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历史开卷考试调查报告

2024-08-2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对于历史开卷考试调查报告

对于历史开卷考试调查报告 篇1

一、调查目的:

为进一步推动新课程教学改革,减轻中小学学生课业负担,我省初中历史考试采用历史与政治实行合场合卷开卷考试,考试模式的转变给历史课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 ,体现当前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要求,强化了对学生素质水平的考核,有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水平的培养,历史开卷考试作为教学改革的一次尝试,已经成功实行十余年,但有些学生对此还是没能准确理解。作为我们历史教师如何教育学生走出误区,适合新的中考形势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面对开卷考试,教师要引导同学们转变观点,同时教师自身也要改变策略,采取行之有效的适合开卷考试的方式方法实行教学。使学生能够在中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我校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针对初三历史开卷考试的综合复习,我们对学生和学生家长做了一些调查,和大家共同探讨。

二、调查对象:农村学生家长、城市学生家长、蒙城二中七、八、九三个年级的学生、农村中学的学生、蒙城六中的学生

三、调查内容:

开卷考试使学生从机械记忆的沉重包袱下解脱出来,促使学生从机械记忆过渡到理解记忆,也促动教师教学观点与教学方法改变,这是一个巨大的飞跃,其目的是良好的,受到广大师生欢迎。但是,问题随之而来,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学生的单纯记忆下降,即对历史基本条件、现象、时间、地点的记忆在学习实践中容易被学生们忽视;二是学生的归纳与分析水平下降,在考试中他们一般急于查找资料上的相同题目与答案,很少独立思考。离开了资料的现成答案,他们便如同鱼儿离开了水。这种现象在广大农村中学十分普遍,这与命题者当初实行开卷考试的初衷相悖。那么,这种状况形成的原因是什么?针对这种现象我们对一些学生和家长做了调查报告。首先我们对农村学生家长做了一些调查:

(一)、原因探讨:1 、70%的家长认为在广大农村初中,学生们阅读视野普遍狭隘,加上观点尚未彻底转变,习惯于抄教辅资料。如果资料上没有原原本本的答案时,他们不是主动分析问题,也不懂剖析问题的基本方法。

2、50%的家长认为教师引导不足,教师对归纳分析水平的培养理解不足。多数认为老师满足于囤积资料,让学生从其中翻查答案,不但没有提升学生水平,反而加重了学生负担。这种开卷考试实际上直接刺激了学生广泛买资料,而不是开动脑筋。随着现在资料满天飞,学生历史开卷考试分数的高低,实际上已演变成资料多寡的大比拼。这更加助长了学生在上历史课时不屑于听老师讲解的习惯。

(二)、多数家长认为其危害:一是这种短期行为直接削弱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仅仅一味的从抄袭中获取高分,购买并应付大量课外资料,既花费了冤枉钱又浪费了有效的学习时间。二是降低了答题的准确率,因为这种盲目的抄袭很多时候不是找不到原封不动的答案就是时间不够用;结果往往是事倍功半。

其次我们又对城市学生家长做了一些调查报告,让我们来看一下:

“中考对孩子来说是考脑力,对家长来说却是考体力。”5月8日上午,在蒙城二中学生家长群,儿子即将参加今年中考的学生家长张燕一句感慨得到了其他家长的认同。

是什么原因导致家长们普遍感到了压力?我们调查发现,原来,6月12日的中考将近,因为孩子们都忙于准备其他科目的复习,无暇顾及开卷考试的政治和历史,在书上划重点、往书上抄答案成为很多家长“代劳”的重任。开卷不轻松,要做的功课比闭卷还多。

按理来说,开卷考试应该比闭卷考试容易得多,不过,当年的考生考下来就直呼:“并不是简单翻翻书就能在书上抄到答案,有些题书上根本没有,要做的功课比闭卷还多。”

也许正是因为监考老师对开卷的这两科考试要求并不太严格,考生们都希望能在这两门考试中得到高分。所以,如何让小小的书本发挥最大作用,让以家长为主力的“抄书大军”各显神通。

我翻看了一下今年历史考试命题组确定的重点复习提纲小册子,足足有30多页。“就算以大人的写字速度,也要连续抄写至少十几二十个小时。字还得尽量写小一点,写之前安排好空间位置,保证字迹清晰工整、便于辨认。”县第二中学初三学生周文静告诉我,“抄书”也要讲技巧,她的妈妈就是按这样的要求帮她抄写重点笔记的。

在学生家长李艳丽为儿子准备的历史复习资料中,用各种颜色的笔勾划出的重点在书本中格外醒目。“不同颜色的笔代表不同等级的重点,比如老师和考纲提出的一级重点,用红笔勾;经常考的二级重点用蓝笔勾;一些容易忽略但又有可能考到的重点用黑笔勾。”李女士说,这项细致的工作已经实行了半个月,当前她已经为儿子划完了四本书的重点。

刘丽女士是在一家书店工作的,女儿在蒙城二中学校读初三,刘丽“抄书秘笈”则是在网上和前几届考生家长们交流时学来的。她先从网上买来两本初三的历史资料,利用单位的资源,她用近乎一模一样的纸张将老师以前勾划出的热点、时政题打印下来,粘贴到书本上。经过裁剪和装帧,这本内容丰富的“资料”和普通的教科书几乎没有两样。

我们又分别对蒙城二中的七、八、九三个年级的学生做了调查,结果显示:

蒙城二中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七年级历史期末检测试卷分析

一、试卷结构 本次考试采取闭卷形式实行,共五大题,由以下几个题型构成。第一题选择题,共计50分,第二题连线题,共计6分,第三题读图说史题,共计15分,第四题材料解析,共计17分,第五题简答题,共计12 分。本套试卷没有偏题、怪题,整个试卷难易适中。考试结果如下:总人数 考试人数(人)及格数(人)

及格率(%)

优秀数(人)

优秀率(%)

308

308

286

92.86 76 24.68

二、学生做题中出现的问题:

1、审题不清。有些不该错的题做错了,如一(2)(13)三(2)四(1)。

2、学生阅读理解历史资料的水平较差。随着水平考查的持续增强,取自于课外的史料也持续增多,阅读理解史料是解题的关键。但在本次考试的材料分析题中发现学生阅读理解的水平还是比较欠缺。

3、对历史史实联系和分析概括水平还很缺乏。例如材料分析题,很多学生知识掌握缺乏系统性、整体性,知识迁移水平较弱,对时事热点不够关心,他们对开卷考试根本没有任何概念,只知道死记硬背,稍微好一些的会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记忆,这样效果就会更好!

八年级的学生通过初中一年的学习,对初中历史考试已有了一定的理解。所以我们对蒙城二中八年级学生作了这样的问卷调查,题目是《历史开卷考试问卷调查》。此次问卷调查共设计了7个问题:

1.在历史考试中你认为开卷有益吗?为什么?

2.你是否有过“历史开卷考很轻松”的想法?(A 是 B否)

3.历史开卷考试有没有难度?(A 有 B没有)

4.开卷考试试卷的题量大吗?(A 大 B不大)

5.开卷考试试卷你喜欢什么类型的试题?(举一例说明)

6.你在做开卷试卷过程中最大的困惑是什么?

7.你是否希望通过一份开卷试卷的考查能有新的收获?具体收获是什么?

总共发出600份问卷,实际收回600份。对这七个问题学生问卷调查结果汇总如下:

1.在历史考试中你认为开卷有益吗?为什么?

答:93.8%的学生认为开卷有益。理由如下:

(1)

锻炼动手水平; 不需要死记硬背。

(2)

加深对知识点的了解;

(3)

轻松,没那么紧张;

(4)

开卷有助于答题,增强对课本的理解;

(5)

有助于提升分数。

2.你是否有过“历史开卷考很轻松”的想法?(A 是 B否)

答:12.2%的学生在思想上认为历史开卷考试不轻松。

3.历史开卷考试有没有难度?(A 有 B没有)

答:历史开卷有难度。

4.开卷考试试卷的题量大吗?(A 大 B不大)

答:学生认为历史开卷考试试卷题量大。

5.开卷考试试卷你喜欢什么类型的试题?(举一例说明)

答:学生在开卷考试中喜欢如下类型的试题:选择题、连线题、填图题(看图说明)、判断题、改错题;最好是在书中好找到答案的题;比较开放的题;课外扩展题;老师讲过的书本上没有的题;对历史人物的评价;考查每个单元的重点。

6.你在做开卷试卷过程中最大的困惑是什么?

书上找不到答案(学生反映的最多);题量大;翻书太费时间、翻书很累人;有的题看不懂,答案好像知道但又总觉得不会做;题活,有很多需要自己去总结;难度有点大、找不到准确答案,太多、太复杂;相类似的题较多,很容易搞错;课外知识拓展不会写。

7.你是否希望通过一份开卷试卷的考查能有新的收获?具体收获是什么?

答:学生希望能有新的收获。具体收获大致如下:增强已有知识和对课本的掌握;平时学习不到的东西能在翻书时温习;能更靠近书本内容;更加了解历史题型,有助于大考;收获书本上没有的知识,开拓视野;理解新的题型。

通过问卷调查,教师对开卷考试(学生方面)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第一、学生比较认同开卷考试这种形式;

第二、学生在思想意识上认为开卷考试还是比较轻松的;

第三、学生认为开卷考试题量大,试卷有一定的难度;

第四、学生比较喜欢选择连线题、填图题、改错题;

第五、在答卷过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在课本上找不到答案;

第六、学生希望通过一份试卷的考查,不但能对原有课本知识有了再理解,同时也希望能获得更多的知识;如:理解新的题型、收获书本上没有的知识又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我们又对九年级学生做了一些调查报告:

一、80%的学生认为要依据考纲,把握方向 中学历史是一门以陈述性知识为主要理解目标的课程,综合复习量大、时间紧,是对所有知识的大检阅。所以,必须仔细研究考试纲要,紧紧把握考试方向,使学生明白哪些知识是识记内容,哪些是理解、使用的内容,使我们能够突出重点、难点,有的放矢,做到既不增加学生负担,也不减低复习要求。比如:初三(2)班历史科代表曹近近认为应该:在按课本顺序复习同时通过辅导练习使学生走出了开卷考试不用背的误区,如:让学生练习排序题,考察学生对时间记忆的准确性;再如:近代中国为挽救民族危机主要的阶级阶层展开了什么活动,应从地主阶级、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这三方面回答,这是典型的再认性试题。还通过练习材料解析、简答等相关记忆的问题,使学生感觉到对历史上的一些基本知识,必须通过记诵才能更深刻的理解。

二、绝绝大部分学生认为循序渐进,分化梳理 复习的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遵循从整体到细节逐步加深、逐层分化的原则,多轮复习,逐层充实,从高到低渐次构成完整的历史知识体系。如初三(6)班历史科代表周玉容认为让同学们把列强发动的五次侵华战争列成表格,将战争的名称、时间、原因、签定的条约、结果或影响归纳整理在一起,然后根据表格内容找出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一条主线,两大矛盾,三大条约等。一条主线即帝国主义与封建主义勾结,把中国一步步推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两大矛盾是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三大条约即《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三、三分之一的学生意识到融会贯通,全面提升 为考核学生综合评价水平,中考势必会出现一定比例的综合题,因而教师要提供典型习题加以训练。

再次就中考历史开卷考试的教学和复习问题对立仓镇中学学生做了一些调查报告,结果如下:● 75%的学生认为,“开卷”就是打开课本、资料抄抄便可,所以教学时只需看看课本,讲讲资料,考试时便能够应对自如了。

其实开卷考试不是翻书查资料那么简单,切忌麻痹心理产生。中考历史开卷考试的命题理念就是要“注重考查学生使用历史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水平,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水平,充分体现历史课的综合性特点和独特的情感教育功能,在试题中渗透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考查,考查学生历史学习的过程和方法。”而学生学习历史、水平的提升、综合素养的形成都要靠最基本的知识,所以夯实基础知识是应对开卷考试最好的方法。同时因为政史合卷,60%的学生在120分钟的考试时间里面对的是10多本命题”为原则的政史课本、资料,对课本资料不熟悉、基础知识不扎实,往往会使考生在考试时无从入手,不知该翻哪本书。所以教师应结合课标,注重引导学生理解重要知识点,加深对历史问题的理解,对历史事实有较为全面的把握,这样才能将历史知识融会贯通,以不变应万变,不过只有少数

学生能够做到。

●25%的学生认为应该注重热点 纵观我省近几年的中考历史试题,我们发现有一个明显特点,那就是注重热点、注重地方特色、时代感强,体现学以致用、注重家乡、增强热爱家乡的情感。在教学与复习中历史教师要善于联系时政热点,把历史与现实,过去、现在和未来联系起来,将复习与周年纪念大事和重大纪念活动有机结合起来,重视历史对现实的意义,渗透历史教育的价值。

最后就如何增强初中历史课教学,提升教学的有效性.结合08、09年中考的评卷工作经历,我们认为认真、科学分析开卷考试将有助于提升历史考试水平和提升历史教学质量。并就此对蒙城六中学生实行了一些调查报告,结果显示:1.90%的学生认为应该注重基础知识考查,突出水平培养。近年来,中考历史的题型不外乎是选择题、识图题、材料解析题和简答题。

2.72%的学生理解到试题对社会热点、焦点问题越来越重视,时代气息越来越强,彰显了历史学科以古鉴今的社会功能。开卷考试不会回避热点,反而还会利用热点,增大考察的力度。如:07年关于温家宝总理访日的“暖春之旅”的简答题,考查的内容既涉及到甲午中日战争和抗日战争中中日遭受严重破坏的主要史实,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牢记“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使考生在分析问题过程中自不过然的感悟努力发展经济,增强国力、提升国际地位的重要性,又表达出世界各国人民要和平,不要战争,要团结协作的美好愿望。

四、调查方式:问卷式、访谈法。

五、调查时间:2009,4--12

六、调查结果:

本次调查结果的表现主要有以下两点:第一:要知道资料是教材内容的补充和扩展,考试试题的答案应从相关资料中寻找。当然,充分利用好资料的前提是筛选资料、熟悉资料内容,并对其实行分类整理。而不是盲目的照搬照抄,只有这样,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才不会出现“大海捞针”的情形。第二:只知道死记硬背,不会灵活使用,更不用说去创新和实践了。但是鼓励学生的创新与实践,也是中考历史命题的原则之一。这类试题答案不惟一,具有开放性,教材和相关资料中没有现成的答案,需要学生开动脑筋在结合教材相关知识点的基础上或直接使用个人在日常生活中的观察、理解和积累的经验发去挥、创新。如分析先进人物身上体现什么精神和品质,能够与教材中“民族精神”的相关内容结合一起;如谈谈“新农村建设中还存有哪些不和谐现象”“结合实际,就节约资源问题提合理化建议”等,则需要结合个人的观察、发现和经验去解答。

7)调查体会:

在新课程背景下,命题趋势必然要向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和水平角度倾斜。

我认为有以下几点比较重要:

(1)必须高度重视并大力增强历史教学,提升历史教学的质量。通过这次考试我们不难发现,它不是让教师和学生在平时的历史学习中放松了要求,恰恰相反,它对初中历史教学的要求上升到了新的层次。它对历史思维和实际使用水平的要求,实际上是对素质教育的有力推动,即使在具体把握上尚有欠缺之处,但这种思路和试卷内容本身已给了我们充足的暗示或指导。所以,从思想上重视历史教学,从模式上探索历史教学。

(2)初中历

史教学在注重历史基本知识的传授的同时,必须注意培养学生初步的历史概念。在这过程中,必须注意到并注重培养学生可贵的创新意识。但有一个误区必须要避免:即由开卷考试可能带来的轻视历史基本知识、片面重视水平的问题。必须明白这样一个事实:知识是水平之源。

(3)还必须注意历史与相关学科知识的结合,比如和地理、文学以及政治常识初步的思想教育的重要阵地,变成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历史内容本身的博大精深就注定了它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最好的园地。教师要认真学习《历史课程标准》,把握考试基本内容和要求。继续增强对《课程标准》考题的研究。《课程标准》是命题的范围和依据,是我们复习备考的重要依据。备课要重视对它们的研究,把握各部分教学内容的复习要求,用教师在研究考试,把握命题方向上的多投入,换取在指导学生复习过程中的少走弯路,或不走弯路。(4)上课我们必须要从“细讲”过渡到“精讲”,讲要讲出新东西、新意境;从“演员”过渡到“导演”,充分发挥教师的“导”的作用,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中,我们要教给学生主动学习的方法,要“授之以渔”,而不要“授之以鱼”,重点、难点问题要讲深讲透,把大量的剩余时间还给学生,提升学生的自主性,激发他们学习历史的兴趣,最大限度的提升自习效率,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对于历史开卷考试调查报告 篇2

一、统一认识, 整合资源

历史科的开卷考试作为“新生事物”, 需要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学校领导、全体师生统一认识。在教育教学和学习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 努力适应并有所突破, 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学习效率。当然, 认识这一新事物还需要一个过程, 需要我们大家共同努力。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共同探讨、共同进步, 把历史科的教育教学工作推上一个新的台阶, 以达到统一认识, 整合资源, 提升教育教学的整体水平。

二、纠正学生在开卷考试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现在中考历史科命题的原则主要是探索怎样使试题更加体现开卷考试的特点, 纠正学生“开卷考试就是抄书”的误解, 引导学生在理解和运用的基础上掌握知识、消化知识;有的同学存在一些得不偿失的做法必须纠正。例如:

(1) 平时往教材上抄题, 考试时从教材中找题。

(2) 每道题都翻书。有的同学对开卷考试感到轻松, 认为不就是到考试时翻翻书嘛, 但真到考试时, 若要题题都在书中找答案, 恐怕考试时间就不够用了, 更何况现在实行历史、政治综合考试。

(3) 不仔细审题, 盲目抄书。主要表现在解答主观性试题上, 有的同学在答题时, 不是先审题, 而是先忙于抄书, 看书中哪些段落与试题内容接近, 就抄哪些段落。

(4) 只注重教材, 不关心时事政治、社会热点。随着开放性试题的出现, 许多试题都要求考生运用所学知识联系思想和行为的实际来回答问题, 这类试题的答案往往是多元的, 具有发散性的特点, 而不是仅仅局限于课本。

三、深探教法与学法

开卷考试下的历史复习 篇3

一、转变观念.防止两个极端

开卷考试尽管已进行了三年,但有些老师和学生的观念还未转变,依旧是老师“读读、画画”,学生死记硬背,结果丰富的历史知识变成枯燥的历史包袱,学生的学习激情仅靠一个“考”字来维持;还有一部分学生甚至天真地认为开卷考试简单得很,平时不用学,到考试时翻书抄答案就可以了。因此,要让学生对开卷考试有正确的认识:只有认真复习才能取得好成绩。

二、全面复习,夯实基础

俗话说“万变不离其宗”,这个“宗”就是指课本,纵然习题千变万化,但唯一不变的是课本与课标,其命题必然是“以本据本”,不能背离课标。因此复习最重要的就是看课本,用心读教材,反复读教材。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在记忆的基础上加深理解,才不至于在面对扑朔迷离的选择题、材料题时感到茫然失措。

例1 1942年某位记者不可能做出的战地报道是(

)

A中国百团大战如火如荼

B美、日在太平洋地区激烈争夺

C国际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建立

D斯大林格勒战役激战犹酣

例2云南省昆明近郊某农民分得田地三亩六分,这一史实应发生于(

)

A土地革命时期B抗日战争时期

C人民解放战争时期D建国初期

像以上两道选择题,如果没有牢固的基础知识,要想做对不容易。例l涉及四个知识点,分布在两本书、三课内容之中,如果单凭查书,就费时费力。而例2给出的是一则材料,简直就不知道从哪本书、哪一课中能查得到。因此,好成绩的取得,靠投机取巧是不行的,要静下心来认真读书,打好坚实的知识基础。

三、抓住时代特征。构建纵向知识网络

历史学科《考试说明》中写道:“初中历史课程体系以学习主题的形式构建,学习主题反映了该时段历史发展的内在逻辑和时代特征;主题下包括具体的学习内容和这些学习内容的具体目标。”这既是对教学的要求,也是考试命题的依据。教师在复习阶段,更要重视历史阶段特征的教学,以此构建纵向知识网络。

例如,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近代化的艰难起步》,该阶段的历史特征是:在世界潮流的刺激下,中国人为挽救民族危机,向西方学习,发展资本主义经济,追求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过程。由器物而制度而文化心理,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推陈出新。其知识线索为:

四、横向联想。构建横向知识网络

把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区域、不同国家的历史现象,按照某一历史特征,构建横向知识网络。

把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俄国的农奴制改革、日本的明治维新、中国的戊戌变法,分别从改革发生的背景、经过、结果、影响或意义等多个角度进行横向比较。这样学生对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认识才更深刻、更全面,从而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思维方法、分析理解的综合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五、关注热点,学以致用

开放性试题的命题之一,就是以当前国内外重大问题为突破口,考查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要关注前一年4月至当年3月间的国内外重大时事政治,并指导学生学以致用,运用历史上的相关知识进行联系和分析,以发挥史鉴功能和社会教育的功能。例如,2006年10月是长征胜利结束60周年,应指导学生了解红军进行长征的原因、大致过程、胜利的意义以及长征的艰苦,以凸显“长征精神”,并启发学生思考现在应如何发扬“长征精神”。

六、适当做题,强化解题能力

政史开卷考试问卷调查报告 篇4

一、调查目的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在政史开卷考试中存在着一些令人忧心的现象,尤其是农村初中问题更为突出,这对中考的政史开卷考试也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因此,面对中考这样的选拔性考试,如何指导农村学生正确对待开卷考试提高考试成绩,成了农村初中政史教师急需解决的问题。我校教师积极践行新课改的基本理念,但是我们在实践中发现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新形势发展的要求,教学的有效性受到了严峻的挑战。现实要求我们教师必须改进和创新教学模式或方法,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课堂教学更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发展和提高学习成绩。为此,我们提出了《农村初中政史开卷考试应对策略的研究》的课题,为获得此研究的事实性依据,特进行了本次调查。

二、调查的实施

本次调查主要采取随机抽样的办法,在九年级五个班中随机抽取一百名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调查。调查问卷主要围绕学生的学习态度、方法、能力水平以及在考试和学习中遇到的主要问题等几个方面进行设计问题。共12道选择性问题,发出问卷100份,回收有效问卷八十二份。

三、现状与分析

1、调查中发现不认为政史开卷考试就是抄书的占82.5%,有时认为的15%,总认为的2.5%。

2、在政史课程的学习中认为做笔记有必要的100%。

3、认为政史开卷考试有必要识记课本中的基础知识点的90%没必要的10%。

4、在日常生活中关心社会热点的54%偶尔关心的46%从不关心的无。

5、在平时喜欢收看新闻或新闻调查类电视节目中表示喜欢的占52%有时会看一点的占48%从来不看的无。

6、在开卷考试会导致你对政史学科考试的重视程度不比以前了吗?的选项中70%的学生选是但自己有时觉察不到,14%的学生选择没有和对闭卷的态度差不多,10%的学生选是的,自己明显感觉对这门学科重视度低了,6%的学生没有比较不知道。

7、在相对闭卷考试而言,政史开卷考试是否更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中84%的学生是,6%不是8%差不对2%说不清。

8、认为解答政史开卷考试试题方法非常重要的55%重要的25%一般的5%认为关键

是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的15%。

9、喜欢上课划划重点的学生有5.5%,喜欢自学的有3.6%。喜欢老师讲、自己听的有20%,喜欢探究学习的70.9%。

10、探究问题时感到很困难的有11.4%,较困难的有5.7%,一般困难的有80%,根本不困难的有2.1%。

11、探究问题最大的障碍选知识匮乏的有14.3%,缺乏探究方法的有22.9%,60%的学生认为资料短缺,没有障碍的有2.9%。

12、经常向老师提问题的有5.7%,有时或偶尔提问题的有82.9%,根本不问的有11.4%。

13、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喜欢听别人说的有20%,积极发表自己的主张的有60%,独自思考的有8.6%,不参与的有11.4%。

14、这里是学习中死记硬背的有11.4%,融会贯通的28.6%,两者兼有的有48.6%,不知道的有11.4%。

15、对目前学习历史比较满意的20%,一般的有51.4%,不满意的有28.6%。

16、大约有76.2%的学生不经常进行小组合作学习17、42.9%的学生不能很自然的运用历史知识分析历史问题。

18、当想法与老师、书本不一样的时候56%的学生不能大胆质疑。

19、52.4%的学生认为学习结果比学习过程重要。

20、面临疑问时有23.8%的学生选择放弃。

21、57.1%的学生不喜欢和他人讨论历史问题。

22、38.1%的学生不喜欢探讨历史问题。

23、42.9%的学生不善于用比较归纳等学习方法学习历史。

24、42.8%的学生没有独立学习历史的习惯。

25、38%的学生不能迅速掌握历史学习材料的核心问题。

四、结果与建议

通过调查表明:大部分学生是喜欢历史的,认为学习历史是有用的。但是有超过一半的学生不喜欢上历史课,有的纯粹是应付考试,迫不得已。大多学生不喜欢死记硬背的东西,希望老师能够和学生一起探究历史问题。很多学生认为自己探究方法欠缺、合作学习的意识不高,不会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认为探究学习的资料短缺。根据调查结果,我们建议如下:

1、激发学生的兴趣动机

大量的事实证明,强烈的创新意识来源于永不满足的好奇心和对科学的酷爱。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善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动机。

2、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历史

历史课程该规定目标之一就是 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和现代社会的联系,关注学习兴趣、经历和体验。历史教学只有与生活密切联系,学生学习历史才有兴趣,历史教学要根据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密切联系学生实际安排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建立和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能力,使学生了解历史知识的功能和价值,形成主动的学习态度。

3、改变历史学习方式

历史新课程改革改变过去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的现象,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历史教学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学生年龄特征和学校实际,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提高历史学习能力及形成正确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

开卷考试后的反思 篇5

在中考中思想品德属于开卷考试科目,特别注重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察。其试卷体现了“题目在书外,答案在书中”的特色。在复习中除了要求学生立足教材,按照课标的要求通读教材,熟练掌握基础概念和基本原理,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之外,还要把各课、各节的知识点进行梳理,使之系统化、网络化。要做到课课有归纳、有总结、有知识的梳理,同时还要打破课与课、节与节和各年级之间知识点的界限,进行横向、纵向比较,通过逻辑归纳、比较,深刻理解基础知识。

平时注重训练学生掌握常见题型的解题方法和技巧,最终实现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

一.单项选择题。

这是中考思想品德试题中一种稳定的题型,需要训练学生以下几点: 首先,审清题干和题枝的关系。学生审清题干和题枝的关系,然后采用排除法、结合实际分析法等确定正确答案。例如,在正确审题的基础上,运用排除法是增加准确性的一种好方法。通常情况下运用排除法有三个层次:一是排除观点本身错误的题枝;二是排除观点本身正确、但与题干无关的题枝;三是排除观点本身正确、与题干也有关系,但不符合题干要求的题枝。二.辨析题。

“辨”就是判断正确与否,“析”就是分析找原因,“题”就是考查的主干材料。辨析题特点是有辨有析,辨析结合,由于该题题型简单、明了,是非观念强,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所以在历年的中考中,辨析题都是重点。因此我们注重加以训练。首先,我们给学生讲解答题步骤,分三步:辩正误——找原因——亮观点。三.材料分析题。

这种题型就是根据所给材料和问题,运用所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来解答问题。

1、文字材料型

文字材料题主要考查考生对知识的理解、分析及运用能力。其解题步骤是:第一步,注意“审题”。审清所给材料承载的知识信息(抓住关键字词)、审清要回答的问题(如果审题出现问题,就会发生方向性错误,导致答非所问,离题万里。)、审清限制的条件、审清同教材知识的结合点。第二步,注意解题的思路与方法。认真阅读题目所给材料,全面正确理解材料含义;仔细分析问题,准确把握问题的要求;根据问题要求分析题目表述。第三步,注意“规范”。答案内容要规范,每条内容要结合教材中学过的知识点,要分条书写;答案组织要规范,要点清晰,层次要分明,要从多角度去回答问题,要把最能反映问题的答案写在最前面,把可有可无的答案写在最后面;答案表述要规范,行文有序,条理清楚;试卷书写要规范,做到字迹工整,清楚不潦草,避免涂改;要使用专业术语,避免口语化。

四、漫画题

解题步骤: 第一步,要认真观察漫画,把握漫画的关键信息。要全面细致地观察漫画中的每一部分、每一个环节,尤其是漫画的标题、漫画中人物动作、语言、表情等。第二步,是指联系材料,联系教材知识,结合漫画寻找解题依据。漫画所要揭示的问题,往往就是我们在教材中学过的基本知识,因此,要注意联系教材知识。第三步,是指解答问题。“题在书外,理在书中”,这是命题者的意图。在解题时,学生思维的角度尽可能多样化,从学过的知识中寻找解答的方法。相信在我们全体思品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思品成绩会做的也来越好。

五、思想品德设问方式及答题思路:

1、启示/警示类:

步骤:产生原因、事件的特点、人物的态度、行为等

区别:启示:正、反,警示:反面

思路:先回答出“材料反映了什么道理”,然后在此基础上回答出怎样学习好的,抛弃坏的

注意1:如果是这句话中有一个关键词,即答这句话中关键词的意义或原因; 如果有两个关键词或两个以上的关键词,即答关键词之间的联系。

注意多向思维,多问几个“是什么”、“为什么”以及“怎么做”多角度组织出完整、有序的答案。

注意角度:对国家、还是关于青少年成长的启示。

2、行为评析题步骤:

①定性:(道德和法律)道德、不道德;对、错;合法、不合法。②依据:根据材料、课本知识进行分析。(不正确行为----违反了什么法律、原则、没有行使哪些权利、履行哪些义务„„;正确行为----符合哪些法律、原则、行使哪些权利、履行哪些义务„„.)。

③阐明自己的观点、态度。

注意:单个人物(或一类人物)单一行为评析;单个人物(多种行为)或多个人物(多种行为)评析

3、说服、教育、出谋划策或帮助„„

基本思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 ① 指出错误是什么?

② 说明为什么错?(理由)③ 应该怎么做?

4、实践与探究题

调查报告、活动设计、主题班会、黑板报、手抄报、辩论会、撰写发言提纲、设计倡议书

活动形式:辩论会、主题班会、板报手抄报、调查报告、参观访问、公益劳动、文艺汇演、专家报告、演讲比赛、座谈会、听政治报告等

毛概大三下开卷考试总结 篇6

第五章1、1956年到1957年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P1122、如何从总体上评价三中全会前关于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P1163、如何理解社会本质的科学内涵(不是论述则为总的一句,分的两点,论述题则要展开)P1174、邓小平社会主义的两个根本原则P1185、社会主义本质的意义P121~1226、为什么发展是硬道理?(邓小平提出)P122~123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江泽民)P124

第六章

1、毛泽东对初级阶段的贡献P133~1342、十三大提出初级阶段P1363、十三大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含义的界定P1374、新民主主义社会和初级阶段关系P137~1385、初级阶段的长期性的原因和认识它时间长的意义P1426、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P1447、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内容(十七大补充过的)P1458、“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关系P1499、最低纲领在不同时期表现,最低纲领与最高纲领的辩证关系P151~15210、三步走的发展战略P155

第七章

1、如何理解改革开放是一场新的伟大的革命P161~163(可能是一道论述)

2、毛泽东、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P163~164,165有一题多选

3、三个有利于P1674、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P168~1695、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与对外开放的关系P171~172

第八章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P1842、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P185~1863、两个毫不动摇和一个统一P1884、公有制经济的含义、主体地位的体现、国有经济主导作用的主要体现及控制范围P189(选择)

5、非公有制经济范围P1916、非公有制经济不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它之所以成为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组成部分是因为它是可以为社会主义服务的P1917、分配制度P1928、按生产要素分配就其内容而言的类型P1959、先富和共富的关系P196~19810、重点!如何认识当前的贫富差距,如何让防止两极分化P198(毛邓政策的变化,原因,危害,对策)

原因P196P199,危害P198~199,对策P200 十七大修改的对策模板:此外,坚持发展,深化改革,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加大力度开发西部,破解三农难题,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等,要灵活掌握上述内容。

对于历史开卷考试调查报告 篇7

关键词:历史开卷,问题,应对措施

由于学生对开卷考试的认识, 存在种种错误认识, 导致考试成绩不理想。老师和学生都不满意, 笔者结合多年教学实践, 就学生思想上存在的错误认识进行了分析, 摸索出一些应对开放性考试的措施和策略。

一、学生对历史开卷考试存在的错误认识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 我们发现, 大多数学生在重庆中考历史学科考试成绩不理想, 这与学生的错误认识是紧密相关的。我在历史课教学中, 由于重庆中考历史学科是开卷考试, 发现学生对开卷考试存在几个方面的错误认识。

第一、不注重平时的学习和历史知识的积累。我所在的学校, 初中历史课比起语文、数学、英语、物理等课程, 是被称为“副课”、“小科”。由于中考时, 历史学科占的分值50分, 所以大多数学生和一些家长都不重视历史课的学习, 历史课被边缘化, 甚至个别学校领导也重视不够, 从而导致七、八年级历史教学的某些不到位, 致使许多学生的历史基础知识较差, 有的学生甚至连起码的时间、朝代概念都没有, “不知有汉, 无论魏晋”。由此看来, 进行新课程改革, 对教师的专业知识与综合业务水平要求较高。实际上, 从业务能力上, 别说一些老教师或“改行”的教师, 就是部分科班出身的年轻教师也觉得有些力不从心;尤其是在七、八年级, 大部分历史教师并非科班出身, 他们往往是语、数、外等科多了的教师, 或者过几年要退休的教师被领导“照顾式”的安排教历史的。试想这样怎能真正保证历史课的教学效果呢?尤其历史这一学科, 如果一开始学的历史观点不正确, 以后再要改变就是很难的。

九年级的历史教学任务重、时间紧、压力大, 然而由于部分学生缺乏扎实的历史基础知识, 所以, 学习起来必然感到稀里糊涂, 不知所云。这也就给九年级历史老师的历史课教学, 提出了新的难度和更高的要求。所以, 九年级历史教师在上课时, 为了使学生能够形成完整连贯的知识体系, 不得不额外补充一些相关的内容, 这就增加了教学时间和容量, 导致多数教师感到课时过紧, 无法按时完成教学计划。必须提升初中历史课的地位, 重视历史课的学习的意识, 加大初中历史教学的力度。

第二, 重视资料轻轻课本。近年来, 重庆历史中考, 要考六本书和重庆历史, 政史合堂, 时间是90分钟, 中考涉及的内容真不少, 由于有的学生平时没有认真学习历史课, 这会让学生望书生畏, 让学生失去了靠好的自信, 转而产生了对资料的依赖。把课后复习的时间花在资料上, 练习资料上的题, 梦想资料上也许会有一模一样的题目, 会有现成的答案, 而很少去翻课本, 这是舍本逐末的。

第三, 抄得多就考得好。因历史考试可带课本和历史地图册, 许多学生为充分利用好“开卷”, 大多不相信自己, 生怕漏要点失分, 便将自己感觉正确的东西尽可能多地搬到试卷上, 他们大多不经思考就将查阅到的所谓的正确答案生硬地往试卷上套, 导致所查阅的内容与题目结合不紧, 或答非所问, 既浪费时间, 又做了无用功。

第四, 见考题就翻书。为确保答案的正确, 很多同学做试卷时喜欢见题就翻书, 由于平时不烧香, 不重视历史课的学习, 基本的历史知识没有去记忆, 一个简单的选择题, 就要翻半天书, 才能找出一道题的答案, 更不用说历史知识的综合运用题了。同时, 也感到时间不够用, 大多不经思考就将查阅到的所谓的正确答案生硬地往试卷上套, 结果也是可想而知的。

第五, 开卷不用记忆。开卷考试很容易让学生产生基本知识点不需进行记忆的想法, 大部分学生认为只要开卷了就万事大吉, 都相信自己的抄功。事实上, 历史学科中考考题灵活, 注重联系实际, 历史学科中考越来越注重考查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每次考试都是以知识的记忆、理解为基础的, 开卷不用记忆的想法是不对的。

二、教师应该采取的应对措施

针对上述学生认识上的误区, 结合这几年历史开卷考试情况, 我觉得教师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端正学生的认识, 树立正确的学习观点。

开卷考试仍旧需要记忆。开卷考试时, 思考空空如也, 抄书无从下手, 这是在考场常见的情景, 主要是学生对历史考试很少作记忆准备的结果。学生没有必需的知识储备, 对课文内容和基本知识点很陌生, 考试时影响答题速度和准确性, 因此只有学生有了历史知识熟练的记忆, 正确运用所学知识, 才能在历史考试时取得满意的成绩。

2. 课本比资料更为重要。

课本是学生参加历史中考的依据, 上课时把笔记记在历史书上, 不要记在笔记本上, 学生重温起来感觉不是那么陌生, 而有的历史资料是不适应重庆中考的, 不是根据四川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历史教材编写的, 更重要的是资料上一般不会有和试卷上一模一样的题目, 查不到答案还浪费了时间。

3、做好应试技巧的训练。

解题时要整体把握试题, 给毕业班学生训练, 近3年的重庆中考历史真题, 考试过程中要求学生应该精心审题, 先易后难, 并注意书写, 做完后反复检查, 历史开卷考试注重能力的考查。因此, 我们应该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解题方法与技巧, 解答材料题和探究题时一定要思路清晰。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5页.

开卷考试模式下历史复习方法谈 篇8

与闭卷考试相比,中考历史开卷试题更“活”。试题大都具有开放性、主观性、综合性、探究性、实践性等特点,注重考查学生的理解、应用、思考分析和综合归纳能力;试题逐渐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方向转化,着重考查学生在掌握基本史实和基本线索的基础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强调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和学习过程的考查。开卷考试模式,避免了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把大量精力用在对知识的死记硬背上,注重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的培养。在这种考试模式下学生的学习心理压力相对较轻。但正因如此,一些学生在复习时会产生考试时翻翻书就能找到答案的想法,在历史复习上花费时间和精力过少。然而,由于历史材料分析题、简(问)答题等大部分是开放性试题,答案灵活多样,一些学生因为基础不牢固,不能独立地思考解题方法和策略,在考试时,急于翻书找答案,结果往往或答非所问,或白白浪费了时间,甚至连题目都不能完成。

这种形势下,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高质量、高效率做好复习备考,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呢?在这里,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简单谈一谈,以帮助广大备考的学生。

一、转变观念,思想上引起足够的重视。

实行开卷考试,并不是意味着要降低学业水平考试的要求,更不是要弱化考试的功能。与闭卷考试相比,它更加注重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尤其是分析归纳能力。所以,在如今历史学科已普遍滑向“副科”、“豆芽科”的背景下,转变观念,在思想上引起足够的重视就显得格外重要。作为即将参加中考的学生,我们更要认清形势,时刻提醒自己及周边同学摒弃“反正是开卷考试,到时候翻书就行了”、“临阵磨枪,不快也光”等错误观念,在思想上做到不轻视、不忽视历史学科。

二、依标扣本、细读课标,把握准方向。

在复习中,师生要根据本地中考历史的命题范围、考试题型、难易要求等,紧扣课程标准,研读历史教材,逐章逐节地抓好基础知识的复习。

三、全面复习,深化知识,打好基础。

“基础硬,万年牢。”基础知识是能力的载体,是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的保证。综观各地的中考历史试卷,其立足点依然是最基础的历史知识。因此,做好备考工作,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仍然是夯实基础。因此在中考历史复习中,一定要对基础性的历史知识准确地识记、理解和运用。所谓历史基础知识,范围很广,包括在历史上起过重大作用,具有重要影响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等。如此错综复杂的知识点,该如何去掌握呢?

1.注重基础知识的再现和记忆。

综观历年各地历史中考试题,大部分试题重点考查历史基本史实,难度适中。因此,熟悉或记住基本史实,将会大大减少查阅资料的时间,提高做题速度。这样还可以节省出较多的时间,用来思考难度较大的综合题。

2.按课、单元、专题全面复习,循序渐进地进行归纳整理,形成一定的知识结构网络。

(1)课的复习——抓住每一课的框架,识记提纲和要领。

要求每一位同学在中考之前都能熟记所有知识要点,似乎不太现实。但在考试时,能够在较短的时间里快速地找到试题所要考查的知识点所在的位置,不仅能加快答题速度,而且还能提高考试的成绩。要做到这点,就要求我们对每一册课本、每一课内容的纲要都非常熟悉。而教材中,每一课的主要内容是有章可循的。例如,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15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共包括八一南昌起义、革命摇篮井冈山、“红军不怕远征难”三个子目,这三个子目标题也就概括了这一课的主要内容。我们记住了这三个子目标题,这一课的内容大体就掌握了,考试时考查到相关的知识点时,我们就可以迅速快捷地定位于此。其实,如果把每一课的课题和子目标题都汇集起来,写在小卡片上,随时拿出来翻看,记忆将会更加深刻。

(2)单元复习——构建小型的知识网络体系。

一个单元就是一个小型的知识网络体系。以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隋唐”为例,它涵盖了隋唐时期的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社会制度等,可以按政治、经济、文化等分成“类”去整理、综合各类的整理,就形成了有关隋唐的“块状”知识结构。与隋唐的各类知识相联系的单元题目就构成了这一单元的知识线索和主要内容,一目了然。“块状”结构可以使我们系统形象地掌握历史教材内容,进而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和思维能力。通过对知识进行归类整理,不仅可以理出历史发展线索,形成知识网络,还可以让我们学会由此及彼,由表及里,举一反三,甚至把握历史发展的规律和感悟历史的能力都能得到很大的提升。

(3)综合归纳专题复习——分类梳理,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专题体系将零散的知识形成立体的有机整体,有助于提高对历史的整体认知和对历史发展规律的感悟。专题角度的选择应该做到细致具体,不浮于表面,应有一定的核心思想贯穿其中。这样做是为了发展我们的历史思维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专题容量可大可小,或从古到今,或划分阶段,或以点带面。

专题复习和单元复习是一脉相承的,专题复习是对单元复习的理解深化和系统归纳。它要求把具有同类性质的历史知识整合在一起进行分析比较,重新理清线索框架结构,弥补在单元复习中的不足,打破原有的教材体系限制,进行知识的迁移和重新整合,使我们在复习时有一个更加清晰明了的脉络感。如在复习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生产关系变革这个问题时,如果我们按照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个线索进行专题复习,不仅能强化记忆,更能提高归纳、分析、比较和概括的能力。

(4)学科间综合复习——把握时代热点、焦点,注重学科渗透。

综观各地市近年来的中考试题发现,各地市中考历史对社会热点、焦点问题越来越重视,时代参与性越来越强,与其他人文学科知识的综合越来越深,对此我们应给予高度重视,提前做好准备。在热点、焦点问题方面,可以关注洋务运动、清朝的闭关锁国与中国现代改革开放的比较,历代中央政府对边疆地区的管辖,抗日战争中日本军国主义暴行与现代日本右翼势力近来的表现,美国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对世界局势的影响,地区和民族冲突问题,经济全球化之利弊,环境保护及可持续发展问题等。在学科渗透方面,应当多关注地理、时政和文学知识的渗透,其中包括对历史问题的现实思考,对现实与社会影响较大的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思考,还包括对现实问题的历史反思。并且学会用历史的视角分析社会现象,看待现实问题,明确自身的责任。如关于经济全球化、区域一体化的思考,关于近代化探索的思考,对中美关系及美国对外政策的演变的思考等。

四、充分利用时间的“边角碎料”。

每一位同学都可以整理好所有历史课本,把它放在书桌的一角,以便随时翻看。不管是有意识地,还是无意识地翻阅,都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书包里时刻放一本自己认为知识掌握得最薄弱的课本,一有空就拿出来翻阅。日积月累,这些知识就会潜移默化地识记在脑海中。

五、注意审题技巧、答题规范和技巧的训练。

1.平时做题时,要做到审清题目的限制成分(时间、地点、条件等方面的限制)、中心语(关键词)、答题要求(说明、论述、简答、列举等)、分值等重要内容,这样就可以有效地避免文不对题、答非所问。

2.对主观题要根据题目要求答题,有的放矢;根据试题所赋分值,有序答题;注意答案格式规范化,要点序号化,内容重点化。

3.精选习题,强化训练,建立错题档案库。在与同学、老师探讨解题思路时,做到举一反三。

对于历史开卷考试调查报告 篇9

中考政治是开卷考试,考试范围广(包括初

一、初

二、初三三个年级的课本及时事政治),学生携带的资料多(除教材外,还可以携带各种复习资料,如《提要与检测》、《中考模拟试题》、《考试报》等),而考试时间是有限的(只有60分钟)。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在考场上于有限的时间内,更有效地利用教材和各种学习资料呢?换言之,如何尽快地找到考题的准确答案呢?是全体考生共同关注的一个话题。在平常的政治课教学和复习当中,笔者发现了除从教材正文中寻找答案外的其他尽快找到考题答案的途径。

一、从教材的目录中直接寻找答案

目录是一本书的纲,是内容的高度浓缩,是内容中精华的精华,最简洁也最醒目。在政治中考中,一些考题的答案通过翻阅目录就可以找到。如河南中考好题选登有一道材料分析题:“2002年12月4日,首都各界群众集会,隆重纪念我国现行宪法颁布实施20周年,胡锦涛同志发表了重要讲话,强调依法治国的重要性。

阅读上述材料并回答:

(1)为什么要依宪治国?

(2)在宪法实施过程中,作为一个公民,你应该怎样做?”

这道题第一问的答案就是初二《思想政治》第8课的三个分标题:“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宪法是最高的行为准则,宪法是人民权利的保障书。”

二、从课题下的“说明提示”中寻找答案

政治教材每课下面都有一段或长或短的“说明提示”,简要地叙述本课的内容要点、学习的意义或达到什么样的目的以及青少年学生应怎么做等问题。这些提示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关注学生发展,重视价值引导,注重道德践行,恰好与中考的命题导向不谋而合。也正因为此,一些考题的答案就潜藏在课题下的“说明提示”中。如上题第二问的答案就在第8课标题下“说明提示”中:“认真学习宪法,自觉遵守宪法,热情宣传宪法,勇于同违反宪法的行为做斗争。”

三、从“活动课”中寻找答案

中考政治一向重视考查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实践中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分析题”和“活动与探究题”是其具体的体现。这些题的答案往往就在一些“活动课”中。如“台湾问题”的有关答案要点与初三《思想政治》第二课第二节中的活动课《“一国两制”:实现祖国和平统一》联系紧密;再如“环保问题”的有关答案要点与初三《思想政治》第三课第一节中的活动课《守护我们共有的家园》密切相关。

四、从资料中寻找答案

资料是教材内容的补充和扩展,有些时政热点问题教材上没有,而资料上有。这类试题的答案应从相关资料中寻找。当然,充分利用好资料的前提是筛选资料、熟悉资料内容,并对其进行分类整理。只有这样,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才不会出现“大海捞针”的情形。

五、创新答案

对于历史开卷考试调查报告 篇10

开卷考试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可以携带教材和相关的复习资料,因此不少考生及家长就此认为开卷考试就是“抄书”。一份耕耘,一份收获。而开卷考试更注重考查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分析社会生活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

受传统思想的影响,我们不少考生认为语数外等科目对未来的发展更重要,中考分值也相对较高,因此不少考生将复习重点放在这些学科上,因而忽视了对政治科目的复习,不认真对待作业,不去深入思考政治。作为一个长期执教于毕业班一线教师,对此有深刻的教训。

对思想品德课程的学习不能过于功利化,如果我们在学习过程中缺乏真情实感的投入,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出现偏差,就不能正确认识政治试题所价值指向。

考前心态。我们不少同学都将希望寄托在最后的一个月上,希望通过补课,甚至背诵,大量的做练习来提高。事实上,那么多的内容又怎么可能在一个月的时间里充分理解,熟练运用。一旦感觉自己掌握得不透彻,或者一次两次模拟考试成绩不理想,又开始担心害怕,患得患失。

二、熟悉课本,夯实基础

决定中考政治成绩好坏的首要因素是考生掌握基础知识的程度,种.种能力的考核都必须以相应的基础知识为载体,扎实的基础知识是获得理想成绩的前提。因此,在平时的学习中,千万不能忽视对主干知识的记忆,尤其在新课学习之初,更要牢牢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杜绝侥幸心理。

(一)全面、准确掌握重要知识点和原理的内涵,扫清知识点的障碍,解决点的问题

(1)对重要知识点,要注意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三个方面多角度、全方位把握它的内涵。

(2)对重要知识点,要注意从道德、心理、法律和国情四个方面进行把握。《课程标准》和考试纲要都是围绕“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的线索有机地整合了道德、心理、法律、国情的相关内容。

(二)注重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要形成知识网络,解决线面问题

1.从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构建知识网络

例如,在珍爱生命的问题上,七年级教材侧重于从道德的角度告诉我们不仅要珍爱自己的生命,也要肯定和尊重他人的生命,关爱地球上的其他生命;八年级教材则侧重于从法律的角度,从珍爱自己的生命健康权,关爱、尊重他人的生命健康权的角度,告诉我们要懂得维护生命健康权.在进行这样的复习时,我们可以准备一个笔记本,或者将相关内容打印整理出来,以备随时调用。

2.将考试内容进行条块分割,按照不同专题进行复习,构建知识网络

在复习时,我们可以按照课程标准,将教材内容进行合理整合。整合的原则是相同相近或相邻。如将考试内容整理成“成长中的我”(自尊自强、学法用法、交往的品德)、“我与他人的关系”(权利与义务)、“我与集体、社会国家的关系”(积极适应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承担社会责任、法律和社会秩序、基本国情和基本路线、基本国策和发展战略、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理想、成才)等专题进行复习。也可以把考试内容分成如下几个部分进行系统复习,即“心理健康教育”、“品德教育”、“法律教育”、“国情教育”、“生命与健康教育”、“民族团结教育”、“时事政治”。

三、广泛涉猎,增强文科综合素养,提升解题的综合能力

思想品德卷面上所反映出来的一些问题,如对试题材料的中心意思把握不准确、审题不清,看不懂题目要求、语言表述不规范,词不达意,错别字多等等,其根本原因并不能完全归咎于政治学科,而是因为考生文科综合素养差、背景知识不丰富,导致考生阅读理解能力、语言表述能力不足造成的。

文科综合素养的提升,其实就是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扩展学生视野的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解决学生审题能力,要有意识地抽出时间多看一些与政治学习有关的文章、报纸、杂志等,多学习一些语文历史地理等大文科的知识,拓展知识面,提升自己的文科综合素养。

关注时政,是提升文科综合素养、扩展知识面的一个捷径。

由于政治学科的特殊性,时政内容在中考政治中处于一个十分重要的位置。既有专门时政测试,又有以时政内容为背景材料的非选择题。对于时事政治的复习,是中考政治复习准备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我们要注重量的积累,要学会收集和整理,主要是上一年度4月到本年度5月这一年左右的社会热点和焦点问题;另一方面,我们要注意将时事政治与课本知识点进行有机结合,我们要多角度结合教材所学的知识来分析和说明这些热点问题

思想品德学科一个很重要的功能就是品德教育,这种品德教育不仅体现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实践中,也渗透在中考的命题之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热爱生命,意志坚强;亲近自然,勤俭节约,珍惜资源;孝敬父母,乐于助人,诚实守信;热爱劳动,勇于创新;热爱集体,凡是与之相关的时政和社会热点话题,我们都必须给予充分的关注。

四、科学训练,掌握必要的解题方法,养成规范的解题习惯

优秀是一种习惯,只有平时刻苦训练,才能在考场中发挥出应有的水平。目前中考政治开卷考试的试题基本以客观题和主观题为主。对于这两种题型,我们可以基本遵行如下方法:

(一)客观题的解题策略

客观题一般而言比较简单,但是想要得到满分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因此在做客观题的时候要注意方法和策略。客观题一般有四个选项,在做客观题的时候,我一直向学生强调,要注意观察,多使用排除法。

(二)主观题的解题策略

主观题的解题可分三步走:第一步,细读材料,审清问题。见到试题以后,很多学生都忙着动笔,这是一种不好的答题习惯。首先,认真阅读其次,弄清问题的限制条件,指向范围,抓住材料的关键词语去理解,明确题意。再次,要找出问题与材料的内在联系。第二步,推敲问题,寻求与教材的结合点。在明确解题思路后,紧扣教材知识点,切记,寻找的知识点要多点,答案要完整一点。第三步,细致阐述原理,针对性进行分析。在组织答案时,要注意全面性和逻辑性,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回答。

五、提高心理素质,应对考场突发情况

对于历史开卷考试调查报告 篇11

一、认识“误区”

一些教师认为,开卷就是打开课本、资料,抄抄便可,因此教学时只需让学生看看课本,教师讲讲资料,考试时便可以应付自如了。有些毕业班的历史教师认为自己教学任务重,没有太多的时间与学生沟通,而学生则认为历史是开卷考试,复习不复习都差不多,到时候翻书找答案就行了。这种观念是错误的,如不及时纠正,历史教学工作就很难开展,教学质量也很难保证。历史开卷试题具有开放性、主观性、综合性、探究性、实践性等特点,可以在教材中找到其“源”,并且许多试题需参阅几个知识点,在综合分析、判断后才能确定出正确答案。只有将教学方面的认识误区纠正了,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历史考试成绩。

二、科学分析

以开放性、主观性、探究性为特点的初中历史学业水平测试开卷考试,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以训练学生的主观思维为主,融历史知识于始终,营造宽松、自由、和谐的教学氛围,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自主探究、合作共进的积极性,促进学生能力和素质的不断提高。教师还要做好初中、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工作:一是引导学生注重历史基础知识的积累,和联系现实的抽象思维分析、概括能力的提升。教师要引导学生扩大自己的阅读面,及时捕捉各种有效信息提供给学生;二是在平时的学习和复习中,强调该背的一定要背,把知识消化吸收,并引导学生学会整理笔记,将知识点系统化地划分成不同的专题。

三、有效教学

历史实行开卷考试后,教师要与学生一起学习探究, 培养学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重视过程教学,让学生多讲、多说、多做,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如总结知识、归纳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此外,教师还要帮助学生熟悉开卷题型,掌握答题技巧。初中历史学业水平测试开卷试题题型一般有选择题、列举题、材料解析题、问答题等,学生应知其解题规律、特点、技巧,在训练中不断提高答题水平。

1.选择题一般由题干与选项两部分组成,旨在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理解掌握的准确性,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阐释能力与辩证思维能力。解答时,应从准确性、最佳性角度去思考。

2.列举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相关历史知识的认知、综合、归纳能力。

3.材料解析题能全面地考查学生分析、理解历史人物、事件的能力。做此类题,首先要读懂材料,从时间、出处、人物、事件及相关历史知识理解考虑,并迅速查阅课本资料,再分析所问问题,找出相关知识点,最后综合分析,归纳作答。

4.问答题是历史考试的传统题型,考查学生对重点知识的完整准确的认知掌握程度。做题时,先审题,重点分析关键性词语,找准知识点。

四、初、高衔接

1.认真分析初中实行开卷考试对高中历史教学的不利因素。初中实行开卷考试后, 有三个不利因素:一是不少学生认为开卷考试反正可以看书、翻资料,对历史学科不予重视,这也会一定程度地影响到高中阶段历史学科的学习。二是开卷考试导致学生不重视记背历史知识,使学生双基不“牢”,导致历史概念不清,历史线索混乱,对基本史实识记不准确。三是中初、高中历史学习方法“脱节”。一些学生进入高中后出现严重的学习方法“错位”与学习方法“滞后”的现象。面对这一现状,高中教师要从“基本”的历史学习方法开始教起,首先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历史。

2.初中实行开卷考试后与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对策。在处理初中、高中历史教学衔接问题上,初中历史教师应全面系统地学习教材,不仅搞清自己所教年段的知识体系,而且弄懂各年级之间历史教学内容的逻辑关系和要求上的连续性,从而在教学实践中树立初中、高中历史教学“一盘棋”的思想。在教学中,教师应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辅助活动,培养初中毕业生适应高中阶段自主学习的能力,如思维训练活动、历史知识竞赛、办历史小报等,注意历史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知识渗透,协调好各学科之间的关系。

对于历史开卷考试调查报告 篇12

关键词: 开卷考试 初中历史 教学误区 有效对策

近年来,针对初中历史考查事项,全国各地都相继进行了相应的改革,其中初中历史考查方式以开卷考试为主。在新形势下,学生的知识记忆负担相对减轻,但实际上,对学生的历史知识运用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在初中历史教学实践过程中要有效避免误区,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不仅在开卷考试中游刃有余,还切实提高历史人文素养。

一、开卷考试形势下初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误区

随着新课改进程的不断推进,初中历史课程在教学方式和考查形式等方面都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改革。其中初中历史中考实行开卷考试形式,淡化知识的记忆性,强调学生理解知识和运用知识的实际能力,体现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在当前新形势下,对于初中历史的实践教学提出挑战。在此分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误区,以此为基础探讨相应的优化对策。

1.忽视历史学习的重要性

在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下,初中阶段的历史课程属于非主科课程科目,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受重视程度较低。再加上当前开卷考试的考察形式,直接造成学生在课堂上未能很好地重视历史课程学习的重要价值,常采用临时抱佛脚的方式将课本知识的学习后延至考场上,不利于初中历史教学目标的实现,也影响学生人文历史素养的提高。

2.忽视历史知识的实际掌握

自当前初中历史课程考查形式改为开卷考试以来,学生过于依赖教材课本的书面资料,认为所有知识均可以在书本上查找到,忽视历史知识的实际理解和掌握,也缺乏自身思辨性的思考。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只关注开卷查找答案,忽略重要知识点的理解记忆。历史作为一门人文性质的学科,对于知识点的记忆是基础,思辨性的理解是延伸。过于依赖开卷查找,会直接导致学生在考场上连基本的常识性历史知识也需要查阅书面材料,耗费大量考试时间。这与开卷考试实行的初衷相违背,也不利于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

3.忽视对时事新闻的关注

对于开卷考试常有一种认识误区,认为考试知识点均能在书本上查找到,无需进行延伸创新。其实不然,开卷考试的初衷在于减轻学生记忆知识的负担,提高学生的历史思辨能力和人文素养。因此开卷考试的题目设置的难易比例一般约是5:3:2,中等和较难题目比例约一半比例,同时运用历史知识分析时事新闻也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这考查了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能力运用。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往往容易低估开卷考试的难度,忽视对时事新闻的关注,学生的知识理解能力、知识整合能力、知识迁移能力及文字表达能力未能得到很好的锻炼和提升,这便是当前新形势下初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种种误区。

二、优化初中历史教学的有效对策

1.从意识层面重视初中历史教学的课程价值

以史为镜,可以明得失。只有了解掌握历史发展的轨迹脉络及深层规律,才能更好地指导实践的发展,迎接时代未来的挑战。初中历史课程作为重要的人文学科,能帮助学生构建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通过对于历史知识及发展规律的学习增强思辨能力,提高历史人文素养。因此,优化初中历史教学的有效对策,首先需要从意识层面上重视历史学科的课程价值,在课时安排、课程设置及考查周期上严格按照新课改教学目标和课程标准执行,不删减历史课程教学的数量,不任意挪用。另外,历史教师还应引导学生了解历史课程学习的重要性,同时强化历史教学中的趣味性,提高学生自主参与学习的兴趣,从而在潜移默化之中增加学生的历史文化知识储备。

2.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历史学习方法

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历史学习方法,不再将历史学习作为枯燥的知识点背诵记忆过程。首先,教师要提高历史教学效率,加强教学过程管理,让学生在四十五分钟的课程时间里高效掌握历史教材中的重要知识点,在日常点滴积累中打下良好的学习基础,在开卷考试的形势下也能游刃有余,尽在掌握。其次,教师要应用科学的历史教学方法,增强历史教学的趣味性,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理解和思考。例如教师可以采取历史发展的脉络线索及基本规律为记忆连接点,由点及面,为学生建立起历史学习的知识体系框架。在理解记忆过程中,可以采用富有趣味性的记忆方法,让学生感受到历史教学中的丰富内涵,而非枯燥的死记硬背。在此基础上优化历史教学模式,让学生不仅能适应开卷考试的考查形式,而且能提升自身的历史知识能力水平。

3.重视历史知识与当前形势的有效融合

近年来,各省中考历史命题更注重时代性的题目设置原则,强调历史知识与当前形势及社会生活的内在联系,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书面的历史文化知识,更需要学生将习得的历史知识灵活运用到生活实践中,以史为鉴辨古今。在开卷考试的形势下,教师应避免学生过于依赖课本书面知识,忽略知识本身的应用性。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历史规律的运用能力,关注家事、国事和天下事,将理论化的历史知识规律运用至当今时事的分析思考之中,从历史思辨角度出发,了解当前重要时事发展的起因脉络,把握时代和未来的发展方向,帮助学生强化学以致用的能力。

在开卷考试的考查形式之下,初中历史学科的考查难度相对降低,但同时题目设置愈加灵活。因此,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要规避教学误区,立足教学目标和课程考纲,以课本教材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针对教学模式进行优化和创新,切实增强学生的历史文化知识能力,真正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参考文献:

[1]沈云亮.开卷考试形势下初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误区和对策[J].教育教学论坛,2012,38:108-109.

[2]吴丽辉.在开卷考试形势下如何上好初中历史课[J].长江丛刊,2015,31:153-154.

上一篇:政法机关下一篇:最新军训的日记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