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人的商务礼仪

2024-10-0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法国人的商务礼仪(精选7篇)

法国人的商务礼仪 篇1

法国女宾由于有化妆的习惯,所以一般都不欢迎服务员为她们递送香巾。法国人在同客人谈话时,总喜欢相互站得近一些。他们认为这样显得更为亲迫。他们偏爱公鸡。认为它既有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还有司晨报晓的特殊本领,把它看作为“光明”的象征,并视其为国鸟。他们非常昵爱鸢尾花。认为它是自己民族的骄傲,是权力的象征,国家的标志,并敬其为国花。法国是个盛产鲜花的国家,人们爱花成癖。他们视秋海棠为“热忱的友谊”;把兰花表示“虔诚”把丁香表示 “纯洁”,把大丽花表示“感谢”,把玫瑰表示“爱情”之意等等。他们对蓝色偏爱,并把蓝色看成是“宁静”和“忠诚”的色彩;对粉红色也较为喜欢,认为粉红色是一种积极向上的色彩,给人以喜悦之感。他们谈话习惯用手势来表达自己的意思。但他们的手势和我们的习惯有所不同。如:我们用姆指和食指分开表示 “八”,他们则表示“二”;我们用手指指自己的鼻子,表示“是我”,但他们的手指指自己的胸膛才表示“是我”;他们还把姆指朝下表示,“坏”和“差”的意思。

法国人在社交场合与客人见面时,一般惯以握手为礼,少女向妇女也常施屈膝礼。他们的男女之间,女子之间的见面时,还常以亲面颊或巾面颊来代替相互间的握手。法国人还有男性互吻的习俗,两位大男人见面,一般要当众在对方的脸颊上分别亲一下。在法国一定的社会阶层中“吻手礼”也颇为流行。不过施吻手礼时,嘴不应接触到女士的手;也不能吻戴手套的手;不能在公共场合吻手;更不得吻少女的手。

一般礼仪

法国商人往往相当拘礼和保守。

法国当地人对其他任何人——包括其他地方的一些法国人——说法语的方式都感到走样,听不入耳。

称谓与问侯

轻轻握手是通常的问侯方式,但客人对社会地位较高的人不应主动伸手。

约会与准时

事先约会是惯例。准时赴约是礼貌的标志。

款待与馈赠

被邀请到某人家里作客是难得的,即使已相识很久。不过,若有这类邀请的话,给女主人送上鲜花(不要送玫瑰花或菊花)或巧克力之类小礼品将是受欢迎的。

法国人注重烹调艺术,因此中午和晚上的两餐是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容忽视。

能激起人们思维和美感的礼物特别受欢迎。不要送印有你公司名称的显眼大标志的礼品。

交谈

要回避个人问题、政治和金钱之类的话题。

信仰忌讳

法国人大多信奉天主教,其次是新教、东正教和伊斯兰教。法车人忌讳黄色;对墨绿色也极为后感。他们视孔雀为祸鸟;认为仙鹤是蠢汉和淫妇的象征。还视菊花为丧花;认为核桃、杜鹃花、纸花也是不吉利的。他们很忌讳“13”这个数字。认为“13”、“星期五”都是不吉利的。甚至是大祸临头的一种预兆。他们还把对老年妇女称呼“老太太”视为一种污辱的语言。他们忌讳男人向女人赠送香水。否则,就有过分亲热或有“不轨企图”之嫌。他们忌讳别人打听他们的政治倾向、工资待遇以及个人的私事。相反,他们会产生疑心的。对法国人来说,初初见面就送礼,会被人认为是不善交际的,甚至还会认为你行为粗鲁。在饮食上,法国人不爱吃无鳞鱼;也不爱吃辣味重的菜肴。

饮食习惯

法国是世界三大烹饪王国之一。他们是很讲究吃的,而且舍得花钱。在餐饮中,他们对于逊色的菜,是不愿意接受的。法国人同酒结下了不解之缘。据有关资料介绍:法国人均每年要喝75升葡萄酒。另外法国人对菜肴和酒的搭配也很有讲究。他们认为:饭前一般要喝度数不高的甜酒,习惯称之为“开胃酒”;吃饭时要喝不带甜味的葡萄酒或玫瑰酒;吃肉时一般喝红葡萄酒;吃海味时喝白葡萄酒或玫瑰酒;饭后要喝一点儿带甜味的“消化酒”;每逢宴请还要喝香槟酒,以增加席间欢乐的气氛。

法国人非常喜欢中国菜肴。仅首都巴黎有中餐馆2600多家,占全市餐馆总数的四分之一左右。市内每隔几百步就有一家中国饭店,在对米歇尔街口就聚了80来家。法车著名的饮食评论家、饮食杂志主编亨利·高特盛赞中国菜肴有四大特色:保持真味、样式丰富、火候恰到好处,极有营养,是世界第一流的烹调技术。他们一向把用餐看成是件大事情。有些人还认为无论如何不能站着吃饭,更不能用手抓取食物,这些都很不雅观,并有失自己的风度。因此,他们对自助餐和鸡尾酒很不以为然。

法国人对烹调技术极为重视。他们讲究菜肴的色、香、味、形、操作上很重视掌握火候。在法国菜中有个突出的特点,尤为偏重于菜品的鲜嫩程度。因为他们一般都喜欢吃略带生口、极为鲜嫩的美味佳肴。干酷是法国人餐桌上的主要食品之一。他们爱在三明治中夹上干酪或意大利饼的馅,也愿把它当作喝茶的点心。法国人一般都乐于喝生水(自来水),不习惯喝开水。

法国人的饮食嗜好上的如下特点:

①注重 注重烹调火候,讲究菜肴的鲜嫩,强调菜肴的质量。

②口味 一般喜肥、浓、鲜、嫩、偏爱酸、甜、咸味。

③主食 主食米饭或面粉,对点心也很爱吃。

④副食 爱吃肥嫩猪肉、羊肉、牛肉,喜食鱼、虾、鸡、鸡蛋及各种肠子和新鲜蔬菜;偶尔也愿品尝些新奇的食物,如蜗牛、蚯蚓、马兰等;喜用丁香、胡椒、香菜、大蒜、番茄法等作调料。

⑤制法 对煎、炸、烧、烤、炒等烹调方法制作的菜肴偏爱。

⑥中餐、喜爱中国的鲁菜、粤菜、苏菜。

⑦菜谱 很欣赏什锦拼盘、红烧鳜鱼、宫保肉丁、汾酒牛肉、蚝油鲜菇、脆皮炸鸡、炒虾球、银芽鸡丝、菠萝火鸡、拔丝苹果等风味菜肴。

⑧水酒 对酒的嗜好,尤其爱饮葡萄酒、玫瑰酒、香槟酒等,一般不能喝或不会喝酒的人也常喝些啤酒;通常他们惯用的饮料还有矿泉水、苏打水、桔子汁以及红茶或咖啡等。

法国人的商务礼仪 篇2

一.初次相识

课文中也介绍了德国人之间初次见面, 如果需要第三者的介绍, 要先向老年人引见年轻人, 向女士引见男士, 向地位高的人引见地位低的人。双方握手时, 要友好地注视对方, 以表示尊重对方, 如果这时把眼光移向别处, 东张西望, 是很不礼貌的行为。初相识的双方在自报姓名时, 要注意听清和记住对方的姓名, 以免发生忘记和叫错名字的尴尬局面。在许多人相互介绍时, 要做到尽量简洁, 避免拖泥带水。由于德语语言自身的特点, 在与德国人交往中还会遇到一个是用尊称还是用友称的问题。一般与陌生人、长者以及关系一般的人交往, 通常用尊称“您”;而对私交较深、关系密切者, 如同窗好友、共事多年关系不错的同事, 往往用友称“你”来称呼对方。交换称谓的主动权通常在女士和长者手中。称谓的变换, 标志着两者之间关系的远近亲疏。对此必须熟练掌握和运用, 这样才能得心应手地与德国人交往。

二.遵约守时

西方人一般都讲究遵守时间, 德语中有一句话“准时就是帝王的礼貌”。德国人邀请客人, 往往提前一周发邀请信或打电话通知被邀请者。如果是打电话, 被邀请者可以马上口头作出答复;如果是书面邀请, 也可通过电话口头答复。但不管接受与否, 回复应尽可能早一点儿, 以便主人作准备, 迟迟不回复会使主人不知所措。如果不能赴约, 应客气地说明理由。既不赴约, 又不说明理由是很不礼貌的。在德国, 官方或半官方的邀请信, 往往还注明衣着要求, 这并非多此一举, 因为谁也不想在此穿戴庄重的场合, 由于穿戴不符而出自己的洋相。接受邀请之后如中途有变不能如约前往, 应早日通知主人, 以便主人另作安排。如由于临时的原因, 迟到10分钟以上, 也应提前打电话通知一声, 因为在德国私人宴请的场合, 等候迟到客人的时间一般不超过15分钟。客人迟到, 要向主人和其他客人表示歉意。电影院中的迟到, 人们可以习以为常, 但对于音乐会的迟到, 则是令人讨厌的。这时迟到者最好等到一幕或一个乐章结束后再入座。如等不急, 需慢慢走到座位上, 千万别走错排数, 并且要对站起来让路的人轻说“谢谢”。赴约赴宴, 如遇交通高峰期, 一定要提早出门, 以免迟到。迟到固不礼貌, 但早到人家, 也欠考虑。德国人如遇正式邀请, 往往提前出门, 如果到达时间早, 便开车转一圈或在附近散散步, 到时再进主人家。

三.付小费

浪漫法国,优雅商务 篇3

法国城市女性大多走出家门,参与工作,但很少身居高位。调查显示,只有广告、化妆、时装和艺术领域例外,大多数法国职业女性只从事秘书或办事员等低层次工作。

许多法国男士,尤其是老一代人,难以接受女性从商的现实。不仅男性,一些法国女性也对职业女性表示不满。一位女性美国营销主管这样回忆她的女办公室经理挖苦她的情景:“她问我谁照顾我的孩子?他们吃什么?谁做饭?你有自己的家庭为什么还出来工作?”她的意思是,既然你的孩子在家里,你也应该呆在家里。这多少显得有些陈腐。

法兰西商业礼仪

法国人非常尊重美貌、时尚、美食和本国语言。

切忌轻薄法国人喜欢在自己的办公室里互相调情。他们互相交换眼神、整理衣服等。他们认为这是无害的。但切勿轻薄。

时尚法国女性非常讲究着装,要仔细选择合适的上衣和围巾,并佩戴与之搭配的耳环和手镯,每一个细节都要注意。你应该在选择服饰方面多花时间和精力。如果法国人看到你戴着漂亮的法国围巾或法式首饰,他们会非常高兴。参加商业会议时,剪裁得当的服饰配之以保守的色彩比较合适。

礼貌一位美国女性回忆自己参加公司(一家法国的国际连锁饭店)高层管理人宴请的情景。她当时穿着自己最昂贵的衣服和同样贵重的新鞋。她由此了解到了法国人和他们在商务场合的规矩,这使她受益匪浅:“这是我第一次和管理层接触,我自然希望给他们留下好印象,这正是我穿着最好衣饰的原因。可是侍者在上汤的时候却不小心绊了一下,洒了我一身,碗正好砸在我鞋上。我当然感到非常生气和尴尬,但仍力图保持镇静。我的一位女同事赶快把我带到她的房间里。”

“幸运的是,我发现她和我所穿衣服的尺码相同。我很快换了衣报和鞋,然后若无其事地回到餐桌上。我确信我那套昂贵的衣服和鞋子都已经不可挽回地毁掉了,只好尽可能地不去想。可令我吃惊的是,两小时后,我的衣服和鞋子都完好无损地被送了回来,随之而来的还有主人诚挚的道歉和一束鲜花。”她说。

美食对于首次到法国的人来说,享用法国美食和参观卢浮宫都是令人难忘的经历,二者都是法国的瑰宝。

埃莉诺·杰克逊是一位国际商人,在欧洲工作和生活多年后,她讲述了自己吃在法国的难忘记忆:“我到诺曼底见客户,中午我们在一家地方餐馆用餐。吃过第一道菜,我就已经饱了。这道菜刚撤下去,下一道菜就上来了。我必须吃一点,因为你不吃,他们就会认为你不喜欢。这顿饭吃了三个小时,最后还有几碟奶酪和甜点。”

她接着说:“我吃得非常饱,肚子好像要爆炸了一样。回巴黎的路上,房东邀请我吃顿简单的晚餐。实际上,这顿饭有七道菜外加红酒,我再次不得不每道菜都吃一些,以表示对主人的尊重。我感觉好像一天内吃了三顿感恩节大餐。”

用餐须知英语中“礼仪”这个词是来自法语,法国人对此也十分重视,所以,身在法国要时刻注意礼节。比如,饭前应该先祝其他人好胃口。

除了吃法式面包外,其他食物不要用手抓着吃(甚至在吃三明治时也不要这样)。法式面包比较易碎,通常放在盘子一侧的桌上,一般不用盛面包的专用盘子。这种面包主要用来把食物送到餐叉上,正因为如此,法国人很少在面包上抹黄油。

就餐时,手放在桌上,手腕轻搭在桌边;不知该怎么办时,观察主人夫妇并效仿他们;沙拉一般在主菜后上,注意法国人在吃生菜时,先用刀叉把生菜卷起来,再放入口中,切记不要把生菜切碎;水果要切成薄片再食用;不要吸吮出声,除非主人夫妇也这样;聊天是用餐时非常重要的内容,但不要提及工作上的事,除非你的法国同事开了头。

语言相对于其他民族而言,法国人对自己的语言更加引以为傲。他们甚至为此制定了严厉的法律,规定在法律条文和公共文件中不允许使用外语。因此,法国人对外国人说法语很敏感。在像巴黎这样的大都市里,如果你说法语,很可能会受到冷遇,但这并不是没有礼貌,只不过是法国人受不了初学者糟蹋他们美丽的语言。

居住在乡下的法国人对外国人说法语则会表示更多的理解,甚至欣赏。但不论是在城市还是乡村,你都应该学会一些礼貌用语,例如谢谢、请、对不起、你好、再见等。

请客当你在高档饭店邀请你的商业伙伴进餐时,一定要请厨师或饭店老板到你的桌上,告诉商业伙伴认识他们非常高兴。别忘了,一定要把吃饭时的照片赠送给你的客人。

商务习俗拾趣

切勿直呼其名。要用某某先生、夫人或女士来称呼别人,除非对方允许,你才可以直呼他们的名字。说法语时,除非对方要求,称呼对方时一定要用尊称。

等到同桌的所有人都倒上了红酒,自己才能饮用。即使这时也不要轻举妄动,因为接下来,主人可能会在大家都倒上酒之后祝酒,有时仅为“sante”一个词,意为“身体健康”,然后才开始饮用。

要知道亲吻面颊通常仅用于好朋友之间,但是当你和一位法国男士握手时,如果他慢慢地把你向前拉,那说明他准备“隔着空气”亲你的面颊,也许还会是双颊。而这不过是一种风俗和表示接受。

要准备和很多人握手。法国商人喜欢在每次见面和分别时都握手。第二天见面还会如此。

不要滥用赞美词或过度赞扬。法国人并不轻易赞扬别人,他们更习惯于批评。不要妄自猜测,这只是他们的方式而已。而且过度的赞誉会让他们感到非常不舒服。同时也应避免吹嘘自己的祖国—法国人有着浓重的民族主义思想,不喜欢别人这样。另一方面,赞扬法国及其文化,问一些法国历史、文艺、地理等方面的问题,更容易为法国人所接受。

进入一个房间时,一定要每一个人都问候到。当然,房间非常拥挤时例外。说“你好”的时候,一定要加上先生、女士或小姐等称谓。

不要过多地笑。法国人一般不笑,除非有很好的理由。正如上文中提到的那样,调笑是非常普遍而且几乎是被人所期待的。用你的魅力来应付,但不要主动出击。因为如果你不了解游戏规则,就会惹上麻烦。

法国的用餐礼仪 篇4

关于法国的用餐礼仪

点菜时尽量选自己想吃的食物,也可以请待应为你推荐餐厅的招牌菜和主厨的当日推荐(Plat du Jour)(通常是应季的菜品,而且是主厨的拿手菜)。

1.预定座位:一般好的法国餐馆都需要提前预定,说明人数,时间,还有位置要求(吸烟或非吸烟区)(我居住在巴黎的时候,朋友请我吃饭,订餐就提前了半个月多月,而且只订到午餐,听说晚餐都1个月前就已经订满了。餐馆就在香榭丽大街附近,靠近凯旋门)。

* 小技巧:中午的套餐比晚上的便宜,平日的比周末的便宜。

2.赴宴着装:好的法国餐馆对着装比较讲究,男士一般都是得体的西服、扎领带;女士相对可以随意点,套裙、礼服或西服等都可以,只要不是拖鞋牛仔裤太随意和朋克类型的就可以。

3.就餐入座:进了餐馆后,马上会有侍应过来帮你脱掉外衣,一般来说,这个服务是需要单独给小费的,从1欧到5欧不等。入座也是有侍应带领的,侍应更会为女士拉椅子(高级法餐厅的双人座椅子高度不一样,侍应首先会拉开椅背较高的请女士入座)。(法国人喜欢比预定用餐时间提早到达,先在酒吧吃点小吃如橄榄及来杯开胃酒)

3.点开胃酒:侍应等客人入座好后,在递上餐牌前,都会先问你要不要来杯开胃酒。

4.点菜:法国菜的菜单一般很简单,但要点好了挺有技巧的.,点菜的顺序是:

头道开胃菜,通常是蔬菜做的冷盘。尽管菜单上有多个品种的“头道菜”供你选择,但只能选择一种。

第2道是汤,美味的法式汤类,有浓浓的肉汤、清淡的蔬菜汤和鲜美的海鲜汤。

第3道菜正菜,这是法餐中最为讲究和经典的一道菜。正莱不过10来种,但都制作很精美。

注:正餐里最多的是各种“排”一鸡排、鱼排、牛排、猪排。这所谓的排是剔除骨头和刺的净肉,再浇上配制独特的汁,味道鲜美,吃起来也方便。

第4道菜是芝士,芝士是在上甜品前的一道菜,侍应通常会拿一盘芝士到你跟前任你选择,而芝士盘通常会给你一些提子或合桃伴吃,红酒更是最佳拍档。

第5道菜是甜品,法国人习惯了吃完甜品才饮咖啡,而不会边吃边饮咖啡。

第6道菜是餐后酒,但不是必须的,对于有些人才说只有品尝完“餐后酒”(pousse-cafe)才算圆满。

5.点酒:点菜后,不妨可来杯house wine。

6.上菜进餐:开餐时可说“Bonappétit!”ou “A Notre-sante!”(即慢慢吃之意)。

注:在上菜之前会有一道面包(通常是法国长条面包(baguette))上来,吃完了以后服务员帮你撤掉盘子再上第2道菜。

小技巧:法国人在早餐时才用牛油涂面包,所以想要牛油便要单独叫。

7.享受美餐:侍应会把所点的餐按次序上菜。我们在享用美餐时,通常需要保持优雅的坐姿和整齐、清洁和安静的氛围。

注:上主菜或吃完海鲜后会先给你一雪糕,用来清洗口腔残余的味道,迎接下一道菜的来临。法国菜注重酱汁,不妨以面包把酱汁蘸到碟底干干净净,以示对厨师的赞赏。

8.餐后告别:进餐后除了支付餐费外,千万不要忘了给侍应小费,一般小费可以咨询当地法国人,从餐费的10%—15%不等。之后就是不要忘了自己的物品和衣服,答谢(Merci bp)服务自己的侍应告别。

小技巧1:餐桌上的玻璃杯,最大的杯子用来盛水,稍小的用来盛葡萄酒,最小的用来盛白葡萄酒。喝红葡萄酒时要拿杯子的上部,因为手的温度会使酒散发出香味,也可以拿酒杯的腰部;但喝白葡萄酒和香槟时,一定要拿酒杯的腰部,以保持酒的凉爽。而且酒杯里总是得留一点酒,不能把酒喝光。

小技巧2:喝汤时调羹向外舀,这样可以避免滴漏,从调羹的侧面喝汤,不能发出声音。喝汤可以将蝶朝外倾斜,以使调羹舀到最后一滴汤。喝酒或喝汤后应该用餐巾拭嘴。

小技巧3:吃鱼的刀叉要小些,左手握鱼叉,叉齿朝下。鱼刀是用来剥离鱼肉,将鱼肉推到鱼叉上。吃肉类的刀叉最大,握刀的右手食指应放在刀背上,离刀柄一英寸远,左手拿叉齿朝下。沙拉的刀叉也有专用的,是餐具中最小规格的。蜗牛钳的使用很简单,将蜗牛夹起,用特别的勺将肉拉出。

法国赴宴的注意的礼仪 篇5

当宾客到达时,主人一般会在门口迎接,注意要等到主人邀请您进门之后再进去。在领进客厅前,主人先请客人们脱下大衣,然后一起到客厅就坐。在法国,没有邀请客人参观屋子的习惯,一般都是大家围坐在一起聊天。

当客人拿出礼物时,通常女主人都会说:“您不该这样!”“您这样做我太不好意思了!”但这只是一种习惯性的客套,这是想让你知道,即使您空手而来,她同样会愉快地招待您。

在入席之前,主人会提议喝点开胃酒,并且会提供好几种酒和果汁让客人选择,客人可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选择,但一定不要要求主人没有的饮料,并且要等所有人都有饮料时才开始喝。

法国人的商务礼仪 篇6

一本出版于1678年, 由拉法耶特夫人创作的爱情小说《克莱芙王妃》近来成了法国人对萨科齐说“不”的时髦方式。事情的起因是, 从2006年2月至今, 萨科齐先后几次在不同的场合下, 在谈到教育改革、政治现代化和国家改革时, 拿这本小说举例说, 在学校里讲这种小说和考这种小说是毫无用处的, 将来毕业后谁会向一个窗口营业员谈起这种小说呢?此言一出, 舆论大哗。一些人从文学的角度说萨科齐缺乏文化修养, 还有一些人上升到政治的高度, 说萨科齐有反民主的倾向。虽然萨科齐事后也弥补说, 每个人都有权利去选择自己要读的小说, 而且这本小说的心理描写还是有可取之处的。但公众仍旧对他炮轰不断。加上最近萨科齐的改革引发诸多社会矛盾, 所以一些大学里的师生组织人们去阅读这本小说, 并在先贤祠等公共场所为公众大声朗读。电影公司也趁热将这部小说改编成电影, 用现代背景进行演绎, 取名为《美人》 (La Belle Personne) 。恶搞这个事件的段子也开始在网络上出现。

法国人的查理 篇7

不得不承认,就算没有加入到这样一个奥德赛的行列,平常的路上也少不了故事,以至于,每一天都不会平常。而这样不平常的事件,其实,我真的不愿意它们发生。先是达喀尔拉力赛上,1月6日,我已经发完了我的稿子,才知道一个波兰摩托车手永远地留在了赛道上。甚至连报警按钮都没有触动。报警是第二天才响起来的,铺天盖地。场景不再是达喀尔拉力赛的赛道上,而是法国巴黎的查理事件。

那家个性的《查理周刊》被袭击了,四位个性的漫画家死于非命。就像那个波兰摩托车手一样,他们也倒在了自己热衷的地方。不过,如果说波兰摩托车的死是留给车圈的一个遗憾的话,《查理周刊》的画家造成的,却几乎是整个民族的震撼。“我是查理”这样的呼声遍布大街小巷,就连远在万里之外的达喀尔的营地,也专门举行了仪式。54个国家的车手们一起为这些死难者默哀一分钟,就像前一天,为摩托车手默哀一样。

不,两者不是一样的感情,这不光是遗憾,还有愤怒。造成这样的悲剧的,是伊斯兰极端恐怖分子,非洲基地组织宣布对此负责。7年之前,正是在他们的威胁之下,达喀尔拉力赛才不得不移师南美。而同样在这样的威胁之下,《查理周刊》的主编夏伯却喊出了这样的口号:“我宁肯站着死去,也不愿意跪着偷生!”

夏伯有这样的勇气,还有这样的权力。达喀尔组委会却没有这样的权力,200 8年的比赛因此而取消。夏伯发出了这样的宣言,是因为这并不是《查理周刊》第一次受到威胁,也不是第一次受到伊斯兰极端主义的报复。这家讽刺各种宗教乃至于各国政要的漫画周刊的表现形式差不多也可以称得上是极端的了。别说是伊斯兰教徒反感,就连基督教徒也很反感,甚至很多无神论者也很反感。因为这个原因,这家周刊的销量一直不好,就连生存都成问题,以至于在悲剧发生前的两个月不得不在报纸上发出了募捐的呼救。

悲剧之后,一切都改变了。这家每期销量不到3万份的周刊,倔强地宣布继续出版之后,内容减半,并且加印到300万份,还是供不应求。我自己连续三天早上到报亭排队,每一次等来的都是售罄的抱歉。最后,印厂不得不加印到了700万份,这几乎超过了这家杂志三年的销量,也超过了三年的收入。

为什么呢?大家本来并不都是喜欢这家周刊!他们中的很多人,甚至直到现在仍然不喜欢。但是,他们还是不惜从凌晨开始排队购买这张报纸,显然,并不是因为这份报纸的内容,而是表达自己的态度。这一幕,还有在巴黎游行的一幕,让我对于这个我一直认为慵懒的国家刮目相看。我没有想到,一旦侵犯了他们的底线,他们可以爆发出这样勇敢和这样整齐的声音。

而这个底线,就是自由表达的权利,对于我们来说,可能常常是被忽视的部分。很多同胞都说,这家杂志,为什么不可以不去刺激这些极端主义者的情绪呢?也许这样的话,就可以真的避免这样的悲剧了。这样的话,我们就都像鹅卵石一样圆滑了,我们就像墙头草一样倒伏在逆向的风里,像过去的年代发生的种种荒谬的悲剧一样,在各种倒行逆施中部可以保持噤声了。

早在300多年前,法国的哲学家伏尔泰就发出了这样的呼声:“我可以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是我要誓死捍卫你表达的权力。”那时候,伏尔泰面对的不是伊斯兰教派,而是基督教的神权力量,还有王室的压力,但是,就和《查理周刊》一样,他毫不屈服,并且写出了“论宽容”这样的名篇,启蒙运动就此开始。

上一篇:区别远近的数学课件下一篇:集体备课的目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