的。二班种了( )棵。
12、小红上午8点多钟开始做作业时,时针与分针正好重合在一起。10点多钟做完时,时针与分针正好又重合在一起。小红做作业用了( )分。
一、填空题。(每题4分,共48分)
1、计算:38.4×187-15.4×384+3.3×16=()
2、四位数7A2B(A和B分别表示十位和个位上的数),能同时被2、3和5整除,这个四位数最小是()。
3、有一数列:1、2、4、7、11、16……这列数列第25个数是()。
4、某数的小数点向右移一位,则小数值比原来大25.65,原数是()。5、99.987654保留两位小数是(),保留一位小数是()。
6、四个连续自然数的和是190,其中最大的一个是()。
7、三个质数的和是102,这三个质数的积最大是()。
8、买足球3个,排球5个,需228元。买足球6个,排球2个需312元。现在体育组买了11个足球,9个排球,共需()元。
9、甲乙两数是互质数,且最小公倍数是156,那么甲乙两数可能是()和()。
10、如右图所示,三角形ABC中,BD=DC,ED=2AE,BF=FD,三角形ABC的面积是12,三角形DFE的面积是()。
11、箱子里有同样多的红球和黄球,每次取出5个红球和3个黄球,取了若干次后,红球还剩2个,黄球还剩14个,那么,箱子里原来有红球()个。
12、在一块长120米,宽72米的长方形的土地的四周等距离种树 1(四个顶点上必须种),最小要种()棵。
13、将14,33,35,30,39,75,143,169这八个数平均分成两组,使他们的成绩相等。()×()×()×()=()×()×()×()
二、解答题。(写出主要的步骤。共52分)
1、去年春季贵阳村种杨树564棵,比槐数的3倍少36棵,去年贵阳村种杨树和槐树一共多少棵?(5分)
2、爸爸买了一些梨,按计划每天吃2个,则还剩10个,如果每天吃3个则少7个,问计划吃多少天?一共买了多少个梨?(7分)
3、甲乙两人同时开始加工同一种零件,甲每小时加工25个,乙每小时加工20个,工作一段时间后,甲比乙多加工35个零件,这时他们共同加工了多少个零件?(5分)
4、甲数是24,甲、乙两数的最少公倍数是168,最大公约数是4,求乙数?(7分)
5、前进小学举行了一场数学竞赛,试题共15道。每做对1题得8分,每做错1题倒扣4分,小刚得了72分,他做对了几道题?(7分)
6、王飞以每小时40千米的速度行了240千米,按原路返回时每小时行60千米,王飞往返的平均速度是每小时行多少千米?(7分)
7、一辆汽车共载客50人,其中一部分人买A种票,每张0.8元,另一部分人买B种票,每张0.3元。最后统计出:所卖的A种票比B种票多收入18元。多少人买A种票?(7分)
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竞赛试卷二
学校:
年级:
姓名:
一、填空:(1—10每空1分,11—16每空3分,17题6分,计52分)
1、最少的自然数是(),最少的偶数是(),最少的奇数数是()最少的合数是(),最少的质数是()。
2、吨的分数单位是(),有()个这样的分数单位,至少再添上()个这样的单位结果是整吨数。
3、一根铁线长5米,平均截成6段,每段是5米的()/(),每段长()米。
4、一批货物20吨,每次运走它的1/4,()次运完。
5、A÷B=C(A、B、C均为非0的自然数)()能被()整除,()是()的倍数,()是()的约数,()是()和()的最大公约数。(4分)
6、三个连续自然数的和是159,这三个连续自然数是。
7、甲数=2×3×5,乙数=3×5×7,甲乙两数最大公约数是(),最少公倍数是()。
8、一个长方体的长是6分米,宽5分米,高4分米,它的棱长总和是()分米,表面积是()平方分米,体积是()立方分米。
9、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是24厘米,它的表面积是()平方厘米,体积是()立方厘米。
10、一个长方题放在桌面上,最多只能看到它的()个面。
11、相邻两个自然数的最少公倍数是240,这两个自然数是()和()。
12、甲乙两数的最大公约数是12,最少公倍数是180,甲数是36,乙数是()。
13、A=2×0××3×5×7,A的约数有()个。
14、一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增加2倍,它的体积增加()倍。
15、一个长方体正好可切成三个相同的正方体,这样增加的表面积相当于原来长方体表面积的()/()。
16、一个长方体前面和上面的面积之和是91平方厘米,已知长 宽高的厘米数都是质数,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立方厘米或()立方厘米。
二、应用题(48分)
1、一个长方体的铁皮油桶,长4分米,宽3分米,高2分米。①制造一个这样的油桶至少需要多少平方分米的铁皮?
②如果每升汽油重0.82千克,这个油桶可装汽油多少千克?(铁皮的厚度忽略不计)(各5分)
2、A桶油的质量是B桶油的1.5倍,A桶油倒出12.5千克给乙桶后,两桶油的质量相等。原来B桶油重多少千克?(8分)
3、甲乙两班共110人,从甲班调5人到乙班后,两班人数相等。原来甲班有多少人?(8分)
4、甲乙两地相距120千米,一辆公共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每小时行40千米,按原路返回时每小时行60千米,这辆汽车往返两地的平均速度是多少千米?(9分)
5、将一个棱长10厘米的正方体木块水平地放入水中,它露出水面的 高度正好是正方体棱长的一半。这时木块与空气接触部分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9分)
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竞赛试卷三
学校:
年级:
姓名:
一、简算(请写出主要过程)
718×511+718÷115
78×(2939+1726)
63×6162
二、填空部分
1、小熊房间号码是一个三位数,百位上的数字是个位数字的23,十位上的数字是最小的偶数,个位上的数字是16的倒数,猜一猜小熊房间的号码是()。
2、用14个大小相同的小正方体排成一排后得出一个长方体,减少的面积占原来14个正方体表面积之和的()()。
3、用14个大小相同的小正方体,搭出两个物体,使其中一个物体的体积是另一个25。(请画图后解答)
四、应用与实践
1、一个化肥厂上半年完成了全年计划的35,照这样计算,可以提前几个月完成任务?
2、用铁皮做一个水箱的容积是200升,这个水箱的底面积是一个边长为50厘米的正方形,做这个水箱需要多少铁皮?
3、3、小军的妈妈一个月的工资是2400元,按国家有关规定,扣除1500元后,把余额的15作为个人所缴纳的税,这样小军的妈妈一个月实际获得多少元的工资?
4、双休日,甲商场“全部商品打八折”的措施优惠,乙商场以“满100元送20元购物券”的形式促销。小红的妈妈打算花400元用来购买商品。请你帮忙计算哪家商场购物更合算,并简要说明你的想法。
五年级下册数学竞赛试卷四
学校:
年级:
姓名:
1、有数组{1,2,3,4},{2,4,6,8},{3,6,9,12}……那么第100个数组的四个数的和是()。
2、一个两位数除351,余数是21,这个两位数最小是()。3、2008除以7的余数是()。
4、在1、2、3……499、500中,数字2在里面一共出现了()次。
5、甲乙丙三人到银行储蓄,如果甲给乙200元,则甲乙钱数同样多,如果乙给丙150元,丙就比乙多300元,甲和乙哪个人存款多?(),多存()元。
6、食堂有大米和面粉功51袋,如果大米增加20袋,面粉减少50袋,那么大米的袋数比面粉的袋数的3倍还多1袋,原来大米有()袋,面粉有()袋。7、279是甲乙丙丁四个数的和,如果甲减少2,乙增加2,丙除以2后,则四个数都相等,那么甲是(),乙是(),丙是(),丁是()。
8、兄弟俩比年龄,哥哥说:“当我是你今年岁数的那一年,你刚5岁。”弟弟说:“当我长到你今年的岁数时,你就17岁了。”哥哥今年()岁,弟弟今年()岁。
9、甲对乙说:“我的年龄是你的3倍。”乙对甲说:“我5年后的年龄和你11年前的年龄一样。”甲今年(),乙今年()岁。
10、A、B两地相距21千米,上午9时,甲、乙分别从A、B两地出发,相向而行,甲到达B地后立即返回,乙到达A地后立即返回,中午12时他们第二次相遇。此时甲走的路程比乙走的路程多9千米。甲每小时走()千米。
11、一只汽船所带的燃料,最多用6小时,去时顺流每小时行15千米,回来是逆流每小时行12千米,这只汽船最多行出()千米就 需往回开。
12、一条轮船在两码头间航行,顺水航行需4小时,逆水航行需5小时,水速是每小时5千米,这条船在静水中每小时行()千米。
13、一座铁路桥全长1200米,一列火车开过大桥需要75秒,火车开过路旁的电线杆只需15秒,那么火车全长是()米。
14、某列火车通过250米长的隧道用25秒,通过210米的铁桥用23秒,该列车与另一列长320米,速度为每小时行64.8千米的火车错车时需要()秒。
15、蜗牛从一个枯井往上爬,白天向上爬110厘米,夜里向下滑40厘米,若要第五天的白天爬到井口,这口井至少深()厘米。
16、周老师给学生发练习本,每人分7本还多出7本,如果每人多发2本,就有一个同学分不到,那么一共有()个同学,()个练习本。
17、王飞以每小时40千米的速度行了240千米,按原路返回时每小时行60千米,王飞往返的平均速度是每小时行()千米。
18、松鼠妈妈采松子,晴天每天可采24个,雨天每天可采16个,他一连几天一共采了168个松子,平均每天采21个,这几天当中一共有()天晴天。
19、用10张同样长的纸条接成一条长31厘米的纸带,如果每个接头都重叠1厘米,那么每张纸条长()厘米。
20、有一牧区长满牧草,牧草每天匀速生长。这个牧区的草可供27头牛吃6周,或供23头牛吃9周,那么可供21头牛吃()周。21、20个队参加乒球团体赛,如果进行循环赛,比赛()场。
22、“IMO”是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的缩写,把三个字母写成三种不同的颜色,现有五种不同的颜色,按上述要求可以写出()种不同颜色搭配的“IMO。”
23、在一次运动会中,甲班参加田赛的有15人,参加径赛的有12人,参加田赛又参加径赛的有7人,没有参加比赛的有21人,那么甲班共有()人。
现实中由于课堂教学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学生自我反思能力得不到充分的培养, 课堂上只有部分学生表达自己想法, 而一部分学生只能当听众。数学日记则是一个让这些“听众”自由表达的途径, 反思学习的过程。“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 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因此, 我们应把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作为自己的教育目标, 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学生学习活动过程受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元认知水平等因素的影响, 其中, 学生元认知水平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美国儿童心理学家弗莱维尔认为:元认知是对思维活动的自我体验、自我观察、自我监控和自我调节。
既然元认知能力这么重要, 就要了解五年级学生的元认知水平, 元认知包括三方面内容: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元认知监控。笔者简单调查了五年级两个班级 (112人) 三方面的情况:
1. 五年级学生元认知知识较欠缺。
学生对自己的学习兴趣、思维特点、能力限度等知识较缺乏, 如:“上课, 当我注意力不集中时, 我能采取有效的方法来控制自己的注意力。”只有30人选择总是能控制自己的注意力, 占27.3%。
2. 五年级学生元认知体验较差。
元认知体验是个体对自己认知状态的监测性判断以及相应的情感体验。学生对学习内容的难度把握不准、学习信心缺乏, 解题思路模糊等。比如, “我对自己数学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或出现的问题总是不很清楚。”, 选择“从来不这样”的学生只有11人, 占调查总人数9.82%。
3. 五年级学生元认知监控能力较低。
学生对学习过程的反思, 属于元认知的范畴, 是一种元认知监控的能力。体现在学生认知活动过程中, 能不断地评价其认知过程的质量, 找出认知偏差, 选用恰当的策略, 以保证有效地学习。调查统计发现学生在这方面表现较差。例如, “对曾做过的题目, 老师也讲解过的, 下次再遇到同类题目时, 我还会出错。”有28人选择“总是这样”或“经常这样”, 占调查总人数的25.3%。
基于五年级学生元认知水平现状调查, 结合元认知能力对学生学习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笔者提出通过数学日记的形式来提高学生的元认知水平。
二、数学日记如何提高元认知水平
1. 在自我反思中积累元认知知识。
数学日记能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 通过培养学习兴趣, 提高学习能力等方式促进学生元认知水平的提高。
(1) 在数学日记中反思学习内容, 学生不仅反思学习中的收获, 同时学生对自己学习能力更加了解。
如日记《我去解轴对称、旋转、平移问题》片段:
我们教了图形变换的知识, 图形变换的内容有:轴对称、旋转、平移。这些图形在我们生活中都可以看见, 你别看它简单, 当你没学会, 你肯定也不知道是什么图形, 我发现原来这些图形是多么奇妙啊!轴对称图形至少有一条对称轴, 两边图形完全一样。旋转图形就不一样了, 旋转起来的东西就很像一朵花, 它是绕着一个图形旋转的。
同学们, 你们做题目的时候一定要细心啊!这些看起来单调的图形, 在你的手下将会变成一个个美丽的图画, 出乎你的意料之外。 (五 (5) 班李瑞)
这位学生反思了自己学习的内容, 各个知识要点思考到位。他的语言也很风趣。学生在反思已学知识重点以及知识本质特征的过程中提高了元认知水平。
(2) 反思学习的情感态度, 让学习与快乐结合起来, 学习兴趣更浓厚了,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日记《学习的快乐》片段:
学习了第一单元, 我发现了许多图形通过轴对称、旋转、平移等方法可以形成各种美丽的图案。就比如说三角形可以通过旋转变换成一个风车。所以在第一单元里, 我们学习得好快乐, 因为我们可以利用轴对称、旋转、平移等方法设计一些美丽的图案。我体会到数学是一种很奇妙的东西, 它很深奥, 但又有一种吸引力, 让我们总想再次继续研究下去, 想知道数学的奥秘。 (五 (5) 班何阳光)
这位学生在日记中描述图形变换创造美丽的图案, 感受到美, 感受到数学奇妙, 内心是多么快乐。笔者的评语是:你学习的快乐已经传递到老师这里, 谢谢你, 希望你的学习总在愉快中度过。相信学生学习态度会更加积极。
2. 在鼓励中丰富元认知体验。
通过数学日记的交流, 让每一位学生都自由发表自己在学习生活中一些体验。相互交流各自内心的感受, 然后及时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 从而丰富学生的元认知体验。
如《一次质量检测的感受》片段:
上个星期, 第一单元考过了。虽然不知道成绩怎么样, 但我也知道我考的不好, 如:第三题的三角形和正方形重合是多少度?这道题需要用量角器来量, 可是我没有, 而且我也不会量, 怎么办呢?又不能抄, 也不能问老师;倒数第二题也很难, 关于这道题目, 我还问过我的同桌苏忠发, 他只简单地说了一句自己想, 这怎么办呢?我只好坐以待毙, 无所事事。等到下课之后, 老师过来教我, 老师细心地教我让我不由得脸红, 当着这么多人的面教我这道题, 是很丢人的事呀!可我有什么办法, 只好悉听尊便了。
该生很诚实, 描述自己当时做题过程中真实的体验和想法。通过数学日记, 笔者了解了学生的心理世界, 对于这样学生, 如果没有数学日记是很少有机会去深入了解他的。而通过日记, 笔者就可以及时肯定他, 鼓励他, 给予的评语是:你及时反思做题感受, 真实表露自己的内心世界, 你很勇敢, 努力吧, 你会进步更大的。这样学生将更加勇敢的面对学习的困难。
3. 在交流评价中提高元认知监控能力。
(1) 通过学生的数学日记, 可以发现学生思维的闪光点, 反思自己在学习中的困惑, 思考解决问题的策略。学生从评语中了解老师对自己的评价, 进一步肯定自己或改进自己的学习行为。
如日记《第一二单元学习后的感受》片段:
在学习旋转的时候, 我不知道该怎么移, 所以常常出错。当老师向我解释这个怎么写时, 我明白了用尺子的点和零刻度线对齐, 然后看下面的那条线是多少度就知道了。我明白了在图形变换中, 最需要用的就是量角器, 画图形的位置要画对, 不然还是会错的, 所以要十分小心。因数与倍数我总是搞混, 还好在书上有:2和6是12的因数, 12是2的倍数, 也是6的倍数。这句话使我明白了因数和倍数的差别。 (五 (4) 吴盈玲)
这位学生在日记中反思自己学习的困惑, 以及自己如何解决问题的过程, 笔者是这样评价的:学习有困惑是正常, 智慧是从发现问题开始的, 关键是有问题后, 如何积极去分析它, 解决它, 你的方法值得其他同学学习, 你看你在课堂上心中带着问题, 仔细聆听老师的讲解, 积极思考, 你明白了旋转怎么画, 不仅如此, 你还善于自学, 运用书上提示, 积极思考弄懂了因数与倍数的关系, 这些都是好的学习方法。通过这样的交流, 学生更自信了, 学习也更积极了。
(2) 让学生反思学习方法和策略, 能提高元认知监控能力。
如《数学重在尝试》片段:
在学习第一个单元时, 经常会出现许多错误, 大多是旋转题目的角度量不准确;在“时钟”类的题目中数字旋转的角度和顺时针、逆时针分不清楚, 经过几次做题之后, 我找到了几种方法:在写“时钟”类题目时, 可以试着摆量角器时换个角度, 或是有90度、60度旋转类的可以直接用三角板来试试。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可以在图上画出时针转动的方向, 做完之后再擦掉, 我用了这些方法, 做题的效率也高了。 (五 (5) 班张洁)
该生思考了自己遇到旋转问题时候, 通过几种方法进行尝试, 如巧用量角器, 90度、60度旋转类的可以直接用三角板来试试, 旋转方向做上标记, 提高了解题的准确率和效率。这就是学习方法与策略一种探索。
三、怎样的数学日记会更有效
那么, 数学日记要写什么?怎么写?更能提高学生的元认知水平呢?笔者在任教的五年级两个班级尝试了让学生写数学日记, 发现学生很想写, 也很乐意写。
1. 数学日记内容。
(1) 通过记数学日记, 记录学生对所学知识及学习过程的回忆, 学生反思学到了什么、怎样学的、学得怎么样。
(2) 在数学日记中学生学会用自己的方式 (列表、网络等) 归纳整理知识。
2. 写数学日记的策略。
数学日记是一种新的数学学习方式, 所以记数学日记需要教师的引导。 (1) 引导学生读范文, 看别人写什么, 怎么写; (2) 交流碰到的数学问题、学习的收获与困惑等; (3) 给学生提供一些写作要求:如题目, 这一节或一单元知识的收获或困难, (特别是一些重点内容、我理解最好的地方、学习的困难、学习中一些艰难的体验、攻克难关的快乐感受等) 。
教师要考虑到学生认知水平的差异, 不同学生要求也要不同。例如, 后进学生可以一两个星期写一次, 同时注意多写收获, 树立学习的信心, 老师在评语中应多鼓励他。要定期进行全班交流, 评出优秀数学日记, 张贴于教室荣誉栏, 并发表到博客上, 让大家互相学习。
3. 形式多样的数学日记。
(1) 观察反思型。在教学中发现, 数学学习能力强的学生不仅具有较多的学习策略方面的知识, 并善于监控学习过程, 而学习能力差的学生往往处于被动状态, 这与学生元认知发展水平的高低有关。在教学中, 让学生写“反思”型日记, 学会反思, 有利于学生对自己的认知加工过程的自我察觉、自我评价和自我调节, 从而提高元认知水平。
(2) 情感交流型。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说过:“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尊重和信任的师生关系, 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学生通过记数学日记, 有利于师生沟通, 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在数学日记中很多学生写了“遨游数学王国”、“学习的快乐”等, 而教师的评语及时传达了鼓励和信任, 这样的情感交流拉近了师生的距离, 学生学习起来劲头也更足了。
(3) 课前预习型。课前预习可以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 还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例如, 学生在预习《体积与体积单位》后写的日记:
通过预习, 我得到了许多收获。如:我明白了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物体的体积。还明白了体积单位有哪些, 如立方厘米, 立方分米, 立方米等, 还了解了他们的简写。这次预习我还有一些不懂的地方:我不知道怎样计算物体的体积, 不过我希望能靠自己的力量将它弄明白, 但是依靠我现在知识还是杯水车薪。不过, 我一定要解开这个谜。 (五 (5) 林跃)
通过预习帮助学生对新知识有了提前认识, 使学生主动学习, 拓宽认识。从该生日记可以看出该生预习中的收获与困难, 了解学生的认知状况, 为教学提供参考, 还能从日记中感受到学生强烈的探索与求知欲望, 数学日记真实记录了学生为学习新知识作的思考。
(4) 交流谈话型。批改完《一次质量检测的感受》之后, 在第二天上数学课之前就找那位学生谈话, 并肯定了他的真诚与勇敢, 指出:在学习面前是不需要害羞的, 更要大胆问同学, 问老师。经过这样真诚的交流, 融洽了师生之间的感情, 使该生学习数学更有信心, 胆子也大了。
(5) 错误纠正型。在教学完《因数与倍数》之后, 在数学日记中, 还有很多学生搞错了, 出现了“7×8=56, 那么56是倍数, 7和8是因数”之类的错误。通过指出错误, 厘清倍数应该是谁的倍数, 因数是谁的因数。帮助没有掌握的学生及时弄明白。
(6) 鼓励表扬型。在优秀的数学日记后面, 笔者会写上一句“微笑送给你”、“爱思考就有收获”、“学习上的进步就像吃了蜂蜜一样甜!你要好好体会哦”、“你的画图方法很棒哦”等, 然后在后面画一个笑脸以示对学生的鼓励;还要在全班面前读优秀的日记, 增加学生的自信与学习数学的兴趣。
总之, 学生要写好数学日记, 要用数学思维去思考我们的学习与生活, 教师应该先引导学生学会思考, 学会如何梳理知识, 重视学生的反思能力培养;注重课堂知识整理与回顾、形成知识网络;再逐步让学生写一些数学预习日记、数学知识运用日记、数学拓展日记、数学实践日记, 让学生在各种数学日记中学会反思, 提高反思质量, 从而能提高元认知水平。
参考文献
[1]熊川武.反思性教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
[2]曹才翰, 章建跃.数学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
关键词: 小学数学;五年级;教学策略;改进
一、前言
在小学五年级数学的教学中,如果没有重视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那么,教学的质量就难以得到保障,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得不到提高,教学效果就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
二、创造和谐气氛,合理设置情景
1、设置生活情景。数学是一门运用性的学科,所以数学技能的掌握,其最终目的是将有关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之中,解决生活之中的数学问题。基于数学的这一个特点,教师应将数学知识多与生活相联系,并创设出合理的生活情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有关知识,帮助学生发现生活和数学的紧密关系,借助生活拉近学生与数学之间的距离,帮助学生在心理上接受数学,融入数学学习之中。所以对待某些内容的学习,可以适当的变换为生活之中的场景,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有关知识。例如:小明家买了3吨煤,小明的妈妈打算将这3吨煤作为一个季度的燃料,那么每一个月可以用多少煤?每一个月的用煤量是总量的几分之几?通过这样的一种方式,学生会觉得这样的一个题目非常有亲近感,学生也能够在解答这个题目的同时,锻炼学生的应用题的解答能力。
2、设置探究情景。数学是与生活相联系的,同时数学也是一门具有探究性质的学科。学生通过数学的学习和对有关数学知识的探究,能够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所以,教师要合理设置一些探究情景,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和进行有关的探究,并帮助学生提升数学能力。例如:教师问:1+1=?;3+5=?4-2=?;6-2=?1+2=?;5+6=?学生答:1+1=2;3+5=8。4-2=2;6-2=4。1+2=3;5+6=11。教师问:大家有没有发现:2、8是偶数;2、4也是偶数;3、11是奇数。而等式中的相加减项是奇数还是偶数?通过这样的对比大家有没有什么发现?学生答:奇数+奇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奇数+偶数=奇数。
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就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认识到奇数、偶数之间的相加减的一定的规律。然后学生根据教师的引导,自己进行探究,还会发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奇数=奇数;奇数×偶数=偶数;奇数-奇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就这样,学生在其中不仅获得了知识,同时学生也通过总结发现了规律,享受了学习的快乐,对数学学习兴趣增加的同时,数学教学的课堂效率也得到了提高。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多多设置有关的教学情景,并加之合理的引导,学生就一定能够获得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也一定能够提升。
三、创设交流情境、变“个体学习”为“集体合作”
1、一题多解时、交流学习。一题多解是培养学生横向发散思维的一种方式,是训练学生拓宽思路的有效手段,也是开拓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主要途径。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最易出现一题多解的精彩局面,由于同学间的相互启发,思维由集中而发散,由发散而集中。在这一交替的过程中,学生思维的严密性与灵活性都有所发展,能够促进创造思维的发展。通过分析、比较,同学们发现了最佳的思路和方法,个人的思维在集体的智慧中得到了发展。
2、突破难点时、动手合作。陶行知说过:“人生两个宝,双手和大脑。”“手和脑在一块干,是创造教育的开始;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我们在教学中提倡让学生在合作学习时操作、实践,找出规律,提炼方法。如学习梯形面积公式时,学生通过一起思考,一起试着剪拼图形,一起讨论,在想、做、说的过程中,相互启发、相互融合,结果拼出了多种图形,不但得出了梯形的面积公式,更重要的是发展了思维。的确,每个人交换一件物品,得到的只是一件物品;而如果交换的是一种思想,那就会产生新的、有更丰富内容的思想。
四、灵活运用多媒体教学
1、利用多媒体,激发学习兴趣。在数学教学中,经常出现教师在讲台上绘声绘色的讲,学生在座位上毫无兴趣的听,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没有接触的事物,教师讲得再生动,学生想象不出来,也产生不了兴趣。多媒体教学解决了这一难题,它将数学原理生动的展示在学生面前,以多彩的画面、生动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进一步提高课堂有效性。
2、利用多媒体,解决重点、难点问题。数学这门学科有些抽象,如果单靠枯燥的讲解,有些问题即使教师说破嘴皮,学生也不一定能够理解,而且很难在脑海中形成深刻的印象。使用电教化手段,教师借助形象化的画面进行讲解,学生能够迅速理解,并扎实掌握课程重点、难点问题。
3、利用多媒体,活跃课程气氛。课程效率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参与程度,课堂气氛越活跃,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就越高,课堂效率自然也就越高。多媒体教学生动活泼,改变了以往课程上的严肃、沉闷的气氛,学生通过多媒体教学,喜欢上数学课,喜欢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课程有效性大幅度提升。
五、巧设练习,加强巩固练习
练习是数学课堂的必要环节,在练习之中学生将学到的知识进行适当的应用,一方面可以增强对知识的理解力,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在做题的过程中得到巩固。在进行练习设计的时候,一定要根據学生的能力水平,注重题目难度的梯度性和多样性,减少无效无度的练习。通过课堂练习,教师可以随时掌握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从而提高指导的针对性,然后通过题目的反馈再进行学生知识运用盲点的补充教学,课堂效率将会大大提高。
总而言之,小学数学五年级教学过程一定要符合学生的特点,选择更加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案例和教学方法,提高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进而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陈亚珍.《在生活中进行数学教学》[J].现代
教育科学,2011(04)
[2] 李小英.《如何使数学教学焕发生命的活
力》[J].小学教学研究,2011(26)
[3] 张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初探》[J].
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2009(05)
[4] 刘荣.《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强化素质教育》
2017年春期五年级数学竞赛工作总结
为了提高小学生的数学综合素质,更好地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充分挖掘优秀学生的学习潜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依据县五年级学生数学学科知识竞赛活动的通知,凤瑞中心校认真组织了这次学科知识竞赛活动。现在活动的过程总结如下:
一、宣传工作
1、召开业务校长会议,学习县五年级学生学科知识竞赛通知精神。
2、要求各校召开五年级数学教师会议,重视这次竞赛活动,认真培养优秀拔尖学生。
3、各校要在层层选拔考试中选拔出县级参赛学生。
二、选拔工作
各校自行出题组织考试。三、五、七、九小分别进行了选拔考试。选拔程序都按照中心校的要求进行的。第一次考试学生全员参与,第二次、第三次都是按照比例进行选拔的,最终按照50:1的比例确定了参加县级竞赛的人数。三小9人,五小13人,七小5人,九小2人,共计29人参加县级竞赛。
三、组织竞赛
2017年5月19日,中心校组织各校参赛学生集中到县第五小学参加竞赛考试。监考教师有各校的带队业务校长或教导主任,9:00——10:40学生考试。考试秩序井然,学生精神状态良好。
四、组织评卷
试卷由中心校教研员评改。严格按照教研室的评分标准严肃、认真、公平、公正评改。
五、成绩上报
在七月三日前按照3:7的比例评出一等奖和二等奖,上报县教研室。一等奖9人,二等奖20人。
六、考试成绩
中心校:最高分99,最低分77,总平均88.66
。三 小:最高分99,最低分77,平均分89.78 五 小:最高分95,最低分80,平均分88.31 七 小:最高分91,最低分84,平均分88.80
九 小:最高分90,最低分81,平均 分85.50。
此次活动由于中心校领导重视,组织严密,竞赛活动圆满完成。各校选拔工作慎重,组织得当,最终选拔出了一批优秀的学生。这些学生成绩突出、字迹工整、思维敏捷、潜能较大,是老师们辛勤培育的结果。
感谢教委领导为老师和学生们搭建这样的平台。我们凤瑞中心校将以教委这次竞赛为契机,今后会多学科的组织学生的竞赛活动,培育出更多更好的优秀学生。
【数学竞赛五年级】推荐阅读:
小学五年级数学竞赛题10-11
五年级下册数学竞赛试卷重要11-12
小学五年级数学竞赛试卷及答案11-28
四年级数学上册竞赛10-09
九年级数学知识竞赛12-28
二年级数学竞赛试题06-09
四年级数学计算题竞赛06-14
二年级数学竞赛题09-23
小学三年级数学竞赛真题11-03
四年级数学竞赛题2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