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和微观世界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霍金其人及精神
2、理清文章思路,把握主旨
3、筛选整合文中重要信息
4、学习幽默生动的语言 【重难点】
理清文章思路,把握主旨 学习幽默生动的语言 【知识链接】
1、作者简介:
史蒂芬·霍金是继阿尔伯特·爱因斯坦之后最杰出的物理学家。霍金1942年出生于英国牛津,先后就读于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学习数学、物理学和宇宙学。1963年,霍金经诊断得了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这种病会引起肌肉萎缩,导致瘫痪;说话会越来越困难,直至完全丧失语言能力;患者通常因并发肺炎或窒息而死亡。不过,患者的思维能力包括记忆能力不受影响。医生告诉霍金他最多只能活两年。在经历了一段短暂的失望和沮丧后,霍金又开始了他的宇宙学研究。霍金后来在相对论、“大爆炸”和黑洞等领域取得了突出的研究成果。霍金1988年出版的宇宙学著作《时间简史:从大爆炸到黑洞》,是一部里程碑式的畅销书。霍金被确诊患病已三十多年,但他仍孜孜于宇宙起源的理论研究,仍在为大统一理论而耕耘不已。霍金现任剑桥大学卢卡斯数学教授,这也是牛顿爵士曾担任过的职位。
2、写作背景
《黑洞、婴儿宇宙及其他》由霍金1976-1992年间所写文章和演讲稿共13篇结集而成。讨论了虚时间、有黑洞引起的婴儿宇宙的诞生以及科学家寻求完全统一理论的努力,并对自由意志、生活价值和死亡作出了独到的见解。本文是史蒂芬·霍金1991年1月在剑桥大学的一次演讲录。
3、霍金的名言: 活着就有希望。
无论命运有多坏,人总应有所作为,有生命就有希望。一个人如果身体有了残疾,决不能让心灵也有残疾。
生活是不公平,不管你的境遇如何,你只能全力以赴。
上帝既造就天才,也造就傻瓜,这不取决于天赋,完全是个人努力程度不同的结果。
如果一个人没有梦想,无异于死掉。
当你面临着夭折的可能性,你就会意识到,生命是宝贵的,你有大量的事情要做。【整体感知】
初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1——6):(7——13):(14——25):(26): 【合作探究】
1.文章内容是谈对宇宙未来的预测,为什么开篇却谈巫师预言的尴尬、宗教预言的失败?作者对宇宙的未来的预言与巫师、宗教预言家对人类社会未来的预言有何不同? 【参考答案】作者先从古代的巫术和近代的宗教预言谈起,是为了引出话题,说明从科学的角度谈论宇宙的未来是非常严肃的事,科学有别于宗教的地方是它的求实精神,前者是有科学根据的,是运用天体物理学理论进行的科学推测,科学预言;而后者是没有科学根据可言的。——其实,从上面的题目就可知道,人类社会的未来根本就是无法预言的,因为方程是混沌的,所以巫师、宗教预言家对人类社会的预言注定就是荒唐的。
2.为什么科学“不能预言人类社会的未来”,却“可以预言宇宙遥远的未来”?
明确:因为前者是混沌的,不确定的;而“宇宙的行为在非常大尺度下是简单的,而不是混沌的,因此我们可以预言宇宙遥远的未来”。3.对宇宙未来的预言,关键是要弄清宇宙的什么问题?
明确:“对宇宙未来的预言,其关键问题在于:平均密度是多少。” 4.作者认为宇宙的未来会是怎样的?
明确:会有两种可能:“如果它比临界值小,宇宙就将永远膨胀,但是如果它比临界值大,宇宙就会坍缩。”
5、这篇文章语言幽默风趣,在说明科学道理的同时,创造出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体现了演讲词的特点。试举出例子,分析其表达效果。
例如:①“„„这些日期使股票市场下泻。虽然它使我百思不解,为何世界的终结会使人愿意用股票来换钱,假定你在世界末日什么也带不走的话。”(④段)这句话让人在笑声中悟到人类自身的某些缺陷和某些思维误区。②“据说,1844年是第二次回归的开始,但是首先要数出获救者名单。只有数完了名单,审判日才降临到那些不列在名单上的人。幸运的是,数人名看来要花很长的时间。”(⑤段)
这句话幽默中含着揶揄和讽刺,揭露了宗教预言师的荒谬,表现了对方屡测屡败却又想方设法自圆其说的尴尬与可笑。
③“如果暴涨理论是正确的,则宇宙实际上是处在刀锋上。所以我正是继承那些巫师或预言者的良好传统,两方下赌注,以保万无一失。”(26段)听众明知作者作的是科学的预言,和巫师他们完全不同,可作者却有意将自己降为他们的同类,一是说明自己恰好也有两种预测,二是顺势又对他们进行嘲讽。这种智慧的表达既带来了轻松愉悦的气氛,又大大增加了自己与听众的亲和力。【课堂检测】
阅读22~25自然段,完成下列题目。
1、对宇宙“临界密度”作用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宇宙密度的临界值很重要,大于它或者小于它最终都会导致宇宙膨胀而产生大爆炸。
B.为何宇宙必须刚好具有临界密度,人择原理和暴涨理论都是两种可能的解释。C.如果宇宙的平均密度超过临界密度那么宇宙就会坍缩。
D.如果宇宙的密度小于临界密度,它就不会坍缩而会永远膨胀下去。
2、对“人择理论”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人择原理的提出是人们通过对宇宙的观测从而得出的理论。
B.人择理论者认为只有那些有智慧生物的宇宙,因为密度接近于临界密度,所以才得以“存活”。
C.人择原理实际上就是对宇宙密度的人为确定,因此宇宙密度也可以任意改变。D.人择原理实际上就是从现行的宇宙状况出发去认识宇宙的临界密度,其思想即“存在就是合理的”。
3、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暴涨理论反对人择理论那种对人们自身存在的过分倚重,而对宇宙的临界密度寻求另外可能的解释。
B.根据暴涨理论,宇宙的密度就是在一次次迅猛、极端的暴涨中接近于准确的临界密度。
C.如果暴涨理论是正确的,那么在星系和星系团之外可能存在着其他种类的暗物质。
D.现在的宇宙“安然无恙”既没膨胀也没坍缩,处于一种“稳定状态”。
4、根据文中提供的信息,下列推论正确的一项是()A.不能肯定宇宙是否会永远膨胀,也不能肯定宇宙最终会坍缩。
B.根据人择原理,宇宙当中有许多的暗物质,只是人们还没有探测到或者没有去定义它们。
C.暴涨可以使宇宙的密度突然达到临界状态,也可以突然大于临界状态,这就意味着宇宙最终可能会坍缩。
D.可以预言,再过一百五十亿年宇宙的某一次暴涨将使宇宙坍缩。答案:
1、A(“最终都会导致宇宙膨胀而产生大爆炸”小于它会膨胀,大于它怎会坍缩。)2.D(人择原理就是人们的主观认识。A项错在“通过对宇宙的观测”;B项错在“那些有智慧生物的宇宙”,没有智慧生物的宇宙也会“存活”;C项不是人为确定和改变宇宙密度)
3、D(由最后一句话可以得出,宇宙这一百五十亿年来都是处于膨胀状态)
一、导学案的编制要体现“小立课程, 大作功夫”、“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原则
首先根据课标和学情编制导学案。导学案分成三部分, 第一部分为基础知识构建。根据郭思乐教授提出的“小立课程, 大作功夫”的课程观, 基础知识部分为学生必须掌握的第一类知识———人类规范的、作为学生后继学习的工具性知识。在本课中, 教师主要把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背景、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即布雷顿森林体系、关贸总协定的内容以问题或填空的形式呈现出来, 让学生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完成, 从而对本课的内容有一个初步的整体领悟, 为下一步“大作功夫” (自主或合作探究) 作好铺垫。
导学案的第二部分, 是“问题与探究”, 问题又分为教师预设与学生生成两部分。这是导学案的主体部分。在这一课里, 教师可以预设这样几组问题:1.布雷顿森林体系即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的货币体系的核心内容是什么?从哪些方面可以证明美国在这一体系居于主导地位?2.布雷顿森林体系在上个世纪的70年代初逐步瓦解, 结合史实说明其原因。3.由美国引发的金融危机发生后, 为了应对这场危机, 欧洲一些国家主张重建布雷顿森林体系, 这一主张能否实现?为什么?这些问题所涉及的知识主要是理解性的、规律性的知识, 这应该是郭思乐教授所说的第二类知识。“这类知识不仅是一种结果, 更是一种过程;不仅是事实性的, 也带有程序性;不仅是一种确定的结论, 还带有精神、态度方法的意义。”他还认为, 这些知识应该借助学生自身的活动获得知识, 而不是靠教师一点点地给学生分析出来。让学生通过自身的活动来获得知识, 这就是所谓的“大作功夫”。我认为这恰恰是师本教育模式下做得最不够的, 是生本教育模式下最重要的环节。那么, 高中学生可以“大作哪些功夫”来获得这些历史知识呢?查阅课本对高中生而言是远远不够的, 不仅是因为课本上的内容过于简略, 甚至找不到相关问题的答案, 而且因为课本上的观点也只是一家之言。比如第二、第三组问题所涉及的内容课本上根本没有。因此, 学习历史至少还要会查阅文献资料、观看影音资料、参观历史遗存、采访专家学者、上网查询等。当然比较常用、快捷的方式是上网查询。对于高中生, 不仅要会查询史料, 还要会正确对待史料, 如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导学案第二部分还有一块留白, 是留给学生自己写上在自主学习过程中生成的问题, 以便在讨论、交流的时候提出来, 这也是教师课堂上“精讲”的主要依据。
导学案的第三部分, 为“自主检测”, 要遵循“先练后评”的原则。这部分由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后完成, 有疑难的问题也放在讨论、交流和教师点评的环节中解决。编制的时候, 要注意导学案质和量的适度。
二、在导学案的运用上要打破常规, 给学生“大作功夫”留有充分的时间
导学案编制好以后, 在上一节课的最后十分钟发给学生。教师通过激趣导入以后, 让学生先完成导学案的第一部分任务, 即基础知识的构建, 同时, 对第二部分学习任务即问题与探究进行小组分工, 全班可以分为若干个小组, 每小组四到五人。五组问题, 由学生在课后先自主探究, 然后由两小组重点负责一组问题。其中第二、第三组问题比较难, 可以让实力较强又相当的四个小组负责。
第二部分任务的完成分两阶段:自主探究与合作探究。其中自主探究活动放在学生自学或自修时间来完成, 这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必不可少的环节, 没有学生的自主探究, 就没有高效的合作探究。合作探究活动主要放在课堂上。因此, 在下一节课一开始, 先用五分钟时间检查一下基础知识的构建情况, 主要检查不太认真和自学能力较差的学生。然后用十分钟讨论、交流重点负责的问题、小组成员生成的问题和自主检测中的疑难问题。再用二十分钟时间在全班展示、交流各小组合作探究的成果, 同时将小组无法解决生成的问题提出来, 再在全班范围内讨论。教师在此过程中进行适当点评, 除了纠正错误的观点以外, 包括点评讨论同一组问题的两小组的合作水平。最后一个环节是教师对本课进行简明扼要的小结。这节课最后十分钟又完成下一节课的第一个环节的任务, 如此循环下去。
在这样的教学设计中, 教师真正可以做到少讲, 有些内容甚至不讲, 学生的主体地位就凸显出来了。当然, 这样的模式下, 教师的工作量并没有减少, 不仅增加很多, 而且要求更高了。教师不仅要设计导学案, 还要对课堂中动态生成的新问题进行预设, 不能经常对学生说“抱歉”。正如郭思乐教授所说, “在生本教育下面, 教师的主导作用不仅存在, 还应当发挥得更为高级, 更为无形, 更为超脱和得体”。
三、学校要为导学案的运用提供必要的环境和条件
关键词:学案;导学;高效课堂
新课改明确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鲜明地表达了学习活动是学生的主体活动。因此,在教学的关键是要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积极性,关键在于教师如何引导、启发、点拔,这最终归结为学生学得怎样、会不会学习。我们在高中教学中进行了学案导学实践,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及“学案导学”的实施情况谈谈我的看法。
一、对学案导学的感知和认识
学案导学就是借助学案,引导和培养学生积极有效自主学习,促进学生主动构建知识,掌握自读自研的学习方式,是一种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合作交流、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有效方式。要清醒地认识到“导”比“灌”难得多,这也对教师的基本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故此我们也一定要不断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以便更好地完成好教学任务。
二、学案的形成
学案的内容包括学习目标、重点难点、知识结构、学法引导、思考讨论、技能训练等。
寒暑假放假前备课组长根据下学期教学内容进行详细分工,安排主备任务,假期教师准备和设计自己的学案。备课中,要求教师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弄清所备内容的学习目标、重点难点等内容,精心设计导和学,准备教学资源,设计突破重点、难点的学习方法,精选检测题,初步形成融入自己教学思想的个案。 在集体备课时,首先由中心发言人主讲学案。然后其他教师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对设计的学案进行二次修改,形成具有群体智慧的导学共案并再次印发给每位教师。进行跟踪听课进行检验,以便得到总结,提高。备课组利用听课活动,由主备人按照研讨过的个案上课,同组教师集体听课,根据课堂效果,课后及时调整学案,主备人确定可行共案。
学案在使用前,任课教师要根据本班学生的认知基础、层次差异和思想水平,结合自己的导学风格再度思考,再度优化,在众人智慧的基础上归纳、提升、再创新,将自己具体的教学思路和方法,特别是具体的操作层面上的方法、技巧写入学案,将导学案真正一体化。形成集众家之长又兼有个人特色的导学案,以便更好地提高教学实效。
三、学案的使用
学案的发放一般在授课前一至两天,让学生预习课本,自己动手去完成学案。在学生自学、讨论交流的基础上,能够了解和初步掌握一节课中的基本内容,对课本内容进行较深入的理解和挖掘。教师可采取收取或课前巡视检查完成情况,课堂上教师根据教学重点、难点及学生在自学交流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精讲点拨,归纳总结。课后学生再结合教师的讲解改错整理,进一步巩固深化。
学案的一般结构为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导学点拨、练习检测”四个板块。自主学习是关键,合作探究是核心,导学点拨是提高,练习检测是巩固。要先学后教,先练后评。
在学案式教学的课堂上,学生依据学案自学教材,产生疑问合作交流,教师一般不讲,当学生提出疑问要求教师讲,教师才进行针对性讲解,关键性点拨和学习方法类归纳,最后进行检测、检验。这样教师在课堂上的角色是学习的组织者,是学习的指导者,是学习的督察者,这就是理想的“学案导学”教学的最高境界。
四、学案导学的成效
从教学实践看,“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以教法为主转变为以学法为主,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使僵化知识转变为能力、方法的提高,这无疑对培养学生知识、能力、觉悟是有效的。
学生经过课前的准备,课堂上主要进行“问题思考”的解决。通过充分的讨论,老师进行适当的引导和点拨。讲要少而精,要讲到学生需要之处,讲到学生困难之时,讲到点子上。讲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解除疑点,强化弱点。不仅要讲知识,更重要的是讲方法,讲思想。有了课前功夫,课堂教与学都更加有针对性,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
五、学案导学存在的问题
学案导学成为一种模式以后,实现了资源共享,但是教师的个性优势被淹没,得不到张扬,不利于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学案为学生提供新课程的预习提纲,有些内容在课前呈现,削弱了学生在课堂上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学案导学”的实施,学生课前预习用的时间过多,减少了做相应巩固练习及总结反思的时间,如何处理好预习、上课、课后巩固训练等学习环节所占时间的平衡是个问题。对于中下游的学生来说,在根据学案预习时遇到的问题太多,容易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并且有的问题教师以为学生通过预习已经自己解决了,上课时不再讲解,使一些基础相对较差的学生跟不上,容易产生两极分化。备课时提前时间太多,往往会导致教师思考不全面,缺乏对学情的诊断,对学案质量产生一定影响。
六、学案导学的改进与提高
更广泛地激发教师的智慧与力量,遵循学生的学习规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加大学案导学实施力度,进一步优化学案,增减栏目和改进内容,让知识“鲜活”,让能力“自然形成”,让学生爱学、乐学,将学案导学实施情况与备课组和教师评价更科学地联系起来,针对学情的变化作出适时迅速的调整,以更好地打造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黄俊峰、袁方程,《自主探究教学的一个案例》,《中学数学杂志》,2011
2.李炳亭,《高效课堂22条》[M],山东文艺出版社,2009
3.郑金州,《自主学习》[M],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
(一)——《让世界充满爱》导学案
韩晨霞
【学习内容】:
1.欣赏歌曲:《丹顶鹤的故事》和《Heal the world》
2.演唱歌曲:《让世界充满爱》
【学习目标】:
情感目标:通过欣赏和演唱歌曲,培养学生树立关爱生命、关爱动物,保护环境、保护地球的意识;激发学生理解:爱是人类永恒不变的主题。
过程与方法:运用讨论、分析、交流,总结等方法,让学生在各种爱心故事、演唱、听赏、表演等活动中感受和理解音乐:
知识与技能:准确而有感情地演唱歌曲《让世界充满爱》。
重点:有感情地演唱歌曲《爱的奉献》。
难点:让学生在各种爱心故事、演唱、听赏、表演等活动中感受和理解音乐。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电子琴、歌页等。
【学习过程】:
一.情境导入:
歌唱《幸福拍手歌》引出课题。
师:我们感到幸福和快乐,因为我们有爱的包围,为人朋友,我们感受着友情;为人子女,我们感受着亲情;在学
校里我们又感受着浓浓的同学情,师生情,今天让我们一起用音乐感受《真情的呼唤——爱之歌》(出示课题)
二.展示目标:
三.溯源探究:
聆听歌曲《丹顶鹤的故事》并提问:(提出问题,各组讨论展示并归纳总结)
1.这首歌曲又名叫《一个真实的故事》,它讲述的是什
么样的故事?(一位女大学生为救一只受伤的丹顶鹤陷入沼泽地不幸献出生命的凄美的故事。)
2.女孩为什么要救丹顶鹤?
(学生自由回答)
3.作为地球上个体的生命,我们是否应该互相尊重?为
什么?
(展示质疑)
4.师生总结:
每个生命都是有尊严的,多么微小的生命都在努力地活着,像蚂蚁、蜜蜂等勤劳、忙碌一生。我们要树立关爱生命,爱护动物,保护环境,保护地球的强烈意识。(引入下一首歌曲)
(尝试实践)
演唱歌曲《让世界充满爱》
1.聆听歌曲
展示歌曲背景及曲作者郭峰资料
2.轻声唱曲
3.教师伴奏,学生唱歌词,要求学生饱含深情地演唱。
(拓展延伸)
聆听歌曲《Heal the world》(拯救地球):(自学解疑、各组讨论展示并归纳总结)
1.介绍歌手:
下面听赏一首(美国)著名(黑人)歌手(迈克尔.杰
克逊)演唱的英文歌曲《Heal the world》(拯救地球)
2.介绍背景资料:
3.聆听歌曲 并提问: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意境?
(真挚、感人的)
(纠错提炼)
4.师总结:这是一首呼唤世界和平的歌曲,歌词呼吁
人们保护和珍惜我们的生存环境——地球,让我们营造一个没有战争、没有荒地、生机勃勃、到处充满了温暖和关怀的世界,让孩子们可以自由的欢笑,让世界充满爱。
四.展示空间:
1.达标检测
2.各组列举爱的歌曲(歌名)比赛。
五.课堂总结:
【学习目标】
1、认识到生活处处有语文,养成好习惯,培养综合素养
2、搜集、筛选、体验、合作探究,形成大语文观。
3、重新对语文学习的定位,从语文学习中得到乐趣。
学习重点
1、掌握收集、处理信息的方法,搜集语言现象并归类整理。
2、用准确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
【学习过程】
一、导语:
泱泱中华大地,孕育了多少灵秀人物;滔滔历史长河,流淌着多少文化遗产。这些文化传统以其形式之奇和意趣之美,如同奇花异草,装饰着千姿百态、美不胜收的人类文化大观园。今天,让我们一道漫游语文世界,在这人类文化大观园中饱览独特风景线,感受中华民
族的文化瑰宝
二、知识链接
1、网络语言是随着现代社会互联网的发展而产生的,是网民用来表达他们网络情感和生活的语言,其语言兼有拼音文字和象形文字的特点。在网上,尤其是在聊天室、QQ和BBS(电子公告牌)上,它们被上网者广泛地使用。即使在现实生活里,特别是青少年的谈话中,也经常能听到时髦新奇的网络词汇。
2、广告应该是一种文化和艺术,它不仅可以丰富我们的生活,而且能够美化我们的生活。一般具有以下特点:重点突出,个性鲜明,语言得体,有趣生动,有自信心,有号召力。优秀广告词的特点
①主题鲜明,具有概括性,准确生动新颖,能吸引公众注意。
②押韵顺口,琅琅上口,借用熟语,修辞等讲究形式美和意境美。
3、对联的三个基本特点。
A.字数要对,就是要求两个句子的字数相等,配好成对。
B.对仗工整,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
C.讲究字的四声,讲究音韵,有抑扬顿挫之美。
三、活动过程
第一站:“错别字门诊”
1、我给文字把把脉
你能找出街头巷尾、荧屏报刊中﹑平时作业中的错别字吗?请同学们将自己课前搜集的和刚刚回忆起来的以前见过的类似情况讲出来并写在下面,至少写出30个常见的错别字。
例:“鸡蛋”写作“鸡旦”。“招工”写作“拐工”
“欢度元旦”写作 “ 欢渡元旦”
2、我给文字消消毒
请用你的火眼金睛,改正下面这些成语中的错别字
一明惊人默默无蚊天尝地酒饮以为荣
咳不容缓随心所浴乐在骑中我型我塑
3、我给文字治治病
你能就街头规范用字提一条合理化建议吗?
第二站:广告集锦
1、优秀广告词欣赏(请说出好在哪里)。
实不相瞒,我们的名声是吹出来的。(电扇广告)
人类失去联想,世界将会怎么样?(联想电脑广告)农夫山泉有点甜。(矿泉水广告)
要想皮肤好,早晚用大宝。(护肤品广告)
悠悠岁月酒,滴滴沱牌情。(沱牌酒广告)
2、猜猜看
下面几句话分别是为何种商品作的广告词
夏天的“凉”友,冬日的“火”伴(家用电器)
空杯尚留余香。(饮品-)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为了保护你的心灵,请给你的窗户装上玻璃吧!(日用品-)
头屑去无踪,秀发更出众。(日用品-)、“校园公益广告词”欣赏
① “字字含意韵,句句传真情”──宣传橱窗
② “求知而来,载知而归”──阅览室
第三站:优秀对联赏析。
1.赏析
水车车水,水随车,车停水止。风扇扇风,风出扇,扇动风生。琴瑟瑟琶八大王,一般头面; 魑魅魍魉四小鬼,各样肚肠。2.、你也来试一试
治学对联学海无涯勤是岸,云程有路志为梯。
春节对联春风春雨春色,新年新岁新景。
中秋对联几处笙歌留朗月,万家箫管乐中秋。
贺寿对联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
3、再显身手 春节快到了,你能为你家写上一副对联吗?
第四站:“精彩店名举偶”
1、五花八门的店名
店名:衣心衣意营业特色:服装店名:花缘营业特色:鲜花
2、集思广益
现在做生意,讲究的东西多了,起一个个性的名字也是招徕顾客的好方法。在我们的身边不乏这样幽默个性的杰作,如:①、红灯记:京剧《红灯记》早已家喻户晓,就有精明的商家将售卖光电器材的店起名“红灯记”,真让人过目难忘。②、金包银:“金包银”卖的原来是皮具,有点意思。③、小长今韩国有套电视剧叫“大长今”十分受欢迎,在佛山有间快餐店起名“小长今”,售卖的却是售卖的却是咱们广东的特色烧腊。
3、小试牛刀
自己动手开店
先看对联,再说店名,拟店名。
⑴ 试问诸君,活一生谁不需药莫轻本草,医百病它能建功药店名:_________
⑵ 锦绣成文,原非我有琳琅满架,惟待人求书店名:_________
第五站:校园语言欣赏
1、一些同学巧妙的把歌词和学校日常用语联系起来,读来妙趣横生。
下课铃响—我知道老师其实不想走,其实很想留。
考试—老师,我好想悄悄蒙上您的眼睛。
沉重的书包—感觉到了,知识就是力量。
自习课上—老师,您的出现是美丽的错误。
上课迟到—不是我存心故意,只是玩兴难以抗拒。
2、旧词新解:
时下,校园出现大量反常规语言,若有人说你是他的“偶像”,你不要激动,“偶像”意指呕吐的对象。还有,“天才”指天生的蠢材,“神童”是神经病儿童;“大喜之日”就是要洗很多衣服的日子。
3、那么你怎么看待这些校园语言?(请大家发表自己的意见。)
第六站:网络流行风
随着网络文化的兴起,网络流行语也成为人类语言发展长河中一道奇异的风景。
1、猜猜下列网络语言的意思:
“菜鸟”:“大虾”:“东东” “伊妹儿”:
2、大家还能举出一些网络用语吗?(用符号、图案组成;由英文字母和数字组成;谐音类。)
一.知识范围
绪言,1-1物质的变化与性质,1-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1-3走进化学实验室。
二.知识要点
1.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它的主要观点是:
物质由分子和原子构成,的破裂和的重组是化学变化的基础。
2.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3.石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火焰分为、和。
4.如何检验物质燃烧后是否生成水?
答:用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若烧杯壁上出现水珠,则说明生成了水。
5.如何检验物质燃烧后是否生成CO2?
答:用沾有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若石灰水变浑浊,则说明生成了CO2。
6.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在于是否生成了其它物质。
化学变化的本质是生成了其它物质,它常伴随的现象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练习:(填序号)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有,属于化学变化的有。
①石蜡熔化;②石蜡燃烧;③酒精挥发;④干冰气化;
⑤钢铁生锈;⑥滴水成冰;⑦灯泡发光;⑧NaOH在空气中变质。
7.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
练习1:(填序号)下列性质中,属于物理性质,属于化学性质。
⑴颜色;⑵状态;⑶气味;⑷熔点;⑸沸点;⑹硬度;⑺密度;
⑻可燃性;⑼挥发性;⑽氧化性;⑾还原性;⑿水溶性;⒀稳定性。练习2:下列有关物质的用途中既利用了物质的物理性质又利用了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
A.用干冰人工降雨B.用氢气制探空气球C.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士壤D.用CO2灭火
8.常见的化学仪器
试管、试管夹、酒精灯、玻璃棒、胶头滴管、铁架台、烧杯、量筒、集气瓶、广口瓶、细口瓶、锥形瓶、平底烧瓶、漏斗、长颈漏斗、分液漏斗、导管、托盘天平、水槽、蒸发皿。
9.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
⑴药品取用规则:①三不:不用手接触,不尝,不把鼻孔凑到容器口闻。
②用量:节约,“最少量”的意思是指液体1~2ml,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
③剩余药品:不放回原瓶,应放入指定容器。
⑵取粉末状药品用药匙或纸槽,取块状固体用镊子。
⑶倾倒液体时,瓶塞应倒放,标签向着手心,瓶口紧挨。
⑷用量筒量液体时,视线与保持水平。
仰视时的读数实际数,俯视时的读数实际数。
⑸滴加液体时,滴管不能伸入容器内。
⑹使用酒精灯时,应注意点燃方式、火焰类型、熄灭方式及失火的正确处理。
⑺加热试管中的液体时,应事先擦干试管外壁,预热,所盛液体的体积不可以超过试管容积的1/3,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与台面约呈45°角倾斜,试管口不对着人。
⑻洗涤仪器时,要求水滴不聚集也不成股流下,只有这样才表明洗干净了。
⑼使用托盘天平时,应先调至平衡状态,只能精确至0.1克,注意“左物右码”,会根据具体情况正确使用纸片或玻璃器皿(如NaOH固体应放在中称量)。
三.课堂检测
1.下列对化学学科的认识中错误的是()
A.化学为人类研制了新材料B.化学的发展导致了生态环境的恶化
C.化学为人类提供了新能源D.化学已成为生命科学的重要基础
2.化学变化的本质是()
A.状态和颜色发生改变B.有气体放出C.发光发热D.有新物质生成3.下列现象和做法中仅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A.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B.世博会开幕燃放烟花C.电解水探究水的组成D.相互刻划比较硬度
4.实验室里几种物质在互相谈论着,它们的叙述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试管:同学们不爱惜我,我被摔碎了。B.铁钉:好难受啊,我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了。
C.灯泡:我通电后发光,为人类送去光明。D.浓硫酸:我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后质量增加。
5.下列日常生活常见的现象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食物腐败B.水结成冰C.菜刀生锈D.蜡烛燃烧
6.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7.下列仪器中能用来直接加热的一组仪器是()
A.烧杯、烧瓶、锥形瓶B.试管、蒸发皿C.集气瓶、量筒D.水槽、广口瓶
8.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下列用途主要是利用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
A.生铁制成铁锅B.金刚石作装饰品C.铜丝做导线D.氢气作高能燃料
9.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下列实验操作中安全的是()
A.将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B.稀释浓硫酸时,将浓硫酸慢慢注入盛水的量筒内
C.点燃一氧化碳前先检验其纯度D.为节约火柴,可用燃着的酒精灯点燃另一盏酒精灯
10.小明用托盘天平称量烧杯的质量,天平平衡后的状态如图,则他称取烧杯的实际质量为()
A.23克B.27.4克
C.32.3克D.32.6克
11.正确的操作能保证实验顺利进行。请填写下列有关实验操作中的空格:
⑴用托盘天平称量物质时,物质要放在托盘天平的;
⑵点燃可燃性气体时,要先,再点燃;
⑶做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集气瓶底应预先;
⑷用量筒量取液体读数时,视线与液体凹液面最低处的位置关系是。
(填“俯视”、“仰视”或“保持水平”)
12.⑴如图所示,仪器甲是一个燃着的(填名称),用它来进行加热操作时应使用火焰的焰,当实验结束需要停止加热时,应用盖灭。
⑵如图所示,仪器乙的名称是。
量取液体时,若视线偏高,则读数将。
13.人通过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吸入空气中的氧气,排出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但人体排出的二氧化碳究竟是空气中原有的还是人体代谢的最终产物呢?
为了证实这个问题,我们采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
⑴人吸气时,应将活塞A,活塞B。(填“打开”或“关闭”)
⑵人呼气时,应将活塞A,活塞B。(填“打开”或“关闭”)
此时可观察到Ⅱ瓶内的现象是。
⑶Ⅰ瓶中所装试剂的作用是,Ⅱ瓶中所装试剂的作用是。
一、高中化学导学案的编写
1. 学案要以导学为目的。
学案是为了帮助学生自学的方案, 编写学案的目的是为了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案作为导学的载体主要是通过问题来体现“导”学, 这就要求学案中设计的问题, 既要源于课本, 又要有所深化和拓展, 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思维;既有难度, 又与学生的思维水平相吻合, 创设的问题要能表现出较强的“磁性”, 促使学生产生悬念, 造就一种主动的学习情境, 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知识。这在一般的参考书中是没有的, 而“学案”正好可以突出这一优势。
如:原子核外电子运动规律是高中教学的难点, 若仅按课本的描述来设计问题, 难以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电子运动的微观印像和掌握电子能量与排布的关系。若以课本描述为基础, 设计下列问题: (1) 既然原子核带正电荷, 电子带负电荷, 异种电荷之间有吸引力。那么, 电子为什么不被吸进原子核里? (2) 电子绕核的运动和地球绕太阳的运动本质上有什么不同? (3) 钠原子核外有11个电子, 它们是堆成一团在核外某一处运动, 还是分散在核外不同距离处运动? (4) 钠的核外电子排布由里向外为什么一定是2、8、1, 而不是2、7、2或2、9?这一设计, 形成了层层悬念, 极大地诱发了学生强烈的解疑动机。学生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探索, 对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形成清晰的认识。
2. 学案要有问题意识。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或多或少存在着知识和技能等方面的障碍, 这就要求在学案中设计的问题, 不能跨度太大, 人为地造成学生学习上的困难。要求针对学生学习上的障碍, 铺设跳板, 作必要的提示, 这样才有助于降低学习的难度, 理顺思路, 排除思维障碍。
如在学习电解原理时, 若直接结合实验设问:为什么氯化铜溶液通电时Cu Cl2分解而水不分解?这种设问对于只具有电解感性认识而无系统理论知识的学生而言, 往往表现出疑惑而不解, 显然跨度太大。若改成系列问题: (1) 通电前Cu Cl2溶液中有哪些离子, 其浓度大小和运动情况如何? (2) 通电后溶液中离子的运动情况如何? (3) 在两极附近分别聚集有哪些离子, 它们的“放电”顺序如何? (4) 两极发生的电极反应怎样, 电解的总反应式如何?由于作了“逐级”分解, 降低了难度, 学生不难通过对上述有一定梯度性问题的分析, 顺利达到理解电解原理的目的, 为总结电解质溶液的电解规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 学案要有学法指导。
学法指导是学案所要突出的重点, 是学案“导学、诱思”最显著的特色。学法设计要以知识点为载体, 要根据所学内容特点、学生知识水平、智力以及认知规律, 精心设计以知识为载体的学法, 从而把化学知识的学习和学习方法的学习有机地统一起来。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掌握化学知识的特点, 而且要研究学习具体类型的知识所应采用的最佳学习方法, 并通过学案把这种学习方法展现出来。通过学案的启发和教师的引导, 把教法转化为学法, 最终使学生学会学习。
如在引导学生学习乙炔时, 可指导其复习回顾之前所学的乙烯的有关知识, 让学生自觉地将二者的性质结构特点进行对比, 既巩固了已学内容, 又记牢了新知识, 一举两得, 这便是通过导学案引导学生运用对比联想学习法掌握知识。
4. 学案要启发学生思考和探索。
编写学案的主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因此, 学案的编写要有利于学生进行探索学习, 从而激活学生的思维, 让学生在问题的显现和解决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学案中设置的问题应富有启发性, 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 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 领悟知识的奥妙, 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和顿悟性。由于学生的基础不同, 在编写时, 形式上应丰富多彩, 灵活多样, 内容上也应尽量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要强调内容创新, 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如学习乙醛的银镜反应时, 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引导: (1) 从反应物、生成物的组成方面了解、记忆银镜反应式; (2) 从得氧失氢或加氢去氧的氧化还原反应角度初步掌握; (3) 共价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的确定, 结合乙酸、乙醛的结构式从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上去理解并配平反应式, 以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
5. 学案导学设计要有艺术性。
学案导学具有灵活性、多样性, 同时, 在整体的学案设计及习题的选择上要富有艺术性。如复习氯气净水时, 为了提高学习兴趣可以设计:⑴氯气净水的原理是什么?⑵漂白粉能否代替氯气净水?若可以, 其不良后果是什么?⑶NH2Cl是一种新型净水剂, 试利用水解实质回答NH2Cl净水的原理?⑷铁酸钠 (Na2Fe O4) 是一种新型净水剂, 已知铁酸钠的氧化性比KMn O4氧化性还要强, 其还原产物是Fe3+, 试回答铁酸钠能净水的原因。
习题的选择关系到能否使学生用最少的时间掌握最多的内容, 把学生从庞杂的题海中解放出来, 通过见识典型例题, 触类旁通, 举一反三, 减轻学生负担。这一环节在学案中占较大的篇幅, 如果练习的编写、设计没有艺术性、没有新意、没有时代感, 就不能起到辅导应有的作用。所以课堂练习的选择, 针对性要强, 学案中的习题设计要有一个出发点, 那就是为了学生做更少的题、掌握更多的知识。
二、化学“学案导学”的具体操作与实施
1. 用于指导学生预习。
导学案课前发给学生, 让学生在课前明确学习目标, 做好课前的一切准备工作。如基础知识部分可在课前完成, 通过课前预习, 学生就能明确学习目标, 掌握课堂教学的结构和重点, 并知晓自己存在的疑点。这样, 学生就能把注意力集中到对问题的理解和深化上, 提高学习效率。
2. 用于课堂导学。
用学案引导学生理解、掌握知识。课堂上对于基础知识部分可通过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问等方式进行。对于重点的知识一般宜在教师的指导下, 以小组研究模式进行, 让各层次的学生相互交流、讨论、探索、汇报学案中设计问题的解决策略, 促成各点的教学目标的落实, 同时对学生确实无法解决的问题可在教师点拨下逐一释疑。
用学案理解基本知识和学习重点。可让学生先尝试解题 (可讨论) , 教师巡视指导, 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解题汇报中应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解题见解, 集思广益, 形成多途径、多思路解题 (一题多解) , 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同时对学生解题中出现或教师预先备好的典型错例, 放手让学生寻找错误所在, 分析错误的原因, 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最后经教师对解析思维、方法、技巧的归纳总结, 形成规律性东西, 真正达到把例题搞懂。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对某些例题展开, 指导学生一题多变, 培养学生触类旁通的能力。
用学案培养学生化学技能。实验和练习是形成化学技能、技巧, 培养能力的基本途径和有效方法。课堂上要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 进行练习, 此间教师应做好个别辅导工作。教师在课前要把学生预习过的学案收集起来, 进行查阅, 深入了解学生预习所达到的程度, 以及存在的问题, 以便把握讲课的方向和重点。学生在学案的引导下预习阅读课文, 解决了大部分问题, 课堂的主要任务就是突破重难点了。学生用已预习过的学案进行上课, 在听课时目标就更为明确, 效果当然就好。
用学案组织复习。在高三化学专题复习中运用学案导学模式, 学生可通过教学实践活动 (如实验、观察、练习、评析问题等) , 调整原有的知识结构, 使知识链中薄弱环节得到加强, 错误理解的概念得到纠正, 使分散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网络化。同时, 通过知识的实际应用, 促进智能的转化, 让学生的能力得到不断的提高。
用学案做好课后反馈。反馈课堂教学的效果, 教师一是要求学生在课后对学案进行消化、整理、补充、归纳, 同时对课堂上未完成的部分也要求课后完成。二是完成跟踪练习并于当天上交。教师应对每位学生的学案进行认真、细致审阅, 对其中存在的个别问题则采取个别辅导的方式进行解决。对共性的问题则在下一节课集体讲解, 真正做到教学一步一个脚印, 收到实效。
三、化学导学案运用要处理好的关系
1. 处理好“学”和“导”的关系。
“学案导学”是为了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在学生学习的同时加以及时的正确引导, 而不是放任自学。要处理好学生的学和老师导的关系, 做到在学生学习时有引导。学生的学是在教师引导下的学习。教师的引导, 是学案导学的关键。
2. 处理好“学”和“教”的关系。
学生的学不能代替教师的教, 在学案导学的过程中, 教师要获取尽可能多的直接信息, 为课堂的精讲做好充分的准备。要合理安排“学”教”“练”的环节, 教师讲授的时间要适度, 以确保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3. 处理好“点”和“面”的关系。
点和面的关系也就是学生个体与集体的关系。不可否认, 在同一个班集体中, 学生的学习也呈现出差异性。因而在运用导学案开展教学时, 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 合理组建学习小组, 将不同层次的学生平均分到各小组, 充分调动所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完成整体教学任务的前提下, 更要有意识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让每一位学生的潜能都能得到有效发挥。
参考文献
[1]程凯虹.“学案导学法”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天津教育, 2003 (4) .
【关键词】高效课堂;导学案;学生的积极性;能力提升
“10+30”高效课堂模式已经在我校开展了两年,编写和使用导学案也已经二年了。导学案是针对学生学习而编写的一种学习方案。从学生的角度帮助并促进他们自学。导学案的组成包括:学习目标,学法指导,学习重、难点,预习案,课内探究案,当堂检测(难度呈阶梯式训练题)我的收获及我还存在的疑惑等。经过两年的不断尝试与探索,备课组对导学案的编写形成了一套比较成熟的固定模式。下面我就讲我们高一化学备课组编制和使用导学案的情况以及在使用过程中的一些思考做一简要的汇报。
一、导学案的编写流程
高一化学备课组共六人,每人都有备课任务,每一个合格的导学案先由备课组集体讨论该章节的编排思路、题量、内容,然后由负责该章节的老师按照集体讨论的结果编制,初稿再由备课组讨论修改后,负责的老师再完善,备课组成员再审核,确认通过后才投入使用。导学案使得教师不再是照本宣科的讲教材,而是根据教材提供的知识,考虑学生的实际,按照由易到难或者其他的逻辑顺序提出问题,这样易被学生接受。
二、导学案的使用——学生如何使用导学案
①课前必须按要求去自主学习,才能保证课上充分的互动。 ②课上互学、高效利用:课堂交流离不开导学案、 课堂展示离不开导学案、 课堂生成离不开导学案 、 课堂引导、点拨离不开导学案。③导学案检查、及时到位,课下必须依据教师点拨,课堂互动成果修订导学案,要在导学案后的空白处写后记。每隔一段时间,将“导学案”进行归类整理,装订成册。
三、收获
(1)导学案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有了成就感,培养了他们的自信心,师生关系变得融洽。在课堂上,教师要积极营造思考和平等对话的良好平台,教师不再专制,学生不再盲从,师生之间形成双向影响、交互作用,真正使师生都成为共同学习、共同生活的主人。教育活动内容可由师生共同确定,共同感受,共同研究、分析、讨论;教育形式由师生民主协商选择,从而高效率地完成共同的活动任务,达到教育的目的。同时教师要辩证地对待一些事情,对于学生合理的说法、做法,要给予充分地肯定,尊重他们的想法、看法,如果他们有着不合理的一些想法,也要及时、正确地加以引导。课堂上,不再是教师提问题,学生回答。而是学生尽可能的展示自己,抢答或是提问或是讨论,尽最大可能发挥学生的主管能动性。
(2)导学案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方面帮助很大。例如在探究新知这个环节里,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先阅读课本相关内容,同时把重点用红笔勾画出来,然后合上课本,凭自己对新知识的理解填写导学案,如有疑问的,再打开课本或者小组内交流意见,这样不仅培养了他们自学的能力,而且小组内的交流会刺激他们“比、学、赶、帮、超”的欲望,容易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风气。
(3)“10+30”高效课堂模式在我校实施以来,受到老师和学生的欢迎。在2013年的冬季学业水平测试中,化学成绩名列全市前茅。
四、思索
(1)导学案必须贴合学生实际,严格控制难度,保证质量,真正达到课堂上的“高效”。 我们在过去一年所编写的导学案中有一部分问题设计的难度偏大,知识点考查也比较综合,以致于学生的完成的质量不高。三个方面的因素提醒我们应注意探究问题的难度控制:一是教材的难度本身并不太大,如果设置的问题的难度高于教材太多,学生读教材不能完成导学案,自然也就不愿意再去读教材了:二是处于高一高二这样的学段尤其是高一,学生未适应高中的教学难度,有些问题可以在高三复习中再学习;三是我校高效课堂”模式刚刚起步,学生主动探究问题的能力还没有得到很好的锻炼,应注意保护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2)导学案要注意题量。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学生课业负担重,导学案容量适中,不能太多,做到“堂堂清”,“不欠帐”。
(3)探究点的问题一定要注意层次性。为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要对所选取的探究问题进行必要的分注,A、B、C层的学生应分别完成哪些相应的探究问题,要使得特优生从导学案的设计中感到挑战,优生受到鼓励,待优生也能尝到成功的喜悦,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思,思有所获,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提升了自信心。
(4)用“导学案”进行课堂教学时,要努力做到“五放手”:新知识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重点和疑点放手让学生讨论;提出问题放手让学生思考解答;结论或规律放手让学生概括;知识结构体系放手让学生构建。上课时教师要让学生打开预先发下的导学案,明确本节课要实现学习目标,根据导学案上老师的学法指导让学生先自己去读书、思考,去完成学习目标中的要求。教师一定要巡视指导,对学生有争议的答案可倾听学生自己的解释,一定要熟记于心,在讲课时解决。这两个学生自主学习的环节应该占去课堂教学一半多的时间。这个过程要发现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包括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习惯、思维方式、思维习惯、明显的学习障碍、学习的薄弱环节等等,以使引导能有的放矢,切中要害。最后教师就学生的问题及本堂课出现的问题精讲、点拨、解疑释惑,师生集体交流,学生归纳总结。对于难度较大的问题,要抓住要害,讲清思路,明晰事理,重点展示解题的思维过程,由个别问题上升到一般规律,以起到触类旁通的教学效果,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归纳出新旧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构建知识网络,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
(5)我的疑惑。在一年的“高效课堂”实施中,我们发现很少有学生填写“我的疑惑”,很明显这一版块的设计没有体现出它应有的功能,也不能为教师的教学提供明晰的线索。为了鼓励更多的学生填写“我的疑惑”,教师在“导学案”的评价中,可以考虑对这一版块的测重考评,即对于哪些提出特别有价值的问题的学生要给予表扬并提高“导学案”评价的等次。
(6)小结。课时小结应由学生自主完成。
总之,我们要坚定新课改的信心,以导学案为载体,积极贯彻高效课堂模式,使学生的身心达到更好的提升和发展,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地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长城和运河两项宏伟工程是我国古代劳动农民的伟大创造,增加民族自豪感。
学习重、难点:
能理解“连绵起伏、曲折蜿蜒、银光闪闪”等词语。能了解万里长城和运河的起点和终点,知道他们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通过课外更多的中国著名建筑的介绍,进一步树立学生民族自豪感。
学习准备:歌曲磁带.生字卡片.学习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内容:理解诗歌内容,能想象诗歌描绘的情景
学习过程
一、欢乐进课堂
有一道城墙建造了2000多年,是人类历史上建造时间最久的建筑;有一条河开凿了1779年,是世界上开凿时间最久的人工河流。沐千年风雨,历世事沧桑,它们的名字将永远地刻在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心上。有谁知道这道城墙的名字?
(出示万里长城的图片):让我们大声地说出这道城墙的名字!万里长城!有谁知道这条河流的名字?
(出示京杭大运河的图片)让我们骄傲地呼喊这条河流的名字!京杭大运河(出示填空:万里长城 _________。京杭大运河_________。)那么这位小朋友看到的长城和运河究竟是怎样的一番壮丽景象呢?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
二、我会学
1.各自轻声读课文,画出不理解,不认识的字词,读准字音。
柳口小学三年语文下册导案
2.检查生字词。
驾驶 谱写 不朽 创造 绸带
曲折蜿蜒 嘉峪关 奇迹
(1)指名读。
(2)说说字音、字形上需要注意的地方。
峪:读“yù”。
嘉:上半部是“士”。
创:左半部为“仓”。
不朽:指诗歌千古传诵。
谱写:编写歌谱。
(3)齐读出示的生字词。3.再读课文,读通顺。
4.默读课文,看看课文围绕“奇迹”讲了哪些内容?
三、我练习。
1.作者为何要通过自己的“驾驶着飞机航行”引起奇景呢? 2.讲读。3.比较:
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
我看见了一个奇异的景象。
4.“穿行”能否改成“爬行”?(运用动画)景象的奇异表现在哪些地方?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5.你觉得长城怎样? “东起山海关,西起嘉峪关,万里长城谱写了不朽的诗篇.” “不朽”有哪两方面的意思? 明明是人有感而发谱写了一篇又一篇诗歌,这里为何要说是万里长城谱写的? 这是一种什么修辞手法? 这样写有什么好?
柳口小学三年语文下册导案
6.“创造”分别跟前面的哪一个短语,跟后面的哪一个词相照应? 7.“祖先”该怎么理解?比较:
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
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创造了这人间奇迹。8.最后两行在第一部分中起什么作用?(突出中心)9.指导朗读:(1-4行)写“奇迹”的出现和特点的句子怎么读?(惊喜地)
(5,6行)写对“奇迹”抒情的句子怎样读?(赞美地)
(7,8行)写“奇迹”的创造者的句子又该怎样读?(敬佩并自豪地)10.将第一部分三方面内容分组读。生评议。11.指名读, 生评议。齐读。
四、我成功
1、用钢笔描红。
2、完成习字册。
第二课时
学习内容:学习课文第二部分。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学习过程:
一、我知道!1.听写词语。
驾驶 谱写 不朽 创造 绸带
曲折蜿蜒 嘉峪关 奇迹 2.有感情地朗读第一部分。
二、我会学!1.指名读第二部分。
柳口小学三年语文下册导案
听录音并跟着默读第二部分,然后画出作者感叹的句子。(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2.讲读
(1)观察书中插图,填空并回答问题。
“像绸带飘落在大地,银光闪闪,伸向天边。”这句话是把“运河”比作“绸带”,说明它们之间存在相似之处,你能说说吗?(相似之处在于:扁,柔,有光泽等)(2)比较:
像绸带飘落在大地。
像绸带飘落到大地。
像绸带飘向大地。
(3)你从“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这句话读懂了什么? 前半句“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过渡)“动人”一词可否换成“不朽”? 3.指导朗读。
这部分结构完全同于第一部分,同学们自己先读一读,联系奇迹的历史和特点,想一想:朗读时的语气是否也和朗读第一部分的语气一致?同学们不妨自己试着读一读。
指名说说两大部分读法的区别。
同座可分两大部分互读,互相纠正读得不妥的地方。
指名读,其他同学闭眼体会,听后纠正。
师读两部分相同的前两句,男生读两部分关于描写特点的两句,女生读两部分关于抒情的两句,齐读歌颂古代劳动人民的两句。
三、我来说!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读懂了什么?我们祖国的美仅仅在于这两大奇迹吗?
柳口小学三年语文下册导案
2.总结:今天,我们乘飞机俯瞰了祖国的两大奇迹。其实,祖国的奇迹还有很多很多,例如„„。大家一定要好好学习,长大后去创造新的奇迹。
四、我成功
1、完成课后习题第三题。
2、多音字组词。
行xínɡ()曲 qū()折 shé()hánɡ()qǔ()zhé()zhē()板书设计
长城和运河
长城(巨龙)——连绵起伏 曲折蜿蜒 东起山海关 西到嘉峪关 古代劳动 运河(绸带)——银光闪闪 伸向天边
《长城和运河》教学反思
这是一首饱含强烈爱国情感的诗歌,在教学点拨上需要教师投入极大的激情熏陶,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怀,增强浓重的民族自豪感。作为语文教师在讲授这篇文章时,不仅要遵循语文的传统教学,也应该把这看作是给学生进行爱国主义传统教育的一个极好机会。
全文由两部分组成,分别描写赞颂了长城和京杭大运河。值得注意的是,这两部分结构相同,均运用反复的写法,一、二行与七、八行诗句相同;三至六行用简练优美的语言勾画了长城与运河的雄姿。所以在背诵指导的时候要对学生进行方法上的指导。
在教学设计中,我结合多种创设情景的方法把学生带入良好的学习情境中,激发学生不断深入探究文本。浅谈我的设计意图。
一是凸现年龄段识字特点,扎扎实实抓好字词教学。我将识字教学与本册的“习惯篇”对“自主预习复习”的要求结合起来。上课时,检查学生的预习并着重对容易读错、写错的字进行指导。
柳口小学三年语文下册导案
二是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轻松自主的环境下学习诗歌,理解诗歌深刻的人文情怀。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课文插图,拨动学生心灵琴弦,使之感受到长城和运河的“奇异景象”,从而明白为什么人们称之为“人间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