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集镇食用菌发展情况

2024-09-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王集镇食用菌发展情况(精选10篇)

王集镇食用菌发展情况 篇1

王集镇食用菌发展情况

王集镇食用菌通过近几年的发展,形成徐渡、张坝两个基地,种植面积400万平方尺。在发展过程中受到前几年市场价格的波动,造成许多大户闲置菇房,针对这种状况,镇、村两级积极招引外地客商,带资金、带技术来承包菇房,徐渡基地目前已有71个菇房种上双孢菇、茶树菇等品种,每个棚的产出量1000斤以上,价格都保持在4元/斤左右,张坝基地38个菇房全部种植双孢菇,产出量也都在千斤以上,价格都维持在4元左右,张坝基地今年在种植上放弃过去堆料的繁琐和用工,利用鸿丰果蔬基地的金针菇下脚料作为底料种植双孢菇,大大的降低用工成本。保证了较好的品质。

王集镇食用菌发展情况 篇2

1 食用菌机械化高效栽培产业发展情况

1.1 发展现状

全县食用菌以机械化为主导的高效栽培企业近60余家, 已经成为我国食用菌工厂化高效栽培第一县。其中省级农业龙头企业3家, 市级农业龙头企业15家。重点推广机械打包、高压脉动抽真空灭菌、净化室流水线接种、叉车搬运、智能化调节生产环境等技术。每天菌包制作规模突破260万袋, 日产鲜菇约1 100 t, 2014年全县食用菌总产量39.8万t、总产值35.1亿元, 创造就业岗位逾2万个, 从业人员年平均工资在3万元左右。每年吸收利用木屑、秸秆等农林产品下脚料逾50万t, 间接带动农民增加收入超2亿元。创建无公害、绿色、有机品牌100余个;“灌南金针菇”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新安镇获批国家“一村一品”示范镇;香如公司的“香意”杏鲍菇荣获国际农产品交易会金奖、江苏省“名牌产品”。

1.2 发展历程

20世纪80—90年代, 灌南县当地菇农开展双孢蘑菇规模化大棚种植, 栽培面积达逾110万m2, 年产量达7 000 t以上, 市场交易额达1.4亿元, 平均效益13.5万元/hm2左右。20世纪90年代末至21世纪初产业规模渐趋减缩, 该县食用菌产业规模逐渐由全县14个乡镇减缩至花园、三口和新安等3个乡镇, 经济效益同比明显下降。2006年来, 栽培品种由平菇等常规品种改换为市场效益高的纯白金针菇、秀珍菇等新品种, 栽培模式由季节性大棚改换为机械化高效栽培, 全县食用菌产业强势崛起。目前, 已建成了以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为中心、其他乡镇为辅的良好食用菌产业格局, 集聚发展香如、裕灌、联农等大型食用菌机械化生产企业, 产销形势良好。

1.3 发展措施

一是明确发展思路, 做好产业规划。食用菌机械化高效栽培产业起步之初, 便实行“走出去”与“请进来”战略相结合, 组织技术人员和菇农大户到福建古田、浙江龙泉以及山东青岛等地参观学习, 积极邀请食用菌产业体系首席专家张金霞等业内知名学者指导, 聘请李玉院士为特别顾问, 通过一系列规划措施让这一新兴绿色产业, 朝着专业化的方向发展。二是强化政府引导, 加大政策扶持。政府高度重视食用菌机械化高效栽培产业发展, 多次召开专项工作会议进行研究部署。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推动全县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同时每年财政项目资金优先用于食用菌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与吸收。通过政策扶持, 食用菌机械化高效栽培企业单体规模不断扩大。三是强化机制创新, 打造发展平台。健全市场流通机制, 建立准确、快速市场信息网络, 形成功能完备、服务能力强的产品营销体系。积极推动多元化资本投入机制, 以社会资本为主, 政府扶持引导为辅的原则, 形成工商、民间、扶持资本等多元化投入产业的喜人局面。不断创新运行机制, 充分发挥龙头企业与合作组织的示范带动作用, 形成“市场+龙头+基地+农户”良性互动的发展格局。四是发挥科技作用, 做好示范推广。以服务全县食用菌机械化高效栽培产业为宗旨, 加大经费投入, 充分发挥中国农科院、李玉院士团队2个高层次科技创新团队和灌南县食用菌研发中心作用, 积极引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等关键技术科研创新工作。积极为全县食用菌机械化高效栽培企业、基地和大户提供技术指导与培训, 解决产前、产中、产后的生产问题, 保证全县食用菌产业的健康平稳发展。

2 采用的机械化高效栽培关键技术

灌南县积极引进食用菌机械化高效栽培技术, 优化生产工艺。食用菌机械化高效栽培技术是集模拟生态环境、智能化控制、自动化机械作业于一体的生产方式, 具有封闭式、设施化、机械化、标准化、周年栽培化等特点。

2.1 培养料机械制包技术

机械制包技术与传统生产上利用手工制作菌包相比, 机械打包操作过程安全简单、省工省时, 而且成本低、灭菌彻底, 有效克服了菌包传统制作方式诸多劣势。拌料前首先要过筛除去木屑中的树皮、树枝等杂质, 然后将木屑、玉米芯、麦麸等主要原料倒入搅拌机料斗内搅拌10 min, 再加入玉米粉、豆粕粉、石灰等辅料, 边搅拌边加入一定量的水, 搅拌15 min便可开始装袋。装袋前用红外线水分测定仪检测水分, 水分、p H值高低与原种相同。常选用对折口径 (17~18) cm×38 cm×0.005 cm规格的高压聚丙烯塑料袋, 使用双冲压装袋机填料制包, 每袋装填湿料1.10~1.25 kg, 料高18~20 cm, 料中间预埋孔径2 cm、长16~17 cm规格的塑料打孔棒, 拉紧颈套使其与料面紧贴, 用防水透气型专用塑料盖封口。

2.2 变温脉动抽真空高压灭菌技术

食用菌传统生产上采用100℃常压灭菌要14~20 h, 费工费时, 燃料成本高, 灭菌不彻底, 不宜大规模推广应用。高压灭菌技术, 第1步是打开排气阀, 启动真空泵抽取灭菌锅内的冷空气和送气管道内的冷凝水, 当排气管无液态水流出、锅内压力达到0.08~0.09 MPa时停止抽真空;第2步, 打开送气阀通入1.5~1.8 kg/cm2高温蒸汽, 当灭菌锅内温度达到50℃时, 停止输送蒸汽, 启动真空泵抽真空, 当真空度达到0.04~0.06 MPa时停止抽真空, 开始继续通入蒸汽升温;当灭菌锅内温度达到70℃时再抽真空1次, 30~40 min后灭菌锅内温度升至90℃, 保温10 min;继续升温至110℃时保温10 min, 接着升温至121~124℃, 保温保压90 min后灭菌结束。高压灭菌技术是灭菌杜绝残留在冷空气和冷凝水中的污染源, 保证培养料理化性质不变, 减少养分损失。虽然一次性投资相对较大, 但是操作安全简单, 省工省时, 而且燃料成本低、灭菌彻底, 有效克服了常压灭菌的诸多劣势。

2.3 空气净化流水线接种技术

传统食用菌接种箱接种速度慢、菌包成品率低等弊端。净化室流水线接种技术, 是综合利用空气净化过滤系统、医用超净工作台、制冷机组、风淋室、臭氧发生器、不锈钢自动传送带、电子计件器等仪器设备组建二次空气净化接种室室。接种室温度可根据需要灵活调节, 空气中的竞争性杂菌孢子得以高度过滤净化, 菌包成品率达99.5%。而且环境舒适, 接种速度快, 接种量实现精准计件, 按人均每小时接种菌包数量计算, 劳动效率是接种箱的4~6倍, 同比提高10%。

2.4 大库叠放式高效养菌技术

传统食用菌作坊式季节性生产上, 养菌设施因陋就简, 环境条件差, 培养环境全靠生产者经验把握, 环境参数变化较大, 菌丝生长同步性差, 竞争性杂菌感染率偏高, 严重时高达50%以上[1]。大库养菌技术是综合应用温湿度控制仪、制冷机组、换气扇等设备组建面积400~5 000 m2的大型杏鲍菇标准化养菌室, 生产者利用电动叉车将摆满菌包的2个培养架叠放起来。空间利用率是普通层架的1.6倍, 平均每个菌包培养管理成本降低0.13元。而且竞争性杂菌感染率可有效控制在1‰~2‰, 可有效保证菌丝发育整齐一致, 菌包成品率和同步性较高。

2.5 双孢蘑菇栽培料隧道二次发酵

双孢蘑菇栽培料隧道二次发酵首先是将稻麦秸秆与牛粪粉碎, 均匀添加石灰后, 在水泥场地上室外建堆预湿7 d, 中间翻堆2次, 混匀粪草, 维持料温55~70℃。然后, 将培养料转运至发酵隧道, 中间翻堆2次, 保证料质均匀, 维持料温60~78℃。7 d后, 将培养料移入另一条发酵隧道, 再发酵7 d, 完成巴氏灭菌和堆料腐熟, 整个发酵阶段22 d。与传统在配料发酵技术相比, 隧道二次发酵秸秆质地软化, 养分转化彻底, 更利于菌丝吸收和高产创建。

2.6 洁净区臭氧消毒与环境微生物检测

洁净区臭氧消毒技术是利用臭氧发生器产生臭氧在冷却室、接种室等洁净区维持20 mg/kg臭氧浓度, 1.5~2.0 h即可杀灭空间和物体表面附着的竞争性杂菌孢子;同时, 借助PDA平板检测洁净区微生物孢子量, 利用经121℃高压灭菌30 min后制作的PDA培养基培养皿平板, 放置于洁净区的操作区和角落, 敞开培养皿盖15 min后合上盖子, 用封口膜封口后置于28℃恒温培养箱内培养24 h, 若菌落数量<3个, 则表明该区域相对洁净;若菌落数量≥3个, 则表明该区域存在较大杂菌游离孢子, 需要加大环境卫生工作力度。该技术一次性投入较少, 不仅设备器材可以多次使用, 而且可以随时为管理者提供可靠的管理依据。

3 发展建议

近年来, 灌南县食用菌机械化高效栽培产业正进入一个外延扩展和内涵提升并举的发展关键期。建议以“一带一路”连云港农业国际合作示范区建设为契机, 继往开来, 开拓创新, 坚持政府引导、科技引领、市场化运作、产业化经营的思路,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以技术创新为动力, 推进产业提档升级, 加快技术改进步伐, 进一步促进食用菌机械化高效栽培产业更快更好发展。

3.1 推广应用育菇环境物联网技术, 进一步提高产业智能化水平

育菇环境物联网技术是一项现代农业高科技系统工程, 涉及到生物技术、电子技术、自动化技术、信息技术、化学技术、新材料技术等多学科知识的融合与应用[1]。管理者只需按生产要求, 根据菇体发育特征和需求远程调控菇房环境参数, 保证育菇室内适宜的温度、湿度、光照和二氧化碳浓度, 温度误差0.5℃, 空气相对湿度误差1%。实现数字化精准控制, 不仅可以提高生产效率, 而且可以智能化精准监测调控养菌和育菇阶段环境参数, 有效克服了中央控制系统灵活性不足的缺点, 从而达到鲜菇优质、无公害和高产目的[2]。

3.2 试验示范液体菌种袋栽技术, 进一步提高自动化接种水平

部分食用菌企业至今仍在使用枝条麦粒型或木屑麦麸型固体菌种, 从母种到原种再到栽培种的制种周期长达70 d左右, 批次间菌种菌龄差异较大, 用工多、耗时长, 优质菌种难以长期保证;而液体菌种袋栽技术, 从母种到原种再到栽培种仅需40 d左右, 制种周期可以缩短30 d, 既省料省工省时, 降低制种成本, 又可以获得菌龄一致、活力强、质量优良的栽培种, 同时还可以用液体菌种转接出菇用的栽培包, 养菌周期可以缩短5~7 d, 推广应用价值极大, 还可以有效解决当前生产上存在制种周期长、生产成本高等问题, 同时该技术既可以缩短制种周期, 又可以提高机械化应用程度[3,4]。

3.3 大力发展食用菌产品精深加工技术, 延伸产业链条

全县当前的食用菌生产企业均为鲜品销售, 缺乏精深加工, 普遍科技含量不高, 产业链条不丰富, 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差。鉴于此, 建议引进食用菌加工企业, 全套引进欧洲堆料和种植设备, 建设集生产、加工、出口、科研为一体的外向型农业产业化基地, 提升食用菌产业的整体层次和深加工能力[5,6]。

参考文献

[1]孟宪清, 韩柏和, 李兴旺.食用菌机械化生产技术推广研究[J].农产品加工, 2009 (2) :61-62.

[2]韩航玲.枣庄市台儿庄区食用菌产业现状及升级发展建议[J].现代农业科技, 2014 (16) :318-325.

[3]石文权, 贾琦.西安市食用菌产业现状与发展思路[J].食用菌, 2009 (3) :6-8.

[4]李玉.中国食用菌产业的发展态势[J].食用菌, 2011 (1) :9-13.

[5]刘士旺.我国食用菌产业发展与研究动态[J].中国食用菌, 2009 (1) :61-62.

集镇建设情况汇报 篇3

集镇是联结城市和乡村的桥梁,是农村乡镇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农村实现现代化的基础。坚持城乡统筹发展,加强集镇规划建设管理,加快城镇化建设进程,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为促进我镇集镇建设,县人大各位领导深入我镇进行视察、走访,对我镇集镇建设提出了很好的意见,这对我镇后期集镇建设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现将****镇集镇建设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随着经济的发及国家“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的需要,****镇党委、政府于1995年5月向县委、县政府报告,请求将镇政府及镇直机关迁建到大桥村宋家坪。1996年开始在全镇腹地宋家坪建设中心集镇。1997年12月28日,镇政府机关率先迁住新集镇,揭开了新集镇建设的序幕。新集镇沿316国道依势而建,经过几届政府的努力,已经初具规模,集镇全长公里,总面积亩,镇内地势平坦,水源充足,交通便利,住户集中,现有住户户,常住人口余人,是****县乃至湖北连通陕西的边贸口子镇。

97年开始建设时,为了扩大集镇建设规模,镇党委政府大力宣传,在各村广泛邀请群众到集镇建房兴业,当时有一百多户群众从各地来买地建房。由于建设初期,各项事业启动困难,当时的建房没有收费,缺乏合理的规划,导致集镇建设一度陷入混乱,不按规划开发、未批先建的现象没有及时制止,给后期管理带来了一定的困难。2009年,新一届党委班子成立后,本着“规划先行、建管并举、镇村协调、突出特色、加快发展”的思路,着力抓好镇村集镇建设,着力打造边贸口子“明星”镇。一是高标准、高起点规划建设集镇。坚持规划先行,邀请市、县设计专家实地查看集镇地形地貌,制订了依托316国道向两端扩延,“一廊多组团”(316国道为一廊,集镇分为工业区、商业区、居住区为多组团)式的集镇中长期建设规划,科学拓展集镇发展空间,合理确定集镇建设的项目、时间和规模。二是完善一套制度。出台了《****镇集镇规划土地管理制度》、《****镇集镇环境卫生集中整治实施方案 》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制度,对镇辖区内主干道划分成9个责任区,责任到单位、到人,量化考核标准,不断健全集镇管理长效机制。三是完成一批净化靓化工程。2010年,党委政府就全面启动了集镇净化靓化工程。筹措资金在街道修建一定数量的垃圾池,在郊区修建一个垃圾填埋场,彻底解决垃圾乱倒乱堆污染环境污染水源的状况。规划在集镇主、次两条干道安装高杆路灯60余盏;在集镇公路两旁各拓宽1.5米铺设人行道彩砖,解决集镇摩托占道乱放和行人安全问题;按照“统一尺寸、统一格调、统一高度、统一安装”的原则制作并更换集镇商铺广告牌,打造整齐

靓丽的商贸一条街。四是新建一个市场。在集镇中心新建一个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为当地农产品交易和群众生活提供很好的平台,倾力打造****县江南片区农副产品综合批发交易中心。目前市场主体工程已经完工。

进一步规范集镇管理,优化集镇人居环境,提升集镇品位,镇党委政府对全镇集镇建房用地情况进行了清理。集镇现有建筑面积平方米,其中国有面积平方米,集体面积平方米。2008年3月至今,集镇新增住房户,新增住房面积平方米,改建户,其中已办有手续的宗(涉及商业开发性质宗,居民建房宗,其中存在少批多建的宗。),总面积平方米,涉及耕地宗,面积平方米;未办手续的宗(涉及商业开发性质宗,居民建房宗),总面积平方米,涉及耕地宗,面积平方米。

二、存在的问题和主要原因。

1、规划部门办事程序不明确。建房多次申请办理规划手续而不能办理,致使合理用地也无法审批,因而造成了违法用地案件时有发生。

2、部分用户为骗取手续,盲目迁入户口,以多户联建或拆旧换新为借口报批,而实际是在搞开发。部分房地产开发商受利益驱动,为了降低成本,逃避规费,擅自开发。

3、过去住房未按手续办,擅自开发的现象比较多。目

前全镇共有违规建房户,政府对已建房屋建筑质量、管理上没有明确抓手,同时由于涉及群众人数众多,一管就会犯众怒,工作难以开展。

4、对未报先建、未批先建、乱搭乱建等现象,政府及时出面制止并责令停工,但由于政府无执法权,缺乏相应执法手段,造成政府在现场时停工,离开即复工的现象。

5、有些群众确实需要建房的,政府无明确的收费项目和相应处罚手段,使政府不能作为,造成了大量违规建筑。

三、意见及建议

为加强集镇土地管理,促进集镇建设集约、节约用地,规范集镇用地秩序,切实做到有法可依,执法必严,建议从以下几点着手整治:

1、加大集镇用地的监管力度,严防以各种名义骗取手续,开发违规商品户、居民房。

2、各相关职能部门要协调配合、统一行动、联合执法,对那些拒不办理审批手续,又不停工,抢建强建的违规建筑,采取强制停工、停电、停水等措施,坚决做到完善一户,复工一户。

赵集镇烟叶生产情况简介 篇4

赵集镇辖26个行政村,113个自然村,342村民小组,6.8万人,12.6万亩耕地。今年以来,赵集镇党委、政府采取得力措施,不等不靠,超前行动,科学规划,狠抓落实,使2009年的烟叶生产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共收购烟叶302700斤,实现税收515636元。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是强化领导。镇里成立了以镇长为组长,主管烟叶生产的副职为副组长,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烟叶生产领导小组,负责全镇烟叶生产的规划、指导、协调等项工作。镇、村、组三级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明确了各村支书为本村烟叶生产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其他干部为直接责任人。要求每个副乡级以上领导分包一个示范村和一个重点户,每个管理区推选出一个重点村由管理区书记分包,及时帮助指导工作。

二是超前规划。为了确保烟叶生产顺利推进,我们在去年种秋前就对今年的烟叶面积进行规划,插标定块,并把任务分解到村,落实到人。镇、村主要领导还带领有关人员逐村、逐组、逐地块进行摸底,合理调整土地,落实承包大户。

三是强化督查。为了确保规划落到实处,我们组织全体班子成员和各管理区书记对全镇各村土地流转情况、大方大块情况、插标情况每三天进行一次全面督查,及时掌握工作开展情况。每五天召开一次由各村支书、副支书、文书参加的烟叶面积落实评比会。对于每次评比排在后三名的,提出严厉的通报批评,连续评比排在后三名的,对支书、副支书、会计提出黄牌警告,责令其向党委、政府写出深刻书面检查,并取消该村评先资格。

曹武镇集镇规划建设情况简介 篇5

曹武镇位于京山东部,地处应城市、天门市、京山县交界的三角地带,因曹操在此屯兵练武而得名,素有“京山东大门”之称。全镇辖28个村,155个村民小组,2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33475人,其中农业人口27523人。版土面积186.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7899亩,其中旱田2782亩。山林面积98285亩,其中有林面积68794亩。集镇人口6400人,集镇建成区面积1.3平方公里。

一、集镇规划编制的背景

按照县委、县政府建设“生态京山”的发展战略,就如何实施“三化”同步,大力推进“两化”建设,镇党委、镇政府认真分析了曹武的自身优势和有利条件,突出科学发展,实施城乡统筹,凸显城镇特色,促进跨越发展,发挥优势,扬长避短,确立发展定位,结合发展定位编制集镇规划,以此凝聚人心,提振精神,抢抓机遇,加快发展。

1、区位优势:曹武是荆门市、孝感市、天门市三市交界三角地带,是京山县的“东大门”,西接京山工业园区,东临汤池温泉,区位优势十分明显。

2、交通优势:随岳、武荆二条高速公路通过,曹双公路升级为省级公路,皂当公路升级为国道,下高速后到曹武与到京山一样方便,时间都在十分钟左右。

3、突出休闲旅游。凭借汤池温泉名气、人气,依托香港富华实业有限公司百万葵园项目借势发展。

4、着眼长远发展。坚持科学谋划、特色经营,一方面立足当前,充分体现近期建设的现实需求,另一方面,着眼长远,准确把握集镇发展长远目标,便于和未来发展相协调,体现较强的可操作性。

三、集镇的总体规划

集镇总体规划为30年,人口规模达到3.8万人,总面积1034.6万平方米,15518亩,10平方公里。

1、工业区:对接京山工业园,把集镇西边、南边规划为工业区,作为工业预备地,总面积475万平方米,7200亩。

2、休闲旅游区:对接京山、汤池旅游,规划跃进垱水库周边为休闲旅游区,总面积373.2万平方米,5598亩。一是水域面积73.4万平方米,1100亩;二是百万葵园项目13.3万平方米,200亩;三是商业区面积16.3万平方米,面积245亩;四是公共活动广场9.4万平方米,143亩;规划了三个广场,一个公园;即:曹武广场、尔敬广场、人民广场、滨湖公园;五是公路公共绿地260.8万平方米,3910亩;六是高档酒店2处,农家乐一条街;七是规划了四片网球场。

3、居住生活区:发挥区位优势,把曹武打造成京山的后花园,服务京山工业园,建设工业园区的生活基地。规划住宅建筑占地面积181.4万平方米,2720亩,居住户数7600户,其中独

王集镇食用菌发展情况 篇6

近年来, 由于农业产业化调整步伐的加快, 利辛县胡集镇也加速了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 各种名特优农产品的种植及引进, 不仅丰富了广大农民的日常生活, 也为农民的增产、增收带来利益, 而葡萄种植就是其中十分重要的一项内容。

1 胡集镇葡萄产业发展现状

1.1 胡集镇农业发展概况

胡集镇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镇, 面积约70 km2, 常住人口10万人左右, 人均耕地面积0.12 hm2。位于皖西北地区, 隶属于中国药都亳州市, 毗邻阜阳市, 与利辛县、颍东区、颍上县交界, 区位优势明显, 交通便利。近年来, 当地经济发展迅猛, 目前全镇农作物种植主要以小麦为主, 约占农作物种植面积的90%以上, 兼种大豆、玉米、油菜、棉花、土豆、花生等其他经济作物。年产小麦近1万t, 其他经济作物产量也十分可观。

1.2 胡集镇葡萄种植已经初具规模

在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有力带动下, 胡集镇经过积极实践探索, 在确保粮食种植面积的前提下, 不断引进资金技术, 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产业, 尤其是葡萄种植以及葡萄加工等相关产业的发展。2009年发展无公害葡萄12 hm2, 2010年产量19.5 t/hm2, 经济效益9.36万元/hm2, 可获利112.32万元;2010年由群众联户建立胡东社区居委会无公害葡萄示范园, 该示范园占地26.67 hm2, 预计年经济效益可达249.6万元。

当地的葡萄产品可以通过葡萄专业合作社与大型超市直接进行业务洽谈销售, 也可以与葡萄酿酒企业联系, 还可以引进市场化竞争机制, 进入农贸市场批发零售。

1.3 葡萄种植效益可观

在葡萄种植发展的初期, 胡集镇采取的是购植成品果树苗。按株距1 m、行距2.8 m, 可以栽植3 000株/hm2左右。加上前期整修土地、购买肥料、工人工资、水资源、病虫害防治、果树苗管理及其他费用, 大约需投入3.9万元/hm2, 产出19.5 t/hm2, 经济效益9.36万元/hm2。

与小麦种植效益相比较:小麦种植需种子150 kg/hm2, 土地整修费用600元/hm2, 需碳酸氢铵750 kg/hm2、过磷酸钙750 kg/hm2、尿素150 kg/hm2、磷酸二氢钾300 kg/hm2, 病虫害防治农药及喷洒费用1 200元/hm2, 收割费用750元/hm2等其他费用共计大约8 400元/hm2;小麦约产出7 500 kg/hm2, 经济效益14 250元/hm2。与白菜种植效益相比较:白菜需种子约7.5 kg/hm2, 土地整修费用1 500元/hm2, 需复合肥料750 kg/hm2、农家肥15 t/hm2, 病虫害防治费用1 500元/hm2, 收割及贮藏费用1 500元/hm2, 及其他各项费用共计大约9 750元/hm2;白菜约产出90 t/hm2, 经济效益3.6万元/hm2。综合比较, 葡萄种植的经济效益远高于一般农作物和经济作物, 具有广泛的产业化推广前景。

1.4 形成标准的葡萄栽培技术

葡萄产业在当地的发展已形成规模化、产业化, 产量和效益均较高, 在当地也形成了一套标准的栽培技术体系, 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 品种选择。根据市场的需求、群众的食用偏好、土壤环境、当地气候特点、品种特性、加工用途等因素, 掌握不同品种的销售行情, 最终确定种植品种[1]。选择适宜当地土壤条件、适应气候条件、产量水平高、品质优良的品种, 并调整种植面积, 保证供应链的稳定和市场价格, 在抢占一级消费市场的同时, 也要抓住葡萄的深加工等衍生产业和二、三级市场。

(2) 种植处理。种子需要在-3~5℃的低温和含水量在5%以内的温沙里, 经过60 d左右完成后熟阶段。其间要注意检查沙内的温度和湿度、有无鼠害等。若温度超过5℃, 湿度超过10%, 应将种子翻倒1~2次, 以防发霉。应在播前7~10 d进行种子催芽。先把筛出的种子在清水里浸泡1~2 d后, 与3倍的河沙混合, 均匀铺在放有塑料膜的电热毯上, 厚度为5~10 cm, 上面盖1层纱布, 亦可再放1层种子。温度应始终保持在20~25℃, 要注意每隔1 d上下翻动1次, 7 d后待种子萌动即可播种[2]。

(3) 播种。一般在3—4月将种子播在南北方向的长畦中, 以利于阳光照射。畦宽1 m, 每畦开2~3个小沟, 灌足底水。然后按株距8~10 cm在沟底播种, 最后用2 cm厚的沙土轻轻压实, 以利于种子发芽, 每隔2~3 d再用细水浇灌, 并始终保持土壤疏松且湿润。

(4) 苗木管理。一是留芽。葡萄定植后, 当新梢长到10 cm时, 每株留第1个壮芽的新梢向前延伸生长, 长到30~40 cm时, 开始搭架引绑。二是抹芽。对主干上除第1芽以外的萌芽留2叶摘心。三是绑蔓。当主梢长到50 cm时开始绑蔓, 应将主梢绑直, 以利于生长。四是摘心。当主梢长到80 cm时, 对新发的副梢留2叶摘心;以后即可根据苗木的生长情况对新梢及副梢进行反复摘心, 以促进枝蔓成熟, 同时要固定好新梢。五是剪除卷须。生长期间要将新梢上的卷须及时剪除干净。六是追肥浇水。第1次追肥在葡萄发芽抽枝后进行, 一般在6月中旬, 以后每月追肥1次, 要注意每次追肥后都应立即浇水, 以利于养分的吸收。七是中耕除草。浇水后要注意及时进行中耕, 使土层疏松, 同时除去所有杂草[3]。

(5) 病虫害防治。应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霜霉病、白粉病防治:每隔15 d左右对树体喷施悬乳剂800倍液或者克霜灵2~3次。白粉虱防治:用蚜虱净1 000倍液喷洒, 每周喷1次。

2 葡萄种植产业化发展前景

2.1 农业产业化是大势所趋

我国对“三农”问题十分重视, 每年都出台有关涉及“三农”问题的政策法规和文件, 并且提出了很多建议及解决办法。而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是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产增收的一条行之有效的必由之路。因此, 各级政府和部门包括广大农民群众都在尽一切努力, 积极探索农业产业化的方法和路径, 这也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

2.2 葡萄种植是农业产业化的有益尝试

葡萄产业号称第六产业、六次产业, 其在农业产业化中的地位和作用可见一斑[4]。葡萄产业发展为当前农业产业化提供了一条可供参考的新模式, 尽管其正处于发展壮大之中, 但是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也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一次有益的尝试。为促进葡萄产业的产业会经营, 当地进行了多方面的尝试。

(1) 炉杨村沪颖果牧场在胡集镇的实践。2008年胡集镇通过招商引资在炉杨村建立沪颖果牧场。该场占地面积逾13.33 hm2, 按照种养结合、生态循环、无公害生产的理念, 发展生态林业。同时采用设施化栽植葡萄, 规模化养猪, 利用猪粪便经大型沼气池进行无害化处理, 为葡萄栽植提供优质有机肥料的生产方式, 实现生态农业无公害可持续性发展。

(2) 胡东社区长顺农业合作社无公害葡萄示范园的引领推动作用。2010年胡集镇胡东社区居委会在县农委农技推广中心及镇政府的扶持和帮助下, 成立长顺农业专业合作社, 由群众联户建立无公害葡萄示范园。该园占地面积为26.67 hm2, 新建猪舍为2 000 m2, 沼气池为600 m2, 种植无公害葡萄为19.07 hm2, 栽植葡萄苗为5.72万株, 是胡集镇农业产业化示范点, 也为葡萄种植的推广起到引领、示范作用。

3 葡萄产业化发展对策

3.1 政府重视, 政策扶持

政府要积极引导, 充分利用现有的优惠政策, 在职责范围内提供必要的资金和技术支持。实行土地流转制度, 避免无序生产。利用现有的土地流转政策, 在农民自愿的基础上, 葡萄种植应采取连片种植, 实现水资源、农家肥料等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合理利用, 降低成本, 以达到合理有序生产的目的。

3.2 注重品牌效应, 加强葡萄文化的培养和建立

要通过诚信和合法的经营, 进行规模生产, 树立品牌意识, 建立品牌战略, 注重长远, 以信誉求发展, 以质量求生存。要通过官方和民间形式的葡萄协会、葡萄专业组织广泛宣传葡萄文化。鼓励企业走出去, 利用每年各地举办的葡萄节, 促进葡萄文化的交流。

3.3 采取多元化管理模式

成立专业的葡萄专业合作社, 可以最大程度地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逐步建立公司制, 进行规范化管理。在葡萄种植达到一定的规模时, 就应当适时引进公司管理制度, 以规范管理生产、经营、销售等各个环节, 有利于葡萄产业的长远发展。采用公司+村支部基地+农户的模式经营, 在农业产业化进程中, 此模式最适合农村实际, 葡萄种植产业也不例外。

3.4 积极搞好市场营销环节

据报道, 世界葡萄产量的80%都是用于各类葡萄酒的酿制生产。因此, 葡萄的销售对象应该以葡萄酿酒企业为主。但是也应该抓住农村这一巨大的消费市场, 要在销售渠道上做足文章。加强乡镇基础设施建设, 以此促进葡萄产业的发展, 这也与新农村建设的初衷不谋而合。要牢记葡萄产业化的最终目的是使农民增产、增收, 但同时也应确保粮食生产稳定, 防止盲目发展、舍本逐末[5,6]。

3.5 形成一套适合农村特色的产业链

要使葡萄产业发展成为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的朝阳产业, 就应当发展与之相配套的相关产业, 形成产业链。例如同时发展养猪业、废水废料的无害化处理, 沼气产业或者是农家乐形式的乡村旅游业等。也可以间种套种白菜等其他农作物, 使经济效益最大化[7,8]。

参考文献

[1]左秀霞, 霍庆贞.阜新市葡萄生产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J].内蒙古农业科技, 2006 (3) :50-51.

[2]李树海, 黄健全, 田淑芬, 等.天津地区葡萄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J].农技服务, 2010 (9) :1236-1238.

[3]修德仁, 高扬.我国葡萄产业发展动向与展望[J].果农之友, 2010 (10) :4-5.

[4]王景宏, 杨智青, 吴祥, 等.盐城市葡萄产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J].江西农业学报, 2008, 20 (10) :41-44.

[5]李新明, 梁永良, 李德安, 等.我区发展葡萄生产的历史、现状及对策[J].广西农学报, 2002 (1) :23-25.

[6]彭洪钢.加快永仁葡萄产业发展的思考[J].云南农业, 2010 (9) :17.

[7]陈红玲, 穆素芬.建水县鲜食葡萄产业发展的现状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 2011 (4) :138-139.

王集镇食用菌发展情况 篇7

自县召开新农保工作动员会后,王集乡党委、政府高度造福一方,迅速召开班子会议,专题研究,部署全乡新农保工作安排,并协调工作经费,协调人员,以保证该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截止目前,王集乡新农保工作开展顺利,全乡30个行政村,有近半已接近完成收缴保险金任务。我们的做法是:

一是广泛宣传。采取悬挂宣传横幅、张贴宣传标语、设立宣传专栏、开通广播、出动宣传车等形式广泛宣传,大村悬挂宣传横幅8条,小村5条,大村张贴宣传标语120条,小村80条。同时,乡印制各种宣传资料18000余份入户发放,营造浓厚舆论氛围。

二是科学组织。充分运用“4+2”工作法,各村召开新农保动员大会、党员干部会、群众会,全乡设立两部新农保热线电话,各村设立咨询台,安排专人值守,解答群众的疑问。三是明确职责。实行乡领导包片、机关干部包村、村组干部和党员包户的联动工作机制,明确片长负责本片、包村干部负责所包村、支部书记负责村,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

四是严格督查。将新农保工作落实情况纳入目标管理百分制考核。乡党政办公室对各片、村工作任务完成情况跟踪督查,每三天进行一次通报,15天内完成新农保任务的加线口5分,加行政村10分。目前,我乡已对全乡30个行政村进行了第一次督查通报,主要检查内容为政策宣传情况、筹资进度、各村会议召开情况及60岁老人公示情况等,办公室都一一拍照存档。

五是加强领导,抓好培训。自我乡召开新农保动员会议以来,为培养各村明白人,指导好各村的新农保工作,已先后召开专题培训会3次,并提供答惑解疑,广大村组干部目前对该项工作的各项政策已基本掌握,为新农保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除此之外,我乡还安排劳保所有关人员分赴各村,一线指挥,及时纠正工作开展中存在的问题,有力地促进了工作的开展。

六是及时解决疑难问题。工作开展中,我们及时发现问题,研究解决,特别是对于一些各村面临的共4个问题,迅速拿出解决方案,保证了工作的进度。比如,在筹资中遇到的旧身份证、旧户口本问题,我们及时联系派出所,由乡村统一组织各村收缴旧证,统一到派出所更正,保证了工作程序,节省了工作时间。

目前,存在的问题:

1、对于户口漏登人员,该群体在身份证明方面需要办理相关手续复杂,会影响到他们的参保。

2、参保登记时,要身份证和户口本复印件,各选一项是否可以?

王集镇食用菌发展情况 篇8

建设情况汇报

梁集镇党委、政府围绕县农业工作会议和(睢发【2009】34号)文件精神,积极谋划高效农业发展思路,以强势推进的昂扬精神,以建设现代农业基地,发展设施农业为突破口,加快优势农产品基地建设,推进高效农业设施化、设施农业化、规模农业标准化,促进农业持续增效、农民持续增收、农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实现农业大镇新跨越。

梁集镇设施瓜菜基地座落在刘梁路、睢魏路沿线的光华、付楼、梁集、北河、毛庄、高楼、梁圩、李圩等八个行政村。以刘梁路、睢魏路为主轴,由日光温室园区、宽体大棚园区、钢架大棚园区形成“两线三区”框架,占地约20000亩。2009新增建设日光温室园区核心区3300亩,其中日光温室620栋;新增建设宽体大棚园区核心区2200亩,其中宽体大棚490栋。采取“公司+基地+农户”、“合作社+基地+农户”两种模式运作,立足设施栽培、绿色环保、高产高效的现代农业理念,坚持无公害标准化生产。着力打造集信息服务、农产品检测、工厂化育苗、技术服务、市场交易服务等一体化现代农业示范基地。

进度情况:

1、5500亩的两个园区用地已流转到位,土地流转合同于5月31日前签定结束。

2、园区内的树木已清理60%,其他附着物已清理30%。

3、日光温室园区由“徐州同益现代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以“公司+基地+农户”

模式运作,正在进行规划和设计;宽体大棚园区“百合设施瓜菜专业合作社”以“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运作,已开始进行棚体安装。

存在问题:

1、青苗补偿资金2、3、下步打算:

1、加强领导,责任到人。成立基地建设工作指挥部(由20人组成),下设两个办公室(由12人组成),一是日光温室园区建设办公室,一是宽体大棚园区建设办公室。不定期召开指挥部成员会议,每天下午五时调度办公室成员,及时了解情况,解决问题,提出要求和建议。扎实做好园区建设的组织和协调工作。

2、倒排时间,序时推进。(1)、日光温室园区:6月30日前树木及附属物清理结束;7月1日破土动工;8月30日前生产合同签定结束;9月下旬棚体安装结束;同步进行水、电、路、桥及办公区及交易市场建设;9月上旬育苗;10月中旬定植;12月初农产品上市。(2)、宽体大棚园区::6月30日前树木及附属物清理结束;6月25日开始大棚安装;7月初育苗,同步进行水、电、路、桥建设;8月中旬定植;同步进行交易市场建设。

3、做好技术培训工作。包括西瓜嫁接技术、土壤培肥技术、无公害标准化栽培技术。

学习考察食用菌产业情况汇报 篇9

县委、政府:

按照县委、政府的安排,10月14日至10月17日由县四大班子分管领导带领6个乡镇2个工作站及农牧部门一行30人,对X X县食用菌产业发展进行了实地学习考察,通过学习考察一些好的经验及做法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现将学习考察情况汇报如下:

一、学习考察体会:

1、加强组织领导、统一认识,齐抓共管是发展食用菌产业的保证。X X县都成立了食用菌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县级领导亲自挂帅、一支工作队伍主抓、一套考核办法奖惩的工作机制,县委、政府定期不定期研究食用菌产业发展工作,解决产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2、依靠科技是发展食用菌产业的重要支撑。X X县都先后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聘请专家教授进行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为食用菌产业发展突破技术难题,保证了食用菌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3、项目带动是推动食用菌产业发展的基础。X X县都整合了农业、林业、水利、扶贫等涉农项目,集中投放、区域发展,项目到村、扶持到户,为种植户提供了持续有力的项目资金支持。同时,在基地建设上、龙头培育上,依托产业 1

项目扶持政策,实行以奖代补,差异化扶持,保证了食用菌产业协调持续发展。

4、龙头企业拉动是发展食用菌产业规模效益双提升的重要保障。X X县坚持了把龙头企业培育作为拉动食用菌产业发展重要推手,推行“公司+基地+农户”模式,从原料的供给、冷藏、烘干、包装等途径,与农户建立密切的订单式生产模式,有力的提高了农户发展的积极性。

二、关于我县发展食用菌产业的建议:

1、强化舆论宣传,营造氛围。加大宣传与培训力度,广泛宣传食用菌产业,引导更多的农民加入到食用菌种植生产行列,努力营造全县上下抓食用菌产业的氛围。

2、对食用菌所需生产设备和主产园区的大棚建设给于补助。将食用菌设备(木屑粉碎机、装袋机、拌料机、高压蒸汽锅炉、封口机、烘干机、自动化接种台)纳入农机具补贴和补助范围。降低农户生产成本,提高农户发展食用菌产业的积极性,确保食用菌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3、突出重点,着力打造园区和示范点建设。X X建设百亩示范园区一个,30亩示范点二个;X X建设30亩示范园区各一个,示范点各三个;X X60亩灵芝示范园区一个,香菇示范点二个;X X50亩地栽木耳示范园一个,香菇示范点一个。

4、对建园区所需要的土地全部进行流转,并补助一定的土地流转费用,从而调动种植户的积极性。

5、培育好龙头企业,推广“公司+基地+农户”模式。依托招商引资办法在X X建设一个产前、产中、产后一条龙服务的地栽木耳龙头企业;X X建一个产、供、销一体化的香菇生产龙头企业,与农户建立订单式生产模式,解除农户的后顾之忧和产品“卖难”问题。

6、依托林权制度改革成果,将采伐指标向食用菌产区倾斜到户,保障菌木资源有序利用,解除菇农后顾之忧。

三、对我县今后发展食用菌产业的打算:

1、对现有产业生产现状进行摸底核实。

2、制定全县食用菌产业发展规划,完善奖励扶持政策。

3、加强科技培训,对奖励扶持政策进行宣传,邀请X X县技术人员对我县对所有食用菌种植户进行集中或分撒技术培训和现场指导。

4、推动食用菌产业扩大规模,增加总量。(1)在适宜区联络建立多的示范点;(2)做好原有示范点扩量和带动辐射作用;(3)扶持龙头企业和能人大户上规模、创品牌;

(4)抓好经纪人的培训和扶持产品的加工包装;(5)协调指导好园区建设,从而带动千家万户生产。

5、依托招商引资和能人大户,培育发展龙头企业,打造食用菌核心品牌,依托龙头企业做好产前、产中、产后服务,走产、供、销一体化的发展路子。

6、进一步完善技术服务体系,学习、引进、创新食用菌发展的新模式。不断从品种和技术上挖掘增收潜力,满足种植户收入持续增长的现实需求。

王集镇食用菌发展情况 篇10

一是统一思想,深入宣传。一方面加大“一村一品”宣传力度,1个村或2-3个村联合搞一个产业,树立品牌意识。

二是加大资金扶持,扩大规模。利用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引导带动农民发展优势支柱产业,政府出台优惠政策,银信部门提供多元化金融服务,促使“一村一品”扩规模、长个头。

三是“走出去,请进来”,学习先进经验。目前,各村已初步形成本村“一村一品”的支柱产业,规划建设三个农业产业园,即南部沿汝发展集采摘、餐饮、休闲为一体的农业观光园、中部孙集、孔楼、枣庄、刘庄发展蔬菜、花卉种植农业园,北部东岩、西岩、董村一段发展高效农业种植园,引导规模种植,实现强村富民。

四是实行奖励制度。鼓励土地流转大户流转土地搞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种植大棚瓜果蔬菜、中药材等经济作物,乡政府专门针对优秀纳税大户和优秀种植大户实行奖励,对发展“一村一品”搞产业结构调整,流转土地200亩以上,连片成方的实行重奖。

上一篇:大班数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分析图形的特征》下一篇:期货故事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