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信贷问题

2024-12-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中小企业信贷问题(推荐8篇)

中小企业信贷问题 篇1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企业迅速崛起发展壮大,目前己经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一支重要力量,但中小企业在发展中也面临诸多不利因素, 特别是融资难问题仍十分突出,是当前影响和制约中小企业持续发展的一大瓶颈。本文将剖析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和成因,进一步探究我国中小企业存在的融资难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字:中小企业信用融资途径

一、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分析

1、中小企业获得银行的信贷支持少世纪80 年代以来,商业银行贷款逐渐成为不同企业融资的主要渠道。据世界银行统计,中国大企业的流动资金有29%来自银行贷款,而中小企业仅有12%的流动资金来自银行贷款;雇员少于20 人的中小企业更是少得可怜,为2.3%。中小企业协会政策研究部专家黄顺军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在目前中小企业直接融资缺少渠道的情况下,从银行间接融资是主要途径,但金融机构从工作成本和风险防范角度考虑,更愿将钱贷给大企业,而不是政府希望的中小企业。”这让中小企业举步维艰。

2、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较高

据调查,50%以上的大企业贷款利率实行下浮,而小企业综合融资成本一般是基准利率的23倍,贷款年利率7.47%,实际年息最高为

9.711%,是成本最低的融资渠道,但目前银行收缩信贷规模,中小企业从银行贷款难上加难。此外,小额贷款公司、典当行等其他非民间融资渠道利率则更高。

3、直接融资渠道狭窄,直接融资比例很低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98.7%来自银行的间接融资,仅有1.3%来自直接融资。我国当前的风险投资机制尚不完善,资本市场还没有完全开放,上市融资的条件也很很高,一般中小企业很难达到上市融资的标准,导致了中小企业难以通过证券市场融资。

二、制约因素分析

1、资金短缺造成经营困难。

资金紧张是中小型企业面临的最大问题。长久以来我国中小型企业走的是一条自我积累式的发展道路,企业很少负债经营,基本上是利用企业自身利润实现滚动发展。由于企业自身利润增长需要一个投入、产出的过程,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实现资金的回笼,扩大再生产的步伐缓慢。80%的中小型企业资金紧张,30%到40%的中小型企业资金极其紧张。资金短缺造成经营困难是我国中小型企业的普遍状况。

2、法规没有落到实处。

虽然围绕着我国中小型企业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2003年1月1日起实施的《中小型企业促进法》分别对中国人民银行、金融机构、商业银行以及国家政策性银行在加强信贷政策指导、改进金融服务、调整信贷结构、采取多种形式为中小型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等方面做了规定。特别明确了扶持中小型企业发展的资金来源。法律还对拓宽中小型企业直接融资渠道、推进中小型企业信用制度建设、推动和组织

建立中小型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等作了规定,形成了促进中小型企业发展的金融支持体系。但是法规没有落到实处,中小型企业融资困难已经成为困扰企业发展的最关键要素之一。

3、小企业融资渠道与筹资方式极其有限。

中小企业迫切需要资金,但中小企业筹资难则是有目共睹的事实,尤其是民营中小企业,除了股东投入的权益资本以及经营过程中形成的自然负债外,似乎很难找到适当的筹资方式,即便是最为普遍的银行借款,似乎也很难实现。中小企业获取银行贷款的途径基本限制在担保贷款和抵押贷款。但由于担保人对于所担保的贷款要承担连带还款责任,因而找到一个合适的、符合银行规定条件而又愿成为担保人的企业并非易事。

4、金融机构不能适应中小企业发展的需要。

第一,金融业的整合和贷款紧缩。转轨中的金融业由于种种原因不重视对企业的监管与约束,金融机构对低效投资和投机活动提供了软信贷支持。第二,金融机构的设置和经营管理滞后于发展,缺乏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商业银行。我国现行的金融体系建立于改革开放初期,基本上是与以大企业为主的国有经济相匹配,随着改革的深入与经济结构的调整,迫切需要有与中小企业相配套的地方性中小金融机构。

三、政策建议

1、要从改善中小企业自身条件入手

企业要增强核心竞争力,在创新,服务和业务规划方面都应该不断努力,同时要大力规范财务制度,提高信誉度,加强现金流的管理,从长远的发展来对待自己的企业,建立可信的财务报表体系,聘请专业的财务人员,财务报表做到科学、严谨、真实可信,以改善银行对企业的信任程度,提高银行对企业支持的积极性。

2、各地金融机构要不断地进行金融服务及金融产品的创新 针对中小企业贷款需求“急、频、小”的特点,创新金融服务方法和手段,推出适合中小企业需求的金融服务产品,引导金融机构开展小额担保信贷业务,努力实现银企双赢的局面。

3、根据自身情况合理选择直接融资渠道

鉴于我国资本市场还不完善的发展现状,在直接融资渠道的选择中,中小企业可以更多的尝试融资租赁融资这一渠道,与发行股票、债券等传统直接融资方式相比,融资租赁融资受到体制、企业规模、信用等级、负债比率、担保条件等方面的限制较少,更适合中小企业的现实情况,而且该方式能使中小企业保持技术及设备的先进性,以提高产品竞争力,实现中小企业的更好更快发展。

4、积极推进中小企业信用制度建设

要在制定和完善有关征信的法规政策的基础上,加快推进全国统一的征信数据库的建设,由地方政府出面,在各金融机构及其分支机构配合下投资建立中小企业信息库和中小企业负责人信用档案, 制定出统一的信用体系、规范标准和查询体系,提高中小企业信用数据的开放程度,实现资源共享。在此基础上再建立中小企业贷款信用评级制度、企业法人代表资信评级制度和企业总体资信评级制度,强化企业信用观念,以信用等级确定是否贷款和担保。同时,银行要根据中小企业发展特点、进行广泛的市场调研,对有发展前景、品牌效应好、无形资产价值高的企业,要优先安排信贷资金。

5、健全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

政府应该对现行担保体系加以完善,建立一套公平,透明的担保体系。在我国常见的几种担保方式中,政府担保相对薄弱,为此可借鉴美国设立中小企业融资专门服务机构的经验:为了帮助中小企业融资,美国政府建立了一套完整的以中小企业管理局(SBA)为中心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中小企业管理局是一个独立的美国联邦政府机构,由美国财政负担,预算通过国会中小企业委员会每年拨款。由中小企业管理局作为担保人,为中小企业向银行贷款时提供担保。如SBA对75美元以下的贷款提供总贷款的75%担保,对10万美元以下的贷款提供总贷款额80%的担保;对少数民族和妇女所办的中小企业贷款提供25美元以下的90%的贷款担保;对中小企业急需的少数“快速”贷款提供50%额度的担保。

6、大力推广网络融资

网络融资,是指建立在网络提供中介服务基础上的企业与银行或第三方机构之间的一种借贷。贷款人通过在网上填写贷款需求申请与企业信息等资料,借助第三方平台或直接向银行提出贷款申请而获得的一种新型贷款方式。“网络融资”的概念开始从国外引入中国,一时间成为银行界与电子商务圈内颇为时髦的词汇。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市场监测统计显示,2010 年上半年,我国针对中小企业的网络融资服务放款规模总额超过75 亿元人民币,预计2010 全年有望首度突破“百亿大关”,达到130 亿元人民币新高。

四、结束语。

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市场经济不可缺少的主体,是活跃市场、繁荣市场的细胞。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不仅需要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的自身条件,而且更需要加快完善政府扶持,从政府到银行及企业等各方都必须密切配合,才能建立起中小企业融资的有效机制,彻底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使中小企业正常、健康发展。总之,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问题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若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融资难的问题妥善解决,中小企业必将保持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充满生机和活力。

参考文献:

1、程未.中小企业信贷业务发展现状及趋势[J].中国商贸 2011,(20):99-1002、王淑湘.中小企业信贷融资问题探析[J].企业研究 2011,(19):68-70

3、于梅.浅谈我国中小企业的信贷及融资问题[J].中国集体经济2011,(31):98-99

4、张奇.我国中小企业信贷问题探讨[J].东方企业文化2011,(12):270

中小企业信贷问题 篇2

中小企业在世界各国经济发展中都占据着重要的作用, 随着我国国有企业改制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加快, 中小企业在确保国民经济稳定增长、缓解就业压力、优化经济结构、推进技术创新、方便群众生活、保持社会稳定等方面愈加明显。中小企业已成为推动我国国民经济好又快发展的重要力量来源。

二、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分析

1. 中小企业本身

中小企业的信息不透明, 难以提供担保或抵押;产业水平低下, 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 经营风险较大;中小企业信用差, 为了逃避税收, 存在“两本帐”、“三本帐”等问题;中小企业的规模小、从而银行单位贷款成本高。

2. 从金融机构方面分析

为了追求规模效益, 他们都盯向大企业, 忽视了中小企业。商业银行的集权式的经营模式限制了中小企业贷款;银行的金融服务缺乏创新, 能够为中小企业提供的合适的金融产品很少;缺乏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金融机构。

3. 政府方面分析

国家对中小企业融资方面的有效支持不够。虽然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法规, 但总体上收效甚微, 效果不理想。国家法律法规使民间资本也很难利用。一些在民间自发的资金借贷被冠以“黑市”、“地下钱庄”、“灰色金融市场”等, 使得民间资本的充分利用障碍重重, 中小企业立法滞后。

三、中小企业融资问题解决分析

1. 对中小金融机构的产权和治理结构进行变革

以产权变革为先导, 重构中小金融机构的产权结构和制度, 优化企业治理结构。通过股份制改造, 吸收民间资本, 增加企业法人股和个人股的持股比重, 逐步降低地方财政股所占的比重, 并最终实现民间资本控股。建立现代企业法人治理结构:首先, 明确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经营班子的职责、权利和义务, 形成合理的内部监督制衡机制。其次, 要完善信息披露创新, 从而对董事会进行良好的监督。

2. 增大政府扶持力度, 减少对中小金融机构的限制

从融资方面来说, 减少对中小金融机构的限制, 允许其充分吸纳民间资本, 可以将中小金融机构和大型金融机构区分开来进行对待, 如从利率、业务范围、调控层面等给予适度的优惠和照顾, 提高其生存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 放宽利率限制区间, 增强中小金融机构向中小企业贷款的定价能力, 提高积极性。

3. 加快银行业对内开放, 鼓励民营中小金融机构的设立

组建中小金融机构, 一方面要充分利用现有的组织资源, 加强对农村信用合作社的改革力度, 使其成为主要为“三农”和中小企业服务的商业性或合作性金融机构。对城市商业银行, 进行改组改造, 广泛吸收社会资本。另一方面, 关键在于政府降低金融市场进入壁垒, 允许和鼓励民营中小金融机构的发展。这样既可以有效解决中国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又可以增加金融市场竞争程度, 提高金融资源利用效率。

4. 中小金融机构要加强金融创新

中小金融机构要根据中小企业生产和资金需求特点, 积极研发新的适合中小企业发展需要的新的信贷品种, 如:积极开发针对中小企业的信用融资工具如透支、贷款额度等;积极创新以应收账款为基础的金融业务, 比如可以以应收账款为质押发行短期债券或发放短期贷款、以一定的折扣收购中小企业的应收账款;积极推广在实践中行之有效的创新贷款方式, 比如动产质押贷款、仓单质押贷款、应收账款质押贷款、商标质押贷款、出口退税托管贷款、质押保证贷款、担保基金贷款等。

5. 应加强完善我国企业和个人社会信用体系

首先, 我们要加大诚信宣传教育力度, 培育守信教育, 使企业自觉守信。其次, 要加快诚信行业的发展, 经济发展和信用规模的扩大是诚信业产生和发展的基础, 诚信服务业的发展又能进一步带动社会信贷规模的扩大和内需的增加, 进而拉动经济增长。最后要对那些不诚信的行为给予严厉的惩罚, 重点保护金融机构等债券人的合法权益, 让恪守信用的企业能得到保护和发展, 而将不守信用的企业从市场中摒弃。

6. 建立完善中小企业贷款的担保体系

我们应该在原有担保体系的基础上, 建立如下机制: (1) 风险共担:建立担保公司与银行之间的风险共担机制, 让银行在分享利益的同时也承担一定的风险。 (2) 担保机构的风险分散机制:优化担保组合, 扩大受保面, 对单个参保企业担保限额进行控制等分散风险。 (3) 担保机构的转移:为了控制风险, 担保机构可以对担保业务进行再担保。 (4) 担保机构的内部控制机制:建立担保审核委员会, 建立健全评审、担保、偿付分离制度, 建立融资担保风险预警系统, 采取有效地反担保措施, 实行内部稽核制度。 (5) 政府应该加强信用体系方面立法:以法律的形式明确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担保监管体制。

7. 对中小企业自身的建议

中小企业要从自身出发, 努力提高自身的经营实力和商业信用, 与中小企业多联系, 形成良好的关系借贷关系, 使其对企业自身的发展和前景有个全面的认识, 降低金融交易中的信息不对称程度。当其为企业提供了资金支持后, 中小金融机构就会对企业进行监督, 甚至会为企业寻找新的业务来帮助企业, 从而实现双赢局面。从中小企业产权方面来看, 还可让中小金融机构持股, 让其以主人翁的角色给予企业帮助。

四、结语

中小企业是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发展对整个国民经济影响重大。融资问题是他发展中的重大障碍, 亟待解决。中小企业和中小金融机构要相互配合形成一种良好的关系型借贷关系能使双方达到共赢。同时中小企业本身也得从自身诚信、实力等各个方面做起, 和中小金融机构建立良好的关系, 获得信贷支持。

参考文献

[1]董彦岭.中小企业银行信贷融资研究.北京: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5

[2]纪敏.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制度创新.中国金融, 2005

[3]方晓霞.中国企业融资:制度变迁与行为分析[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9

中小企业信贷问题 篇3

(一)房地产行业的政策环境我国政府在金融危机爆发前就已经开始采取措施房地产行业呈现出的过热、过快增长实施控制,从2009年底开始,针对我国房地产市场价格上涨过快、炒房现象愈演愈烈的问题,国家相关部门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房地产调控措施,这些调控措施涉及到土地审批、银行信贷等多个方面。进入2010年以后国家的宏观调控方向更加明确,坚决遏制房价过快上涨,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为此国家先后出台了多项政策进行调控,如2010年1月21日国土资源部要求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和中低价位、中小套型的普通商品房用地占宅用地的比例不得小于70%。2010年3月10日国土资源部规定开发商竞买保证金最少两成,并在一月内付清地价的50%等土地调控政策。2010年4月18日国务院发布通知,指出在部分地区商业银行可根据风险状况暂停发放第三套及以上住房贷款。2010年9月29日国家有关部委要求在部分城市和地区加强信贷管理,暂停发放居民购买第三套及以上住房贷款。201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银行将银行存款基准利率上调0.25个百分点,其他个档次存款基准利率以此调整。2010年11月3日住房城乡建设部、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联合印发《关于规范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强调提高第二套公积金购房的利率至首套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的1.1倍,停止发放第三套公积金住房贷款。

(二)房地产行业的资金链特征 具体表现在:

(1)资金需求量大。房地产行业是典型的资金密集型行业,房地产行业的投入成本高,一是土地出让金的价格近年来快速增长,同时,施工所需的各种建筑用料的需求量大,价格不断上升,从施工准备到施工建设,整个过程需要投入大量资金,根据中国人民银行2010年度货币流通情况报告的统计,2010年度我国商品房贷款总额达8.63万亿元,其中房地产开发贷款2.24万亿元,消费购房贷款6.39亿元,而同期全国银行贷款总额为23.12万亿元。

(2)房地产行业资金链长且循环速度慢。房地产企业的资金循环要经过购置土地与工程物资、在建工程、商品房、销售、回款五个阶段,企业首先要取得土地开发权,然后是规划设计及其审批、选择施工单位、组织施工建设、竣工验收、楼盘销售、应收账款回收等环节,3至5年的建设周期决定了企业资金链的周转周期较长,同时,楼盘销售额在分期收款销售方式下往往要10至20年才能收回全部资金。房地产行业资金需求量大、资金周转时间长的行业特征在这一大背景下变得更加明显,房地产企业资金管理过程中存在的种种问题也暴露无疑,如何通过国家宏观调控和企业自身微调使得企业顺利度过难关成为当下房地产企业资金管理的首要问题。

二、信贷紧缩背景下房地产企业资金链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多元化融资方式的缺失导致房地产企业资金源头枯竭从房地产企业的资金来源看,房地产企业的资金来源包括企业的自有资金、从银行借入的借款、建筑单位垫资、房屋销售款以及其他借款(如民间借贷)等。由于绝大部分购房者采用分期付款的方式从银行贷款来支付房款,因此银行信贷政策对房地产企业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在信贷紧缩的情况下,房地产企业可以从银行贷款的额度收到限制。另外,银行加强了对贷款购房者的资质审核,购房者能够获得的贷款金额也大幅减少,因此,信贷紧缩同样会对房地产销售带来负面影响,影响房地产企业的资金回收速度和数量。最后,建筑单位也需要大量的资金进行周转,在信贷紧缩的情况下建筑单位可以垫付的资金数量也会收到影响,至于民间借贷则会因为资金需求量的增加而使融资成本不断提高。可见,房地产企业的资金链条对银行的依赖程度非常之高。近几年,我国各地房地产企业为了更快发展,不断地提高投资规模,企业资金需求量远远超出企业资金积累的能力,这迫使房地产企业不得不依赖大量的银行借款进行融资,房地产企业的资产负债率高达80%,在信贷紧缩政策的影响下,房地产企业从银行获取资金的数量骤减,房地产企业资金缺口明显,再加上股票市场的持续低迷,企业通过资本市场获取资金的途径也不具有普适性。

(二)资金使用不当与控制不严加大了房地产企业资金链断裂的风险 具体表现在:

(1)资金滞留积压现象严重。在房地产行业,素有“土地为王”之说,这也导致房地产开发商热衷于囤积土地,按照国家统计局2009年我国房地产开发面积高达27168万平方米。房地产界的龙头企业也囤积了数量可观的土地资源,如恒大地产土地储备为4580万平方米,碧桂园土地储备4300万平方米,万科的土地储备是3000万平方米。大量囤积土地使房地产企业的资金大量滞留于土地购置环节,在国务院提高房地产开发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资本金比例并加大各地闲置土地处置力度的情况下,大量的土地储备意味着企业要承担更大的融资风险和资金压力。

(2)成本控制不力导致资金浪费。在房地产企业具体的项目建设中,多数企业未能对项目成本进行严格控制,致使许多工程项目在最后的总成本结算时都超出了原有的成本控制计划,造成了资金的大量浪费。由于房地产行业存在着较多的不可预见因索、在项日建设的过程中如果市场突然友生变化,则会导致资金的被动浪费,产生不必要的资金占用,增加项目的总投资成本。

三、房地产企业资金链管理的完善对策

(一)创新思路拓宽渠道具体表现在:

(1)维护好现有的融资渠道。主要包括:一是银行贷款。银行贷款是我国房地产企业筹集资金的主要渠道,这种资金支持不仅表现在供方市场,还体现在买方市场上。银行贷款是房屋建筑公司募集建设资金的主要途径,没有金融资金的支持,很少有企业能够自筹足够的资金来完成房地产开发项目;同时,对于多数房地产的购买者而言,离开银行贷款的支持也很难一次性支付数额不菲的购房款,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银行等金融机构是整个房地产业发展必不可少的参与方。二是房屋预售款。房屋预售款是一种具有期货买卖性质的由购买者向房地产销售商预先支付的资金,在当前的房地产买卖者非常普遍。房屋预售款对房地产开发企业而言无利息、无风险,是企业筹集建设资金的重要来源,企业应采取多种优惠措施或途径,尽可能多的利用该种销售方式,既能降低销售风险,还可以降低财务风险。三是发行股票或债券。股票或债券对于房地产企业获取大额的资金支持都非常有利,对于解决企业资金短缺,分散风险具有很多帮助,但是,由于我国公司上市与发行债券的门槛都比较高,有着严格的发行条件和程序,因此,对多数房地产开发企业而言并不适用。对于已经具备发行股票或债券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则要根据企业实际情况,结合两种筹资方式的利弊灵活应用。四是共同开发。房地产开发企业可以选择具有某种资源优势的企业或者机构进行合作开发,例如具有雄厚资金实力的投资公司,具有土地开发权的企业等,合作开发应本着优势互补,共同受益的原则进行,灵活选择合作内容与模式。五是民间融资。民间融资主要是指企业向其他企业、自然人借入资金的方式,这种方式简捷、快速,适于解决企业临时性的资金短缺问题,其利率要高于银行同期利率。

(2)拓展新的融资渠道。近年来,随着我国房地产业的发展,房地产企业为解决大量的资金需求问题开始不断采用新的融资方式,目前比较成熟的新型融资方式有以下几种:一是房地产信托。房地产信托是由房地产开发企业与信托投资公司展开的合作业务,由房地产委托人将资金委托给信托投资公司,由信托投资公司按照双方协议进行房地产开发和经营的模式。这种模式可以充分发挥信托投资公司具有的专业理财优势,利用其资金运作经验制定信托投资计划,将多个项目建设资金进行统筹管理,从而形成一定的资金规模,并通过房地产项目的开发销售为委托人带来稳定的收益。二是房地产投资基金。房地产投资基金为房地产融资提供了一种新的融资渠道,房地产投资基金以股权投资的形式对房地产开发企业进行投资,不会增加企业的偿债负担,同时,由于房地产投资基金对企业的股权持有比例不高于20%,在我国公司普遍一股独大的情况下,不会对公司的自主经营权构成威胁,还能起到外部监督的作用,促使房地产企业健康、透明的发展。三是融资租赁。融资租赁近年来在我国房地产行业开始应用,为解决企业大型设备采购,基础设施建设等提供了新的融资方式,在我国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

(二)善管理与严控制主要表现在:

(1)统筹资金管理。在整个决策过程中,企业要从筹资规模、筹资成本、首期投入资金、在建时所需的营运资金以及预期收益等方面进行统筹管理,其中,预算及合同管理是核心。主要表现在:一是合同管理。合同管理工作须融合财务、预算、工程等各个职能部门,保证合同所涉及的工程造价和材料价格合理,为企业的资金管理提供一个扎实的平台。二是工程预算。工程成本费用支出是房地产企业资金链管理的实质内容,其涉及项目多且金额大,因此企业应参照工程预算合理地进行成本核算和资金管理。

(2)强化成本控制。主要表现在:一是制定成本预算目标。在房地产产品的设计研发阶段,应根据企业相似房地产项目的历史数据、产品开发定位确定该房地产项目的大致目标成本,并在正式施工建设前期予以量化明确,为下一阶段的成本目标分解提供依据。二是正确归集和核算成本费用。要正确计算开目中发生的土地征用及拆迁补偿费、前期工程费、建筑安装费、基础设施费、配套设施费、开发间接费等。做好施工物资的领用记录,准确核算各职能部门、项目部门的成本。积极配合监理部门工作,聘请其对房地产项目的成本进行预测,修正企业的目标成本,在成本控制的实施过程中,通过咨询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做到成本节约但不影响产品质量。三是推行目标成本管理。公司房屋开发项目方案确定后应进一步细化分解企业的目标成本,通过价值链分析明确各成本控制中心,并将企业的目标成本分解落实到各成本控制中心。做好工程结算审计,聘请专业的评估机构对施工单位的竣工结算项目进行审计,对结算项目的成本控制工作进行评估。建立与成本控制目标相联系的奖惩制度,在项目成本控制评估结果的基础上对各成本控制中心的人员进行奖惩。

参考文献:

[1]杨帆、李宏谨:《泡沫经济理论与中国房地产市场》,《管理世界》2007年第3期。

中小企业信贷融资 篇4

当前中小企业最大的问题是融资难融资成本高。自信贷紧缩之后,中小企业从银行贷款难。上海中小企业34万家,磁选设备仅有10%的企业享受过银行的贷款服务;融资成本高,大量中小企业通过民间借贷,借款利率已高达50%-100%。要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从根本上来说,只有依靠市场的力量来平衡对民营中小企业的高风险率,从而达到市场平均利润率。中小企业低成本地从银行融资难,的确有国有商业银行不一视同仁地对待国有大企业和民营中小企业的问题,也有缺乏足够数量的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小微金融机构的问题,但是最大的问题其实还是市场效益问题。

上海的三个10亿计划肯定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中小企业融资,可是能否使这三个10亿像上海市财政局局长所说的“产生10倍的资金杠杆,调动300亿的资金为中小企业服务”,恐怕还需商榷。近日,上海安排落实“三个10亿元”的财政专项资金计划,结合上海银监局近期出台的有关商业银行支持中小企业信贷融资措施,分担信贷风险,助力中小企业融资。上海的助力中小企业融资的计划肯定能够帮助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低成本融资,尤其是在有政府帮助承担一部分风险损失的前提下,金融机构向中小企业放款的积极性的确会有所提高。同时在这项计划下,小型的贷款担保企业也会增多。

国外的大型工程机械租赁企业在与用户签署设备租赁协议时,都会提供一份详细的设备技术状况检查表供客户确认,检查表中参数包括了各项基本的技术指标和易损部位的情况介绍,甚至包括设备照片。客户认同签字后,此表由租赁企业和客户各执一份,作为出租设备技术状况的依据。当设备退还时,分级筛、浮选工艺等水泥设备,承租双方要对设备做全面检测,填写设备技术检测表,之后与设备交付时的检测表进行对比,其中设备的常规损耗,客户不承担赔偿责任。

水泥设备、超细磨、锤式破碎机等石头破碎、石头磨粉设备。超出正常损耗的,客户就要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尤其是一些不带操作手的租赁项目,承租双方事先对设备的情况缺少共识,更没有依据,对设备的损耗情况,双方各执一词,很容易出现纠纷。由于没有事先对设备的完好情况进行记录,鄂破、河卵石制砂等烘干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对设备的非正常损耗情况租赁企业也无法确认,一旦发生设备技术方面的退租纠纷,由于缺乏合同规范,租赁企业往往处于被动状态,很容易造成损失,增加企业运营成本。

所以,国有商业银行贷款弃民营中小企业,那些民营金融机构及小微金融贷款担保公司也趋向政府工程和国有大企业,担心的只是挤不进放款的行列。贷款大型国有企业,尤其是贷款政府工程,因为有政府财政担保或者做后盾,其风险几乎等于零,其存贷差率就是它保证可得的利润。反过来,贷款民营中小企业,风险大,但贷款利率则是固定的。因此对银行来说,贷款民营中小企业的利润率明显低于贷款政府工程和国有大企业。不过市场规律依然存在,贷款政府工程、国有大型企业仍然比贷款中小企业利润高得多;虽然贷款中小企业的风险损失有了部分补偿,但毕竟还有风险损失要支付;而新增的小型金融贷款担保企业依然会趋向政府工程、国有大型企业。

中小企业信贷问题 篇5

摘要:

由于目前国家政策的鼓励和支持,中小企业信贷业务日趋成为商业银行经营发展的一个主要方向,但由于中小企业客户群体存在信息不对称、周期短、风险高等特点,因此在大力开拓中小企业信贷业务的同时,还应高度重视其信贷风险,从而确保银行信贷资金的安全。本文分析了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的存在原因,对中小企业贷款工作中的风险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的相关防范措施及相应的方案制定,以促进中小企业贷款业务的持续健康发展。关键词: 中小企业;信贷业务;风险;防范措施

中小企业在我国的社会经济生活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并在国家给予优惠政策的支持和鼓励下,在现阶段取得了极大的进步,而且中小企业在带动就业、活跃经济、社会稳定等方面也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据统计,现在我国经工商注册登记的中小企业已占到全国注册企业总量的99%,约75%的城镇就业机会都是由中小企业来提供的。因此,近年来我国各家商业银行都开始成立专门的机构,并创新产品、流程和机制,对中小企业的信贷业务制定发展规划和计划,加大对中小企业信贷投放的力度。然而,由于中小企业自身经营以及金融危机的影响等因素的存在,中小企业的信贷风险也在不断地增加,由此可见,研究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的存在原因以及如何防范并化解风险,在现阶段商业银行大力开拓中小企业信贷业务的今天,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中小企业的信贷风险因素分析

近年来,由于金融危机的出现,全球经济出现了较大的滑坡,并在总体上呈现出下滑的姿态。因此根据现实情况的发展,中小企业信贷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隐患和风险,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因同行业激烈竞争而放宽信贷准入条件带来的风险

近几年来,商业银行的竞争十分激烈,特别是在争夺企业信贷客户的方面,表现得非常明显。一些机构为了争夺客户却往往忽视了风险,放宽批准贷款的条件,虽然明知企业客户的信誉不高,却还许诺给其发放贷款;或明知有些企业在贷款条件中达不到准入的要求,例如经营效益亏损、市场不够稳定、产品比较单一等情况,还是给其发放贷款,所以就容易造成信贷风险。

2、因企业客户超负荷经营而导致的风险

根据中小企业的经营期进行分析,一些经营期超过了十年的中小企业客户经过长期经营,已经有了一定的经济基础,成为了优良的企业客户。而一些刚起步的中小企业客户,由于经济实力不强,注册资本较少,需要银行贷款的支持。这些企业由于缺乏经营经验,往往会超负荷经营,甚至把借贷的生产流动资金用于固定资产的投入上,从而使资金周转出现困难,造成银行贷款不能按期归还。有的中小企业客户甚至要先得到银行继续贷款的承诺后,才肯借款来归还银行的贷款,然后又将贷款资金用来堵住临时借款的缺口;若银行一旦将贷款收回之后推迟发放,或是不再发放,都有可能导致企业的资金链断裂,从而影响生产甚至倒闭。因此,企业客户资金实力不强,超负荷经营也会造成信贷风险。

3、因抵押担保条件不足而导致的风险

一直以来,抵押担保难是制约中小企业的瓶颈,然而因为抵押担保不到位造成的信贷风险,也是困扰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一个大难题。绝大部分中小企业都需要银行贷款的支持,但是应担保抵押落实后才能得到银行贷款的支持。而受到地方政策等各种因素的影响,有的中小企业在起步时由于经济实力的不足,或者租赁和自有的厂房权证不齐,或者无力缴付国有土地的出让金而无法取得土地的使用权,或者难以获得信用担保,因此不能如愿跨过银行抵押担保贷款的门槛。而一些获得银行贷款的企业也存在超额抵押、权证过期、权证不齐等抵押担保有效性欠缺的现象,毫无疑问会使银行的信贷资金产生风险。

4、因贷款用途转移而导致的风险

银行贷款应专款专用,这是信贷管理中非常明确的规定,但是由于目前中小企业经营的灵活性,再加上大部分中小企业其实是个体企业,因此银行对信贷资金专款专用的监督非常困难。一些中小企业或将贷款资金投入房地产的开发经营,或将贷款资金进行股本的权益性投资,或将流动贷款资金投入到固定资产的建设等。贷款用途的转移,一是违反国家的金融法律法规;二是导致企业资金紧张而影响正常生产;三是一旦国家政策改变或投资失败,银行的信贷风险将进一步增大。因此,贷款用途转移而导致的风险已成为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

5、因员工职业道德而导致的风险

银行信贷管理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程,既要严格地执行信贷管理的规定,也要遵守市场的法则,同时还不能忽视职业道德引发的风险。职业道德风险包含两个方面:一是银行内部员工职业道德的问题而导致的信贷风险。如少数银行信贷人员暗中和企业勾结,对银行贷款进行诈骗。二是企业客户的信用道德意识差而导致的信贷风险。目前一些中小企业的信用意识淡薄,随意拖欠贷款本息,重贷轻还,有的企业甚至存在恶意逃废银行债务、抽逃资金的行为,严重危害了银行信贷资金的安全,这类信用道德意识问题而导致的信贷风险也值得银行关注。

二、防范中小企业贷款风险的措施

从2009年以来,国家宏观经济形势转好,实体经济经营状况开始进入相对稳定的时期,企业家信心指数不断攀升,中小企业客户贷款需求指数现在开始稳定攀升。然而,在各商业银行响应国家号召,不断发展中小企业信贷业务的同时,一定不可以急躁盲从,从而忽略了风险防控。

1、规范竞争市场,严格把关信贷准入的条件

随着经济的趋热,银行业间的竞争也会更激烈,但这种竞争应建立在规范之上,杜绝各类不正当竞争。各金融机构应在加强自身建设上下功夫:一是加强优质服务,更新金融产品,开展正当的营销竞争,确保业务发展的规模和质量。二是改革和完善现有的信贷管理方式,面对新行业和新科技产业,要提高反应能力和决策能力,对看得准的项目及时给予信贷支持。要抢先机,抢抓市场中优质龙头客户,抢占发展先机,保证业务质量;要从最基础的阶段培养客户忠诚度,减少存量优质客户流失风险。三是严格贷款准入条件,严格贯彻相关行业、客户准入和退出的政策及标准,对盈利能力较差、市场反应敏感的中小企业,在审查企业的贷款条件时,应把第一还款来源的现金流量和企业发展前景作为主要考察对象。四是央行和银监会对不正当竞争要严肃查处,以维持正常的金融秩序。

2、加强调查的力度,规范调整信贷企业结构

金融机构对现有的中小企业贷款客户要区分不同情况,做到重点支持、参与改制、帮扶解困,逐步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和贷款质量。要用好当前行业限额管理方面对小企业的优惠政策,一方面在发放贷款时,要合理筛选,加强对贷款企业的经济实力调查,选择那些产品销路好、经济实力强、经营管理规范的企业作为贷款对象。另一方面在贷款发放后,要及时对贷款用途进行全程监督,帮助企

业当好资金用途的参谋,促使企业正常合理使用资金,要尽可能阻止企业盲目投入,为企业把好资金使用关。要坚持按照客户、产品、区域、行业有效匹配资源,以有效规避行业风险和市场风险,形成中小企业信贷对银行利润增长的有力支持。

3、加强规范,确保抵押担保手续到位

一方面银行要通过各种途径,着力解决好中小企业抵押担保难的问题,帮助中小企业破解贷款抵押的瓶颈。如:完善和健全中小企业担保体系,充分发挥担保机构作用;通过同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协商,妥善解决在土地、房产所有权方面存在的问题,帮助中小企业落实权证问题。另一方面银行要严格规范,把好抵押担保手续关,对那些权证不齐、所有权有争议、不能办理抵款的企业要抓紧落实权证问题,及时办妥抵押登记手续,确保银行贷款的安全,减少风险产生。

4、跟踪管理,加强贷款用途的监督。

银行要认真做好贷后检查工作,加大对贷款的跟踪检查力度;要切实加押登记的贷款企业,要严格遵守制度,不得随意发放贷款;对已发放贷强贷后管理,坚持做到检查制度化,操作标准化。要密切关注贷款企业资金动向,对那些将贷款资金挪作他用的行为要及时阻止和警告,确保银行信贷资金的安全。

5、加强教育投资力度,增强遵守职业道德意识

一是要加强银行内部员工的职业道德教育和警示教育,严禁发放人情贷款、关系贷款;二是要努力培育社会信用环境,增强中小企业信用观念,增强企业重合同、守信用的自我约束意识。银行应通过各种途径,向客户宣传合法经营、诚实守信的道理;同时对于那些不守信用,逃废银行债务的客户要依法起诉收贷,维护银行的权益。

三、小结

现阶段中小企业要重视自身的风险所在,要认真分析风险存在的原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措施,把风险带来的经济损失降低到最小化,承担起在国家经济当中发挥的作用,认真履行好职能,为国家为人民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参考文献:

[1] 熊丹, 冯嘉.对我国银行拓展中小企业信贷业务的思考[J].中小企业科

中小企业信贷问题 篇6

一、贷款调查和要求的客户信息

信贷业务经营单位对中小企业“好融通”客户开展授信之前,均需由所在单位的客户经理对该客户的情况进行实地现场调查,按照“三个办法,一个指引”等监管规定,收集和核实客户提供的相关资料。《一》、要求必须具备的客户信息和资料包括:

(一)营业执照及年检证明;

(二)组织机构代码证书;

(三)税务部门年检合格的税务登记证明、近二年税务部门纳税证明(成立年限不满足的客户可按照实际情况提供);

(四)开户许可证;

(五)公司章程;董事会成员和主要负责人、财务负责人名单和签字样本;

(六)近期验资报告;

(七)人行征信系统中的贷款卡查询资料(详细版查询);

(八)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及其必要的个人信息(个人履历表、个人征信系统查询资料等);

(九)近三年及近期财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如有)),成立不足三年的客户,提交自成立以来的报表和近期财务报表;

(十)主要固定资产清单,包括企业核心设备(生产制造业)、企业土地使用权证、主要核心建筑物的房产所有权证或房地产租赁合同(如为租赁)等;

(十一)申请客户主要结算账户近三个月银行存款对账单(若多个账户,尽可能一并提供);

(十二)董事会同意申请授信业务的决议、文件或具有同等法律效力的文件或证明;

(十三)提供对中小企业主/主要控制人的个人投资经营类贷款情况说明,核实中小企业股东对外融资、信用情况(含在我行个人贷款情况以及征信记录显示他行信贷记录)。《二》、以下资料如有,也需一并提供:

(一)外商投资企业批准证书;

(二)外汇登记证;

(三)相关各项许可证(如:进出口备案文件、印刷、特种行业经营);

(四)产品各项认证(如ISOHACCPUL等)或检验报告;

(五)环保评估及验收、检验合格证明文件;

(六)产品专利证书和商标权利证书;

(七)公司及关联企业股权结构图或组织结构图;

(八)企业宣传册等资料;

(九)企业在我行最近一期的授信批复文号、批复时间及批复内容。以下之一用于证实企业销售收入(其证实力根据先后顺序由强至弱):

(一)政府部门(如海关、外管局、外经委等)编制的进出口情况统计表;

(二)上及本最近月(包括去年同期)增值税或营业税纳税申报表;

(三)本年最近三个月以上银行账户对账单(含其他结算账户);

(四)目前执行中前3大供应商下游客户的购货合同和销货合同;

(五)前3个月电(或水、气)费凭证;

(六)其他可以证实销售收入情况的材料或销售收入核实说明(如实地抽查企业的出库单证销售月报表运输发票等)。

《三》、客户经理在现场调查基础上应如实填写《广发银行中小企业“好融通”授信业务作业表(2012版)》、广发银行中小企业“好融通”授信业务调查审查审批简化作业表(一类业务适用)及其他相关附件。

授信经营单位应对授信申报材料的真实性及调查结论负责;“实质重于形式”。在对客户的授信调查过程中,应以实地调查为主进行,注重核实客户的销售收入和盈利指标等财务信息的真实情况,不单纯依赖其财务报表;授信经营单位应注重材料的完整性,调查收集中小企业及其业主的非财务信息,并将此作为授信调查结论的重要依据。授信调查过程中,客户提供的资料复印件需加盖公章。授信经营单位客户经理应对客户提供的复印件与相应的文件正本进行核对,核对无误后,在复印件上确认(签字或盖私章)。

分行应对授信客户基本资料、准入评级资料、授信业务资料等严格按照信贷档案管理办法的要求予以归档管理。

二、抵/质押品相关规定

抵/质押物价值的确定,原则上应当由管辖分行指定经我行认可的资产评估机构进行评估。如果在授信申请时,该抵/质押物已经过我行认可的评估机构评估,且评估报告出具时间在一年之内,同时业务经办行认为抵/质押物价值仍可据实反映目前市场价值的,可将该评估报告中确认的抵/质押物评估价值确定为该抵/质押物的公允价值。上报授信时必须将抵/质押物评估报告和抵/质押物近期照片一并提供。

以房地产作为授信抵押时,如果该房地产所在地的二手房地产交易市场较为完善,交易活跃,具有充分的、可靠的房地产公开交易信息。分行审查人对抵押物评估价值审核应通过同地段、类似档次房地产的最近交易价格信息、周边环境、使用状况(如土地出让金缴纳情况、是否出租等)、以及抵押物所在地的房地产发展前景等因素合理确定可接受的抵押率。

抵押房地产应至少12个月重新估价一次,重新估价必须经过咨询第三方评估机构后做出。

对质押动产进行评估时,如果属于购进存货,其公允价值的确定以发票价为依据;属于产成品的,其公允价值的确定以销售成本价为依据。如果可以获得可靠的动产市场价格,如期货交易所公布的期货交易品种的现货价,以及专业交易网站公布的交易价格,则在以上价格中选择较低者为质物的公允价值。

贷后检查发现抵/质押物价值下降的,作为风险预警信号,贷后管理人员应要求客户补充抵押物或提前还款。

三、特定审批流程

按照业务授权规定符合特定审批范围的授信业务,分行需上报区域信贷审批中心或总行有权审批人在权限内审批。

四、审批后程序

客户信贷业务按规定完成审批之后,贷款发放之前应由出账中心进行必要的出账前审核,流程如下:

(一)信贷业务按规定经审批后,经办单位业务经办人员负责落实审批批复 3 文件要求的出账条件,包括办理担保手续、签订合同、借据,并填写《出账申请书暨审核表》,经复核后,交出账前审核岗。

(二)出账前审核岗收到《出账申请书暨审核表》及相关材料后,在职责范围内进行审核,并签署审核意见。

(三)出账前审核人员在《出账申请书暨审核表》上签字确认符合出账条件的信贷业务,按有关业务流程规定办理出账手续,并在系统中按照客户“好融通”评级予以标识。

中小企业信贷问题 篇7

1 金融危机对中小企业的融资影响

金融危机无疑加剧了市场资金的紧缩, 国际经济开始下滑, 我国的原材料价格增长过快, 导致中小企业在购买过程中不能实现延期兑现, 提高了对现金交易的要求, 使得企业的流动资金不能在正常的周期内有效运转, 加剧了现金的紧缩, 导致很多中小企业的资金链脱节。而银行在传统观念的束缚下, 加上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 更加关小了对中小企业的信贷之门。在世界经济迅速衰退的大背景下, 金融危机促进了我国人民币的升值、银行贷款率上升, 中小企业实现融资更加困难。金融危机同时也影响了市场的整体秩序, 国内外市场的总体需求不断下降, 能源成本上升, 企业的可实现利润缩小, 中小企业的效益大幅度锐减, 融资能力随之下降。

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小企业在市场经济中发挥着主力军的作用, 但是随着金融危机的蔓延, 发展过程更加困难重重, 甚至面临能否在市场中生存的危机, 其中首要的困难就是资金问题, 融资难一直是困扰中小企业的一个主要难题。要有效解决融资难的问题, 就必须看清事态, 在正确分析当前经济背景的前提下, 结合实际了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 才能对症下药。

2 金融危机下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现状及原因

金融危机是面向整个实际经济市场的一个魔咒, 对整个世界市场都有较大的冲击, 特别是对金融市场。而中小企业的主要融资方式来自金融市场和自身的资金积累。毫无疑问, 金融危机导致了中小企业的财务内伤, 也影响了其外部金融环境。有效数据显示, 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98.7%的来自银行, 其余的来自直接融资。银行的融资方式也称为外部融资, 需要企业和银行的双方面协调, 有效实现企业信贷, 但是企业在金融危机的严峻形势下, 难以实现企业和银行的双赢, 因此在信贷过程中, 间接融资有相当的困难。但是直接融资形式, 包括企业发行股票和债券, 则需要企业具有足够的资本积累, 并且对资金使用提供及时的状况信息, 提高融资透明度。而投资者往往偏好较大企业, 无形中增加了中小企业的融资困难。

2.1 中小企业的融资现状

2.1.1 企业内部资金积累不足

一般而言, 中小企业的规模比较小, 创业成本相对较低, 因此需要的内部资金不大。但是在实现有效的经营过程中往往需要大量的现金流。但是中小企业受制于自身的规模和效益难以实现资金的积累, 特别在经济危机的大背景下, 中小企业根本无法通过当前的有效利润来实现企业的资金流动, 也无法满足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的资金需求。

2.1.2 渠道过窄, 难以有效实现融资

中小企业的融资在发展之初, 由于规模较小一般采取内部融资进行资金流转, 企业创办者自筹资金, 实现较小的资金流动。但是随着中小企业的发展壮大, 内部消化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当前的发展需要, 逐步由内部的直接融资向外扩散。当前, 中小企业的融资过程一般通过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得到实现, 企业的内部资本积累难以实现有效的资金需求, 需要向金融机构申请贷款或者从资本市场实现社会融资。但是金融市场的融资一般偏好大型企业, 不仅仅因为大型企业自身的信贷风险相对较小, 信誉度高, 国家政策也在一定程度上偏重与大型国有企业, 忽视对中小企业的支持。而中小企业本身信誉度不高, 信贷风险大, 内部资本积累又不足, 所有融资问题就成为了企业发展的一个瓶颈。通过证券市场来实现融资是企业通常的直接融资渠道, 但是我国证券市场一般都倾向于大企业的主板市场, 虽然开设了一定的中小企业模块, 但是上市标准并没有随之降低, 上市门槛过高导致中小企业根本无法从根本上进行直接融资;间接融资则牵涉的面比较广, 需要得到政策和银行的支持, 但是在融资过程中, 银行在确保自己的信贷风险较小的前提下难以直接满足中小企业的信贷需求, 其次, 由于中小企业规模较小, 固定资产较少, 在抵押和担保时达不到银行较小信贷风险的要求, 所以, 中小企业很难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得到慈善的支持。“尤其是在金融危机环境下, 宏观经济运行趋紧, 央行一系列从紧的货币政策, 迫使商业银行收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 中小企业的间接融资愈显困难。”

2.1.3 没有建立其他融资渠道的完善体系

针对中小企业建立必要的服务型金融机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企业融资难的艰难局面, 但是从目前的服务体系来看, 类似的金融机构非常缺乏, 由于政策没有强有力的支撑, 加上中小企业的经营效益难以使此类金融机构看到存在的利益诉求点, 所以在服务品种及范围上难以看到能够满足中小企业需要的金融机构。再加上金融市场没有针对中小企业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 得不到法律的保障, 中小企业的被服务范围狭小, 难以实现有效的融资。

2.1.4 政府金融措施支持不到位

“2008年末到2009年, 为了拓宽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 我国政府密集出台了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措施, 其中, 创新银行贷款的还款方式, 用登记注册的方式, 给予民间资本以合法化的方式来推动民间资本对中小企业金融支持。”虽然这些措施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企业的融资, 但是无法从根本上扭转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困境, 没有从根本上采取措施协助中小企业实现资金的周转。

2.2 金融危机下融资困难的成因

2.2.1 从内部原因来看, 主要是中小企业应对金融危机的能力不够

由于中小企业自身的规模偏小, 资金不足, 所以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不足, 没有较好的偿还债务的能力, 而且资金信度不高;另外, 企业管理存在缺陷, 内部管理相当混乱, 企业管理者鼠目寸光, 着重于眼前利益, 无视市场规律, 内部规章制度不够健全, 财务管理体系混乱残缺, 甚至出现财务信息参假失真的现象;最后, 企业的凝聚力不强, 没有较好地利用企业文化的凝聚作用, 在面临金融危机的浪潮时, 不是齐心协力地突破困境, 而是唯利是图钻空子, 明哲保身, 显然这些都不是一个较好的企业在面临困境时该有的表现。

2.2.2 从外部原因分析, 则是国家政策的支持疲乏, 金融体制不健全

由于长期以来, 国民经济中效益比较明显的都是国有大型企业, 国有企业的兴衰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我国经济命运, 因此, 在制定金融政策的过程中, 政府一般比照顾大企业的生产经营模式和政策需求, 忽略了对中小企业的政策支持。现行的金融体系也侧重于对大企业的股票发行和债券发行, 而中小企业基本上难以从资本市场中获得有效融资。加上银行保障金融风险最小化和利润最大化的发展目标, 宁愿一次性地在大企业身上获得效益, 也不愿意频繁徘徊在中小企业中难以自拔, 因此, 对中小企业的兴趣不大, 不会过多地支持中小企业的信贷。

3 缓解金融危机对中小企业信贷融资冲击的相关对策

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 我国经济市场虽然出现一定的紊乱现象, 金融市场也出项相应的危机, 但是随着国家积极的政策应对和市场主体的体制改革, 逐步开始走向稳定。金融机构和非金融机构都在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 为中小企业的开拓融资渠道, 放宽信贷条件, 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 寻求更好的金融发展之路。

3.1 拓宽融资渠道, 实现中小企业的多元化融资

在分析中小企业的融资困难中提到一个重要原因是由于企业的融资渠道窄小。长期以来, 中小企业主要通过内部融资来实现企业运作, 但是随着规模的扩大, 原来的融资模式达不到融资需求, 因此需要借助外力得到有效的实现, 把目光转向外部市场, 通过银行信贷或者社会融资得到融资需求。据了解, “银行贷款约占我国私营企业资金来源的39%, 发行股票或债券约2.3%。这说明我国中小企业外部融资主要依赖银行贷款。”然而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 政府多次降息, 短时间内难以实现大企业的融资需求, 转而加大了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而中小企业在面临融资困境时, 必须用长远的目光, 改变长期以来以银行信贷为主的单一模式, 实现融资渠道的多元化。首先积极利用社会的闲散资金, 最大限度降低资金困境的程度;其次, 利用专门的针对中小企业的银行, 建立积极的企业与银行关系, 提高企业的信誉度和美誉度;最后, 创造条件, 充分利用市场中的中小企业板, 提高企业自身的信誉, 结合一定的政策条件, 有效地实现发行中短期债券或者股票进行资金筹集。

3.2 建立银行与企业的信贷体系, 促进长期合作

据中国人民银行调查, “50%以上的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不健全, 60%以上的中小企业信用等级都在3或3以下, 由于这些中小企业对贷款的要求与银行贷款的原则相违背, 出现了信息不对称现象, 使得银行无法了解企业执行国家会计和审计准则的真实情况, 难以对企业的经营和偿债能力建立起信心。”中小企业难以实现企业融资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企业信誉度不高, 在信贷过程中增加了银行的信贷风险。因此, 要解决这一困境需要建立较好的信贷关系, 实现长期合作。首先, 离不开国家相应政策和资金投入的支持, 在政策的支撑下, 实现长期的融资信用体系是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其次, 企业需要在政策的引导下, 强化自身的管理, 建立比较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 实现有效的内部管理, 提高企业财务信息的透明度, 增加投资者的信心, 并且有效地保证会计信息的合法性和真实性;其次, 企业需要树立诚信第一的观念, 在保证自己利益实现的同时, 保障合作者的有效权益, 充分做好自身风险承受能力, 在申请贷款的时候, 不隐瞒, 不造假;最后, 银行也要相应完善对中小企业的信贷评估体系, 而不是盲目依靠传统观念。

3.3 创新民间投资的融资方式

小额贷款公司的建立是有效实现民间投资融资方式的表现形式。在一定程度上, 小额贷款公司相当于一个小型的银行, 利用零散的贷款业务实现自身的利益, 既不会对银行造成较大的冲突, 也有效解决了中小型企业融资困难的局面。

4 结语

综上所述, 中小型企业在经济市场本身就存在一定的缺陷, 特别是融资困难一直是其发展瓶颈, 加上金融危机的冲击, 中小型企业的发展更加举步维艰。通过有效的原因分析, 从企业、政策和银行三方面寻求对策, 是可以较大程度地改变其信贷融资困难局面的。

摘要:国际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市场是一场影响较大的灾难, 同时也使得当前企业面临改革改制的局面。在严峻的经济形势下, 政府不得不出台一系列的金融措施以改善金融局面;而对中小企业而言, 本身存在融资难的现实, 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 更加难以维系下去。本文对金融危机下中小企业的融资现状进行剖析, 对政府、金融机构以及中小企业自身多角度进行分析, 以解决信贷融资难的问题。

关键词:金融危机,信贷危机,融资,中小企业

参考文献

[1]刘小川.略论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政府策略[J].当代经济研究, 2003.

[2]解国芳.金融危机下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J].中国论文下载心, 2010.

[3]李爱红.金融危机下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J].财会通讯, 2011.

中小企业信贷问题 篇8

1993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首先将孟加拉“乡村银行(GB)”小额信贷模式引入了中国。小额信贷发展至今主要经历了从外授试点、政府推行到正规金融机构进人几个阶段。在小额信贷发展初期,主要是以探索小额信贷服务和小额信贷扶贫的可行性、操作模式及政策建议为宗旨,以国际机构捐助或软贷款为资金来源,以民间或半官半民组织形式为运作机构的小额信贷实验项目。1997年以后,小额信贷进入了政府推行的时期,政府从资金、人力和组织方面积极推动,并借助小额信贷来实现扶贫攻坚的目标。1999年,中国人民银行下发了《农村信用合作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管理暂行办法》和《农村信用合作社农户联保贷款管理指导意见》,这两个文件的出台,推动了农信社开办农户小额信贷业务,从此,农村正规金融机构开始全面介入小额信贷业务。目前,我国小额信贷的组织形式主要包括综合性商业银行的小额信贷事业部、农村信用社,农村合作银行、村镇银行等专业小额信贷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公益性小额信贷组织等。

近年来,小额信贷越来越受到中央的重视,在2007年举行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上,提出了要“积极培育多种形式的小额信贷组织”。一时间,小额信贷尤其是农村小额信贷问题再度引起关注。纵观小额信贷十几年的发展,其在扶贫、支持中小企业发展、解决就业等问题上确实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多年来并未取得什么实质性的进展,随着小额信贷机构业务的不断扩展,一些深层的体制缺陷开始体现出来,一度使小额信贷机构的经营前景令人担忧。基于此,我们有必要研究在小额信贷的发展中存在着哪些问题,我们应如何进一步发展小额信贷。

二、小额信贷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政府过度干预

在我国,小额信贷早期仅仅被作为一种扶贫的手段,开展小额信贷首先考虑的是实现政策性目标,而不是实现赢利性目标。农信社承担着涉农资金政策性投入任务,在发放小额信贷的过程中,一方面要执行较低的利率,另一方面却要承担资金成本、业务成本以及潜在的经济损失。要想实现小额信贷的财务自立是非常艰难的,从而为农村信用社自担风险、自负盈亏背上沉重的包袱。

事实上,大多数小额信贷机构并不是真正独立于地方政府的,而是实质上从属于或受制于地方政府,这些机构的管理人员大多也是当地政府及其部门委派的。政府的过度干预会导致小额信贷机构无法实现商业化运作,经营效率低下。如政府和农业银行共同参与的正规金融小额信贷就存在政策属性和商业经营的体制性矛盾,责、权、利关系模糊,经营成本高,贷款回收率低。

(二)缺乏充足且稳定的资金来源

这一点主要存在于非政府组织小额信贷机构和小额信贷试点公司,这类机构不允许吸收公众存款进行筹资,只能运用“来自几个有限股东的自有资金和来自一个机构的批发性融资开展相关业务”,以防范金融风险,这也就是目前所说的“只贷不存”的限制。之所以有这样的限制是因为小额信贷机构尚处于试点阶段,其在人力资源积累、产品开发和管理经验、风险控制能力等方面均相对不足,加上对于小额信贷目前仍然没有相关的监管和法律政策的出台,如果允许吸收存款,存款人的利益难以得到有效保障,一旦出现资金的流动性问题。很可能引发挤提进而影响整个金融系统的稳定性。

就农信社而言,目前农村资金多向分流严重,作为支农主力军的农信社,不仅承担发放小额农贷的任务,更是肩负着投放整个农业贷款的重担,但吸存能力受阻,资金来源也明显不足。

(三)利率的制定陷入两难困境

利率说到底就是资本价格,而资本价格本质上是由资本市场供求平衡决定的。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二元经济,金融机构的贷款倾向于现代工业、城市和发达地区,而农村资金的供给远远不能满足和适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导致了农村金融贷款利率一般较高。而小额信贷公司的贷款利率又比农信社要高,这是因为,农信社是通过吸收利率较低的存款、发放利率较高的贷款来维持运营的,而小额信贷公司要用成本较高的自有资金或长期负债融资来发放贷款。另外。小额信贷业务是人力密集型行业,必须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业务成本很高,为覆盖各种成本只能实行较高的利率,而过高的贷款利率往往使得许多渴望获得小额信贷的农民望而却步,小额信贷帮助贫困人群摆脱贫困的初衷无法兑现。

但是,又不能把利率定的太低,过低的利率无法足以覆盖业务成本和融资成本,无法实现赢利性原则,很难长期经营下去;而且过低的利率容易导致“寻租”现象的产生。国内外大量的经验己经证明,有补贴的优惠贷款会导致严重的寻租行为,许多人存在“不要白不要”“白拣便宜”“捞一把”“搭便车”等思想,最终的结果是完全剥夺穷人获得信贷支持的机会。

(四)风险防范能力亟需加强

小额信贷的服务对象是贫困、低收入农户和一些中小企业,农户进行农业生产本身就存在风险。农业以一家一户分散生产经营为主,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是必然的经济现象。小生产的盲目性很容易使农产品出现结构性趋同,加上农村社会服务体系不健全,生产技术水平落后,农产品的生产成本与交易成本较高,农业生产经营时常出现相对大的市场风险。农业还要受到自然灾害因素的影响,而贫困农户本身缺乏足够抵御风险的能力,也没有财产和经济实力做后盾。一旦遇到天灾人祸,往往无力按时归还贷款。

此外,小额信贷还存在道德风险,由于小额信贷是无需抵押担保的,当前一些农户信用意识淡薄,赖债、逃债思想较为严重,如果有个别借贷不还的示范效应发生,则很容易造成拖欠行为的大面积蔓延。加上农村执法难度较大,而且小额农贷分散,其执行成本高,因此难以对借款户的不良信用行为给予有效的法律约束。

(五)缺乏良好的政策环境

首先,小额信贷的法律地位仍不明确。目前仍然没有一整套法律框架来确立非政府组织小额信贷的法律地位,也没有专门针对小额信贷的相关法律法规出台。而相应的财政、税收、资金支持等配套扶持政策还比较少,无法给予小额信贷发展有力的支持。

此外,对小额信贷的外部监管仍处于真空状态。到底小额信贷要由银监会还是由央行进行监管,各有关部门在监管时如何进行分工、协调等问题在政策上还很模糊。

三、发展小额信贷的对策建议

(一)强化化市场化运作

坚持以市场为基础,减少政府干预,区分政府扶贫与小额信贷的功能,将小额信贷从单一的扶贫中解放出来。一方面把小额信贷机构发展逐渐建立在市场化基础上,按照现代金融机构的原则进行经营,创建可持续资金运营的基础模式;另一方面弱化地方政府对小额信贷机构的过分干预,避免其成为新的金融体系不良贷款的来源。中国地域广阔,而各地的自然条件、经济发展水平以及社会宗教文化等千差万别,照搬一种小额信贷模式

难以满足不同地区的个性化需求。因此,要从本地市场出发。因地制宜地建立适合当地的区域性小额信贷组织。

(二)寻求多渠道的资金来源

中央银行应继续加大对农信社支农再贷款的投放力度,以有效调节农村资金供求紧张状况。在个别地区,央行可以允许一定范围内农信社自主上浮存款利率,以缓解资金问题。此外,农信社还可以通过发展农村金融机构之间的资金借贷,疏通横向资金融通渠道。农业投资和农业生产的周期较长,要解决农信社的资金余缺问题,单靠短期拆借是难以解决的,这就需要发展金融机构之间的资金借贷,建立区域性资金融通网络,从而实现资金的最优配置。

(三)开放小额信贷利率,实现利率市场化

地方政府不再强制性规定具体利率,在不超过基准利率四倍这一前提下,放开利率水平,根据当地资金需求情况,自主制定利率水平,比如可以采取由借贷双方自主协商的方式来确立交易利率。当然,利息收入必须能覆盖交易成本和风险成本,也就是要实现赢利性。

创新信贷产品,对不同产品实行差别利率。例如,对于生产性贷款和非生产性贷款就可以实行不同的利率,即对于生产性贷款实行较为优惠的利率以鼓励贫困农民通过农业生产改善家庭经济状况。

(四)建立小额信贷的风险控制机制

通过建立农户经济档案,对农户的家庭住址、人口、田亩、经济收入情况等详细记载并经常更新,这样,在发放贷款时可以减少不必要的违约风险。另外,可以对历史借款编制还贷记录,根据记录重新评定农户的信用等级,从而决定其信用贷款限额等级和利率优惠政策,对于那些历史记录不好的农户取消资格或加以限制,而对于信用良好的可以给予一定的利率优惠和优先贷款。探索建立小额信贷的风险补偿机制,通过建立风险补偿基金,用于弥补因自然灾害等不可抗拒因素形成的小额信贷损失。为了分散和规避风险,可以在农村推行农业意外保险制度,扩大承担风险的主体,提高贷款当事人的抗风险能力,使农业风险由信用社和保险公司共同承担,同时做好信用社资本金的补充,完善中、坏账准备金制度。

(五)加快小额信贷款管框架的建立,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针对不同形式的农村小额信贷,应采取不同的监管模式,这里主要是要区分审慎性监管原则和非审慎性监管原则。一般来说,对于那些允许吸收公众存款的从事小额信贷业务的机构,如农村信用社,综合性商业银行的小额信贷事业部,适用“低门槛、严监管”的审慎性原则,将其纳入银行监管框架中。对一些硬性指标,如最低注册资本、资本充足率、存款准备金率、风险集中度等要严格规定。而对于那些“只贷不存”的专业小额信贷公司和农村资金互助社、公益性小额信贷组织则适用非审慎性监管原则,为小额信贷机构设计行为准则,包括对小额信贷的信贷业务准入、客户保护、利率政策、法律规范等问题进行监管。

政府在设计监管框架时必须考虑到小额信贷机构所付出的成本,如各种信息披露文件的整理和报送的成本;其次还要考虑到监管者的监管成本,即监管者对大量的小额信贷组织必须付出很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如果监管框架的设计过于繁琐,既超过了被监管者的承受能力,也超过监管者的监管能力,最终将形同虚设乃至归于失败。

尽快出台针对小额信贷的法律、法规,给予现有的小额信贷机构合法地位,并为其提供一系列配套的优惠政策,如免除小额信贷业务的营业税,降低所得税,发放低利率的政府再贷款等。

(六)抓住机遇,小额信贷向正规划方向发展

以往的小额信贷采用的方式多为项目运行,因此不仅作用的范围很有限,而且很难实现可持续性,根据国外小额信贷的实践可以看出,小额信贷将来的发展方向是逐渐向正规化过渡,小额信贷的正规化主要可通过两个途径实现:一是从事小额信贷业务的NGOS(非政府组织)转变为正规金融机制;二是现有的正规金融机构进入小额信贷领域。

2006年年底,中国银监会发布了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这对于大力培育新型小额信贷组织,尤其是正规化小额信贷组织具有积极意义。该意见为非政府组织小额信贷机构早日实现合法化提供了契机,这类小额信贷机构在放宽市场准人的机遇下,有望通过努力取得金融牌照,进入正规金融,有了合法地位后就能吸收存款,就有了筹集资金的渠道。

上一篇:同课异构活动简讯下一篇:质押借款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