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建设党课讲稿(精选4篇)
发展的千年大计
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关于生态文明的重要论述,特别将“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等,这是对中国传统生态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关系理论的新发展,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题中应有之义。
一、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题中应有之义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这意味着,经过改革开放近四十年的探索,中国共产党人已经形成了成熟的社会文明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同于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所走的人与自然对立斗争的现代化道路,而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道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力图开创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全新社会文明。
(一)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 党的十九大报告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以及“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等重大判断。随着人民对包括环境在内的美好生活需要的要求日益增长,必须根据新的实践对生态文明等各个方面作出理论分析和政策指导,以利于更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把生态文明建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统一起来,将其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的重大理论创新之一。早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就已经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统一起来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并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可见,两次大会都明确将建设生态文明规定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美丽中国”概念,党的十九大报告又进一步提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显然,两次大会提出的“美丽”都主要指的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与党的十八大报告确定的“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一一对应。党的十九大报告第一次将“美丽”列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总任务,表明生态文明建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统一达到了新的历史高度。
因此,我们必须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的高度去深刻领会党的十九大关于“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的重要论述,充分认识建设生态文明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一致,在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坚定不移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将其融入其他各项建设事业之中,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总任务抓紧抓好。
(二)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实现中国梦必须“更加自觉地防范各种风险,坚决战胜一切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和自然界出现的困难和挑战”,从而作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的重要论述。
把生态文明建设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统一起来,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另一重大理论创新。党的十八大报告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确定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并强调“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可见,党的十八大报告不仅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统一起来,而且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任务。
生态文明建设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根本原因在于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自然基础。2012年11月29日,总书记和其他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到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首次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而这个梦想的定位是到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总书记对中国梦的定位中的“和谐”当然包括人与自然和谐。2013年5月24日,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从普遍规律的高度进一步论述了生态环境与社会文明之间的联系,指出“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2015年全国两会期间,总书记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江西代表团审议时指出:“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对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不能手软,不能下不为例。”
因此,我们必须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一战略高度深刻领会党的十九大报告关于“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的重要论述,充分认识建设生态文明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本质一致,充分认识建设生态文明体现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自信和文化自信,在坚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中坚定不移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二、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思想和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关系理论的新发展
从思想文化渊源看,党的十九大报告作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这一论述,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思想和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关系理论的新发展。中国传统生态思想强调,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道家认为人与其他自然存在物一样都是道的显现或衍生,老子曾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庄子认为自然界作为一个整体具有其自身的内在本性和内在规律:“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道家主张“万物殊理,道不私”“物无贵贱”等,道家也认为每一存在物在自然界有机整体中具有特殊的、不可替代的价值。庄子曾说:“梁丽可以冲城,而不可以窒穴,言殊器也;骐骥、骅骝,一日而驰千里,捕鼠不如狸牲,言殊技也;鸱鸺夜撮蚤,察毫末,昼出瞋目而不见丘山,言殊性也。”儒家传统中,王阳明认为人与万物具有共同本原:“风、雨、露、雷、日、月、星、辰、禽、兽、草、木、山、川、土、石,与人原只一体。故五谷禽兽之类,皆可以养人;药石之类,皆可以疗疾;只为同此一气,故能相通耳。”张载也曾说:“理不在人皆在物,人但物中之一物耳,如此观之方均。”
无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还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本质上都是对中华文明的延续,都必须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因此,我们要注重从文化自信的高度深刻把握党的十九大关于“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的重要论述,要从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生态思想,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意义上,充分认识建设生态文明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强调,人是自然界的产物,人类依赖于自然界。马克思说:“没有自然界,没有感性的外部世界,工人什么也不能创造。”自然界“是人的无机的身体。人靠自然界生活,这就是说,自然界是人为了不致死亡而必须与之处于持续不断的交互作用过程的、人的身体”。在《德意志意识形态》《资本论》等著作中,马克思阐述了自然界是人类社会物质前提的思想。他说:“全部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而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存在的前提条件,“任何历史记载都应当从这些自然基础以及它们在历史进程中由于人们的活动而发生的变更开始”。他说:“劳动并不是它所产生的使用价值即物质财富的唯一源泉。正像威廉〃配弟所说,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土地本身又是这类一般的劳动资料,因为它给劳动者提供立足之地,给他的劳动过程提供活动场所。”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最新成果。为此,我们要注重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的高度深刻把握党的十九大关于“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的重要论述,要从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的意义上,充分认识建设生态文明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深入研究和思考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探究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的理论内涵和相应的世界观、价值观和方法论。
三、可持续发展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发展理念的战略选择
从社会发展观的变革看,“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的思想,是可持续发展观的一种具体表述方式,是科学发展观的逻辑延伸,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可持续发展观的具体表述
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就是中华民族的可持续发展,它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必须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可持续发展观是人类发展理论在20世纪的最重大成果,其核心内涵是人与自然和谐、人与人和谐,可持续发展战略“旨在促进人类之间以及人类与自然界之间的和谐”。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的非正式报告《只有一个地球》中提出,“保持地球不仅成为现在适合人类生活的场所,而且将来也适合子孙后代居住”。这是对可持续发展观的最早表述。在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的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中,又明确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经典定义:“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二)科学发展观的逻辑延伸、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2003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正式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并将其基本内涵概括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为实现科学发展观所提出的“五个统筹”中包括“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又明确提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为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要根据新的实践对包括生态文明在内的各个方面作出理论分析和政策指导,以利于更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中,第四条提出“坚持新发展理念。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必须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第九条又提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要“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从现在到二○二○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要按照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各项要求,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综合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和我国发展条件,从二○二○年到本世纪中叶可以分两个阶段来安排。第一个阶段,从二○二○年到二○三五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二○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因此,我们要注重从可持续发展观、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和新发展理念的高度,深刻把握党的十九大关于“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的重要论述。要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的高度,深入探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基本方略和新发展理念对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意义,探究和思考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世界观、价值观和方法论等重大问题。
四、建设生态文明、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哲学原则 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必须把“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这一重要论述落实到行动上,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必须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从哲学高度看,必须坚持以下原则:
(一)坚持唯物主义世界观,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主张自然界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物质前提,这一思想是运用唯物主义世界观分析人与自然关系得出的必然结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这一重要论述,是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关系理论的具体化,体现了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基本原则。落实这一思想,就必须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保护好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自然基础。人与自然之间是共生、共存、共荣的关系,而不是同归于尽的关系。正如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的,“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因此,保护自然环境就是保护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可能性。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 “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 “完成生态保护红线” “开展国土绿化行动”等,这些论述闪烁着唯物主义的光辉。为此,必须坚持唯物主义世界观,树立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和谐共生的有机整体观,这种整体观的核心在于:近代人类中心主义将生态系统视为经济发展的组成部分,而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有机整体论要求,将经济发展视为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
(二)按照对立统一规律正确理解和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2013年9月7日,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回答学生问题时指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就是说,要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有机统一起来;“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就是说,当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发生冲突时,要以环境保护优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就是说,人有生态需要,而绿水青山能够满足这一需要。
“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核心是要通过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来协调当代人的发展与后代人的发展之间的关系。按照唯物辩证法,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既不是如同西方深层生态学所主张的绝对统一,也不是如同近代人类中心主义所主张的绝对对立。人与自然之间只能是既对立又统一、既能动又受动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和谐只能是“和而不同”。正是这种对立统一形成了人类的生产力,成为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马克思说:“人直接地是自然存在物。人作为自然存在物,而且作为有生命的自然存在物,一方面具有自然力、生命力,是能动的自然存在物;这些力量作为天赋和才能,作为欲望存在于人身上;另一方面,人作为自然的、肉体的、感性的、对象性的存在物,和动植物一样,是受动的、受制约的和受限制的存在物。”坚持人与自然对立统一的辩证法,就能既保证当代人的发展权,又保证后代人的发展权,实现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这是我们党对传统发展观和改革开放近四十年发展历程的反思,意味着我们党深刻认识到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辩证法,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进步有了全新理解。基于人与自然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也是辩证统一的。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不能只注重人之所“得”,而忽视自然界之所“失”;不能以生态系统的“不经济”为代价,来换取经济系统的“经济”;也不能以自然界的负增长,来换取经济的片面增长。可见,环境治理绝不是用环境保护来阻碍经济发展,而是对以往经济发展所造成的负面生态后果的补偿。对环境污染的治理,实质是对传统发展观之不完满性的反思,在反思中推动发展方式的转换。不是全盘否定全部发展,而是否定过去破坏环境的那种发展,从而推动发展方式的生态化转向。
(三)运用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观点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矛盾 “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还体现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不断实践的观点,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全面发展和永恒发展原则。从永恒发展和不断实践的维度看,“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既肯定了当代人的发展权,也肯定了后代人的发展权,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就是中华民族的不断实践和永恒发展。从普遍联系的观点看,“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充分体现了“全面发展”的理念。一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物质需要和环境需要相统一。从党的十九大报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定位看,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包括对环境的需要,因此“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物质需要与环境需要统一,就是全面发展。二是产业结构的战略性退却与战略性转移相统一。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必须解决发展的不平衡问题,其中一个重要方面是“推进绿色发展。加快建立绿色生产和消费的法律制度和政策导向,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为此,在产业结构上,要“壮大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壮大绿色产业,就意味着减少高能耗、高污染产业,对后者的战略性退却就是向前者的战略性转移,二者此消彼长推动绿色发展。产业结构的战略性退却与战略性转移统一,就是全面发展。三是消费方式上节约资源与反对浪费相统一。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推进资源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对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等。倡导节约就是反对浪费,两者统一就是全面发展。
(四)将环境保护的制度建设和生态文化建设统一起来,严守生态文明的原则底线
党课是党组织以授课方式对党员进行思想教育的一种方法,是党员组织生活的基本形式之一。本站为大家整理的相关的作风建设专题党课讲稿,供大家参考选择。作风建设专题党课讲稿根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安排,我在调查研究阶段就 XX 效能和作风问题撰写了调研报告,既然要围绕调研报告给大家上党课,那我讲一讲我们农村党员当下还存在的一些问题、该怎么改、怎么做,跟大家交流。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我们 XX 现在有 500 多名农村党员,结构也越来越年轻化,总体上看,主流意识是好的、个人素质也是高的,大部分都能够讲党性原则、讲组织纪律,能够按照党组织要求,团结带领群众贯彻落实好党和国家在农村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决策,为推动农村改革发展、维护农村大局稳定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那少数部分党员存在什么问题呢?通过对标要求找差距,可以发现还存在一些不相适应、不容忽视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政治信仰不坚。部分农村党员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政治信仰动摇、理想信念丧失,出现了思想困惑和信仰危机,有的甚至逐渐对党和政府失去信任。比如,我们经常通过新闻媒体、党内通报知晓的一些腐败问题,群众人云亦
云就不说了,可作为党员也跟着跑偏,这说明一些党员对我们党的自我纠错能力信心不足。实际上,我们党从十八大以来,以作风建设为切入点,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党风政风呈现新气象,已经在全社会凝聚起了推动改革发展的强大正能量。我们每位党员必须坚定不移的跟党走,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二是组织观念不强。个别农村党员组织纪律观念淡薄,无政府主义、分散主义和自由主义,各行其是等现象比较严重,对党和国家在农村基层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党组织的决策决定,合意的就执行、不合意的就我行我素,不服从组织的管理和监督;还有的党员不讲组织原则、不讲上下关系,有问题不逐级向组织如实反映,而是私底下搞小动作,甚至带头提出不合理要求、闹事越级上访。还有的长期不参加党的活动、不按时缴纳党费,甚至连‚三会一课‛(支部党员大会、支部委员会、党小组会和党课)、组织生活都不参加,组织观念越来越淡化。
三是群众观点不牢。在目前市场经济的影响下,个别党员受拜金主义、利己主义和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的消极影响,淡忘了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个宗旨。比如说只顾自己发财,不关心群众冷暖疾苦、不热心集体公益事业,始终抱着‚各种各的田,各赚各的钱;每月缴上两毛钱,无所谓党员不党员‛的错误态度,认为‚党徽不如钞票‛,把自己混同
于一般百姓,甚至落在普通群众后面,缺乏做党员应有的荣誉感和责任感。例如我们当前开展的如火如荼的人居环境整治、美丽乡村等公益性事业工作,涉及到拆违征地的问题,有的党员不仅没有带好头,甚至为了‚几十公分的地、几十块钱的事情‛与镇村干部吵得面红耳赤,与邻里群众闹矛盾,损害整体利益。
四是思想作风不硬。有的农村党员纯粹把入党作为谋取身份地位的一种‚政治资本‛,入党之后忘记了自己入党之前、入党之时的誓言、诺言,甚至放弃了做人处事应有的标准和原则,做人是‚好‛字当头,处事是‚我‛字为要,‚一切以我为中心‛。一旦遇到困难和麻烦、问题和矛盾时,能推则推、能躲则躲,生怕得罪人、不敢较真碰硬。面对不公平、不公正、不合理的行为和现象,不敢去辩论、去抵制、去斗争。有的甚至‚面对社会黑暗习以为常,面对歪风邪气熟视无睹‛。比如,在开展移风易俗工作中,有的党员顶风带彩打牌、带头违反节地生态安葬规定、带头搞奢侈婚丧喜庆。
五是致富本领不高。有的农村党员发展意识淡薄、进取精神不强,心甘情愿过‚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小农经济生活。再加上受年龄、学识限制,平时又不注意学习实践,发家致富的本领不高、能力不强、办法不多。除了种田涂山就是挖笋种菜,此外别无它计。面对科学技术、面对市场竞
争,面对外面的精彩世界,有想法但无办法,更无行动做法,缺乏带头勤劳致富、科技致富,以及带领当地农民群众致富奔小康的实际本领,根本起不到先锋模范作用和引领示范作用。
六是自我要求不严。有的农村党员平时讲话做事不注意自己的身份、不注重自身的形象,不讲党性原则、不顾社会影响,比如有的党员吃着共产党的饭、享着共产党的福,还在背后说党的不好言论,不信马列却去信鬼神,有的党员不管组织要求做什么都谈补贴等等。凡此种种,都是党性不强、自律不严的表现,不仅严重败坏了党的形象,而且在群众之中造成了极坏的影响。
二、作为党员应该做到什么?怎么做?
按照近年来____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要论述以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要求,通过这一段时间的学习,我觉得作为一名扎根在基层一线的党员,应该做到‚平常工作能够看出来、关键时刻能够站出来、危难之际能够豁出来‛。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带头坚定人生信仰,切实增强政治观念。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仰,不仅是鼓舞人们奋力拼搏、勇往直前的力量源泉,更是一个民族振兴、一个政党不竭的精神动力。当前我国改革已经进入了深水期,在我们乡镇农村还有各种矛盾交织、各种问题丛生,要摸着石头过河去解决,更加需要
我们这些身处在河里的党员持续提高党性修养,认真践行入党誓词,牢固树立奋力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政治信念,去实现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
2、带头提高思想觉悟,切实增强组织观念。《党章》中明确规定了党的组织制度,即党员个人服从党的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组织服从上级组织。作为党员,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之下,理应时刻注重提高思想觉悟、不断强化组织观念,正确行使权力、履行党员义务,妥善处理民主与集中、自由与纪律的关系,始终做到在政治上、思想上和行动上与党中央和上级党组织保持高度一致,自觉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无条件的服从党组织决定,坚决拥护支持村‚两委‛的工作,如果连这一点都做不到、做不好,怎么称得上‚党员‛二字。
3、带头牢记党的宗旨,切实增强群众观念。____总书记指出,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是衡量党员干部是否具有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首要标准。就是要求我们党员平时说话做事,一定要讲党性、重品行、比奉献、做表率。在实际工作当中,一方面,要想群众之所不能想的事,应该站在普通群众的位置上来分析思考问题、理解支持村‚两委‛的工作、热心做造福大家的工作,千万不能因维护少数群众的非法利益而当群众的‚尾巴‛、拖群众的‚后腿‛。另一方面,要做群众之所不能做的事。就是要在自己的能力
范围之内,尽力所能及地帮助一些困难群众排忧解难、带领当地群众发家致富,特别是党员干部,绝对不能‚化公为私、假公济私‛。
4、带头致富带富,切实增强市场观念。我们身在农村,长在农村,对农村更应该要有感情。作为党员,要发挥好先锋模范作用,用实干带头致富、用实惠带领群众致富。一是富了不忘群众。不管党员,还是普通村民,自己富了都不能忘了回报社会回报家乡。特别是党员,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政治组织优势,制定规划,确定目标,努力带领群众致富。二是领着群众闯市场。农村党员要当好农民的‚千里眼‛、‚顺风耳‛,学会捕捉准确的市场信息,搞好信息咨询,积极帮助农民开拓市场。三是多为群众解难题。农民在致富中,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难题,如资金、技术、场地、销售等。对此,致富党员、村干部要积极帮助解决。
5、带头严守党的纪律,切实增强法制观念。俗话说:‚没有规矩,就不成方圆。‛国有国法、党有党纪、家有家规。《党章》明确规定:‚党的纪律是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必须共同遵守的行为规则,是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完成党的任务的保证‛。作为普通公民,必须遵守国法,而作为党员,还要遵守党纪。这就意味着,作为一名党员,一方面,违法的事绝不能做,不仅不能做,还要带头模范遵守法律。另一方面,党纪严于国法,违纪的事也不能做。普通群众只要不违
法的事就可以做,但是党员不可以。比如,普通村民如果有违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言行,影响可能较小;但是党员如果有类似的言行,就违反了党的纪律规矩,就要进行批评教育。不仅不能有类似的言行,还要做好宣传工作,把群众引导到正确的认识上来。
6、带头注重团结协作,切实增强大局观念。维护团结是我们所有党员的基本职责和要求,也是上级党组织和群众评价的重要依据。一是要服从、配合、支持村支部班子的工作。个人服从组织、下级服从上级是党的组织原则,每名党员都在支部的领导之下,对村党支部安排的工作,要自觉执行,并做好对群众的动员、宣传和解释工作。同时,要自觉维护支部班子的权威和形象,做到不利于团结的话不说,不利于发展的事不做。二是善于提建议。群众心里想什么、怎么想、怎么看,党员最清楚、最了解。要充分发挥党员的参政议政作用,对村‚两委‛工作中不完善的地方应该及时提出来,特别是群众对在基层施行的政策、对村里面做的项目不理解、不配合的时候,就更要发挥好参谋作用,防止出现信访问题,积极帮助解决,共同推动村里各项工作。三是敢于说真话。讲团结不是搞无原则的一团和气,还要坚持党性原则。例如对于个别乱圈乱占集体资产、侵害村民利益的现象,要敢于指出来,维护群众利益。当然,有意见要当面提,有话说在明处,不允许背地里搞小动作。四是党员内部要互
相关心。党员之间也要加强团结,没有党员之间的团结,就没有干部之间的团结,如果党员之间派系林立,互相争斗,就会影响自己的进步和发展,更会影响村集体的发展。
7、带头加强品性修养,切实增强形象意识。党的形象是一个个党员的形象树立起来的,群众对党的印象如何,是从身边党员的所作所为中感受到的。村里的党员作用发挥得好,为群众服务得好,群众就认为共产党好;反之,如果党员不为群众服务、甚至带头胡作非为,群众也会认为共产党不好。因此,每个党员都是党的形象的代表者,必须长期加强修养,时刻保持共产党员的良好形象。一方面是要加强对党章党规以及党的政策理论和国家法律法规的学习,并以此来规范自己的言论和行为;另一方面是要注重道德修养。凡是法律没有约束的就靠道德规范来约束。我们党员平时说话做事,更需要发扬好我们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形成并流传下来的优良品德。
总的来说,我们作为党员,要始终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保持并发扬共产党人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优良品德,少计较优劣得失,多比较奉献付出,只有这样,才能赢得群众的赞誉和认可,也无愧于‚共产党员‛这一光荣称号。
作风建设专题党课讲稿加强作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今年 1 月 9 日,胡锦涛同志在中央纪委第七次全体会议上发表
重要讲话。胡锦涛同志强调,要全面加强新形势下的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大力倡导‚勤奋好学、学以致用,心系群众、服务人民,真抓实干、务求实效,艰苦奋斗、勤俭节约,顾全大局、令行禁止,发扬民主、团结共事,秉公用权、廉洁从政,生活正派、情趣健康‛等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今天,我从‚执政党的党风问题是有关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党员要树立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发扬优良传统作风,推进和谐社会建设‛三个部分谈谈自己的学习体会。第一个部分:执政党的党风问题是有关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
‚执政党的党风问题是有关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因此,党风问题必须抓紧搞,永远搞。‛这是陈云同志在 1980 年做出的重要论断。
党风即党的作风,是党的无产阶级性质和世界观在党的工作与活动中的表现,是全党包括党的各级组织和党员个人在政治、思想、组织、工作、生活等方面体现党性原则的一贯的态度和行为。
作风问题,是大至一个党、小至一个党员,在自己的思维和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行为取向和风格特点,包括学风、思想作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生活作风等等。它反映的是按什么样的思维方式研究问题、用什么样的态度学习理论、在什么样的精神状态下从事工作、用什么样的方式方法将自己的理想和主张付诸实施,以及向外部世界展示什么样的形
象和特点等问题。
分析理解‚执政党的党风问题是有关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要把握三个要点:一是‚从党的发展历史看,加强作风建设是我们党历经千锤百炼更坚强的重要法宝‛;二是‚从党所肩负的执政使命看,加强作风建设是我们党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社会和谐的重要保证‛;三是‚从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看,加强作风建设是我们党永立不败之地、永受人民拥护的关键所在‛。
第一个要点:从党的发展历史看,加强作风建设是我们党历经千锤百炼更坚强的重要法宝。
我们党自创立之日起,就一直高度重视作风建设。我们党之所以取得民主革命的伟大胜利,一个极其重要原因就是我们党在 28 年浴血奋战中形成并坚持发扬了‚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三大优良作风。
毛泽东曾自豪地说,‚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中国共产党,在中国人民中产生了新的工作作风,这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
我们党之所以取得社会主义建设的丰功伟绩,一个极其重要原因就是我们党始终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始终坚持和发扬党的群众路线的传统。
我们党之所以取得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辉煌成就,一个极其重要原因就是我们党更加重视作风建设,把党的作风问题提高到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高度予以加强。
邓小平指出,‚共产党的领导够不够格,决定于我们党的思想和作风‛。
江泽民同志强调,‚党的作风是党的形象‛,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必须以身作则,带头做到‚八个坚持、八个反对‛。
2014 年 9 月,中国共产党为建立良好的党风,专门召开了十五届六中全会,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决定》针对当前党的作风建设中存在的比较突出和严重的问题,提出了‚八个坚持,八个反对‛的纠正措施。其基本内容是: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反对因循守旧、不思进取‛;‚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反对照搬照抄、本本主义‛;‚坚持密切联系群众,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持民主集中制,反对独断专行、软弱涣散‛;‚坚持党的纪律,反对自由主义‛;‚坚持艰苦奋斗,反对享乐主义‛;‚坚持清正廉洁,反对以权谋私‛;‚坚持任人唯贤,反对用人上的不正之风‛。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六大闭幕后不久,就率中央书记处的同志到西柏坡重温党的七届二中全会精神,要求全党在新时期继续发扬光荣传统,牢记‚两个务必‛。即:‚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
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1949 年 3 月 23 日,中共中央领导离开西柏坡前往北京,临行前毛泽东说:今天是进京赶考的日子。
毛主席向同行的战友们提出了这样一道题:‚我们是共产党进北京,还是李自成进北京呢?你们把这一道题讨论好就可以了。‛
遥想当年,毛主席提出的‚进京赶考‛这一历史命题,虽然已经过去 58 年了。然而,这场‚进京赶考‛实质上仍在继续进行之中。
我们党 80 多年波澜壮阔的历史证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是我们党的光荣传统、政治优势和鲜明特征,是我们党发展壮大的重要保证。
第二个要点:从党所肩负的执政使命看,加强作风建设是我们党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社会和谐的重要保证。
我们党是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带领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执政党,加强作风建设特别是领导干部作风建设至关重要。
一方面,要实现科学发展、协调发展、和谐发展,需要我们付出艰巨努力,需要以科学的态度和真抓实干的作风予以贯彻落实。
如果作风不实、不正,就会影响党和国家的各项工作,就会干扰党和人民事业的发展进程。例如,党内有人已经将
‚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三大优良作风,改为‚理论联系实惠‛、‚密切联系领导‛、‚表扬和自我表扬‛这新的三大作风,严重损害了党的形象。
另一方面,新党员大量增加,干部队伍新老交替不断进行,一大批干部走上了领导岗位,这既给党的发展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又给党的作风建设特别是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带来了新的挑战。
在我们党长期执政的历史条件下,党的执政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党担负的历史任务发生了深刻变化,党员的干部队伍状况发生了深刻变化。我们要清醒地看到,领导干部身上滋生不正之风的现实危险性在增加,一些领导干部教条主义、本本主义滋长,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严重,独断专行、软弱涣散问题突出,铺张浪费、奢靡之风盛行,等等。
以行政机关的办事效率为例,就存在许多问题。一次,一名要求补交养老金的失业人员找到某市劳动局请求支持。经办人员先后 6 次教他回 70 多里外的乡镇去补办补充材料。使这位失业人员整整跑了 6 趟乡下。为什么经办人员不一次性教他补充齐材料呢?至今他也没有想明白。
以上问题如果得不到解决,势必损害党的执政能力,势必损害党的生存和发展的根基。只有全面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时时处处为群众着想,为群众办事,才能在工作中不断改正错误,提高办事能力和工作水平。
第三个要点:从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看,加强作风建设是我们党永立不败之地、永受人民拥护的关键所在。
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核心问题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端正作风就是要想人民群众之所想,急人民群众之所急,做人民群众之所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从红军的‚三大纪律,六项注意‛到‚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就充分说明了我党我军对群众关系的重视。
‚六项注意‛的第一项注意‚上门板‛
现在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最早叫‚三大纪律,六项注意‛。那是毛泽东在井冈山时期亲自为工农红军制订的。‚六项注意‛包括‚上门板,捆禾草,买卖公平,说话和气,借东西要还,损坏东西要赔‛,其中第一项注意就是‚上门板‛。红军打的是游击战、运动战,居无定所,官兵们只能天当房,地当床,风餐露宿。于是,老乡家的门板常被他们借来当铺板。当时,一块门板别说对老百姓,就是对红军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财产。因此,毛泽东制定纪律:借用老百姓的门板后,出发前一定要及时归还。后来,毛泽东、朱德、陈毅率红四军转战赣南闽西期间,又在‚六项注意‛后边加了两项:‚大便找厕所,洗澡避女人。‛红军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所到之处,秋毫无犯,人民群众一看就知道红军是真正为穷苦人闹翻身的军队,于是积极参军参战,帮助红军打胜仗。
反之,如果一个党的党员和领导干部自私自利、贪图享受,置人民和国家利益于不顾,群众就不会支持它、拥护它。
上个世纪 80 年代末、90 年代初,世界上一些大党老党之所以相继失去政权,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不重视作风建设,听任不正之风侵蚀党的肌体,损害党群关系,导致严重脱离群众,最终被人民所抛弃。
苏联解体前不久,当时的苏联社会科学院曾进行过一次问卷调查,被调查者认为:苏共仍然能够代表工人的占 4;认为苏共是代表全体人民的只占 7;认为苏共是代表全体党员的也只占 11。而认为苏共是代表党内的官僚、代表干部、代表机关工作人员的,竟占 85!调查结果揭示了一个无情的现实:绝大多数苏联人并不认为苏联共产党是他们利益的代表!这是导致苏共解散,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有人总结说:布尔什维克党 20 万党员的时候,夺取了俄国十月革命的伟大胜利;200 万党员的时候,夺取了反法西斯卫国战争的伟大胜利;近2014 万党员的时候,却丧失了政权。
苏共的悲剧告诉我们,人民群众对党的信任、拥护和支持是巩固执政党地位的基础。党要赢得人民群众对党的信任、拥护和支持,就必须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如果党放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就必然会脱离人民群众。党一旦脱离人民群众就必然会丧失执政地位。于是,江泽民同志多次告诫全党:‚一个政权也好,一个政党也好,其前途命运最终取决于人心向背,不能赢得最广大群众的支持,就必然垮台。‛
人心向党,政党必然生机勃勃;人心背党,政党必然凋零败落。党的执政地位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党执政时间越长,越要从严治党,越要加强作风建设,这已成为共产党执政的一条铁的规律。
第二个部分:党员要树立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
重点讲四个方面:‚加强学习,夯实作风建设的理论基础‛;‚努力实践,取得作风建设的实际成效‛;‚依靠群众,实现作风建设的根本好转‛和‚完善制度,建立作风建设的长效机制‛。
第一个方面:加强学习,夯实作风建设的理论基础。
胡锦涛同志把‚勤奋好学、学以致用‛作为八个方面良好风气的第一条,充分体现了加强学习在作风建设中的重要地位。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只有把加强学习当作增长才干、提高素质的重要途径,当作改造主观世界的重要方式,用党的基本理论特别是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党的理论创新成果以及各方面的有益知识武装自己、充实自己,才会有好的作风。
但是,当前有些党员不是在学习健康向上的理论,而是学一些封建糟粕的东西。例如,有的人就热衷于学习李宗吾
撰写的《厚黑学》和现在由‚厚黑学‛派生出来的《商场厚黑学》、《官场厚黑学》等等。‚厚黑学‛宣扬的是‚性恶论‛,反对‚性善论‛。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三字经》中,第一句话便是‚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传。‛意思是说,人出生之初,秉性本来是善良的,天性也都相差不多,只是后天所处的环境不同和所受教育不同,彼此的习性才形成了巨大的差别。如果对孩子不严加教育,孩子的善良秉性就会改变。人性健康发展的方法是重在教导。教导人专心致志,始终不懈地向真、善、美发展。《三字经》的这个开场白,讲的是人性向善的表现。而李宗吾的《厚黑学》则宣扬‚性恶论‛,认为‚自私自利是人的本性‛。
李宗吾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统治的重庆写下《厚黑学》的。其目的就是揭露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的黑暗。历史发展到社会主义时代,而少数人还用《厚黑学》的‚性恶论‛观点来解释世界,未免太悲观了。如果在我们的社会中,人人手捧《厚黑学》,时时谈论厚黑论,夜夜想做厚黑人,这样的社会将会变成一个怎么样的社会?
作风是党性的外在表现,党性强才能作风正。因此,要善于把加强学习与增强党性、升华思想、陶冶情操紧密结合起来,以科学理论武装自己、衡量自己、检验自己,认真查找思想上的不足、作风上的差距,努力做到自重、自省、自
警、自励,自觉做树立良好风气的模范。
第二个方面:努力实践,取得作风建设的实际成效。
作风建设重在实践。实践是检验党员作风的根本标准,也是锤炼党员作风的关键环节。
党员的优良作风,首先体现在行动上,体现在各项工作的实际效果上。广大党员应当用踏踏实实的实践锻炼来磨练自己、提高自己,养成优良作风。提出思路、制定政策、作出决策,必须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尊重客观规律,坚持实事求是,在贯彻中央精神和上级指示,落实工作思路和决策,上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为民排难解忧。
党内生活是一个重要的实践方面,加强作风建设离不开积极健康的党内生活锻炼。广大党员应自觉参加党的组织生活,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接受党组织的教育和监督。从一定意义上说,日常生活也是一种实践。广大党员应注重在日常生活中坚持良好作风,坚持艰苦朴素、勤俭节约,努力培养优良的生活作风和高尚的生活情趣,在各种诱惑面前站稳脚跟,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本色。
第三个方面:依靠群众,实现作风建设的根本好转。
相信和依靠群众,密切联系群众,是党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伟大胜利的根本保证。它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改进党员作风的重要途径。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加
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这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
‚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这是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揭示的一个真理性结论。毛泽东、邓小平、陈毅在回忆淮海战役胜利时,多次讲过:‚淮海战役是老百姓用小车推出来的‛。的确,在淮海战役中,老百姓的口号是‚最后一把米送去做军粮,最后一尺布送去做军装‛。实践已经证明:没有人民群众就不可能有我们党的今天。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取得今天的领导地位,关键在于她从成立的那一天起,就将自身的奋斗目标与人民群众的利益相统一,认真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从而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我们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近几年来,少数党员干部,尤其是赋有执法职能的公务员,脱离群众的现象比较突出,如不及时纠正,任其蔓延发展下去,后果是十分危险的。现在,执法人员的理念是:‚执法为主,服务为附‛。被执法对象绝大多数是人民内部矛盾。这些被执法对象的理念是:‚服务为主,执法为附‛。两者理念不能一致,导致了一方说:‚执法难‛。另一方则说:‚‘公仆’来到群众中,转眼变为主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演变为全心全意为人民币服务‛。有群众反映,现在少数执法者是为人民币而执法的。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决定了党员要牢固树立人民群
众是真正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自觉到群众中去,虚心听取群众的意见、批评和呼声,善于从实践中、从群众身上汲取营养,以群众的反映和意见为镜照出自己的差距和不足,努力加以改进。
党员以人民群众满意为标准衡量作风建设的成效,人民群众满意的作风就努力坚持,不满意的就坚决克服;主动接受群众监督,自觉坚持政务公开、党务公开的各项制度,提高权力运用的透明度,拓宽群众监督渠道,在群众的支持和监督下不断提高作风建设水平。第四个方面:完善制度,建立作风建设的长效机制。
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关键要靠制度保证,着重从完善党的建设的体制、机制上解决问题。
据英国历史学家查理.巴特森写的《犯人船》一书记载,1770 年,英国政府宣布澳洲为它的领地。谁来开发这个不毛之地呢?当地的土著居民人数不多,且尚未开化,只有靠移民。当时英国人主要向美国移民。于是,政府就把判了刑的罪犯向澳洲运送,既解决了英国监狱人满为患的问题,又给澳洲送去了丰富的劳动力。运送罪犯的工作由私人船主承包,这种移民活动一直持续到十九世纪末。
开始时英国私人船主向澳洲运送罪犯的条件和美国从非洲运送黑人差不多。船上拥挤不堪,营养与卫生条件极差,死亡率高。
第一种做法是进行道德说教,让私人船主良心发现,改恶从善,不图私利,为罪犯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一句话,依靠人性的改善。其结果是以失败而告终。
第二种做法是由政府进行干预,强迫私人船主富有人性地做事。这就是由政府以法律形式规定最低饮食和医疗标准,并由政府派官员到船上负责监督实施这些规定。官员面临两种选择。一种是与船主同流合污,分享利润;一种是坚决执法,自己或亲人的生命受威胁。在无法无天的海上把那些不识相的官员干掉,扔到海里。其结果又以失败而告终。
很显然制度的选择对事物最终的结果有很大的影响。
关于制度建设的重要性,邓小平曾经明确指出,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我们要把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与制度建设有机结合起来,通过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各项制度,形成科学合理、完整严密、切实可行的制度体系,为加强作风建设提供保障。同时,强化制度执行情况的督查,保证做到有章必循、执章必严、违章必究,切实维护制度的严肃性。
第三个部分:发扬优良传统作风,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去年 10 月 8 日至 11 日,党中央在北京召开了十六届六中全会,全会作出了《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纲领性文件。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党的作风建设也将起着保驾护航的作用,它为和谐社会建设提供可靠的政治保障。讲三个方面的关系:一是‚党的作风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二是‚党的作风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三是‚党的作风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
第一个方面:党的作风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我们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组织者和领导者。要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落到实处,就必须高度重视党的自身建设尤其是作风建设,作风建设搞不好,必然会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损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在个别地方甚至激化社会矛盾,引发群体性事件,给社会和谐与稳定带来严重影响。
人民群众看社会是否和谐,不仅看党的方针政策是否代表他们的根本利益,更直观的是看党员干部的作风是否端正,是否为他们办实事、办好事。和谐社会并不是没有矛盾的社会,改革涉及各方面利益的调整,必然会带来一些矛盾,这要在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中把握和解决。
实践证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理顺群众情绪,消除社会不和谐因素。它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
分。
第二个方面:党的作风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
胡锦涛同志指出:‚我们要通过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来不断增强和谐社会建设的物质基础,通过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来不断加强和谐社会建设的政治保障,通过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来不断巩固和谐社会建设的精神支撑。‛
党的作风建设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促进力量,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条重要渠道。
从发展生产力的角度看,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开展党的作风建设,及时发现和解决影响改革发展的突出问题,优化经济发展环境,能够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不断进步。
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角度看,抓住易于滋生腐败的关键环节和重点部位,通过深化改革、发展民主、强化监督,用制度和法律规范权力的运行,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深入发展。
从发展先进文化的角度看,党风政风影响和带动社会风气,只有通过加强教育和管理,坚定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提高党员干部的道德修养水平和廉洁从政意识,才能促进全社会形成诚信友爱的风气,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向前
发展。抓好党的作风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效途径。
第三个方面:党的作风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
人民群众是推动和谐社会建设的力量源泉。历史和现实的经验都证明,执政党处理好与人民群众的关系,社会才能和谐、稳定;反之,社会就会缺乏活力,矛盾丛生,甚至导致社会动荡、政权更迭。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优良的作风,严明的纪律,是我们党团结和带领人民群众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成功经验,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加强党的纪律建设,特别是严肃党的政治纪律,坚决维护党中央的权威,坚决维护党的团结统一,保持全党全国在指导思想、路线方针政策和重大原则问题上高度一致,能够为推进和谐社会建设提供重要的政治保障。严肃查处各种违纪违法案件,严厉惩处腐败分子,保持党员干部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能够为推进和谐社会建设提供重要的组织保障。以解决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为重点,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能够为推进和谐社会建设提供重要的作风保障。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抓紧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能够为推进和谐社会建设提供重要的制度保障。
同志们,党的作风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重要促进力量。我们党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形成了一整套优良传统和作风。这些优良传统和作风为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持,我们必须坚持、发扬和光大。
作风建设专题党课讲稿同志们:
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不廉洁斗争。毛泽东同志早在全国革命胜利前夕就向全党提出了‚两个务必‛的要求,即‚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提醒我们不要被敌人的腐朽思想所侵蚀,永葆共产党人的本色。‚两个务必‛是我们党在长期革命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作风,影响和培育了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邓小平同志在改革开放初期就告诫全党:‚我们自从实行对外开放和对内搞活两个方面的政策以来,不过一两年时间,就有相当多的干部被腐蚀了。要足够估计到这样的形势,这股风来得很猛。如果我们党不高度注意,不坚决刹住这股风,那么,我们党和国家确实要发生‘改变面貌’的问题。‛当前社会,各种思想相互激荡,各种诱惑相互交织,作为领导干部如何做到廉洁自律、把握好自己?我认为主要有以下三点:
一、首先要练好思想上的‚内功‛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思想滑坡是最危险的滑坡,信念动摇是最根本的动摇。领导干部只有牢记党的宗旨,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才能从根本上构建预防不廉洁的防火墙。我认为在思想上:
一要看境界。思想防线牢不牢,要看思想境界高不高。境界是一种修养,一种情操,它来源于坚持不懈的学习。领导干部只有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把学习当成一种政治责任,当成一种人生修养,当成一种自觉追求,多一些学习思考,多一些调查研究,不因条件变好、地位升高、权力增大、事务繁杂而疏懒学习、放弃学习,才能不断夯实廉政思想基础。要紧跟时代步伐,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先进理论;要贴近实际,大力吸取优秀廉政思想内涵。当前很多领导干部堕落为不廉洁分子,一个根本的原因就是放松学习。
案例:厦门远华案件中落马的公安部原副部长李纪周,前云南省委副书记、省长李嘉廷,原江西省副省长胡长清在自己的忏悔录中都认为自己的堕落,首要就是放松了思想学习。胡长清在自悔时说:‚我不学习,迷失了政治方向,由于学得少,学不进,头脑空虚,思想就贫乏。我完全放松了学习,平时学习一点,也是应付工作之需,装潢门面,看文件一目十行,听传达一听了之。‛
我们要常用反面案例警示自己,深化不廉洁亡身的观念;要把‚为官之廉、处事之清‛的理念贯彻于身边的每一个过
程、每一个环节中去,从而永葆领导干部的先进性。
二要克欲望。古人云:邪生于无禁,欲生于无度。欲望是人最大的敌人。领导干部也有七情六欲。随着手中的权力越来越大,掌握的资源越来越多,经受的诱惑也越来越大,思想的‚杂质‛往往会越来越多,一些领导干部也因此经不起‚糖衣炮弹‛攻击而‚翻身落马‛。领导干部的情趣爱好,是时风的向标,世风的源头。领导干部相当于一个公众人物,他的情趣爱好是其生活作风的反映,往往影响社会的价值取向。开好的风气不易,但开坏的先河,就会有人趋之若鹜,这是人容易走向堕落的天性决定的。
案例:广东省湛江原市委书记陈同庆,人送绰号‚三敢书记‛,何谓‚三敢‛?就是‚什么酒都敢喝,什么钱都敢收,什么人都敢用‛。这位大人还嗜好饮用美国的蓝带啤酒,于是百姓又加授‚蓝带书记‛。他把会喝酒、酒量大作为选拔干部的一条重要标准,号称‚喝得满地爬,这样的干部要提拔‛。河北阳原县原县委书记张新政嗜赌如命,群众称其为‚麻将书记‛,称县委、县政府班子是‚麻友执政‛。当地有一首顺口溜:‚要想进班子,必须上摊子(即上麻将桌),上不了摊子,休想进班子。‛
中国是一个有数千年官本位历史的国度,民对官的尊崇根基很深,所以,身处高位者,其情趣爱好在时风的导向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因此,这就要求领导干部必须要锤炼
思想纯度,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努力把生活欲望、人生情趣打造成一种文化品格、一种道德品牌、一种政治品质。戒贪欲、少权欲、寡物欲、去色欲,用浩然正气抵制恶欲,择其善者而从之,做到节而不过,遂而不纵。
三要防微杜渐。微就是小。态度决定一切,能否把自己打造成不廉洁的‚绝缘体‛,取决于对小事、小节的思想态度。‚不虑于微,始成大患;不防于小,终亏大德。‛小节一松,大节难保。在任何时候都要保持头脑冷静,特别是在好的形势下,更要小心谨慎,时刻做到‚慎思、慎微、慎言、慎始‛。领导干部要慎思。‚领导干部高位、高危‛,必须常思自己的身份,深思自己的身份,慎思自己的身份,时刻想到自己是领导干部,必须要有良好的品质,要想事、干事,不要混事、误事,更不能整事、乱事;要求奉献,不求索取。慎思就要经常给心灵洗尘。如果物品放久了就会落上灰尘,经常擦一擦,就会非常清洁,心灵也是如此,常给心灵洗尘,就不会落上灰尘,生出污垢,给心灵洗尘要谨防朝气变暮气,谨防正气变邪气,谨防欲望逾越界限。领导干部要慎微。也就是说,要慎小事、拘小节。小事小节是党员干部个人品德的反映,也是党员干部队伍作风建设的一面镜子。群众、职工正是通过那些发生在我们党员干部身上的小事小节,例如是否大吃大喝、公物私用、收受礼物等等,来评价我们党员
干部的。一个在小事小节上过不了关的党员干部,也很难在大事大节上过得硬。有个寓言说,有个偷针者和偷牛者一起被游街,偷针者感到委屈,发牢骚说:‚我只偷了一根针,为什么和盗牛贼一起游街,太不公平了!‛盗牛者对他说:‚别说了,我走到这一步也是从偷针开始的‛。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是由小变大,由量变到质变的。一个人不可能一夜之间成为不廉洁分子,其走向腐化堕落大多是从不注意小事小节开始的。很多违纪党员干部也是积小错铸大错,最后受到了党纪政纪处分。古人说:‚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小洞不补,大洞吃苦‛;‚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这都是至理名言,一点也不错,我们一定要牢记。领导干部要慎言。坚持说实话、真话、有意义的话,说有利于团结的话、鼓劲的话、顺气的话,而不说假话、官话、荒唐话和无原则、低品位的话。说话要注意身份、场合、时机,不该说的不说、不该问的不问,绝不能想怎么说就怎么说、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更不能说有损于党的形象、有悖于党的政策、与自己身份不相称的话。领导干部要慎始。也就是说,要守住第一道防线。
案例:明朝御史张瀚在《松窗梦语》中记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张瀚初任御史参见都台王廷相时,王廷相给他描述了一桩见闻:昨日乘轿进城遇雨,有个穿新鞋的轿夫,他从灰厂到长安街时,还择地而行,怕弄脏新鞋。进城后,泥泞渐
多,一不小心踩进泥水中,便‚不复顾惜‛了(就是不再有顾虑、不再珍惜了)。王廷相说:‚居身之道,亦犹是耳,倘一失足,将无所不至矣!‛张瀚听了这些话,‚退而佩服公言,终身不敢忘‛。后来,张瀚升任明朝吏部尚书,建树颇多,我想与他牢记这些话不无关系。这个故事说明,人一旦‚踩进泥水坑‛,心里往往就放松了戒备。反正鞋已经脏了,一次是脏,两次也是脏,于是便有了惯性,从此便‚不复顾惜‛了。
巴甫洛夫说:‚原谅自己,就是堕落的开始。‛我们有些党员干部也是这样,他们起先在工作中兢兢业业,能够做到清正廉洁,偶然一不小心踩进‚泥坑‛,就从此放弃了自己的操守,破罐子破摔了。特别要注意小节,小节往往容易被忽视,但‚小节不拘,终累大德‛,许多违法犯罪大都是从一些小事开始的,积小成大,积少成多,最后以至于身不由己、欲罢不能,一发而不可收。
案例:重庆市巫山县交通局原局长晏大彬因受贿 2000余万元被判处死刑。他第一次受贿收受的是两条领带。正是这两条不起眼的领带,打开了他思想上的缺口。从两条领带开始,晏大彬的胆子越来越大,受贿的数额也越来越大。在他任巫山县交通局局长 8 年期间,平均日进万金,最终一步步地走向了地狱。
党的好干部、原呼和浩特市委书记牛玉儒同志,生前曾
向机关各部门宣布,有事找他,不论公事私事一律办公室谈,家门免进。他还对自己的家人约法三章:有上门送礼者,不准开门,不准受礼,不准说情。当初也有许多人抱着试一试的想法走到他家,都被拒之门外。后来在牛玉儒同志的追悼大会上,许多干部和企业家才第一次见到了牛玉儒的家人。我想,牛玉儒同志也是人,他同样怕自己或家人面对诱惑而无法抗拒,因此,干脆不见说情送礼者,不让这些人有说情送礼之机。说情送礼者第一人被拒绝,第二人被拒绝,而达到每一人被拒绝,说情送礼者也就自绝其念,这也不失为防微杜渐的一个好办法。
二、要有守住廉洁自律的‚防功‛
时代不同,廉政的内涵也不尽相同,在现代社会要求领导干部一尘不染,已不合时宜。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必须严格在纪律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这是领导干部由量变走向质变的‚临界点‛,是廉洁自律的底线。一旦冲破,损害的则是党的凝聚力、政府的执行力和民众的向心力,自己则滑向堕落的深渊。因此领导干部必须要坚守这条底线,不滥权、不贪财。
一是用权而不滥权,防止政治上‚失道‛。权力既是好东西,也是坏东西,把权力用于为人民服务时就是好东西,用于搞不廉洁就是坏东西。权力是把‚双刃剑‛,用得好可以为党和人民更好地干工作;一旦成为谋私的工具,不但贻
误党的事业,而且也葬送了自己。对于每位党员干部来说,职务和权力意味着什么?不是名誉,不是地位,不是利益,而是一种责任,权利越大,责任也越大。孟子说,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多助之至,天下顺之;寡助之至,亲戚叛之。党员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认真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严禁以权乱法、以权代法、以权压法。时刻牢记身份和责任,任何时候、任何场合、任何情况都不越法律的底线。如果把权力当作违法乱纪的保护伞,只顾谋取个人政治利益,最终会‚失道‛以致身陷囹圄,甚而‚众叛亲离‛。
案例:云南省财政厅原副厅长、省政府金融办公室原主任肖晓鹏(正厅级),在财政资金批复等方面为他人提供帮助,收受财物等折合人民币 17 万余元,伙同他人非法占有国家财政资金共计人民币 577 万元。2010 年 7 月 28 日,肖晓鹏犯贪污罪,判处有期徒刑十二年,并处罚金 10 万元;犯受贿罪判处有期徒刑十年,并处罚金 10 万元,数罪并罚,决定执行有期徒刑十八年。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原局长郑筱萸,毕业于复旦大学生物系的高级知识分子,曾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他利用担任国家医药管理局、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的职务便利,为八家制药企业在药品、医疗器械的审批等方面谋取利益,先后多次直接或通过其妻、子非法收受上述单位负责人给予的款物共计折合人民币
649 万余元。2001 年至 2003 年,郑筱萸先后担任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期间,在全国范围统一换发药品生产文号专项工作中,严重不负责任,未做认真部署,并且擅自批准降低换发文号的审批标准。经抽查发现,郑筱萸的玩忽职守行为,致使许多不应换发文号或应予撤销批准文号的药品获得了文号,其中 6 种药品竟然是假药。2007 年 7 月 10 日上午,郑筱萸在北京被执行死刑。
根据今年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计划安排,今天在这里给大家讲一讲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一些认识和体会,通过学习和交流,进一步统一思想,高度重视,同时使大家更加了解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性。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讲话时指出,坚决反对腐败,防止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腐化变质,是我们必须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反腐败高压态势必须继续保持,坚持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对腐败分子,发现一个就要坚决查处一个。要抓早抓小,有病就马上治,发现问题就及时处理。要让每一个干部牢记“手莫伸,伸手必被捉”的道理。“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领导干部要心存敬畏,不要心存侥幸。要求全党同志要强化党的意识,牢记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共产党员,第一职责是为党工作,时刻不忘自己应尽的义务和责任,牢记党的性质和宗旨,牢记党对干部的要求,严格遵守党的纪律,公而忘私,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用实际行动保障改革顺利推进。一、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在自律与监督中履职尽责
党风廉政建设关乎民心向背,关乎事业成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对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采取了强有力的措施,坚持以零容忍的态度惩治腐败,取得了明显成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纪委三次全会上要求党员干部要大公无私、公私分明、先公后私、公而忘私,只有一心为公、事事出于公心,才能坦荡做人、谨慎用权,才能光明正大、堂堂正正。充分显示了党中央抓好反腐倡廉工作的强大决心。对于廉洁自律的问题,我觉得主要应把握好两条:一要干事,二要干净,也就是既勤又廉。不勤政无以立业,就没地位;
不廉政无以立身,就会栽跟头。自觉做到公私分明、克己奉公、严格自律。(一)警钟长鸣,筑牢防线。任何腐化、腐败行为都是从思想的蜕化开始的,都有一个思想演变的过程。因此,把好思想关口是最有效的预防,“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加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改造。充分认清权力是一把双刃剑,用好了能为民造福,用不好也能为自己造“罪”。
(二)从严要求,管住自己。当前市场经济的趋利性逐步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给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带来了严重的影响。越是在这种形势下,我们党员干部越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越要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越要从方方面面严格要求自己。稍有不慎,就可能犯错误、栽跟头。“常在河边走,难得不湿鞋”,就是要时时刻刻谨小慎微。我们每一名党员干部都要自觉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提升道德境界,追求高尚情操,自觉远离低级趣味,自觉抵制歪风邪气;
坚持用权为民,按规则、按制度行使权力,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权、不以权谋私;
要时刻心存敬畏、手握戒尺、慎独慎微、勤于自省,遵守党纪国法,做到为政清廉,在大事上是非分明,在小节上从严要求,哪些事能做,哪些事不能做,脑子里要有明确的界限和尺度,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清清白白从政,踏踏实实干事,堂堂正正做人。(三)自觉接受监督。失去监督的权力,必然要滋生腐败;
脱离监督的干部,往往会犯错误。我们每一名党员干部都要正确对待组织,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讲真话、讲实话,讲心里话,自觉接受监督。党组织和群众的监督如一面镜子,经常照一照,检查一下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及时加以改正和纠正,对自己的成长进步大有益处。“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常被泼点冷水,常听点逆耳之言,可以使头脑保持清醒。党中央颁布实施的《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是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方针,发展党内民主、加强党内监督的重要遵循。
二、坚持求真务实,扎扎实实干好工作
做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就要坚决贯彻求真务实的要求,推进各项改革建设事业更快发展,就要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的作风。我们要使求真务实成为行动的准则,贯穿和体现在各项工作的具体实践中去。(一)要有求真的精神。求真说到底是一种觉悟、一种境界、一种品德、一种精神,是分析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有力武器。从大的方面讲,是科学判断新形势,准确把握规律,探求办法措施。具体来说,就是坚持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客观分析存在的问题和差距,清醒地看到前进中的矛盾和困难,增强加快发展的压力感、紧迫感。同时,又要看到我们良好的工作基础、各方面的优势条件,坚定信心,抢抓机遇,推动各项事业不断向前发展,一年比一年快、一年比一年好。求真就要开动脑筋,勤于思考,学会用心,善于从普遍性问题中发现和找到规律性的东西,总结和提炼经验性的做法,用以解决发展中的矛盾、前进中的难题、工作中的症结。总的来说就是既要有加快发展的高度热情,又要有扎扎实实的工作态度;
使我们的各项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有创造性。(二)要有务实的作风。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全国人大十二届二次会议安徽代表团审议时强调,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他要求领导干部都要树立和发扬好的作风,既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又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这“三实”就是要求我们从实际出发谋划工作,使点子、落实政策、制定方案要符合实际、符合客观规律、符合科学精神,不好高骛远、不脱离实际;
脚踏实地、真抓实干,敢于担当责任、勇于直面矛盾、善于解决问题,努力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检验的实绩;
对党、对组织、对人民、对同志忠诚老实,做实在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襟怀坦白、公道正派。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职位有高低,但只要能踏踏实实干事、坦坦荡荡做人,必能成就一番事业,也会赢得组织的信任和群众的赞誉。
(三)要有实干的劲头。“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实干,是共产党人的优良作风;
认真,是共产党人的优秀品格。我们要继续坚持“干”字当头、“实”字为先,遇到困难不缩手,干不成功不罢手,以实干求实绩,以实干求发展。要营造有作为才有地位,有政绩才有发展的浓厚氛围。要靠科学的决策和实干的精神,不断推动科技事业向前发展。
(四)要有实际的效果。衡量工作能力的标准,主要是看实绩。只要是领导布置的任务、安排的工作,都要按时、按质、按量完成。不要讲条件、更不要发牢骚,要增强责任心、事业心,把工作当事业干,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干好本职工作。
三、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必须全员参与
腐败现象的存在是我们不容回避的问题,这方面的问题最伤群众的感情,最损害党群、干群关系。我们要按照中央、自治区和市委规定要求,毫不松懈地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切实把反腐倡廉工作贯穿于各项工作全过程,体现到实际行动上,从源头上杜绝腐败现象滋生,用实际成效取信于民。党员干部要强化理想信念和廉洁自律意识,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秉公用权,自觉维护党性原则,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要时刻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处处用反面典型警示自己,自觉地用党纪政纪约束自己、鞭策自己,模范地遵守中央、市委各项规定,把住关口、守好底线,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和浩然正气,自觉做到心不贪、手不长、嘴不馋。
实践证明,党的作风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事业全局,我们应自觉地拥护党的领导,树立共产党员的良好形象,各负其责、全员参与,带头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解决好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加强学习,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切实转变作风,管住自己的口,管住自己的手,管住自己的腿,确保“政治上不迷航、思想上不迷失、行为上不迷路”,争做廉洁自律、严于律已的表率。党风廉政建设是一项社会性的系统工程。我们每一个人都要从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性质和业务特点出发,积极主动地抓好自身廉政建设,推动我处党风廉政建设深入开展。一是要认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学习法律法规和业务知识,不断提高自身政治觉悟和业务水平,提高为人民服务的具体能力;
二是要在实际工作中,严格遵守中央、市委出台的各项规章制度,遵纪守法,爱岗敬业,认真履职尽责,完成好组织赋予的各项工作任务;
加强反腐倡廉,构建和谐社会
一、新形势下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的必要性
反腐倡廉工作好坏影响到国家的长治久安。当前,反腐倡廉总的形势是好的,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的进展,一些方面的不正之风有所遏制,一些领域的腐败案件呈现下降趋势,人民群众对党风廉政建设的满意度有所提高。但也必须看到,在一些地方和部门,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严重腐败案件时有发生,特别是发生在一些领导尤其是高级干部身上的严重违法犯罪案件,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因此,必须充分认识反腐倡廉的极端重要性,切实做到居安思危,不断增强忧患意识,树立长期作战的思想准备。
(一)党的长期发展需要有一个良好的土壤
作为社会主义中国,的确与资本主义国家有很大不同,但是,我们可以从国外的各个国家得到这样启示:国外局势频繁更替,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政党的腐败导致执政党失去其执政地位。那么,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领导核心,必须始终保持良好的工作作风,以此来引领中国人民走向社会主义的伟大目标。
(二)和谐社会是我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伟大目标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之间的关系。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构建和谐社会的领导力量。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了大多数人民根本利益的一致性,各阶层、各党派、各民族、各团体有着共同的政治方向和价值诉求。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破了一个不和谐的旧世界,其执政的最终目的就是要领导人民建设一个和谐的新世界。党在长期的革命战争中奠定了领导地位并形成了强大的领导力,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在长期的执政过程中对社会资源形成了强大的整合力。所有这一切,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了强有力的政治支持
(三)实现共产主义这个伟大的愿景
党章明确规定: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党在现阶段的任务,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党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奋斗目标,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求每个党员,都应该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坚定共产主义信念,模范地执行党的基本路线,把对共产主义事业的忠诚同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的坚定性统一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为完成新世纪的三大任务而努力工作。
二、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的探索与发展
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关系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是党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
(一)党的反腐倡廉历程探索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反对消极腐败、建设廉洁政治作为自己的重要奋斗目标,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阶段,始终坚定不移地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创造出一系列丰富的反腐倡廉经验。改革开放以来,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与时俱进,把马克思主义反腐倡廉理论和中国反腐倡廉建设实际结合起来,在深入探讨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同时,不断探索我国新的历史条件下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特点和规律,深入总结我国反腐倡廉建设的历史经验和新鲜经验,认真汲取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紧紧围绕反腐倡廉建设的重大问题进行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认真研究和探讨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的形成过程、历史经验和发展方向,对于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二)党反腐倡廉取得的成绩
通过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形成了符合我国现阶段基本国情的反腐倡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工作方针、工作格局、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以及法规制度体系基本框架。
通过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促进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有力地维护了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多年来,党紧紧围绕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始终把反腐倡廉建设放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谋划和部署,为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在经济领域,积极推动各项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维护公平竞争和市场秩序,优化发展环境,促进了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在政治领域,严肃党的政治纪律,维护中央的权威和党的团结统一,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促进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在文化领域,推进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和廉政文化建设,抵御腐朽落后思想和不良社会风气,促进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在社会领域,积极拓宽人民群众参与党风廉政建设的渠道,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
通过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纯洁了党的组织和队伍,增强了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建国开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把严肃查办违纪违法案件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坚持在法律和纪律面前人人平等,坚决查处各种违反党纪政纪的行为。进一步加大预防腐败工作力度,深入开展理想信念和廉洁从政教育,规范权力运行,加强监督、关口前移,有效促进了党员干部廉洁从政,有力维护了党的组织和党员干部队伍的先进性、纯洁性。实践证明,党员干部队伍的主流是好的,广大党员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充分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通过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赢得了党心民心,巩固了党的执政基础。我们党持续加大反腐败斗争力度,不断取得阶段性成效,有力维护了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得到了人民群众衷心拥护和坚定支持。据国家统计局全国党风廉政建设民意调查,近些年来,群众对反腐败工作成效的满意度逐年上升。国际社会对我国反腐败工作也给予了积极评价。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在国际风云变幻和各种严峻考验中始终巍然屹立、不断发展壮大,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我们通过坚持不懈地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坚定不移地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增强了人民群众对党的信任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使我们党执政有了最牢固的政治基础和最深厚的力量源泉。
三、加大反腐力度,努力构建和谐社会
反腐关系社会和谐稳定,说到底就是以打击“钱权”交易,让全社会的利益分配格局更加公平合理,让资源配置更遵循市场规律,让法治深入人心并落到实处。哪里有腐败,哪里就应当有反腐败。从房地产黑幕到社保基金违规,从打击商业贿赂到追捕贪官外逃,中央反腐败的力度,直接影响社会法治程度,影响着整个社会的和谐程度。
(一)科学发展,标本兼治,用发展的办法防治腐败问题
坚持科学的发展,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创造更多的社会物质财富,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坚持科学的发展观,用发展的办法防治腐败、用发展的办法解决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腐败问题。要深入开展对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监督检查,坚决防止和纠正违背科学发展观的错误行为,督促和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把思想真正统一到科学发展观上来,统一到中央的重大决策和要求上来,自觉运用科学发展观来统领和指导我们的各项工作,营造公平、公正、公开的市场环境,从经济体制源头上防治腐败、遏
制腐败现象的滋生蔓延,保持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
(二)、坚持民主,实现法制,提高领导干部依法执政水平
建设和谐社会首先要发扬民主,实现法治。我们必须坚持依法治国和依法执政,把党的领导和依法治政有机统一起来,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制度,发展党内民主,加强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建设,健全和完善组织制度、干部人事制度、党内决策制度、党内监督制度。把制度建设贯穿于反腐倡廉各个环节、体现在各个方面,切实做到用制度管权、用制度管事、用制度管人,从制度和法律上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实施。党员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法制观念,坚持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严格执法,坚决纠正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依法保障人民群众权利,最大限度地打击各种腐败现象,使广大党员干部切实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塑造“为民、务实、清廉”的良好形象。
(三)、强化教育,提高素质,着力营造诚实守信的社会环境
反腐倡廉需要法制的制度保障,也需要德治的伦理支撑。我们要大力加强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努力建设学习型社会,建立健康向上的政治文化和思想道德,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改革和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诚信既是个人的美德,也是社会的公共资源。在社会诚信建设上,政府及其公务人员对社会大众有一种强烈的示范效应,其行为关系到政府信用,影响到社会诚信,我们要切实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健全的责任制度,完善行政监察、行政问责、行政投诉制度,努力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要加强监察部门、社会和公众对行政机关和公务人员的监督力度,对失信严重、造成损失的公务员要严肃处理。加快建立包括道德责任、政治责任、诉讼责任和侵权赔偿责任在内的政府信用责任体系,完善公务伦理立法,形成行政行为失信责任追究和惩罚机制。以诚实守信为重点,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增强全社会诚信意识,为推进反腐倡廉营造良好的社会伦理环境。要大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引导人们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发扬艰苦创业的精神,以损害国家利益、群众利益为最大的耻辱,形成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发展的人际关系。加强反腐倡廉工作,在全社会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社会群体中塑造诚实劳动、人人平等、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达到全社会各要素和关系相互融洽,全社会充满创造活力,社会各方面利益关系不断得到有效协调,社会管理体制不断创新和健全,全社会稳定而有序,政通人和的和谐社会。
(四)、牢记宗旨,纠风治乱,为和谐社会构建提供坚实的群众基础
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来说,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既是重要内容,也是重要保证。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我们要牢记党的根本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反腐倡廉工作的根本目标,贯穿于执纪执法的观念和方法里,落实在反腐倡廉的任务和部署上,体现在政府公职人员的素质和作风中,以优良的党风促政风带民风,营造和谐的党群干群关系。要始终把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健全信访工作责任制,督促有关部门努力化解矛盾,以稳定保和谐;始终把群众的需求作为第一选择,妥善处理和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切实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的各项权利与利益,使人民群众各尽其能、各得其所,社会更加公平,以公平求和谐;始终把群众的问题作为第一考虑,紧紧围绕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来确立反腐倡廉工作的重点,加大纠风治乱力度,严肃查处各种违纪违法行为,严肃查处损害人民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实现风清政廉,增强人民群众对党的信任,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以纠建促和谐。
(五)、创新载体、完善机制,不断推进和加强廉政文化建设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当是一个崇尚廉洁的社会,而实现这样的目标,需要廉政文化建设的支持。我们要深入研究廉政文化建设的特点、规律和发展趋势,把握规律性、体现时代性、富有创造性,不断丰富其内涵。深入学习研究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关于反腐倡廉思想理论和胡锦涛同志关于反腐倡廉的一系列重要论述,继承和弘扬为人民服务、“两个务必”等党的优良传统。将“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爱、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等富有时代气息的道德规范融入廉政文化之中,继承发扬中华民族廉政文化,提炼升华历史上清官廉吏的廉政思想,大胆借鉴和吸收国外先进的廉政文化成果,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要发挥廉政文化建设在树立廉洁理念和规范廉政行为上的导向作用,着力提高领导干部的从政道德素质,把惩治与预防、自律与他律、制度与文化有机地融合在反腐倡廉工作中,通过加强自律与他律,使党员干部“不愿腐败”、“不能腐败”和“不敢腐败”,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腐败发生率。教育领导干部树立崇高的道德理想信念,以正确的道德规范为准绳,保持纯洁的道德情操和高尚的道德素质,更好地约束自己,做到谨慎用权,守住防线,修正自我,廉洁从政。
推进廉政文化建设,要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借助各种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载体,大力推进廉政文化进社区、学校、企业、农村和家庭,努力形成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社会风尚。要建立廉政文化建设的长效机制,把廉政文化建设纳入党的建设和文化建设的整体规划,加
【生态文明建设党课讲稿】推荐阅读:
建设生态文明演讲稿11-27
生态文明理念07-07
家乡生态文明11-09
生态文明建设试卷07-21
新疆生态文明建设11-21
建设生态文明美丽中国09-15
共创生态文明感悟11-14
生态文明建设制度保障06-18
生态文明建设的含义07-20
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