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中的联想
阅读的主要目的在于学习知识。但我们也明白,知识的价值不仅在于知道,更可贵的在于灵活运用。读书的效果通常是从它的使用价值来含衡量的。如何才能促使知识的应用呢?联想法是比较有效的阅读方法之一。如果说一般的阅读读方法是单纯的涉及某种知识,其实更多的时候是两种不同思维、想法的碰撞。在很多时候,这种碰撞的结果能促进思维的活跃,使阅读收到意想不到的收获。进而可能给学生带来创造性的突破。
联想法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所谓联想阅读法,就是指阅读者借助联想进行阅读的方法,俄国剧作家、诗人克尼雅宁说:“读书有三种方法,一种是读而不懂,另一种是既读也懂,还有一种是读而又懂得书上所没有的东西。”。中国有句成语叫“字里行间”,这就需要学生在接触到新的文本以及新的知识的时候,不是仅仅的去读懂字面上的意思,而是积极的去思考,结合生活实际去思考。在阅读过程中,阅读者并不只应满足于“读懂”“纸面上的话”,其主要目的在于读到书上所没有的东西。这就要求阅读者对所读的知识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解上,而且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探索的联想,从而有所发现,有所创新。
一千个读者,一千个哈姆雷特。客观事物也是如此。具有各种不同联系的事物反映在人脑中,就会形成各种不同的联想。从思维运用的角度划分,联想可具体分为接近联想,类似联想,对比联想,移植联想等几种类型。因此,联想阅读法通常也表现以下几种形式。
其一,接近联想阅读法。接近联想阅读法,是指阅读者在读书时由所阅读的知识刺激而产生的在时间或空间上与这种知识有关或相近的联想。这种联想要求联想的跨度要适当,所联想的事物与书本知识不仅有相似性,更主要的是有相关性。运用接近联想法阅读,能帮助阅读者打破学科的界限,学会统筹兼顾,组合知识的本领,如看到鱼,马上会想到水;提到哈尔滨,马上想起寒冷以及冰雕;一提到北京会想到天安门广场和“鸟巢”等,这些都是因为在空间上有接近之处。又如,一提起诸葛亮,马上就会想“火烧赤壁”和“三顾茅庐”,这是因为这些事情在时间上接近。运用接近联想,把遇到的事实、事物和学到的知识与接近事物联系在一起,形成空间或时间上有相关之外的系统,就可产生联想,而且提起一种东西就可能联想到一大串内容。这种方法可以使阅读者的思维活动从一个定向点向接近的知识领域拓展。这些知识的重新组合与融汇通常能引导阅读者提出具有创造性的观点和主张。
其二,类似联想阅读法。类似联想阅读法,就是指阅读者由所阅读的知识的刺激而自然产生与书本知识相似或相仿的联想。这种阅读法可以引起连锁反应,促使阅读者把有关或同类的知识加以联系,延伸,比较,补充,从而丰富和扩大。,如著名豪放派词人苏轼的作品境界雄阔豪迈,个性鲜明,意趣横生。像他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由此,阅读者可以联想到毛泽东同志所写《沁园春 雪》中的名句“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纵论历代英雄人物,抒发了主席创建新中国的伟大抱负及其雄才大略。这一系列的类似联
想,可以使阅读者开阔自己的阅读视野,从一本书联想到与其他作品。这样,阅读者联想的面越大,学到的知识越多。
其三,对比联想阅读法。对比联想阅读法是指读者,由所阅读的知识刺激而产生的与本知识完全相反或根本对立的联想。客观世界普遍存在着矛盾对立的现象,事物都是相对存在的。对比联想反映了识记对象之间的这种独立性,我们可以据此进行记忆。利用事物内在的对立统一关系,可以帮助我们从一个方面回忆起另一个方面。两个相反的对象,只要想到一个,便自然而然地会想出相对的那个来。诗词中运用对比联想的地方也很多,试举杜牧七律三例: 牧羊驱马虽戎服,白发丹心尽汉臣。(《河湟》颔练,意思是:河湟百姓尽管身着异族服装,处境艰苦屈辱,处境艰苦屈辱,但他们的心却没有被征服。这是以外表与内心对比。)青苔寺里无马迹,绿水桥边多酒楼。(《润州二首》颈联,意思是:先朝遗寺荒凉冷落,河边酒楼盛景繁荣。这是以一衰一盛对比。)君意如鸿高的的,我心悬旆正摇摇。(《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时牧欲赴官归京》颔联,意思是:行者踌躇满志,乐观开朗,送行者空虚无着,怅然若失。这是以二者心境对比。)这类诗句对仗工整,对比鲜明,形式上一目了然,意义上深切感人,这是有利于记忆的。在阅读和科学实践中,采用对比联想的方法,反书本已有知识之道而行之,很多时候反而能自生机杼,独创一格,获得意想不到的成功。
其四,移植联想阅读法。移植联想阅读法,就是指阅读者由阅读的知识刺激而产生的把某方面的知识转移应用到其他方面的联想。移
植联想往往是跨学科跨领域的创造性的联想。如有人读三国,并把《三国演义》从文学作品范畴推广度到其他领域,就是运用的移植联想的方法。有人认为:“《三国演义》是一本探讨如何分析形势,调动有利因素,战胜对手,壮大自己的书,值得企业家好好研读。”《孙子兵法》是我国古代一部军事经典著作。但许多企业家把它移植运用到企业管理中去,取得了很大成功。这一切都表明,巧妙地运用移植联想阅读法,可以使阅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做出创造性的成绩。
联想在阅读过程中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联想阅读法,对于培养阅读者的创造性思维是有益的。但是,其运用也并非易事,它通常需要阅读者掌握四个要点,第一,联想要跳出自身思维的框架。如果我们在读书过程中所展开的一系列联想都与本知识相差不远,或与别人一般性的想法没有多大区别。那么这种联想就没有多大的价值,所以,阅读时,阅读者要克服各种惯性的约束。自觉地,有意识地让自己进行多方面特别是独到的联想。第二,联想要符合客观规律。阅读顺理成章,水到渠成,才会有所提高,有所长进。阅读者千万不要为联想而联想,毫无根据的胡思乱想。第三,联想不要脱离书本知识与社会实践。书本知识和社会实践是联想与想象的前提,脱离了这两者联想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书本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是联想与想象的触介,阅读者对本知识理解得越全面,越深刻,其联想的基础就扎实,方向就越明确,独到的见解,新观念产生的可能性就越大,同样,阅读者的社会生活经验和体会积累得就越多。联想的外延就越宽,内容也更精彩丰富。第四,联想不要局限于一种内容和和形式。联想
要尽可能多种多样,要善于从各个不同的侧面,层次,角度,重点去探索和追寻,比如阅读者可以把类似联想,接近联想,对比联想,移植联想等融合起来,交叉,组合运用,然后再加以科学的联想。
关键词:联想,方法,音,形,义
英语词汇是学习英语的基础, 对于英语学习者来说要学好英语, 掌握一定量的词汇是关键。对于初中学生来说, 学习英语最难闯的关也是词汇关。教学中产生的两极分化现象, 也多半是由于学生记不住单词, 继而不能理解全文, 产生厌学, 导致弃学情绪。所以如何使学生轻松、有效地掌握一定量的词汇, 过好学习英语的第一关, 一直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
词汇学习既是一个客观的记忆过程, 也是一个主观的认知过程。因此, 词汇教学中我们应关注两个问题:一是英语学习的方法, 二是词汇的音形义。把握了这两个突破口, 也就找到了词汇教学的途径。
一、英语学习的方法———联想记忆
首先, 我们先谈一下什么是联想。简单地说, 联想就是搭起一座记忆的桥梁, 利用我们熟悉的事物连接新的信息, 节省时间并强化记忆效果的方法和系统。利用联想, 我们将以前学过和现在要学的词汇, 转换成连贯的、有提示的、有线索的词汇数据库, 记忆就成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了。
联想的方法有很多, 英语词汇教学中通常采用的联想方法有同音联想、近音联想、谐音联想、词缀联想、词中词联想、近形联想、象形联想、会音联想、同义词联想、反义词联想、上下义联想、一词多义联想等, 本文不再一一详述。下面谈一下如何在英语单词的音、形、义方面展开联想, 记忆单词。
二、单词的音、形、义
1. 单词的音。
英语是拼音文字, 一个词的发音与拼写密切相关, 英语中大约有70%左右的单词我们可以实现“认读、拼词、记忆”的有机统一。因此, 通过正确读音来正确拼写单词是英语初学者过词汇关的一条捷径。我们在英语中要关注字母与字母组合的读音规律, 启发学生教学感知语音与拼字之间的有机联系。如五个元音的读音规则及各个字母组合的规律。在教学中我们对此很关注, 在此不作赘述。下面说一下如何在单词的音方面展开联想。
(1) 同音联想。
在相同发音的两单词间建起联想, 增加对比记忆。例:flower—flourwrite—right, where—wear, by—buy, weather—whether, meat—meet, high—hi, sun—son, hear—here, too—two等。
(2) 近音联想。
在读音相近的两个词之间建起联想。近音词也是学生爱记的词, 放在一起有利于区别记忆。例:girl—goal, floor—flour, quite—quiet, gray—green, lid—lead, sheep—ship, will—wheal, puddle—paddle, merry—marry等。
(3) 谐音联想。
因英语与汉语之间的音近关系产生的联想。这种联想很大程度上能把单词的音和义结合起来, 很有意思, 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活跃课堂气氛。例:tongue烫 (舌头) , mouse猫死 (老鼠称王) , fue (燃料) 费油, bar爸 (在酒吧) 等。
2. 单词的形。
从单词的形上去展开联想记忆单词, 更利于单词的正确书写。
(1) 词缀联想。
英语单词中很大一部分是通过派生方式产生的。所以我们词汇教学中可以有意识地帮助学生学习构词知识, 探讨词的构成, 减轻词语的学习难度, 扩大词汇量。英语词缀分为前缀和后缀, 前缀通常改变单词的词意, 后缀通常改变单词的词性。
初中英语中常见的前缀有re-再, 又;dis-不;un-不。例:reuse, retell, return dislike discover, disadvantage, unhappy, unknown, unusual等。常见的后缀有形容词后缀-en, -ern, -ful, -able, -al, -ing, -ed;名词后缀-ing, -tion, -ist, -er副词后缀-ly
例:woolen, wooden, western, eastern, southern
helpful, useful, wonderful
enjoyable, comfortable
national, personal
interesting, surprising, amazing
interested, surprised, amazed
building, crossing, meaning
pollution, invention, celebration
scientist, artist
singer, writer, teacher
finally, correctly, really
通过词缀联想, 我们可以由一个词记住与之相关的一串词。如science—scientist—sci-entific, happy—unhappy—happily等。
词缀联想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记忆难度, 减轻了记忆的任务。
(2) 词中词联想。
在新学的单词中包含我们学过的一个旧单词, 我们就利用这个旧单词展开联想记忆新单词。这种方法有趣又简单, 它把词形与词义有机结合。
例:plant植物根部有蚂蚁, grain谷物有雨长得好, soil土下面有油, turkey火鸡尾巴上挂钥匙, represent礼物代表我的心, tent十根支架支起帐篷, Japan日本产平底锅, office离开冰冷的办公室, oxygen你对什么气体知之甚少, Easter复活节源于东方还是西方。
(3) 近形联想。
形近的两个词是我们极易记混弄错的, 近形联想和对比记忆有利于固旧学新。例:proper—paper合适的纸, centre—concert中心音乐会, kitchen—chicken厨房里有鸡, modern—model现代模型, camel—camera骆驼爱照相, season—reason喜欢哪个季节需要理由吗, fear—bear害怕熊, she—shy她爱害羞, boy—toy男孩爱玩玩具, watch---match观看比赛。
(4) 象形联想。
汉字中有很多象形字, 那么英语中有没有呢?经过观察和分析, 有些单词可以发挥想象力, 将它们与形联系对比记忆。
例:elephant两个e像不像大象的眼睛, 中间的l像不像大象的鼻子;banana中的b可看做香蕉柄, anana可看做一个个香蕉;bed中的b和d是床的两头, e是床板;beard中的b和d像不像耳朵侧下方长出的卷曲的胡须。
3. 单词的义。
意义是单词的核心。词汇的意义可分为基本意义、外延意义、内涵意义、搭配意义等。我们首先要掌握的是单词在课文中的基本意义。在意义方面我们也可以展开联想。
(1) 会意联想。
英语中的合成词绝大部分都是会意词。知道构成合成词的分单词是什么意思, 合成词的意思就不言而喻了。
例:cardboard, bookstore, sidewalk, housework, weekend, Timetable, moon cake, somebody, northeast, hometown等。
(2) 同义联系。
同义词是一个单词的同义或近义表达。同义联想是对单词的横向扩展。需要指出的是, 没有完全相等的两个同义词, 即使意义相同, 用法上也有很大差别。所以同义词联想时, 联想其区别, 更有助于我们对词汇的掌握。
例:sick—ill, right—correct, follow—understand, except—but, else—other, special—unique, almost—nearly, through—across, grow—plant
(3) 反义联想。
反义联想利用的是对比记忆, 初中词汇中大约有200对反义词。
例:buy—sell, rich—poor, over—under, receive—send, full—empty, often—seldom, fail—succeed, clean—dirty, easy—hard等。
(4) 上下义联想。
也称归类联想。我们在记忆一堆单词时, 先分门别类, 更利于我们记住这一单词。单词有很多类别。
例:traffic tools—bus, car, truck, jeep, taxi, train, plane, spaceship;animals—tiger, lion monkey, horse, bear, zebra, duck, mouse等。
(5) 一词多义联想。
英语中有些单词一词多义, 为了区别它们的不同意义, 我们可设置一个特定的语境。
例:1.I can open the fruit can by myself.
2.You need to water the tree with much water.
3.A fly is flying in the bedroom.
4.Plant a plant.
5.Book a book.
总之, 英语词汇教学要遵循语言教学规律, 从学生的认知结构出发, 培养学生的词汇学习方法, 帮助学生掌握词汇学习规律, 使他们扎实得过好词汇关, 实现学习英语的最终目的———进行交际。
参考文献
[1]郭跃进.新课程教学法.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联想可以利用眼前的事物托物运思,由此及彼,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实中见虚,开拓意境。
联想教学法在启蒙教育中运用较为普遍,而在高一年级的教学中却不被重视,其实在语文教学中适当运用联想教学法,也是大有益处的。
一、加深理解,开阔视野
有经验的教师,在教学中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积极因素,特别是利用已有的知识来解决新的问题,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理解往往是以先前所获得的知识经验为基础的,因此教师可以运用联想教学法,让学生理解新知识、形成新能力。如朱自清先生在他的《欧游杂记·威尼斯》一文中介绍描述了意大利名城威尼斯美丽的风光,文中有这样的句子:“中国人到此,仿佛在江南的水乡。”这句话除表达海外学子的思乡念家之情外,主要是引导读者展开联想,加深对威尼斯“水上之城”的理解。又如峻青的散文《雄关赋》,从题目看,作者似乎是为了赞颂雄伟、险要的古代名关——山海关,而实际上,文章不仅赞颂了作者所见到的山海关,而且由山海关联想到更重要的关——心中的雄关,“真正坚固的雄关,只能存在于人们的心中”,这就是信念。作者引导读者去联想、去想象、去领悟。脍炙人口的散文《绿》,充分运用联想的方法,向读者展示出令人“惊诧”的绿:“那醉人的绿呀!仿佛一张极大极大的荷叶铺着,满是奇异的绿呀。……她松松的皱缬着,像少妇拖着的裙幅;她滑滑的明亮着,像涂了‘明油’一般,有鸡蛋清那样软,那样嫩;她又不杂些儿尘滓,宛然一块温润的碧玉,只清清的一色——但你却看不透她!我曾见过北京什刹海拂地的绿杨,脱不了鹅黄的底子,似乎太淡了。我又曾见过杭州虎跑寺近旁高峻而深密的‘绿壁’,丛叠着无穷的碧草与绿叶的,那又似乎太浓了。其余呢,西湖的波太明了,秦淮河的也太暗了。”这段文字生动、细腻、形象化地展示出了梅雨潭的清亮、鲜嫩、柔软、纯净。在教学感知梅雨潭的绿、鉴赏这段描写精品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展开思想的翅膀,随同作者的思绪,从视觉、感觉、触觉几方面用比喻联想、类比联想去领略、感受那“醉人的绿”。通过联想,立体化地感受那醉人的美,从而加深理解,使学生受到美的感染,得到美的熏陶。
二、训练思维,培养能力
辩证唯物论告诉人们,任何事物都不是静止、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同样,一篇课文或一个单元的知识点之间也有着必然的联系:或相类,或相承,或相异。亚里士多德说过:“我们的思维是从正在寻求的事物、相类似的事物、相反的事物,或者与它相接近的事物开始进行的,以后,便追寻与它相关联的事物,由此产生联想。”通过联想,使知识相互联系起来,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加以分析、比较、综合,学生既学习了知识,又训练了思维能力。比如学习鲁迅的小说《药》之后,再学习叶圣陶的小说《夜》时,就自然会联想到这两篇小说都采用了双线发展的结构方式,进而经过分析比较,让学生进一步懂得了双线发展的特点及其作用。又如以“树木·森林·气候”为题写一篇作文,题目内涵暗示学生联想到:个人、群体、社会风气;人才、人才群体、国家大业;个人、集体、成就;人才、民族素质、科教兴国;彩票热、外语热、出国热等等。这样的联想具有广泛性,也不乏新颖性和独特性,能有力地训练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生活中有无穷无尽的新鲜材料,无论是街谈巷议,还是小说、新闻、歌曲,都能引起广泛的联想,教师要积极指导学生将生活经验与学习联系起来,实现锻炼学生观察、积累、分析、综合、再现能力的目的,进而锻炼读写和分析能力。
三、帮助记忆,促进知识积累
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不断获取新知识、发展强化能力的过程,而已有的旧的知识和能力可以帮助和加速对新知识的获取以及新的更高级能力的形成。通过联想就可以架起头脑中原有信息库与新信息源之间的桥梁。语文是一门基础性和工具性很强的学科,这就决定了语文知识不仅相互间具有联系,而且与其他学科之间也有广泛的联系。因此在学习新知识、复习巩固旧知识的教学过程中,既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要拓宽知识面,以加深对知识的分析理解和总结掌握。如学习杜甫的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当学生领悟了诗人的情怀,懂得了诗人在饱经忧患、颠沛流离之时,忽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消息时的激动难抑,自然涕泪涟涟。在此基础上,可展开广泛联想,可联想到陆游“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的悲怆,联想到岳飞“踏破贺兰山缺”的豪气,联想到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壮怀,联想到屈原“余将董道而不豫兮”的人格。联想教学既加深了对感知对象的认识和理解,又开阔了视野。学习韩愈的《师说》,由作者可以联想到唐宋八大家及其他们的文风,联想到古文运动,进而联想到先秦散文的特点,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师说》。这样以联想为纽带,记忆和学习相关知识,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联系实际,发展素质
新的《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对理论联系实际有明确的要求:“联系现实生活,加强语文实践。”联系实际的能力是现代社会对现代人的素质要求,只有理论联系实际,才能转化为能力,才能发展创新思维。从高考情况看,其指导思想由“以知识立意”为主转变为“以能力立意”為主;从考试对象来说,由“应试型”向“素质型”转变。在近年的高考题中,学科知识与生产、生活、社会实际相联系的题,在数量上明显增加,强化了对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考查。当然,对理论联系实际和素质的要求及考查是同等重要的。
理论联系实际,就是要在实际问题中联想学过的知识,运用已有的知识去发现、解决问题,广开思路,培养能力,提高素质。如写完一篇作文之后,应该联想有关文章修改方面的知识,结合具体的作文要求和目标,对自己写的文章进行全面的修改加工,将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
夏昌志
小学生作文,一直是一个老大难问题。很多同学一听说要作文了,就感到焦头烂额,要么觉得无话可说,思路打不开,要么觉得写出来的东西平淡无味,毫不动人。例如,写《我们的教室》,多数作文象记流水帐似的平铺直叙,干瘪枯燥,毫无生气。不少人只说前面是黑板,后面是学习园地,左边是明亮的玻璃窗,右边墙上张贴的是名人画像。教室里有几十张课桌凳和一张大讲桌,教室右边的墙角里还有一个垃圾箱等。就这么不论巨细,罗列一大堆,否则就无话可说。为什么会这样呢?我认为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重要的是不会联想,把思路囚禁在一个孤岛上,不会找船,也不会架设桥梁,思路当然就不会四通八达。要改变这种状况,使学生变得有话可说,要提高学生作文的能力,就必须培养学生围绕中心展开联想,只要联想展开了就会思如泉涌,“下笔如有神”。
那么什么是联想呢?巴甫洛夫说:“暂时神经联系是动物界以及人类自己最普遍的生理现象,同时也是心理现象,就是心理学家称为联想的东西,这种联想把各种各样的活动、印象或字母、词和观念联系起来”,这告诉我们,联想是人类极其普遍的心理现象,人类经常会出现这种暂时的神经联系,这种暂时的神经联系可以把各种各样的活动、印象、观念联系起来,这就形成了联想。联想就是根据一事物与它事物的联系,而想起了别的事物。美学家朱光潜说得十分明了:“联想就是见到甲而想到乙。”人们在生活中看到北燕想到春天,看到瑞雪想到丰收,说到李白想到杜甫,人们这种思维活动就是联想。
在作文中,联想是一种最基本的能力,然而又是一种重要的能力,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宋代诗人叶绍翁《游园不值》中“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诗人从露出墙头的一枝红杏,联想到满园的美好春色,反映出春天生物旺盛的生命力,成为千古名句;盛唐边塞诗人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管归京》中诗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作者由眼前的北国飞雪联想到南国盛开的梨花一般的美,一般的白,一般的无边无际,诗人暂时的神经联系将这美融合在一起,编织成艺术珍品。现代散文作家朱自清笔下的《梅雨潭》也可谓是内容精美,联想丰富。虽为文字表达,却如有声有色的立体风景。对瀑流的描写处处用联想,当看到一带白而发亮的水当中有了裂痕,立刻联想到“被扯成大小几绺”,“不复完整的布”,使瀑流的形象无比鲜明;当看到瀑流冲下溅起的水花,又立即联想到“白梅”“杨梅”,使水花更形象化。由此可见,联想真像一把神奇的钥匙,它能打开记忆的宝库,让生活中的珍珠到文章中去发光添彩。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围绕中心展开联想的能力呢?首先,联想是建立在生活的基础之上,是在丰富的经验和知识上的驰骋。生活和知识的珍珠太少,大脑中没有宝藏,无论怎样挖掘,工具再先进,方法再科学也只能是一片乌有;联想更不是无中生有,凭空臆造,如果离开了平时生活经验和知识的积累、储存,头脑中一片空白,那么联想是不可能存在的,要丰富联想,就要善于观察生活,认识生活,勤于学习,乐于积累,让生活中粒粒零散的珍珠逐渐储蓄进大脑这个特殊的仓库,使空空如也的头脑变得实实在在。其次,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总有许许多多的事物同它有着密切的联系,我们就要借助它们之间的这种相近、相似或相反的联系展开联想。例如,《白杨》中的白杨树与扎根边疆的建设者,表面上毫无关系,作者仅仅凭借品质上的几点相似之处写出感人肺腑的杰作。再如《三味书屋》中,作者就鲁迅书桌上刻着的“早”字生发联想,用比喻把“早”字写得生动形象,“既像一个含苞欲放的花骨朵,又像小巧玲珑的火把”,然后再说为什么刻“早”字,把“早”字的来历交代的一清二楚,不仅思路大开,而且内容丰富,意义深刻。我们也有同学在作文时写到:“我的书包是用帆布制成的,它正面印有‘聪明一休’,四四方方的肚子,胃口可大哩。文具盒、书籍、作业本把它塞得满满的。文具盒里装着学习用具,书里装着丰富的知识,作业本里装着老师的心血。书包简直成了我的好伙伴,当我遇到困难的时候,低头看看那上面瞪着的两只乌黑的大眼睛,好象在对我说多动动脑子吧!”小作者也正是抓住了事物之间的联系,进行了恰当的联想,才写出这样有滋有味的作品来。
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围绕中心展开联想的途径很多:
1.运用比喻或拟人联想。例如,《小音乐家扬科》中,“扬科的母亲是个短工,过了今天,不知道明天会在哪里,好象寄居在人家屋檐下的燕子。”由“短工”联想到了“寄居在屋檐下的燕子”,比喻扬科家境贫寒,生活没有保障;“田野里小虫子为他演奏,果园里麻雀为他歌唱”,白桦树“在扬科的头上不住的号叫”,这里的“演奏”、“歌唱”、“号叫”都是从实在的可以听到的声音引发出来的联想,看似简单,却表达了深刻的思想感情,足见扬科热爱大自然,热爱音乐而又死的悲惨,因而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
2.引用俗语、谚语、成语联想。例如《可爱的草塘》中,作者引用当地的谚语“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不仅说明了这里物产丰富,而且也说明非常有趣。再如《第一场雪》中,作者看到“万里江山变成了粉妆玉砌的世界”时,自然而然地联想到“冬天麦盖三层,来年枕着馒头睡”、“瑞雪兆丰年”的谚语、成语,点明了这场大雪的意义,又使文章富有文采。
3引用与中心有关的名句妙语联想。例如,《梅花魂》中说“读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私雨细如愁’之类的句子,常有一颗、两颗冰凉的泪珠落在我的腮边、手背。”深深地表达出作者对漂泊他乡、葬身异国的外祖父的怀念之情,深化了文章的思想内涵。
4巧用故实联想,把历史故事、神话传说等引入文章中来。例如,《山茶花》一文里“一个学生问我,‘山茶花为什么那么红呢?作者巧妙地联想到自己从一位放牛伯伯那里听到的一个故事,并以次告诉学生“那是红军女战士的殷殷血迹”,不仅使文章内容具体生动,更增加了趣味性、知识性、可读性。
培养联想的方法很多,只要有丰富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就能做到联类不穷。但是我们也值得注意,联想始终是为中心服务的,绝不可漫无边际,喧宾夺主,应该做到放得开,收得拢,适可而止。
关键词:写作;联想;想象;作用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一、写作中联想与想象的作用
想象与联想作为一种特殊的思维活动,是文学写作中作者必须具备的能力,其贯穿在文章写作的始终,在文学创作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想象是人们对大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的加工改造,并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活动过程。联想是人们从当前感知到的事物会议或者联系到相关的另一事物,是一种回忆的表现形式,比如,人们看见儿童放风筝就会联想其自己儿童时期的某些生活情境。在写作中,联想和想象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联想是在想象基础上的再创造,两者在文学写作中都具有重要作用。写作中联想与想象的作用可以归纳为以下几方面。首先,在写作构思方面需要作者发挥联想和想象。对于文学作品的创作来说,从取材、立意到最终的文章定稿都需要联想和想象,对故事中人物性格的塑造,故事情节的发展安排等都是一种表象再现,比如,鲁迅小说中的经典人物形象闰土、祥林嫂等都离不开作者的联想与想象。正是对故事的联想与想象才使得文章的人物塑造更加生动形象。
其次,写作中发挥联想与想象可以帮助作者更好地开拓写作思路。爱因斯坦曾说,想象比知识更加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在文学作品写作中,写作思路是作者思维的线索,只有明确了主题,选定好了题材,才能在文章中形成明晰的写作思路,而这一思维过程离不开联想和想象。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有关于作者构思的想象:“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疑虑,思接千载,悄悄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间,卷舒风云之色”。也就是说,作者在进行写作时的思维可以联想到千年之前,以静静地思考发挥想象,强调了联想与想象在写作构思中的重要性。
再次,人物塑造需要发挥作者的联想与想象。在文学创作中作者所创作的人物形象都是虚构的,是创作者对自己现实生活中所遇到的人物形象的再加工,是一种想象活动的产物。比如,鲁迅笔下的孔乙己、阿Q等人物形象的塑造都是取自其生活周围的人。如果创作者没有充分发挥自己的联想和想象能力,就不可能塑造出这么多经典的小说人物形象。
最后,写作手法需要发挥创作者的联想与想象。在文学创作中为了增加文章的文采,让文章内容更加吸引人,经常会用到比喻、夸张、拟人等修辞方法以更加形象生动的表达文章主题,而这些都离不开写作者的联想和想象。比如,李白所创作的诗词中就包含了大量的比喻,其中不乏其联想和想象力,“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等千古名句就是因为其中包含了作者的联想和想象。再比如,曹植的七步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这首诗也是作者发挥联想和想象创作出的杰作。
想象和联想在写作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其可以让平淡的素材变得经典让零散的材料更加凝练,在文章中实现艺术与生活的完美统一,让读者更加倾心于作者的创作。对于写作者来说,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能力可以使其拥有更加广阔的思维空间,让其作品更加生动,更加有感染力,创作出更多让读者欣赏的佳作。为此,在写作中创作者要注意重视联想和想象能力的发挥。
二、写作中的想象与联想
针对想象的无目的性,我们可以将写作中的想象分为有意想象和无意想象。有意想象是一种积极的想象,其又可以依照想象内容的创造性程度分为再造想象和创造性想象。再造想象是依照语言描述在头脑中形成相应的表象,比如,小说创作中,读者为根据作者的描绘情节在头脑中形成再造现象,其实通过语言符号而建立起来的表象组合。而创造想象是写作者独立创作出来的新形象,比如,小说家要创作出一个典型的人物形象就必须要观察生活中这一类人的具体形象,之后将众多人物的典型特点组织在一个新的人物形象身上,塑造出一个典型的小说人物。当然,这些人物热点的组合必须要合乎逻辑,不能给人以强烈的不真实感觉。为此,对于文学创作来说,写作人必须首先深入到社会生活中去,体验和感受不同人物的具体生活,之后,才能通过自己周密的思考,塑造出典型的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任务形象。无意想象是一种相对消极的想象,与有意想象相比,其没有预定的目的,在写作中所应用的较少。为此,在写作中,创作者应该积极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想象能力,注重平常的训练,丰富自己的想象力,进而不断创作出优秀的作品。
联想能力是人与生俱来的,但是在写作中还需要后天对其加以深入发展,丰富的联想能力,可以让人在写作时更加有思路,写出来的文章也更加生动形象;相反,对于联想能力较差的人,写作思路就会更加闭塞,无法提高文章质量。为此,在写作中,创作者应该掌握联想的多种途径,比如,可以通过时间、空间、因果、类似等关系实现事物与事物之间联想。相比想象,联想更加务实,是一个从此至彼的可视过程,只要创作者在生活中注意加强自己想象力的训练,不断拓宽自己的生活面和知识面,活跃思维,就可以逐渐提高自己的想象能力,并且在写作中注意运用联想,写出“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的好文章。
结语:
综上所述,在写作中联想和想象对提高文章质量具有重要作用,只有具备丰富的想象力和联想力,才能让作者在写作时思路更加宽阔,文章内容更加充实。为此,文学创作者要重视对自身联想能力和想象能力的培养,以不断提高文学创作的质量。
参考文献:
[2]宋淑莲.联想与想象在作文教学中的运用[J]. 固原师专学报. (05)
[3]傅弘岩.谈想象与联想[J]. 语文学刊.(05)
[4]吴奔星.诗歌美学研究的新开拓DD关于审美联想与想象的对话[J]. 中国文化研究. (01)
[5]吴奔星.关于想象与联想的答客问[J]. 文艺理论研究. 2013(05)
1.关于论文写作中的选题
2.浅析论文写作中的选题
3.浅谈论文写作中的选题
4.研究生论文写作中的问题
5.论文的写作要求、步骤与论文写作技巧
6.论文写作流程
7.论文正文写作
8.论文写作要求
9.论文的写作过程
《图形联想》教学反思
一个圆形,在小学生眼里会变成苹果、球、太阳、饼干、盘子、镜子„„小学生是善于想象、长于联想的。但平时学生对各种大小、形状、纹理都不一样的图形往往又是不太注意的。本课编排的目的是通过对所观察事物的形状和大小的联想,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1、通过欣赏图片,让学生找到创作的灵感
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什么是图形联想显得太深奥,学生一方面听不懂,另一方面也不知道从何进行联想。于是我就利用书上有两张图片,一张是树上的房子,问学生“这张图片是由什么产生的联想?”引导学生发现是树加房子产生的联想,通过加一加的方法。一张是悉尼歌剧院和帆船的对比图案,让学生找到之间的联系。2008年的奥运会主场馆鸟巢的设计灵感就是鸟巢。
2、有针对地设计作业
这节课如果空洞得布置学生画图形联想,学生肯定无从下手。于是在作业设计的时候,我给学生出示一个杯子,然后再给学生一些与之相关的图片,如杯子加眼镜你想到了什么,杯子加菠萝你想到了什么„„有了这些提示学生设计起来不会那么空洞。但是在上课过程中我发现学生设计出来的图案一般都是把那个东西画在杯身上就好了,作业效果不是很好。
课后我在反思这课到底怎么处理,会让学生不仅学得有广度,还有深度呢,于是上网寻找答案,后来我无意间看到一篇教案,觉得他的作业设计更好,之前我就没有想到呢。以一只铅笔为原形,没有让学生直接设计,而是出示铅笔横放、竖放、倒放、扭曲的图片,让学生先展开想象,这样学生创作起来有的放矢。在第二课又让学生创作了铅笔乐园、铅笔森林等全新的画面。如果有以上的教学,学生的作业效果肯定会更好了。
一、以文解文, 触类旁通拓积累
在学习《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一文时, 学生深深为孟子“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必先苦其心志, 劳其筋骨, 饿其体肤, 空乏其身, 行拂乱其所为, 所以动心忍性, 曾益其所不能”的论述所折服, 诵读起来摇头晃脑, 十分入境。这时, 教师顺势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知识积累和生活感受进行例证。
经过短暂的小声议论后, 有个学生抢先提出, 在司马迁的《报任安书》中有一段可印证, 意思是说, 文王被拘禁时推演了《周易》; 孔子在困穷的境遇中编写了《春秋》; 屈原被流放后创作了《离骚》; 左丘明失明后写出了《国语》; 孙膑被砍去了膝盖骨, 编著了《兵法》; 吕不韦被贬放到蜀地, 有《吕氏春秋》流传世上; 韩非被囚禁在秦国, 写下了《说难》《孤愤》……
有个男生发言: “洪战辉的经历就证明了这段论述。他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就担起了对另一个更弱小孩子的责任, 撑起了困境中的家庭, 在贫困中求学, 在艰辛中自强。他是精神上的强者, 是在逆境中成长的好汉。”
有个女生说: “邰丽华是自强不息的典范。她从小落下残疾, 但她在不幸的人生旅途中顽强抗争, 以惊人的毅力练习舞蹈, 吃尽苦头, 终于从不幸的低谷攀登上了艺术的巅峰, 成为著名的舞蹈艺术家。”
有个学生说, 中国的保尔———张海迪更是在高位瘫痪的情况下, 成就了人生的传奇。
有个学生拿牧野的《生存其实很简单》一文的内容举例: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附近的深海中生活着一种与众不同的水母, 它与虎鲸、鲨鱼等海洋中最凶猛的动物为邻, 为了逃命, 它们快速游动, 把身体锻炼得十分强壮, 触须有人的手臂那么粗。它们每只重达60公斤, 不但体型大, 肌肉也比其他地方的水母强健有力。这些水母时常被虎鲸、鲨鱼咬得遍体鳞伤, 触须也被折断, 但它们不但不会死, 而且会很快从折断触须的根部长出新触须, 伤口也会迅速愈合, 因为伤痛刺激了新陈代谢。水母就在这样残酷的环境里, 在肉体剧烈的伤痛里, 将自己一点点变得强大起来。
丰富的例证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形象地演绎了“逆境与不幸造就强者”“自古雄才多磨难”的论点, 还通过以文解文的方式把孟子的哲学思想深深地印在学生的心灵深处。
二、以诗歌解文, 相得益彰增底蕴
学习郦道元的精美游记《三峡》, 研读到三峡山的高峻美、水的奔放美时, 学生浮想联翩, 迸发出了思维的火花, 上演了一场精彩纷呈的以诗解文的好戏。
有的学生说: 我们小学时学过的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就与本诗的情境相吻合, 其中的诗句“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轻舟已过万重山”与第2段中的“或王命急宣, 有时朝发白帝, 暮到江陵, 其间千二百里,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相印证; “两岸猿声啼不住”与第4段中的“常有高猿长啸, 属引凄异, 空谷传响, 哀转久绝”的意境相近。诗中的写景与融情、浪漫与夸张、飘逸与豪放, 与《三峡》一样, 都达到了一种高境界。李白的诗与郦道元的文真可谓珠联璧合, 相辅相成, 成了咏唱三峡山水美景的“绝代双娇”。
有的学生补充说, 李白《巴女词》中的诗句“巴水急如箭, 巴船去若飞”也可印证课文中描写的三峡夏水的急湍浩荡。
有的学生说, 杜甫《登高》中的诗句“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与课文中描写的秋之凄婉之景、冬之清幽之象有异曲同工之妙; 而诗中的“不尽长江滚滚来”一句更是生动表现了三峡水的磅礴气势和源远流长。我们从中仿佛看到中华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 多少英雄人物、多少风流贤达在这滚滚洪流中沉浮起伏, 又有多少世间的繁华、多少朝代的兴盛在这滚滚洪流中消逝。透视长江三峡的惊涛骇浪, 真让人有世事通明之感。
通过诗文互印, 学生不但进一步理解了三峡的山水之美, 更从有形之象延伸到对世事沧桑的审视, 对人生价值观的探讨, 这对增厚学生的文学底蕴有莫大的益处。
三、以影剧镶文, 对联成趣增亮色
学习《唐雎不辱使命》一文, 赏析到唐雎面对秦王的威胁慷慨陈词一段时, 大家不禁高声朗读, 情绪激昂, 议论纷纷。
交流发言时, 有学生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舌战群儒”的从容与唐雎的慷慨激昂比较辩论艺术, 有学生用明代著名才子解缙巧对乡绅的对子来比较辩论风格……
最精彩的是一位学生用电影《东京审判》的经典台词对课文进行了生动的演绎。他先给同学们讲述了电影《东京审判》的剧情, 接着朗诵片中中国法官梅汝璈的经典台词: “柏奈尔先生, 您说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取决于是否废除了死刑, 某种角度上我赞同您的观点, 但是我还是有些疑惑。按照您的逻辑, 文明应该被尊重吗? 我想我不用知道您的答案, 您应该不会否认生命是最宝贵的, 因为对每个人来说生命都只有一次。如果说杯子代表人类、水代表文明, ( 他将一只盛满水的玻璃杯摔碎在地) 文明是人类创造出来的, 如果没有人类, 文明从何谈起呢……如果法律不给日本, 不给这些战犯以严厉的惩罚, 谁敢保证日本有一天不会再次挑起战争? 谁敢保证日本不会再侵略别的国家? 谁敢保证日本军国主义的幽灵不会再次复活?”最后他作了一副对联作总结: “唐雎君巧说秦王守国土; 梅汝敖智摔水杯伏战犯”。
这位同学的话音刚落, 师生情不自禁地长时间鼓掌, 对他出色的才智和精彩的演绎表达钦佩之情。
关键词:联想记忆;英语词汇;教学
G633.41
所谓“联想记忆法”即利用事物间的联系通过联想进行记忆的方法。哲学家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任何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词汇亦是如此。我们在词汇教学中,将新单词通过联想记忆与相关单词、事物结合起来,可以帮助学生对单词理解得更快、记忆得更深,从而达到举一反三、温故知新的目的。
詞汇是音形义的结合体,因此,在词汇教学中,可以从语音、语义和形态三个角度引导学生去联想。
一、语音联想
语音联想即引导学生从语音角度对单词进行联想,帮助学生记忆。语音联想中较为常用的是谐音联想、同音联想。
1、谐音联想
英语是表音文字,学生学好了音标就能轻松掌握单词的读音。我们可以通过谐音记忆,帮助学生将单词的读音与释义联系起来,从而达到记忆单词的目的。如:将“ambulance”通过谐音“俺不要人死”来记忆,而“knowledge”则可以通过谐音“脑里记”来记忆。运用谐音联想时,一定要多跟学生强调单词的正确读音,不能因为“谐音”而发错音。
2、同音联想
同音联想即对有着相同发音的词进行联想、回顾,如由“right”联想到“write”、由“meet”联想到“meat”等。这种联想非常常见,这里不做赘述。
二、语义联想
语以联想即引导学生从语义角度对单词进行联想,帮助学生记忆。语义联想是联想记忆中最常用的联想方法,包括近(同)义词联想、反义词联想、引申联想等方法。
1.近(同)义词联想
英语中有许多近义词、同义词,它们意义基本一致,但在表达、用法等上又有着一定的区别。近义词辨析是英语考试中一个重要的考点。因此,近义词联想既能帮助学生识记新单词,又能帮他们扩充知识点。如学习“abandon”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联想到“desert”“ leave”“ give up”,并对它们进行区分。
2.反义词联想
反义词也是词汇学习中必须掌握的,通过反义词联想同样可以达到识记新词、扩充知识点的目的。如由“birth”联想到“death”、由“blame联想到“praise”等。
3.引申联想
引申联想在这里可以理解为相关联想,包括对与新词相关的同类词汇、上下义词汇、搭配用法等进行联想。如学习“head”时对“body”“ foot”“ head”“ face”“ hair”“ nose”“ mouth”“ eye”“ ear” “arm”“ hand”“ leg”等进行联想,即为同类词联想;学习“subject”时联想到“Chinese”“ maths”“ English”“ physics”“ chemistry”“ biology”“ politics”“ history”“ Art”“ music”是上下义词汇联想;学习“call”时联想到“call at”“call for”“call forth”等,则是“搭配联想”。
三、形态联想
形态联想即引导学生从单词形态的角度进行联想,帮助学生记忆。形态联想包括词缀联想、词根联想、拆分联想等。
1.词缀联想
派生法是英语主要的构词法,英语中有相当多的单词是借助词缀派生出来的。据统计,英语中常见的前、后缀各有约100多个。因此,我们在词汇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词缀联想帮助学生掌握派生词。如在学习“socialism”时,我们可以通过“-ism”这一后缀联想到 “heroism”“ socialism”“ Buddhism”“ feminism”等以“-ism”结尾的词汇。
2.词根联想
英语单词构词法的核心部分在于词根,词的意义主要是由组成单词的词根体现出来的。一个词根配上常用的几组词缀,就可以形成在一个意义范围内的不同单词。据统计,构成单词的常用词根大约只有 300 多个。因此,我们在词汇教学中,要教会学生运用“词根联想”记忆单词。如在学习“radio”时,由词根“radi-”联想到“radiant”“radar”“radial”“radius”单词。
3.拆分联想
拆分联想即将一个单词拆分成多个单词来记忆,拆分联想主要运用在相对复杂、字母较多的单词上。拆分联想一般与谐音联想联合起来运用,如将“mendacity”拆分为“men”+“da”+“city”,利用“da”(谐音“大”)将单词联想为“大城市的男人们很虚假”来记忆。拆分联想中比较特殊地是对合成词的拆分,因为合成词本身就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单词构成的,如“classmate”“girlfriend”等;因此,遇到合成词时不能生硬拆分。
对词汇进行联想的方式多种多样,在这里,我只是列举了一些较为常用的联想方式。联想记忆本就是一种创造性思维,不应将之机械化、模式化,进行分类,只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联想记忆的方法。
根据个人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在运用联想记忆记忆进行词汇教学时还应注意以下两点:
一是要鼓励学生主动联想。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学生是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当他在词汇学习中主动运用联想记忆、体会到联想的乐趣时,学习的动力才会更足,效率也会更高。
教学实践的最大意义就在于进行反思,只有进行认真的反思才会有教学的改进。通过所学到的课程改革理念,我尝试着上了一节改变教学习惯的课,这一节课我尝试以学生为主,多给他们思考和说话的机会,鼓励他们多想,多提问,多动手,改变了我以往的填鸭式教学。我认为本课教学后,还有几个值得反思和重视的问题:
这一课主要是教学生学习一种新的绘画方法——刮蜡法。这种方法是学生以前从未接触过的,所以在教授以前我做了大量的准备;但学生最后作品的效果不是很理想,一部分的原因来自于自制的刮蜡纸不是很好用,另一方面是在课上引导学生欣赏的刮蜡画范画过于复杂,导致学生在创作的过程中整体画面没有把握好。另一方面,我在欣赏作品并联想这一环节中,没有做好引导工作,本来我的本意是要让学生自己来归纳联想方法,让他们多说说,可能是他们习惯了我多说的教学方式,开始还不太敢张口,但是改变后的教学效果还是有不少的闪光点,例如在最后的作品评价中,学生在自评与互评环节中就相较于以前放的比较开了。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联想】推荐阅读: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读01-19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文教学03-10
浅谈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对话教学策略12-08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11-16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读写结合”10-08
浅谈小学语文中的生字词教学02-07
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教09-07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思想教育09-27
浅谈职高语文教学中的兴趣培养10-06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思维训练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