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国的森林

2024-06-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天国的森林(精选10篇)

天国的森林 篇1

太平天国起义其间, 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 人口、自然资源大量消耗, 有人估计太平天国运动造成约两千万人丧生, 据称1850年的中国人口大约有4.1亿人, 经过太平天国、捻军及回族等起事后, 到1873年人口下降至大约3.5亿人, 由此可见太平天国运动期间的破坏程度。为打击对方, 清政府与太平天国双方都采用了坚壁清野的焦土政策, 其中也包括故意烧毁森林使对方无处隐蔽、无法樵采的战术。天平天国运动从两广地区, 向北发展到湘江流域, 再至长江中下游地区, 从自然地理上讲, 经过了南岭山地、长江中下游丘陵地区, 这些地区正是当时我国森林分布较为密集的地区, 长江中下游地区湖广、安徽、江浙等地不少森林, 都在这一时期受到重大损失, 如湖南衡阳、衡南等地的广阔森林, 就是在这次被焚烧毁坏以后, 长期不能恢复。江南等地“耕者废夜, 烟火断绝, 寇行无人之境” (《清史稿·洪秀全传》) 。

起义爆发不久, 广西、广东地区的森林首先遭到破坏, 如1854年, 广州白云山之松树和粤东罗浮山森林, 在清军与太平天国双方争战下, 大部分为战争所破坏。湘江流域是曾国藩湘军与天平军争夺的主要地区之一, 在曾国藩的书牍中, 有“兵燹所至, 无树不伐”之语, 可以想象森林破坏程度是何等之剧, 曾国藩这句话也当然适用于清军于太平军争战的其他地区。太平军定都南京后, 清政府随即在南京紫金山地区, 建立江南大营, 于是南京紫金山地区也成了双方争夺而致使森林破坏的地区, 太平天国时期, 紫金山一带军营屯扎, 连年鏖战, 林木焚毁殆尽。南京钟山地区在明代曾大力人工种植林木, 从洪武元年 (1368年) 经过六十多年的努力, 至宣德三年 (1428年) , 在朝阳门外 (今中山门) 钟山南麓, 所种植的油桐、漆、棕树达200余万株。由卫队士兵管理守护, 此外对松、杉、竹等用材树种的造林也很重视。到万历年间 (公元1572年———1620年) , 紫金山 (即钟山) 、青龙山、牛首山及附近诸山, 已均被森林所覆盖。乾隆至嘉庆年间 (公元1736年至公元1820年) 《江宁府志》记载:“乾隆巡视钟山灵谷寺, 康熙巡视清凉山 (钟山向西延伸的余脉) 时, 赞美南京诸山‘蔚然深秀松森森’松林十余里。‘青山云里夹竹篁’石头山 (即今清凉山) 竹林六十余里”。而至太平天国时期钟山恢复起来的森林遭到很大的破坏, 特别是太平天国时期, 先是太平军围攻南京城内清军, 经三年之久才攻占。后不久清军又围攻城内的太平军, 在钟山脚下龙脖子处破城而入。这期间, 钟山及南京城廓附近诸山森林, 均被兵所毁。“四境青山濯濯而童”, 唯有僧侣所保护的灵谷寺、万福寺、紫霞洞、孝陵墓等处林木得以幸存。咸丰十年 (1860年) 的太湖罗山之战中, 清军烧毁太平军营, 东南风起, 大火蔓延, 焚毁皖南大面积山林。太平天国全盛时期江南地区势力囊括浙江, 甚至福建北部地区, 战火也同样烧至此处, 浙江丘陵为我国东南森林覆盖较多的地区, 太平天国时期破坏严重, 所剩森林多为清军与太平军争战未到之地。

就太平天国自身而言, 其对于森林资源的破坏也不无关系。在长沙之战中, 石达开恐怕城外丘陵埋伏清军, 命令用火药对城外山包进行爆破, 将灌木林全部烧毁。石达开在其日记中就曾说:“往南郊 (湖北施南县之南郊) 视察, 有探地兵云, 为虎所伤, 诘其详, 则南山有一峰如屏障, 恶木阴翳, 虎狼踞之, 故当夏日草木长茂之时, 往往南门不启。予谓正本清源计, 宜毁其窟穴。军中有湘人王某, 能制火药, 造就试用, 乃将炸药放置妥贴, 予登碑遥望, 已睹浓烟四冒, 忽霹雳一声, 天崩地裂, 山峰一小部分, 已纷然下坠, 树木拔根飞舞, 野兽狂奔乱跑, 不辨其为虎豹豺狼也。王某言, 此特最小之炸力耳, 半月后, 当用大炸力去全部分, 可令此间变为坦途, 直通后山, 而猛兽毒蛇之窟, 一旦扫除尽净。”可见当时为驱除障碍, 开山进军, 被毁之森林, 也当不少。

总之, 太平天国虽是一场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在看到起积极方面的同时, 也应当注意到战争期间对于人口、自然资源的巨大消耗, 太平天国运动对于我国森林资源的损耗, 是我国近百年来森林破坏最严重的时期。

参考文献

[1]陈嵘.《中国森林史料》.中国林业出版社, 1983年。

[2]石达开.《石达开日记》.世界书局出版社, 1934年。

[3]http://www.zschina.org.cn/news/0702/01.htm

太平天国运动时期的森林损耗 篇2

太平天国起义其间,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人口、自然资源大量消耗,有人估计太平天国运动造成约两千万人丧生,据称1850年的中国人口大约有4.1亿人,经过太平天国、捻军及回族等起事后,到1873年人口下降至大约3.5亿人,由此可见太平天国运动期间的破坏程度。为打击对方,清政府与太平天国双方都采用了坚壁清野的焦土政策,其中也包括故意烧毁森林使对方无处隐蔽、无法樵采的战术。天平天国运动从两广地区,向北发展到湘江流域,再至长江中下游地区,从自然地理上讲,经过了南岭山地、长江中下游丘陵地区,这些地区正是当时我国森林分布较为密集的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湖广、安徽、江浙等地不少森林,都在这一时期受到重大损失,如湖南衡阳、衡南等地的广阔森林,就是在这次被焚烧毁坏以后,长期不能恢复。江南等地“耕者废夜,烟火断绝,寇行无人之境”(《清史稿·洪秀全传》)。

起义爆发不久,广西、广东地区的森林首先遭到破坏,如1854年,广州白云山之松树和粤东罗浮山森林,在清军与太平天国双方争战下,大部分为战争所破坏。湘江流域是曾国藩湘军与天平军争夺的主要地区之一,在曾国藩的书牍中,有“兵燹所至,无树不伐”之语,可以想象森林破坏程度是何等之剧,曾国藩这句话也当然适用于清军于太平军争战的其他地区。太平军定都南京后,清政府随即在南京紫金山地区,建立江南大营,于是南京紫金山地区也成了双方争夺而致使森林破坏的地区,太平天国时期,紫金山一带军营屯扎,连年鏖战,林木焚毁殆尽。南京钟山地区在明代曾大力人工种植林木,从洪武元年(1368年)经过六十多年的努力,至宣德三年(1428年),在朝阳门外(今中山门)钟山南麓,所种植的油桐、漆、棕树达200余万株。由卫队士兵管理守护,此外对松、杉、竹等用材树种的造林也很重视。到万历年间(公元1572年——1620年),紫金山(即钟山)、青龙山、牛首山及附近诸山,已均被森林所覆盖。乾隆至嘉庆年间(公元1736年至公元1820年)《江宁府志》记载:“乾隆巡视钟山灵谷寺,康熙巡视清凉山(钟山向西延伸的余脉)时,赞美南京诸山‘蔚然深秀松森森松林十余里。‘青山云里夹竹篁石头山(即今清凉山)竹林六十余里”。而至太平天国时期钟山恢复起来的森林遭到很大的破坏,特别是太平天国时期,先是太平军围攻南京城内清军,经三年之久才攻占。后不久清军又围攻城内的太平军,在钟山脚下龙脖子处破城而入。这期间,钟山及南京城廓附近诸山森林,均被兵所毁。“四境青山濯濯而童”,唯有僧侣所保护的灵谷寺、万福寺、紫霞洞、孝陵墓等处林木得以幸存。咸丰十年(1860年)的太湖罗山之战中,清军烧毁太平军营,东南风起,大火蔓延,焚毁皖南大面积山林。太平天国全盛时期江南地区势力囊括浙江,甚至福建北部地区,战火也同样烧至此处,浙江丘陵为我国东南森林覆盖较多的地区,太平天国时期破坏严重,所剩森林多为清军与太平军争战未到之地。

就太平天国自身而言,其对于森林资源的破坏也不无关系。在长沙之战中,石达开恐怕城外丘陵埋伏清军,命令用火药对城外山包进行爆破,将灌木林全部烧毁。石达开在其日记中就曾说:“往南郊(湖北施南县之南郊)视察,有探地兵云,为虎所伤,诘其详,则南山有一峰如屏障,恶木阴翳,虎狼踞之,故当夏日草木长茂之时,往往南门不启。予谓正本清源计,宜毁其窟穴。军中有湘人王某,能制火药,造就试用,乃将炸药放置妥贴,予登碑遥望,已睹浓烟四冒,忽霹雳一声,天崩地裂,山峰一小部分,已纷然下坠,树木拔根飞舞,野兽狂奔乱跑,不辨其为虎豹豺狼也。王某言,此特最小之炸力耳,半月后,当用大炸力去全部分,可令此间变为坦途,直通后山,而猛兽毒蛇之窟,一旦扫除尽净。”可见当时为驱除障碍,开山进军,被毁之森林,也当不少。

总之,太平天国虽是一场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在看到起积极方面的同时,也应当注意到战争期间对于人口、自然资源的巨大消耗,太平天国运动对于我国森林资源的损耗,是我国近百年来森林破坏最严重的时期。

【参考文献】

[1]陈嵘.《中国森林史料》.中国林业出版社,1983年。

[2]石达开.《石达开日记》.世界书局出版社,1934年。

[3]http://www.zschina.org.cn/news/0702/01.htm

[4]张镜清.《历史时期广东森林变迁的初步研究》.广东林业科技,1985年第2期。

天国花园的故事 篇3

从前有一位国王的儿子,世界上所发生的事情,他都能在书里读到,不过天国花园在什么地方,书上却一字也没有提到。而他最想知道的正是这件事情。他想到天国去看看天国花园到底是怎么样的,因为他想看看亚当和夏娃偷吃的禁果又是什么。当他进入一个有火的洞口,里面坐着一个高大的老太婆,老太婆一手拔着火焰,一边对进来的王子说“欢迎您,请座下来”。当王子在火边坐下来时感到从洞口传来一阵阴冷的风,王子说:瞧,吹进来一股阴冷的风。这时,老太婆说因为这是她的一个儿子回来了,还告诉王子她有四个儿子,他们是世界上的四种风,名叫:“北风、西风、南风、东风”。讲述东风带着王子到天国,见着了仙女等很多精彩的故事,看到最后原来这都是王子做的一个美丽的梦。

太平天国运动的教案 篇4

基本信息 名称 太平天国运动 执教者 张远 课时 1 所属教材目录 人民版必修一专题三第一节 教材分析 根据课程标准,本课重点内容是太平天国兴起的原因;金田起义;《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 ;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 ;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

《资政新篇》与《天朝田亩制度》的关系:①《资政新篇》继承了《天朝田亩制度》反封建的一面;②《资政新篇》弥补了《天朝田亩制度》改造社会方案上落后与空想的不足;③两者在社会发展的趋势和社会经济的主张方面是相反的、矛盾的。 学情分析 本课内容繁多,不容易记忆,要注意让学生理顺思路,把握太平天国运动的基本线索。要把它放在整个民主革命的大背景中去,从运动兴起的背景中感受农民阶级在社会危机不断加深中敢于斗争的精神,从运动失败中认识农民阶级自身的局限性。

对于太平天国运动学生在初中时已经学过,通过影视对太平天国运动了解也比较多,比初中已有一定的分析理解能力。同时有多媒体教学支持,可以更生动形象的展现这段历史。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课程标准的要求是:“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

通过学习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发展、失败,使学生感知、认识历史事件的发展过程,探求历史现象背后的本质规律,从而理解和掌握历史。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分析太平天国运动的作用,使学生初步学会查找史料、从不同角度认识问题、以及论从史出的学习方法,学会主动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太平天国运动的学习,使学生对中国近代的农民运动有恰当认识。认识太平天国运动与近代民主革命的关系:农民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主要力量,但依靠单纯的农民运动无法完成民主革命任务,也无法实现中国的现代化。农民必须在先进力量组织领导下,科学的理论指导下,参加民主革命和建设,才能恰当地发挥农民的力量。通过历史学习使学生关注中国农民问题,认识农民问题是中国社会的基本问题之一。 教学重难点 重点 重点:太平天国的兴起和失败;《天朝田亩制度》。

难点 难点:《天朝田亩制度》的评价、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失败的必然性。 教学策略与 设计说明 多媒体教学支持,可以更生动形象的展现这段历史。

教学基本流程:讲-练-评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注明每个环节预设的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2分钟

3分钟

2分钟

2分钟

2分钟

3分钟

2分钟

8分钟

3分钟

4分钟

5分钟

2分钟 教师提问:鸦片战争使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教师导入:鸦片战争以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深受本国封建主义和外国资本主义的双重压迫,社会矛盾激化。农民阶级不堪忍受,终于揭竿而起,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农民起义。

洪秀全理想天国的破灭 篇5

众所周知金田起义的领袖也就是后来的太平天国万岁洪秀全并没有一开始就看破科举考场的“红尘”, 正是由于他十几年的醉心科举才换来屡试不中后的“绝望反击”。

洪秀全原名“火秀”, 稍大, 按家族辈分取名为“仁坤”, 长大后因不满意又自己更名为“秀全”。他自幼好学, 十三岁能背诵“四书五经”等, 因此自由被族里乡党视为“才学优俊”但是他的科举道路非常不顺利, 在四次应试不中之后终于写下了:

龙潜海角恐惊天, 暂且偷闲跃在渊。

等待风云起聚会, 飞腾六合定乾坤。

洪秀全完全排除人口增多会出现衣食不足的可能性, 认为人类的生和死, 都有上帝的妥善安排。消灭封建统治体系, 建立公平正直的太平天国, 是使人口众多的中国“无处不均匀, 无人不饱暖” (《天朝田亩制度》) 的唯一途径。

让我们再回到当时的社会背景:封建主义的政府极尽可能的剥削广大百姓, 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瓦解了小农经济, 农民纷纷破产;1850前后两广大旱, 农民颗粒无收生活难以维继于是纷纷揭竿而起。这些条件都为洪秀全起事创造了良好的机遇。

回首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王朝历次以宗教为组织形式的农民起义几乎都逃脱不了悲剧的结局, 从汉代的张角起义到清朝的白莲教起义都是如此。以宗教为组织形式固然拥有一系列的优势, 可这些优势仿佛精美的瓷器一样——一旦出现一丝瑕疵破损, 它的所有优点都失去了意义甚至会起到反噬的作用。

洪秀全的理想天国在它萌发之时, 其失败的命运已经由历史宣判了。

二、理想天国的重要实现途径——《天朝田亩制度》的颁布 (“现实的”乌托邦)

《天朝田亩制度》的基本内容, 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其中最为根本的是土地制度, 是洪秀全的全部思想的精华所在。

太平天国革命前夕, 地主豪强兼并土地十分严重。全国土地大部分都集中在少数人手里, 而80%的农民没有土地。在江淮流域、华北地区, 就出现了有百顷、千顷的地主;形成“田主不知耕, 耕者多无田”的局面。广大农民处于啼饥号寒之中, 所以, 他们都渴望着有自己的土地耕种。洪秀全为了在人间建立一个人人平等、天下一家、共享太平的“天国”, 于1853年冬, 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天朝田亩制度》的中心内容是, 要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天朝田亩制度》以解决农民土地问题为中心, 它涉及到经济、政治、军事、文教和社会改革等多方面的政策和措施。它还绘制了一幅新型社会的蓝图, 这就是以25家为基层单位, 称为“两”。两个“两”, 设“两司马”主持。每5家设“伍长”一人。每家出1人当兵为伍卒, “有警则首领统之为兵, 杀敌捕贼, 无事则首领督之为农。”每个基层单位, 建立一个“国库”, “凡当收成时, 两司马督伍长除足其25家每人所食可接新谷外, 余则归国库, 凡麦、豆、苎麻、布帛、鸡、犬各物及银钱亦然”。各家遇有婚丧嫁娶和生育等事, 按规定费用到“国库"领取;鳏寡孤独残废等丧失劳动能力的人, 也由“国库”开支抚养。农民除耕种外, 还要利用农闲时间饲养猪、鸡、蚕, 从事纺织、缝衣、制作陶器、木活、打石等家庭副业和手工业生产。

关于农村的社会组织制度。太平天国对农村的社会组织, 按照太平军编制进行了改组, 即以军、师、旅、卒、两司马为编制。

关于各级职官的保举与黜陟制度。太平天国的各级职官, 分为朝内、军中和地方乡富三种。规定每年一保举, 三年一升贬。

关于教育与司法制度。太平天国的教育是以宗教形式进行, 每二十五家设一礼拜堂, 礼拜堂兼学校。关于司法, 《天朝田亩制度》规定每军设 (典刑法) 官二人, 一正一副, 以师帅、旅帅兼任。不过, 民间凡有民刑讼事, 开始还是由两司马调理, 如不能平息, 则逐级复审。

三、理想天国的核心——圣库制度 (堡垒最易从内部攻破)

圣库制度是平南、贵县基地教众的创造, 后由洪秀全加以设计、规范, 推行到各基地, 成为太平天国一项基本的财政和物资征收供给制度。团营时, 各基地建立圣库, 教众均变卖田产、房屋, 易为现金, 上缴圣库, 专人管理收支, 教众同食同穿, 由圣库按统一标准平均供给衣食。战斗中的一切缴获必须上缴圣库, 严禁个人积蓄私财, 犯者处以极刑。这是一种战时共产制度。它透过官兵生活上平均分配, 以集中有限的财物粮袜, 支持长期战争, 而且有助于严格纪律、净化官兵思想行为, 防制腐败现象, 保持农民军队的艰苦朴素本色。

太平天国灭亡后, 后人评论其功过, 历来观点不一:

国学大师钱穆就认定洪杨政权是个背叛孔孟、违反中国道统的邪恶政权。他拥戴曾、左、李、胡的卫道行为, 而洪杨则罪该万死。可是洪杨之后六十年, 国家最高学府中的陈独秀、胡适之、钱玄同, 不是也要打倒孔家店?

写给天国的父亲 篇6

您在天国还好吗?

今天是您去世18周年的祭日,远离故乡的我未能到您坟前烧一炷香,斟一杯酒,只能通过纸和笔遥寄对您的敬仰、感激和怀念。

爸爸,您是孩儿从小崇拜的偶像。您是我们村的第一位初中毕业生,是我们乡的第一批老党员,您担任村干部三十几年,秉公正直,一心为民。您谦逊的性格,和善的态度,一丝不苟的作风,赢得了村民们的尊敬。爸爸,是您从小对我们兄弟姐妹进行“诚实做人,踏实做事”的教导,在我幼小的心灵里播下了希望的种子,是这个希望多年来一直激励着我努力争取做一个受人敬重的正直的人。

爸爸,您对我们宽容、慈祥但不溺爱。记得我13岁读初一那年,因为与班上几个同学去偷摘村民的柑桔,被老师当众批评,内向、胆小的我觉得无脸见人,便逃学了。接连十几天,每天妈妈都披星戴月拉着我的手把我送到15里远的乡中学,可等妈妈前脚刚走,我后脚就逃出了教室。爸爸,这一次,忍无可忍的您动怒了,您把我捆在屋前的桃树上,用小指粗的竹条把我抽得遍体鳞伤。这是我惟一挨过的一次打。从那以后,我再也不敢逃学了。好长时间,我对您都充满了畏惧和仇恨。多年后的今天,我当然早已体谅到了您当时无奈之下的良苦用心。

从八十年代中期开始,由于爷爷、奶奶相继病重去世,我们家慢慢陷入了困顿。而哥哥的婚姻又恰好出现了危机,哥嫂一场长达5年的婚姻战争更是让人筋疲力尽、心神不宁。等到1988年我以优异成绩考入县一中时,我们家早已入不敷出,负债累累。祸不单行的是,您在这一年的夏天摔断了左腿,由于医治不及时,您成了瘸子。当时大我3岁的姐姐也正在县城另一所学校读高三,我和姐姐都不约而同做出了辍学的决定。爸爸,您狠狠地把我和姐姐骂了一顿,您硬是把祖传下来的两栋房屋中的一栋卖掉了,同时把我和姐姐送进了学校。

2000多块钱卖掉一栋木屋只能解燃眉之急,根本改变不了我们家困顿的现状,为爷爷奶奶治病欠下的几千元债务依然是个甩不开的包袱。爸爸,自从您的腿残疾以后,我们家的收成更差了,您不能再像以往那样去扛木头,砍柴挣钱,我们家的生活更拮据了。而我和姐姐除了开学时一次性要交清的每人近200元学费,每人每月的生活费都是个不小的数目。每月初,我和姐姐都会按时收到您的汇款单,数额实在不多,一般20元,有时甚至15元或10元,跟班上其他同学相比,我们显得十分寒碜,但我和姐姐都很知足。我们知道,即使只是10元或15元,都是您和妈妈千方百计甚至挨家挨户走遍全村才借来的。爸爸,每次从班主任手中接过汇款单,我都会偷偷落泪,因为我知道这薄薄的汇款单背后,含着您和妈妈的多少苦和累,寄托着你们多少殷切的期望。

爸爸,直到今天,我都还后悔自己那次回家向您和妈妈要钱的事。高三的第一个学期,开学我交清所有费用后就只剩下了22元,这只够我一个月的生活费,按理说十月初我就应该收到家里的汇款单,但左盼右盼依然没有消息。确实没有钱吃饭了,我只得硬着头皮向班主任借了5块钱。在将近两个星期的时间里,我每天都只吃一顿饭,每当中午开饭的时候,我就一个人偷偷跑到学校后山的桃树下去看书。爸爸,即使那时很饥饿,我也没有抱怨过您和妈妈。因为我知道你们尽力了,知道家中无能为力的你们此时也一定正在为我担忧。我是实在坚持不下去了,才再向班主任借了几块钱车费赶回家的。我走进家门的那一刻,您和妈妈都黯然神伤。“孩子,让你受苦了。”妈妈一上来就拉着我的手哭了。爸爸,一向坚强的您一声不响地走出院子,直到天快黑才两手空空地回来。从您略显沮丧的神情,我们知道您刚才又满村子去借钱了。显然,您又白跑了一趟。

那晚,我躺在床上辗转难眠。爸爸,隔壁房间您和妈妈又哪里合过眼呢?

“没办法了,只有把那点糯谷挑去粮店卖了吧!”第二天一大早,您做出万般无奈的决定。天公不作美,当我们三人各自挑着一担糯谷走出家门不到五里远,天空就开始下起了小雨。

稻谷被淋湿了,我们全身被淋湿了,但除了挑着淋湿的稻谷继续往前走,我们已别无选择。爸爸,您一瘸一拐的矮小身影在风雨中显得更加单薄和沧桑。走在您身后,踩着您蹒跚走过的一深一浅的脚印,我有一种揪心的痛。

淋湿的糯谷自然卖不掉,妈妈急得一个劲地抹着眼泪哭。我也感到了彻底的绝望,就一个人来到车站前的小河边,望着自己水里的影子发呆。我的脑海里全是您挑着糯谷在风雨中一瘸一拐蹒跚摇曳的身影。

那天,我最终还是回到了学校。爸爸,是您走投无路之下壮胆去找了时任乡长的一个熟人借来了20元。接过您手中的钱,热泪从我眼中夺眶而出,那是我小时候挨您打后第一次在您面前掉泪。

就因这次淋雨,您一下病倒了。当我寒假回到家时,您已卧床不起。家里一穷二白,没钱住院,您只得在家里硬撑着身子。

爸爸,您一病倒,家就塌下来了。新学期开学,我只能眼睁睁看着村里其他孩子们兴高采烈地回到学校,这一次我真的辍学了。爸爸,您和妈妈也不得不无奈地接受这个现实。那之后的三个多月里,我一边学干农活,一边看书,一边帮助妈妈料理家务。我和妈妈都无数次商量过如何去弄点钱来把您送去医院医治,但最终还是无计可施。到了五月底,看到我和妈妈把家里的稻田全种完了,爸爸您又催着要我回学校参加高考。这几个月,好多老师和同学也都纷纷来信要我回学校去,学校还减免了我的所有费用。在您和妈妈一再催促下,我怀揣着妈妈塞给我的30元,于6月初返回了学校。在我回校复习的那一个多月里,我还收到了您在病榻前写给我的两封信,信上都只有寥寥数语,两封信都有相同的一句话:“我身体还好,不必牵挂,你要安心学习。”

高考结束的当天晚上,我就匆匆地赶回家里。爸爸,当看到您的那一刻,我傻眼了,此时的您早已病入膏肓,奄奄一息,生命垂危。当晚,我跑遍了左邻右舍,哀求他们借钱给我,好让我及时送您去医院治疗。或许是我的孝心感动了个别好心人,我借到了100多元。第二天一早,我和堂哥几个用担架把您送进了医院。但一切都为时已晚,住进医院的第五天,您就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爸爸,您就这样走了,是您用生命为我换来了一次高考的机会。爸爸,您知道吗?这么多年来,我一直活在悲痛、懊悔和遗憾中。因为那一年我高考落榜了。

爸爸,在您离世的这些年月里,我一直牢记着您“诚实做人,踏实做事”的教导。当年高考失败了,但我并没有自暴自弃,21岁那年,我继承了您的遗志,做了一名村干部,成为当时全县最年轻的村长。两年后,我跨进了大学校园,重圆了我的大学梦。大学毕业后,我回到家乡,成为一名优秀的中学教师。尽管后来为了追求自己的个人理想辞职南下广东,但即使在这四处漂泊的打工岁月,我也没有忘记您的教诲,始终坚持着自己为人的操守和准则。

爸爸,我知道您最放心不下的是妈妈。请您放心,妈妈她老人家身体一直很健康。近年来,我们家的经济状况有了很大的改变,我们家的日子也越过越幸福。作为子女,我们都会好好照料妈妈的生活,一定会让她安享一个快乐、幸福的晚年。

爸爸,请允许我再一次向您表达我无尽的怀念、敬仰和感激,您在另一个世界里要好好照顾自己。

爸爸,您好好安息!

爱您的小建

2009年10月15日

寄往天国的幸福作文 篇7

河岸边的秋千还在轻轻地摇

暖风吹着白云飘

却不知道你在天国过的可好

喜欢看你快乐陪你懊恼

你的笑声不再停留每分每秒

无法将想念减少

也只希望你在天国依旧美好

曾看见天使掉落的羽毛

干净得像你最爱的歌谣

梦里又出现你甜美的笑

那是我开始想你的预兆

我不曾停止过想念的女孩

为什么只留下我独自祷告

回忆的那一个许愿的教堂

也感谢你让我给你依靠

寄往天国的

做的祈祷天使是否向你转告

我不在身边你要过的好

心中的那个位子永远不会颠倒

这里一切依旧很好

只是少了你的拥抱

认识了也才会知道

对我而言多么重要

现在那些关于你的回忆

让我幸福地骄傲

我们的情是平凡加上温暖

这是我寄往天国给你的幸福

送往天国的快递 篇8

各式各样的快递从天上来,从地上来,也从海里来。包裹得严严实实,带着山风海味,以及草鲜花香。

“签收呐,神奇快递!”大家总喜欢这样说。我是神奇快递七号邮递员,我是负责……嘘!哎呀,不能说!总之不论天涯海角,使命必达。

这个包裹是在傍晚送来的。为什么记得如此清楚?那是因为它的出现遮住了半边彩霞染红的天空。

傍晚时分,我总喜欢来一壶清甜的山泉水,几颗松子——这是某个深山里的朋友特意送给我的心意呢。

“虽然神奇快递24小时不打烊,也要注意休息哦!”她这样说。

扯远了。我远远地看到一座移动的“巨山”朝我滚来。是的,滚来!最上面是几只蹦蹦跳跳在啄草籽的小麻雀,它们总是最聒噪的:“快递哟,接收快递!”

往下看,是一串叮当作响的铜铃,头朝下的圣诞树,靠近根部的地方,啄木鸟正在严肃地抱怨:“轻点,拜托!这可是最最最重要的快递。”

“好啦!重要的事情说三遍、说三遍、说三遍……”一只会自己唱歌的八音盒嘟嘟囔囔地嚷嚷,旁边伴奏的蟋蟀乐团不满意了。“喂喂,歌唱家注意,你飚得太高我们升不上去啊。”

“要努力演奏,”一个瓮声瓮气的声音从这只奇形怪状的东西下面传出来,听声音是全球达快递员三号,我站起身来。

“呼——呜!”快递员三号从巨山下面探出头来,他是一头年轻的山猪,有着结实的胳膊和雪亮的獠牙。然而就算是这样,他的衣服后面也被汗沁得可以拧出水来。

山猪先生小心翼翼地(慢着!这家伙从来都是粗手大脚,砰砰乓乓的),把巨山放在一旁,然后咕嘟咕嘟捧起山泉水桶子一气狂饮,最后还把水浇到布满钢鬃的头上。

“真痛快!”他这样说。然后递给我一小包红彤彤的果子:“这是刚从山里摘下来,请尝尝。”

“哦!好。这一次的快递包裹太多,辛苦了!”

“嘎嘎嘎嘎嘎!”山猪猝不及防地大笑起来,他这样快活,竟然在草地上打起滚来,“不是呢!就是一件快递!一件啊!”

“巨山”上传来七嘴八舌的和声,“一件,是一件!”

“而且,免收快递费的哟!”山猪先生愉快的声音让我知道他的精力已经恢复啦,“喏,请看一看!”

“不收快递费?是预付吗?喂,我们是不可以检视快递内容的!”我赶紧摆手拒绝,“这是神奇快递的规章,我们要为客户……”

“嗨呀,哪儿这么啰嗦!”山猪先生跳起来,“看呐,看!不然你怎么送?”

致尊敬的你,

我想看看布鲁塞尔的于连,想听荷兰的风车吱吱响,想摸摸巴黎广场的鸽子。但是我去不了。

但是你可以。你能用拍照、录音或者寄明信片的方式让我感知这一切吗?谢谢!

“了解了。这是送给那个某人的纪念物对吧!”我望着“巨山”,“他的朋友可真多啊!是因为物品多才来找神奇快递吧?”

“不,不是。”山猪伸了个懒腰,“她去了那里——”

山猪的手指指向天空。天色正在渐渐暗下来,晚霞消失了。随着晚霞无影无踪,巨山也呈现另一幅景象:蜡烛点起来了,蟋蟀乐团奏起了小夜曲,一只小木船吱吱嘎嘎地,打破夜的寂静。

有什么奇怪的东西混进来了啊喂!

“天上也不要紧,我可是神奇快递员。”

“但是,他们也要去!”

“巨山”轰然作响,上面的各种生物一齐点头:“带上我们,带上我们!”

山猪充满感情地拍了拍“巨山”:“知道了、知道了,会哒!”

“这封信的作者哪儿也没去过。他身体不太好。他的书倒是大家都很喜欢看。喏,他给读者们描绘了一个很奇妙的世界。那些人真爱读他的书,于是旅行的时候带着,去国外的时候带着。直到这一天,你看到的那份嘱托被夹在书里。”

“我们都知道,我们都知道!文字是相通的,比你们的互联网都快!”

“巨山”上一只小兔子蹦蹦跳,“我知道世界上哪儿的胡萝卜最甜!”

“我和伦敦桥下的大螃蟹要了一张明信片!”一只非常严肃的暖水瓶说。

“让我们去告诉他这一切,这一切!”巨山的合唱再次响起,每个成员都在黑夜里熠熠放光。合唱中间或有几个独唱:

“告诉他,孩子们有多喜欢他的书!”

“告诉他,爸爸如何给孩子讲他写的故事——”

“告诉他,我们努力在时间和世界里跑,看得到,摸得到。”

我站起来:“看来,这次的快递要送很久……”

“啊……”快活的“巨山”发出一声戛然而止的叹息。

“当然、咳!要很久!”我望着大家,“你们不想告诉他你们的新旅程、新见闻吗?仅仅只是这一次吗?我会在这里设一条专用的快递线路……”

“好多次,听到没有,好多次!”山猪先生笑起来,他扑扑地拍着巨山,白牙在月光下闪闪发光,“七号快递员可好了吧,有了专线,你们随时可以告诉他呢!”

“好棒!”

我点点头,指尖流出一条银色的光带,通向遥远的天边:“走吧,神奇快递七号,启程!”

“走了,走了!”

巨山瞬间不见,月光下,只有山猪和他巨大的、瘪瘪的邮件包。他挥着手,大声说:“谢谢你哟,死神先生!”

对,我是快乐的死神,神奇快递员七号。

宗教视野下的太平天国外交文书 篇9

在太平天国的初期外交中, 由于西方也有与之相似的宗教信仰, 从表面上看, 太平天国初期与列强的外交是和谐的。太平天国认为他们与来访的英、法等国有着共同的信仰, 都崇拜上帝, 就提出不仅是朋友, 更是兄弟。“兄弟”一称呼更是直接在初期外交文书中出现。当时的清政府则是太平天国眼中的“妖”, 太平天国希望洋人与之共同诛妖, 消灭清政府。初期文书往来之后, 洋人与太平天国之间已经存在一些障碍, 对于上帝的崇拜, 西方更多关注的是宗教对心灵的救赎;而太平天国的宗教旨在为巩固统治, 煽动群众。

1853年4月, 英国公使文翰访问天京, 在写给文翰的外交文书中, 太平天国也颐指气使地使用高高在上的口吻称:“尔英人久已拜天, 今来谒主。”太平天国以为洋人是来归顺于自己, 于是特颁谕抚慰以清除官民疑惑, 并称:“尔海外英民, 不远千里而来归顺我朝, 不仅天朝将士兵卒踊跃欢迎, 即上天之天父、天兄亦当嘉汝忠义也。”[1]并号召各国“齐会大国, 扶尔主, 朝尔主, 同尊上帝。”“敬天从主”[2]各国必须备办奇珍宝物, “年年进贡, 岁岁来朝, 方得为天国之臣民, 永沐天朝之恩泽。”他们责问英国使节“尔各国拜上帝、拜耶稣咁久, 现今上帝同耶稣降凡作主, 诛灭妖魔几年, 因何不见尔等各国具些宝物进贡上帝、进贡耶稣、进贡万国真主?”“有一国不到天国上朝万国真主, 便是妖魔, 尔等知否?”这种天朝上国的无名自豪感使得太平天国统治者在初期外交时表现出高傲无理的态度, 固执地认为西洋人应当归顺于自己的统治, 同太平天国统一战线消灭清廷。

英国发现的史料档案里提到的《莱天福兼浙省文将帅致英国兵总照会》中也有类似语句:“倘再顽愚, 唯利是图, 不但一隅之地, 普天之下皆我朝之版图也。倘不听妖言, 洗心归顺, 不但通商而贸易茶丝益广, 两全其美。宜早思之。本爵督兵嘉定, 仰速覆文, 切勿迟延, 以致后悔。”这份外交文书大体意图是要拉拢洋人一起反清, 甚至在公文中威胁英人, 如果不听劝阻顽固不归顺于太平天国就别想在中国占有一席之地;相反如果肯归顺于太平天国, 并与之协力抗击清廷妖人, 则在通商贸易等多处给予洋人方便。

与法国人外交时, 太平天国也持高姿态, 在约定见面之前, 韦昌辉函致法国公使称:“北王命令法国兄弟来到本藩之前, 接受口头谕知”。此举激怒了法国使节, 他们认为太平天国统治者固步自封, 于是复函拒绝参加会晤, 且模仿太平天国公文格式, 在文末写有“仰即知照”字样。北王不满法国使节, 认为其不尊重太平天国通知, 勒令其离开中国。之后, 美国人与太平天国外交也发生摩擦, 美国使节麦莲到南京后向太平天国递交照会, 希望与杨秀清会晤, 接待的官员则以“不合礼数”这样的理由拒绝转呈文书, 指责美国使节擅自使用“照会”文种, 不符合天朝礼制, 是没有诚意的表现, 并进一步强调“输诚者必须备办奇珍宝物……尔等果能敬天从主, 我朝视天下为一家, 合万国为一体, 自必念尔等之悃忱, 准尔年年进贡, 岁岁来朝。”[3]

英国第二支使团来访时, 杨秀清以诰谕的文种褒奖对方:“深嘉夷弟住居海外, 不远千里而来王, 遵领天国制度律例, 实为有心”, 接着指出对方“禀文所云语句多有不合道理, 我主天王是上帝亲子、天兄胞弟, 为天下万国太平真主”称对方“大胆强蛮无理”、“诡向天国讨取煤炭”。太平天国责难英人不进贡, 这样无理与傲慢的外交态度最终引起了英国人的回击。但英国为礼仪绅士之邦, 言辞颇委婉, 令人惊异的是, 英国人对中国文化甚至是公文文种使用的了解也远比想象中多许多:“至于‘夷’字, 它总是被中国人用来称呼粗野, 未开化的部落, 而‘诰谕’、‘禀文’、‘禀奏’等词除了上下级通信使用外, 是从来不用的。自我们到达此地, 我已经再三明确告诉贵方, 英国不是未开化的国家, 甚至也不是二流国家, 而且它不受你们的管辖。因此, 将来与英国人的任何交往中, 你们所有的人 (从贵国的王到最卑微的农民) 最好完全不用我有理由抱怨的类似侮辱之词, 否则你们必定会惹起与1841—1842年类似的冲突, 其结果是不难预料的。”[4]在外交礼仪是否合乎天朝规范这个问题上, 太平天国统治者与西方列强反复纠缠不休, 经过几次往返摩擦, 西方使节对太平天国所谓的拜上帝思想表示质疑, 且对其传统封建的蛮夷观念持反感态度。

太平天国外交文书尤为能体现其宗教性且可以进一步看出西方教义的中国化。太平天国的外交是不成熟的, 在初期他们认为与西方国家持有同样的宗教信仰, 都崇拜上帝。于是他们称西方人为兄弟, 在《罗苾芬等致布嘉南札谕》用了“兄弟”这一称呼。但究其本质, 其实还是希望拉拢西方列强除掉清政府, 以巩固太平天国的统治地位, 扩大太平天国的统治范围。但由于长期的封建传统意识, 使得他们反复纠缠在外交礼仪中, 而忽略了军事战略性。

到洪仁玕时期, 外交文书中的用词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洪仁玕的思想更开通, 这一时期的外交政策更为开放务实。在军事战略上, 洪仁玕将主要矛盾放于反清之业上, 放弃了之前与西方列强在外交礼仪上的纠缠, 认清应当争取洋人的好感, 争取合作, 而避免敌对态度。

洪仁玕认为以天朝上国自居的狂妄心态必定会引起列强不满, 太平天国当真想在世界上树立威望, 令别国臣服“非权力所能致之, 必内修国政, 外示信义, 斯为得尔。”洪秀全在其劝说下开始纠正这种偏执。在《资政新篇》提出明确规定:“凡于往来言语文书, 可称照会、交好、通和、亲爱等意, 其余万方来朝、四夷宾服、及夷狄戎蛮鬼子, 一切轻污之字皆不必说也。盖轻污字样, 是口角取胜之事, 不是经纶实际, 且招祸也。”

此后的正式外交文书中, 太平天国更多地使用“函”这一平行文种以及大量用“照会”代替了下行文“诰谕”、“札”、“谕”等。原来使用的“归顺”、“谒主”、“万国真主”等词也都不再用, 取而代之的是“贵国”、“贵驾”。这个微妙的变化也是太平天国外交政策的进步。

但洪秀全的国际观念本质上无改变, 仍以万国真主自居。1860至1861年, 洪秀全写了《万国来朝及敬避字样》等若干诏书, 都是同时颁给“西洋国家众弟妹、众使徒、中西一体众臣庶民”的。诏书中洪秀全仍然坚持自己是“上帝亲子”、“万国真主”, 坚持要求列强“朝上主”、“扶朕幼乃扶爷哥”。

洪秀全的国际观念在洋人看来很是奇怪。太平天国独创出“夷弟”这一概念。由于太平天国统治者的固步自封、坐井观天, 他们一方面又根据其教义, 因崇拜同一上帝, 而称对方为“兄弟”。华人与洋人“原系天父上帝之子, 均是天兄耶稣之弟, 彼此情同手足, 谊切同胞。”[5]当太平天国官员听说英人也崇拜上帝, 就说:“吾等同拜一上帝, 同一为上帝之儿女, 大家都是兄弟。”并称“既系同拜上帝, 皆系兄弟, 所阅来书, 两相符合, 总属一条道路也。”旨在拉拢对方共同操持灭清大业。洪秀全在《赐英使额尔金诏》中写道:“西洋番弟”“欢喜来朝报爷哥, 同顶爷哥灭臭虫”、“西洋番弟把心开”、“替天出力该又该, 替爷替哥杀妖魔, 报爷生养战胜回。”既然太平天国反清是上帝旨意, 而洋人也崇拜上帝, 理所当然地应当听从上帝旨意而效命天朝, 共同反清, 这一过程中, 洋人是他们的“兄弟”;另一方面太平天国又沿用传统的夷夏观念视洋人为粗野而且不开化的“蛮夷”, 于是独创了“夷弟”这种新式说法。在外交公文中可以看出太平天国在外交思想上的矛盾, 一方面希望来访者归顺他们, 一方面又想表示其大方与“天下一家”。与西方国家之间到底是兄弟关系还是宗藩关系在太平天国统治者心中还是混乱, 不清晰的。封建世俗观与西方宗教思想混淆于一体, 使太平天国的国际观念令人无法理解, 难以接受。

拜上帝的宗教认同蒙蔽了洪秀全等太平天国统治者的政治目光, 使他们对西方列强的侵略本质认识不足, 一味想靠同一信仰而拉拢洋人“兄弟”反抗清王朝。1853年, 东王杨秀清给英国公使文翰的诰谕中说:“尔海外英民不远万里而来, 归顺我朝, 不仅天朝将士兵卒踊跃欢迎, 即上天之天父天兄, 亦当嘉汝忠义也。兹特降谕:准尔英酋, 带尔人民, 自由出入, 随意进退, 无论协助我天兵歼灭妖敌, 或照常经营商业, 悉听其便。深望尔等能随吾人勤事天王, 以立功业而报答天父之深恩。”在1858年颁布的《赐英使额尔金诏》中洪秀全以洋人的兄弟角度提出:“自由出入, 随意进退”、“经营商业, 悉听其便”。殊不知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 太平天国提出的这些政策无一不有损于中国主权, 有利于列强的经济文化全方位渗透。在天朝统治者狂热的宗教情节作祟下, 对西方列强这些洋“兄弟”抱有很大的幻想。慕王谭绍光表示“我等同拜上帝耶稣, 一教相传, 并无虚假损害之念”。而此时的清政府也开始转向洋人, 甚至牺牲国家利益希冀利用西方列强之精密武器, 除掉太平天国。所谓“鹬蚌相争, 渔翁得利”, 这些洋“兄弟”始终在中国内讧过程中保持“中立”态度, 观望的同时伺机侵略中国的主权。最终太平天国在清政府借助西方洋枪队的压力下, 秉着强烈的统一河山的使命感, 上演了反侵略的悲壮大剧。

参考文献

[1]中国近代对外关系史资料选辑[M].上海人民出版社, 1977.

[2]太平天国文书汇编[M].中华书局, 1979.7

[3]夏春涛.天国的陨落[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

[4]罗尔纲.太平天国资料丛刊续编[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

关于太平天国运动的论文 篇10

太平天国(1851年~1864年)是清朝后期的一次由农民起义创建的农民政权。开始的标志是道光三十年(1851年)金田起义,转战湘,赣、皖、浙等省,最后定都天京(即今南京)正是建立与清王朝对峙的南方农民政权,结束的标志是同治三年(1864年)天京陷落,历时13年。这次起义开创了中国不少先河,例如中国农民起义第一次遭到中外势力共同镇压、利用西方宗教发动起义、颁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发展资本主义的政治纲领《资政新篇》等

2农民与太平天国的兴亡

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农民运动,其规模之大,影响之深,超过了以前任何一次农民运动。而从整个运动过程看,太平天国政权的兴亡与农民的支持与否有着密切的关系。

平天国的兴起离不开农民的支持,而要获得农民支持,就必须重视和照顾农民利益,尤其是农民的土地问题。早在金田起义以前,洪秀全根据广大农民迫切要求摆脱贫穷苦难的愿望,表示了对土地问题的极大关注和对地主土地所有制的强烈不满。在《原道醒世训》中,洪秀全对私有制作了深刻批判,认为“世道乖漓,人心浇薄,所爱所憎,一出于私”。定都天京不久,太平天国颁布了解决土地问题的经济纲领———《天朝田亩制度》。这个改革方案以农民土地问题为中心,要求按照平均主义原则重新分配土地,即土地归天父公有,将田地划分九等,由农民平均分耕,所谓“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产品也平均分配,余物归公,以便“大家处处平均,人人饱暖”;最终的目标是要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无疑,这种土地改革方案,表达了千百年来生活在苦难之中的广大农民的强烈愿望,是对地主土地所有制的一种大胆否定。虽然这个方案不可能真正实行,但在太平天国运动初期,这种平分土地的主张对许多农民来说确实有很大的吸引力,对动员广大农民起到了巨大的鼓舞作用。极大的调动了农民支持太平天国的积极性,从而也推动了 运动的发展

除重视农民土地问题外,太平天国还从政治上广泛动员和依靠农民。1851年起义之前,洪秀全就明确表示要打破封建礼教,代之以“天下多男子,尽是兄弟之辈;天下多女子,尽是姊妹之群”,试图把农民从政治压迫之下解放出来。金田起义以后,太平天国广泛动员农民和依靠农民,以推翻清王朝的统治。首先是重视对农民的思想动员。太平军所到之处,即对农民广泛宣传太平军的宗旨,揭露清王朝的腐败与罪恶。为此,太平军曾大量印行许多宣传革命的通俗小册子,诸如《太平诏书》、《天条书》、《待百姓条例》等等;同时还注意随时随地对当地农民进行口头宣传,当时人称之为“讲道理”。其次,太平天国还依靠农民,建立地方政权。《天朝田亩制度》不仅制定了土地改革方案,还规定了太平天国地方政权的形式与职能。为了便于动员农民和保证正常的军需供应,太平天国推行乡官制,设总制与监军两级,多由太平军文官担任,监军以下乡官分设军帅、师帅、旅帅、卒长、两司马等,全由当地人担任。这些乡官带领乡兵,或维持地方秩序,或配合太平军参加战斗。乡官制在太平天国政权建立初期发挥了重要作用。时人张德坚在《贼情汇纂》中也承认:“到处遍立乡官,是我民尽为贼助。”这表明乡官制在初期不仅保证了太平天国军需 1

粮饷的正常供应,而且对保护农民利益、动员农民参加地方政权建设,都起到

了积极作用,从而使太平天国政权有了稳固的社会基础。

如果说农民的支持是太平天国政权建立初期取得成功的关键,那么,太平

天国政权后来的衰亡则与失去农民的支持有关。

在土地政策方面,《天朝田亩制度》的改革方案,虽然对动员广大农民起

到了积极作用,但后来对于农民的吸引力越来越小。因为从分配形式看,以绝

对平均主义的原则来分配土地,完全是不现实的空想,无法具体实行。从所有

制结构看,太平天国虽然主张有田同耕,但农民仅有土地使用权而没有所有权。

太平天国强调所有土地归天父公有,“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实际

上,这不仅否定了地主土地所有制,也否定了农民土地所有制。此外,太平天

国还推行“圣库”制度,将农民的生产资料、生活资料所有权统统废除。这样

做极大地损害了农民的利益,违背了他们的愿望。诚然,大平天国在政权建立

初期为了动员需要而宣传平均主义和实行“圣库”制度,有其合理性的一面;

但问题在于定都天京后,太平天国仍然将这些主张作为新政权的经济纲领,就

难以得到广大农民的支持,也根本行不通了。更有甚者,后来迫于形势,太平

天国要求农民“照旧交粮纳税”。这一措施虽然暂时缓解了太平军的供给困难,但对农民土地问题的解决无助,反而是对地主土地所有制的一种承认。在一些

地区,太平军规定“富户贫民宜一体完纳”,“示谕佃农照常输租”。太平军

还在江浙等地发给地主田凭,设立收租局,公然保护地主利益,强迫农民交租,规定“租户仍将该还钱米缴还原主,不得抗欠”。不仅如此,在太平天国统治的许多地区,农民的负担不但没有减轻,反而不断加重。有些附加税,如田捐

由太平军直接向佃农征收,就更加引起广大佃农的不满。对于近代中国的农民

来说,没有土地就失去了一切,就不会产生积极的政治热情。太平天国既然不

能真正解决农民土地问题,那么也就不能指望农民对它继续支持。事实上,定

都天京后,太平天国政权迅速异化,其领导人建立了严格的等级制,规定不同的等级享有不同的特权,从反皇权到迷恋皇权。天王洪秀全成了“独一真神”,为了神化自己,自称“天生真主,命作君主”。整个领导层为“繁华迷惑”,穷奢极欲,愈来愈腐化,完全脱离了广大农民。随着太平天国上层的皇权化,其乡村的基层组织也逐步异化。乡官制本来是太平天国动员农民的基层组织,可是后来逐渐为地主和地痞无赖所把持,“军帅请当地有身价者充当,师帅以

书役及土豪充当”。这些人利用职权,在乡间横行霸道,对农民“敲诈逼勒,无所不至”。乡官和乡官制愈来愈不能维护农民的利益,甚至走向农民的对立

面,这就极大地动摇了太平天国的政权基础。最后,当面临中外敌人的联合进

攻时,太平天国由于再也得不到广大农民的支持,就只能陷于孤立无援的绝境。

这样,太平天国以一种落后的东西去否定另一种落后的东西;靠农民起家,但

又不能真正解决农民问题;从依靠农民到失去农民,最终自身也被农民抛弃。

这就是太平天国的悲剧所在,也是所有农民政权的悲剧所在.政治纲领

太平天国是中国近代的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其疆域最广阔之时曾占有中

国半壁江山。因此它有着当时时代的显著特征。另一方面,洪秀全在这次起义

假借了当时从西方宗教传入的新兴宗教基督教,亦使一般老百姓感到新鲜。这

可能与当时老百姓希望求变的思想有关。

太平天国的理论纲领都包括在《原道救世歌》、《原道觉世训》、《原道

醒世训》等几本书之内。然而,很出奇地,洪秀全的太平天国虽然声称结合西

方基督教义、中国儒家大同思想、农民平均主义,但他其实对基督徒一无所知。

他的思想,其实全部源于当时的中国籍传教士梁发所写的《劝世良言》。后来

有外国传教士知道了这件事,试图向他讲述圣经的道理,反而被洪秀全斥为异

端。不过,洪秀全这些非基督教亦非儒家的“三及第”思想,对于当时处于半

殖民半封建社会的群众有着很大的号召力。《天朝田亩制度》太平天国解决生

产资料与产品分配的革命纲领,体现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旧有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资政新篇》是干王洪

仁玕后期提出的中国第一套具有发展资本主义意愿的政治纲领,由于客观上周边环境的恶劣与主观上农民阶级的漠视而没有起到预期的作用。政治上,太平

天国由神权与王权结合,朝中不但阶级森严,为王为官者的为所欲为,更甚于

儒家思想约束下的朝廷。文化上,太平天国对固有传统文化完全推倒,对传统

知识分子仇视。洪秀全等王定都天京后,生活糜烂腐化,朝政纲纪紊乱,圣灵

乱封。制度上,天朝田资政新篇等纲领只属纸上谈兵,从未有认真推行,亦不

见有任何成效可言。至于所谓“开放科举考试予女子应考”等进步政策,大多仅存在于野史传说之中。

太平天国运动对近代中国政治现代化的影响-----现代化;权力再分配

太平天国革命爆发以后,清代的政治体制发生了重大变化,中央与地方出现

了权力再分配的格局。在太平天国的沉重打击下,清政府不得不实行放权督抚的政策,允许地方进行自救。清政府这种政策调整的结果,造成国家权力由中央到

地方的逐渐下移,以皇权为核心的中央集权体制逐渐为以督抚为核心的地方分权

体制所取代。清王朝一体化的集权体系受到极大的动摇,出现了一个权力与资源

分散的小过渡,从而为中国现代化的启动创造了良好的政治前提。当现代化启动之后,为了在变迁的社会中形成统一的全国经济和政治网络,加强国家内部的政治整合和社会整合,就必须建立一个具有现代取向的,高效有

力的中央政府,这是政治现代化的必然选择,但是,中国特殊的社会结构又决定

了政治现代化选择的价值取向。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太平天国革命为中国现代化的启动创造了权力分散的良好的政治前提,它改变了晚清的政治格局,震撼了清

王朝一体化的集权体系,权力资源逐渐分散到地方手中,从而实现了现代化的最

初反应一洋务运动,真正开启了现代化的实践。

晚清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嬗变,应以太平天国为分水岭。在此之前,清王朝是

一个高度集权和极端君主专制的封建政权,自太平天国运动发生以来,其权力结

构从中央到地方都发生了很大变化,随着地方势力的抬头与官僚阶层内部的分

化,清王朝的王权危机正日益扩大。

首先表现为督抚专权。自古以来,中央王朝对地方政治势力的增长非常警惕,清政府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在省级设立总督衙门与巡抚衙门,总督与巡抚在地方上的权力既各有所分,又相互牵制,从而便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但是,太

平天国运动爆发以后,清朝的正规军受到重创,不得不扩大地方武装的力量,这

样就出现了中央军权下移,地方上军政合一的局面,其主要标志乃是湘军的兴起,湘军建立的主要目的是对付太平军,随着湘军势力的不断增强,其职能也发生了

变化,不再是护卫一方的地方武装,而是维系清朝统治的主要军事力量,对于曾

国藩极其湘军的崛起,清廷在军事上有利用它的一面,同时在政治上还有限制它的一面。但是太平天国农民革命形势逼人。清廷已无力对抗,只好任命曾国藩为

两江总督兼钦差大臣,集军权与政权于一身,从而迈开了督抚专权的第一步。为

了便于作战,曾国藩又利用自己的权力把大批湘军将领举荐为封疆大吏,接着各

省的巡抚又将自己的部将举荐为各省的布政使,按察使。这样就出现了以曾国藩为首的湘军政治集团,同时。他们还因袭湘军军饷自筹的习惯控制了地方财政,此外,湘军集团还排斥异己,任用亲信控制了地方用人权。这样,湘军集团控制了东南各省的军权,政权,财权与用人权,上下相应,成为一股强大的地方政治势力;

其次是造成了官僚阶层的分化。伴随着督抚专权的出现,清政府官僚阶层发生严重分化,这种分化倾向表现为两个层面。一是上层汉族官僚势力的增长,二是洋务政治派别的兴起。清政权建立以后,清政府极力把自己打扮成中国传统的合法继承人,并且任用大批汉人以巩固政权,经过多年的发展,满族与汉族之间的矛盾虽有所缓和,但两个民族之间在政治上的差异与猜忌仍然存在。清朝统治对汉族官员始终抱有戒备之心,虽然在表面上满汉官员一律平等,但实际权力仍操纵在满官手中,道光以后,由于面临严重的内忧外患,尤其是太平天国革命爆发之后,汉族官僚的势力逐渐增长,清廷满汉官员之间的政治格局开始改变。太平天国起义后,清廷的八旗,绿营经制之师受到重创,一蹶不振。许多满族官员面对这种危机却无能为力,于是清廷被迫起用大批汉族官僚,任命他们为团练大臣,在各地举办地方武装以对抗太平军。这样一来,汉人官僚与士绅在地方的势力得以扩张,最典型的就是以曾国藩为首的汉人湘军集团的兴起。以曾国藩,左宗棠等人为代表的湘军将领,多是一批经世儒生,主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满族官僚知悉这些情况,决定利用他们去对付太平军,结果使一大批汉人官僚兴起,湘军集团因此而由一般军事武装变为强大的政治势力,导致了督抚专权的局面。可见,督抚专权不仅标志着地方势力的抬头,而且也反映了汉族官僚势力的扩张,这种局势的发展最终导致了清政权倾刻之间的土崩瓦解。清朝官僚分化的另一个标志是洋务派的兴起。洋务派的出现也是清朝面临内忧外患危机时的产物。鸦片战争期间,以林则徐,魏源等为代表的一批官僚士绅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同时改革国内的弊政。无疑,他们是最早具有“洋务”思想的代表。但是,这批人在当时的官僚中属少数派,而且除林则徐外,这批人中多数人并无多大权力,影响不了清廷政治。但是当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后,随着地方势力的抬头,这些封疆大吏拥有相当大的权力,在与西方国家联合镇压太平军的过程中,他们亲身体会到西方先进武器的厉害,从而更加坚定了他们学习西方,自强求富的决心,这就是洋务派产生的历史条件。随着洋务派势力的不断增强,在朝廷内部很快分化出以大学士倭仁,徐桐等为首的保守派政治势力,他们主张遵从祖法,反对学习西方,认为洋务派的行为是“用夷变夏”,出卖国家。这两种对立的政治势力的不断斗争,不仅加剧官僚阶层内部的分化,而且也加剧了清朝政局的不稳。可见,太平天国运动为清政权播下了毁灭的种子。由太平天国运动引发的督抚专权,使清朝中央的军政权力下移,促成了地方势力的增长;汉族官僚与洋务派的兴起,导致了统治阶层内部的严重分化,使晚清政局更加动荡。所有这一切都严重削弱了清朝中央的政治权力,动摇了清廷统治的政治权威。随着这种分离倾向的扩大,清朝统治终于陷入了万劫不复的境地,从而为中国政治现代化的启动创造了良好的前提。战略失策、集团内讧

太平天国的战略的失误也是导致其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在定都天京之初太平天国的领导人意识到了要巩固革命大本营就必须进行北伐打击并适时推翻清政府,而要截断清政府的财政来源并充实自己就必须要就进行东征。于是在此战略思想的指导下太平天国派出了林凤祥、李开芳等率军北上进军北京,而也由此开始了太平军的北伐,但是也开始了这支军队的悲剧。北伐军出江苏,过安徽,进河南,渡黄河,入山西,直捣直隶,逼近天津但是最终难逃失败的结局,究其原因可为以下几点:第一,战略决策不当。太平天国领导人在占领南京不久,即派出2万余人的部队远离后方作战,深入清朝心腹之区,孤军作战,意图占领天津后,再派援兵合攻北京,完全是轻敌冒险,很难成功。第二,援军派出过迟。第三,作战指挥不灵活。北伐军进至天津外围后,即遵照洪秀全的命令停止待援,从而失去了机动作战的时机,陷入被动挨打的困境。终致失败,使太平天国自金田起义以来遭到了最严重的失利和挫折。

定都天京之初天国领导层便建立了森严的等级制度、继续分封王爵,并且开始大肆的修建宫殿豪宅以供自己享乐,而且在天国之内从天王到以下各级官吏外出时都大摆排场他们所行之处军民须回避并且跪与道路两侧,由此看来天平天国领导层完全与下层人民相脱离。与此同时天国内部的矛盾不断繁衍,并最终引发了太平天国内部最大的转折“天京变乱”,在变乱之中北王韦昌辉杀死东王杨秀清及其部属两万余人和翼王石达开的家属,进而威胁天王,但是最终被洪秀全处死。由此洪秀全的猜疑心变得更重,当石达开回到天京时受到百姓的热烈欢迎,洪秀全见此极为不满随即任命自己两个无能的哥哥做王以牵制石达开,在这种情况下石达开怒而率领自己的部属十余万人离开天京出走独自转战其他省份,一时间太平天国内部出现了“朝中无人,国中无将”的危险局面,内部的争权夺利、相互厮杀,致使太平天国由盛转衰,虽然之后洪秀全极力挽救但已无力回天,最后曾国藩率领湘军与淮军于1864年攻破天京,太平天国至此宣告结束。

上一篇:智慧城市试点申报材料下一篇:仁和小学班级安全管理目标责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