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组织工作创新总结

2024-07-1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镇组织工作创新总结(共7篇)

镇组织工作创新总结 篇1

2010年以来,**镇党委紧紧围绕“进一步落实好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加强和推进农村基层党建工作”这一主题,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开展了学习型乡镇建设、党员志愿服务、大学生村干部相关岗位竞聘、党员干部勇战洪魔等活动和工作,认真落实党建工作责任,为加强农村基层党的建设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可喜成效。

一、学习型乡镇建设卓有成效

**镇针对农村党员老龄化、文化知识落后等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等实际情况,采取有力措施,以创先争优活动为载体,积极开展学习型乡镇建设,推动全镇各项事业健康快速发展。

一是奖惩兑现,完善学习制度。我镇把建设学习型乡镇纳入工作目标,建立了干部职工学习活动考核制,出台了考核细则,由办公室专人对学习活动情况进行考评,并定期公布考评结果。今年以来,学习活动做到了有安排、有考勤、有记录、有心得体会、有

专用笔记本、有奖惩。截止2010年6月底,我镇共收到学习心得体会、读书笔记等115篇;对积极撰写信息和宣传稿件的3名大学生村干部给予了奖励;对一名干部不按时参加镇党委集中学习活动给予了做书面检讨的处理。

二是三学同步,灵活学习方式。我镇采取领导带动集中学、报刊网络摘录学、工作周报交流学“三学同步”学习方式,全面推进学习型乡镇建设,确保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深入开展。领导带动集中学。镇领导班子成员轮流每月举办一次专题学习讲座,对镇机关和村社区党员干部进行集中学习辅导,引导党员干部科学制定个人自学计划,认真撰写学习笔记和心得体会,强化日常学习。报刊网络摘录学。大力倡导和鼓励干部职工利用工作之余看书读报和利用网络、多媒体等现代学习手段,深入学习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以及当前的热点重点时政知识,并作好学习摘录笔记,全面提升机关党员干部把握经济社会大局、掌握科学发展规律的能力和水平,进一步增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工作周报交流学。推行工作

周报制度,每周一镇分管领导和站所负责人分别汇报总结上周工作完成情况,安排本周工作。通过交流,促进学习借鉴,促进全镇各项工作的有序推进,切实将学习成果转化为实践成果。如今,我镇围绕村换届选举工作、村级活动场所建设、创先争优活动、农村党员发展等重点内容,掀起了新的学习热潮。

三是突出实践,提高学习效果。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指导实践,我镇采取学中做与做中学相结合的方式,切实做到学习、工作两不误、双促进。目前,我镇组成专项调研组,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维护社会稳定等问题,深入村社开展了调查研究活动,提高了学习效果。通过调研学习,党员干部提高了思想意识,各村党支部书记主动向镇党委和社会公开承诺,打造环境示范村,坚决改变村里柴草乱堆、家禽乱跑、垃圾乱倒等脏乱差现象,让村庄变脸,让农家变美,让村民变样。目前,十字路村党支部已制定打造环境示范村计划,由5名党员组成评比检查组,每月开展一次清洁卫生检查评比,对获得前10名的给予奖励,对最后10名在村广播上通

报批评。镇党委正协调帮助各村在打造环境示范村活动中做到“四有”(村有垃圾坑、村有保洁队、村有评比栏、村有监督员)“四不”(垃圾不乱倒、牲畜不乱放、柴草不乱堆、粪水不乱流),引导群众转变卫生观念,改掉不良习惯,做到家家清洁、院院整洁、村村和谐。

二、大学生村干部相关岗位竞聘,进一步激励成长

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是党中央做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因此,我镇党委、政府对2007年至2009年受组织选聘到我镇任职的12名大学生村干部,一贯重视、关心、培养,积极为他们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为进一步助推大学生村干部成长成才,根据岳组通[2009]2号文件精神和岳池县大学生村干部聘用合同的相关规定,结合我镇实际,进一步完善我镇大学生村干部选用、培养、竞争、成长机制,确保“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下、待遇好;干得好、有望头”,进一步搭建培养“锻炼平台”,提升大学生村干部干事创业能力,经镇党委研究决定,在确保到

村任职工作任务完成的前提下,鼓励我镇在岗12名大学生村干部实行差额竞聘党政办助理、民政助理、综治大调解助理镇机关助理10个工作岗位。

先由大学生村干部对竞聘岗位自愿报名,报名后根据各自竞聘岗位撰写好竞聘演讲稿。在镇党委组织下统一进行竞聘演讲,竞聘中党委严格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和竞争择优的原则,并由镇党委领导及中层干部共12人作评委按百分制打分,当场公布分数结果,并按分数由高到低进行择优聘用,并与镇党委签订岗位工作目标责任书。

进一步改善大学生村干部工作待遇:

1、对大学生村干部完成所在村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无安全事故发生和无信访案件发生的,每月发放50元工作补助。

2、对竞聘上协助镇机关工作岗位、完成岗位工作任务的大学生村干部由镇财政每月另发放200元岗位工作补助。

三、党员志愿服务得民心。

为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及响应县委在全县开展“党员干部志愿服务”活动,我镇党委高度重视,专题研究,成立了党员干部志愿服务领导小组,并于2010年10月13日召开党员干部志愿服务活动动员会,会上党委副书记、政府镇长易兵主持会议,党委书记刘永生同志作了动员报告。并对党员干部服务队的要求、做法作了明显的要求,充分发挥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为广大党员干部志愿服务群众搭建了平台。

动员会后,我镇党员干部及党员积极分子踊跃志愿报名加入共205名,成立了宣教类、帮扶类等9个志愿服务队。

2010年10月15日上午**镇党员干部志愿服务队开展了“重阳节尊老助老志愿服务活动”。

一是给每位老人们送去了糖果(每人两斤)、鞋子(每人一双)、15斤肉,党委刘书记代表志愿队向院内五保老人作了节日的问候“叮嘱老人爱惜身体,颐养天年,祝愿老人晚年幸福,健康长寿!”

二是镇党员干部志愿队在院内展开了环境卫生的整治,党员干部志愿者自带工具打扫院子,给老人们收拾房间、洗衣服、晾晒被褥等,不怕脏,不怕累,认认真真地清扫着环境卫生。清除了院内多年来的卫生死角。志愿者队和老人们亲切的交谈使他们平日沉闷、单调的生活增添生气。志愿者们的爱心让老人们非常开心和感动,使老人感受到社会对他们的关怀,给予他们家庭般的温暖。

在这次以“党员干部志愿者服务”为主的创先争优活动中,激发了党员干部志愿者服务群众、服务社会的内在动力,调动了党员服务发展、服务社会、服务群众的积极性。

四、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干部勇战洪魔 **镇党委在抗击7.17特大洪灾中,以创先争优为抓手,充分发挥各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在党旗的感召下150多名党员干部迅速集结组成20支党员志愿突击队第一时间奔赴抗洪一线,勇战洪魔,以实际行动践行创先争优,夺取抗洪抢险全面胜利。

通过组织“党员志愿突击队”、设立“党员责任岗”等,积极践行着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让党旗始终屹立在渠江边,飘扬在受灾群众的心中。同时,党委要求各党支部要注重在抗洪抢险救灾第一线发

现和考验入党积极分子,对在抗洪抢险救灾中表现突出、一贯表现好、符合发展条件的,及时发展入党。党委明确指出要注重在这次抗洪抢险救灾第一线考验考察干部,把各村干部在抗洪抢险救灾中的表现,作为换届组织考察的重要依据,对表现优秀的普通党员经考察按程序纳入村级后备干部。

在党委的号召下,轻灾区各党支部在不到一小时内迅速集结150余党员组成的20支党员志愿突击队、14支基干民兵救援队。协调县公安局从县城抽调20余名民警,分布到被洪水淹没的14个重点区域,设立警戒点、维护秩序,防止群众围观、涉水打捞物资而出现意外伤亡。迅速争取县卫生防疫站和县畜牧食品局的大力支持,并庚即安排迅速组织镇卫生院和畜牧站开展了人和畜禽“消、杀、灭”卫生防疫工作。对受灾区域在清淤前后分别进行了两次次全面专业的消毒防疫工作,并继续做好消毒防疫的查漏补缺,确保灾后人畜安全。通过全力抢险、科学处置,我镇在抢险中无一人伤亡发生,抗洪抢险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

总之,一年来,镇党委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增加农民

收入为目标,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主要任务,以新农村建设总揽农村工作全局,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紧紧围绕“建好一个场镇、壮大两大基地、开展三项活动、加强四大建设、优化五项服务、办好六件实事”六大工作思路,创新举措,狠抓基层党建工作,全面推进农村经济和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

镇组织工作创新总结 篇2

关键词:新形势,乡镇群众文化,创新

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事业的逐步深入,乡镇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他们对于精神文化的需求也更加迫切。尽管乡镇文化建设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与新形势下广大乡镇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相比,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因此,必须高度重视乡镇群众文化工作,创新工作思路,努力推动乡镇群众文化工作健康发展。

一、新形势下乡镇群众文化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文化设施相对落后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基层群众文化工作,加强乡镇文化设施建设。但是,我们应该看到,还有很多地方的乡镇文化设施不能适应时代发展要求,有一些设施停留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水平,甚至还有很多地方的文化设施没有建起来。与城市相比,乡镇文化活动设施建设相对落后,没有充分发挥出在文化工作中的作用。

(二)文化队伍业务技能不足

随着乡镇群众文化活动的逐步开展,文化队伍的业务状况引起社会的关注。我们看到,很多乡镇文化工作队伍还比较缺乏,而且业务技能不足。一方面,乡镇专业文体专干人员较少,而且没有经常进行业务技能培训。另一方面,文化干部普遍存在专业知识欠缺,不利于乡镇文化活动的开展。

(三)文化活动缺乏乡土特色

由于乡镇文化设施相对简陋,专业文化工作人员缺乏,无法经常性组织开展文化活动。当前乡镇文化活动主要是放电影、节日期间的歌舞表演等,没有充分考虑到乡镇群众的需求情况,活动缺乏乡土特色,没有形成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导致乡镇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以及满意度不高。

二、新形势下推动乡镇群众文化工作创新的思路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乡镇群众对于精神文化的需求更加强烈。因此,要重视并加强乡镇群众文化工作,组织开展深受群众喜爱的文化活动,引导广大农民群众养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一)加强对乡镇群众文化工作的指导

群众文化建设需要一定的科学理论来指导,要从体制机制、人才培养、政策法规等方面开展研究。首先,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通过加强对群众文化工作的领导,创新工作思路,推动乡镇群众文化活动科学发展。其次,要按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要求,把乡镇群众文化工作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结合起来,促进乡镇群众文化工作的逐步完善。最后,要以科学理论指导乡镇群众文化工作实践,推动乡镇群众文化工作健康发展。要坚持理论创新,促进乡镇群众文化工作在制度设计、活动组织、政策引导等方面不断完善,充分满足乡镇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二)加大对乡镇群众文化的专项投入

当前,由于很多地方财政投入有限,造成乡镇群众文化工作面临较大困难。因此,政府应当加大对乡镇的专项文化工作投入。首先,应当加大对乡镇文化设施建设的投入,改善文化基础设施条件。在此基础上,对现有的群众文化资源进行整合,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其次,要合理提高文化工作人员的工资待遇。只有这样,才能吸引业务素质高、专业技能强的文化工作者到乡镇组织开展文化活动。最后,要提供充足的活动经费保障。乡镇文化活动的开展离不开一定的活动经费。要加大对乡镇群众文化活动经费的保障力度,广泛调动乡镇群众的参与积极性。

(三)大力扶持乡镇群众特色文化活动

乡镇群众文化工作的对象是广大农民群众。因此,在乡镇群众文化工作中,要结合乡镇的实际发展状况和历史文化传统,充分考虑到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情况,组织开展深受群众喜爱并体现一定历史文化传统的特色文化活动,提高广大农民参与群众文化活动的积极性。同时,要积极组织乡镇群众文化展演和文化交流活动,积极鼓励并大力扶持在挖掘乡镇文化资源的基础上由农民创作的积极向上、生动活泼的文化节目,积极打造乡镇文化品牌,不断丰富农民群众文化生活,促进乡镇文化建设的繁荣和发展,不断满足广大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四)积极支持鼓励乡镇群众文化团队开展活动

乡镇群众文化工作离不开广大农民的参与。为了做好乡镇群众文化工作,要把农村中具有一定文化艺术特长对集体文化活动有兴趣和意愿的农民组织起来,组建各类群众文化团队。实践证明,乡镇群众文化团体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广泛的社会影响力,是推动乡镇群众文化工作创新的重要基础。通过支持并鼓励乡镇群众文化团队开展活动,不仅展现出新时期农民群众的精神面貌,彰显了民俗民间文化的魅力,而且,对于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满足乡镇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等具有重要意义。随着乡镇文化活动的不断开展,群众文化团队的影响力不断扩大,必将吸引更多的农民群众在闲暇时间,参与到积极向上、极具地方特色的文化活动中来,进一步增强乡镇群众文化工作的活力。

三、结语

镇组织工作创新总结 篇3

关键词:科技创新;优化;农业专业镇

中图分类号:F32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2697(2014)03-0014-03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家和地方强农惠农政策的不断深入,广东现代农业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实现了以占全国约2%的耕地,产出约占全国6%的农业产值和10%的农业增加值,各项农业指标均位居全国前列[1]。当前,广东省正进入现代农业强省建设新阶段,农业空间布局正在逐步向多功能组团式方向发展,农业生产对于农业专业化程度的要求日益提升。因此,大力发展农业专业镇,提高农业生产专业化、集约化水平,成为当前广东农业发展面临的一项新课题、新任务。

一、广东农业专业镇基本情况

20世纪90年代开始,广东开始出现农业专业镇,经过20多年的发展,农业专业镇已逐渐成为推动广东农业现代化与城镇化进程的重要力量。截至2012年底,含农业在内的广东342个省级专业镇的GDP 已达1.8万亿元,占广东省GDP 的31%,成为全省镇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其中,共有省级农业专业镇116个,占全部省级以上专业镇总数的33%[2]。在农业专业镇发展模式方面,广东已初步形成了以特色产业为依托、科技创新为驱动、城镇优化发展为动力等各具特色的农业专业镇特色发展模式。现阶段,广东农业专业镇已经发展成为各级乡镇经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成为了彰显区域特色农业、承接广东农业产业集群化发展的重要载体。

当前,广东省农业发展进入由粗放式向集约式发展新阶段,农业结构面临深刻调整,农业发展对于科技和资源的需求日益旺盛,农业专业镇转型升级迫在眉睫。在这样的背景下,广东农业专业镇需要进一步推动和完善农业专业镇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依靠科技创新优化发展农业专业镇,这对于促进“四化同步”、创新现代农业经营体制、增强农村发展活力,探索适合广东省情的“三农”事业优化发展途径,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国内外农业专业镇转型升级经验借鉴

(一)科学统筹规划,充分发掘和利用优势资源禀赋

发达国家农业专业镇发展转型升级的实践历程表明,受农业产业自身特点制约,农业专业镇的建设以及农业产业集群的形成,均需要一定的资源禀赋基础。因此,农业专业镇所拥有的物质资源是其竞争优势的来源基础。合理配置农业生产要素,充分开发区域特色、优势资源,是农业专业镇农业产业高度积聚的基础,也是基本条件。例如法国香槟省的葡萄酒产业集群、美国的玉米带产业集群都是在阳光充足、雨水充沛和气候宜人的地区所形成的[3]。可见,因势利导、因地制宜,立足当地资源禀赋、深入发掘产业优势,进行科学规划、统筹安排,是保证农业专业镇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二)政府适度干预,重在完善专业镇建设配套环境

从世界产业集群发展的情况来看,发达国家农业产业集群多为产业细化分工到一定阶段、自发而成。但在发展中国家,政府干预依然对区域产业集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专业镇建设极其重要的外在推力。如印度班加罗尔软件产业集群就是政府通过有意识地规划发展而成。因此,政府在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服务、税收政策、人才引进等方面的适度干预,可为农业产业集聚发展提供良好的软硬件环境,更加有利于专业镇的建立和成长。

(三)科技创新推动,为促进农业专业镇优化升级提供技术支撑

创新是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创新是增长的灵魂。发达国家农业产业集群发展的实践表明:农业科技进步是推动农业产业分工、产业集聚的根本动力。如荷兰西部威斯兰地区的花卉“玻璃城”、以色列滴水灌溉农业产业集聚就与科技创新及高度发达的专业配套服务体系支撑密不可分。因此,加快推进农业技术进步,依靠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发展,是促进农业专业镇优化升级的有效途径。

三、依靠科技创新优化发展农业专业镇的思路与对策

当前,广东农业专业镇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优化发展农业专业镇就是要围绕中共十八大提出“四化同步”战略部署,依靠科技创新优化发展农业专业镇,实现农业专业镇转型升级。

(一)用新技术新品种来推动农业专业镇发展

加快新阶段广东农业专业镇转型升级,加快培育广东省农业专业镇特色产业发展,根本出路在新技术新品种的应用。

一是运用先进的新品种、新技术、新设施改造和发展传统产业,如水果、水产养殖的发展,增强了产品市场竞争力,提高经济效益。

二是建成农业新技术、新成果、新产品等信息传播平台,和覆盖全省范围内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通过整合广东省农科院、华南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所专家资源、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资源,以网络、期刊、声像多媒体技术以及彩田信息服务体系等多种媒体互联互通的农业信息服务平台进行示范、推广,为广东农业专业镇农业生产者、经营者和管理者提供新品种、新技术,快速传递最新农业科技信息[4],形成了农业科技推广“一站式”服务,推动农业专业镇向科技型、生态型、安全型、外向型、功能型、可持续化等方向发展。

(二)鼓励和培育农业专业镇建设新型主体

鼓励和支持农业企业、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参与农业专业镇的建设与开发,通过推进“公司+商标+

基地+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商标+基地+农户”等模式,不断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使农业企业、农业协会、农民专业合作社成为新阶段农业专业镇建设的生力军。

nlc202309031241

一是积极扶持和推动各类农业企业、特别是农业龙头企业参与农业专业镇建设。紧扣全省农业专业镇的特色优势产业发展需求,进一步完善制度保障,加快对于投身农业专业镇建设的农业企业的资金、技术与市场等各方面扶持。扶持和推动一批起点高、规模大、具有较强带动能力的农业龙头企业,围绕当地优势农产品,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等农产品增值产业。为建设特色明显、类型多样、竞争力强的专业村和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提供载体。

二是完善专业镇投资环境,引导企业入村设厂发展生产。当地政府要进一步改善农业专业镇所在地的路桥建设、绿化、电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及公共服务水平,不断完善投资环境,加强专业化配套协作,为吸引外来投资提供良好的软硬环境,为当地农业专业镇建设提供产业实体,为吸纳当地农业剩余劳动力提供渠道。

三是大力支持农业协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集体性组织成长壮大,参与农业专业镇建设。要根据当地优势产业和农户实际需求,引导和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村集体经济组织、农业协会等组织成长起来,共同参与专业镇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农产品上市流通、农户市场行为、农业社会化服务等活动,为专业镇农户形成优势互补的利益共同体、提高谈判水平搭建平台。

四是加快农业要素向新型经营主体集中,提升农业专业镇规模化、集约化水平。通过政策倾斜以及土地使用权入股、租赁、专业户承包等方式,适度引导专业镇土地向种粮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集中。通过农业要素的聚集,推动农业生产经营从传统小农模式向土地、资本、技术密集型转变,最终提高专业镇农业规模化、集约化水平。

(三)以农业专业镇转型升级推动“四化同步”

农业专业镇的转型升级,是广东省农业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组成,是促进全省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保证,也是促进广东省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重要支撑。因此,加快广东农业专业镇的发展,就是要把农业专业镇转型升级同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发展相结合起来。

一是优化提升农业专业镇品质,打造新型现代农业产业集群。以现有现代农业专业镇为基础,以建设现代农业园区为主要形式,集中引进资金、技术、人才,发展现代农业产业集群,推动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通过农业产业的不断集聚,细化农业分工,提升农业专业镇专业化水平,推进农业现代化、农村城镇化发展。

二是紧扣农业现代化建设需求,建立健全农业专业镇科技服务协同发展机制。通过统筹规划,整合省内高等院校、各级科研院所及政府相关部门科技力量,以产业发展所需的共性关键技术为主攻方向,开展农业技术联合攻关与协同创新,为农业专业镇建设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撑。不断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建立健全城乡农业技术推广网络,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提供稳定的科技、信息等咨询服务。

三是加快推进农业专业镇转型升级,通过农业工业化促进现代农业建设。要素推动与创新驱动相结合,依靠科技推进农业专业镇转型升级,特别是促进创新型农业产业集群的发展壮大。尽快使农业专业镇发展走上内生增长、创新驱动的轨道。最终实现农业专业镇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同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广东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广东调查总队.广东统计年鉴

2013[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3.

[2]广东大力发展创新型经济正当其时[EB/OL].人民网科技版,

http://scitech.people.com.cn/n/2013/0329/c1057-

20956780.html,2013-03-29.

[3]周新德.农业产业集群发展的国际经验及启示[J].调研世

界,2008(5):43-45.

[4]张振刚,陈志明,林春培.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模式研究——

以广东农业专业镇为例[J].农业经济问题,2011(9):35-42.

(责任编辑:陈 勇)

镇组织工作创新总结 篇4

活动开展情况总结和

2012年工作要点

区委召开2011年“创业创新、全民成才”活动进行了动员会议以后,我镇立即对2011年我镇对“创业创新、全民成才”活动进行了动员部署。成立了领导组织,并抽调骨干人员专门负责“创业创新、全民成才”活动的开展。我镇在镇级层面成立“创业创新、全民成才”服务中心1个,在社区、村层面成立“创业创新、全民成才”服务站13个,具体组织开展全镇各个层面“创业创新、全民成才”活动并搞好活动服务和解决相关遇到的问题。

我镇以“打造强镇、名镇”活动为载体,在全镇设立宣传展板14块,张贴标语3000条,悬挂横幅36条,营造了“创业创新、全民成才”的良好氛围。使每个对青山人自觉把个人发展和前途命运同全镇发展全局紧密联系在一起,树立“镇兴我荣、镇衰我耻”的思想。

目前,我镇已树立“创业创新、全民成才”活动典型130人。并对这些典型人物由镇党委、政府命名,并进行了隆重表彰,给他们颁发了荣誉证书、光荣册和纪念品。

2012年,我镇将继续完善政策措施,加强培训教育,引导和扶持党员干部职工群众创业创新,努力做到创业有技能、创新有本领、成才有保证。我镇将继续选树一批“创业创新、全民成才”活动典型,通过典型引路,以点带面,推动我镇“创业创新、全民成才”活动进一步开展,逐步形成“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人人能成才”的良好局面。

我镇某某镇党政领导和机关干部将与“创业创新”的典型人物结成帮扶对子,更好地帮助他们创业创新;我镇还将向各村派驻政治指导员,加强村级组织服务创业创新的能力,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帮助各村理清发展思路,提高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和创造力,使更

多的人成为创业创新的典型;我党委、政府将研究制定一些新措施和办法帮助帮助创业创新人员做大做强,更具市场竞争力;我镇将成立创业创新能手联谊会,在镇政府设立两个办公室用于联谊会开展日常活动,使创业创新人物达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通有无,强强联合形成致富联合体;我镇要求各村、社区、各部门要引导辖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进一步继承和发扬创业、创新精神,按照 “强镇富民”的发展构想,进一步“明思路、强载体、破瓶颈、聚资源、优环境”,强力实施“特农、兴牧、靓镇、强工、活商”战略,推动全镇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

中共某某镇委员会

镇组织工作创新总结 篇5

近年来,__区团组织建设成为镇团委中的重点,在团区委的正确领导和镇党委的精心指引下,结合镇青年团员特点,按照“项目化运作、干部企业化管理、组织市场化建设”为基本模式,大力推进基层团组织建设创新,促进了基层团组织的规范化发展,增强了基层团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提高了镇共青团整体水平。

一、方法创新——项目化

1、项目的形成要“上情下情相结合、内情外境相统一”务求实效。

认真学习领会上级团组织和镇党委的重要文件和中心,充分掌握“上情”;同时,深入基层开展调研,了解青年团员的思想动态和生活需求,充分掌握“下情”。在此基础上,结合我镇实际情况,综合各种因素,衡量自身实力,拟订切实可行的计划,务求实效。

2006年,镇团委结合全区青年就业工程的创刊“青年致富导读”。初以关于农业种养殖知识为主,附带一些电脑知识和家用常识。起到了一定的宣传服务作用,但效果不明显,也没能发挥务实作用。

2007年,团委针对“青年致富导读”刊物向广大青年团员征求意见、建议,认真对征求上来的意见和建议进行归纳和汇总,并上中的经验,扩大刊物的信息承载量,更准确更快捷的服务青年。

(1)继续为广大农民提供各种种养殖专业知识,及相关农林、防虫防害信息作到及时、准确、有效,从而提高刊物的可信度和知名度。

(2)将帮助青年就业、致富,提高创刊理念和宗旨的高度,把提供就业、求职信息作为刊物的重点新栏目来建设。主要依靠镇就业服务所提供的招聘信息,配合征集上来的择业者信息,搭建企业与社会的人才交流平台;与社会青年管理相结合,建立社会青年就业档案,将定期登载的就业培训信息及时传递给社会青年,免费提供培训,提高社会青年素质,促进社会青年就业,维护社会治安稳定。

(3)发挥榜样带动作用,加载我镇青年致富经验交流专栏,定期登载我镇优秀青年致富典型事迹,引导和鼓励青年创业致富、就业增收。

(4)倡导青年志愿服务,发挥青年团员生力军作用,加载我镇青年志愿服务队活动动向,为广大青年参与志愿服务提供信息途径,为08年奥运会作出贡献。

2、项目的运作要“由短及长、由狭至广、由浅入深”

在已经形成的项目中,不乏短期的活动型项目,但活动的效果好、反映强烈,有向长期发展的潜力;说雷锋叔叔三月来、四月走,每年的3月5日我镇都会开展义务服务活动,效果都非常好,但一年一次不能满足群众需求。06年我镇成立的青年志愿服务队就将义务服务做长做久,逐步作成日常(各村团支部书记兼电脑技术咨询员),不仅将团组织做了宣传,也将义务服务做到了实处。

有的活动只涉及某特定行业青年人群,有推广价值;有的活动由于时间短,只浮于表面,还有进一步深化的必要,这些活动的长期、广泛、深入的开展对于团组织建设有着深刻的影响。

前几年,我镇团委在企业团组织中开展了青年联谊活动,主要目的在于为企业未婚青年牵线搭桥,活动得到了广大的企业青年的热烈响应。但活动只限于部分特定行业的青年参与,如:恒聚公司未婚男青年多,中学未婚女教师多,两个单位开展了联谊活动,虽然受到了欢迎,但凭借一两次联谊活动是很难达到活动的目的的。

今年在镇党委、镇工会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将扩大联谊活动的规模,并定期或不定期的开展联谊活动,尽我们所能为未婚青年男女创造条件,解决问题。

二、机制创新——企业化

1、加强干部培训,提高整体素质、实行项目责任制(目标)。

(1)岗位调整。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团干部队伍是团的事业不断向前推进的关键,也是基层党组织培养后备力量的重要途径。为进一步充实基层共青团力量,增强基层团组织的生机与活力,06年底以大学生担任村干部助理为契机,根据区委组织部和团区委联合下发的“关于大学生村干部助理兼任团支部书记的意见”文件要求,经镇党委研究同意,我们对全镇27个村团支部书记或副书记进行了调整和任命。

(2)岗位培训。为提高新任团干部能力,明确团干部(特别是团支部书记)在基层团组织中应发挥的作用,镇团委对新任团干部进行了多次培训,并成立以大学生村干部为主的“青年志愿服务队”,深入基层了解青年需求,明确自身责任,以及学习相应的团的知识和团组织的方法,在实践活动中迅速的成为各村青年的领头人、名副其实的团干部。

镇团委要求各村团支部书记根据实际开展,每半年上报一次半年计划,实行项目责任制,且每次活动必须有

详细的信息反馈或活动,并根据信息反馈情况考核项目完成情况。

2、完善制度,提高服务质量,实行百分考核制

为了保证上级团组织的精神和部署能够及时、准确的传达到基层团组织,并得到及时、准确的反馈,我镇团委建立了“信息报送制度”和“基层团组织联络制度”。

信息报送制度,主要确保基层团组织及时反馈和基层青年需求信息及时上报;基层团组织联络制度,主要保证各基层团组织之间的横向联系、经验交流,定期召开基层团干部联络组会,听取基层团干部对镇团委的意见和建议,并及时传达、部署下一步具体。

在团区委、镇党委指导和关注下,镇党委组织部将团组织列入了“各村支部书记百分考核制度”,极大的促进了我镇村级团组织建设和发展。镇团委根据“镇百分考核制度”的分值,制定了“各村团支部考核制度”,规范和提高了基层团组织的效率和质量。

三、非公经济团组织建设——市场化

1、以“党建带团建”为指导思想、以“服务促发展”为方法带动规模化成熟企业中团组织发展

党政领导的支持是团组织开展的前提。共青团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因此,团组织只有在党的领导支持和指导下,才能更好地开展。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建团实践中,我们把团委的、设想、计划、进展情况及时向党委汇报,争取党委的支持与指导。镇党委对共青团十分重视,多次听取共青团汇报,并对共青团给予具体的指导,为我镇团委在非公有制经济领域中建团开辟了平坦的道路。

在我镇最大企业恒聚油田化学剂有限公司建立团总支时,镇党委更加高度重视,首先在该公司建立了党支部由总经理任支部书记,再由党支部选择优秀青年成立团总支。恒聚团总支的建立大大加强了我镇基层团建,使180名团员青年的管理纳入了正轨。

“服务促发展”是我们在企业中建立团组织的初衷,围绕企业中心发挥团组织作用,变被动为主动,积极想办法、多思考,围绕企业“急、难、新、重”的生产任务围绕企业节约资金、提高知名度、树立形象等等,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充分发挥团组织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使企业领导认可我们的,支持我们的活动。

2、以“团建创新”为指导思想、以“兴趣促团建”方法引导企业青年联合建团

市场经济讲供求关系,团组织建设也应该遵循这一规律。在有条件、有需求、有能力的企业主动开展团建,以企业管理系统为依托建组织配干部;在没有条件也没有能力建团的企业,我们常识打破单位限制,以青年的共同特点、爱好、经历来建立组织。

03年我们尝试在集贸市场建立流动团支部,各个商户的青年回归团组织生活后,不仅积极参与镇团委活动,丰富了生活,也为集贸市场营造了文明经商的良好氛围。

今年,我们计划以“兴趣小组”形式建立团组织,目前已经确定以全区“和谐杯”乒乓球比赛为契机,建立镇乒乓球协会,而后成立团支部。

以上是我们在中的几点体会,团建创新是个全方位多层次的系统工程,“创新”还需要我们在实践中深入探索和研究,并在团区委和镇党委的领导下,朝着健康的方向稳步发展。

《镇团组织建设创新经验汇报材料》来源于网,欢迎阅读镇团组织建设创新经验汇报材料。8Fn

详细的信息反馈或活动,并根据信息反馈情况考核项目完成情况。

2、完善制度,提高服务质量,实行百分考核制

为了保证上级团组织的精神和部署能够及时、准确的传达到基层团组织,并得到及时、准确的反馈,我镇团委建立了“信息报送制度”和“基层团组织联络制度”。

信息报送制度,主要确保基层团组织及时反馈和基层青年需求信息及时上报;基层团组织联络制度,主要保证各基层团组织之间的横向联系、经验交流,定期召开基层团干部联络组会,听取基层团干部对镇团委的意见和建议,并及时传达、部署下一步具体。

在团区委、镇党委指导和关注下,镇党委组织部将团组织列入了“各村支部书记百分考核制度”,极大的促进了我镇村级团组织建设和发展。镇团委根据“镇百分考核制度”的分值,制定了“各村团支部考核制度”,规范和提高了基层团组织的效率和质量。

三、非公经济团组织建设——市场化

1、以“党建带团建”为指导思想、以“服务促发展”为方法带动规模化成熟企业中团组织发展

党政领导的支持是团组织开展的前提。共青团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因此,团组织只有在党的领导支持和指导下,才能更好地开展。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建团实践中,我们把团委的、设想、计划、进展情况及时向党委汇报,争取党委的支持与指导。镇党委对共青团十分重视,多次听取共青团汇报,并对共青团给予具体的指导,为我镇团委在非公有制经济领域中建团开辟了平坦的道路。

在我镇最大企业恒聚油田化学剂有限公司建立团总支时,镇党委更加高度重视,首先在该公司建立了党支部由总经理任支部书记,再由党支部选择优秀青年成立团总支。恒聚团总支的建立大大加强了我镇基层团建,使180名团员青年的管理纳入了正轨。

“服务促发展”是我们在企业中建立团组织的初衷,围绕企业中心发挥团组织作用,变被动为主动,积极想办法、多思考,围绕企业“急、难、新、重”的生产任务围绕企业节约资金、提高知名度、树立形象等等,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充分发挥团组织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使企业领导认可我们的,支持我们的活动。

2、以“团建创新”为指导思想、以“兴趣促团建”方法引导企业青年联合建团

市场经济讲供求关系,团组织建设也应该遵循这一规律。在有条件、有需求、有能力的企业主动开展团建,以企业管理系统为依托建组织配干部;在没有条件也没有能力建团的企业,我们常识打破单位限制,以青年的共同特点、爱好、经历来建立组织。

03年我们尝试在集贸市场建立流动团支部,各个商户的青年回归团组织生活后,不仅积极参与镇团委活动,丰富了生活,也为集贸市场营造了文明经商的良好氛围。

今年,我们计划以“兴趣小组”形式建立团组织,目前已经确定以全区“和谐杯”乒乓球比赛为契机,建立镇乒乓球协会,而后成立团支部。

以上是我们在中的几点体会,团建创新是个全方位多层次的系统工程,“创新”还需要我们在实践中深入探索和研究,并在团区委和镇党委的领导下,朝着健康的方向稳步发展。

镇组织工作总结 篇6

县委组织部:

现将我镇2008年上半年组织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XX2008年上半年党的组织工作在镇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委组织部的精心指导下,深入贯彻落实全国、省、市、县组织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学习十六大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解放思想,求真务实,改革创新,在领导班子建设、干部队伍建设、基层组织建设等各方面得到全面加强,并创出了自己的特色,为全镇两个文明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一、领导班子的思想政治建设有了新气象。

(一)围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活动在全党尤其是各级领导班子中掀起了学习邓小平理论、党的十六大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潮,提高了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一是成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十六大精神学习领导小组,组织专班,用整风精神在我镇15个村结合党员春训逐村进行了宣传教育活动,逐村进行了培训,共计培训16场次2000余人,全面推进XX党的建设。二是进一步完善和强化了镇委中心理论学习小组的学习制度,增加了学习时数,丰富了学习内容。今年实行了每月学习1天、每天自学半小时、每位班子成员每月至少写一篇学习心得体会或调研文章、全年做学习笔记不少于2万字的学习制度,有效地发挥了领导班子的带头学习作用,在镇机关形成了良好的学习风气。三是加大了各党支部的政治理论学习力度。各村以支部为单位、机关事业单位以单位为单位坚持每月集中学习一次,使每位党员都能比较全面、系统地掌握邓小平理论所阐述的基本问题和基本观点,牢牢把握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一精髓,用十六大精神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来指导自己的思想和行动。

(二)民主集中制原则得到加强。一是对领导干部特别是对年轻干部和新进领导班子的干部,进行了民主集中制基础知识和党的基本知识的教育,增强了执行民主集中制的各项具体制度和党内政治生活各项准则的自觉性。在班子中形成了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大事说了做、小事做了说,急事边做边说的良好风气,增强了班子的集体意识,提高了班子的办事效率。二是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质量不断提高。在镇党政领导班子每半年召开一次的民主生活会上,做到了“我说人人,人人说我”,认真开展了批评与自我批评,对镇委管理的干部,建立了诫免制度、离任审计制度,对二级单位主要负责人实行了定期谈话制度。进一步加强了对党员干部的监督管理。

二、干部队伍建设有了新的起色。

(一)培训了一批德才兼备的后备干部。今年按照干部“四化”要求和德才兼备的原则,进一步完善了后备干部的培训计划,各村按照培养计划、培养措施、培养目标培训了一批35岁以下的年轻干部,今年发展34名优秀青年入党,为基层领导班子补充了新的力量,使基层领导班子更趋年轻化。干部档案管理工作得到进一步完善。

(二)党成校基地教育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今年党成校举办理论和科技培训10期,培训时间达45课时,参训人数达750人次,电教“两机”配套和片库建设与管理得到进一步加强,全年进行电教培训达23场次,收视达2800人次。利用电话教育针对实用技术进行培训深受各村的好评。

(三)镇直事业单位内部人事制度改革顺利进行。镇成立专门领导小组,做好宣传引导、解疑释惑实行先聘后评再聘,单位领导与职工签定合同,实行人事代理,目前进展顺利。

三、基层组织建设不断完善。

(一)村级组织建设得到大的改善。今年来,XX重点对后进村支部进行了整顿,着力解决了不团结、工作作风漂浮、疲软涣散班子的转化提高。二是各支部在“七一”前夕还组织党内外群众对党员进行了民主评议,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得到健康发展。三是大力推行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使其得到进一步健全和完善。

(二)“双培双强”成效显著。为了加快全镇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全镇建立了“双培双强”联系点,党政领导挂联系点。全镇共建立了15个“双培双强示范村”、15个“双培双强示范户”。通过典型示范和带动,使全镇30个贫困户脱贫,“返贫”现象也得到了有效的扼制。同时镇委领导每人帮扶一个贫困户,与贫困户“结对子”,使贫困户每人每年增收100元,并纳入责任制考核。

(三)“三级争创”活动扎实。围绕村党支部“五个好”和乡镇党委“六个好”目标,深入开展“三级争创”活动,加强检查指导,促进工作的整体推进。抓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责任制的落实。进一步细化责任制的内容和标准,加强年中检查督导,强化对第一责任人履行责任制情况的考评。按照“双培双强”的要求,实施农村党员干部“素质工程”,增强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能力。继续深化“两转一推”活动,促进以专业带头村建设为重点的农业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认真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和《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以处理好两委关系、规范村级组织运行为突破口,提高村组织规范化建设水平。同时,搞好项目创新活动,提出以阵地建设为切入点,加强村级组织规范化建设,并统一做了各种规章制度,以求规范。

(四)党员队伍逐渐壮大,党员素质不断提高。一是今年上半年党员发展按照三个70%的要求严格审批程序和手续共发展34人,重点解决了三年没有发展党员的空白支部,壮大了党员队伍。二是镇对1名不合格党员进行了严肃处理,纯洁了党的队伍,促进了党建工作健康发展。

四、党风廉政和组织部门自身建设力度进一步加大。

(一)认真落实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完善了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一岗双责”制度,使领导干部切实对党风廉政建设负起责任,管住自己,管住配偶、子女,管住分管战线、单位和身边的工作人员,充分发挥表率作用。

(二)自身能严格要求,认真学习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不断提高政治和业务素质,遵守组织干部的职业道德规范,并及时搜集、事理和上报组织工作信息和经验,对组织工作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

上半年来,全镇党的组织工作为全镇两个文明建设起到了较大的促进作用,但与社会的进步以及领导和群众的要求相比仍存在着一些不足,有待于进一步改进。下半年我镇将以江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认真贯彻落实各级组织工作会议精神;求真务实,发展创新,为实现全镇新世纪发展目标提供有力的组织保证。

特此报告!

中共XX委员会

镇组织工作创新总结 篇7

今年是广东省科技厅在全省开展技术创新专业镇工作的第15个年头。通过15年来的建设与发展,目前专业镇已经成为广东产业集群集约发展和区域特色经济发展的主要形态,成为广东打造经济新常态、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和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载体。中山专业镇发展在全省具有代表性与典型性,全市拥有省级专业镇16个,专业镇生产总值占全市的比重达72%,贡献税收达65%。为了打造新一批有技术、有张力、有效率、有活力、有统筹、有智慧的新型专业镇,目前,中山已在新一轮的改革发展中郑重提出:将创新专业镇发展作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主阵地,将建设新型专业镇作为落实主题主线的主战场,努力争当经济新常态下全省创新专业镇发展的开路先锋。在今年1月22日召开的中山市委十三届七次全会上,审议通过了《关于推进新型专业镇发展的若干意见》,由此确定了省内首个系统化的新型专业镇创新驱动工程,即:科技创新工程、模式创新工程、组织创新工程、集群创新工程、要素资源集约创新工程、产城融合创新工程、生态环境创新工程和人才创新工程。毫无疑问,科技创新工程是系列创新工程的重中之重,是推进新型专业镇发展的突破口。而要大力实施科技创新工程,打造有技术的专业镇,当务之急就是要加快建设中山专业镇科技创新服务体系,为专业镇科技创新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和政策支持。

加快建设中山专业镇科技创新服务体系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专业镇科技创新服务体系,是指针对专业镇科技创新服务而建立起来的专业化、系列化、社会化和市场化的创新支持系统,由创新服务机构、平台和人才等构成,集成知识、技术、资本、政策等创新要素。“十一五”以来,中山市以产业科技创新为主线,加大力度在专业镇及产业集群内建设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并取得了明显成效。目前,中山市已有各类科技创新服务平台360多家,基本形成了以“1+4”(市装备制造工业研究院+北京理工大学、武汉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区域创新平台为面,高新区、专业镇公共创新服务平台为线,企业工程技术研发中心为点,创新科研团队、国家级创新平台、院士工作站为高层次人才载体,以科技中介服务为产业孵化和融资平台的“点线面”结合的以服务行业升级、服务企业创新、服务企业发展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

但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相中山我市专业镇科技创新对创新服务体系的现实要求,以及周边城市专业镇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现状而言,中山市专业镇科技创新服务体系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以大涌牛仔服装公共服务平台为例,与珠三角另外两个牛仔服装专业镇(增城新塘镇和顺德均安镇)相比,大涌就明显落后于这两个镇。增城新塘镇积极推进省级牛仔服装创新服务中心、省级新塘牛仔服装检验检测中心和交易信息中心三大平台建设。顺德均安镇则成立了牛仔服装研究院,邀请国内外著名专家、科研团队加盟,启动共性关键技术研发,提供产品检测、技术研发、业务咨询和人才培训等一条龙服务。具体来说,中山市专业镇科技创新服务体系的差距突出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各专业镇间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发展不平衡,发展水平参差不齐。以公共创新服务平台为例,比较有影响的平台主要集中在小榄、古镇、南头、大涌、沙溪等少数专业镇,很多专业镇迄今还没有建立相应的公共创新服务平台。二是大部分创新服务平台规模小、知名度低、影响力弱,高端设备和专业人才缺乏,创新服务能力差,多数以信息咨询、产品检测、产业信息宣传为主,不能有效解决专业镇中小企业面临的复杂技术问题,无法满足专业镇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市场需求。三是创新服务平台市场化程度较低,自我生存能力不强,企业化、市场化、专业化水平和自我生存能力较高的平台少。众所周知,中山市很多平台搭建初期就与市、镇两级政府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投资主体或运作资金来源主要依靠市、镇两级政府每年拨划的专项资金,后续运行经费不足,导致这些平台市场化程度极低,对政府扶持的依赖程度非常高,自我生存能力弱,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四是专业镇科技创新服务体系的内容狭窄、单一,只关注创新服务平台的建设,忽视资金、人才、政策等服务体系的建设。很明显,缺乏资金、人才、政策等支持的创新服务平台,创新服务能力差也是必然的。中山市专业镇科技创新服务体系与周边城市专业镇的这些差距,正好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加快中山专业镇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中山专业镇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的主要内容

加快建设中山专业镇科技创新服务体系,首先要求我们正确把握专业镇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的内容。纵观国内外成功的专业镇科技创新服务体系,除了公共创新服务平台的支持外,还有众多的因素在支撑着,如政府政策支持、人力资源服务支持和投融资服务支持,等等。因此,建设中山专业镇科技创新服务体系,也要求我们从资金、人才、技术和政府政策等多方面进行系统思考,切忌片面地将专业镇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理解为只是搭建公共创新服务平台,而是要将其理解为系统工程。具体来说,中山专业镇科技创新服务体系的建设,主要应包含专业镇创新的技术支持服务体系、资金支持服务体系、政策支持服务体系和人才支持服务体系等四个体系的构建。

一是要建设专业镇科技创新的技术支持服务体系。专业镇创新的技术支持服务体系是专业镇科技创新的主要手段。专业镇科技创新的技术支持服务体系主要包括:技术创新基础条件平台(如公共实验室、公共数据库、行业信息网络平台和知识产权服务平台等),公共研究开发平台(如行业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和企业工程技术开发中心)和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如生产力促进中心、工业设计服务平台、质量检测公共服务平台、创业孵化服务平台、技术创新支援中心和创新驿站)等公共创新服务平台。建设专业镇科技创新的技术支持服务体系,目的是要为专业镇科技创新提供共性技术研究开发、检验检测、知识产权、专业咨询、技术交易转让等全程技术创新服务。

二是要建设专业镇科技创新的资金支持服务体系。专业镇创新的资金支持服务体系是专业镇科技创新的物质基础。在国外专业镇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的过程中,都特别重视资金支持服务体系的建设。如:意大利为促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开展,中央政府专门设立了应用研究基金和技术创新基金;在资金的引入上,美国硅谷有比较完善的风险资金来源机制、运作机制和退出机制,保证了具有高风险、高收益的中小企业的迅速成长。印度班加罗尔更是建立了完善的金融支持服务体系,该地区高度密集的各类金融机构,满足了软件园日益增长的投融资需求,为该地区的资金流通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客观地说,中山市专业镇在科技创新过程中,政府、企业和金融机构资金参与均发挥了一定作用,但各投资主体投资规模并没有达到应有的水平。因此,建设专业镇科技创新的资金支持服务体系已势在必行。资金支持服务体系的建设目标是要构建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债权融资与股权融资、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等有机结合的多层次、多渠道的科技资金投入体系,搭建不同功能定位、专业化、全方位、一站式服务的科技金融服务平台,引导金融资源向专业镇企业聚集。

三是要建设专业镇技术创新的政策支持服务体系。专业镇科技创新的政策支持服务体系是专业镇创新的基本保障。创新政策是政府推动专业镇企业创新活动的工具手段,本质上是政府干预专业镇经济活动的一种方式,目的在于通过市、镇两级政府的引导和推动,以解决专业镇科技创新过程本身存在的“市场失灵”问题。要建设专业镇科技创新的政策支持服务体系,首先必须把握专业镇创新政策体系的内容。在许多发达国家,创新政策已日臻完善,形成了包括直接资助、间接资助、需求激励、促进技术创新合作等内容在内的政策体系。借鉴发达国家创新政策体系的内容,专业镇科技创新的政策支持服务体系建设,主要应着眼于以下四个方面:一是要求市、镇两级政府出台支持专业镇创新的直接资助政策,如科技项目配套资助政策、研发经费补贴政策和知识产权发展资助政策。二是要求市、镇两级政府出台支持专业镇创新的间接资助政策,如支持专业镇创新的贷款担保政策,支持专业镇企业充分利用资本市场的上市扶持政策,支持创业投资机构向专业镇企业投融资、帮助专业镇企业创新成长的激励政策。三是要求市、镇两级政府出台支持专业镇创新的需求激励政策,如创新导向的政府采购政策,倒逼专业镇企业创新的标准设定政策,引导消费专业镇创新产品的倾向性措施等。四是要求市、镇两级政府出台促进专业镇技术创新合作的政策,如促进专业镇协同创新的政策,促进专业镇与港澳台以及国外企业、高等学校进行自主创新合作,主动配置和集成全球创新资源为专业镇所用的政策,等等。

四是要建设专业镇科技创新的人才支持服务体系。人才资源是专业镇科技创新的第一资源,人才支持服务体系是专业镇创新的动力源泉。在国内外专业镇创新服务体系建设的过程中,都特别重视人才支持服务体系的建设。如美国硅谷的成功,就得益于高度密集的技术人才、大学和研究机构。浙江省为扶持专业镇科技创新,特意在42个块状经济示范区建立了首席专家制度,共派驻303位院士、教授和专家,围绕块状经济转型升级,提供高端咨询、技术攻关、科技服务、政策宣传等服务。从对中山市专业镇企业的调研中也发现:有30%的企业都认为高素质的技术创新人才是企业取得研发创新成功的主要因素,有80%的企业认为缺乏高素质技术人才是阻碍企业创新的主要内部因素。目前,中山专业镇已经进入了一个需要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时期,专业镇创新对人才提出了更高、更紧迫的要求。但就中山现状来看,无论从人才数量还是人才的质量来看,都不能满足专业镇科技创新的要求。因此,加快专业镇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一定要建设一套吸引人才、培养人才、留住人才的人才支持服务体系。人才支持服务体系贯穿人才引进、人才培养和人才使用全过程,主要体现在专业镇创新人才政策和人才发展环境两个方面。如以工资、住房、配偶工作安排、子女入学等为突破口,建设具有专业镇创新特色的人才政策体系;如通过搭建专业镇企业与人才对接平台、专业镇招才引智平台、专业镇人才培训平台和建立专业镇创新人才荣誉制度等措施,优化人才发展环境。

加快建设中山专业镇科技创新服务体系的对策

专业镇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各创新主体提高认识,更新观念;需要用正确的理念统筹整合创新资源;需要政府强有力的政策、资金扶持和组织领导;还需要加强专业镇创新人才的引进和培养。

(一)提高认识,更新观念

众所周知,创新是中山专业镇转型升级的现实选择和必然选择,关系到中山专业镇发展的长远、兴衰。如果创新是中山专业镇未来发展的筋骨,那么,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则是中山专业镇未来发展的血脉。因为没有良好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以中小企业为主的中山专业镇也就很难有大量的创新,而缺乏创新的专业镇也不可能持续健康发展。因此,建设中山专业镇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当务之急是要提高各级政府和企业对创新服务体系在中山专业镇创新中关键作用的认识,只有这样,才能切实增强加快中山专业镇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的紧迫感、责任感和自觉性。另一方面,我们还要更新观念,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要全面把握专业镇创新服务体系的内容,摒弃专业镇创新服务体系就是创新服务平台建设的简单化观念,而是要从技术、资金、人才、政策等多方面统筹考虑。二是要充分考虑专业镇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的长期性和艰巨性,摒弃专业镇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中急功近利的短期化行为,我们既要建设对专业镇创新有直接服务作用的各种公共研究开发平台和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同时也要重视建设为专业镇创新提供科技创新基础条件的各种平台(如公共实验室、公共数据库、行业信息网络平台等),从而为全社会科技创新活动提供基础条件保障体系。

(二)树立“全域中山”理念,统筹整合创新资源

近年来,随着专业镇经济的发展、产业集群规模的壮大和产业链的延伸,中山市“一镇一品”早已开始向“一镇多品”、“多镇一品”演变。比如全国最具影响力的灯饰产业集群已不再是古镇镇的特色产业,其周边的横栏镇、小榄镇、板芙镇乃至江门市的外海镇等灯饰产业也逐渐兴起,规模日益扩张;大涌家具、沙溪服装等也早已形成了跨镇区发展之势。正是目前这种原来的“一镇一品”已经变成了“多镇一品”或“一镇多品”的现状,更要求我们树立“全域中山”理念,突破行政区划限制,在市一级层面统筹考虑公共科技创新服务体系的规划布局。“全域中山”理念是我们在中山区域发展和资源配置上所追求的最佳目标,它的着眼点和落脚点在于把中山1800平方公里的区域一概作为现代化城市来统一规划和建设。在专业镇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中树立“全域中山”理念,关键就是要站在全市统一的高度,对创新资源(如科学仪器设备、科技文献、科学数据、网络科技环境、自然科技资源等)在全市进行统筹配置;就是要破除行政壁垒,努力推进“行政区经济”向“经济区经济”转变,争取在更大的时空坐标上建设公共创新服务平台。换言之,专业镇公共创新服务平台必须以产业和行业、而不应该以行政区划来建设,而且地理位置接近、产业类型相似更有利于创新资源的合作与共享。只有这样,才能避免重复建设,以最大限度地利用科技创新资源,实现服务功能的最大化。

(三)加大政府政策和资金扶持力度

加快专业镇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政府强有力的政策和资金扶持是关键。浙江省东阳市为了切实加强对东阳木雕·红木家具产业管理,促进木雕·红木家具产业健康持续发展,就曾先后出台了《关于发展规范提升木雕·红木家具产业的若干意见(试行)》、《东阳市木雕·红木家具龙头骨干企业培育实施办法》和《关于进一步发展规范提升木雕·红木家具产业的实施办法》等三个政策文件,这三个政策文件明确了政府在抓好木雕·红木家具产业技术创新、加快人才培养和创建公共平台等方面的作用。正是这三个政策文件,促进了东阳木雕·红木家具产业的快速发展。目前,除国家和广东省相关政策和法规外,中山市专业镇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的相关政策还不健全,还没有出台专门的关于专业镇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和方案。专业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的政策扶持,可以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是直接扶持专业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的政策;二是有关支持专业镇创新、从而间接扶持专业镇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的政策。为此,中山市应在国家、省市政策叠加的基础上,着力从提升专业镇创新动力、能力、活力和效率以及拉动市场需求等方面出台更加有力、更加高效的支持政策,对专业镇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提供个性化支持。

在政策扶持的同时,还必须加大政府对专业镇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的资金扶持力度。一是要把专业镇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纳入政府财政预算,对专业镇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提供专门的资金支持(如设立专业镇创新服务体系建设专项资金);二是要对专业镇创新服务机构在用地、办公用房(特别是实验室用房)租金等方面给予财政扶持;三是要设立市财政信贷风险补偿专项资金,补偿银行为专业镇中小企业创新发放贷款所发生的风险。

(四)加强专业镇创新人才的引进和培养

人才资源是专业镇创新的第一资源。同为以红木家具产业为支柱产业的浙江省东阳市,虽然起步比大涌晚很多,但企业数、产值、从业人员和税收远远超过大涌。除了有政府强有力的政策扶持外,还有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该市有知名设计师和工艺美术大师。2012年,东阳市有中国工艺美术大师9人,国家级木雕艺术大师15人,省工艺美术大师24人,而大涌镇则全部为0人。因此,加快专业镇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一定要加强专业镇创新人才的引进和培养。

一是要完善创新人才引进相关政策。目前,中山市出台的人才政策体系,虽然涵盖了综合规划、宏观指导、人才引进、人才资助、人才奖励、人才服务和保障等各方面,实现了人才政策的全方位覆盖,但很多人认为政策“好看不好用”,实际运作起来并不容易,仍有待完善。如:目前中山市可以享受购房补助和政府津贴的第一至第六层次高层次人才,主要是高学历、高职称、高技能、高荣誉的人才,范围太窄,不符合中山市专业镇人才实际情况。建议结合专业镇人才实际情况,放宽标准,使优惠政策能惠及更多的专业镇人才,发挥更大的效能。

二是要建立有效的人才引进激励机制。建议设立伯乐奖,充分调动人事、商会、企业引进人才的积极性。浙江省永康市为了促进工业设计产业健康快速发展,就专门设立了引进工业设计人才的伯乐奖,具体办法是:引进在本市工作1年以上的人才,引进初级资格设计人员,奖励引进单位每人每年2万元;引进国内外中级设计师,奖励引进单位每人每年5万元;引进国内外知名高级设计师,奖励引进单位每人每年10万元。这种办法,应该是一种非常有效的人才引进激励机制,值得在我市借鉴和推广。

三是要加强专业镇创新人才培养。要加快建立多层次的适合专业镇实际需要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鼓励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中山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开展面向专业镇的人才培养,加强与特色产业相关的专业和学科建设,向专业镇输送毕业生或到专业镇设立教学点和培训点,针对特色产业开展订单式的培训计划。邀请有关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相关专业培训机构到专业镇开办培训课程,对企业家、企业高层管理人员或技术骨干进行培训。同时鼓励企业选派技术人才到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接受继续教育、参加研究工作,或兼职教学。

(五)切实加强对专业镇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的领导

上一篇:外链建设心得下一篇:学生会成立大会策划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