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2012年党建工作要点》的通知

2024-10-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关于印发《2012年党建工作要点》的通知(共7篇)

关于印发《2012年党建工作要点》的通知 篇1

关于印发《2012年党建工作要点》的通知

中心党支部,中心活动团体党建工作领导小组,各活动团体党支部:

《2012年党建工作要点》已经省中心党总支会议讨论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中共陕西省老干部活动中心

总支部委员会

2012年3月16日

2012年党建工作要点

2012年党建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按照省委老干部局机关党委党建工作的总体部署和要求,坚持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以创建“五好”支部、“三好一满意”支部和争当“五带头”党员、“四带头”老党员为目标,精心组织以喜迎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纪念干部离退休制度建立30周年为主题的“夕阳红”系列活动,建设学习型支部,深化创先争优活动,加强离退休干部两项建设,搞好领导班子和党员队伍建设,为推进中心各项事业科学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组织保障。

一、加强学习型支部建设,提高党员干部的综合素质

1、深化“双学三比”活动。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和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学政治业务,学传统文化,不断丰富学习内容,改进学习方法,加强学习考核,增强学习实效性。

2、坚持学习制度化和经常化。活动团体党支部要坚持一月集中学习一次制度,动员和组织更多的老党员、老干部学理论、学政策、学技艺,做到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办好“金秋讲堂”专题讲座和“时政窗”、“康乐园”宣传阵地,发挥延年读书(报)会的优势和作用,营造崇尚学习的浓郁氛围。

二、深化创先争优活动,确保活动取得实效

3、实行分类指导,突出特色。中心党支部要围绕创建“五好”支部、争当“五带头”党员的目标要求,狠抓制度落实和经常性活动开展,立足岗位成才多奉献。活动团体党支部要围绕创建“三好一满意”支部、争当“四带头”老党员的目标要求,坚持学习活动经常化,推动活动团体和谐持续发展。

4、继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搞好创先争优活动群众评议工作,狠抓整改落实,促进各项工作。认真总结经验,做好先进典型宣传表彰工作,巩固和扩大创先争优成果,建立长效机制和制度。

三、加强离退休干部两项建设,促进活动团体和谐发展

5、坚持把支部建在活动团队上,积极组建新支部,完成个别支部换届工作,加强制度建设,提高活动团体党建工作水平。

6、加强离退休干部思想政治工作,开展时事政策宣传教育活动,深入开展向杨善洲同志学习活动,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方法,促进思想教育与活动开展有机结合,实现思想、活动双丰收、双提高。

四、改进工作作风,提高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

7、认真开展老干部评议老干部活动,进一步提高老干部活动的策划组织能力和服务管理水平。坚持问政于老干部、解制约中心科学发展之难题,问计于老干部、解影响服务管理质量之症结,问需于老干部、解老干部活动之烦忧,老少同心共建文明和谐乐园。

8、坚持贴近实际、贴近基层、贴近老干部、贴近老干部活动,认真开展调查研究工作,加强创建示范中心(室)活动的督促检查,筹备开好全省创建活动现场经验交流会暨第二期老干部活动中心(室)工作政策业务培训班。

五、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提高班子整体效能

9、坚持中心组学习制度不动摇,不断提高班子成员综合素质和领导水平。班子成员要自觉践行“五项承诺”,做到“五个带头”。

10、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认真执行基本会议制度和议事规则,实行民主决策、科学决策。认真履行党风廉政建设“一岗双责”制,自觉执行廉洁从政若干准则,接受干部群众监督。

主题词:2012年党建工作要点通知

关于印发《2012年党建工作要点》的通知 篇2

各市经信委 ( 青岛市发改委) 、节能办:

为做好2016 年全省节能工作, 确保完成年度节能目标任务, 省政府节能办牵头制订了《2016 年全省节能工作要点》, 现印发给你们, 请结合实际, 认真贯彻落实。

2016 年2 月1 日

2016 年全省节能工作要点

2016 年, 全省节能工作要认真贯彻全省经济工作会议和经信工作会议精神, 积极适应和引领节能新常态, 按照“12345”的工作思路, 以绿色发展为主线, 做好节能“加减法”, 着重抓好工业绿动力和能效提升、节能环保、循环经济三大板块, 进一步强化省市县三级节能管理体系、企业节能管理、发挥试点示范带动作用和完善政策等四个支撑, 树立节能新常态、由点到面抓纲带目、动起来走出去、积极作为不乱作为、紧跟部署加压提速五个观念, 加大工作推进力度, 努力打造新形势下节能工作的新优势、新作为、新局面, 确保完成年度节能目标任务。

一、加强节能目标考核

1. 分解落实目标任务。根据国家下达的节能目标任务, 科学合理分解落实各市和重点企业“十三五”及2016 年节能目标任务。

2. 实施节能目标考核。迎接国家对我省节能目标责任考核。组织对各市“十二五”节能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考核评价, 兑现考核奖惩。筹备召开节能考核奖励电视会议, 表彰奖励节能先进典型。

3. 加强监测预警。强化用电情况和高耗能行业能耗数据分析, 定期发布节能目标完成情况晴雨表。

4. 制定出台“十三五”相关规划。编制出台节约能源、循环经济和节能环保产业等3 个“十三五”规划, 指导“十三五”工作开展。

二、实施节能重点工程

5. 推进“工业绿动力”计划。召开现场经验交流会, 总结推广淄博市示范经验, 加快高效煤粉锅炉推广应用, 形成年600 万吨煤粉加工能力, 改造燃煤锅炉4000 蒸吨以上。推进新能源集热系统在工业领域应用, 建成100 个太阳能集热系统示范项目, 形成9000 吨/天的热水生产能力。深化合同能源管理推广, 实施项目100 个, 年节能16 万吨标准煤以上。

6. 实施配电变压器能效提升计划。组织重点用电企业对高耗能配电变压器升级改造, 推广高效配电变压器2250 万千伏安, 高效配电变压器在网运行比例提高2 个百分点, 达到20% , 年节约标准煤21万吨。

7. 实施爱心阳光工程。支持学校、医院、养老院使用太阳能集热系统, 创建一批太阳能应用示范市、县。

8. 加快推广应用节能先进技术产品。推广重点节能技术、产品和设备, 鼓励企业积极采用先进适用技术进行节能改造。加快低温余热利用、低辐射镀膜玻璃等推广应用, 形成100 万吨标准煤节能能力。加快推广高效节能电机, 做好节能电机惠民工程推广信息核查工作。

9. 实施能效领跑者制度。落实国家和省《能效领跑者制度实施方案》, 确定太阳能热水器、电机、家电、变压器等产品的领跑者企业名单, 公布能源管理水平最好的学校、医院等公共机构名单, 以及能源利用效率最高的商场、超市、宾馆、酒店等商贸企业名单, 树立20 个左右的节能低碳标杆, 鼓励用能单位开展能效对标达标活动。修改强制性地方节能标准, 支持用能单位积极参与国家能效领跑者指标和标准制定。

10. 抓好能效标识和节能产品认证。落实国家能效标识相关政策, 鼓励终端能效产品生产企业实施能效标识制度。加强节能产品认证, 力争新增节能认证证书800张。调整扩充我省节能产品政府采购补充清单, 进一步扩大节能产品政府采购范围。

三、推进重点领域节能

11. 抓好工业节能。抓好重点用能企业节能管理, 组织做好重点用能企业节能目标责任考核、能源利用状况报告和未完成节能目标企业强制能源审计工作。加强能源管理中心建设, 在重点行业建设20个能源管理中心示范项目。推进重点企业能耗在线监测工作, 配合工信部做好工业节能监测分析平台试点。探索建立省千家企业主要耗能设备数据库;逐步建立全省能耗限额企业 ( 产品) 数据库。

12. 开展建筑能效提升工程。全面执行居住建筑节能75% 设计标准, 继续开展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示范, 加快可再生能源建筑规模化应用, 100 米以下住宅及集中供应热水的公共建筑全面推广太阳能光热建筑一体化。扎实推进既有建筑节能改造, 建立健全政府引导, 供热企业、产权单位等为主体, 合同能源管理和PPP为模式的改造机制。积极发展绿色建材产业, 开展绿色建材评价标识, 推进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

13. 优化交通运输用能结构。鼓励发展高档、环保、高效低耗新能源客运车辆, 支持引导城市公交发展清洁能源和新能源客车。新增重型货车、营运客车、公交车、出租车中清洁能源和新能源车辆比例分别达到20% 、30% 、70% 、100% 。加快高速公路服务区和物流企业LNG加气站建设, 推动国省道沿线、港区范围和道路运输客货运枢纽LNG加气站建设, 为LNG运输工具的推广应用提供基础条件。严格执行营运车辆燃料消耗量限值标准, 杜绝超标准车辆进入运输市场。

14. 抓好公共机构节能。实行节能目标责任管理, 公共机构单位建筑面积能耗降低2% 以上。加大既有建筑节能改造规模, 积极推行合同能源管理等市场化方式开展节能改造。调研出台《山东省公共机构能源审计管理暂行办法》、《山东省公共机构合同能源管理办法》。以太阳能光伏发电、新能源汽车等为重点, 大力推进新技术新产品节能。

15. 建立节能降耗评价体系。制定出台《山东省重点企业节能基础管理评级办法》, 在重点企业特别是高耗能企业中率先实施, 鼓励企业争先创优, 彰显社会责任, 提升节能管理水平。

四、完善节能市场化机制

16. 推进绿色融资。落实中国银监会、国家发改委印发的《能效信贷指引》, 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 优化金融服务, 加大对绿色信贷项目的支持。

17. 加快节能投资基金运作。发挥省级节能投资基金引导作用, 吸收社会资金积极参与, 实施一批节能技术改造项目, 引进先进节能技术和理念, 建立多元化节能投入机制。

18. 强化价格调控。严格落实差别电价、惩罚性电价政策和电解铝行业阶梯电价政策。

五、实施节能环保提升工程

19. 实施试点示范工程。打造和培育30 家节能环保产业基地、100 家示范企业、10 个节能环保服务平台和5 个示范县。全省节能环保产业力争实现产值6100 亿元。

20. 召开银企对接会。联合省金融办、人民银行济南分行召开节能环保重点项目银企对接会。邀请金融机构、投资公司和重点企业参加, 发布推介一批节能环保产业重点项目, 搭建银企交流平台, 帮助节能环保企业解决融资需求。

21. 召开技术交流会。在重点领域组织召开专业性、针对性强的节能环保技术、装备和服务对接会, 激发节能环保市场潜力。

22. 完善标准统计体系。建立健全节能环保产业标准、评估和技术服务体系, 定期发布节能环保市场需求和推广目录。完善节能环保产业统计体系, 组织企业认真填报节能环保产业统计报表。

六、实施循环经济引领计划

23. 完善有关政策法规。制定出台《山东省循环经济条例》。督促各部门按照进度开展《关于建立促进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制度体系的工作方案》的后续相关工作。制定出台《山东省循环经济发展指导意见》, 重点加强县域循环经济发展, 深化示范试点工作, 组织开展循环经济典型模式案例和先进链接技术的征集。

24. 召开现场经验交流会。召开全省发展循环经济现场经验交流会, 重点推广一批循环经济典型模式案例。制定循环经济园区循环化改造、示范城市 ( 县) 考核评价体系。落实《山东省园区循环化改造目标三年计划的通知》要求, 完成园区循环化改造任务目标。

25. 推进试点示范。加快国家园区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试点、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建设, 推进省级循环经济示范县 ( 市) 和“城市矿产”示范园区创建。

26. 深化资源综合利用。抓好氧化铝赤泥、碱渣、黄金尾矿等大宗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新技术、新工艺的研发和推广利用。组织10 家水泥、电力和钢铁企业实施生产过程协同处理城市及产业废弃物试点, 推进绿色转型。支持距京津冀较近的东营、滨州、德州、聊城等市建设工业固废和再生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和园区。规范废钢铁、废旧轮胎、再生铅、再生铝等行业企业的生产经营行为, 推荐符合条件的企业列入有关行业准入公告。推荐企业 ( 产品) 列入国家以旧换再推广目录, 推动全省再制造产业发展。

七、推行清洁生产

27. 加强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改造。加快实施大气污染防治重点行业清洁推行方案, 力争到2016 年底, 全省重点技改企业中295 家企业完成清洁生产技术改造项目378 个。

28. 实施高风险污染物削减行动。实施《山东省高风险污染物削减行动清洁生产水平提升计划》, 组织实施汞削减、铅削减和高毒农药替代清洁生产重点工程。

29. 推进工业领域煤炭清洁高效利用。 实施《山东省工业领域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实施计划》, 提升焦化、煤化工、工业锅炉和工业炉窑4 大领域的煤炭利用效率。

30. 开展工业产品生态设计示范企业创建工作。鼓励试点企业在绿色发展意识、生态设计能力、管理制度建设、清洁生产水平、产品开发和品牌影响等方面达到行业先进水平, 成为引领行业绿色发展的典范。

八、推动依法节能

31. 推进执法中心下移。以重点用能单位能源利用状况报告制度执行情况等为抓手, 开展能评项目、能耗限额、能状报告、能耗设备、能管岗位等重点监察, 督促市、县依法查处节能违法行为。

32. 开展联合执法检查。会同住建、交通运输、机关事务管理、质检等部门开展联合执法。会同环保、安监部门开展全省化工企业“打非治违”专项整治, 重点查处未经节能评估审查新上项目、超能耗限额标准用能、违法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的用能设备和生产工艺的企业, 推动化工产业转型升级, 提升节能降耗水平。

33. 完善法规标准。加快推进《山东省节能监察条例》出台; 推进相关节能标准制 ( 修) 订工作; 建立全省节能执法重大疑难问题合议制度; 探索建立企业能源利用状况报告填报人员登记制度。

九、加大节能宣传

34. 开展主题宣传活动。做好节能宣传周等主题活动, 继续举办节能减排知识竞赛、公益广告创意大赛。

35. 开展专项宣传行动。会同省委宣传部、省新闻工作者协会制定节能宣传工作方案, 组织新闻媒体开展专项行动, 宣传报道一批节能、循环经济以及节能环保产业典型, 营造绿色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的良好氛围。

关于印发《2012年党建工作要点》的通知 篇3

为落实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做好今年小麦收购工作,保护种粮农民利益,经国务院批准,现将《2013年小麦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印发给你们。

请各有关地方和部门高度重视夏粮收购工作,密切关注小麦市场价格变化,周密部署,紧密配合,认真做好今年小麦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的各项准备和组织实施工作,特别是要落实好预案在启动收购、委托收储企业资格审核、信息公开等方面提出的新要求;同时要指导各类市场主体有序入市收购新粮,及时协调解决收购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确保小麦收购工作顺利开展和市场平稳运行。

特此通知。

附件:2013年小麦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

国家发展改革委

财 政 部

农 业 部

国 家 粮 食 局

农业发展银行

中储粮总公司

2013年5月20日

附 件

2013年小麦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

国家发展改革委 财政部 农业部

国家粮食局 农业发展银行 中储粮总公司

第一条 为认真贯彻落实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切实保护种粮农民利益,确保收储的最低收购价小麦数量真实、质量安全,根据《粮食流通管理条例》有关规定,制定本预案。

第二条 执行本预案的小麦主产区为河北、江苏、安徽、山东、河南、湖北6省。

其他小麦产区是否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由省级人民政府自主决定。

第三条 以2013年生产的国标三等小麦为标准品,白小麦、红小麦和混合小麦最低收购价格均为每市斤1.12元。白小麦分为硬质白小麦和软质白小麦。硬质白小麦的硬度指数不低于60,软质白小麦的硬度指数不高于45,其种皮白色或黄白色的麦粒均不低于90%。红小麦分为硬质红小麦和软质红小麦。硬质红小麦的硬度指数不低于60,软质红小麦的硬度指数不高于45,其种皮深红色或红褐色的麦粒均不低于90%。不符合上述标准的均为混合小麦。标准品小麦的具体质量标准为:容重750~770g/L(含750g/L),水分12.5%以内,杂质1%以内,不完善粒8%以内。执行最低收购价的小麦为2013年生产的等内品。相邻等级之间等级差价按每市斤0.02元掌握。最低收购价是指承担最低收购价收购任务的收储库点向农民直接收购的到库价。

非标准品小麦最低收购价的具体水平,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粮食局、财政部、国家质检总局关于印发〈关于执行粮油质量标准有关问题的规定〉的通知》(国粮发〔2010〕178号)有关规定确定。

第四条 在河北、江苏、安徽、山东、河南、湖北6个小麦主产区执行最低收购价的企业为:(1)中储粮总公司及其有关分公司,受中储粮总公司委托的中粮集团有限公司所属企业;(2)上述6省地方储备粮管理公司(或单位);(3)北京、天津、上海、浙江、福建、广东、海南等7个主销区省级地方储备粮管理公司(或单位)。

第五条 中储粮有关分公司及其直属企业要按照“有利于保护农民利益、有利于粮食安全储存、有利于监管、有利于销售”的原则,合理确定执行小麦最低收购价的委托收储库点。委托收储库点应当具备以下条件:具有粮食收购资格,在工商部门注册登记并通过当年的工商年检;在农发行开户;有一定规模的自有仓容,仓房条件符合《粮油仓储管理办法》(国家发展改革委令2009第5號)要求,具备必要的清理设备、检化验设备和人员;执行粮油仓储单位备案相关规定;具有较高管理水平和良好信誉;严格执行粮食流通统计制度,准确、及时报送统计报表;三年内在收储及销售出库等方面无违规违纪行为;安全生产制度健全,相关设备齐备完善。要优先安排符合条件的中储粮直属库、具有中央储备粮代储资格的企业、中央和地方国有及国有控股粮食企业作为委托收储库点,发挥国有企业的主渠道作用。

在确定委托收储库点时,要与地方粮食部门沟通,充分利用现有仓储资源,以县为单位,每个县内委托收储库点仓容总量应与当地最低收购价小麦预计收购量相衔接。为保证收储小麦的储存安全,降低损耗,保持品质,一般情况下对最低收购价小麦不搭建露天设施储存。白小麦、红小麦和混合小麦必须分仓、分等级储存。

中储粮有关分公司确定的委托收储库点名单报中储粮总公司审核确定,并由中储粮总公司报送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家粮食局和农业发展银行备案。中储粮有关分公司要在收购启动前将当地所有委托收储库点名称、地址和联系电话,通过当地主要新闻媒体向社会公布,同时抄报省级人民政府。

实际收购过程中出现委托收储库点仓容不足或委托收储库点布局不能满足农民售粮需要的,中储粮总公司及有关分公司应及时通过安排县内集并或适当增设委托收储库点解决。增设的委托收储库点名单,要在其开始收购活动前公布,并抄报国家有关部门和单位及相关省级人民政府。采取上述措施后仓容仍不足,需搭建露天储粮设施的,由中储粮分公司会同省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农业发展银行省分行研究测算本省预计搭建总量,经中储粮总公司审核并报国家有关部门批准后实施。

地方储备粮管理公司(或单位)也要根据省级人民政府的统一要求,合理设置委托收储库点,并积极入市收购,充实地方储备。地方储备粮管理公司(或单位)设定的委托收储库点要与中储粮分公司确定的委托收储库点相互衔接。

执行最低收购价收储库名单确定后,中储粮直属企业和地方储备粮管理公司(或单位)要与委托收储库点签订委托收购合同,明确双方权利、义务等。委托收储库点要严格按照本预案的有关规定和收购合同进行收购活动。

第六条 第三条规定的最低收购价执行时间为2013年5月21日至9月30日。在此期间,当小麦市场价格下跌到国家公布的小麦最低收购价格时,由中储粮分公司商省级价格、粮食、农业、农发行等有关部门及时提出启动预案的建议,报中储粮总公司批准在相关区域内启动预案,并报国家有关部门备案。各委托收储库点要按照本预案第三条的规定,在上述小麦主产区挂牌收购农民交售的小麦。

第七条 执行最低收购价的委托收储库点,要在收购场所显著位置张榜公布实行最低收购价有关政策的粮食品种收购价格、质量标准、水杂增扣量方式、结算方式和执行时间等政策信息,让农民交“放心粮”;按照小麦国家标准(GB1351-2008)做好最低收购价小麦收购入库工作,不得压级压价、抬级抬价收购,不得拒收农民交售的符合标准的粮食;及时结算农民交售小麦的价款,不得给农民打白条;也不得将农业发展银行贷款挪作他用。

第八条 预案执行期间,中央和地方储备粮的承储企业应积极入市收购新粮用于轮换,轮换收购的小麦价格应不低于国家规定的最低收购价格水平。对承担轮换任务的委托收储库点,应优先安排储备粮轮换。

第九条 新麦上市后,地方各级政府和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加强对收购工作的指导,引导和鼓励各类粮食经营和加工企业积极入市收购新粮;国有和国有控股粮食企业要按照《粮食流通管理条例》有关规定,切实发挥主渠道作用。农业发展银行要积极为各类收购主体入市收购提供信贷支持,保证具备贷款条件的国有和国有控股粮食企业资金供应。

第十条 中储粮公司确定的委托收储库点按最低收购价收购小麦所需贷款(收购资金和收购费用),由所在地中储粮直属企业统一向农业发展银行承贷,并根据小麦收购情况及时预付给委托收储库点,保证收购需要。对于没有中储粮直属企业的市(地)区域,为保证收购需要,可暂由中储粮分公司指定该区域内具有农发行贷款资格、资质较好的委托收储企业承贷;收购结束后,贷款要及时划转到中储粮公司直属企业统一管理。农业发展银行要按照国家规定的最低收购价格和收购费用及时足额供应。收购费用为每市斤2.5分钱(含县内集并费),由中储粮总公司包干使用,其中拨付委托收储库点直接用于收购的费用不得低于每市斤2分钱。

第十一条 地方储备粮管理公司(或单位)按最低收购价收购的小麦主要用于充实地方储备,所需收购贷款由农业发展银行按照国家规定的最低收购价格及时足额发放。有关收购、保管费用和利息按地方储备粮管理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二条 预案执行期间,中储粮总公司和有关省粮食局每5日分别将中储粮分公司和地方储备粮管理公司(或单位)按最低收购价收购的小麦品种、数量汇总后报国家粮食局。中储粮总公司汇总的数据要同时抄送农业发展银行。具体报送时间为每月逢5日、10日期后第2个工作日中午12时之前。

省级农发行在每月初5个工作日内将上月最低收购价收购资金的发放情况抄送当地中储粮分公司和省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同时,中储粮有关分公司将最低收购价小麦每月收购进度情况抄送当地省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省级价格主管部门、农发行省分行,每5日的收购进度也要及时通报,便于省级有关部门了解情况。各委托收储库点要每5日将实际收购进度数据同时抄报所在地的市(地)或县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

第十三条 中储粮总公司及其有关分公司和直属企业执行最低收购价政策收购的小麦,粮权属国务院,未经国家批准不得动用。对收购入库的最低收购价小麦品种、数量和质量等级,中储粮有关分公司及其直属企业要按有关规定及时进行审核验收,并对验收结果负责。对验收中发现入库的小麦数量、质量指标与收购码单等原始凭证标注不符的,要及时核减最低收购价收购进度和库存统计,扣回全部费用利息补贴。对验收合格的,要建立委托收储库点的质量档案,做到分品种、分等级专仓储存。中储粮直属企业要与委托收储库点签订代储保管合同,明确品种、数量、等级、价格和保管、出库责任等,作为以后安排销售标的的质量依据。

中儲粮有关分公司要将委托收储库点最低收购价小麦质量验收结果于2013年10月底前汇总报中储粮总公司、有关省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和农发行省分行。中储粮总公司要对分公司上报的收购进度和库存数据进行审核,并及时汇总情况报告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家粮食局和农业发展银行。

在销售时发现库存的最低收购价小麦实际数量和质量与销售标的不符的,造成的损失由负有监管责任的中储粮直属企业先行赔付,并查明原因。属于审核验收环节的问题,要追究负责审核验收的中储粮分公司(或直属库)和相关人员责任,并由其承担相应的经济损失。属于委托收储库点违反代储保管合同约定,因保管不善造成损失的,由该收储库点承担经济损失,并追究其主要负责人和监管人员的责任。对因未按规定及时足额拨付收购和保管费用而导致库存粮食质量发生问题的,要追究中储粮分公司(或直属库)主要负责人的责任,并承担相应损失。

对于有购买陈粮冒充新粮,或就地划转本库存粮来套取费用补贴等行为的委托收储库点,一经发现要将其收购的小麦全部退出最低收购价小麦收购进度和库存统计,扣回全部费用利息补贴,由承贷企业追回粮款归还农发行贷款,取消其最低收购价收购资格,由中储粮公司负责收回企业不当得利,并上交中央财政。如发生损失,由委托收储库点承担,并追究其主要负责人和相关人员的责任,以及负责监管的人员责任,并将其以前年度收储的最低收购价小麦实行移库或按有关程序及时安排拍卖,所发生的费用由违规企业承担。承担审核验收的中储粮分公司(或直属库)在验收工作中弄虚作假的要追究其主要负责人和有关人员的责任。

第十四条 中储粮总公司及其有关分公司管理的最低收购价小麦,保管费用补贴(含损耗,下同)和贷款利息补贴由中央财政负担,先预拨,后清算。委托收储库点的保管费用补贴标准按照《财政部关于批复最低收购价等中央政策性粮食库存保管费用补贴拨付方案的通知》(财建[2011]996号)执行。保管费用补贴自小麦收购入库当月起根据月末库存数量拨付,贷款利息根据入库结算价与同期银行贷款利率计算。中央财政根据中储粮总公司上报的最低收购价粮食库存情况,按季度将保管费用补贴和贷款利息补贴预拨给中储粮总公司。中储粮总公司及其分公司要将保管费用按季足额拨付到委托收储库点。事后,由中央财政根据中储粮总公司验收确认后的实际保管数量、等级和核定的库存成本等对中储粮总公司进行清算。清算过程中,对有关部门确认的中储粮公司所属企业虚报收购数量、质量以次充好等套取中央财政资金的违纪行为,按规定扣减相关补贴,并由有关部门追究相关负责人和有关人员的责任。

第十五条 中储粮总公司及其分公司和直属企业要严格规范储粮行为,中储粮有关分公司及其直属企业和委托收储企业不得租仓储粮,也不得变相租仓降低保管费用补贴标准,确保安全储粮的需要。违反本预案规定擅自租仓储粮的,由当地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由中储粮有关分公司负责将所收购粮食调到符合条件的承储企业,所需费用由中储粮直属企业承担。

第十六条 中储粮有关分公司及其直属企业和委托收储库点保管的最低收购价小麦,由国家有关部门按照顺价销售的原则,合理制定销售底价,通过在粮食批发市场或网上公开竞价销售,销售盈利上交中央财政,亏损由中央财政负担。中储粮总公司对销售盈亏进行单独核算,中央财政对中储粮总公司及时办理盈亏决算。

预案执行期间,为满足市场对陈麦的需求,按照顺价销售、保证市场供应、保持市场粮价基本稳定的原则,继续竞价销售2012年及以前年份最低收购价小麦,并把握好销售力度和节奏;为防止出现“转圈粮”等问题,中央和地方储备粮的承储企业以及承担小麦最低收购价收储任务的库点一律不得直接和间接购买国家拍卖的最低收购价小麦;中储粮总公司及有关分公司要按照均衡出库的原则,制定委托收储库点出库计划,均衡有序组织安排竞价销售。

第十七条 国家发展改革委负责协调落实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的工作,监测小麦收购价格变化情况,监督检查价格政策执行情况,会同有关部门解决最低收购价政策执行中的矛盾和问题。财政部负责及时安排、拨付中储粮总公司按最低收购价格收购小麦所需的费用和利息补贴。农业部负责了解各地农民售粮意愿、小麦市场价格及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执行情况,反映农民的意见和要求。国家粮食局负责指导中储粮总公司執行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监测小麦市场价格,监督政策的执行,组织指导地方粮食行政管理部门检查最低收购价政策执行情况和储粮安全等情况,督促国有和国有控股粮食企业积极入市收购,发挥主渠道作用。农业发展银行负责及时足额安排、拨付执行小麦最低收购价收储任务所需的贷款,并对发放的贷款实施信贷监管。中储粮总公司作为国家委托的最低收购价政策执行责任主体,对其执行最低收购价政策收购的小麦的数量、质量、库存管理及销售出库等负总责,并逐级落实管理责任,建立定期巡查制度,确保最低收购价库存粮食数量真实、质量良好、储存安全。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执行结束后1个月内,中储粮总公司要将执行情况报告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农业部、国家粮食局、农业发展银行。省级人民政府要督促、协调地方各部门支持和配合中储粮公司开展最低收购价小麦收储工作;地方粮食、价格部门依照《价格法》、《粮食流通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有关规定,履行对最低收购价小麦收储行为的监督检查职责。中储粮有关直属企业和委托收储库点要主动配合监督检查。地方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切实落实仓库维修工作,确保在新粮收购前投入使用,共同完成托市收购任务。

关于印发《2012年党建工作要点》的通知 篇4

关于印发2012年社会保险经办管理服

务工作要点的通知

社会保险事业管理中心

关于印发2012年社会保险经办管理服务工作要点的通知

人社险中心函〔2012〕1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中心:

根据全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会议精神和《关于印发2012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要点的通知》(人社部发〔2012〕1号)要求,我们研究制定了《2012年社会保险经办管理服务工作要点》,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社会保险事业管理中心

二〇一二年一月十七日

2012年社会保险经办管理服务工作要点

2012年社会保险经办管理服务工作的总体思路和要求是: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会议部署,紧紧围绕健全和完善覆盖城乡社会保障体系的目标,以贯彻《社会保险法》和落实“十二五”规划为主线,进一步推进精确管理,做好重大改革政策实施的经办工作,全面施行新农保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加强扩面征缴,确保各项待遇按规定发放和支付,大力推进标准化、信息化和专业化建设,优化和创新经办管理服务流程,丰富便民利民举措,强化社保基金管理,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一、深入贯彻《社会保险法》

(一)抓好已出台配套法规的实施。重点抓好《社会保险基金先行支付暂行办法》、《社会保险个人权益记录管理办法》、《在中国境内就业的外国人参加社会保险暂行办法》等施行,抓紧修订经办操作规程和实施细则,及时研究解决实施中的问题,完善相关措施,确保实施到位。

(二)抓紧制定相关配套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加快起草和修订《社会保险登记管理办法》、《社会保险费申报缴纳管理规定》、《社会保险稽核办法》,争取在上半年出台实施。

(三)强化宣传和学习。继续深入开展《社会保险法》和配套法规的宣传教育,跟踪做好相关配套规范性文件出台后的解疑释惑工作,有针对性地组织相关培训。

二、扎实做好扩面征缴支付工作

(一)确保各项社会保险待遇按时按规定支付。做好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调整工作,确保按时足额发放到位。以新施行地区为重点加大对新农保和城镇居民基础养老金发放督导力度。落实“老工伤”人员纳入社会统筹的待遇支付。落实提高基本医疗保险待遇和补助水平政策以及居民医保部分新增补助资金购买大病保险政策,减轻参保对象大病负担。大力推广社会保障“一卡通”,基本实现参保人员统筹地区内医疗费用直接结算。

(二)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险覆盖范围。继续以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从业人员、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和被征地农民为重点,推动职工养老保险扩面工作,努力提高缴费人员比例。做好厂办大集体改革中职工参保工作。全面施行新农保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引导符合条件人群普遍参保。重点做好城镇居民、大中小学生、灵活就业人员等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工作。大力推进事业单位和各类高风险企业、服务业企业参加工伤保险,力争使有稳定劳动关系的农民工基本纳入工伤保险覆盖范围。推动企业职工和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等参加生育保险。2012年底全国城镇基本养老、新农保、城镇基本医疗、工伤和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3.05亿人(其中城镇居民1400万人)、3.6亿人、4.75亿人、1.82亿人(其中农民工6800万人)和1.42亿人。

(三)加强社会保险费征缴。做好社会保险基金征收预案。规范基金征缴行为,强化依法征收。2012年全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基金征缴分别达到14600亿元(其中企业基本养老保险13400亿元)、4900亿元、386亿元和215亿元。

(四)完善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加快推进中央企业、关闭破产企业和异地居住的企业退休人员按属地原则纳入居住地社区管理。探索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地区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充分利用基层工作平台开展社会保险社会化服务。开展异地居住人员领取社会保险待遇资格协助认证工作。探索基本医疗保险、新农保、城镇居民养老保险等方面的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2012年底全国企业退休人员社区管理率达到78%以上。

三、强化社会保险基金管理

(一)提高基金预算管理水平。总结社会保险基金预算试编工作经验,完善基金预算数据库。强化基金预算执行管理,建立预算考核评价和激励约束机制。及时跟踪宏观经济形势对基金影响,研究建立基金运行监测制度。推动新农保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基金实行省级管理。完善社会保险基金财务会计制度,研究制定工伤保险基金财务会计制度。总结交流社会保险基金先行支付的追偿经验和做法。加强基金安全管理工作,确保基金安全和平稳运行。

(二)加强社会保险运行监控工作。研究探索社会保险经办机构风险管理办法,开展经办管理岗位和环节风险评估,建立正常的评估机制。积极配合审计机关做好社会保险基金审计工作,及时纠正存在的问题,确保基金完整安全。全面建立医疗保险基金风险预警制度,保障医疗保险制度平稳运行和可持续发展。健全社会保险信息披露制度,强化社会监督。

(三)强化社会保险稽核、清欠和反欺诈工作。扎实推进缴费诚信制度建设,全年社会保险费征缴稽核不少于参保总人数的20%。依法加大待遇支付稽核工作力度以及对欺诈骗保冒领行为的打击力度。在系统内建立社会保险反欺诈沟通协作机制,加强与公安、卫生、药监等部门之间的协同配合,逐步形成联合防范和共同打击的工作机制。做好案例收集分析汇总通报工作。全年清理收回企业养老保险欠费180亿元。

四、做好重大改革政策实施中的经办管理服务工作

(一)做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全覆盖的经办工作。加强新农保个人账户管理,继续开展个人账户管理情况专项检查。抓好县、乡、村三级经办管理示范点建设,推动基层经办管理服务水平提升。加快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信息系统应用步伐,基本实现经办电子化。

(二)做好基本医疗、工伤和生育保险相关经办工作。落实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困难企业职工以及领取失业金人员等困难群体参加医疗保险政策。推进医疗费用直接结算和以异地安置退休人员为重点的异地就医结算服务。加强定点医疗机构管理,完善医疗服务协议管理和分级管理,研究将医疗保险的管理从医院延伸至医师。推进按病种付费、按人头付费、总额预付等付费方式改革,建立医疗保险和医疗机构费用分担和激励惩戒并重的机制。强化对医疗服务行为和费用的监控,控制医疗费用过快增长。探索建立与医疗服务机构和药品供应商的谈判机制。继续做好门诊统筹的经办管理工作。落实《工伤保险经办规程》、《工伤保险费率浮动操作规程》,继续做好工伤保险医疗机构、康复机构、辅助器具配置机构的协议管理工作。严格工伤康复费、工伤预防费支出管理。做好城镇居民生育保险经办管理工作。

(三)做好提高社会保险统筹层次的经办工作。完善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经办管理服务程序,研究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的经办管理措施。建立健全基本医疗、工伤和生育保险市级统筹经办管理机制,积极探索工伤保险省级统筹的经办流程。做好养老、医疗保险城乡统筹和“老工伤”纳入统筹管理后的经办服务工作。

(四)做好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工作。开展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经办工作督查,落实流动就业人员基本医疗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政策。提高社会保险关系转移信息系统应用水平。充分利用电子化手段办理转移业务。更新县级以上社保经办机构联系方式信息库,强化跟踪服务,保证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关系转移接续顺畅。制定养老保险跨制度转移接续经办规程。做好未就业随军配偶养老保险关系转续的经办工作。

五、推进社会保险经办精确管理

(一)加快社会保险标准化建设步伐。贯彻实施《社会保险服务总则》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设施设备要求》国家标准,推动完成《社会保险术语 基础部分》、《社会保险术语 医疗保险部分》、《社会保险核心业务数据质量规范》国家标准和《医疗保险药品编码》行业标准的制定工作。推动开展《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规范》、《社会保险术语养老保险部分》、《社会保险术语 工伤保险部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业务流程规范》4个国家标准的研究制定工作。

(二)加强社会保险数据管理应用。在全系统组织开展个人权益记录管理情况检查和数据整理活动,提升权益记录质量,规范个人权益记录单查询、邮寄等工作。切实做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统计报表系统》以及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统计台账指标体系的应用,推动常规统计数据与联网数据分析相结合,丰富统计分析成果。充分发挥集中型数据库的作用,开展业务经办运行的联网监测工作,有效防范重复参保、重复享受待遇和违规就医等行为。

(三)不断提高信息化水平。制定《关于加强社会保险经办管理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和《社会保险网上业务经办规程》,规范网上业务经办。开展“电子社保示范城市”推荐评比工作。做好社会保障卡发放和应用工作,拓展社会保障卡应用领域。加强经办机构信息化职能部门的业务建设。

(四)推进社会保险精算工作。进一步完善企业养老和职工医疗精算报告制度,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新医改、人口老龄化对社会保险影响、基金中长期财务风险为重点,组织开展精算专题分析,充分发挥精算在决策和基金管理等方面的支撑作用。研究制定《关于加强社会保险精算工作的指导意见》,研发工伤保险精算分析模型,规范精算业务流程,扩大精算应用范围。开展以地市以上医疗保险精算为重点的业务培训,提高精算的专业化水平。

(五)做好社会保险运行分析。继续组织开展各项社会保险运行分析工作,从实际出发,重点分析未参保集体企业纳入基本养老保险,“老工伤”纳入社会统筹、待遇调整后对基金的影响,医疗保险提高待遇、即时结算、门诊统筹、地级统筹等对基金的影响,以及医疗保险城乡统筹筹资和待遇水平关联度等问题,做好相关储备。

六、夯实社会保险经办管理基础

(一)规范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工作。继续开展社保业务档案达标验收工作,争取10月份前90%以上省级经办机构完成达标验收。组织开展新农保业务档案管理培训和社会保险业务电子档案管理调研,逐步规范新农保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业务档案管理。

(二)加强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建设。加快基层社会保障服务设施建设,继续推进街道(乡镇)、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建设,解决人员、场地不足以及工作条件落后等问题。规范基层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和劳动保障协理员服务行为。完成全国首批社会保障服务中心试点验收,总结经验,为下一步启动地市以上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建设试点工作做好准备。

(三)提高经办工作人员专业化水平。启动社保经办机构“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继续举办全国地市以上经办机构负责人培训班和省级经办机构主要负责人培训班,加强对经办管理精算、标准化、信息化、内控管理、基金预算等专业人员的培训,强化业务技能。

七、不断完善经办管理服务体系

(一)做好《完善社会保险经办管理服务体系研究报告》成果应用。进一步加强经办机构和队伍建设,积极推进经办机构资源配合,规范经办机构设置,加强对经办机构职能定位、人员编制标准、经费保障等问题的探索和研究,做好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中相关的工作。

(二)优化经办服务模式。积极打造“以信息化为支撑、管理服务一体化”的新型经办服务格局,按照统筹城乡要求,推进各项社会保险统一经办。同时探索开展外包服务,进一步优化经办流程。

关于印发《2012年党建工作要点》的通知 篇5

2012年是“十二五”时期承前启后的重要一年,做好电子商务工作,对于构建搞活流通长效机制,扩大城乡居民消费,培育参与国际合作竞争新优势,推动对外贸易稳增长、调结构、促平衡,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具有重要意义。

总体要求是:着力加强电子商务工作法制化、标准化、规范化建设,进一步加大电子商务管理和行业指导工作力度,加强示范引导,优化发展环境,提高应用水平,促进电子商务健康快速发展。

《商务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12年电子商务工作要点》的通知》全文如下:

一、加强电子商务中长期发展规划与业务指导工作

1、结合实际,加强与当地发展改革、工业和信息化、财政等管理部门的沟通协调,制订加快电子商务发展的中长期规划,细化实施方案,明确规划分工,落实具体责任。

2、强化对规划实施的动态跟踪和监督检查,加强计划与规划目标、工作安排与规划重点任务、政策制定与规划导向的有效衔接。

3、商务部将对各地规划发布及执行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并组织交流经验,通报有关情况。

二、积极推进电子商务建章立制工作

4、商务部将进一步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合作,以网络零售立法为突破口,积极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法律法规规章有机结合的电子商务法律体系。

5、各地要针对电子商务交易、信用、物流、供应链协同、融资服务等环节,制定具有前瞻性、可行性、开放性、兼容性的地方性政策、法规和规章。

三、加强电子商务标准体系建设

6、针对电子商务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突出问题和制约因素,从商务主体、客体、主要环节和不同领域出发,有针对性地研究制订一批标准规范。

7、加强对电子商务标准的宣传贯彻与培训工作,加大标准的实施力度,提高标准的实施效果,切实发挥好标准引领电子商务规范有序发展的积极作用。

四、加快电子商务统计监测体系建设

8、制订国家电子商务统计标准,提高标准的执行力度,发挥电子商务统计标准在规范各地电子商务统计指标设置、提高统计工作效率等方面的作用。

9、加快推进电子商务统计监测体系建设,及时全面掌握我国电子商务应用及电子商务服务业发展情况,在此基础上,形成《中国电子商务报告》、《电子商务服务业发展报告》

和《网络零售市场评估报告》,做好相关信息发布工作。

10、各地要结合当地电子商务发展实际,与当地统计部门建立数据共享机制,扩宽数据来源渠道,探索建立电子商务统计监测体系,建立信息发布制度,及时准确反映电子商务发展规模、结构变化、发展水平、发展趋势和存在问题,为加快电子商务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11、指导有关中介组织,及时准确地收集、汇总和分析电子商务服务业统计数据,做好电子商务服务业典型企业调查工作。

五、开展电子商务信用评价体系建设

1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动跨部门的电子商务交易主体信用信息共享,有条件的地方要尽快建立电子商务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

13、研究制订电子商务信用评估指标、管理办法以及信用保护、失信惩戒与诚信褒奖等实施细则。有条件的地方要优选电子商务经营主体和信用评估服务机构,探索经营主体、服务主体参与电子商务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建设,实现资源共享的有效模式,促进和扶持第三方信用评估业发展。

六、抓好电子商务应用促进工作

14、主动协调配合有关部门,共同研究推动网络零售规制、流通电子商务应用等各项工作,特别要推动在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开展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与公共服务平台等领域试点工程。

15、积极创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并在示范基地建成较为完善的电子商务产业政策体系、高效的公共服务体系与产、学、研、用合作机制,成为电子商务服务企业、应用企业的聚集地和电子商务的创业创新平台。

16、加强对商务部电子商务示范企业的跟踪研究,不断总结推广经验,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切实发挥示范企业的示范引导作用。指导示范企业提高经营管理和服务水平,推进模式创新、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加大品牌培育力度,带动关联企业协同发展。

17、积极引导企业利用电子商务平台开展对外贸易。会同相关部门协调解决利用电子商务平台开展对外贸易过程中的通关、退税、融资、信保等政策问题。

18、继续加大对农村电子商务工作的支持力度,积极参与全国统一农产品电子商务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农村商务信息服务试点省要继续加强网上购销对接力度,不断提高农村商务信息服务质量与水平。

19、建立健全加快电子商务发展的多元化、多渠道的投融资机制,充分发挥政府投入的带动引导作用,有条件的地方要设立电子商务发展专项资金,吸引更多民间资本进入电子商务领域。

关于印发《2012年党建工作要点》的通知 篇6

渝委办发[2012]6号

━━━━━━━━━━━━━━ ★ ━━━━━━━━━━━━━━

中共重庆市委办公厅关于印发

《2012年全市人才工作要点》的通知

各区县(自治县)党委,市委各部委,市级国家机关各部门党组(党委),各人民团体党组,大型企业和高等院校党委:

《2012年全市人才工作要点》已经市委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中共重庆市委办公厅

2012年2月16日

2012年全市人才工作要点

2012年,全市人才工作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党管人才原则,以落实人才发展规划为主线,扎实开展“人才项目建设年”活动,强力实施“六百三万”计划,着力创新人才工作体制机制,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不断提高人才工作科学化水平,为建设“五个重庆”、构筑内陆开放高地、促进“缩差共富”提供坚强人才保证,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和市第四次党代会胜利召开。

一、加强宏观指导,落实“1+6+14+38”人才发展规划

1.广泛宣传和普及科学人才观。在重庆日报、重庆电视台和重庆广播电台开辟专栏,解读、宣传科学人才观新思想、新理念、新要求。联合重庆日报、当代党员、华龙网、七一网等媒体,开展“科学人才观”征文活动。加强对中央和市委、市政府关于人才工作重大部署、重大举措、重大成效的宣传,集中宣传“1+6+14+38”人才规划,大力宣传各地各单位实施人才规划的经验做法,以及人才工作先进典型和优秀人才。进一步办好《重庆人才工作通讯》、《青年人才论坛》、《重庆技能人才》、《女性人才》。〔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市委组织部、市人力社保局党组、团市委党组、市妇联党组、重庆社科院党组,各区县(自治县,以下简称区县)党委等〕

2.深入实施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组织实施6支队伍、14个重点领域和38个区县人才规划,制定落实各人才专项规划年度计划,深入推进人才强区、人才强县、人才强企、人才强校、人才强院等工作。加强人才规划实施情况督促检查,组织开展人才规划实施情况评估,建立完善人才规划实施情况监测、检查、评估和考核机制。〔责任单位:市委组织部、重庆社科院党组、6支队伍和各重点领域人才规划单位党组(党委),各区县党委等〕

3.开展人才工作重点难点问题研究。推动在渝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加强人才学科体系建设,优化学科设置,提升学科水平。加强人才培养单位、使用单位和理论研究机构合作,促进跨学科、跨部门、跨领域人才理论合作研究。加大人才理论研究投入,加强重庆市人才工作研究会建设。做好人才工作法制化、人才特区、人才项目、人才考核、职称改革、创新型科技人才、涉外人才、专家管理信息化建设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研究。编印《重庆人才发展规划汇编》。〔责任单位:市人力社保局党组、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委教育工委、重庆社科院党组、市政府外事侨务办党组,各区县党委等〕

4.推进人才工作信息化建设。完善人才统计指标体系和人才资源统计制度,建立人才资源信息数据库和信息发布平台。推广运用EMIS专家管理信息系统,分级分类建立专家管理信息库。办好重庆人才公共信息网。〔责任单位:市统计局党组、市委组织部、市人力社保局党组,各区县党委等〕

二、实施重点项目,提升人才对科学发展的支撑力

5.稳步推进“六百三万”计划。贯彻落实《国家人才发展规划重大人才工程推进协调工作制度》,建立“六百三万”计划协调落实机制。健全年度工作计划、年度工作总结制度以及工作例会、信息沟通、督促检查及监测评估制度。贯彻落实《重庆市人才重点项目管理办法》,保障重点人才项目经费投入,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责任单位:市委组织部、市财政局党组、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其他成员单位党组(党委),各区县党委等〕

6.深入实施万名大学生“村官”、万名专技人才“三支”和万名干部驻村计划。实施万名大学生“村官”计划,择优选派1600名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开展100个贫困村大学生“村官”创业试点。实施万名专业技术人才“三支”计划,选派1万名专业技术人员到基层支农、支教、支医。实施以城带乡万名干部驻村计划,从市和区县选派1万名机关干部驻村,推进千村脱贫。实施“农村乡镇人才队伍建设计划”,招录3812名普通高校毕业生到乡镇基层工作,做好项目实施情况总结评估。〔责任单位:市委组织部、市编办、市财政局党组、市委教育工委、市委科技工委、市委农工委、市人力社保局党组、市卫生局党组、市扶贫办党组,各区县党委等〕

三、加快培养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引领推动各类人才队伍建设

7.加强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培养。参与实施国家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和青年英才开发计划,研究制定《关于加强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创业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大力培养造就青年英才的实施意见》。启动全国科技成果评价改革试点城市建设,研究制定《重庆市科技成果评价暂行办法》,举办第十届重庆高交会暨第六届国际军博会,鼓励高校、科研机构的科技人才与企业结合转化科技成果。实施区县、产业、民生科技支撑和科技创新能力建设“3+1”示范工程,采取“人才+项目+基地”模式,在创新实践中培养急需科技人才。依托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科技企业孵化器、工程技术(企业)研究中心等载体,培养造就高层次科技创业人才和团队,促进通信设备、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等十大创新型产业集群形成。加强学术学科领军人才和工程技术高端人才培养,培养“两江学者”15名、高水平学术学科带头人10名、工程技术带头人10名,建成35个高水平研发团队。举办首届“重庆青年科学家论坛”。〔责任单位:市委科技工委、市经济信息委党组、市委教育工委、市委农工委、市人力社保局党组、市国资委党委、两江新区党工委、市科协党组、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其他成员单位党组(党委),各区县党委等〕

8.加强党政人才队伍建设。贯彻落实《2010—2020年干部教育培训改革纲要》和《2011—2015年行政机关公务员培训纲要》,启动思想建设、能力提升、结构优化、作风锤炼四大工程,实施党政一把手、后备干部和基层干部三大培训工程,加强理想信念、根本宗旨、廉洁从政“三项教育”,深化“三进三同”、“结穷亲”活动,提升党政人才队伍整体素质。加强换届后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队伍建设。完善党政领导干部竞争性选拔机制,开展聘任制公务员和公务员跨部门(区域)竞争上岗试点。加大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力度,注意选拔优秀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和党外干部,注重选拔具有基层领导经历和工作经历的干部。〔责任单位:市委组织部、市委统战部、市人力社保局党组、市公务员局党组、市委党校,各区县党委等〕

9.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参与实施国家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素质提升工程,组织实施中国企业领军人才培养和中欧经理人培训项目,打造海外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训基地,继续推进MBA、EMBA学历学位教育和高级工商管理培训。加强优秀企业家培养,选派110名企业高级管理人才到国内外知名高校、企业培训,培养20名具有全球战略眼光和国际市场开拓能力的优秀企业家。举办“国资大讲坛”,邀请国际国内知名专家学者、世界500强或中国500强企业家专题讲授。加大市场化方式选聘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力度。加强企业董事会和外部董事会队伍建设,优化董事会结构,健全董事会功能。〔责任单位:市国资委党委、市委组织部、市委统战部、市经济信息委党组、市工商联党组,各区县党委等〕

10.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参与实施国家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和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高素质教育人才培养、全民健康卫生人才保障等工程。推荐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研究制定《学术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考核管理办法(试行)》。创建国家专家服务基地。新建一批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市级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继续教育基地,加大招收海外留学人员和外籍博士后力度,鼓励博士后开展科技创新。加强科技副职选派管理。推进“西部之光”、“三峡之光”、“民族之星”紧缺人才培养项目。加大军地联合培养人才力度。实施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计划,举办25期高级研修班,在重点领域培训3万名急需紧缺和骨干专业人才。加大交通人才、环保人才、统计人才培养力度。推进全民健康卫生人才保障工程重点项目,壮大全科医生和乡村医生队伍。举办第四届国际服务贸易(重庆)高峰会,积极引进服务贸易和服务外包人才。继续开展“双十百千”科技特派员创业服务行动。〔责任单位:市人力社保局党组、市委组织部、市发展改革委党组、市经济信息委党组、市委教育工委、市委科技工委、市交通党委、市外经贸委党组、市环保局党组、市卫生局党组、市国资委党委、市统计局党组、团市委党组、市科协党组、第三军医大学党委、后勤工程学院党委、重庆通信学院党委,各区县党委等〕

11.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参与实施国家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加强紧缺高级技师培养,围绕重点和新兴产业培养高技能人才6万名,其中紧缺高级技师1000名。贯彻落实《重庆市高技能专家工作室管理暂行办法》,评选认定一批高技能专家工作室。推进职业院校和技工院校改革,实施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办好国家示范中等职业学校,建设一批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举办10场职业技能大比赛。协调引进1—2项世界职业技能大赛国家集训基地落户重庆。〔责任单位:市人力社保局党组、市委组织部、市经济信息委党组、市委教育工委、市国资委党委、市工商联党组、市总工会党组、市妇联党组,各区县党委等〕

12.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参与实施国家现代农业人才支撑计划、新型农民培训阳光工程和贫困地区农民创业就业培训雨露计划,充分发挥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各类职业学校、专业技术协会和培训机构作用,加大农业科技带头人、种养殖能手、专业大户、农村经纪人才、农产品加工能人和能工巧匠培养力度,多渠道培训农村实用人才10万人次。加大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农产品流通网络体系建设力度。建设20个农村信息化、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和10个农业科技专家大院、10所农民田间学校,资助100人参加全国农交会,扶持100人创办领办示范型专业合作组织。选派农业专家团助推“两翼”农户增收。推进10个市级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吸引优秀人才到园区创业。加强农业类职业院校、区县职业教育中心建设,支持建设农业职业教育集团。〔责任单位:市委农工委、市委组织部、市委教育工委、市委科技工委、市水利局党组、市工商局党组、市林业局党组、市扶贫办党组,各区县党委等〕

13.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制定出台《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研究制定《关于加强社会组织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在社区建设、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等重点领域培养1000名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推进教育、医疗、司法等相关领域和城乡社区社会工作岗位设置。制定社会工作员培养课程设置和教学标准,开展社会工作员专业技术水平认证。组织引导社会工作从业人员参加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新建2个社工专业实训基地,在老年人服务、社区建设、矫治帮扶等领域,建设10个社会工作专业服务示范项目。积极培育发展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责任单位:市民政局党组、市委组织部、市委政法委、市编办、市信访办、市发展改革委党组、市委教育工委、市公安局党委、市司法局党委、市人力社保局党组、市卫生局党组、市人口计生委党组、市扶贫办党组、市总工会党组、团市委党组、市妇联党组、市残联党组,各区县党委等〕

14.加大宣传文化人才开发力度。研究制定宣传文化高层次人才培养管理办法,探索建立宣传文化特殊人才引进机制。实施文化名人、巴渝新秀培养工程,加强宣传文化领军人才培养,培养2—3名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国家文化名家工程”人选。加强基层宣传文化队伍建设,培养1000名文化工作骨干。继续实施“百名宣传文化青年骨干挂职锻炼工程”。支持建设一批哲学社会科学、新闻、出版、文艺等重点学科和人文社科基地,开展全市宣传文化系统“五个一批”人才、优秀专业技术文化人才专题培训,组织高层次人才赴市(境)外学习研讨。〔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市委教育工委、市文化广电局党委、市新闻出版局党组,各区县党委等〕

15.加强金融财会人才队伍建设。完善金融、财会人才发展政策。加强金融财会高端人才培养,培育10名高层次金融人才和30名高层次会计专业人才。依托重庆大学、重庆工商大学(重庆金融学院)等市内外知名院校,加强本地金融财会人才培养。选派优秀金融人才到国际金融组织顶岗锻炼或访学研修。围绕建设内陆地区金融高地,积极引进全国性、区域性和功能性总部;依托重庆联交所、农村土地交易所等要素市场,引进一批高端金融管理人才。大力引进加工贸易离岸结算、电子商务国际结算、要素市场交易结算等方面的高级会计人才。举办“金融开放论坛”。〔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党组、市金融办党组、市委教育工委、市外经贸委党组、市国土房管局党组、市政府外事侨务办党组、市国资委党委、市地税局党组,各区县党委等〕

16.加强政法人才队伍建设。加强政法专业技术骨干队伍建设,面向基层遴选一批具有本科以上学历、两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的优秀人才充实公安、司法等政法队伍。加强政法部门同其他部门之间人才交流。采取院校培养、顶岗锻炼等方式,选送一批优秀政法人才赴市内外高校培训。完善政法人才分级分类动态管理机制和绩效考评体系。继续推进警务人才公派留学项目。〔责任单位:市委政法委、市高法院党组、市检察院党组、市委教育工委、市公安局党委、市司法局党委,各区县党委等〕

17.加强旅游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实施旅游博士人才、旅游饭店管理人才、旅游景区管理人才等“十大”旅游人才工程,加快培养和引进一批优秀旅游人才。积极筹办重庆旅游学院,筹建重庆旅游人才研究院,加强旅游学科建设,优化旅游专业设置。做大做强旅游职教集团,打造旅游服务技能人才培养高地。〔责任单位:市旅游局党组、市委教育工委、市人力社保局党组,各区县党委等〕

18.做好党外代表人士和非公有制领域人才工作。研究制定加强新形势下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实施“风雨同舟•十百千万工程”,培养一批在全国和全市有影响力的党外人才。推进“千名党外干部挂职锻炼工程”,强化“7+38”党外人才实践锻炼基地和全国统一战线传统教育培训基地建设。筹建武陵山区非公人才国家级培训基地。加大微型企业人才培养力度。组织参加中小企业银河培训工程,提升民营企业家和中小企业人才队伍素质。〔责任单位:市委统战部、市委“两新”工委、市委教育工委、市工商局党组、市中小企业局党组、市工商联党组、市总工会党组,各区县党委等〕

19.做好联系服务专家工作。加强首批“两江学者”管理服务,做好第二批“两江学者”评审工作。举办专家政治理论研究班,组织第二批市委直接掌握联系专家赴井冈山、延安开展理论培训,加大有突出贡献专家培训力度。组织开展“院士专家进园区”咨询服务活动,大力开展专家学术交流、国情考察及走访慰问活动。加强高级专家疗养休假中心建设,做好院士专家疗养休假、医疗保健工作。新建5个院士专家工作站、10个专家工作室。〔责任单位:市人力社保局党组、市委组织部、市委科技工委、市科协党组、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其他成员单位党组(党委),各区县党委等〕

四、加强交流合作,引进紧缺高层次人才

20.加强与中央国家机关部委、“985”高校、东部发达地区人才交流合作。积极推进与中央国家机关、京津沪鲁苏浙等东部发达地区干部交流。深入落实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校(院)地合作协议,从“985”、“211”高校选调400名优秀大学毕业生来渝工作,支持中科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建设。加强博士服务团队管理服务。举办第三届“国际知名研发机构重庆行动”和第二届“国家级大院大所重庆行动”。组团参加大连“海创周”、广州“留交会”、“千人计划太湖峰会”、武汉“华创会”。〔责任单位:市委组织部、市委教育工委、市委科技工委、市人力社保局党组、市政府外事侨务办党组、团市委党组、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其他成员单位党组(党委),各区县党委等〕

21.加强渝港澳台人才交流合作。继续实施“海联(重庆)开放型人才培养计划”和赴港顶岗培训、港澳青年人才重庆实践计划等合作项目。组团赴港开展紧缺高层次人才招聘活动,邀请港澳台知名专家来渝开展学术交流。深化渝台经贸活动,推进渝台电子信息、商务人才合作。〔责任单位:市人力社保局党组、市委统战部、市外经贸委党组、市政府外事侨务办党组,各区县党委等〕

22.加强国际人才交流合作。参与实施国家“千人计划”、创业启动支持计划、海外赤子计划,深入实施重庆市“百人计划”、海外留学人员“直通车”资助计划。依托海外人才联络站,组团参加北美洲中国留学人员人才交流大会,举办欧盟生态环保人才、北美汽摩人才、印日软件人才招聘活动,开展“百名海外留学博士两江行”活动,引进100名海外高层次人才和外籍高级专家来渝工作或服务。举办市长国际经济顾问团第七届年会。贯彻落实《国家特聘专家服务与管理办法》、《关于进一步完善外国人在中国永久居留有关待遇的意见》,加强国家和市级“特聘专家”服务管理。评选第三批市级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组织文化产业与传媒人才赴美国、理论人才赴俄罗斯专题培训。组织高校后备干部队伍“4050”干部出国培训,推进“中青年骨干教师出国研修计划”。〔责任单位:市人力社保局党组、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经济信息委党组、市委教育工委、市外经贸委党组、市公安局党委、市环保局党组、市政府外事侨务办党组、两江新区党工委、市科协党组,各区县党委等〕

五、加大人才政策重点难点突破力度,推动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创新

23.完善人才评价发现机制。推行市级部门领导班子分类考核,探索干部德的考核新方式和新办法。深化职称制度改革,开展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扩大试点和正高级会计师、技工学校正高级讲师资格评审试点工作,继续组织开展海外留学回国人员、博士后研究人员、特殊人才专业技术资格认定工作。探索高技能人才与工程技术人才职业发展贯通的有效途径,完善技能人才多元评价机制。研究制定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能力素质标准和评价办法、社会工作员职业水平评价政策。筹办第六届中国重庆•青年人才论坛。〔责任单位:市人力社保局党组、市委组织部、市委教育工委、市民政局党组、市国资委党委、市公务员局党组、团市委党组、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其他成员单位党组(党委),各区县党委等〕

24.完善人才流动配置机制。研究制定《重庆市人力资源市场管理条例》。继续实施人才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工程,高标准建设“中国重庆人力资源服务中心”,加快推进劳动力市场与人才市场整合。大力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业。完善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制度,加快建立社会化人才档案公共管理服务系统。完善各类人才队伍之间合理流动政策。建立重点企业工程师与国际著名科研机构和大学名师互派“双师”挂职制度。〔责任单位:市人力社保局党组、市委组织部、市经济信息委党组、市委教育工委、市委科技工委、市国资委党委,各区县党委等〕

25.完善人才激励保障机制。认真落实《重庆市引进高层次人才若干优惠政策规定》。贯彻落实《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改革科研经费分配和管理办法,完善实施知识、技术、管理、技能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办法。加大财政供养人员津补贴和职工社保待遇统筹力度,推进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制度改革,逐步缩小不同区域收入差距。探索建立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与职工收入增长挂钩机制。支持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创办专业合作社、领办示范园。继续开展“振兴重庆争光贡献奖”、“重庆市科学技术奖”、“重庆市重大技术创新奖”、“重庆市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重庆五一劳动奖章”、“重庆青年五四奖章”、“重庆市三八红旗手”、“杰出企业家”、“重庆市名师”、“杰出农村实用人才”等评选表彰活动。〔责任单位:市人力社保局党组、市委宣传部、市财政局党组、市经济信息委党组、市委教育工委、市委科技工委、市委农工委、市国资委党委、市总工会党组、团市委党组、市妇联党组,各区县党委等〕

26.加强人才特区建设。贯彻落实《关于加强人才特区建设的指导意见》,发挥人才特区创新人才工作体制机制示范引领作用,推进两江新区建设国家级人才特区,加快重庆经开区、重庆高新区、万州经开区、长寿经开区、重庆理工大学市级人才特区建设。总结推广人才管理创新经验,积极创新人才管理体制和使用机制。〔责任单位:市委组织部、市委科技工委、市人力社保局党组,各“人才特区”建设单位,各区县党委等〕

六、完善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提高党管人才工作水平

27.健全人才工作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研究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党管人才工作的实施意见》。健全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强化人才工作领导小组职责。健全党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制度、重大决策专家咨询制度和调查研究制度。建立健全分工协作机制,建立工作责任分解制度。健全完善督促落实机制,建立检查通报制度、重点工作专项督查制度和人才工作监测与评估制度。〔责任单位:市委组织部、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其他成员单位党组(党委),各区县党委等〕

28.实行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贯彻落实《实行县级以上地方党政领导班子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的意见》,加强人才工作考核,科学设置考核目标,健全完善考核办法。加强人才工作联系点、示范点指导。〔责任单位:市委组织部,各区县党委,各市级人才工作联系点、示范点等〕

29.加强人才工作基础建设。加大人才发展投入,引导区县建立人才开发专项资金。加强区县党委组织部门人才工作机构建设,配齐配强专职人员。人才密集单位要明确人才工作专职人员。举办3期人才工作业务骨干培训班,提高知全局、懂人才、干实事能力。〔责任单位:市委组织部、市编办、市财政局党组、市人力社保局党组、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其他成员单位党组(党委),各区县党委等〕

中 共 重 庆 市 委 办 公 厅

2012 年 02 月 17日印发

关于印发《2012年党建工作要点》的通知 篇7

根据《注册会计师法》、《注册会计师任职资格检查办法》 (会协[2008]9号) 和《陕西省注册会计师协会关于开展2012年度注册会计师任职资格检查工作的通知》 (陕会协[2012]3号) 的规定, 全省185家会计师事务所 (含分所) 的注册会计师进行了2012年任职资格检查。截至2011年12月31日全省应参加任职资格检查的注册会计师2 271人, 止2012年3月20日通过检查合格的注册会计师2 119人;暂缓通过检查的注册会计师115人;撤销、注销注册会计师注册37人。现将第一批2 119名合格注册会计师名单予以公告。请社会各界监督, 联系电话:029-87611711。

任职资格检查暂缓通过人员, 必须待暂缓事项消除并通过任职资格检查合格后, 方可继续从事注册会计师业务。

截至6月30日, 对于无故不参加任职资格检查、不履行会员义务的注册会计师, 我会将在行业内进行通报批评、公开谴责;对仍不改正的注册会计师将予以撤销、注销。同时对被撤销或注销注册会计师注册的人员, 收回注册会计师证书和印章, 不得再从事注册会计师业务。

附件:2012年任职资格检查第一批合格注册会计师名单

二〇一二年五月十一日

上一篇:蒹葭翻译全文翻译下一篇:午后话题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