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税局长在全县财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24-09-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国税局长在全县财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选6篇)

国税局长在全县财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篇1

干到位 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再做新贡献

***

(2012年3月23日)

各位领导、同志们:

按照会议安排,我就围绕今年组织收入工作如何抓落实、干到位,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再做新贡献向大家作以简要汇报,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2012年,是国税工作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一年,也是站在新的起点,开拓新思路,落实新举措、打造新品牌、开创新局面的关键一年。今年县政府下达我局大口径财政收入2046万元,地方财政收入483万元,随着今年政策性减收因素的增多,税收收入形势可以说机遇与挑战并行,困难和希望同在。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好县委、县政府对税收工作的各项决策部署,以组织收入为中心,抓落实,干到位,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再做新贡献。

一、把信息管税和分类管理作为抓落实的切入点,在强化评估上增收入。一是要加大与工商、地税的户籍信息交换和比对,通过比对,及时掌握新开户和注销户的增减变化情况,从而杜绝漏征漏管现象的发生,从源头上防止税款流失。二是按照行业和规模的不同,对各税源采取有针对性的分类管理,按照“抓大育小”的税源管理思路,既要确保完成全年收入任务,也要培育我

县新增税源健康发展,为**经济发展增添新的活力。三是创新评估方式,探索重点评估、专项评估、日常评估相结合,增值税、所得税及其他税种评估相结合的评估工作机制。大力提升税源管理质量和效率,坚持向纳税评估要效益,使纳税评估工作成为税收收入的增长点。

二、把整顿和治理税收环境作为抓落实的突破点,在强化稽查上促收入。一是继续加大税法普及和宣传工作力度,营造良好的税收法制环境,加大税收政策宣传,提高纳税人依法纳税的意识,让纳税人缴明白税、放心税;二是认真贯彻落实各项税收优惠政策,严把减免税审批关,确保各类减免税政策执行到位,有力支持地方经济发展。三是分析行业生产经营特点,抓住影响税收管理的关键环节和因素,加强行业税收管理,重点对税收秩序不规范的行业以及税收征管比较薄弱的领域,开展专项检查和整顿,切实达到规范税收秩序、公平税负的目的。加大涉税违法案件查处力度,集中力量查处一批虚开、滥开及“大头小尾”开具普通发票、利用做假帐、多套帐或帐外经营手段偷逃税款、骗抵税款等违法案件,依法加大对重大涉税案件的处罚力度,严厉打击各种涉税违法行为,充分发挥税务稽查的震慑作用,实现以查促收,达到净化税收环境,规范税收秩序的目的,进一步优化我县税收法制环境。

三、把绩效考核作为抓落实的着力点,在强化考核上督收入。今年,我们将任务已经详细分解到单位、到个人,通过绩效

考核,督促各单位、各管理人员切实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按进度保质保量完成收入任务,发现异常及时预警,努力实现税收收入增长与地方经济增长相协调。

四、把抓班子带队伍作为抓落实的关键点,在强化责任上保收入。事业兴衰,关键在人。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国税干部队伍是完成全年各项工作目标任务的关键和前提。我们将严格落实组织收入工作责任制度,按照“抓工作首先抓干部思想,抓收入关键抓职工责任”的思路,继续实行“领导包片,股室包单位”的收入责任制度,按月问收入、查进度,使全体税务干部牢固树立收入责任意识,通过强化责任保证收入任务的完成,使收入的规模、进度、结构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

2012年,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好这次财政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采取扎实有效的措施,全力以赴,抓落实、干到位、确保完成全年各项工作任务,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再做新贡献。

国税局长在全县财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篇2

一、2011年畜牧业工作成效显著, “十二五”实现良好开局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 也是畜牧业三年攻坚战的决胜年, 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 在强牧惠牧政策和畜产品市场价格的双重拉动下, 经过上下共同努力, 较好地完成了三年攻坚战的目标任务, 畜牧业总量扩张和质量提升取得双突破, 实现了“十二五”开门红。

(一) 畜禽养殖业实现“一高两增”

“一高”即畜禽养殖效益高。从全年平均水平看, 全省生猪、肉牛、肉羊、肉鸡和鸡蛋价格分别为每公斤16.64元、16.61元、17.65元、9.64元和7.70元, 同比分别增长51%、12.6%、17.6%、20.2%和17.7%。按此测算, 出栏1头110公斤的育肥猪可盈利480元左右;出栏1头育肥牛 (育肥期6个月) 可盈利1 500元左右;出栏1只肉羊可盈利500元以上;出栏1只肉鸡可盈利2.9元左右;出售1公斤鸡蛋可盈利1.4元左右, 1只蛋鸡在一个周期可盈利24元左右 (含残值) 。全省牛奶平均价格达到2.9元/公斤, 1头单产4.5吨的奶牛, 年可盈利4 600元左右。“两增”, 一是畜禽发展总量增。全省生猪、肉牛、奶牛、羊和家禽分别发展到2 674.1万头、746.2万头、20.3万头、728.1万只和5.54亿只, 同比分别增长9.54%、2.23%、4.1%、3.36%和5.77%。肉蛋奶总产量分别达到243.8万吨、99万吨和46.8万吨, 同比分别增长4.75%、3.4%和5%。二是产值和人均收入增。全省牧业养殖业产值实现881.8亿元, 比上年增加50.3亿元, 增长6%。农民人均牧业收入达到1 805元, 比上年增加155元, 增长9.4%。

(二) 畜产品加工业实现“双增长”

受我省发展环境和发展基础吸引, 域内外资金快速向畜产品加工领域集聚, 全省投资千万元以上牧业产业化项目33个, 当年完成投资8亿元, 农安众品、白山百佳、舒兰卓源、吉林福隆达等8家龙头企业相继建成投产, 新增屠宰加工能力5 345万头 (只) , 有力推动了畜产品加工业的快速发展。一是屠宰加工量增。全省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到651家, 屠宰加工畜禽4.5亿头 (只) , 比上年增加6 000万头 (只) , 增长15.4%。规模以上企业发展到146家, 屠宰加工畜禽4.2亿头 (只) , 比上年增加1亿头 (只) , 增长31.3%。二是销售收入增。全省畜产品加工业销售收入实现1 020亿元, 比上年增加220亿元, 增长27.5%。“梨树牌”白猪, 在全国具有较高的知名度, 深受南方市场欢迎。华正公司PIC猪, 成功打入香港市场。精气神山黑猪、长白山黑牛等产品, 远销北京、天津、上海、广州等大中城市的100多家商场、连锁超市和酒店, 倍受消费者青睐。

(三) 规模化标准化建设成效显著

全省共投入规模化标准化建设资金25.4亿元, 其中:争取国家资金8 475万元、省级投入7 355万元, 带动社会资本投入23.8亿元。启动实施了省级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 首次对100个标准化养殖场 (小区) 授予“吉林省标准化畜禽养殖示范场”称号并挂牌。在全国百例示范场评选活动中, 我省的庆雨牧业、黑毛牛业等6个示范场, 入选《全国百例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全省国家级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达到60个, 畜禽标准化养殖比重达到45%。全年新建、改扩建畜禽规模养殖场 (小区) 2 050个, 累计发展到8 052个, 规模养殖比重达到80%, 同比提高8个百分点。

(四) 畜禽良种化程度稳步提升

全省共投入建设资金64 430万元, 其中:争取国家资金2 850万元、省级投入3 400万元, 带动企业和养殖户资金投入58 180万元, 引进祖代肉种鸡9.12万套、曾祖代伊拉种兔528只、父母代番鸭1万只, 对48.5万头生猪、28万头肉牛、13.5万头奶牛和3 000只羊实施了良种补贴。启动实施了生猪遗传改良计划, 筛选推荐5家生猪原种场为省级生猪核心育种场, 并支持其开展性能测定、遗传物质交流等工作, 我省4家种猪场被纳入国家育种协作组成员单位。全省各类种畜禽场达到299个, 繁改站点达到3580个, 生猪、肉牛、奶牛、肉羊、蛋鸡和肉鸡良种覆盖率分别达到95.2%、95.2%、88.2%、80.2%、95%和97%。

(五) 粗饲料开发和草原保护建设扎实推进

深入开展粗饲料开发“百千万”行动计划, 全省秸秆饲料加工企业发展到120个, 秸秆规模利用养殖场 (小区) 发展到3 325个, 秸秆利用规模饲养户发展到11 332个。全省落实专用饲料种植面积800.2万亩, 同比增长13.2%。新建秸秆贮窖941个, 新增窖容7.3万立方米, 全省累计保留贮窖17.5万个, 窖容达到1 180万立方米。全省秸秆饲料产量达到2 159万吨, 同比增长2.3%, 其中青贮1 172.1万吨、黄贮986.9万吨, 秸秆饲料化利用率达到34%。加强草原保护建设, 落实草原禁牧休牧面积2 446.7万亩, 开展草原鼠虫害防治面积936万亩, 全省连续31年未发生重特大草原灾害, 草原生态得到有效保护和恢复。同时, 积极开展草原奖补政策落实前期调研工作, 取得了较好的工作效果。

(六) 家养梅花鹿产业发展提上重要日程

着眼破解制约梅花鹿产业发展瓶颈, 促进梅花鹿产业发展, 以省政府名义召开了全省梅花鹿产业现场会, 并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家养梅花鹿产业的意见》, 围绕解决药食同源问题、强化产品研发、加快产业发展, 明确了双核发展战略和具体推进措施。在种源基地建设、产品研发和市场开拓等方面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全省以敖东种鹿场为主的大型种鹿场10余家, 种鹿饲养量近万只;以长双鹿业公司为主的鹿产品加工企业80余家, 产品近百种;以吉林敖东药业为主的制药厂10余家, 培育了一批知名品牌, 安神补脑液、鹿茸胶囊、鹿宝酒、梅花鹿基因营养液等产品市场占有份额不断扩大。全省梅花鹿发展到51.9万 (只) , 同比增长5%。鹿茸平均价格达到4 500元/公斤, 饲养1只成年公鹿年盈利2 250元左右。

(七) 动物防疫形势继续保持稳定

面对国内外严峻复杂的疫情形势, 各级畜牧部门积极应对, 扎实工作, 取得了较好的防控成果。一是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成效显著。认真落实省市县三级政府负总责的防疫责任制, 全面实施以免疫为主的综合防控措施, 有效防堵了境外疫情传入, 全省连续八年无重大动物疫情发生。二是动物标识和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取得新突破。全省猪牛羊耳标佩戴率分别达到94.6%、95.2%、96.5%, 外调牲畜普遍佩戴了耳标。全年向中央数据库上传牲畜耳标信息586余万条, 位居全国前列。三是布病区域化防控试点工作扎实开展。科学确定“以免疫、检疫和宣传培训为主, 监测、扑杀、流通监管、消毒为辅”的布病防治技术路线, 全年扑杀并无害化处理病畜及阳性畜243头 (只) , 畜群得到有效净化。四是无疫区建设进展顺利。永吉无疫区27个公路警示牌安装到位, 公路动物卫生监督检查站、动物隔离检疫场、病害动物及产品无害化处理场全面建成并投入使用, 现已进入国家评估阶段, 有望近期通过检查验收。修订完成了《吉林省无疫区建设管理条例》, 并颁布实施。五是动物疫情检验监测能力明显加强。吉林、洮南、通化等10个市县疫控中心实验室通过农业部考核并取得合格证;永吉、梅河2个县 (市) 疫控中心实验室通过省计量认证;省级兽医实验室软硬件建设通过国家考核和省计量资质认证。六是新型兽医制度建设稳步推进。大力开展官方兽医师资培训和监督系统官方兽医身份确认工作, 扎实推进执业兽医资格准入考试, 全省共有754人获得执业兽医师资格, 1 452人获得助理执业兽医师资格, 兽医队伍得到不断加强。

(八) 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明显提升

深入开展“瘦肉精”、生鲜乳违禁物质和违法经营病害畜禽三项整治活动, 全省共出动执法人员2.6万余人次, 检查监管单位3.1万余家。完成畜产品例行监测2 469批次, 快速检测生猪、肉牛、肉羊尿样22.22万批次。开展生鲜乳三聚氰胺、皮革水解蛋白和碱类物质例行监测369批次, 样品检测合格率达到100%。全省384个生鲜乳收购站和131辆生鲜乳运输车许可证、准运证核发率达到100%。立案查处动物卫生违法案件382起, 查获不合格动物产品27.9吨、病死畜禽1 144头 (只) , 全部进行了无害化处理。启动实施“饲料质量安全监管年”行动, 加强兽药市场专项整治和假兽药集中执法检查, 全年开展饲料质量安全检测2 500批次, 兽药质量监督抽检600批次、兽药残留监控420批次, 较好地实施了源头防控。全省无公害畜产品产地达到268个, 进京入沪备案企业达到69家。

(九) 畜牧业融资机制和组织方式创新取得新突破

全年新组建畜牧业专业担保公司11家, 新增注册资本金3.35亿元。全省畜牧业专业担保公司发展到30家, 注册资本金规模达到8亿元, 担保贷款能力达到30~40亿元, 全年完成担保贷款10亿元。省农行、农信社、农发行和吉林银行4家金融机构, 全年投放畜牧业贷款53亿元, 年末畜牧业贷款余额95亿元。为有效解决小生产与大市场的对接问题, 在全省组织开展了畜牧业专业合作社示范社评选活动, 首次评定了100个省级示范社并予授牌。全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发展到近3 000个, 带户规模达到50多万户, 畜牧业生产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

全省牧业经济发展取得的好成绩, 得益于国家的各项强牧惠牧政策, 得益于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 得益于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 得益于畜牧战线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

当前, 我省畜牧业发展面临很多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一是国务院明确了东北地区现代农业建设的战略定位, 提出要把东北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畜禽产品生产加工基地, 进一步突出了畜牧业在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的重要地位。二是省委、省政府在加快“三化”统筹、实施富民工程、推进特色产业提升计划中, 对畜牧业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出台了一系列强牧惠牧政策措施, 为畜牧业加快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三是伴随消费结构升级和生活水平提高, 对畜产品的刚性需求进一步扩大, 畜产品市场前景更加广阔。四是工业化、城镇化加快推进, 为畜牧业发展创造了新空间, 为农民就地转移发展畜牧业拓宽了渠道。五是优先发展畜牧业形成广泛社会共识, 资本集聚、项目集中、技术集成、产业集群, 进一步夯实了畜牧业发展基础。

在看到优势的同时, 也要正确认识面临的一系列新挑战。一是肉蛋奶生产进入资源和环境约束“双紧”时期。在畜产品产量基数很高的情况下, 饲料资源和环境承载力更加紧张, 加上散养农户快速退出, 畜牧业生产增长难度进一步加大。二是畜禽养殖进入高成本高风险的"双高"时期。近年来饲料成本、水电费、防疫费等上涨较快, 劳动力供给从过剩变为结构性紧缺。畜禽养殖市场风险和疫病风险也在加大, 各种突发因素对市场波动的放大效应增强。三是畜产品质量安全进入高度敏感期。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面向千家万户, 点多面广, 隐患难除, 任何疏漏都可能造成恶劣影响。四是“三牧”工作进入关键转折时期。国家促进牧区发展的大政方针已经明确, 政策支持力度前所未有。由于历史欠帐较多, 草原“三化”问题严重, 统筹牧区半牧区生态、生产、生活协调发展面临着诸多难题。

综合分析今后畜牧业发展面临的形势, 变数多、要求高, 保障有效供给和质量安全的压力更大。我们必须审时度势, 超前谋划, 抢抓机遇, 直面挑战, 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 以更加扎实的作风、更加务实的精神、更加努力的工作, 切实把畜牧业发展推向新的阶段。

二、做好2012年畜牧业工作, 确保四年提升计划起好步

今年是实施现代畜牧业四年提升计划的第一年, 也是巩固三年攻坚战成果, 承上启下, 实现跨越发展的关键一年。全面抓好今年的各项工作, 对于顺利推进现代畜牧业四年提升计划, 进一步加快畜牧业大省建设进程, 具有特殊重要意义。全省经济工作会议和农村工作会议, 都对畜牧业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 我们要进一步完善思路, 强化措施, 全面落实好2012年的各项工作部署。

总的发展目标是:全省猪、牛、羊、禽分别发展到2 911.76万头、784.55万头、754.46万只和5.85亿只, 同比分别增长8.89%、2.35%、3.62%和5.52%。肉蛋奶总产量分别达到262.55万吨、103万吨和48万吨, 同比分别增长7.71%、3.85%和5%。

为实现这一目标, 要重点抓好十个方面工作。

(一) 大力推进规模化标准化养殖

发展现代牧业经济, 规模化是基础, 标准化是方向。我省畜牧业正处于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关键时期, 在规模化的基础上, 推进标准化进程是当务之急, 是畜牧业转变发展方式的核心内容。一要加快推进规模养殖场 (小区) 建设。省政府决定, 从2012年起至“十二五”期末, 在每年1亿元资金的基础上, 适度增加专项资金, 每年支持1 000个省级规模养殖场 (小区) 建设。各地要把握好新一轮的发展机遇, 积极争取本级财政投入, 每年再支持建设一定数量的规模养殖场 (小区) , 力争全省每年新建、改扩建规模养殖场 (小区) 2 000个以上。要充分发挥政策导向作用, 吸引社会资金和企业资金, 进入畜牧业发展领域, 兴建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场 (小区) , 力争在生产能力、环境设施、管理和技术集成应用等方面达到国内外先进水平。二要深入开展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按照畜禽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粪污无害化和监管常态化的要求, 省里每年选择100个标准化水平高、辐射带动能力强的规模养殖场 (小区) , 授予省级标准化示范场称号并挂牌。各地要充分考虑饲养环境、动物防疫和市场准入条件等要求, 积极组织开展不同层次的示范创建活动, 总结推广一批适应性更强、更切合实际的畜禽规模养殖技术标准和规范, 真正做到建设一个示范场, 带动一片场户, 提升一个产业。三要加快畜禽排泄物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畜牧业发展到今天, 畜禽养殖污染问题必须解决, 这也是今后行业准入的基本准则。要依托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省项目建设, 不断加大政策资金投入, 支持有条件的养殖、加工企业率先建设粪污处理中心, 对周边小、散养殖户粪污进行集中处理, 发展清洁生产, 减少环境污染。四要不断提高畜禽科学饲养水平。坚持科技创新提速、科技推广提效、科技培训提质的原则, 启动"吉林省畜禽健康养殖科技服务345行动计划", 实行省市县3级联动, 利用4年时间, 通过对畜牧业生产各个环节的技术培训, 实现畜禽防疫制度化、饲养流程标准化、生产管理规范化、畜产品质量安全化、疫病风险最低化5个阶段性目标。同时, 要加强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体系建设, 完善硬件设施, 创新管理模式, 健全运行机制, 加快培养一批畜牧业科技示范场 (户) 和养殖实用技术人才, 逐步形成以基层畜牧兽医技术人员为核心, 以示范场 (户) 为纽带, 连接周边养殖户的技术服务网络, 提高科学养殖水平, 实现节本增效。

(二) 大力推进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

畜产品加工业是畜牧产业转型升级的战略重点。一要做大做强产业龙头。突出抓好皓月公司百万头精品肉牛基地、正榆集团1亿只肉鸡综合加工、中国新加坡吉林食品区和金鹤乳业3万头原生态国际示范牧场等大项目建设, 重点帮助企业在科研攻关、深度开发和规模扩张上实现大的突破。支持龙头企业通过定向投入、委托生产、保护价收购、入股分红和利润返还等多种形式, 建立与上下游相配套、内外贸相衔接的产业集群, 全力打造大型龙头加工企业。二要加快精深加工业发展。坚持"全链条、全利用"的产品开发战略, 鼓励企业走精深加工、系列开发之路, 加快发展营养、方便的熟食产品, 大力发展生物制药、化妆品、保健品、医药中间体, 拉长产业链条, 提升加工层次。引导企业本着生态、安全、高效的原则, 注意技术开发与跟进, 打造一批具有吉林特色的知名品牌。突出区域特色, 大力发展梅花鹿、山黑猪、长白山黑牛等优势特色加工业, 主打特色牌, 主攻高端市场, 不断开拓发展新空间。三要积极推进产业化经营。围绕省级15大牧业产业园区, 加强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体系建设, 每年支持10个省级龙头加工企业开展养殖、加工、市场一体化示范项目建设。积极引导加工企业与饲养场户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恪守诚信、互利双赢的联结机制, 从根本上解决好饲养户扩大再生产资金不足和企业加工原料供给困难等问题, 促进加工业与养殖业协调发展。四要建立畜牧部门服务加工企业的工作机制。坚持“指导、协调、服务”6字方针, 积极帮助企业协调资金、争取项目, 解决发展中的实际问题, 及时为企业提供政策咨询、技术支持和超前服务。通过努力, 让企业理解、接受和认可, 使我们的行政管理职能在服务中得到充分体现, 实现行业管理的机制和模式创新。

(三) 大力推进疫病防控和动物卫生监督工作

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是畜牧业发展的命脉工程。要坚持发展和保护并重, 全面落实各项综合防控措施, 构筑产业发展和公共卫生安全屏障。一要加快推进无疫区建设。各地要把无疫区建设纳入重要日程, 科学制定区域动物疫病防治中长期目标, 推进重点动物病种从免疫临床发病向免疫无疫和非免疫无疫过渡, 从基本控制向有效控制和消灭净化过渡。要在永吉免疫无口蹄疫区建设的基础上, 加快推进全省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和生物安全隔离区建设, 力争尽快通过国家评估验收。二要强化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省局决定今年在全省范围深入开展“免疫质量提升年”活动, 各地要强化春秋两季动物集中免疫和日常补免, 加强对规模养殖场 (小区) 的防疫监管, 定期开展疫病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 加强防疫制度化建设, 构筑有效免疫屏障。三要加快推进动物标识和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加大工作推进力度, 不断提高存栏牲畜耳标佩带率, 切实做到生产有记录、信息可查询、流向可追踪、质量可追溯、责任可追究, 全面实现动物及动物产品的全程可追溯管理。四要加强动物卫生监督工作。强化动物卫生监督执法, 实行防疫条件审查“一票否决制”, 切实加强对动物及动物产品的监督管理, 逐步实现从“环节监管”到“全程监管”。严格落实产地检疫、屠宰检疫和流通领域监管制度, 全面提高动物卫生安全水平。同时, 深入开展“创建标准化乡镇畜牧兽医站”活动, 完善基层防疫冷链体系, 加强村级防疫员队伍建设。继续实施遏制布病等重点人畜共患病三年攻坚计划, 有效净化畜群, 力争不发生大的疫情。

(四) 大力推进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

坚持从严管理、从严执法、从严处置的原则, 依法加强对畜禽饲养、运输、交易和屠宰加工等环节的监管, 确保动物源性食品安全。一要加强规模养殖场 (小区) 生产监管。从强化畜禽标识和养殖档案管理入手, 建立规模养殖企业实名登记备案制度, 定期组织生猪、肉牛、肉羊养殖场 (小区) 抽样检测, 严厉查处在自配料或饲养环节添加使用违禁添加物等违法行为, 规范畜禽饲养环节管理, 完善畜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二要加强饲料 (饲料添加剂) 行业监管。建立健全饲料投入品监管制度, 严格行政许可, 提高准入门槛。加大对饲料生产、经营和使用环节的监管, 提高监测频次, 扩大监测范围, 对各种违法行为, 依法予以严肃处理。三要加强生鲜乳质量安全监管。加快推进规范化生鲜乳收购站建设, 健全生鲜乳收购、销售和检测体系, 完善生鲜乳运输车辆准运制度和生鲜乳交接单制度, 加大对非法添加三聚氰胺、皮革水解蛋白、解抗剂等违法违禁物质的监控, 切实提高生鲜乳质量安全水平。同时, 要大力推进畜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质量认证, 提高我省畜产品质量安全的信誉度, 增强市场竞争力。

(五) 大力推进兽药监管和兽医队伍建设

加强兽药行业监管是各级畜牧兽医部门的重要职责, 要严把兽药生产、经营和使用三个关口, 强化兽药执法和监督抽检两个手段, 建立长效监管机制, 确保各项监管措施落实到位。一要加强兽药GMP和GSP监管。完善兽药巡查、检查和驻厂监督制度, 全面开展兽药经营领域GSP改造, 力争2月底前, 全省3 126家兽药经营企业全部通过GSP验收认证。二要深入开展兽药市场专项整治。加强兽药采购备案和诚信体系建设, 建立联动执法机制, 严厉查处制假造假黑窝点, 对各种违法添加行为始终保持高压态势, 不断净化兽药市场经营秩序。三要加强兽药残留监控。积极开展兽药残留检测技术培训、残留检测方法比对试验和复核工作, 加强对兽药残留检测技术和监测方法的研究, 提高兽药残留监控技术水平。加大兽药法律法规和科普知识宣传力度, 着力解决养殖过程中使用违禁兽药、超量使用兽药以及不按规定执行休药期问题, 减少养殖环节出现的兽药残留, 确保畜产品质量安全。四要加强兽医实验室管理。强化兽医实验室考核工作, 完善省市县三级兽医实验室软硬件设施, 力争尽快通过考核和计量资质认证。五要加强兽医队伍建设。加快以官方兽医和执业兽医为主体的新型兽医制度建设, 大力开展官方兽医培训, 切实加强执业兽医管理, 不断提高兽医队伍的业务能力和执法水平。

(六) 大力推进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

良种化程度是现代牧业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要突出生猪、肉牛、奶牛和家禽, 兼顾其它畜禽品种, 加快构建现代畜禽良种繁育体系。生猪主要是加强原种场、扩繁场和人工授精站建设。推进生猪遗传改良计划, 在全省范围内推荐筛选省级重点核心场, 支持有条件的核心场配备性能测定设施设备, 开展性能测定、遗传物质交流等工作, 逐步开展种猪联合选育提高。肉牛主要是加强种牛繁育中心、种公牛站和基础母牛核心群建设。加强草原红牛、延边黄牛等地方良种保护, 发挥市场机制作用, 以开发促保护。奶牛主要是加强优良品种引进、开展胚胎移植、推广性控技术, 努力提高单产, 扩张总量。加强吉林优质特色猪、长白山黑牛等新品种培育开发, 加快商品化步伐。加快原种场和扩繁场建设, 健全完善冷链体系, 大力推广优质冻精, 提升畜禽良种化程度。

(七) 大力推进草原饲料产业发展

国务院决定从今年起, 在我省西部半农半牧县实行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 总的要求是生态受保护, 农牧民得实惠。具体政策包括草原禁牧补助、草畜平衡奖励、牧草良种补贴、生产资料补助等4项内容。省政府对此高度重视, 成立了由主管副省长任组长, 有关部门为成员的“草原奖补政策领导小组”, 具体负责组织协调和工作推进。白城、松原两地, 特别是双辽、前郭等10个县 (市) , 也要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 进一步加大工作推进力度, 依法做好草原面积普查、承包合同规范和奖补对象确定等基础工作, 确保国家各项奖补政策落到实处。要大力发展饲料工业, 严格准入门槛, 通过整治、兼并、联合和重组等形式, 推进饲料企业的规模化、集团化进程, 打造优质饲料品牌, 提升自给能力和市场竞争力。要充分发挥我省农作物秸秆资源丰富的优势, 深入实施“草变肉”工程, 抓好国家秸秆养畜示范县项目建设, 推广普及青贮、氨化、盐化等处理技术, 提高秸秆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率, 推进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

(八) 大力推进特种经济动物发展

我省发展特种经济动物养殖优势明显, 长白山区椴树、胡枝子等优质蜜源植物300多个品种, 蜜源面积500多万公顷, 发展养蜂业条件得天独厚。独特的“冷凉”资源, 适合毛皮经济动物生长。要充分挖崛资源潜力, 全力打造貂狐貉优质毛皮动物生产基地、肉用兔生产基地、长白山绿色蜂产品生产基地, 拓展畜牧业发展新空间。要加快培育龙头加工企业, 着力在特产品精深加工上取得新突破, 不断提高市场占有份额。当前, 要按照省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家养梅花鹿产业的意见》要求, 突出抓好家养梅花鹿产业发展。整合优势科研力量, 深入开展梅花鹿药理功效、食用安全性和种质资源高效利用等开发性研究, 培育创新型科研团队, 走产学研、育繁推一体化发展之路。启动梅花鹿产品进入食品和保健食品试点, 完善相关配套政策, 抓好双阳、东丰两大核心产业园区和7大生产基地建设, 尽快把家养梅花鹿产业做大做强。

(九) 大力推进畜牧业发展投融资机制创新

发展现代牧业经济, 需要强大的资金支撑。我省在加快畜牧业融资机制创新上, 走在了全国前列, 但相对于畜牧业的快速发展, 资金不足仍然是主要矛盾。要不断加大工作力度, 继续支持有资金实力、有带动能力的企业, 组建畜牧业专业担保公司。建立担保风险补偿和奖励机制, 引导已设立的担保公司逐年扩充资本金, 进一步完善运行机制, 增强融资功能和抗风险能力。要创新抵押担保机制, 探索信用实体担保、合作经济组织担保、畜禽圈舍和农机具担保等多种方式, 不断健全完善牧业担保机制和内容, 提高养殖户反担保和信用承贷能力。要强化利益导向, 大力吸引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和小额贷款公司进入畜牧业融资领域, 形成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支持畜牧业发展的金融市场。

(十) 大力推进畜牧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服务社会化是畜牧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一要加快畜牧业信息化建设。坚持政府主导、企业参与、重点突破、分步实施的原则, 突出抓好省市县三级畜牧专业网站建设, 加快应用软件开发, 率先启动生猪等畜禽生产监测预警体系, 逐步建立准确高效的生产和市场信息监测调度系统, 健全监测工作的各项管理制度, 强化形势分析研判, 完善信息发布服务和预警机制, 引导养殖场户合理安排生产, 防范市场风险。二要大力发展畜牧业专业合作社。继续开展畜牧业专业合作社示范社评选活动, 对发展基础好、带户功能强、辐射作用大的示范社, 优先予以政策扶持, 在规范发展中促进合作经济组织转型升级, 提高畜牧业生产组织化程度。三要积极发展多元化市场流通主体。加快推进畜产品批发市场、牲畜交易市场和营销组织建设, 支持畜禽养殖基地、专业合作社就地建设畜产品加工、包装、贮存等配套设施, 发展一体化冷链物流体系。通过连锁经营、订单期货、网上交易等现代营销手段, 多形式、多渠道开拓市场新空间, 引领现代牧业经济快速发展。

三、增强大局意识, 努力提高服务畜牧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启动实施现代畜牧业四年提升计划, 是省委、省政府从战略全局考虑作出的决策部署, 必须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全省畜牧系统的干部职工, 要不断强化大局意识、创新意识、争先意识, 振奋精神, 拼搏进取, 推动畜牧业迈上新台阶、实现新跨越、开创新局面。

(一) 要进一步增强加快发展的责任意识

我省畜牧业正处于扩能升级、战略转型的关键阶段, 总量扩张、结构优化、效益提升是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 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是贯穿这个阶段的一条主线。我们必须把思想认识统一到省委、省政府实施现代畜牧业四年提升计划的决策部署上来, 把方方面面的积极因素统一到“五化”并举的具体实践上来。要健全完善工作落实机制, 坚持突出重点抓落实、明确责任抓落实、令行禁止抓落实、持之以恒抓落实, 抓落实要贯穿于全年, 贯穿于各项工作。要充分发挥畜牧系统行政机关、事业单位、科研机构、行业协会的整体优势, 建立条块联动、上下结合的激励约束机制, 最广泛地凝聚支持畜牧业发展的力量和资源, 夯实畜牧业发展基础。对于年度重点工作, 要做到有规划、有方案、有措施, 落实目标、落实责任、落实进度, 注重以制度促工作、提效率、出实效。

(二) 要全面提高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

加强队伍建设, 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重要保障。随着现代畜牧业不断发展, 新技术、新技能不断涌现, 畜牧业专业性越来越强, 工作任务越来越重, 对干部队伍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学习是领导干部增长才干, 更好地履行岗位职责的有效途径。我们要紧紧围绕畜牧业发展中心任务, 创新学习方法, 丰富学习内容,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努力把学习成果转化为谋划畜牧业发展的正确思路, 转化为推进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的实际能力, 转化为支持畜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要结合畜牧业重点工作和行业发展中面临的突出问题, 加大政策法规、专业知识、岗位技能的培训力度, 进一步提升畜牧干部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 培养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良的干部队伍。当前, 要按照国家加强乡镇农业公共服务机构建设的总体要求, 在当地政府统一领导下, 进一步加强乡镇畜牧兽医站建设, 在现有工作基础上, 继续健全机构, 加强队伍建设, 完善运行机制, 强化条件保障, 建立健全运行高效、服务到位、支撑有力、农民满意的乡镇畜牧兽医站, 全面提升基层畜牧业公共卫生安全保障能力。

(三) 要增强政策落实执行力

近年来, 国家和省里支持畜牧业发展的力度不断加大, 抓好强牧惠牧政策落实, 事关现代畜牧业四年提升计划总体目标的全面实现, 事关养殖、加工企业积极性的充分调动, 事关农民群众经济利益的合理保护。省局决定, 把今年作为强牧惠牧政策落实督促检查年, 加强政策落实情况和实施效果的督导调研。各地要加强对畜牧业投资项目及资金运作等情况的监管, 防止和杜绝挤占、挪用、截留等问题发生, 确保给农牧民的实惠不缩水、不走样。要严格管理制度和程序, 实现项目管理的制度化、程序化和规范化, 保证政策扶持资金发挥最大效益。要认真履行各级畜牧部门和项目承担单位的职责, 强化项目实施的绩效考核, 逐步将项目执行情况纳入绩效考核管理, 并将考核结果作为安排新项目的重要依据。

(四) 要切实加强政行风建设

畜牧业发展涉及千家万户, 事关广大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抓政行风建设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要认真贯彻落实《农业部办公厅关于推进畜牧系统深入基层为民服务创先争优活动的意见》精神, 坚持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 倾听农民的心声、了解基层的实情、把握工作的脉博、找准发展的路子。要始终坚持和不断加强调查研究, 领导干部要亲历亲为, 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沉下心来, 把影响和制约产业发展的问题调查清楚, 把问题的本质和规律把握准确, 把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对策研究透彻。要进一步增强公仆意识, 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坚持不懈地为基层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要坚持依法行政, 严肃查处动物防疫、卫生监督、兽药监察、草原监理等环节的违规行为, 树立为民、务实、清廉的良好形象, 始终保持畜牧部门艰苦奋斗、敬业拼搏、崇尚实干的良好作风和工作状态。

在全县财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篇3

同志们:

根据县委、县政府的统一安排,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县财税工作会议,总结去年的财税工作,深入分析当前财税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找准差距,找出重点,找明方向,认真部署后八个月的财税工作任务。会议既是一次分析会,又是一次动员会。大家务必统一思想,迅速行动起来,全力以赴完成财政收入“双过半”,确保全年财政收入突破五亿元。刚才,何英、文荣、天良同志就本部门工作分别作了发言,下面,我再讲三点意见。

一、充分肯定成绩,进一步增强今年完成财政收入五亿元的信心和决心 过去的一年,全县上下紧紧围绕财政收入“两年翻番”目标任务,狠抓征管,强化调度,财税各项工作可圈可点。

1、财政收入高位增长,收入结构优化,财政总量壮大。

一是增长速度上,实现了“一个纵向超越”和“两个横向进位”。全年财政收入达到3.3亿元,比2006年增收1.07亿元;比2005年增收1.7亿元,完成了“两年翻番”目标,实现了财政收入的“纵向超越”。增长速度和增长绝对值均名列全市各县(区)首位,荣获全市财政收入综合考评第一名,财政收入总额在全省各县(区)名列第41位,较上年前移6位,实现了在全市、全省范围的“两个横向进位”。

二是收入结构上,实现了“两个比重”上升。收入结构不断优化,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由上年的6.6%上升为8%,提高1.4个百分点;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的比重由上年的72.7%上升为77.1%,提高4.4个百分点。

三是税源构成上,实现了三大产业板块的主导地位。工业、物流业、房地产业三大板块优势明显,三大板块总计完成税收2.22亿元,占财政收入的67.2%,占税收收入的87.2%。其中:工业收入8489万元,物流业收入5052万元,房地产业收入8656万元,分别较上年增长48.5%、44.3%、167%,2、财政资金调度及时,可用财力充裕,保障能力提高。

一是县乡两级人员工资足额到位。自2006年7月份以来的18个月调资增支5610万元,自去年实施的人均5000元津补贴增支623万元,第13个月的奖励工资314万元全部予以兑现。二是部门综合预算中按新标准安排公用经费2033万元,小车燃修费344万元足额拨付到位,公检法系统人均公用经费水平全部达

标,切实保障了县乡两级政权机构的稳定运转。三是各类社会保障资金约4200万元全部按进度要求拨付到位;“三保一金”中除乡镇住房公积金外,其余部分约1530万元也全部代扣代缴到位,缺口部分由财政预算进行全额托底;安排财政补困资金310万元,较上年增加190万元,较好地保障了农林水、中医院、县医院等财力弱势单位的运转经费。四是及时调度国库资金,拨付上级专项指标

2.1亿元,拨付率达94%,到今年3月底止,财政“三级帐户”资金余额累计达

4.41亿元。五是经济建设投入加大,完成财政总支出7.68亿元,其中“两区”建设资金1.95亿元,成功地启动了“十八项”重点工程建设和工业园区的建设。财政投入的加大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了财政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

3、财税征管手段加强,征收目标明确,激励措施得力。

在税收收入方面,突出四个重点。一是突出工业税收。狠抓招商引资,完成了恒安二期扩建工程,启动了渊山岗板块和创业园板块的建设,引进了海润陶瓷、永康机电、海裕金属、慧能金属等大型投资项目;突出财政扶持,千方百计促进鑫源、慧能两家大型铜材的扩大再生产;探索科伦、施美等制药行业实行总部经济的措施和办法。为去年的财政收入增长提供了强力支撑,也为今年财政收入过五亿元大关奠定了坚实基础。二是突出物流业税收。在深化调研和强化调度的基础上,对全县物流企业和物流税收奖励机制进行了整合与完善,加大了奖励扶持力度,启动了物流中心建设,全县物流企业达到15家,运输总吨位超过10000吨。三是突出房地产业税收。完善了征管模式,拨出40多万元资金购置一体化软件。全面兑现了优惠政策和优惠合同,大力开展三项治理整顿。对32户主要楼盘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税收清理,追缴资金2500万元;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土地非法交易集中整治,共清理非法私建户470户,私建面积16万平方米,追缴土地出让金2645万元;对私人非法开发房地产项目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集中清理,共查出非法开发项目23个,非法占地1.13万平方米,非法建筑5.87万平方米,待追缴非税收入2000万元以上。四是突出土地运作。按照“足量收储、适量投放”的原则,稳健运作土地收放,收储土地约6100亩,当年实现土地净收益1.28亿元,为历年来最高水平,有力地支持了“两区”建设。

在非税收入方面,加大了三个力度。一是加大了考评奖罚力度,将非税收入考评纳入财政综合考评范围,取得了显著成效。二是加大了账户管理力度,有效扼制了非税收入体外循环和坐收坐支现象。三是加大了专项整治力度,实现非税收入1.83亿元,比上年增长38.6%;其中乡镇级非税收入实现2556万元,较上年增长21%。

在改革创新机制方面,强化三项举措。一是对乡镇财政收入实行“七奖一补”,共奖励乡镇97万元。二是对进入房地产“一体化”中心的征管部门实行“核定基数、超收奖励”,共奖励返还征管部门1311万元。三是对财税三家实

行“以奖代补”,对财税三家的投入达到1538万元,其中国税部门190万元(不含上级主管部门对口下拨的经费400万元),地税部门624万元,财政部门724万元。仅奖励性质的经费就达到135万元,其中:国税部门奖励40万元,地税部门奖励55万元,财政部门奖励40万元。

二、理性分析形势,进一步增强完成今年财政收入五亿元任务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尽管去年的财税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我们更应清醒地看到存在的问题和差距,主要体现为“三个不够”:

1、财政结构不够优。一是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为8%,比全省落后4.2个百分点,比全市落后0.1个百分点。二是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的比重为77.1%,比全省落后6.7个百分点,比全市落后2.9个百分点。三是去年我县财政收入

3.3亿元中,地方财政收入2.26亿元,但剔除各项列支返还的收入0.94亿元后,地方财政收入对可用财力的实际贡献率仅为58.4%。

2、增收后劲不够强。一是工业税收中,鑫源铜材、慧能金属两家铜材加工福利企业所占税收份额过大。由于福利企业税收政策的调整变化,增加了企业生产经营和税收缴纳的流动性和不稳定性。二是物流税收中,新的税收政策规定,没有自有车辆的代开票公司不具备开票资格,势必会影响到整个财政收入的进度。三是在房地产业税收中,供需市场疲软,房地产开发面积存量过大,商品房库存积压较多,造成税收增长后劲乏力。

3、征管力度不够大。一是领导重视力度不够大。一些部门领导思想认识不足,收入征管抓得少,经费拨款叫得多;组织收入办法少,困难条件讲得多;任务大局观念少,部门利益争得多;培植财源举措少,互相攀比想法多。严重影响了财政收入的均衡入库,必须引起大家的高度重视。二是调研分析力度不够大。在完成收入任务、盘活资金支持“两区”建设方面,财税部门对县委、县政府的参谋作用发挥不够,缺少有价值、有分量、有举措的建议和措施。三是收入征管力度不够大。如去年除福利企业外,工业企业所得税仅完成84万元,与工业大县的地位极不相称。四是部门配合力度不够大。主要是协调联动性差,部门之间各负其责、各行其是,不能充分发挥出群策群力、联合征管的强大威力。五是工业总部经济力度不够大。除福利企业、物流企业具有明显的总部经济特征外,对其他工业企业则缺乏有效的总部经济管理措施。

对这些存在的问题,我们要以清醒的头脑、饱满的精神、积极的姿态,沉着应对,加压奋进,变压力为动力,变动力为合力,咬定目标,坚定信心,把各项工作抓紧抓实抓好,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夯实基础,赢得主动。

三、积极抢抓机遇,狠抓收支管理,全面完成财政收入五亿元的奋斗目标 今年我县财政收入要突破五亿元大关,增长51.5 %,增收1.7亿元,其中:国税部门要完成1.85亿元,增长72.3%;地税部门要完成1.75亿元,增长41.1%;财政部门要完成1.4 亿元,增长39.9%。从今年1-4月份财政收入情况看,全县财政收入完成1.41亿元,比上年增长39.78%,占奋斗目标的28.3%,离均衡入库相差5.1个百分点,短收2554万元,形势不容乐观。财税三家中只有财政部门组织收入达到均衡入库要求,国、地税部门均未达到,尤其是国税部门进度滞后。目前,离财政收入“双过半”时间只有一个多月,离年底不足8个月,各单位要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确定的财政收入5亿元和集中财力支持两区建设两大工作目标,科学安排工作计划,强力推进,圆满完成今年的各项任务。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努力促进财税征管工作再提速。

要坚持完成5亿元财政收入目标任务不动摇,切实把思想认识和工作部署统一到县委、县政府确定的两大工作目标上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千方百计、全力以赴完成各项工作任务。既要充分认识到当前极为严峻的收入形势和极为严峻的支出压力,更要看到经济增长和财政增收的一系列优势。在财政收入方面,我们基本稳定了两家铜材加工福利企业,引进了海润陶瓷、特色车辆等大型工业项目,完成了恒安二期、科伦药业、回音必药业及雨帆酒精等重点企业的扩改,启动了创业园和渊山岗工业园的建设;储备了充裕的工业和商业建设用地,物流中心、行政中心、文化广场等即将开工建设,城市基础设施和城市面貌大幅度改善。在“两区”建设筹集资金方面,原来的财政“三级帐户”中有4亿元的资金有待盘活,土地收入下半年可适时推出并集中缴库,全面实施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的政策条件、资金条件已基本成熟等等。以上种种优势必将更加坚定我们完成两大工作目标的信心。为此,我们必须强化三个观念:一要强化任务至上观念,推进财政收入的均衡入库工作,确保在全市各县(区)的排位迅速前移。二要强化时间至上观念,严格按月调度财税进度,在“双过半”期间,由县政府牵头召集财税三家每十天召开一次财政收入调度会,促进财政收入的良性运行。三要强化效率至上观念,全面盘活财政资金,集中一切可用资金财力投入“两区”建设,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

2、突出重点,狠抓征管,努力促进税收征管工作再升温。

要突出三个重点板块的税收征管。要牢牢抓住工业、物流业、房地产业三大增长极的税收不放松,进一步优化财政收入结构,力争三大板块收入达到3.6亿元,较上年增加1.4亿元,占财政收入比重达到72%,占税收收入比重达到89%。一是工业税收力争实现1.7亿元,占财政收入的34%,较上年增长1倍。要密切关注鑫源、慧能两个铜材加工企业的生产经营,及时足额兑现各项税收奖励政策,确保两户企业实现税收8000万元。推进恒安二期、科伦二期、雨帆酒精、高信化工等重点企业的扩改项目,确保老工业企业税收基础的总量不滑坡。促进海润陶瓷等大型新上项目的竣工投产,实现工业税收增量上的新突破。要以企业所得税、土地使用税为今年的征管突破口,在促进税收服务的同时,加大税收宣传力度和税源监控力度,力争实现税收管理上的新突破。二是物流业税收力争实现7000万元,占财政收入的13.3%,较上年增长38.56%。妥善控制物流税收总量规模,使物流税收保持一定的增长幅度和适当的占有份额。加速自有车辆及吨位的整合回流,减少磨合时间、降低税收风险。要严格兑现奖励政策,加速资金返还,用足用活闲置吨位,确保今年的物流税收不滑坡。三是房地产税收力争实现

1.2亿元,占财政收入的24%,较上年增长38.6%。要重点抓楼盘清理,继续加大县城37户在建楼盘共140万平方米在建面积的税费征管,对存量税收3.1亿元中已实现了的税收,要进行全面清理,并足额收缴入库。要妥善抓税收挖潜,结合实际,启动土地增值税的清算工作,妥善开征。要强力抓治理整顿,继续加大对非法建筑房地产开发行为的清理整顿,并足额收缴各项欠缴的土地出让金和税费。

要完善三个方面的征管机制。一是进一步完善部门联合征管机制。对涉及财税三家共同征管范围的税收,如园区工业企业税收、个体工商户税收、房地产业税收等,要建立和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与联动机制,防止和杜绝人为设立“部门壁垒”和“部门关卡”,尤其要继续完善房地产“一体化”征管模式,全面堵塞税收征管漏洞。二是进一步完善县乡护协税征管机制。加大乡镇烟花鞭炮、粮食加工、采石场、砖瓦窑四种特色行业的税收征管,摸清行业发展和税收征管中存在的问题,合理确定税收负担,扶持特色行业持续健康发展。三是进一步完善房地产业的纳税申报制度,国税、地税、财政部门对37户在建楼盘建好项目库,并按项目库的情况进行税收监控。

要搞好四个方面的调查研究。国税部门要搞好年纳税50万元以上的重点工业企业和烟草石油企业税源分析的专题调研,地税部门要搞好物流产业、邮电金保业、土地增值税的税源分析的专题调研,房地产一体化中心要搞好房地产项目库的税源分析调研,非税收入管理局要搞好县乡两级非税收入的专题调研,为政府抓好今年的财政收入工作出谋献策。

3、深化改革,加强管理,努力促进财政运行质量再提高。

财政运行质量的提高是实现县委、县政府两大财政工作目标的根本保障。在今年的财税工作中,要以提高财政运行质量为核心,深化“六项改革”,强化“一个管理”。深化“六项改革”:一要深化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要进一步克服财政“三级帐户”管理体系中的种种弊端,全面实施第二步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建立国库单一帐户体系,实现政府对财政性资金全程监督,充实国库存款

资金,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为经济发展和“两区”建设筹措资金。二要深化非税收入“以奖代补”制度改革。按照“核定基数、增长奖励”、“核定收支、结余分成”或“收入全额上缴、支出全额下拨”的办法,对部门单位的非税收入进行奖补分成,提高部门单位组织收入的积极性。三要深化乡镇财政收入“以奖代补”制度改革。乡镇财政收入“七奖一补”办法刚才已经发下,在去年乡镇“七奖一补”办法的基础上,今年对各项考核指标予以调整和完善,增强考核指标的合理性,完整性和可操作性。四要深化财税三家“以奖代补”制度改革。自今年开始,对财税三家的经费全面实行“以奖代补”的管理机制,在保证正常运转的经费足额安排以外,按照财政收入的完成情况,分别设立财政收入“双过半”奖、全年财政收入任务奖、房地产税收提成奖、物流税收增收奖等,将收支进行绩效挂钩。五要深化总部经济体制改革。在鑫源和慧能铜材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总部经济的政策、办法、措施和模式,力争取得大的突破。六要深化园区财政管理体制改革。提高园区的自主发展能力,优化招商引资环境,以健全的机制促园区发展,以园区的发展促经济发展,以经济的发展促财政增收。强化“一个管理”:即强化土地收支管理。要继续贯彻“足量收储、适量投放、以丰补歉、以城补工”的总体思路,做好“以地生财”文章,合理控制土地资源,适时投放;同时,加强土地清理整顿,规范土地交易市场,力争土地净收益1.5亿元左右。

同志们,从现在起到6月底仅有一个多月的时间,离年底只有不到8个月的时间,完成“双过半”和全年财税目标,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希望在座的同志们认真寻找差距,研究问题,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必胜的工作信心,扎实的工作作风,为实现双过半和全年财政收入过5亿元的奋斗目标任务而努力奋斗!

县长在全县财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篇4

这次全县财税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省、市财政工作会议精神,认真总结2007年财税工作,科学部署2008年财税工作,动员全县上下统一思想,细化任务,真抓实干,狠抓落实,确保圆满完成今年的财税工作任务。刚才,县人大姚主任宣读了县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协税护税工作意见的通知》,政协胡主席宣读了县委、县政府的表彰决定,对取得优异成绩的先进单位进行了表彰,一财两税的负责同志做了很好的表态发言。借此机会,我代表县委、县政府对2007财税工作中涌现出的先进单位和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奋战在财税战线上的干部职工表示衷心的感谢!下面,我着重强调四个方面的意见。

一、展示亮点,财税工作取得丰硕成果

2007年是我县经济社会保持又好又快发展的一年,也是财税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的一年。一年来,我们紧紧围绕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千方百计促征收,突出重点保支出,集中精力抓改革,圆满完成了年初确定的各项工作任务。回顾2007年的财税工作,突出表现有五大亮点:

亮点之一,体现在质量的优化提升上。一是财税收入持续提高。2007年,全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78亿元,增收3520万元,增长24.6%,增幅较上年提高了4.4?个百分点,收入总额和增收额均创历史新高。二是税收占比持续提高。税收收入首次突破亿元大关,达到1.02亿元,较上年增收2270万元,增长28.8%,其中国税收入1445万元,增长21.1%;地税收入6503万元,增长34.2%。契税、耕地占用税、房产税等小税种,培育成了大财源,促进了财税收入结构的不断优化,全县税收比重达57%,比上年提高了1.8?个百分点。三是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持续提高。所占比重由2.0%提高到2.1%。全县一般预算收入增幅比国内生产总值增幅快10.1个百分点。

亮点之二,体现在乡镇的形势好转上。各乡镇、办事处均超额完成了税收任务,全年乡镇共完成财税收入3044万元,为预算2270万元的134%,增长41.4%。乡镇努力度是很大的,效果也是很明显的,有8个乡镇完成任务在150%以上,有9个乡镇组织收入超过100万元。

亮点之三,体现在管理的不断规范上。在非税收入管理上,构建了非税收入监管系统,完善了行政事业单位收费项目档案,强化了征管工作技术支撑,进一步扭转了非税收入“体外循环”现象。在税收征管上,建立健全税收分析、纳税评估、税务稽查互补互动管理制度,积极开展税收专项治理活动,确保了应收尽收,及时足额入库。在财务支出管理上,先后开展了专项资金、会计信息质量、乡镇及部分单位财务检查,针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逐项予以整改,有效规范了财政支出行为。

亮点之四,体现在保障的更加有力上。全年共争取上级各类资金6.15亿元,增加了可用财力,确保了财政支出向城乡公益事业、社会保障、新农村建设、基层薄弱环节倾斜。全年共完成一般预算支出7.96亿元,增长51.5%,其中投入社保资金9070万元、增长52.8%,教育资金24153万元、增长53.1%,农业资金8454万元、增长99.3%,特别是投入资金20299万元,确保了省、市、县“十件实事”的落实。投入资金4100多万元支持企业生产发展,为企业减、免、返税收近700万元。拨付乡镇、办事处的公用经费和专项经费比上年增加675万元,其中公用经费增加361万元,保证了基层组织的稳定运转。

亮点之五,体现在改革的实际成效上。政府采购范围不断扩大,全年政府采购完成4539万元,较预算节约资金562万元;投资评审工作全面启动,先后参与了黄国路、旱湖路重点城建工程的可行性研究论证工作,对弋阳广场改造、西关污水治理等4项工程预算及2007贫困村整村推进项目标的进行了审查,审减财政资金138万元,核减率26.7%;国库管理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全年实现财政集中支付6.9?亿元,拒付不合规支出资金579万元,特别是通过对建筑工程支出的审核,监督施工单位补缴税款185万元,规范了收支行为;农场税费改革政策全面落实,调动了农工生产积极性。成绩来之不易,经验值得总结。剖析取得这些成绩的原因,我认为主要得益于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得益于确立了一个好的思路。在组织收入上,我们牢牢把握优化结构、提升质量这个主题,要真金白银,不要泡沫水份。在实际工作中坚持不懈地抓好基础财源建设,大力推进畜禽、花木、羽饰、粮油、水产等六大特色支柱产业发展,扶持壮大骨干企业,不断提高创税能力。坚持抓大不放小,既抱“西瓜”,又拣“芝麻”,契税收入连续四年在全市领先,2007年完成1650万元,成为我县第二大税种,全县收入质量持续提升,结构进一步优化。

二是得益于建立了一套好的机制。借鉴外地先进经验,不断完善财税征管机制,建立了一套比较完善的责任机制、协税护税机制和奖惩机制。在完善责任机制上,把任务分解到条条、块块,落实到税种、税源,明确到单位、人员,严格实行目标管理。在完善协税护税机制上,我们制定制度,强化责任,细化程序,形成了齐抓共管的格局。去年仅在加强私人联建房税收治理上,就入库税收几百万元,齐抓共管成效显著。在完善奖惩机制上,真正做到了奖得让人动心,罚得让人痛心。2007年,实行了基层超收全额返还并奖励政策,激发了基层征收工作积极性,乡镇、办事处返还在50万元以上的达5个,返还最高的近90万元。

国税局长在全县财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篇5

(2011年1月28日)

同志们:

按照市局的统一安排,在充分讨论省市国税工作会议及全区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反复学习、深刻领会唐显坤局长主题报告的前提下,区局党组经过深思熟虑,认真准备,决定今天召开全区国税工作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及区委、区政府一系列重要会议精神,按照省、市国税工作会议要求,总结“十一五”工作成绩,明确“十二五”发展思路,部署2011年工作,动员全区国税广大干部职工进一步统一思想,提振信心,开拓创新,克难攻坚,真抓实干,奋力推进全区国税事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为实现红花岗区经济社会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做出新贡献。下面,我代表区局党组讲三点意见:

一、负重拼搏,团结奋进,“十一五”全区国税工作成绩显著

“十一五”时期是红花岗区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也是全区国税干部职工负重拼搏、奋发有为、团结奋进的五年。在省、市局、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区国税坚持“发掘优势抓创新,科学发展促转型”的工作基调,按照“打牢发展基础,提高发展质量、加快发展速度”的要求,齐心协力、克难攻坚,有效克服百年不遇的雪凝灾害,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税收收入稳定增长,依法治税进程进一步加快,征管质量效率进一步提升,纳税服务能力水平上新台阶,干部队伍和党风廉政建设扎实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硕果累累,圆满完成了以组织收入为中心的各项工作任务,为“十二五”全区国税事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创造了条件,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始终坚持围绕组织收入这个中心,全面落实税收优惠政策,税收职能作用得到有效发挥

积极开展税收经济分析,采取强有力措施大力组织收入,较好地完成国税收入任务。“十一五”时期累计组织税收收入424793万元,比“十五”期间的175420万元增长142.16%,增收249373万元。组织地方财政收入34105万元,为红花岗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5年累计办理各项税收优惠92527.49万元;办理免抵退税4705.64万元;认真落实国家增值税转型政策,200多户企业已申报抵扣固定资产进项税额(受益)19962万元;从2009年1月起,小规模纳税人征收率由4%降低为3%,5000多户纳税人直接受益2100多万元;不达起征点的3700多户个体户直接享受免税1200多万元。确保了税收优惠政策落实到位,税收职能作用在应对金融危机中得到了充分发挥,为国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二)始终坚持依法治税这个原则,突出依法行政,公平税收环境逐步形成 严格遵守组织收入原则,扎实开展“五五”普法,大力加强税法宣传,5年共有4个项目被评为省、市税收宣传创新项目。规范自由裁量权,有效制止防范了税收自由裁量权的滥用,提高了税收行政处罚案件的质量。强化税收执法监督,5年共进行执法责任追究298件,384人(次)惩戒金额16855元,批评教育50人,取消执法资格1人。5年来,我们始终坚持把依法治税工作贯穿于各项税收管理工作中,地方政府依法管税,职能部门协税护税,国税机关依法征税,纳税人依法纳税的税收环境逐步形成。

(三)始终坚持抓住税收核心业务这个关键,切实加强专业化管理,税收征管和纳税服务水平得到有效提升

紧紧围绕“税收征管、纳税服务”核心业务开展工作,税源管理互动机制作用进一步发挥。突出行业分类管理,加强税源监控。认真贯彻执行总局从生产经营规律探寻征管规律的要求,合理确定了14个重点管理行业,逐步建立行业税源分类管理机制。完善二级纳税评估机制,突出重点、规范操作评估。5年共对882户企业实施纳税评估,入库税款4202.93万元,加收滞纳金109.18万元,罚款3.85万元;清理欠税入库3868.79万元。强化个体税收管理,我局的个体税收从2005年(“十五”末)的2029万元增加到2010年的3475万元,5年累计实现个体税收15660万元。不断完善纳税服务体系,加大纳税服务工作力度,更新观念、完善制度、丰富内容、创新手段,增强服务意识,不断规范服务行为,税收征管与纳税服务的并举并重、协调推进,有效地促进了税收征管质量和效率的提高,促进了纳税人满意度和税法遵从度的提高。

(四)始终坚持突出提高素质这个重点,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干部执政能力和水平得到全面增强

认真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切实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积极推进“三级联动内控机制”建设,开展了“增强责任意识,科学认识风险”主题廉政教育活动;科学制定教育培训实施方案,5年共组织培训110期,9270人(次),14118天,投入教育培训经费111.48万元,干部队伍综合素质不断提升;扎实抓好党建工作,为完成工作任务提供组织保障;积极开展文明创建活动,“十一五”期间,获得各级荣誉称号21项,其中国家级1项、省部级5项、厅局级15项,全面提升了国税良好形象。5年来,取得的成绩和积累的经验,来之不易,弥足珍贵,凝聚着全区国税干部的艰辛和汗水,体现了国税干部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精神风貌,展示了国税部门为国聚财、为民收税的良好形象。以上工作成绩的取得,得益于省、市国税局、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以及区人大、政协的关心支持,是各级各部门积极配合、广大纳税人税法遵从的结果,更是全局干部职工求真务实、负重拼搏、扎实工作、无私奉献的结晶,同时也是全体离退休老同志及全局职工家属的大力支持、热忱关怀和充分理解的回报。在此,我代表区局党组向市局、区委、区政府的领导、全区广大纳税人、离退休老同志、全局干部职工及干部职工家属表示真诚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强烈的危机意识,我们的工作离上级的要求还存在着差距。从发展的角度看,“十一五”时期,全区国税工作主要体现在发展基础不够牢、发展质量不够高、发展速度不够快的问题上:一是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力度仍需加大,适应税收事业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的制度机制还不完善;二是管理还较为粗放,基础工作还较为薄弱,税收征管和纳税服务的手段方法亟需改进,效能和水平有待提高;三是干部年龄结构不尽合理,队伍活力动力不足的问题日益突出,干部队伍的能力素质与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仍然存在一定距离;四是惩防体系建设力度不够,违法违纪行为时有发生;五是基层建设的整体水平不高,发展不平衡;六是我区重点税源、税收收入呈逐年萎缩、枯竭和下降之势,将面临外部更加不确定、不稳定的发展环境,将会给组织收入工作带来较大困难。存在的这些问题,我们要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二、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十二五”全区国税发展思路 根据区委、区政府和省、市局对“十二五”时期工作的决策部署,结合全区国税工作实际,“十二五”时期全区国税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记为国聚财、为民收税的神圣使命,坚持服务科学发展、共建和谐税收的工作主题,以打牢发展基础、提高发展质量、加快发展速度为主线,重点实施专业化带动、人才强税、基层兴税战略,围绕服务发展、推动跨越,充分发挥税收职能作用,促进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概括起来,就是“一条主线、三大战略”。根据总体要求,“十二五”时期,我们将以依法行政、征管服务、队伍建设、党风廉政建设等重点工作的安排部署引领带动整体工作,努力达到以下目标:

发展基础明显牢固。以税收征管和纳税服务为核心的制度机制体系逐步完善,以满足有效应用为目标的信息化建设显著加强,以征管服务实体化为基础的专业化管理模式全面形成,先进的征管服务方法、手段广泛应用,基本制度健全、基本流程优化、基本资料完整、基础数据准确。领导班子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持续提升,干部队伍综合素质和专业化水平明显增强。惩防体系基本健全,“三个确保、三个安全”基本实现。基层凝聚力、战斗力进一步增强,基本建设项目基本完成,工作和生活条件有效改善,发展不平衡状况显著改变。

发展质量明显提高。征管的专业化、信息化水平有较大提高,税收风险得到有效防范。纳税服务持续优化,纳税人正当需求得到有效满足,满意度不断提高。依法行政、依法治税环境明显改善,税法得到严格规范执行和普遍遵从。内部行政管理效能持续提高。税收调控职能有效发挥,税收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更加协调。收入质量和结构继续改善,新兴产业、高附加值产业、特色优势产业税收有较大比例提升。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国税收入随经济发展持续稳定增长,力争突破12亿元,“十二五”时期税收收入总量达到45亿元左右,组织地方财政收入35000万元左右,税收增长与经济社会发展更加协调,税收职能更加有效充分发挥。征管服务主要指标超过全市平均水平,部分主要指标和工作名列全省前茅。各级业务骨干数量有较大比例增加,大学本科及研究生学历人员、取得执业资格证书人员比例达到或超过全市平均水平。继续保持文明创建荣誉称号。整体工作名列全市前茅。为了更加准确地把握“一条主线、三大战略”的深刻内涵,科学实施省市局的决策部署,进一步理清思路、明确目标,抓好贯彻落实,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围绕“一条主线”是“十二五”时期国税工作的总体目标和基本要求,是谋划工作、推动发展的思考点、着力点,实施“三大战略”是贯彻“一条主线”的关键措施和重要手段,是“十二五”时期工作的重中之重。因此,我们要切实转变思想观念,把整个工作的重心放在“紧紧围绕一条主线,重点实施三大战略”上。

(一)打牢基础、提高质量、加快速度是适应形势变化的新要求

2009年以来,我们按照省局提出的打牢发展基础、提高发展质量、加快发展速度的总体思路,统一思想、全面部署推进工作。这一思路已在全区国税系统上下形成共识。把这一思路上升为“十二五”时期工作主线,完全符合红花岗区国税发展实际。

打基础、提质量、加速度是履行职责、服务大局的需要。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是国税部门责无旁贷、义不容辞的职责,全区经济社会要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国税工作必须与之合拍、紧紧跟进。“十二五”时期是我区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战略机遇期,税收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但也面临着较大的压力。“十二五”是我区大力调整经济结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期,国税部门要充分发挥税收调节作用促进转型,要积极转变征管方式适应转型,我们面临着加快转型的压力。面对压力,我们必须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充分发挥税收职能作用,为全区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打基础、提质量、加速度是适应形势、科学发展的需要。从过去5年的工作情况看,虽然成效显著、进步明显,但还存在发展基础不够牢、质量不够高、速度不够快的问题。因为“不牢”、“不高”、“不快”,我们税收征管、纳税服务的能力和效率,履行职责、发挥职能的状况和水平,还不尽符合、不尽适应全区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要求,党委政府、人民群众对我们的工作还有更高的期望。因为“不牢”、“不高”、“不快”,在全省、全市税收工作竞相发展的大背景中,虽然自己跟自己比进步确实很大,但在不少方面还存在不同程度的差距,一些工作甚至已经明显滞后。从税收外部环境变化看,“十二五”时期,我们正处在税收管理深刻变革的大趋势中,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层出不穷。一是税源管理任务复杂。城镇化、工业化的加快推进,必将导致企业治理结构、核算方式不断创新,跨国、跨省、跨地区经营不断涌现,税源的多样性、复杂性、流动性、隐蔽性、欺骗性增加,非属地管理、征纳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和矛盾日益凸显;二是纳税服务任务繁重。纳税人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不断增强,权益性、合理性和个性化、多样化的服务需求日益拓展,传统的服务理念、方式和手段已不能完全适应时代发展要求;三是队伍建设任务紧迫。干部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面临的诱惑和风险越来越多,干部年龄结构不尽合理,队伍活力不足的问题亟待解决。发展才是硬道理,只有发展才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当前全区国税工作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发展问题,最大的风险是不发展的风险,最大的责任是搞好发展的责任。如果沉湎于过去的进步而小成即满,满足于现有的状况而小富即安,停步不前、止步不进或者心安理得地在别人背后而不富也安,四平八稳、亦步亦趋,就会继续在发展中落后、在前进中退位,就会更加被动、更不适应。只有以对党和人民的事业高度负责的态度,以等不起的紧迫感、坐不住的责任感、慢不得的危机感,以不甘人后、奋起直追的精神,采取强有力、强有效的措施,打牢基础、提高质量、加快速度,才能顺应党委政府、人民群众、广大纳税人对我们服务发展、推动跨越的新要求、新期盼;只有打牢基础、提高质量、加快速度,才能应对在全区跨越发展中出现的新挑战。打基础、提质量、加速度是管理创新、实现目标的需要。打牢基础、提高质量、加快速度,是对神圣使命的历史担当,是对红花岗区国税不甘平庸、不畏艰难、开拓奋进、负重拼搏精神的传承发扬,也是我们积极跟进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步伐、主动适应发展要求的自觉选择,体现的是全区广大国税干部职工的一种责任、一种态度、一种追求。这条主线所体现的基础、质量、速度的目标要求,也是切实可行的。“十二五”将是全区经济超常规、大力度、快发展的时期,可以预见,区委、区政府“十二五”时期工业强区、城镇化带动、项目建设、产业园区发展的一揽子战略部署和政策措施,必将带来国税税源的大扩容、大增长,也为我们做好税收工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在大有可为的时代为大有作为提供了更大的空间、搭建了更广的平台。还要看到,经过长期艰苦努力,全区国税工作已经站在新的起跑线上,过去工作来之不易的成绩、弥足珍贵的经验、积蓄的厚重能量、良好的发展态势,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思发展、谋发展、图发展是人心所向,在广大国税干部职工中蕴藏的巨大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活力,为今后的发展提供了坚强的依靠。此外,国内外税收管理变革创新、先行一步实践所创造的先进理念和成功做法,也为今后的发展提供了可供借鉴的捷径。只要我们坚定信心、提振决心、增强耐心,高举“发展、团结、奋斗”的旗帜,按照“增比、进位、突破”的工作要求和“创业、创新、创优”的工作标准,进一步把思想统一到发展上来、把心思集中到发展上来、把力量凝聚到发展上来,扎实做好打基础、提质量、加速度的各项工作,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模式,保持发展势头,抢抓发展机遇,开拓创新、奋力进取。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把“十二五”时期变成推动全区国税事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的重要时期。

(二)专业化带动是打牢基础、提高质量、加快速度的最有效路径

实施专业化带动是助推税收事业发展的根本抓手。税收征管和纳税服务是实现税收职能的根本手段和基本载体,是税务组织的核心业务。只有搞好征管和服务,实现提高纳税人满意度和税法遵从度的组织目标,才能提高税收征收率,完成好组织收入的中心任务。基础、质量、速度问题,说来说去,最终反映的是核心业务效能的高低,最终体现的是组织目标的实现程度,最终影响的是以组织收入为中心的各项工作任务的完成。要把基础不牢、质量不高、速度不快的问题解决好,最根本、最关键的是要把核心业务的事情办好,最重要、最紧迫的是要按照管理创新的要求,把资源没有集中配置于核心业务,对业务对象和事项没有进行科学分类、整合、统筹,业务手段不精不专,缺乏有效保障和有力支撑等这些问题解决好,而专业化带动就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最有效路径。通过实施税收专业化战略,把人、财、物、技术、制度等资源集中于核心业务,集全员之智、举全局之力,集中力量办好核心业务这件大事,以核心业务为纲带动整体工作,就抓住了问题的要害,牵住了推进工作、推动发展的“牛鼻子”。实施专业化带动是助推税收事业发展的重要载体。要大力实施以税源专业化管理为重点的专业化带动战略。围绕提高纳税人满意度和税法遵从度,围绕降低纳税人税收风险、保障合法权益、满足正当需求、减少不必要的办税负担,围绕防范税务干部执法风险、提高工作效率、减少额外的工作负担,依托信息化支撑推进核心业务创新,依靠专业化队伍提高征管服务水平。要合理整合机构职责,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建立专业化的组织架构。科学划分管理对象和管理事项,优化业务流程和岗责体系,建立分级分类、分工负责、协调配合的专业化运行机制。积极应用信息管税、风险管理、评估分析、网络办税服务平台、一站式服务等先进有效的方法手段,实施专业化的征管和专业化的服务,大力度、大幅度地提高核心业务效能,带动基础的打牢、质量的提高、速度的加快。

(三)人才强税是打牢基础、提高质量、加快速度的最重要保证

实施人才强税是助推税收事业发展的关键所在。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因此,要推动税收事业发展,就必须充分用好现有人力资源,激发和调动广大干部职工思改革、谋发展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中央提出要把加快建设人才强国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的重要保证,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对于国税工作而言,人才同样重要。打牢基础、提高质量、加快速度的所有决策要求,最终要靠广大干部去落实,没有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干部队伍,再好的安排部署都要大打折扣,甚至会化为泡影。实施人才强税战略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要求的重要体现。人才强则税收事业全面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就强,人才强税是我们打牢基础、提高质量、加快速度的最重要保证。实施人才强税是助推税收事业发展的核心内容。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税收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必须坚持并做到以人为本,人才强税战略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实践。因此,我们要大力实施以学习型组织建设为重点的人才强税战略。把学习培训作为提升素质、增强本领、提高能力的基本途径,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要推动学习型领导班子建设,提高团结带领广大干部推进国税事业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的能力和水平。要按照建设学习型组织的要求,着眼于提高广大干部职工的政治理论素养、增强履行岗位职责的本领,按照“人人都是人才、人人都能成才、人人都能发展、人人都能做贡献”的理念,完善干部自学与组织培训相结合的学习培训制度,形成崇尚学习、勤奋学习、善于学习的良好风气。采取符合实际、形式多样、行之有效的学习培训方式,突出抓好税收核心业务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人才的培养,统筹抓好税收其他方面业务干部的培训。健全有效激励、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用好用活人才,充分发挥每一个干部的作用,营造尊重人才、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良好氛围,以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建设来保证打牢基础、提高质量、加快速度发展目标的实现。

(四)基层兴税是打牢基础、提高质量、加快速度的最基础工作

实施基层兴税是助推税收事业发展的重要支撑。我们县级局是落实税收政策、组织税收收入、服务纳税人的直接和主要承担者,发挥税收职能的基础在基层,税收核心业务和人才强税的主战场在基层,基层就是最大的基础。基层建设得好不好、强不强,事关税收事业的兴衰成败。基层兴则税收事业兴,不增强基层的活力、凝聚力、战斗力,打牢基础、提高质量、加快速度就少了支撑、没有了根基。实施基层兴税是助推税收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要大力实施以内增活力、外加推力为重点的基层兴税战略,围绕提高贯彻执行上级决策部署的能力和水平,全面加强基层税收核心业务、班子队伍、党风廉政建设、党建工作和基本建设。基层兴税,内因是关键,外因是条件,帮是为了促。我们要按照“团结、务实、勤奋、廉洁”的要求着力加强班子自身建设,抓好干部在岗学习培训,做好党建工作,搞好思想政治教育,增强自我发展能力。要明确基本功能定位,推进征管服务实体化、机关基层一体化、核心业务专业化建设,完善内部运行机制和管理办法,健全内部工作考核、激励和控制、监督制度。这里我要强调的是,在今后的工作中,区局领导班子、机关各部门要下大力气提高服务基层的水平,工作重心要下移,资源配置要倾斜,指导好、督促好基层各项工作,解答好、解决好干部职工工作生活中的疑难问题,选好、配好中层领导班子,抓好业务骨干和专门业务培训,落实好“两个减负”。要积极争取省、市局和区委、区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支持,保障基本经费,做好基本建设项目的相关工作,改善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要促进基层单位之间的协调发展,建立基层工作帮促机制,关心关注工作发展相对滞后单位的发展,帮助树立信心、扬长避短,自我超越、增比进位,努力赶上全区国税工作发展步伐;鼓励支持基础较强、条件较好的单位发挥优势、率先发展、创造经验,走在全区、全市国税工作前列,争创全市、全省一流。要把基层建设成为凝聚人心、团结力量、执行有力、落实有效的坚强战斗堡垒,为打牢基础、提高质量、加快速度提供坚实可靠的支撑。

(五)贯彻落实“十二五”发展思路,必须准确理解、把握好“五个坚持” 要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局提出的“围绕一条主线、实施三大战略”的“十二五”国税事业发展思路。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必须认真准确地理解和把握好以下“五个坚持”: 1.必须坚持服务发展、推动跨越的职能定位。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我们长期坚持的基本方针和立身之本。偏离全区工作中心,国税工作就会失去正确方向,就会贻误全区发展大局。紧紧围绕加速发展这个中心,服务推动跨越这个大局,就是“十二五”全区国税工作的职能定位和历史方位,就是对服务科学发展、共建和谐税收工作主题的具体实践。要把党和人民赋予的责任看得比泰山还重,牢记为国聚财、为民收税的神圣使命,切实把国税工作作为全区工作的一部分,找准结合点和着力点,做好收入服务,增强政府公共财力;做好政策服务,促进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搞好办税服务,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2.必须坚持依法行政、依法治税的根本准则。这是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的本质属性和应有之义。面对保障和改善民生、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等对税收收入的更多需求,面对推进工业强区、加大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产业园区建设等对税收政策的更大要求,我们仍然要、必须要把依法行政、依法治税作为工作之魂、作为严格的政治纪律和工作纪律,以身作则、带头模范遵从税法,决不能以任何理由突破税收法律规定的禁区,始终坚持组织收入原则不动摇,始终坚持规范、文明、公正执法。要全面提高依法行政、依法治税水平。大力推行政务公开,科学民主决策,提高行政效率和公信力。准确理解掌握税收政策规定及政策本意,积极宣讲政策、主动建言献策、用好用足政策。

3.必须坚持全面协调、持续改进的科学方法。做好新形势下的税收工作,推动国税事业更好更快发展,必须提高工作的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打牢基础、提高质量、加快速度是一个辩证统一体。加快速度是顺应发展的必然要求,是解决发展不快这一突出问题的根本出路。“十二五”时期,我们必须把“快”作为一种责任、作为工作的重要出发点,放在突出位置。而要“快”就必须有与“快”相匹配的基础来支撑,“快”还必须以质量为前提;没有基础,“快”是达不到的;没有质量,“快”也不能叫“快”,甚至会是一种倒退。必须把三者有机统一起来,贯穿于“十二五”工作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在“加快”中“打牢”和“提高”,在“打牢”和“提高”中“加快”。要把打牢基础作为“十二五”期初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进一步认真查找和着力解决基础方面的问题,使中后期提高质量、加快速度的条件更加充分。专业化带动、人才强税、基层兴税也是一个辩证统一体,都是推进发展的措施和手段,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打牢基础、提高质量、加快速度。三者相互关联、辩证统一于全区国税工作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的实践中,必须统筹兼顾、协调推进,不能顾此失彼、相互掣肘。要围绕专业化来抓队伍、建基层,通过专业化来强队伍、兴基层,通过队伍建设、基层建设来保证和支撑专业化,通过“三大战略”的有效实施,促进以组织税收收入为中心的各项工作。全局各部门的工作也要统筹兼顾、协调推进,要加强上下级之间、内部职能部门之间的协调沟通,对重点工作要采取项目制的办法,主动承担职责,积极协作配合,及时互通信息,形成工作合力。打牢基础、提高质量、加快速度不会一蹴而就,专业化带动、人才强税、基层兴税也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需要始终抓、抓始终,不能半途而废。要把每一项工作都作为作品来对待,作为精品来抓,对定下来的事、正在做的事,都要持续跟进、持续改进,都要一以贯之、一抓到底,都要有始有终、善始善终。

4.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群众路线的基本观点。税收的一分一厘,都来自于纳税人;工作成绩的一点一滴,都是基层和广大干部职工辛辛苦苦干出来的。离开了广大纳税人的支持配合、得不到基层和广大干部职工的拥护参与,我们将一无所能、一事无成。以人为本、群众路线的基本观点须臾不能忘记。能不能想到做到,不仅是感情的问题,更是一种责任;不仅是工作方法、工作要求的问题,更体现了一个领导干部党性修养和宗旨意识、体现了一个干部的思想品格和道德素质。要始终坚持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的原则,按照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切实珍惜民力的要求,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而不是个人、部门的立场上说话办事,从群众利益出发想问题、作决策、做工作。把工作力度和广大纳税人、基层、干部职工的承受度、认同度、参与度结合起来。把广大纳税人、基层、干部职工作为服务对象,换位思考、设身处地,将心比心、以心换心,人性管理、人文关怀。对待纳税人,要着眼于提高满意度和税法遵从度,做到加强征管与优化服务并举并重,寓管理于服务之中,优化服务、和谐征管。对待基层和干部职工,要着眼于激发干事创业的活力和动力,做到管理与爱护并举并重,尊重敬重、关心关爱。

5.必须坚持改革创新、奋发有为的时代精神。谋求新作为、实现新发展,意味着我们既要抓紧破解一些长期积累下来的老问题、又要及时化解可能出现的新问题,意味着工作标准和要求更高、需要付出的艰辛和努力更大。实践告诉我们,谋求新作为、实现新发展,凭经验、靠感觉,依赖旧有的思维方式、工作模式,往往都是靠不住、行不通的;谋求新作为、实现新发展,缺乏志气、勇气、锐气和干劲,对待工作不在位、不在行、不在状态,遇到困难退避三舍、甚至推脱躲闪,碰到矛盾不敢担当、甚至推诿扯皮,也是办不成、达不到的。打牢基础、提高质量、加快速度的非常之举,需要我们拿出非常之策、付出非常之力。要增强责任意识、发展意识,不作局外人、不当旁观者,共同关心国税事业、主动融入红花岗区的发展、积极投身红花岗区的建设,不畏难、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立足本职、做好本职。要开拓眼界、更新理念,把改革创新作为推动发展的强大动力,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大力推进税收管理制度机制、方法手段的改革创新,坚持科学的态度,用新的思路、新的办法开创新局面、创造新业绩。

三、提振信心,真抓实干,确保完成2011年的各项工作任务

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我们要起好步、开好局,为“十二五”时期工作目标任务的圆满完成创造条件、打好基础。因此,做好今年的工作意义十分重大。今年全区国税收入计划市局提出按10.5%比例增长,区委、区政府提出的增长比例不会低于30%。从总的来看,完成区委、区政府全年收入计划,任务艰巨,使命光荣。我们必须站在新的起点上,着眼于更好更快发展,着力于发掘自身优势,充分利用有利条件,坚决克服各种困难,扎实做好各项工作,力争实现增长30%的奋斗目标,以优异的工作业绩为“十二五”时期的发展开好局,为建党九十周年献礼,为富民强区多做贡献!

(一)积极推进税务依法行政,着力打造促进发展的税收环境

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坚持在法治的前提下服务发展,在促进发展中推进依法治税。一是要坚决贯彻组织收入原则。严格依法征税,应收尽收,应退尽退,不收过头税,不越权减免税,不混级混库。坚决认真落实国家支持经济结构调整、西部大开发、自主创新、改善民生等各项税收优惠政策。二是要切实规范税收执法行为。把规范执法行为作为依法行政的基础,坚决防止和制止超越法定权限、违反法定程序和不作为等行为。认真落实税收执法责任制,强化执法监督检查。继续做好规范执法程序和税收自由裁量权工作,加强对税收规范性文件的制定管理和清理。清理行政审批,积极简政放权,提高审批效率,确保公开透明。做好税务行政复议和应诉工作,保障纳税人合法权益。三是要努力打造税收法治环境。加强和改进日常税收宣传,扎实开展第20个全国税收宣传月活动。面向纳税人、社会各界和国税干部,认真开展“六五”普法和依法治理工作,特别要突出抓好国税干部的学法用法。坚决打击税收违法行为,积极组织配合以房地产、商业零售、农副产品加工为重点行业的税收专项检查,继续开展打击发票违法犯罪活动,营造公平公正的税收环境。积极主动地为经济社会发展献计、献策、献力,加强与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沟通协调,营造综合治税的良好环境。

(二)全力抓好组织收入工作,着力提高税收收入质量

坚持和完善组织收入措施,进一步提高收入质量,确保完成税收收入任务。一是要切实加强税收动态管理监控。密切关注影响收入的各种变化因素,及时、准确掌握重大项目建设、重大政策调整对税收的影响,搞好经济税收、政策效应、征管状况的监控分析,摸清税源状况,及时发现异常,采取应对措施。加强月度、季度、年度收入的分析预测,及时准确把握收入趋势。依托征管数据分析平台应用,通过税收会计监控、征管质量监控、执法检查、税务稽查等方式,加强对组织收入原则执行、收入计划进度及收入质量的评估、考核和控制。二是要建立健全税收分析指标体系。结合省市局征管质量考核指标,逐步建立从宏观层面的经济税收分析到指导具体行业、企业管理的预警性指标、指导性指标和督办性指标体系,完善从税源、税基到税收入库各个环节的收入工作质量评价体系,形成较为科学规范的分析范式。三是要建立统分结合的税收分析机制。建立健全收入核算、税收征管部门分别牵头统筹,政策法规等其他业务部门积极参与的协调机制,统筹开展收入与征管质量分析,形成统一的加强组织收入工作指导意见和工作措施。建立完善上下级之间数据分析与预警、数据处理与反馈的工作制度。

(三)切实加强税收征收管理,着力实施税收专业化带动战略 以实施税源专业化管理为重点,加强风险管理,推进信息管税,强化税种管理,夯实管理基础,不断提高征管质量和效率。一是要继续开展税源专业化管理。按照省局《关于开展税源专业化管理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以及市局的要求,结合实际认真开展工作,确保取得成效。这里需要重点强调的是:要全面准确理解专业化的基本内涵和主要要求,用税收专业化战略的思维推进此项工作,我们作为基层一线的县级局,要按照省市局的统一部署,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和具体措施,在税收专业化管理方面实现新进展、新突破,推进税收专业化管理上档次、上台阶、上水平。要按照市局对县级局实行征管实体化的统一部署和安排,分步实施,全力推进税源管理专业化。依托信息化支撑,合理调整机构职能,科学确定职责分工,整合集中、优化配置管理力量,科学划分管理对象、管理事项,实施分类管理。二是要切实加强税收风险管理。以实施风险管理为抓手,有针对性地对不同风险类别的纳税人实施差异化管理。探索建立专业化的大企业税收管理模式,完善遵从引导和遵从管控机制,健全风险评价、监控和应对体系,帮助大企业有效防控涉税风险。推广应用省局制定的水泥、卷烟销售等管理指南和风险评估模型,探索建立能体现我区重点税源行业的管理指南和风险评估模型,继续完善税源管理质量考核指标体系,着力强化对水泥、商贸、房产开发、建材、汽车销售等行业的管理。三是要扎实有力推进信息管税。加强信息质量管理,大力推行网上办税和电子申报软件,规范信息采集,确保数据的真实、完整,为信息管理奠定基础。拓展第三方信息来源渠道,积极推动建立由政府牵头、相关部门密切配合的涉税信息共享机制,充分利用“组织机构代码信息共享平台”,努力堵塞征管漏洞。加强数据综合利用,充分应用已有信息开展分析、评估、管理、检查。按照以分析促管理、评估,以评估促管理的要求,建立收入核算、政策法规、征收管理等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制度。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支撑平台,提高保障能力。四是要全面加强各税种的管理。强化增值税抵扣管理和稽核异常凭证的审核检查。做好预缴和汇算清缴工作,加强对跨地区总分机构和虚亏实盈、长亏不倒企业的分析评估,提高企业所得税征管水平。以案件管理和源泉扣缴管理为重点,加强反避税工作和非居民企业税收管理。提高出口退(免)税工作效率,有效防范出口骗税。五是要着力夯实税收管理基础。强化户籍管理,加强与工商、地税等部门协调配合,核对登记信息,深入实地普查,防止漏征漏管。规范明晰征管具体工作职责、工作内容和基本程序。做好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的宣传工作,加强对新版普通发票使用管理,逐步推广开票软件。

(四)认真做好优化纳税服务,着力创新纳税服务的制度措施

认真贯彻《全国税务系统2010—2012年纳税服务工作规划》和省市局实施意见,抓好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在完善和创新制度措施的基础上,不断提高纳税人满意度和税法遵从度。一是要建立健全纳税服务制度机制。牢固树立“三个理念”,完善纳税人需求收集、分析、评估、响应、问效服务工作机制,积极探索建立征管与服务全程联动、业务部门后台与办税服务厅前台同步联动的机制,实行全过程、全方位、全员服务。继续推进国、地税联合办税,整体推动办税服务厅规范化建设上台阶。按照“立足现实、盘活存量”的原则,积极探索办税服务厅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重组整合,激发办税厅人员工作活力,提高办税服务效率。依法支持税务中介组织开展涉税服务鉴证等业务。二是要深化网上办税服务平台建设。继续完善推广网上申报,拓展网上出口退(免)税预申报、税务登记等功能,规范相关纸质资料的报送,逐步建立以网上办税服务为主体的多元化申报服务方式。三是要全面实施税收专业化、个性化服务。逐步推行办理税务登记“免填单”服务,对部分事项推行“少填单”服务;做到“三个及时跟进”,即及时跟进重点企业、园区企业的税收服务,帮助排忧解难;及时跟进重大项目、招商引资项目,宣传讲解相关税收政策;及时跟进重大税收政策调整,做好政策效应评估分析和咨询辅导。四是要认真做好纳税服务质量评价。认真落实纳税服务绩效考核评价办法,切实兑现服务承诺,开展第三方满意度调查和明查暗访,坚持持续改进,不断优化纳税服务。

(五)切实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着力提高干素质激发活力

坚持把干部队伍建设作为基础性、战略性、长期性工作来抓,大力实施人才强税战略。一是要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加强领导班子的思想、组织、制度、作风和反腐倡廉建设,努力建设“团结、务实、勤奋、廉洁”的发展型领导班子。完善和落实个人自学与集中学习相结合的中心组学习制度,加强对重大税收工作问题的战略性、前瞻性思考,增强学习实效。切实贯彻民主集中制,加强团结协作,严格执行领导班子议事决策规则,推进科学民主决策。牢固树立“放松教育管理监督,就是失职失责”的管理理念,切实加强对中层领导班子特别是各单位“一把手”的教育管理监督和分析考核评估,经考核评估,对工作不在状态、不尽职不负责的和造成工作推动不力并发生严重失职失责的,采取必要的组织措施。抓好后备干部、优秀年轻干部的培养、锻炼、选拔及选送工作。二是要推进系统人才队伍建设。把教育培训作为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基础工作,认真贯彻省局党组《关于进一步加强干部培训工作的意见》,科学制定年度培训计划,明确培训责任,改进培训方法,分级分类实施,在继续开展所得税、税源管理递进培训的同时,重点抓好税收分析、办税服务厅、文秘等专业人才和业务骨干的培训。建立健全人才评价体系,调整充实各类业务人才库,注重发挥各类人才的作用。认真贯彻落实市局《关于开展在岗学习工作的意见》,搭建平台、创造条件,建立机制、激发活力,大力推进各单位“学习工作一体化”的在岗培训工作。三是要加强和改进党建工作。继续认真贯彻省局党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系统党建工作的意见》,着力实现创建学习型党组织、围绕税收抓党建、基层党建工作制度建设的新突破。继续深入开展以“我是共产党员,从我做起,向我看齐、对我监督”为主题的创先争优活动,切实发挥党组织和党员的先进性,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为实现全区国税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思想和组织保证。完善和落实交心谈心制度,加强人文关怀,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四是要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认真落实《2010—2020年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规划纲要》,完善干部选拔任用、轮岗交流、管理监督工作制度办法。完善干部选拔任用方式,落实干部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完善考核激励机制,调动不同年龄层次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认真落实各项待遇,做好离退休干部工作。

(六)继续深化党风廉政建设,着力健全防患于未然的惩防体系

将教育、制度、监督、改革、纠风、惩治融入税收工作各个方面,切实推进惩防体系建设。一是要以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为重点,进一步完善反腐败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强化反腐倡廉建设是本职的理念,围绕结合融合、责任分解、责任考核、责任追究加大检查力度,推动工作落实和责任意识增强。二是要以“三级联动内控机制”建设为重点,探索建立大预防工作体系。深化反腐倡廉教育,推进廉政文化建设,把对“三级联动内控机制”的认识、理解、实践作为重要内容,继续深化“增强责任意识,科学认识风险”主题实践活动,提高教育的针对性、普及性和有效性。按照上级的统一部署,整合预警机制和“四重一大”工作规程,结合“三级联动内控机制”建设,逐步形成融入税收工作的一体化的制度机制体系。三是要以规范“两权”运行为重点,探索建立大监督工作体系。认真贯彻税务系统领导班子及领导干部监督管理办法,加强对重大决策部署及各项管理制度落实情况的日常监督,切实提高执行力。强化重点监督,落实干部选拔任用“四项监督制度”,加强和改进执法监察、内部审计,健全人事、监察、督查内审工作协调配合机制。强化社会监督,深化政务公开,发挥特邀监察员作用。强化党内监督,认真落实廉政准则、总局实施意见和领导干部“八个不准”。四是要以“两个减负”为重点,进一步加强政风行风建设。结合机关作风建设,继续深入开展“两个减负”工作,巩固和扩大“两个减负”的成果。进一步加强政风行风建设,切实纠正损害国税形象和纳税人权益、影响发展环境的突出问题和不正之风。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加大案件查办力度,建立查办案件及时预警、通报制度,坚决查处损害纳税人权益、影响发展稳定、贪污受贿等案件,坚决纠正和克服失之于宽、失之于软,不了了之、处理通报滞后等问题。

(七)切实加强基层基础建设,着力提高征收管理的服务能力

按照基层兴税的战略要求,加大基层建设工作力度,提高基层履职能力。一是要加强服务、做好保障工作。要面向一线、服务一线,工作重心下移,切实做好服务。完善和落实开展调研、检查指导工作的制度办法,建立工作帮促机制,深入一线,指导工作,解决困难。加强部门工作的协调配合,加大业务、政务、事务的管理统筹力度,整合评估、检查等工作事项,减少资料报送,改进对一线工作的考核办法,增强工作系统性、协调性、持续性,减轻一线额外的工作负担。加强财务管理,完善经费保障机制。加强基本建设管理,抓紧抓好基建项目建设。二是要立足自我、积极主动作为。各单位要提高对市局、区局工作思路、要求和部署的领悟力、统筹力、执行力,根据自身条件,各自的优势,结合工作实际,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切实抓好上级各项部署要求在本单位的落实。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提升文明创建层次。

(八)切实加强机关作风建设,着力提高国税机关的工作效能

认真贯彻落实省局党组《关于进一步加强机关作风建设优化发展环境的意见》,按照我局《开展“作风建设年”实施方案》,提高思想认识,抓紧组织实施,切实达到改进机关作风、提高工作质效、实现追比进位、优化发展环境的目标。这里,我着重强调几点:一是要密切联系纳税人。以纳税人对机关作风、工作的意见、建议为导向,认真查找分析问题,采取措施切实整改,着力解决少数干部存在的“推、拖、慢、散、软、滑、虚”等突出问题。要加强内部行政管理,提高工作效能。二是要充分发挥领导干部带头作用。对存在问题领导干部要带头查找、带头整改、带头承诺,要与基层、与干部职工“同甘苦、共克难”,对重要、急迫、难点工作,要出主意、想办法,带头干、一起干。三是要注重各项工作的结合整合。统筹开展创先争优主题、“三个建设年”、“四帮四促”、“贵州国税人”等活动,促进税收工作。四是要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环境。要鼓励探索,允许失误,宽容挫折,不求全责备,支持创新者、鞭挞空谈者、追究诬告者。五是要加强工作宣传和经验总结。要切实抓好创先争优,树立先进典型,展现良好国税形象,争当各项争创活动的先进。

国税局长在全县财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篇6

第一, 对事业要有良心。校长, 虽然称不上什么“官”, 但是却肩负着党和国家赋予的神圣使命, 承担着教书育人的重要职责。校园就是校长的阵地, 一位校长守住了这块阵地, 为学生提供了优质的教育, 为教师提供了良好的工作环境, 把校园打造成了一个精神的高地、一个知识的殿堂、一个美好的家园, 那么, 也就实现了人生的最大价值。校长是职位、是荣誉、更是责任, 因此, 我们每一位校长都要珍惜自己的职位, 珍惜自己的事业, 珍惜自己的荣誉;要对得起学生, 对得起老师, 对得起广大人民群众;要发自内心敬业, 勤勤恳恳工作, 凭良心做事, 全心全意地做教育;要时时刻刻注意自身的形象, 为学生、教师做出杰出的榜样。学生看老师, 老师看校长, 校长看局长, 局长的形象不属于自己, 而属于整个埇桥教育;同样, 校长的形象也不仅代表校长自身, 更代表整个学校。我们每一位校长, 都要像珍惜家人、珍惜自己生命一样, 珍惜来之不易的职位, 珍惜自己崇高而神圣的事业。要常怀感恩之心, 不愧对祖国与人民的重托, 不愧对自己的良心。

第二, 对同志要有爱心。我们的学校负责人, 一定要关心部下, 带好同志。普通教师需要校长的关心爱护。我们很多教师工作很辛苦, 生活上也存在着一定的困难, 但是他们工作却很努力, 不怕困难, 不怕吃苦, 不怕受累。校长关爱他们, 是对他们成绩的肯定, 是对他们情感的激励, 是对他们价值的尊重。校长关爱教师, 不仅仅是对教师本人好, 而且有利于工作的顺利开展。关心教师, 教师才会支持校长的工作, 才会支持学校的教育事业, 才会心甘情愿地想干事, 才会脚踏实地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每个人都要生活, 都有老人和孩子, 校长关心教师一点点, 教师就会记住校长一辈子。学校的管理错综复杂, 要将各种关系捋顺, 要将潜在的问题处理好, 要将各类矛盾处理掉, 首要的一点就是要有爱心。对于工作中的许多问题, 对于学校中的每一位教师, 当你想不通的时候, 都要用爱心去面对、去包容, 去理解。爱能应对一切, 有了爱心, 你就会把这个世界看得很透, 就会对名与利看得很淡, 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会变得和谐, 变得美好。人要达到这个境界, 需要自身的修炼, 校长要主动提高自身素质, 锤炼自己的爱心与包容之心。晚清重臣曾国藩曾说过:“为官者要以耐烦为第一要义。”在他的手下, 全国各地数千精英, 为其出谋划策, 积极效力, 也成就了李鸿章、左宗棠等一代名臣, 原因就在于曾国藩的包容力, 在于他对下属的耐心, 对下属的宽容, 对下属的理解, 对下属的信任, 对下属的关心, 对下属的爱护, 可以说是我们校长学习的榜样。

第三, 对自己要有狠心。校长对教师要有爱心, 对自己则要有狠心。所谓狠心, 一是要肯吃苦, 校长勇于吃苦, 是对教师的言传身教, 是对教师的无声引领, 是对教师的有效激励。校长吃得了苦, 才有资格让教师吃苦, 才能带动别人吃苦, 才能集团队的力量, 融集体的智慧, 凝心聚力, 共谋学校发展。二是要甘于清贫。教育是神圣的职业, 也是清贫的职业。校长是学校的引领者, 应当有立志成长为教育家的理想与决心。因而需要耐得住寂寞, 守得住清贫, 要执著于清灯黄卷, 坐得了冷板凳, 不断地完善自己, 提高自己, 丰富自己。三是要严格自律, 管住自己的口, 管住自己的手, 管住自己的心。不该拿的不拿, 不该吃的不吃, 不该要的不要。校长只有时刻约束自己、限制自己、要求自己, 才能保证自己光明磊落, 才能保证自己清正廉洁, 才能保证今后不出事。所以对自己的狠心, 亦是对自己的爱护, 是珍惜事业、珍惜自己的重要内涵。

二、以新思维开创新局面

第一, 要真正以人为本。教育的本质是管理人、解脱人、塑造人、影响人, 因而需要以人为本。教师与医生不一样, 教育与治病也有着本质的区别, 病人出现了毛病, 医生对症下药, 一针见效。而教育却是慢工夫, 不能急功近利, 不能一蹴而就, 更不能有半点形式主义。每一个学生都是个性鲜明的精神个体, 他们有着自己独立的意识、独立的人格和独立的精神世界。教师的教育只能是潜移默化的渗透与影响, 而不能硬性地灌输与压制。教师要想改变学生, 引领学生积极向上, 就需要对学生实施无声的影响, 教师经常性的影响, 也许就可能由量变到质变, 让学生产生根本性的转变。“以人为本”就是要求教师眼中要有学生, 要关注学生, 了解学生, 把学生放在第一位。我们有的教师, 课堂上滔滔不绝, 只顾自己的讲授, 而不顾学生的学习, 甚至有的学生课上睡大觉也不理睬。还有的教师, 课堂上要求学生身子直挺, 注意听讲, 却不讲究授课的艺术, 没有关注学生愿不愿意听, 听得有没有兴趣, 完全无视学生的学, 而只顾自己的讲。这些现象, 正是教师没有践行“以人为本”的体现, 也是教师教育失败的根本原因。20多年前我在师范学校教书之时, 学生们都喜欢听我的物理课, 就像喜欢体育课一般, 下午两点钟, 学生都早早地到教室等候。原因就在于我善于体察学生, 肯于关注学生, 时刻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愿望摆在第一位。为了能让自己的课吸引学生, 上课的前一晚, 我都会付出极大的努力, 广泛搜集与教学内容有关的资料, 如, 上牛顿第一定律之时, 我会将牛顿的生平、简历、故事, 甚至牛顿一辈子为什么没有结婚这样的趣闻强制自己牢记。之所以做这些, 就是要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课堂上的旁征博引, 让学生想听、愿听、肯听, 而且下课后还会主动拓展学习。我这个教师的作用, 就是给学生一个引线, 将学生带进自主学习的园地。与其说我教学成功, 倒不如说我将学生摆在了第一位, 真正地做到了“以生为本”, 我们的学校管理者, 我们的普通教师, 必须树立“以生为本”的理念, 如此, 才能将课程改革深入推进, 才能将素质教育目标有效落实。

第二, 要强化团队精神。团队精神很重要, 它代表着一种气势, 一种境界, 一种上进心。如果校长能够将教师团结起来, 齐心聚力, 那么我们的教育工作则无往而不胜, 而这样的校长也是最潇洒、最高超、最智慧的。强化团队精神首先要充分认识每一位员工的重要性。每一个人都很重要, 学校管理者要正视学校的每一位员工, “金无足赤, 人无完人”。虽然他们不可能尽善尽美, 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 但是他们终究有自己的优点, 有自己的优势。校长要善于发现他们的优势, 发现他们的能力, 发掘他们的潜力, 给予他们充分的肯定与鼓励, 包容他们的缺点与不足。其次, 强化团队精神要用好人, 将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位置上, 让每一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人生坐标, 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优势与潜能。最后, 强化团队精神要放好权, 校长要不惜权, 敢放权, 相信下属, 相信中层班子, 相信普通教师, 宏观调控、整体把握, 而非事无巨细、样样过问。校长只有肯放权, 才能激励团队精神, 调动团队每一个人积极主动工作, 才能集中团队智慧, 实现学校工作的全面突破。

第三, 要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是学校的灵魂, 体现了学校的内涵与生命。2010年我到美国考察, 参观了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耶鲁大学、斯坦福大学等四所世界级顶尖名校, 深深地感受到了校园文化的深厚魅力。在哈佛大学, 我没有看到气派的门楼, 没有看到硕大的校牌, 更没有看到漫天的标语。校园是开放式的, 通过狭长的小道都可进入, 没有正门, 也没有门卫岗哨。但是当步入校园的那一刻, 一种历史的积淀、文化的气息、优雅的气质随即包围了我。校园很安静, 每一位学生举止也很文明, 特别是图书馆, 无论是本校的学生, 还是社区的居民都在静静地看书, 学校不但是学生学习的地方, 而且成了社区居民精神的高地。这就是校园文化的魅力所在, 自然而不造作, 博大而不浮躁, 深厚而不肤浅, 以无形之状, 与学校的生命融为一体。相比我们的一些校园, 提及校园文化, 就是悬挂标语, 高呼口号, 不乏形式主义, 也不乏急功近利。有些学校, 门卫岗哨, 戒备森严, 步入其中, 感受到的只是压抑而非快乐, 这样的校园何谈文化?因而, 对于校园文化, 我们必须重新审视。要站在更高的视域、更深的层次、更远的规划上, 思考校园的文化建设, 将校园文化建设向深度、高度、厚度推进。

三、以新目标寻求新突破

人生苦短, 精华部分就那么一点点, 因而我们要用有限的时光、有限的权力做最好的事、最实在的事、最有价值的事。目标是方向、是引领、是动力、也是干好工作与事业的基础性保障。我们校长, 要在有限的职业生涯中取得一定的成绩, 就需要有明确的目标, 以新目标寻求工作与事业的新突破。

第一, 目标要切合实际。每一个学校都有自己的实际情况, 不可能处于同一发展水平与层次之上。因此, 目标的设定也要因校而异, 紧密地与学校的实际情况相结合, 从校园硬性条件、外部环境、师资力量、发展潜力等多方因素考虑, 力求适合校情, 适当超前, 经过努力能够实现。不切实际、好高骛远的发展目标, 只能是空想, 对工作无益, 也不能起到促进工作的作用。

第二, 目标要突出特色。对于校长而言, 一年干好两件像样的事, 就了不起了, 干好一件事就不愧对自己。因而, 学校的发展目标绝不能贪大求全, 要目标专一, 一年解决一个问题, 一年实现一个目标, 稳步推进, 层层提升。要选准自己的特色, 树立自己的品牌, 闪现自己的亮点, 选准学校发展的着力点与突破口。

上一篇:银行部门审批下一篇:七下语文第一次月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