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国产电影的发展(精选8篇)
中国近几年来出现的越来越多国产高票房电影,有一大部分都是喜剧或带有喜剧色彩的影片。当下的社会氛围给国产喜剧电影带来了相当的市场空间,而从《人再?逋局?泰?濉啡扔乘?引发的激烈争论中,我们不难看出,“喜剧”这个抽象的类型对中国电影的制作者们依然是一个需要进一步深化认识的概念。
一、何为喜剧
从古至今,许多重要的文艺理论家都对喜剧提出过重要的论述。从形式上看,喜剧几乎无法定义,然而我们在看到一部电影时都会知道:这是一部喜剧。《不列颠百科全书》中柏拉图对喜剧的定义是:“无自知之明是可笑的。戏剧中无自知之明的人在追求理想,但非他力所能及。”[1]无独有偶,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提出戏剧是对行动的模仿,喜剧则“倾向于表现比今天的人差的人。”[2]不难看出,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对喜剧的定义均从模仿对象的角度出发,从理想和人自身差距定义被戏谑的对象。
时至今日,现代人对喜剧的定义更加精准化和多样化,但是无论出于何种角度,最终落脚总离不开引起人的愉悦或快感。“笑”是喜剧电影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目的之一。但是,这样的定义为免简单粗暴,笑的效果固然是喜剧片区分与其它电影种类的最根本特征,然而如果一部喜剧电影仅止于笑的追求,无论如何都是不完整的。
“喜剧用笑声来超越现实社会的矛盾,以笑来表达人类的自由与自信。”[3]同多少带有个人英雄主义色彩的悲剧不同,喜剧并非强大了观者自身,而是尖锐地洞穿人类自己所建造的道德体系或社会机制如何反制了我们自己,并从这种破绽和缝隙之中寻找新的可能和希望。
这种建立在超越基础上的喜剧精神,往往嘲讽各种陈腐的戒律,对我们平日不敢或不愿触碰的东西大加摆弄,观众们正是从这些荒诞情节中的无力感和引起的同情来得到某些替代性的满足,从电影的情节中超越自我,同时提供了一个让我们反观和思考自己的机会。
对大多数观众来讲,喜剧的通俗性使它包含的外在或内在话语更容易被人接受,它提供某些新的话语模式和思维的创新可以潜移默化的影响人们的日常行为。喜剧中产生一些新话语和新思维意图带领观众超越藩篱,实现某种文化进步与自由。这或许正是喜剧之于人类社会最大的意义。
然而我们看到,当代中国喜剧电影除20世纪90年代出现了冯小刚喜剧片和周星驰喜剧片这两个具有革命性的喜剧片类型外,此后的数年直到现在,国产喜剧片整体上数量在大大提高质量却在直线下降。不得不说,这不但是对巨大市场空间的浪费,也是对我们电影消费者的不负责任的态度。
二、国产喜剧电影的现状
(一)20世纪90年代后的社会潮流
从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在商业化的作用下,大众文化开始与以往政治意识形态构成的主导文化和知识分子为主的精英文化构成三足鼎立之势。喜剧电影在这样的语境中也开始了一波三折的转型,如果说20世纪90年代前期17年喜剧电影中的温情歌颂、温和讽刺还在电影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那么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直到现在,商业娱乐作用下的大众文化风潮抢到了文化市场的头阵。一方面,快速传播的信息时代每个人的声音得到了充分的表达和释放,而人数众多的大众文化在这种便利的条件下迅速占据了主导地位。另一方面,精英群体却陷入了商业浪潮裹挟而来的现代后现代意识中无法自持。结果不但失去了市场,在艺术成就上也没表现出可喜的增进。
此外,电影体制、市场变化的影响也改变了喜剧电影的创作。中国电影直到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才出现电影的商业市场倾向,1995年开始引进外来片并实行票房分账的方式,成熟的好莱坞电影工业体制成为了中国电影的强有力敌手,促使中国电影走向工业化,也开始了电影类型化的起步。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进口大片数额逐年提高,中国电影在本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挑战,为了生存和发展的中国电影也不得不开始绞尽脑汁从“蝙蝠侠”、“蜘蛛侠”、“变形金刚”手里抢观众,本土化和商业意识越来越强。而喜剧电影正以其本土化的幽默,容易迎合市场的需求在今天取代了悲剧成为了主导的文化范畴,在当下的电影领域呈现出了一个最繁荣,也是最复杂的姿态。
(二)国产喜剧电影的类型及经验
喜剧电影往往融合了一种或多种类型电影的元素,并将这些元素贯穿融合成为一部完整电影。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当下国产喜剧电影产生了都市爱情轻喜剧、古装喜剧、黑色幽默喜剧、荒诞幽默喜剧、市民喜剧、无厘头喜剧和贺岁喜剧等几种主要类型。通过梳理笔者发现了国产喜剧电影不可忽视的几个重要现象,即冯小刚式的市民喜剧和贺岁片,由周星驰打开的带有香港电影色彩的无厘头喜剧及文化附属,以及当下势头正盛包罗万象的中小成本喜剧电影。为此,本文将着重从这三个特征明显,具有代表性的喜剧类型对国产喜剧电影作进一步分析。
1.市民的幽默
说到中国的喜剧电影就无法回避一个人,那就是冯小刚。九十年代冯氏电影深受王朔作品影响,自嘲、反讽、幽默在他电影里随处可见。以调侃的方式解构了当下社会中许多压抑了的社会理想和人物心态,在主流话语中为自己的人物赢得了一席之地,成为市民阶层欲望和话语的代言人,而这个庞大的市民队伍正是冯小刚电影得以发展的基础。
试看冯小刚的喜剧电影不难发现,他电影中一方面通过将他们的机智幽默超然的立于世俗之中,另一方面通过解构主流话语精英话语实现了“市民”形象的树立。“冯小刚往往捕捉利于展现人物性格的形象塑造,而在看似离奇古怪而又有真实生活质地的喜剧情节,精心编制的故事情境中将小人物日常生活的疲倦和内心的压抑苦闷释放出来,从‘梦境’中卸掉包袱和束缚”。[4]《甲方乙方》的好梦一日圆让多少电影观众完成了他们在生活中可能永远无法完成的理想和对懦弱、自大等性格的嘲讽。《非诚勿扰》里更是直接指向了当下受到热捧的所谓“现代艺术”聚集地七九八艺术区,调侃为“伪文化、伪艺术”,将自我标榜的“精英艺术家”们翻了个底朝天。表面上看,社会中被标榜为“上层”的精英分子被冯小刚毫不客气的嘲弄丢弃,实则是大众文化与精英文化、主流文化真正意义上的和解与共谋。如果说在《手机》、《天下无贼》里这点还有待考察的话,那么冯导从《夜宴》开始到《一九四二》的转型则是最好的例证。
除了对平凡的歌颂和对精英的解构吸引了大多生活在市井中的观众外,冯小刚无论是在对观众心理的把握上,电影作品的处理上还是对市场的敏感,宣传的重视上都显示出惊人的天分。这三点,无疑也成为冯小刚喜剧电影长盛不衰的鼎力支柱。
首先,在对观众心态的把握上,冯小刚摸准了当下社会人们日益膨胀却得不到满足的欲望,就恰在这时给观众建立了一个个看着荒诞却又合理的乌托邦,引导观众进入一个可以解决问题的语境而不是单纯的嬉笑怒骂。在一个安全的价值范围里最后回归的依旧是主流意识和大团圆结局,即便这样,人们从电影院里走出来的时候,脸上也是可以带着微笑,无比愉悦的。
其次,平民化的路线是冯小刚叙述故事的主要原则。尽管喜剧电影本身就是在对普通人的日常生活的调侃逗乐中反映社会现象或是人生百态,但冯小刚的喜剧一直在拒绝深沉和严肃,拒绝哲学、历史、政治等宏大叙事对象。他只选取生活题材,表现平凡人的情感状态,在电影里带着观众游戏人生。在《没完没了》中,“讨债”题材被设计成了一个让人哭笑不得的“绑架”故事。绑架从一开始就产生了游戏的性质,而观众作为旁观者享受着这场滑稽的演出和电影中那些问题的自我反观。
第三,在电影受到常年追捧与喜爱的背后,冯小刚也应势之需,瞅准了“贺岁”这个商业时机,狠狠的为自己的电影宣传了一把。他凭借着“铁打的贺岁片,流水的女演员,不变的葛优脸”的经营之道赢得了“贺岁档期看冯氏电影”的市场效应。在冯小刚的电影中,虽处处充满了戏剧性的故事情节及人物设计,但是从来没有因“喜”而癫狂,反而更是在安全的价值观里给了观众一个平和的停靠港湾,卸下观众的心理包袱进而让他们得到了满足,同时应和了节日气氛。
2.无厘头和后现代
上世纪90年代,香港电影出现在中国大陆内地。特有的地域文化氛围不同于大陆的电影形态让中国内地的观众着实饱了眼福。而在这些北上的香港电影中,最有代表性之一的则属喜剧之王周星驰,他将无厘头式的喜剧发挥到极致,以及其颠覆性的姿态和后现代的话语开始了对中国喜剧电影的一次时代化的改造。
如果说单凭无厘头喜剧,周星驰并不能成为香港喜剧电影第一人,他的电影引起人们广泛的共鸣是因为不但在电影中营造了喜剧氛围,同时也表现了真实人物心态和社会现象。在他大部分影片中,他所饰演的底层小人物在现实生活中要面对各种艰难与困境,其生存压力面前的窘迫尴尬,谦卑,包括小人物的不自量力都成为他影片喜剧性的重要来源。因此,周星驰的无厘头喜剧能够成为经典和传奇,正是因为他并不是一个人在自说自唱,而是融合了新时期,尤其是年轻一代的青春的下层草根市民的世俗力量,提供了现存社会不能提供的快感和满足。
虽然周星驰的喜剧电影早已被人津津乐道,但是真正在大陆内地掀起狂潮的则必须归到《大话西游》的风靡。《大话西游》淋漓尽致地展现了这一模式下年轻人情感的痛苦与内心的挣扎,也许正是这种痛苦,感动了一代年轻人,在他们的青春时期,终于有人可以和他们平等的对话和交流并且产生共鸣。周星驰在《大话西游》中展示的两个主人公至尊宝和孙悟空,将人们内心中的现实与理想以一种极端的夸张的方式表现出来。影片中至尊宝虽占山为王,但最大的理想不过是发财、娶老婆、过日子。但这个小市民的另一面却是孙悟空转世,野性凶狠,桀骜不驯。但是影片在文本上二者在爱情这个永恒的话题中得到了统一。对爱情的终极幻想是无论至尊宝还是孙悟空都希冀的归宿:一位理想的异性和一生的幸福、美满、自由。不难看出,大话西游中这三个重要的元素正是时代中年轻人自我的化身和并不宏大的理想追求。
《大话西游》的影响并不仅仅限于展示了青春期的梦想最终破灭,不得不开始接受社会限制、接受束缚、承担责任的过程,更重要的是,在这部电影中,青年的个体意识和成长愿望开始苏醒,同时,非主流无厘头的野性也不自觉地开始有意识的与社会相适应,提供一个喜剧模式下安全的主流价值观与信仰。在周星驰身上,我们看到了普通人生活中某种强烈的绝望,然而在电影中仍然挣扎着绝望的反抗,以在精英与主流的统治下求得一席有尊严的生存之地。但周星驰也并不是给我们提供榜样的人,他所做的更多的是在这些人之中用笑声给人们超越的力量。无论对他的电影如何评价,评价高低,这一点是不可否认的,也是当下中国喜剧电影最需要继承的。
3.草根的狂欢
近年来中国电影市场的发展迅猛,在不断提高的进口大片的冲击下,中国电影界开始调整自己的步伐从与进口大片的搏斗中探索经验。就喜剧电影而言,中小成本喜剧电影在近几年频频杀出票房黑马,以前所未有的高调姿态矗立在众多高成本、大制作、视觉奇观的包围中,并形成了几种比较成熟的类型,它们各具特点,互相包融,在制作和市场中形成了独特的现象。当下,国产中小成本喜剧电影呈现出日益繁荣的景象,总体创作出现这样几种类型:
(1)黑色喜剧电影。这类影片以《疯狂的石头》为起点,诸如《鸡犬不宁》、《斗牛》、《夜店》、《疯狂的赛车》等。这类影片往往依靠快节奏、交错叙事、在蒙太奇和视听语言上的创新吸引观众,从形式上的离经叛道进而引起影片内在的颠覆。虽然在形式上少不了对国外喜剧电影的模仿,但是电影类型在中国观众群体中却得到了极高的呼声,对于这一点,中国黑色喜剧电影的头阵宁浩曾说:“我相信盖?里奇也拍不出这片子,这里有太多东西是中国的,本地的,紧扣中国可笑而又心酸的现实生活,终有中国人才能理解。”就是这样,黑色喜剧电影经过导演们本土化的改造,将戏仿的经典内容加上中国现实生活写照,制造出强烈的接地气的滑稽、讽刺效果。
(2)轻喜剧。在当下城市化的时代背景和以城市观众为主力的消费群体的作用下,当前的轻喜剧电影中绝大多数都被都市爱情类喜剧所占据。对年轻漂亮,爱好时尚,对美满爱情充满向往的城市姑娘们来说,这类电影无疑是她们最贴心的选择。而好莱坞面向年轻女性观众的“小妞电影”也成为了都市爱情喜剧借鉴的主要对象。不需要太多内涵和犀利,轻松的幽默给职场白领们一次愉悦身心的机会,在电影院中实现自己或是升职发财事业有成,或是“王子与公主过上幸福生活”的美好遐想。
(3)古装喜剧。戏剧故事发生在古代,恶搞和戏仿的手法混同大众化的情节消解了现实时空的概念,使观众从另一角度体验这种快感。例如《天下第二》、《十全九美》、《东成西就》等,把喜剧时空设定在古代,只为增加笑料的筹码和荒诞喜剧的张力。这类电影“不想解决任何矛盾,它们消解一切,只为追求纯粹的喜剧快感,文本大多都充满了虚无主义的倾向。”[5]也正因如此,电影的情节往往千篇一律,常被人斥责“做工粗糙”,渐渐式微。
2006年以来,国产小成本喜剧电影在国产电影市场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深刻的社会、文化根源成就了这些电影的票房神话、获得的高度关注以及某些共同的喜剧特征。这些国产小成本电影的勃兴与电影产业内部的产业调整和外部生存环境变化有很大关系,然而最根本的还是观众内在的文化心理需求。不同机构在调查中均显示,电影观众群体集中在20~30岁的城市青年当中。在整个文化大环境里,各时期青年群体总有着基于相近心理、生理特征而定义的属于自己群体的亚文化,例如美国曾出现过的摇滚和嬉皮士。在国内,青年群体在接受全球化的影响更快,当他们在与中国语境结合之后,利用新型媒体消解、颠覆、拼贴、夸张、产生了诸如大话文化、恶搞等文化现象,这些都体现在了中国式的喜剧电影之中。
三、背后的隐忧
(一)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在喜剧电影中,剧中人物和他们的挫折困境引起旁观者的感同身受,观众对他们的窘境一方面隔岸观火,带来观看的满足感,另一方面也有着自我认同。“喜剧通过欢乐价值来体现生命的自由和精神的超越,并用这种精神面对任何丑恶,对自命不凡的救世主和‘绝对真理’都采取一笑置之的态度。”[6]遗憾的是,当下的喜剧电影并没有体现“通过欢乐价值来体现生命的自由和精神的超越”这一准则,他们以粗制滥造的故事情节和谄媚的低俗笑料表现所谓“平民化”的倾向,造成了“山寨成风,大都雷同”的恶性竞争市场,正如电影学者尹鸿所说的那样:“值得警惕的是,由于喜剧片的普遍成功,很可能会带来中国中小成本电影越来越喜剧化的倾向,过多的影片互相模仿,题材缺乏创意,将产生大量垃圾作品。”
艺术是对生活现实的反映,电影是社会现实的映射。当代国产喜剧电影中,无论是荒诞喜剧还是现实喜剧,其创作土壤都是当下的,尤其是本土的社会现实生活。而当代中国社会正经历着来自东方文化与西方思想,传统文化与现代意识的激烈碰撞。这些对立的价值体系所产生的冲突,影响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各个领域,使身处社会的人们产生强烈的焦虑和矛盾心态。历来被视作理所当然的价值观受到挑战,人和人有关的信念、理想、价值等统统受到质疑。在这种后现代文化特质的时代背景下,观众产生了对现实的怀疑和荒诞的认同,因此,无论是哪种类型的喜剧电影,它的表达系统总脱离不了现实与荒诞的交叉错位,这种错位恰恰迎合了现代观众的心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推崇,他们拒绝严肃和理论,试图以轻松幽默的姿态解构那些所谓的精英与主流。
但是,这种泛娱乐化的倾向里,“一切公众话语都日渐以娱乐方式出现,并成为一种文化精神。我们的政治、宗教、新闻、体育、教育和商业也都心甘情愿地成为娱乐的附庸,毫无怨言,甚至无声无息,其结果是我们成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7]这种毫无节制的娱乐使社会迅速平面化与简单化。而在电影领域,即便喜剧片就是要通过“电影”这种传播方式带给人以娱乐的享受,但这样的环境中,喜剧片似乎成了一个速成林,很多片子看似都打上了搞笑的标签,而在大批量生产中“山寨”成风,不但使“山寨”失去了原有的颠覆性文化的价值,所谓的“革命性”也就荡然无存。同样劣质的笑料和单一的戏仿充斥了观众的眼睛,电影制作者们即使得到了观众的爆笑声永远也无法回避一个事实: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二)导演中心制的弊端
电影从出生开始就从没摆脱过商业的影子,无论是在好莱坞盛行的年代还是在抵制电影商业化的潮流里,在客观上,“商业”从来就没能如人们所愿的离开电影这门艺术,它与电影的亲疏远近只是不同时期人们的一厢情愿。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历史的经验,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在电影的领域内商业和艺术并不存在根本上的矛盾,也越来越多人认识到商业化、类型化电影在电影工业发展中的基础性作用。
在新中国,电影的起步主要有两个来源。一是历史上传统电影的发展给新中国电影事业的发展所提供的技术经验和本土化的创作模式,二是苏联电影的影响,新中国成立后,特殊的内外环境使得中国的艺术发展倾向于“苏联模式”。在那个历史阶段,无论是电影的制作还是发行都由国家统一掌握,并没有任何的市场空间,影片本身也大多为政治服务。基于这样的情况,一方面可以说国产电影在改革开放、市场经济之前并没有观众和市场的意识,更谈不上制作机制。而到改革开放后,第五代横空出世,陈凯歌、张艺谋等拿出了令人叹服的作品,此时的电影还只是一小部分人的“特权”。这些导演们在一部部作品中率先成熟,也因此在市场中占领了先机。随后才姗姗来迟的电影机制及创作模式并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而是围着着些业已成熟的导演和作品抢市场。另一方面,市场在中国电影业里长期缺失,而导演们在学院的精英教育下形成了重视艺术而轻视商业的学院派思想,而且这种影响时至今日还深深影响着电影创作中坚力量的思维方式。由此,导演中心制在我国的电影产业中渐渐形成。
但是在商品化的今天,观众群体越来越庞大,对电影的需求量不但有量的增加还有质的提高。在这样的情况下,依靠导演自身的艺术素质便不能满足庞大的需求。同时,为了迎合观众的审美趣味,制片方也会更加关注观众和市场的需求而对导演提出要求。然而并不是人人都能成为库布里克,在作者电影中能够自由表达的导演进入另一个领域往往会显得不那么适应。当导演们力不从心的时候,影片的供应变成了巨大的缺口而不能迅速地弥补。这样的例子不难找到,2012年,冯小刚导演出手《一九四二》这样的历史大片,而向来在电影中对国家民族进行深刻思考的陈凯歌导演却关注了当下现实社会中媒体暴力的问题。虽然市场和业界的评论都很中肯,但是也不难看出作品的硬伤和票房尴尬。
但这并不是说导演中心制或者作者电影给国产电影带来伤害,作者电影在每个国家往往都是艺术突破的最前沿和艺术成就最高的领域。但是每一种制度都不会是最完美的生产方式,大规模的导演中心制限制了类型片成体系的发展,同样也制约着喜剧电影的创新。然而我们同样需要注意,当前国内电影产业的发展还不平衡,制片人的整体专业素质还有待提高,对影片艺术质量和商业效益还不能达到有效的平衡。因此,在商业电影及喜剧片成熟的路上,中国电影产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四、国产喜剧电影的发展之路
随着中国经济制度改革和电影产业化发展,中国电影在市场化道路上必将有飞快的进步。中国的喜剧电影在这一阶段内仍是国内电影票房不可缺少的主力军。但是,电影毕竟是“有意味的形式”,文化艺术的创新性和多样性是目前喜剧电影的生命力和软肋共同所在。这种电影的优势虽然符合了主流消费群体的口味,但如果“一味的生产粗制滥造、喧闹无度、毫无人文底线的作品,那就是以不断地透支观众信任为代价,即使可以利用发行、宣传、档期优势,换取暂时的票房利润,但这种涸泽而渔、饮鸩止渴的营销模式,对此类电影的长期发展其实是不利的。”[8]
前文中将喜剧电影的重点放到冯小刚、周星驰和国产中小成本电影的分析上亦是同此目的。冯小刚和周星驰是经过时间和作品质量考验的,虽然是南北两种各不相同的幽默方式,但都没有单一的停留在搞笑喜剧上,观众接受他们的电影,更多程度上是对电影中“超越”的价值观和精神态度的共鸣。从他们的电影中,我们或是得到了小人物温情的力量,或是从无厘头的颠覆搞笑,不知所云中给大众群体以个人的关怀。影片中的人物和故事点燃我们的理想愿望,让人们得到慰藉的同时肯定了自我存在的意义和信念。势头正盛的国产小成本喜剧电影在出生之时就一鸣惊人。强大的融合能力使他们混搭了各类型电影可能之元素来壮大自己的力量,在电影类型和制作运行等方面不断探索创新,并取得了意料之外的市场效果。
喜剧电影近年来的成功显示着市场和观众对于喜剧片的饥渴。在这种情况下,更需要有强大的制作体系来加以支撑。首先是对喜剧的正确态度。通俗的艺术作品不等于它不是艺术作品,通俗也并不等于低俗和媚俗。正相反,喜剧电影的创作甚至要比剧情片或悲剧更需要艺术技巧。喜剧电影的能指往往是我们所看到的“俗”的幽默与文化,堂而皇之地将各种平日里不登大雅之堂的言语行为搬上银幕,而其所指则朝向人间丑态和虚伪,能指与所指截然相反又要统一于一部作品中,对创作者的艺术素养和剧作能力要求其实就极高了。此外,一个成熟的制作团队应绝不仅仅只有商业概念,毕竟电影还是一门艺术,如果没有艺术的核心,没有有意味的故事,品味越来越高的观众是不会买账的。尽管越来越多的高票房喜剧电影在业界被批得体无完肤,而观众并不买评论者的帐。可以看到,这样的喜剧电影只是满足了市场中喜剧电影的缺失,并没有在真正意义上带来欢乐。
综上所述,国产喜剧电影在国产商业电影市场上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其所取得的票房神话、获得的高度关注以及某些共同的喜剧特征让我们不得不开始重视喜剧电影创作的深层意义。这些国产喜剧电影的勃兴与“电影业内部的产业调整和外部的生存环境变化都有很大关系,但最根本的因素还是观众内在的文化心理需求。”[9]商业电影是一种纯粹的文化商品,并不是像一般的物质商品一样,它在被消费的同时又生产出一批能够对这类电影接受的观众,而观众的需求又成了电影制作者继续创作的动力,推动着电影产业的发展循环。所以,只有当电影从业者真正“以人为本”,重视电影艺术最终是要给观众带来审美乐趣的,在笑声中带领观众“超越”的,观众的需求才能在产业链上顺利流通,喜剧电影才能真正繁荣。
参考文献:
一、国产中小成本电影的概念界定
随着中国电影业的飞速发展, 国产小成本电影也迎来了自身的繁荣发展时期, 在与大成本电影的竞争中, 国产中小成本电影逐步形成了独特的创作模式, 以其个性化的叙事方式、本土化的故事内容、精准的市场定位和立体化的营销方式逐渐成长为国产电影中的一支重要的生力军。
所谓的中小成本电影, 是与大成本、大制作电影相对而出现的一个投资概念, 按照中国国情, “中等规模投资影片的制作成本一般在1000 万元到5000—6000 万元之间, 小成本制作一般在1000 万元以下”。而投资300 万元以下的影片不能进入院线。[1]因此, 中小成本电影界定为投资成本在300—8000 万元之间、题材多关注小人物的命运、主要由新锐青年导演执导和年轻偶像演员创作、带有明显个人风格的影片。
二、国产中小成本电影的创作特征
国产中小成本电影在国产大片和好莱坞影片的夹缝中谋求生存之地, 其发展也受到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影响, 在其市场竞争中逐步形成了自身的创作特征。
(一) 在地性
首先是贴近实际。由于国产中小成本电影受投资成本的限制, 鲜有选取一线大牌明星, 而选用亲和力好的、年轻的演员;在选题方面更多地关注现实题材。从《疯狂的石头》《失恋33 天》到《谁的青春不迷茫》, 均以现实题材构成故事的主体, 这种贴近实际的选题更容易引发观众的共鸣。
其次是贴近生活。国产中小成本电影讲述的是现实生活中的故事, 表现的是现代人的喜怒哀乐和生活体验。国产中小成本电影更加注重与社会热点的互动, 展现当下人的生活状态, 尤其是以本土化的方式来表达社会生活的质感, 更“接地气”, 改变了好莱坞类型片的“水土不服”和国产大片对现实生活“疏离”的弊端。
最后是贴近群众。国产中小成本影片往往表达一种人文情怀, 展现普通人的情感, 善于以情感人, 引发观众的情感认同和情感补偿。电影《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以青年人的爱情与友情为题材, 表现青春的激情与美好, 向青春致敬。而有些所谓“贴近群众”的大片之所以缺乏受众、缺乏市场, “就是因为还不是真的贴近群众。表面上拍群众, 主旨还是贴近领导。”[2]
(二) 喜剧元素
梳理2015 年卖座的进口片和国产片可以发现, 票房排名前十的影片中有三部为国产中小成本电影, 其中徐峥导演的《港囧》斩获16.1 亿元票房, 闫非导演的《夏洛特烦恼》获得14.4 亿元票房, 董成鹏导演的《煎饼侠》也取得了11.6 亿元的票房佳绩, 这三部影片均有“喜剧”元素, 可谓是电影界小投资大回报的典范。“喜剧作为一种‘世俗’美学风格, 由于其艺术形象的‘小人物’定位, 生活细节的情趣化处理, 社会困境的解构式处理, 传播效果的轻松化诉求。”[3]使得受众在轻松、愉悦的观影过程中释放焦虑、宣泄情绪、抚慰心灵, 以至于不少观众从中体会到某种为之一动的“泪点”、“笑点”和“兴奋点”, 始终保持一种饱满热情的观影心理, 从而获得强烈的艺术效果。
(三) 戏剧化
取得票房成功的国产中小成本电影都具有强烈的戏剧冲突, 采用“起承转合”相一致的情节剧模式, 创作者们基于对好莱坞电影类型规律深入的研究和分析, 并结合本土化生活进行创新, 使得国产中小成本电影的戏剧冲突更清晰、叙事节奏更紧凑、线性情节更完整, 充分发挥情节剧“起承转合”的特点, 故事通俗易懂, 从而最大限度地契合受众的趣味和需求。因此, 国产中小成本电影所取材的故事是否具有强烈的戏剧冲突, 是其取得高票房的重要因素。
(四) 类型化
国产中小成本电影的编导们结合中国的国情, 从选题、叙事、题材等角度出发, 探索国产中小成本电影的创作规律, 制作出一批符合中国受众口味的类型化电影, 其内容主要包括青春、梦想、爱情、奋斗、悬疑、动作等类型元素, 进而形成爱情片、喜剧片、动作片等类型电影。所谓的类型化电影, 是从商业运行角度出发, 将观众熟知的、既有的类型元素有机组合, 以相对固定的模式摄制影片, 进而形成一套模式化的生产流程。“这其实是借鉴‘好莱坞’的经验, 但同时又必须在本土化方面狠下工夫, 探索出中国式的类型模板”。[4]因此, 在创作实践中, 应当发挥中小成本类型电影的创作优势, 积极探索与创新, 结合当下受众的审美趣味和现实需求, 制作出更多叙事流畅、故事完整、立意新颖、节奏紧凑的类型化电影。
三、国产中小成本电影的发展策略
近年来, 国产中小成本电影的确创作出一批优秀的作品, 在艺术和商业上实现了“双赢”。但由于国产中小成本电影在投资规模、市场认可度、商业价值和相关政策等方面受到制约, 再加上一些电影存在脱离现实、“恶搞”、“媚俗”、质量良莠不齐等诸多方面的问题, 阻碍了国产中小成本电影的良性发展。因此, 国产中小成本电影想要健康成长, 不仅要做到类型总量丰富, 还要保持影片个性化的叙事方式, 提高影片的艺术质量和制作水准, 实行类型化电影的精品战略。
(一) 针对性的受众人群
笔者认为, 从受众群体的差异性来看, 成功的类型电影可以划分成两种:一种是“最大公约数”电影, 这些电影最大化地覆盖受众群体。如一些学者所提出的大成本制作的高概念电影《哈利·波特》系列, 还有如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简单的故事加上永恒的艺术母体, 很容易穿越时空、年龄、种族的界限, 获得最多、最广的受众。
另一种是“最小公倍数”电影。这类影片强调影片的针对性, 强调影片的扩散式消费。《失恋33 天》便是该类电影的一个成功案例, 豆瓣上特定网络影迷扩散至青年影迷, 再次发酵扩散至周边的受众, 影片逐渐形成口碑, 扩散至整个市场, 形成一种扩散式的消费行为。其次, 这些电影往往改编自成功的剧本, 或者曾获得过一定票房, 受众观影之前影片便聚集了大量的人气, 良好的受众基础加上扩散式的消费行为增加了影片的票房保证。
(二) 关注现实题材
中国电影大片呈现出一些学者所说的疲软状态, 电影的创作局限于历史、武侠、美女、东方传统景观等非现实题材, 而现实题材为主的警匪片、战争片、灾难片、恐怖片在中国电影中处于缺失状态。这其中既有国情、文化制度对电影的束缚, 也有市场仿学好莱坞的急功近利心态, 当然还有创作者自身的水准、中国类型片处于幼年期的必然阶段等原因。在这个阶段中, 离现实生活很近的喜剧片和爱情电影便弥补了观众对现实题材的需要。电影的特性也就是巴赞和克拉考尔强调的照相性质, 可以让观众清晰地看到社会现实, 如《杜拉拉升职记》中有职场竞争, 《人再囧途之泰囧》中有商战, 《疯狂的石头》中有对下岗与社会弊端的反映。电影的本性, 也就是爱森斯坦、爱因汉姆强调的形象性, 强调对现实进行选择概括, 创造出独特的艺术逻辑和规则, 如主人公不死、有情人终成眷属定律、好人好报定律, 甚至《小时代》《杜拉拉升职记》中现代大都市之壮丽、白领、都市丽人等人物的出现可以为观众呈现出观众对“自身认同”、对现实世界的合理想象、实现观众“自恋情结”的一个梦幻世界, 最终让观众在这个虚构的世界中体验到释放的快感, 满足观众对现实世界娱乐的渴望。
(三) 借助新媒体传播与话题营销
在中小成本电影中, 电影发行除了借助名人效应来吸引观众, 为票房奠定良好的基础之外, 还借助了强大的网络传播方式, 如《匆匆那年》一经上映便被一些知名网友关注, 在微博、微信、博客等自媒体中被一再发酵、放大, 之后被网络精神领袖、网络大V等转发, 名人自媒体起到了领头羊的作用。
这些影片往往作为一个时新性话题, 成为舆论焦点, 或被大量的同龄人论述, 或见诸于报刊新闻媒体之上, 这类似于传播学中的“议程设置”, 给受众造成一种“不得不看、越骂越看”的主动心理。新媒体互联网时代下独特的营销方式, 实质上是一个由被动观众变主动观众的过程, 值得笔者以后探讨。
(四) 类型剧作的自觉把握
类型创作意识在青年导演中显得比较自觉, 在这几部电影中则表现为对经典类型元素和桥段的挪移与拼贴。《疯狂的石头》《疯狂的赛车》《人再囧途之泰囧》都是多线索结构, 大量装傻耍宝模式的桥段引入, 后者还有公路片的类型特征。这些类型创作意识加上中国戏曲小说中强调的一波三折、峰回路转、欲擒故纵等叙事观念, 自然会获得口碑和票房。另外, 这些片子都强调剧作成本投入和剧作位置, 毫不夸张地说, 有了成功的剧本才会有成功的电影。
国产中小成本电影经过多年的探索, 已形成独特的创作模式, 成为中国电影市场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国产中小成本电影应该提高影片质量, 坚持“内容为王”, 坚守发展原则, 发挥自身特色, 克服自身发展的瓶颈, 实现与大片的平衡发展, 继续为促进国内电影市场的繁荣贡献力量。
摘要:近年来, 随着我国实行电影产业化改革的不断深入, 国产电影取得长足的发展, 其中尤以中小成本电影的发展引人关注。本文以近几年取得票房成功的国产中小成本电影为蓝本, 分析国产中小成本电影的发展现状, 审视其创作特征, 在此基础上, 提出国产中小成本电影的发展策略。
关键词:国产中小成本电影,创作特征,发展策略
参考文献
[1]中国电影家协会.中国电影产业研究报告[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 2010.46.
[2]郑洞天, 倪震, 黄建新, 赵军, 陆川.中小成本电影的市场出路[J].当代电影, 2009, (1) :16.
[3]尹鸿, 雷建军.近期中国内地电影市场的“黑马”现象[J].当代电影, 2013, (7) :11-12.
关键词:美国电影 国产电影 启示
电影是一种开展跨国文化发展的重要形式,是能够推动各个民族、各个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经济交流、文化贸易的重要途径。所以,我国电影产业的发展对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加的文化娱乐需求,对继承我国传统文化,提升我国文化的国际影响,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因此,对国产电影的发展进行探析势在必行。
一 美国电影成功繁荣的局面
美国电影全球化传播战略是美国电影发展的关键构成部分之一。在上个世纪90年代好莱坞就已经成为了成功的电影运营模式,其凭借着强大的资本支撑、市场占有率以及文化影响力传播到了全世界。目前,美国电影的年产量大约为全球电影产量的10%,并且拥有全球电影票房的70%左右。其中,美国的好莱坞是全球商业电影的集中区域,每年有大量优秀的商业电影在好莱坞被制作流向全球。美国电影成功发展至今、登上全球电影市场第一的宝座,与美国电影产业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探索精神、创新意识与坚持毅力是密不可分的。
二 美国电影的特点
美国电影作为大众文化的典型代表,其外在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影片思想的平实性。纵观美国电影的发展历史,美国电影的平实思想十分明显。在影片中既没有苦苦追寻关于人类终极生存的哲学思维,也没有深入探索宗教的起源与发展,仅仅只是演绎着人们根据剧情就能够推断出结局的情节,是不需要经过过多思考就能够得出的结论。美国电影始终都是以娱乐为核心,选择大众化的制作路径,以制作商业电影,实现对经济收益的回报目标,因此其影片思想都趋于平实,符合大众的审美与品位。
2 影片类型多样。美国电影经过百余年的发展,影片的多元化类型是在不断的成功与失败中累积起来的。下列是2012年-2015年美国电影的代表影片:2012年《冰川时代4》(动画片)、《敢死队2》(动作/冒险)、《逃离德黑兰》(剧情片);2013年《惊天危机》(动作片)、《钢铁侠》(科幻片)、《卑鄙的我》(动画片)、《斯大林格勒》战争片;2014年《冰雪奇缘》(动画)、《移动迷宫》(惊悚/悬疑)、《变形金刚4:绝迹重生》(科幻);2015年《火星救援》(科幻)、《惊天魔盗团》(悬疑、犯罪)、《飓风营救3》(动作/惊悚)。可以看出近三年来美国电影类型包括动画片、科幻片、战争片、悬疑片、动作片、惊悚片、犯罪片、剧情片等等,其一同成为了大众电影消费的对象,并且同时满足了不同观众对电影的需要。
三 美国电影的成功原因
1 趋于大众化的制作理念
文化差距是影响美国电影在全球范围内传播的重要因素之一。与全球大众主流文化越接近,美国电影就越容易被全球观众所接受。美国电影中趋于大众化的制作理念是其成功的首要因素。其主要表现在电影主题的选择上,作为需要,往全球流通各地的美国电影为了能够更加广泛地被群众接受,需要面对不同国家的民俗文化、生活心理,因此其选择采用观众熟悉并且容易接受的大众话题。例如,《哈利波特》中正义与邪恶的较量,《复仇者联盟》中团队协作团结的精神,《环太平洋》中拯救世界的英雄,《当幸福来敲门》中温暖的感情。这些电影中都体现着大众主流的精神理念,其能够让观众在享受视覺震撼的同时,也感受着来自美国电影的主流精神。虽然美国电影中不乏略微的血腥与暴力,邪恶与阴谋,但是影片中所表达的主流意识仍然是积极、公平、自由、和平、正义。虽然影片中主人公会历经重重邪恶,但是最终正义还是会打败邪恶,捍卫正义与人类的尊严,最终获得幸福。美国电影创作中这种趋于大众的文化理念能够在全球各国国家制造相同的价值认同感。
2 高科技精良的制作手段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高科技手段被应用于电影制作中已经十分普及。在上个世纪70年代末期,美国电影《星球大战》上映就标志着全球电影行业已经进入了数字化时代。利用计算机技术来对电影拍摄进行修复、虚拟的时代已经来临。电影中的画面已经可以不需要完全依赖实物拍摄。1976年的美国电影《星球大战》让人们领略到了美丽的外太空,1993年的美国电影《侏罗纪世界》让人们见到生活在远古时代的恐龙。尤其是近几年,在美国电影中的好莱坞大片大量地运用了高科技制作手段。例如,灾难电影《2012》中所有海啸、地震、房屋倒塌等画面均为利用高科技手段后期精心制作;《变形金刚4:绝迹重生》的60%镜头都是使用国际最先进的4k分辨率集成双65mm镜头的IMAX3D摄影机进行拍摄,以制作出不存在的机械人;《阿凡达》利用3D虚拟拍摄技术制造了一个美丽的潘多拉星球。
3 满足全球化市场需求
电影的制作与拍摄需要满足市场的各种需求,其中电影主角的人选以及制作团队就是十分重要的方面。以美国好莱坞电影为例,好莱坞电影明星都是来自世界各地各个国家,获奖无数。例如,著名影片《勇敢的心》中的梅尔·吉布森就是澳大利亚人,《木乃伊3》中的杨紫琼、李连杰是中国人;观众们喜爱和熟悉的好莱坞的各个大明星休·杰克曼(澳大利亚)、金·凯瑞(加拿大)、杰森·麦可·斯塔森(英国)等都是来自世界各地。明星是美国最为成功的国际文化贸易中的一项,其最为成功之处就是其将原本属于全球的名人资源全部吸收归纳到自己的权属范围内,利用电影对明星资源进行优化整合,打造明星品牌。贴上美国好莱坞电影的标签,然后将其打造出的明星品牌推向全球,以满足全球各个国家对名人效应的需求。除此之外,美国好莱坞还拥有全球化的制作班底,拥有各个国家许多优秀的电影人。例如,我国著名导演吴宇森、李安,摄影师顾长卫、赵非等人都被邀请至好莱坞去创作电影。好莱坞利用来自神秘东方的文化为观众打造一种文化创新,以开拓新的市场资源,同时还利用著名电影人在其原属地区的影响力、地位、名声来获得华人文化圈内的接受与认可,从而全面拓展其在中国,乃至亚洲的电影市场。
四 美国电影成功影响下的国产电影发展策略
1 大力培育电影市场
要增强电影的商业化操作。由于受到历史与政治原因限制,我国电影作为产业性质发展的时间并不长久,其更多的是作为一种宣传主流理念的工具而存在着。中国电影产业的商业化水平还有待进一步的加强,满足电影市场需求的能力还有待进一步的提升。因此,国产电影要发展就应该转变观念与思维,积极推动电影产业的商业化发展,构建健全的电影院校制度,充分调查市场需求,开展完善的市场测试,避免盲目跟风拍摄影片。要积极主动地对电影票价进行调查,从而针对不同区域的经济水平对影片定价进行调整。及时根据影片的市场反应来开展相关周边产品的开发工作。
2 整合中国电影文化资源
对于中国电影产业来说,整合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资源是其占据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首先,可以整合自然资源。中国疆域广阔,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江河湖泊众多,青山秀水比比皆是,可以作为电影拍摄地点的景点数不胜数。中国地域广阔,风景秀丽给国产电影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版图因素。其次,可以整合历史故事资源。我国拥有五千年的历史,文化渊源流畅,历史底蕴十分深厚。神话、寓言、历史事件等都十分丰富。从某种角度来看,电影是一种叙述故事的艺术,而我国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给其提供了十分丰富的题材与选择。因此,国产电影可以积极对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历史故事进行挖掘,并且在其中注入现代气息,让鲜活的故事通过大荧幕的形式呈现给观众。
3 提升影片制作质量
虽然优秀的市场营销手段能够提高影片的知名度,但是最终决定影片票房程度还是影片的实力。从电影市场整体来看,制作品质粗糙的电影即使前期宣传工作做得再到位,依然很难获得高票房。因为,在影片上映过程中影片的实力会成为观众口中的口碑,进而不断地影响票房的发展。例如,前期宣传工作并不是十分到位的《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依然凭借着其精良的制作,优秀的情节获得了观众更多一致好评,叫好又叫座。
4 满足全球文化需求
国产电影在发展过程中过于本土化或国家化都不利于其发展,如果找到两者之间的平衡点成为了国产电影提升其核心竞争力的所在。电影作为一种特殊的跨文化媒介,其不单单要选取本国的特色文化,同时还要积极借鉴全球优秀的文化经验。只有在具备了不同文化经验的时候,国产电影才能够真正地掌握核心竞争力,走向世界。例如,法国电影中的人物刻画细腻,笑点出其不意,幽默意味深长,观看法国影片不单单可以获得欢笑,还能够体会影片深处的温情。借鉴全球文化经验并不是意味着要照搬抄袭外国电影的制作方式,只是要求国产电影要摸索外国电影成功的背后,需求新的突破口,吸取他人的经验与教训,获得新的创作灵感,以寻找自身的突破路径。
五 结语
虽然中国电影在以美国电影为领导者的全球化发展中仍然处于竞争劣势的状态。然而我国高速发展的经济状态以及不断壮大的国际影响力将会给电影产业的发展带来良好的发展开端。我国文化产业的不断成熟与完善也给中国电影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机遇。相信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扶持以及我国电影人不断的努力下,国产电影将会发展的更加成熟。
注:本文系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13q126);湖北工程学院教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14A05);湖北工程学院科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1530)。
参考文献:
[1] 董小麟、吴珊:《美国电影产业贸易的经验及其对中国电影贸易的启示》,《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1年第4期。
[2] 胡夢薇:《美国电影投融资体系对完善我国电影投融资体系的启示》,《中国电影市场》,2011年第7期。
[3] 杨晓丽:《跨文化传播中的本土文化安全浅析——美国电影、日本漫画、韩国连续剧和电影产业对文化安全的启示》,《法制与社会》,2008年第5期。
[4] 彭侃:《当代美国独立电影的营销机制及对中国低成本电影的启示》,《电影艺术》,2012年第3期。
[5] Cassady Diana,Townsend Marilyn,Bell Robert.Portrayals of branded soft drinks in popular American movies:a content analysi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ehavioral Nutrition and Physical Activity,2006,Vol.3 (1):4.
[6] 粟晓丽:《“以和为贵”——从文化包容性看美国电影的世界发展态势》,《今日湖北》(理论版),2007年第3期。
2、《杜拉拉升职记》杜拉拉(徐静蕾 饰)是个初入职场的小白领,由于前任老板总是对她性骚扰,所以她决定跳槽,进入了著名跨国企业db。db的销售部金牌经理王伟(黄立行 饰)与hr副总监玫瑰(莫文蔚 饰)是一对地下情人,但是由于两人的工作压力都很大,以至于谁也无暇顾及家庭,双方大方分手。杜拉拉刚来db,遇到了互相斗法的伊娃(李艾 饰)和海伦(吴佩慈 饰)。因为一次巧合,在电梯里邂逅了患有幽闭恐惧症的王伟,两人从此熟识。因为总公司高层要来中国分公司视察,因此中国区总经理和hr主管商量要重新装修公司。然而玫瑰却在此时患病需要动手术,其他人也避之不及,唯有初出茅庐的杜拉拉勇挑重担,并以其坚强不屈完成了这个重大的任务,受到了上司的赏识。而且,公司还在泰国举办了庆祝派对,期间杜拉拉与王伟擦出了爱情的火花,但是这段办公室恋情却遭遇了重重的阻力……本片是徐静蕾的第四部导演作品,根据李可同名畅销小说改编。
3、《背起爸爸上学》本片根据真实故事改编。农村孩子石娃(赵强)自幼丧母,与父亲(江化霖)和姐姐(颜丹晨)相依为命的他长到七岁时,为生活所困的父亲再也拿不出足够的钱供他和姐姐同时读书,一把铜勺令成绩优异的姐姐辍学,父亲叮咛石娃好好读书。石娃上初中时,姐姐为给家中节省开支早早出嫁,并从男方出的彩礼钱中挤出一部分供他念书。懂事的石娃刻苦读书,在全国化学奥林匹克竞赛中夺得一等奖第三名的好成绩,并考取了省城师范学校,但此时父亲却在干活时不幸摔伤终瘫痪在床,为了照顾好父亲又不耽误学业,石娃决定背起父亲上学。
4、《高兴》故事发生在陕西,农民刘高兴(郭涛 饰)是个喜欢设计飞行器的有心人。迫于生计,他跟好兄弟五富(冯砾 饰)一起来到西安打工,在老乡韩大宝(林雪 饰)的一间破旧仓库落脚,邻居包括东北大汉黄八(海一天 饰)和一对夫妇种猪(巴多 饰)和杏胡(苗圃 饰)。高兴的工作是收废品,虽然工作不那么光鲜,但是高兴却乐在其中,这种积极的心态感染了五富和邻居夫妇。另外,碰到小流氓石热闹(黄渤 饰)寻衅滋事,也是高兴挺身而出惩恶扬善。一次偶然的机会,高兴结识了按摩小姐孟夷纯(田原 饰),两个人在接触中擦出了爱情的火花。她为了给弟弟(胡清蓝 饰)上学筹钱,她曾委身商人韦达(张兆辉 饰)。高兴得知此事后,决定跟他并不富裕的伙伴们开始了积极的筹款。然而,在他们解决这个难题之后,按摩小姐却因为一次意外锒铛入狱,高兴还能跟她的爱情还会继续吗?……本片根据贾平凹的同名小说改编,开创内地首部歌舞喜剧片类型。
5、《凤凰涅磐》这是一部展现温州民营企业历经挫折勇创世界名牌的励志片,被电影频道列为改革开放30年献礼片。《凤凰涅槃》的女主角赵踊琪是一位有着现代管理理念的海归派女经理人,受温州宏鼎鞋业(虚拟)之邀,出任海外事业部经理,然而,海派理念办事作风和宏鼎这民营家族企业根深蒂固的传统思维存在着偌大的冲突,赵踊琪的一番作为思想和情感在行进的过程中历经波折;而宏鼎鞋业在迈入国际市场竞争中同样经历国际市场风雨的考验;面对国际商标侵权起诉,面对西班牙火烧温州鞋等等事件,考验着温州民营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生存和发展能力。本片制片人、温州一心智业董事长吴培军介绍说:本部电影从题材策划立项到脚本确定再到拍摄后期制作前后整整花费了一年多时间,这是一部温州人写温州、拍温州、颂扬温州的主旋律故事片,希望随着这部电影在央视电影频道的播出,能够让世人更多的了解温州经济、了解温州城市。
6、《下一站天后》家中以卖鱼为生的金大喜(蔡卓妍饰),热爱唱歌的她从小便发明星梦。一个机会让她进入了harry(陈小春饰)的唱片公司担任歌手shadow的助手。加入了他们之后才发现,harry与弟弟阿荣(余文乐饰)不和,shadow的兴趣更不是在唱歌方面。金大喜极力为他们解围,令原本冷冷清清的一家人多了许多温暖。本来就互有好感的阿荣跟shadow的撮合下成为恋人。shadow被唱片公司任命灌录唱片,使五音不全的她十分为难,便开玩笑的要让金大喜帮她开腔,怎料harry误让老板听到了那首歌,并扬言要大力宣传。harry只好求金大喜扮演幕后代唱的位置。hary知道金大喜的心意,并为她争取了一个出演的机会,不料被对头人陷害,最后还是要帮shadow代唱,令大喜黯然,可是阴差阳错的事情又发生了……
7、《挑战者姚明》《姚明之年》是一部纪录片,详细记录了姚明首个nba赛季的经历。从成为nba状元秀,到最初表现糟糕,再到适应nba后突然爆发,影片没有放过姚明成长的任何一个阶段,其间还穿插有巴克利预言落空亲吻驴屁股、“姚鲨对决”的台前幕后等花絮。与此同时,影片还反映了姚明在翻译科林·潘的帮助下努力学习跨越语言和文化障碍,适应比赛和生活环境等。
8、《北京您好》北大校园里,一次“反对战争”的主题同学聚会上,文学院在读博士穆鱼认识了自称是文学青年的边红旗。边红旗会写诗,尤其是即兴创作的诗歌,那恣意飞扬的才情,让谁也不会把他和制卖假文凭的人联系在一起。因为穆鱼,边红旗结识了与穆鱼同住一屋的北大法学院在读博士孟一明。孟一明远在老家的妻子沙袖来北京时,穆鱼、边红旗、孟一明合租了一个平房院,开始了一段外地青年“北漂一族”的生活。 有了沙袖,三个追求各自梦想的外地人的生活开始有了生气,尤其是孟一明的日子,滋润而惬意。三个人中,除了穆鱼一头扎在自己的文学梦想里,不怎么出门外,边红旗和孟一明难得在家呆着。边红旗要挣钱,要出去提心吊胆地兜售假文凭,孟一明要给研究生代课,还要完成院里领导随时赋予的额外任务。忙碌之间,谁也没有在意沙袖的感受和悄然发生的变化。 沙袖在老家是幼儿园的老师,能歌善舞。看着身边三个为各自梦想忙碌的男人,沙袖坐不住了。可当沙袖好不容易找到一份在餐馆洗盘子的工作时,孟一明说什么也不让她干,因为在孟一明的眼里,那是丢人的事情。工作不让沙袖找,孟一明又没有更多的时间陪伴沙袖,在已婚的边红旗经常有北京姑娘沈丹光顾,孟一明被一漂亮的女研究生爱慕时,沙袖的心理开始失衡。 为了逃避“严打”,边红旗搬出了合租的平房院。 边红旗在外面安顿下来后,穆鱼应约去过一次,那简直就不是人能住的地方。 此时,在孟一明和沙袖之间,一石激起千重浪。 沙袖有了,可沙袖说孩子不是孟一明的。不是孟一明的会是谁的呢?穆鱼?还是边红旗?当沙袖说是边红旗时,边红旗终究没能逃过严打,被警察封门带走了。 穆鱼为自己“引狼入室”懊悔不迭,孟一明则在痛苦的挣扎中,不辞而别回了老家。几天过后,当孟一明出现在北京站时,接到短信的穆鱼带着沙袖前来接站。刺骨的夜风中,决定离开北京回老家发展的孟一明,将沙袖紧紧地搂在怀中。沙袖含着热泪,搬开郁结在孟一明心头的块垒。所有的不快,被回家的幸喜冲散,弥漫在寂静寒夜中的,是一个追求梦想的外地歌手吼出的“北京的金山上光芒照四方……”。
9、《我要成名》潘家辉(刘青云饰)其实也走红过,他曾经是十几年前电影金像奖最佳新人奖得主。然而世事变幻,加上他性格锋利,在圈内的发展每况愈下。失意落魄之时,竟有新人吴晓菲(霍思燕饰)当他是无敌尊师,还拜师学艺。吴晓菲纵然受尽新人的委屈,演戏亦任劳任怨,感动得潘家辉终于收之为徒弟,成为其经纪人。师徒日夕相对,感情渐厚。吴晓菲慢慢成长的演技,为她带来的第一部戏却是三级片,还要远赴日本。她的事业将走向何方,和潘家辉搁浅的感情又该怎么办。最后成名的是潘家辉,还是吴晓菲,是皆大欢喜,抑或是两败俱伤?
1、电影片名:霸王别姬 出品年份:1993 年
出品地:中国内地,香港
影片类型:爱情 / 剧情 / 音乐 导演:陈凯歌
主演:张国荣 巩俐 张丰毅
2、电影名:庐山恋 上映:1980 年 地区:中国大陆 类型:爱情片 导演:黄祖模 主演:张瑜郭凯敏
3、电影片名:阿郎的故事 导演:杜琪峰 地区:中国香港
主演:周润发 张艾嘉 上映时间:1989 年 3 月 1日
4、电影片名:红河谷
剧情类型:爱情 / 剧情 / 战争 / 历史导演:冯小宁
主演:宁静邵兵应真 国家:中国大陆 发行:1999(美国)
5、电影片名:活着 国家:中国大陆 导演:张艺谋 主演:葛优 巩俐 出品时间:1994 影片类型:剧情
6、电影片名:可可西里 导演:陆川
主演:多布杰张磊赵雪萤 地区:中国大陆 类型:艺术
7、电影名:十七岁的单车
国家:中国大陆
导演:王小帅出品年份:2000
主演:崔林李滨周迅
8、电影名:甜蜜蜜 导演:陈可辛 主演:黎明张曼玉 发行年份:1996 发行地:中国香港
9、电影名:我的兄弟姐妹 导演:俞钟
主演:梁咏琪姜武夏雨 发行地:中国大陆
10、电影名:紫日 发行地:中国大陆发行 时间:2001 导演:冯小宁
主演:富大龙 安娜·捷尼拉洛娃 前田知慧
11、电影名:苏州河 发行地:中国大陆 导演:娄烨 主演:周迅 贾宏声
12、电影名:喜剧之王 发行地:中国香港 发行时间:1999 导演:周星驰李力持
主演:周星驰张柏芝莫文蔚
13、电影名:富贵列车 上映时间:1986 地区:中国香港 导演:洪金宝
主演:元彪洪金宝曾志伟关之琳
14、电影名:《倩女幽魂》三部曲 导演:程小东 主演:张国荣王祖贤 地区:中国香港
15、电影名:天若有情之追梦人导演:陈木胜
主演:刘德华吴孟达吴倩莲 地区:中国香港 上映时间:1990
16、电影名:搭错车 地区:香港台湾 导演:虞戡平
主演:孙越刘瑞琪吴少刚李立群 上映时间:1983
17、电影名:妈妈再爱我一次 地区:台湾 上映时间:1989 导演:陈朱煌
主演:杨贵媚李小飞谢小鱼
18、电影名:天堂回信、导演:王君正
主演:李丁肖雄石晨
上映时间:1992 地区:中国大陆
19、电影名:芙蓉镇 导演:谢晋
主演:刘晓庆姜文 上映时间:1987 地区:中国大陆
20、电影名:和你在一起 地区:中国韩国 上映时间:2003 导演:陈凯歌
主演:刘佩琦陈红王志文
21、电影名:黄河绝恋 地区:中国大陆 导演:冯小宁
主演:宁静王新军涂门 年份:1999
22、电影名:蓝风筝 地区:中国香港 导演:田壮壮
主演:吕丽萍濮存昕李雪健 年份:1993
23、电影名:盲井 地区:中国大陆 时间:2006 导演:李扬
主演:李易祥王双宝王宝强
24电影名:旺角卡门 导演:王家卫
主演:刘德华张曼玉张学友万梓良 时间:1988
25、电影名:我们俩 导演:马俪文 主演:金雅琴宫哲 不多说,强力推荐此片
26、电影名:阳光灿烂的日子时间:1994 地区:中国香港 导演:姜文
主演:夏雨耿乐宁静陶虹姜文
27、电影名:阿飞正传 地区:中国香港 导演:王家卫
主演:张国荣刘德华张曼玉刘嘉玲张学友 上映时间:1990
28、电影名:悲情城市 地区:中国台湾 导演:侯孝贤
主演:梁朝伟李天禄陈松勇高捷 时间:1989
29、电影名:蓝色大门 地区:中国台湾 导演:易智言
主演:桂纶镁陈柏霖 上映时间:2002
30、电影名:春光乍泄 地区:中国香港 导演:王家卫
主演:张国荣梁朝伟张震 时间:1997
31、电影名:南海十三郎 地区:中国香港 导演:高志森
主演:谢君豪潘灿良 时间:1997
32、电影名:牯岭街杀人少年地区:中国台湾 导演:杨德昌
主演:张震杨静怡王启赞张国柱 时间:1991
33、电影名:城南旧事 地区:中国大陆 导演:吴贻弓
主演:张丰毅沈洁张闽
34、电影名:东邪西毒 地区:中国香港 时间:1994 导演:王家卫
主演:中国荣梁家辉张曼玉梁朝伟刘嘉玲
35、电影名:鬼子来了 地区:中国大陆 导演:姜文
主演:姜文姜鸿波 时间:2001
36、电影名:末代皇帝 导演:贝纳尔多·贝托鲁奇 主演:尊龙陈冲 彼德·奥图 时间:1986
(这是一部多国合作的电影)
37、电影名:饮食男女 地区:中国台湾 导演:李安
主演:吴倩莲张艾嘉杨贵媚 时间:1994
38、电影名:英雄本色 地区:中国香港 时间:1986 导演:吴宇森
主演:周润发成奎安张国荣李子雄
39、秋天的童话
导演:张婉婷编剧:罗启锐
主演:周润发钟楚红黄淑仪陈百强 类型:爱情 时间:1987 年
40、孔雀
导演:顾长卫 执行导演:刘国楠 执行制片人:二勇 制片主任:张佳琨
主演:张静初 冯砾 吕玉来 上映日期 2005 年 2 月 18 日
41、红高粱 年份:1987年
上映时间:1988年10月10导演:张艺谋
演员:巩俐 姜文 滕汝骏 贾六
42、纵横四海
类型:犯罪片喜剧片动作片 出品年份: 1991 香港出品公司:金公主 导演:吴宇森
主要演员:周润发张国荣 钟楚红 曾江
43、暖春
导演:乌兰塔娜
上映时间:2003 年上映
主演:田成仁、张妍、郝洋、于伟杰
44、不见不散 导演:冯小刚 主演:葛优徐帆 出品年份:1998 年
45、半支烟 主演:曾志伟谢霆锋
导演:叶锦鸿
地区:中国香港
46、电影名:甲方乙方 导演:冯小刚
主演:葛优何冰傅彪 时间:1997 产地:中国大陆
47、电影名:一一 地区:台湾日本 导演:杨德昌
主演:吴念真金燕玲 时间:2000
48、那山、那人、那狗 导演 : 霍建起
演员 : 腾汝骏 刘烨 赵秀丽 龚业珩 陈好 党昊 黄薇 李春华 杨伟伟 王宇 原著 : 彭见明
49、站台
导演:贾樟柯 编剧:贾樟柯
演员:王宏伟 赵涛 杨天乙 梁景东 上映日期:2000 年 9 月 4 日
50、岁月神偷
导演:罗启锐
《记忆大师》是一部科幻架空设定下的悬疑片,科幻是外表,悬疑是内在。
一般的悬疑片,越是震撼越是怕被剧透。
比如《灵异第六感》,如果你看之前就知道布鲁斯·威利斯是鬼,观影体验就会大打折扣。
如果有人在你看《禁闭岛》之前告诉你小李是疯子,那你们之间一定有仇。
但《记忆大师》很有趣,当你看第一遍知道了凶手是谁后,第二遍再带着凶手的身份去看,将会获得更加丰富的细节与线索,感觉就会像是用另一个角色重新玩了一次解谜游戏,甚至会比第一次还更加有趣。
是不是很神奇?
正是这种少见的观影体验,让我对这部《记忆大师》很有好感。
虽然它也并非是一部完美无缺的影片,但我真心希望今后能看到更多这种工整精致的华语类型片。
《记忆大师》是导演陈正道继《催眠大师》之后的又一部悬疑片,编剧也依然是《催眠大师》的任鹏。
《催眠大师》在当年绝对称得上一匹令人惊艳的国产黑马,无论口碑和票房都不错。
而《记忆大师》无论是从叙事格局还是剧情复杂程度,都是对《催眠大师》的全面升级,没有像许多系列电影那样陷入一部不如一部的怪圈。
对了,《分手大师》和这个“大师系列”可没有任何关系。
《催眠大师》的故事基本全部集中在一间房子中的两个人身上,而《记忆大师》的舞台则扩展到了一座城市,主要人物也成倍增多,光从这一点就能看出导演的野心之大。
讲真,我相信就算把这个剧本免费送给绝大多数华语片导演,他们也没有能力把这个故事给说清楚。
《记忆大师》的故事之所以能发生,是基于一个近未来的软科幻设定。
在《记忆大师》的世界中,虚构的T国拥有一种科技,能提取人的记忆,让他们变成自己记忆的旁观者,虽然不会忘记,但也不会再对这段记忆有任何情感。
黄渤饰演的著名作家因为与徐静蕾饰演的妻子情感破裂,而决定去修改自己的记忆。但徐静蕾知道后却要求黄渤取回自己的记忆,不然就拒绝离婚。
阴差阳错,黄渤发现自己取回的记忆属于一个连环杀手,杀害的对象都是长期遭受家暴的女人。
因此,黄渤开始与正在调查一起家暴丈夫杀妻案的警官段奕宏合作,以记忆为线索找出真凶。
在片中,重新载入的记忆需要三天才能完全恢复,所以黄渤脑中的“杀人回忆”是逐渐浮现的。
而导演陈正道还为影片建立了一种“可穿戴记忆”的概念,记忆的错乱还会引起装载者性格的改变,观众可以感受到黄渤逐渐从一个温和的好男人,变成一个暴躁的凶徒的整个过程。
简单说就是,记忆的改变会影响人的性格。
据说,导演在剧本的每一部分,都列上了黄渤脑中两种性格的比例,而黄渤在片中也凭借自己的演技将这种一个人逐渐变成另一个人的情节体现的淋漓尽致。
《记忆大师》的“精致”让人印象深刻,这也是陈正道电影的一贯优点。
首先是外在美术设计上的精致,充满上海弄堂风的建筑,蒸汽朋克风和复古风相结合的道具,构建出了一座独特而颇具韵味的架空城市。
唯一让我有些出戏的是片中的手机与电脑,与我们平常使用的竟然别无二致,和其他道具的美感差了一大截。
但毕竟是在架空世界,这也不能算是什么大问题,再想想其它地方的优秀,我很自然的原谅了它。
片中有一段是黄渤翻找案件卷宗,据导演说卷宗制作了几百份,没有一份内容与照片是重复的。
电影人对自己的作品有多用心,往往体现在这种细节之上。
《记忆大师》不仅面子精致,里子也很丰满,悬疑片最重要的当然是“悬疑”二字,要在有限的人物中让观众不断怀疑究竟谁是凶手。
为此,陈正道在片中放置了许多细碎的线索,其中不少是现实生活中警方办案会碰到的“无用线索”,出现的合情合理,又能误导观众和剧中人,让案件更加扑朔迷离。
与此同时,《记忆大师》也不是那种最终最终用观众不可知的线索破案的低级悬疑片,真凶的线索不但一直真凶的线索不但一直铺陈在影片中,在真相大白的那一刻,你不会是恍然大悟,而是有一种果然是他的感觉。
《记忆大师》中的真凶是谁其实并不难猜测,它做的好的地方恰恰在于,让观众在整个观影过程中不断怀疑自己的判断,全神贯注于剧情,戏剧张力做足。
当年《催眠大师》的结尾颇受诟病,因为导演花了很长的时间来详细讲解整件事的来龙去脉,打乱了影片原本很好的节奏。
《记忆大师》则没有这样做,所有的前因后果早就藏在了影片中,等着观众自己去探究。
如果你看完第一遍还有很多地方没想明白,再去看第二遍的时候,大概会惊呼“我擦,原来在这里导演就已经铺好了线索。”
要不是拿片中情节举例会涉及剧透,我一定列一张自己发现的影片缜密细节的单子出来。
要让我说《记忆大师》哪方面做得还不够好,那就是把有限的时长绝大多数都用在了案件的侦破之上,对黄渤和徐静蕾夫妻的人物情感渲染稍有欠缺,有些破坏了一部分人物行为的可信度。
不过,两位演员还是靠演技撑起了这两个人物。
除此之外,《记忆大师》的古典配乐用的有些太满,但这显然也不算什么大问题。
黄渤和徐静蕾这对看起来不怎么搭调的夫妻,在片中的深情相爱完全没让我觉得违和。
导演自己说,当时拍摄黄渤与徐静蕾结尾处重聚相拥的戏时,两人突然舌吻了起来,剧本中压根没有,就是情感到位了演员情不自禁,把导演都吓傻了。
然而,最终的公映版本中这段戏却被导演忍痛删掉了。
混蛋!
《记忆大师》中的真凶与黄渤一样,也被交换了记忆,所以当你二刷时,会明显体会到真凶的性格朝着黄渤的方向转变。
关键词:国产电影,营销策略,整合营销
2012年是中国电影产业化改革的第十个年头, 由于中美就解决WTO电影相关问题谅解备忘录达成有关协议, 确定在以往每年20部进口分账影片配额的基础上, 增加14部进口分账的高新技术格式美国电影, 票房分账比例由此前的17.5%提高到25%, 进口片数量的大幅增加, 对2012年上半年的中国电影市场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不过进口片的强势却未能阻挡接下来的国产黑马, 一部小成本《泰囧》, 观影人数远超《变形金刚3》和《阿凡达》。到了2013年, 从4月的《致青春》到6月的《富春山居图》, 以及不久前热映的《小时代1》, 国产电影打了一场又一场漂亮的反击战。那么, 这些国产电影是如何获得巨大的票房, 除了国人的国产情怀外, 国产电影的营销策略也值得探讨。
一.国产电影营销策略分析
1. 找准市场定位, 选择合适的电影题材。
现阶段, 消费者去电影院看电影, 不单单是消费电影, 更是消费心情。2012年底各种负面新闻充斥人们视野, 世界末日、房价油价不断飙涨等信息给消费者心理带来了巨大压力。在整个的雾霾笼罩中, 《泰囧》简单爆笑的定位比起表达深奥哲理的大片, 消费者们更愿意接受这一种简单的欢乐。在复旦大学宿舍投毒案震惊世人时, 《致青春》的推出让人感怀青春年代的爱情与友情, 这种对青春的怀念勾起了80后、90后乃至70后消费群体的共鸣。无论是《泰囧》、《致青春》, 还是《中国合伙人》、《北京遇上西雅图》, 这些影片的题材都在与观众的人生经历和情感经历产生一种共鸣和对话, 比起影片在质量上的优势, 能否在情感上和观众产生共鸣, 让电影内容和观众产生对话也是国产影片成功的一个突破口。
2. 借助微博媒体, 拉升影片营销热度。
微博作为一种新型的营销媒体, 在传播范围的广度和深度上都是传统媒体望尘莫及的。当下越来越多的国产电影开始重视网络营销, 特别是微博营销的力量, 不管是热映的里程碑影片——《泰囧》还是现在的《小时代》, 无一不是从网络营销打开突破口来营造话题热度, 吸引更多消费者走进电影院。
挖掘年轻消费者喜爱的微博使用行为, 部分国产电影的走红伴随着对应语体, 从《中国合伙人》的“不要逼我”体, 到《小时代》的“时代宣言”体, 通过设定言简意赅的问题格式引发网友的互动参与, 从而借助网络社交的影响力将影片的信息传播开来。《致青春》甚至在开机时就创立了官方微博展开密集攻势, 其官方微博总共发了约2600条微博, 其中公映当日高达50条。此外, 累计粉丝3.7亿, 主创人员多次参与微访谈, 大量影评专家写影评, 发布上线专题等, 可是说是将微博营销发挥到了极致, 效果显然极佳。
3.利用网络口碑, 拉动影片营销力。
“差评营销”的典型代表便是《富春山居图》, 相对而言《小时代》的口碑两极分化更严重。差评营销”给《富春山居图》带来了巨大的票房, 首映日当天票房4600万元, 超过此前的《致青春》, 居国产片影史纪录第三名。但不少观众观影后指责这部影片的剧情, 混乱到“匪夷所思”的地步, 不过依然不妨碍其首日排映场次占总比例的近40%的成绩, 很多影院每隔半小时就排映一场。消费者从看电影到消费电影话题的娱乐心理转变, 加上银幕终端的迅速发展和主要观影人群改变, 甚至有些观众产生“真的有那么烂”的好奇心理, 所有这些就造就所谓“越挨骂越热映”的现象。但“差评营销”不是出路, 国产电影的发展需要“好”的口碑传播。
二.国产影片营销策略建议
1.高品质作品从内容上吸引消费者。
好的内容更容易得到媒体和受众的传播, 虽然国产电影的票房取得了逆袭, 但电影消费者需要更高质的作品。长时间来, 国产电影最为人诟病的就是讲故事的问题, 题材广泛但拍摄范围狭小, 对现实关注力度不够, 跟风现象大大降低类型标准。不管是《富春山居图》或是《小时代》, 很多此类大片都是靠着华丽的布景和明星效应来制造视觉盛宴, 事实上无法掩盖电影故事底气不足的毛病, 落入“假大空”的怪圈, 忽视了电影本身的创造。优秀的营销推广手段固然重要, 但国产电影未来的发展不仅要在营销方面有所作为, 更要在电影内容本身上有所突破。
2. 视频营销从收视平台上抓住消费者。
相关调查数据显示, 电影消费者集中在18-35岁大学生群体和白领人群, 这类人群看电视的时间相对较少, 大多热衷去网络视频收看节目。针对电影消费人群这一媒体接触习惯, 开展视频营销, 借助视频网站对目标人群的精准覆盖, 将影片信息推送给消费者。除了常规信息推送资源, 可以借助社会化媒体的互动性, 加入与受众互动的环节, 促进受众对影片信息的分享, 以及促成受众对影片的消费。此外, 可以和视频原创栏目合作, 比如腾讯视频《剧透》、《名人坊》等栏目, 挖掘与影片高度相关的消费者感兴趣的元素, 让消费者从自身兴趣点, 比如喜欢的明星, 转移到对影片的关注上。
3. 整合营销全方位触达消费者。
整合营销理论强调在每个触点上和消费者进行沟通。国产电影要实现与消费者的全程沟通, 线下发布会和线上推广要实现有效结合, 门户网站的新闻报道、视频网站的花絮投放、搜索引擎的搜索结果、微博和SNS的分享和转载等线上推广要配合线下活动, 传达一致的信息, 通过影片消费者的网络媒介接触端实现影片信息全方位到达目标受众。
三.结语
目前国产电影营销依旧是线上线下合作推广, 随着网络营销的影响力越来越大, 电影尤其是国产电影越来越重视借助网络营销的力量, 网络媒体除了具备强大媒体影响力的门户网站外, 还有满足消费者收视需求的视频播出网站和社会化分享的媒体平台, 国产电影营销要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媒体+社交”的功能, 实现影片信息全平台的整合营销。
参考文献
[1] .汪献平:《中国电影营销的现状与问题》[J], 《当代电影》, 2009年第12期
[2] .张永:《电影营销问题刍议》[J], 《电影艺术》, 2002年第3期
[3] .周丽媛, 邱晓彪:《大片压境, 国产电影营销突围》[J], 《中国电影市场》, 2012年第8期
山寨电影的概念来自于山寨手机的启发,也是现下山寨文化的衍生品。近几年中国电影呈现出出一种新的类型化倾向——山寨电影,已经逐步引起了电影人的关注。目前还缺乏对山寨电影的系统研究,所以我们应该从起源,发展以及后续影响上对电影的山寨现象进行深入的研究探讨。
关键词:山寨;电影;山寨文化;山寨电影
近几年以来,中国电影呈现出一种新的类型化倾向,逐步引起了电影人的高度关注,现在这种倾向已经越来越明朗化,被称之为山寨电影。山寨电影的概念充满拼贴、恶搞的意味,某部电影冠以山寨的名号也包含了对这部电影的倾向性评价。
一、山寨电影的兴起
山寨电影是一个新的概念,到现在为止已经被电影理论工作者和观众所认可。山寨电影这个概念同许多概念一样已经被广泛运用,虽然还没有被统一的定义。很多概念没有等到专家学者给出的权威性的定义就开始使用,这就是实践先于理论的含义。
(一)山寨手机到山寨电影
山寨手机在很大程度上有着一呼百应的效应,如同推倒了第一张多米诺骨牌,在市场化的各种行业当中,纷纷出现山寨化的产品。在手机产业的影响下,山寨慢慢渗透到电子产品的其他领域,相继出现了山寨数码相机、山寨游戏机等。随着山寨进入社会的各个方面,针对它的讨论也如火如荼地进行。反对者认为山寨文化是文化的剽窃和盗版,山寨文化的泛滥是国人道德底线再一次降低,是市场秩序的混乱和丧失 。然而支持者认为山寨文化是民间创新力量的体现,是切合当前民众需要的大众文化。山寨文化也是一种副文化,体现了文化的多样性,跟主流文化不一定是相对的,应该是主流文化的补充。还有一部分人认为山寨文化以创新意识,平民智慧,娱乐精神,张扬了大众文化的特性。山寨的本质并非模仿,而是创造,模仿只是一条途径。
(二)山寨電影产生的文化背景
山寨电影与时代的变迁、文化思潮的出现,科技手段的发展,管理体制的变化,大众审美观点的改变等都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改革开放以来,商业经济的发展致使物质主义膨胀,人们对理想的追求转变为对物质生活的渴望,过去被认为神圣的东西逐渐也成为了一些人调侃和嘲笑的对象,拜金主义成为社会流行的价值观。山寨文化是一种以精神上娱乐和商业上盈利为目的,以夸张和搞笑为特色并且人人都能参与的大众文化,山寨文化的出现和繁荣,大众世俗趣味渐渐占据文化主导地位的表现,山寨文化无论好坏,它的出现和发展都是必然的。
二、山寨电影的主要特征
(一)山寨电影的类型化趋势
类型电影是商业化的产物,是将市场进一步细分从而更有效地争夺观众的结果。类型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在于能够把握大众观众的心理,反映出观众的兴趣爱好。所以分众化和商业性是类型电影的基本特征。
1.题材。山寨电影是一种以创作手段概括不以传统题材划分的类型,所以在题材上表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山寨电影大致分为古装与现代两种题材。古装类影片大多涉及武侠、宫廷、爱情,现代题材则以职场、创业、爱情等为主题。山寨电影主要表现小人物的生活的遭遇,叙事上充满平民的气质。
2.情节。山寨电影的情节发展通常都是不符合常理的,没有发生—发展—高潮的规律,而是由意外和巧合推动情节的发展,形成神话般的偶然性事件。
3.人物。山寨电影在人物设置方面一般都是反传统的特点。影片里的王宫将相失去传统意义上的庄严、不可侵犯,反而成为平民中的一员。
4.风格。荒诞性是山寨电影必备的类型元素,在电影中主要凸显不可信的情节。山寨电影的荒诞性还表现在解构传统类型片的类型元素。
山寨电影在电影、情节、人物及风格方面表现出的一致性,是追风复制的结果,也是市场与观众选择的结果。山寨电影很好地兼顾了商业化和分众化,很多影片也取得可观的商业回报,但类型的稳固和成熟需要长时间的市场经验。
(二)山寨电影的商业化策略
电影的生产和销售是一门产业,是按照某种经济规律由不同的团队共同合作的产物。尽管导演在这个团队里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但是电影还是摆脱不了它被生产的最初目的——利润。在产业化背景下出现的山寨电影更是把追求利润放在首位,体现出明显的商业化特点。
三、山寨电影对中国电影发展的影响
(一)山寨电影的贡献
山寨电影的贡献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作为尚未成熟的电影新类型所具有的的创新性;另一方面是作为一种低成本商业电影,对电影行业所产生的积极作用。
(二)山寨电影的局限
1.具有独创性的山寨可以引起一段时期,一定规模的轰动,借此打破电影市场已经僵化的局面,但山寨电影如果再被进一步山寨,就会造成山寨的再山寨现象,那么,就会养成电影人在创作上的思维惯性和惰性,最终导致电影的个性丧失,进而也会导致对电影市场的丧失。
2.以市场为导向使山寨电影将娱乐大众作为唯一准绳,违背了电影元素的合理配置,和谐建构的规律,通常会出现形式大于内容的现象,如果一直这样下去,将会使电影的发展出现历史性的倒退。
四、结语
无论山寨手机还是山寨电影,都是在利润刺激下的产物,凭借着对品牌的模仿和改写,以及创新的想象力,以及敏捷的市场反应能力,山寨电影在市场上创造了辉煌。
【参考文献】
[1]刘许.电影"山寨元素"的语言构成与思考——从《大内密探灵灵狗》看"山寨元素"[J].电影评介,2011(01)
[2]吴沙,刘玲,张倩.什么才是真正的山寨文化——从山寨产品和山寨文化的区别说起[J].群文天地(下半月),2010(05)
[3]胡蓓.从文字到影像——浅谈《高兴》的“山寨”改编[J].剑南文学:经典阅读,2012(03)
【目前国产电影的发展】推荐阅读:
建筑公司目前发展状况10-09
国产动漫经典语录10-18
国产网络游戏产品备案指南10-24
国产五轴联动数控机床06-12
分析目前中国金融市场的状况09-22
如何解决目前会计信息的失真11-26
目前管理会计的热点问题有哪些?05-24
目前行政执法中的问题与对策09-24
目前就业热门专业12-01
目前酒店管理工作常见的问题与解决方法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