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人民政府令(推荐8篇)
第 170 号
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修改〈北京市生育服务证管理办法〉的决定》已经2006年4月4日市人民政府第48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市 长:王歧山 二〇〇六年四月十一日
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修改
《北京市生育服务证管理办法》的决定
现决定对《北京市生育服务证管理办法》作如下修改:
一、第五条第(一)项修改为:“生育第一个子女的,应当到女方工作单位(无工作单位的到户籍所在地居民、村民委员会)领取《生育服务证》,填写夫妻双方基本情况后,由双方工作单位(无工作单位的由户籍所在地居民、村民委员会)签署意见并盖章,由女方户籍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审核批准并对《生育服务证》统一登记、编号、加盖公章后,交由当事人保存。
“男方为本市户籍,女方为非本市户籍,夫妻双方共同决定在本市领取《生育服务证》的,由男方户籍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办理。”
二、第八条第一款中的“育龄妇女”改为“依照本办法第五条第
(一)项规定领取《生育服务证》的当事人”。
本决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2000年3月8日北京市人民政府第49号令发布,2003年8月7日北京市人民政府第131号令修改的《北京市生育服务证管理办法》根据本决定修正后,重新发布。
北京市生育服务证管理办法
(2000年3月8日北京市人民政府第49号令发布 根据2003年8月7日北京市人民政府第131号令第一次修改 根据2006年4月11日北京市人民政府第170号令第二次修改)
第一条 为实施《北京市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市对生育子女实行《生育服务证》管理制度。育龄夫妻符合 《条例》规定生育子女的,应当按照本办法规定办理《生育服务证》。
第三条 各级计划生育行政部门负责《生育服务证》的管理工作。
卫生、公安、工商行政管理、劳动和社会保障等行政部门配合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做好《生育服务证》的管理工作。
第四条 育龄夫妻达到晚育年龄的,可以自行选择生育第一个子女的最佳孕期,但应当在怀孕前或怀孕后三个月内办理《生育服务证》。
育龄夫妻符合《条例》第十七条和第十八条规定生育第二个子女情况的,应当在怀孕前申请办理生育第二个子女的《生育服务证》。
第五条 育龄夫妻应当按照下列程序办理《生育服务证》:
(一)生育第一个子女的,应当到女方工作单位(无工作单位的到户籍所在地居民、村民委员会)领取《生育服务证》,填写夫妻双方基本情况后,由双方工作单位(无工作单位的由户籍所在地居民、村民委员会)签署意见并盖章,由女方户籍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审核批准并对《生育服务证》统一登记、编号、加盖公章后,交由当事人保存。男方为本市户籍,女方为非本市户籍,夫妻双方共同决定在本市领取《生育服务证》的,由男方户籍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办理。
(二)申请生育第二个子女的,应当按前项规定填报,经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审核后报区(县)计划生育行政部门或者市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审批,发给生育第二个子女的《生育服务证》,同时收回生育第一个子女的《生育服务证》。
第六条 对夫妻达到晚育年龄生育第一个子女的,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应当及时予以办理《生育服务证》;对未达到晚育年龄的,应当动员其推迟生育时间。
对申请生育第二个子女有关证明完备的,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应当在一个月内给予答复;特殊情况应当在两个月内予以答复。
对符合《条例》第十七条规定但不符合第十八条规定申请生育第二个子女情况的,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应当动员其推迟生育时间。
第七条 已婚育龄妇女在怀孕三个月内,应当持《生育服务证》接受围产期医疗保健服务。
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应当建立与围产期医疗保健部门联系的制度,掌握育龄妇女办理围产期医疗保健及新生儿出生情况。
第八条 在婚姻状况无变化的情况下,《生育服务证》在本市范围内长期有效。依照本办法第五条第(一)项规定领取《生育服务证》的当事人在领取了《生育服务证》但尚未生育期间在本市范围内迁移户口的,须持《生育服务证》到新入户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办理变更手续。
《生育服务证》由市计划生育行政部门统一印制,不得涂改、转借、伪造。
领取了《生育服务证》的夫妻,因丢失或不慎损坏等原因需补领的,应当向原发证机关书面申请补办。
第九条 领取了《生育服务证》的夫妻,在其子女出生后,应当持《生育服务证》和医疗机构出具的《出生医学证明》到户籍部门办理新生儿入户手续。
违反《条例》规定生育子女的公民,应当持县级以上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出具的缴纳社会抚养费的证明和医疗机构出具的《出生医学证明》到户籍部门办理新生儿入户手续。
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应当加强与户籍部门的联系,双方应建立新生儿入户情况的通报制度。
第十条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将审批生育第二个子女的情况通过适当方式予以公布,接受群众监督。
第十一条 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应当为育龄群众提供有关生殖保健、避孕节育知识的宣传、咨询、培训和服务,育龄夫妻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参加宣传、咨询、培训,并接受生殖保健、避孕节育服务。计划生育行政部门负责将有关情况登记在《生育服务证》上。
第十二条 育龄夫妻未取得《生育服务证》孕育第二个子女的,经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审查,对符合《条例》第十七条、第十八条规定的,给予批评教育,准予补办生育第二个子女的《生育服务证》;对只符合《条例》第十七条而不符合第十八条规定的,应当动员其采取补救措施,确有客观原因无法采取补救措施的,在交纳社会抚养费后,给予补办生育第二个子女的《生育服务证》。
关键词:人民警察,令群众满意,党性精神
公安机关是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工具, 是武装性质的国家治安行政力量和刑事司法力量。公安机关的这种性质, 决定了人民警察的神圣职责, 就是打击敌人、惩罚犯罪、保护人民、服务社会。在党和政府领导下, 维护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核心利益。保护社会主义制度, 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而在当代, 在国情、党情不断变化的同时, 新形势、新局面对优秀人民警察的定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直视角透析:令群众满意, 就是对党忠诚, 立足基层, 保持党性的火焰永不熄灭
新时期的优秀人民警察, 在保持忠诚核心价值观的同时, 必须具有很高的道德操守, 保持党员党性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公安战线是党的一条生命线, 党的基层公安机关是公安战线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根基不稳, 党的执政根基不牢。基层公安工作关乎公安战线的成败。公安战线的成败关乎党的道路安全。党的道路更关乎党的命脉、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
广大公安院校是培养人民警察的主阵地。每一年, 都有大量优秀的公安院校毕业生被输送到各地的基层公安机关, 充实公安队伍。所以, 公安院校教育的得失, 直接影响公安队伍建设。公安院校应该加强学生的党性教育, 使其能够培养出拥有良好党性精神的优秀毕业生。业务素质高低可以通过学习培训加以弥补, 而党性精神的缺失, 却导致人民警察丧失精神支柱。这些人的存在, 污浊了公安队伍的风气, 腐蚀党的群众基础。
毛泽东同志早就明确指出, 我们要建设的是“一个有纪律的、思想上纯洁的、组织上纯洁的党, 合乎统一的标准的党”。而一名优秀的人民警察, 如何让人民满意?要以德立人, 保持党性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作风上, 要保证人民警察的作风清廉, 坚持三严三实, 从严治警。保持作风纯洁性, 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和不断从人民群众实践中吸取经验、智慧和力量的固本之道。加强和改进党员的作风, 坚持发扬党员的优良作风, 保持党员的作风纯洁, 核心是公安战线密切联系群众, 始终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 始终为了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 始终依靠人民群众来推动社会前进。这是保证党在公安战线中永不变色的根本所在。
二、侧面透析:令群众满意, 要正确辨别人民群众的合理诉求, 取得法律和人性的有机结合
在我国, 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主要力量, 而人民警察是人民生命财产的保护者, 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民公仆。人民警察为人民, 是公仆与人民关系的生动体现。
而当今, 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 人民群众的需求变得日益复杂。其中不少掺杂着合理性和不合理性的冲突。公安机关的宗旨和性质教育, 教导我们是紧紧依靠群众, 紧紧为群众服务。而在实际过程中, 有些地方为了为老百姓做事, 而事不分大小, 情不分急缓, 片面追求人民满意。连最基本判断出警是否合理也不顾。有限的警力资源没有得到正确的运用, 造成了大量警力资源的浪费, 这是不可取。
亚当·斯密在《道德情操论》中论述到:同情是人类的天性。斯密用同情的基本原理来阐释正义、仁慈、克己等一切道德情操产生的根源, 说明道德评价的性质、原则以及各种美德的特征, 并对各种道德哲学学说进行了介绍和评价, 进而揭示出人类社会赖以维系、和谐发展的基础, 以及人的行为应遵循的一般道德准则。这对我们有什么启示?有时候公安机关在处理纠纷, 难免会遇到感情用事的时候。公安机关拥有对某些条款自由裁量的权力, 如何使用正确自由裁量满足人民群众的合理诉求, 令人民满意。这是公安机关提高执法科学性的必经之路。
片面将老百姓需求事无巨细地大包大揽, 盲目追求人民满意度, 只能适得其反。这种盲目性, 与党的十八大贯彻的实事求是的精神相违背。虽然出发点是好的, 但是决策者忽视了客观实情。那就是在现有警力的能力范围内, 做最有效的事情。警力的能力范围, 是和本单位警力的素质高低程度、外部的资源配置、可剩的警力数量等等都具有关系。公安机关曾经打出“四有四必”的口号:“有警必接、有难必帮、有险必救、有求必应”, 一开始的确得到舆论的一片好评, 被认为是公安践行为人民服务的新时期标志。但是, 随着有限的警力整天疲于应付各种琐事, 造成小案件应接不暇、大案件无警可顾的现象。治安状况也比之前同期出现恶化趋势。甚至在“四有四必”的执行中, 更有人民警察因为老百姓不合情理的诉求, 在执行任务中不幸牺牲的悲剧发生。
人民警察为人民, 这句话根本没错。但是社会实际情况的复杂性和特殊性, 要求人民警察不能仅为老百姓的简单要求而不顾一切的解决。如何处理好老百姓的合理诉求, 并真正有效解决老百姓的难事?这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说得清楚的。人民警察须始终坚持党员本色、发扬党性精神, 深入群众, 多和群众沟通。以马哲唯物史观的群众观点作为行为准则。巧妙化解老百姓要求的合理性和警力布置分配之间的矛盾。而不是处处顺从, 被少部分人胡搅蛮缠、无理取闹, 严重影响公安机关秩序和日常工作的开展。
三、俯视角透析:令群众满意, 基础是业务精通, 关键是走高素质的人才培养之路
人民警察队伍建设是一件长期性、系统性的工程。对于一名个体来说, 一名优秀的人民警察是忠诚爱党, 业务精通、德行高尚、机智果断。
而谈到业务精通, 是指人民警察能办案、办好案, 具有扎实的业务知识, 能够用一身本领来打击犯罪, 维护社会的稳定与秩序。德行是人民警察的第一标准, 而业务方面的精通则是高素质人才的基本要求。何为高素质的人才?在当今信息化的条件下, 如何打赢、打好与违法犯罪斗争的胜利?关键在全局, 基础在个体。对于人民警察个体的培养。
李耳云:“合抱之木, 生于毫末;九层之台, 起于累土;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从来没有天生就会破案的天才。公安业务知识, 包含的不仅仅是知识的本身, 更包含着一种运用知识, 不断转化成自我素质的能力。人民警察不能仅仅依靠学校学习的纲领性知识, 而是要树立活到老, 学到老的进取精神。使自己始终保持高昂的战斗力, 引动自己的对事业的热情。
知识的积累是循序渐进的过程。有量变才有质变的可能。量变是质变的必然途径, 质变是量变的最终结果。寻求自我提升的途径, 是人民警察战胜安逸, 实现自我突破, 寻求不断进步的好方法。只有不断学习、积极进取, 公安队伍才能始终保持活力, 而不是一潭死水。
未来的公安斗争将会日益复杂, 现实的紧迫性要求公安机关必须适时提高人民警察的业务能力。锻造出一支既能运用科技化设备破案, 又能依靠群众获取重要破案线索的警察队伍。高素质, 重要的是具备健全的基础知识, 更重要的是能够及时有效和群众沟通。有一定的理论素养, 再从群众中、基层间去践行理论, 方是永不褪色的优秀人民警察。
四、本质透析:令群众满意, 核心是依法办事, 坚持党的群众路线, 服务人民
随着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的不断深入, 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权利意识日益增强, 舆论监督、社会监督力度进一步加大, 对公安机关的执法活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为适应新形势下人民群众对公安工作的新期待和新要求, 公安机关必须进一步转变执法理念, 改进执法方式, 规范执法行为, 提高执法质量, 维护社会公平与正义。
《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内务条令》对公安队伍建设进一步提出高标准、严要求, 要求各级公安机关加强公安民警的理想信念教育和纪律作风教育, 强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但是, 在公安机关的执法工作中, 仍存在一些不规范的问题, 影响公安机关的公信力。其重要的原因之一, 就是一些民警执法素质不高, 对执法的基本要求不了解、不掌握, 不知道在执法活动中干什么、怎么干、干到哪种程度。
新时期优秀的人民警察, 应该及时、有效掌握执法办案的基本要求, 提高执法能力。近年来, 随着国家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公安机关出现了一些与其性质、宗旨相悖的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 严重败坏了公安队伍的整体形象, 疏远了警民鱼水关系。如公安民警中的公仆意识淡薄、特权思想严重、对群众态度冷横硬、接待群众报案求助推诿拖拉。以及有法不依、执法不严、执法不公、刑讯逼供、滥用强制措施。
新时期优秀警察的核心价值观, 要求我们必须依法办事, 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想群众之所想, 急群众之所急。一切依靠群众, 一切为了群众。虽然前途坎坷, 道路艰辛, 只要我们对党忠诚、为人民服务的态度不变, 高尚的精神追求始终如一。不搞特权, 不摆官架子, 永远用谦恭的心态为人民做事。无论何时, 无论何地, 都记住自己是人民群众的儿子。
人民警察的党性光辉, 和党的先进性、纯洁性一样, 都不是静止的, 也不可能一劳永逸。人民警察的党性光辉, 是随着时代的前进、随着党和人民事业的发展而发展的。
加强人民警察队伍的自身建设, 保持党员的纯洁性, 是一篇永无止境、在实践中常做常新的大文章。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 充实自己的能力, 保持自我的党性修养和高尚情操, 才能和人民群众风雨同舟、共同向前。建设规范的优秀人民警察队伍, 是发扬党性精神、提升科学化执法水平、提高业务素质的综合体现。无论何时, 无论何地, 请不要忘记昔日的庄重誓言:对党忠诚、为人民服务。
参考文献
[1]邵鸣利, 柴华.新形势下人民警察服务职能及其实现途径[J].陕西行政学院学报, 2013, 27 (3) :70-72.
[2]徐霞.论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的培育现状及其对策研究[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 33 (4) :107-110.
[3]方蒸蒸.社会转型期人民警察队伍文化“软实力”建设路径探析[J].湖北警官学院学报, 2013, 26 (6) :11-14.
[4]王伟, 王武, 童强.我国监狱人民警察队伍建设的瓶颈与突破[J].武汉公安干部学院学报, 2013, 27 (1) :52-55.
本来高房价的顾客都是富人和外国炒热钱的人,中国内地也从房地产开发过程中大受其益。但是內地政府和穷人,却对此极为不满,这很难让人理解。例如:2009年中国各级政府出让了700多万亩土地,获得了1.59万亿非工业产能收益,这本来是各级政府最开心的一件事。但是,人们不仅未全面总结成功走出经济低谷的增长经验,反而举国上下要炮打庆功楼,将房地产龙头拉动中国经济乃至世界经济的功臣业绩抹杀掉,反过来倒打一耙说他们是经济泡沫的制造者。
另外,由于全国房地产高烧不退,让各级政府从中多收了许多土地款和税金管理规费,也把中国政府变成了世界上最有钱的政府,对未来中国发展增添许多后劲。可是一些舆论评价却始终偏离正确航线,把这种举国欢庆的大好形势,硬说成是泡沫经济过热的罪魁祸首。莫非说把房地产经济倒退到2008年低谷那样,拖累钢铁无人要,电厂煤炭、港口大萧条才好吗?难怪有人说:中国人就是爱折腾,吃了几天饱饭就想多整点事。
《成都市查处套取社会保险基金规定》已经2009年12月3日市政府第54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予公布,自2010年2月1日起施行。
二○○九年十二月二十一日
成都市查处套取社会保险基金规定
第一条(目的依据)
为加强社会保险基金管理,规范社会保险监督检查行为,维护社会保险基金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成都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适用范围)
本市行政区域内查处套取社会保险基金的活动,适用本规定。第三条(职权划分)
市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负责全市查处套取社会保险基金工作的组织、指导、监督和协调,区(市)县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套取社会保险基金行为的监督检查。
市和区(市)县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具体负责社会保险稽核,核查套取社会保险基金情况。
卫生、食品药品监管、人口计生、公安、工商、财政、审计、监察等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协助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对单位和个人套取社会保险基金行为进行监督检查。第四条(套取社会保险基金行为)
下列行为属于套取社会保险基金行为:
(一)虚构劳动关系或者提供虚假证明材料,骗取社会保险参保资格的;
(二)隐瞒、编造病史,伪造、变造、非法更改个人身份证明及档案材料,骗取享受社会保险待遇资格的;
(三)虚构享受社会保险待遇条件的;
(四)享受社会保险待遇条件发生变更或者丧失享受社会保险待遇资格,不按规定时间如实告知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继续享受社会保险待遇的;
(五)伪造或者冒用他人社会保险证件或者支付凭证的;
(六)将本人社会保险证件或者支付凭证交给他人,供其骗取社会保险待遇的;
(七)虚列、虚报、虚增社会保险服务项目和金额,骗取社会保险基金支出的;
(八)出具虚假证明材料或者鉴定意见,为他人骗取社会保险待遇提供帮助的;
(九)套取社会保险基金的其他行为。
第五条(调查职权)
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查处套取社会保险基金的行为,有权采取下列措施:
(一)依法进入与调查、检查事项有关的场所进行检查,就调查、检查事项询问有关人员;
(二)查阅与社会保险基金有关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以及其他与社会保险基金管理有关的资料;
(三)要求被调查、检查的单位和个人提供与调查、检查事项相关的文件资料,并作出解释和说明,必要时可以发出调查询问书;
(四)采取记录、录音、录像、照像或者复制等方式收集有关情况和资料;
(五)委托社会中介机构就调查、检查事项进行审计;
(六)依法采取的其他措施。
第六条(调查方式和回避制度)
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工作人员进行调查、检查,不得少于2人,并应当出示行政执法证件,制作调查笔录。
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工作人员与被调查的单位和个人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
第七条(行政处理程序)
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应当根据调查、检查的结果,对套取社会保险基金的行为作出下列处理决定:
(一)确需给予行政处罚的,依法作出行政处罚决定;
(二)确需改正而未改正的,依法责令改正或者作出相应的行政处罚决定;
(三)情节轻微且已改正的,不予行政处罚;
(四)违法事实不能成立的,不得给予行政处罚。
发现不属于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处理的事项,应当及时移送有关部门处理;涉嫌犯罪的,应当依法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第八条(工作时限)
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查处套取社会保险基金的行为,应当自立案之日起60日内完成;对案情复杂的,经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30日。
为查明事实进行鉴定、审计的时间,不计入前款规定的办案期限。
第九条(社保经办机构处理程序)
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对套取社会保险基金的行为,依法开展社会保险稽核。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根据稽核结果,报请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批准后,可以作出暂停、停止支付社会保险待遇或者相关费用的决定,并责令退还被套取的社会保险基金;对依法应当给予行政处罚的,由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依法作出行政处罚决定。
经依法认定违法事实不成立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应当在5个工作日内补发社会保险待遇或者相关费用。
第十条(权利救济)
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对单位或个人套取社会保险基金行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前,应当听取单位或个人的陈述、申辩;法律、法规规定应当依法听证的,应当告知单位或个人有权依法要求举行听证;单位或个人要求听证的,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应当组织听证。
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对单位或个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后,单位或个人有权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第十一条(举报奖励)
任何单位和个人均有权向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及其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举报套取社会保险基金的行为。政府建立举报奖励制度,对举报套取社会保险基金行为并经查证属实的举报人给予奖励。具体奖励办法由市财政局会同市劳动保障局制定。
第十二条(举报人信息保密制度)
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和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受理、办理举报案件时,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严禁泄露举报人的姓名、单位、住址等信息;
(二)不得向被调查单位或者被调查人出示举报材料;
(三)宣传报道或者奖励举报人,除征得举报人同意外,不得以明示或者暗示方式公开举报人的姓名、单位、住址等信息。
第十三条(诚信记录)
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和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应当建立参保单位和个人守法诚信档案,对有不良记录的单位和个人进行重点管理。单位或个人套取社会保险基金情节严重的,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依法进行行政处罚后,应当向社会公布。
第十四条(套取社会保险基金法律责任)
单位或个人骗取社会保险待遇或者骗取社会保险基金支出的,由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责令退还,处以骗取金额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
社会保险待遇领取人丧失待遇领取资格后,本人或者他人继续领取待遇或者以其他形式骗取社会保险待遇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立即停止待遇支付并责令限期退还已经领取的款项;逾期拒不退还的,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依法追回,并由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处以5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
第十五条(冒领养老保险待遇法律责任)
对弄虚作假违规办理离退休手续的人员,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应立即停发基本养老金,并限期收回或者从其以后应领取的基本养老金中逐步扣除已经冒领的养老保险金;离退休人员死亡后,其亲属或者他人冒领基本养老金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应责令冒领者限期退还,并由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给予5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对逾期拒不退还冒领的养老保险金以及不履行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处罚决定的,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第十六条(城乡居民参保人员套取医疗保险基金法律责任)
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医疗保险经办机构依法追回其从基本医疗保险基金中报销的医疗费用,由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处以200元以下罚款:
(一)将本人的社会保险卡借给他人冒名住院或者办理门诊特殊疾病的;
(二)伪造或者冒用他人社会保险卡住院或者办理门诊特殊疾病的;
(三)隐瞒、编造病史,伪造、涂改医疗文书、单据等有关凭证,虚报冒领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的;
(四)套取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的其他行为。
第十七条(城镇参保职工套取医疗保险基金法律责任)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或者其他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医疗保险经办机构依法追回其从基本医疗保险基金中套取的医疗费用,由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处以2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并视情节轻重,暂停其6个月以上24个月以下基本医疗保险待遇:
(一)将本人的社会保险卡借给他人冒名住院或者办理门诊特殊疾病、家庭病床就医的;
(二)伪造或者冒用他人社会保险卡住院或者办理门诊特殊疾病、家庭病床就医的;
(三)隐瞒、编造病史,伪造、涂改医疗文书、单据等有关凭证,虚报冒领基本医疗保险待遇的;
(四)转卖通过医疗保险基金报销的药品,谋取不当利益,造成医疗保险基金损失的;
(五)套取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的其他行为。
第十八条(定点医疗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套取医疗保险基金法律责任)
定点医疗机构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医疗保险经办机构依法追回其从基本医疗保险基金中获取的费用,由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责令整改,处以违规金额1至3倍的罚款,对直接责任人员处5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由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取消其定点医疗机构资格,5年内不得授予其定点医疗机构资格:
(一)将不符合入院指征的参保人员收住入院或者将符合出院指征应予出院的参保人员继续滞留住院的;
(二)未按规定查验身份证明和社会保险卡导致他人冒名顶替、挂床住院的;
(三)采取虚记费用、串换药品或者诊疗项目、伪造证明或者凭据等手段骗取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的;
(四)将工伤事故、交通事故、医疗事故、妇女生育费用等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的;
(五)将医疗保险不予支付的药品、诊疗项目和医疗服务设施变通记入医疗保险基金支付的;
(六)私自联网结算或者将非定点医疗机构的费用纳入医疗保险结算的;
(七)为不符合条件的参保人员办理家庭病床或者办理特殊疾病的;
(八)经核实无病历记载或者病历记载与发生的医疗费用不符的;
(九)利用特殊病种超量购药、搭车开药、转让医疗票据,从中牟利的;
(十)不按药品实际名称、数量、金额,多开或者乱开收费票据的;
(十一)违反基本医疗保险规定,造成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流失的其他行为。
第十九条(定点零售药店及其工作人员套取医疗保险基金法律责任)
定点零售药店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医疗保险经办机构依法追回其从基本医疗保险基金中获取的费用,由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责令整改,处以违规金额1至3倍的罚款,并对直接责任人员处5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由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取消其定点零售药店资格,5年内不得授予其定点零售药店资格:
(一)不按处方配(售)药品或者超剂量配(售)药品,擅自更改处方的;
(二)不按药品实际名称、数量、金额,多开或者乱开收费票据的;
(三)违反药品价格政策,弄虚作假,造成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损失的;
(四)私自联网结算或者将非定点医疗机构的费用纳入医疗保险结算的;
(五)为参保人员套取个人账户现金的;
(六)用参保人员的个人账户支付个人账户使用范围外的其他费用的;
(七)违反基本医疗保险规定的其他行为。
第二十条(套取工伤保险基金法律责任之一)
工伤保险经办机构发现用人单位、工伤职工或者其直系亲属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立即停止工伤保险待遇的支付,并由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责令退还,处以骗取金额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
(一)用人单位、工伤职工虚构、伪造、变造、非法更改原始证明材料,骗取工伤认定结论和劳动能力鉴定结论的;
(二)工亡职工供养亲属虚构、伪造、变造、非法更改原始证明材料,骗取享受抚恤金待遇资格的;
(三)工伤待遇领取人丧失待遇领取资格后本人或者他人继续领取待遇或者以其他形式骗取工伤保险待遇的;
(四)骗取工伤保险基金的其他行为。
第二十一条(套取工伤保险基金法律责任之二)
工伤保险经办机构发现工伤保险服务协议医疗机构、辅助器具协议配置机构、工伤康复协议机构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立即停止工伤保险待遇的支付,由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取消其定点服务资格和责令退还工伤保险待遇金额,处以骗取金额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
(一)不按规定验证患者身份导致他人冒名住院的;
(二)将不符合入院指征的工伤人员收住入院或者挂床住院的;
(三)串换药品或者诊疗项目,虚设或者分解收费,将统筹基金支出范围以外的费用转为统筹基金结算的;
(四)滥用药品或者过度提供医疗服务的;
(五)虚报费用清单项目或者与病历记载内容不相符的;
(六)违反规定开具处方、编造病历、出具虚假证明或者票据的;
(七)辅助器具配置项目、金额与受伤部位、实际配置项目金额不相符的;
(八)违反工伤保险规定,造成工伤保险基金损失的其他行为。
第二十二条(套取生育保险基金法律责任)
参加生育保险的单位违反有关财务、会计、统计规定,伪造、变造、故意销毁有关账册、材料,或者不设账册,致使生育保险费缴费基数无法确定的,除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给予行政处罚、刑事处罚外,还应当按相关规定征缴生育保险费;延迟缴纳的,由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按照《社会保险征缴暂行条例》的规定加收滞纳金,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以5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罚款。
对以弄虚作假、冒名顶替等手段骗取生育保险待遇的单位和个人,或者协助骗取生育保险待遇的单位、医疗机构,由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责令退还生育保险待遇,处以骗取金额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三条(冒领或者套取失业保险待遇法律责任)
失业保险经办机构发现失业保险待遇领取人丧失失业保险待遇领取资格后,本人或者他人继续领取待遇或者以其他形式骗取社会保险待遇的,立即停止待遇的支付并责令退还;拒不退还的,由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依法处理,可处以5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
不具备享受失业保险待遇条件,伪造相关证明材料,骗取失业保险待遇的单位和个人,由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责令退还,处以骗取金额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四条(中介组织及个人套取社会保险基金法律责任)
中介机构及相关组织和个人,有本规定第四条规定的套取社会保险基金行为,参与、组织骗取社会保险待遇或者骗取社会保险基金支出的,由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责令退还,处以骗取金额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以5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五条(其他违法行为处理)违反本规定第十四条至第二十四条,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违反本规定的其他行为,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处理。
第二十六条(保障措施)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其中有第(一)项、第(二)项或者第(三)项行为的,处2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无理抗拒、阻挠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依照本规定查处骗取社会保险基金行为的;
(二)不按照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要求提供相关材料,隐瞒事实真相,出具伪证或者隐匿、毁灭证据的;
(三)经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责令改正拒不改正,或者拒不履行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的行政处理决定的;
(四)打击报复举报人、投诉人的。
违反前款规定,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
第二十七条(强制措施)
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可以根据法律的授权对单位或个人套取社会保险基金行为涉及的财产采取行政强制措施。
第二十八条(责任追究)
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或者街道、乡镇社会保障服务机构的工作人员套取或者伙同他人套取社会保险基金的,依照本规定第十四条第一款规定从重处罚,对直接责任人提请有权机关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的工作人员,在查处套取社会保险基金案件中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不履行或者不依法履行职责,严重影响查处工作正常开展的;
(二)收受贿赂、滥用职权、弄虚作假、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
(三)泄露在履行职责过程中知悉的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
(四)泄露举报信息,致使举报人受到打击报复或影响查处工作正常开展的;
(五)未按规定回避,致使查处工作有失公正的;
(六)应当给予行政处分的其他行为。
第二十九条(基金监管)
被追回的社会保险基金应当在10个工作日内足额划转相应的社会保险基金财政专户,并接受审计部门的监督。
第三十条(解释机关)
本规定具体应用中的问题由成都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负责解释。
第三十一条(施行日期)
第233号
《北京市行政问责办法》已经2011年5月19日市人民政府第93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1年10月1日起施行。
市长 郭金龙
二〇一一年六月十六日 目录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行政问责情形
第三章 行政问责方式和适用 第四章 行政问责程序 第五章 复核申诉 第六章 附则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行政人员的管理和监督,促进行政人员依法履行行政职责,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市各级行政机关的工作人员和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公共事务管理职能的组织及国家行政机关依法委托从事公共事务管理活动的组织中从事公务的人员(以下统称行政人员)不履行、违法履行、不当履行行政职责,导致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或者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或者造成不良影响,依照本办法规定追究责任。
第三条 市人民政府统一领导本市行政问责工作。市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区县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门和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按照干部管理权限负责行政问责工作的实施。
第四条 市和区、县监察机关在行政问责工作中履行下列职责:(一)指导、监督本级人民政府工作部门的行政问责工作;
(二)研究行政问责工作中出现的重大问题,并向本级人民政府提出相应建议;
(三)负责受理、调查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应当由本级人民政府作出处理决定的行政问责案件,并提出处理建议;
(四)统计、分析本行政区域行政问责的处理情况;(五)本级人民政府交办的其他行政问责工作。
其他行政机关应当建立健全工作责任制,明确监察、法制、人事等部门或者机构在行政问责工作中的职责,负责受理投诉、控告和检举,开展调查,提出拟处理意见等工作。
第五条 行政问责应当坚持实事求是、公平公正、权责统一、教育与惩处相结合的原则,做到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定性准确、处理恰当、程序合法、手续完备。
第六条 市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区县人民政府应当定期向市监察机关报告行政问责工作情况。
区、县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和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定期向区、县监察机关报告行政问责工作情况。
第七条 行政人员应当依法行政,自觉执行法律、法规、规章和上级的决定、命令、部署,确保政令畅通,提高行政效能,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监察机关、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法制工作机构应当通过多种形式对行政人员进行有关建设法治政府知识的培训。
第二章 行政问责情形 第八条 行政人员有下列应当履行而未履行行政职责情形之一,导致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或者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或者造成不良影响的,应当进行行政问责:
(一)对依申请、请求、申诉的行政行为,未按照规定受理、审查、决定的;(二)未按照规定检查、检验、检测、检疫的;(三)对发现的违法行为未制止、纠正的;
(四)对依法应当给予行政处罚或者采取行政强制措施的违法行为,未予处理的;(五)收到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投诉、举报后,未按照规定调查、处理的;(六)应当履行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人身权和财产权等法定职责,而未履行的;(七)行政相对人询问有关行政许可、行政给付条件、程序、标准等事项,拒绝答复的;(八)未履行行政复议职责、行政诉讼应诉职责、行政赔偿或者行政补偿职责,损害政府与行政相对人关系的;
(九)未履行信息公开义务、告知义务或者保密义务的;(十)国家和本市规定的其他不履行行政职责的情形。
第九条 行政人员有下列违法履行行政职责情形之一,导致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或者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或者造成不良影响的,应当进行行政问责:
(一)违反议事规则,个人或者少数人对重大事项作出决定,或者改变集体作出的决定的;
(二)无依据实施影响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或者增加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义务的行政行为的;
(三)违反规定的步骤、顺序、方式、形式等规定程序实施行政行为的;(四)超过法定时限或者合理时限履行职责的;(五)超越法定权限实施行政行为的;
(六)隐瞒、截留、挪用、私分或者变相私分行政征收征用款物的;(七)违法查封、扣押、没收、征收、征用财物的;
(八)不具有行政执法资格或者违反规定使用执法证件的;
(九)违反规定乱收费,或者要求行政相对人接受有偿服务、购买指定商品以及承担其他非法定义务的;
(十)违反规定制作法律文书、使用票据的;(十一)违法委托其他组织或者个人履行职责的;
(十二)实施行政行为无事实根据,或者主要事实不清,主要证据不足的;(十三)国家和本市规定的其他违法履行行政职责的情形。
第十条 行政人员有下列不当履行行政职责情形之一,导致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或者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或者造成不良影响的,应当进行行政问责:
(一)工作作风懈怠、工作态度恶劣的;
(二)对于明显相同情况的相对人不同对待,歧视特定相对人,或者为实现行政管理目标采取的行政方法、手段明显失当等滥用自由裁量权履行行政职责的;
(三)国家和本市规定的其他不当履行行政职责的情形。第三章 行政问责方式和适用 第十一条 行政问责的方式为:(一)责令作出书面检查;(二)责令道歉;(三)通报批评;(四)行政告诫;(五)停职检查;
(六)调离工作岗位;(七)责令辞去领导职务;(八)免职。
行政人员有本办法规定的违法违纪情形,按照《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和其他有关规定应当给予处分的,不得以前款规定的行政问责方式代替行政处分,也不得以行政处分代替前款规定的行政问责方式。
第十二条 对应当问责的行政人员,应当根据其行为性质、危害程度等因素确定情节轻重,分别作出如下处理:
(一)情节较轻的,给予责令作出书面检查、责令道歉、通报批评处理;(二)情节较重的,给予行政告诫、停职检查、调离工作岗位处理;(三)情节严重的,给予责令辞去领导职务、免职处理。
给予行政告诫、停职检查、调离工作岗位、责令辞去领导职务、免职处理的,可以同时适用责令作出书面检查、责令道歉、通报批评。
第十三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从重处理:(一)拒绝改正错误的;
(二)隐瞒事实真相,干扰、阻碍行政问责工作的;(三)对投诉人、控告人、检举人打击报复的;(四)一年内被给予行政问责两次以上的;
(五)在两人以上共同违法违纪行为中起主要作用的;(六)其他按照规定应当从重处理的。
第十四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理:(一)主动交代违法违纪行为的;
(二)积极配合调查或者有立功表现的;
(三)主动采取措施,有效避免或者挽回损失、消除不良影响的;(四)其他按照规定可以从轻、减轻处理的。
第十五条 行政人员有本办法规定应当予以行政问责的情形,情节轻微,经过批评教育后改正的,可以免予行政问责。
行政人员在紧急情况下有本办法规定的应当予以行政问责情形,但尽到合理注意义务的,不予行政问责。
第十六条 行政人员实施行政行为时,认为上级的决定或者命令有错误的,可以向上级提出改正或者撤销该决定、命令的意见;上级不改变该决定、命令,或者要求立即执行的,行政人员应当执行该决定、命令,执行的后果由上级负责,行政人员不承担责任;但是,行政人员执行明显违法的决定、命令的,应当依法承担相应的责任。
两人以上共同实施行政行为的,主办人员承担主要责任,协办人员承担相应责任;责任无法区分的,共同承担责任。
第十七条 行政人员有本办法规定的违法违纪情形,受到行政问责,所在单位需要承担法律责任的,单位应当依法承担法律责任,不得以对行政人员的行政问责代替单位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
第十八条 对行政人员的考核、任用、奖励、表彰应当考虑其被行政问责的情况。受到行政问责的行政人员,取消当年相关的考核评优和评选先进的资格。第四章 行政问责程序 第十九条 对下列途径发现的行政人员应当行政问责的线索,按照管理权限初步核实后,对需要行政问责的,应当进行调查:
(一)上级或者本级人大常委会、人民政府的监督、检查;(二)监察、审计、法制等行政部门的监督、检查;(三)本单位的内部监督、检查;(四)行政诉讼;(五)行政复议;
(六)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投诉、控告、检举;
(七)公共媒体披露本办法规定的应当予以行政问责的情形且确有证据的报道;(八)其他途径。
第二十条 行政问责案件,应当自决定调查之日起3个月内作出行政问责处理决定。情况复杂的,经行政机关主要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3个月。
对于事实清楚、不需要进行问责调查的行政问责案件,应当直接作出行政问责处理决定。
第二十一条 调查行政问责案件,应当由两名以上工作人员进行。
调查处理行政问责案件,应当听取被调查的行政人员的陈述和申辩,并予以记录。对其合理意见,应当予以采纳;不予采纳的,应当说明理由。
第二十二条 参与行政问责案件调查、处理的人员与被调查的行政人员是近亲属关系的,或者与被调查的行政人员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案件公正处理的,应当提出回避申请;被调查的行政人员以及与案件有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有权要求其回避。
行政问责决定机关负责人的回避,由行政问责决定机关的上一级行政机关负责人决定;其他调查、处理人员的回避,由行政问责决定机关负责人决定。
行政问责决定机关或者行政问责决定机关的上一级行政机关,发现调查、处理人员有应当回避的情形,可以直接决定该人员回避。
第二十三条 调查终结,应当形成调查报告并提出拟处理意见,经行政机关的监察(包括派驻监察机构)、法制、人事等工作部门主要负责人签字,提交行政机关领导成员集体讨论后,作出给予行政问责、免予行政问责或者撤销行政问责案件的书面处理决定。
第二十四条 依照本办法第二十三条规定给予行政问责的,应当在行政问责处理决定书中载明下列内容:
(一)受到问责的行政人员的姓名、职务、级别、工作单位等基本情况;(二)违法违纪事实;(三)处理结果和依据;
(四)不服行政问责处理决定的复核、申诉途径和期限;(五)行政问责决定机关的名称、印章和作出决定的日期。
第二十五条 行政问责处理决定书应当在3个工作日内送达受到问责的行政人员,并应当及时函告有关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
有关机关要求处理或者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实名投诉、控告、检举的,应当书面告知其处理结果。
行政问责处理决定应当在一定范围公开,对于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行政问责案件的处理决定,一般应当向社会公开。
第二十六条 依照本办法规定应当给予行政问责的行政人员已调至其他行政机关工作的,原所在行政机关可以向其现任职行政机关提出处理建议,其现任职行政机关应当依法作出行政问责处理决定。第五章 复核申诉
第二十七条 受到问责的行政人员对处理决定不服的,可以自收到处理决定之日起30日内向作出处理决定的机关申请复核;对复核决定不服的,可以自收到复核决定之日起15日内向同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或者作出该复核决定的机关的上一级机关提出申诉;也可以不经复核,自收到处理决定之日起30日内直接提出申诉。
第二十八条 行政机关应当自受理复核申请之日起30日内作出书面复核决定并送达申请人。
申诉受理机关应当自受理申诉之日起60日内作出申诉处理决定书并送达申请人和原处理机关;案情复杂的,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时间不得超过30日。
复核、申诉期间不停止执行原问责处理决定。
受到问责的行政人员不因提出复核、申诉被加重处理。
第二十九条 申诉受理机关审查认定原处理决定有错误的,原处理机关应当自收到申诉处理决定书后15日内予以纠正。
第三十条 经复核、申诉认定行政问责处理决定错误,对行政人员造成名誉损害的,原处理机关应当赔礼道歉、恢复名誉、消除影响;造成经济损失的,应当依法补偿。
第六章 附则
第三十一条 对经市或者区、县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选举或者决定任命的人员予以停职检查、调离工作岗位、责令辞去领导职务、免职处理的,按照有关法律规定的程序办理。
各区、县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房地产市场调控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办发[2011]1号)文件和2011年全国保障性安居工程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做好房地产市场调控工作,逐步解决我市城镇居民住房问题,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结合我市实际,经市政府第14届139次常务会议研究同意,现将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切实落实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责任
(一)各区、县人民政府和市政府各部门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承担起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责任,严格执行国发[2010]10号、国办发[2011]1号文件相关要求。
(二)积极采取措施,稳定房价。一季度末,市政府将公布本市2011新建住房价格控制目标。
二、全面做好保障性住房建设工作
(三)各区、县和部门要按照市政府《2011住房保障工作目标责任书》的要求,切实落实土地供应、资金投入和税费优惠等政策,加大对保障性住房建设的支持力度,通过新建、改建、购买、长期租赁等方式,多渠道筹集保障性住房房源,逐步扩大住房保障制度覆盖面,积极引导鼓励房地产开发企业参与保障性住房建设和棚户区改造,确保在新出让或划拨土地的经济适用住房项目、普通商品房项目和棚户区改造项目中,廉租
住房的配建比例分别不低于15%、5%和30%,全面完成2011年保障性住房建设8.6万套(户)目标任务。
(四)大力发展公共租赁住房,采取多种方式加大公共租赁住房投资建设,鼓励机构投资者投资经营公共租赁住房,引导产业园区和大中型企业等建设公共租赁住房,完善融资机制,合理确定租金水平,加强保障性住房管理,健全准入退出机制,切实做到公开、公平、公正。
三、调整完善相关税收政策,加强税收征管
(五)税务部门要进一步采取措施,加强税收征管,对个人购买住房不足5年转手交易的,按其销售收入全额征收个人住房营业税,严格执行个人转让房地产所得税征收政策,确保政策执行到位。
(六)实行差别化土地增值税预征率,加强对土地增值税征管情况的监督和检查,重点对定价明显超过周边房价水平的房地产开发项目,进行土地增值税清算和稽查。
(七)房管部门在办理存量房交易登记时,应要求房地产价格评估机构对交易房屋进行价格评估,坚决堵塞“阴阳合同”漏洞。
(八)认真落实国家税收优惠政策。对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经济适用住房、棚户区改造安置住房等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项目,落实国家税费减免政策。
四、强化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
(九)对贷款购买第二套住房的居民家庭,首付款比例不低于60%,贷款利率不低于基准利率的1.1倍。银行业监管部门要加强对商业银行执行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情况的监督检查,对违规行为要严肃处理。
五、严格住房用地供应管理
(十)各区、县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和市级各部门要切实落实保障性住房、棚户区改造住房和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用地不低于住房建设用地
供应总量的70%的要求。在新增建设用地计划中,要优先保证保障性住房用地,保障性住房建设用地未落实的区县、开发区和部门,必须停止供应其他住房建设用地。
(十一)保证土地供应总量,进一步完善土地出让方式。大力推广“限房价、竞地价”方式供应中低价位普通商品住房用地。2011年的商品住房用地供应计划总量原则上不得低于前2年年均实际供应量,要积极增加限价商品住房用地计划供应量。
(十二)加强对企业土地市场准入资格和资金来源的审查。参加土地竞买的单位和个人,必须说明资金来源并提供相应证明。对已供房地产用地,超过两年没有取得施工许可证进行开工建设的,必须及时收回土地使用权,并处以闲置一年以上罚款。要依法查处非法转让土地使用权的行为,对房地产开发建设投资达不到25%以上的(不含土地价款),不得以任何方式转让土地及合同约定的土地开发项目。
六、合理引导住房需求
(十三)自通知发布之日起,已拥有1套住房的本市户籍居民家庭(包括夫妻双方及未成年子女,下同)、能够提供在本市一年以上纳税证明或社会保险缴纳证明的非本市户籍居民家庭,限购1套住房(含新建商品住房和二手住房);对已拥有2套及以上住房的本市户籍居民家庭、拥有1套及以上住房的非本市户籍居民家庭、无法提供一年以上本市纳税证明或社会保险缴纳证明的非本市户籍居民家庭,暂停在本市辖区内向其售房。
(十四)加快个人住房信息系统建设,进一步完善购房人购房资格核查机制,加强对购房人资格的审查,确保限购政策落实到位。对不符合资格的购房人,不予办理商品房网签、备案和二手房过户手续;对未严格核实购房人资格,违规售房或代理售房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和房地产经纪机构,要严肃查处。公安、民政、人力资源和社保等部门要积极配合支持房管部门做好购房资格审查工作。
七、建立健全住房保障和稳定房价工作的约谈问责机制
(十五)进一步加强对住房保障和稳定房价工作的监督和检查工作,对于出现新建住房价格过快上涨、住房保障目标任务未完成、租售管理和后期使用监管不力、执行差别化住房信贷、税收政策不到位、房地产相关税收监管不力、执行差别化住房信贷、税收政策不到位、房地产相关税收征管不力、个人住房信息系统建设滞后等问题的,市政府将约谈、问责相关区、县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和市级部门负责人。
八、坚持强化正确舆论导向
(十六)新闻媒体要积极引导居民从国情出发理性消费,为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和加快推进住房保障体系建设提供有力的舆论支持,大力宣传住房保障和房地产市场调控工作取得的进展和成效,深入正确解读政策措施,防止虚假信息或不负责任的猜测、评论误导消费预期。对制造、散步虚假消息的,要追究有关当事人的责任。
西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第一条为加强兽药监督管理, 促进兽医临床合理用药, 保障动物产品安全, 根据《兽药管理条例》, 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国家对兽药实行分类管理, 根据兽药的安全性和使用风险程度, 将兽药分为兽用处方药和非处方药。
兽用处方药是指凭兽医处方笺方可购买和使用的兽药。
兽用非处方药是指不需要兽医处方笺即可自行购买并按照说明书使用的兽药。
兽用处方药目录由农业部制定并公布。兽用处方药目录以外的兽药为兽用非处方药。
第三条农业部主管全国兽用处方药和非处方药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兽医行政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兽用处方药和非处方药的监督管理, 具体工作可以委托所属执法机构承担。
第四条兽用处方药的标签和说明书应当标注“兽用处方药”字样, 兽用非处方药的标签和说明书应当标注“兽用非处方药”字样。
前款字样应当在标签和说明书的右上角以宋体红色标注, 背景应当为白色, 字体大小根据实际需要设定, 但必须醒目、清晰。
第五条兽药生产企业应当跟踪本企业所生产兽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发现不适合按兽用非处方药管理的, 应当及时向农业部报告。
兽药经营者、动物诊疗机构、行业协会或者其他组织和个人发现兽用非处方药有前款规定情形的, 应当向当地兽医行政管理部门报告。
第六条兽药经营者应当在经营场所显著位置悬挂或者张贴“兽用处方药必须凭兽医处方购买”的提示语。
兽药经营者对兽用处方药、兽用非处方药应当分区或分柜摆放。兽用处方药不得采用开架自选方式销售。
第七条兽用处方药凭兽医处方笺方可买卖, 但下列情形除外:
(一) 进出口兽用处方药的;
(二) 向动物诊疗机构、科研单位、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其他兽药生产企业、经营者销售兽用处方药的;
(三) 向聘有依照《执业兽医管理办法》规定注册的专职执业兽医的动物饲养场 (养殖小区) 、动物园、实验动物饲育场等销售兽用处方药的。
第八条兽医处方笺由依法注册的执业兽医按照其注册的执业范围开具。
第九条兽医处方笺应当记载下列事项:
(一) 畜主姓名或动物饲养场名称;
(二) 动物种类、年 (日) 龄、体重及数量;
(三) 诊断结果;
(四) 兽药通用名称、规格、数量、用法、用量及休药期;
(五) 开具处方日期及开具处方执业兽医注册号和签章。
处方笺一式三联, 第一联由开具处方药的动物诊疗机构或执业兽医保存, 第二联由兽药经营者保存, 第三联由畜主或动物饲养场保存。动物饲养场 (养殖小区) 、动物园、实验动物饲育场等单位专职执业兽医开具的处方签由专职执业兽医所在单位保存。
处方笺应当保存二年以上。
第十条兽药经营者应当对兽医处方笺进行查验, 单独建立兽用处方药的购销记录, 并保存二年以上。
第十一条兽用处方药应当依照处方笺所载事项使用。
第十二条乡村兽医应当按照农业部制定、公布的《乡村兽医基本用药目录》使用兽药。
第十三条兽用麻醉药品、精神药品、毒性药品等特殊药品的生产、销售和使用, 还应当遵守国家有关规定。
第十四条违反本办法第四条规定的, 依照《兽药管理条例》第六十条第二款的规定进行处罚。
第十五条违反本办法规定, 未经注册执业兽医开具处方销售、购买、使用兽用处方药的, 依照《兽药管理条例》第六十六条的规定进行处罚。
第十六条违反本办法规定,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依照《兽药管理条例》第五十九条第一款的规定进行处罚:
(一) 兽药经营者未在经营场所明显位置悬挂或者张贴提示语的;
(二) 兽用处方药与兽用非处方药未分区或分柜摆放的;
(三) 兽用处方药采用开架自选方式销售的;
(四) 兽医处方笺和兽用处方药购销记录未按规定保存的。
第十七条违反本办法其他规定的,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兽药管理条例》有关规定进行处罚。
此次冬拍,广州嘉德有意调低市场预期,拍品总量少于往年,拍品质量却有所提升,近现代名家书画及写实派名家油画精品迭出。据中国嘉德广州国际拍卖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许习文介绍,此次冬拍能够取得不俗表现,主要是因为部分卖家在金融风暴环境下信心不足,估价较往年有所调低,吸引了众多买家趁机低价入货,为艺术品拍卖市场带来暖意。
中国油画专场作为最先开槌的专场,精品尽出,异彩纷呈,为此次势头良好的冬拍拉开了序幕。整场共有112件油画作品上拍,总成交额约2700万元,成交率约72%,囊括了写实画派绝大多数精品近作,荟萃了靳尚谊、陈逸飞、王肇民、杨飞云、朝戈等流名家的名作,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靳尚谊的《女人体》和陈逸飞的《寻梦佳人》及《上海滩·旧梦》,其中,《女人体》以694.4万元的高价成交,《寻梦佳人》以及《上海滩·旧梦》也分别以537.6万元和224万元的高价成交。除此之外,冷军的《金属·水泥·木》、杨飞云的《女肖像》、范勃的《弱冠》等名家作品也——亮相并取得不俗成绩。
明镜书屋多年来不轻易出手的收藏在此次嘉德冬拍也公开露面,专场“明镜书屋珍藏中国书画”涵盖许多作品,集中收藏包括关山月、黎雄才、赖少琪、杨之光、林墉等人的作品,吸引了许多收藏家的注意,表现出色,成交率达到87%,成交额约1000万。其中,黎雄才的《山水》以134.4万的成交价位居该场榜首。
广州嘉德特别推出的“仁风馆藏扇”专场表现不俗,虽总成交金额仅为238万元,但96%的高成交率,为金融风暴环境下信心不足的藏家注入一剂强心针,其中,该场拍卖图录封面作品——张大千、吴湖帆的《花蝶》以24.6万元人民币摘得该场桂冠,于非庵的《萝卜草虫》以21.3万元的成交价位居其次,齐白石的《小鸡》,溥濡的《山水、书法》,张大干、简琴斋的《山水、书法》表现也十分惹眼。
岭南名家书画专场总成交额约为1145万元,成交率为58%。上拍的作品包括赵少昂、高奇峰、林墉、方人定、林风眠、黄君璧、关山月、赖少其等的画作。大多数作品成交价均贴近作者原来的市场价格。其中表現最为突出的是高奇峰的作品《清猿图》以156.8万元成交,在专场全数成交的拍品中成交价最高,赵少昂的《山外青山峰外峰》也以89.6万元的价格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