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心理学案例分析题

2024-12-0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学前心理学案例分析题(精选8篇)

学前心理学案例分析题 篇1

答:儿童家庭教养对其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特别是母亲的正确教养方式影响孩子一生的发展。

(1)作为母亲面对孩子的挫折没有一味加以责备,而是正确进行即情教育,告诉孩子正确的方法。作为母亲知道在5岁大的儿童他的抓握和协调能力还未发展到相应阶段,牛奶瓶摔翻是正常现象。更可贵的是还利用倒翻的牛奶想象成大海让孩子玩纸船,更激发了孩子的创造性和想象力。

(2)母亲良好的情绪调控(没有像一般家长可能会出现的责备,而只是“一愣”)为孩子树立了良好的控制情绪的典范,有利于形成孩子好的性格特征。

(3)学前儿童的情绪理解和情绪调控是情绪与认知、意志的关系,体现关心理过程盼协调发展。稳定的情感发展有利于孩子探索和思维的发展。反之,孩子如受到斥责,会形成情感刨伤,产生不利的后续影响。

2.材料:毒孽子耩遇攀折时 小班韵毛毛从幼儿园圆家-粤黟希冷嘴,-副可怜的样子。妈妈一间才知道,今天幼儿园小朋凌画画比赛,很多小朋友都得了五角星,可毛毛没有。毛毛越说越委屈,“睦”地一声哭了。

请根据上述材料,分析毛毛的心理,并为毛毛妈妈提供教育孩子韵建议。

答:(1)指出表现背后的心理实质;

(6分)这是毛毛在幼儿园受挫后自尊心受到伤害后的正常表现。说明毛毛的自我意识的觉醒,开始关注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了。

(2)挫折孩子发展的影响;

(4分)挫折最容易损伤孩子的自信,但也可以增强孩子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育建议;

(10分)要教育孩子正确看待成功和失败;

那种想通过毫不吝啬的赞美和无条件地接受的方式来提高孩子自尊的做法是错误的;

孩子自尊的健康发展,必须以真实的成就为基础;

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养育行为能帮助孩子建立可信赖的自尊。

作为妈妈一方面要维护孩子小小的自尊心,鼓励孩子增强自,信心,另一方面也要向孩子提出切合实际的目标,使其通过主观努力去实现。

3.国外有媒体指出,中国的小孩越来越不会玩了。他们发现,中国的父母总是希望自己的孩子穿着千千净净,不允许他们做那些可能会使衣服弄脏的游戏。同时,中国很多的年轻父母觉得游戏对于孩子的成长意义不大,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应该花更多的时间来学习画画、英语、钢琴等。

请结合游戏中儿童的心理特点及其对儿童发展的作用分析这些父母的做法。

答:(1)幼儿的心理特点及其满足。

到了幼儿期,由于动作和语言的发展,由于生活范围的扩大,独立性的增强,对周围的事物有强烈的兴趣,产生了渴望参加成人的某些社会实践活动的强烈愿望。(2分)但是幼儿年龄 小,由于受到知识、经验、能力等的限制,不可能真正像成人一样参加社会实践活动。(2分)这也就是说,幼儿渴望参加成人社会实践活动的需要同从事这些活动的知识经验和能力水平之间发生了矛盾,而游戏是解决这个矛盾的最好的活动方式。(2分)(2)游戏是促进幼儿认知发展的强有力工具。(4分)游戏是幼儿认识世界的一种手段,是促进其认知发展的强有力的工具。

游戏中蕴涵着大量的学习,游戏时,儿童的各种感官都要参加,从而促进了感知能力的发展。

游戏所表现的往往是幼儿经历过的事情,为了正确、确切地表现某些事物,幼儿必须有意识地回忆以往的知识经验。特别是在规则游戏中,幼儿必须有意识地去记住某些游戏规则,这就促进了有意记忆和有意注意的发展。

游戏并非是以往经验的简单再现,而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再创造过程,思维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游戏以想象为前提,同时又不断增进想象的目的性,并促使它朝着创造想象的方向发展。

4.材料:基尼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一个小女孩。她母亲双目失明,丧失了哺育孩子的基本能力;

父亲讨厌她,虐待她。基尼自婴儿期起就几乎没听到过说话,更不用说有人教她说话了。除了哥哥匆匆地、沉默地给她送些食物外,可以说,基尼生活在一间被完全隔离的小房里。她严重营养不良,胳臂和腿都不能伸直,不知道如何咀嚼,安静得令人害怕,没有明显的喜怒表情。基尼3岁被发现后,被送到了医院。最初几个月,基尼的智商得分只相当于1岁正常儿童。多方面的重视使她受到了特殊的精心照顾。尽管如此,直到13岁,都没有学会人类语言的语法规则,不能进行最基本的语言交流。据调查分析,基尼的缺陷不是天生的。

根据以上案例,运用学前儿童心理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小基尼的缺陷说明了什么?(2)小基尼在精心教育下,仍不能学会人类语言的语法规则,这说明了什么的影响作用? 答:(1)儿童心理发展的生物性和社会性的统一。遗传是个体心理发展的先天基础;

个体的心理发展不能脱离社会条件。特别是幼儿亲子关系对儿童一生的心理发展起基础和奠基作用,如果没有社会环境及教育的作用,儿童不可能形成成人的心理。

(2)说明儿童各种心理的发展存在关键期。关键期是某种心理活动、机能在某个阶段发展最迅速、变化最快、可塑性最强的阶段,在此时期适时对儿童进行正确教育,儿童心理发展很快;

反之,则可能造成终生障碍。3岁前是儿童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小基尼就是失去了这一关键期的培养,以后语言的发展就很难了。

5.材料:

他性子很急,每次拿小人书,都是拿一大叠,翻得很快,即使新书也很快看完,喜欢活动量大的活动,每次玩创造性游戏,总是玩打仗;

他是全班扔沙包扔得最远的一个;

他爱逞能:有一次全班小朋友正在排队,他突然跑出队伍,用力拉住正在转动的转椅;

他上课时坐不住,随便站起来,或在椅子上乱动,常常发出叫声,即使老师对他有所示意,他仍然克制不住,对老师的提问常常没有听清楚就急着回答,因此常常答非所问。

根据材料描述请指出孩子的气质类型和和教育措施,并谈谈研究儿童气质的教育意义。

答:(1)指出类型:气质属于胆汁。(4分)(2)研究儿童气质类型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2分)首先明确气质没有好坏之分,每一种气质都有其积极的一面,也都存在着消极的一面。(4分)(3)具体做法:对于发展中的学前儿童来说,其周围的成人和教师,应当在了解、尊重儿童气质差异的前提下实施教育,才能有的放矢,取得实效。(6分)(4)胆汁质的儿童的教育措施:应培养他的自制力,让他学会冷静,沉着和有耐心。(4分)6.材料:当孩子遭遇挫折时 小一班的毛毛从幼儿园回家一直噘着小嘴,一副可怜的样子。妈妈一问才知道,今天幼儿园小朋友画画比赛,很多小朋友都得了五角星,可毛毛没有。毛毛越说越委屈,“哇”地一声哭了。

请根据上述材料,分析毛毛的心理,并为毛毛妈妈提供教育孩子的建议。

答:(1)毛毛的心理:这是毛毛在幼儿园受挫后自尊心受到伤害后的正常表现。说明毛毛的自我意识的觉醒,开始关注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了。(4分)(2)对挫折作用分析:挫折最容易损伤孩子的自信,但也可以增强孩子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孩子的成长总是伴随着成功和失败,要教育孩子正确看待成功和失败;

那种想通过毫不吝啬的赞美和无条件地接受的方式来提高孩子自尊的做法是错误的;

孩子自尊的健康发展,必须以真实的成就为基础;

学前心理学案例分析题 篇2

一、学前儿童绘画色彩心理表现

(一) 多色彩与少色彩

绘画中不可缺少色彩, 特别是学前儿童对于色彩的感知是自身情绪、思维反映的一种, 孩子们在绘画的过程中, 其心理活动不同, 那么对于色彩的运用同样是有着自身的思维模式的。学前儿童在对绘画色彩使用多少同样是反映孩子的一种活动心理, 一般来说情绪越强烈或绘画者对情绪的控制水平越低, 越倾向于选择多种色彩。比如学前儿童在绘画太阳的过程中, 有的儿童对于太阳会采用多种颜色, 比如红色、黄色、蓝色、黑色, 这多种颜色的叠加反映出学前儿童的情绪强烈, 处于一种难以控制的水平过程中。

(二) 冷色调与暖色调

对于成人来说, 冷、暖色调的不同是一个人心境的反映, 而对于学前儿童来说, 使用这冷、暖色调同样能够反映他们在绘画创作过程中的活动心理。比如, 学前儿童在绘画过程中, 越是较多的使用暖色调, 说明心理健康, 越是较多的使用冷色调, 就代表着他们情绪压抑。比如孩子在绘画一副玩游戏的场面, 情绪积极的孩子可能较多使用红色、黄色等暖色调, 而情绪压抑的孩子就会较多使用绿色、蓝色等冷色调。

(三) 色彩反复叠加

色彩反复叠加是学前儿童在绘画过程中, 对于某一种颜色进行一次次重复勾勒, 最后呈现出的整幅画面是一种颜色线条明显, 不断叠加的感觉, 这就反映了孩子在绘画中情绪非常焦躁, 这种焦躁感反映在绘画上面就是对于同一种颜色在进行不断的填图。例如, 画一艘船, 在颜色填充的时候, 心情平静的学前儿童只是对船只进行简单的填充, 可是心绪焦躁的学前儿童就反复叠加填充。

二、影响学前儿童绘画色彩心理因素

(一) 身体原因

我们知道, 孩子的健康成长包括心理和身体。在绘画创作的过程中, 作为开发孩子智力, 开启孩子想象力的一种方式。但是, 在学前儿童由于身体原因出现了一些不适感, 那么孩子在绘画过程中会通过绘画色彩表现出来。学前儿童比如由于生病, 身体感到不适, 那么他们在绘画过程中, 这个时候他们所使用的色彩会一般倾向于冷色调, 由于身体上的不适, 这个时候心理会产生一种焦躁感, 在画某一个物体的色彩的时候可能会进行反复的颜色叠加。故而, 我们看到, 学前儿童由于身体方面的原因可能会对绘画色彩心理产生不同的影响。

(二) 情绪感染

情绪感染对于学前儿童绘画色彩心理的影响, 我认为主要是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由于身体不适等方面的原因使得情绪受到波动, 这个时候绘画色彩会发生变化;另外一个方面指的是由于自身本身的性格导致, 那么学前儿童的绘画色彩心理活动也会是不同的。比如一般来说, 偏内向的孩子会喜欢使用冷色调色彩, 而偏外向的孩子会经常使用暖色调, 这种不同色调的使用就对孩子的绘画心理产生了不同方面的影响。情绪感染因素对学前儿童的绘画心理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作用。

(三) 外部环境

学前儿童对于绘画色彩的应用, 在创作过程中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 因此外部环境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学前儿童比如在教师的作用下, 教师对孩子进行一种积极的鼓励作用, 那么孩子在绘画创作过程中, 由于心情愉悦, 那么会使用一些暖色调的色彩, 并且能够对这些色彩进行很好的一个应用, 因为这些色彩对于他们来说会产生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

三、如何培养孩子正确运用色彩

(一) 引导孩子观察生活

学前儿童对于色彩的应用是孩子心理的一个反映, 孩子在绘画过程中色彩能够反映出孩子的一定思维能力, 那么在生活中, 应该让孩子能够从现实中获得启发。家长在孩子的生活中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 在与孩子相处的过程中, 应该有意识的引导孩子观察生活。比如, 生活中, 孩子和家长可以做这样简单的引导, 经常引导孩子, 红旗是红色的、太阳是红色的、树叶是绿色的等, 在长期的潜移默化观察中, 孩子有一个基本的色彩概念。

(二) 大胆激发孩子想象力

想象力是孩子梦想的翅膀, 学前儿童的想象力能够通过绘画展现出来。同样在绘画的过程中, 教师应该对孩子的绘画色彩做出一个大胆的引导, 比如孩子在绘画过程中, 教师鼓励孩子把太阳画成多种颜色, 因为这是孩子激发内心想象力, 自身对外界的一个感知的过程, 在这样的一个绘画过程中, 孩子的绘画色彩能够反映孩子的心理活动。教师应该在绘画过程中, 如何引导孩子的绘画心理, 应该是以一种积极的、健康的正面的去引导作用。

(三) 培养孩子良好心态

不同绘画色彩是不同的绘画心理活动的展现。学前儿童还处于一个各方面在全新的培养过程中, 绘画色彩能够反映出学前儿童的心理。焦躁的孩子一般倾向于对色彩的叠加, 这样对孩子是一种伤害。那么, 家长和教师应该对孩子的一些生活小事情进行积极引导, 故而, 在小朋友的相处过程中, 有意识培养孩子集体合作的精神。

色彩是心理活动的一种反映, 在学前儿童的成长过程中由于受到身体、心绪、外部环境等多方面的影响, 在绘画中反映出了不同的绘画色彩心理。学前儿童在绘画过程中的绘画色彩心理是心理活动的反映, 家长、学校等多方面的配合是培养孩子心理健康的重要一步, 培养学前儿童积极健康的心理是抓住孩子绘画色彩心理的关键一步。

参考文献

[1]王亦慧, 陈平.让孩子画出心中的色彩——儿童美术教育之我见[J].大众文艺.2010 (13)

[2]张奇编著.儿童审美心理发展与教育[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

学前心理学案例分析题 篇3

一、个案基本信息

萱萱(化名),18岁女孩,某重点高中三年级文科学生。父亲是初中教师,母亲经营电料商店。下述表现在初三时也出现过,但没有这次严重。来访时距离高考还有一个半月。半个月前,答数学题时开始反复读题,第一个条件读几遍后,再读第二个条件,读第二个条件时,心中想着第一个条件,又从第一个条件开始读起……这样滚雪球似的往下读,第一个条件读5~10遍,不但影响了做题的速度,而且影响了对条件的整体认识,严重影响了数学成绩。这种现象最先泛化到和数学比较相近的地理学科,以致模拟考试成绩从之前的年级文科六七十名降到了二百多名。求助过某心理咨询师,咨询一次后,没有再继续。内心十分苦恼,教师建议回家修养。在家时看电视、睡觉,到姨妈家玩,心情还好。修养一个星期后,回到学校,症状依然如故,内心无助、无望,觉得自己不能参加高考了。

二、个案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一)生理原因

萱萱初三时第一次出现反复读题的现象,高三时又出现比较严重的反复读题现象,初中和高中阶段的萱萱正处在生理、心理迅速发展的青春期,青春期生理、心理发展的动荡是她上述症状出现的一个重要原因。

青春期是个体由儿童向成年过渡的时期,是人的身心变化最为迅速而明显的时期之一。心理学家霍林认为,青春期到来之后的生理、心理变化类似于幼儿的断乳现象,是“心理性断乳”,会产生情绪上的不稳定,霍林称之为人生的“第二次危机”。青春期是一个自我发现的时期,是从他律转向自律的一个时期,是人生的一个十字路口。相关资料显示,强迫症多起病于青春期,青少年正处于心身发展的不平衡期和关键时期,其认知功能发育尚不完善,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

(二)完美主义观念

在萱萱的观念中存在着比较严重的完美主义倾向。在症状出现之前,她曾有这样一个想法:审题是件重要的事,不能出错。之后开始了反复读题。在第一次咨询中笔者发现,萱萱认为高考失败是一个灾难性的事件,如果高考失败,她将不知道如何面对。她很在乎和考试有关的各个小细节,比如,审题,如果审题失败将会影响整个考试成绩。完美主义的人把注意力过分集中于细节,而忽视了对全局的思考和认识,严重降低了工作效率。对于萱萱来说,注意力高度集中于读题这个细节,读题占用了大量的时间,使她没有时间完成整张试卷,从而降低了总体成绩,成绩大幅下降使她烦恼和无助。

(三)家庭的影响

萱萱妈妈姐妹众多,她的表哥、表姐都没有上大学,萱萱认为自己担负了整个家族的希望;萱萱爸爸是个十分严肃的人,和他说话时给人一种严厉的感觉,萱萱很怕在爸爸面前说错话。妈妈从萱萱上初一时去了一个离家较远的地方做生意,每星期回家一次,从那时起萱萱感到和妈妈越来越疏远。有了心里话总是闷在心里,很难对爸爸妈妈说。

萱萱的爸爸妈妈都认为萱萱的高考必须成功。在得知萱萱出现反复读题的现象后,妈妈瘦了十多斤,爸爸添了半头银发。爸爸妈妈这种灾难化的想法成为了萱萱灾难化想法的来源。

(四)成长中的事件影响

咨询师问道:“你记得小时侯和爸爸妈妈之间发生的事情吗?”萱萱没有怎么思考就说了一件小时候爸爸打她的事情。“在我四岁的时候,一个阿姨带我去商店买糖,被爸爸看到了,她狠狠地打了我。我当时害怕极了,尿了裤子。从那之后就告诉自己,千万不能犯错。”这个事件给她带来巨大的不安全感的同时,引发了她灾难性的想法,并泛化到生活中的各种事情上。“读题不能出错”的想法正是这个事件的延续。

三、个案辅导的设想与实施

针对萱萱做题时反复读题问题产生的原因,笔者在咨询前期采用理性情绪行为疗法并结合焦点解决短期治疗的技术和森田疗法的理念,先对其完美主义观念进行辨别和日常生活训练,使其对考试有合理的看法,对审题有合理的看法,从而缓解她的问题出现频率。咨询后期笔者采用条件性情绪干预法,效果显著。

(一)辅导方案的理论依据

理性情绪行为疗法:针对其完美主义观念。

焦点解决短期心理治疗:以积极的视角,关注来访者身上正向的资源;来访者是有能力,有资源的问题解决者;本案中用到了例外、评分等焦点解决短期心理治疗的技术。

森田疗法的理念:顺其自然,为所当为。

条件性情绪干预法:帮助来访者建立与条件性刺激相结合的新的积极的条件性情绪反应,从而消除强迫症状。

(二)辅导方案设计

鉴于萱萱已经在家休养,不能在学校学习,父母和萱萱本人都担心萱萱是否能参加高考,所以设定近期目标为萱萱能来学校上课,远期目标为萱萱能顺利参加高考,并能正常发挥。

高考前共进行八次辅导,每次45分钟左右,此处提到的八次辅导不包括第一次谈话。

(三)辅导方案的实施和调整

第一次和第二次辅导采用理性情绪行为疗法,帮助萱萱看到不合理的信念对自己的负面影响,以合理信念替代不合理信念。通过第一次辅导和第二次辅导,萱萱的情绪有了明显的改善,家人反映她情绪稳定,聊天、看电视,到亲戚家玩,心情较好。按计划回到学校上课,开始时听课还好,后来做数学题时,发现情况和先前没有太大好转,心情又变得很糟。

第三次和第四次咨询,笔者在上两次咨询的基础之上,重点使用焦点解决短期心理治疗的技术,结合森田疗法的观念,力图使其看到自己内心的力量。在第三次辅导时重点讨论萱萱之前考试成功的经历,她是怎么调整自己的,考试前和考试过程中的想法和感受是什么样的。当时萱萱在不知不觉中运用了森田疗法的观念,她对自己说:“随它去吧,爱怎样怎样。”考试时,只是一门心思做题,结果成绩很好。第四次辅导距离模拟考试还有三天,我们讨论了一些考试时的答题策略。因为萱萱在答数学和地理时问题最为严重,针对数学和地理的策略为:“随它去吧。”答文科综合时,先答历史和政治,把这两科的分数拿到后再答地理。考试之前的两天多想想考试成功的经历、答题的感觉和自己的想法。

第五次咨询,针对萱萱模拟考试时遇到的困难,数学有三道大题没有做,地理除选择题外几乎没有答,笔者和萱萱均认为,之前的疗法对她的症状虽然有效果,但是效果不大。所以从第五次开始,采用条件性情绪干预法。萱萱第六次来访时反馈到,条件性情绪干预法效果明显,自己学习的效率提高了很多,情绪也很好。

第六次至第八次咨询,笔者采用条件性情绪干预法和焦点解决短期心理治疗相结合的方法,使萱萱熟练地掌握了条件性情绪干预技术,同时增强了自信心。

(四)辅导效果的评估

通过辅导,咨询达到了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萱萱能到学校上课,能顺利参加高考,并能在高考中正常发挥。

理性情绪行为疗法虽然暂时调整了萱萱对高考的看法,也使她的情绪有了好转,但是对她反复读题的问题没有多少帮助。焦点解决短期心理治疗的技术在挖掘萱萱内心力量上产生了比较大的作用,但是对于解决她的具体问题也没有太大的作用。森田疗法的观念虽然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由于时间的限制,作用也不是很大。条件性情绪干预法结合焦点解决短期心理治疗技术,效果显著。

四、个案辅导的总结和反思

笔者在工作中曾经用理性情绪行为疗法顺利解决过几个因完美主义而影响考试成绩的学生的问题。刚接萱萱的个案时自然地想到了用这种方法,可是效果并不好。经过反思,笔者认为,之前的成功个案和萱萱的问题虽然有相似之处,但存在着比较大的差异。之前的个案在问题的严重性上较之萱萱的问题都要轻,他们都能在学校正常学习,只是因为完美主义观念影响了考试的发挥。萱萱已经不能正常在学校学习,并且反复读题的问题已经有了强迫倾向。焦点解决短期心理治疗的技术和森田疗法的理念虽然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作用不大。针对萱萱的问题,条件性情绪干预法在本案的咨询实践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作者单位:河北省霸州市第一中学,霸州,065700)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材料分析题 篇4

问题:请结合案例谈谈如何做好误服毒物后的措施?

发现学前儿童误吃了有毒的东西,或乱吃了药片、药水等,要立即催吐、洗胃,以尽量减少有毒物质的吸收。

(1)洗胃的方法:只要病儿未处于昏迷状态,要耐心给学前儿童讲清道理,取得合作。可先让病儿喝些清水,再采用机械剌激的方法催吐。令儿童张大嘴,用筷子、匙柄或手指,轻轻剌激他的嗓子眼(咽弓和咽后壁) ,引起呕吐。反复喝水、催吐,直至吐出的全为清水,表明洗胃已较彻底了。

(2) 兼有保护胃粘膜作用的洗胃剂 现场急救除可用清水洗胃以外,当遇到一些腐蚀性较强的毒物,为保护食道、胃的粘膜,可使用面糊、蛋清、豆浆、牛奶等,既可达到洗胃的目的,又能保护胃粘膜。

若误将腆酒作止咳药服用了,可用米汤洗胃。米汤中的淀粉与腆发生化学变化,可达到解毒的目的。催吐后,吐出像蓝墨水一样的东西。然后反复喝米汤再催吐,直到米汤不变颜色为止。

(3) 若吃进毒物已过 个小时,毒物进入肠道,洗胃就没有用了。或病儿己昏迷,应速送医院处理。

心理学案例分析题精选 篇5

1、在美国人们为了保护鹿;就杀掉了鹿的天敌──狼。于是鹿的数量剧增。鹿们由于终日无忧无虑地饱食于林中;结果体态变得蠢笨;植物因为鹿群迅速繁殖和践踏而调零;继而鹿由于缺少充分的食物及安逸少动所带来的捕捉而大批死亡。无奈;人们又只有把狼再请进来;鹿们又恢复了蓬勃生机。

试分析引狼捉鹿与“磨难教育”的关系;如何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力。

2、甲同学表现为兴奋;易激动;以奔放不羁为特征;乙同学表现为抑制;胆小、脆弱、消极、防御等品质;试分析甲乙二位同学各属什么气质类型;应该怎样对其教育。

3、1920年;在印度西北部的山区;发现两个“狼孩”。当她们回到人间时;仍用四肢行走;膝盖着地;用嘴舔地面上的水;不肯穿衣服;怕强光;深夜嚎叫。其中一个名叫卡玛拉的女孩大约七、八;其智力仅相当于在人类社会生活中6个月婴儿的智力水平。这一事例说明了什么?

4、某校有一名初中生;其特点是:情绪发生慢;心理平衡;善于克制忍让;生活有规律;爱思考;喜独居;内心少外露;注意力不易转移;做事心细;认真、仔细、谨慎;习惯做熟悉的工作;适应新环境慢;接受新事物慢。根据上述特征;判断该生气质类型;并提出相应的教育措施。

5、全世界每年至少有100万人;因吸烟而死亡。目前在大学校园里;也有相当一批学生吸烟。据一项调查;抽烟的比例高达70%;而且有逐年上升趋势。结合你自己对周围的观察;加以分析;请说出吸烟大学生们种种心态? 6、1968年;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做了一个实验。他从小学每个年级中抽出部分学生;进行所谓的预测未来发展的测试;学生名单交给任课教师。实际上;罗森塔尔并末做任何真正实际的测验;只是随意抽取部分学生的名字;在这些学生中;有的是教师意料到的;有的却不然。过了一学期后重测;发现那些随意抽出的学生各方面都获得了较大的进步;成绩明显提高。上面这一事例;说明了什么问题?我们在教育、教学中受到哪些启发?

7、某初中班有两位同学;甲常常表现为:温柔、合顺;对事物观察敏锐;反映敏感;体验深刻;想象丰富;在活动中不敢表现自己;做事小心谨慎;缺少省略;课堂表现很守纪律。而乙生表现为:动作迅速;精力充沛;热情洋溢;爱发脾气;情绪产生快而强;难以自制;理解问题常比别人快;活泼直率;粗心大意;坚持已见。根据上述特征;判断甲、乙两位同学的气质类型;并分析两种气质类型积极与消极因素;而后提出针对性的教育措施。

8、根据《论语》记载:有一次;孔夫子与学生公西华正在座谈;子路来向孔子请教“听到了就马上行动吗:”孔子答:“有父兄在;为什么急于行动呢?”一会儿;冉由也来请教同样的问题;孔子说:“听到了就马上行动!”公西华不明白教师为什么对同一个问题给予不同的回答。孔子解释说:“子路总是好胜;我是有意让他遇事后退一步;冉由畏缩;我是有意鼓励他遇事极力向前。”孔夫子向学生施教的心理依据是什么?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9、电影《青松岭》有这样的情节:车夫钱广每次到下坡转弯处的一棵大树旁就使劲抽打辕马;马便狂奔跑起来。后来;车夫换成了万大叔;当他赶车行至大树旁时;并未抽打辕马;马却也狂奔起来;差点儿出了危险。辕马狂奔是什么心理现象?它是如何形成的?

10、全班同学听一位教师讲课;各人的理解、收获和体会是完全不一样?为什么?

11、某初中班;有一名女同学;她在集体中不合群;大家做游戏时;她却一个人独居;她动作迟缓;不敢大声说话;人多场合更甚;她爱好不多;一旦形成;很难改变;她感情内向;好哭、胆小;她很听话;从没违犯纪律。判断该生的气质类型;并提出相应的教育措施。

12、我们在学习时听听音乐;或室内有钟表滴答声会让我们集中注意;绝对隔音;不仅无关的声音不能从外面传入;而且室内产生的任何声音不能从外面传入;而且室内产生的任何声音也会被吸收;人在这样的环境不但不能有效地工作;而且会逐渐地进入睡眠状态;这是为什么?(用注意的有关原理解释)

13、“放松而不放纵;忙碌而不盲目”是人们追求的一种生活状态;如果用来形容注意状态它应该属于那一类?

14、请分析以下现象的原因:A、闭着眼睛倾听更清晰;B尖锐的声音会使人起鸡皮疙瘩并产生冷觉;C、.调产生温暖的感觉;绿色产生清凉的感觉。

15、在军事上;为避免敌人发现目标;要对物体进行伪装。二战期间;为保卫莫斯科;在城市上空和四周放起了成千上万的彩色气球;战车和军营用绿色帐篷和绿色树枝遮掩。用知觉的原理解释。

16、小明是个聪明性急的孩子;他每次背课文如果刚好读十遍的时候就可以背过;可他到老师跟前就背不过了;如果你是老师你会怎样对小明?

17、原苏联心理学家查包洛赛兹做了一个实验:把学生分成两组;叫一组学生用一个装好的圆规画画;用后把圆规拆散;交给另一组学生;让他们把它装配起来。这些工作完成后;出其不意地叫两组学生尽量准确地画出他们刚才用过的圆规。结果使用装好的圆规的一组学生画得不准确;漏画了许多重要零件;使用由零件装配成圆规的第二组学生;画得比较正确。为什么亲自装配圆规的一组画得更正确?

18、瓦特由壶盖被开水蒸汽顶起的事例发明了蒸汽机。鲁班受茅草能割破手指的启发;发明了锯子;上海铁路医院眼科医生受汽车驾驶盘的启发;研制了人工角膜。以上发明是不是采用了什么方法解决问题?

19、在体育课上有些学生胆小;不敢做一些危险性的动作。这时教师让某个胆大的学生先作示范;胆小的学生看到该动作他人能做;胆子也大起来;认为自己也能做;也大胆做起来。

20、德尼斯等人在孤儿院做过研究;发现留在孤儿院的儿童智力发展慢、智商平均只有53;而被领养的儿童智商发展快;平均智商达到80;特别是年龄很小时被领养的儿童;他们的智商可达到100。分析产生以上差异的原因。

21、当我们欣赏中国水墨画时依然会把墨画的荷花和荷叶知觉为水红和墨绿;黑白电视和黑白电影依然可以让我们感受到五彩缤纷的世界。这是为什么?

22、我们刚进入冬天的时候觉得穿毛衣和棉衣很累赘;过一个月就不觉得重了;同一口是井水;你冬天觉得它很温暖;夏天觉得很清凉;其实温度没有变;这是为什么?

23、学习了舞蹈的人学花样滑冰比学田径的人要快;学习了短跑的人跳远成绩更好;学会骑自行车的人学摩托车很快;这是为什么?

1、回答要点:根据目前青少年教育现状;应进一步加强对青少年的“磨难教育”;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力;应从如下几个方面做起:①树立崇高的理想和信念。②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③培养学生自觉遵守纪律的习惯。④发挥榜样的教育作用。⑤教育学生加强意志的自我锻炼。

2、回答要点:①甲属胆汁质;乙属抑郁质。②对甲在方法上;严厉批评;触动其思想;又不激怒他们;以防骄傲反应。表扬时应恰如其分;不可夸张;以防骄傲。教师自己不要急躁;也教育学生控制自己的任性。③对乙方法上要突出关怀体贴;柔和细致;具体帮助。多表扬鼓励;及时肯定其点滴成绩和进步。不要公开批评、指责;以增强其自信心;克服自卑心理。引导他们多参加集体活动;消除疑虑;鼓舞勇气。

3、回答要点:人的心理不是自发产生的;而是在社会实践在发生发展的。具有作为心理源的客观现实和作为反映器官的人脑;三者相互作用;才能产生正常的心理。这种相互作用是通过人的实践活动实现的。人所有的心理现象都是在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中发生发展起来的。

4、回答要点:该生抑郁气质类型。要多给预翔、帮助、鼓励;避免在公开场合批评、指责、培养其敏锐、机智、自信等良好品质;防止与克服、怯懦、胆小、多疑、孤独等消极品质。

5、回答要点:①从众心理;②消愁心理;③交往心理;④虚荣心理;⑤好奇心理;⑥娱乐消遣心理等等。

6、回答要点:“罗森塔尔效应”;即“教师期望效应”。教师只要对学生充满信心与深情。在教育过程中;对学生抱有极大的期望去教育学生;学生感受到这种期望;并转化成一定动力;那么学生在智力、情感、个性等方面一定会取得迅速发展。

7、回答要点:(1)甲属于抑制质气质类型;乙属于胆汁质气质类型。对甲的教育:发物其细心、敏锐、思想深刻;多给予翔、鼓励、少批评、指责;引导积极参加活动;降低或调查。要求:克服迟缓、忧闷;增强自信、尊、培养活泼;开朗;勇于进取。对乙的教育:发物热情、坦率、刚强、勇敢、克服性粗暴、狂妄自大;培养意志力、自控力、冷静、心细等品质。教育时;既要能力思想;又要防止产生对立情绪。

8、回答要点:(1)学生个性心理面貌存在着差异;(2)只有根据学生的个性心理特点因材施教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9、回答要点:(1)辕马狂奔属于条件反射;(2)是经过多次强化而形成的。

10、回答要点:虽然同听一位教师的课;各人的理解、收获和体会不会一样。因为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的、能动的反映;每个人的个体经历、知识经验、个性特征等不一样;不同的人对同一个客观事物会有不同的反映。即使是一个人对同一个客观事物在不同时间、地点;不同条件下;也会有不同的反映。

11、回答要点:此同学为抑郁质气质类型。教育过程中应发展其认真、心细等特点;克服其迟缓、好哭等特点;培养其胆大、机敏、灵活、勇敢等特点。

12、答案要点:避免干扰有助于集中有意注意;提高学习效率。某些微弱的刺激附加刺激不仅不会干扰人的有意注意;而且会加强有意注意;有意注意的加强提高了神经兴奋水平;太安静的环境降低意志努力的程度;因而降低神经兴奋的水平;反而容易进入睡眠状态;正如俄国生理学家谢切若夫说过:“绝对的死气沉沉的寂静并不能提高;而且会降低智力工作的效果。”

13、答案要点:是有意后注意状态;是一种高级类型的注意;状态上是无意注意的轻松;目的上象有意注意的明确;具有高度的稳定性;是人类从事创造性活动的必要条件。

14、答案要点:感觉的相互作用。

15、答案要点:知觉选择的对象和背景区别越小越能区分;越相似越难区分。

16、答案要点:过度学习的原理解释;学习程度应该是刚好掌握程度的50﹪才能达到熟练程度。可以要小明再读5遍就可以熟练了。

17、答案要点:在教学过程中把识记的对象作为活动的对象或活动的结果;有多种感官的参与;能使学生积极参加活动;记忆效果明显地提高。

18、答案要点:原型启发

19、答案要点:通过观察模仿可以促进新的学习或加强原先获得的行为。

20、答案要点:环境教育和爱的作用

21、答案要点:知觉的恒常性

22、答案要点:感觉适应;感觉对比

心理学考试-案例题(心理辅导) 篇6

(1)当事人在考试前夕普遍有一种提心吊胆的感觉,担心考试考不好。(2)考试时心跳加快,呼吸急促,出汗,手颤抖,甚至头脑一片空白。(3)当事人一般都曾经有过考试失败的经历。(4)当事人受到考试的压力比较大。

过度的学习焦虑会严重地影响学生的学习,也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要消除学习的过度焦虑,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认知辅导。让当事者对自己的学习能力、学习度。这主要是如何创造友好的、建设性的、没有顾忌和压力的活动氛围。这一点通常可以通过引导团体成员共同参与制订有关的活动规则和纪律,外加教师引导得法,并有意识培养小组组长来解决。如果此次活动围绕“轰炸”这两个字,设计、布置一定的情境、情节,加强活动的游戏性质,则效果会更好。

下面辅导活动的设计有哪些优点?实施该活动时应注意什么问题?(“了解自己的情绪”)此次活动的特征是:

第一,它采取的形式活泼,具有游戏的性质,容易抓住学生的兴趣; 第物相互攀比请结合案例分析

如何对他们实施消费辅导。根据五年级这个班级的实际情况,对这个班可以进行消费辅导,可采用的策略如下:

第一,帮助学生了解消费的一般常识。

(1)了解商品的种类价格,学会如何识别伪劣商品、发现伪劣商品,商品有质量问题时如何处理,如何保护自己的消费权益。(2)帮助学生学会如何选购商品,尤其是与自己日常生活、学习密切相关的用品,如文化用品,包括钢笔、铅笔、圆珠笔、书包、文具盒;玩具,包括了解玩具的种类和功能;生活用品,包括牙膏、牙刷、护肤品、鞋、不太有趣的事情。如家务活

(帮父母整理房间、烧饭、洗菜等),暑假作业等。第三栏,请学生写出自己在假期里想看的书。第四栏,请学生写出自己想得到的成果。如完成了一幅画,得到了一本好书,身体更结实了,人又长高了。在每一栏中,最多选两项,作为自己暑期活动的目标。对每一目标制定实施计划时,分别回答以下问题:(1)完成这件事,还需要哪些条件?(2有没有人可以帮你的忙?(3你第一步应该如何做?(4你应该如何制定具体步骤来实施计划? 通过引导学生在这项活动中亲手制定计划,的最低标准。每周评一次,减少多少次相应给几分,达到何种分给何种奖励。B逐步养成。从第1周至第8周依次订出减少不交作业的目标。在8周内如果达到预定的目标,不定期地给予适当奖励。C剥夺。某周没有达到预定的指标,即剥夺某项喜爱的活动。

(5)分析效果:每周都要进行分析评价,如不交作业行为达到预定目标,继续按原计划执行;如果达不到预定目标,就要重新考虑增强物、增强强度是否适当,是否要进行修改。案例题

以培养小学生合作心理为例,设计一个学校团体游戏辅导状况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认识到自己的过分担心是没有根据的,而且是有害的。

(2)松弛训练。运用暗示方法,自己给自己下达松弛的指令,按照头部—颈部—胸部—腹部—双手—双脚的顺序。每天做一次,每次大约10分钟。(3)自我暗示。让当事者自己编一名提高自己信心的话,在重大考试前5—7天,每晚临睡前默念三遍。平时在脑海中有担心考不好的念头出现时就用这名话来压倒它。(4)劳逸结合。考试前夕一定要注意休息。在重大考试前要休息3—5天,要复习的内容在3—5天前复习好。考试前要适度放松、休息,这样在考试时才会头脑清晰,思维敏捷,注意力高度集中。上述消除过度焦虑的方法是一个统一整体,要综合运用。运用上述方法的前提是要把所学的知识牢固掌握,这是考试的基础。运用上述方法,一般的考试焦虑都能消除,个别实在严重要用催眠等其他方法进行治疗。

下面辅导活动的设计有哪些优点?实施该活动时就注意什么问题?(“优点`轰炸`”)这一活动设计的特点在于: 1,它有一个新颖的、吸引小学生的标题。这一标题既概括了此次活动的中心内容和主旨,又别出心裁,带有强烈的游戏活动性质,容易抓住小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2,它巧妙地选取了恰当的活动方式,借助自我对自身优点的省察和同伴的评价,为学生认识自身的长处和优势提供了社会比较、社会互动和分享的机会,其结果不仅使学生认识了自己,也使学生全面正视和认识同伴的长处,对增进学生的自我意识和同伴关系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可谓收到了一石二鸟之功效。

3,小组活动之后的班级集体汇报使得学生的视野更开阔,拓展了活动的影响面和影响深度。4,教师的小结既为本次活动起一个画龙点睛的作用,又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反馈和巩固的机会,指出了活动的深层意义。当然,此活动也有其难二,它给学生的自我小结保留一席之地,有助于学生在游戏中获得的感性认识进一步深化,使学生的情绪认识和体验更清晰、明朗; 第三,教师的小结不仅起到点题的作用,亦是教师分享、分担情绪的示范机会,还为学生分享、分担他人的情绪提供了观察模仿的机会。此次活动如果能在学生言语表达或图示自己情绪的基础上,教师再辅之以面部表情、体态语言等活动指导,效果会好一些请以“自我控制”为题,为高中生设计一个将情景表演、小组讨论及专项训练等形式融为一体的辅导活动。主题是学会松弛方法,从而调控自己的情绪,目的增强学生的情绪调控能力。步骤主要有:

一是阅读有关的故事情节及关于情绪调控的基础知识;

二是设置一个引发学生紧张情绪的故事情景,让学生关注自己的情绪感受;

三是小组交流,分享、分担刚才的情绪感受,并提出问题;面对紧张怎么办? 四是教师讲解与专项训练相结合。先是教师讲解情绪自控的策略与技巧,如暗示、转移、自慰等,然后借助描述肌肉放松的音像带,现场指导和训练学生借助肌肉的放松来阻抗心理的紧张和焦虑。

社交恐怖有何表现?如何对下面案主进行辅导?案主:A 男

初中二年级学生主要表现:(1)在一对一的社交场合,会产生强烈的不安;(2)强烈不安常常伴有体象发作,如脸红、出汗、恶心、打隔、颤抖,严重的还会晕倒;(3)怕看人家的眼睛,往往用眼睛的余光看人。

十预措施有:1)松弛训练;2)系统脱敏;3)行为改变技术。

过生日,其他同学就送各种礼

伞、肥皂;食品,包括糖果、糕饼、饮料、水果、罐头等。第二,培养合理的消费行为。人的消费行为受到其消费观念的导向和消费动机的支配,并在消费活动中养成。因此,要培养中小学生合理的消费行为,就必须帮助他们树立明确的消费观念、合理的消费动机,并在日常消费活动(节日活动、双休日活动、生日活动等)中加以引导。

请针对这一实际设计一个休闲辅导活动课,帮助学生度过一个身心愉快的假期。『活动主题』“愉快的假期” 『活动意义与目的』 学生的休闲时间,主要包括双休日和寒暑假,其中寒暑假的休闲时间较长。如何帮助学生度过一个身心愉快的假期,不仅是学生关注的问题,也是教师、家长关心的问题。不少学生反映,假期来临之时满怀希望和憧憬,而到了假期结束却发现不少期望都未实现,感到两手空空,一事无成。其中可能有两个原因:一是他们不知道如何通过制定计划来实现自己的活动目标。学生往往过于考虑的是自己的主观需要,不太考虑实现这种需要的客观条件。二是由于他们的生活经验不足,不知道从哪些方面来考虑自己的计划,于是也不可能使自己的休闲活动丰富多彩。本活动正是从这两方面,帮助学生设计一个愉快的假期生活计划。『活动过程』 指导学生填写“假期生活计划表”,然后讨论、交流,让他们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案。你期望的活动 你决定选择的活动(1)你认为很好玩的,并打算假期里去的地方(2)你必须做的,但不太有趣的事情(3)你想看的书,并写出书名和作者(4)你想学的技能(5)你想取得的成果。第一栏,请学生写下自己认为很好玩的,并打算假期里去的所有地方。如旅游胜地(海边、名山大川、城市等),亲朋好友家(亲戚、朋友、同学等),娱乐场所(少年宫、音乐厅、电影院、运动场等)。第二栏,请学生写出自己必须做的,但相互交流、启发,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安排自己的休闲活动,同时也帮助他们形成积极的休闲态度,克服以往懒懒散散、光想不做的不良习惯。

厌学有何表现?如何对下面的案主进行辅导?A是一个比较典型的厌学的学生,对学习无兴趣,上课思想不集中,做小动作,不抓紧时间完成作业,只有老师或家长盯着才会勉强动笔。

辅导方法:

在辅导过程中,可以用以当事人为中心的辅导方法,用关注、倾听、理解、同情,与当事人更好地沟通与交流。每个孩子的内心都有蕴藏着积极的资源,辅导的目的就在于开发这些内在资源,让学生建立积极的自我信念。

同时在一步步建立起信任的基础上,给予家庭辅导,解决因家庭因素造成的问题,以减少当事人的压力,从而解开一个又一个系在心底的结扣。在整个辅导过程中,在不同阶段采用适当的辅导方法改变学生的不良行为,如自我暗示法和代币制等,来帮助当事人重新认识自己,树立信心。

请以学生不交作业行为为例,论述行为改变技术的使用方法。行为改变技术是指辅导员与当事人商定一套有明确目标、有系统的行为改变策略,以改变或消除当事人的不良行为的过程。这项技术基于两个信念:一切行为均是学习得来的;行为本身无好坏之分,完全由情景的适当与否而定,行为是由环境因素所制约的。针对学生不交作业行为,可采用行为改变技术,其程序为:(1)确定终点行为:半学期(8周)内消除不交作业现象。(2)分析起点行为:该学生第一周内不交作业不超出10次。(3)设计有利情景: A选择增强措施,达到某项标准即可得到相应奖励。如第一周内不交作业减少9次即获1分。超过上述标准,视情况增加奖励。B与家长联合,告之辅导方案,争取家长配合。(4)选择适当策略: A增强。与学生约定每周不交作业的次数逐步减少的活动方案。

对于儿童的团体辅导,游戏是最好的一种形式。儿童生性活泼好动,游戏不仅能满足儿童的身心需要,而且可使他们在轻轻松松的嬉玩中,观察学习良好的行为,增进各项技能的发展。游戏辅导的设计,一般有以下这些步骤:

学前幼儿心理素质的培养 篇7

1学前幼儿不健康的心理表现

1.1抵抗挫折的能力低,害怕困难和失败

主要表现在学前幼儿对挫折的承受能力低,缺乏战胜困难的自信心和勇气,遇到问题就选择放弃,不愿意向他人寻求帮助或者动手尝试解决问题。

1.2自私、任性、缺乏独立的人格

主要表现在学前幼儿缺乏同情心、对他人漠不关心。情绪明显、无所顾忌,要求别人必须按自己的愿望或想法行事,在对外交流中蛮横,不讲道理。不愿意独立完成任务。

1.3情绪抑郁、孤独感重、自信心不足、容易胆怯

主要表现在幼儿不愿意与人交流,喜欢独处。由于交流的缺乏容易形成孤僻、抑郁、不信任人等不良的个性特征。在老师以及外人面前缩头缩脑,缺乏表现自己的勇气。在活动当中表现出胆怯、信心不足、甚至不愿意参加的抵触心理。

1.4缺乏责任感以及集体意识

主要表现在犯了错误喜欢往别人身上推、责怪别人,没有主动承担责任的意识。容易以个人为中心、违反规则、喜欢攻击他人。

2学前幼儿存在不健康心理的原因分析

1)造成学前幼儿不健康心理的最主要原因是因为家长的溺爱。家长对幼儿的特殊照顾,幼儿在家要什么,家长就给什么,幼儿的欲望容易得到满足,这些都行为让幼儿感受到自己在家中的地位高人一等,导致幼儿不懂得照顾别人,觉得自己就应该享有特别的权利,久而久之造成自私的性格。家长对幼儿过于爱护,不舍得让幼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务,甚至于舍不得让幼儿下步走路,乐于抱着睡,背着走,甘心当幼儿的代步工具。这导致了幼儿缺乏独立、丧失自信、养成了依赖的心理。由于溺爱,家长对孩子包办一切,不舍得孩子动手,孩子没有机会尝试,没有经历过挫折,导致遇到挫折不愿意面对。遇到事情的时候,家长不是用商量的态度,而是用祈求央告的口吻。当孩子遭遇不顺心时,家长由于担心孩子哭闹会一味无条件的依从、迁就孩子。这些溺爱的行为是导致学前幼儿形成不健康的心理的主要因素。

2)现在的独生子女缺少兄弟姐妹并且居住在现代城市封闭式的家庭,同时家长担心孩子安全,不愿意让孩子外出,这些都让幼儿缺少了和同伴以及社会接触的机会。更有甚者,有的家长因为工作繁忙,没有时间陪伴孩子,直接把孩子交给保姆或者老人。这也容易导致孩子郁郁寡欢、压抑、孤独等性格。

3)当幼儿做错事情时,有部分家长会以批评、讽刺以及羞辱等态度对待幼儿。有的家长喜欢在幼儿面前把自家的孩子和别人家的孩子进行对比。这些都容易导致幼儿产生内疚,胆怯、缺乏自信心等不健康的心理特征。

4)在幼儿时期幼儿的自控能力差,精神集中短暂,加之被娇生惯养的“小皇帝”、“小公主”从未体验过兄弟姐妹的互相照顾和谦让,缺乏集体的生活让幼儿进行尝试和体验。这些也容易导致幼儿缺乏责任感和集体意识。

3培养学前幼儿健康心理素质的途径

3.1为学前幼儿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

良好的生活环境是培养学前幼儿健康心理的首要条件。幼儿生活在欢悦、和睦的环境中会产生轻松、活泼和愉悦的心境。良好的生活环境不仅包括丰富、安全、舒适卫生的物质环境,而且还包括良好的人际关系。幼儿教师需要多给幼儿一些关心和爱护,比如:亲切的呼唤、善意的微笑、赞许的目光。家长需要经常和幼儿进行沟通,而不是忙着工作把幼儿丢给老人和保姆。应和幼儿交朋友,陪着幼儿一起玩,让幼儿感受到家庭的爱和温暖。鼓励幼儿走出去与同伴进行交往,让他们玩得开心,消除孤独感和抑郁。

3.2树立榜样示范作用,影响孩子的行为

在现实生活中,无论是老师、家长还是电视、幼儿读物中的角色,都是幼儿学习模仿的对象。对于幼儿,周围环境中的各种事情,不管好坏,都会给幼儿留下印象,并且可能在他们的行为中反映出来。观察和模仿也是幼儿进行社会行为学习的重要方式,所以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都要注意自己的言传身教,一言一行都要符合道德行为规范,给幼儿以良好的影响。教师在与同事或者幼儿交往中、家长在与人交往中都应该呈现出正面、积极、友善、关心、同情、独立、自信和乐观。天长地久这种美好无声的教育就会给幼儿的行为产生深刻的影响,相反如果行为粗暴、语言尖酸刻薄也会给幼儿一些负面的影响。因此作为成年人需要时时刻刻注意自己的言行,给幼儿一个文明的榜样。

3.3利用角色扮演活动、触动幼儿的心灵

角色扮演是指幼儿通过对现实生活的模仿,再现社会中的人际交往,练习社会交往的技能,可以在不知不觉中提升人际交往能力。同时角色扮演游戏能让孩子学习“换位思考”,对孩子的主动性、创造性、想象力、观察力、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大有好处。在角色扮演中可以让幼儿饰演父母,让幼儿感受到做父母的辛苦。从而让幼儿在生活中尊重父母、体谅父母和关心父母。在角色扮演中可以让内向孤僻的幼儿扮演活泼开朗的角色,并引导幼儿在现实生活中也这么做,从而让幼儿变得更加的活泼开朗。同样也可以在角色扮演中教育幼儿在现实生活中需要讲礼貌、关心同情他人而不应该只想到自己。

3.4赞扬和鼓励幼儿,树立幼儿的自信心

幼儿专家说过“认可赞美和鼓励,能使白痴变天才,否定批评和讽刺,可使天才成白痴。”在鼓励中成长的幼儿可以学会自信,在赞扬中成长的幼儿学会自赏,在讽刺中成长的幼儿学会羞怯,在羞辱中成长的幼儿学会内疚。赞扬和鼓励能使幼儿在成长的过程中保持乐观向上,充满自信心。因此,我们应该积极的对幼儿进行赞扬和鼓励,善于发现幼儿的进步和成功,多用欣赏的眼神和语言告诉幼儿“你很能干!”。不要总是盯着幼儿做的不好或者不足的地方,习惯挑毛病,对幼儿否定和职责。

3.5自信训练、培养幼儿的勇气

自信让人拥有力量,自信让人拥有战胜困难的勇气,自信让人不服输,自信让人成功!然而许多幼儿在现实生活中常常有不自信的行为。比如,不敢跟陌生人说话。与同伴发生矛盾只会向家长哭诉,不敢独自解决。不敢上台表演等等。自信训练就是认真对待幼儿的要求,给幼儿选择的机会,不嘲笑幼儿,不要拿幼儿和其他人对比,鼓励幼儿展示自己的特长并且让幼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让幼儿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增强自信心。

3.6培养幼儿的责任感和集体意识、促进幼儿健康心理的成长

一个人成就的大小,事业成功的关键,其责任意识和集体荣誉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幼儿以自我为中心的特点,更应该培养幼儿的责任感和集体意识,使幼儿在集体活动中懂得谦让、协调、信赖,懂得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和互相爱护。为此在幼儿的生活中可以培养其规则意识,让幼儿真正的意识到生活在集体之中就必须遵守集体的规则。让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让他明白每个人都应该承担属于自己的责任。当幼儿犯了错误时,一定要让幼儿承担因自己造成的不良后果。如果幼儿损害了别人的东西,要让幼儿道歉,而不是父母帮忙道歉,同时让幼儿提出补救办法,对造成的损失父母应坚持让幼儿给予对方补偿,让孩子明白,谁造成的错误,就应该由谁负责。在集体生活中要让幼儿认识到自己是集体的一员,自己的一举一动都关系到大家的利益,感受自己和集体的关系,增加了集体意识,培养合作精神,懂得在集体中约束自己的行为,有力的推动幼儿身心的发展。

幼儿阶段年龄在三至七岁,是心理发展速度最快,最易稳固的阶段。在这一阶段加强对幼儿实施健康心理素质的教育有利于幼儿培养出愉快的情绪、健全的意志和良好的品德,从而使幼儿健康的成长。同时幼儿健康心理素质教育任重而道远,需要幼儿教师、家长以及社会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张伟云.浅谈幼儿健康心理素质的培养[J].教育艺术,2003(04).

[2]田华,李翠霞,陈学敏,任丘.浅谈入学前幼儿心理素质的培养[J].中国科技纵横,2010(22).

[3]王慧群.浅谈幼儿心理素质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0(S2).

[4]沈文君.幼儿心理素质的培养[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1997(05).

[5]江晖.浅谈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05).

学前心理学案例分析题 篇8

【关键词】 学制;学前心理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4.2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095-3089(2016)36-00-01

学制具体规定了学校的性质,学校的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和学校之间的关系。目前,在长沙师范学院学前教育系已经存在着三年制中专(西藏班),三年制大专、五年制大专和四年制本科四种学制,2015年下学期起学校开设了六年制本科。也就意味着,学前教育系即将出现五种学制并存的局面。

在每种学制下,都会开设学前心理学这门课程,学前心理学研究0-6、7岁儿童心理现象的发生、发展规律的一门科学。其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理论课。它是结合幼儿园的实际,介绍学前心理学的基本原理,探讨学前儿童心理学教学规律的一门核心课程。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状况,充分掌握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趋势。《学前心理学》在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中历来占有特殊地位,“若要教育儿童,必先了解儿童”,其担负着帮助未来的学前教育工作者了解儿童的重任的《学前心理学》,其奠基作用已是不言而喻。

因此,思考与研究不同学制下学前心理学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策略、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评价等方面的共性和个性,会更加明晰学前教育专业不同层次的心理学教学改革方向,以更好的培养出社会所需的各类学前教育人才。

一、教学目标体系比较

研究不同学制下“学前心理学”或“幼儿心理发展”,对课程均界定为“引导学生学习掌握幼儿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基本规律以及各年龄阶段心理(认知、情感、个性和社会性)发展特征的基本知识;学习掌握研究幼儿心理发展的基本方法和操作技术,分析和解读幼儿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了解和掌握幼儿心理发展的差异性和发展中常见问题,探索适宜的教育策略和方法;遵循幼儿心理发展特点,运用科学的理论知识指导幼教实践,分析解决幼儿教育中的实际问题”。可见在具体学科上学前心理学在不同学制背景下并无差异。

二、教学师资力量比较

不同学制下教学团队为同一师资团队,主要来自改建前“儿童发展与教育教研室”和改建后的“心理学教研室”。从不同学制的师资配备来看,四年制本科生的师资力量高,包括系部心理学学科带头人和心理学教学骨干,其他学制师资配备无明显差异。

三、内容方式体系比较

四年制本科分别开设人体解剖生理学、普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三门学科为先行学科的基础上开设“学前心理学”,层层递进,后学人才培养方案略有调整,但基本架构一致。四门学科均开设一个学期,合计四个学期。而二年制中专、三年制中专、大专和五年制大专仅开设“幼儿心理发展”,学时为一个学期。可见四年制本科学制相比其他学制开设学时和内容都大幅增加。

四、教学策略、方法、评价的宏观比较

教学基本主要都通过传统的理论讲授策略(替代式教学策略),它更多地倾向于给学生提出教学目标,组织、提炼教学内容,安排教学顺序,指导学生学习。也有部分内容采取生成性策略,让学生自己产生教学目标,学生自己对教学内容进行组织,安排学习顺序等,鼓励学生自己从教学中建构具有个人特有风格的学习。

教学方法有理论讲授法,小组讨论法、视频分析法、实验分析法等。

教学评价基本都采用了平时成绩加期末考试成绩的方法进行,比例约为4:6。平时成绩包括学生积极发言计分、课前分享计分、平时作业计分和实验报告计分等。考试形式全部为闭卷,题型基本一致,主要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名词解释、简答和案例分析等。

五、不同学制背景下学前心理学教学改革方向

(一)三维目标结构应有所侧侧重。

既然提出了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目标,就不要让目标流于形式,专科层次达成知识目标和情感态度目标即可,能力目标基本达成即可。四年制本科和六年制本科则应强调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知识目标则是最低达成目标。

(二)“学前心理学”教师要走教学研相结合的道路

无论哪种学制,“学前心理学”教师均应该走教学研相结合的道路,只有自己在幼儿心理方面有所思考和研究,才能完成教学的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否则达成这两个目标将是空谈。试想一个从事教学的教师都不能成功解读幼儿的心理、干预幼儿的心理健康状况,都没有形成自己的能力,如何指导学生形成自己的能力,又如何让学生爱上这个学科。

(三)平衡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切实提高学生专业水平

二年或三年学制的学前心理学教学改革的力度应该在于理论教学为主,适当引入实践教学。由于学生的基础较弱,因此需要夯实理论基础,实践教学主要让学生参与体验,形成对该学科的兴趣。

四年制以上的学前心理学则需加强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同时加大实践教学力度,切实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理论是实践的前提要求,因此必须加强四年制以上学科的理论教学。同时,实践出真知,要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指导学生关注如何学习,而不是关注考试时如何背诵,从幼儿教师的培养标准来真正培养幼教学生的科研能力,培養他们对幼教事业的热情和责任感。

(四)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增加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学前心理学”可以在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加强网络教学方法的使用。任课教师可以尝试创建学习网站,设置知识专题、案例学习介绍等,将课堂上不能完全讲授的知识点再做一个拓展,以帮助学生了解更多知识的背景资料。创建QQ群,指导学生通过网络讨论随时交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努力探究的学习态度的同时,还可以建立微信教学平台,让学生能随时接收到教学资源,并且能够充分参与到课程建设中来。

要建立科学的考核体系,将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有机结合在一起,并突出过程性评价,即在考核过程中强调学生在日常学习中的表现。在革新日常考核制度的基础上,还要改革期末考试制度。在闭卷考试的基础上,增加开卷考试内容,闭卷考试内容主要涉及基础心理学知识,开卷部分则以综合运用和案例分析为主。以此引导学生将基础知识学习与实际分析运用结合起来,进而增强自身的心理学知识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1]许继红,刘永萍.实践性取向的高师公共心理学教材改革探索[J].2012.6

[2]唐芳贵.高师公共心理学教学改革探索:基于实践性的视角[J].2014.2

[3]梁川.高等学校心理学教学方法的改革与探讨[J].2015.2

[4]赵晓英.对高等学校心理学教学改革的研究[J].2013.3

上一篇:合成纤维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下一篇:挫折也美丽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