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泉 白居易唐诗鉴赏

2024-12-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白云泉 白居易唐诗鉴赏(精选4篇)

《放言(其三)》白居易唐诗鉴赏 篇1

这是一首富有理趣的佳作。它以极通俗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说出了一个道理:对人、对事要做到全面的认识,都要经过时间的考验,从整个历史去衡量、去判断,而不能只根据一时一事的现象下结论,不然就会把周公当成篡权者,把王莽当成谦恭的君子了。暗示象自己以及友人元稹这样受诬陷的人,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因而应当多加保重,等等“试玉”、“辨材”期满,自会澄清事实,辨明真伪。这是以诗的形式对自身遭际进行的总结。在诗中诗人表示了自己对真理的坚定信念,相信自己以及好友元稹的所作所为是对的,是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的,因此他勉励自己和好友要等待“试玉”、“辨材”,洗清诬陷,辨明真伪。

在诗中,流露出了诗人对恶浊的社会现实的不满。从此之后,他渐趋消极,不大过问政治,明哲保身,但在杭州、苏州等地作地方官时,关心民生疾苦,为人民做了不少好事,深得人民爱戴,诗人的一生,可以说是真实、善良、正直的。

“赠君一法决狐疑”,起句开门见山地说要告诉人一个判断真假的方法,而且很郑重,用了一个“赠”字,强调这个方法的宝贵,可见是经验之谈。这就紧紧吸引了读者。

“不用钻龟与祝蓍”。诗人并不先说出这个方法是什么,而以否定语词,排除凡伪的办法,这就使诗歌有曲折、有波澜,对读者也更有吸引力。

诗的第三、四句才把这个方法委婉地介绍出来: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很简单,要辨别事物的真伪优劣只有让时间去考验。经过一定时间的观察比较,事物的`本来面目自会呈现出来的。

五、六两句,又用两个历史人物的事例,从反面来说明这个方法及其正确性。“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上句用的是周公事例。据古书说:

周武王死,子成玉立,成王年幼,周公摄政。管、蔡、霍三叔,阴谋陷害,造作流言,说周公要篡位。周公恐惧,避居于东,不问政事。后来成王悔悟,迎周公回来,三叔恐惧而叛变,成王命周公出征,奠定东南,治国有成效。历史事实证明,他对成王一片忠心,他的表现是真的,说他要篡位的流言是假的。下句用的是王莽的事例。《汉书·王莽传》:“(莽)爵位益尊,节操愈谦。散舆马衣裘,振施宾客,家无所余。安赡名士,交结将相卿大夫甚众。..欲令名誉过前人,遂克己不倦。”后来竟独揽朝政,杀平帝,篡位自立。这一历史事实证明,他的谦恭下士是假的,篡位才是真的。以上两句用周公、王莽两人的事例,说明时间是对人的重要考验,不能只凭一时一事的现象就下结论。否则就会把周公当作篡位者,把王莽当作谦恭下士的君子了。

“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是全诗的关键句。“决狐疑”的目的是分辨真伪,真伪分清了,狐疑自然就没有了。如果妄下结论,不经过时间来考验,就容易被一时表面现象所蒙蔽,不辨真伪,冤屈好人。

诗的含文极为明确,出语却纡徐委婉。分别从正面、反面叙说“决狐疑”之“法”,都没有径直点破。

《采莲曲》白居易唐诗鉴赏 篇2

“ 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是上承“ 荷花深处小船通”而来,由写景转为写景中之人。

荷花深处,遮天蔽日,凉风习习,是水乡少男少女在劳动之余私下相会的极佳场所。这里并没有说明他们是故意寻找还是无意撞见,也许是兼而有之吧。诗歌仅以欲语而止、搔头落水两个动作细节的描写,就活灵活现刻画出一个痴情、娇羞、可爱的少女形象。恋人相遇,互诉衷肠,何止千言万语,而此时此地,这个娇羞的少女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惟有低头含笑而已;而且情贯一心,甚至不小心将碧玉搔头落入水中,这些都是初恋少女在羞怯、微带紧张的状态上才会有的`情态,被诗人细心地捕捉住并传神地再现出来。

白居易唐诗《新丰折臂翁》鉴赏 篇3

《新丰折臂翁》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为《新乐府》组诗五十首中的第九首。此诗通过一位新丰折臂老人之自述,谴责唐玄宗对南诏国进行的不义战争。诗人劝谕执政者,当以历史教训为戒,倾听百姓“边功未立生人怨”之呼声,勿再寻衅恣事,邀取边功。此诗含蓄地揭示了唐王朝由盛转衰的原因所在,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新丰老翁八十八⑴,头鬓眉须皆似雪。

玄孙扶向店前行⑵,左臂凭肩右臂折⑶。

问翁臂折来几年⑷,兼问致折何因缘⑸。

翁云贯属新丰县,生逢圣代无征战⑹。

惯听梨园歌管声⑺,不识旗枪与弓箭。

无何天宝大征兵⑻,户有三丁点一丁。

点得驱将何处去,五月万里云南行⑼。

闻道云南有泸水⑽,椒花落时瘴烟起⑾。

大军徒涉水如汤⑿,未过十人二三死。

村南村北哭声哀,儿别爷娘夫别妻。

皆云前后征蛮者,千万人行无一回。

是时翁年二十四,兵部牒中有名字⒀。

夜深不敢使人知,偷将大石捶折臂⒁。

张弓簸旗俱不堪⒂,从兹始免征云南。

骨碎筋伤非不苦,且图拣退归乡土⒃。

此臂折来六十年⒄,一肢虽废一身全。

至今风雨阴寒夜,直到天明痛不眠。

痛不眠,终不悔,且喜老身今独在。

不然当时泸水头,身死魂孤骨不收。

应作云南望乡鬼,万人冢上哭呦呦⒅。

老人言,君听取。

君不闻开元宰相宋开府⒆,不赏边功防黩武。

又不闻天宝宰相杨国忠⒇,欲求恩幸立边功。

边功未立生人怨,请问新丰折臂翁。

作品注释

⑴新丰:县名。故城在今陕西临潼县东北。

⑵玄孙:孙子的孙子。

⑶左臂凭肩:左臂扶在玄孙肩上。

⑷来:以来。

⑸致:招致。因缘:缘故。

⑹圣代:圣明时代。折臂翁大概生于开元中期,并在开元后期度过青少年阶段。开元时期,社会比较安定,经济繁荣,故称“圣代”。

⑺梨园:玄宗时宫庭中教习歌舞的机构。新丰是骊山华清官所在地,所以老翁能听到宫中飘出的音乐。

⑻无何:无几何时,不久。

《宿紫阁山北村》白居易唐诗鉴赏 篇4

宿紫阁山北村

白居易

晨游紫阁峰,

暮宿山下村。

村老见余喜,

为余开一尊。

举杯未及饮,

暴卒来入门。

紫衣挟刀斧,

草草十余人。

夺我席上酒,

掣我盘中飧。

主人退后立,

敛手反如宾。

中庭有奇树,

种来三十春。

主人惜不得,

持斧断其根。

口称采造家,

身属神策军。

“主人慎勿语,

中尉正承恩!”

白居易诗鉴赏

白居易的诗在我国叙事诗发展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这首《宿紫阁山北村》,截取生活中的一个画面,叙述生活中遇到的一件小事,以小见大,极其深刻地反映出生活中某些本质的东西,达到针砭时弊的.目的。

此诗首二句写诗人因为游览紫阁峰,夜里就近住宿在山下老农家里。此处距离京城长安不远,可以说是在天子脚下,当地百姓的人身、财物安全应该没有什么问题。白居易住宿的这家农户也似乎较为富裕,见到客人很高兴,准备开樽饮酒相贺。“村老见余喜,为余开一尊”既表现出这位老农的质朴、可爱,又透露出诗人与平民百姓和谐融洽的关系。展现出一幅纯朴的村老敬宾图。

然而,宾主二人举杯尚未畅饮,竟有暴卒一群,挟刀持斧,蛮横无理地闯了进来,欢快的气氛一扫而尽。诗人明点暴卒,而不说是土匪盗贼,说明来者非同一般。因为天子脚下,胆敢在光天化日之下打家劫舍者并不多见。果然,来者不善,“夺我席上酒,掣我盘中飧”,这伙人反客为主,主人反而敛手表示恭敬,退避三舍,把自己的财物拱手相让。而暴卒们夺酒掣飧之后,将斧头对准中庭生长三十多年的大树。

“主人惜不得,持斧断其根”,所谓“惜不得”,其实是指“不得惜”,珍惜也没有用。不难想象,生长三十余年的大树,既可美化环境,遮荫蔽日,又是绝好的栋梁之材,无端被掠,主人心中是何等滋味。凡此种种,作者仅用“惜不得”三字道出,而主人的无可奈何则尽皆展现。“口称采造家,身属神策军”,这两句道出了这伙人的庐山真面目,原来竟是吃皇粮的天子卫兵。至此,这伙人何以如此霸道无理也就不言而喻了。神策军设置于天宝年间,德宗贞元以后,逐渐被宦官所掌握,他们依仗皇帝的宠幸,虎假虎威,气焰嚣张,欺压百姓,甚至干预朝政。面对他们的走卒,诗人劝主人慎勿多言,以免惹祸,也就自然可以理解了。

上一篇:大学生社团给新生面试自我介绍下一篇:中层领导竞聘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