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部门应急预案

2024-09-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政府部门应急预案(通用8篇)

政府部门应急预案 篇1

为应对医院可能出现的停电事故,尽量减少因停电对医院正常医疗秩序造成的干扰及财产损失,特制订本应急预案:

1、应急组织机构:

成立停电应急工作组,由总物业部长担任组长,成立停电抢修组由电工班长担任组长。职责:

(1)日常工作中对医院电路系统进行定期检查,发现异常,及时检修。(2)发生停电时,组织人员实施抢修。

(3)向医院总值班及重点科室及时通报停电情况,必要时向供电部门发出求援请求。

(4)事后总结应急抢修工作经验教训。

2、应急程序: 医疗应急程序

(1)各科室应备好应急灯、手电等,保证其处于备用状态并臵随手可及处。医疗过程中如果遇到停电时,医院相关人员应加强巡视,主动提醒患者不要担心,要保持镇静。

(2)因停电被困电梯、治疗室、检查室等处时,请病人及其亲属保持镇静,等候救援或配合院方人员采取应急措施。医院各科室按照医院停电应急预案采取措施。呼吸机、麻醉机若无备用电源,需备好手动通气装臵,停电时医务人员立即将呼吸机病人人机分离,连接简易呼吸囊维持呼吸,并密切观察病人面色、血氧饱和度、意识、生命体征等。

(3)医务人员要加强病房巡视,安抚病人,注意防火、防盗。

(4)正常供电恢复后,特殊设备,如微机控制的CT等须重新检测至备用状态。

(5)停电过程中,发生医疗方面的特殊问题应马上向医务科报告。2.物业部们应急程序 :(1)计划性停电应急程序

①物业部门在接到供电公司通知停电的电话或以其他形式的停电通知时,必须问清楚停电的时间,停多长时间及停电原因,做好记录。

②通知停电应急工作组组长(夜间通知总值班人员),说明停电的原因,具体停电时间,停多长时间,并做好记录。

③如在正常工作时间内,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应由物业部门以电话等多种形式向各部门发出通知。

④如时间紧急,应在接到供电公司的通知后,立即通知停电应急工作组组长(夜间通知总值班人员),向各部门发出通知,重要科室要跟科主任、护士长讲清停、送电的时间,并制定好停、送电计划。

⑤ 将全部电梯停到1楼位臵。

⑥做好自备发电机电源运行记录及恢复供电后的记录。(2)临时性停电应急程序

①出现临时性停电时,应立即电话询问供电公司,问明停电原因及停电时间的长短。

②通知应急工作组组长或总值班,说明情况。

③医院内部原因停电时,要查明停电原因,是高压电路还是低压电路。如果高压电路出现故障,医院电工立即导入备用电源,应及时与供电部门联系,尽快恢复,保证用电;如果医院低压电路出现故障时,应快速查明原因,按照操作规定恢复电路。

全院各重点科室应急程序:

1.各科室接到停电通知后,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切断所有的仪器、设备电源,待电路恢复正常后再投入使用。

2.接到停电通知后,立即做好停电准备。如有抢救患者使用备用电源。3.突然停电后,立即寻找维持或替代抢救患者设备运转的方法,保证抢救工作持续进行,开启应急灯等照明设备,并应及时通知电工或总值班。4.加强巡视病房,安抚患者,同时注意防火、防盗。

5.电梯遇到突然停电后,维修人员要安抚好电梯内乘客并及时采取措施予以解救。

保障措施:

1、电工平时要熟练掌握供电知识和操作规范,注意操作安全。

2、临床科室常规备有应急灯电筒等照明器材,定期检查,保持完好状态。

3、物业部门要定期(每年不少于1次)组织进行应急停电演练,通过演练,使员工熟练掌握突发停电的应急处臵程序。

极端天气(高温、强降雨、雨雪)应急预案 :

为进一步做好高温季节、强降雨、雨雪天气等自然灾害应急工作,防止给医院工作人员及在院患者的生命和财产造成重大损失,特制定此应急预案。

(一)应急组织机构

1.极端天气应急工作组

组 长:分管后勤副院长

副组长:总务科科长、物业部门主任 组 员:后勤维修人员、保卫处人员 职 责:

(1)做好日常巡查工作,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防范极端天气(高温、强降雨、雨雪)带来的影响。

(2)一旦发生极端天气(高温、强降雨、雨雪)导致大面积停电等事故时,及时做好相关应急工作,尽快恢复供电等。

(3)根据极端天气(高温、强降雨、雨雪)带来的影响,决定是否启动应急预案。

(4)及时向上级报告灾情并向社会公布。(5)必要时请求外力支援。(6)后勤部门全体成员应在组长的统一指挥下,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通力合作,做好极端气候的防范工作。

2.极端天气应急抢险队 队 长:物业办主任

队 员:物业后勤人员及保卫处人员

职 责:

(1)平时加强配电房、消防系统、消防控制室、电梯等的安全检查。(2)发生极端天气(高温、强降雨、雨雪)时,同时引发灾情,组织人员实施救援行动。

(3)及时向自然灾害应急小组汇报极端天气(高温、强降雨、雨雪)产生的后果。

(4)事后总结应急处臵的工作经验。

(5)一旦发生极端天气(高温、强降雨、雨雪)导致人员伤亡时,由组长立即通知救护领导小组,及时组织相关人员,确保受伤人员得到及时高效的医疗救治。

(二)应急程序

1.物业后勤部门应急程序 :

(1)一旦发生极端天气(高温、强降雨、雨雪)时,应迅速采取相应应急措施。

(2)及时报告自然灾害应急工作组组长(夜间通知总值班人员),报告自然灾害(高温、强降雨、雨雪)造成的具体灾害(如雷击起火、雷击停电、雷击引起设备故障、洪涝灾害等)情况。

(3)如在正常工作时间内,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应由后勤保障部门以电话等多种形式向各部门发出通知,积极组织应对,尽量避免灾害损失。

(4)如时间紧急,应立即报告自然灾害应急工作组组长(夜间通知总值班人员),说明详细情况,向各部门发出通知,重要科室要跟科主任、护士长讲清情况,如遇强雷雨天气,应提醒科主任将贵重医疗设备的电源切断,以防止雷击损坏设备。(5)如极端天气引发洪涝灾害,应立即组织人员进行抗洪。2.各科室应急程序

(1)各科室接到自然灾害(高温、强降雨、雨雪)通知后,应该在允许情况下把所有的仪器、设备电源先行切断,待天气恢复正常后再投入使用。

(2)接到自然灾害(高温、强降雨、雨雪)的通知后,立即做好防火、防汛、防停电的准备。

(3)突然发生自然灾害(高温、强降雨、雨雪)引发的停电情况,应立即通知各病区开启应急灯照明、使用瓶装氧气等,并及时通知电工或总值班积极配合。

(4)加强巡视病房,安抚患者,同时注意防火、防汛、防盗。

(三)保障措施 :

⒈后勤人员加强对分管部位的自查自纠工作,发现问题立即解决。⒉电工班执行安排24小时值班制度,保持24小时开通。

⒊临床科室常规备有应急灯、电筒等照明用物,定期检查,保持完好状态。

政府部门应急预案 篇2

1.1 编制应急监测预案的目的

通常情况下, 为了维护社会稳定, 进而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需要建立和完善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体系, 最大限度地提高相关部门对突发环境事件的应对。

1.2 编制应急监测预案的依据

在编制应急监测预案的过程中, 需要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等为依据。

1.3 事件分级

对于突发性环境事件, 通常情况下根据事件的严重程度, 以及紧急程度等, 将其分为:Ⅰ级的特别重大环境事件、Ⅱ级的重大环境事件、Ⅲ级的一般环境事件。

1.4 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执行下达的突发性环境事故应急监测任务, 包括地表水、地下水、环境空气、土壤等。

1.5 工作原则

为了确保应急监测预案落到实处, 在执行过程中, 按照预防为主, 防治结合, 统一指挥, 分级负责、分类管理, 单位自救与社会救援相结合的原则, 提高各部门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能力。

2 组织机构及职责

对于突发性环境事件, 需要成立相应的应急指挥部, 同时设立应急分队, 对环境污染事件应急处理工作进行负责。

2.1 建立事故预案指挥系统

2.2 应急指挥部及办公室的主要职责

为了维护社会稳定, 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环保部门在实施突发事件应急监测预案的过程中, 各相关单位和部门要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省、市政府制定的关于突发性环境事件应急工作政策和方案, 同时根据当地县政府对环境应急工作做出的重要批示和要求等;对突发性环境事件应急预案进行组织和修订, 同时对县域内发生的突发性环境事件, 各相关部门要对救援工作进行统一指挥, 协调处理, 为了将事件损失降到最低, 各部门需要对乡镇政府等有关部门的环境事件应急工作进行统一指导。

2.3 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成员职责

各成员负责对全县污染企业进行全面排查, 掌握各污染企业的安全生产情况;负责监督全县污染企业, 对企业内安全隐患进行排查;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后, 负责组织专门人员和力量到事故现场进行调查处理。

2.4 应急分队主要职责任务

当环境污染事故和环境突发事件发生时, 在第一时间到达事故现场了解掌握事故情况, 及时上报环境污染事件应急指挥部, 划定警戒范围, 维护现场秩序, 控制事态发展;完成应急指挥部赋予的其他任务。

3 环境污染报告程序

作为事故单位应立即向县环保局办公室报告突发事件的详细情况, 报告内容主要包括:突发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 以及事件的简单经过, 事故的后续情况等;县环保局办公室接到事故报告后, 立即向县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指挥部报告, 同时向县政府和市环保局报告;按照相关的要求, 各部门接到事故报告后逐级向上报告。

4 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处置

4.1 启动预案

接到事故报告后, 县环保局需要立即向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指挥部做出请示, 由上级主管部门启动应急处理预案, 并迅速通知指挥部的各个组成成员, 协调处理应急事故。

4.2 赶往事故发生现场

应急救援指挥部接到突发环境事件事故的相关报告后, 需要立即赶赴事故现场, 了解整个事件的相关情况, 同时成立应急事故现场指挥部, 组织指挥救援处置工作。指挥部成员单位主要负责人接到通知后, 立即赶赴现场并启动相关应急预案, 发布预警公告, 组织专业救援队伍赶赴现场, 实施救援处置。

4.3 事故现场处置

现场指挥人员进入现场后, 需要对可能受到危害的相关人员进行转移、撤离、疏散处理, 同时做好善后安置工作;同时环境应急救援人员要在第一时间进入应急状态, 对事故现场立即进行应急监测, 随时掌握事态的进展情况并向上级报告;通过封闭、隔离、限制使用有关场所等措施, 对突发事故可能造成的危害进行处理, 对危害可能扩大的行为和活动进行中止处理。

4.4 善后处置

应急指挥部要对受灾人员做好安置、安抚工作, 避免受到二次伤害, 组织专家评估受灾范围和损失情况, 对遭受污染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 同时提出补偿方案和建议。

5 应急监测工作分类及程序

5.1 分类

一类情况, 环境污染的影响范围大、危害程度高, 同时污染威胁到敏感地区, 需要对上述地区进行全面的测试评估, 以及后续监测评价;二类情况, 环境污染影响的范围较小, 污染造成的危害不太严重, 同时没有对敏感地区构成污染, 通常情况下, 只需要对这些地区进行一般性测试和评估;三类情况, 环境污染的范围很小, 危害程度比较轻, 只需要进行相应的了解和掌握。

5.2 监测工作流程

(1) 响应:环保部门接到应急办公室的报告后, 应急监测领导小组需要迅速通知各部门的主要负责人, 进而在第一时间做好应急准备工作。根据相关的规定和要求, 环境监测组组织人员进行现场勘查和采样, 立即赶赴现场。 (2) 现场勘查:赶赴现场后, 勘查人员需要做好防护措施, 立即了解事故的详细情况, 并对现场进行勘查。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对事件的性质、规模进行判断, 同时确定污染源的种类, 判断污染的严重程度和范围。 (3) 监测及采样:根据监测方案的相关要求, 检测人员要身着防护装备进入事故现场, 对事故进行监测和采样, 同时对事故现场的情况和采样与监测点位置进行详细记录。按照相关的规定将采集到的样品及时送实验室进行检测化验。 (4) 试验分析:根据相关信息, 试验人员准备实验设备、待命, 接到样品后迅速开展实验, 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根据实际情况可以启动流动实验室方案, 进而对现场进行连续检测。 (5) 结果报出:进行现场监测时, 迅速将监测结果上报现场指挥员。实验室分析结果迅速上报应急监测指挥员。应急监测指挥员接收监测结果立即复核。 (6) 撤离和检查:事故现场的测试和采样工作完成后, 接到撤离现场的通知后, 现场的工作人员需要立即清理现场, 对携带的仪器设备、材料试剂等物品进行清点检查。 (7) 评估:在检测过程中, 对于污染影响周期比较长、污染物分解比较慢的区域, 通常情况下, 由勘查人员制定后评估监测方案, 根据检测方案, 由监测组执行监测任务。

6 制订应急监测方案的原则

6.1 现场监测布点

在布点过程中, 一般以污染事件的发生地和附近区域为主进行检测, 同时需要考虑人群及生活环境, 饮用水源地、住宅区的空气、农田土壤等因素。

6.2 确定监测频次

在监测过程中, 监测的频次需要根据污染的强度、污染物扩散的速度和范围, 以及污染持续的时间, 同时结合环境区域的功能及地形、地貌等因素进行确定。

6.3 监测项目的确定原则

(1) 固定源。 (2) 流动源。 (3) 未知成分或污染物。通过现场特征、人员或动物的中毒症状等, 确定主要污染物和监测项目。

6.4 确定分析方法

(1) 利用现场快速监测的方法。 (2) 国家标准规定的分析方法, 以及行业统一的分析方法。

6.5 确定现场监测仪器设备

(1) 易携带, 可以直接读取数据。 (2) 国标指定的相关仪器设备。 (3) 能够进行快速定性、定量检测, 或者定性、半定量的仪器设备等。

6.6 发送监测报告

对于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 报送的监测报告要及时、快速。审核后的现场监测结果应以口头报告的形式进行急办。

7 应急终止以及发布公众信息

当污染事故得到控制, 并且继续采取了必要的防护措施, 能够将造成或可能造成的危害降低到最低限度时, 由事故责任单位提出申请, 应急指挥部向县政府做出污染事故应急处理情况报告, 经县政府批准后, 终止应急处理工作。事故应急处理期间和应急终止后, 需要发布的信息内容由县应急指挥部报请县政府同意后对外进行发布。

8 应急保障内容

(1) 资金保障, 为了降低事故损失, 提高应急处理效率, 指挥部要根据实际需要, 提出相应的支出预算。 (2) 装备保障, 根据实际监测工作的需要, 增加监测设备, 对危险化学品加大检验、鉴定的力度。 (3) 交通运输保障, 公安、交通等有关部门要作好应对突发环境事件交通运输和运输秩序的保障工作, 及时对事件发生地的现场实施交通管制。 (4) 通信保障, 建立和完善环境安全应急指挥系统、环境应急处置全县联动系统和环境安全科学预警系统。 (5) 技术保障, 建立环境安全预警系统, 组建专家组, 确保在启动预警前、事件发生后相关环境专家能迅速到位, 为指挥决策提供服务。

参考文献

[1]郝薇.从松花江硝基苯污染的变化趋势中总结应急监测的采样频率[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上旬刊) , 2011 (06) .

[2]姜彬.建立环境监测预警体系处理环境监测所面临的问题[J].价值工程, 2011 (03) .

病友出游应急预案 篇3

高血糖症

如出现口干、口渴、尿多时,应监测血糖,任何时候发现血糖高于16.7mmol/L,应咨询医生(火车站和机场一般都有医务室)或就近求医,按医嘱调整降糖药。高血糖症还可引起机体失水,神志清楚并能吞咽者应补充无糖饮料(如矿泉水)。部分糖尿病患者高血糖时并无口渴多饮,而是渴感减退,因此不能仅根据口渴饮水,应根据天气、出汗量、尿量综合评定。在温度较高或空气干燥的地区旅游应补充适量水分,以免发生脱水甚至高渗昏迷。多数糖尿病病友需每日饮1500毫升左右的水,分多次饮用,每次200毫升左右,一次饮用大量白开水会增加心脏的负担。坚持控制饮食,如果大吃大喝,不忌甜食和含糖饮料,必然造成血糖升高,甚至引起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或高渗昏迷。此外,旅途中兴奋、紧张、刺激等情绪,降糖药不足或漏服等均不利于高血糖的控制。

低血糖症

如出现心慌、手抖、出冷汗、饥饿、面色苍白、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视物模糊、昏昏欲睡,甚至不省人事等任何反常的表现,均应测定血糖。血糖低于正常且能吞咽者立即口服含糖饮料及食物;昏迷者侧卧,肌注胰高血糖素,送就近医院静脉注射葡萄糖,不可喂食;不可注射胰岛素。如无条件监测血糖可先按低血糖症处理,15分钟内未恢复者应送医院。白天活动量大时,睡前应监测血糖,如睡前血糖低于6.0mmol/L,应少量加餐,以防夜间低血糖。低血糖症的发生与旅途中误餐或延迟进餐、活动量较平时加大、降糖药剂量未及时调整或应用不当(如胰岛素下肢部位注射使吸收加快)等有关。

心脑血管急症

如出现胸闷、气短、胸痛、呼吸困难、嘴唇发紫、手足发冷发绀、头晕、头痛、晕厥等不寻常表现,或测脉搏发现脉搏不规则、过快或过慢、强弱不等,特别是合并高血压病、冠心病者,应立即休息,有条件者吸氧,胸闷、胸痛症状在含服硝酸甘油数分钟内未缓解时,必须就近求医,进行常规心电图检查,必要时中止旅行。

下肢与足部损伤

长时间乘坐交通工具、身体缺少活动,可出现下肢麻木、肿胀。因此,乘车时应定时活动下肢,常变换体位,或站或走或坐,也可进行下肢按摩,促进血液循环。远足或者登山容易引起运动损伤,需特别注意保护踝关节和足部。穿合适的鞋袜;每天检查双脚,如有擦伤或水疱应及时处理;检查鞋内有无砂石之类的异物;每天洗脚后用尿素软膏均匀地涂抹在脚背、脚底、脚后跟,但不要抹在趾缝间,保持趾缝干燥,防止引起皮肤破损而导致糖尿病足等。

春天使人充满欢乐、向往和希望,江河解冻、冰雪消融、万物复苏、大地绽绿,让我们走进春天,成为大自然的伙伴。

政府部门应急预案 篇4

一、总则

(一)编制目的

建立健全我镇应对突发食品安全事故的救助体系和运行机制,规范和指导应急处理工作,提高政府保障食品安全和应对食品安全事故的能力,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最大限度地消除或减少食品安全事故的危害,保障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编制依据

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以及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永吉县食品安全应急预案的通知》要求,结合本镇实际,特制定本预案。

(三)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Ⅳ级食品安全事故应对工作,指导全镇食品安全事故应对工作。

Ⅰ级、Ⅱ级、Ⅲ级食品安全事故应对工作分别按照《国家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吉林省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吉林市食品安全应急预案》、《永吉县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执行。

(四)工作原则

1.坚持统一领导、分级负责、部门协调、各方联动的食品安全工作原则。

2.按照食品安全事故的范围、性质和危害程度,实行分级管理的原则。

3.加强群防群控和日常监测,对食品安全事故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的原则。

4.发挥先进科技和专家作用,确保应急预案的科学性、权威性和可操作性原则。

5.坚持快速反应和高效处臵,做好食品安全事故的善后处理和整改落实的原则。

二、应急组织体系

(一)镇应急指挥部及其职责

镇食品安全委员会为本地负责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臵的专项领导机构,相关预案启动后,立即同步转换为专项指挥机构,对外称镇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指挥部(以下简称“镇应急指挥部”),在县应急指挥部的指导和镇政府的领导下,组织和指挥本地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救援工作。镇应急指挥部职责:

1.领导、组织、协调本镇事故应急救援工作;

2.负责事故应急救援重大事项的决策;

3.负责发布食品安全事故的重要信息;

4.审议批准镇应急指挥部办公室提交的应急处理工作报告;

5.向镇政府及县有关部门报告事故救援情况,负责组织贯彻执行县政府和上级应急指挥部下达的应急处臵指令等。

(二)镇应急指挥部相关职能部门及其职责

预案启动后,镇食品安全委员会成员单位自动成为县应急指挥部成员单位,根据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性质和应急处臵工作的需要,还可确定镇食品安全委员会成员单位以外的其他必要的村(社区)、企事业单位作为镇应急指挥部成员单位。成员单位及其职责如下:

1.镇食品安全办:组织协调应急救援工作,负责食品安全事故信息收集、报告、通报、处理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工作;组织编制和修订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指导各村(社区)实施重大食品安全应急预案;组织开展应急救援宣传、教育、培训等工作;承担镇应急指挥部办公室日常工作。

2.卫生院: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负责突发重大食物中毒的应急响应及病员救治,开展对餐饮业和食堂造成食品安全事故的调查处理和违法行为的查处,依法开展对重大食物中毒的卫生学原因调查处理和相关技术鉴定等工作;

3.镇财政所:负责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救援资金保障及管理;

4.镇综治办、派出所:负责组织、指导、协调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涉嫌犯罪案件的侦查工作;保障事故发生区域内的安全保卫、治安管理、交通疏导等工作;配合抓好互联网信息的管理及有害信息的封堵工作。

5.其他成员单位根据事故应急处臵工作的需要,在镇应急指挥部的统一组织下做好相应工作。

(三)镇应急指挥部办公室

镇指挥部总指挥由镇食品安全委员会主任担任,副总指挥由镇食品安全委员会副主任担任,成员单位由镇食品安全委员会相关成员单位组成。必要时增加有关部门,具体根据事故性质和应急处臵工作需要确定。指挥部办公室设在镇食品安全办,指挥部办公室主任由镇食品安全办主任担任,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由镇食品安全办副主任担任。有关部门根据需要参与指挥办公室工作。

镇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职责:

1.贯彻落实县应急指挥部的各项部署,组织实施事故应急处臵工作;

2.检查督促各村(社区)、企事业单位做好各项应急处臵工作,及时有效地控制事故,防止蔓延扩大;

3.研究协调解决事故应急处理工作中的具体问题;必要时决定采取有关控制措施;

4.向县有关部门、县政府、县应急指挥部及其成员单位报告、通报事故应急处臵工作情况;

5.完成县应急指挥部交办的其他任务。

(四)应急处臵工作小组

本预案启动后,各工作小组及其成员应当根据预案规定的职责要求,服从镇应急指挥部的统一指挥,立即按要求履行职责,及时组织实施应急处臵措施,并随时将处理情况报 4

告镇应急指挥部办公室。镇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应当将有关事故以及处理情况及时报告镇应急指挥部。

为提高处臵效率,迅速开展工作,根据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处臵环节要求,成立以下基本应急行动组:

1.调查处理组。由镇长牵头,有关专家、事件主管部门、民政部门、综治办、派出所等单位参与。主要职责是调查事故起因,分析各方、各类责任,评估处臵结果。属责任事故的,追究有关责任人责任。

2.综合协调组。由分管经济发展的相关领导牵头,事件主管办公室领导参与。主要职责是综合信息,及时向上级部门和领导汇报事件动态,传达上级部门和领导批示精神,协调专业应急机构和事件主管办公室、专家和专业救援队伍以及相关单位开展工作等。

3.事故查处组。由分管政法工作的领导牵头,农办、工商、卫生、质监、城建、派出所等相关单位参与。主要职责是快速查明主要污染源、污染种类以及污染影响,在职责范围内及时控制污染的扩散,消除危害,并对潜在危害继续监控。

4.医疗救护组。由分管卫生工作的副镇长牵头,社会事业办、镇卫生院等相关单位参与。主要职责是迅速组织开展医疗救治工作,尽快查明致病原因,提出救治措施。

5.后勤保障组。由分管农业工作的副镇长牵头,镇政府后勤部门、民政部门等参与。主要职责是根据事故处臵情 5

况,协调、组织、落实应急救援所需各类物资,保证应急救援物资的供应。

6.信息宣传组。由分管宣传工作的党委委员牵头,镇政府信息部门、镇广播电视站等参与。主要职责是实时记录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发展及处臵工作情况,组织起草有关公告、通报、简报等文字材料,按规定向县委、县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报送信息,开展新闻报道等工作。

7.警戒保卫组。由主管政法领导牵头,综治办、派出所、交警队、社区巡防队、民兵应急分队、城管中队等参与。主要职责是迅速组织事故现场的安全保卫、治安管理和交通疏导工作,预防和制止各种破坏活动;配合有关部门营救受害人员,阻止无关人员随意进入现场,协助有关部门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

(五)村(社区)应急响应人员及职责

各村民委员会及各社区民委员会为村(社区)级负责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臵的专项领导、处臵、协调机构,各村(社区)食品安全协管员,为本村(社区)应急响应联络员。在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响应启动后,要及时、有效、准确上报本村(社区)事故发生、发展状况,并切实根据镇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要求落实相应应急工作。

三、运行机制

食品安全事故的主要应急管理工作具体包括监测预测与信息报告、先期处臵、预案启动和预警发布、指挥协调、应急结束、善后处理、调查评估等方面。

(一)监测、预测与信息报告

依托政府系统办公业务资源网,建立健全食品安全事故监测、预测、预警系统,加强对有关信息的收集、风险分析和动态的监测预测,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臵。建立全镇统一的食品安全举报电话。

对于可能发生或已经发生的食品安全事故,事发地村(社区)和有关单位要在立即采取措施控制事态的同时,按紧急信息报送的有关规定,及时如实向镇政府报告,不得瞒报、缓报、谎报,报告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来源、影响范围、事件性质、事件发展趋势和采取的措施等。镇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接到食品安全事故发生或者有可能发生的信息后,由镇政府相关应急主管部门进行处臵,向镇政府领导报告,并按《永吉县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规定做好向上级上报信息的有关工作。

1.报告内容范围:

(1)已掌握的可能引发IV级及以上食品安全事故风险信息;

(2)本镇行政区域内已发生的IV级及以上食品安全事故信息。

2.责任报告单位:

(1)食品种植、养殖、生产、加工、流通企业及餐饮单位;

(2)食品检验机构及食品安全有关的单位;

(3)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发现)单位。

3.责任报告人:

(1)村(社区)负责人和相关的工作人员;

(2)从事食品行业的工作人员;

(3)消费者。

任何单位和个人对重大食品安全事故不得瞒报、迟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瞒报、迟报、谎报,不得阻碍他人报告。

(二)先期处臵

事故发生后,有关单位应及时、主动、有效地进行处臵,控制事态,并将事故和有关先期处臵情况按规定上报镇政府相关应急管理部门和镇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镇政府作为第一响应责任单位,在接到信息后,根据事故发展态势,应在事发后30分钟内启动先期处臵机制。一小时内有关人员赶赴现场开展警戒、疏散群众、控制现场、救护、抢险等基础处臵工作;并收集现场动态信息,对初步判断为属于IV级及以上食品安全事故的,应在事发后一小时内按规定要求报告至县政府、县食品安全委员会和县食品药品监管局。同时密切跟踪事件发展态势,掌握应急处臵工作情况,及时传达镇政府领导批示和要求,做好启动镇级预案的各项准备工作。

(三)预案启动和预警发布

对于先期处臵未能有效控制事态的,或者需要镇政府协调处臵的食品安全事故,根据事态发展,镇政府相关应急指挥机构经镇政府主要领导批准启动预案。对需要向社会发布预警的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及时发布预警。

(四)指挥与协调

镇政府应急指挥机构统一指挥开展处臵工作,主要是:组织实施现场应急处臵工作,迅速控制事态发展,组织营救、救治和转移、疏散人员,按照有关程序决定封闭、隔离或者限制使用有关场所,调集和配臵本区域资源和其它援助资源,维护社会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参与现场应急处臵工作的镇有关部门和单位,应在现场应急指挥机构的统一指挥下开展工作。

(五)应急结束

在应急救援结束或者相关危险因素消除后,由镇政府相关应急主管部门提出应急结束的建议,经镇政府或镇应急指挥机构批准后实施。

(六)善后处理

对食品安全事故造成伤亡的人员及时进行医疗救助或按规定给予抚恤,对造成生产生活困难的群众进行妥善安臵,对紧急调集、征用的人力物力按照规定给予补偿。镇政府有关部门按照有关规定及时下达救助资金和物资。各保险企业要快速介入,及时做好理赔工作。高度重视和及时采取心理咨询、慰问等有效措施,努力消除食品安全事故给人们造成的精神创伤。

(七)责任与奖惩

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臵工作实行行政领导负责制和责任追究制。对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管理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对在重大食品安 9

全事故的预防、通报、报告、调查、控制和处理过程中,有迟报、漏报、瞒报和谎报重要情况等玩忽职守、失职、渎职行为的,依法对有关责任人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八)调查评估

镇政府有关主管部门要对食品安全事故发生的起因、性质、影响、后果、责任和应急决策能力、应急保障能力、预警预防能力、现场处臵能力、恢复重建能力等问题,进行调查评估,总结经验教训,并向镇政府作出报告。

四、监督管理

(一)宣传教育

镇村两级要通过广播、电视等宣传途径,切实加强对广大消费者食品安全知识的教育工作,努力提高消费者的风险和责任意识,正确引导消费。

(二)预案演练

镇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要按照“统一规划,分类实施,分级负责,突出重点,适应需求”的原则,协同相关应急指挥机构或有关部门制订应急演练计划并付诸实施。各有关部门应结合工作实际,定期对应急预案进行演练。要通过演练,发现应急工作体系和工作机制存在的问题,不断完善应急预案,提高对食品安全事故的应急处臵能力。

(三)责任与奖惩

镇政府对参加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臵工作并作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对在食品安全事故的 10

预防、报告、调查、控制和处臵过程中有玩忽职守、失职、渎职等行为,或迟报、瞒报、漏报重要情况的有关责任人,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给予行政处分,直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五、附则

本预案由镇政府负责解释与组织实施。各村、企事业单位和机关各办(所)按本预案的规定履行各自职责。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市菜篮子商品政府应急保障预案 篇5

一、总则

(一)编制目的。为了应对菜篮子商品流通过程的突发事件,提高政府部门对菜篮子商品的调控能力,做好菜篮子商品应急保障供应,维护城乡居民正常生活秩序,维护社会稳定。

(二)编制依据。根据商务部《突发事件生活必需品应急管理暂行办法》以及《××省生活必需品市场

供应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等,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预案。

(三)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全市突发自然灾害、畜禽疫病流行、菜市场商品严重短缺等,严重影响菜篮子商品流通,导致主要菜篮子商品在较大范围内出现供应紧张或抢购,价格大幅度上升,需要立即采取应急处置行动,维护市场经营秩序,保障市场主要菜篮子商品正常供应。本预案所指主要菜篮子商品,是指肉类、水产品、蔬菜、豆类制品四大类。(肉类指猪肉。水产品主要指大宗普通海水产品及四大淡水鱼。蔬菜指叶菜类,夏季高温时以青菜为主,寒冬时以大白菜为主。豆类制品以盒子豆腐、豆芽为主。)

(四)警情级别。按照突发事件对我市影响的范围、强度和发展趋势,分为三级。一级警情为特别重大市场异常波动;二级警情为重大市场异常波动;三级警情为市场异常波动。具体为:

一级警情:特别重大市场异常波动。全市肉类、水产品、蔬菜、豆类制品四大类主要菜篮子商品出现全面短缺、脱销,供需关系紧张,群众性大量集中抢购,价格大幅度上升,对经济社会产生重大影响。

二级警情:重大市场异常波动。四大类主要菜篮子商品中有两种商品同时出现短缺、脱销,造成供需关系局部紧张,部分市民批量采购、存储,价格发生较大波动。三级警情:市场异常波动。四大类菜篮子商品中有一种商品短缺、紧张,流通渠道受阻,价格发生较大波动。

(五)工作原则。

1.统一指挥,分级负责。市菜篮子商品应急保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指挥,属地乡镇、街道分级负责。根据突发事件的性质和影响程度,区别不同等级。

2.以人为本,快速反应。发生菜篮子商品市场供应异常时,根据不同警情级别,迅速启动应急保障预案,最快速度、最大程度地保障人民群众正常生活需求,保障市场稳定,人心安定。

3.加强预测,严密监控。加强菜篮子商品动态分析和市场监测,对可能出现市场异常的先兆,作出分析和预测,及时做好预警预报工作。

4.规范制度,依法行政。根据有关规定,妥善处理应急保障中的人财物关系,保护各方的合法权益。

二、组织指挥体系

市政府成立市菜篮子商品应急保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分管副市长任组长,市政府办公室副主任、市贸易局局长任副组长,市贸易局、农林局分管负责人及各乡镇、街道分管商贸工作的领导为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贸易局,办公室主任由市贸易局分管负责人担任。

(一)领导小组职责。

1.贯彻执行上级党委、政府、商务主管部门有关菜篮子商品应急保障的指令和会议、文件精神;做好菜篮子商品储备调控和应急保障工作。2.掌握全市主要菜篮子商品生产、流通、消费宏观形势,分析市场动态,观察和判断市场异常及其发展态势,决定预案的启动或终止。3.发生突发事件时,根据不同警情,下达调控应急商品的指令和任务。4.组织现场指挥,对各单位执行应急保障预案过程进行督查,发现问题及时协调解决。5.向市政府和××市贸易局汇报应急保障情况和工作效果。在处置中遇到本市范围内或贸易流通部门职责权限内无法解决的问题时,请求市政府或××市贸易局指导并帮助解决。6.决定应急保障新闻发布有关事宜。

(二)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责。

1.贯彻执行领导小组有关菜篮子商品应急保障调控指令和指示精神,对预案启动进行全程监管,并及时汇报贯彻执行情况。2.制定菜篮子商品供应保障应急预案,落实四大类菜篮子商品应急储备任务,加强质量安全监管。3.建立健全主要菜篮子商品产销及价格监控网络,加强市场分析和监测。发生突发事件市场异常时,立即向领导小组汇报。4.负责应急保障工作的分析总结。对市场异常处置不当、失察失职、未履行储备和供应责任的,及时报领导小组研究处理。

(三)各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职责。

政府部门应急预案 篇6

2007-10-18 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云南省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

体应急预案》的通知 云政发[2004]203号

各州、市、县人民政府,省直各委、办、厅、局:

《云南省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以下简称《总体应急预案》)已经省人民政府第二十三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学习贯彻。

建立健全社会预警体系,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正确政绩观、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具体体现,是全面履行政府职能、加快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是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的具体实践。长期以来,我省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在应对灾害、处置突发公共事件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应急工作取得明确成效。但随着时代进步和形势发展,应急工作也正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挑战。为总结经验教训,提高工作效率,确保有备无患,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省(区、市)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框架指南的函》(国办函[2004]39号),在充分听取各地、各部门意见基础上,省政府研究制定了《总体应急预案》,作为处置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重要依据和指导性文件。结合《总体应急预案》的印发,现就进一步做好我省突发公共事件处置工作提出如下要求:

一、充分认识建立健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机制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各地、各部门要从加强执政能力、全面履行政府职能和为人民负责的高度,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加强突发公共事件处置工作的重要性、长期性和紧迫性,正确认识突发公共事件处置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在加快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通过建立健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机制,最大限度地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

二、各级政府部门要切实担负起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职责

突发公共事件具有突然发生、起因复杂、迅速蔓延、危害严重、影响广泛的特点,事发地县以上人民政府和各有关部门要切实担负起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职责,主动及时地处置各类突发公共事件。要建立并落实以事发地政府为主、有关部门和地区协调配合的领导责任制,按照“统一领导、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为主,职责明确、密切配合,反应及时、规范有序”等原则,把应急处置工作扎扎实实地落到实处。

三、认真学习贯彻《总体应急预案》,熟练掌握突发公共事件的处置程序

各地、各部门要认真学习贯彻《总体应急预案》的工作原则、主要内容、操作程序和保障要求,熟练掌握突发公共事件的处置程序,定期组织培训、教育和演习,通过学习探索,不断提高政府部门处置和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同时,要结合工作实际,不断丰富和完善应急预案的内容,使其来自实践,又通过实践得以不断发展,始终具有可操作性和指导性。

四、全面启动各地、各部门预案编制工作,建立健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机制

各州、市、县人民政府和省有关部门要根据各自工作职责,起草、编制各类应急预案,加快建立健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机制的步伐。各地、各部门的应急预案既是全省应急预案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本级政府和本部门指挥、管理、协调应急资源和应急行动的总体计划和程序规范。要抓住重点,对本地、本部门突发公共事件的现状和趋势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从中发现和总结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规律和特点,使制定出来的应急预案既符合本地、本部门的实际,具有可操作性,又与《总体应急预案》相衔接,形成统一体系。

云南省人民政府 二○○四年十一月十二日

云南省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总则

1.1 目的

建立统一、快速、协调、高效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理机制,有效预防和及时处置突发公共事件,保障公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稳定。

1.2 编制依据

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以及相关规范性文件,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预案。

1.3 工作原则

遵循预防为主、以人为本的方针,贯彻统一领导、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为主,职责明确、密切配合,反应及时、规范有序,依靠科技、措施果断,平战结合、军民结合的原则。

1.4 突发公共事件的界定和分类

本预案所指的突发公共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重大财产损失、重大生态环境破坏和对全省或者一个地区经济、社会稳定构成重大威胁,有重大社会影响的涉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我省突发公共事件分为以下4类:

(1)自然灾害。主要包括水旱灾害、水库堤坝险情,暴雨、冰雹、雪、雷电等气象灾害,破坏性地震,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森林火灾和重大生物灾害等。

(2)事故灾难。主要包括铁路、民用航空器、公路、水运和工矿企业、建设工程、公共场所以及相关企事业单位发生的重特大伤亡事故,重特大火灾、建筑物倒塌事故,重大电力、通讯和大中城市供水、供气设施事故等。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包括主要河流、湖泊、水库以及县以上城镇水源地发生重大水污染事故,危险化学品泄漏,放射性物质丢失、泄漏,辐射事故等。

(3)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包括造成或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如鼠疫、霍乱、肺炭疽、O157、SARS、群体性流感等)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中毒,急性职业病,传染病菌种、毒种丢失,口蹄疫、猪水泡病、高致病性禽流感等动物疫情,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4)社会安全事件。主要包括重大群体性事件、重大刑事案件、涉外突发事件和恐怖袭击事件等。群体性事件包括金融行业(银行、保险、证券等)突发事件,冲击县以上党政机关和要害部门,阻断铁路、公路等重要交通设施,非法集会、集体静坐、请愿和游行示威等。重大刑事案件包括杀人、爆炸、放火、抢劫、劫机,走私、诈骗、偷渡,攻击和破坏公共计算机网络、通讯传输系统等特别严重或影响社会稳定的犯罪案件。涉外突发事件包括省内发生的涉及外国驻滇领事馆、驻滇机构和在滇人员以及港澳台同胞并造成重大伤亡和财产损失的事件等。恐怖袭击事件指境内外恐怖组织和恐怖分子在我省境内实施恐怖袭击,给国家利益、国家安全和我省社会秩序及公众生命财产造成重大危害的事件。

1.5 突发公共事件的分级

根据突发公共事件的影响范围和严重程度,我省突发公共事件分为4级,从轻到重依次为:

(1)一般(IV级),指在一个县(市、区)行政区域内发生或可能发生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发公共事件。

(2)较大(III级),指在一个州(市)行政区域内发生或可能发生造成较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发公共事件。

(3)重大(II级),指在州(市)人民政府所在地城市或一个以上州(市)行政区域内发生或可能发生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发公共事件。

(4)特别重大(I级),指在省会城市或全省行政区域范围内发生或者可能发生造成特别严重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发公共事件。

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等级标准,由相关部门根据事件的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在专项预案或其他文件中具体规定。

1.6 预案适用范围

1.6.1 在本省范围内发生的突发公共事件的预防和处置,以及发生在外省区或者境外,但对我省可能造成影响的突发公共事件的预防和处置,适用本预案。

1.6.2 本预案包括云南省重特大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云南省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云南省防汛抗旱应急预案、云南省地质灾害应急预案、云南省特大森林火灾应急预案、云南省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云南省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应急预案、云南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云南省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云南省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应急预案、云南省重大群体性事件应急预案、云南省重大刑事案件应急预案、云南省涉外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云南省突发公共事件财政应急保障预案、云南省恐怖袭击事件应急预案、云南省劫机事件应急预案和云南省突发公共事件新闻报道应急预案等17个专项应急预案。

1.6.3 省人民政府依照本预案组织、管理全省各级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工作。省人民政府有关部门要结合本预案,根据各自工作职责编制突发公共事件的部门应急预案。本预案是全省各地、各部门编制和修订应急预案的依据。2 组织机构与职责

2.1 应急组织机构与职责

2.1.1 领导机构

成立云南省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委员会(以下简称“省应急委”),作为我省常设的协调指挥机构,统一领导全省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

省应急委主任由省长担任,副主任由副省长、省长助理和秘书长担任,委员由有关部门、驻滇解放军、武警部队负责同志担任。

省应急委主要职责是:贯彻执行国家有关应急工作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研究制定全省预防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重大措施和指导意见,统一领导各地、各部门的突发公共事件处理工作,督促检查各项工作措施的落实情况,宣布启动和停止实施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承担国家应急领导机构安排的其他应急工作。

2.1.2 指挥机构

省应急委领导省级各专项指挥部、领导小组和委员会开展应急指挥工作。经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省防火安全委员会、省安全生产委员会、省防汛抗旱指挥部、省抗震救灾指挥部、省护林防火指挥部、省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领导小组等作为省应急委处置有关突发公共事件的专门应急指挥机构,对专项应急处置工作进行指挥和协调。其他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指挥和协调,由省应急委和相关部门负责。

各专门应急指挥机构的主要职责是:贯彻执行国家应急领导机构和省应急委的决定,负责全省专项突发公共事件的监测预警工作,负责启动和停止实施专项应急预案,负责组织指挥专项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向省应急委报告专项突发公共事件的处置情况,承担处置专项突发公共事件的日常工作,承担省应急委交办的其他工作。

2.1.3 日常工作机构

省应急委办公室(以下简称“省应急办”)设在省政府办公厅,负责办理省应急委的日常事务,具体工作由总值班室承担。省应急办主任由省人民政府秘书长兼任,副主任由分管副秘书长兼任。

省应急办的主要职责是:组织编制、修订突发公共事件总体预案,指导有关部门编制、修订突发公共事件专项预案,协调全省重、特大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建立完善突发公共事件信息报送和预测预警系统,发布预警信息和重要新闻,建立全省统一的信息技术平台,指导、协调各地、各部门开展应急处置工作,承担国家应急领导机构和省应急委交办的其他工作。

2.1.4 专家咨询机构

省应急委聘请有关专家组成专家组,主要职责是为省应急委提供决策咨询和工作建议,必要时参与省应急办或现场指挥部的相关工作。

2.2 组织体系

2.2.1 省应急委统一领导全省突发公共事件的预防和处置工作,负责直接指挥、协调重大(II级)、特别重大(I级)突发公共事件的处置工作。

2.2.2 县以上人民政府要成立应急工作机构,包括领导机构、指挥机构和日常工作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范围内突发公共事件的预防和处置工作。

2.2.3 各有关部门在本级人民政府及其应急工作机构的统一领导下,按照各自的职责,迅速反应,密切配合,及时、准确传递信息,快速有效地处理突发公共事件。

2.2.4 我省发生突发公共事件的预测、预警、报警、接警、处置、结束、善后和灾后重建的主管部门、协作部门、参与单位,分别由省级有关部门根据各自职责任务承担,一旦宣布启动本预案或有关专项应急预案,各相关部门在预案中规定的责任和义务也随之自动生效。

2.2.5 自然灾害由省民政厅、省国土资源厅、省水利厅、省林业厅、省地震局等部门牵头负责处理,事故灾难由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省环保局等部门牵头负责处理,公共卫生事件由省卫生厅、省农业厅、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等部门牵头负责处理,社会安全事件由省公安厅、省外办牵头负责处理,涉及到的有关部门要配合牵头部门处理好各类突发公共事件。

2.2.6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突发公共事件预防和处置工作的领导,将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制定应急预案,储备保障物资,建立健全调动社会人力、物力和财力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有效机制,定期进行检查和演练,在预案制定、信息报送、预警预防、应急处置等方面与上下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做好衔接。

2.3 联动机制

2.3.1 发生突发公共事件时,事发地各单位和个人均应服从现场指挥部的统一指挥。现场指挥部备工作组要按照职责分工,各司其职,协同作战,全力以赴做好各项应急处置工作,工作中要做到互相联动,互相支持,密切配合。

2.3.2 省应急办及各有关职能部门要与中央驻滇机构和云南省军区、驻滇集团军、武警云南省总队等建立应急联动机制,及时通报有关情况。

信息报送

3.1 信息监测预测

3.1.1 各地、各部门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技术监测手段,有计划地开展突发公共事件隐患调查,监测并掌握可能导致突发公共事件的各种因素。

3.1.2 省政府各有关部门和各州、市人民政府要遵循早预防、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的原则,组织相关单位和专家,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进行预测分析。预测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事件的基本情况和可能涉及的因素,如发生的时间、地点,所处的气候条件,周边的建筑、交通和人口密度情况,以及可能引发的次生、衍生灾害等。

(2)事件的危害程度,如可能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社会影响,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造成的危害。

(3)事件可能达到的等级,以及需要采取的应对措施。

3.1.3 通过预测分析,若发生突发公共事件的机率较高、影响较大,省政府各有关部门和各州、市人民政府要及早采取预防和应对措施,同时迅速报告省应急办。

3.2 信息报告

3.2.1 突发公共事件的信息报送以政务值班系统为主渠道。县以上人民政府的应急工作机构、各有关部门的监测机构、其他与突发公共事件发生有密切关系的单位是受理报告和向上级报告突发公共事件的责任主体。

3.2.2 遇有紧急重大突发情况时,当地群众应当迅速向本地或上级人民政府以及有关部门报告。

3.2.3 各级政务值班部门关于突发公共事件的报告工作依照国务院办公厅《重大突发事件信息报送标准》执行。

(1)发生一般(IV级)突发公共事件,县(市、区)人民政府必须在接报后2小时内将有关情况报州、市人民政府,由州、市人民政府在2小时内向省应急办和省级有关部门报告,根据工作需要,县(市、区)人民政府可以同时直接向省应急办报告。

(2)发生较大(III级)突发公共事件,州、市人民政府必须在接报后2小时内将基本情况和采取的措施报省应急办和省级有关部门,省应急办和省级有关部门视突发公共事件轻重程度将基本情况和采取的措施上报国务院办公厅和国家有关部门。

(3)发生重大(II级)突发公共事件,省应急办接到报告后,根据本预案和各专项预案,在1小时内提出处理意见报省应急委,并由省政府办公厅在2小时内将基本情况和处理意见上报国务院办公厅和国务院有关部门,同时抄报省委办公厅、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省政协办公厅。

(4)发生特别重大(I级)突发公共事件,省应急办在30分钟内提出启动本预案和相关专项预案的意见,报省应急委主任或副主任审定后,由省人民政府在2小时内将基本情况和处理意见上报国务院,抄送国务院有关部门,报告省委、省人大常委会,并向省政协通报。

3.2.4 报告的内容包括:事件种类,发生时间、地点、范围、程度,隐患,采取的措施,请求帮助解决的问题等。

3.2.5 信息报告分为基本情况报告和后续情况报告,基本情况报告要做到快速准确,后续情况报告要做到系统全面。

3.2.6 有关法律、法规对突发公共事件的信息报告工作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3.3 信息共享

3.3.1 各地、各部门要建立健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信息共享系统,在可能发生或者发生突发公共事件时,除另有保密要求规定的以外,要及时互通情况,通报所采取的措施和对策。

3.3.2 如突发公共事件涉及或影响到相邻省区,可能或已经发生一般(IV级)、较大(III级)突发公共事件时,经上一级人民政府批准后,由事发地县以上人民政府负责及时通报相邻地区。

3.3.3 可能或已经发生重大(II级)、特别重大(I级)突发公共事件时,经国务院批准后,由省应急办或省人民政府负责及时通报相邻省、区。

3.3.4 如突发公共事件中有外籍人员或港澳台同胞伤亡、失踪、被困的,由省人民政府外事部门及时向国务院有关部门报告。4 预警

4.1 发布预警信息

4.1.1 县以上人民政府根据专业监测机构、下级人民政府或有关部门的报告,按照突发公共事件可能发生、发展的趋势和危害程度,经报请批准后,可以发布预警信息。

4.1.2 根据突发公共事件等级、紧急程度和严重性,预警发布级别分为4级,从轻到重依次用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表示,分别代表可能发生一般(IV级)、较大(III级)、重大(II级)和特别重大(I级)4个级别的突发公共事件。

(1)县(市、区)人民政府根据接报信息和专家分析,实地了解情况后,报请省应急办同意后,发布蓝色预警,表示可能发生一般(IV级)突发公共事件。

(2)州、市人民政府根据接报信息和专家分析,进一步核实情况,报请省应急办同意后,发布黄色预警,表示可能发生较大(III级)突发公共事件。

(3)省级各专项应急指挥机构、相关部门和省应急办根据接报信息和专家分析,进一步核实情况,报请省应急委同意后,发布橙色预警,表示可能发生重大(II级)突发公共事件。

(4)省级各专项应急指挥机构、相关部门和省应急办根据接报信息和专家分析,并进一步核实情况,由省应急委报请国务院应急委同意后,由国务院有关部门或省人民政府发布红色预警,表示可能发生特别重大(I级)突发公共事件。

4.1.3 预警信息的内容包括突发公共事件名称、预警级别、预警区域或场所、预警期起止时间、影响估计及应对措施、发布机关等。

4.1.4 预警信息发布后,需要变更预警内容的,应当及时发布变更公告。

4.1.5 法律、法规对突发公共事件预警级别和发布另有明确规定的,从其规定。

4.2 支持系统

4.2.1 突发公共事件预警公告的发布可以使用广播、电视、通讯网络、警报器和组织人员逐户通知等方式,对精神病人等特殊人群以及学校等特殊场所和警报盲区应当采取有针对性的公告方式。

4.2.2 新闻、通讯、人防等部门和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以及其他社会组织有义务按照省应急办要求向社会发布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

4.2.3 县以上人民政府根据预警级别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应急响应

5.1 分级负责

5.1.1 省内发生突发公共事件,由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根据以下规定分级负责处理。

(1)发生一般(IV级)突发公共事件,由县(市、区)人民政府启动本级预案并负责处理,相关州、市人民政府做好指挥、协调工作,省应急办和省级有关部门根据工作需要进行指导。

(2)发生较大(III级)突发公共事件,由州、市人民政府启动本级预案并负责处理,省应急委成员率有关部门人员赶赴现场协助、指导。

(3)发生重大(II级)突发公共事件,由事发地县以上人民政府负责做好先期处置工作,省应急委接报后迅速启动省级预案进行处理。

(4)发生特别重大(I级)突发公共事件,由事发地县以上人民政府负责做好前期处置工作,省应急委接报后迅速启动省级预案进行处理。

5.1.2 上级预案启动后,相关的下级预案随之启动。

5.2 先期处置

5.2.1 发生或即将发生突发公共事件的信息得到核实后,在尚未划定突发公共事件级别之前,由事发地县(市、区)人民政府负责先期处置。

5.2.2 事发地县(市、区)人民政府负责人接报后要立即赶赴现场,迅速组织指挥有关应急救援队伍进行先期处置。先期处置可采取如下应急措施:

(1)实施紧急疏散和救援行动,组织群众开展自救互救。

(2)紧急调配辖区内的应急资源用于应急处置。

(3)划定警戒区域,采取必要管制措施。

(4)实施动态监测,进一步调查核实情况。

(5)向社会发出避险警告或预警信息。

(6)有可能波及其他县(市、区)的,要及时相互通报。

(7)其他必要的先期处置措施。

5.2.3 在采取以上措施的同时,事发地县(市、区)人民政府要对事件的性质、类别、危害程度、影响范围等因素进行初步评估,迅速向相关州、市人民政府和省应急办报告。

5.2.4 在采取先期处置措施基础上,达到一般(IV级)突发公共事件标准的,由县(市、区)人民政府负责处置,相关州、市人民政府和省级各专项应急工作机构进行指导和协助。

5.3 扩大应急

5.3.1 在采取先期处置措施基础上,根据事发地县(市、区)人民政府报告的情况,达到较大(III级)突发公共事件标准的,由州、市人民政府启动本级预案,采取进一步的措施进行处理,同时向省应急办详细报告工作进展情况。

5.3.2 在采取先期处置措施基础上,根据事发地州、市人民政府和县(市、区)人民政府报告的情况,达到重大(II级)突发公共事件标准的,由省应急办报请省应急委决定启动专项预案或本预案,采取进一步的措施进行处理。专项预案或本预案启动后,预案中规定的处置机制自动生效,省应急委委员和有关部门人员应迅速就位。省应急委和省应急办根据实际情况,可以采取如下应急措施:

(1)抽调人员到省应急办集中办公。

(2)发布启动相关应急预案的指令。

(3)对事发地人民政府作出具体指示,责成省人民政府有关部门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

(4)派出工作组和专家组,成立现场指挥部,必要时由当地人民政府派出掌握少数民族语言的工作人员参加处置工作。

(5)调集专业处置力量和抢险救援物资增援,必要时请求驻滇部队和武警部队给予支援。

(6)根据突发公共事件的级别和发展态势,省应急委副主任赶赴事发地靠前指挥。必要时,请省应急委主任到现场指挥。

(7)向省委和国务院报告,必要时,请求国务院或有关部门给予支持,向周边省、区通报情况。

(8)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领导的指示。及时将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领导指示传达到事发地各级人民政府和省有关专项应急工作机构。保持与现场指挥部的联系,跟踪了解事件发展动态,及时反馈工作进展情况。

5.3.3 在采取先期处置措施的基础上,根据州、市人民政府和县(市、区)人民政府报告的情况,达到特别重大(I级)突发公共事件标准的,由省应急委启动本预案进行处置的同时,可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请求国务院依法决定我省发生突发公共事件的地区进入紧急状态。进入紧急状态后,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处置。处置结束后,再请示国务院依法决定解除紧急状态。

5.4 现场指挥

5.4.1 本预案或有关专项预案启动后,省应急办和省级各专项应急指挥机构要立即组织事发地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按预案要求研究部署各种行动方案,责成各有关部门和单位的领导及工作人员立即进入岗位,做好应急处置的各项准备工作。

5.4.2 省应急委和省级专项应急指挥机构负责人到达事发地后,要认真了解先期处置的情况,根据事件的性质、严重程度和应急处置的需要,成立现场指挥部,研究制定各种应急处置方案。根据实际情况,可以开展以下工作:

(1)对应急行动中的重大事项作出决策。

(2)指挥协调现场抢险救援。

(3)组织指挥人群疏散、安置。

(4)组织协调有关方面搞好保障和支援。

(5)向省委、省政府报告事态发展和处置情况。

5.4.3 现场指挥部可根据应急处置的实际需要,成立以下工作组:

(1)抢险救援组:由公安、消防、地震、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等部门和有关部队组成,组织专业抢险和现场救援力量,进行现场处置。根据需要,随时调遣后续处置和增援队伍。

(2)医疗救护和卫生防疫组:由卫生、畜牧等部门组成,负责医疗救护、疾病控制、心理救助和人畜间疫情控制等工作。

(3)交通管制组:由公安、交通、铁路、民航、水运等部门组成,负责事发地水陆交通或空中交通管制工作,确保运输畅通。

(4)治安警戒组:由公安等部门组成,负责实施现场警戒,维护治安秩序。

(5)人员疏散和安置组:由民政、公安、教育、建设、人防等部门组成,负责人员紧急疏散和安置工作。必要时,采取强制疏散措施,保证被疏散人员的基本生活。

(6)社会动员组:由事发地人民政府、宣传、工会、共青团、妇联、红十字会、慈善总会等部门和组织组成,负责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应急处置工作。

(7)物资和经费保障组:由发展改革、经济、财政、民政、粮食、供销等部门组成,负责调集、征用应急物资、设备、房屋、场地等。

(8)应急通信组:由通信管理、信息产业部门、省人防办通信站和电信运营企业组成,负责现场应急通信保障工作,确保现场通信畅通。

(9)综合信息组:由现场指挥部抽调专门人员组成,负责综合文字、信息整理工作。

(10)生活保障组:由事发地人民政府组织有关部门组成,负责应急工作人员必需的食宿等生活保障工作。

(11)新闻报道组:由政府新闻办、报社、电台、电视台等部门和单位组成,负责制定新闻报道方案,请政府新闻发言人适时向媒体发布事件进展和处置情况,同时组织新闻媒体向公众做好自救防护等知识宣传。

(12)涉外工作组:由省外办、侨办、台办等部门组成,负责涉及外籍人员和港澳台同胞的有关事宜,接待外国及港澳台新闻媒体的采访。

5.5 新闻报道

5.5.1 突发公共事件的宣传报道严格执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改进和加强国内突发事件新闻报道工作的通知》(中办发[2003]22号)规定,做到及时主动、准确把握、正确引导、讲究方式、注重效果、遵守纪律、严格把关。

5.5.2 各新闻单位必须严格遵守新闻纪律,加强对新闻从业人员的教育,严格把关,不炒作,不扩大,充分发挥舆论宣传的正面引导作用。

5.5.3 发生一般(IV级)、较大(III级)突发公共事件后,根据现场指挥部新闻报道组提供的情况,在省政府新闻办指导下,由事发地州、市人民政府新闻发言人召开新闻发布会,向媒体和公众及时通报突发公共事件的相关情况。

5.5.4 发生重大(II级)、特别重大(I级)突发公共事件后,根据现场指挥部新闻报道组提供的情况,由省政府新闻发言人或部门新闻发言人召开新闻发布会,向媒体和公众及时通报突发公共事件的相关情况。

5.5.5 新闻发布会主要发布突发公共事件的基本情况、采取的应急措施、救援工作情况、存在的困难以及下一步工作打算等信息。

5.6 应急结束

现场指挥部确认突发公共事件得到有效控制,危害已经消除后,由发出预警信息或指挥应急救援工作的机关在相应的范围内发布指令,解除预警和应急措施,转入正常工作。必要时,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发布应急结束的信息。

5.7 后期处置

5.7.1 善后工作

(1)事发地县以上人民政府负责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辖区内发生的突发公共事件中致病、致残、死亡的人员,给予相应的补助和抚恤。

(2)事发地县以上人民政府应当依法对启用或者征用的安置场所、应急物资的所有人给予适当补偿。

(3)事发地县以上人民政府负责组织有关部门或专业机构进行突发公共事件现场清理工作,使事发现场恢复到相对稳定、安全的基本状态,防止发生次生事故。必要时对潜在的隐患进行监测与评估,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4)事发地县以上人民政府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受灾群众的正常生活。所需救济经费由事发地县级财政安排,省财政根据情况可给予补助,必要时申请中央财政补助。

5.7.2 社会救助

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救济救助制度,积极鼓励和利用社会资源进行救济救助,要逐步加大社会救助的比重,积极提倡和鼓励企事业单位和个人捐助。

省红十字会、省慈善总会等社会公益组织要广泛动员和开展救助捐赠活动,并加强与国际红十字会等国际组织的交流与合作,积极吸纳国际非政府组织捐赠的款物。

5.7.3 保险

各级保险公司要根据投保合同及损失情况,及时进行理赔。

5.7.4 调查

事发地县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组成调查组,及时组织对突发公共事件进行调查,突发公共事件的责任单位和涉及的相关单位要予以配合。

突发公共事件调查组应当及时、准确地查清事件性质,查明事件的原因和责任,提出防范和改进的措施。属于责任事件的,应当对负有责任的单位和个人提出处理意见;涉嫌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5.7.5 总结

负责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县以上人民政府要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将应急工作的全过程记录整理后,形成系统的书面材料报上级人民政府和省应急办备案,为今后妥善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积累经验。6 保障措施

6.1 通信保障

6.1.1 省应急办、省通信管理局和省信息产业办负责牵头做好通信与信息保障工作,各有关部门积极配合。

6.1.2 省应急办要逐步建成全省自然资源与地理空间信息应用平台、法人单位信息应用平台、人口信息库、医疗卫生资源库、建筑档案库、危险品存放点地图库、专家信息库等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理信息资源库,并与各专项指挥机构和相关部门实现信息共享。

6.1.3 各级人民政府和参与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理的部门要建立可靠快捷的通讯方式和分级联系方式,完善稳定、便捷、保密的通信手段,确保突发公共事件处理期间信息畅通。

6.1.4 各地、各有关部门要结合实际,逐步建成针对性、实用性强的地方、部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理通信联络专业系统。条件成熟时,建成全省统一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理通信联络系统。

6.1.5 省通信管理局、各电信运营商要认真做好通信设备和线路的维护管理,确保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理期间的通信畅通。在紧急情况下,要迅速安排人员和通讯设备,保障通讯畅通,积极支持和配合各级人民政府处理突发公共事件。

6.2 现场救援和工程抢险装备保障

6.2.1 各州、市人民政府和省直有关部门负责牵头做好装备保障工作。

6.2.2 各地、各部门要建立本系统现场救援和工程抢险装备数据库。数据库应当载明现场救援和工程抢险装备类型、数量、性能、存放位置等。

6.2.3 应急装备拥有单位应当切实加强维护、保养,科学规划存放地点,确保装备性能完好,并定期进行调试,及时更新补充。执行应急任务时,必须对现场救援和工程抢险装备进行必要的检查,并配备专业技术人员跟踪服务。各地、各有关部门要调查并掌握现场救援和工程抢险装备现状,建立科学规范的登记管理制度,并针对突发公共事件现场救援可能遇到的情况,有计划地购置、储备现场救援和工程抢险装备。

6.3 队伍保障

6.3.1 公安、地震、卫生、安全生产监管、环保、水利、林业等部门负责牵头做好应急队伍保障工作,高危行业、企业组建的专业或预备应急队伍负责配合。

6.3.2 要发挥解放军、武警、预备役部队和民兵等在处置突发公共事件中的骨干作用;充分发挥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公益团体和志愿者队伍等社会力量的作用。

6.4 交通运输保障

6.4.1 省交通厅、省公安厅、昆明铁路局、云南机场集团公司、东航云南公司等部门负责牵头做好交通运输保障工作。

6.4.2 要加强应急交通保障,为突发公共事件紧急处置工作提供快速、高效、顺畅的道路设施、设备工具、运行秩序等交通保障条件。

6.4.3 发生突发公共事件后,要及时对事件现场实行道路交通管制,根据需要和可能组织开设应急救援“绿色通道”;道路设施受损时要迅速组织有关部门和专业队伍进行抢修,尽快恢复良好状态;根据应急需要,及时开通水上和空中紧急运输;加强交通战备建设,确保组织和调集交通工具应急,紧急输送疏散人员和物资;必要时,可依法紧急动员和征用其他部门及社会交通设施装备。

6.4.4 应急交通保障的相关责任单位必须全力以赴,确保应急工作所需的物资、器材和人员能够按时输送到指定位置。

6.5 医疗卫生保障

6.5.1 省卫生厅、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云南医药集团公司负责牵头做好医疗卫生保障工作。

6.5.2 卫生部门要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充分发挥疾病控制监测网络的优势,研究制定适应不同类别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准备措施,与云南医药集团公司一起做好医疗设施装备、药品储备工作,实现应急卫生资源的有机整合,全面提高公共卫生管理和紧急处置能力。

6.5.3 院前急救网络应当逐步实现省、州(市)、县三级急救网络的整合。根据区域特点和辐射半径,合理布设和建立急救站,确保有效实施现场救治、防疫防病工作。

6.6 治安保障

6.6.1 省公安厅负责牵头做好治安保障工作,各有关部门积极配合。

6.6.2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做好突发公共事件现场工作人员和应急专业队伍的安全保障工作,加强事件发生地的治安管理和安全保卫,预防和打击违法犯罪活动,维护社会稳定。

6.6.3 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要迅速组织现场治安警戒和治安管理,严防趁火打劫和制造事端的犯罪行为,加强对重点地区、重点场所、重点人群、重要物资设备的防范保护;属地公安部门、基层政府和社区组织要立即在现场周围设立警戒区和警戒哨,维持秩序,及时疏散受灾群众;对重要场所、目标加强警卫。

6.6.4 加强治安保障工作,确保紧急处置工作有序进行,救灾物资、装备免受人为破坏,社会秩序保持正常。

6.7 物资保障

6.7.1 省发改委、省经委、省民政厅等部门负责牵头做好物资保障工作,各有关部门积极配合。

6.7.2 建立健全全省处理突发公共事件的物资储存、调拨和紧急配送系统,积极提高和切实保证经济动员能力,确保处理公共突发事件所需的物资器材和生活用品的应急供应。

6.7.3 在保证一定数量的处理公共突发事件必需物资储存的基础上,积极探索由实物储备向生产潜力和信息储备发展的路子,通过建立应急生产启动运行机制,实现物资动态储备;要加强对储备物资的管理,防止储备物资被盗用、挪用、流散和失效,一旦出现上述情况,要及时予以补充和更新;与其他省市和地区建立物资调剂供应渠道,以便需要时迅速从其他省市和地区调人物资;必要时,可依法及时动员和征用社会物资。

6.8 经费保障

6.8.1 省财政厅负责牵头做好经费保障工作,相关部门根据职责范围对口做好经费保障工作。

6.8.2 财政部门安排预算时,按照有关规定安排应急工作预备费。各部门安排资金计划时,要留有一定比例的不可预见费,保障应急支出需要。要逐步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应急管理投入机制。

6.8.3 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和善后工作经费由事发地人民政府负责承担。发生重大(II级)、特别重大(I级)突发公共事件后,省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视情况给予必要的经费补助和物资支持,并积极争取国务院和国家有关部门的支持。

6.8.4 中央和省级安排的资金必须专款专用,财政、监察、审计都门要加强对资金使用的管理、监督,确保资金的使用效益。

6.9 保险保障

各级人民政府应重视保险在突发公共事件处理工作中的重要作用,鼓励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其他组织和公民积极参加事故保险。支持和鼓励保险公司开展突发公共事件的保险业务。

6.10 社会动员保障

各州、市人民政府负责牵头做好社会动员保障工作。发生突发公共事件,各级人民政府可以在本辖区范围内进行社会动员,组织和动员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解放军、武警部队和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和支持突发公共事件的处理。

6.11 紧急避难场所保障

6.11.1 省发改委、省建设厅、省人防办等部门负责牵头做好紧急避难场所保障工作。

6.11.2 要把避难场所建设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以及城市总体规划、村镇建设规划,逐步建成一批设施完备,布局科学,能够满足人员紧急疏散的避难基础设施,确保疏散避难人员的生活基本需要。

6.11.3 城市可以与公园、广场等市政公共设施和各类人防工程的建设和改造相结合,预留避难场所建设场地,完善紧急避难功能,增强应急避难能力。农村可结合本地地形、地貌特点,在方便生活并较为安全的地区开辟临时避难场所。

6.12 技术储备保障

6.12.1 省科技厅负责牵头做好技术储备保障工作,加强对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技术的研究开发,各有关部门积极配合。

6.12.2 各州、市人民政府和省级有关部门可以根据工作的实际需要,依托有专长的专业技术人员,组建多形式、多层次的处理突发公共事件专家组,为处理突发公共事件提供支持和服务。专家组要认真分析各种突发公共事件信息,进行前瞻性研究和预测,对有关专业问题及时提出意见,为决策提供正确参考。

6.12.3 积极鼓励和支持有关机构开展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技术研究,密切跟踪和掌握国际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理技术的发展趋势,加强技术储备,不断提高应急处理技术水平。宣传、培训和演习

7.1 公众宣传教育

利用各种媒体,采取多种形式,在全社会广泛宣传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法律、法规,宣传预防、避险、自救、互救的常识,加强对在校大中小学生的教育,不断增强社会公众防范、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意识和能力。

7.2 培训

各州、市人民政府和省级有关部门工作人员要加强学习,利用多种形式进行培训,不断提高处理突发公共事件的综合能力和协调能力。各地、各部门参与处理突发公共事件的工作人员要不断提高信息处理的效率和协助参与指挥的能力,努力做到业务精通、工作踏实、反应迅速、认真细致,确保机构高效运转。

7.3 演习

各州、市人民政府和省级有关部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时组织突发公共事件预警演习和应急救援演练,提高应急处理人员素质,增强应急处理的实战能力。演习场所、范围、要求、组织等内容应在演习演练前30天报省应急办备案。

奖惩

8.1 表彰奖励

在处理公共突发事件中信息准确、预警及时、预案周密、处置有力、措施得当、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按照《云南省行政奖励暂行规定》及相关规定,给予表彰奖励。

8.2 责任追究

在处理突发公共事件中玩忽职守、麻痹大意、隐瞒实情、措施不当、工作不力、造成恶劣影响或严重后果的单位和个人,按照有关规定追究责任。附则

9.1

总体预案框架图

9.2 应急工作流程图

9.3 专项预案目录

(1)云南省重特大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

(2)云南省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

(3)云南省防汛抗旱应急预案

(4)云南省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5)云南省特大森林火灾应急预案

(6)云南省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7)云南省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应急预案

(8)云南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9)云南省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

(10)云南省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应急预案

(11)云南省重大群体性事件应急预案

(12)云南省重大刑事案件应急预案

(13)云南省涉外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14)云南省突发公共事件财政应急保障预案

(15)云南省恐怖袭击事件应急预案

(16)云南省劫机事件应急预案

(17)云南省突发公共事件新闻报道应急预案

9.4 预案管理

9.4.1 本预案由云南省人民政府制定,由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负责解释。

9.4.2 本预案自2005年1月1日起施行。

9.4.3 省人民政府可根据实际情况,适时对本预案进行修改和完善。

9.4.4 各州、市、县人民政府和各有关部门要根据本预案,组织制定或修订相应的预案和保障计划,并报省应急委备案。

附录

10.1 省政府领导参与处置标准

10.2 规范性格式文本

10.3 专项预案

10.4 昆明市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

省政府领导参加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标准

发生下列之一的突发公共事件,省政府领导对事件作出明确批示,并视情况或召开紧急会议,或派出工作组,或到事发地现场协调指挥:

——自然灾害死亡人数在10人以上;或者直接经济损失在2亿元以上;或者某一州、市局部地区集中遭受毁灭性灾害,损失达1亿元以上;少数民族地区、边境地区和贫困地区受灾,标准可酌情降低。

——事故灾难死亡人数在10人以上;或者造成50人以上中毒(其中有人死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超过500万元;或者造成大面积环境严重污染。

——公共卫生事件造成人间或者动物间发生特大传染病暴发或者流行;或者一次食物中毒人数超过50人并出现死亡病例;或者放射事故超剂量照射人数50人以上;或者重度放射损伤人数超过10人。

——社会安全事件影响局部地区政治经济秩序和社会治安秩序稳定;或者涉及敏感问题的事件。

——经省政府有关部门建议,或者有关州、市人民政府请求,需要省政府领导参加处置的其他突发公共事件。

预案启动格式文本

标题:关于启动云南省XXXX预案的请示

据XX报告,XX年XX月XX日XX时许,XX发生XX事件。到目前为止,该事件已造成XX人死亡,XX人受伤,XX人转移,并仍有可能危及XX人的生命安全。

XX年XX月XX日XX时许,XX发生XX事件,……(简要介绍事件发生的经过)。

经同省应急办与XX厅(委、办、局)协商,建议启动云南省XX预案,成立省政府应急指挥部,指导协调全省突发XX事件应急工作。

省应急委主任由XXX担任,副主任由XXX担任,指挥部办公室设在XXXX,办公室主任由XXX担任,具体工作由XXX承担。

有关附件。

新闻发布稿格式文本

标题:某地发生XX事件

据XX报告,XX年XX月XX日XX时许,XX发生XX事件。到目前为止,该事件造成XX人死亡,XX人受伤,XX人转移。

据XX报告,XX年XX月XX日XX时许,XX发生XX事件,……(详细介绍事件发生的经过)。

事件发生后,XXX领导高度重视,作出重要批示,……(简要介绍批示精神)。

事件发生后,XX政府及时启动应急预案,控制事件进一步扩大和蔓延。XX政府XXX按照领导批示精神,及时组织抢险和救护工作。

事件发生后,XX部门按照领导批示精神,XX部门XX同志、……等同志前往事发现场,并及时派出工作组,协助当地政府做好事故抢险和救护工作。

政府部门应急预案 篇7

一、问题描述

为叙述方便,记M={1,2,…,m},N={1,2,…,n},H={1,2,…,h},G={1,2,…g},F={1,2,…,f},S={1,2,…,s}。本文是基于案例决策理论的思想来研究应急预案的选择方法,所提及的案例分为两类,一类是历史案例,即为存储在案例库中可被用来辅助决策的案例;另一类是目标案例,即为基于当前的应急问题和其可采取的备选应急方案而设定的虚拟案例。为便于表示,采用二元组来刻画案例,即历史案例=(应急问题,应急行动方案),目标案例=(应急问题,备选应急方案)。设Z={(P1,A1),(P2,A2),…,(Pn,An)}表示由n个历史案例构成的历史案例集,其中(Pj,Aj)表示第j个历史案例,Pj和Aj分别表示历史案例(Pj,Aj)的应急问题和应急行动方案,j∈N。设rj表示面对应急问题Pj,采取应急行动方案Aj后的应急实施效果,j∈N。设表示基于m个备选应急方案而构成的目标案例集,其中(Pnow,),表示第i个目标案例,Pnow表示当前的应急问题,表示解决问题Pnow的第i个备选应急方案,i∈M。另记vi表示采取备选应急方案来解决问题Pnow的应急成本。若要准确地描述一个应急问题,通常需要刻画该问题关于多个方面的特征,本文将这种用来描述应急问题的问题特征称为描述特征。例如,对于人群聚集区域的应急疏散问题,所涉及的描述特征包括聚集场所类型、人群密度、人群恐慌程度、疏散通道数量等。类似地,同样采用描述特征来刻画应急行动方案或备选应急方案。设表示应急问题的描述特征集,其中表示应急问题的第l个描述特征,l∈H;表示应急问题的描述特征的权重向量,其中表示描述特征的权重或重要程度,满足且。记表示Pj针对应急问题的描述特征值向量,其中表示应急问题Pj在描述特征下的描述特征值,j∈N,l∈H;表示针对当前的应急问题Pnow的描述特征值向量,其中表示应急问题Pnow在描述特征下的描述特征值,l∈H。

设表示应急行动方案和备选应急方案的描述特征集,其中表示第k个描述特征,k∈G;表示应急行动方案或备选应急方案的描述特征的权重向量,其中表示描述特征的权重或重要程度,满足且。记表示针对应急行动方案Aj的属性值向量,其中表示应急行动方案Aj在描述特征下的描述特征值,j∈N,k∈G;表示针对备选应急方案的描述特征值向量,其中表示备选应急方案在描述特征下的描述特征值,i∈M,k∈G。

基于上面的论述,本文要解决的问题是:针对当前的应急问题Pnow,依据历史案例与目标案例所涉及的应急问题、应急行动方案和备选应急方案的描述特征值和描述特征权重,以及应急行动方案的实施效果和应急成本等,通过某种决策分析方法为当前的应急问题选择一个最优的应急预案。

二、突发事件应急预案选择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下面给出一种基于案例决策理论的应急预案选择方法。在该方法中,首先计算目标案例与历史案例的相似度,然后计算出可作为应急预案的备选应急方案的综合评价值,从而将最优的备选应急方案作为解决当前应急问题的应急预案。

(一)目标案例与历史案例的相似度计算

首先针对目标案例与历史案例(Pj,Aj),计算关于问题的相似度。这里将针对应急问题的描述特征,Pnow与Pj的相似度记为,l∈H。当的描述特征值为数值型时,的计算

当的描述特征值为符号型时,的计算公式为

将针对各描述特征的相似度进行集结,可得到应急问题Pnow与Pj的相似度simP(Pnow,Pj),其计算公式为

然后,针对目标案例与历史案例(Pj,Aj),计算关于方案的相似度,即备选应急方案与应急行动方案的相似度。这里将针对方案的描述特征,与Aj的相似度记为,k∈G。当的描述特征值为数值型时,的计算公式为

当的描述特征值为符号型时,的计算公式为

将针对各描述特征的相似度进行集结,可得到备选应急方案与应急行动方案Aj的相似度,其计算公式为

进一步地,将应急问题的相似度simP(Pnow,Pj)和方案的相似度进行集结,得到目标案例与历史案例(Pj,Aj)的相似度,其计算公式为

(二)应急预案综合评价值的计算

首先,对历史案例的应急实施效果评价值进行标准化处理。若应急实施效果为rj语言短语形式,设其属于τ粒度语言短语集S<τ>,即rj∈S<τ>。记S<τ>的下标序号集合为T={1,2,…,τ},rj的下标序号seq(rj)为,seq(rj)∈T,则rj的标准化计算公式为

若应急实施效果rj为评分值形式,则rj的标准化计算公式为

然后,对备选应急方案的应急成本vi进行标准化处理。vi属于成本型指标,在应急效果一定的前提下,人们总是希望vi越小越好,故其标准化计算公式为

进一步地,综合考虑历史案例(Pj,Aj)的应急实施效果和备选应急方案的应急成本,计算出备选应急方案的综合评价值,其计算公式为

其中,α表示决策者对备选方案应急成本的关注程度,满足0≤α≤1。α越大,则表明决策者对备选方案应急成本的关注程度越高。显然,越大,表示备选应急方案的综合效果越好。因此,依据的大小,可选择最优的备选应急方案作为解决当前应急问题的应急预案。

三、算例

下面考虑一个应对台风登陆的应急预案制定问题。某县政府应急办为制定一个适合该县情况的台风应急预案,收集了数十个应对台风登陆的历史案例,通过初步挑选与筛查,留下了10个历史案例作为决策参考。在对这些案例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了案例所属的应急问题包括6个描述特征:台风类型、持续时间(,单位:天)、中心气压(,单位:百帕)、最大风速(,单位:米/秒)、中心风力(,单位:级)、登陆地人口密度(,单位:人/平方千米);应急行动方案和备选应急方案包括6个描述特征:需要实施转移的人员数()、参与应急救援人数()、预拨抢险救援物资费用(,单位:万元)、是否需要停工停课()、水库的预排预泄量(,单位:万立方米)和实施多部门联动级别()。该县政府通过聘请领域专家进行评判,确定出应急问题的描述特征的权重向量为(0.10,0.20,0.20,0.15,0.15,0.20),方案的描述特征的权重向量为wA=(0.15,0.20,0.20,0.15,0.20,0.10),并初步拟定了3个可作为应急预案的备选应急方案和,各备选应急方案的总的应急成本(单位:万元)向量为(v1,v2,v3)=(38,44,49)。

表1给出了应急问题的描述特征值,表2给出了方案的描述特征值,表3给出了历史案例中应急行动方案的实施效果评分值。为选择最优的备选应急方案作为应急预案,下面给出依据本文提出方法的部分计算过程与结果。

依据式(1)-(6),可计算出应急问题Pnow与Pj(j=1,2,…,10)的相似度simP(Pnow,Pj),以及备选应急方案(i=1,2,3)与应急行动方案Aj(j=1,2,…,10)的相似度;进一步地,依据式(7),可计算出目标案例(i=1,2,3)与历史案例(Pj,Aj)(j=1,2,…,10)的相似度,其计算结果如表4所示。

进一步地,依据式(9),将历史案例(Pj,Aj)(j=1,2,…,10)的应急实施效果rj进行标准化处理,得到标准化应急实施效果,其计算结果如表5所示。

依据式(10),可计算出标准化应急成本为,。

最后,依据式(11),均衡考虑应急成本和应急效果,取α=0.5,计算出备选应急方案的综合评价值为。由于,因此应将备选应急方案确定为应急预案。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法制办.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7.

[2]刘洋,樊治平,袁媛.突发事件应急响应的多属性风险决策方法研究[J].运筹与管理,2013(1).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法制办.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6.

请为家产设计“应急预案” 篇8

大灾之后,一系列现实问题摆在了生者面前:

如果地震再次发生,房屋倒塌,怎么办?如果家电短路、煤气泄漏引发火灾,怎么办?如果家中无人,被盗贼光顾怎么办?如果房屋出租,租户消失,租金无人支付怎么办?如果电闪雷鸣,电器中招,怎么办?……

在自然灾害和意外事件中,如何才能为自己呕心沥血、辛劳半生的家庭财富上一把最牢固的“安全锁”,筑一道“防震墙”?

答案就是:在家庭理财中,为家庭财产建立“应急预案”,把防范家庭财产的风险因素设计进去,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家庭理财,犹如一艘在大海里航行的船,安全航行是最基本的要求,因此,你需要优先考虑的不是它能多快到达目的地,而是如何保障船能平稳航行不至于翻船。因此,在家庭理财中,你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建立“应急预案”机制。

预案A:不做“月光家庭”

切记:不要将所有家庭财产用于消费或投资

“月光家庭”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几乎将所有家庭收入用于消费,一年难得存下几个铜板。其后果是:一旦发生紧急情况,将难以度过危机,只能坐等救济;另一种是将所有储蓄投入到风险较高的领域,如股票、房地产等,账面上的资产虽然不菲,但在没兑现的情况下,现金储备其实几乎为零。其后果是:如若发生自然灾害、意外事件、金融风暴,这些账面上的资产顷刻之间就可能化为乌有或损失惨重。

预案B:设立家庭应急基金

切记:非到万不得以,不得动用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一个家庭不可能永远不出现大的风波,在遇到突发事件时,有一笔能及时动用的钱显然能帮助这个处于危难之际的家庭站稳脚跟。因此,设立家庭应急基金应成为家庭理财的最基本项目,同时应解决好以下两个问题:

第一,这笔家庭应急基金以多少为宜?

家庭应急基金具体以多少为宜可根据各自家庭的情况决定,一般来说要准备3~6个月日常支出的金额作为家庭应急基金,如果家有好动的小孩、体弱的老人、爱运动、常出差、工作性质有风险的人,还应多准备一些。

第二,如何管理这笔家庭应急基金?

这笔钱放在兜里怕掉,放在家里怕偷,忍不住了又怕用,怎么办?

方法一:将这笔钱存入专门的账户,同时办一卡一折,将卡或折交由父母保管,密码由父母掌握,自己则持有折或卡,一旦发生意外,从父母处得到密码即可支取。

方法二:将该应急基金账户托管给银行,并与银行约定自己要支取这笔钱时银行有权要求自己出具发生家庭意外事件的证明,否则不能支取。

方法三:可将存有该基金的卡、折存放到银行保险柜,不到万不得以,不得取出。

预案C:购买家庭财产保险

切记:地震灾害多不保,除非购买地震附加险

当灾难和意外发生时,保险,就是个人抵御风险的一把雨伞、一块盾牌,因此应重视家庭保险,以“防”为主。

目前,家财险费率一般为2‰左右,一年花1000元就可以保50万元家产一年的平安,以下险种可供你参考。

安居综合险(太保):该险种除对家庭财产中房屋、装潢、家具、家用电器等一般财产进行承保外,还扩展承保现金、金银珠宝等。当被保人所居住所附属的安装物、搁置物、悬挂物,发生倒塌、脱落、坠落、爆裂等事故而导致第三者人身伤亡、财产损失时,保险公司也会负责赔偿。

居安理财型家庭综合险(华泰):该险种集保险与投资于一身,一次性缴纳保险保障金,在保险合同期满后,无论是保险责任期间是否发生保险赔偿,你都可以全额收回保险保障金,并获得附属权益中减去风险保费后的投资收益。

金牛投资保障家财险(中保):这是一种集投资、保险保障为一体的新型险种,投保人除获得家庭财产的保险保障外,其所缴的保费将同时获得固定收益的投资回报。

此外,单就住房保险而言,如果你是贷款买房,可投保城镇居民贷款保险。该险种的保险责任是因火灾、爆炸、暴风、暴雨、洪水、龙卷风及空中坠落物造成投保房屋损坏。保期自贷款次日零时起到贷款还清之日止。按保险费率和保险金额,年保险费率为1‰;如果你是全款购房,还可选城镇住房定额保险,该险种的保险责任,一是火灾、爆炸;二是暴风、暴雨、雷电、洪水、海啸、龙卷风造成的保险房屋倒塌、墙壁同一处的里外裂缝。

需要提醒的是,因地震属于巨灾型风险,一般的财产险保险条款中均把该风险列为除外责任。你只有在投保了普通财产险的同时额外投保地震附加险,对于地震造成的财产损失才能由保险公司进行赔付。

预案D:妥善保护家庭贵重物品

切记:莫因小花费而酿大损失

古董、字画、珠宝首饰等一般不在保险公司承保范围内,最好的办法是到银行租一个保险柜,将这些贵重物品和家庭的所有财产凭证存放进去。这一作法会产生一笔额外的开销,但能拥有古董、字画等贵重物品的家庭来说,

这应该只属于“洒洒水”的问题。

预案F:建立家庭财产档案

切记:有备方能无患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家庭理财已趋多元化,银行账户、卡折密码、股权凭证、房产凭证、买卖合同、借条、欠条、收条……几乎应有尽有,而一旦因突发事件导致这些凭证、票据的消失和密码丢失,都将对家庭财产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因此,你需要从以下两方面做好防范:

1、应建立家庭财产档案,将家庭投资的项目、关涉的银行和单位、账面金额多少、卡折账号和密码、对外债权债务的凭证等一一列明,发送到自己邮箱或者U盘、手机卡内。

上一篇:五月初五祝贺端午的话下一篇:2019全面从严治党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