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自主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的关系

2024-09-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论自主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的关系(共9篇)

论自主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的关系 篇1

【摘要】提升企业的竞争力是进行创新的内在动力,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为自主创新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将知识产权保护工作贯穿于自主创新的全过程。

【关键词】自主创新 知识产权 知识产权保护

近年来,在“以市场换技术”的思维定势下,我国各个行业重技术引进,轻自主创新,已经陷入“引进-落后-再引进-再落后”的恶性循环。我国的大多数企业已经习惯了拿来主义,这些企业把从国外引进的先进技术进行简单的改造后(其实大多数没有根本性创新)用于生产经营,生产出来的产品完全可以通过市场销售出去,并且能够获得少量的利润。既然通过简单的技术引进就能维持企业的生存,就没有动力在技术引进的基础上进行自主创新,这样的做法严重影响了企业的资本、技术的积累,因而就没有实力进行技术的开发,阻碍了企业的长远发展。

纵观我国近30年的技术发展,有这样一个显著的特征:我国主要产业部门使用的主导技术基本上是把国外引进的先进技术进行非关键性创新的结果,也就是我们在对引进技术的基础上消化吸收进行二次创新严重不足,许多情况下采用了对引进技术与产品的仿制,如西药、精细化工产品95%以上依靠仿制,这种仿制并非严格意义上的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未能较快的提高我们自身的自主创新能力,导致我们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依然很弱。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的资料显示:我国国内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的企业仅为万分之三,99%的企业没有申请专利,60%的企业没有自己的商标,其中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缺乏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因此,研究自主创新及自主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的关系,对于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积极营造激励自主创新的动力环境具有积极的意义。

一、自主创新的动力分析

我国“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按照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不断增强企业创新能力,加强科技与经济、教育的紧密结合,全面提高科技整体实力和产业技术水平。2006年年初召开的全国科学技术大会,进一步绘制了未来的蓝图:要用15年的时间,即到2020年,使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为在本世纪中叶成为世界科技强国奠定基础。由此可见,自主创新被提高到国家战略的高度。

在技术创新过程中,自主创新的对立面不是“开放创新”,自主创新不是“闭门造车”式的创新,它不排斥开放与集成,集成技术也可有自主创新,自主创新业不是鼓励从头做起,将引进的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业是自主创新的组成部分。所谓自主创新是指通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或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拥有一批自主知识产权,从而提高了创新主体自身市场竞争力的创新活动。自主创新中“自主”应该是宏观意义上的自主——国家层面上,只要是在一个国家范围内进行的创新活动,不论这种创新活动是原始性创新,还是合作性创新,还是引进消化吸收的二次创新,只要创新主体在一个国家范围内,知识产权归我们所有,都应属于自主创新的范畴。对此,要使各项制度、机制和资源配置更有利于原始创新,使之涌现出更多的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要加强集成创新,使相关科技成果有机融合,形成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与产业;在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消化吸收进行二次创新。

进行自主创新的主要角色是政府和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是创新环境和创新政策的主要提供者,政府应该是一个公共型的政府,为自主创新提供完善的公共服务,政府参与自主创新活动,往往是缺乏监督的,是低效的,而真正的创新主体应为企业。企业是进行自主创新最活跃的力量,他们通过自主创新可以获得超额利润和相对的竞争优势,而这恰恰是企业进行自主创新的内在动力,也可以说是最原始的冲动。没有利润可言企业是绝对不可能进行创新活动的,企业不是慈善机构,追逐利润才是他们进行经营活动最根本的目标。这种自主创新的内在动力必须在合适的外部环境中培育形成。

就外部环境而言,首先政府导向明确,因为基础研究的保障、产业共性知识的提供、创新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以及涉及国家安全和政治地位的创新行为等,有赖于政府的组织和引导。特别是自主创新法制环境的建设必须依赖强有力的政府职能;再就是要有完善的自主创新要素交易市场,自主创新要素是指人、机会、环境和资源等,在自主创新过程中伴随着资源的大量投入。企业往往在创新的起始阶段资源投入较少,随着创新过程的展开,要求投入越来越多。正由于很多企业难以保证创新过程中资金投入的持续性,造成了许多技术创新活动的梗阻或中断。一个不成熟的自主创新要素市场会使自主创新速度缓慢或者成本增高、风险增大,甚至使自主创新无法进行,削弱企业的自主创新动力;其次就是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导致企业自主创新动力受阻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市场缺乏公平性,整个社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薄弱。对于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来说,由于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够,就有可能发生创新成果被仿冒或盗用的侵权行为,这就会严重挫伤企业自主创新的积极性,削弱其创新的动力,最终会影响企业的竞争力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二、知识产权保护对自主创新的影响

对于知识产权保护对自主创新的影响还存在不同的看法,认为知识产权保护有利于自主创新观点的学者指出知识产权保护不仅是维护发明者的权益,促进研究开发和技术扩散的有效工具(Harper and Row,1950),而且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决定因素;反对者则认为,知识产权垄断科学研究的自由,是影响出口的障碍(Pamela J.Smith,1999),知识产权保护阻碍了技术的合理扩散和应用,造成了社会福利的损失(Caves Crookel Kilings,1993)。无论是赞成还是反对,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就是:上世纪90年代以前的日、韩通过较弱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帮助国内企业模仿国外技术,从而极大促进了技术进步。毕竟现在我国所处的国内外环境与当时的日、韩所处的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我国为了建立公平的市场环境,吸引外资,扩大对外贸易以及美国、欧盟等国家给予我国政府的政治压力,迫切需要我国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制度。

1、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对自主创新成果予以保护并给予一定时期的垄断权

大多数自主创新成果具有“难开发易复制”的特点,例如一张正版软件几百块,而盗版仅仅几块钱就可以买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果对创新成果不进行保护,不赋予其财产权,这些成果一旦被研发出来,其他人可以低成本甚至无成本的获得,从而造就了一大批“搭便车者”。创新主体在投入大量的资金和劳动,并承担了创新的不确定性等各种风险之后,而并没有达到其预想的收益,其进行再创新的内在动力就会受到严重的挫伤。据美国研究机构调查统计,如果没有专利保护,60%的药品发明,38%化学发明都不会研究出来

相反,如果国家对创新成果赋予创新主体(如企业)以一定时期的垄断权,这样创新主体就可以通过成果的商业化、许可等方式获得合理的回报,对再创新给予了资金支持,这样就进入了创新的良性循环。

2、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对创新成果的商业化起着促进作用

联合国经济合作发展组织(OECD)在1998年的《科技政策概要》中指出,技术创新是指发明的首次商业化应用。从此意义上说,如果一项技术发明,仅仅停留在实验室阶段,而没有走向市场,那么可以说还没有实现技术创新。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中的专利制度赋予专利权人在一定期限内的资产垄断权,就是要专利权人积极的将其创新成果推广应用。专利权人为维持自己的专利有效,需要每年按时向国家缴纳专利费,且逐年递增。同时,若专利权人在一定时期内没有实施、利用其专利技术,他不仅不能获得商业上的回报,而且其专利权会受到限制,如专利权的强制许可,这些压力的存在就迫使专利权人想方设法积极推广应用其创新成果,甚至通过技术转让的方式,尽可能快的实现其创新成果与市场结合,从而激励了创新成果现实生产力的转化。

3、知识产权保护制度通过创新成果公开机制增进了人类技术知识和信息的公共储存,促进了技术的交流和再创新

在美国,已经建立起这样一个共享系统,一项新的创新成果可以立即加入到这个系统里来。这样如果其他人再进行相同领域的研究,就可以便捷的查阅前人研究的最新成果,避免了重复研究,大大节约了资源。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

统计,在创新活动中,利用好专利文献可以节约40%的科研经费及60%的研究开发时间,如北大的王选教授就是在查阅了大量的专利文献的基础上,发明了世界领先的“激光照排技术”。

三、知识产权保护贯穿自主创新的整个过程

由此看来,我们必须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提高全民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使知识产权保护工作贯穿于企业自主创新过程的每一个阶段。

1、构思和研发立项阶段

首先进行文献的检索,综合各方面的技术信息,避免可能与已获得授权的专利发生冲突,规避侵权风险,避免低水平的重复研究,提高研究开发的起点和水平,合法的借鉴、利用已有的创新成果。

2、研究开发阶段

要密切跟踪与项目有关的知识产权动态变化的状况,密切关注竞争对手的开发进展。现在有这种趋势,更多的创新人员在进行发明创造实物的展示前就未雨绸缪,事先提出专利申请,这叫做“预期性专利申请”,相对于在发明创造完成之后才考虑申请专利更有进攻性。只有及时进行专利申请,使创新成果获得法律保护,才能有效保障新技术、新产品开发的安全进行。

3、创新成果产业化和商品化阶段

一项新产品要想最大限度的占领市场,获取高额的利润回报,就必须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如果进入市场的新产品尚未获得知识产权的保护,就极有可能失去大量的市场份额。当获得了知识产权的保护,一旦受到侵权行为的损害,就可以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身利益。

在经济、科技日益全球化的今天,自主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越来越密不可分了。企业在重视自主创新的同时,必须建立健全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将知识产权保护贯穿于自主创新的每一个阶段。只有这样,才能激励企业的创新,不断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王瑞金、徐汉明:开放经济中的中国自主技术创新能力培育[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05(5).[2]彭纪生、刘伯军:模仿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科学学研究,2003(4).[3]郑成思、李祖明:知识产权需要创新保护和运用[N],人民日报,2006

(4).[4]周寄中、张黎、汤超颖,:关于自主创新与知识产权之间的联动,管理评论,2005(11).[5]陈瑜:企业技术创新的知识产权保护[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6]王冰清:试论知识产权与企业自主创新[J],太原科技,2006(3).[7]赵爱云、何英、王建兰:国内外知识产权保护的发展趋势[J],电气技术,2005(8).[8]张亚斌、易先忠、刘智勇:后发国家知识产权保护与技术赶超[J],中国软科学,2006(7).[9]尹锋林:论自主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J],学习论坛,2006(12).[10]李虹:企业——打好“创新”牌,保护知识产权[J],华东科技,2006

论自主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的关系 篇2

一、自主创新与知识产权的基本内涵

1、自主创新的概念与内涵。

自主创新是指技术创新主体(主要是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主要依靠自身的技术力量和研究能力进行本行业或技术领域的前沿研究和技术开发,并在此基础上实现科技成果的商品化和产业化,最终获得市场的认同,获取高额的市场利润,达到预期目标的技术创新活动。自主创新一般包括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在引进先进技术基础上的消化吸收再创新。

2、知识产权的内涵。

多数人认为:“知识产权是基于智力的创造性活动所产生的权利”(1)。知识产权所包含的权利内容,主要有:(1)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2)艺术家的表演以及唱片和广播节目;(3)人类一切活动领域的发明;(4)科学发现;(5)工艺品外观设计;(6)商标、服务标记以及商业名称和标志;(7)制止不正当竞争;以及在工业、科学、文学或艺术领域内由于智力活动而产生的一切其他权利。

二、知识产权保护对自主创新作用机制分析

1、激励功能。

利用经济和法律手段来推动自主创新的有效的知识产权保护,既可以激励员工积极投入到企业创新实践之中,又增强了企业家的信心和积极性,同时也能增加创新产品和项目的垄断性,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使创新者能得到应得的权益和获得较高的回报,将激励个人或企业从事创新活动,使人力、财力、物力不断投入到新的创新活动中去。

2、资源配置功能。

知识产权制度的建立,就是要通过立法手段限制过度的竞争,避免重复投资,利用特许权、许可证和专利权的形式保护生产者一定时期的垄断地位,以保证自主创新资源充分利用规模经济,使创新资源配置的成本达到最小。利用产权对自主创新中资源的配置功能,实现自主创新资源的优化配置。

3、收益分配功能。

由于创新者的收益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创新者与创新成果之间的产权关系,因此,知识产权包含着利益内容。创新收益的分配是以创新中的产权要素为依据进行的,创新产权的界定与明晰有助于创新收益分配的规范化。创新收益不仅仅体现在产品的销售和服务的收入中,更是体现在知识产权的直接投资回报。

4、为创新提供公平竞争的法律环境。

知识产权保护的本质是鼓励建立在创新基础上的公平竞争,它通过专利法、商标法、著作权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建立了公平竞争的规则,为自主创新营造了一个公平竞争的法律环境。

5、促使自主创新成果的公开和交流。

知识产权保护赋予权利人一定的垄断权利,是以创新成果的公开为条件的,在充分维护知识产权人的合法权益时,又会促进创新成果的公开和交流,推动社会进步。

三、江苏企业自主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存在的问题

虽然从全国范围上看,江苏的知识产权保护成果显著,对自主创新产生了明显的激励作用,然而我们也应看到,江苏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包括:

第一,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不完善影响了企业自主创新。首先是与知识产权保护相关的法律制度还不够完善,许多立法缺乏具体的评判标准,可操作性差。其次,知识产权保护机制不够健全。对专利的申请、技术的创新缺乏应有的重视,没有实质性的激励机制,对假冒伪劣产品的打击效果不够理想,专利申请的受理部门的效率还不够高,这些都影响了企业自主创新的动力。

第二,企业自身对知识产权保护认识比较单薄。一些企业应当申请的商标和专利都没有办理,对自己的商业秘密或技术方案不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中小企业中即便是一些属于对知识产权比较重视的企业,也没有专门的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其专利申请和管理主要交由企业的科技开发部门来做,这代表了相当一部分江苏企业目前的状况。另外,企业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这也导致了技术人员申请专利的积极性不高。

第三,企业缺乏具有知识产权保护知识的专业人才。很多企业对于商标和专利的管理都是由毫无经验的管理人员或技术人员附带完成,他们对于知识产权的保护只是略知一二,缺乏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一旦企业出现知识产权方面的纠纷和问题,很难得到及时的应对和有效解决。

四、增强企业运用知识产权能力的思考

1、政府应通过完善以专利制度为核心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建立促进自主创新的激励机制

地方政府应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制定和完善各类计划中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1)要针对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实际,积极研究和把握国际知识产权发展的动向,及时制定和调整知识产权的发展战略,积极引导企业有效运用知识产权制度,积极参与国际竞争。(2)各级财政应建立专利工作专项资金,专门用于专利申请资助、专利技术实施、专利奖励、专利执法及宣传,加大对企业自主创新的激励,保护和鼓励发明人、科技人员从事发明创造的积极性。(3)在法律制度逐步完善的同时,还要严格执法,可以联合知识产权部门、工商部门、版权部门、公安部门、海关、税务部门等有关单位组成统一的执法队伍。(4)根据科技创新活动的不同特点,按照公开公正、科学规范、精简高效的原则,完善科研评价制度和指标体系,改变评价过多过繁的现象,避免急功近利和短期行为。

2、企业应当建立知识产权战略

在国家知识产权战略过程中,仅仅政府重视知识产权保护是不够的,必须要落实到企业。对于企业而言,不应满足于技术的引进、模仿和产品的贴牌、仿制,而应与科研院所、研发机构等联合,吸收和培养高素质的技术人才,通过合理配置技术创新资源,提高企业专利技术的产出效率。企业一定要从根本上转变过去那种重发现轻发明、重论文轻专利的观念,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把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作为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来做。不但要尊重和保护他人的知识产权,而且要提高自身的保护意识和管理能力。把发明专利、技术秘密、商标等知识产权作为竞争和发展的重要资源,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3、加强知识产权人才的培养

随着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的完善,知识产权相关专业的管理和技术人才需求量也越来越大。因此,应大力发展知识产权教育事业,培养知识产权专业人才。江苏是经济大省,也是知识创新和科技创新的大省,迫切需要大量从事专利代理、知识产权诉讼代理以及知识产权司法、知识产权战略等方面的专门人才。可以采取综合性大学培养、人才引进、加大投入力度等办法,培养知识产权保护领域的专门人才。

4、健全知识产权受益分配的奖励机制

知识产权制度尊重和承认脑力劳动创造的知识财富依法享有的专有权利,并对其进行保护。因此企业要鼓励和支持发明人用自主知识产权获取合法报酬,把发明人的报酬与其发明创造的效益挂钩,最大限度地调动科技人员将其发明创造产业化的积极性,推动自主创新的开展。企业要重视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的评估,防止在企业资产重组或组建中外合资企业时无形资产流失。专利权拥有单位应在专利授权后三个月内,为发明人或设计人支付报酬。

参考文献

[1]吴敏.技术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战略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06,(9):87-91.

[2]周建兵.技术创新中知识产权的作用机理及应对的策略[D].南京:南京理工大学,2002.

[3]盛辉.论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对技术创新的影响[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5.

[4]张春生,唐敏.江苏制造业基地的知识产权问题与对策[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5,(2):94-97.

论自主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的关系 篇3

摘要:对知识产权切实充分的保护是依法治国基本国策的需要,是衡量国家法治是否建全的重要标准,人类经济突破增长的关键归结为四大因素:财产权、科学理性主义、资本市场和快速高效的通信与交通,他认为,当且仅当这四个因素全部具备时,一个国家才能实现繁荣,可见作为产权重要内容的知识产权对国家经济繁荣的重要程度。

关键词:知识产权;经济发展;保护机制

中图分类号:F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11-0071-01

产权分为普通财产权和知识产权,知识产权是产权的重要组成部份,随着时代的发展,世界已进入高科技经济社会,国家之间的竞争主要以科技竞争为主,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知识产权在产权中所占的比重日益增大,可以说知识产权在产权中的比重是与国家科技发达程度成正比的,亦是衡量国家竞争力大小的关键因素,因此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亦显得日益迫切和重要,当今世界各国均已将知识产权保护作为国家的基本战略,应当认识到在当现高科技经济条件下,知识产权的保护对经济的良性健康发展,对国家经济战略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传统产权保护主要是指的普通财产权利的保护,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在认识上,重视程度上远远低于普通财产权利的保护,因此,十分有必要从民族复兴,国家崛起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到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迫切性和重要性。

2015年3月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持续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在经济新常态下,改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升经济模式,实现大国崛起的重要措施。为落实创新经济的需要,其后国发〔2015〕32号《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明确“加强创业知识产权保护。研究商业模式等新形态创新成果的知识产权保护办法。积极推进知识产权交易,加快建立全国知识产权运营公共服务平台。完善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与维权援助机制,缩短确权审查、侵权处理周期。集中查处一批侵犯知识产权的大案要案,加大对反复侵权、恶意侵权等行为的处罚力度,探索实施惩罚性赔偿制度。完善权利人维权机制,合理划分权利人举证责任,完善行政调解等非诉讼纠纷解决途径。”,将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作为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措施,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作为推动创新经济的重要举措。为进一步统一思想,推进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依法保护产权的意见》,开宗明义提出:“产权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石,保护产权是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基本经济制度的必然要求。有恒产者有恒心,经济主体财产权的有效保障和实现是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文件进一步明确规定“完善平等保护产权的法律制度。加快推进民法典编纂工作,完善物权、合同、知识产权相关法律制度,清理有违公平的法律法规条款,将平等保护作为规范财产关系的基本原则。健全以企业组织形式和出资人承担责任方式为主的市场主体法律制度,统筹研究清理、废止按照所有制不同类型制定的市场主体法律和行政法规,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加大对非公有财产的刑法保护力度。”,更是以顶层设计的方式提出产权保护中的重要组成部份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性,将知识产权保护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因此可以说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一步完善,是关系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否能顺利推动及良性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是我国能否顺利实现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而我国现阶段知识产权保护无论是在制度设计、法律的完善、社会产权的意识、保护的措施还是实际所形成的社会效应等方面均存在重大缺陷和问题,亦与国际先进保护制度存在很大差距,因此知识产权的保护问题便成为一个现实课题。

知识产权的保护在立法、执法上与普通财产权的保护存在重大差异,体现在科技性、技术性较强,从而体现在异常的复杂性和难度性。知识产权是指人类智力劳动产生的智力劳动成果所有权。它是依照各国法律赋予符合条件的著作者、发明者或成果拥有者在一定期限内享有的独占权利,一般认为它包括版权(著作权)和工业产权。知识产权保护狭义上通常被理解为通过司法和行政执法来保护知识产权的行为,但这种局限于司法和行政执法双轨制的保护体系既不能完全有效地保护知識产权,也不能构成知识产权保护所涵盖的全部内容,因此就有必要将知识产权保护的概念扩展到更广的意义层面。广义的知识产权保护是指依照现行法律,对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进行制止和打击的所有活动总和。知识产权保护的内容,通常包括立法保护,行政保护,司法保护,知识产权集体管理组织保护,知识产权人或其他利害关系人的自我救济,舆论导向保护等。20世纪80年代,中国开始了知识产权保护的早期法制建设并根据中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并通过借鉴国际公约、条约规定和其他发达国家在知识产权保护立法方面的先进经验,初步建立了知识产权保护的立法体系,这在我国市场经济初级阶段有历史的必然,由于我国从计划经济转型到市场经济起步较晚,在市场经济的初期经济难免以粗放型、模仿型为主,为追赶发达国家实现所谓的“弯道超车”,知识产权保护流于形式亦在所难免,但随着经济进一步发展,粗放性经济模式己无以为继,现行阶段国家经济战略发生了实质性的转变,国家举倾国之力打造创新型经济,从而实现经济的转型升级,因此在思想上应当切实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到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性,可以说知识产权的保护程度与全民的创造、创新的热情是成正比的,相反对知识产权保护流于形式,实际会上形成“劣币驱逐良币”效应,根本上禁锢了民族的创新性,没有创新的国家只能是处于经济链条的底端,根本无法进入发达国家行列,国家断无希望实现复兴。因此必须从立法、执法上改变认识,进行系统改进。

综上所述,知识产权保护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经济健康发展的可靠保障。,是衡量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是一个国家经济能否健康发展的前提条件。为了更好地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促进知识经济的发展,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切实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需要从立法、执法、健全保护机制、努力提高知识产权意识等方面,切实完善相应对策,使得知识产权得到切实保护,从而激发出全民的创新热情,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国家战略才能得到持续的推进,国家实现大国崛起、民族复兴的愿望才能根本实现。

知识产权与自主创新的联系 篇4

知识产权与自主创新的联系 知识产权与自主创新的联系
王依芸 071508103

摘要 提升企业的竞争力是进行创新的内在动力,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为自主创新创造良好的外 部环境,将知识产权保护工作贯穿于自主创新的全过程。关键词:自主创新 知识产权 知识产权保护近年来,在“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思维定势下,我国各个行业重技术引进,轻自主创 新,已经陷入“引进-落后-再引进-再落后”的恶性循环。我国的大多数企业已经习惯了拿 来主义,这些企业把从国外引进的先进技术进行简单的改造后(其实大多数没有根本性创新)用于生产经营,生产出来的产品完全可以通过市场销售出去,并且能够获得少量的利润。这 样的做法严重影响了企业的资本、技术的积累,因而就没有实力进行技术的开发,阻碍了企 业的长远发展。纵观我国近30 年的技术发展,有这样一个显著的特征:我国主要产业部门使用的主导 技术基本上是把国外引进的先进技术进行非关键性创新的结果,许多情况下采用了对引进技 术与产品的仿制。导致我们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依然很弱。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的资料显示: 我国国内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的企业仅为万分之三,99%的企业没有申请专利,60% 的企业没有自己的商标,其中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缺乏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因此,研究自 主创新及自主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的关系,对于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积极营造激励自主创新 的动力环境具有积极的意义。在加强自主创新的同时也不能忽略知识产权对自主创新的保护作用。技术的发展对于经 济的发展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但是只有技术的发展是不够的,我们必须要熟练掌握知识产 权,这样才能在技术发展的同时保护自己的权益不受侵害。下面的案例就很好的说明了这个 观点。中国电池 337 的案例: 2003 年 4 月 28 日 [美国劲量电池公司向美国 ITC 提出 337 电 池调查申请]; 2003 年 5 月 2 日 [中国电池工业协会在获知这一情况后,立刻电告有关国 内企业]; 2003 年 5 月 28 日 [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接受了“劲量”的申请,正式立案]; 2003 年 5 月 28 日 [中国电池工业协会组织并协调涉案国内企业开展应对工作];2003 年 6 月2日 [美国 ITC 对无汞碱锰电池、组件及同类产品启动 337 调查]; 2004 年 6 月 2 日 [ITC

行政法官初裁认定中国电池侵犯劲量电池 709 专利];2004 年 9 月 2 日 [中方代表律师向 ITC 提起上诉,要求对此案全面复审];2004 年 10 月 4 日 [ITC 最终裁决,认定原告美国劲 量公司 709 号专利无效]; 2004 年 10 月 7 日 [劲量公司将 ITC 告到联邦法院,要求认定 ITC


裁决有误];2004 年 10 月 13 日 [18 家中国电池企业会聚一堂,准备迎接新一轮的诉讼]; 2005 年 1 月 25 日 [美国联邦巡回法院驳回劲量要求,判决 ITC 重新审理此案];2007 年 2

月[ITC 再次作出专利无效的裁决,劲量第二次向联邦法院上诉]; 2008 年 4 月 21 日 联邦巡回法院作出终裁,最终维持了 ITC 裁定,判决劲量专利无效]; 2008 年 8 月 8 日 国联邦巡回法院驳回了原告的重申请求];2008 年 10 月 30 日

[美国 [美

[原告向美国最高法院提出

申诉请求,目前,美国最高法院正在审查,以决定是否接受原告的申请] 随着我国对美贸易的快速增长,美国对我国出口产品的限制手段也在发生变化,除了不 断加强反倾销和反补贴措施外,还越来越多地使用其关税法中的“337 条款”。从 2002 年至 2007 年底,中国已连续 6 年成为遭受 337 调查最多的国家。仅 2007 年,美国就对我提 出 17 起 337 调查,占其同期立案总数的 50%以上,涉案金额超过 20 亿美元。这一势头仍在 延续。我国已加入 WTO,以后面对国外的竞争的机会会越来越对,如果不能运用知识产权来 保护自己的自主创新的话,我们的智慧只会落入外人的口袋。在技术创新过程中,自主创新的对立面不是“开放创新”,自主创新不是“闭门造车” 式的创新,它不排斥开放与集成,集成技术也可有自主创新,自主创新业不是鼓励从头做起,将引进的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业是自主创新的组成部分。所谓自主创新是指通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或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拥有一批自主知识产权,从而提高了创新主体自身市场竞 争力的创新活动。进行自主创新的主要角色是政府和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是创新环境和创新政 策的主要提供者,政府应该是一个公共型的政府,为自主创新提供完善的公共服务。真正的 创新主体应为企业。企业是进行自主创新最活跃的力量,他们通过自主创新可以获得超额利 润和相对的竞争优势,而这恰恰是企业进行自主创新的内在动力,也可以说是最原始的冲动。没有利润可言企业是绝对不可能进行创新活动的,企业不是慈善机构,追逐利润才是他们进 行经营活动最根本的目标。所以知识产权的保护对于自主创新还是很重要的,知识产权保护有利于自主创新,知识 产权保护不仅是维护发明者的权益,促进研究开发和技术扩散的有效工具,而且是经济增长 的重要决定因素。知识产权知识的熟练掌握虽然能很好的保护企业或个人的自身利益,但是并不能忽略其 前提,那就是自身的技术的提高。知识产权保护的是合法的自主创造的产品、技术、包

装、作品和商标、logo。如果没有这个前提,那知识产权对你的保护就不存在。下面一个例子就 能充分说明。案例:四川江口醇酒业(集团)有限公司诉四川诸葛酿酒有限公司等不正当竞争纠纷案 【案号】(2006)粤高法民三终字第 95 号 【基本案情】原告江口醇公司是知名商品“诸葛酿”酒的独创人和开发、生产、销售者,通 过大量的广告宣传,形成了市场竞争优势。原告在广东市场上发现被告生产及销售名称同为 “诸葛酿”、注册商标为“诸葛亮”的白酒,遂以三被告擅自使用、销售江口醇公司“诸葛 酿”酒知名商品所特有的名称及包装、装潢为由,向法院提起诉讼。

法院经审理认为,原告的知名商品“诸葛酿”酒的名称、包装和装潢为其所特有。将被控侵 权产品和“诸葛酿”酒经过对比,商品名称完全相同,包装和装潢相近似,足以使消费者产 生误认和混淆。两被告明知“诸葛酿”酒的市场竞争优势,仍将自己的产品以完全相同的名 称命名,并使用近似的包装、装潢,说明其存在主观故意,应当承担侵权责任。据此判决三 被告立即停止侵权行为,诸葛酿酒公司、千年酒业公司共同赔偿原告经济损失 30 万元。判决表明,商业标记的保护,并不绝对以注册作为必要条件,而主要取决于商业标记自 身“独创性”和“显著性”的强弱;对于知名商品特有名称、包装、装潢与注册商标之间权 利冲突的处理,尽管现行法律、行政法规并无明确规定,但应当考虑的标准是权利在先原则、诚实信用原则和公平竞争原则。政府的这种行为无形的鼓励了企业的自主创新,同时对于像 想盗用他们成果的行为予以了严厉的惩戒。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同样明白在自主创新的同时也 不能忘记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而案例中的原告其实并没有注册商标与专利,才导致事后的 侵权事件发生。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中的专利制度赋予专利权人在一定期限内的资产垄断权,就是要专利 权人积极的将其创新成果推广应用。专利权人为维持自己的专利有效,需要每年按时向国家 缴纳专利费,且逐年递增。同时,若专利权人在一定时期内没有实施、利用其专利技术,他 不仅不能获得商业上的回报,而且其专利权会受到限制,如专利权的强制许可,这些压力的 存在就迫使专利权人想方设法积极推广应用其创新成果,甚至通过技术转让的方式,尽可能 快的实现其创新成果与市场结合,从而激励了创新成果现实生产力的转化。由此看来,我们必须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提高全民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使知识产权 保护工作贯穿于企业自主创新过程的每

高校的科技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 篇5

赵明珠 袁木棋

摘 要 本文剖析了知识产权保护面临的形势和科技创新的特点,并提出了运用高校知识产权保护科技创新的建议和对策。

主键词 科技创新 知识产权 保护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快和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知识产权问题日益突出。重视知识产权保护,正确处理知识产权领域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对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增强国际竞争力,加快高校自身的发展均具有重要意义。

一、知识产权保护面临的形势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全球贸易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将分别在2010年和2020年全部取消关税。自1992年以来,我国关税连续三次大幅度调整,目前我国平均关税达17%,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正逐步把关税降至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关税壁垒取消已成定局,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关税壁垒的取消,使得国内国际市场融为一体,市场竞争成为产品质量和成本的竞争,归根结底是科学技术的竞争,进而是专利、知识产权的竞争。自“十五大”以来,中共中央作出了《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并召开了全国技术创新大会,为落实大会精神,国家知识产权局制定了《关于加强专利工作,促进技术创新的意见》。浙江省也随即出台了《浙江省专利保护条例》,并得以实施,这为高校和企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历史机遇。我们要通过经济体制改革,使企业真正成为适应市场的法人实体和竞争主体,着力依靠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依靠专利保护,大力发展自主专利、知识产权的产业,开拓国内外两个市场,在对外开放的格局中发展我国的民族工业。

值得注意的是不仅国外的中小企业进入中国,世界企业界500强中有200多家跨国公司也进入中国,所以国际竞争不限于国外,已逐步转移到国内。国外在我国专利申请也增势强劲,国外公司、企业谋求抢占科技制高点,看好中国市场,抢占中国市场,国外在我国专利申请年平均增长速度为32.1%,大大超过我国专利申请总量13.5%的年平均增速。特别是近几年,国外企业有关电子、药品、机械等领域在我国的专利申请高达70%,这不能不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与此同时,我国发明专利自1994年在世界列第24位以来,出现了国内申请量下降,国外申请上升的走势。据有关统计数据显示,我国高校年专利申请量呈现逐年下降的趁势,我校也不例外。随着世界各国关税壁垒逐步拆除和世界统一市场的逐步建立,我们在国门之内已经面对发达国家在高新技术领域专利技术竞争的压力。我们如不加

强科技创新,不去开发科技含量高的产品,不懂得依靠专利、知识产权保护,科技水平就永远处于落后状况,逐渐被历史淘汰。

二、科技创新的特点

上世纪最后20年,全球科技创新呈现出空前活跃的态势,以微电子、光电子、计算机、移动通信、新能源技术,生物技术、空间技术、海洋技术等众多高新技术的跟进,形成了一派波澜壮阔的势头。本世纪头10年,信息技术仍将是率先渗透到经济社会生活各领域的先导高科技,在信息高科技的带动下,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空间利用、海洋开发以及相应的新材料和新能源,都将产业一系列重大创新成果,这一切都有待科技工作者去开拓。

从全球视野综合观察和分析,当代科技创新主要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1、知识资源成为科技创新的第一要素

知识经济正在兴起,知识创新和发展大大降低了人类社会对自然资源的依附,传统的生产要素(劳动力、土地、资本)已逐渐失去主导地位,知识资源将成为科技创新的战略性首要因素。

2、前沿科技成为创新竞争的主要焦点

高新技术群中的前沿科技是世界瞩目的制高点,许多国家正把主攻方向瞄准微电子-光电子-生物电子,细胞工程-基因工程-生命科学,核能-氢能-太阳能,高磁材料-超导材料-纳米材料,空间提纯-微动成形-太空基站,海水淡化-海洋海气开发-海洋采掘等前沿领域,攻占这些科技高地的竞争已成为科技创新的主要焦点。

3、研究-发展-生产成为完整的创新键的必需环节

长期以来,研究与发展活动被公认为创新,而后的生产即产业化过程往往被忽视。在日益讲求创新绩效的今天,创新的终端目标是市场回报,若不通过生产环节就无法实现全部创新目标。因此,完整的科技创新过程应包括研究、发展和生产三大环节,缺一不可。

4、技术协作成为重大创新的必要前提

对于具有规模性应用的重大科技创新项目,必须通过多学科或跨学科技术创新系统的集成才能完成,因此技术协作是完成重大创新项目必要条件。创新特点鲜明的计算机网络是当代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和通讯技术的集成,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现是基因工程、信息技术和其他一系列高科技手段的协作结晶。

5、风险资金已成为支撑创新的金融支柱

科技创新需要资金投入,这些投入要面对技术风险、经济风险、市场风险等,特别是大型项目、高难度项目所承受的风险压力更大。与高风险相对称的是高报酬,民间的风险投资和政府的风险基金获得了发展,它担负着风险投入的重要角色。在当代科技创新活动中,风险资金已成为不可或缺的因素,它支撑科技创新活

动并通过风险资金管理和监控改善科技创新过程。

6、知识产权保护成为支撑科技创新活动的法律保障

在整个研究-发展-生产的科技创新活动过程中,必须十分重视和加强自我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识,应不失时机申请专利取得专利保护。按国际惯例,科技创新活动中取得的成果,其法律状态不确定,其市场也是不确定的,因而缺乏投资的价值,很难形成产业化和产生规模化生产的效益。因此,知识产权保护成为支撑科技创新活动、促进科技创新成果产业化强有力的法律保障。

三、高校运用知识产权保护科技创新的建议和对策

自1985年4月1日我国专利法实施以来,截止2002年,我校专利工作取得较大成绩,已申请专利达110件,其中发明专利45件,实用新型专利64件,外观设计专利1件;已授权专利88件,其中发明专利27件,实用新型专利60件,外观设计专利1件,专利实施已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目前的情况是不少的教师和科技人员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淡落,管理体制存在弊端,管理制度不完善,缺乏政策导向和激励机制,导致我校的职务发明专利呈逐年下降的走势,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特别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形势下,知识产权保护已成为支撑我校科技创新活动、直接关系到学校21世纪的生存和发展关键所在。

1、提高全校师生员工知识产权保护的素质和意识

21世纪学校的改革与发展,科技创新活动的顺利进行,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提高学校知识产权保护的水平,要象保护有形资产一样保护学校的知识产权。要达到这样的目标,并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任务,要通过系统的教育和培训,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和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的管理体制,普遍提高全校师生员工自我知识产权保护的素质和意识,这是做好我校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基础。

2、严格把关,及早申请专利保护

要把专利工作纳入科技创新活动的全过程。在研究开发立项时,要进行专利信息的研究、分析,提高研究开发的起点,避免重复研究。对于研究开发取得的成果,应根据其水平、市场前景和自身,选择专利申请的类型、时机、国家和地区,及时取得专利保护。在市场营销中,要重视针对自身专利权的保护,积极开拓市场。在技术创新全过程中,要注重专得信息的利用,密切关注竞争对手的动向,采取相应的战略和对策,谋求市场竞争的有利地位。

3、制定和实施科技创新战略

实现现代化,要十分重视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尤其是高新技术群中的前沿科技,这是世界各国在实施科技创新计划中拼力争抢的制高点,在这个领域中所占的份额,体现一个国家的科技、经济实力。科技创新,我们不仅要加快高新技术的产品化,更重要的是加速高新技术的产业化。高校要根据各自的优势和特点,确定和实现科技创新战略,根据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原则把相关学科进行重组,形成具有科技创新优势的集团军,合理配置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三者的力量,形成基础研究定向化、应用研究基地化、开发研究产业化的合理布局,通过工程研究中心、技术开发中心等组织形式促进科研、开发和生产上、中、下游的良性循环,为国家的经济建设服务,同时促进学校的发展。

4、规范知识产权许可贸易,促进技术产品化、产业化

知识产权的转让和许可贸易,是技术产品化、产业化的重要途径。要制定和完善有关法规、规章,规范知识产权许可贸易,促进技术市场健康、有序发展。制定和完善专利等无形资产评估办法,对属于国家计划(投资)项目的专利技术要进行转让或许可的,要进行资产评估,防止无形资产的流失,为专利技术商品化、产业化创造有利条件。

5、采取有效措施,营造有利的政策环境

要积极争取把国家和地方对技术创新的鼓励,扶植的政策措施向有利于专利工作发展的方向转化,对高新技术产品、高新技术企业、高新技术开发区的认定,应当把专利和其他知识产权作为主要的评价指标。要争取国家和地方在财政、金融、税收等方面对技术创新及其产业化的扶持政策中,把专利和其他知识产权作为重要条件和依据。要根据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大对专利事业的投入,推动专利工作的发展,使专利制度在技术创新中的作用得到更加有效、充分的发挥,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徐宗俦.保护知识产权,促进科技创新.农村经济与技术.2002,11

2.赵杭丽,袁木棋.关于建立和完善高校技术创新机制的参考.研究与发展管理.1999,2(11)

3.杨晓洁.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增强科技创新意识.宁夏农林科技.2002,02

科技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练习 篇6

一、单选题1、2005年7月25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把自主创新作为指定“十一五”规划的()。

A、重点

B、中心

C、着重点

D、着力点

答案:(D)

2、“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战略,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学技术发展强国战略基础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是()中强调提出的。

A、1995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的关于加速科技进步的决定》

B、1998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的关于加速科技进步的决定》

C、2005年3月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

D、2006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五个五年规划纲要》

答案:(A)

3、到2006年我国科技投入占GDP比重是()。

A、1.23%

B、1.30% C、1.41%

D、1.52%

答案:(C)

4、我国对外技术依存度高达50%,而美国、日本仅为()左右。

A、5%

B、8% C、10%

D、12%

答案:(A)

5、狭义的自主创新指可以生产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即是指()。

A、原始创新

B、科技创新 C、文化创新

D、方法创新

答案:(A)

6、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的核心在于确认知识是一种()。

A、能力

B、生产力

C、财产

D、劳动成果

答案:(C)

7、现在,美国IT公司每年仅向韩国三星许可专利的收入就达()亿多美元

A、5

B、10

C、15

D、20

答案:(B)

8、IBM在个人电脑上有2000多项专利,联想因收购了IBM的个人电脑业务,每年专利授权收入就达()。

A、1000万美元

B、2000万美元

C、3000万美元

D、4000万美元

答案:(C)

9、()中央出台了《关于科技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了“科技一定要面向的经济,经济要依靠科技”的指导方针。A、1985

B、1986

C、1987

D、1988

答案:(A)

10、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选择具有一定基础和优势,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重点的关键领域,集中力量,重点突破实现跨越式发展就叫做()。A、自主创新

B、支撑发展

C、重点跨越

D、引领未来

答案:(B)

二、多选题

11、一个作品能不能取得版权,最基本的条件,叫独创性,它是指().。A、不是抄袭别人的B、不是剽窃别人的C、不是同别人合作的D、独立创作的作品

答案:(ABD)

12、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努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我国发展的根本战略,这主要体现在()。

A、强调自主创新是我国一贯的基本策略

B、十一五规划制度了我国自主创新的发展战略

C、中长期科目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明确了自主创新的指导方针

D、国家对科学和教育方面的大力投入

答案:(ABC)

13、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是按照()的方针实施的。

A、创主创新

B、重点跨越

C、支持发展

D、引领未来

答案:(ABCD)

14、知识经济最基本的特征是()。

A、人才是科技发展的主要力量

B、是以知识,信息等配置的第一要素智力成果为资源

C、靠国家资产投入而获得发展的D、是依托国家法律政策强有力推行的答案:(ABC)

15、当前对我们影响最大的创新是以()为主要内容的创新,它是促进经济发展的支柱。

A、产品制度

B、组织创新

C、市场创新

D、技术创新

答案:(AD)

16、从实现现代化模式的角度,可以将不同的国家分为()。

A、资源型国家

B、制造型国家

C、创新型国家

D、服务型国家

答案:(ABC)

17、《专利法》中判别专利是否具有新颖性的标准是()。

A、时间

B、地域

C、公开

D、公众

答案:(ABC)

18、专利技术的创新参考性评判的基准有()。

A、克服了技术偏见

B、为“首创性”或“开拓性”技术方案

C、产生了意料不到效果的发明创造

D、将公知的产品或方法用于新的技术领域或新的目的。

答案:(ABC)

19、创新型国家的主要特征是()。

A、创新综合指数高

B、研发投入占GPD比例高

C、对外技术依存度高

D、知识产权占明显优势

答案:(ABD)

20、我国第三产业对GDP的贡献率,2004年,2005年,2006年分别是()。

A、33%

B、29%

C、40.3%

D、39.5%

答案:(ACD)

21、中国要真正成为世界的“制造大国”,必须在()等环节上有的突破。

A、产品开发

B、产品设计

C、产品生产

D、产品营销

答案:(AD)

22、“自主”知识产权具备的主要条件有()。

A、利用知识产权保护的时间性和地域性而获得的知识产权

B、所创造的智力劳动成果,应该满足某项知识产权,法律保护客件的全部法定条件。

C、依法履行了取得该项知识产权的必要的法定程序

D、在该项智力劳动成功中,不存在受他人知识产权约束的情况和因素。

答案:(AD)

23、知识产权产品就是指产品价值主要是由知识产权价值构成的产品,它包括()。

A、计算机软件

B、集成电路

C、影像制品

D、出版物

答案:(ABCD)

三、判断题

24、一般地说知识产权产品主要是指非版权产品。()

论自主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的关系 篇7

关键词:非政府科技奖励,自主创新战略,互动关系

科技奖励是国家科技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主创新战略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基本方略。激励自主创新与科技奖励工作相互作用, 相互影响。一方面, 科技奖励工作作为体现国家科技政策的重要环节, 从体制内规范引导科学技术的创新及发展方向;另一方面, 激励自主创新要求科技奖励工作与时俱进, 及时奖励科技界的自主创新成果, 从而对科技奖励工作的改革和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与促进作用。[1]政府科技奖励与非政府科技奖励是国家科技奖励体系的两个分支, 两者相辅相成, 共同发挥对科学共同体的激励作用。政府科技奖励是指国家为了奖励在科学技术进步活动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公民、组织, 调动科学技术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加速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 提高综合国力而开展的奖励活动, 其设奖主体是中央及地方人民政府。与此相对的, 非政府科技奖励是指国 (境) 内外企事业单位 (国家机关除外) 、科学共同体、社会团体及其他社会组织和个人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或者自筹资金, 面向社会开展的经常性的奖励活动, 其设奖主体是各类社会力量, 主要以科学研究、技术创新与开发、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和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化等方面取得成果或者作出贡献的个人、组织为奖励对象。[2]13政府科技奖励和非政府科技奖励都是国家建立在公共管理基础上、面向社会所开展的奖励活动。

国内学者对科技奖励的研究成果较多, 但结合自主创新战略来研究科技奖励的成果则较少。根据笔者2010年9月26日在中国学术期刊网的检索发现, 从1980年1月到2010年8月底篇名中含有“科技奖励”的相关文献共1 387篇, 根据二次检索得知有关“科技奖励与自主创新”的文献共22篇。钟书华 (2008) 把这些文献的研究内容归纳为“科技奖励的目的是激励创新”、“国家科技奖励应重点激励创新”、“我国科技奖励在激励创新方面存在的问题”及“面向自主创新的我国科技奖励体制改革”四个方面。[3]113-116可见, 尚没有学者对“非政府科技奖励与自主创新”进行研究。但是, 陈至立 (2006) 强调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完善激励自主创新的科技奖励制度”, [4]4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主任陈传宏在第三次社会力量设立科学技术奖工作研讨会上也强调非政府科技奖励要“激励自主创新, 不断为建设创新型国家作出贡献”。[5]6可见, 非政府科技奖励与自主创新战略的关系值得学术界深入探讨。笔者认为, 自主创新战略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战略部署, 是提升国家综合竞争力的有力武器;而非政府科技奖励是国家科技奖励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国家实施科技管理的重要政策工具, 引导着国家科技资源的配置。因此, 非政府科技奖励与自主创新战略相互影响, 相互促进, 两者之间存在着互动关系。

一自主创新战略是非政府科技奖励蓬勃发展的外在推力

(一) 自主创新战略为科技奖励工作提出了新的命题

2003年, 我国在制定国家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的战略研究过程中首次明确提出了“自主创新”这一概念;2004年胡锦涛总书记提出“要坚持把推动自主创新摆在全部科技工作的突出位置”;2005年把自主创新作为制定“十一五”规划的着力点;2006年1月召开的新世纪第一次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的道路、努力建设创新型国家”;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 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可见, 自主创新战略为科技奖励工作提出了新的命题。为建设创新型国家, 国家科技奖励工作始终把推动自主创新摆在突出位置, 强化对原始性创新的奖励力度, 在奖项设置、奖金额度、奖励数量、评奖机制以及鼓励社会力量设奖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二) 自主创新战略促进了非政府科技奖励的蓬勃发展

在国家出台了多项关于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相关政策后, 极大地激发了科研人员的创新热情, 一批批自主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因此, 加大科技奖励力度势在必行。而我国当前的科技奖励体系仍是政府科技奖励为主导, 有限的政府科技奖励已不能满足奖励源源不断的自主创新成果的需要。因此, 必须大力发展非政府科技奖励, 可以说, 非政府科技奖励的蓬勃发展正是激发自主创新热情的时代要求。正是在自主创新战略的推动下, 我国的非政府科技奖励得到了蓬勃发展, 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不断增设新的非政府奖项, 每年均有10余项新的非政府奖项到科技部登记注册。据不完全统计, 2003年登记成立非政府奖项20项, 2004年登记14项, 2005年登记26项, 2006年登记20项, 2007年登记10项, 2008年登记21项, 2009年登记15项, 2010年登记8项 (统计到8月底) 。[6]截止2010年8月底, 已登记成立全国性非政府奖项215项, 地方性非政府奖项400余项。这些新增奖项填补了众多奖励领域的“空白”, 促进了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

二是既有奖项的改革和完善。越来越多的非政府奖项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不断改进或设立新的奖项, 突出表现在增设“创新类人才奖”、向中青年科技人才倾斜和重点奖励具有自主创新的成果等方面, 迎合科技发展及创新的需要。如在科技界享有广泛声誉的何梁何利基金奖自1994年首次颁奖以来, 多次对奖项进行了调整, 以适应国家科技事业和发展战略的需要, 尤其是自2006年起, 为贯彻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 对奖项进行了较大幅度的改革, 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①调整奖励结构。自2006年起, 在原有“科学与技术成就奖”、“科学与技术进步奖”的基础上, 增设“科学与技术创新奖”, 并分设“产业创新奖”、“区域创新奖”和“青年创新奖”。奖励具有高水平科技成就而通过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 创建自主知识产权产业和著名品牌, 创造重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杰出贡献者。②调整和优化“科学与技术成就奖”的评选标准, 同时拓展了“科学与技术成就奖”的奖励范围。评选章程对“科学与技术成就奖”获奖对象的拓展, 丝毫不是降低了标准, 而是使得基金的科技大奖进一步向国际规范靠拢, 为在研究开发第一线的杰出的拔尖人才注入强大精神动力, 从而更加贴近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主旋律。③重新确定了奖励名额, 保持合理的奖项结构和比例。成就奖每年最多可产生5名;进步奖和创新奖总数不超过65名。不断的改革实践在发扬基金优良传统基础上, 扭转了多年来获奖科学家年龄老化、结构不合理等问题, 使基金伴随着建设创新型国家主旋律, 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7]54-56这些非政府奖项以大力奖励自主创新成果而受到了科技人员的广泛欢迎, 在我国的科技奖励体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非政府科技奖励是深化自主创新战略的重要途径

科研人员是自主创新的主力军, 激发科研人员的自主创新热情是科技奖励的重要功能。政府科技奖励与非政府科技奖励是激发科研人员自主创新热情的两种方式, 但政府科技奖励以奖励项目为主, 不是对科研人员的直接奖励, 竞争也很激烈, 不能充分发挥对科研人员的激励作用。而非政府奖项的设立, 增加了科技人员的预期价值, 获奖的概率也得到了提高, 所产生的科研动力将显著增加。[8]92

(一) 非政府科技奖励激励自主创新的功能

从实际运行情况来看, 非政府奖项以其设奖灵活、奖励面宽、获奖门槛低、物质奖励丰厚等特点对科技人员有较强的吸引力, 这种激励层面政府奖项是无法达到的。这是因为: (1) 非政府奖项的奖励对象非常广泛, 几乎每个领域的科技人员都能找到与之对应的奖项, 因其专业性较强而减弱了竞争程度, 增加了获奖的可能性, 这对科技人员是一种可望又可及的激励。 (2) 非政府奖项的获奖条件相对政府奖项而言, 门槛较低, 一般达到该领域的先进水平就有可能获奖, 在申请、评审等方面要求也更低, 增加了科技人员获奖的可能性。 (3) 一般在某个学科领域仅有一至两个非政府奖项, 评议人员往往是该学科的权威, 获得该奖, 不仅是获得同行专家的认同, 同时也代表了该领域的领先水平, 这种认同所带来的激励程度比一般的政府奖项要大得多。 (4) 激励包括精神激励和物质激励, 政府奖项以其声望高、稀缺性等能对科技人员产生巨大的精神激励, 但其奖金来源于政府财政, 奖金过高易对政府财政产生压力, 所以绝大多数政府奖项的奖金都不高。而非政府奖项的奖金来源比较广泛, 设奖主体以其雄厚的资金实力可以提供高额的奖金, 这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对科技人员仍具有强大的激励作用。一方面可以改善团队的生活状况, 另一方面也为今后的研究提供了充足的经费。

(二) 非政府科技奖励激励自主创新的机制

非政府奖项的蓬勃发展, 激发了科研人员的自主创新热情, 催生了一批自主创新成果。很多获得非政府奖项的科研人员, 借助丰厚的奖金, 再接再厉, 不断攀登科研高峰, 对原项目进行了深入的后续研究, 最终取得了一系列的累积成果。如2000年至2009年的历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都曾获得过非政府奖项中的何梁何利基金奖的奖励, 何梁何利基金奖每人100万港元的丰厚奖金为获奖者继续开展科学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资料来源:笔者根据何梁何利基金奖网站资料整理所得, 其中2004年国家的最高科学技术奖空缺。

从表1可以看到, 自2000年首次颁发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以来, 历届获奖者中除吴文俊外都先后获得过何梁何利奖, 其中吴征镒、徐光宪和谷超豪三人还曾先后两次获得过该奖, 且有六人获得过该奖的最高奖——科学与技术成就奖, 何梁何利奖已成为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摇篮”。可见, 何梁何利基金奖作为非政府奖项中的优秀代表在激励科研人员自主创新热情上面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此外, 获得2008年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的项目“青藏铁路工程”, 曾获得2008年中国铁道学会奖一等奖1项, 二等奖6项, 三等奖1项;获得2007年中国铁道学会奖一等奖6项, 二等奖15项, 三等奖17项;该项目完成人中有9人获得2008年度、15人获得2007年度茅以升科学技术奖;7人获得2007年度詹天佑铁道科学技术奖。获得2008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的项目“大秦铁路重载运输成套技术与应用”, 曾获得2007年中国铁道学会奖一等奖3项, 二等奖9项, 三等奖2项;该项目完成人中有3人获得2008年度、5人获得2007年度茅以升科学技术奖;2人获得2007年度詹天佑铁道科学技术奖。这些数据充分表明, 由铁道系统社会力量设立的非政府奖项在激励铁道领域科研人员自主创新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为我国铁道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非政府奖项的蓬勃发展一方面是迎合自主创新成果不断涌现的需要, 另一方面也是完善国家科技奖励体系的需要。非政府奖项的发展离不开我国的时代背景和政策支持, 自主创新战略的出台, 为非政府奖项的繁荣注入了强心剂, 促使有条件的社会力量不断增设新的非政府奖项, 原有的非政府奖项也围绕激励自主创新这一核心目标进行了富有针对性的改革。非政府奖项宽泛的设奖主体、出于公益性的设奖动机、不断提高的社会声望和影响力、科学的奖励模式等都为奖励自主创新成果提供了极大的便利。[9]168今后以奖励自主创新成果为使命的非政府奖项将越来越多, 也将催生一批新的自主创新成果不断涌现。

三进一步推动非政府科技奖励激励自主创新的政策建议

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新时期, 如何更加切实有效地发挥在激励科技人才和科技队伍建设方面的作用, 促进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 是当前我国非政府科技奖励工作的重大课题。笔者认为, 可以做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 强化非政府科技奖励重点奖励自主创新的政策导向

在评奖过程中, 应突出非政府科技奖励的自主创新性标准, 淡化科技成就的生产力标准;强调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包括专利、版权和标准等, 鼓励科研人员将科技成果申报专利和版权, 鼓励制定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10]110以自主知识产权的取得为根本导向, 加大在科技奖励中的专利考核指标, 在科技计划、科技成果等管理工作中引入专利考核体制;加强与国际科技界的接轨和交流, 尽量引入国际通用性的创新判别标准, 避免孤芳自赏的奖励项目。

(二) 规范和加强非政府科技奖励的运行和管理

对科技成果的自主创新评价, 要有一个规范的科技奖励运行机制。因此, 必须建立良好的非政府科技奖励申报、评审机制, 实现工作人员和管理人员的专业化, 聘任专业人员或相关人员从事非政府科技奖励管理工作。同时, 将先进的信息技术应用到科技奖励中, 提高科技奖励工作的效率和科学性。在管理方式上, 可以引入质量管理体系, 按照ISO9000族标准建立奖项的质量管理体系, 从过程的识别、方针目标的建立到管理职责、产品实现和持续改进, 质量管理体系的所有活动都由文件加以确定、都有记录作为证据, [11]87使得科技奖励工作实现规范化、程序化、文件化的管理。

(三) 加大对个人的奖励力度, 并适当向青年科技人员倾斜

目前非政府奖项中以科技人员为奖励对象的奖项已达122项, 约占设奖总数的56.7%。但从整个科技奖励体系来看, 人物奖的比重还是太低, 不利于激发科研人员的自主创新热情。因此, 国家应引导更多的非政府奖项作出调整, 以奖励科研人员个人为主, 兼顾奖励项目, 新增的非政府奖项则应以奖励科研人员个人为主, 有利于形成项目奖与人物奖相平衡的科技奖励体系。历史经验表明, 青年科技人员是自主创新的主力军, 具有巨大的创新潜力, 而政府科技奖励的获奖人员年龄都较大, 因此, 非政府科技奖励应对获奖人员的年龄有所限制, 优先授予中青年科技人员, 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培养后备人才。

(四) 重视奖项的品牌建设, 提升社会声望及影响力

非政府奖项要获得科学共同体的广泛认同, 必须树立自己的品牌和特色。一些知名的非政府奖项都非常重视品牌建设, 以其鲜明的特色、规范的运作, 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知名奖项之所以具有良好的社会效应, 一是因为它的学术地位, 二是因为奖项本身设置的创新性和领先性, 在经过广大科学家群体的遴选后逐渐被社会各界所认同和接受而形成较高知名度。因此, 对于非政府奖项的设奖单位来说, 要想创立国际知名奖项, 就必须把奖项创新作为一个重要内容, 以保护和维护奖项的评奖服务、奖励机制的领先性和创新性。[12]86同时, 设奖单位要采取多种措施, 将奖项定位于当前的国际科学界的发展热点, 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保护奖项的品牌化, 实现奖励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同时要保持合理的奖项梯度结构, 并能根据科技发展的要求, 在适当时机、以适当方式推出新的奖项定位。

参考文献

[1]徐顽强, 熊小刚.科技奖励重在激励自主创新[N].科学时报, 2009-1-23 (A4周末评论) .

[2]徐顽强, 熊小刚.我国非政府科技奖励的发展现状、动因及趋势[J].中国科技论坛, 2010 (6) :13-16.

[3]钟书华.国内“科技奖励与自主创新”研究综述[J].软科学, 2008, 22 (6) :113-116.

[4]陈至立.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完善激励自主创新的科技奖励制度[J].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 2006 (12) :4.

[5]陈传宏.激励自主创新, 不断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做出贡献———在第三次社会力量设立科学技术奖工作研讨会上的讲话[J].中国科技奖励, 2007 (12) :6-10.

[6]社会科技奖励登记审批名单[EB/OL].国家科技奖励工作办公室网站 (http://www.nosta.gov.cn/) .

[7]乔振祺.中国社会力量设奖的成功范例:何梁何利奖[J].中国科技奖励, 2008 (11) :54-56.

[8]王炎坤, 等.科学奖励的社会运行[M].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 1993:92.

[9]姚昆仑.科学技术奖励综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8:168.

[10]王大明, 胡志强.作为创新文化建设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国科技奖励制度[J].自然辩证法研究, 2005, 21 (4) :109-112.

[11]金华彰, 马彦冰.2000版标准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与文件编制[M].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 2002:87.

试论发展旅游与文物保护的关系 篇8

文物是人类社会活动中遗留下来的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遗物和遗迹,是人民群众智慧的结晶,是人类宝贵的文化财富。如何保护好文物,是世界各国、各民族共同关心的课题,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为此采取了大量的措施。然而,现代群众性旅游活动的兴起和生机勃勃的旅游业的发展,又为文物保护工作增添了新的难题。我国是一个具有5000年文明史的文物大国,文物保护的任务非常艰巨;而我国旅游事业的发展异常迅猛,正在快速向世界级旅游大国进军,因而,旅游发展与文物保护之间的矛盾显得更为突出,如何看待和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使二者相互促进,对我们这个文物大国和未来的旅游大国来说,具有丰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 文物古迹是一项重要的旅游资源

探古求知是广大旅游者的共同心理。人们希望对自己的民族、国家乃至全人类的历史有所了解,对自己民族、祖国乃至全人类博大精深的文化有所体会。达到这一目的的途径不外乎两条:一是学习书本知识;二是观览文物古迹。作为人类文化载体、反映人类发展历程的文物古迹给人以直观、形象、生动的感受,留给人的印象深刻。观览文物古迹,使人们在游中学,边游边学,学得轻松、愉快、有趣。此外,文物中大量的人类各发展阶段的绝世之作,能满足人们的好奇心。由于文物能满足人们探古、探奇、求知的需求,因而成为旅游资源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5000年连绵不断的文明史,文物古迹比比皆是,如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秦兵马俑;世界上古今体量最大的封土陵墓秦始皇陵;世界上保存最大、最完整的皇宫--北京故宫;有“东方艺术明珠”之称的敦煌莫高窟等等。这种文物丰富、文化古老的特点,决定了我国要重点开发以历史文化为主体的旅游资源,旅游产品始终以观光型文化旅游为主。地方特色、民族特色是旅游业的灵魂,中国旅游业的特色在很大程度上即体现于东方特色的文物古迹,国际游客到中国来旅游,主要还是出于对中国东方文化体系的一种神秘感。

因此,较之其他国家来说,文物对于我国旅游事业,更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例如,西安市位于我国中部地区,但它却能吸引络绎不绝的国际国内旅游者,成为我国十大旅游城市之一。究其原因,是因其握有几张王脾:它是我国古代社会定都时间最长,定都王朝最多的城市,号称十朝古都;是我国文物荟萃之地,拥有世界上第八大奇迹秦兵马俑、秦始皇陵,我国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古城墙、历代帝陵等等,可以说,文物古迹是西安市旅游业的生命。北京市无论在接待国际游客,还是接待国内游客方面,都高居全国榜首,这除与它作为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有关外,另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它拥有一批在国内外知名度很的文物古迹,如北京故宫、八达岭长城、明十三陵等等。文物古迹在旅游中所起的这种特殊作用,在全国各地都有非常明显的表现。

论知识经济与环境建设的关系 篇9

自盘古开天之际,人类无时不在尽情享受着大自然赋于其丰富的资源.正是靠这些物资宝藏的滋润与哺养,人类才得以在一代代的繁衍生息之中,使自身的生命得以延长,更使自己的.内部组织机构得以升级与换代.强健的体魄,敏捷的思维,使人类对大自然的驾驭能力增强了.需求的无限性更使人类认识到资源的宝贵性.然也正标志着人类环境厄运的开始,因为人类在大自然的慷慨施与之下变得更加贪婪,于是资源疯狂地无节制地开发与低效率的利用,打破了生态平衡系统.祥和而恬静的自然环境在人类文明不断发展之中告别而去.

作 者:朱保强 王建华 作者单位:朱保强(石油大学(华东))

王建华(胜利石油管理局)

上一篇:人民医院监控系统方案下一篇:最新运动会加油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