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卫生应急工作总结(精选9篇)
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及上级主管部门的关心支持下,xx县2015年卫生应急工作坚持预防为主、以人为本的原则,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加强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及相关法规为主要内容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建立和完善了全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机制及全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切实提高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和应急处理能力,为保障我县人民群众健康和生命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7月份我县启动了省级卫生应急示XX县创建工作,目前各项工作正在有条不紊的开展,现将全县卫生应急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建立健全卫生应急组织体系
健全的组织体系是做好应急工作的组织保障。县委政府高度重视卫生应急工作,将其列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提上了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强化了组织领导,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的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领导组,县卫计委组建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机动队,对每个队员配置了应急箱,准备了应急物质。各乡镇也按要求相应建立了本单位、本辖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和医疗救治队,为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锻造了一支“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应急队伍。
二、强化培训,切实提高卫生应急队伍水平
为提高专业人员的整体业务素质以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范意识和应急能力,全县狠抓了专业人员的强化培训,紧紧围绕埃博拉出血热、人感染h7n9禽流感、手足口病、蜱传疾病以及肠道传染病等重点传染病的防治开展培训。按照“关口前移、培训乡村、整体提高”的培训思路,对基层防疫人员开展集中培训,通过培训强化了业务人员的卫生应急意识、更新了卫生应急知识,提高了专业人员的应急处置综合能力。
三、完善机制,不断提升应急快速反应能力
强化防控措施,认真落实传染病监测与报告制度,实行传染病网络直报及肠道传染病零报告制度,并明确了各网络直报单位责任人、工作职责、规章制度,建立和完善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评估、预警、反应机制,提高了传染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的快速反应能力。
四、修缮预案,规范指导卫生应急处置工作
为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危害,指导和规范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最大程度地减少或减轻突发事件对公众健康带来危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的要求,共制定救灾防病、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流感、霍乱(副霍乱)、伤寒(副伤寒)、手足口病多项单项预案,全县已建立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体系,对规范指导卫生应急工作起到重要作用。
五、常备不懈,充分保障应急物资储备
县卫计委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特点,积极做好应急物资储备工作,按照“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原则,积极储备各类应急物资。县政府分别在县疾控中心XX县人民医院设立了应急物资储备仓库,并在2015年初安排财政预算资金30万元,购置了一定数量的各类防护用品、消杀药械、诊断试剂及耗材、检测设备等,作为自然灾害发生后及传染病流行应急处置专用,确保一旦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够立即启用,卫计委制定了严格的药械储备管理制度,定期清理物品,更换过期药品,保证应急物资随时随地可以使用。
六、开展演练,不断增强卫生应急实战能力
为有效应对各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一步加强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现场处置能力,做好应对突发事件时的组织、技术、程序、装备物资等方面的准备,我县未雨绸缪,有效防控,积极组织开展了疾病预防控制业务应急处置演练。10月份开展了地震灾害卫生应急演练,来自县直、古碑镇、南溪镇、斑竹园镇、双河镇和汤家汇、关庙、沙河联合6支代表队伍参加演练活动,活动通过现场桌面推演和实践技术操作方式进行,每个环节都有卫生应急专家进行现场点评。通过演练,进一步检验了我县在应对突发事件中的疫情报告程序、应急指挥能力、现场防护措施、流行病学调查、疫区消毒隔离、突发事件应急检测、应急储备物资调动等能力,巩固了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相关知识及实践能力,同时对演练作出了客观实际的考评,指出了不足,提出了改进要求,达到了锻炼队伍,提高实战能力的目的。
截止2015年11月上旬,我县共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0起,传染病手机预警信息109起,规范及时处置率100%。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对卫生应急工作的贯彻执行力度,认真总结经验,不断提高卫生应急综合处置能力,为保障我县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做出更大的贡献。
七、存在问题和不足
1、全县卫生应急专家库和专家咨询委员会专业技术水平和人员队伍基础还比较薄弱,医疗卫生专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和知识水平与卫生应急工作要求还存有差距,需进一步加大人员培训力度;
2、当前应急管理工作形势依然严峻,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卫生应急能力相对薄弱,不能满足当前卫生应急工作需求,应急保障能力有限,培训与应急演练机会较少问题依然存在。
1 评价体系的设计及建立过程
1.1 咨询问卷的设计
本研究参考社会危机应急管理的理论、方法,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的理论和WHO的应急管理手册的理论。确定由领导重视、部门协调、预案制定、物资储备、资金储备、疾病控制的应对体系、卫生防病能力等几方面构成的基本评价框架[3]。然后在此评价框架的基础上将每一类指标进一步细化。指标初步确定后, 以个人访谈及问卷调查的形式, 请本领域权威专家对初步确定的指标体系进行论证和修订, 最后确定后共包括3个一级指标 (地区社会经济人口状况、公共卫生应急基础保障能力、疾病防控和卫生应急业务开展水平) 、11个二级指标和58个三级指标作为备选评价指标。问卷内容中我们将可行性和重要性设计成等级指标 (5等) 。
1.2 咨询专家的选择
入选咨询的专家必须符合以下三个条件: (1) 从事疾病控制、卫生行政管理、公共卫生研究等相关领域工作, 具有中级以上职称或硕士学位以上文化程度, 参加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 (2) 对突发公共卫生应急有兴趣, 有时间和精力完成咨询工作; (3) 对本地区经济状况、医疗状况、疾病防控水平有一定了解和认识者。
1.3 咨询方式和具体实施
对专家咨询问卷采用访谈法, 由研究者对入选专家进行一对一面谈。第二轮调查前除了上述事项外, 还应附上第一轮调查结果, 包括第一轮所有专家对每项指标的权重、对可行性和重要性评分的结果。
1.4 现场调查
采取分层抽样将宜宾地区某县的所有乡镇按经济收入水平分为3个等级, 在各等级内随机抽取3个乡镇作为试点对象, 共选取9个乡镇。调查方法以问卷调查为主, 辅以访谈和现场观察来进一步证实调查的结果。
1.5 数据分析
1.5.1 对指标的重要性和可行性评价结果的处理
分别计算每个指标的重要性与可行性得分的均值, 然后按指标的重要性、可行性得分情况将指标按升降排序。
1.5. 2 乡镇公共卫生应急反应能力评价指标的确定
首先依据专家咨询求得的指标重要性得分的排序结果, 选取重要性得分在4分以上的指标, 然后根据现场实测结果删除这些指标中可行性差的指标, 最后删除没有比较意义的指标。最终选取可行、重要、有比较意义的指标入选综合评价模型。
1.5.3 综合评价线性模型的建立及应用
将入选的指标用百分权重法确定其权重, 采用加权线性法建立综合评价线性模型。然后将现场调查得到的各指标实测值转化为评价值后代入己建立的线性评价模型, 求得各试点乡镇公共卫生应急反应能力的综合得分并排序比较。
1.6 质量控制
在研究设计、问卷调查、现场调查等过程中严格进行质量控制以确保调查结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综合评价线性模型建立后通过计算理论权重先进行线性模型有效性验证。
2 结果
2.1 专家基本情况、应答系数、协调系数
本研究共选取本地区相关专业的权威专家16人, 年龄43.5±8.3岁, 工龄21.6±7.6年, 本科及以上占62.5%, 全部均为中级职称或副科级干部以上, 从事公共卫生及卫生执法者13人, 占81.3%, 专家在3个一级指标 (社会经济人口状况、公共卫生应急基础保障能力、疾病防控和卫生应急业务开展水平) 的自评权威系数分别是0.73±0.12、0.85±0.07、0.88±0.06。选取的16位专家全部参与调查, 应答率100%。第一轮专家咨询结果协调系数w均无统计学意义, 第二轮结果在业务开展水平的重要性和可行性两方面均有统计学意义 (w=0.898和0.667, P﹤0.05) , 同时基础保障能力的重要性上专家意见也一致 (w=0.984, P﹤0.05) 。
2.2 指标初筛与评价模型建立
58个三级指标中通过两轮调查和现场预调查将15个指标入选评价模型, 将入选评价模型的15个指标分别进行百分权重, 其重要性得分及详细权重见表1。
2.3 综合评价模型的建立
线性模型的建立按公式:undefined将各指标权重代入方程, 得到:y i = 0.14 (0.489X4+0.511X6) +0.39 (0.122X9+0.131X10+0.127X16+0.134X19+0.118X23+0.124X24+0.118X29+0.126X35) +0.47 (0.213X37+0.213X43+0.203X44+0.182X46+0.189X55) 。式中X4、X6、X9…...X55等变量表示在问卷中筛选出来的具有实际意义的指标, 详见表1, y i表示某乡镇公共卫生应急能力的综合性评分。
2.4 综合评价模型的应用
将分层抽样的9个乡镇问卷实测结果中包含该线性方程的15个指标先采用指标类型一致化处理, 再用中心无量纲化原则处理原始数据标准化后的数值即为综合评价变量值, 见表2。
2.5 综合评价的实际应用
将标准化后的指标数值代入线性综合评价模型, 得到综合评价得分并排序, 可见庆符镇、文江镇、来复镇公共卫生应急能力综合评价得分居被调查的9个乡镇的前3名, 详见表3。
3 讨论
3.1 Delphi 法的应用和综合评价模型的建立
Delphi法广泛应用于预测、决策、评估和指标制订等领域, 在各种评价体系的建立和具体指标的确定过程使用广泛, 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较为可靠。近年来该法在我国卫生领域尤其是公共卫生领域大量应用[4,5]。由于目前我国在突发公共卫生卫生事件的应对能力方面尚无成熟的评价体系, 尤其是乡镇级机构, 各单位的应急水平横向比较多从单项指标来看 (如传染病报告管理报告及时率、计划免疫接种率等) , 不能从整体上反映各地的应急处理能力和水平, 本研究通过建立完整的公共卫生应急评价体系, 从整体上对各级机构的公共卫生应急能力进行横向比较, 该方法是可取的、简便易行的。本文通过查阅文献和咨询专家, 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乡镇机构公共卫生应急能力初评指标体系。该体系共包含3 项一级指标, 11项二级指标和58个三级指标, 采用德尔菲法, 把重要性、可行性得分均值较高的19个三级指标筛选出来, 通过预调查, 把结果支持的15个三级指标入选模型, 确定入选评价模型的15个指标重要性得分和重要性权重, 建立线性综合评价模型。然后将综合评价模型用于本地某县的9个试点乡镇进行实测, 模型分析结果与实际调查情况相符, 说明模型的科学性、可行性。
3.2 各评价指标权重分布
从两次专家咨询结果来看, 3项一级指标和11项二级指标的权重分布结果变化不大, 说明专家总体意见比较一致。从一级指标重要性权重分布来看, 业务开展水平权重分值较高 (约47%) , 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定义反映出我国公共卫生的色彩较浓而社会属性较弱[6], 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大量工作由卫生部门来完成,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置水平又主要由卫生专业机构的能力所决定。基础保障能力方面也占了较大比重 (约39%) , 说明专家对基础保障能力也比较重视, 而可行性得分却较低, 说明本地区卫生应急的基础保障能力还存在不足, 需要进一步加强。二级指标中“疾病预防控制”重要性得分远高于其他指标, 这可能与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系统中所报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疾病疫情占了较大比重有关, 咨询专家有半数从事疾病预防控制也可能对该分值有一定影响。
3.3 线性综合评价模型的实测应用
为了验证评价模型方程的可信程度, 按经济水平采取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宜宾市某县9个乡镇作为试点, 对线性综合评价模型进行实测。把纳入模型的各种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 将各乡镇的指标数值代入模型得到综合评分。模型结果和掌握的当地乡镇实际情况相符合, 验证了该线性综合评价模型可行、可信, 具有实际应用价值。同时结果发现经济情况好的, 卫生投入较大的乡镇, 公共卫生应急水平总体较好, 这与实际情况相符。
综上, 本研究用德尔菲法建立的综合评价模型有充足的理论依据, 并应用于实际中发现其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是评价乡镇公共卫生应急能力的重要方法。当然, 由于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此次研究存在以下不足:一是突发公共卫生卫生事件的应对涉及多个方面, 专家咨询没有把政府和其他部门的专家以及应急救援方面的专家纳入咨询范围, 对结果可能造成一定影响;二是卫生应急涉及事前、事中及事后的危机应对工作, 本研究主要讨论日常的应急准备能力评估, 没有对其他方面进行分析评价。因此今后在建立此方面的相关评价体系时可把这些问题考虑在内以进一步提高评价模型的实际应用能力。
摘要:目的:用德尔菲法建立乡镇公共卫生应急能力评价体系并评价宜宾市9乡镇公共卫生应急能力。方法:采用德尔菲法建立乡镇公共卫生应急能力评价体系, 形成综合评价的线性模型, 观察该方法的可行性, 并对宜宾市9乡镇公共卫生应急能力进行评价。结果:通过两轮专家咨询在58个指标中选出15个重要性和可行性得分均高的指标建立线性模型, 得到综合评价模型为:yi=0.14 (0.489X4+0.511X6) +0.39 (0.122X9+0.131X10+0.127X16+0.134X19+0.118X23+0.124X24+0.118X29+0.126X35) +0.47 (0.213X37+0.213X43+0.203X44+0.182X46+0.189X55) 。应用于宜宾市9个试点乡镇, 得出各乡镇公共卫生应急能力评分 (前3名:庆符1.29;文江1.15;来复0.47) 用于反映当地公共卫生应急水平, 结果与当地实际相符。结论:用德尔菲法建立的乡镇公共卫生应急能力评价的综合评价模型用于宜宾市9乡镇评价结果来看, 方法切实可行, 是乡镇公共卫生应急能力的重要评价方法。
关键词:德尔菲法,公共卫生应急能力,乡镇
参考文献
[1]陈伟, 曾光.洪灾地区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救灾防病应急能力的综合评价[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06;27 (2) :112.
[2]周明浩, 李延平, 史祖民, 等.德尔菲法在卫生城市建设综合评价指标筛选中的应用[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 2001;4:260.
[3]曾光, 主编.现代流行病学方法与应用[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 1994;215.
[4]安建民, 王凤茹, 张忠, 等.卫生监督执法人员选拔考评指标体系研究[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 2003; (02) :103.
[5]朱鑫.洛阳市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现场应急能力评价[J].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5.43.
关键词:乡镇;动物卫生监督工作;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S8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6)05-0056-01
乡镇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是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规定,负责乡镇动物及动物产品检疫和卫生监督工作的机构。检疫员(官方兽医)为县以下延伸机构工作人员。鄂州市各乡镇设有动物检疫员(官方兽医)1~2名,主要职责是依法实施动物防疫监督、动物及动物产品检疫等工作。随着近年来消费者对肉食品质量的安全性要求越来越高,给动物卫生监督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创新工作思路和措施,不断提高和完善动物卫生监督手段才能做好动物卫生监督工作。
1 乡镇动物卫生监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1 执法人员少
根据《动物防疫法》第八条、第四十一条规定,县级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具体负责实施辖区内的动物及动物产品检疫和卫生监督工作,但在乡镇一级实施动物产地检疫和屠宰检疫、现场检疫的人员均为乡镇畜牧兽医站在编在岗技术人员,没有专人负责,人员少,任务重,无法满足工作需要。
1.2 动物免疫标识问题
动物免疫标识包括免疫耳标(即二维码号标)、免疫档案。目前在耳标扫描和数据上传方面存在很大的问题,主要原因一是识读中使用人员(即产地检疫人员)不固定;二是识读中欠费续费手续繁琐;三是因出栏上市动物少而耳标订购数非常大,完不成任务;四是佩戴好的免疫耳标损坏严重等。
1.3 产地检疫问题
动物产地检疫是防控动物疫病和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的第一道防线。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检疫申报与“有报必检”难到位。由于没有专职的产地检疫人员,且养殖户防疫意识不强,法制观念淡薄,不报检现象多发,存在检疫盲点死角。
1.4 屠宰检疫问题
城区生猪都已定点屠宰集中检疫,市场监督受理巡查有效,杜绝了动物私屠滥宰、逃避检疫等违法行为,上市动物产品质量安全得到保障。但乡镇农贸市场的现场检疫工作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一是检疫硬件条件差,检疫执法手段落后,病害肉检出率低,难保上市动物产品质量安全;二是检疫人员流动性大,有的乡镇农贸市场现场检疫工作时断时续,漏检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动物检疫的法制强制力;三是乡镇动物屠宰、加工、销售人员都是本地农民,大多在家中私自屠宰,检疫人员实施屠宰检疫在时间和人力上都存在问题,一般以上市时现场检疫补检为主,造成了检疫时间不固定,肉品来源不明确,给检疫人员带来了极大的风险;四是从业人员报着减少开支、省时便利的目的,出栏或出售动物、动物产品时不报检,甚至故意逃避检疫,未经检疫的动物产品流向交易市场、集贸市场、餐馆、工地食堂等地,存在严重的食品安全隐患;五是乡镇检疫员业务素质和执法水平不高,存在不按程序检疫、检疫证明填写不规范等问题。
2 规范乡镇动物卫生监督工作的思考
2.1 加强对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
加强《动物防疫法》、《动物检疫管理办法》、《食品安全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提高公民和经营者的法制意识及自觉履行防疫检疫义务的自觉性,提高消费者的维权意识,增加公民的舆论监督,自觉抵制私屠滥宰、逃避检疫、经营未经检疫和检疫不合格动物及动物产品等违法行为,为动物防疫检疫工作和食品安全工作的顺利有序开展奠定基础。
2.2 提高工作人员的执法水平
乡镇动物卫生监督工作者要加强业务知识和法律法规以及规范性文件的学习,不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和执法能力,提高自身工作能力,严格按照《执法六条禁令》和相关职业操守规章制度认真履职。
2.3 加大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增加财政投入,解决基层工作条件差、硬件设施设备缺乏、队伍不稳定的主要矛盾。加大对检疫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逐步完善检疫设施设备,提高乡镇级一线动物检疫人员的待遇。
2.4 加强相关制度建设
一、总则
1、为加强和规范卫生院消防安全管理,预防火灾和减少火灾危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结合本院实际,特制定本消防安全应急预案。
2、制定消防应急预案,是为了在卫生院面临突发火灾事故时,能够统一指挥,及时有效地整合人力、物力、信息等资源,迅速针对火势实施有组织的控制和扑救,避免火灾现场的慌乱无序,防止贻误战机和漏管失控,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二、组织机构
卫生院成立消防安全应急指挥小组,负责卫生院火灾现场指挥,消防安全应急指挥领导小组: 组 长:岳树贵 副组长:周光宾 王延斌
成 员:靳忠平张荣俊 陈国云 消防应急指挥领导小组职责:
1、负责应急救援预案总指挥,立即进行实地查看(坚持“迅速、科学、果断、冷静和救人第一”的原则),负责起动应急预案,向外界求援。
2、根据火灾情况及本单位灭火能力,在2分钟内作出是否向公安消防中队报警。
3、指挥灾害事故现场的整体工作,现场人员、车辆、物资的调配及紧急情况的处理。
4、指挥协调各工作小组和义务消防队开展工作,迅速引导人员
领导。以上工作尽可能在最短时间内完成,并做到准确无误。值班人员必须坚守岗位,随时向有关领导报告情况
五、各小组成员分工
1、现场抢救组
负责人:总值班值班人员。根据灾害事故现场的具体情况,最重要的是首先救人,救人时要认真询问、仔细搜查、注意安全。其次要大力抢救疏散物资,被抢救出来的物资要放在安全的地方,并派人看管,以防再次损坏或被人盗窃
2、现场扑救组
负责人:王延斌。参加灾害事故救援的职工群众接到救援命令后,要立即携带有关器材赶赴灾害现场,服从统一指挥,听从命令,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勇敢的投入到救援工作中去
3、灾害救护组
负责人:周光宾。负责灾害现场伤员的一切抢救工作,组织医护人员服务灾害现场一线。
4、通讯联络组
负责人:办公室主任,负责对外联系,保障通讯畅通。
5、物资保障组
负责人:总务科主任,负责救援物资的保障供给。
6、维修及运输保障组
负责人:总务科主任。负责保证医院水、电的正常运行及各种车辆的完好状况,出现故障快速抢修,保障救援。
7、应急器材和人员调配
4、火灾扑灭后保护现场,协助调查起火原因。当火灾发生时和扑救完毕后,指挥小组要派人保护好现场,维护好现场秩序,等待对事故原因及责任人的调查,同时应立即采取善后工作,及时清理,将火灾造成的垃圾分类处理并采取其他有效措施,从而将火灾事故对环境造成的污染降低到最低限度。
5、火灾事故调查处置。按照卫生院相关制度规定,消防安全应急指挥小组在调查和审查事故情况报告出来以后,作出有关处理决定,重新落实防范措施。并报政府部门和上级主管部门。
6、应急物质
常备药品:消毒用品、急救物品(绷带、无菌敷料)及各种常用小夹板、担架、止血袋、氧气袋、灭火器等救火物资。
7、注意事项
1、档案资料室、B超、心电图、X光机、生化仪等,一旦着火不可用水扑救,宜用干粉灭火器。
2、灭火过程注意人身安全。
八、具体要求
1、医院定期组织消防灭火演练,全院医护人员要积极参加。
2、医院员工要认真学习消防知识,做好消防工作,提高消防安全防范意识和自身素质,预防火灾事故发生。
3、义务消防队员要服从命令听指挥,齐心协力,积极踊跃参加火灾扑救工作。
突发重大传染病疫情应急预案
第一章 总 则
一、编制目的
为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重大传染病疫情,指导和规范重大传染病疫情应急管理和处置工作,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公众健康与生产安全。
二、工作原则
突发重大传染病疫情按照快速、有效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严密控制传染源和密切接触者、救治病人、减少死亡的原则进行应急处置。
三、编制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重庆市突发重大传染病疫情应急预案》和《X县突发重大传染病疫情应急预案》等,结合我院实际制订本预案。
四、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XX片区内发生的甲类、乙类或丙类传染病暴发流行,以及其他造成或可能造成对公众健康严重危害的传染病疫情的应急管理和处置工作。
第二章 组织体系与职责
一、应急组织体系与职责
成立XX片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领导小组,由院长任组长,分管院长任副组长,各科室主任为成员,下设办公室(简称应急办),办公室主任负责具体办公。领导小组统一组织领导XX片区重大传染病应急管理和处置,协调片区传染病疫情的防范和处置工作。
二、应急联动
本院各相关科室及片区各医疗单位,要按照本预案要求,在XX片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建立信息、应急资源共享平台,建立部门联动、区域联动、上下联动的应急机制,实现卫生应急资源合理调度,传染病疫情监测、预警反应灵敏,疫情处置高效,有效控制疫情造成的危害。
第三章 预防、监测、报告与预警
一、预防
各相关科室和医疗单位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依法管理的方针,XX片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领导小组对片区传染病依法进行管理,建立健全传染病疫情监测报告网络及预测、预报、预警机制,做好疾病控制日常管理工作,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和健康教育宣传活动,提高公众自我保护意识,有效防止、减少各种传染病的暴发和流行。
二、监测
(一)监测机构
XX卫生院负责XX片区的传染病监测、协助忠县疾病控制中心流行病学调查、标本采集和运送工作。各医疗机构医务人员按照传染病的诊断标准进行诊断,并按照《传染病信息报告工作管理规范》的要求报告信息。
(二)监测内容
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法定传染病及卫生行政部门要求开展监测的其他传染病。
(三)监测网络
在片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领导小组的构架下,建立和完善传染病监测网络体系,落实村卫生站信息报告制度。
三、报告
积极倡导和鼓励公民、法人、机关、企事业单位提供和举报突发重大传染病疫情的隐患及有关线索,并对有功人员向上级报告予以奖励。各单位和人员报告的疫情信息,应当及时、客观、真实,不得缓报、谎报、瞒报、漏报。
(一)责任报告人
所有医务人员、疾病预防控制人员、乡村医生、个体医生为责任报告人。
(二)报告程序和时限
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传染病疫情或者疑似传染病疫情,应当遵循疫情报告属地管理原则,立即向XX中心卫生院防保科报告。
XX中心卫生院防保科接到疫情报告后,要立即调查核实并向医院领导报告,经初步核实后属重大、特别重大传染病疫情的应立即(1小时内)以最快捷的方式向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县卫生局 2
和当地政府报告,并通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进行网络直报。同时派出专业技术人员赶赴现场,开展调查处理工作。
(三)报告的内容
主要包括事件名称、发生时间、地点、地域范围、人数、主要症状与特征、事件发生原因、已采取措施、事件发展趋势、下一步工作安排。
(四)报告、举报电话
XX中心卫生院传染病报告电话:XX XX中心卫生院举报电话:XX
四、预警
根据季节变化和疾病监测情况,对可能发生传染病进行预测和预警。
(一)预警的支持:在县疾控中心信息系统的构架下,建立片区传染病疫情报告信息网络,负责片区重大传染病疫情信息的收集和传递。
(二)预警级别:根据传染病疫情的性质、危害程度,涉及范围、突发重大传染病疫情划分为一般(Ⅳ级)、较大(Ⅲ级)、重大(Ⅱ级)和特别重大(Ⅰ级)四级,依次用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进行预警。
1、Ⅳ级传染病疫情(蓝色):本片区1周内出现10例以下不明原因病例或对公众健康可能造成危害的传染病疫情。
2、Ⅲ级传染病疫情(黄色):本片区1周内集中出现10-20例不明原因病例或对公众健康可能造成危害的传染病疫情。
3、Ⅱ级传染病疫情(橙色):本片区1周内发生20-50例不明原因病例并出现人员死亡。
4、Ⅰ级传染病疫情(红色):本片区1周内出现50例以上不明原因病例,已出现人员死亡并有扩散趋势,造成重大影响。
(三)预警的发布和解除
传染病预警由上级有关部门发布和解除。
第四章 应急响应
一、分级响应:根据传染病疫情分级,Ⅳ级、Ⅲ级传染病疫情由县应急指挥部统一指挥处置,Ⅱ级、Ⅰ级传染病疫情由市应急指挥部统一指挥处置。
二、响应程序
(一)基本响应:XX中心卫生院接到突发重大传染病疫情报告后,应立即组织相关人员对疫情性质、规模进行调查评估,并采取应急处置措施,同时向县疾控中心和卫生局报告。
(二)扩大响应:当传染病疫情动态有扩大、发展趋势时或发生重大、特别重大传染病疫情时,XX中心卫生院应立即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进行应急先期处置,并立即向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三、应急处置措施
(一)严格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
组织专业人员配合县疾控中心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采样检测,明确传染病疫情性质,提出防控措施,确定疫点,加强对密切按触者隔离观察与应急接种和预防服药工作的组织领导,做好疫源地消毒和个人防护,预防交叉感染。
(二)组织医疗救治,减少疫情损失。
加强对医疗救治工作的统一领导,组织指挥医疗救护组做好病人、疑似病人和病原携带者的隔离与治疗,做好病人抢救和转运工作。
(三)加强监督执法,确保措施落实。
强化卫生监督执法,加大对疫报告、传染病管理、密切接触者隔离、疫源地和医院消毒,以及学校卫生、公共场所、饮食卫生的监督力度。
(四)做好卫生宣传,消除公众恐慌心理。
组织人员开展健康教育和卫生宣传工作。提高公众的防病意识,消除公众恐慌心理。
(五)规范情况报告,保证信息通畅。
全面收集应急处置工作信息,及时报告疫情处置情况,确保信息报告及时、准确、真实。
四、应急结束
突发重大传染病疫情隐患或相关危险因素消除后,或末例传染病病例发生后经过最长潜伏期无新的病例出现,上级指挥部发出应急结束指令后结束应急状态。
第五章 后期处理
一、后期评估
突发重大传染病疫情结束后,XX中心卫生院应组织有关人员对事件概况、现场调查处理情况、患者救治情况、所采取措施、应急处置过程和效果、存在的问题、取得的经验和改进建议等进行评估。并上报卫生局。
二、奖惩
对在突发重大传染病疫情应急处置工作中做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进行表彰;对有玩忽职守、失职、渎职等行为的依法追究当事人责任。
第六章 保障措施
一、按照要求,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平台和乡村疫情信息网络,承担突发重大传染病疫情应急预警处置、疫情信息报告、处置、分析和传递工作。
二、保证突发重大传染病疫情应急队伍人员的隐定,配备必需的通讯设备和交通工具。
第七章 宣传、培训和演练
一、宣传教育
组织有关单位利用标语、专栏、各种宣传工具和发放宣传单等多种形式,对社会公众广泛开展重大传染病疫情应急知识的普及教育,宣传卫生科普知识,指导公众以科学的行为和方式对待突发重大传染病疫情。充分发挥社团在普及卫生应急知识和卫生科普知识中的作用。
二、培训
建立培训制度,定期邀请有关专家,开展专题培训和讲座,掌握重大传染病疫情处置技术和标准,提高专业技能和应急处置能力。
三、演练
组织疾病预防、卫生监督、医疗急救组开展综合演练,提高处置重大传染病疫情组织指挥、协调、现场控制、紧急救援的综合应对能力。
第八章 附 则
一、加强领导,完善应急管理队伍建设。为及时有效控制和妥善处置各类突发公共事件,镇党委、政府坚持完善由书记、镇长担任组长,党委副书记和分管副镇长担任副组长,归口管理单位和相关部门负责人担任成员的突发公共事件领导小组,在处理突发事件中积极发挥协调指挥作用,确保各项应急管理措施能够及时有效地得到落实。同时,按照基层单位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工作要求,继续完善“3+1+1”队伍建设,一是由6名退伍军人组成的半专业化消防应急分队,由30名村干部和20名民兵组成的森林防火应急分队,以及50名机关干部组成的突发事件应急分队。二是完善由6名农业专家、4名医疗专家、2名工程机械专家、2名建筑专家和1名电力专家组成的专家应急分队。三是整合基层突发事件信息员队伍,镇级层面明确党政秘书为信息责任人,同时在村(居)、企业和学校也明确了应急管理信息员,确保信息得到及时有效上报。
二、横纵到边,建立健全应急预警体系。一是全面完成镇应急预案编修工作,重点完善镇应急管理预案编制,对可能发生的突发公共事件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二是督促重点企事业单位应急预案的编制工作,抓住预案编制工作的薄弱环节,扫除工作的盲点。现已完成各企事业单位应急预案50个,并汇编成册,由镇应急办公室备案。三是推动村(居)应急预案的编制工作。按照“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原则,各村(居)积极开展应急预案编制工作,推进基层应急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和程序化。
三、统筹协调,加强应急管理机制建设。一是加强对应急工作的组织领导,进一步完善应急机制建设的领导责任制、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二是充分发挥统筹协调和监督指导作用,建立并完善了镇对村(居)、企事业单位、学校的应急管理工作的监督检查机制,进一步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统一领导和指挥,确保全镇工作“一盘棋”。三是坚持值班制度,认真执行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和值班登记、交接班制度,尤其在防汛、抗旱等特殊,严格落实镇村干部值班制度,确保值班电话24小时畅通,切实保障突发公共事件信息能够得到及时接收、采集和报送。
四、预防为主,开展矛盾化解和安全检查工作。针对发生突发性事件的源头因素,我们不定期开展社会矛盾纠纷大排查工作,及时化解处理农村土地征用及流转、环境污染等引发的矛盾纠纷,避免发生群众性事件。同时,认真实施安全生产月活动,对各类出租私房、厂矿工地、小作坊、小商店等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工作,及时发现问题,严格整改到位,将引发安全生产事故的隐患消灭在萌芽阶段。
五、注重宣传,普及应急管理常识。围绕洪涝灾害、地震灾害、交通及火灾事故、流行病疫情等广泛宣传应急管理法律法规和预防、避险、自救等应急知识,着力抓好《突发事件应对法》学习工作,努力提高群众应急避险意识。一是由镇主要领导带头学习《突发事件应对法》,带动各村居、企业、学校学习活动,营造学习贯彻落实的浓厚氛围。二是充分利用利用宣传橱窗、印制宣传品、村头广播等传统媒介,全面开展应急管理知识宣传。三是创新宣传方式,利用网络媒介,进一步扩大知识宣传面。四是在中小学校中开展宣传活动,努力达到教育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影响一方群众的目的。
当前,我镇公共安全形势虽然总体平稳,但各类公共事件的突发性、复杂性和特殊性仍然存在,我们仍旧不能掉以轻心。对此,我们更加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不断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扎实做好应急管理的各项基础性工作,防备于未然。
(一)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加强对村(居)、单位和企业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的指导,明确预案编制的组织要求、内容要求和审批程序,加强应急预案管理工作,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应急预案演练。
(二)加强综合应急队伍建设。积极组建由基层警务人员、医务人员、民兵和青年志愿者等组成的应急小分队,并对其进行相关专业技能知识的培训,做到平时加强防范,险时集结到位。同时加强物质保障,严明组织纪律,强化协调联动,提高应急小分队综合应对和自我保护能力。
我国人口众多,地质构造、自然地理、气候条件复杂,自然灾害分布广、发生频繁,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1]。大规模的自然灾害不仅造成人员伤亡和直接经济损失,还会进一步导致生产网络和社会结构破坏,引发民众的心理创伤,衍生出各种间接损失[2]。应急医疗救援队是所有救援队伍当中一支重要队伍。大规模灾害过后,灾区环境复杂恶劣,因此配备良好的卫生装备对于保障救援工作的顺利进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然而,目前除了总后勤部配发的特种车辆,如X线车、手术车等,大部分还是采用民用装备为主,比如血球计数仪、监护仪等,普遍存在体积大、质量重、环境适应性差等缺点,遇到高湿、高温、电力保障不到位等环境因素的影响,往往会有工作性能下降不符合使用要求甚至不工作的情况发生。
2 目前使用装备现状分析
结合数次应急救援演习与救援工作实施,救援队所携卫生装备有以下特点:
(1)个人携运卫生装备。灾害救援人员执行任务的工作环境恶劣、工作强度大、先期保障困难[3]。救援过程中,在一定的时间内,救援人员必须实现自我保障,除了食物类、衣物类物品外,还须携带简易帐篷等必需品以及便携式急救装备与药品、卫生耗材。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个人装备不系统,缺乏明确的标准可以参考,具体实施工作中容易发生遗漏或缺失的情况,且满足工作要求的装备不多。
(2)仪器类装备。经过数次军地应急救援演习与实地救援,笔者深刻感到目前使用普通装备之不便。首先,普通装备一般着眼于医院使用,平时无须搬动,且使用环境合适,温度、湿度、水平度、外接电源、外界电磁场等环境因素无需考虑,这类装备一般体积大、质量重、环境要求高,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与时间去搬运、装载以及展开;野外工作时,由于温度、湿度甚至外接电源等环境因素的影响,极易产生装备内部过热、机械部分磨损、管路结晶等问题,最后导致装备工作不稳定,直至故障。其次部分配套使用的试剂有较高的存储要求,长期处于非正常环境,试剂易失效。目前经常使用到的该类装备比如说血球计数仪,无论三分类还是五分类的,无论进口品牌或者国产品牌都存在这个问题;又如便携式血气分析仪,该装备体积小、质量轻,试剂片也易携带,但是试剂片的存储要求高,必须放入冷藏箱内,在长距离转运或者存储条件无法满足时,无法正常使用。
3 对装备研发的探讨
3.1 个人携带装备必须标准、有效且配置合理
衣物、帐篷类物品应具备防潮、防水且保暖效果好的特性;所用的头盔等保护装备应具备抗冲击性能,具有基本的照明功能和对眼部的防护功能。救援工作装备应携带小型夹板、消毒药品以及便携式急救装备,这一类应该是目前各个救援队伍中最为缺少的。随身携带各类装备需要携行具来实现,首先它应方便救援人员携带、本身的质量轻、携带负担小,由于救援人员一般以几人或数十人为一个单位,携带的器材方面可以相互配合,采用模块化组合设计。
3.2 研制方便携带、体积小、质量轻、对环境要求低的仪器类装备
这类装备应该是应急救援卫生装备配备的方向,目前我院已使用的该类装备中,只有便携式彩超比较能满足工作需要,该装备架构于便携式计算机,另配探头及数据处理盒,只要1个便携式计算机包即可完成携运,且内置电源可满足其工作1 h以上,此类虚拟现实装备应该是今后大力发展的方向。
3.3 大力发展车载特种装备
总部配发的X线车与手术车确实将应急救援工作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X线车使用前需携带便携式X线机、洗片机、显影水、定影水等大量物资与装备,这些物品质量、体积都比较大,携运难度高,展开也会耗费大量人力与时间;应急救援工作展开X线检查时,只能在卫生帐篷内实施,无X线防护措施,对外界环境影响大,曝光瞬间电源要求高;3名同志在30 min内完全可以将X线车展开或者撤收完毕,且劳动强度不大,展开工作时,检查室四壁及顶部均有良好的防护能力,避免X线对外界环境及操作室的工作人员产生影响,由于其内部有空调装置、车体有调整水平能力,在外挂发电机正常工作的情况下,几乎无需考虑外界环境的影响。手术车的使用也类似,救援人员摆脱了大量装备的携运、装载、展开等烦琐工作,且摆脱了帐篷内开展手术的感染风险,手术车自带的发电机可以确保手术车内各种装备的正常使用,由于车内有空调装置与紫外线消毒装置,可以完成全天候工作。然而,此类装备还是偏少,在许多卫生装备还无法在质量、体积、环境适应性上有大的突破前,发展车载装备确实可以提高救援工作的效率与环境适应性。除去X线与手术工作的开展,检验车的研制与应用也是十分必要的,在医疗救援中,检验医学专业发挥了无可替代的实验诊断作用[4]。首先检验类装备种类多,涵盖了3大常规、生化等多个项目,而医疗队中的检验技师往往只有1~2名,即使有队员配合,也会耗费大量精力与时间;其次装备为实验室装备,除却体积大、质量重带来的携运展开负担外,对外界环境的要求也比较高,很难保证其长时间正常工作或处于等待状态;再次装备配备的试剂也是种类繁多,存储要求高,因此,如装备检验车,则可以将这些装备内置于车体内,方便携运且工作环境也有保障。
3.4 研制开发新的装备,使救援工作更有成效
如前所述,在目前应急救援装备中,还没有专门的装备诞生,大部分仍然是民用装备为主,或者组合成为车载。
结合数次演习或者实地救援,笔者以为应研发新的装备来提高工作效率,比如目前对伤员的监护仍然采用监护仪,这种监护方式下,如果能将伤员统一集中、统一管理且所携带的仪器数量足够,是非常有效的;如果无法做到,比如伤员被异物压迫,无法搬动,监护仪数量不够等情况下,就无法满足工作需求。此时,就需要研发新的监护系统来满足工作需求,设想是每个监护单元必须做到体积小、质量轻、便于大量携带,可以不具备显示功能,将这些监护单元组成无线监护系统,系统的监视屏幕上将显示每套监护单元采集的生命体征信息。然而做到这一步还不够,那些暂时无法统一集中的伤病员如果是分散的,那么一旦体征异常触发系统报警,救援人员并不能确定他们所处的地理信息,因此如果每套监护单元还具备定位功能,则是比较理想的。
4 结语
综上所述,目前实际情况下,在民用装备仍然占据救援医疗队大部分装备的现实条件下,可以采取合理配置、加强车载的方式加以优化,同时研制并应用新的装备以使救援工作更为有效,可以在救援地域挽救更多的伤员。
参考文献
[1]盛海洋.我国自然灾害特征及其减灾策略[J].水土保持研究,2003,10(4):269-271.
[2]李阳,吴耀民,田文华.大规模灾害救援应急防疫队装备配备初探[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10,27(1):29.
[3]王庆春,任鹏飞,张旭东.救援人员自我保障装备系统浅析[J].中国个体防护装备,2008(3):31.
关键词:思想政治工作 乡镇卫生院 基层创新
一.思想政治创新的要求
1.基本原则。思想政治创新的开展过程中,应当坚持以教育作为主导,通过以科学的理论和思想来武装乡镇卫生院基层干部的思想,通过坚持采用思想教育与学以致用相结合的方法,对现行的问题进行导向创新,要坚持领导干部作为思想政治工作改革的领军人物,充分发挥领导干部的带头作用。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过程中,我们要积极的进行创新,以当前正在开展的“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为重点,坚持以“三会一课”作为基础形式,扎实落实党员干部的教育管理工作。
2.目标任务。我们要坚持以学为基础,以做为提升。要将思想建设放在我区乡镇卫生院党员队伍建设的首要位置,以中国共产党党章、党规和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讲话精神作为全体党员精神武装的重要理论基础,通过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在学习教育方面的创新来正确引导基层乡镇卫生院党员干部的言行,使得党员们能够在工作和生活中,树立起坚定的理念,能够在日常行为中增强自身的政治意识、服务意识、责任意识、纪律意识和党性修养。
二.思想政治创新对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的重要性
通过创新学习教育方式,坚持“两学一做”,强化对基层党员干部队伍的思想政治建设。对于乡镇卫生院的发展来说,有着重要的作用。在我区乡镇卫生院进行党员思想教育的过程中,要保证各党员同志充分的认识到思想政治创新对于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的重要性,不断的在学习教育的过程中,强化党员们的责任感,将思想教育落实到实处,要做到将教育抓好、抓牢、抓到实处。下面笔者就对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中的一些特点进行分析:
首先,在开展的过程中要充分的对教育的对象进行研究,要抓住关键所在。乡镇卫生院大多数党员干部为基层医疗一线的骨干或行政后勤主管,学习教育要优先处理好工学矛盾,基层党支部制定学习计划要有针对性,对党员个人的学习内容、学习进度、学习目的要有一个切合实际的总体安排。学习以个人自学为主,集中学习为辅,进一步强化对党章党规的教育,促进乡镇卫生院思想政治工作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
其次在开展的方式上要从集中教育上开展向经常性的教育进行转变。在开展思想政治创新的过程中,要紧抓日常的学习教育,并以此作为基本定位,从而推动党内的思想教育走向常态化的管理模式。
第三基层乡镇卫生院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要立足在从他律向自律模式的转变。创新工作中,不仅要着重强化党员们对党章党规的学习和理解,更要充分发挥党员自身的净化和提高的能力,充分的发挥出党员们的带头作用,将从严治党的理念充分的落实到行为习惯中去。另外,我们在对基层卫生院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中,在不断强化基层卫生院党组织的各项职能的同时,更要对党支部支委成员和单位领导班子成员的思想政治工作进行强化。
三.我区乡镇卫生院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的主要措施
我们结合“两学一做”,因材施教、因地制宜,始终围绕着党的基本要求对党员的教育和管理工作进行强化。在搭建好良好的教育平台和创新思想教育方法的过程中,对上级党组织安排部署的各项规定动作不折不扣地落实好、开展好;对结合实际开展的自选动作,注重实效,突出特色,从而确保我区乡镇卫生院思想政治工作能够得到较好的开展。
1.严格落实学习教育制度。各乡镇卫生院党支部坚持落实“三会一课”的制度要求。党支部书记带头讲党课,党支部按党小组划分学习小组,集中学习坚持始终围绕着一个主题开展教育活动。学习教育实行积分制管理。
2.创新思想教育方式开展工作。通过开展“庆七一”、党纪条规知识竞赛、推选最美乡村医生、护士、卫生计生惠民先锋行等系列活动,进一步创新教育载体、活化形式,促进乡镇卫生院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开展。
3.积极的开展专题组织生活会,深入发掘问题根源。在开展思想教育过程中,各乡镇卫生院党支部积极的开展专题组织生活会,广泛征求党员和群众们的意见和建议,从而深入的对思想、组织、纪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发掘。
就目前集成全国乡镇卫生院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的现状而言,通过在形式和方法上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已经取得了相应的成就,然而,其中也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我区也应当积极的对现存的问题进行研究和讨论,从而使得思想政治创新的教育方式能够更好的服务于我区基层卫生院的思想政治工作。
南充市结合“安全生产月”开展“安全生产应急演练专题行”活动,组织各地区、各行业对安全生产应急预案进行修订完善,进一步增强应急预案的操作性和针对性。在此基础上,围绕提高指挥决策能力,各县(市、区)至少组织开展1次以应急救援指挥为重点和“政府主导、部门联合、政企衔接”的应急救援指挥演练;各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产业集中区)至少开展1次以提升应急救援能力为重点的应急救援演练;石油化工和油气管网企业重点围绕风险分析研判与周边单位应急联动、劳动密集型企业重点围绕人员疏散和现场医疗救护、高层建筑重点围绕公众参与逃生引导等,开展形式多样的应急演练活动。
今年以来,由南充市安委会办公室牵头,分别对《南充市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和《南充市烟花爆竹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南充市危险化学品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南充市非煤矿山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进行了重新修订,经南充市人民政府五届125次常务会审议通过后印发全市贯彻执行。该市也将于近期举行1次“南充市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爆炸事故大型综合应急演练”,以此来检验应急预案的科学性。
南充市还将结合安全生产应急演练专题行活动开展应急演练成效评估,持续改进应急管理工作。以开展安全文化进企业、进学校、进机关、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进公共场所“七进”活动广泛开展应急知识宣传教育和培训,不断增强公众应急逃生、自救互救技能和安全意识。
【乡镇卫生应急工作总结】推荐阅读:
乡镇卫生院工作制度06-21
乡镇环境卫生工作制度09-16
乡镇卫生院年度工作思路12-06
乡镇卫生院工作职能12-24
乡镇卫生院基本公共卫生项目半年工作总结10-29
乡镇卫生医院2011医改工作总结10-23
乡镇卫生院财务工作总结11-23
乡镇年度卫生院工作总结01-14
乡镇卫生院6.26总结07-03
乡镇环境卫生工作实施方案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