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管理文献

2024-09-0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情感管理文献(精选8篇)

情感管理文献 篇1

教学设计中的情感问题

——基于小学学数学学科设计

姓名:白巧变 学号:122502373 专业:现代教育技术2013、2、21

[键入文字]

教学设计中的情感问题

——基于小学数学学科设计

1、研究背景

在教学设计研究领域内,有人强调教学中认知的重要性,有人重视对学生行为的研究,而情感因素的研究则被忽视。在教育界,大多数的有识之士对教学中的情感因素都已有深刻的认识。例如,奥苏伯尔(Ausubel)的意义学习理论提出了意义学习的两个先决内在条件是学习者具有同化学习材料的适当的认知结构(认知性)和学习者必须具有意义学习的心向(情感性),后者也就是学生对教学材料乐于接受的程度。

布鲁姆(Bloom)在提出其学校学习的模式时,明确指出,在教学活动的开始阶段有作为情感进入特征的情感因素存在,在教学活动的结束阶段又有作为情感结果的情感因素存在,也就是说,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有情感因素伴随认知因素而出现。心理学家霍夫曼(Hoffman)也曾把情感对认知的影响归纳为五个方面,即情感发动、结束、干扰信息加工,情感导致选择性加工,情感组织记忆,情感促进充予情绪的分类和图式,情感影响决策和问题解决等。

此外,像捷克的夸美纽斯、英国的斯宾塞、美国的布鲁纳和罗杰斯、前苏联的赞可夫和苏霍姆林斯基等都对教学中的情感因素有所认识,有关的思想也源远流长,但却都没找到一条公认的用于规范指导情感层面教学活动的原则。可能的主要原因是情感因素在教学中的作用缺乏科学而全面的论证,包括一些著名教育家的论断都是一种主观断言和个人体会,对教学中的情感因素的操纵和调控没有给予切实有效的指导。

有关研究的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大多数的教师都是从认知的角度来考虑什么是教学的重点、教学的难点、教学的要点等,很少考虑从情感的维度进行教学设计。

教育的一个特定目的就是要培养感情方面的品质,特别是和人的关系中的感情训练。学生的情感是教育目的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而情感又具有它独特的活动规律,难以捉摸,尤其不易于量化,难以精确控制。同已有十分完整体系的知识技能教育相比,情感教育显得落后和缺少系统性和科学性。有时由于其难度大,干脆被弃之不顾或变成了软任务。这已造成了不可忽视的不良后果——学生的综合素质体系不完整,导致在学习和生活中适应不良。学生有很强的智力技能和钻研问题的能力,逻辑推理能力也很强。

然而由于没有系统的精心设计的情感方面的教育,当他们从乏味、被动、紧张而机械的[键入文字]

课堂中走出时,心情的压抑迫切需要寻找一种最佳的抒发方式却又苦无良方,除了在操场上和走廊中大闹一通外,大部分澎湃汹涌的情感只好用意志力压迫之,使之闷在心里。久而久之,便会有难以想象的后果。如:中国留美学生因嫉妒同学受导师宠爱而把枪对准导师和同学,最后也对准了自己;北大一个学生因得知共用一个电子信箱的同学得到美国一个大学的奖学金而可留学,遂以其同学名义为一拒绝之信而对薄公堂,„„种种案例表明,由于教学与课堂中的无人情味,学生在校生活缺少了生命中的另一半,日积月累,导致了不容乐观的情况。

据原国家教委对全国12.6万名大学生调查发现,因心理压力而患心理疾病的比例高达20.23%。这些心理疾病是导致历年来大学生休学、退学以至自杀的主要原因。而导致这些疾病的主要原因就是这些学生情感封闭,无法与人沟通自己的感受,也无法理解他人的感受。而我们最终可把这一原因归之于他们小学、中学的学校生活的主要构成部分———课堂教学中的缺乏人情味,没有情感的沟通。

而对于数学而言,社会上有这样一种偏见:语文教学能激发和培养学生的情感,因此要求语文教师本身要带着情感去教学;而数学教学则以 传授学生数学知识和培养学生逻辑思维为主,所以数学教师不必强调有感情的教学,只要完成教学任务就行了。于是便给学生留 下了这样的印象:生动的语文课,单调的数学课;喜欢语文而讨厌数学——原因是数学太枯燥。

在现实的教育中,“为考而教,为考而学”的偏向,也殃及数学教学,“教师教得苦,学生学得苦”的现象普遍存在。在不少地区,数学教学常用模式是“注入式+谈话法+单项训练”。这样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把学习变成了连续不断地积累知识和训练记忆。它所调动的和充分利用学生的大脑功能只是机械的、逻辑的、无情的相联系的那一部分,内涵丰富的数学教学被支离破碎的分析讲解,没完没了的重复性练习,名目繁多的习题以及不求甚解的机械模型所替代并充斥着学生的学习生活。尽管他们疲于奔命,但数学的应用能力仍不令人满意。

如此种种,偏离了数学教学的目标,改变了数学教学的性质,造成了数学教学的“呆板、繁琐、片面、低效”的弊端压抑了个性的发展,甚至扼杀了学生的天赋和创造性。我们在实践中也可以看到:真正喜欢数学的学生不足 1/4,数学尖子不愿意报考数学专业,学生学了扎实而系统的数学知识,却不会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基本问题,培养的所谓“尖子”人才,在教研中的创造性成果并不多„„这种人才的结构缺陷表现在缺乏数学的直觉意识,幻想与想象力,审美能力等情感因素,这种严峻的现实,都需要情感教育的雨露来滋润学生的心灵,陶冶他们的性情,完善他们的道德品行,从而把他们培养成身心和谐发展的 21 世纪人才。

这种“唯理智教育”没有把情感发展列入教育目标系列之中,只把它作为促进学生认识

[键入文字]

(理性的)发展手段和工具;而知识获得或智力训练的目标占据教育目标系列中的中心位置。在教育过程中漠视,扭曲和阻碍学生的情感发展,师生之间缺乏正常的情感交流为了达到纯粹的理智训练的目的(如记忆更多的材料,掌握更多的技能等等)。这种唯理智教育倾向造成的后果就是严重伤害了学生的灵性,造成了学生内在精神世界的残缺不全。

另外,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情感教育被排挤在一边。在现实的学校教育中,我们可以看到,大多数学校片面强调了教育目标的工具价值,具体而言,即把一切以“高考升学”准备为教育目标,而忽视了教育促进自身发展的人文价值,从而使得学生的认知兴趣与情感引向功利主义的需要,致使学生认知兴趣与情感受到扭曲。从上面我们可以看出,情感教育势在必行。那么教学第一线的教师,一定要充分认识到情感教育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致力于改进策略的探索,把情感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2、研究现状

2.1 目前教学设计中情感因素的状况

情感是一个人素质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的发展至关重要。然而,长期以来由于受到“应试教育”和教育教学评价体制的影响,教育者往往过分注重学生的认知教育,而忽视学生的情感教育,导致学生的学业和未来人生不能和谐的发展。

对情感因素在教学设计中的研究就是在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的背景下,以哲学心理学和教育学理论为基础,提出了情感教育是完整的教育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理论与创新的突破口的观点,从而将情感教育提升到与认知教育并列的高度,满足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

目前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教学虽然提供了相对宽松、快捷、自由和开放的学习环境,有着传统教学不具有的优势,但基于课堂学习的传统教育却有着浓浓的情感交流环境。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面对面交流,学生不仅扮演着主体的角色,同样也扮演着环境的角色。师生之间感情的流露、语言的交流和非语言的展示,培养着处于这一环境中每个学生的道德、情感、交际等方面的素质,教师的示范,同学的榜样,更是塑造了学生的健康人格。而在充满虚拟色彩的网络环境中,网络教育营造了一种更加“物化”、“虚拟化”的学习环境:计算机代替了教师,Email、BBS、QQ等通信手段和通信方式代替了面对面的交流。面对“人化”到“物化”的转变和发展,人的态度、情绪、感情很少能在媒体中传输。即使是声情并茂的可视画面,由于一切均出自冰冷生硬的机器,也会让人产生隔世之感。所以网络在表面

[键入文字]

拉近人距离的同时却使人的心理越来越疏远,感情越来越淡漠。从图1中我们可以看出,随着网络教学环境的物化、虚拟化程度的加深,学生在网上滞留的时间越长(一个学期,或二三个学期),在情感交流方面则越消极。这种状况引起了教育家、心理学家,尤其是教育技术专家的重视,开始从人文的角度反思现代网络远程教育。人们在享受网络带来的交互、反馈、互动等福祉的同时,也不得不面对网络带来的虚拟和冷漠。

至于如何将有崭新的、独立教育目标意义的情感在实际教学活动、教学设计中得以运用,似乎应是更深一层的内容。况且,科技进步带来新的教学内容和新增设的课程已经使广大的教师应接不暇,现在又要在课程中,在教学设计中加入这更耗费精力的情感,或另外增设一门情感教育课,实在是难度很大。但是,人并不可以只凭理性知识生活,那将是恐怖的。“无可挽回的分裂,正在威胁着人类,应付这许多危险的责任大部分落在教育上面了。”而教学设计作为对教育实践起直接作用的排头兵,无疑应努力承担自己的一份责任。2.2从情感维度进行教学设计的必要性

在教学设计中充分考虑情感因素是对重认知轻情感的教学失衡状况的矫正,不是忽视或否定教学中的认知因素。从情感维度进行教学设计的必要性还表现在,情感会影响一个人对客体的选择倾向。一个人往往会不由自主地把注意力指向自己有好感的、有兴趣的事物,这就是情感对认知活动的选择性调控。这种情况同样会发生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往往会把注意力和精力放在自己感兴趣或有好感的学科或内容上,有时仅仅是因为对任课教师有好感,相对的对他所教授的课程也会感兴趣。同时,处于良好情绪状态和处于不良情绪状态的学生,在同样的学习条件下,学习的效果会有很大的不同。

心理学上把这种情感推动人的行为的作用称为“放大内驱力”,也就是把情感和动机相联系。心理学研究还发现,一个人接受他人言行时的情绪状态以及他们之间的感情关系如何,[键入文字]

会影响一个人对他人言行的接受程度。教师要想让自己的教学效果达到最佳,必须采用恰当的策略,使学生接受或赞赏自己的言行,即实现师生之间的情感互动。

在数学课程标准的前言中提到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在数学教学中情感与态度目标也越来越引起重视。现在已过了学好数理化走遍全天下的年代,大多数学生是凭兴趣去选择学与不学,而不是你说重要他就会去学,甚至于是喜欢哪位老师就学那科,这是学生的普遍心理,但数学作为一个基础学科,我们数学教师有责任让学生具备一定的数学素养。要让学生喜欢数学,关注学生的情感因素正是课程改革以学生为本的最好体现,所以教师要重视在教学过程中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因素,它的意义是举足轻重的。作为教师就要在教学中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因素,教师好比是一名导演而学生是演员,如何让他演好?这个问题教师要思考。在对数学课堂教学的观察中发现:为数不少的数学教师缺乏足够的教学热情,表情麻木冷漠,讲授平淡无味,致使课堂教学气氛压抑、沉闷,学生的情感受到抑制。因此让教师意识到学生的情感因素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作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心理学家曾对“人们普遍喜欢鞭炮味,而不喜欢医院里的药味”这一现象作过细致的研究,结果是:鞭炮多出现在喜庆日子里,给人们带来的是愉悦的情感体验,而医院则往往带给人们不愉快的体验,这充分说明不同的情感体验会对人们产生重要的影响。心理学的研究还认为:人有一种自我实现、承认、取得成功的愿望和需要。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在《动机和人格》一书中将其列为人的五种基本需要之一。苏霍姆林斯基曾把学生的情感比作土地,把学生的智力比作种籽,他说:“只关心种籽而忘了耕地等于撒下种籽喂麻雀”在当前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研究,应该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2.3 从情感维度进行教学设计的策略

策略应根据具体的学习情境加以灵活运用。一位教师在某一环境中行得通的做法,换一个环境就未必适用,同样道理,某位教师的很有效的做法,换一位教师就未必行的通。尽管如此,还是有一些重要的策略可以归纳总结以供参考。需要说明的是,策略为教师具体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提供富有操作性的指导思想,本身并不是具体的作法。(一)皮格马利翁效应

心理学上将对于由他人的期望所导致的被期望人的行为发生与期望趋于一致的变化称为

[键入文字]

皮格马利翁效应,也叫罗森塔尔效应。这种效应在现实生活中,特别是教育中屡见不鲜。老师将自己对学生的期望通过情感、语言和行为传递给学生,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期望就会在心理上和行为上产生与教师期望相一致的变化。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对学生的良好学习表现给予期待和鼓励,营造充满自信、追求成功的心理氛围。心理学的研究结果显示,被期待的学生比不被期待的学生有更好的发展。(二)预期效应

给学生一个良好的预期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具有相当的重要性。例如,通过改变教学内容的呈现形式,使呈现的教学内容超出生的预期,引发学生的兴趣情绪,就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即由超出预期的刺激引发惊奇的情绪,由惊奇的情绪转换为兴趣情绪。具体方法有将看上去平淡的教学内容出乎意料的与奇异现象联系起来,让学生惊奇的发现其中所存在的不可思议的事实;将看上去枯燥乏味的教学内容出乎意料的与生动事例、有趣的知识联系起来,使学生惊奇的发现其中蕴含的趣味性;将看上去简单易懂的教学内容与学生未曾思考的问题、未曾接触的领域联系起来;将看上去是教条性的教学内容与社会现实、社会实践联系起来等。(三)晕轮效应

当认知者对一个人的某种特征形成好或坏的印象后,他还倾向于据此推论该人其他方面的特征,这就是晕轮效应。在知觉他人时,人们往往根据少量信息将人分为好或坏两种,如果认为某人是“好”的,则被一种好的光环所笼罩,赋予其一切好的品质;如果认为某人是“坏”的,就被一种坏的光环所笼罩,认为这个人所有的品质都很坏。晕轮效应是一种以偏概全的评价倾向。很多教师都会不同程度的受到这一心理效应的影响,产生对学生认识上的偏差。为了防止晕轮效应带来的不良后果,教师应实事求是的对待每一个学生。尤其是对成绩不佳的学生要以其原有的成绩为背景对其现在的成绩进行评价,稍有进步就应及时给予鼓励,同时也要肯定其区别于他人的特点和优点。这样学生就会产生一种真正被老师重视的情感体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尊和自信水平。避免产生晕轮效应的关键是教师必须充分了解学生,准确掌握每个学生的信息。此外,评价尤其是表扬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如果不针对学生的具体表现,则会让学生感到老师是在敷衍他们,并不是真正的重视和关注他们。

(四)强化的效应

教育心理学中有这样一个案例: 一名学生在课堂上很少参与讨论,老师对这名学生非常

[键入文字]

关注,想提高他参与讨论的积极性。终于有一天,这名学生提了一个问题,老师看着这名学生,停了一会儿,接下来就评论这一问题的价值(讲优点),并说,如果多提这类问题,整个班级的讨论就会收获更大。这一事件之后,这名学生提问问题的次数就急剧上升了。在这里,教师的赞扬对这名学生起到了强化的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创造条件让学生体验成功并对其成功的体验给予及时的强化。体验成功是树立和巩固自信心的有效途径,但学习的难度要符合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太容易或太难都不会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体验。需要注意的是,强化运用不恰当则会适得其反。教师应该分辨清楚,对学生的哪些行为给予强化是可行的,对学生的哪些行为不能给予强化。强化物可以是精神的,也可以是物质的。在运用物质的强化物时要注意强化的合理性,既要注意强化物的组织方式,比如是连续强化还是变频强化,又要注意强化物的多样性。此外,其他的一些策略还有,为了避免在单一的课堂教学程序下进行教学时产生的课堂气氛沉闷,可以运用角色转换策略、表情调控策略、气氛转换策略等。

经过查阅文献,总结了一些用于课堂控制的教学设计策略。

1、移情教学设计

概而言之,移情本质上是一种理解,是对他人的情感、经历等的理解,而理解的方法与途径是设身处地地站在他人的位置上去体验,理解最终导向“感同身受”,感人之所感,并知人之所感。

移情式教学设计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机、心理体验以及个体差异等,是一种理解学生、基于学生、以学生为中心的设计方法,其基本理念是教学设计人员与学生之间的理解与协作远比过程的精密更重要。移情式教学设计要求教学设计人员在设计过程中要用学生的眼光来设计教学,无论是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与教学策略的选择、教学媒体的选用,还是教学评价的设计都要对学生世界产生移情性体验,理解学生的需求和学生的感受。

2、建立良好的教学氛围

美国帕斯特里克曾做过这样的实验:他通过对学生在不同气氛下认知活动的对比实验发现,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学生学习情绪高涨,对知识感受性强,记忆深刻,思维敏捷,注意力集中;在压抑的学习气氛中,学生情绪不稳定,认知活动效率下降,机械重复和混乱反应多。数学本来是一门非常严谨而又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它整天与数字打交道,很枯燥乏味,然而它又是十分丰富多彩的学科。

因此,作为新时代的年轻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点,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键入文字]

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如在复数的教学中,插入这样一个有有趣的取宝问题:有人得到一张藏宝图,上面写道:“在某小岛的北部有一棵松树,一棵橡树和一个绞架,从绞架走道橡树,记住所走的步数,向左拐直角,走同样的步数,打个桩,然后回到绞架再走松树,记住步数,向右拐直角,走同样的步数,又打一个桩。在两桩正中挖掘,就可以找到宝藏。此人来到小岛后,找到了松树和橡树,由于年长日久,绞架无任何痕迹”,此时问学生谁能找到宝藏?学生对取宝问题表现出极大兴趣,都想第一个找到宝藏,思维积极性调动起来,课堂气氛就非常活跃,这就大大促进了学生的认知,培养了学生认知的情趣。

3、提高学生的数学审美能力

情感教育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审美能力。数学美能给人极大的精神享受,从而激起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对数学美的追求和热切信念也会给数学的探索发现带来积极的影响。如在对称美的追求下,引进了坐标系,从而在方程与曲线之间建立了一种相应的关系,这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而且极大推动了数学的发展。教育实践告诉我们:一个人的知识越丰富,美学修养越高,他对美的感受,理解与评价就越深刻。美与情有着不解之缘,只有当学生对数学感知的美有深刻的体验时,才会产生感情上的共鸣。这种美得融合在整个的解题过程中。可见,情感教育有助于满足学生审美的需要。学生通过对审美需要的满足,提高了审美的情绪,培养了审美的能力,丰富了精神生活,培养了高尚的情操,树立了美好的理想。

4、在教学中运用拟人比喻手法

教学内容具有情感色彩数学是研究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反映的是客观世界的规律,见物不见人,往往缺乏人的情感。教学中可以使用拟人化口吻比喻有关教学内容,使之具有情感色彩,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更易引起兴趣。例如,在讲授“映射”概念时,可以向学生这样讲解:发给集合A中每个元素一只手电筒,让其“随意”照射集合B中的元素。被集合A中的元素a“照亮”的集合B中的元素b,称为a的象(a则称为b的原象),B中没有被照亮的元素,则被称为“闲元素”。借“照射”喻“映射”,一个“随意”,一个“闲”,诙谐生动,使“映射”概念跃然眼前,形神俱备,难点攻克。

5、利用人物软事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

数学教学内容中充溢着“定律”、“定理”、“原理”、“公理”、“法则”、“公式”等,这些内容本身并不蕴涵情感因素,可以通过介绍知识背景中的一些可歌可颂、可敬可佩的人物轶事,使学生对这些教学内容产生亲切感,从而使之具有情感色彩。这种方法不仅能赋予教学

[键入文字]

内容以积极的情感色彩,以利于增进学习情趣,陶冶学生情操,而且还能更好地体现寓育于教的精神。.6、利用数学美感引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情感

数学教学内容虽缺少情感因素,但并非完全没有情感因素。数学中的美无处不在,简捷美、对称美、和谐美、奇异美等,无不体现了数学的神奇和美妙。“认为数学枯燥无味,没有艺术性,这看法是不正确的。就像人站在花园外面,说花园里枯燥乏味一样”(华罗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充分展示数学教学内容中隐涵的美的因素,引发学生相应的美感体验,从而使教学内容赋予一定的情感色彩。

不同的教师、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方法、不同的教学环境都会影响教学策略的选择,所以,我们很难发现完全一模一样的教学实践过程。每名教师都应在学习、借鉴他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身所处环境,发展和创造出带有鲜明个性的情感教学策略。

3、个人观点

“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感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的有效作用”,在情感教学设计中,我有如下几方面的想法:

1、转变教师角色。

铺垫积极情感的培养,转变教师角色只有用真实的、对个人的尊重和理解学生内心世界的态度,才能激发学生 的热情,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2、以情感化学生,引发积极情感,培养兴趣,激发动机。

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教学中,教师还要努力构建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和个人魅力,巧妙设计教学活动的各个 环节,努力提高教学效果。教师优美的语音、铿锵的语调都会让学生产生对语言美的遐想和追求;教师热情洋溢、充满激情的教学活动设计也会打动、感染学生,让他们拥有美的享受。教师的一个眼神、一丝微笑、一个恰到好处的手势,都会把鼓励、期盼、肯定与赞扬传递给学生,这些无声的语言就会感染和激励学生,给他们信心、力量以及克服困难的勇气。这样,学生对老师的钦佩与敬爱会转移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与迷恋,从而形成强大的学习动机。

3、注重教学方式,渗透积极情感的培养,授课时通过话语、目光、手势等给与他们关心和期待,多提供发言的机会,有点进步就抓住机会赞扬、鼓励。课下要多接触他们,多给学生接触机会本身就是鼓励。在作业本和素

[键入文字]

质评价手册上,多一些鼓励性评语等等。这样,学生可以获得成功的快乐以及自尊心的满足,从而增强学习信心。合作交流,师生互动参与、合作是新课程核心理念之一。

“情境教学”“活动课教学”和“任务型教学”都需要学生的主动参与与合作。合作精神是培养情感态度的一个重要内容,教师要在教学中特意设计相关活动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 神。内容上多给他们创造合作的空间,形式上要讲求变化,比如可以把不同层次、不同性格 的学生组合在一起,让他们优势互补、互相带动。这样,学生间有了分工、合作、交流,就 能共同完成任务。同时,师生要建立融洽、民主的互动关系,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

4、暗示教育

日常教学中,教师总是习惯过多地关注学习优秀的学生,未雨筹谬容易,实际运作难。鲜活的、富有较强的时代气息的教材内容,有利于我们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有利于我们在数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但我们在情感态度课堂教学设计和组织过程中要密切充分考虑到 学生的兴趣爱好。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时,注重挖掘教材,采用形式多样的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活动的设计贴近学生的生活,着力培养他们综合情感态度运用数学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Gary R.Morrison, Steven M.Ross, Jerrold E.Kemp.设计有效教学[M].严玉萍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7.17.[2] 卢乐山, 林崇德, 王德胜.中国学前教育百科全书·心理发展卷[M].沈阳:沈阳出版社, 1995.288.[3] 朱智贤.心理学大词典[M].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845.[4] 张春兴.张氏心理学辞典[M].中华书局, 1992.640.[5] AS Hornby.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M].李北达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4.556.[6] What Kind of Research Model is Empathic Design? [EB/OL].http:///what_it_is.cfm,2008-09-01.[7]刘儒德.教育中的心理效应.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9.[8]F·戴维著,李彦译.课堂管理技巧.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6.[9]杨眉.与焦虑同行[M].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10]彭惠群等.简论网络环境对学习者的负面影响及其对策[J].教育信息化,2004,(3)[11]彼得罗夫斯基.普通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12]华罗庚等.数学家谈怎样学数学[M].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86.[13]林仁土,陈长恩.数学课堂教学中情感移入的实践与探索[J].中学数学教

情感管理文献 篇2

文献纪录片, 决不是历史资料的拼凑堆砌, 也不是人生大事记的简单罗列, 更不是板着面孔如老夫子般的硬性说教。她要通过对历史资料准确而详实的掌握和利用, 展现那个时代人物的风采;通过对人物人生大事的把握和分析, 展示李先念在大是大非面前的抉择;通过对李先念一生革命生涯的描述, 给当代以启迪, 赋予文献片现代意识, 赋予文献片与时俱进的时代意义。

然而, 第一步就遇到了难题。

文献纪录片中, 对当事人的采访非常重要。由于李先念参加革命比较早, 如今很多重要见证人都已不在人世了。久远之前的生动故事到哪里去寻找?鲜活的第一手材料从哪里去挖掘?

我们正式开机拍摄的第一站是四川, 讲述红军时期李先念作为红30军政委, 随红四方面军经过五千里西征, 开创川陕苏区这一中华苏维埃第二大区域, 一直到经历了张国焘分裂红军的打击、数过雪山三过草地的艰难后, 顺利结束长征的历史。

在四川长达三个多月的拍摄中, 我们不停地在为新的发现所激动、所振奋、所震撼。

从川北的通江、南江、巴中、达州, 到川西的甘孜州、阿坝州, 到处都能看到红军战斗过的遗迹, 到处都能找到红军留下的石刻标语。我们在解说词中写到:“将思想与信仰深深刻进岩石, 于是岩石有了思想, 思想也有了磐石般的坚定。由此去解读当年的李先念和他的战友, 捕捉他们年轻时的风采, 他们的信仰多么坚定而执着, 他们要让普天下的劳苦者分享真理的阳光!”

我们看到的, 是李先念和他的战友们革命的意念;我们拍摄到的, 是当地政府和老百姓保护下来的珍贵革命历史遗迹;我们感受到的, 是老区人民对红军的深深情谊!

在四川, 我们惊异地发现:这里几乎每一条街道、每一块石刻标语, 都能找到一个感人的故事, 这里的老百姓对红军的感情依旧, 和红军一起经历过那些岁月的老人, 也为我们讲述了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

四川省通江县的空山坝乡, 是当年李先念带领部队战斗、生活过的地方, 小镇上有一棵参天的老核桃树, 旁边立着一座石碑——“将军树”。村里的老人介绍, 当年为了防御敌人的进攻, 战士们砍树摞起来做工事。正准备砍这棵老树时, 李先念看见了, 连忙说, 这棵树不能砍, 这是老百姓的果树, 我们为民作战, 就要保护农民的财产, 这棵树就保留下来了。后来, 老百姓就称之为“将军树”。李先念对人民的深情, 老百姓对红军的厚谊, 随着这棵老核桃树, 长久地留存下来。

在川陕苏区, 在长征路上, 我们采访了许多老红军战士, 他们无一不是充满着对红军时期的眷恋。有让儿子抬着滑竿步行十个小时, 来给我们讲述李先念政委的红30军老司号员;有带着老伴儿子, 驱车三天从昆明赶来, 要在红军烈士陵园为自己预定埋骨之地的老战士;有在雪山草地因环境恶劣而导致声带受损、不能说话的老红军, 经常到红军长征纪念碑园缅怀战友;有在自己百年之后叮嘱家人, 要将自己埋葬在战友们战斗过的战场的女红军战士, 她生前说:她最怀念的就是那个时候……

一路拍摄, 一路采访, 一路感动!

渐渐的, 在我们的脑海中, 有一个思路清晰起来——我们要用感情去谱写李先念的一生, 谱写李先念对祖国对人民的情感, 谱写人民对革命、对信念的情感。

在第二集《征途漫漫》中, 我们始终贯穿着老区人民淳朴的“红色情结”, 贯穿着红军老战士毕生的“红军情结”, 贯穿着李先念对老区人民的深厚感情——“不把老区建设好, 我们就对不起老区人民”。

在第五集《中原突围》中, 血战南化塘是整个中原突围战役中最激烈、最艰难的一场战斗。当时, 中原部队被胡宗南部号称“天下第一师”的精锐部队压在南化塘的一条深沟里, 唯一的出路就是突围。我们在解说词中写到:“勇士们列队待命, 李先念以水代酒为他们壮行。战旗在风中作响, 烈火在胸中燃烧, 望着一张张年轻熟悉的脸庞, 李先念心里涌动着我们永难表述的情感。”

第六集《极目楚天》, 是讲述建国初期李先念担任湖北省委书记、湖北省人民政府主席、湖北军区司令员这一历史时期的情况。作为一个荆楚赤子, 李先念对家乡人民怀着非常深厚的感情。围绕着这种感情, 我们展开了采访。

在查阅资料的过程中, 有这样一篇报道引起我们的注意:有一个叫闵全贵的农村妇女, 不堪丈夫的虐待, 给李先念写了封信, 要求解决自己不幸的婚姻问题。李先念先后两次批示, 使闵全贵的问题得到圆满解决, 闵全贵获得了新生。

我们找到了当年《湖北日报》的老记者进行采访, 还专程到闵全贵的家。虽然老人已经去世, 但她的儿女们清楚地记得李主席帮助一个普通农村妇女的故事。

这个故事的挖掘, 使我们了解到更多的信息。当年李先念曾经在武昌彭刘杨邮局设立“李主席信箱”、“李主席司法改革信箱”, 专门接受群众来信, 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在采访邮局老职工、采访街头老人的过程中, 李先念这个对人民充满感情, 老老实实为人民服务的省委书记的形象渐渐清晰起来。

在第十集《生命如歌》中, 同样抓住李先念对祖国、对人民的爱这一情感主线, 表现了生命晚年的李先念, 为了祖国的改革开放事业, 呕心沥血, 奋斗不息的精神。在三峡工程的论证过程中, 他多次强调要集思广议, 发挥科学的力量, 如果三峡工程搞不好, “在九泉之下也不得安宁”;他在给女儿的信中叮咛:儿不嫌母丑, 不要忘记我们的祖国, 他给女儿题字:“祖国虽穷, 但他是我的母亲!”……

在采访和拍摄过程中, 我们如此清晰地感受到一个为了民族的独立与自由戎马半生, 为了祖国的强大与繁荣耗尽心血的老人那对祖国、对人民博大的爱, 无尽的情。

盈余管理研究文献综述 篇3

关键词:盈余管理;动机;程度

中图分类号:F275.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1)08-0111-02

在学术界,盈余管理是一个有30年历史的研究话题。在这30年间,已有很多中外学者对盈余管理进行了研究,并且取得了不菲的成果,如盈余管理的定义、盈余管理产生的条件和动机、估计盈余管理的模型,盈余管理的影响等。关于盈余管理的诸多方面,学者们都有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并且这些观点和看法都不尽相同。

一、盈余管理的定义

盈余管理对投资者的利益和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有着重大的影响,既包括有利的影响也包括不利的影响,为了发挥它的有利影响及控制它的不利影响,就必须对盈余管理进行监管和限制,而进行监管的首要前提就是对盈余管理有一个准确的定义。

Healy and Wahlen(1999)认为盈余管理是经营者运用会计方法或者安排真实交易来改变财务报告以误导利益相关者对公司业绩的理解或者影响以报告盈余为基础的合约。这一定义主要是强调盈余管理的目的是通过改变盈余来误导利益相关者和影响以盈余为基础的合约,而利益相关者主要是指投资者,以盈余为基础的合约主要包括债务条约和薪酬条约,这说明盈余管理是一个与投资者保护和债权人保护密切相关的问题。

Scott(2000)认为盈余管理是在公认会计准则(GAAP)许可的范围内,通过会计政策选择使经营者自身利益或公司市场价值达到最大化的行为。从Scott的定义可知,他认为盈余管理是在不违背会计准则的范围内进行的,是一种合法的行为,盈余管理对各个主体产生的影响是会计政策选择具有经济后果的一种表现。

宁亚平(2004)认为盈余管理是指管理层在会计准则和公司法允许的范围内进行盈余操纵,或通过重组经营活动或交易达到盈余操纵的目的,但是这些经营活动和交易的重组增加或至少不损害公司价值。该定义认为盈余管理是盈余操纵中不违反会计准则的规定,且不会损害公司实际价值的一种行为。

从以上的几种观点可以看出,关于盈余管理的定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就合法性而言,有些学者认为盈余管理是在会计准则允许的范围内进行的,有些学者认为盈余管理是一种非法的误导投资者的欺诈性行为,还有一些学者对两种观点兼而有之。但就其手段而言,大部分的学者都达成了一致的意见,认为是通过会计手段或者实际行动来管理盈余,使盈余达到管理层所期望的水平。

二、盈余管理的动机

评价报告盈余质量的方法既包括检查盈余被管理的程度,还包括观察管理盈余的目的,如误导投资者有关于企业的潜在的经济业绩或影响以报告盈余为基础的合同后果。不管是通过会计政策的选择还是进行实际的交易,盈余管理的动机总是多种多样的。盈余管理的动机主要有以下几类:1、利润平滑;2、减少税收收入;3、契约目的;4、减少政治成本。

薪酬契约是公司的所有者为激励和监督管理者的工作,就管理者的薪酬与管理者签订的合同。该合同一般是建立在报告盈余的基础之上,这就为管理者进行盈余管理提供了动力。王倩(2009)以A股上市公司作为样本,对高管是否出于薪酬动机采取盈余管理进行了经验研究,结果表明上市公司高管的确存在为了薪酬而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债务契约是公司就所借的债务与债权人签订的合同,合同中一般包括借款的限制条件或违反借款合同的惩罚性措施。Sweeny(1994)讨论了债务契约对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发现,最终出现债务违约的企业在在违约前的数年中平均来说更加偏好选择可以增加收入的会计政策。

持续性是衡量利润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而波动性大的利润容易传递一种利润不能持续的信息,给投资者带来风险感,进而减少投资者的投资欲望。Defond and Park(1997)发现管理者会把利润从好的一年转到坏的一年;例,如果当期利润是好的而预期的利润是坏的,管理者会把一些利润从好的年份转到坏的年份。

管理者进行盈余管理的一个动机之一是税收因素。当应税收益与报告盈余挂钩,并且受报告盈余的影响时,就会为公司递延收益以减少税收现值提供激励。Coppensa and peek(2005)检查了欧洲的八个私人企业,研究发现当这些公司没有收到来自资本市场的压力时,会避免报道少额的亏损;但是在那些有税收管制的国家,公司会避免报道少额的亏损。

会计信息被投资者和财务分析师广泛用来对公司股票进行估价,这使得管理当局产生通过操纵盈余来影响公司股票短期价格表现的动机。Burgstahler and Eames(1998)利用财务分析师关于股票交易的建议来预期盈余管理的方向,主张并发现得到“买”的建议的公司更可能通过管理盈余来达到分析师的盈余预期,而得到“卖”的建议的公司更可能报告负的非预期应计项目。

很多的行业都受到一定程度的监管,但是一些行业的监管是直接与会计数据挂钩的。银行业的规范要求银行必须满足借助会计数字表达的一定资本充足率。这些行业监管激发了管理损益表和资产负债表的数据来应对监管的动机。Collins,Shackelford and Walhen(1995)发现,近一半的样本银行为对付监管而运用5种及5种以上的方法进行盈余管理。

三、盈余管理的程度

对盈余管理定义和动机的研究,能够帮助我们识别公司是否发生了盈余管理,以及在哪些情况下用什么样的方式进行了盈余管理,但是却无法衡量有多少公司(频率)在多大程度上进行了盈余管理。最先采用模型对盈余管理程度进行衡量的是Healy。Healy将总的应计利润拆分为不可操控性应计利润和可操控性应计利润,并以可操控性应计利润来衡量盈余管理。继Healy后,有不少学者如,DeAngelo、Jones等都建立模型来估计盈余管理的程度,尤其是Jones的模型更被广泛运用,不过这些模型的基本思路都是用可操控性应计利润做为盈余管理程度的衡量标准。

Jones(1991)以1980至1985年间申请进口减免税的行业中的23家公司为样本,研究发现这些公司导致收益减少的非预期应计项目的频率比较高,有线电视行业为样本公司的70%,申请进口减免税为样本公司的90%。如果导致收益减少的非预期应计项目的期望频率是50%,那么有20%的有线电视公司和40%的申请进口减免税的公司有盈余管理行为。

由于可操控性应计利润模型往往只能估计影响应计项目的盈余管理,而无法估计通过安排真实交易所进行的盈余管理,这可能会导致估计的盈余管理程度不够准确。为克服可操控性应计利润模型的局限性,Burgstahler and Dichev在1997年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模型:盈余分布法。盈余分布法所估计的盈余管理不仅包括了影响应计项目的盈余管理,还包括不影响应计项目的盈余管理。杜滨、李若山和俞乔(2003)运用盈余分布法发现,中国上市公司的确存在为配股而进行的盈余管理,从不同年度的比较来看,盈余管理频率最高的是1997和1998年,分别达到66%和67%,其他年份也都存在盈余管理的行为。

大量有关盈余管理程度的研究文献都得出了有力的证据,证明有许多公司出于各种动机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盈余管理。对盈余管理程度的研究,能够揭示出投资者利益在多大程度上受到了损害,为监管部门是否需要及需要在哪些方面加强监管提供了依据,也为准则制定机构是否有必要对会计准则进行修改指明了方向。

结束语:近30年来,很多中外的学者对盈余管理进行了研究,但是他们的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盈余管理的动机、影响、衡量方法等,这只能帮助我们识别公司是否发生了盈余管理,以及在哪些情况下用什么样的方式进行了盈余管理;却不能帮助我们了解有多少公司进行了多大程度的盈余管理。对盈余管理的频率和程度的研究,能够为监管部门是否需要加强监管及加强多大程度的监管提供了一个参考;对各项具体准则与盈余管理关系的研究,能够帮助我们了解各项具体准则的优劣及是否需要对准则进行修改。因此,我认为将来的研究重点既包括对盈余管理频率和程度的研究,也包括对盈余管理与各项具体准则之间关系的研究。

作者单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参考文献:

[1]魏明海.盈余管理基本理论及其研究评述[J].会计研究.2000,(9):37-42.

[2]杜滨,李若山,俞乔.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程度研究[J].中国金融学.2003(6).

货币资金管理文献综述 篇4

摘要:资金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目前,许多中小企业在资金管理中存在着许多的问题,严重影响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对企业资金运作进行严格科学的管理,是企业提高资金有效性的重要措举。本文针对各学者对资金管理的一些研究成果进行了一系列的收集、整理,总结归纳了他们对资金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原因及其解决措施。并将各个学者文献中的观点进行对比,找出他们对资金管理问题不同的看法、意见。

关键词:中小企业 资金管理 综述

Abstract: Mone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enterprise management, many SMEs,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in the management of funds, seriously affecting the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s, the enterprise capital operation strict scientific management, improve capital effectiveness of enterprise important initiatives move.In this paper, the results of some research scholars of various funds managed by a series of collection, collation, summed up their money management problems, causes and solutions.And various scholars in view of comparative literature, to identify their different views on money management issues, opinions.Key words:SMEsFunds ManagementSummary

资金是企业管理的“血液”,加强企业资金的管理,在确保资金安全的同时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规范中小企业资金管理制度等对中小企业的生存发展意义重大。

我的论文研究的课题是中小企业资金管理的问题及其对策探讨。解决中小企业资金管理的问题,需要从发现问题、分析原因、提出解决措施几步来完成,因此,本文将一些资金管理的文献进行了综合的对比、归纳,总结出了资金管理的较突出的问题,分析其中的原因,最后拟出解决措施。

一、我国中小企业资金管理及其特点

中小企业在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定义。按照2011 年6月18 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统计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联合印发的《关于印发中小

企业划型标准规定的通知》的规定,我国的中小企业指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依法设立的,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为社会提供就业就机会,生产经营规模属于中小型的各种所有制和各种形式的企业。除此之外,中小企业也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的有利于满足社会需要,增加就业,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生产经营模式,属于中小型企业的各种所有制和各种形式的企业。依照法律,我国的中小企业根据其行业特征、人员数量、资产规模等进行细致地划分,更加明确地界定了中小企业范围。

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我国中小企业已经发展壮大,形成种类齐全、行业丰富的发展体系,为社会经济的迅速增长做出了重大贡献,很好的填补了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不足。我国工商总局最新的统计资料显示,到2010 年我国的中小企业的数量已经达到了4000 万户之多,其中在工商部门正式注册的中小企业有1000 万家之多。同时,近几年我国的私营企业业发展迅速,2005 年到2009 年之间,我国的私营企业保持着15%以上的增长速度,在我国的国民经济体系之中已经形成了数量最多、种类最全的企业体系,为我国市场经济的稳定运行提供了良好的保障,有效地促进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为社会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根据李黎兴、侯艳莉和杨涛等几位学者的观点,我总结出了中小企业资金管理的特点:

1、债务结构不太合理。中小企业长期以来存在负债过重、短债长投等风险,企业要发展,就不可避免地要负债经营,以充分利用财务杠杆为企业盈利。但是,有些企业不考虑成本、代价和自身的实际偿债能力,造成企业过度负债现象。负债经营固然可以利用财务杠杆为企业盈利,但过度负债会导致过高的财务风险。一旦投资失败,企业将很难摆脱债务危机,从而给企业带来破产风险。

2、财务控制环节薄弱。中小企业往往缺乏科学合理的资金管理制度和良好的资金控制制度,表现在对现金资产管理不严格,形成资金闲置或短缺。有些企业认为现金越多越好,结果造成现金闲置,未参加生产周转;资金占用不合理,经营过程中存货、应收等资金沉淀,周转不灵;重钱不重物,有形资产的管理不到位,流失浪费严重。

3、资金管理人员组织结构单一。由于大部分中小企业自身的规模小,人、才、物等资源相对有限,企业的组织结构简单,设计不合理。许多企业普遍存在组织结构缺乏前瞻性、部门间的职能出现重叠和空白以及员工协同差等共性问题。

4、经营管理机制灵活多变。一是信息在企业各部门中传递速度快,时间短,效率高,管理人员可以在短时间内对知悉的信息做出相应的决策反映。二是企业可以根据瞬息万变的市场需求做出相应地调整,寻求方法以适应现有的市场环境,在短时间内跟上市场发展的步调。

二、我国中小企业加强资金管理的重要性

首先,企业资金存量应该保持在一个合理的水平上,过多或过少都不合理,过多的持有资金,机会成本增多,是资源的浪费;过少的持有资金,有可能危及企业的偿债能力,给企业带来负面影响。因此,应对资金的使用有一个合理的规划,加强资金管理。

其次,在企业的所有资产中,资金的挪用是引起各种贪污犯罪的主要原因之一,加强资金管理,要求企业制定严格的内部控制制度,保证资金的收入,支出合法合理,从而有效地防止舞弊的发生。

最后,企业供产销环节,是生产经营的主要环节,也是资金运动的主要环节。管住资金,可以管住企业的大部分经营活动。因此,必须对全部资金和处于各周转环节的流动资金进行经常性分析,及时掌握资金的使用情况,保持企业财务上的流动性,维持企业的偿债能力。

三、我国中小企业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

对于中小企业资金管理存在的一些问题,我国学术界的学者们有以下几点看法,我把较为突出的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的归纳:

1、黄璐在2011年的《现代经济信息》上发表的《关于我国中小企业资金管理问题的几点思考》中指出:中小企业资金集中管理的需要和内部资金分散的现实矛盾已成为现阶段中小企业财务资金管理中最突出的问题。一是公司多头开户的现象比较普遍。许多中小企业都会选择很多银行进行开户,这样资金比较分散。二是投资决策随意性大。中小企业的管理者对资金的投资表现出很大的随意性,很多带有自己的主观意识,缺乏理性思维,导致了资金使用效率低。三是资金沉淀严重,并没有最大限度地发挥资金的功能,有时还会出现企业资金周转缓慢的现状,影响了正常的运营。

2、周倩在2012年《现代营销》上发表的《我国中小企业资金管理现状研究》中提到:很多中小企业的管理阶层没有形成良好的企业资金管理意识,资金管理

知识匮乏,概念模糊。这些都严重影响了中小企业的发展。由于管理者资金意识淡薄,对于现代财务管理理论知识比较欠缺,尤其是资金管理方面的知识更新较慢,从而未能将财务管理中的核心职能资金管理做到充分发挥。于是企业的管理者与财务人员只是将现有的钱管好,做到不要出现资金短缺,维持好现状。不去改革创新造成资金管理职能的缺失。

3、王迪、李景在各自发表的文章中指出中小企业的现金流观念十分薄弱。有些企业虽在财务报告中披露现金流的各项指标,但企业的财务人员和决策者并未重视现金流量数字和指标分析,只是算出来,摆上去,没有将现金流的各项指标做为今后指导企业经营活动的指针,从而导致对远期现金流量的预计缺乏科学计划,造成在建工程后期出现资金短缺,陷入财务危机,面临财务风险。

4、谢小华在《中小企业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议》中提到:中小企业专业人才较少、缺乏科学管理意识,很多企业内部未建立起现金内部控制制度,或虽然有制度却形同虚设,所以现金流量管理很容易出现漏洞。如有些企业不按职务相分离的原则办理各项经济业务,出纳人员无法全面掌握企业现金收支的基本情况。

5、王素红发表于《决策探讨》上的一篇文章指出,中小企业的资金管理手段较落后,信息化程度不高。有些中小企业仍是手工记账,数据分析速度很慢。或者单纯依靠财务处理软件,对现金流、票据流的分析不够,更谈不上专门的资金管理系统,资金管理制度没有固化的载体,往往执行起来大打折扣。

6、michael nwidobie bsrine在2012第二期的《应用财政与金融杂志》上提到,公司的营运资金管理操作模式是整个管理的重要环节。想要高效率的管理这些投资,必须要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还涉及到对经济学等知识的理解。

四、制约我国中小企业资金管理水平提升的因素

1、中小企业资金管理不科学,缺乏统一完整的规划。徐立在2013年发表的《浅析中小企业资金管理》中提到:首先,资金运行机制落后,责任制度不健全。其次,应收账款管理欠缺,没有完善的信用管理体系,导致应收账款管理质量较差,应收账款周转率较低,占用在应收账款上的流动资金较多。最后,资金管理缺乏有效的控制,导致现金闲置多余。有些中小企业并没有编制合理的现金收支计划,没有明确企业的最佳现金持有量,在现金的管理上具有很大随意性,一旦市场发生变化,企业外部经济环境发生改变,就很难实现现金快速周转,最终影

响到企业整体资金周转。

2、高钰琪、陶小来在各自的论文中提到:与大型企业相比,中小企业的专业财务管理人才比较缺乏,特别是一些小型企业,采取家族式的管理方式,企业的最高管理者同时也是企业的资金管理者。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由于管理者精力和能力的有限,不能有效的管理企业的流动资金。导致各种业务的账期设置不合理,企业资金的流动性差,对企业财务长期发展战略没有很好的规划,资金占用不合理,货款拖欠不断增长,企业的贷款不断增加,严重降低了企业的信用等级,给企业的资金链安全带来严重威胁。

3、王迪在《浅谈中小企业现金流管理问题》中提到:一方面,一些中小企业没有有效地利用现金流量进行预测控制,也未制定合理可行的最佳现金持有量、编制现金预算,并采取有效措施对现金日常收支进行控制。另一方面,部分中小企业财务管理机构不健全、财务人员短缺,即便有的中小企业现金流量管理内容包括现金预算、日常流量控制,但很少涉及经营活动、投资活动、筹资活动等战略层面。

4、谢小华在发表于2013年《经济研究导刊》上的一篇文章中提到:虽然很多的中小型企业都制定了一系列的货币资金内部控制体系, 但是这些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制度没有考察企业自身的经营管理模式, 多数的中小型企业在制定内部资金管理制度没有将货币资金控制制度与企业的经济发展有效的结合,更没有将企业的货币资金管理方法得以创新,企业的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制度形同虚设。

5、王素红在《中小企业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及研究》中分析到:现代企业的工作组织形式中数据处理和财务资源管理要求通过网络对其分支机构实行相对集中统一,从而对信息进行加工和处理后,可以统一调配集团内的所有资源。而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大多采用比较分散的管理模式,由于受网络技术的限制,会造成监管信息反馈滞后、工作效率低等不良后果,因而无法实现资源配置的最优化,使得企业不得不面对电子商务环境对传统财务管理模式的冲击。

五、提升我国中小企业资金管理水平的对策建议

针对以上原因,学者们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下面是归纳的几点对策建议:

1、实行资金集中管理,提高资金效益。随着国内市场经济体系的日益成熟,大型集团公司或跨国公司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这些大型企业的资金如果采用集中管理的方式,可以发挥整个集团公司的资金合力,通过建立公司内部资金结算中心,所有资金汇集到资金结算中心来,进行统一管理,使用。公司融资或还

贷均由结算中心统一办理,这样可以平衡资产负债结构,降低资金成本。如有盈余资金,还可以进行战略性投资,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2、加强素质教育,注重会计职业道德的培养。当前各企业对会计人员都比较注重思想品德和心理素质的要求,要求会计人员有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要“爱岗敬业,奉公守法”,有“较强的责任心”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有健康的心理素质,能承受各种压力,迎接挑战,适应市场经济激烈竞争。还需要指出的是,会计工作是一项经济工作,会计人员经常面临来自方方面面的各种诱惑,这就要求会计人员必须具有较强的责任心和优秀的品德来抵制这些诱惑。

3、关注现金流量表。对现金流量表进行定量的分析,定量分析是从收益的变现性、现金保障性、持续性以及收益稳定性等方面进行的,通过分析得出对该企业的收益质量评价。现在主流的方法是利用杜邦财务分析系统,以净资产收益率为核心,将企业的偿债能力、资产运营能力和盈利能力的分析有机的结合起来,全面、直观的反映企业各方面财务状况。这种方法即可以有效的发现自身问题,又可以帮助信息使用者作出合理的判断。

4、建立资金管理的内控审计与内部控制制度。目前大多数中小企业的资金管理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资金循环不流畅,针对这种情况,中小企业有必要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有专门的人员负责内部审计,明确其地位和职能,使内部审计制度发挥监督、考核资金管理的作用,保障中小企业资金的预算和资金循环的顺畅,实现企业的价值最大化。

关于5S现场管理文献综述 篇5

目:

名:

院:

业:

级:

号: :

基于某企业

职称:

200 年

南京农业大学教务处制

题 姓 学 专

班学 指导教师关于5S现场管理文献综述

学生: 指导老师:

摘要:5S管理起源于日本,5S是整理、整顿、清扫、清洁和素养这五个词的缩写,因为这5个词都是以“S”开头的,所以简称“5S”,5S最初在日本企业中推广,随后美国及欧美企业继续发展,近几年,5S在中国的发展日益迅速,相关思想及讨论也逐渐涌现出来,本文主要针对5S的定义、运用和现状这几部分内容将有关学者的文献和观点进行了整理和归纳。

关键词: 5S管理; 概念; 特点; 应用状况; 实施;

Abstract:5S management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methods applied in the fieldwork management.This paper studies 5S management’s defini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application status in theory in a thorough way;and indicates the wrong definitions or actions during the implementation of 5S management in Chinese enterprises in practice with an impersonal remark and how to implement it effectively, which will have an important reference to Chinese enterprises.Key words: 5S management; definition; characteristic; application status; implementation; 5S是随着企业日益规范化、操作日益标准化而产生的管理方法,通过寻找一套最合理的布局和操作方法,并且建立维护体系来保证企业的规范生产。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关键词为“5S”的文献,从1979年至今,共有976篇,其中2005年后的文献有603篇,这些文件主要从5S在各类企业的实践出发,阐述了5S的具体应用的方法、经验和困惑,因此容易看出,5S是一个来自于实践并且必须回归于实践的管理体系,但目前来说,对于5S在实际操作中遇到的问题的研究文献较少。1 5S现场管理的定义

至今,5S管理体系已经是一个相对成熟的体系,工业界的定义也较为统一,5S分别是是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tsu)和素养(Shitsuke)这5 个词的缩写。1.1整理(Seiri)

一般来说,5S管理实施过程中,整理是最基础,也是工作量最大的一个步骤,整理如果没有做好,后期的工作即使做好了,也不能算是较好地完成了5S。

王坚在《浅谈5S 现场管理和CI 持续改进》[5]提到,整理,即区分要与不要的东西,工作场所除了要用的东西以外,一切都不要放置。目的是将“ 空间”腾出来, 减少厂房、场所和存放设施方面的浪费。1.2整顿(Seition)

《什么是5S管理》[5]中提到,整顿,就是留下的东西分门别类依规定的位置放置,摆放整齐,明确数量,加以标示。1.3清扫(Seiso)清扫不仅是打扫,更是检查的方法,是日常维护中最重要的一步。

王坚在《浅淡5S现场管理和CI持续改进》中提到,清扫,即清除现场内的脏污,并防止污染的再发生。其目的是保持现场干净明亮,进行根源分析杜绝因此造成的品质缺陷。《什么是5S管理》中也说到,清扫,就是清除工作场所内的脏污,并防止脏污的发生,保持工作场所干净亮丽。1.4清洁(Seiketsu)

清洁则更是一种自然而然的结果。

马建英在《基于“5S”的企业现场管理探讨》[5]中详细说到,清洁是前三项的坚持和深入,对前三项的维持结果就是清洁。但也包括对人身有害的油污、粉尘、噪声、有害气体的根除。安全无灾害就是清洁的结果。通过清洁,使现场环境变好,员工能够愉快地工作,消除发生灾害的根源。“1S”、“2S”、“3S”是短期行为,可以一鼓作气,做出成绩,但这些只是“5S”的起步。许多企业在学习“5S”后,进行整理、整顿、清扫,可过了一段时间,现场又回复到原来的混乱状态。主要原因是没有发展一套明确的系统,以维持及长期实行前面三个阶段的成果。为促使“5S”活动经常化,企业应将“5S”各方面要求制度化,促进现场的持续改善,避免“5S”标准起步过高造成员工的畏难或抵触情绪,同时,还要避免“5S”标准一成不变流于形式。1.5素养(Shitsuke)

素养是5S的最后一步,也是最难以完成的一步,常常体现除了一个优质企业和一个普通的企业的差距,是要在前面四项完成后,逐渐在公司每个成员心中形成的。王坚在《浅淡5S现场管理和CI持续改进》中提到,素养,即人人依规定行事,工作的每一分钟/ 每一环节都具备良好的思维方法。以提升“人的品质”,使每一个人成为对任何工作都持认真态度的优秀管理者和员工。素养 就是通过教育,使大家养成能遵守所规定的事的习惯

5S之间相互关系图

5S 管理的目的图示 2、5S在企业中的实际运用情况

5S归根结底是一个来自于企业的系统,因此在学习它之后,势必需要将其运用到企业实践之中,就目前的文献来看,确实大多数学者对于5S的研究是基于企业实践之上的,而无一例外的是,对于成功实施了5S的企业,都从5S上得到了实际的益处。2.1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

刘伟,安志芳在《浅析工程机械中小企业5s现场管理》中提到,5S有许多作用,其中就包含以下两点:1)改善零件在库周转率 需要时能立即取出有用的物品,供需之间物流通畅,就可以减少物品在库滞留的时间。5)降低企业生产成本 一个企业通过推行5S,它就能极大地减少人员、设备、场所、时间等的浪费,从而降低生产成本。2.2安全保障作用

5S对于现场的改造使得现场变得比以前更加清晰和可视化,任何安全上的隐患转变为安全事故都需要一定的时间,由于每天的清扫工作,任何问题都难以保持这样一段时间,在此之前,5S工作就已经确保隐患的排除了。

永场在《大庆石化5S 现场管理确保安全生产》中说到,大庆石化公司结合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当前安全环保、生产受控、危险化学品管理等工作要求,开展强化整理、整顿、清扫、清洁和提高员工素养的“5S”现场管理,进一步做好冬季安全文明生产,努力实现公司137 套大型炼化生产装置安全、平稳、绿色生产。

刘伟,安志芳在《浅析工程机械中小企业5s现场管理》中也提到,整理、整顿、清扫,必须做到储存明确,工作场所内都应保持宽敞、明亮,通道畅通,生产有条不紊,意外事件的发生几率就会相应减少。2.3改善企业文化

5S一旦形成体系,即“素养”完成后,企业每个人都会形成良好的维护意识,这将会是企业最为宝贵的财富,即一个优质的企业现场文化。

孙磊在《5S管理提升班组文化品味》[5]中说到,5S的实施,使得企业员工能把5S的每一条时常记在心中,员工积极加入了5S的管理行列当中。

刘伟,安志芳在《浅析工程机械中小企业5s现场管理》中也提到,整齐、整洁的工作环境,容易吸引用户,让用户心情舒畅,能大大提高企业的威望。2.4形成标准流程

这是5S的最重要目标之一,标准的操作流程使得企业在日常生产中,所有的行为有理可以依据,是一个有着良好管理的企业所必须的。

王爱娥在《5S现场管理助企业又好又快发展》说到,农药在生产过程中要实行严格的管理制度。企业要根据工艺流程,将5S 管理标准具体化,使企业中的每位员工都能自觉遵守。生农生化公司根据自己的生产特点,制定了5S 管理操作性强的标准。3、5S推行的常见问题

5S在实践中,由于不同的企业和不同的资源关系,常常遇到许多不同的问题,但目前学者对于实际中出现的问题研究较少。以下简述了一些常见的现场实践问题。3.1员工对5 S 概念的理解不正确

5S并非一个容易马上理解的概念,5S往往只被推行了整理和清扫,却没有让5S的维护持续下去,这是非常不正确的,这只是一次大扫除,而不能形成规范的标准化操作流程。李杨、韩晨华、王海涛、潘子龙和闫傒在《我国企业推行5S 的问题与解决之道》中提到,理念的高低也就决定了5S 推行水平的高低。如果大家都认为5 S 只是大扫除,那5S 就连大扫除都不如。造成这种理念上的错误的原因有两个:(1)咨询老师的5S 水平。“我有一桶水才能给人一杯水”如果咨询老师自己对5S 的理解就不是最高水平,那企业是不可能有高水平理解的。(2)培训和宣传的水平。企业在推行5S 前都会进行各级人员的培训。那么培训做的怎样, 是否各级人员都正确的理解了他们该理解的5S呢?国内很多企业在培训评估这一块都做的不好。他们并不真正了解员工的培训结果是否达到了他们的期望值。

卢惊涛、向佐春在《我国企业实施5S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5]也同样提及,有些人员包括管理人员在内把5S等同于大扫除日.不错.5S有很多内容与大扫除相似,使现场环境变得干净、整洁等.但更重要的作用是能提高员工素养.提高工作效率.给企业带来更大利润。这些效果并不是人们都认识到的。3.2人员等资源的不匹配

5S的实施除了完好的知识体系之外,必要的资源配合也是不可或缺的,人力和其他资源的投入是5S成功实施的保证,也是许多企业5S无法实施的瓶颈所在。

李杨、韩晨华、王海涛、潘子龙和闫傒在《我国企业推行5S 的问题与解决之道》[9]中提到,5S 岗位人员安排不合理。这包括两方面:岗位设置不合理;人员能力达不到岗位要求。

[2]从岗位设置上讲:很多企业的5S 专职人员都是现场检查员, 每天的主要工作就是到现场检查。这也使5S 的推行水平停留在生产现场的维持上很难有提高。现场检查人员是5 S 推行基础的基础。但对致力于推行高水平5S 的企业来讲还不够。从人员能力上讲: 现场检查人员的主要工作就是到现场检查并汇总检查情况。所以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是最重要的。如果选一个“老好人”类型的人来做这个工作。就很难维持住公司的5S 水平。

结语

5S管理是近几年中国企业努力学习的管理思想之一,它的精华在于不仅仅一次地实施,而是确保整理整顿清扫清洁能够一直地持续下去,并最终形成一种在员工内心中的“素养”,许多学者在研究文献中都提到了,成功的5S可以带领企业走向一个高效率,低浪费并且清晰干净的工作环境,正是由于越来越多人认识到,5S可以通过低投入换来高绩效,5S正被越来越多的企业吸收并且实施。

虽然有众多的文献研究5S现场管理,但不可忽视的是,5S在中国企业的推广仍然困难重重,不仅有企业环境的因素,还有管理人员自身对5S的理解情况造成的推广困难和员工被培训的程度造成的接受苦难,这是5S在中国企业推广接下来需要面对的主要问题,我们应该积极认真地思考,寻求一个完整并且符合中国企业现状的培训推广机制,这才能使得5S在中国得到成功地推广,为中国企业带来更光明的未来。

致谢

本课题在选题和写作过程中得到朱彦元老师的悉心指导,李老师对本文写作的方法指导帮助我高效率地完成了本文,老师严谨的教学和踏实的精神使我受益无穷。

在本文的写作过程中,许多相关专业的同学提供了许多重要的知识点和提示,我在这表示最诚挚的谢意!

参考文献

[1]孙磊.5S管理提升班组文化品位.农电管理.2011(01)

[2]王爱娥.5S现场管理助企业又快又好发展.农药市场信息.2010(03)[3]永场.大庆石化5S现场管理确保安全生产.石油工业技术监督.2011(01)[4]马建英.基于“5S”的企业现场管理探讨.企业导报.2011(01)[5]王坚.浅谈5S 现场管理和CI 持续改进.科技创新导报.2008(07)[6]什么叫5S管理.中国职工教育.2011(03)

国际商务管理参考文献 篇6

(任课教师:肖慈方)

1. 《竞争优势》、《竞争战略》、《国家竞争优势》,Michel porter,华夏出版社,2003.8.2. 国际管理—教程与案例(第5版),作者:包铭心 等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4-1。

3. 国际商务,田明华,高等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系列规划教材,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8-1。

4. 国际商务(第二版),闫国庆 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7-1

5. 国际商务管理,孙国辉、曲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06月。

6. 国际商务——理论与实务,作者:王建华,北方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9-1。

7. 国际商务——21世纪商务系列教材,金润圭 主编,立信会计出版社,2006-5-1。

8. 国际商务管理,作者:胡松华,中山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06-2-1。

9. 国际商务——国际经济与贸易教程系列,黄丽鸣 编著,立信会计出版社,2003-1-1。

10. 国际商务(第2版),(美)约翰·J.怀尔德,等;北大出版社,2006年4月。

11. 国际商务:环境与运作(第10版),丹尼尔斯等 著,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11-1。

12. 国际商务(第5版),(美)钦科陶(Czinkota,M.R.)等著,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10.1。

13. 国际商务(第五版),(美)查尔斯·W·L·希尔,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9.。

14. 国际商务:全球竞争的挑战(第8版),(美)鲍尔(Ball,D.A.)等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10-1

15. 《觉醒的年代》,(英)查尔斯·汉迪,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1.16. 国际管理(中国版),作者:(美)帕达克(Phatak,A.V.),(美)巴贾特(Bhagat,R.S.),(美)卡什拉克(Kashlak,R.J.),(中)石永恒 著,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8-1。

17. 国际管理学-全球化时代的管理,作者:张新胜 等著,中国文史出版社,2002-8-1。

18. 国际商务管理(第二版),作者:薛求知,刘子馨 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2-1

19. 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外贸经济·国际贸易

20. “国际经济评论”杂志,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主办。

21. “国际贸易”杂志,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国际贸易研究所”主办。

22. “国际贸易问题”,中国对外贸易大学主办(学报)。

23. “国际金融”杂志,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主办。

24. 储祥银主编,《国际经济合作实务》,对外贸易教育出版社2002版。

25. 石建勋,《战略规划中国跨国公司:理论、案例、对策》,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06

26. 何家成,《公司治理比较--10家跨国公司案例》,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05

27. 藤维藻:《跨国公司战略管理》,上海人民出版社。

28. 陈建梁:《跨国公司投资管理》,复旦大学出版社。

29. 梁能:《跨过经营概论》,上海人民出版社,现代工商管理丛书。

30. 刘明顺:《企业跨国经营战略与管理》,立信会计出版社,现代企业管理丛书。

31. 历以宁、曹凤岐:《中国企业的跨国经营》,中国计划出版社。

32. 杨圣明 主编:《中国对外经贸理论前沿》,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33. “国际工程管理教学丛书”(20册),国际经济合作学会与天津大学合编。

34. 《国际企业管理》,谭力文,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年

35.“国际经济合作”杂志,商务部“国际经济合作杂志社”主办。

36. “国际商务”杂志、“国际商务研究”杂志。

37. 《国际企业管理》,马春光,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2

采购风险管理文献综述 篇7

(一) 国外风险管理研究现状。

国外学者对于风险管理的研究起步较早, 最早见于法国管理学家亨利·法约的代表作《一般管理与工业管理》, 他在该书中首次将风险分析的思想引入企业经营研究中, 但并未形成完整的体系。从此之后, 国外学者对风险管理展开了越来越深入的研究。

1、国外风险管理基本发展。

20世纪二十年代初期, 美国企业开始充分利用保险这一风险转移机制来保护资本。1929~1933年美国陷入了严重的经济危机, 促进了风险的发展。20世纪三十年代在美国产生了风险管理的基本构思。1931年美国设立企业经营者协会 (AMA) , 开展企业风险分析的研究和咨询活动。风险管理这个名词最早出现于1950年加拉格尔的调查报告《费用控制的新时期———风险管理》中。

到了20世纪六十年代, 更多的学者开始研究风险管理问题。1963年梅尔和赫奇斯出版的《企业的风险管理》及1964年威廉斯和汉斯出版的《风险管理与保险》运用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知识来研究风险管理, 使风险管理从经验走向了科学。1980年美国成立了风险分析协会, 这标志着企业风险分析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进入九十年代后, 企业风险分析的研究在欧洲和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开展得比较广泛和深入, 风险分析的方法和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不同类型的企业中。这些风险分析模型将风险识别与评价贯穿于企业整个生命期当中, 体现了动态风险分析的特点, 是风险分析观念上的一大飞跃。

2、风险的分类

(1) 损失不确定说。美国学者George E Rejda在《保险原理》中指出:风险是关于损失的不确定性。

(2) 损失可能说。美国学者海尼斯指出:风险一词在经济学中和其他领域中并无任何技术上的内容, 它意味着损失的可能性。某种行为具有不确定性时, 其行为就反映了风险负担。

(3) 预期结果与实际结果变动说。风险是在一定条件下, 时期内可能产生的结果的变动。威廉姆斯和汉斯提出:风险是在给定条件下, 特定时间内所可能发生的可能结果的变动。变动越大, 风险也就越大。

(4) 风险主观说。米歇尔·科罗赫等人强调的是“损失”与“不确定性”之间的关系, 他们认为风险是主观的、个人心理上的一种观念, 是人们主观上的一种认识。认为风险的定义是指个人对客观事物的估计, 不能以客观的尺度予以衡量。

(二) 国内风险管理研究现状。

我国对风险管理的研究起步较晚。段开龄教授从20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开始, 努力推动风险管理在我国的应用, 1985年6月发表了《风险管理及风险管理教育》的专题报告。1988年在上海财经大学系统讲授风险管理及保险学课程, 努力将这门课程引入中国的高等教育。之后, 便有更多的学者进行风险管理的研究, 并有了一定的理论成果。

1、风险的概念及特点。

卢有杰、卢家仪对风险的定义是:风险就是活动或事件消极的, 人们不希望的后果发生的潜在可能性。

刘均通过对前人有关风险的概念和含义的文献进行整理和分析, 提出以下有关风险的特征:风险具有客观性, 风险具有个体上的偶然性和总体上的必然性, 风险具有损失性, 风险具有普遍性, 风险具有可变性。

2、风险管理体系。

许苹认为风险预警体系应包括风险预警指标体系、风险预警模型和预警界限。

张克友指出高校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由预警信息系统、预测系统、预测指标体系、预测准则、预测对策系统构成。

廖颖林从管理工作流程的角度认为风险体系由风险信息来源、风险信息指标体系、风险组织体系和风险预警法规体系四部分组成。

杨乃定教授从系统工程的角度认为风险体系结构应该由管理目标、管理组织、系统方法及企业风险信息有机结合而成。

3、风险评价方法。

风险评价方法是对可能发生的风险的概率以及风险可能导致的损失大小的评价的研究, 它是在风险因素以及风险指标体系被确立以后又一非常重要的环节。对于风险评价方法研究, 由于应用领域的不同方法也会有所不同。国内外风险评价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模糊综合评价法、层次分析法、结构方程模型、多层灰色理论、修正Z值风险模型、主成分分析法、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综合功效系数法等等, 这些方法也被大量地运用到了风险的评价当中。

黄崇福等、徐颖、沈国柱分别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风险进行了评评价。

鲁耀武运用了层次分析法对采购供应商的选择进行了评价。

王福秋通过运用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对供应商风险因素进行评价。

肖美丹利用多层灰色理论对零售企业顾客满意度风险进行了评估。

二、采购风险相关研究动态

(一) 国外采购风险研究现状。

早在1980年, Spekman和Hill基于当时产业与经济发展状况, 建议企业管理者应该采取一套有效的策略经营模式以应对采购活动中的不确定性。

1982年, Valla指出, 企业在采购过程中会遇到一定的风险, 采购风险对企业的影响程度会因供应商和采购商特征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采购商和供应商之间的互动必定会影响到彼此长期的合作关系。

为了提升企业的采购管理能力并降低采购过程中的风险, Leenders和Fraron提出了五项主要的采购策略:供应的保证、供应的维持、成本的减少、环境的变迁及竞争的优势。

Alberto Sardinha (2008) 基于2007年采购的挑战, 设计了用于长期柔性合同的粘结力的供应链环境下, 对为均衡风险的混合采购行为进行定量评价的方法。

彼得·贝利提出了采购风险管理的宏观方法:明确采购目的、建立供应商资格审查制度、建立保证金制度、建立采购监督管理制度。

(二) 国内采购风险管理研究现状

1、采购风险的识别。

张明霞将对风险的研究带入企业物资采购中, 并指出了企业物资采购中存在的风险主要分为外因型风险和内因型风险。外因型风险包括意外风险、价格风险、采购质量风险、技术进步风险。内因型风险包括计划风险、合同风险、验收风险、存量风险、责任风险。

刘彬、万薇薇识别出采购风险主要分为采购内部风险 (计划风险、合同风险、验收风险、库存风险、责任风险) 和采购外部风险 (合同欺诈风险、价格风险、质量风险、技术进步风险、意外风险) 。

吴新宇认为采购风险可以分为采购提前期风险、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外汇汇率波动风险、采购合同风险。应做好供应商管理库存、与供应商战略合作、采购数量分配、利用Va R方法做好汇率变化的走势预测, 规范采购合同文本等措施来规避风险。

黄荣文认为采购风险可以分为国家性风险、汇率风险、价格风险、合同欺诈风险、运输欺诈风险等, 需要利用相应的预测和评估国际贸易风险的方法来降低风险。

詹正华、刘诗宇指出非金融企业主要面临六类风险:环境风险、战略风险、财务风险、运营风险、市场风险、危害性风险。

谢玉文研究了油田风险的识别, 指出了风险识别的重要性和原则, 以及风险识别的四种方法:风险清单分析法、风险源分析法、问卷调查法、财务报表分析法。

2、采购风险评估。

佘廉对企业采购风险管理进行了探讨, 从交货风险、市场风险、供应商资信风险、人员素质风险及财务风险五个角度入手建立了企业采购风险指标体系。

侯丽英在分析原料采购价格风险的基础上, 介绍了金融风险评价工具中的Va R模型及其参数估计方法, 并将其应用于企业采购中价格波动风险的定量分析, 为科学地规避材料价格风险提供了新思路。

万晓、闫琳提出了将风险值Va R方法引入采购风险测量过程, 利用Va R方法中的Risk Metrics模型对价格收益率序列方差进行拟合, 建立采购风险度量模型。

陈艳提出了用Va R模型对国际采购风险进行定量分析, 并引入期货合约以降低国际采购风险, 为企业进行有效的风险决策提供量化的决策依据。

蒋望东提出了使用CVa R方法建立数学模型对采购过程中的基于价格波动的风险进行量化, 为有效控制采购风险提供了新思路。

高建伟以采购风险评价的一般分析为基础, 将风险矩阵引入企业采购风险评估中, 对企业的采购过程进行风险评估, 为企业采购提供了一种结构性风险评估方法。

3、采购风险应对。

刘彬、万薇薇以电力建设企业为例, 识别出电力建设企业采购过程的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 并提出相应的采购风险防范措施和采购风险应对策略。

孙智亮提出了企业物资采购风险防范的六项措施:强化对供应商的选择和管理;强化对物资需求和物资采购计划的管理;对物资采购招标与签约的监督;对物资采购合同台账;合同汇总及信息反馈的管理;对物资采购合同执行中的监督管理;对物资采购绩效的审计考核。

雷辉提出了采购风险的三种管理方法:目标导向管理方法、行为导向管理方法、缓冲导向管理方法。

金涛对工程项目物资采购风险提出了防范措施及对策:加强计划管理、集中招标、加强供应渠道管理、完善合同审查制度。

季辉提出了防范企业物资采购风险的审计对策:建立与完善企业内控制度、加强教育、提高素质;加强对物资采购招标与签约监督;加强对物资采购全过程、全方位的监督。

张丹认为物资采购长期以来未能得到企业足够的重视, 然而却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生产、销售等相关环节。物资采购中会面对一系列的风险, 企业有必要提升自身的采购水平, 做好保障工作, 降低采购风险。他通过对物资采购相关理念的概述, 综合探讨了做好物资采购风险管理的保障, 以及做好物资采购关键环节的风险管理措施。

王明玉、许道云分析了基于供应链的采购管理风险产生的环境背景, 以及主要来源, 并探讨了采购管理风险管理的具体策略。

三、研究评述

情感管理文献 篇8

关键词:报酬 激励 盈余 管理 文献 综述

一、引言

管理者报酬激励是基于委托代理理论的一项公司治理机制,主要通过设计与企业利润或企业价值相关联的薪酬契约,实现所有者财富最大化的目标。由于薪酬契约与会计信息和企业价值的关联性,管理者报酬激励很早就被国外学者认为是盈余管理的主要动机之一。Watts and Zimmerman(1986,1999)提出盈余管理动机的三大假设:奖金计划、债务契约和政治成本。其中,奖金计划假设认为,其他条件不变时,实施管理者奖金计划的企业,其管理人员更可能將报告盈余由未来期间提前至本期确认,这实际上是一种机会主义行为。随后,诸多实证研究证实了管理者基于激励动机的盈余管理行为,有关管理者报酬激励与盈余管理关系的研究也成为西方盈余管理研究中的热点问题。

二、管理者报酬激励影响盈余管理的相关文献综述

(一)国外研究

利用会计应计项目,通过会计政策选择调整盈余是盈余管理的重要手段,由于管理者的某些薪酬契约和奖励计划与会计盈余相关联,因此一些国外学者检验了在奖金计划之下,管理者对于会计应计项目的调整。 Healy(1985)研究指出,设置了奖金上限的公司,其管理者在达到奖金上限的情况下,更可能在编制报表时采用递延收益的方法调整盈余。Gave and Austin(1995)延续了Healy对于会计应计项目与奖金计划界限的研究,发现在盈余落入较低的奖金下限之前,管理者会选择增加收入的会计应计项目调整盈余。Guidry,Leone and Rock(1999)检验了奖金最大化假设,即管理者做出可操纵性应计项目的决策来最大化他们的短期收益。他们的发现与 Healy(1985)也是一致的。

管理者也会通过调整会计盈余来影响公司的股票价格,以最大化他们与股票或股票期权关联的薪酬。Beneish (2002)发现管理者夸大公司盈余来影响股票价格,并在股票价格上涨时出售其所持股票或实现其股票增值权。Gao and Shrieves(2002)也发现管理者报酬激励中的股票期权奖励与盈余管理高度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在近几年有关管理者报酬激励与盈余管理的文献中,研究者在考察二者关系的同时也关注了外部监管环境与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对这一关系的影响。GoldmanandSlezak(2004)发现与公司股价相关的薪酬使得CEO有操纵会计信息的动机,并分析了监管水平外因的变化如何影响薪酬激励敏感度和操纵的平衡水平。Cornett Marcusand Tehranian(2009)通过实证研究证明公司对CEO的期权激励会使盈余管理增加,当有更多的来自资本方的对于管理者的监控时,比如机构投资者持股,董事会中的机构代表,以及外部独立董事,盈余管理水平会降低。

(二)国内研究

相比于国外学者的研究,我国学者对这一问题关注时间较晚,这与我国资本市场、企业激励机制的发展状况有关。王跃堂(2000)利用上市公司对三大减值政策(存货、短期投资和长期投资)的应用,通过对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行为及其经济动机的实证研究表明,西方的三大盈余管理动机假设在中国缺乏明显的证据支持。蒋义宏和魏刚(2001)则将中国上市公司的动机概括为“扭亏为盈假设”、“配股资格假设”和“高价发行假设”,管理者报酬激励动机并未包含其中,并且,这些假设也被国内许多学者的实证研究所证实。

一些学者开始呼吁重视加强管理者报酬激励机制建设,建立管理层持股、股票期权等薪酬激励制度(《中国契约经营者激励约束机制及其有关政策研究》课题组,2002;朱国乱和方荣岳,2003;李银珠,2006;)以完善公司治理机制,提升公司绩效。2006年《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办法》实施以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到了管理者激励机制、特别是股权激励对于盈余管理的影响,但结论却不甚一致。

部分学者在研究公司治理问题与盈余管理的关系时,将管理者持股作为公司治理机制的一个主要因素进行研究,刘斌等(2003)研究发现,无论是增加或降低CEO薪酬,均不存在盈余管理或利润操纵的机会主义行为。邹海峰和陈晓(2007)发现上市公司利润操纵行为与实际控制人股权集中度、管理层报酬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性,上述关系在实际控制人为非国家股股东时更加明显,在实际控制人为国家时则不明显。

一些学者以实施了股权激励的公司为研究对象,考察了管理者激励与盈余管理的关系。肖淑芳等(2009)检验了股权激励计划公告日前经理人的盈余管理行为,发现了经理人通过操纵性应计利润进行的向下的盈余管理,而公告后存在反转现象。耿照源等(2009)发现实施股权激励的公司比未实施的公司表现出更严重的盈余管理。

三、小结

经过近三十年国内外学术界对盈余管理问题的研究,以及对管理者报酬激励与盈余管理关系的研究中发现,管理者报酬激励是影响盈余管理的重要动机之一。这种动机的产生源于管理者报酬激励与公司业绩的关联性,一方面如果报酬激励与公司业绩的关联性不强,就会导致激励不足,而业绩与管理者报酬激励之间较高程度的关联又容易引发盈余管理行为的发生。由管理者报酬激励所引发的盈余管理行为则会受到公司治理环境和外部监管环境的影响。对比国内外对于这一问题的研究结论还能够发现,我国学者对于管理者报酬激励与盈余管理关系这一问题开始关注的时间较晚,这与管理者报酬激励机制在我国的发展程度有关。另外作者还发现在管理者报酬激励与盈余管理关系的研究中,缺乏在国有产权视角下对管理者报酬激励与盈余管理关系研究,以及管理者报酬激励引发盈余管理行为对其激励效应的影响的相关研究。

参考文献:

[1]李银珠,股票期股薪酬制度及其在我国的应用[J].会计研究,2006,3.

[2]王化成,中国上市公司盈余质量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3]王跃堂,朱林,陈世敏,董事会独立性、股权制衡与财务信息质量[J].会计研究,2008.

[4]张兆国,刘晓霞,邢道勇,公司治理结构与盈余管理—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中国软科学,2009.

[5]于李胜,盈余管理动机、信息质量与政府监管[J].会计研究,2007,9.

[6]Balsam,S..Discretionary accounting choices and CEO compensation.Contemporary Accounting Research,1998.

上一篇:比亚市地方税务局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汇报材料下一篇:2024年 镇整治违法建设违法用地专项工作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