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复习:物理公式

2024-10-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中考物理复习:物理公式(通用18篇)

中考物理复习:物理公式 篇1

科学安排、合理利用,在这有限的时间内中等以上的学生成绩就会有明显的提高,部分学生成绩还会出现质的飞跃。为了复习工作能够科学有效,为了做好中考复习工作全面迎接中考,下文为各位考生准备了2016中考物理辅导。

物理

指导老师:广铁一中物理科李雪

第一阶段:打好基础。开始复习时,很有必要先把物理课本通看一遍,主要目的是对一些重要的概念、公式进行理解和记忆。然后结合中考复习参考书试着去解题,这样不但可以加强知识点的回忆和巩固,从而加深对基本概念和理论的理解,还可以总结一些相关的解题技巧。

第二阶段:形成系统。由于中考物理公式、定理、解题方法比较多,在复习的过程中,应该把一些应注意的公式、方法进行总结归纳,加强前后之间的联系,并利用零碎时间多多翻阅。

第三阶段:查漏补缺。这一阶段,要对自己前两个阶段复习中出现含糊不清的、掌握不牢的地方重点加强。几乎每个考生在复习中都有某些头疼的地方,或是概念不清,或是方法不多。在最后的复习中应该通过与其他知识的联系,把这些心理的钉子拔掉,这样在考场上才能信心十足。

中考物理复习:物理公式 篇2

物理习题教学是巩固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的一种主要形式, 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习题课教学能帮助学生理解物理概念的确切含义, 掌握物理基本规律的适用条件及其应用, 能培养学生的判断推理能力, 分析综合能力和运用数学工具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因此, 不论是在平时教学中, 还是在总复习这一环节中, 我一定会精选习题, 对题目进行认真的分析, 一般应分析:解这个题要用到哪些物理知识, 题中涉及的研究对象和物理过程的复杂程度, 以及涉及的条件如何 (是否有隐含条件, 多余条件) ;解题时所涉及的方法和技巧以及在这方面要训练达到的程度;解题中的困难、关键和易错处等等。

物理习题课教学中, 例题讲解起到至关重要的引导和示范的作用, 在精选习题的过程中, 还要注意例题的选取。 (1) 举例要有明确的目的性, 除了巩固和运用学过的知识外, 还应当有计划地做到:教给学生正确的解题思路, 教给学生分析、处理问题的基本方法等。 (2) 例题要具有典型性, 即题目的内容应能充分反映物理概念、规律的本质和关键, 练习的深广度和难易水平要准确地反映大纲和考试说明的要求;题目本身不宜过多过繁, 可用一题多变办法, 不断改变条件, 逐步引申, 还要避免过于繁杂的数学计算。 (3) 举例还要具有针对性, 即题目的深浅程度要针对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 题目要针对学生在解答时容易产生的错误和问题。

我反思几年来的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具体总结如下。

一、知识系统性不强

物理复习, 我们基本是按两大轮进行, 第一轮是单元复习, 第二轮是综合复习, 其中单元复习是关键的一环, 既是对基础知识的加深和巩固, 更是对知识间错综复杂的联系进行梳理, 明确其中的关系, 揭开第一轮学习中留下的疑点。几年来, 我们就这样进行着, 自认为还算成功。去年我到长春参加了一次吉林省名优教师交流会, 其中听到了一位教师的经验报告, 记得那位教师当时介绍说:“在复习平面镜成像实验时, 我们从八个方面进行复习, 在复习欧姆定律时, 我们从六个题型进行强化, 在复习到有关浮力应用问题时我们从七方面进行夯实。”只记得当时我的脑子里在不断地回荡这几个数字, 八、六、七, 我被这几个看似简单的数字惊呆了, 回想自己多年来一直沿用的复习方法, 真是相形见绌, 相比之下自己的复习方法, 严重缺乏系统性和条理性, 缺乏那种以点成线、以线成面、以面成体的效果。

二、对旧试题的割舍力度不够

在教学过程中, 虽已非常注重对习题例题的选择, 但将自己几年来的教学情况与近年来中考题目的难易程度比对, 还是在很大程度上存在着对旧、难试题的割舍力度不够, 对以前的偏、难、怪题型经常是欲舍不能, 总要时不时地挂上一些, 尤其是遇到压强、浮力、电功率等原来题目就特别多的重点章节更是不能割舍, 或者说是不敢舍, 浪费了较多的时间, 而且人为增加了题目的难度, 给学生学习物理造成大的压力, 降低了学生学好物理的兴趣。

三、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强化重视不够

中考物理复习浅见 篇3

本学年我担任了毕业班物理科的教学工作,虽然是第二次担任毕业班物理科教学,但在复习方面,我还是觉得经验欠缺,不好操作,好在我请教了几位长期从事物理科的教学的老同志,对中考物理复习交流了一些看法,也拟出了自己复习的思路,现将自己复习的方式方法作一介绍,以便和同仁们交流。

一、复习要有计划和措施

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天之际在于晨”,种庄稼尚且如此,更不用说教学了。中考复习作为毕业班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其重要作用是不言而语的。对于物理科而言,复习内容多(初二、初三两年所学内容,十七章八十多节的内容),复习时间短(每周3节物理课,复习课有三、四十节),我们应争取在这短短的时间内做到复习全面、系统、有效。作为教师在复习之初,我们需要对整个教材有一个全面的把握,需要对教材和习题进行再次熟悉,“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先有一桶水”,另外根据自己对学生的了解,制定出适合自己的复习计划,从而避免复习的随意性、盲目性,让自己的复习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进行。

二、复习前,应钻研考试大纲,认真分析近年来的中考试卷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复习应复习在点子上。复习不是一拉三扯,通篇复习,各知识点平均用力,应有所侧重,所谓“好钢要用在刀刃上”也就是这个道理。复习前,我们可以砖研考试大纲,了解今年的命题范围,题型及分值。分析中考试题有利于我们了解中考出题方向、特点,使复习有针对性、有所侧重,如我分析了一下近年来的中考物理试题发现:有些章节考试根本未涉及如第十七章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等;有些章节涉及的内容又极少如07、08中考在声音一章中都只在声音的特性一节各考了两分,而计算部分都要涉及力、热、电知识;诸如此类的现象还有很多很多,只要我们认真去分析,就会了解中考物理的一些特点,对我们的复习应该是有很大的帮助的。

三、采用多轮复习与分层复习相结合

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表明,学习过的知识会呈先快后慢的遗忘规律,当初三学生学完新课内容后,前面的知识有很多已经遗忘,因此需要复习。我是这样复习的:首先让学生自主复习,在新课要结束之前,让学生将物理书找齐,能找到同步练习册最好,先让学生自己结合曾经做过的习题复习各章节的内容,再将不能理解的问题用专门的本子记录下来,留待老师集中复习时解决或发现问题时及时请老师帮忙解决;然后老师对涉及考试的内容,分章节串讲知识点,讲时再配以相关的习题;最后按声、光、热、电、力进行专题复习。如果时间充足,可让学生做一做前两年的中考试题,让学生对中考试卷有个全面的认识。当然在复习中,我们也应注意学生个体的差异,因材复习、分层复习相结合,既要让优生吃得饱,也要让差生吃得好。

四、注重基础,加强讲题习惯的培养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中考虽然是以分取人,但是它还得兼顾让更多的学生顺利的毕业,因此历年的中考基础题所占的比例相当大,复习也应将基础作为重点来抓。物理科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科目,物理题的出现总是以文字描述出现,学生首先就得学会读题,会勾画重点字词并理解,然后根据积累的物理知识解答。对于计算题还得向学生强调解题格式,注意事项。

中考物理复习:物理公式 篇4

万有引力与相作用的物体的质量乘积成正比,是发现引力平方反比定律过渡到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必要阶段。以下是万有引力公式总结,希望对考生复习物理有帮助。

1.开普勒第三定律:T2/R3=K(=42/GM){R:轨道半径,T:周期,K:常量(与行星质量无关,取决于中心天体的质量)}

2.万有引力定律:F=Gm1m2/r2(G=6.6710-11N m2/kg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3.天体上的重力和重力加速度:GMm/R2=mg;g=GM/R2 {R:天体半径(m),M:天体质量(kg)}

4.卫星绕行速度、角速度、周期:V=(GM/r)1/2;=(GM/r3)1/2;T=2(r3/GM)1/2{M:中心天体质量}

5.第一(二、三)宇宙速度V1=(g地r地)1/2=(GM/r地)1/2=7.9km/s;V2=11.2km/s;V3=16.7km/s 6.地球同步卫星GMm/(r地+h)2=m42(r地+h)/T2{h36000km,h:距地球表面的高度,r地:地球的半径}

注:

(1)天体运动所需的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F向=F万;

(2)应用万有引力定律可估算天体的质量密度等;

(3)地球同步卫星只能运行于赤道上空,运行周期和地球自转周期相同;

(4)卫星轨道半径变小时,势能变小、动能变大、速度变大、周期变小(一同三反);

(5)地球卫星的最大环绕速度和最小发射速度均为7.9km/s。

万有引力公式总结的内容就是这些,查字典物理网预祝广大考生金榜题名。

中考物理复习计划 篇5

一、教学的目标:扎实双基,激活思维,严谨态度。

双基是组成物理学科的砖和瓦,无论新课程条件下考试如何变化,扎实的双基依然是应对中考的必要条件。根据近两年物理试题拟题讲究立意,从过去的直叙式转变成情景呈现的特点,对考生思维的灵活性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在教授中要注重激活学生的思维。学生考试的成败,除了受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等因素的影响之外,个体态度也是一个关键因素。如学生在认知水平相当的情况下,能不能认真细致地审题,能不能完整严格地答题个体上有一定的差异。因此,把严谨的学习态度的培养贯穿于整个教授过程之中。

二、具体做法:三轮递进教授。

第一轮:拉网式双基教授。本轮教授以课本为线索,将逐章逐节教材中的知识点,实验,思维方法,基本应用等,一个不漏地和学生一起回顾一遍。目的是让学生经历一次再认识,再记忆,达到基础上的巩固。对于课标中要求的基础知识,基本现象,要有全面细致的了解。教授基础知识,不能死记硬背,关键要弄清概念、规律产生的背景、事实和过程,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防止照本宣科,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将旧内容重复教学,容易使部分学生产生学习上因放松而疲劳现象。因此,在课程设计上既要照顾到基础薄弱的学生,便于他们整体提高,也要考虑到基础好的学生,使他们真正做到温故知新,有新的收获。在此过程中注重教给学生整理,归类等教授方法。

第二轮:整合式关联教授。以物理学科知识体系为模块,进行相关联知识的整合和综合运用。在这个阶段,通过比较、类比、分类、归纳整理,让学生全面驾驭物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一个总的提高。对一些近似现象、概念和规律要加以区分。对于不同的知识体系中的内容,也要根据它们的特点,进行归类整理,如速度、路程和时间,电流、电压和电阻,质量、体积和密度,压强、压力和受力面积,这些量之间关系的认识,运用中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呢?密度、电阻、比热容、热值,这些量之间有什么相似之处呢?对基本概念和规律有全面的认识,活化所学的基本概念和规律。在这轮教授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自然中的物理现象,生产技术中的物理问题,生活经验中的物理事实,对此进行全面透彻的分析。同时注重一题多变,旧题翻新,新中求异,异中求同,切忌就题论题,只顾找标准答案,要求学生养成从不同角度对问题进行深入思考的习惯。

第三轮:针对性专题教授。针对近几年淄博市中考命题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专题教授。分别设置了作图专题、实验专题、计算专题、问答专题等。目的是让学生面对中考试卷时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同时,教师在这个阶段注意学生的状态变化,适时地对学生进行应考技巧、策略、心理上的辅导,帮助学生在知识上、能力上、技巧上、心理上作好充分的应考准备,使走进考场的每一个学生都胸有成竹。

中考物理复习策略 篇6

1、命题贴近新课改理念,紧扣课本,立足基础,梯度合理。能面向全体学生,切实降低试题的难度,注意对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查。填空、选择题不再出现繁难和高超解题技巧的运算,实验题直接考查基本仪器的使用和测量、计算题都是一个问题用一个公式直接带入计算即可。试题类型稳中有变,稳中有新。

2、试题情景注意从生活实际或问题入手,增强了学生对科学知识的亲近感。如填空中有升国旗、南音、赛龙舟,选择中有熊猫照镜子、电视遥控,简答题有白炽灯泡,开放性实验探究从文具盒、圆珠笔等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中进行命题,鼓励学生自由想象,自由发挥。体现物理之美,无处不在。

3、重视联系科技成果、生活、生产实际,密切联系当前当地的热点,凸显地方特色。注意把本地的重大时政与物理知识联系起来,进行适当包装是试卷的一大亮点。如填空题以泉州号从石井到金门首航进行速度计算的命题,计算题以闽台缘博物馆为素材进行命题。试题要求学生能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透过现象看本质,找准着入点,运用科学的原理、规律与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在解题过程中,渗透了人文精神和情感态度,同时对学生进行爱国爱乡教育。

4、实验考查侧重于学生动手能力、实验探究方法和实验分析能力,反映在中考命题中注意对物理过程和方法、实验分析、归纳的考查。如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和液体密度,测定小灯泡额定功率的实验都强调了过程方法的考查,还有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提出合理猜想,如利用文具盒中的文具做小实验。

5、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体现人文关怀,关爱生命。进行安全和环保教育,增强节能减耗意识。如煤气泄漏、安全用电等题型,要求学生提出节能建议,还有以晋江垃圾发电为背景进行环保和节能的教育。

二、复习进度安排:

第一轮复习:第3周~12周,侧重拓基础。

根据近年试题的内容结构及比例,力学45分占45%,电学33分占33%,热学10分占10%,光声12分占12%。考虑到八年级所学知识,学生已经回生,复习应较祥细,所以在时间安排上力、声4周,光1周,热1周,电和磁3周。信息、材料、能源1周,科学探究1周。

第13周:市质检及讲评。

第14周~18周进行第二轮复习,侧重提优秀。

1、针对质检答卷情况,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补缺补漏,巩固提高。

2、加强重点题型的训练。

3、搜集各县市质检试卷进行模拟测试。

三、20xx年中考的应试策略:

1、转变理念,以人为本;面向全体,普遍提高。

要根据课标要求和考试说明,根据农村学生实际,复习中要考虑中下学生的需求,合理控制题型的难易程度。不要注意超标,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要鼓励学生树立信心,认真解答,改变只做填空、选择,放弃实验探究、计算的不良习惯。只有把中下学生充分调动起来,才能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取得较高的及格率、优秀率和综合比率。

2、研究课标,把握教材;前后联系,形成结构。

认真研究课标要求,结合课本,以复习指南为主,三者有机结合。把所学知识分成力、声、光、热、电与磁、信息、材料、能源、科学探究几大模块进行复习,扎扎实实搞好基础教学。复习中要重视学生通过主观努力把所学知识化厚为薄,不断建构或完善新的知识结构。要在认真两字下功夫,搞清容易混淆的概念间的区别和联系。如高度与深度、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悬浮与漂浮、雾与露的形成、实像与虚像的区别。还有一些重点字眼的意思,如光滑说明f=0,匀速F合=0,F拉=f,电压降低1V与电压降低到1V,电阻值与电压变化无关等。理解规律时,要弄清成立条件及适用范围,公式表达形式及每个符号的意义,各量的单位,表格和图象的表达形式,规律间的区别和联系,如何利用规律解题。

3、活化思维,鼓励创新;渗透方法,提高能力。

复习中要利用相关例题、习题进行解题指导,鼓励学生在同样的物理情景中能够从不同角度去分析研究。如复习指南中铁铸件中是否有气泡可从球质量、体积、密度的角度去求解判定;光学中凸透镜的成像规律中当物距u变化如何引起像的大小及像的性质变化;电路的连接应注意判断串或并联,求电学量应注意是求哪一段导体或哪盏灯泡,应注意分析不同情景下,电路是通、断或短路,特别是开关闭合前后,变阻器中滑片移动时引起的电路结构变化,相应的电流表、电压表示数的变化。另外,电学计算题有的可以从电流、电压、电阻等不同角度去求解。要通过习题训练,活化思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复习中要穿插介绍控制变量法、筛选法、类比法、比例法、理想实验法、逆向思维法等的应用。如类比法:光线、磁力线、电流、水流,等效法:合力与分力、串并联电路的总电阻,控制变量法:研究摩擦力大小、压力作用效果、液体内部的压强、欧姆定律、螺线管磁性强弱等,逆向思维法:电生磁(电动机)、磁生电(发电机)等。

4、加强实验,强调动手;注意过程,体现探究。

复习中要求学生(a)要熟悉基本仪器的使用;(b)要对原理,尤其是课本中内容的灵活掌握;(c)尝试利用实验手段和已知的规律进行有目的实验,会正确使用仪器,对实验步骤作必要的记录,进行归纳并撰写简单的报告。考试中如一角硬币的厚度、拳头宽度,有时可借助身边的刻度尺直接测量后去选择。几种测量工具的读数是最基本的要求,属送分题,但年年考,年年倒,原因是考生观察不认真,分度值表示多少不清楚。在复习中应加以强调。20xx年中考题:现有一矿泉水瓶,适量的水,请利用这些物品设计两个物理小实验,要求写出实验的做法和要说明的物理问题,要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探究。(1)矿泉水瓶从高处落下,说明矿泉水瓶受重力作用或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或说明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2)把手指插入装水的矿泉水瓶可演示光学实验;(3)用力捏矿泉水瓶,瓶变形,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4)演示压强与压力大小的实验。在探究水的蒸发与水面空气流动速度关系中,引导学生分析能不能用两个不同的碟子做实验。在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过程中,要指导学生理解为什么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当钩码位置和数目变化时都会引起杠杆平衡的相对变化。电学实验中要引导学生分析变阻器的滑片移动怎样引起灯泡亮暗变化。在研究产生感生电流的条件时,要注意分析,除了电路闭合,还要切割磁感线,但学生对是否切割磁感线的判断是个难点,教师可借助实验演示不同情景,帮助学生理解问题实质。要让学生尝试根据经验和已有知识对问题成因提出猜想,对探究方向和可能出现的实验结果进行推测和假设,增加评估探究结果的意识。

5、关注热点,把握动态;创设情景,强化应用。

近年来各地中考试卷中,有15%左右试题是教材中没有出现的,来源于实际生活的素材,加强了与社会实际和生产实际以及高科技的联系,体现了与生活、生产、社会、人文的结合,老师在复习中要适当展开,在知识的广度上下功夫。如钢丝钳、自行车应用的物理知识、汽车的限载问题、汽车的使用给环境带来的污染、微波炉的应用、双层玻璃的隔音隔热效果、白色垃圾的危害,判断电、煤、液化气等能源中,选用哪种最经济,在环保方面的优缺点,节能灯泡与普通灯泡在价格、节能等方面的比较。

中考物理“三轮”复习法 篇7

第一轮是全面复习,夯实基础,构建知识网络的阶段。

第一轮复习在中考的全程复习中处于基础性阶段,是先导性阶段,主要任务是全面复习,夯实基础。第一轮复习的基本要求是按照课标,控制难度(0.6难度),夯实双基,全面复习,单元过关。中考试卷的难度按7:2:1的分布,可以间接说明第一轮复习中基础知识复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第一轮复习的功能主要复习旧知,巩固和深化基本概念、规律、方法、技能与思想,为后续复习扫清基础性知识障碍。因此,要提高第一轮复习的有效性,建议采取以下的复习策略:

1.找准切入点,对教材进行重新整合。

以教材为本,但绝不是常规教学内容的简单重复。应该重视知识的归纳总结,从知识的整体性、系统性方面来下功夫,对所学内容做一次大盘点,进行必要的知识梳理,归纳、简化教学内容,减轻学生记忆的负担。可以找一条主线,如现象、概念、公式、定律、实验等角度将知识串接起来进行复习。也可以按照常规将内容分为力、热、声、光、电、磁等方面进行复习。要打破章节内容,适当地把知识条理化和系统化,建立知识网络。形成一个由知识点到知识面、最后到知识网络的综合体。

2.基础知识复习,要求面要全,从面上发现常规教学中的遗留问题并解决之。

重点就是基础,就是概念。对学生有些容易混淆的相关、相近或相似的概念,通过列表类比的方法加以区分。对不同概念的不同表达式,找出相似的规律,增强记忆。从公式中各量的物理意义和公式的推导过程两个方面进行分析比较。对物理定律、定理和物理规律,要从内容的表述、表达式的物理意义和运用条件几个方面进行说明。

3.处理好教材与资料的关系,提高复习资料的辅助性。

中考命题总体上遵循“保持稳定,重视基础,贴近生活”的命题方向。课标是复习的依据,课本是复习的根本,资料是复习的补充。要充分利用课本,拓宽知识内容,延伸课后习题。挖掘课本,注意细节。要重视课本中的插图、表格和图表的研究,注意其中蕴藏的物理知识与物理规律。复习时,课内习题的处理尽量用内容提要带例题分析,根据教材特点、重点、难点和疑问点精心设置编拟题型多样、新颖、富有启发性的习题,一步步诱导学生复习巩固,使学生在基本概念上得到加强,在解题技巧上得到启迪。

第二轮是提升阶段。

在基础复习的基础上,将知识转化成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素质。

根据学生出错多的问题,通过概括、归纳和总结,进行强化训练,选择典型的习题,创设一定的问题情景,将学生容易出现的问题再次呈现,进行讲评,找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技巧,将知识转化成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认知和应试能力。

主要采取“练、评、讲”的复习方法,坚持以学生综合练习为主体的原则,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按知识系统划分,学生的综合练习可分为三种类型:一是以几个知识点配以小综合练习,使点连成线,形成一个小单元;二是以几个小单元配以较大范围的综合训练,使点形成面;三是以几个大单元配以大范围的综合练习,使面形成体,从而达到知识点立体化的境界。

讲评时,重点放在物理过程的分析上,应用一题多解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注重一题多变培养学生应试能力,应用一题多联培养学生联想迁移概括归纳能力。教师通过学生的综合练习,获得学生知识“盲区”的信息,针对性进行专题训练,达到深化知识、扩充知识的目的。

第三轮是冲刺阶段。

主要是结合中考模拟题(海南题),进行查漏补缺。着重增强考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实际操作的能力、正确决策的能力、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洞察能力及创造能力。特别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1.

模拟考试以四次为好,不要盲目地大题量训练,以便给自己留下思考的时间,注重提高解题速度和正确率,并通过练、评、反思,及时发现问题,查漏补缺。

2.解题格式要规范,语言表达要准确。

比如:计算题要写出计算公式;简答题要简明扼要回答问题,或加以简洁的解释、举例。

3.训练综合题的分析方法和解题技巧。

必要时可以在读题时画出草图,便于理解题意和解答。

4.关注社会热点,注意观察生活,联系实际。

如何抓好中考物理冲刺复习 篇8

1 突出基础

纵观近几年各省市中考物理试题,“双基”的考查分值在70%左右,新课上完后,第一轮复习,重点是对础知识的复习,复习时要紧扣课标,突出教材,立足课本,理清声学、力学、电学、热学、光学、电与磁、信息与能源各知识点,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的训练,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 加强专题复习与强化训练相结合

这一复习阶段,教师根据中考试题的题型,分别对填空题、选择题、开放性试题、科学探究性试题、作图题、实验题、计算题进行专题复习,同时加强对学生强化训练,注重帮助学生分析怎样,怎样答,注意题意的分析和理解,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思维能力、知识的应用能力和答题和规范性,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确定专题内容进行专题训练,要精讲多练,讲练结合,目的是使学生的解题能力和解题速度得到明显提升.

3 精心研究复习資料

教师要认真研究教材、课程标准、考试说明,吃透物理学科各知识点命题的依据、要求、形式,从而对现有的复习资料进行认真的筛选,积极改编,精心的提练出复习题组,做到有选择、有补充、有侧重、有目的地使用资料,绝不能无的的乱用、滥用复习资料.对每一次使用的资料,教师要认真的进行讲评,做到每讲评一次涉及到的知识要一一过关,不留死角.

4 关注社会的热点

纵观近几年来全国各省市的中考物理命题通常以节能、环保、可持续发展、高科技等社会热点问题为载体,通过对问题的分析与解决来考查学生运用物理知识去认识世界和理解世界的能力,在复习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对这类试题的收集、整理、分析、归纳等,如“蛟龙号”潜水器、神州八号与天宫一号对接、温州高速列车追尾事故等.

5 加强对命题重点知识的复习

教师要认真研究各个中考命题重点知识的考点,精心出两份试题,让学生进行最后练习.同时要求学生记住要求记住的物理量,如水的密度、水的比热容、照明电压、安全电压等.总之,教师要根据具体情况,精心制定出行之有效的中考物理复习计划,合理的安排复习时间、复习内容,充分提高复习效率,这样才能提高中考的教学质量.

中考物理总复习方法 篇9

复习,决不是旧知识的简单再现和机械重复,而是知识的“升华”过程,它是温故基础上的“知新”,中考复习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中考成绩的优劣,要想在中考时发挥应有的水平,取得理想的中考成绩,掌握科学的复习方法是至关重要的。

一、明确考试要求,把握复习方向 中考试题的显著特点是紧扣大纲、源于教材、异于教材,并坚持“重点知识重点考、一般知识一般考,边角知识覆盖考”的原则,而且每年的中考说明特别强调了教学大纲和教材在中考中的作用,要求中考所考查的内容符合教学大纲要求,紧密联系教材,因此,同学们要认真学习中考说明,对大纲中158个知识点的层次要求(99个知道、37个理解、22个会,各知识点的具体要求可从大纲中找到)同学们要做到心中有数,这样复习时就能把握方向、分清主次,少走弯路,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认真梳理知识,注重适当分类

尽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试题在历年中考占整卷的70%之多,但许多同学在这里失分还是相当严重的,因此,认真梳理知识是十分必要的,梳理知识就是要作好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基本公式的应用、基本规律的应用这三大环节。

1.抓住主线,知识连网 初中物理可分为五条主线:力学、热学、电学、声学、光学。这五条主线都是由点、线连成的知识网络。

2.同类知识,归纳成线

对同一类的知识要善于比较归纳、分析,起到复习一个知识点,掌握一个知识面的效果。如复习物质的密度时,可总结出如下规律:

(1)通常固体的密度最大,液体的密度次之(水银除外),气体的密度最小,固体中,金属的密度一般比非金属的密度大。

(2)同一种物质,由于状态不同,密度也会不同。如:

(3)每种物质在一定状态下都有一定大小的密度,但有的物质的密度值是相等的,如铝和大理石等,鉴别这些物质时,仅凭比较物质的密度是不行的,要结合物质的其它特性来进行判别。

(4)物质密度的大小与其温度的高低有关。固体、液体的密度均以已指明是在常温下测得的结果,而气体的密度均已指明是在常温下测得的结果,而气体的密度除与气体的温度的高低有关外,还跟气体的压强有关。

(5)表中所列均为物质的密度,不是物体的密度,两者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6)密度的单位是复合单位,有kg/m3、g/cm3,要知道

通过这样的归纳小结,可加强对密度概念的理解,提高应用与计算能力。物质的比热、晶体的熔点、燃料的热值、液体的沸点都可用类似的方法归纳、总结。

3.相似知识,分析比较

对于相似的知识,可以进行分析比较,找出它们的区别,尤其是名称相近的概念,如压力和重力、内能和热量、像和影…,同学们极易混淆,区别它们的关键不是分别进行复习,而是应进行比较,只有这样的比较,才更准确、更深刻。

4.相反知识,对比复习

对于相反的知识,可放到一起进行对比复习,如熔化和凝固、汽化和液化、上浮和下沉等都是一对互逆的过程,只要你掌握了其中一个过程的性质,就会通过对比掌握另一个过程的性质。

5.关联知识,前后综合对于关联知识,可以前后综合,连成一体。物理课本中,有不少描述同一物质性质的知识分散在不同的地方,如能将这些内容前后加以综合,对于全面地掌握知识是极为必要的,如关于水位应掌握下列系统知识:

(1)水是液体,密度为;

(2)水的比热容为;比一般物质的比热大;

(3)水的凝固点为0℃,冰的熔点也是0℃

(4)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100℃;

(5)水是热的不良导体,水导热主要是靠对流;

(6)纯水是绝缘体,普通水则是导体;

(7)水是透明体,能透过各种色光;水可用来制作水透镜;

(8)流水具有机械能,水力发电站就是利用流水的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的;

(9)水蒸气能推动活塞做功,如蒸汽机;

(10)“水能载舟,也能覆舟”就是浮沉条件的应用;

(11)自然界中的降水过程均是水发生各种物态变化的结果。

其它知识也可以这样综合,以形成系统知识。

三、分析解题方法,归纳解题规律

解题是物理学习过程及中考复习的重要环节,不解题只看书是学不好物理的;当前应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应付各种考试,导致“题海泛滥”,认为做题越多见识越广,越能应付中考,这是很偏面的。其实,平时每位同学都做了大量的习题,复习阶段主要不是重复做多少道题,重点放在多分析、多思考,认真分析解题思路和方法、总结解题规律上。

1.分析各种类型题的解法

物理题的类型较多,解题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但各种类型的解法各有特点。所以,同学们在平时解答习题的过程中要注意进行题型归类(特别是近几年来出现的一些中考新题型如信息给予题、探究题、开放题),分析各种类型题的解法,积累经验,久而久之,就自然地掌握了解题规律,从而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如可把解答信息给予题的方法归纳为:

第一步信息处理,包括丢弃跟问题无关的干扰信息,找到有用的信息,并使之跟物理知识发生联系;

第二步是把题目中的日常生活、生产、社会热点或现代科技等背景抽去,使之纯化成物理过程;

第三步为确定解题方法或建立解题模型;

第四步处理信息,解答问题。

对于需要计算的试题,有时要列出方程求解,其中第一、第二两步是解信息题特有的,也是解信息题成败的关键,完成了这两步即实现了把信息题转化为“传统题”,也就走上了“熟路”。

2.分析归纳典型题的解法

选好、做好典型题(如近几年的中考热点题),对一类问题或一种方法具有指导作用。因此,同学们要注意分析归纳各种典型题的解法,研究它的典型意义,能够达到以点代面、举一反三的目的。

例如,通过分析归纳串、并联电路的一些计算,就能发现串联电路中电压、电功率、电功和产生的热量与电阻成正比的关系,并联电路中电流、电功、电功率、产生的热量跟电阻成反比的关系,这样对串、并联电路中变量的关系有了明确的认识,分析解答这类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升华。

再比如,通过分析归纳“一题多解”和“多题一解”的问题,就可以掌握一些题的最佳解法,提高解题技巧。

四、注重实验复习,提高应变能力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重视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是物理教材的最大特点,因此,中考试题中实验所占的比例逐年增加,试题不仅注重考查实验技能,而且注重实验思想和实验方法的考查,所以,搞好实验复习显得尤为重要。

1.仔细观察实验过程,培养观察能力

实验的复习不能满足于做实验题、背实验,重点应放在做实验上,对于教材上要求要做的学生实验都要动手再做一遍,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出现的细微变化,如“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在实验过程中要重点观察:

(1)水开始加热,杯底是否有气泡?气泡如何变化?

(2)水沸腾前,气泡上升时如何变化?

(3)水沸腾时气泡如何变化?各阶段温度计的示数如何?

通过观察、归纳、总结出沸腾的条件和规律,通过这种形式的观察,能更清晰的认识水沸腾的全过程,如果没有亲自做实验是不可能达到这一效果的。

同时要善于思考问题,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如电学“伏安法测电功率”的实验,根据实验可进一步提出问题,如:

(1)灯不亮;(2)滑动变阻器不起作用;(3)电表无示数;(4)只有一个电表等。这时应怎么办?

设计这样一些启发性的问题,可充分调动思考的积极性,提高应变能力,同时还要观察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物理现象,进一步培养自己的观察能力。

2.进行实验设计,提高应变能力

为了进一步考查同学们的实验能力,中考除考查学生实验外,还考查运用学过的实验思想方法进行新的实验设计,把实验考查的范围扩展到课外,已成为考查实验能力的新的亮点。

如用秤测量啤酒瓶的容积、用一只电表测量电灯泡的功率,这些试题已不是教材中的现成实验。因此,同学们在认真观察演示实验,独立操作完成学生实验的过程中要弄清其实验思想和方法,并在这个基础上,自己设计一些实验,且可以在实践中判断自己的设计方案是否可行,如可以自己设计实验测量学校绿地中一条弯典小径的长度;可以设计在缺少电流表或电压表的条件下测量未知电阻的实验。

同学们通过对这一类问题的独立思考、探索,不断提高观察、判断和应变能力以及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自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更深刻,分析、解决问题更全面。

中考物理的高效复习 篇10

一、既要突出重点,又要注意知识的覆盖面。

物理中考10个重点知识的分布:力学部分4个重点:力;二力平衡;密度;压强。光学部分2个重点:光的反射;凸透镜成像。热学部分1个重点:比热容。电学部分3个重点:串、并联电路特点;欧姆定律;测小灯泡功率。

例如,填空题和选择题的最后一题,往往会考核简单电路故障分析或电路动态分析的题目及水平面上立方体对地面压强变化等难题。在复习中要把握题目的难易程度,盲目地进行大运动量的题海战术,是不值得采用的低效的复习策略。

二、既要加强基础,又要注意能力的培养。 现在的试题十分注重概念和规律的形成过程和对实验的过程的考核。例如,在考查压强概念的的形成过程时,题目中总是说研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你在答题时就只能提压力的作用效果,却不能说压强,因为考核的过程中压强的概念尚未建立。试题还经常以科技、社会、生活问题为情景,这就需要我们关注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例如在皮划艇比赛中,握桨时上方的手与桨的触点相当于杠杆的支点,桨相当于费力杠杆。

三、既要重视实验过程,又要重视科学方法。 物理实验,是物理研究的重要方法,也是物理学习的主要途径。通过考核实验的过程,可以检验我们是否真正理解实验的目的、要求、原理、实验器材、操作的步骤、数据的记录处理和归纳总结、结论的得出等。在物理实验的过程中,往往还会体现出各种科学方法的应用。例如在建立比热概念的实验过程中,采用酒精灯放在与两杯液体等距处隔着铝板加热,这样做的目的体现了控制变量法的思想:使水和煤油在每1秒钟内吸收的热量都相等。在实验过程中,同样为了体现控制变量法的思想,要求水和煤油的质量相等、升高的温度相等。许多同学误以为必须使初温相等,其实初温是否相等并不影响实验结果。

四、既要提高思维能力、又要提高书面文字表达能力。近年考试特别重视对实验的归纳能力的考核,因此对思维能力有一定的要求。这些题目,往往体现在对考生有一定区分度的题目中。所以,要想获得较高的考分,一定要注意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

中考物理复习的重要途径 篇11

初三复习的形式多种多样,不同形式的复习,方法和作用都不一样,效果也不相同。例如第一轮复习,它是系统性的,教师对照初中物理教学目标和考纲,指导学生系统地整理和归纳知识,它着重于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的复习,主要是为后面的复习夯实基础。不过这轮复习是最让教师头疼的,原因是这种复习方式不招学生喜欢,而且在教学中我们也的确发现了它存在着许多的不足之处:第一,片面地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和全面性,重点不突出,难点没解决,每个章节的复习只是把学生已学过的内容重新罗列了一遍,然后点滴不漏地“浓缩”给学生,学生总有吃剩饭的感觉,积极性不高;第二,忽略了各章节之间在内容、方法、结构上的联系,使学生很难在大量物理现象中找到它们的必然联系和规律,无法进行知识的类比和联想,不能构建空间想象力,起不到融会贯通的作用;第三,完全把培训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希望寄托在题海上,盲目的过量的训练,让学生产生了厌烦情绪。很多学生面对旧题时,似曾相识,但嚼不烂,吞不下,如鲠在喉;面对新题时,又似雾里看花,不得要领,解题显得力不从心。于是出现了我们不愿见到的局面,学生为了完成作业,相互抄袭,弄虚作假。

很明显,如果仅靠这种复习方式无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就毕业班的教学而言,如何提高复习效率,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已刻不容缓,这就需要我们对复习课的教学方式进行改革。经过长期教学实践,我认为采用“专题复习”效果非常不错。要想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仅靠落实各章节的知识点是不够的,教师必须精心设计组织一些“专题复习”,以便于学生对知识能够融会贯通,提高思维能力,培养创造力。

专题复习课的一项重要功能是将零碎、散布各处的知识,通过分门别类的归纳,使之条理化、系统化,让学生从宏观上对某一方面的知识有一个全面而系统的把握,达到“一览众山小”的境界。专题复习通常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式进行:

1.“模块化”专题复习:教师可以打破教材的章节顺序,把初中物理内容分为力学、电学、热学、光学、能五大模块,根据考纲把分散于教材各章节中零星的、不连贯的概念、公式、实验、解题技巧和思维方式加以归纳,由“离”到“合”,由“厚”到“薄”进行系统整理和小结,这也是大部分教师比较喜欢采用的复习方式。“模块化”复习的重点是,加强各个模块间知识的联系,将知识综合化,提高复习的难度,使学生能站在整体和全局的高度将学到的知识系统化,并从根本上掌握一些研究物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思维形式,能看到各种物理现象中的必然联系,发现它们的规律,将问题迎刃而解。

2.“考试题型”专题复习:根据中考题目类型,分设选择、填空、实验、作图、计算等专题进行专门复习。本学期教学中,我在所带的一个班级里重点采用了这种复习方式。以作图专题复习为例,我把作图分为几个部分:光的反射、光的折射、平面镜成像、凸透镜成像、力的示意图、杠杆(画力或力臂)、滑轮组(画绕线)、磁体(标磁极,画磁感线)、通电螺线管或电磁铁(标磁极,画绕线,判断电流方向)、电路图和实物连线。复习前,动员全班同学在课下做好整理资料、搜集例题、设计考题的工作;复习时,班级分组展示成果,每一组同学就作图中的某一项(如:光的反射)设计问题让其他同学解决,然后交流评比,最后由我引导他们进行总结,并将好的例题保留下来,作为复习资料。虽然这种复习方式比较耗时间,但学生激情高涨,积极性非常高,复习的效果比我唱独角戏不知要强多少倍。

3.“小专题”专题复习:细化各专题,设计一些“小专题”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这种复习可以从一个知识点,一道习题,甚至一种仪器的使用上加以拓宽,由“点”及“线”,再由“线”到“面”,不断把问题深化,直至“窥一斑而见全豹”。例如这学期的教学开放日上,我就“电学中的灯泡问题”上了一节 “小专题”复习课。从灯泡的发展过程,到灯泡的结构、原理、电阻、功率、亮度、串联、并联和故障的判断等问题一一进行了剖析,涉及了物态变化(升华和凝华)、焦耳定律、伏安法测电阻、伏安法测功率、电阻的计算、功率的计算、额定功率、实际功率、串联与并联的区别、短路和断路等内容。等我把灯泡的相关问题讲清楚了,实际上电学中的很多问题学生也随之明白了,可见小专题的作用不容小视。其实我们也可把近几年来中考中的热点、重点问题编成若干个小专题进行复习,利用不同形式从不同角度考察知识点,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题目之间的异同,掌握解决问题的技巧和方法。

当然,不管以什么方式上专题复习课,要想效果突出,教师就得下一番苦功夫。首先,教师本人要多练,教师只有多练才能做到精讲,才能让学生做到精练。那么何为多练呢?一句话:教师跳进题海。只有教师跳进了题海,注重对各种信息的收集、筛选和整理,并及时反馈给学生,让学生从题海脱身,才能避免重复低效的练习,从而达到提高复习效率的目的。其次,专题复习课,教师要充分利用好上课的前二三十分钟黄金时间,讲知识、讲思路、讲方法,最好不要利用这段时间处理作业等问题。教师也不能一讲到底,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他们的自主复习意识,“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最后,复习时教师应让学生敢想敢说,做到先想后说,注意随时捕捉学生的信息,及时启发校正学生的思维路径,以点拨为主,最大限度的杜绝急于求成、自问自答、包办作答的现象发生。

物理中考总复习再探究 篇12

一、重视实验, 事半功倍

老师要明白学生该学什么、怎么学, 更要思考如何教学生学, 也就是要注重学法指导, 这无疑是事半功倍的做法。我的指导思想是一些讲了学生不一定懂但用实验能一下子说清楚的问题一定用实验说明。对照实验现象, 不用老师多费口舌, 学生一下子就明白了。

例如: (扬州, 2004) 用图像来描述物理过程或物理规律是很直观的。如图, 一立方体木块, 下面用一段细线与之相连, 细线另一端固定在在容器底 (容器高比细线与木块边长之和大得多) 。现向容器中慢慢加水, 如图所示。若细线中的拉力用F表示, 容器中水的深度用h表示。那么, 在图中可以正确描述拉力F随随深度h的变化关系的图像是%%%%。

二、重点问题, 分析透彻

电学中的两个最重要实验是“伏安法测电阻”和“伏安法测电功率”, 围绕这两个实验的中考题可谓多如牛毛。经过第一轮复习我发现很多学生对这两个实验不够理解, 头脑一片混乱, 所以我引导大家对这两个实验进行了详细的对比分析。 (如实验原理、所需实验器材、电路图、电源电压要求、电表量程选择根据、如何调节滑动变阻器以及滑动变阻器的作用、U-I图像意义、实验结论和是否要求平均值等)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对这两个实验能否取平均值的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 学生明确了对定值电阻这样的定量取平均值, 可以减小误差, 而电压改变, 电功率也随之改变, 即电功率是一个变量, 取平均值就无意义了。再设问:伏安法测小灯泡的电阻, 最后要不要取平均值呢?问题不言自明了。

三、“表里不一”, 解释清楚

不少学生碰到“多次测量”就犯迷糊, 究竟是“取平均值, 减小误差”呢, 还是“找到普遍规律”即归纳法的需要呢?我结合以下两个实验引导学生, “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及“伏安法测电阻”, 这两个实验从实验器材、电路图、实验步骤看起来都特别的相近, 所以真怪不得学生会搞不清楚, 但是分析实验得出结论的环节中前者得到是“当导体的电阻一定时, 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显然是一个“规律”, 而后者要测一个未知电阻的阻值, 即一个物理量, 无疑是需要“减小误差”的。再追加几个问题, 让学生辨析, “多次测量”的庐山真面目也就显而易见了。

四、“微小”问题, “放大了说”

学生在长度测量的间接测量中学习了如何测一张纸的厚度, 第一次认识了“累积法”, 但是在其他物理量的测量中, 我发现他们对这种测量方法的迁移能力较差, 对于“累积法”和“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减小误差”很容易混为一谈。比如测单摆摆动一次所花的时间, 有部分学生选择采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减小误差”的方法, 我就按照他们说的, 做实验给他们看, 让他们记录摆动一次所花的时间, 他们自己都不好意思地笑了, 明白这种“微小量”应该采用间接测量中所用的“累积法”, 而一般可以直接测量的物理量为了减小误差, 采用“多次测量”。

五、研究方法, 理清思路

初中物理学习过程中, 我们学习了很多研究方法, 如:类比法 (如水流类比电流, 水压类比电压) 、转换法 (如电功的大小→灯泡的亮暗) 、模型法 (如杠杆、原子结构) 、等效替代法 (如曹冲称象) 和控制变量法等。其中控制变量法尤其重要, 只要是探究结论, 一般都少不了控制变量法的应用, 例如动能大小与质量、与速度的关系, 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与物质的种类、质量和升高温度的关系等事例不胜枚举。所以更要提升到解题思路的高度。再如: (苏州, 2011) 如图所示是“探究同一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过程图。

实验中保持物体处于静止状态, 图甲和图乙中物体露出液面的体积相等, 弹簧测力计测得的拉力大小的关系是:F1F3=F4, 则:

(1) 由图甲和图乙的探究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

(2) 由图乙和图丙的探究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

(3) 由图丙和图丁的探究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

有的学生不把控制变量法提高到解题思路的高度, 填写结论时, 就容易不写清楚条件, 造成结论不严密, 失分在所难免, 也体现出了学生对问题的研究方法不够重视。

六、过程方法, 综合应用

没有过程就没有思维, 过程是思维的载体, 是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途径。复习过程中我特别注重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案进行对比和思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加深对物理原理和规律的理解。

复习过程中, 有这样一道题:如图甲所示, 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 受到方向不变的水平推力F的作用, F的大小与时间t的关系和物体的运动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乙所示, 则 (%) 。

A.t=3s时, 物体受到的力的合力为1N, B.t=6s时, 将F撤掉, 物体立刻静止, C.2s—4s内物体所受摩擦力逐渐增大, D.t=1s时, 物体所受摩擦力为零

失分情况统计结果表明, 学生对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有哪些”的实验过程与研究方法认识模糊, 导致综合应用能力较差。因而我引导学生重温了这个实验, 详细分析了这两种方案。

第一种方案结合实验原理二力平衡, 当物体在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时, 拉力和摩擦力才是一对平衡力, 学生比较容易理解, 但是不容易操作, 要保持匀速直线运动太难了。然后对第二套方案进行分析, 木板拉动过程中学生眼见为实:变速运动时拉力改变了,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保持不变。

回到上面这道题, 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学生能轻松分析出每一时刻物体所受的摩擦力大小。

中考物理实验复习辅导 篇13

1、实验和生活紧密联系,需要同学们亲自动手操作。

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实验现象,在有趣的实验中可以让同学们对物理产生强烈的兴趣,兴趣是学习物理的基础,有了兴趣,同学们能有着强烈的动力去学习物理。

人靠什么走路呢?这就涉及到摩擦力的相关知识点。

开车为啥系安全带?这要用我们伟大的牛顿定律来解释。

同样,飞机为什么能起飞?

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而对于硬的物体施加力一般不明显,如何让这个微小的形变显现出来呢?

这一系列的问题还需要同学们从学习中去探索,去发现,关键需要动手操作哦!

2、充足挖掘试验素材,让试验更贴近生涯从生涯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首先能够用最直观的证实或解释一些物理景象。如:(1)双掌互击发生痛感;两同窗互相力推同时前进等景象,可证实力的作用是互相的;(2)手按喉头发声觉得声带振动,证实声响是由振动发生的;(3)双掌用力互搓发热,证实摩擦生热;(4)使雷同大小的力用手指和拳头压脸部,前者发生的痛感强,解释压力的作用后果与受力面积有关。

然后能够应用身边顺手可得的物品进行试验,瓶瓶罐罐当仪器,如:(1)使雷同的力用小刀的刃和背分手试切削土块、裁纸,赞助理解压强与受力面积的关系。(2)用易拉罐制造简朴的小孔成像试验仪器,视察小孔成像的倒立的实像。(3)在几只雷同的塑料瓶中装上不同深度的水,而后用嘴对着瓶中吹气,会收回声调上下不同的声响,从而能够解释声调跟频率的关系。(4)在一只塑料瓶中装入肯定量的水,在其中参加过量的奶粉,拧紧瓶盖,充足摇匀,将激光笔收回的光透过瓶底,对着瓶盖照耀,会看到光沿直线流传的光柱。(5)应用身边的塑料瓶等物品制造喷泉、开口浮沉子等的试验安装等。

3、实验过程中提升我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实验过程中,同学们可以进一步尝试用物理原理来解释它,通过对于物理现象的进一步推敲,你会发现对物理知识的学习也更加深入,更加系统,理解的更深刻。

比如对于重力的性质及特点的学习可以伴随着实验来学习并逐渐完善。同样在重力的实验当中我们可以进一步复习弹簧测力计的使用及测量方法。

如何搞好中考物理总复习 篇14

关键词:中考物理,总复习,生活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 我们常常感到:新课讲授阶段, 授课效果还可以, 但进行中考前的总复习时, 效果特别差, 时间花费很多, 学生长进的却很少。我根据自己多年来带初中毕业班的经历, 谈一谈如何搞好中考物理总复习。

一、

认真研读初中物理课标及中考说明, 了解所复习内容包含的中考考点, 同时, 对照中考说明配备的习题及前三年的中考试题, 搞清各考点在中考中出题类型和中考所占分值的比例, 为中考物理总复习做好铺垫。

二、

总复习过程中, 针对各考点, 设置好预习方案和授课方案, 切忌考点和习题贪多。在预习方案中, 以问题形式让学生在预习中回答各考点内容, 使学生明确该考点注意事项, 配备好预习练习题, 对考点内容的运用加以训练。将预习方案要么给每位同学复印一份, 利用物理自习让学生去做, 要么将它制成课件, 把班上所有学生引到多媒体教室, 以多媒体形式展现给学生, 让学生在多媒体教室现场预习, 现场做题, 现场回答, 我在旁边加以指导, 在最后十分钟内, 我加以调查, 询问学生预习方案中的困难, 并现场解决困难, 使学生明确自己的疑难问题。我再根据学生反映出来的疑难问题, 备好授课教案, 配备好课堂练习及授课内容, 再制成试卷保证上课时人手一份或制成课件, 使学生在授课过程中, 能够很容易巩固预习方案中已掌握的考点, 我在讲课时, 着力解决预习中所遗留的疑难问题, 并备有大量练习来进一步落实好疑难问题, 考点要少切忌贪多。

三、

要寓中考考点于生活, 于当年国内外的重大时事, 多搜集来源于现实生活中一些现象的题型及重大事件的题型, 让学生能从来源于现实生活的题型的分析中, 找出其中包含的物理考点, 进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我们学习物理知识的目的就是要用它来解决一些现实问题, 因此, 近几年专家出题大多数都是来源于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或问题的解决, 学生只有多分析现实生活中的众多物理现象, 弄清其本质才会解决它们, 才会适应当前中考。

四、

要重视学生对各考点知识掌握情况的反馈, 针对反馈的问题采取适当的对策进行补救、巩固, 保证学生能掌握好各考点。在学生把预习方案完成后, 要认真批阅学生的预习方案, 寻找其中存在的问题, 分析学生知识掌握的情况, 对于学生已掌握的要少讲或不讲;对于学生未掌握的而中考必考内容, 要采取精讲多练的方式备好教案, 配好习题, 课堂上精讲, 让学生当堂强化训练, 对于大部分学生不会的共性问题在最后的10分钟进行讲解处理。下课后, 让每一个学生写出自己本节课的收获及存在问题, 自己针对各种反馈信息进行反思, 制订弥补方案, 利用自习等时间进行补救。

五、

针对物理中考中的重点题型, 重点讲解, 单个突破, 采取“兵交兵, 兵强兵”的模式, 全力落实好重点题型, 提倡学生合作交流, 共同讨论, 共同提高。最后, 再针对该类题型, 进行适当变换、扩展, 让学生再来解决该类问题, 使学生在共用解法的基础上, 适当变通该解法, 学会运用该解法灵活变通地解题。

对物理中考复习的探究 篇15

【关键词】初中物理 复习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4-0105-01

初中物理总复习是物理学习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学生对整个初中物理知识进行系统全面的认识过程。总复习所涉及的内容多,时间短,要在短时间内取得好的效果,就必须要求教师深入研究与思考。在认真分析近几年物理中考情况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浅谈自己的一些复习策略及方法。

一、研究《课标》《考纲》

《课标》是编写教材的依据,教学的依据,也是考试的依据,复习中《课标》不能不读.但在《课标》要求上有一定弹性,不好把握,因此,中考前的《考纲》也必须吃透。《考纲》规定了中考的范围和要求,是中考命题的依据之一,对于中考复习具有重要的作用。明确考试的要求,了解题型和对学生的能力要求,有利于把握复习的广度和深度,使复习更有的放矢。

二、制定总复习计划。

总复习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全面复习,要求教师站得高 看得远,

要总揽全局,覆盖全部知识内容;知识点要再现一次,巩固对原有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要以课本为基本的复习材料,切记必免偏题、难题、怪题等题海战术,重视课文的重要叙述、例题的分析、各实验的基本作法、各图示的说明及练习题的解法等。要逐字逐句的让学生明白,这才是抓住了根本,复习的效益才能更高。

第二阶段是重点复习和专题讲解阶段,教师要抓住关键,突出重点。分析教学大纲、分析往年的中考試卷,以及学生常见的一些问题,感到抵触的问题,总结出各部分知识点出题的形式,强化部分重点题型。如:估算问题,科学研究方法问题,电路故障问题;凸透镜成像问题等.通过专题复习,活化深化课本知识,注重思路、方法和技巧的指导,将知识和能力有机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和素质。

三、上好复习课,提高课堂效率。

复习过程中要再现知识点、联系各知识点。这一阶段虽然是再现知识,但也绝对不是把知识点罗列出来,完全可以变换方式,以崭新的形式呈现给学生,例如:可以用常见的列表方式也可以以实验为主线呈现全章知识 .教师需要开动脑筋,即要扎实基础,又要让学生易于乐于接受.

四、注重方法指导,纠正不良习惯,挖掘最大潜能。

从平时考试情况看,学生的失分原因,除基础不扎实,缺乏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外,相当一部分学生是由于缺乏良好的应试习惯和方法,如审题不清,粗心大意,运算错误,马虎不规范等原因而造成一些基础题黄金分的丢失。针对这种情况,在复习训练时,采取一些措施,把方法指导,培养良好应试习惯作为一个关键点来抓,如要求学生在任何练习中要做到:能做的会做的题一定要一次性做对,一旦发现失误,及时面谈,指导方法;在试题订正中,要求错误答案保留在卷面上,把订正过程写在旁边,说明理由;在复习练习中,全面用笔算,以提高运算能力,在试卷评讲中,不断渗透各种题型的审题方法,解题思路等,把不良习惯纠正过来,挖掘其最大潜能,把失误降低到最小限度。

五、把握命题方向,关注热点问题,调整复习对策。

面对课程改革的新形势,分析近几年来各地中考试卷,在复习中应关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要通过观察、实验和计算等让学生来体验一些具体的东西,如中学生站在地面上对地面的压强约为多少,一间普通教室内空气的质量为多少,把物理课本从地面上匀速捡到课桌上做功约多少等,建立基本的事实观念,培养学生观察周围事物的热情和能力,应对基本事实的考查。二要在梳理知识时,要注重对知识的理解、知道结论的得出方法和过程,通过对部分实验的设计或探究,应对物理思想方法和实验方法的考查。三要关注题目的改装和嫁接,关注课本的插图,联系生活实例来深化知识,提高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来应对理论联系实际的问题。四要关注相关学科之间的联系和相互渗透,拓宽知识面,来应对学科交叉问题。五要设计适度开放性试题,用好“能力训练”上便于学生发表见解的主观性训练题,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来应对开放性试题。六要在复习中渗透课改精神,要重视物理与社会热点事件、科学前沿问题、现代文化的交融,来应对创新的素质型新题。

中考物理复习备考交流材料 篇16

各位领导,各位同事:

大家上午好!又是一年芳草绿,今天我们相聚在美丽的桃园中学,共同探讨九年级物理中考复习备考。我很有幸能坐在这里和大家共同交流,由于水平能力有限,所谈情况仅供参考,不妥之处恳请各位专家同行批评指正。

我校九年级毕业生人数较少,共三个教学班,每个班学生成绩参差不齐,尖子生少,学困生多,两极分化严重,厌学的学生多。这次适应性考试最高分64分,最低分仅3分,人平分在33分左右。很多学生认为在平时的新课学习中掌握的情况很好,但到了复习阶段一经过考试,就暴露出了很多问题,成绩令人担忧。为了提升学生的成绩,有效的搞好后段时间的复习,我校物理组的成员觉得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认真解读中考说明,深入分析陈雨田主任在备考会上的讲话,对中考说明各自提出自己的看法,对可能会出现的热点、难点各抒己见,畅所欲言,结合陈主任近几年的命题,分析出题的特点和趋势。各位在这方面都是内行,不需要我多说。这次适应性考试的试题,桃园中学的石教阳校长就很好的体现了陈主任的命题思路,与陈主任在备考会上讲的要点完全一致,我们各位都要好好的分析和研究这份试题。我们的各位同行要借助我们的交流平台----随县物理教研交流群(110620917),多多的交流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尤其是设计的中考模拟题,让我们资源共享,共同提高。

二.抓住时间节点,有序的展开复习。目前,我们的第一阶段复习接近尾声,下周基本可以结束第一轮知识点的复习,接下来将会分专题进行重点知识的复习,以《中考全程突破》为基础,选取其中的部分内容让学生做,时间短,不可能让学生全部做完,精练精讲,以学生为主,老师尽量少讲。加强知识的联系和综合,对第一轮复习中出现的问题,要加强练习,纠正学生的错误,将重点内容、重点公式形成知识网络,让学生从中发现公式间的联系,明白它们在习题中如何运用,做好必要的知识储备。每周进行一次模拟考试,强化学生复习的知识,考前十天左右查漏补缺,以调整为主,辅以高质量的模拟题,让学生进入中考状态。

三.关注学生的后期复习,不光要注重知识辅导,也要注意心理辅导。通过平时的模拟考试,让学生知道中考试卷的题型样式,内容分布特点,要让学生明确自己的薄弱点,针对薄弱点加以重点训练,老师也要对其加强辅导,对普遍存在的问题集中讲解,对其它问题则要针对性的个别辅导,在复习过程中,要注意

学生心理的疏导,排除学生在学习上的巨大心理压力,这样才能让他们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复习,搞好备考。借助周激励会这个平台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对学生在复习中遇到的问题及时给予解答,帮助他们找到正确的学习方法。也可以利用平时的课余时间找学生个别谈话。后期注重对学生答题方法技巧的指导,强调把握做题时间、速度、答题卡的填涂等问题。

2014经典中考物理复习计划 篇17

——九年级物理组

第一轮复习:基础复习

1、时间安排:2014年3月1日至3014年4月30日

2、第一轮复习的形式:重点是让基础差的学生有所收获,基础好的同学有所提高。(以课本和综合练习册为主)

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物理实验中的技能和方法等基础内容是中考的重点,也是所有中考题的来源。分析中考成绩显示,无论是成绩差的同学,还是成绩好的同学,都有基础题失分严重的现象。第一轮复习就要依据教材,落实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本方法和基本能力的掌握。

总之,第一轮复习一定要以课本为主,对课本上的每一段话、每一幅图、每一个实验都要认真思考其中所包含的物理原理和基本规律,要特别注意发现自己尚不理解或理解不深的问题,在复习中及时向老师提出,或向同学请教,以达到真正解决问题的目的,真正做到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既全面又深刻。

第一轮复习的目的是要“过三关”:(1)记忆关。要求记住所有的计算公式。没有准确的记忆,就不可能有良好的结果,尤其在我校学生整体基础偏差的情况下。(2)基本方法关。如控制变量法的理解等。

(3)基本的解题技巧关。要求熟练掌握解基础题的思路。基本宗旨:知识系统化,练习专题化,专题规律化。利用这一阶段的教学,把书中的内容进行归纳整理。

第二轮复习:专题复习

在第一轮复习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的基础上,第二轮复习时应打破章节的限制,完善并梳理初中物理知识结构,找出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要使前后知识联系起来,系统巩固知识,形成一个由知识点到知识面、最后到知识网络的综合体,使复习具有系统性。具体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专题复习:

1、按照知识点可以将初中物理分成力、热、声、光、电等版块,建立由点到面的知识网络。

2、按照中考题目类型,可以分为选择、填空、实验探究(包括操作实验)、计算、信息综合等专题,进行专门练习,体会每种题型常见解题方法,使复习纵横交错,既练习了解题技巧,又能从整体上掌握复习重点。

3、通过对某些特殊知识点的深挖细究,达到对某一类知识或某一专题的融合、深化。

1、时间安排:2014年4月30日至2014年5月20日

2、第二轮复习的形式

分析我市近三年物理中考试题,结合试题编排,对各类题型特点,针对训练,提高解题技巧,重点知识系统复习。

第二轮:4月30日——5月20日,分块复习及提高

以《中考说明》为模板,按照上边的各版块分类、分块复习和训练,提高学生一定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应用能力。

第三轮复习:热点、重点知识复习,重新回到物理课本

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有选择地进行模拟训练,以提高解题速度和正确率,并通过练、评、反思及时发现问题。在这一轮复习期间,可以将第一、第二轮复习中做过的易错题进行归纳、梳理,建立错题档案集,研究自己的错题,寻找自己思维或知识的漏洞,进行有目的性的训练.1、2014年5月20日至2014年6月10日

2、第三轮复习的形式

第三轮复习的形式是模拟中考的综合拉练,查漏补缺,考前练兵,犹如一个建筑工程的验收阶段。研究历年的中考题,训练答题技巧、考场心态、临场发挥的能力等。

总之,在中考物理总复习中,发掘教材,夯实基础是根本;共同参与,注重过程是前提;精选习题,提质减负是核心;强化训练,发展能力是目的。只有这样,才能以不变应万变,以一题带一片,开发学生的思维空间,取得较好的复习效果。

第三轮:5月20日——6月10日,自由复习及模拟冲刺

中考物理复习:物理公式 篇18

1.光线作图 (光的直线、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折射光线、透镜折射光线等) 。

2.成像作图 (小孔成像、平面镜成像、凸透镜成像等) 。

3.确定位置类 (反射面的位置、光源的位置、像的位置、透镜的位置) 。

4.范围作图 (观察范围、照射范围等) 。

5.暗箱填充作图。

【方法提示与点拨】

1.判断是哪类光学作图, 选择对应的规律、原理作图。

2.要结合成像规律 (小孔成像、反射或折射规律) 作图。

3.要辨明光的传播方向 (光是从哪儿射向哪儿的) , 注意介质是否相同, 界面的位置。

4.注意箭头不能漏画, 箭头的方向不能画反。

5.法线、对应点连线、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用虚线。

6.实像用实线、虚像用虚线。

7.不要漏掉问题中的某一个, 作图要完整、美观、严谨。

【实例讲解】

一、光线作图

教学指导:针对光线的作图, 要掌握光的反射和光的折射规律, 对于透镜来说, 要掌握3条特殊光线的作法。对于光学的综合类试题, 要注意各种规律或原理、性质的运用, 或根据几何知识、建模、光路的可逆性等方法来进行作图, 而对于作图时, 要注意光线的实虚、箭头的存在、角度的大小等, 这是教学的基础。

例1: (2009年四川省遂宁市) 如图甲所示, B为隧道中的一堵墙, 墙的左侧有一激光器S, 发出一束微光经平面镜MN反射后恰好经过A点, 请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画出符合要求的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

分析:光线的作图关键在于原理的把握, 解决此题必须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先确定像的位置, 再根据所有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必经过像点的原理进行作图。要作出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 必须准确找到入射点 (或反射点) , 这里需要学生深刻理解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都经过像点的事实, 所以连接像点和反射光线经过点的直线与平面镜的交点即是入射点。然后进行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就不再难了。另外, 警示学生注意光线的实虚, 和光线的箭头的指向。

答案:如下图乙。

二、成像作图

教学指导:对于3种成像问题, 抓住成像的原理进行作图, 这是解题的关键。因此, 要分清是哪种成像光路图, 针对平面镜成像作图时, 要辨析清楚是根据原理还是特点作图, 防止不按要求进行作图而出错。

例2: (2008年山东省青岛市) 请在图甲中完成物体AB经凸透镜成像的光路图。

分析:此题是一道凸透镜成像的光学作图题, 对于凸透镜成像的光路图, 要掌握3条特殊光线的作法, 对于凸透镜来说, 经过光心的光线折射后方向不改变、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过折射后会聚于异侧的焦点、从焦点发出的光线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从二倍焦距点发出的光线折射后经过异侧的二倍焦距点。特别是对于放置在主光轴上的物体, 只要作出端点的像即可, 需作两条特殊光线, 经过折射会聚的点或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即是像点, 然后向主光轴作垂线, 可得像。注意光线都用实线表示。

答案:如上图乙。

三、确定位置作图

教学指导:对于位置的确定, 要抓住其应用的知识点和已知条件来选择相应的原理进行作图, 比如:平面镜位置的确定, 若给定物和像, 根据“对称”的方式来确定平面镜的位置等。有时, 也要通过精确的作图来确定像的位置等, 比如:由于光的折射形成水中鱼的虚像等。

例3: (2008年山东省滨州市) 小明妈妈的钱包掉到了沙发下, 没有手电筒, 小明借助平面镜反射灯光找到了钱包。下图甲中已标出了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 请你在图中画出平面镜, 并保留作图痕迹。

分析:此题属于平面镜位置的判断作图, 根据光的反射定律来进行判断, 要对于反射定律的“三线二角”有深刻的理解, 并且能认识到法线相当于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组成的夹角的角平分线。首先作出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夹角的角平分线即法线, 然后根据法线始终垂直平面镜, 作出角平分线的垂线, 即平面镜的位置。注意此题的要求, 另外, 法线画出虚线。

答案:如上图乙。

例4: (2008江苏省扬州市) 如下图甲所示, OO'为凸透镜的主光轴, S'为点光源S经凸透镜成的像, SA为光源S发出的一条光线, 请在图中适当的位置画出凸透镜, 并完成光线SA通过凸透镜的光路图。

分析:透镜类的作图, 关键掌握透镜特殊光线的做法, 对于凸透镜:经过光心的光线折射后方向不改变、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过折射后会聚于异侧的焦点、从焦点发出的光线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从二倍焦距点发出的光线折射后经过异侧的二倍焦距点。

对于此题是判断凸透镜位置的作图题, 解决的办法是熟悉凸透镜特殊光线的特点及做法, 对于凸透镜的位置的确定重在找到光心的位置, 而光心的特点是通过它的光线方向不变, 所以连接S和S'与主光轴的焦点为光心, 即是凸透镜的位置。然后根据S发出所有光线通过凸透镜折射后必会聚与像点S'的原理, 连接折射点与像点即是所画的折射光线。

答案:如上图乙。

四、范围作图

教学指导:要确定能看到像的范围, 就要分析反射光线的范围.哪里有反射光线, 哪里就能看到像.另外, 要确定好边界光线, 将会对解题有着重要的作用。对于确定反射光的传播范围的方法是解决平面镜问题中常用且重要的方法.

例5: (2004年河南省) 在一个干枯的井底正中央P点趴着一只青蛙, 它能看到的视野范围如图 (a) 所示, 天降大雨时井全部灌满水, 若青蛙仍在P点, 它的视野将发生变化, 请你在图 (b) 中利用光路图确定青蛙视野的大致范围, 并用阴影线表示出来。

分析:此题考查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折射综合知识, 要知道各自成立的条件 (介质的均匀与否) , 井内外的介质发生改变, 因此光的传播方向也将改变, 导致范围改变。在发生光的折射时, 空气中光线更远离法线。

当井中全部灌满水, 若青蛙仍在原处, 它的视野发生变化是由于光由水中射向空气时发生了折射现象, 如图 (b) 所示。此题通过折射现象扩大视野的问题, 原来井干枯的时候, 内外介质相同, 所以光沿直线传播, 当井全部灌满水时, 外面的光线射入水中时, 发生折射, 根据光的折射定律和光路是可逆的原理, 外部的光线要远离原来的关系, 所以视野增大。

答案:如上图乙。

例6: (2007年山东省泰州市) 如图甲所示, 一间房子的墙壁上挂着一面平面镜MN, 其对面的墙上有一窗户。A为人眼, 试作出人眼A从镜子里所能看到的窗子外面的景物范围。

分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平面镜成像原理的认知程度, 能理解外界景物反射的光通过平面镜反射进入人眼。解决此题可以抓住平面镜成像原理, 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对称”, 确定像的位置, 即物点是所有入射光线的“发光点”;像点看作是所有反射光线的“收光点” (因所有反射光线反向延长都经过像点) 。再画出边界光线, 其中公共部分就是观察的像的范围。

首先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 (对称性) 很容易确定A的像位置A'.连接A'与窗户两端点延长, 即是边界光线.注意箭头的指向, 应是外界的景物的光线向墙壁上照射, 不要画反。

答案:如上图乙。

五、填充作图

教学指导:对于暗箱问题, 一般填充光学元件:平面镜、凸面镜、凹面镜、凸透镜、凹透镜等, 要抓住各个光学元件的特点, 针对题的要求对号入座。另外, 也可能是多个光学元件组合填充来完成光学作图, 这是教学的难点。

例7: (2009年贵州省黔东南州) 请根据近视眼成因及矫正方法, 在图甲所示方框内画出矫正所需的透镜并完成光路图。

分析:这是一道光的折射规律和凸透镜成像结合的试题, 是光的折射规律和凸透镜成像规律在实际中应用的题, 属于热点考题。对于暗箱填充问题, 应根据题中的现象和特点进行分析、判断, 抓住光线的方向的变化的特征, 由于是近视眼的矫正, 首先了解近视眼的成因, 是由于晶状体太厚使其折光能力过强, 导致使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 因此需要将光线发散一些, 需要填充凹透镜, 将像清晰的呈在视网膜上。

上一篇: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基本知识下一篇:软土地基处理工程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