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专业技术工作总结(共9篇)
**乡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我于2003年7月毕业于云南省邮电学校,通过事业单位招考被分配到**县**乡农机站工作;于2009年7月云南大学法律事务专业函授专科毕业;现就读于中国农业大学农业机械化及自动化专业本科班,已经修完所有课程,今年7月即将毕业。2007年6月获得农机推广专业技术员资格,2007年8月聘任;2010年6月获得农机助理工程师资格,同年8月聘任。自履职助理工程师岗位以来,我严格按照助理工程师岗位职责要求,主要从事农机推广、农机监理及农机咨询服务等工作。工作中,我积极主动,能够独立或组织同事完成业务主管部门交办的各项工作。业余时间不断学习政治理论和专业理论知识来提高自己的政治理论和业务水平,通过不断的学习和总结工作经验,已能够胜任农机推广、监理、农机服务等工作。在履职助理工程师期间,2015年度被评为优秀档次,其余年度为合格档次。在市、县农业局的精心指导下,紧紧围绕农民增收、社会增效、安全第一的工作目标,搞好农机服务工作,促进全乡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几年来,在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对履职期间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重学习,强素质,提高服务水平
自履职助理工程师以来,我一直坚持自学专业理论知识,工作中认真学习操作、实践。通过在中国农业大学学习专业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增强了工作能力的信心;不怕吃苦,深入田间地头尽职尽责,爱岗敬业,进一步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较好地完成了上级主管部门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
认真学习《农业机械促进法》、《道路交通安全法》、《农机操作规程》、《农业机械管理条例》以及有关农业机械业务工作规范性文件等农机知识。通过学习,进一步增强了自身素质,提高了农机服务水平。认真学习各种法律法规知识,做到依法依规办事。
二、重宣传,强服务,抓实农机示范推广
全乡土地总面积9490.23公顷,其中,农用地6774.96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71.4%。其中耕地2091.67公顷,园地429.75公顷,林地3707.17公顷。其它农用地546.37公顷。结合我乡实际,我从农机站负责人的角度认真贯彻落实各级农业机械购置补贴政策,精心组织,广泛宣传,严格程序,到今年累计推广油菜播种机30台、水稻收割机10台、各种微型耕整机2000余台,争取农机购置补贴资金286.9万元,带动农户投资831.8万元,受益农户达3000余户,使我乡农机装备水平得到提升,农机装备结构得到优化。
农机具示范是农机推广工作的基础,为增加我乡农机保有量,加快农机事业现代化发展,我积极组织新机具示范工作。在2010年在发达居委会小发达村举办微型耕整机现场演示会1场,参加人数达200余人,助推微耕机购置90余台;2013年在**居委会举办水稻收割现场演示会1场,参加人数260人,助推水稻收割机购置3台,取得良好的效果。参与县农业局举办的各类新机具现场演示推广会议5次。实现年均新增农机动力0.035万千瓦特。
机耕、机收、机播工作是农机推广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年春耕生产期间,积极配合县农业局进行机具调动,提前对农机具进行维护保养,共维护保养农机具1000余台(套),并深入田间地头指导机耕100余次、机播50余次、机收60余次。2011年在发达居委会明格村举办水稻机械化播种试验示范20亩,2013年在发达居委会明格村举办水稻机械化收割示范20亩,春耕备耕期间,组织本地联合收割机10台、大中型拖拉机10台,运输拖拉机48台,微耕机2000余台等农机具投入春秋农业生产工作。协调来自河南、**等地多家农机合作社30余台联合收割机参与油菜收割3005亩,机耕机耙面积15000亩、机播面积10300亩、机收面积15000亩,超额完成了上级下达的农机作业配套综合技术面积26000亩的任务。
三、重管理,强抓源头,保证农机安全生产
我自履职以来,认真总结国内发生的各类重特大安全事故教训,按照全覆盖、零容忍、严执法、重实效的总要求,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生命至上、安全发展理念,充分认识当前农机安全生产形势的严峻性、复杂性,高度重视做好节假日农机安全生产工作,加强红线意识、底线思维,时刻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切实加强领导,从严从细从实抓好农机安全生产工作责任的落实,确保**乡农机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
加大宣传力度,深入各村寨宣传党和国家的农机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支农惠农政策,以及农机安全管理的有关规定和农机具安全操作技术,充分利用标语、黑板报和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大力宣传农机安全知识,发放农机安全生产告知书16000余份、严禁违法载人告知书250余份,发放宣传资料20000份。为加大宣传力度在重点路段喷涂宣传标语20条,在醒目位置悬挂宣传横幅30条,张贴宣传图画120张。2013年将辖区内的微耕机、拖拉机机具上喷涂严禁违法载人字样共800台。每月按时上报一篇农机简讯,共上报60余篇,**县电视台采纳2篇,**县农业信息网采纳48篇。
分别与微耕机用户、拖拉机用户、外籍拖拉机签订安全责任书2100份,签订率达100%;每年都层层签订农机安全责任书,与站上职工签订责任书3份、与各村委会签订责任书6份。2015年以来,按照县农业局的农机安全工作会议要求,分别与辖区的搅拌机签订了安全生产责任书10余份。建立微耕机台账2000份,拖拉机台账50份,真正做到为了安全,不重不漏,落实到位,监督到位。
每年选定1个村委会和1所学校开展平安农机进校园或农机知识进校园等活动共10次,真正把农机安全知识带到每个农机户手里。每年都开展农机安全操作知识培训等活动,共培训10次,参学人员达1000余人次,每季度第三个星期利用赶集日向群众宣传讲解农机安全操作知识,共现场讲解22场次。
一、农机专业合作社具有国家政策支持的诸多优势
《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中确定的国家扶持政策优势, 在产业政策倾斜、财政扶持、金融支持、税收优惠等方面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给予扶持。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增强自我服务功能, 支持专业合作社开展教育培训活动, 支持专业合作社开展标准化生产、专业化经营、市场化运作、规范化管理, 提高农机组织化程度,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因此, 通过农机专业合作社搞农机技术推广首先具备国家政策的有力支持。
二、农机专业合作社是农民自己的组织
它产生于农民群众之中, 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 并且其成员都具有一定经济实力、科技知识及技术, 具有相同的社会背景和社会关系结构, 对当地的实情和农民的实际非常了解, 容易为农民所认同和接纳, 如果他们运用农机化新技术并取得良好的效果, 其辐射带动和影响力会迅速提高, 因此, 由农机专业合作社组织推广、普及农机新技术, 实用性很强, 并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农业机械的使用效率, 降低新技术推广应用成本, 增加农民收入, 自觉成为农机技术推广和服务的有效载体。
三、农机专业合作社具备场地和基地优势
由于农机化技术推广对象是广大农民, 小农思想、守旧从众心理比较严重, 往往只对看得见、摸得着、易掌握、能掌握的新生事物感兴趣、肯接受。因此利用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场地和基地, 可面对面向群众开展技术培训、技术咨询, 农机专业合作社示范田, 可给机手亲自操作和演练新型农机具的机会, 通过现场讲解, 实地演练, 利于机手对于新型农机具的认识、认知和接受, 克服了以往农机推广临时组织, 时间短、讲大概、走形式, 受众一知半解, 粗浅领会, 实际生产中不能胜任的弊病。
四、农机专业合作社具备团体优势
拥有合作精神, 为新机具、新技术推广提供智力支持。农机专业合作有多年从事农机生产经营的老机手, 还有富有朝气、充满活力的后起之秀, 更有先进科学技术推广应用的带头人和示范者, 他们具备智囊团的优势, 合作社成员中, 那些较早掌握新技术的农机手, 在生产实践中, 可以向社员中那些相对接受慢、操作不到位、不熟练、不全面的机手进行再演示、再培训、再加强, 能够很好地发挥传帮带的作用, 在具体生产实践中, 比较容易消化新技术, 驾驭新型农机具, 因此, 把农机专业合作社做为推广农机新技术的切入点, 更便于农机技术推广驶入快车道, 迈入深水区, 以便更好更快地服务于农业生产, 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
五、农机专业合作社社员求知欲强, 具备积极主动性
农机专业合作社要生存、要发展、要扩大规模, 不断提高市场竞争力, 就必须学习掌握新技术使用新型农机具。人常说, 有饭送给“饥人”, 有话送给“知人”, 这些“知人”和“饥人”渴望早一步掌握新技术, 使用新机具, 这就为农机新技术推广提供了难得的内因支撑。
六、农机专业合作社具备一定规模的配套设施
1 农机技术培训推动农村科技进步
作为生产力范畴的农机技术,其应用的同时也改变了农民的生活方式和观念,农机技术培训工作是面向广大农村,面大、量广,是普及科学和知识的重要力量。近年来,通过富源县农机化技术学校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农机技术培训,培养了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在农村,他们已成了农村经济中最活跃的分子,成为技能型农民的典型,已经成为一支庞大的农民科技骨干队伍,在实践中勇于探索、大胆创新,认识和积极选择应用农机化新技术,增加了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活跃了农村科技,在祖祖辈辈传统耕作的土地上点燃了科技之光。同时,在人们的心中积聚了实现向现代化农业跨越的希望,也就激发了广大农民学科技、用科技,依靠科技致富的热情,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他们手中得到了现实体现,树立了科技意识和适应市场经济的理念。农机技术已经与农业、农村、农民紧密相连,作为农业现代化的重要象征,并成为农村发展的推动力量,日益显现出其巨大的科技威力。
2 农机技术培训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开展农机技术培训在农村农业生产中的作用还体现在直接和间接、近期和长期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农机技术的应用降低了作业成本,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增加了单位面积产量,改善了劳动条件,为增加农民收入、抗御自然灾害、节约化肥良种、提高作业质量、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确保人民人命及财产安全等提供了先进的技术手段和安全的保障手段。同时,通过开展农机技术培训,使农机替代出大批劳力,转移到其他产业,甚至有的农民通过运输机械的驾驶操作培训,彻底从农业生产中转移出来,从事道路运输行业,成为农村经济持续增长的源泉和新亮点。农民掌握农机技术,伴随着先进工具的使用,带来了生产方式的改变,大大减少了农业生产中的劳动消耗,提高了农村生活水平。
3 我县农机技术培训现状及存在问题
负责全县农机技术培训的机构是富源县农业局下属事业单位农机化技术学校,编制6人,现有教职工6人,其中专技人员4人,工勤人员2人,是开展全县农机技术培训的主力军,从事我县农机实用技术培训、“绿证”培训、农机操作手培训、农机修理工培训、农机管理干部培训、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等。自学习成立以来,共培训农机教学人员220人次,拖拉机驾驶员5146名,农机操作人员8560名,农机维修人员477名。劳动力转移培训51034人。
经过深入的调查,总结了我县农机技术培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宣传力度不够,农民参加农机技术培训的意识淡薄、积极性不高,农机技术培训工作得不到在我县农村全面推广,大多数农民不懂技术就操作农业机械,时常会发生不安全事故,造成农村经济损失。
(2)从事农机技术培训的工作人员太少,结构比例不合理,培训工作难于开展。我县是拥有70多万人口的农业大县,几乎每家农户都拥有农机具,农机技术培训工作任务十分艰巨。
(3)各级政府对农机技术培训工作重视不够,经费投入严重不足,农机技术培训部门培训项目单一,如农机修理、农机实用技术、农机管理干部等多项培训项目无法得到开展。
(4)教学用具破旧、缺泛,教学设施设备得不到更新,嚴重影响教学质量。
(5)从事农机技术培训的工作人员专业知识得不到更新。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到来,国内各种新机具、新技术、新产业不断涌现;各种新知识、新信息不断产生,农业产业化调整,生态农业、无公害农产品、绿色农产品等等的技术要求。如果我们从事农机技术培训的工作人员得不到新的技术知识,很难适应当前农村对农机技术的需要。
4 对我县农机技术培训工作的几点建议
(1)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农民的农业机械化意识,农业要现代化必需实现农业机械化,只有掌握农机实用技术,规范地操作农机具,用先进的农业机械替代传统的耕作方式,才是农民增产、增收、增效的根本出路。
(2)壮大农机技术培训教师队伍。使农机技术培训工作不仅能向农民传授农机操作技术,农机修理维护技术等,而且还能使农民增长科学文化知识,增强商品理论,提高劳动者素质,开发劳动者智力,为我具培养一支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素质优良、讲职业道德的劳动大军,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服务。
为贯彻落实市农机局农机字[2009]3号文件精神,充公发挥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农民增收中的巨大潜力。我局大力开展了《基层农机技术推广人员培训》工作,开展了各种形式的培训工作,发放农机科技材料4000余份,培训农机技术推广人员50人,农机大户530人,农机手1860人,农机技术人员380人,还乡就业农民工645人。这项工作的开展进一步提高了我区各类农机人员的技术素质和水平。
一、领导重视,工作措施得力
为确保“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并取得良好成绩,区局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培训学校校长、推广站站长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具体指导这项工作开展,并及时进行监督检查。同时各镇(街)也建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并结合各自的工作实际,研究制定培训方案。由于组织领导工作做得扎实有效,为这项工作的顺利开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同时由于本次“培训工作”面广量大、知识性、技术性要求较高,时间紧任务重,对教师要求比较全面,区局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制定了有力措施:
1、除发挥好农机校教师的作用外,集全局技术力量配合本次培训工作。
2、培训形式多样化。如校内培训和校外培训相结合。课堂教学和现场教学相结合。
3、机具的使用和维护方面,尽量聘请厂家技术人员现场教学示范,以上措施为本次“培训工作”的开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五、做好农机大户的培训,提高农机大户的服务能力 每个农机大户都拥有数量较多的农机具,虽然农机大户通过农机大都走上了富裕之路,但他们无论技术和管理都存在着不足,有的懂技术但管理经验欠缺有的会管理非常有经济头脑,但对专业技术不精,关键时刻不能很好发挥农机的作用。因此我们对农机大户拥有机械的特点分门别类在技术和管理两个方面加强培训,共培训7期530人。
六、做好农机手的培训,提高农机作业质量
农机手是具体操作农业机械者,其技术好坏直接决定着农机安全、作业效率和作业质量,同时也影响他们自己的收入,因此他们也迫切要求进行培训。由于这项工作量较大,我们汇同乡镇协调生产企业和经销商,采取会议培训、现场会、现场实训等不同形式、分门别类,从操作技术到维修保养,进行了培训,提高了他们的技能,共培训15期1860人。
七、做好农机技术人员的培训,保障农业机械的作业状态 农机技术人员培训,重点培训了农机维修人员。农机修理人员,是农业机械的“医生”。农业机械的修理都有他们完成,近年来由于受各方面影响,他们技术进步不大。针对这种情况对他们的技术和职业首先进行了严格培训,使他们提高了技术水平,认识到了提高农机服务质量是利己利人的好事,受到了他们的欢迎,共开展4期培训380人。
一是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等宣传媒体,通过发放明白纸、出动宣传车、张贴宣传栏等形式开展小麦、玉米联合收获、土地深松联合整地机、粮食烘干机、小麦深松分层施肥精播机和100马力以上拖拉机等农机新机具、新技术的宣传推广,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二是科学制定农机推广规划。组织农机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与农机户和种植户面对面交流,深入示范区进行调研,了解群众对农机新技术、新机具的需求,认真撰写调研报告;并积极动员鼓励农机合作社、农机大户、充分发挥示范带头作用,以点带面,带动全面发展。
三是创新推广多维度培训方式。加强对农机推广人员的培训,组织农机讲堂,共同探讨学习农机新技术,开展业务技能培训,努力打造一支技术过硬的农机推广队伍;邀请技术专家对技术好、责任心强的优秀机手进行集中培训,精心培养一批技术精英人才;坚持举办不同形式的新机具、新技术培训班,让农民机手充分掌握新机具的使用技术,更彻底落到实处。
四是创新发展新型农机推广服务体系。创新发展村级农机合作社,以双沟镇为试点实现村级集体农机合作社全覆盖,其它镇每镇选择1个村作为试点村。大力推进农机服务市场化、社会化、产业化。依托农机合作社人才、技术、资源优势,发挥其辐射带动作用,推动农机科技推广工作发展。
浅谈在新形势下如何搞好农机技术推广工作 作者:周士丽
来源:《新农村》2013年第04期
摘要:农业是国家的基础,只有全面的提高农业生产的质量才能保证国家的基本安全。近年来,随着各国农业调整和国际农业发展形势的转变我们国家也开始重视农机技术在农业发展中的地位,并进一步的实现了有效的推进措施,文章将对这一问题进行系统的概括。关键字:农机技术;农业;农村;农民;技术推广
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虽然农业的占地面积大,从业人口多,但是农产品的总体产量和实际的生产效率却比较低,甚至低于国际的平均水品。这样一个大的落差与农机技术密切相关。我们国家还有相当多的农民和地区在使用畜力作业和人工作业。这种落后的生产模式,不仅占用了大量的入力资源,同时生产效率也极其的低下。为此,从国家未来发展和农业进步层面分析,切实的搞好农机技术推广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1.农机技术推广工作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虽然国家意识到了农机技术推广工作的重要性,但是在实施的过程中,资金的筹集比较困难,资金落实不到位,技术引进和实施就受到了制约。同时,一些农民的思想认识也不到位,知识结构有限,对于新技术的使用比较难以接受,由于使用操作不规范,所以实际工作的效率可能会低下,影响了农民运用的积极性。而也有一些地方政府,对于国家政策的响应过于片面,没有落实到实践中去。为此,需要国家建立起一套完整的落实政策,例如,预留专项的资金用于支援农村农机技术的推广;组织一批专业的技术团队,进行广泛的农机技术宣传,使得农民从内心深处接受农机的推广工作,这些思想意识和政策上的扶植必然带动农村农机技术推广的全面发展,相信未来我国的农机发展一定会有全面的突破。
2.加强农机技术推广工作的对策和措施
2.1建设多元化的农机技术推广体系,健全网络,夯实基础。
要根据农机技术机构“六有建设”标准,建立起区、市、县、乡(镇)农机技术推广机构和村级技术组织,并按照“强化县级,充实乡(镇)级,发展村级”的总体思路,建立起上下相通,左右相连,设置合理,运转高效的农机技术推广网络,从而保证能将农机技术、新机具及时地引进、示范、推广,迅速转化为生产力,强化县级要抓好县级农机技术推广机构建设,投入资金,加强装备,建立一支结构稳定,素质高,战斗力强的农机技术推广队伍;乡镇级要抓好乡镇农机技术推广建设,通过建立健全农机技术推广管理制度,落实农机技术推广责任,下移管理重心,提高技术和致富信息等服务,加强农机新技术的宣传教育,营造一个从热衷于农机新技术推广的良好氛围;村级是指依托农机大户,建立村级最基层的农机技术网点,利用先
进的农机技术,购买先进适用机具进行适度规模经营,在农村起到了很好的带头作用,既方便自己、致富了自己,也解决了耕地抛荒的现象,使农机技术推广工作上下连成线,网点带动片,示范面对面,效果看得见,使农机推广项目不断增多,推广领域日益扩大。
2.2结合实际搞好农机科技示范点工作,建立“号召农民用”变为“用给农民看”的新的农机推广模式。
科技示范点既是农机技术演示窗口,也是开展站办实体建设,增强服务功能的基础。创建农机科技示范点,就是要给农民树一个样板,通过示范点的建设,经营以及较高的效益,吸引农民照着学,跟着用,会使用,使农机高新技术尽快尽可能多地应用于农业生产。这种将“号召农民用”变为“用给农民看”的推广模式大受农民欢迎与喜爱,为全面推广农机化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3搞好宣传,广造论,培养农民的农机推广主体意识。
要求搞推广工作的人员,本着坚持“向社会宣传农机,让农民了解农业技术”的原则,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到、杂志、网络等多种媒体,加强对农机新技术,新机具的宣传,让全社会认识农机技术,了解农机技术,关心农机技术和支持农机技术推广,使农机技术推广部门在社会上有影响,在农民中有威望,固势利导农民,用农机科技知识武装农民,改变他们传统耕作的思维惯性,提高他们参与农机技术推广应用的自觉性,主动性。
2.4加强农机技术信息服务工作。
农机技术推广部门要争取建立方便,快捷的县级农机技术信息网,实现与全国农机网联网,及时为基层农机技术服务站,农资经营组织,农机大户提供农机新产品,新技术市场需求,产品购销以及先进的管理经验等方面的信息内容。服务好农民,引导农机技术推广应用全面发展。
2.5加强培训学习,更新思想观念,提高队伍建设。
农机技术的推广是要与实践相互结合的,政府要组织专业的人员,定期分批的对农民进行系统的知识培训,和必要的操作演练,深入到基层,走到田间地头,及时纠正错误做法,农民们将快速的掌握到农机操作的要领。在组织农民学习技术时,也要对常见的故障处理办法进行教育和指导。要求进行培训的业务人员具有一定的培训能力,要在实际推广时达到能讲解,会指导,会排难解疑,会装会修,会现场示范,以及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把农机技术推广过程变成向农民传授新技术,培训农民科学使用农机耕作新本领,带领农民致富奔小康的大课堂。
结语
一、精心组织, 做好合作社的招投标和组建工作
2011年全省组建农机专业合作社继续采取招标的形式进行, 对组建合作社有较高积极性的乡镇可以乡为单位进行投标, 建议每个乡镇组建3个合作社, 利于整合资源, 统一管理, 整乡推进。
1.将人员素质条件作为参加投标的首要条件。几年来的实践证明, 人员素质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合作社的发展前景。
2.将地块连片作为参加投标的前置条件。竞标村在参加投标前必须递交土地连片作业合同、否则不能参加竞标。
3.必须严格控制竞标程序。参加竞标的村必须由乡、县、市三级招标后取得资格, 方能参加省里竞标。
4.拟中标的村, 必须按照省有关规定, 及时建立各种制度, 搞好场库棚建设。
二、合理选型、优化合作社的装备结构
2011年, 省政府和地方政府拿出专项资金用于深松整地补贴, 在这一政策领导下, 全省迅速掀起了深松整地热潮, 农民的积极性日益高涨, 但也应该看到, 我们的动力机械和深松机具严重不足, 在2012年合作社的选型上, 要放远目标, 特别强调的是宜深松地区, 选型时必须配备四台210马力以上动力装备, 且每台必配一台深松整地机械, 玉米产区还要配备根茬还田机械, 同时要进一步优化农机作业合作社的配置结构。一是在大豆主产区, 要以配备深松整地和收获机械为主;二是在杂粮产区, 要以配备深松整地机械为主;三是在水稻主产区, 重点推行水稻插秧机械化, 以组建水稻农机协会为主, 逐步探索水稻全程机械化;四是在畜牧业地区, 要以配备深松整地和青贮收获机械为主, 大力推行青贮玉米种、管、收、售一体化的模式。
三、提高组织化程度, 发挥好农机作业合作社的作用
重点要抓好连片生产, 扩大机车作业量。各地要认真落实农村土地承包政策, 加强组织协调, 加大政策扶持和宣传力度, 加快农村土地流转步伐。一是要全面落实国家的支农惠农政策, 采取优先安排良种补贴等激励方式, 引导农民实行连片种植, 逐步扩大连片作业面积;二是要推广统一集约经营, 土地入股、土地租赁、土地托管等典型模式, 实行统一种植, 连片作业, 发展土地规模经营, 加快土地流转和劳动力转移, 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三是要加强示范引导。以大型机械连片整地和精密播种为重点, 以高质量的作业给农民带来实实在在的收益, 引导广大农民积极使用大型农业机械代耕作业, 促进连片种植;四是有序安排生产, 降低成本和收费。
四、加强人员培训, 切实提高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素质
一是要实行严格、全面、全员培训, 使农机作业合作社的董事长和总经理成为懂经营会管理的合格企业领导者, 要让驾驶操作人员懂技术、会保养, 有较高的农机田间操作技术, 熟悉农艺知识;二是要发挥生产厂家的优势, 搞好培训, 各县要积极配合生产厂家, 可以送技术骨干到生产车间学习, 也可提供便利条件由厂家到县里直接培训驾驶操作人员;三是要实行资格准入制度, 从业人员培训考试合格后由省里统一发放合格证, 坚持持证上岗。
五、建设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1.每个合作社需要农民自筹资金数百万, 随着合作社建设数量的增加, 具有一定资金实力的农民越来越少, 建设难度会越来越大。
2.目前, 我省具有现代农机装备生产企业的生产能力有限, 开发先进、大型农机新产品的技术储备力量不足, 大批组建合作社还有一定差距。
3.随着合作社建设数量的增加, 需要具有先进管理经验的技术型、专业型人才的数量加大, 会给组建合作社带来困难, 同时对组建合作社人员的培训设施、培训力量应该有所加强。
4.大型、先进的农机装备的售后服务手段和服务力量需要完善, 农机生产企业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1 农机技术推广工作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由于资金匮乏致使农机推广工作发展滞后,农机技术推广队伍不稳定,知识老化,再加上部分群众思想观念相对落后,小农意识根深蒂固,对学习新技术,使用新机具的积极性不高,对千百年来牛马拉犁耕种的劳动力习惯依依不舍。即使农机部门搞一些示范,也是流于形势,难见效益。现在,国家实施“农机下乡”、“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以及各级人民政府通过财政拨款和以农业发展基金中提取一定比例的资金的渠道,筹集农机技术推广专项资金,用于实施农机购置补贴,农机技术推广项目,使农机技术推广工作迎来了新的春天。
2 加强农机技术推广工作的对策和措施
面对新形势下农机技术推广工作出现的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我们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事业中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笔者结合工作实际,就今后农机技术推广工作的着力点提出一些粗浅的见解。
2.1 建设多元化的农机技术推广体系,健全网络,夯实基础。
要根据农机技术机构“六有建设”标准,建立起区、市、县、乡(镇)农机技术推广机构和村级技术组织,并按照“强化县级,充实乡(镇)级,发展村级”的总体思路,建立起上下相通,左右相连,设置合理,运转高效的农机技术推广网络,从而保证能将农机技术、新机具及时地引进、示范、推广,迅速转化为生产力,强化县级要抓好县级农机技术推广机构建设,投入资金,加强装备,建立一支结构稳定,素质高,战斗力强的农机技术推广队伍;乡镇级要抓好乡镇农机技术推广建设,通过建立健全农机技术推广管理制度,落实农机技术推广责任,下移管理重心,提高技术和致富信息等服务,加强农机新技术的宣传教育,营造一个从热衷于农机新技术推广的良好氛围;村级是指依托农机大户,建立村级最基层的农机技术网点,利用先进的农机技术,购买先进适用机具进行适度规模经营,在农村起到了很好的带头作用,既方便自己、致富了自己,也解决了耕地抛荒的现象,使农机技术推广工作上下连成线,网点带动片,示范面对面,效果看得见,使农机推广项目不断增多,推广领域日益扩大。
2.2 结合实际搞好农机科技示范点工作,建立“号召农民用”变为“用给农民看”的新的农机推广模式。
科技示范点既是农机技术演示窗口,也是开展站办实体建设,增强服务功能的基础。创建农机科技示范点,就是要给农民树一个样板,通过示范点的建设,经营以及较高的效益,吸引农民照着学,跟着用,会使用,使农机高新技术尽快尽可能多地应用于农业生产。农机科技示范点是我国农业结构调整后农机技术推广的一条新型有效途径,要通过我们农机部门自己干,自己用,让农民亲眼目睹示范结果,这种将“号召农民用”变为“用给农民看”的推广模式大受农民欢迎与喜爱,为全面推广农机化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3 搞好宣传,广造论,培养农民的农机推广主体意识。
农机技术推广部门是是推广的主体,而另一主体即农民往往被忽略了,应该说他们是推广工作的直接参与者。农机技术推广诸要素中,“农民”即人的因素至关重要。这就要求搞推广工作的人员,本着坚持“向社会宣传农机,让农民了解农业技术”的原则,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到、杂志、网络等多种媒体,加强对农机新技术,新机具的宣传,让全社会认识农机技术,了解农机技术,关心农机技术和支持农机技术推广,使农机技术推广部门在社会上有影响,在农民中有威望,固势利导农民,用农机科技知识武装农民,改变他们传统耕作的思维惯性,提高他们参与农机技术推广应用的自觉性,主动性。
2.4 加强农机技术信息服务工作。
当今时代是信息时代,农机技术推广也离不开信息支撑,因此,农机技术推广部门要争取建立方便,快捷的县级农机技术信息网,并实现与全国农机网联网,及时为基层农机技术服务站,农资经营组织,农机大户提供农机新产品,新技术市场需求,产品购销以及先进的管理经验等方面的信息内容。服务好农民,引导农机技术推广应用全面发展。
2.5 加强培训学习,更新思想观念,提高队伍建设。
农机新技术能否顺利的普及推广应用,与是否拥有相应的技术人才密切相关。现代化的技术,必须有掌握现代化知识的人才来推广应用,因此,农机技术推广应用工作要适应新形势,迎接新挑战,必须将农机技术推广队伍建设放在首位。农机技术推广队伍建设要坚持政治思想教育与职业道德相结合,业务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提高相结合,强化思想政治和职业道德教育,加强农机技术业务技能培训学习,不断提高综合素质,要对推广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学习,使其首先了解农机新技术的原理,使用规程等,实际推广时达到能讲解,会指导,会排难解疑,会装会修,会现场示范,以及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把农机技术推广过程变成向农民传授新技术,培训农民科学使用农机耕作新本领,带领农民致富奔小康的大课堂。
2009年是实施农机化促进法的第五个年头,这一年,我局围绕年初确定的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重点,认真落实农业厅“六大提升行动”的相关工作,采取切实措施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各项工作进展顺利、成效明显。
一、突出农机化扶持政策的实施,加快推广新装备新技术 各级农机管理部门以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农机作业环节补贴政策和农机化促进工程项目为抓手,着力推广先进适用的农机新装备新技术。截至10月15日,全省申请购买农业机械使用中央补贴资金2.19亿元,占中央财政资金的78.2%,省级补贴资金3202万元,补贴农民购置各类农机具约8.42万台(套),受益农户逾7.46万户。2009年安排农机作业补贴资金3850万元,重点用于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和油菜机械化收获技术的作业补贴。2009年落实农机化促进工程项目资金700万元,安排22个项目实施点,主要用于省级农机化示范区建设和农机化服务中心建设。在技术推广上,突出三个重点。
(一)突出水稻机插推广重点
今年全省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推广速度进一步加快,全省共有77个县(市、区)实施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形成整体推进之势。具体表现在:一是机插面积增势迅猛。全省水稻机插面积突破一百万亩,达到117.08万亩,较去年增长117.6%。其中早稻35.01万亩,单季稻51.67万亩,连作晚稻30.40万亩,分别较去年增长136.71%、70.52%和248.79%。二是示范效应进一步增强。全省共建立不同规模的水稻规格化育秧点3026个,其中单季育供秧能力3000亩以上育秧中心40个,单季育供秧能力在1000-3000亩的育秧基地120个;建立水稻机械化插秧示范基地1627个,涉及农户150208户。三是机具数量快速增加。今年共投入插秧机3020台(其中新增1421台),育秧流水线270条(其中新增175条),秧盘1572.85万只(其中新增790.02万只)。四是培训和宣传力度显著加大。共举办各类技术培训班421次,受训人员达到19439人次(其中技术人员3213人次,农民16226人次);现场演示会351次,媒体宣传785次,印发宣传资料103320份。
(二)突出油菜机收推广重点
今年我省继续实施油菜机收每亩补助40元的作业环节补贴政策,并加大购机补贴政策实施力度。各级农机管理部门进一步加强油菜机械化收获技术推广,油菜种植农户和农机服务组织购机用机积极性高涨,推广应用加速。据统计,今年我省共有58个县(市、区)实施油菜机械化收获技术,较去年增加18个县(市、区)。全省共投入油菜收获机械567台,示范点达371个,涉及农户26335户。共举办技术培训班79次、召开机具演示会78次,培训技术人员983人、农民3373人;印发宣传资料25427份,各级媒体宣传129次。全省油菜机械化收获面积130723亩,较去年增幅达323%,其中农机服务组织机械收获油菜面积达86799亩,占总机收面积的66.4%,再次显示了其农机化技术推广主力军的地位。
(三)突出设施装备推广重点
适应高效生态的现代农业发展需要,切实把发展设施装备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认真贯彻《农业部关于促进设施农业发展的意见》(农机发[2008]3号)文件,采取拓宽购机补贴政策范围、农机化促进工程项目倾斜等措施,加快建设农业优势产业机械化示范基地,大力推广以设施装备为重点的配套机械的推广应用。7月14日—16日在杭州举办了农机首席专家暨设施农业技术培训班,培训班邀请中国农大、华南农大等高校的专家教授讲课。各市、县(市、区)农机首席专家及负责技术推广的科技人员150余人参加了培训。学员听取了设施农业相关技术—喷滴灌和温室环境调控技术、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形势与政策选择及浙江农机化发展战略等相关专题讲座,并参观了舒兰农场、吉天农业有限公司和大洋水产养殖公司。通过现场参观考察与专题讲座相结合的形式,使大家充分认识了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大背景、大趋势,进一步了解了新时期大量涌现的新农机新技术,并实现自我提升和完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目前,全省共有设施农业温室24370.79万平方米,节水喷滴灌设备2.84万套。
二、突出新型农机服务主体培育,大力推进农机服务社会化
坚持农民自愿、因地制宜、有偿服务的原则,以培育新型农机服务主体为重点,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大力推进农机服务市场化、社会化、产业化。据统计,截止6月25日,今年新成立农机专业合作社172个,使全省农机专业合作社总数达558个,农机合作社社员数达11813人,比2008年增长20%;资产总额达62221万元,拥有各类农业机械13146台(套),今年上半年农机专业合作社经营总收入达16432万元,服务农户数达36万户,服务总面积达230万多亩。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快速发展,有效促进了农机服务社会化,推动了农机跨区作业发展;有效促进了农机化新技术推广,成为新时期农机化发展的生力军;有效促进了农业机械的共同利用,为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发挥了积极作用。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着力改善发展环境
坚持“政府扶持、部门引导、农民自愿、市场运作”的原则,因地制宜加快培育以合作社为代表的新型农机服务组织,着力改善农机服务组织发展的环境。一是在财政补贴上予以倾斜。在实施购机补贴政策和作业环节补贴政策时,对农机服务组织给予优先享受补贴政策、购机数量优惠。同时,鼓励有条件的地方采取政府奖励、配套扶持等措施,加大力度扶持发展农机服务组织。二是在项目建设上进行结合。在安排有关农机科技项目时,重点向专业合作社、作业公司等服务组织倾斜,通过项目实施带动新装备新技术的普及推广,促进农机服务组织的发展。三是在发展环境上加以优化。重点为农机合作社在工商登记、金融信贷等方面创造条件和提供便利,切实落实对农机合作社免征营业税和所得税等政策。
(二)着力创新运作机制
鼓励基层农业服务组织、种粮大户、农机大户等,利用资金入股、装备入股、技术入股等方式,组建灵活多样的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推广灵活多样的农机服务模式。重点发展三种组织形式:一是“能人”带头型。在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农村经营服务分散、农村“能人”号召力强的地方,鼓励由农村“能人”牵头,种粮大户、农机手等按股份制原则自愿联合,组建成立农机服务组织。二是部门领办型。在装备、技术等资源优势突出和农机部门有位有为的地方,鼓励由基层农机管理部门利用人才、技术、装备等资源优势,组织种粮大户、普通农户等建立农机服务组织。三是业主投资型。在农村工商经济发达、工商资本实力雄厚、农村劳动力匮乏的地方,鼓励吸引工商企业主投资成立农机服务组织。重点推广三种服务模式:一是“托管式”服务。农户将承包田全年或某一季转包给服务组织自主经营,租赁款结算成粮食或现金交给农户。二是“菜单式”服务。服务组织统一机耕、植保、机收等作业服务收费标准,由农户自主选择服务项目。三是“全程化”服务。统一由服务组织提供机耕、育秧、机插、植保、机收等作业服务,等谷物成熟收割后再支付作业费用。通过灵活推行“托管式”服务、“菜单式”服务或“全程化”服务,不断拓展合作服务的领域和范围,实现服务内容和方式的多样化。
(三)着力推进规范管理
一是按照多元投入、合作兴社、激活潜力的要求,鼓励民间资本、工商资本和其他社会资本投资农机服务业,逐步建立起财政扶持、群众自筹、金融支持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同时,完善股金结构,提高造血功能,增强服务能力,扩大覆盖面和带动力。二是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原则,规范农机服务组织的法人治理,完善民主选举和决策制度,推进财务公开和社务公开,逐步形成合理的利益联结方式和分配制度。加强合作社品牌发展和文化建设,着力营造合作经营、兴机富民的良好氛围。三是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引导服务主体参与市场公平竞争,在竞争中发展壮大主体。着力优化外部环境,规范市场次序,强化信息引导,建立安全生产、权益保障和纠纷调解机制,提高应对服务市场失灵情况下的统筹协调能力。
(四)着力加强队伍建设
注重能力建设,着眼于培育一支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农机社会化服务队伍,建立多途径、多层次、多形式的农机培训体系,加大技术培训帮扶力度,狠抓责任农技制度落实,着力提高农机从业人员的作业能力和经营水平。注重品牌建设,着眼于培育一批具有较高知名度和较大影响力的农机服务组织,加大力度推行标准化作业和管理,通过提供优质服务扩大影响、打响品牌、做大市场。注重宣传引导,着眼于推广合作文化和营造浓厚的社会舆论氛围,及时发现和总结新动态和新亮点,引导和推广各地的好做法、好经验,增强基层群众发展农机服务组织的信心。鉴于此,今年7-8月,我局分别在宁波和杭州市举办了三期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培训班,对全省2008年12月底前经工商注册成立的农机专业专业社理事长进行了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国内外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及趋势、农机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内部控制与财务管理、农机装备调度操作与维修保养等知识。
三、注重农机化示范区建设,全面推进农业化事业
加快推进农机化示范区工作既是贯彻落实农机化促进法的要求,也是我省农机化发展的迫切需要。目前,率先实施的诸暨、余姚、义乌和路桥4个全国农机化示范区所取得的成效,为全省加快推进农机化示范区的建设积累了经验,提供了榜样。由省厅确定的平湖等7个省级农机化示范区也在认真实践,积极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概括起来有以下几方面:
(一)做到规划先行
示范区建设是一项推进农机化发展的重要工作,而不能理解为实施一个简单的项目。这项工作需要有科学的规划作指导。省局根据省农业厅《关于建设农业机械化示范区的意见》,起草了《浙江省农业机械化示范区建设规范》,各示范区建设单位根据《规范》制定科学的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规划和方案内容要求包括建设思路、示范目标、示范重点、示范项目、具体保障措施和责任分工等。建设目标要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切实可行,不要贪大求全,不搞不切实际的高标准。
(二)探索投入机制
以探索多元化投入机制为重点,努力拓宽示范区建设资金渠道。各地克服等靠要思想,积极探索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切实增强示范区建设动力。一要积极争取政府投入,除购机补贴资金外,积极争取地方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出台相关扶持政策,将推进农业机械化纳入当地政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如诸暨市将农机化发展被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之中,先后出台了许多政策措施:一是实行水稻机械化插秧补贴。07、08连续两年均在省补基础上进一步加大补贴力度;二是鼓励发展粮食、农机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和新型公共植保服务组织,新成立农机合作社,每家补贴1万元等。二要整合农机化扶持政策和项目在示范区实施。购机补贴资金、水机械化育插秧、油菜机械化等重大技术推广以及农机化促进工程建设项目重点向示范区倾斜。三要积极争取信贷资金、社会工商资本的支持,鼓励农机制造企业等社会各界采取合作建设等多种形式开展示范区建设,互惠互利,合作共赢。如路桥区利用民营经济发达、民间资本充裕的优势,积极引导工商资本投资农机产业。两年来,全区工商资本累计投入资金8000多万元,逐步形成了以财政资金为导向、农民投入为主体、工商资本和其他社会资本共同参与的多元化、多渠道农机化投入新机制,确保示范区建设有充足的资金来源。三要发挥农民对农机化投入的主体作用,积极创造条件,改善服务,引导农机手、农机合作社、农机服务公司等各类专业服务组织投入到示范区建设中来。
(三)突出区域特色
各地以区域优势和特色产业为切入点,合理选择示范区建设内容和重点。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步推进,条件成熟的,进行整村、整乡、整县推进。彰显本地特色,突出各自特点,创新发展。围绕当地的农业优势主导产业,突出重点环节和关键环节,集中力量,引进开发、试验示范和推广各类新型农业机械,为现代高效农业规模化生产提供有效装备支撑,在发展特色作物生产机械化方面实现突破,形成自己的鲜明特色和独特优势。
(四)完善服务体系
从构建充满活力的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体系出发,加强体系建设,进一步健全县乡两级责任农机推广体系,建立稳定高素质的农机推广队伍,完善农机推广服务的手段,切实提高建设主体的队伍素质,充分发挥各级责任农机推广队伍作用,同时通过组织创新、制度创新,大力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作业公司、农机大户、农机作业协会和农机股份公司等新型服务组织。积极探索服务形式、完善服务机制,推进定单作业、承包服务、产加销一条龙服务等服务方式,推进农机服务市场化、社会化、产业化。从而逐步建立以县(区)为骨干,乡(镇)为基础,专业合作组织、作业公司、农机协会为核心的服务体系。如路桥区以培育多元化服务为抓手,不断创新农机社会化服务机制,形成了发展农机服务组织特有的集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企业或种粮大户、村级植保服务队为一体的“路桥模式”。平湖市培育发展了具有土地经营权的新型合作社,如乍浦惠农粮食(农机)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1300多亩,以稻谷500斤/亩换整年的土地使用权的方式开展粮食全程机械化生产,在省工、省药和省水肥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成绩;曹桥粮食(农机)专业合作社以村为主体、以组为单位,开展统一机械作业服务,为当地农户解决了农忙时节劳力紧张的问题,取得了良好的评价。
(五)推进科技进步
各地整合农、科、教、企、推等资源力量,重点引进和推广一批先进适用、性能优良、质量可靠,符合我省农作模式的农业机械。积极研发推广农机农艺相结合的创新技术、耕作模式和适用品种,真正形成先进技术和先进机具相配套的农机推广应用技术体系。逐步把农机化示范区建设成为科技研发的试验基地,科技推广应用的重要载体。如路桥区在3200㎡的温室中引进安装了智能化远程控制系统,对大棚内的喷灌、温度、湿度、通风等全面采取智能化管理。此外,引进4台井关PVHR2型蔬菜移植机,为蔬菜机械种植展开新的篇章。
(六)注重宣传培训 加强宣传引导,搞好农民和机手培训,对营造示范区建设良好氛围,扩大示范区建设的影响,使各级领导、有关部门、社会各界关心支持农机化发展,使广大农民认识和接受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实现农业机械的普及应用,有着重要作用。对此,省局于今年6月1日,在诸暨召开全省农业机械化示范区建设现场会,各市、县(市、区)农业(机)局分管局长、相关部门负责人150余人参加会议。并参观了诸暨市王家井万亩水稻机械化示范基地、育秧中心和农机化示范村,观看了“诸暨市创建全国首批农业机械化示范区纪实”录像。诸暨市、路桥区、平湖市农业局在会上介绍了示范区建设经验。省农业厅赵兴泉副厅长到会并讲话。同时各示范区利用多种渠道、各种媒体,积极宣传农机化政策法规,宣传农机化在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中的作用,宣传示范区建设的重要意义、政策措施和成效及经验。同时积极开展农机化技术培训,举办多种形式的机具现场演示会、技术培训班、技术咨询等活动,将农机化技术送到田间地头,送到农户手中。
四、2010年计划及打算
(一)继续加大力度推广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发展先进适用的机械装备与技术。加大力度培育建设水稻规格化育秧中心和机插示范方,力争全年新建季育秧能力3000亩以上规格化育秧中心20个,1000亩以上育秧基地50个,500亩以上育秧点200个,新增插秧机1500台,推广机插面积200万亩,较2009年新增80万亩。
(二)加大力度推广油菜机收、粮食烘干等装备与技术,力争全年新建批处理能力不小于6吨的粮食烘干中心50个,新增油菜收割机(含油菜割台)500台,完成油菜机收面积30万亩。
(三)培育新型农机服务主体,加快推进农机服务市场化、社会化、产业化。继续鼓励引导种粮大户、农机大户和村集体组建农机专业合作社、作业公司、租赁公司等新型主体,力争全年新增各类农机服务组织100家。鼓励农机大户、农机服务组织开展跨区作业服务,引导各种农业机械跨区域有序流动,切实提高农业机械的利用率和经营效益。
2009年农业机械化工作总体思路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立足大农业、发展大农机”,围绕农业六大提升行动,突出加快发展、提高质量、拓展领域、强化服务,更加注重农机与农艺的协作配合,更加注重存量与结构的提升优化,更加注重发展与安全的统筹兼顾,通过加大力度实施农业机械化补贴政策和促进工程项目,重点推进粮油及农业十大主导产业关键环节机械化,整体提升农业机械化装备水平、作业水平、质量水平、安全水平和服务水平。
一、突出农业机械化示范区建设,着力推动农业机械化发展方式转变
1.认真贯彻浙农专发[2008]94号文件精神,重点抓好首批省级农业机械化示范区的规划制定、措施落实、财力保障和组织领导,确保示范区建设全面启动、稳步推进、取得实效,力争通过示范区建设推动农业机械化发展方式转变。
2.继续抓好余姚、诸暨、义乌、路桥等4个全国农业机械化示范区建设,通过采取政策扶持、项目倾斜等综合措施,推动示范区农业机械化发展提速、产业升级、结构优化,确保充分发挥示范辐射作用。
3.鼓励具备条件的地方积极开展农业机械化示范区建设,创建具有区域特色、突出主导产业的农业机械化示范乡(镇)、示范村。力争全年新建省级以上农业机械化示范县(市、区)5个、示范乡(镇)30个。
二、突出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推广,大力发展先进适用的机械装备与技术
4.加大力度培育建设机插育供秧中心、示范基地和示范点,继续采取目标责任制考核、组织召开现场会、加强技术培训等多种措施,引导推动农民和农机服务组织推广应用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力争全年新增插秧机1000台,推广机插面积100万亩。
5.加大力度推广油菜机收、粮食烘干等机械装备,加快推进粮油生产全程机械化。力争全年新增大中型耕作机械500台、收割机1000台、烘干机100台,完成机耕面积1600万亩、机收面积1200万亩,粮食生产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提高3个百分点。
6.加大力度推广农业十大主导产业配套装备与技术,因地制宜加快建设农业机械化示范基地。大力推广喷滴灌、温室大棚等设施农业装备与技术,研究提出促进全省设施农业发展的政策意见。力争全年新建“强龙兴农”农业机械化示范基地25个,新增农业主导产业配套机械装备10000台套。
7.进一步完善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大幅度扩大补贴范围,加大力度推广各种先进适用的机械装备。规范购机补贴政策实施,严把补贴机具选型关,强化督促检查,确保补贴政策落到实处。
三、突出农机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建立健全农机安全长效监管机制
8.加强农机安全生产目标责任制考核,层层签订落实农机安全生产责任,确保省、市、县、乡四级农机安全生产责任制签订率达100%。强化源头管理和专项整治,力争全年拖拉机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道路外农机事故死亡人数均控制在省政府下达的控制指标内。
9.深化“平安农机”示范单位建设,组织开展新一轮“十百千万”创建活动。力争全年新建省级“平安农机”示范县(市、区)3个、示范乡(镇、街道)30个、“强龙兴农”省级“平安农机”示范村20个。
10.推进农机监理规范化建设,开展农机档案清理,推行监理行业标识,开展拖拉机检测线检定,加强农机监理装备建设。
11.加快公安驻农机警务联络室建设,推动警务联络室向乡镇延伸。力争全省80%以上有农机监理机构建制的县(市、区)建立警务联络室,警农合作长效机制基本建立健全。
12.贯彻实施《浙江省拖拉机报废更新办法》,进一步研究鼓励拖拉机报废更新的政策,加快推进拖拉机报废更新工作。
四、突出农机产品质量监管,切实强化农业机械化行业管理
13.加强对农机新产品的试验鉴定,严把农机产品市场准入关。加强对在用农机产品的质量管理,重点抓好享受补贴的农机产品质量督导。力争完成40批农机新产品推广鉴定任务,组织开展3次以上全省性农机产品质量督导。
14.加快推进农机产品质量投诉体系建设,全年新增农机产品质量投诉机构15家,力争全省50%的市、县(市、区)建立质量投诉机构。充分发挥各级投诉机构解决纠纷、处理矛盾、协调关系的作用,切实维护农机生产者、经营者、使用者的合法权益。
15.加快推进农业机械标准化建设,围绕主要作物、重点环节和关键技术,加快农机产品质量、作业质量、维修质量、服务质量等方面标准和规范的制订。
五、突出新型农机服务主体培育,加快推进农机服务市场化、社会化、产业化
16.继续鼓励引导种粮大户、农机大户组建农机专业合作社、作业公司、租赁公司等新型主体。依托农机专业合作社,联合骨干农机生产企业,社企联手加快推进区域性农机维修中心建设。力争全年新增各类农机服务组织100家。
17.继续鼓励农机大户、农机服务组织开展跨区作业,加强对跨区作业市场的管理和服务,引导各种农业机械跨区域有序流动,切实提高农业机械的利用率和经营效益。力争全年实现农机跨区作业收入1.2亿元。
18.继续大力推进农机信息化建设。完善农民信箱——农机化服务园地、农机作业服务直通车等信息平台,及时收集、发布各类农机市场信息。强化农业机械化统计分析和预测。
六、突出农机手技能提升,稳步推进农业机械化队伍建设
19.组织开展农机手技能提升工程建设。加强农机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工作,充分利用农机企业的技术资源,结合“阳光工程”实施,通过技术培训和技能比武等途径,培养一批懂操作、会维修的农机操作能手。力争全年培训农机手1万人次以上。
20.加强农机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加快落实责任农技制度,推动农机专业技术人员深入基层基础,提高服务农业机械化发展的能力和水平。鼓励农机专业技术人员参加各种业务学习培训、承担各种课题项目,切实为专业技术人才成长创造条件。
【农机专业技术工作总结】推荐阅读:
农机专业合作社通知10-18
农机专业合作社调研材料05-31
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05-31
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章程06-28
旭日农机专业合作社简介07-26
曹县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调研06-13
肥城市地龙农机专业合作社典型材料06-16
苍山县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调查07-23
东明县农机专业合作社用地情况调研报告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