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湖之冬》教案

2024-11-3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白马湖之冬》教案(精选5篇)

《白马湖之冬》教案 篇1

——一次特别的旅程

湖塘实验初中胡娜

教学目标:领略白马湖独特的魅力。品味文章典雅优美的语言。帮助学生寻找自己那双“发现美的眼睛”。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课前播放《送别》)

这是一首耳熟能详的老歌,很多人感动于她凄清的意境,和谐的旋律,却很少有人知道,她的词作者李叔同曾经在白马湖畔的春晖中学任教,而这歌词中也或多或少地折射出了白马湖的影子。

今天,老师想带大家去的地方就是白马湖。可惜的是这个地方虽美,却鲜为人知。这样吧,咱们一起成立一个‚白马湖旅游公司‛,并在今年冬天隆重推出一个‚冬游白马湖‛的旅游方案,让更多的人来认识她。好吗?

好,‚白马湖旅游公司‛正式开张!第一步,了解咱们的风水宝地!

二 整体感知——初至白马湖

先认真听朗读录音,两个要求:(1)划出你不理解的词和你喜欢的语句。(2)想一想,文中主要描写了哪些景?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全班交流解决。

交流问题(2):教师板书(猛烈的、厉害的、寒冷、强劲的风;

太阳;雪、山、湖„„)

如果我们将这些景组合成画面,可能很美,但似乎少了一点什么。(人——“我”)

再次阅读课文,补全‚_________的‘我’‛,并能说出理由。(从容自若;泰然达观、淡泊乐观„„)

教师总结:的确,在这种我们都认为萧瑟荒凉的地方,作者不仅不以为苦,反而‚深感到萧瑟的诗趣,……把自已拟诸山水画中的人物,作种种幽邈的遐想‛。作者自有他的泰然达观。我相信同学们也能用自己的一双慧眼发现隐藏在寒冷、荒凉、粗率背后的种种独特的美!

三细部探究——品味白马湖

但凡风景优美地,大多有一个诗意的名字。我们的白马湖刚刚开发,也需要一些别具特色的景致,这个任务只能靠咱们公司的员工——你们了!让我们开动脑筋,也来为白马湖设计几个景点!

设计提示:

(1)有感情地朗读你喜爱的语句,在此基础上,充分挖掘,发挥想象,为白马湖设计景点。

(2)最好能对你设计出的景点做一点赏析。

教师出示范例:

我最喜欢的语句——松涛如吼,霜月当窗,饥鼠吱吱在承尘上奔窜。我于这种时侯,深感到萧瑟的诗趣,常独自拨划着炉灰,不肯就睡,把自已拟诸山水画中的人物,作种种幽邈的遐想。

我拟的景——风中幽想轩

我的想法(赏析)——在松涛如吼,霜月当窗的夜晚,家人均已熟睡,只有我独坐在如豆的油灯下,远离城市的喧嚣,静静领略冬夜的情味,细细体验清冷的诗趣。

先独立思考,再同桌交流

全班交流,教师点评

(景点如:第2节:月夜听风;风涛如吼;风吞天下;虎动风林;

第3节:庭间曝日;“明”字景;阳光食站;“蓝宝石”之乡;

第4节:窗中赏雪;青丝变白发;观雪楼;冬至雪映幽;风坡岭;迎客谷„„)

赏析如:

“那里的风,差不多日日有的,呼呼作响,好像虎吼”

强劲的风,凄厉的风,有着无穷力量和生命力的风,是否也是一种美呢?

“靠山的小后轩,算是我的书斋,在全屋子中是风最少的一间,我常把头上的罗宋帽拉得低低地,在洋灯下工作至深夜。”

简易的生活,粗糙的环境,却有着异常丰富的精神世界。

“太阳好的时侯,只要不刮风,那真和暖得不像冬天。一家人都坐在庭间曝日,甚至于吃午饭也在屋外,像夏天的晚饭一样”

晒晒太阳,聊聊天,吃顿饭,一番其乐融融的情景。

“最严寒的几天,泥地看去惨白如水门江,山色冻得发紫而黯,湖波泛深蓝色。”

在狂风中,空气是冷的,连景物的色调也是冷冷的。

“下雪原是我所不憎厌的,下雪的日子,室内分外明亮,晚上差不多不用燃灯”

古人映雪读书是刻苦,现在若能就着雪光吟诗作文,则是一番难得的享受了。

“远山积雪,足供我半个月的观看,举头即可从窗中望见。” 隔窗赏雪,天地一片纯白,自然激起人的诗情诗趣。

“那里环湖都是山,而北首却有一个半里阔的空隙,好似故意张了袋口欢迎风来的样子”

有趣的拟人。这样热情的山,风又怎忍心不来?

这样特别的旅游地又怎能独享?但是如何让更多的人领略这独特的冬之韵味呢?大家有没有好的形式?

——让我们来设计一段‚冬游白马湖‛的广告宣传语.四 拓展延伸——相约白马湖

小组合作,抓住白马湖冬天的独特之处,为她设计一段打动人心的宣传语。看看我们的哪个小组适合做咱们公司的广告宣传部!

每组发一个打好格子的广告宣传牌,请写字较好的同学执笔,集中全组的智慧,完成广告宣传牌。(友情提示:抓住白马湖冬天的与众不同之处)

小组派代表到讲台前展示作品。

请其他同学点评(哪一组的宣传语打动了你?为什么?)

老师在课下也写了一段,也鼓起勇气拿出来跟大家共享。

你是否已厌倦了城市的喧嚣?听腻了汽车喇叭的刺耳尖叫?你

是否想张开全身的毛孔,吸一口粗冽而寒冷的风?那么,来白马湖吧!在和暖如春的午后,一起小聚,享受阳光;在月色如霜的晚上,拥被而坐,静听风声……

记住,我们在风中期待你的到来!

五 结束语——难舍白马湖

如果大家对白马湖有兴趣,不妨在课后继续你的旅程,到网上再去搜集有关白马湖的信息,教师推荐几个网址,你会发现这里不仅风景美,而且人文更美!

《白马湖之冬》教案 篇2

一、异曲同工的开篇笔法

两文开篇都使用了对比的方法。“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 像我, 冬天要是不刮风便觉得是奇迹”“对于一刚从伦敦回来的人, 像我, 冬天要是能看得见日光, 便觉得是怪事”。 (《济南的冬天》) 没有比较, 就没有鉴别。在反复比较之下, 老舍先生发现, 济南的冬天没有风声, 是响晴的, 济南真的算个宝地。

而夏丏尊先生在《白马湖之冬》的开篇即写“在我四十多年的生涯中, 冬的情味尝得最深刻的, 要算十年前初移居白马湖的时候了”。白马湖由移居前的一片荒野到小小的几间新平屋, 再到现在一个小村落;从繁华热闹的都市———杭州, 到荒凉的山野, 到宛如投身于极地带中。

通过对比, 一个把济南比作“宝地”, 一个把白马湖比作“极带”。两文采用了异曲同工的开篇笔法。

二、水墨画的济南, 写意化的白马湖

既然老舍先生把冬天的济南比作“宝地”, 我们就去欣赏一下“宝地”中的风光。首先, 作者把济南周边的小山比作“小摇篮”;把有山有水的老城———济南, 比作摇篮中的宝贝。其次, 作者对小山进行了多层次的描绘。山上“青色”的矮松;树尖的“白花”;“全白”的山尖;“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的山坡;快落日时山腰上“微黄”的阳光;以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 微微露出点粉色”。总之, 色彩美丽到了作者只好感叹到“那些小山太秀气了”!山是如此的秀丽, 那水更是空灵了。“不但不结冰, 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水藻绿得“水也不忍得冻上”;倒映在水里的“长枝的垂柳”;“红屋顶”“黄草山”;再配山坡上卧着的那些小村庄。色彩鲜艳极了, 真是一幅精彩的水墨画, 作者的赞美之情洋溢于字里行间。

而夏丏尊先生把冬天的白马湖比作“极带”, 那我们也来领略一下“极带”的厉害。白马湖差不多日日有风;“呼呼作响, 好似虎吼”“风从门窗隙缝中来”, 门缝窗隙糊上厚厚的纸, “缝中却仍有透入”;更厉害的是, 大风把人刮得“天未夜就把大门关上”, 吃完饭就匆匆“睡入被窝”;严寒加上狂风, “泥地看去惨白如水门汀, 山色冻得发紫而黯, 湖波泛深蓝色”。冬日的情味, 都是风中来。这里, 作者表面是写风, 写冬。其实, 风中隐含着寂寞之心和悠长的情结, 不然作者怎会在多年后, 偶于夜深人静听到风声时, 还会发出“白马湖不知今夜又刮得怎样厉害哩”!真乃无形的风, 写意的情。

三、相似的地理环境, 截然不同的冬天

济南之所以能有“温情”的天气, 是“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 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白马湖所以多风, 因为“那里环湖都是山, 而北首却有一个半里阔的空隙, 好似故意张了袋口欢迎风来的样子”。两篇文章描写的地理环境是惊人的相似, 给人的感受却截然不同: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是响情的”“算个宝地”;而白马湖的冬天“那里的风, 差不多日日有的, 呼呼作响, 好像虎吼”。

四、不同的心境, 异样的情感

相似的地理环境, 一个“没有风声”, 一个“风尤其特别”。这除了两地所处的地理环境的因素之外, 更重要的还是作者写文章时的心境不同而致。《济南的冬天》是老舍先生于1931年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写成的。老舍1930年前后来到山东, 先后在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山东大学任教7年之久, 对山东产生了深厚的感情, 并把山东称之为他的“第二故乡”。《济南的冬天》原是描写济南的长篇散文《一些印象》中的第五部分。另外, 据老舍夫人胡絜青回忆, 老舍先生对“在山东度过的那几年”常常怀念。由此可见, 《济南的冬天》是先生美好幸福生活中的一朵浪花。

《白马湖之冬》一文写于1922年, 五四运动后, 夏丏尊与浙江省第一师范学校校长经亨颐等支持杭州各校学生的爱国运动, 与沈仲九等人编辑浙江教育会刊物《教育潮》, 同年遭排挤, 后应湖南省立第一师范的聘请到长沙任教。1921年冬, 回家乡, 在经亨颐主持的春晖中学任教, 文章所写就是作者这段时期的情景。那么夏丏尊先生当时的内心世界到底是怎样的呢?我们还是看一看作者在《白马湖之冬》中作者对自己的描绘:在“寒风的怒号, 湖水的澎湃”中, “我常把头上的罗宋帽拉得低低地, 在洋灯下工作至深夜”“常独自拨划着炉灰, 不肯就睡, 把自己拟诸山水画中的人物, 做种种幽邈的遐想”。这些文字, 不禁让笔者想到唐代柳宗元被贬到永州后写的五言绝句《江雪》, 柳宗元借歌咏隐居在山间的渔翁, 来寄托自己清高而孤傲的情感, 抒写自己政治上失意的郁闷苦恼。《白马湖之冬》一文, 字里行间中流露出的同样也是夏丏尊先生遭受排挤后的郁闷, 同时我们还可以看到作者一颗兴教救国的火热的心。理由有二:一是多年后, 僦居上海偶然于夜深人静听到风声还发出“白马湖不知今夜又刮得怎样厉害哩”!的感叹, 笔者认为那风声里有夏丏尊先生的追求、梦想和火热的心;二是据资料记载, 1946年4月23日夏丏尊先生在上海病逝后, 葬于白马湖畔, 可见白马湖是先生生命中最值得回忆的地方, 否则怎会安葬于那里呢?由此可见, 《白马湖之冬》也是作者人生长河中一朵永远熠熠生辉的浪花。

综合上述, 无论是“温情”的济南, 还是似“极带”的白马湖, 都是两位文学大师心中一段难忘的情结。值得我们去品味和咀嚼。

【附原文】

白马湖之冬

夏丏尊

在我过去四十余年的生涯中, 冬的情味尝得最深刻的, 要算十年前初移白马湖的时候了。十年以来, 白马湖已成了一个小村落, 当我移居的时候, 还是一片荒野。春晖中学的新建筑巍然矗立于湖的那一面, 湖的这一面的山脚下是小小的几间新平房, 住着我和刘君心如两家。此外两三里内没有人烟。一家人于阴历十一月下旬从热闹的杭州移居这荒凉的山野, 宛如投身于极带中。

那里的风, 差不多日日有的, 呼呼作响, 好像虎吼。屋宇虽系新建, 构造却极粗率, 风从门窗隙缝中来, 分外尖削, 把门缝窗隙厚厚地用纸糊了, 椽缝中却仍有透入。风刮得厉害的时候, 天未夜就把大门关上, 全家吃毕夜饭即睡入被窝里, 听着寒风的怒号, 湖水的澎湃。靠山的小后轩, 算是我的书斋, 在全屋子中是风最少的一间, 我常常把头上的罗宋帽拉得低低地, 在洋灯下工作至深夜。松涛如吼, 霜月当窗, 饥鼠吱吱在承尘上奔窜。我于这种时候, 深感到萧瑟的诗趣, 常独自拨划着炉灰, 不肯就睡。把自己拟诸山水画中的人物, 作种种幽邈的遐想。

现在白马湖到处都是树木了, 当时尚一株树木都未种。月亮与太阳都是整个儿的, 从上山起直要照到下山为止。在太阳好的时候, 只要不刮风, 那真和暖得不像冬天。一家人都坐在庭间曝日, 甚至于吃午饭也在屋外, 像夏天的晚饭一样, 日光晒到哪里, 就把椅凳移到哪里, 忽然寒风来了, 只好逃难似地各自带了椅凳逃入室中, 急急把们关上。在平常的日子, 风来大概在下午快要傍晚的时候, 半夜即息。至于大风寒, 那是整日夜狂吼, 要二三日才止的。最严寒的几天, 泥地看去惨白如水门汀, 山色冻得发紫而黯, 湖波泛深蓝色。

下雪原是我所不憎厌的。下雪的日子, 室内分外明亮, 晚上差不多不用燃灯。远山积雪足供半个月的观看, 举头即可以从窗中望见。可是究竟是南方, 每冬下雪不过一二次, 我在那里所日常领略的冬的情味, 几乎都从风来。白马湖所以多风, 可以说有着地理上的原因的。那里环湖都是山, 而北首却有一个半里阔的空隙, 好似故意张了袋口欢迎风来的样子。白马湖的山水和普通的风景地相差不远, 唯有风却与别的地方不同。风的多和大, 凡是到过那里的人都知道的。风在冬季的感觉中, 自古占着重要的因素, 而白马湖的风尤其特别。

现在, 一家僦居上海多日了, 偶然于夜深人静时听到风声, 大家就要提起白马湖来, 说“白马湖不知今夜又刮得怎样厉害哩”!

白马湖之冬 篇3

那里的风,差不多日日有的,呼呼作响,好像虎吼。屋宇虽系新建,构造却极粗率,风从门窗隙缝中来,分外尖削,把门缝窗隙厚厚地用纸糊了,缝中却仍有透入。风刮得厉害的时候,天未夜就把大门关上,全家吃毕夜饭即睡入被窝里,静听寒风的怒号,湖水的澎湃。

靠山的小后轩,算是我的书斋,在全屋子中风最小的一间,我常把头上的罗宋帽拉得低低地,在洋灯下工作至夜深。松涛如吼,霜月当窗,饥鼠吱吱在承尘上奔窜。我于这种时候深感到萧瑟的诗趣,常独自拨划着炉灰,不肯就睡,把自己拟诸山水画中的人物,作种种幽邈的遐想。现在白马湖到处都是树木了,当时尚一株树木都未种。月亮与太阳都是整个儿的,从上山起直要照到下山为止。太阳好的时候,只要不刮风,那真和暖得不像冬天。一家人都坐在庭间曝日,甚至于吃午饭也在屋外,像夏天的晚饭一样。日光晒到哪里,就把椅凳移到哪里,忽然寒风来了,只好逃难似的各自带了椅凳逃入室中,急急把门关上。在平常的日子,风来大概在下午快要傍晚的时候,半夜即息。至于大风寒,那是整日夜狂吼,要二三日才止的。最严寒的几天,泥地看去惨白如水门汀,山色;东得发紫而黯,湖波泛深蓝色。

下雪原是我所不憎厌的,下雪的日子,室内分外明亮,晚上差不多不用燃灯。远山积雪,足供半个月的观看,举头即可从窗中望见。可是究竟是南方,每冬下雪不过一二次。我在那里所日常领略的冬的情味,几乎都从风来。白马湖的所以多风,可以说有着地理上的原因。那里环湖都是山,而北首却有一个半里阔的空隙,好似故意张了袋口欢迎风来的样子。白马湖的山水和普通的风景地相差不远,唯有风却与别的地方不同。风的多和大,凡是到过那里的人都知道的。风在冬季的感觉中,自古占着重要的因素,而白马湖的风尤其特别。

现在,一家人居上海多日了,偶然于夜深人静时听到风声,大家就要提起白马湖来,说“白马湖不知今夜又刮得怎样历害哩”!

风在冬季的感觉中,自来占重要的因素从某种意义上讲,冬就是由“风”体现出来的然而,风无形无色无影,要写它,就须借助有关事物的运动、变化和人们的感觉予以表现。

当文章行将结束,作者无限深情地说:“白马湖的风尤其特别”时,我们知道这正是作者厌恶动荡、嘈杂的城市而向往思念纯静美好客居他乡的情感的一种特殊表达素朴优美的语言像一阵阵轻风,吹起感情的涟漪,始终在全篇无声地荡漾。

骑白马的苍耳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巩固本课的生字新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在阅读中了解蒲公英、凤仙花、樱桃树、苍耳是怎么传播种子的,激发学生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教学重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了解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教学难点

在阅读中了解蒲公英、凤仙花、樱桃树、苍耳是怎么传播种子的。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复习生字。

2、导入新课。

生字娃娃把知识的种子播种到了孩子们的心里,那植物妈妈是怎样传播种子,让绿色铺满大地的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骑“白马”的苍耳》,从中去寻找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自由朗读课文,一定要特别注意读准生字新词、读通句子。

2、思考:苍耳骑白马的秘密是被谁发现的?

三、品读课文

1.小刺猬是做什么工作的?(生读第一自然段)

2、小刺猬都调查过哪些植物?(生读2、3、4自然段,并用圆圈圈出来。)3.指名汇报。(都读完了吗,我请同学来说一说)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4.出示樱桃图片。我们来看看樱桃树是怎样传播种子的?请大家默读第四自然段,勾画出樱桃树传播种子的相关语句,读一读。

(1)樱桃树是靠什么传播种子的(板书樱桃树小鸟带)

(2)描写贪嘴的小鸟时用了几个动词,请小朋友们再自读课文,把写小鸟动作的词用“·”标示出来。

(3)我们再美美地品读品读第四自然段,比一比谁读得最棒。

过渡:樱桃靠小鸟来传播种子,那蒲公英和凤仙花又是怎样传播种子的呢?孩子们,咱们分组学习2、3自然段,然后请同学来汇报一下。

5、见过蒲公英吗?(出示蒲公英的图画)蒲公英是怎样传播种子的?(蒲公英的种子,是撑着小伞,由风婆婆送来的。出示这个句子,读句子)只要风婆婆轻轻一吹,蒲公英就撑着小伞和风婆婆一起去旅行了。他们可能会到哪些地方去?(田野、高山)让我们也来轻轻一吹,送蒲公英宝宝去旅行吧!读句子。

6、(凤仙花)出示句子。凤仙花又是怎样传播种子的呢?(凤仙花的妈妈了不起,结的果子像个小炸弹,太阳一晒,果皮裂开,把种子像子弹一样射出去,射得老远老远的。)再自由地读读这个句子,思考:从什么地方看出凤仙花了不起?

过渡:樱桃靠小鸟带传播种子,蒲公英靠风婆婆吹传播种子,凤仙花靠太阳晒来传播种子,咱们的刺猬先生调查的真仔细。7.近来,他又有了新的发现,看,两棵小苍耳悄悄地长在了草地上,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苍耳的身上长有许多小刺)难怪刺猬先生感到很奇怪(读句子:小刺猬感到很奇怪:“小苍耳,你们的模样挺像我呢!你们是怎么到这儿的?”)谁来读读这句话。从他的读中,你感受到了什么?你们知道吗?是从哪里知道的?出示句子(小刺猬发现,有三颗小苍耳籽,已经把自己的小刺钩在小兔的毛上了。)“钩”可以换成什么?(挂)出示句子区分“钩和挂”。再读句子。小刺猬为自己的发现感到十分高兴,他快乐地唱起了歌。(出示句子,学生齐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儿歌,可以拍手读,也可以和同桌的同学合作读,想想“白马”指的是什么?)小苍耳钩在小兔子的毛上,就像是骑在白马上一样,所以用了引号把白马引起来,这不是指真的白马。为什么说小苍耳没腿也能走天下?这是一件多么令人高兴地事啊,我们也来高兴地读读这首儿歌。小苍耳有了自己的歌,蒲公英、小樱桃、凤仙花都没有歌,你们能不能为他们编一编歌?请看大屏幕。

(一)(二)蒲公英,撑(着伞)

小樱桃,真好吃 没翅也能(游天下)

贪嘴小鸟(把它吞)告别(爸爸和妈妈)

跟着小鸟(到处飞)飘啊飘啊去(远方)

掉在(地上把根生)

(三)凤仙花,了不起 结的果子像(炸弹)太阳一晒(炸开花)种子射得(遍地飞)8.刺猬先生是生活的有心人,他把苍耳的来历记在了本子上,让我们也来做一位生活的有心人。在我们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植物传播的方法,向大家介绍介绍。

五、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蒲公英、凤仙花、小樱桃、苍耳这四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看板书回顾)蒲公英是通过风来传播种子的,凤仙花的果子像个小炸弹,太阳一晒,果皮就裂开了,种子就像子弹一样射了出去,樱桃是通过鸟粪来传播种子的,苍耳妈妈更有办法,长有小刺的苍耳籽钩在小兔的毛上,和小兔一起去旅行。大自然中的植物各种各样,千姿百态,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也是各种各样的。只要我们用心观察一定能发现他们的秘密。

六、板书设计 骑“白马”的苍耳 蒲公英

风吹 凤仙花

太阳晒 樱桃树

小鸟带 苍耳

《白马湖之冬》教案 篇5

能力: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感受阅读的乐趣,激发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好词佳句,增强语文能力。

三、教学难点

感受植物传播种子的有趣方法。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教法

谈话法、讨论法、合作交流法、小组合作学习法。

六、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引入新课(3分钟)

1、和学生进行交流;

2、看一看:请学生欣赏(伴着音乐的一段动画);

3、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鼓励学生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感受);

4、教师导语:小朋友说得真不错,老师看见了一只小白兔像一匹白色的马,在树丛中跑来跑去,几颗苍耳骑在“白马”的身上跟着奔跑,这就是骑“白马”的苍耳。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骑“白马”的苍耳》。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地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2、感知课文大意(读了课文,你明白了些什么?可以说给同学老师听一听);

(三)细读课文,重点分析(20分钟)

1、教师导语:小朋友们,你们真能干,明白了这么多的问题,现在,请小朋友们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植物分小组学习,完成小组作业。

出示课件:

(1)读自己喜欢植物的相关段落;

(2)说说植物妈妈是怎样送小宝宝的;

(3)相一想,小宝宝会到什么地方去?

2、小组合作学习。

3、全班交流学习,相互学习。

(四)表演儿歌,表达乐趣(5分钟)

1、读一读: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

2、唱一唱:选择自己喜欢的歌曲,给儿歌加上旋律唱一唱。

3、演一演:用肢体语言抒发自己对儿歌的感受。

(五)拓展延伸,感受大自然的美(7分钟)

1、相互交流,介绍植物传播种子的有序方法;

上一篇:二年级班主任上册工作计划下一篇:城乡环境提升简报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