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指南学习体会(精选8篇)
幼儿教师学习指南心得体会范文篇1
幼儿老师全员培训研修心得非常荣幸自己能够参加这次的全员培训,也感谢教育部门给我们提供了这次全员学习的机会,这次的培训充实而有意义使我受益匪浅。
此次培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全方位地精心诠释了幼儿教师在幼儿学习生活中起到的重要性。在老师的讲座中了解幼儿一日常规的要求,内容非常详细,分别对幼儿园教学活动设计与指导,幼儿园班级管理等方面做了细致的讲解,还指导老师们如何组织教育活动以及教育活动应注意的问题,和遵循的原则指导教师如何对幼儿进行管理。如何建立良好的家长关系,与幼儿与幼儿之间的关系。俗话说得好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晨间活动在一天的活动中非常重要。
通过这次培训,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幼儿园教育工作应该坚体体智,德美等方面的教育互相渗透,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符合幼儿年龄特点注重个体差异。引导幼儿个性健康发展。幼儿教育要面向全体幼儿,热爱幼儿,坚持积极鼓励,合理组织各方面的教育内容,并渗透于幼儿一日生活的各项活动中。充分发挥各种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与条件。幼儿不同于小学,自我保护能力差。幼儿阶段是一生品德行为形成的最佳时期,作为幼儿教师要有更高尚的人格魅力。要正直和善。要给幼儿母爱般的关怀,幼儿教师要有敬业、爱业、创业的精神。要公正地爱每一个孩子,我们带给幼儿的应该是最美好、最公正、最无私的爱。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努力学习,加强自己的素养,丰富自己的实践经验。
幼儿教师学习指南心得体会范文篇2
最近我认真学习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对《指南》中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都进行了细致的研读,并结合我自己的工作实践,在对比中寻找差异,反思我的教育存在哪些不足。
此次培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全方位地精心诠释了幼儿教师在幼儿学习生活中起到的重要性。在老师的讲座中了解幼儿一日常规的要求,内容非常详细,分别对幼儿园教学活动设计与指导,幼儿园班级管理等方面做了细致的讲解,还指导老师们如何组织教育活动以及教育活动应注意的问题,和遵循的原则指导教师如何对幼儿进行管理。如何建立良好的家长关系,与幼儿与幼儿之间的关系。俗话说得好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晨间活动在一天的活动中非常重要。通过这次培训,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幼儿园教育工作应该坚体体智,德美等方面的教育互相渗透,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符合幼儿年龄特点注重个体差异。引导幼儿个性健康发展。幼儿教育要面向全体幼儿,热爱幼儿,坚持积极鼓励,合理组织各方面的教育内容,并渗透于幼儿一日生活的各项活动中。充分发挥各种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与条件。幼儿不同于小学,自我保护能力差。幼儿阶段是一生品德行为形成的最佳时期,作为幼儿教师要有更高尚的人格魅力。要正直和善。要给幼儿母爱般的关怀,幼儿教师要有敬业、爱业、创业的精神。要公正地爱每一个孩子,我们带给幼儿的应该是最美好、最公正、最无私的爱。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努力学习,加强自己的素养,丰富自己的实践经验。
幼儿教师学习指南心得体会范文篇3
经过三天时间的学习,六位老师的解读,让我对《指南》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我感觉它就像一个指南针,指引着我在工作中找到了方向,下面是我对《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一些心得体会。《指南》和《纲要》一样,将幼儿的学习生活与健康发展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每个领域按照内容划分为若干方面,每个方面由学习与发展目标、教育建议两部分组成。学习与发展目标部分分别对3~4岁、4~5岁、5~6岁三个年龄段的幼儿应该知道什么、能做什么、应该可以达到什么发展水平都提出了合理期望。
《指南》相对于《纲要》的幼儿五大领域的发展总目标相比,更详细、更具体。由此,我们能更加清楚地认识到每个年龄段孩子应该具体达到怎样的目标。教育建议则给我们一线老师在环境创设、活动内容、幼儿养成习惯、情绪情感的表达和控制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合理化的建议。这对于我们今后实现以上的学习与发展目标、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具有非常大的指导、引领作用,从而促使幼儿更好地得以发展,同时为我们一线教师更清楚地了解对各年龄段幼儿大致的发展水平提供了参考依据。
《指南》中指出3-6岁,对孩子来说是一个发育的黄金时期,因为,这个年龄段是孩子语言飞速发展的时期;是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时期。在言语表达上可以自由地与人交谈,它既可以帮助儿童与他人交流沟通,又能暂时满足他们在现实中无法实现的一些愿望。因此,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则要通过听故事、讲故事等活动,培养孩子的言语表达能力,丰富他们的词汇量,同时有计划地让他们学习一些书面语言。
我对《指南》中新增 “学习品质领域”有些感慨,《指南》中是这样表述的“学习品质的好坏决定了儿童现在和今后的学习和发展的质量”,其实这就是一个学习习惯的养成。我们一线的老师,教学目的很大程度上是在集体教学活动中实现的,而在这一个个教学活动中,我们更多关注的是教学目标的落实,孩子的参与度,掌握知识情况等等;再看名师组织的教学活动,在行云流水的各个环节之余,总感觉,她们给孩子们的,不单单是教学内容本身,还有很多“升华”在活动中,这就是学习态度,学习习惯的培养。现在有了《指南》的指引,我明确了幼儿教师不但“教书”更要“育人”的角色定位。
《指南》是指导教师如何帮助孩子发展的,但不能把它当作标尺来丈量幼儿,伤害幼儿,也不能把它变成束缚幼儿和自己的绳索。它是提倡我们做一个研究型的老师,要善于观察幼儿,勇于反思自己。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认真贯彻《指南》的精神,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创新自己的教育理念,调整自己教育思路,改变自己的态度,为每位孩子创出一片美好的未来。
因为孩子是家庭的希望,祖国的未来。要把我们的“未来之星”打造好,让他们更加闪烁,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现在有了《指南》的引领,在我们和孩子一起生活、学习时,作为教师的我们,首先要了解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一切从有利于孩子的发展角度出发,俯下身子,倾听孩子的心声,了解他们的需求,给孩子真正需要的关爱。同时,我们要努力创设符合孩子发展需要的课程、环境、区域,学会追随孩子的兴趣,为孩子提供操作的机会,让孩子通过与环境、材料相互作用来获得经验,引导孩子主动学习、探索,成为生活、学习、游戏的主人。在学习中,我发现其中讲到的每一点内容都是我们现在日常工作中所做、所学、所研究的事情,只有将每件事情真正的落实到位、认真负责完成,才能使得我们的自身素质、工作经验有所提高,教学效果会更好。
既然选择幼教,我们就应该热爱这个事业,对教育充满热情与兴趣,对幼儿充满爱心、责任心。人生童年有几回,孩子的童年是短暂的,是不可逆行的,孩子的心是一块奇妙的沃土,播下什么就收获什么。不要把成人的意志强加给孩子,让孩子真正具有幸福、快乐的童年。我们就要有敏锐的洞察能力,要做到细心、耐心,有责任心和一颗童心,要了解幼儿的需要并给予适时的支持和帮助。有了《指南》为我们指引方向,我们就有了努力的目标。
幼儿教师学习指南心得体会范文篇4
《指南》是一本师幼家长共同的“指路明灯”,它的目的和意义是从保护儿童权利出发,强调教育平等,帮助所有的儿童科学全面的做好入学的准备,为幼儿园教育提供细致的专业参考,提高了幼儿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
《指南》还是一本教会我们如何去关注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宝典”它告诉我们要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重视幼儿的学习品质,它提示我们应该了解每一个幼儿发展的现状,特点,问题,原因,努力地为不同的幼儿的发展创造有针对性的环境和条件,帮助他们在自己原有的水平上向更高的水平发展。
《指南》还让我们知道,五大领域中应关注幼儿什么,注重幼儿什么,健康--关注幼儿身心状况,动作发展和生活习惯与生活能力的培养;语言--注重幼儿倾听与表达和阅读与书写准备的培养,社会--注重幼儿的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科学--注重培养幼儿科学探究和数学认识;艺术--注重培养幼儿感受与欣赏和表现鱼创造。有了《指南》这本成长册,让我们更明确更了解了各个领域中教学目的及任务,从而更好地入手为教育做好了准备,更加有的放矢的做好本职工作。
《指南》让我们清楚的认识到教育每个年龄段孩子应该具体达到怎眼的目标,为了达到这样的目标,我们可以采取有效的措施和手段,让他们在“做中学”,“玩中学”,“生活中学“从而更完善更明确我们对幼儿教育应该如何教,怎么教,《指南》的出台,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早期教育的学习标准,对规范幼儿教学,引导家长科学育儿非常重要。
《指南》中明确指出,每个幼儿的心里都有一颗美的种子,幼儿艺术领域的学习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通过《指南》的学习,使我们充分认识到,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我们要了解孩子孩子身心发展规律,一切从有利于孩子的发展角度出发,法系我们的过去,删减不利于孩子发展的因素,俯下身子,倾听孩子们的心声,了解他们的需求,给孩子真正需要和关爱,创设符合孩子发展需要的课程环境区域,提供孩子操作的机会,让幼儿自主参与,引导孩子主动学习,探索,成为生活学习游戏的主人!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一定会用正确的态度和行为去关心幼儿、观察幼儿、理解幼儿、尊重幼儿,遵循幼儿的成长规律和年龄特点,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为幼儿成长创设宽松、适宜的条件和环境,因势利导,因材施教。把指南运用到我们的教学当中来。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以前我上美术课的时候,一般都会事先准备一幅范画,让孩子依葫芦画瓢。这样孩子画出来的作品大多与我的范画相似,连孩子们涂的颜色都千篇一律。并没有发挥出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学习指南以后我知道了应该对幼儿的艺术表现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不能用自己的审美标准去评判幼儿,在幼儿创作过程中不做过多的干预,不能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幼儿,更不能为追求结果的“完美”而对幼儿进行千篇一律的训练,以免扼杀其想象与创造的萌芽。这次美术课,让孩子画树。我一改往日的上课方式,活动前一天给孩子布置任务,让他们去公园或在校园里观察各种各样的树。我利用课余时间收集了许多各种各样的树的图片。上课的时候让孩子发言,你看见的树是什么样子的?孩子们给了我很多丰富有趣的答案。接着我为孩子们展示各种树木的图片,引导孩子们观察。之后再进行绘画活动。活动结束时,我惊喜的发现孩子们的绘画不再千篇一律,每个孩子都有他自己的想法,树叶不是单调的绿色。有黄色的、褐色的、橙色的、红色的等等,还有的孩子画出来的树叶是五颜六色的,孩子还根据自己的想象画了果实、太阳、小鸟、小草、白云、还有树下纳凉的小朋友。孩子门的表现让我感觉惊喜又高兴。
深入落实《指南》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呢?
? 1、认真学习《指南》充实自己理论
作为幼儿教师,我们要做的是将《指南》的精神内化于心,对每个年龄段每个领域的目标了然于心,遵循幼儿的发展规律,关注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从不同角度促进幼儿全面协调发展,而不要片面追求某一方面或几方面的发展,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支持和引导每个幼儿从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发展。
2、明确教育目标保护幼儿自尊、自信心
《指南》提出了每个阶段幼儿应达到的发展水平,但是在我们的实际工作中,在让幼儿 “知道什么”和“能做什么”的同时,我们应当明确自己的目标,保护幼儿的尊心和自信心,关注幼儿的活动和表现,善于发现其优点和长处,多给予肯定和表扬,不要拿幼儿的不足与其他幼儿的优点作比较。作为老师,我们要用平和的心态来对待,允许孩子存在这种差异,耐心运用各种方法来进行鼓励、指导和帮助,使每个孩子都得到较好的发展。
既然选择了幼教这个工作,就应该热爱这个事业,对它充满热情与兴趣,对幼儿充满关爱和责任心,有了《指南》为我们指引方向,我们就有了努力奋斗的目标!
猜你感兴趣:
1.教师学习指南心得体会
2.教师学习心得体会范文大全
3.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学习心得体会
4.3-6岁儿童学习发展与指南心得
应该说,《指南》是实在、不虚伪的范本。在深入学习后我们能深刻感受到李季湄老师提醒的话:要把握幼儿学习的特点,即“做中学、玩中学、生活中学,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来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克服小学化的倾向。”不能简单轻率地对幼儿发展的好坏下判断,要尊重“个别差异”,不能把《指南》仅当作专门的评价工具来使用,尤其不宜用“统一测试的办法”来了解幼儿。这就是《指南》的精髓!
在《指南》的五大领域中唯有艺术最为灵动,艺术是人类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重要形式,也是表达自己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情绪态度的特有方式。当今繁华奇妙的大千世界里,美无处不在,关键是培养善于发现美的眼睛。我们创造条件让幼儿在民间艺术、节日活动、民俗文化活动等活动中感受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中美的事物,以及体会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引导幼儿能自我地寻找美的事物的特征,并用自己的语言、动作等描述它们美的方面,如颜色、形状、形态等,学会用心灵去真实地发现美、感受美和欣赏美。
实施——因材施教,活学活用
我们在真正的实践中又是如何实施《指南》的呢?我们是如何看待面前的儿童的?把他们视为待填充的空瓶或是等待雕琢的石材?《指南》告诉我们,儿童是活的,会主动构建我们给予的能量;会对我们给予的环境进行选择性的适应;还有无限发展的可能……那么作为教师,所谓的教育者又是什么呢?单纯性的赠与者?NO!《指南》告诉我们,我们需要跟上时代的节拍;更要跟上孩子的节奏,要比孩子们更为敏感和感性,亦要理性和有秩序。
我们都知道,3~6岁的孩子会表现出明显的能力发展年龄特征,即使相差几个月,孩子的注意能力、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综合学习能力,以及非智力心理素质都会有显著差异,而这些正是因材施教的根本。《指南》给出的儿童关键期的发展理念和活学活用的指导,能帮助我们全面了解孩子身心发展的特点。成功的学前教育经验往往无法复制,我们面前的每一个孩子都是独特的,根据他们不同的个性特点进行教育,是我们从教经验的不二法门。如果把《指南》看作是一本师幼、亲子共同的“成长册”的话,我更趋向于把它视为一本强调自主探索的“经验集”,因为每一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个体,无任何范本而言。
幼儿对事物的感受和理解不同于成人,他们表达自己认识和情感的方式也有别于成人。在美术领域中幼儿通过稚嫩的笔触、运用略显笨拙的动作和貌似支离破碎无逻辑的语言,向我们表达、表现他们内心的美好以及脑海中存在的虚幻的“真实”,这些都蕴含着丰富的想象和情感。如果我们成人对幼儿独特的艺术表现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而不是用自己的审美标准去评判幼儿,更不为追求唯美的结果,那么幼儿的想象与创造的萌芽将从此催生和壮大,亦正如我们的创造性美术。
特色———自然滋养,灵动发展
“幼儿美术是一种语言,是幼儿的表达与交流”。幼儿美术不单单是涂涂画画,它涉及多个幼儿教育领域———数学的空间思维在陶艺立体创作中运用;颜色的巧妙变化告诉幼儿科学的神秘和艺术的变化;剪纸而成的玩偶在音乐中翩翩起舞,成就了音诗画的唯美;一幅幅简笔连环画向大家讲述了“My family———我的家”的故事……更多的社会性和健康类活动在幼儿们的涂鸦中变得自然真实,是画面让幼儿感受生活、感悟人生、感谢父母赠与的一切。
在幼儿的创作天空下,我们不急于求成———我们关注幼儿的情感,激发他们的想象———妈妈是最爱我们的人,我们要把妈妈画下来。想一想妈妈对着我们笑的样子;想一想我们犯错后妈妈生气的样子;想一想妈妈在家里忙前忙后照顾我们的样子……在母爱的笼罩下,孩子的创作一定是最为生动的。
在幼儿的创作灵感中,我们不急功近利;我们关注幼儿肢体感受,加深对事物的理解:大花猫要抓小老鼠了,如果你是大花猫你会怎样抓老鼠呢?幼儿们扭动着身体学着大花猫的样子在抓老鼠……如果你是小老鼠,绝对不能让大花猫抓到,那你会怎么逃离猫爪子呢?幼儿们跳上跳下模仿着小老鼠的各种滑稽动作……在如此肢体动作的感受下,幼儿们对于猫和老鼠的造型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创作出来的《猫和老鼠》一定是千姿百态的。
在幼儿的创作想象中,我们不唯利(目标)是图;我们关注幼儿对美的感受,拓展创作形式:春天的桃花开了,手指点画简单又方便,可手帕纸的印染画是不是更为生动呢?吹塑纸的简易版画是不是更加立体呢?而粉色和黄色的碎纸贴画又是否更加的别具一格呢?……在美妙的音乐声中,幼儿的创作灵感得到升华和激发。
[关键词]《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学前教育;运用
一、《指南》概述
2012年5月23日,《指南》(征求意见稿)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引发了全国人民对学前教育关注的又一轮新高潮。《指南》即是教育部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合作项目的成果。它由国内儿童发展和学前教育两个领域的专家历时6年多研制而成。2012年10月《指南》正式颁发后,全国各地上至各省市,下至各区县和乡镇都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指南》培训热潮。《指南》成为继《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之后对学前教育影响最为深远的指导性文件。
简单地说,《指南》是根据国家对下一代的期望以及儿童学习与发展的规律提出的儿童应当知道什么和能做什么的具体要求。也就是说,《指南》的制定者在决定哪些内容可作为对儿童的要求时,考虑了两个方面的依据。一是文化适宜性,即确保这些要求和我国的主流价值观一致。这一点主要通过对学科专家、儿童家长等群体的访谈来加以保证。二是发展适宜性,即这些要求是否反映了我国儿童当前的平均发展水平,而不致出现过难或过易的情况。这一点主要通过对全国6个省约3600名幼儿样本的测查加以保证。《指南》中对儿童学习与发展的要求,在文字表述上力求以可以从外部观察到的行为来呈现,而避免出现笼统或含糊的词语,方便使用者作为观察了解儿童的实际表现的参照。
二、《指南》在幼儿教育过程中的作用
1.形成有关“儿童应当知道什么和能做什么”的基本共识,有利于普及科学的教育观念和提高科学育儿能力。受一些传统观念的影响,在家长中,超前教育、片面强调读写算等做法仍然盛行。《指南》的颁布可以帮助家长全面理解儿童的学习与发展的基本内容,从而使他们对儿童提出的教育要求更适当、更科学。如《指南》强调给予儿童早期的读写萌发经验而非让儿童简单地识字,强调让儿童理解加减的实际意义而非单纯培养儿童的计算能力,这些都有助于家长重新认识和反思学前教育的内容。
2.为幼儿园课程设计和评价提供基础和依据,有利于提高幼儿园教育的质量。《指南》的具体内容对幼儿园教育具有指导意义。它提出的儿童学习与发展的五大领域的内容,正是幼儿园教育的基本内容。也是幼儿发展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方面。因此,《指南》可以为幼儿园课程内容的设计提供参考。同时,它也可以作为教育评价的依据。借助于对儿童发展水平的评估,可以对幼儿园教育质量进行监测。
3.为幼小衔接和儿童的入学准备提供了保障,有利于促进全社会的教育公平。如前所述,制定《指南》的一个动因是要明确规定儿童入小学之前应该做好什么样的准备。对于那些尚未有条件接受机构学前教育的儿童来说,这个规定显得尤为重要。这是因为他们的入学准备基本上在家中进行,而家长大多没有受过专业训练。借助《指南》,家长可以对儿童的发展状况进行检核,确保他们在入小学前做好充分的准备,为将来的学习与发展打下基础。《指南》有助于那些社会经济地位较低家庭的儿童在学习生涯开始的时候不明显落后于其他儿童,保障他们的发展权,从而促进全社会的教育公平。
三、《指南》的具体运用
1.为幼儿教学创设健康良好的教学环境,使幼儿在玩耍中学习。《指南》提出的一个重要的观点就是要重视儿童的健康教育,而健康教育的前提条件就是要有健康的环境,不仅仅让儿童在身体方面健康的成长,更要重视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这就要求对儿童要进行适当的心理健康教育。有很多途径可以进行健康教育,但是环境的创设是首要的,所以教师应该给儿童创设出不同的环境和氛围,让儿童保持良好的心情,这样儿童的心理才能产生美感。教师要不断的挖掘儿童的潜能,首先就要给儿童创设一个温馨和谐健康的学习生活环境。
2.运用《指南》创设幼儿园游戏环境。幼儿园游戏的开展在一定环境中进行,《指南》全文中,“环境”一次共出现了36次。《纲要》亦明确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的促进幼儿的发展。”如何使游戏深入、高质量的开展起来,使幼儿通过游戏全面提高创造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合作能力等,需要教师为幼儿创造适宜他们自主活动和自我表现的游戏环境,即为幼儿开设一个开放性的游戏环境。
3.尊重每个幼儿的个性特点,因材施教,给予每个幼儿充分的尊重和理解。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家长和教育者不应该用一个标尺去衡量不同的儿童,而应该学会欣赏不同的孩子,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孩子。《指南》明确指出应该给与每个幼儿关注、尊重和理解,重视每一个儿童。即使在幼儿犯了错的情况下,也要注意批评的尺度和方法,不能不分青红皂白地训斥孩子,在搞清楚状况的情况下,给予儿童善意慈祥的关怀,并合理地说教,让孩子知道自己的错误,并由心地改正。幼儿犯错误都是出于幼小无知,所以家长和教师有权利和义务帮助幼儿明辨是非对错,让儿童知道什么是对和错,而不是一味地去责怪,更不能与别的小孩进行比较,这样很容易给儿童幼小的心灵造成伤害。
4.运用于幼儿语言训练。幼儿语言是幼儿与外界交流的工具,幼儿在运用语言的同时也在提升其判断能力、思维能力,而且对其他领域的学习和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指南》强调幼儿的语言学习需要一个宽松的、自由的语言环境,家长和老师要鼓励和支持幼儿与成人、同伴交流,敢想、敢说,并且喜欢说;家长要经常和幼儿亲子共读。家长在和幼儿一起讲故事、看书的过程中,不仅培养了幼儿阅读的兴趣,提升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能增进亲子关系。
四、结语
《指南》的出台为幼儿学习和发展指明了方向,为幼儿身心和谐发展制定了参考标准。《指南》坚持以人为本、以儿童为中心的理念,为幼儿学习和发展提出了32个目标和87条教育建议。这些目标和建议操作性、实用性和指向性都很强,适合广大幼儿家长和老师在日常生活和保教工作中实施。
参考文献:
[1]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3.
[2]时萍.如何运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导教育实践[J].福建教育:学前教育,2012,(12):29-31.
[3]朱同秀.工作中如何围绕《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来培养孩子[J].好家长,2014,(38).
学习中体会到,有效课堂学习的实现,教师依然要做到:
一、加强学习、转变观念、以推动有效课堂的顺利进行。
新的课程、新的标准、新的人才需求,需要新的学习指导模式。新的学习模式,需要新的学习理念,学习指导原则来支撑,而这些理论的实践者,就是教师。
二、开展有效课堂学习指导实践,继续推进新课改
全新的课堂学习指导形式需要教师的大胆实践与实践检验,地理学习指导采取了157有效课堂的实验学习指导发法。教师的关注由单一关注学习效果转为关注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具体做法是:
1、确立一个思想,即“为学生一生的发展做预备”的思想。
学生的发展,我们的目光看见的应该是全体学生,而不是部分学生,应该是学生人格的全面发展,而不是重智力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应该是个性发展而不是单一模式;应该是可持续发展,而不是限于当前的简单发展。教师的每节学习指导必须从关注学生全面发展这点做起,这是我们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
2、落实两个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课改中我们要通过学习指导模式的建构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积极的思考与充分的想象中解决问题,鼓励学生把脑袋用活,把思维打开,贯穿经验,敢于质疑,富有开拓性、创造性地学习。在学习中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发挥理性指导与感性实践相结合的双效学习机制。
3、落实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教学,教师要进行三个转变
(1)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要由“工匠型教师”向“专家型教师”转变,要由学习过程的指挥者、传授者、说教者、解惑者向参与者、启发者、引导者、促进者转变。
(2)学生地位的转变。学生由知识的存储器向知识的筛选器转变,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向知识的主动学习者转变。
(3)教学手段的转变。教学手段由传统的教学生学向现代的让学生学转变,由传道、授业、解惑向悟道、自学、探究转变。
教师的三个转变既是教育观念的转变,也是教育实践策略的转变,实现这些转变是推进课程改革,实现学生有效学习的必由之路。
4、实现有效学习,教师还应该采取四种方法
(1)激发学习爱好,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教会学生学习、发展学生的自主性。
(3)营造创新教育氛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4)面向全体,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得。
三、有效课堂给我带来的思考
1、教师的教育观念日趋完善,教师熟悉教材只是教学的载体,教师不再是只受教材的框框限制,而是千方百计地以教材为导案启发拓展。课堂角色发生的变化,让教师能把平时积累的知识以及学生的经验有机地融进课堂,重视合作与研究性学习。
2、课堂教学氛围发生了变化。学生的交流、互动让教师看到了自主学习课堂的生命与活力。教师从重知识的把握转变到更注重学习方法、研究能力的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充分的调动。
3、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的自主探究性学习起到了主导性作用。
《纲要》中指出,幼儿同伴群体及幼儿园教师集体也是宝贵的教育资源。教师的态度和管理方式应有助于形成安全、温馨的心理环境,老师的言行举止应成为幼儿学习的良好榜样。所以,我们努力要为幼儿创设一个宽松的、和谐的、安全的、自由的环境,让幼儿自由自在地在这环境中生活、游戏、学习、发展。《纲要》还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教师要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的确,家长的作用也是不小的,我们要认真做好家长的工作,取得他们的信任,得到他们的帮助和支持。这样,才能更好的做好幼儿教育工作。
第一部分 总 则
一、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幼儿园管理条例》和《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导幼儿园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特制定本纲要。
二、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城乡各类幼儿园都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实施素质教育,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
三、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四、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
五、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
第二部分 教育内容与要求
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是全面的、启蒙性的,可以相对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也可作其它不同的划分。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
一、健康
(一)目标
1. 身体健康,在集体生活中情绪安定、愉快;
2. 生活、卫生习惯良好,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3. 知道必要的安全保健常识,学习保护自己;
4. 喜欢参加体育活动,动作协调、灵活。
(二)内容与要求
1. 建立良好的师生、同伴关系,让幼儿在集体生活中感到温暖,心情愉快,形成安全感、信赖感。
2. 与家长配合,根据幼儿的需要建立科学的生活常规。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睡眠、盥洗、排泄等生活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
3. 教育幼儿爱清洁、讲卫生,注意保持个人和生活场所的整洁和卫生。
4. 密切结合幼儿的生活进行安全、营养和保健教育,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5. 开展丰富多彩的户外游戏和体育活动,培养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和习惯,增强体质,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6. 用幼儿感兴趣的方式发展基本动作,提高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
7. 在体育活动中,培养幼儿坚强、勇敢、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和主动、乐观、合作的态度。
(三)指导要点
1. 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
2. 既要高度重视和满足幼儿受保护、受照顾的需要,又要尊重和满足他们不断增长的独立要求,避免过度保护和包办代替,鼓励并指导幼儿自理、自立的尝试。
3. 健康领域的活动要充分尊重幼儿生长发育的规律,严禁以任何名义进行有损幼儿健康的比赛、表演或训练等。
4. 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是幼儿园体育的重要目标,要根据幼儿的特点组织生动有趣、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吸引幼儿主动参与。
二、语言
(一)目标
1. 乐意与人交谈,讲话礼貌;
2. 注意倾听对方讲话,能理解日常用语;
3. 能清楚地说出自己想说的事;
4. 喜欢听故事、看图书;
5. 能听懂和会说普通话。
(二)内容与要求
1. 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学习使用适当的、礼貌的语言交往。
2. 养成幼儿注意倾听的习惯,发展语言理解能力。
3. 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尝试说明、描述简单的事物或过程,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4. 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
5. 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记和文字符号的兴趣。
6. 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多种方式,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前阅读和前书写技能。
7. 提供普通话的语言环境,帮助幼儿熟悉、听懂并学说普通话。少数民族地区还应帮助幼儿学习本民族语言。
(三)指导要点
1. 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
2. 幼儿语言的发展与其情感、经验、思维、社会交往能力等其它方面的发展密切相关,因此,发展幼儿语言的重要途径是通过互相渗透的各领域的教育,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去扩展幼儿的经验,提供促进语言发展的条件。
3. 幼儿的语言学习具有个别化的特点,教师与幼儿的个别交流、幼儿之间的自由交谈等,对幼儿语言发展具有特殊意义。
4. 对有语言障碍的儿童要给予特别关注,要与家长和有关方面密切配合,积极地帮助他们提高语言能力。
三、社会
(一)目标
1. 能主动地参与各项活动,有自信心;
2. 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
3. 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
4. 能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不怕困难,有初步的责任感;
5. 爱父母长辈、老师和同伴,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
(二)内容与要求
1. 引导幼儿参加各种集体活动,体验与教师、同伴等共同生活的乐趣,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养成对他人、社会亲近、合作的态度,学习初步的人际交往技能。
2. 为每个幼儿提供表现自己长处和获得成功的机会,增强其自尊心和自信心。
3. 提供自由活动的机会,支持幼儿自主地选择、计划活动,鼓励他们通过多方面的努力解决问题,不轻易放弃克服困难的尝试。
4. 在共同的生活和活动中,以多种方式引导幼儿认识、体验并理解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学习自律和尊重他人。
5. 教育幼儿爱护玩具和其他物品,爱护公物和公共环境。
6. 与家庭、社区合作,引导幼儿了解自己的亲人以及与自己生活有关的各行各业人们的劳动,培养其对劳动者的热爱和对劳动成果的尊重。
7. 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8. 适当向幼儿介绍我国各民族和世界其他国家、民族的文化,使其感知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培养理解、尊重、平等的态度。
(三)指导要点
1. 社会领域的教育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幼儿社会态度和社会情感的培养尤应渗透在多种活动和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要创设一个能使幼儿感受到接纳、关爱和支持的良好环境,避免单一呆板的言语说教。
2. 幼儿与成人、同伴之间的共同生活、交往、探索、游戏等,是其社会学习的重要途径。应为幼儿提供人际间相互交往和共同活动的机会和条件,并加以指导。
3. 社会学习是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需要幼儿园、家庭和社会密切合作,协调一致,共同促进幼儿良好社会性品质的形成。
四、科学
(一)目标
1. 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2. 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
3. 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4. 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5. 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有初步的环保意识。
(二)内容与要求
1. 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2. 为幼儿的探究活动创造宽松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提出问题,发表不同意见,学会尊重别人的观点和经验。
3. 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
4. 通过引导幼儿积极参加小组讨论、探索等方式,培养幼儿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学习用多种方式表现、交流、分享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5. 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概念,并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
6. 从生活或媒体中幼儿熟悉的科技成果入手,引导幼儿感受科学技术对生活的影响,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对科学家的崇敬。
7. 在幼儿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帮助幼儿了解自然、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从身边的小事入手,培养初步的环保意识和行为。
(三)指导要点
1. 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
2. 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
3. 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
五、艺术
(一)目标
1. 能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
2. 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3. 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
(二)内容与要求
1. 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
2. 在艺术活动中面向全体幼儿,要针对他们的不同特点和需要,让每个幼儿都得到美的熏陶和培养。对有艺术天赋的幼儿要注意发展他们的艺术潜能。
3. 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
4. 在支持、鼓励幼儿积极参加各种艺术活动并大胆表现的同时,帮助他们提高表现的技能和能力。
5. 指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或废旧材料制作玩具、手工艺品等来美化自己的生活或开展其他活动。
6. 为幼儿创设展示自己作品的条件,引导幼儿相互交流、相互欣赏、共同提高。
(三)指导要点
1. 艺术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应充分发挥艺术的情感教育功能,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要避免仅仅重视表现技能或艺术活动的结果,而忽视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态度的倾向。
2. 幼儿的创作过程和作品是他们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应支持幼儿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表达,克服过分强调技能技巧和标准化要求的偏向。
3. 幼儿艺术活动的能力是在大胆表现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教师的作用应主要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在此基础上,根据幼儿的发展状况和需要,对表现方式和技能技巧给予适时、适当的指导。
第三部分 组织与实施
一、幼儿园要为每一个儿童,包括有特殊需要的儿童提供积极的.支持和帮助。
二、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是教师以多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活动的教育过程。
三、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过程是教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的过程。教师要根据本《纲要》,从本地、本园的条件出发,结合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并灵活地执行。
四、教育活动目标要以《幼儿园工作规程》和本《纲要》所提出的各领域目标为指导,结合本班幼儿的发展水平、经验和需要来确定。
五、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应遵照本《纲要》第二部分的有关条款进行,同时体现以下原则:
(一)既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
(二)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
(三)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六、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各领域的内容要有机联系,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
七、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应根据需要合理安排,因时、因地、因内容、因材料灵活地运用。
八、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
(一)幼儿园的空间、设施、活动材料和常规要求等应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的游戏和各种探索活动,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与周围环境之间积极的相互作用。
(二)幼儿同伴群体及幼儿园教师集体是宝贵的教育资源,应充分发挥这一资源的作用。
(三)教师的态度和管理方式应有助于形成安全、温馨的心理环境;言行举止应成为幼儿学习的良好榜样。
(四)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
(五)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的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幼儿园同时应为社区的早期教育提供服务。
九、科学、合理地安排和组织一日生活。
(一)时间安排应有相对的稳定性与灵活性,既有利于形成秩序,又能满足幼儿的合理需要,照顾到个体差异。
(二)教师直接指导的活动和间接指导的活动相结合,保证幼儿每天有适当的自主选择和自由活动时间。教师直接指导的集体活动要能保证幼儿的积极参与,避免时间的隐性浪费。
(三)尽量减少不必要的集体行动和过渡环节,减少和消除消极等待现象。
(四)建立良好的常规,避免不必要的管理行为,逐步引导幼儿学习自我管理。
十、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
(一)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耐心倾听,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与感受,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探索与表达。
(二)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
(三)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
(四)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一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
(五)关注幼儿的特殊需要,包括各种发展潜能和不同发展障碍,与家庭密切配合,共同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十一、幼儿园教育要与0-3岁儿童的保育教育以及小学教育相互衔接。
第四部分 教育评价
一、教育评价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了解教育的适宜性、有效性,调整和改进工作,促进每一个幼儿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必要手段。
二、管理人员、教师、幼儿及其家长均是幼儿园教育评价工作的参与者。评价过程是各方共同参与、相互支持与合作的过程。
三、评价的过程,是教师运用专业知识审视教育实践,发现、分析、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其自我成长的重要途径。
四、幼儿园教育工作评价实行以教师自评为主,园长以及有关管理人员、其他教师和家长等参与评价的制度。
五、评价应自然地伴随着整个教育过程进行。综合采用观察、谈话、作品分析等多种方法。
六、幼儿的行为表现和发展变化具有重要的评价意义,教师应视之为重要的评价信息和改进工作的依据。
七、教育工作评价宜重点考察以下方面:
(一)教育计划和教育活动的目标是否建立在了解本班幼儿现状的基础上。
(二)教育的内容、方式、策略、环境条件是否能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
(三)教育过程是否能为幼儿提供有益的学习经验,并符合其发展需要。
(四)教育内容、要求能否兼顾群体需要和个体差异,使每个幼儿都能得到发展,都有成功感。
(五)教师的指导是否有利于幼儿主动、有效地学习。
八、对幼儿发展状况的评估,要注意:
(一)明确评价的目的是了解幼儿的发展需要,以便提供更加适宜的帮助和指导。
(二)全面了解幼儿的发展状况,防止片面性,尤其要避免只重知识和技能,忽略情感、社会性和实际能力的倾向。
(三)在日常活动与教育教学过程中采用自然的方法进行。平时观察所获的具有典型意义的幼儿行为表现和所积累的各种作品等,是评价的重要依据。
(四)承认和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避免用划一的标准评价不同的幼儿,在幼儿面前慎用横向的比较。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听到“你们又捣乱了”“真烦人,怎么这么多话”“不许搞破坏啦”等责骂声,那肯定是老师在训斥犯错误的孩子。而结果呢,老师满脸怒容,孩子则是满脸恐惧,自信也逐渐消失。处在成长过程中的孩子往往好胜心强,好表现自己。我们教师应以欣赏、发展的目光看待幼儿,并协助他们解释自己的看法。站在旁边等一会儿,留出学习的空间,仔细地观察幼儿在做什么,然后,府下身来,平视他的眼睛,深观他的内心,理解他的发泄,这样才能更进一步地理解他。
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中,我们发现《指南》像一本贴心的备忘录,它是一本实用的操作手册,为科学保教和家庭育儿提供有效适宜的指导。解读《指南》,学习《指南》,在倾听孩子方面:
首先,教师需了解孩子的心理规律――感悟儿童心理。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对具有促进儿童社会化作用的幼儿园而言,进行常规教育本无可厚非。但是教师施行过于严格的常规教育,会常常使活泼好动且需要自由成长空间的幼儿感到压抑与烦闷。孩子并不是只懂撒娇玩闹的小人儿,他也有自己的心理世界。如大人一样,当这些被压抑的“原生力量”越积越多、越积越强时,他们就不能不“发泄”,但又不能在老师面前“发泄”时,幼儿学会了钻“班级制度的缝隙”,这时,作为教师就必须要容纳孩子的一举一动,要成为一名“”研究者”,读懂孩子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的行为意向,配合孩子成长的需要。”
其次教师要学会欣赏――知道孩子想要什么。“每一个孩子都是一本读不透的书”,要想真正地读懂孩子、看懂孩子还需要我们教师们长时间地关注、观察,走进童心世界,倾听花开的声音。孩子有一百种语言;一百双手;一百个想法;一百种思考、游戏、说话的方式;一百种倾听、惊奇、爱的方式;一百种歌唱与了解的喜悦……时代在不断更新,幼儿园教学方法也随之进步,单一的模式,不能进行套用,需要不断演变,不断进步,作为教师的我们要不断反省自己,不断改变自己,放大每一个孩子的优点发挥每一个孩子的长处,支持孩子的努力,鼓励孩子的自信,不断倾听他们内心的声音,这样才能更好地、平等地和孩子们做朋友,他们才会真正地信任你、喜欢你,让你成为他们的引路人。
比如,当我们给孩子讲故事,发现特别孩子喜欢某个人物时,我们要分析孩子为什么会喜欢这个人物?喜欢哪些值得喜欢的地方?尽量让孩子自己讲出他喜欢的理由;再次,帮着孩子去深刻认识故事里的人物特色,给孩子讲讲什么样的做法是对的,别人会很喜欢的?什么的做法是错的,别人讨厌的?引领孩子去意识到自己,做个讨人喜欢的好孩子。
最后,不要忘记在塑造美好事物的同时,也尽量不要去用憎恶的语气去批评诸如丑恶的现象或者人物。同样,也可以站在另外一个立场讲给孩子那样子或许也有可能它存在的理由,这样,孩子在教育过程中就学会了如何去为他人着想,可以锻炼出孩子的大度宽容的气度;与此同时,也同样需要注意自己在平时的说话方式,还有行为举止,带给孩子不好的影响,因为每一位老师,每一位家长,每一位社会人都有可能是孩子的启蒙老师。而引导、帮助孩子避免接触丑恶现象却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
1927年, 陈鹤琴在《我们的主张》一文中提出, 幼儿园应当有种种标准可以随时考查儿童的成绩。如果将陈先生昔日所提倡的“标准”放至当下来理解, 即今日之《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以下简称《指南》) 。如何处理好今日《指南》与“考察儿童的成绩”之间的关系, 则是领会《指南》精神的核心所在。《指南》的出台, 无疑为幼儿发展状况评估找到了更为科学、具体的参考依据, 也更有助于教育工作者进一步贯彻落实《纲要》精神, “了解教育的适宜性、有效性, 调整和改进工作, 促进每一个幼儿发展”。
经过多年对幼儿发展评价的实践与探索, 结合幼儿园园本课程实施方案, 我园逐步形成了园本化的幼儿发展评价方案。我们通过日常评价、观察记录、幼儿成长档案 (书面的宝宝成长册、电子的每个孩子的宝宝网页、作品评价等) 、幼儿学期综合发展评价、幼儿评语、学期抽测等方法对幼儿发展情况进行多元化的评估, 为幼儿建立客观丰富的个性发展评价档案。当然, 我们的评价不是为了获得阶段性结果, 更不是基于“管理主义”的“评价”, 对幼儿发展情况作出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推动幼儿向下一“阶梯”更好地发展。在当前, 我们还需更深入学习与解读《指南》, 讨论这份“合理期望”背后的根本问题。要用专业的眼光去解读儿童的行为表现、分析儿童的成长需求, 形成一种积极的幼儿发展现状与“合理期望”之间的“质量对话”;要尊重幼儿的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 寻找提升幼儿发展的有效策略, 提供适宜的学习经验, 支持和引导他们从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发展;要理解和尊重幼儿在发展中的个体差异, 让每位幼儿按照自身的速度和方式达到《指南》所呈现的发展“阶梯”。这些才是《指南》对于幼儿发展评价的真正意义和价值, 也只有这样, 对幼儿发展的评价才能真正成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推动保教质量的有力抓手, 才能真正有助于形成教师的“实践智慧”。
幼儿发展评价是动态、持续的过程, 这个过程还应该是不同群体 (行政决策者、教育实施者和获益者, 包括家长以及幼儿自己) 多方参与的过程。《指南》在正式颁布之前, 曾经向社会广泛征求意见, 这就体现了国家在发展学前教育事业过程中逐步建立向大众开放, 接受质疑的机制。作为基层的幼儿园, 也应持有开放的心态, 发动更多的相关人士关心幼儿发展评价问题, 用我们的实际行动, 引导更多的人关注幼儿的学习与发展问题, 并由此关心有关童年的价值与幼儿教育的目的等根本性问题。
一、调查的背景和目的
为更好地开展科学领域区域游戏,切实解决幼儿园教师在科学区域活动中材料投放和教师指导策略等方面的困惑,我们从了解教师、家长对科学区域活动的现状及本位需求出发,设计《幼儿园科学区域活动家长问卷》和《幼儿园科学区域活动材料投放及教师的指导策略调查表》进行调查研究。
二、调查手段及内容
1.调查对象
本区多个公办幼儿园在职教师,发放问卷100份,收回问卷89份,有效问卷89份。本园家长问卷抽样300份。
2.调查手段
问卷法。
3.调查内容
科学常识、科学教育观。
三、调查结果及分析
(一)教师问卷
我们对辖区内的各类幼儿园的一线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发放问卷400份,抽样100份进行统计,调查结果显示,100%教师明确幼儿园科学活动的目的,认识到让幼儿感受科学探索乐趣,激发探究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培养孩子的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研究能力的重要性。有61%的教师选择了“教师、家长、幼儿共同参与”科学区域活动的环境创设,说明教师已逐渐意识到家长也是重要的教育资源。
1.科学领域教育观上的调查分析
(1)对幼儿园科学区域活动的目的与认识到位。
对科学区域活动目的的认识理解决定我们教育的方向和方法。调查结果显示,教师明确幼儿园科学区域活动的目的,认识到让幼儿感受科学探索乐趣,激发探究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培养孩子的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研究能力的重要性。
(2)科学区域活动中教师的指导。
区域活动不同于集中教育活动,不同于游戏活动,那么教师该如何来引导孩子,何时介入指导,如何评价孩子的活动呢?半数以上的教师在选择观察方法时会同时采用随机观察法、巡视法、跟踪法等,规则的建立多选择“师生共同讨论制定,在活动过程中调整”,介入指导时“语言介入”兼“动作介入”,形式以“间接介入”较多,“直接介入”少。记录方式以表格记录和文字记录为主,评价内容以“教师观察到的幼儿行为活动”“幼儿困惑”为主,同时也关注“幼儿活动中的冲突”和“幼儿的过失”。
(3)开放式提问调查情况。
“你在开展科学区角活动过程中如何向孩子提问?”“你提的问题是否能开启孩子的思维?”教师们回答得很少,甚至有些教师根本没有有效的提问。当然就不能启发幼儿的观察与思考了。
2.在日常活动中材料投放方式上的情况分析
教师在材料投放的方式与更换的时间上多数是从教师教学本身出发,方便、简单,很少从幼儿的角度出发,为了游戏而游戏,目标达成性不高。部分较偏远的村小幼儿班,甚至从来没有开设过科学活动课,多数二三级私立园,也从来没有认真进行过科学活动。然而,作为五大领域之一的科学活动,在家长的心目中又是怎么样的呢?
(二)家长问卷
我们对家长进行了调查,发出1000份问卷,抽样300份,100%的家长都支持幼儿园开展科学活动。
1.在对待孩子提问后的处理方式上
家长在对待孩子提问后的处理方式上,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当孩子有疑问,家长如何解答?如何正确地引导孩子观察、发现?或者说当孩子的问题家长也不知晓时,怎么办?值得庆幸的是,有一半的家长选择了“亲自观察验证,然后解答”,说明家长们对待孩子的问题有着科学的态度,严谨的思维,而不是随便糊弄孩子,或者粗暴、简单地回避。
2.科普读物的购买、科技馆的参观
对于农村的家长来说,带孩子参观或者给孩子购买科普读物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农村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了家长不可能经常带孩子接触到科学相关的事物,一半的家长从未带孩子参观过科技馆。农村家长的意识,还达不到我们需要的高度。
在谈到对幼儿园科学区域活动的意见建议中,家长们提出了许多实用、可行的方案:
(1)提高幼儿园科学活动占课比例,融入与生活联系紧密的小实验、知识;
(2)幼儿园营造科学教育氛围,创建科普设施,添设科普读物并对外开放;
(3)幼儿园组织参观科技场馆、动物园、春游等丰富多彩的活动。
四、由调查引发的思考
1.以幼儿为出发点
科学区域活动不仅要满足幼儿的兴趣,更应该促进幼儿的发展。活动区材料的提供要贴近幼儿的生活经验,容易引起幼儿的探索欲望。教师对区域活动的指导也不能停留在语言指导的层面,活动评价应立足于幼儿的体验,而不是教师的需要。
2.提高幼儿教师的科学素养
为了更有效地开展幼儿园科学区域活动实践研究,有必要选择适合幼儿教师层次及接受能力,且与生活紧密相关的内容,有针对性地帮助教师掌握相应的科学基础知识,树立科学的教育观,获得科学教育能力的提升。
3.在科学区域活动材料投放及指导方面
教师可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科学性和教育性相结合的原则。
(2)丰富性和层次性相结合性原则。
(3)趣味性和启发性相结合的原则。
(4)可操作性和经济性相结合的原则。
(5)摆放合理性和安全性相结合原则。
总之,通过走访与问卷,我们认识到本区内农村幼儿园科学活动开展很不理想。开展好科学活动,不但是《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贯彻要求,也是培养下一代必须的任务,是幼儿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启迪智慧,创造未来,我们任重道远。
【幼儿园指南学习体会】推荐阅读:
《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学习心得06-16
幼儿园工作指南11-15
新城中心幼儿园幼儿行为规范指南10-18
幼儿教育指南论文10-29
幼儿园幼儿园观摩课心得体会06-23
幼儿园集中学习心得体会06-10
幼儿园集体学习心得体会10-11
学习幼儿园准备期体会11-11
幼儿园师德体会总结05-28
幼儿园大班学习内容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