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建设总结报告提纲

2025-01-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学科建设总结报告提纲(精选9篇)

学科建设总结报告提纲 篇1

一、本学院学科建设总体情况 1.本学院学科建设工作概况

2.本学院学科建设“十一五”目标的完成情况 3.本学院学科建设工作取得的成效及采取的措施

二、本学院学科建设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1、存在的问题:结合学校及本学院的实际情况主要从学科队伍建设、学科方向凝练、学科实验平台构建、科学研究开展情况等几方面进行分析。

2、改进措施:在学校现有经济状况下,为加强学科建设拟采取的合理有效的措施。

三、本学院学科建设规划

1、十二五学科建设规划

2、发展目标:在学校现有经济条件下,如何保持现有省级重点学科发展的措施,拟发展重点(领先或重点培育)学科及其可行性分析,要分层次规划(国家、省、市、校)。

学科建设总结报告提纲 篇2

1畜牧业生产现状

截止2015年底,海东市牛存栏30.19万头,比“十一五”末同比增长7.93%,羊存栏170.1万只,同比增长16.04%;生猪存栏71.24万头,同比增长0.31%,家禽存栏148.99万只,同比增长19.04%。出栏牛13.68万头,同比增长15.05%;出栏羊86.71万只,同比增长28.6%;出栏生猪104.8万头,同比增长21.58%;出栏家禽192.92万羽,同比增长23.79%;肉类总产量达11.1万t,同比增长21.58%;禽蛋产量达到1.38万t,同比增长14.05%,牛奶产量达6.53万t,同比增长25.33%。海东市通过国家级示范场认定的有15家,其中:互助县3家、平安区3家、乐都区3家、民和县6家;通过省级认定规模养殖场(小区)490家,其中:互助县110家、平安区53家、乐都区76家、民和县83家、循化县96家、化隆县72家;标准化养猪场80家;标准化奶牛场22家;标准化肉牛场102家;标准化养羊场227个;标准化蛋鸡场24个;标准化肉鸡场27个;标准化獭兔场8个。2015年改良牛4.9万头、羊50.8万头、猪9.7万头;引进种牛797头、种公羊3032头、种母羊4686只、种公猪96头、种母猪1048头。

2种畜禽场建设现状

截止2015年底,海东市共有省级颁发《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的种畜禽场14家,按种类分种牛场1家(乐都天露乳业有限公司奶牛一分厂,主要繁育中国荷斯坦奶牛);种羊场5家(民和3家,互助1家,乐都1家,主要生产无角陶赛特和小尾寒羊);种猪场5家,(乐都2家,互助3家);互助县有2家种鸡场家,主要生产海东鸡;种兔场1家,主要繁育推广獭兔。14家养殖场现有从业人数150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32人,基础设施建设均达到种畜禽养殖场标准(详见附表),自从2011年至今,面向社会提供陶赛特种羊3200只,小尾寒羊16350只,八眉猪3210头、二元母猪15000头,致使全省良种化程度明显提升,为广大养殖(场)户提供了优良种畜,增加了效益。这些种畜禽场从有种畜经营的原种场引进种畜,按照原场提供的系谱进行纯种繁育,二元杂交,通过有关部门鉴定供种,这些种畜禽企业构成了海东市现有畜禽良种繁育体系的主体,承担主要品种的育种、供种任务,为海东市畜禽品种良种化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也为种畜禽企业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采取的主要措施和取得的成效

(1)市、县(区)两级政府高度重视种畜禽场建设,将种子工程作为畜牧业发展的突破口来抓。每年各县区落实种子工程资金不少于30万元,市级落实种子工程资金不少于20万元,积极引进良种畜禽,不断完善良种繁育体系建设,为海东市提供优良种畜禽,进一步扩大良种覆盖面,为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提供有力保障。

(2)狠抓种畜禽监管队伍建设,种畜禽监管队伍进一步壮大,成立了监管小组,使监督执法能力得到加强,畜牧兽医站、动物卫生监督所等单位的工作职能从过去单纯的技术推广、动物产品监督检查增加到种畜禽监督管理,规范种畜禽市场生产、经营活动,搞好种畜禽质量鉴定工作,打击种畜禽生产经营中的制假售假、坑农害农的不法行为,遏制种畜禽市场恶意炒作和低水平竞争。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和《青海省种畜禽生产经营管理办法》转变服务方式,增强服务功能,改善服务手段,加大执法力度,为促进畜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做出新贡献。

(3)各县(区)畜(农)牧局精心组织、统筹安排,种畜禽场建设成效显著。结合科技承包等各种方式协调解决种畜禽场建设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从技术层面指派专业技术人员到场手把手进行技术指导,制定年度计划,建立健全畜禽档案,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并积极申报创建种畜禽场,以“成熟一家,申报一家,建成一家”为指导方针,落实好海东市种畜禽场建设工作。种畜禽场由“十一五”期间的两家种猪场发展到如今的14家种畜禽场即5家种猪场(其中4家续审)、2家种鸡场、5家种羊场、1家种兔场、1家种牛场。

(4)市、县(区)畜(农)牧局积极争取项目资金扶持,从不同渠道、以不同方式大力支持种畜禽场建设。14家种畜禽场先后获取中央、省级扶持资金3192.42万元,其中青海省互助八眉猪原种育繁场获取中央、省级扶持资金420万元;青海省互助八眉猪保种场获取中央、省级扶持资金130万元;互助县玉财畜牧养殖专业合作社获取中央、省级扶持资金240万元;海东市海清良种肉羊场获取省级扶持资金65万元;青海宏海养殖有限公司获取省级扶持资金30万元;乐都县容生生态养殖有限公司获取中央、省级扶持资金40万元;青海乐都丰源仔猪繁育有限公司获取中央、省级扶持资金593.71万元;青海天露乳业有限责任公司获取中央、省级扶持资金620万元;海东市佳禾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330万元;民和海顺牧业科技有限公司获取中央、省级扶持资金293.71万元;民和航堃农牧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获取中央、省级扶持资金80万元;民和金茂养殖科技有限公司获取中央、省级扶持资金350万元。

4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1)种畜禽场缺乏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种畜禽场在认定时,有一部分种畜场借用有关专业人员的资质,在实际生产中,这些人员并没有参与到生产过程中,没有给本场的畜禽选育与推广起到应有的作用,导致了生产管理和先进技术的应用和推广滞后。影响了种畜禽的生产与经营,希望在今后的种畜禽场认定和管理过程中将人员是否真正参与生产作为认定发证和取缔的重要内容。

(2)海东市部分种畜禽场建设档次低,标准不高,经营单位及个人没有明确的发展理念,发展方向,规划思路模糊,在种畜禽经营认识上有待提高,在场内种畜禽核心群、育种群建设上存在一些问题。在保种育种、推广良种等方面起不到良种引领、示范、推广的作用。良繁体系内部构成不配套,具有一定规模,上档次的种畜禽企业少,甚至名存实亡,取得《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的海东市佳禾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规模为零。

(3)种畜禽监督管理工作不够规范,少数从事种畜禽生产经营的单位和个人未办领《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造成底数不清,对不同品种的数量、结构、分布以及供种能力的情况不甚了解。在品种引进、培育、改良及良种体系的规划、布局、建设等工作中缺少详实依据。

(4)资金缺乏影响种畜禽监督管理工作及种畜禽场的建设工作。

5对策和建议

(1)加强种畜禽基础设施建设,建立现代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建立符合海东市畜牧业生产实际的良种繁育体系,各级政府应不断增加对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投入,利用国家在未来几年里向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实行政策倾斜,强化种畜禽生产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优良品种的供种能力,加大优良品种的引进力度,加强种畜禽培育、扩繁、推广、利用及监督管理等方面的工作。从对现有基础的整顿、完善、提高入手,建立起一套监督管理有效的科学、实用的种畜禽良种繁育体系,为不断提高海东市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创造必要的条件。

(2)摸清底数,建立层次分明的“原种场-扩繁场-商品场”繁育结构按照《青海省种畜禽生产经营管理办法》的要求,对达到一定饲养规模的种畜禽企业办理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各级种畜禽监督管理部门利用办证契机,加强对种畜禽企业实行动态管理,掌握种畜禽企业存栏及变化情况,实行外地引种畜禽申报制度,了解不同品种种畜禽数量、结构、分布以及供种能力等情况。在品种引进、培育、改良及良种体系的规划、布局、建设等项工作中提供依据,指导畜牧业生产。

(3)强化质量监督,规范种畜禽生产、经营行为建立公正、权威的种畜禽质量检验和监督管理体系,促进种畜禽质量的不断提高是今后良繁体系的重要建设内容之一。严格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制度。对名不符实的种畜禽场要予以取缔,以此规范种畜禽生产、经营行为和方向,确保种畜禽生产、经营有序进行。

(4)加强管理,依法治种,促进良种体系建设工作的健康发展,建立依法管理的良好环境,树立依法治种观念,加大国家颁发的《畜牧法》、《种畜禽管理条例》、《种畜禽管理条例实施细则》、《青海省种畜禽生产经营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度,规范种畜禽生产、经营活动,搞好种畜禽质量监测工作,打击种畜禽生产经营中的违法行为,体现畜牧法的可操作性和法律性,搞好种畜禽专项治理工作和种畜禽疫病监测工作。

学科建设总结报告提纲 篇3

一、工作总结报告

1、项目概况(项目来源、背景、实施年限、合作研究情况、变更情况等);

2、项目目标任务及完成情况

(1)合同指标

(2)完成指标: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3、研究工作概况

4、简述主要解决的关键技术与创新点 5、国际交流合作情况

6、引进人才和培养人才情况

7、项目取得的主要成果(获奖情况、论文发表情况等)8、社会经济效益

9、项目总体资金情况,省国际科技合作计划拨款经费使用情况及引进国外资金情况

10、项目主要研究人员及各自承担的工作情况

11、存在问题及改进意见

二、技术总结报告

1、立项背景及意义

2、项目主要研究内容

3、详细论述主要解决的关键技术与创新点

4、取得的社会经济效益及推广应用前景

5、存在问题及改进建议

三、附件

1、项目合同书复印件; 2、授权和申请专利证书;

3、已发表并标注山西省国际科技合作计划项目资助的相关论文、论著的复印件;

4、产品检验证书、产品使用证明、出口证明等;

农业基本建设项目自查报告提纲 篇4

农业基本建设项目自查报告

(参考提纲)

一、项目基本情况

简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和扩初设计批复情况及批复内容,列出项目变更内容并说明理由。

二、项目完成情况

(一)项目进展情况

对照项目批复内容,分析截止到8月底,项目土建工程、田间工程、仪器设备购置等内容完成情况,未完成内容单独列示。

(二)项目管理情况

1.“四制”执行情况(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监理制、合同制)。

2.项目档案管理情况(有关文件材料和档案是否齐全和规范)。

(三)项目资金情况

1.截止到*月底,资金到位及使用情况。

2.资金管理情况。

三、项目成效及形成生产能力分析

四、项目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处理情况

新农村建设指导员驻村报告提纲 篇5

一、所驻村现状

(一)基本概貌:包括自然条件、土地利用、地理位置、气候、交通通讯条件,人口素质和民族结构(人口流动情况),村民生活环境、收入水平等;

(二)有关农村政策落实情况:包括农村低保、农村合作医疗落实情况,农村义务教育普及情况,计划生育状况等;

(三)农(林、牧)业生产情况:包括耕地面积、水利设施、有无支撑产业(优势产业或特色产业)等;

(四)区位、资源、产业、政策等方面有哪些优势;比如驻点村使用能源情况,发展沼气的条件和村民参与的积极性,驻点村劳务输出、村集体经济项目发展情况等。

(五)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情况:包括村“两委”班子组成人员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班子成员的“双带”能力,农民党员构成、培训、管理、发展情况,基层民主建设(村务公开、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村民参与的积极性情况,乡风民俗等。

二、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对照扶贫开发目标及建设新农村的要求,认真分析贫困村在开展扶贫开发和新农村建设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和困难。

(一)贫困的现状、贫困的主要原因;

(二)在“生产发展”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三)在“乡风文明”存在的主要问题;

(四)在“村容整洁”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五)在“管理民主”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等等。

三、推进贫困村扶贫开发和新农村建设的主要目标任务

在认真分析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推进贫困村扶贫开发和新农村建设的主要目标。

包括农民增收的主要目标;发展生产方面的主要目标;改善基础设施及村容村貌的主要目标;社会发展、提高素质方面的主要目标;生态建设方面的主要目标;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民主管理方面的目标等等。

为实现以上目标,需要办好哪些事情,需要采取什么行动,需要建设什么项目,需要投入是多少等内容。

四、其它工作方面

(一)各级政府和各有关部门支农(扶贫)政策的落实情况;

(二)村民最关心、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有哪些;

(三)村级组织活动场所项目建设情况,包括明确建设进度、完成时限、配套资金到位、工程质量和办公用具的配备和购置等;如何确保在十七大召开之前全部完成我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任务。

学科建设总结报告提纲 篇6

1.总论

结合建设项目的特点,阐述编制《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目的和依据,采用的标准和控制与保护的目标。2.介绍建设项目概况

1)建设项目名称、建设性质 2)建设地点 3)建设规模

4)产品方案及主要工艺方法

5)主要原料、燃料、水的用量及来源

6)废水、废气、废渣、粉尘、放射性废物等的种类、排放量和排放方式,噪

声、振动数值

7)废物回收利用、综合利用,污染物处理方案、设施和主要工艺原则 8)职工人数和生活区布局 9)占地面积和土地利用情况 10)发展规划

3.建设项目周围地区的环境现状调查

本部分要着重说明以下内容: 1)地理位置

2)地形、地貌、土壤和地质情况,江、河、湖、海、水库和水文地质情况、气象情况

3)矿产、森林、草原、水产和野生植物、农作物情况

4)自然保护区、风景游览区、名胜古迹、温泉、疗养区以及重要政治文化设

施情况

5)现有工矿企业分布情况

6)生活居住区分布情况和人口密度、健康状况、地方病等情况 7)大气、地表水、地下水的环境质量状况 8)交通运输情况

9)其他社会、经济活动污染、破坏环境状况资料

4.分析和预测建设项目对周围地区及环境的近期和远期影响

本部分内容应包括建设过程、投产、服务期间的正常和异常情况,其主要内容包括:

1)对周围地区地质、水文地质、气象可能产生的影响,防范和减少这种影响的措施

2)对周围地区自然资源可能产生的影响,防范和减少这种影响的措施

3)对周围地区自然保护区、风景游览区、名胜古迹、疗养区等可能产生的影

响,防范和减少这种影响的措施

4)各种污染物最终排放量,对周围大气、水、土壤、环境质量及居民生活区的影响范围和程度

5)噪声、振动、电磁波等对周围居民生活区的影响范围和程度,以及采取的防范措施

6)绿化措施。包括防护地带的防护林和建设区域的绿化 7)环保措施的投资估算 5.环境监测的建议与对策 1)监测布点原则

2)监测机构的设置、人员、设备等 3)监测项目的确定

6.环境影响的经济损益分析

1)设置经济损益分析评价指标体系 2)环境影响因素的经济量化 3)建立经济评价模型 4)分析计算结果 7.结论

1)环境质量影响

学科建设总结报告提纲 篇7

一、项目概述

项目的基本信息。包括项目来源及立项依据,承担单位和承担人,研究目的、用途,主要研究内容,技术方案、方法和技术路线。

二、项目研究进程与主要工作

项目研究过程中的工作开展情况。包括工作过程的描述,遇到的问题,采取的措施、方法,取得的结果。

三、合同指标的完成情况

合同规定的具体研究内容以及技术指标、效益指标等的实际完成情况。

四、项目创新点和取得的突破

项目的主要创新点和取得的成果突破等。

五、项目经费使用情况

项目经费到位情况及支出情况。

六、项目人员组成及分工

项目组成人员在项目研究过程中的分工及承担并完成的主要工作情况。

七、项目取得的成效

项目研究对行业技术进步、自主创新等方面的意义以及获得的经济、社会效益。

八、对项目执行情况的自我整体评价,对项目应用和转化的设想、建议。

学科建设总结报告提纲 篇8

提纲

一、要狠抓“三个重点”,推动主体责任落地落实

二、要把握“三对关系”,推动政治生态向上向好

三、要解决“三大问题”,推动工作力量配齐配强

正文:

同志们:

刚才,...同志就我市《关于加强县乡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工作方案》作了说明,对各项重点任务进行了部署,大家要认真学习、抓好落实。

基层党风廉政建设事关党的执政根基,事关事业长远发展。各地各部门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论述,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委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压紧压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深入推进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着力营造更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一、要狠抓“三个重点”,推动主体责任落地落实

要狠抓源头防控,聚焦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方面存在的短板问题和薄弱环节,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从源头预防FB。要狠抓廉政教育,提高干部拒腐防变的能力,从内心深处筑牢廉洁自律的思想防线,自觉做到不想腐。要狠抓

作风建设,持续巩固“排整提”专项行动成效,让干部担当作为、激情创业成为习惯,让立说立行、务求实效成为常态。

二、要把握“三对关系”,推动政治生态向上向好

要准确把握“全面”与“重点”的关系,紧盯关键人、关键事、关键岗位,瞄准重点领域,做到点面结合、综合施治。要准确把握“律人”与“律己”的关系,以责任扛起重任,以律己赢得信任,保证监督有硬气、查处有底气。要准确把握“惩处”与“救人”的关系,既彰显法纪约束的硬度、批评教育的力度,又体现组织关怀的温度、正面激励的热度。

三、要解决“三大问题”,推动工作力量配齐配强

学科建设总结报告提纲 篇9

甘肃省工程研究中心创新能力建设项目

资金申请报告编制提纲

一、基本情况

(一)工程研究中心名称

(二)工程研究中心建设单位概况

(三)工程研究中心的主要方向、任务与目标

(四)工程研究中心研发、工程化和试验验证条件建设情况

(五)工程研究中心建设已取得的成绩

二、建设内容和目标

(一)工程研究中心的建设目标

项目建设达到的目标(主要技术指标:如形成的知识产权、技术标准、新技术、新产品、新装置、论文等数量、指标及其水平);平台建设对提升自主创新能力预期发挥的作用等。

(二)工程研究中心的建设内容

拟开展新产品开发或关键技术研发的实施方案(含科研开发的主要技术、工艺设计方案),需增加的主要仪器设备和软件(含主要技术指标、功能);拟建设的研究开发、实验验证、设计仿真、工程试验等基础设施的主要作用与整体水平等。

三、投资计划及资金筹措方案

(一)投资计划(包括设备购置、安装、场地改造、科研开发、资料、技术援助、培训等)

(二)项目资金筹措方案及其落实情况

上一篇:专业群建设指导委员会下一篇:严重精神障碍工作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