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未来发展趋势

2024-09-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小学教师未来发展趋势(共9篇)

小学教师未来发展趋势 篇1

2011-01-22 18:46:46|分类: 【中小课辅】|字号 订阅

2013年之前,实体式中介家教机构依然呈现迅猛发展的趋势,各地中介家教机构愈演愈烈,那些不按规矩出牌,缺乏诚信的机构将不断被淘汰出局,但是总体难以走向连锁,期间各地家教网服务理念与体系会逐渐升级并日趋完善,依托网络优势加大各地扩张力度,并逐渐整合各地实体式中介家教机构。2013年至2015年,为国内家教网淘汰期,适者生存的竞争体制注定最终将有3-5家家教网占据家教网80%左右的主体市场份额。

永久免费的在线互动学习未来中国中小学课外辅导发展大致呈现以下趋势:

●2013年之前,实体式中介家教机构依然呈现迅猛发展的趋势,各地中介家教机构愈演愈烈,那些不按规矩出牌,缺乏诚信的机构将不断被淘汰出局,但是总体难以走向连锁,期间各地家教网服务理念与体系会逐渐升级并日趋完善,依托网络优势加大各地扩张力度,并逐渐整合各地实体式中介家教机构。2013年至2015年,为国内家教网淘汰期,适者生存的竞争体制注定最终将有3-5家家教网占据家教网80%左右的主体市场份额。同时家教网的服务将出现横向拓展,在整合了各地优秀师资后不再以网络中介为主,有望进入个性化家教或远程教育行列,实现多元化经营。

●2015年之前,国内个性化家教(含特色家教班)随着管理制度的完善,当前几大主体家教机构会持续瓜分国内家教市场,同时会有新的资金涌入,新秀的出现,竞争趋于白热化。个性化家教与远程教育之间将展开横向竞争,并进一步挤占当前大型辅导班的市场份额,成为国内中小学生业余充电的主力军。

小学教师未来发展趋势 篇2

关键词:教师,知识载体,历史

人类的发展史, 也可以看作是一部人类文明的发展史。教师, 在这部发展史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马克思、恩格斯把全部历史归结为“个人本身力量发展的历史”[1]。这一论断一样适用于教师职业的历史发展。纵观人类历史, 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人类文明的载体几度变迁, 而教师的身份也随着这种变迁发生了变化。

无文字时代

无文字时代的特征是人类本身就是知识的载体。

无文字时代处于人类诞生之后到文字诞生之前这一时间段。这一时代生产力极不发达, 社会分工也无从谈起, 所有的职业都处于混沌状态中, 教师、石匠、农夫、渔夫……种种职业都混合在一起。每个掌握知识的人都可以称为教师。无文字时代的知识, 因为没有后来的文字一类的有力工具, 只能依靠原始人类自身来传递。所以在这一时代里, 教师本身就是知识的承载者。

教师本身就是知识载体这一前提条件就决定了无文字时代的教师只能依靠自身来传递知识, 言传身教, 是这一时代教师最大的外在特征。我们可以用下图来表示教师在无文字时代的身份特征。

教师在这一时代的文明发展中, 既扮演着“知识承载者”的角色也扮演着“知识传递者”的角色, 二者密不可分。

文字时代

文字的诞生, 是人类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文字使知识的传递具备可见的载体, 使知识的传播不受时间、地域和人的限制, 使知识在量上的递增成为可能。这一时代, “知识创造者”渐渐独立成一个阶层, 与教师这一职业分离, 而文字成为有力的知识载体, 弱化了教师作为“知识承载者”的地位, 同时教师作为“知识传递者”的身份愈加明晰。这一时代又可以划分为三个时期。

这一时期, 纸张还没有发明, 文字记录在石头、羊皮、甲骨和竹简等上面。这些介质简陋笨重, 限制了文字的应用, 不过作为知识的载体, 文字仍然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程, 人类文明也在这一时期进入第一个黄金时代。这一时期, 教师的职能开始变化。一方面, 教师仍然是创造者, 并把创造的知识传递下去, 例如孔子、柏拉图等。他们教学时并不是特别借重文字这一载体, 基本上是以传道为主。另一方面, 一些教师开始以文字作为知识传递的主要工具, 传授已经积累下来的知识。教师和要传递的知识本身渐渐剥离开来。这一时期教师的身份特征可以用下图来表示:

1.纸时期。纸张这种易携带、易书写的物品的发明, 大大促进了文字的传播, 也促进了包含在文字中的信息的传递。这一时期, 纸前时期创造的大量知识在这一时期得以保存、整理、发展和衍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文字的依赖程度逐渐加强, 教师和文字两者共同承担了传递知识的任务, 文字成了教师完成传递知识的有力工具。这一时期, 教师的身份特征同纸前时期大体相同, 不过“知识创造者”已经渐渐从教师队伍中分离出去, 有成为一个独立阶层的趋势, 这也是生产力发展导致的必然结果。

2.印刷时期。印刷术的发明是继文字发明之后又一伟大发明。印刷术使文字迅速普及, 使文字不再为少数阶层所掌握, 也使文字所承载的知识得到迅速有效地推广。一方面, 人们可以方便地获取前人积累下来的知识, “在巨人的肩膀上”进一步发展人类文明, 另一方面, 印刷术也使知识能以较廉价、较方便快捷的方式得以迅速传播, 使人类的整体文明程度得以迅速提高。

从过去教授皇族、贵族等少数阶层, 到普及全体国民文化知识, 教师这一职业也在印刷时期逐步发展成熟起来。而教师传递知识这一职能也愈加明晰。书本使文字作为知识载体的功能达到了巅峰。学生可以通过书本来学习知识, 教师可以通过书本来传递知识。书本作为知识载体, 弱化教师作为知识载体的地位, 这是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 书本的出现减轻了老师的工作量, 使老师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研究如何把知识传递给学生。这本身也是社会分工发展的必然趋势。在这一时期, 书本作为知识载体, 可以与教师这一知识载体平分秋色, 从而大大弱化了教师作为“知识承载者”这一角色地位。知识创造者已经分离出去, 成为一个独立的阶层。教师的身份特征如下图:

信息时代

信息时代的来临, 大大弱化了教师作为知识载体的地位, 同时也进一步明确了教师作为知识传递者的地位。¨r¿

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 电子信息技术的兴起, 使人类步入了信息时代, 人类社会经历了一次重大的变革, 这其中最大的变革就是知识载体的变革。图片、声音、影像, 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 可以很方便地作为知识载体进行保存和传播知识载体被人和文字统治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信息技术以其活泼多样的形式、快捷方便、成本低廉的特性, 很快就在知识载体中占据了很大的比重。信息技术的应用进一步推动教师职业化进程, 弱化了教师作为“知识承载者”的身份, 强化了教师作为“知识传递者”的身份。这一时期, 教室的身份特征如下图:

从知识载体的变迁史我们可以看到, 教师从最开始的“知识创造者”、“知识承载者”、“知识传递者”三位一体, 逐步向“知识传递者”演化。社会发展把教师从繁琐枯燥的知识记忆中解放出来, 同时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样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 在这样一个教师和真理并不完全等同的时代, 需要我们教师不断深入学习掌握本门学科的知识, 需要我们不断学习新的信息技术并加以运用, 需要我们教师跟紧时代节拍掌握学生心理, 这样, 才能更好地完成传递知识这一教师职能。

参考文献

小学教师未来发展趋势 篇3

一般来说,个性指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包括三个层次:(1)每个人的尊严和完善的人格,(2)每个人在生理心理等方面的独特性,(3)每个人的独立主张及创造性思维和能力。课堂教学未来发展的一大趋势就是对学生实施个性化教学,因材施教从理想转变为现实。

做出这一判断的依据,至少有以下几方面:一是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已在很大程度上成为大家的共识。未来的教育应该呈现哪些特征,常常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多数人都认为,未来的教育应该以学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适应学生需要、满足学生成长为基本的价值追求。这种教育价值观会引导课堂教学向关注学生个性的方向迈进。二是社会对人才培养提出的多样化、个性化要求。以往的传统教育总体上是重共性轻个性,像工业流水线上生产机器一样批量生产学生,一定程度上压抑了学生的创造性和个性的张扬;而当前世界正加快向多极化发展,经济结构和社会分工日趋复杂化,对人才培养提出不同于以往的要求。三是国家对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期盼。我国在未来一个相当长的历史发展阶段,需要大力推动创新创业,实现国家的转型发展。未来的教育需要为创新提供动力,为创新人才的脱颖而出提供土壤。创新总是和个性结合在一起的,总是与刻板、一统、僵化无缘的。关注个性,就是在关注创新;重视个性,也就是在重视创新。四是学生个性特征的张扬和对精神自由的不懈追求。年轻一代的学生生活在网络世界,接触着各种各样的信息,他们个性特征鲜明,自主性强,对外在变化敏感,对问题有着自己的判断和见解,物质条件对他们的制约越来越少,精神自由对他们有着很强的吸引力。教育对象的这种变化,要求教育行为作出相应的重大调整。五是现代教育手段的普遍应用为个性教育的实施提供了便利。网络技术的运用,可以在教学中用“适当的”学习技术与“适当的”学习风格相契合,对“适当的”学习者传递“适当的”知识经验,从而取得最优化的学习效果。六是已有的教育改革试验探索为个性化教学打下了坚实基础。新基础教育、主体教育、情境教育、愉快教育,所有这些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都将注意力集中在学生生命力的激发、生命价值的实现上,都注重对学生个体差异予以高度关注。这些改革探索的延续和深化,势必为探寻适合学生个性的教育教学提供路径和方法。

六、教学氛围:宽松适合

教学总是在一定的氛围中进行的。氛围和谐宽松,则学生学习欲望强,互动深入,学习深刻,效果明显;氛围对抗或者过于紧张,则学生学习动机弱,缺乏学习热情,学习也就很难取得预期的成效。教学氛围可以分为环境氛围、人文氛围和心理氛围。环境氛围是由教室空间的设计、装饰等营造出来的感受,人文氛围是课堂上师生言行举止的传播影响,心理氛围是课堂上所呈现的一种综合心理反映。

从未来课堂教学氛围发展的趋势来看,宽松适合是其主要的特征。在环境氛围上,更多的是贴近学生发展需要的人性化设计。比如灵活易拼装的活动桌椅,主要方便学习者根据学习的需求进行组合,可以组合成不同形状,利于学生面对面进行互动、交流。比如教室中超大屏幕的电子白板,会成为教学中必备的教学资源,教师和学生借助于各种各样的管理软件,直接借助于平板电脑等工具进行书写,师生间达到同步互动。在人文氛围上,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不只是教师单独进行知识授受的过程,更多地呈现为师生交往、多维互动的过程;不只是学生被动地接受信息,更是理解信息、加工信息、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教师的教学更多地是以一种学生立场的角度进行的,师生之间的相互理解达到一个新的水平。在心理氛围上,消极的课堂气氛变弱,对抗的课堂气氛减少,积极的课堂氛围越来越普遍。这种课堂氛围主要表现为以下明显特征:师生双方有饱满的热情,教与学态度端正、目标明确;课堂活动井然有序;学生求知欲强烈、注意力集中、思维活跃;师生间情感交流充分,學生参与面广,双方处于互动积极的状态;师生共同洋溢着为实现教学目标而获得成功的喜悦与满足感。

七、师生关系:共生和合

华夏文化中认为宇宙万事万物皆由阴阳或者五行之气和合而成。和合的和,指和谐、和平、祥和;和合的合,指结合、融合、合作。共生和合,指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更多的是结伴成长、共同发展,并因此而形成和谐、融合的关系。随着教学观念的深刻变化,信息技术手段的普遍应用,教师角色定位的调整,教学方法的不断改进与变革等,中小学课堂上的师生关系已悄然发生转变,而且这种转变呈日益增强之势。教师和学生的关系由传统的依附关系开始趋向平等,教学过程体现为师生相互交往、共同发展的过程,师生交往显现为教育与自我教育,促进与发展的共生共融师生关系。这种关系关注教师与学生在充分对话和相互理解基础上的共同成长,强调师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对人生意义的追寻,注重师生自我生命价值的实现。教师和学生相互依存,师生就是教师与学生所结成的共生体,彼此摆脱了既定的“教师”和“学生”角色的束缚,师生共同关注作为人之根本的存在意义,共同指向积极的生活。教师从学生的生存中获得自身的价值和存在的意义,学生从与教师的关系中获得存在的意义,从而更好地生活。师生之间以一种开放的态度彼此面对,相互尊重,彼此欣赏,坦诚相见。师生在发展健全人格和丰富知识能力的过程中共同经历、交流分享彼此的学习体验、生活体验、情感体验。师生在共历共享的教育教学过程中相互学习、共同成长。

八、教学评价:“质”“量”结合

近年来,教学评价无论在理论研究还是在实践探索上,都有了较大进展。理论研究中,研究者注重探索教育教学评价的规律,并从方法论最高层次的哲学方法上对教育教学评价进行探讨,推进了对教学评价的认识。关于教学评价的标准,大概有三点已经成为共识,一是应反映既定的教学目标,二是应体现课堂教学内在的规律,三是应体现课堂教学自身丰富多样的个性,使课堂教学焕发生命活力。在实践中,广大教师也逐渐认识到,由于教学活动的复杂性、多因素的制约性以及教育教学评价技术和手段的局限性,任何一种教育教学评价方法都不可能全面评判教学行为。每一种教育教学评价方法都有自己的特点、长处和缺陷,都有特定的适用范围和界限。在这种认识的推动下,质性的评价和量化的评价都进入教研人员和教师的视野,都成为教学评价的基本方式方法,“质”“量”结合是教学评价的基本形态。比如,在教学评价中,既会有评价者进入课堂,实时实地听教师讲课并及时进行评价,也会有不直接进入课堂,借助于摄像设备进行的实时课堂评价,同时还会有采用事先编制好的评价量表,由教师和学生根据他们对教学过程和效果的主观感受进行回答。“质”探寻意义,“量”分析现象,两者相辅相成,全面反映教学的整体状况和成效。

以上课堂教学发展趋势的判定,主要是基于笔者本人的感受以及对一些数据材料的分析,虽然不见得精确,但大体能反映出未来中小学课堂教学变革趋势的端倪。

(完)

足疗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篇4

近年来,虽然足部按摩行业在贺州发展十分迅速,但其尴尬地位仍然没有得到本质的改变,许多人还是带着休闲娱乐的心态走进足部按摩场所,甚至还有不少人戴着“有色眼镜”去看足部按摩行业,认为“洗脚”、“按摩”是不正经的场所。其次,由于一些足部按摩场所的从业人员参次不齐,素质及技能水平过低,导致许多市民认为“不正规”、“不专业”。

不仅如此,就连从事足部按摩行业的从业人员,也大都认为这是个不光彩的职业,羞于向旁人说起自己是从事这行的。因此,要想把足部按摩事业做大做强,让足道行业从单一的休闲娱乐走向保健养生,让普通群众意识到足部按摩的健康理念,还存在不少困难。正如杨茗茗教授所说:“把足道与传统的中医养生结合起来,把足道与现代医科手段结合起来,全面体现出足道健康管理的实用性,便捷性、功效性,充分施展其精华,为人们保健养生、解除病痛、获取健康做出新的贡献。这才是中华足道的真谛。”

足疗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足部按摩终于又得到了人们青睐,兴旺昌盛起来,足部按摩文化的发展大约经历几千年之久:其特点是:不是进步,而是退步。随着封建的思想和市场的不健全可谓是最黑暗的中世纪——这个中世纪一直延伸到新时代。

足部按摩最早除了富豪和开发城市的一些贵族能享有之外,还有就是酒店以及豪华娱乐场所里的供少数人享用的娱乐项目,即使在九十年代中期,也只有在北京、广州、福建等一些大城市里、酒店里以及豪华娱乐场所里的供少数人享用。

对于绝大多数居民来说,足部按摩仍旧是一种高消费的场所。在那里,人们只是履行自己的消费欲望——丝毫没有享受的乐趣。虽然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不断的加快,足部按摩也随着市场的需求在各地不断开放使之成为人们休闲健身的去处。但是对于许多人来说,足部按摩它既可以给人放松肌肉、愉悦身心的一种重要的休闲方式同时还可以提供人们商务洽谈,给人营造出轻松、温馨的感觉。因而夫人们寻思着,为什么足部按摩会有如此魅力、如此舒适、令人难以忘怀的舒服感。

随着市场的成熟和政府各部门的重视,人们对足部按摩这个课题产生了非常浓厚的兴趣,足道馆像雨后春笋一样地蓬勃发展起来,广大公众的兴趣也日益俱增。随着市场的不断发展,未来的足部按摩哪般模样呢?我们可以有相当把握地得出如下的一些主要发展趋势:

一、由义务到娱乐

更确切地说,倘若过去的足部按摩只有一个无情感色彩的洗脚房的话,那么将来的足道馆越来越会变成人们健康的保健室;人们关注的焦点不再是休闲,而是休闲保健的舒适感。这种被改变了的行为——为人们似乎也可以把它称作足部按摩文化——将使市场活跃起来,并使从事本行业的人士鼓足勇气去开创新的、更具特色的途径。

二、由功能到动情

迄今为止,如果人们在享受足部按摩时常提起技术质量的话题,那么在将来,技术、文化、环境等综合条件因素将起着主导的作用。所以足部按摩行业的发展它将是一个全方位的娱乐保健、美食休闲、商务洽谈等综合性娱乐健身为一体的休闲场所。足部按摩是随着时代发展出现的新型保健体系,但它现在还处于完善的阶段,无法满足人们需求,怎么完善使它达到能够保障人们健康的目的,是个应该探讨的问题。

足部按摩在经过数千年的演变和杨茗茗先生不断地推广以及现代医学结合验证下,证实了其具有操作方便、简单直观、疗效显著的特点,是在完善休闲保健时代的必要方法,但两者如何结合,怎样发挥两者的最大效果,也是应该认真讨论的话题。

伴随着足浴市场逐步完善,以及大家对休闲保健的认识和对休闲保健的追求欲望越来越强烈;它既可以提供人们休闲保健又可以提供人们商务洽谈,给人营造出轻松、温馨的感觉,随着行业领头人杨茗茗先生和国家政府的不断重视足浴行业,它将会有广阔的前景和发展空间。

三、足部按摩现状

如果从前足部按摩是一个贵族炫耀的地方,那么现在的足部按摩就向来访者开放了。开放的含义是:人们已经把足部按摩作为健康保健的首选方式,以表明大家的生活品味和格调;开放的含义是:足部按摩越来越深入到世界各地。足部按摩作为我国的产业以此来宣传——这种发展趋势在世界各地也就站住了脚,它虽然是消费项目,但是它属于绿色健康产品。足道馆将作为最精彩的显赫场面,通过精心地装修,它的环境、灯光、设备、听觉、视觉将给人营造出温馨而健康的场所。

据有关调查发现,由于足部按摩被人们的误解和足部按摩市场法规的不健全,一些保健场所大多是以非专业人员办的场所为主,这些场所往往存在专业人员少、缺少理论水平和健康观念、技术水平差,不能完全适应现代人群对保健服务的需求,也难以达到世界卫生组织倡导、我国政府制定的“人人享有绿色健康”的号召。

这个目标就是让人们必须在其生活和工作的地方保持健康,要运用最有效的措施去预防疾病,减轻不可避免的疾病和伤残以及由此给人们带来的痛苦;人们健康地进入绿色健康时代;人们都能公开平等地享受各处健康资源;所有的人和所有的家庭都能够在尽可能的条件范围内享受必要的健康服务;使人们了解疾病不是不可避免的,人类有力量摆脱疾病造成的困境,创造幸福的未来。

要达到这个目标,保障人们的身心健康,就必须要有专业技术全面的高素质的人员,和相对完善的管理与技术。但是在短期内大资金、高投入的充实完善保健服务体系,是不现实也难以达到的。因此,萎靡可以选择资金投入较少,专业人员掌握较快,对大家无痛苦,群众乐意接受确实显效的防病治病的最佳方法,就值得政府管理机构对足部按摩市场充分给予关注。

四、足部按摩发展趋势和健康需求

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其中以中老年人为主,也是各种慢性疾病的高发人群。他们由于年龄偏大,行动不便,收入偏低,身体状况较差,出现意外的机会较多,所以这类人群是对健康需求最多的服务对象,也是要求对健康服务见效快、收费低的主要群体。

由于人们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生活节奏加快,社会竞争激烈等因素,导致人们饮食结构不合理,高糖、高脂肪、酗酒等不科学的饮食习惯增加;电脑前工作的时间无节制的延长,运动锻炼的机会明显减少;竞争激烈引发的工作压力大,人际关系紧张,时间紧迫感强等综合因素,造成中青年人身体超负荷运转和心理上的极度疲惫,这种身心双损严重地伤害人体的免疫功能,也大大降低了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导致人群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病率大幅度上升的因素是自身因素和环境因素引起的身心慢性疾病,大多无特效药物,而且治疗期相当长,有些病甚至需要终生治疗,由于投入的资金、时间、和精力都是巨大的,有时是一般家庭难以承受的。造成患者的生存状态也不乐观,痛苦和不便将一直伴随终生,可以说,控制这些慢性疾病的发生比治疗更为重要。

中医有句古话“不治已病治未病”,也就是指预防疾病胜于治疗疾病。正如洪韶光教授所说:以健康为中心,以预防为主——花1块钱就可以预防疾病,就可以省去10块钱、100块钱的治疗费,那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最好的医生是自己,最好的药物是时间,最好的心情是宁静,最好的运动时步行,最好的保健室足部按摩。

预防疾病的方法有多种:改变不科学的饮食习惯;参加体育锻炼;学会一些简单有效、方便、易行的自我保健的方法和知识,及时发现疾病的先兆症状,及早治疗,将疾病控制在萌芽阶段,比病后再治疗更有效。

人多数疾病的发生都不是一朝一夕突然发生的,都有一个渐进的过程。当人体由于自身或环境因素导致机体不堪重负、正常功能衰退,或快超过了其代偿功能时,机体便处于亚健康的状态。如果能采用正确而且经济简便的方法,及时调整整体技能,使其恢复到原有状态,将可避免大部分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生。如任其发展,各种不良因素继续存在,那么大量的资金就消耗在这方面,渐行性疾病加深加重,生命质量由此受累。

由于人们的生存环境不可避免的有竞争、有压力、有污染,也有自身的保护措施不得当,亚健康人群大量存在,中老年人群中的绝大多数和部分青年人,都不同程度地存在有亚健康状况。但是对还能够坚持工作的人来说,没有明显的痛苦症状,或影响到正常工作的状态发生,他们是不会把时间花费在调理身体和检查身体上,这些亚健康隐患将会在持续的失调中最终导致疾病的发生。如果能够教会他们一些易掌握,见效快,不费时间,没有条件限制的自我检查、自我保健的方法,也就等于把健康交到他们自己手中,说一千遍注意保健的方法,不如教会一招保健方法,更能使大家受益。

五、足部按摩对人体的作用

双足是人体健康的窗口,人体各部位,各器官都在双足有相对应的反射区,当人体某个组织器官发生功能失调或有器质性病时,相应的区域就会出现颜色、温度及形态、痛觉等方面的变化。这时如仔细观察,触摸双足,就会发现双足的各个不同区域,有温度、湿度、颜色深浅的变化,以及条索状、沙粒状、包块状等组织变异现象。此时按摩这些区域,就会有疼痛的感觉,此时可发现许多尚处于萌芽状态的疾病,这即是足部诊断的功能。

在足部诊断的基础上,选择相关区域,坚持一定时间的按摩,可对人体各系统功能起到激活与疏导的作用,调整机体内外的相对平衡,使之从亚健康状态恢复到正常状态,就达到了防病保健的目的。

对于检查出已发生功能性紊乱或器质性病,有明显症状的患者,可运用足部诊疗的各种按摩手法和技巧,在患者足部相关反射区,反复按摩刺激,通过其直接应力作用发挥阴阳平衡、行气活血、化瘀止痛、祛风散寒、清闹凝神、调节机体增加免疫力的功效。另一方面,力转化为“能”渗透到体内,改变其相关系统的功能,从而起到整体的调节作用。特别适用于各种急慢性疼痛,冠心病、高血压、甲亢、胃肠道疾病、内分泌失调、颈椎病、腰椎疼痛、头痛、失眠、糖尿病、神经痛、脑血管疾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治疗。

六、足部按摩治疗的优点

(1)双向调整,达到阴阳平衡,效果块且明显。

(2)改善血液循环,激发人体潜能,安全无副作用。

(3)调节机体的免疫力和抗病功能

七、足部按摩的优势所在

1、足部按摩简单明了,易懂、易学、易掌握。仅凭触觉和痛觉就可以从足部区域得知各脏腑的生理和病理的变化,及时作出诊断,进行治疗时用双手或简单的按摩器具即可操作,方法简单易行。

2、学会此疗法既能诊断又能治病,无任何副作用,可以节约大量的医疗费和宝贵的时间,是一种很经验的自然疗法。

3、诊断:当人们但觉到机体稍有不适或精神不振时,足部区域就会有反应,通过对足部的区域观察、触摸、按压,就能及时了解到机体内部的变化,这类早期诊断功能时现代医学价差手段无法达到的,对人体疾病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有着极为重要的价值。

4、足部按摩是一种无针、无药、无创伤、无不良反应的自然物理疗法,也是一种标本兼治的全身治疗法,尤其对慢性病、痛症的治疗以及内科急重症的急救,能显示其独特的疗效,同时又不受时间、地点、环境和条件的限制,具有易掌握、易操作、方便灵活的特点。不仅对患有慢性非传染疾病的人是一种难得的好方法,特别对那些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来说,更是一种无可替代的、经济实用的保健方法,极具普及推广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八、将来的足部按摩行业

如果我们探讨将来的足部按摩行业的微观发展趋势,那么这将更困难,在这里人们询问的不是抽象预测,而是完全具体的、看的见的足道馆模式。问题是:将来的足道馆将以哪种风格来建造?

因为足道馆——一般来说,像住房一样——将越来越赶时髦、越来越符合时代潮流,所以不可能有到处都适用的足部按摩发展趋势,丰富多彩的风格将为个性足部按摩享受者提供了许多选择的可能性。

九、一切都是允许的 这就是时髦

但是,如果人们牢牢记住,明天的足道馆是一个“梦幻”世界的话,那么他们就可以亲眼目睹这些最重要的足部按摩微观发展趋势。一般来说,这是适合居住的,人们像营造一种环境,这种环境能引起令人愉快的联想。除了需要有较高的威望之外,渴望一种持续不断的休假气氛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这就说明足部按摩的繁荣景象,就如同乡村别墅风格的成就一样;我似乎敢主观地预测,这种典型的将来的足部按摩(至少在足道附近方面)将体现“梦幻”世界。

十、热 情

这些联想是:夏季、阳关、海滩,一间建造在温暖的环礁湖中或热带的池塘中的足道馆。最重要的项目是足部按摩、保健按摩、桑拿,异国植物令人产生热带的感觉,并备有冰凉的饮料。从隐蔽的扩音器传来悦耳的、轻松的音乐声,归根到底,这是一派古典的足道馆景象。因此,它将是一件温室风格的足道馆,或者——我认为这是非常“热”的发展趋势——即在温室中融入一种足道景象,在桑拿浴池一旁,人们三五成群地坐在藤椅上。这甚至还会产生一种实际的副效果:因为许多温室的植物需要一种含有空气湿度较高的热带气候。因此,这个装满热水的水池可作为促进植物生长的空气加湿器。

十一、圆亭

这些联想是:足道场所豪华的装饰、高压的生活方式、古典文化,在设计风格急剧发生变化之后,人们热衷使用一种新古典主义的客套话,这种客套话华而不实,但其优点是,它虽已古老,却不会老化。在这种足道馆里,足道馆是非常大的,几乎像一个星级酒店一样。在足道馆里足道就被人们自由地躺在足道沙发上,其中沙发上的功能,还有房间的装置,造型像一个小型建筑物,并有典雅古朴的装潢。建筑的装饰物增添了这些气氛:如圆柱、梯级、墙壁雕饰、古典式样的瓷砖、桌椅、木雕、古玩等;特别是,还有豪华的装饰和壁画,从单一的颜色装潢一直到图案装饰的幻想世界。

十二、高科技

这些联想是:专业性、功能性、最新的科技、含蓄的美观、威望等;鲜明的集合形状和古典高科技颜色,如黄色、紫色、铬色和灰色等受到人们的偏爱,能迷惑审美着眼光的一切东西都被掩盖了或者被伪装了,发展的结果,会使得最低档的、有远东情调的足道馆会悄悄兴起来。这种高科技足部按摩于我们今天的功能足道馆极相近。当然,足道馆经修饰已达到视觉上和技术上的完美无缺,它非常昂贵,配有各种电子设备,如计时器,感应开关,遥控设备一直到电视机、电脑、移动电话等高科技产品技术。

管理学未来发展趋势 篇5

管理学的实质是探求外部环境、内部条件与管理目标三者之间的动态平衡,而人类社会总是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即管理主体的外部环境总是变化的。因此,为了寻求三者之间的平衡,管理学也必须动态地发展。

一是管理学对人性的假设由经济人、社会人、决策人假设向复杂人假设转变。从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中可以看出,由于个人目的、个人偏好、个人利益的存在,人就会有多种需求。这些需求,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动机,因此引发出各种各样的行为来满足个人的自我发展、自我实现和自我完善的需要。在当今社会人们受经济、政治、文化道德等方面的陶冶和洗礼,人性变得非常复杂,如果管理者不及时审时度势,引入激励机制与员工真诚合作,以满足员工的需要,充分调动他们的潜能,组织效率就不可能真正提高。因此,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管理学对人性的假设必将超越经济人、社会人、决策人假设,升华为复杂人假设。

二是管理职能由计划、组织、人事、领导、控制向信息职能延伸。

区块链未来的发展趋势 篇6

区块链将来3到5年应该会呈现行业井喷式开展,相应所需的人才肯定水涨船高,每一个开发人员都不应该错过这样的时机。

区块链触及的技术很多,很多开发人员看了一些材料后,觉得仿佛懂了,又仿佛没懂。

如何零碎疾速的学习区块链技术,是很多想从事区块链开发的顺序员的一个成绩,我们来一同讨论下,希望可以协助更多的人掌握区块链开发技术。

找到一份高薪任务 

随着区块链的高速开展,区块链技术人才面临宏大的人才缺口。大家可以去看看拉钩上,有少量的区块链技术技术岗位,而且薪资很高,对区块链技术有兴味的同窗一定要抓住这个时机。以下贴图爲证

在过来的两年里,有一局部研发人员进入区块链行业,并取得了丰厚的报答,假如你掌握了区块链的原理,也许下一个是你。

第三点才是最重要的,区块链将会成爲根底性技术。

基于HTTP的互联网可以称爲信息互联网,次要传递的就是各种信息。而基于区块链的互联网则称爲价值互联网,传递的是价值。在信息互联网时代你需求熟习HTTP,那麼,在价值互联网时代你就需求熟习区块链。而且,将来已来,我们应该提早做好预备。03

怎样学

确定方向 

从事区块链开发也有很多方向,如:区块链使用开发人员、区块链架构师、底层中心开发、共识算法研讨等等。

方向不同,需求学习的内容就不一样,假如做基于区块链使用开发,只需求理解一门编程言语(nodejs, Go, Python, C++ 等), 大约理解区块链的原理,不一定要深化,当能了解越深化开发使用就越顺。

假如做区块链根底开发,就需求理解加密算法,P2P通讯,共识算法等等。

投入工夫学习-入手理论 

由于区块链触及的技术很多,可以绝对各个技术有一个概念理解,再逐渐深化原理。

当你在学习理解概念的时分,肯定会发生很多疑问,例如我们常常可以看到一句: 比特币的共识机制是经过任务量证明(POW)来完成的。就有了新疑问:什麼是任务量证明,进一步理解,它是经过验证的一个特定后果,就能确认参与者完成了相应的任务量(不了解没关系,可以复杂爲,张三考试考了100分,就确认张三一定好好学习了)。这时又有了新的疑问,比特币在验证什麼样的后果,这时你又需求理解密码学和Hash。逐渐深化的进程也是解答疑问的进程,需求我们善用Google搜索。假如觉得已进了解一个概念或原理时,可以尝试入手完成它,如在了解挖矿后,可以写代码模仿挖矿进程。

学习是一个临时的过时,没有捷径,必需得多读书,读代码,写代码。

搜集知识资源 

当你的目的曾经明白细分到一个个小成绩之后,就可以依据这些成绩搜集各种知识资源了。知识资源次要有三类:书籍、官方文档和网络上的零散文章。搜集知识资源时,上面是一些学习资源的引见,置信对大家有协助:

请教专家 

假如遇到无法处理的成绩,那就要请教专家了。不过,这里也有一些需求留意的中央。

首先,你的冤家圈里要尽量多加一些专注不同范畴的专家。不过,如今大局部人应该都加了不少牛人了,所以这一点没什麼需求特别讲的。但有一点我想特别讲一下:不要随意什麼成绩都去请教专家。

一来,专家根本都是很忙的,没太多工夫总去帮你处理成绩,尤其是当你问一些对他没有价值的成绩时更不想搭理你,而且最好是有深度、值得讨论、能给他带来价值的成绩,比方,你去问他“什麼是MVP?”这种成绩也不适宜,适宜的讨教方式应该是:你先讲出本人对MVP的了解,本人是如何用来架构项目的,再逐渐与对方讨论MVP的架构思想、完成方案等。

初探未来建筑的发展趋势 篇7

一、建筑的文脉性

我国建筑有着悠久的历史, 在世界建筑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从近代以来, 随着材料及技术的日新月异, 玻璃幕墙结构的建筑取代了古代的木构建筑使得中国传统建筑的影响渐渐弱化。当提起现代建筑时, 我们首先想到的是米斯、柯布西耶、赖特等这些著名的国外设计大师。对于建筑理论研究, 我们了解更多的是外国建筑史。在建筑设计中, 我们身边充斥着国际风格的方盒子建筑, 很难发现能够体现中国文脉的建筑作品。中国的建筑要想得到世界的认可, 就必须要体现中国的文脉。建筑的文脉就是关于建筑和人、建筑和其所在城市的地理环境、文化背景之间的联系。建筑文脉不仅是纵向上的文化传承, 或是传统符号的应用, 而应该是前后、左右、上下相关因素的综合把握。所谓前后, 是指文脉和历史价值观的继承和创新;左右是指建筑周边的环境因素;上下是指一些自然因素, 如日照、风向、地质等。因此在现代建筑创作中, 应把传统建筑文化的精神内涵与现代建筑的环境、功能、材料、技术等因素结合起来, 使这些传统构成要素继续发挥其积极作用, 从而使传统建筑文化的风格与特点得以延续发展。总之, 未来中国建筑创作应该充分肯定地域和民族文化的价值、维护文化的多样性、实现建筑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二、生态型建筑

环境问题是目前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未来建筑也应关注建筑的生态性, 将建筑和自然的有机结合。未来建筑可根据城市的自然条件提高对天然能源, 如太阳能、风能、地热等的利用。对于居民住宅, 可允许其利用自然能源发电为家庭提供需要, 多余的电能还可以有偿并入国家电网。此外, 建筑结合气候条件可采用自然通风、天然采光。也就是说, 未来建筑更像是一个小型的生态系统, 不破坏周边景观、不污染环境或大量耗费能源, 具有生态友好、可持续发展的特征。这对类似我国这样人均资源占有率较低的国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另一方面, 未来建筑系统要能有效与大自然融合, 互惠共生。这种和谐不仅指视觉融合, 还应包括物尽其用、地尽其力、持续发等展。现代都市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就是城市的热岛效应, 它是指城市中的气温明显高于外围郊区的现象。因为城市内有大量的人工构筑物, 如混凝土、柏油路面, 各种建筑墙面等。这些人工构筑物吸热快而热容量小, 在相同的太阳辐射条件下, 它们比自然下垫面 (绿地、水面等) 升温快, 其表面温度也明显高于自然下垫面。为缓解这种现象, 在未来建筑中我们可以采用绿色屋顶把天然的降温循环, 使之重现在都市中。对于居民住宅屋顶来说, 还可以种植一些绿色蔬菜以满足人们的日常需求。此外, 屋顶土壤中的细菌还可以把大气中的有毒物质, 如雨水中的硝酸盐和磷分子分解成植物的营养成分。大规模的绿色屋顶可以大幅改善都市气温, 对市区的气温有显著的影响。它不仅把大自然与人工环境融合, 而且还能分解大气及雨水中的有害物质, 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都市问题。

三、智能化建筑

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 智能化建筑的内涵也在不断地更新, 智能化带给建筑的功能也在不断地完善中。在国外, 智能建筑主要朝两个方向发展。一方面, 智能建筑的范围已经不只局限在智能化办公楼, 正逐渐向居民住宅、酒店、商业等建筑领域扩展;另一方面, 智能建筑已从单一建造发展到系统开发和规划阶段, 最终带来“智能化广场”、“智能化小区”的出现。在国内, 智能建筑一般被定义, 为智能建筑是利用系统集成的方法。它是将计算机网络技术、通信技术、信息技术与建筑艺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通过对设备的自动监控、对信息资源的管理和对使用者的信息服务及其与建筑工程之间的优化组合所获得的投资合理、适合信息社会需要, 并且是具有安全、高效、合适、便利和灵活等特点的建筑物。智能建筑通常由楼宇自动化系统、通信自动化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组成。但是, 智能建筑在实施时需要依循几个原则。

1. 宜人性

可以使人在智能化建筑中, 无论在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感到舒适。为此, 在照明系统、供暖系统、自然通风及采光、绿化比例、及其它环境条件中, 均应达到最佳条件。

2. 高效性

智能化能提高通信、办公的效率, 提高生活品质。节省人力、时间、空间、资源、以及建筑物所属设备系统的使用及管理效率。

3. 适应性

当建筑内的设备组织机构变更或网络功能变化时, 并不妨碍原有系统的使用。

4. 安全性

建筑除最基本的保护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外, 还要保证人们的隐私。要防止信息泄露, 数据被破坏、篡改, 防止系统被非法或不正确地使用等。

5. 方便性

智能化就是要令人们的生活更加快捷方便。除了日用设备使用方便以外, 还应具有高效的信息服务功能。

6. 可靠性

应尽量减低因系统故障带来的损失和故障的影响范围, 要具有故障排除和预警功能。

最近几年, 我国地质灾害频繁发生。汶川和雅安地震都造成了重大的生命财产损失。在灾害背后我们应该反思, 如何提供智能化建筑的抗震设计, 以保证在地质灾害面前不仅能正常工作, 还能减少地震带来的危害。按照现行的建筑物抗震规范规定, 我们应做到, 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在小震的作用下应依据弹性设计、在大震的作用下应依据弹塑性设计, 来控制层间的距离以防止出现倒塌现象。这个方法对保证建筑物内人员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是有一定效果的。在中震作用下, 结构虽有局部破坏, 但可修复。但是, 对于建筑内的通讯设备就不能成立了。多次地震灾害也验证了情况确实如此。1991年圣费尔南多地震时, 洛杉矶市内的西卢马电话局建筑并未遭到严重破坏, 但建筑物内的通信设备却遭到了破坏。电算室设在第十一层楼, 在地震中建筑物完好, 但电算室内的架空地板局部被破坏, 导致计算机系统遭破坏。此次破坏引起了日本通产省的重视, 他们由此提出并制定了计算机系统的抗震安全对策。这种现象表明, 一般意义上的建筑完好, 并不等同于智能化建筑完好。智能化建筑完好的标准应该是在地震中, 智能化系统能发挥作用。智能化建筑在对抗地震时可采取以下两种措施进行抗和放。抗是指加强结构的稳定性, 确定设备系统不会在地震中翻转、倾倒和相互碰撞, 也不会超过设备本身所允许的动荡范围。这种做法仅仅适用于设备系统处在有利位置的情况, 对中、低楼层建筑可采用这种抗震方法。对于高层和超高层智能化建筑来说, 整个大楼采用免震设计方案显然并不合适。当高层建筑在建筑本身未遭到严重破坏的情况下, 可采用免震楼层。关于免震楼层的实施, 可利用双层地板, 并在地板之间安放复合钢板橡胶垫。由于橡胶垫的水平刚度很小, 且橡胶垫内的铅棒又可以减弱能量的传递, 使震动中的能量传不到上层地板上, 这样上层地板上的设备也可免受损害。

四、结语

本文只是对智能化建筑抗震设计提出了一个初步的概念, 以供读者参考。

参考文献

[1]李岩.浅谈可持续发展建筑[J].山西建筑, 2007 (04) .

[2]高为.构建未来的城市蓝图[R].湘财证劵研究所, 2009 (11) .

未来汽车的发展趋势 篇8

关键词:发展趋势;方便;会计;

中图分类号:F407.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2-00014-01

汽车的发展历史:汽车从1886年德国人卡尔·本茨造出三个轮子的雏形,而单杠四冲程汽油机、电打火、化油器等独创技术奠定了汽车设计的基调,现在的汽车也逃不出这个样板。早时古诺制造的第一辆蒸汽汽车由于技术的不完善,而导致粉身碎骨的下场,这也是世界上第一次机动车事故。1794年,英国人斯垂特首次提出把燃料和空气混合制成混合气体以供燃烧的构想,为蒸汽机给汽车提供动力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后来法国工程师特利伟柯采用新型高压蒸汽机造出了汽车。从此。用蒸汽机驱动的汽车开始在实际中应用。后来,内燃机点火装置、铅蓄电池等的相继问世,为汽车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中国国家发改委于2009年六月一日正式颁布实施《汽车产业发展政策》,新政策第十三章消费政策第一条明确指出:“培育以私人消费为主体的汽车市场,改善汽车使用环境,维护汽车消费者权益,引导汽车购买和使用低能耗、低污染、小排量、新能源、新动力的汽车,加强环境保护”。这一政策的出台,给汽车的发展指出了明确的方向。而新能源,新动力无疑是未来发展的主流。现在正使用的天然气为原料的加气汽车证实了这一点。然而加气汽车现在还有弊端,加气的汽车动力大打折扣,同时发动机的寿命也会降低。现在在出租车和公交车上使用,暂时还没在私家车上使用,不过,随着科技的逐渐完善,在未来汽车发展中,天然气会替代油成为汽车的主要能源,达到低能耗、低污染。

目前世界环境状况:现在的地球,破坏严重。各国陆续发生特大灾难,可以看出,地球的寿命在加速减少,雾霾、臭氧层破坏等各大问题相继而来。虽然近20多年,中国的经济以平均9%的增长率高速增长,但是今后的发展也面临了巨大问题,除了技术外,资源和环境等因素也是发展的障碍。

这种问题已经引起全国乃至全世界的重视:新一代领导人已经认识到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必要性,不在单纯的追求提高GDP,为了打破在资源和环境方面面临的困难,中国领导人提出要建设节约型的社会,发展循环经济。随着时间的推移,石油的开采量逐渐加大,而问题也接踵而来,汽车的越来越多,对于石油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而石油的保有量是固定的。

现在对于汽车行业的发展,找到新能源就显得尤为重要。发展新型能源汽车成为发展目标之一。现在的天然气汽车虽说可以解决新能源的问题,但是尚有问题待解决,找到除了天然气之外的新能源,将成为未来汽车发展的主要方向,这种新能源将石油和天然气的优点集于一身,既能节能环保又不降低发动机寿命。

对于未来新能源的问题,《新能源汽车产生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已于2009年7月1日正式实施,《规则》强调说明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动力控制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

而现在新能源汽车也有了初步的构想,包括混合动力汽车(HEV)、纯电动汽车(BEV包括太阳能汽车)、燃烧电池电动车(FCE)、氢发动机汽车、其他新能源(如高效储能器,二甲醚)汽车等各类产品。

1,混合动力可分为:微型混合动力、轻度混合动力、中度混合动力、以及重度混合动力。混合动力是指采用传统燃料的。同时配以电动发动机来改善低速动力输出和燃油消耗的车型。根据燃料的不同,主要又可分为汽油混合动力和柴油混合动力两种。目前国内市场上,汽油混合动力是混合动力车的主流。混合动力车集油耗低、污染少的优点于一体,但是混合动力车也有长距离高速行驶基本不能省油的缺点。目前风神S30、奇瑞A3、本田思域Hybrid、普瑞斯作为混合动力车的代表已经问世。

2,纯电动汽车:顾名思义就是主要采用电力驱动的汽车,大部分汽车直接采用电动驱动,有一部分把纯电动汽车机装在发动机舱内部,也有一部分直接以车轮作为四台发动机的转子,其难点在于电力储存技术。本身不排出有害气体,也呢能使发电设备都能充分利用,大大提高经济效益。纯电动汽车有技术相对技术成熟,只要有电力供应的地方都能充电的优点;也有蓄电池 单位重量储存的能量太少,电池较贵,又没形成经济规模,故购买价格贵等缺点。其代表车型沃尔沃C30

3,燃料电池汽车:其工作原理是使作为燃料的氢在汽车搭载的燃料电池中,与大气中的氧发生化学反应,产生出电能发动电动机,由电动机带动汽车中的机械传动结构,进而带动汽车的前后方向轴,后桥等行走机械结构,转动车轮驱动汽车。燃料电池的反应结果是产生二氧化碳和氮氧化物,这类化学反应除了电能外的副产品是水,因此燃料电池汽车被称为绿色的新型环保汽车。

4氢动力汽车是一种真正实现零排放的交通工具,排放出的是纯净水,其具有无污染,零排放,储量丰富等优势,。氢动力车是一种真正实现零排放的交通工具,而且由于储量丰富等因此,氢动力汽车是传统汽车最理想的替代方案。与传统动力汽车相比,氢动力汽车成本至少高出20%。中国长安汽车在2007年完成了中国第一台高效零排放氢内燃机点火,并在2008年北京车展上展出了自主研发的中国首款氢动力概念跑车“氢程”。

中国农业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篇9

摘要:作为世界农业大国,中国农业有其特殊性与复杂性。在农业发展的进程中,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也突显出我国农业发展的不足和存在的问题。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中国农业也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在新的世纪里,中国农业将逐步由传统农业向市场化、科技化和生态化农业转变,从而实现中国农业的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关键词:中国农业、高原夏菜、发展现状、发展趋势

中国是一个农业历史悠久的国家,农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作为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以不足世界10%的耕地生产出占世界近25%的粮食,养活了占世界22%以上的人口。中国农业的发展,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但在取得丰硕成果的同时,也不难看出中国农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以牺牲资源和生态环境为代价的,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自然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下降,农业生产效益低下等问题。因此,21世纪中国农业将要经历一场新的科学技术、发展模式及经营方式的深刻变革,呈现出一系列新的特点和新的趋势。

一、中国农业发展的成就

农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基础地位,因此,正确认识和处理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国家兴旺发达的根本问题。20世纪末,我国农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强有力推进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农业形势一直保持旺盛势头[1]。(1)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自1999年,中国粮食生产能力已稳定在5亿吨以上,成为世界最大产粮国,畜产品和水产品产量每年都以超过10%的速度增长。目前,中国人均粮食、棉花、油料蔬菜、肉类、禽蛋、水产品产量,已达到或超过世界平均水平。

(2)非农产业发展迅速。1978年以来,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开创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农村现代化道路。目前,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1/3、财政收入的1/4、创汇的1/3、工业增加值的1/2、农村社会增加值的2/3、农民收入的1/3来自乡镇企业。

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改善。1978—200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34元提高到2476元,贫困人口由2.5亿下降到3400万。与此同时,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也取得明显进步。农村建立了村民代表会议制度和村务、财务公开制度,村委会选举已形成比较系统的规范,村民代表会议制度正在逐步普及。全国农村从总体上进入了由温饱向小康迈进的阶段。

(3)农业国际合作与交往发展迅速。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引进了大量农作物和畜禽良种、种苗以及大批农业科技成果来发展我国的农业。同时,中国农业科技的国际交往也发展迅速,中国已与80多个国家有了农业交往,与40多个国家建立了密切的联系。同时中国还同13个国际农业研究中心有密切的关系,并积极开展了双边合作[2](4)中国西部农业的发展——甘肃兰州高墩营“高原夏菜” 1.发展现状:兰州市共有耕地面积314.79万亩,其中水浇地117.06万亩。2009年,全市蔬菜种植面积80万亩,产量186万吨,外销各类蔬菜81万吨;全市50.43亿元的农业总产值中蔬菜产业占了50%、达到25.1亿元,其中销售收入达到21.3亿元;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4001元,其中蔬菜产业贡献率为23.2%。兰州高原夏菜能够提供20多个种类、200多个品种。

2.区位分析:(表一为兰州高墩营发展高原夏菜的区位分析)

有利条件

不利条件

自然条件:1.兰州市高敦营村地处自然条件:1.处于温带大陆性气平原地带,地形平坦,有利于蔬菜候区,全年降水量较少,水源不种植。

1.当地地处高原,海拔较高,日照时间长,光照充足。

2.昼夜温差大,有利于蔬菜内部有机物的积累。

3.干燥少雨,病虫害少。社会经济条件:1.迎合消费者对绿

社会经济条件:1.西部地区闭塞,足。

2.当地大水漫灌的形势严重,土壤板结现象严重,土壤肥力不高。

色蔬菜的要求,具有较长的采收上交通条件欠缺。

市期,可从每年5月下旬到10月初2.蔬菜种植技术想多落后,缺乏持续供应,很好地弥补了东南沿海相关的技术人员和指导人员 夏季蔬菜供应的缺口,具有良好的3.销售渠道单一,未形成相关的上市档期,市场广阔。

2.政策上国家给予财政补贴和农业税减免的政策。

产销合作社,产业链不连贯。(5)抗病虫作物的培育。

现代农业生物技术包括基因工程、酶工程和细胞工程等,其中转基因生物育种是重要的应用领域。抗病虫是转基因作物的一个重要育种方向。1996 年世界第一例转基因作物在美国应用于商业化生产,仅仅10年间全球转基因作物的种植面积增长了60倍,达到了1.02亿hm2,种植转基因作物的农户数量超过了1000万户[3]。Bt抗虫棉是中国唯一大规模推广使用的转基因作物,仅2009年,Bt抗虫棉占棉花总播种面积达到68%。但由于受到国际上“转基因安全性争议”和国内一些环境保护人士的影响[4],近年来我国转基因作物推广应用的速度放慢了。我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和国家“十一·五”规划中已将“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列为16 个重大专项之一,该重大专项是建国以来投资额最大的单项农业科研项目,体现了国家对农业生物技术的高度重视和我国政府支持转基因生物育种发展的政策导向。

二、中国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所取得的重大成就是有目共睹的,但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巩固和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建设现代农业、全面加快农村小康建设是一项长期、复杂而艰巨的任务。当前我国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仍处于农业展的初级阶段,还存在不少矛盾和问题。农业基础还较为薄弱。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集约化农业存在很多的问题。单位耕地面积的农业投入大,农业集约化水平低;单位面积农用地的机械化水平低;我国农业劳动生产率低,农业科研的投资少,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非常大。目前中国农业集约化手段主要表现在使用大量化肥和农药以及单一的作物品种,其对水体、土壤、大气和生物多样性所造成的负面影响是巨大的。(1)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仍然较多。

近年频发的三聚氰胺、膨胀剂西瓜事件等,把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一次次推上了风头浪尖,引发人们的广泛热议和关注。此外,农产品国际市场竞争力也比较薄弱。我国绝大多数主要农产品的国内价格已赶上或超过国际价格,丧失了在国际上的价格竞争优势。(2)农民文化素质偏低。

农民中具有大学程度的只占0.1%,中学程度的占30%学程度占40%有30%或半文盲,农业院校在校生8.7万人,占在校大学生总数的6.2%,远不能适应现代化农业。中国农业在发展中表现出的劳动人口素质不高,成本相对较低,已成为威胁经济增长的十分重要的因素[5]。

(3)甘肃兰州高墩营“高原夏菜”发展的问题。

技术方面:存在着白菜烂蕊,叶子泛黄的双霉病等,缺乏技术人员的指导。

销售方面:销售价格单一,销售渠道不通畅,缺乏统一的销售模式。价格方面:年均价格不稳定,价格波动大,采购商恶性竞争造成市场的混乱。

生态方面:尾菜的大面积堆积造成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人为方面:村民环保生态意识不高,对于农业可持续发展缺少。生产方面:夏菜仍然处于产业链的低端,产品的附加值和科技含量低。

三、中国农业的发展趋势

(1)低碳经济模式是未来中国农业的发展方向

从农产品生产的产业链分析,农业生产消耗用碳大致有三种途径:①化学性农业投入品的生产和使用,如化肥、农药、农用薄膜等;②农业机械的制造和使用,如拖拉机、耕地机械、水泵等;③农产品的加工流通过程中能源使用,如加工过程、运输和包装等。那么就需要针对性的改变原有高碳的农业生产方式,向低碳农业生产方式转变。

据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统计,全球农业减排的技术潜力高达每年5.5—6亿t当量CO2,其中90%来自减少土壤CO2释放,即土壤固碳[6]。鲍建强等[7]依据人类社会能源结构中碳用量把人类社会发展分为3 个阶段,并指出发展低碳农业可以走有机、生态和高效的路径。王松良等[8]指出农业在碳问题上兼有“碳汇”和“碳源”双重属性,低碳农业通过把大量的碳“扣押(sequestration)”在农业土壤和植物来抵消人类碳释放。赵其国等[9]提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的路径必须通过农业科学技术的创新和突破,发展“生态高值农业”。其宗旨是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通过农业的高值化,大幅度提高。

农业生产能力、产业化水平、竞争力和比较效益。发展过程的中间阶段就是低碳农业经济,指在农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排放尽可能少的温室气体,同时获得社会最大效益的技术。本研究在前述文献基础上进一步提出:由于高碳生产方式和发展模式的不可持续性,低碳农业经济实质是一种新的发展模式和理念,在这种模式和理念下农业生产方式和活动发生改变,改变的方向“低碳化”,即农业产业链从“高碳型”移到“低碳型”;改变的内容是在尽量不减少农业产出和收益的前提下,各种农业活动减少含碳能源和自然资源的使用消耗。(2)节约资源能源的耕作技术

(2.1)保护性耕作技术。中国传统农作制度中精耕细作长期以来被认为是一种好的耕作习惯,但过分的精耕细作不但消耗大量能源,也是没有必要的,甚至有负面作用。如我国北方春天常年干旱,农田土壤耕作层裸露疏松,过度机械耕作不但直接耗费了大量石油能源,而且也加剧了北方旱作农区的水土流失和生态环境的恶化,也是我国北方地区沙尘暴、土壤沙化等现象的原因之一。保护性耕作的采用起源于上世纪70 年代,目前已经在部分发达国家得到大面积推广。到2005 年,全球大约有近1亿hm2 的耕地采用了保护性耕作技术,占全球总耕地面积的6%以上。其中,超过90%的面积集中在美国(26%)、巴西(24%)、阿根廷(19%)、加拿大(13%)和澳大利亚(9%)等国家。另外,保护性耕作的采用主要是在雨养地(面积超过96%)。我国保护性耕作的推广工作起步较晚。1991年农业部与澳大利亚合作成立了保护性耕作研究中心;2002年政府筹集专项资金来支持保护性耕作的试验和示范。2005 年开始农业部推动保护性耕作的示范和推广。

在农业固碳和减排措施中,保护性耕作被认为是最具推广潜力的重要技术措施之一;因为它不仅可以提高土壤对CO2 的固碳能力,并且通过减少燃料使用量及秸杆焚烧现象,农用投入品农业生产加工销售。农用投入品农业生产加工销售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首先,免耕少耕可以减少农业机械的使用,这也就减少了化石燃料的燃烧,相应减少CO2 的排放。再次,随着土壤肥力的增加,在耕作中化肥的使用也相应减少。保护性耕作主要从4 个方面保护耕地生产肥力:①深松打破犁底层,有利于雨水下渗和作物根系成长;②利用免耕、少耕技术,减少对土壤层的破坏;③用大量秸秆和残茬覆盖地表,以减少雨水地表径流和水分的蒸发;④秸秆腐烂形成大量的有机质增加土壤肥力。保护性耕作还可以显著节省劳动投入,增加效益[10]。在我国的北方旱作农业区、西南季节性干旱区,尤其是严重缺水的西北地区,保护性耕作更有推广价值。

(2.2)节水抗旱技术的推广。近些年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全球降水分布失衡,表现在我国北方大部地区就是连续干旱。北方地区作物播种生长季节的旱灾几乎每年都发生,节水抗旱技术对于这些地区农业生产越来越重要。目前,我国抗旱的主要方式仍然是传统的大水漫灌。但这种方式水资源和能源浪费严重,节水抗旱技术有广阔的推广应用潜力。节水灌溉技术分为两类:①从工程角度分类,包括改土 渠为防渗渠输水灌溉,可节水20%左右;推广管道输水灌溉(管灌比土渠输水灌溉相比一般可省水30~50%)、微灌技术(包括微喷灌、滴灌、渗灌及微管灌等)。②从农艺角度分类,包括根据作物生长的关键时期灌水,提高灌溉水的有效利用率;根据不同的区域特点选用抗旱品种、增施有机肥;在有机肥不足的地方要大力推行秸秆还田技术,增加土壤有机质,减少土壤水分蒸发,提高土壤的抗旱能力;平衡施肥也是提高土壤水分利用率的有效措施,配合应用化学调控抗旱措施,如保水剂。抗旱剂等效果更好。

四、结论

由于应对气候变化是全球性的挑战,由此而来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和发展理念深刻的影响了世界各国。农业作为依赖自然再生产提供产品的重要产业部门,与全球气候变化和温室气体减排之间发生双向影响关系,即农业生产活动影响全球气候变化,而气候变化又对农业生产活动带来直接的影响。低碳农业经济实质是一种新的发展模式和理念,在这种模式和理念下农业生产方式和活动发生改变,改变的方向是“低碳化”,改变的内容是在尽量不减少农业产出和收益的前提下,各种农业活动减少含碳能源和自然资源的使用消耗。本研究以产业链和技术的视角,讨论了耕作技术、农用化学品投入、农业生物技术和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的低碳化发展方向,以及农业生产组织形式的演化和产业链末端的农产品加工流通环节的低碳化发展趋势。可以预见,传统的以高碳、高耗能、不节约资源、环境不友好的现行农业生产方式已经走向末路,以低碳、节约资源能源、环境友好为显著特点的低碳经济模式必将成为中国农业的发展方向,这将会对未来中国农业生产方式和技术发展方向产生深远影响。

参考文献:

上一篇:修辞手法拟人下一篇:述职述廉述责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