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节习俗之腊八节腊八粥

2025-03-2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腊八节习俗之腊八节腊八粥(共16篇)

腊八节习俗之腊八节腊八粥 篇1

腊八节是腊月的第一个传统节日,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节日,这一天的习俗也有很多讲究,但其中最重要的习俗莫过于吃粥,作为腊八节的重要习俗,腊八粥也有着很多讲究。

在我国,各地的腊八粥花样很多,争奇竞巧,品种繁多。这种饮食习俗在北平的最为讲究,搀在白米中的物品较多,如红枣、莲子、核桃、栗子、杏仁、松仁、桂圆、榛子、葡萄、白果、菱角、青丝、玫瑰、红豆、花生……总计不下二十种。

人们在腊月初七的晚上,就开始忙碌起来,洗米、泡果、拨皮、去核、精拣然后在半夜时分开始煮,再用微火炖,一直炖到第二天的清晨,腊八粥才算熬好了,这样才能体腊八节习俗的重要性,

资料

腊八节习俗之腊八节腊八粥 篇2

那热气腾腾的腊八粥, 把下至初学喊爸爸的孩子, 上至白胡子的老人, 都深深地吸引住了。无怪乎, 八岁的八儿, 在煮腊八粥的这天, “喜得快要疯了”。你看他, 既要在外面玩, 又惦记着锅里正煮着的腊八粥, 只好“一个人, 出出进进于灶房”了, 那忙碌穿梭的小小身影, 真令人爱怜不已!

八儿实在是等不及了, 他问道:“妈, 妈, 要到什么时候才……”知子莫如母, 不等八儿说完, 他妈就打断了话:“要到夜里!”到夜里, 那还要等多久呀, 八儿急得要哭了:“那我饿了!”此处, “那”字用得极好, 八儿用这个字来强调“饿了”, 且带着一点儿示威的意味, 看来小小的人儿, 为早点儿吃到香甜的腊八粥, 不得不撒这么个小小的谎了。此句若无“那”字, “可怜”的小八儿, 倒有可能真饿了呢!

但妈妈的命令是无法反抗的, 无奈之下, 八儿只好制定美好的吃粥计划, 聊以解馋了:大哥和爹只准吃一碗, 妈妈和自己一样, 吃上三碗, 可是……八儿又把妈妈的半碗加到自己份上去了!哎, 谁叫腊八粥这么好吃呢!

画饼焉能充饥?八儿只好央求妈妈抱起他来看看了, 看的结果是“一枚特别大得吓人的赤枣”进了八儿的嘴里。八儿盼了这么久, 总算解了一点小馋了!真难为他了!

这第一幅煮粥的画面, 作者将八儿迫不及待、急于吃粥的心态刻画得惟妙惟肖、呼之欲出, 从而将腊八粥诱人的色、香、味, 借助八儿的眼、鼻、嘴, 渲染得淋漓尽致。

第二幅吃粥的画面, 正面着墨并不多, 作者用寥寥数语就粗笔勾勒出了腊八粥的好味道:八儿吃得肚子鼓鼓的, 桌上半碗陈腊肉连八儿的爹、妈也奈何不了他了!看来, 大家都吃得十二分饱了!

作者对吃粥场面仅用几句话作侧面描写后, 却笔墨酣浓地写了八儿全家人围绕哈叭的谈话, 乍一看, 似乎偏离了主题, 但细细琢磨便可明白, 这正是作者匠心独运之处、全文精妙传神之所:文中那哈叭, 不由得令人联想到法国现实主义画家米勒的风俗画———《小鸟的哺食》, 画中那匆匆赶来啄食饭粒的母鸡, 让整幅画面灵动起来了, 且充满了生活气息。可见, 沈从文笔下的哈叭在文中的作用, 类同于米勒画中的母鸡, 两者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你瞧, 哈叭在八儿脚下钻来钻去地吃着腊肉皮骨, 惹得八儿不耐烦了, 要妈妈让它出去。八儿的话, 就如那翻倒的多米诺骨牌一样, 八儿妈热烈地响应起来, 开始揶揄八儿爹了。八儿又随之趁机告哈叭的状, 用言语及时“援助”其母, 积极地表明他同妈妈是同一战线上的“亲密战友”。八儿爹也不甘示弱, 说要把哈叭带到场上去, 八儿听了却并“不气馁”, 因为他知道爹爱哈叭, 更爱八儿, 爹是不会让八儿失去玩伴的, 大家都不过是在说着玩呢!八儿真是个“知己知彼”的聪明孩子!

接下来, 作者又写了八儿爹妈争议小黄与哈叭孰好孰厌的一番谈话。写这些话, 在文中有两个作用:一是借助话中的“舂粉”等事, 来进一步丰富文章的内容, 增添生活的气息;二是表明八儿妈其实并不是真正讨厌哈叭的。

上述谈狗话题是由八儿引起的, 故最后又收结于八儿吆喝狗儿止, 行文前后呼应, 结构十分严密。这幅吃粥场面画, 构图饱满, 气韵流动, 喜气洋溢。

把腊八节一口一口吃掉 篇3

瞧,一过腊八,新年的气氛不就越来越浓?腊七腊八,冻掉下巴,腊八粥腊八蒜今年你吃了吗?让我们美美地,把腊八节一口一口吃掉。

暖胃暖心腊八粥

材料:

大米、糯米、小米、薏米、红豆、绿豆、红枣、花生、核桃、莲子、板栗、干百合、黄冰糖。

做法

1. 将各色材料淘洗的淘洗、剥壳的剥壳,泡发的泡发,去芯的去芯;

2. 将大米、糯米、薏仁、红豆、绿豆和莲子混在一起,加水,大火烧沸;

3. 再放入红枣、板栗、花生、核桃,改用文火熬40分钟,过程中不时地用勺搅动,以免锅底焦糊;

4. 撒入小米和百合,继续用文火熬制20分钟,其间不断搅拌;

5.八宝粥香糯黏软时,放入黄冰糖,让它融化。至此,一锅令人垂涎欲滴的腊八粥可以上桌了。

腊八粥的故事

腊八粥有和胃、健脾、安神、养血的功效,难怪大家对它情有独钟。由于“腊八”是春节前的第一个节令,有“过了腊八就是年”的说法,所以人们对熬腊八粥非常重视,到了腊八前后,总要忙上一阵子。

翡翠碧玉腊八蒜

材料

大蒜瓣儿、醋。

做法

1.蒜瓣儿剥皮,放进一个可以密封的罐子、瓶子之类的容器里面;

2.倒入醋,密封上口,放到一个冷的地方;

3.慢慢地,泡在醋中的蒜就会变绿,最后会变得通体碧绿,如同翡翠碧玉。

腊八蒜的故事

泡腊八蒜是北方、尤其是华北地区的一个习俗。腊八蒜的蒜字,和“算”字同音,各家商号要在这天拢账,把一年的收支算清楚,“腊八算”。所以一到腊八,家家户户动手泡腊八蒜,自己给自己算算,今年春节怎么过。

腊八蒜备忘录

1.蒜最好用紫皮蒜,紫皮蒜瓣小泡得透,蒜瓣硬绷瓷实,泡出的蒜脆香。

2.腊八蒜蒜辣醋香,扑鼻而来,是吃饺子的最佳佐料,拌凉菜也可以用,味道独特。

3.醋一定得用米醋,米醋色淡,泡过蒜色泽如初,酸辣适度,香气浓而微甜。而老醋熏醋泡过的蒜则色泽发黑,蒜瓣也不够绿,口感较差,尤其是熏醋,略带糊味。

腊八节习俗作文 篇4

腊八节必须喝腊八粥,早上妈妈就开始熬了,正宗的腊八粥里必须放这八样东西:白米、黄米、糯米、红枣、红豆、核桃、花生、栗子,这样就熬制成了又软又糯又甜又香的腊八粥了。

早饭就是腊八粥,我喝了一大口,真甜呀!妈妈放了一大块冰糖呢!妈妈里面放的虽然不是八样食材,但是仍旧很好喝,里面的花生是打碎的,枣是无核的。

我平常都不怎么爱吃红枣,但是看弟弟吃的津津有味,我问道:“好吃吗?这红枣。”弟弟回答:“可甜啦!”我就把红枣放到了嘴里,里面的果肉又软又甜,真的很好吃呀!

据说腊八粥的来源还有个故事呢!是这样的:传说明朝太祖朱元璋小时候是个苦孩子,给财主放牛,有次一头牛过独木桥时摔断了腿,于是财主就把小朱元璋关进一间屋子,不给他吃饭,小朱元璋在房间发现个老鼠洞,里面有一些米,一些豆,一些枣,一些栗子……每样一点点。他把这些东西放进锅里,加进去一些水,熬成了粥,喝了下去,小朱元璋肚子饱了,也暖和了。

这一天正好是腊月初八,朱元璋做了皇帝后,每年的腊月初八,就要熬这样的一大锅粥,这个传统传到民间,老百姓在这一天都熬这种粥喝,这就是腊八粥的故事。

腊八节有哪些习俗 篇5

腊八祭祀。

腊八是传统祭祀的日子,很多地方还保留着这个传统。祭祖、祭灶、祭佛祖,企求来年有个好兆头。

腊八扫屋。

特别是山东,腊八有扫屋的习俗,家家户户大扫除,除掉污秽,“投烟筒”、“刮锅底”、把家里打扫干净迎接新年。

做腊八蒜。

很多地方有做腊八蒜的习俗,把蒜瓣的老皮去掉,浸入米醋中,密封起来放到冷的地方,直到蒜变成绿色,形成蒜绿素,能起到抗氧化、防衰老的作用。

做腊八粥。

做腊八粥始于宋代,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不论是朝廷还是民间都有做腊八粥的习俗,很多寺庙这一天也会舍粥,腊八粥不仅是很多人喜欢的美食,也是养生佳品,尤其适合在寒冷的天气里食用。

做腊八豆腐。

安徽黔县民间有做腊八豆腐的`习俗,将自制豆腐在温和的太阳下慢慢烤晒而成,留在以后慢慢吃,腊八豆腐一般可晾放三个月不变质、变味。

腌制腊肉。

各地的腊八节习俗介绍 篇6

北京的腊八粥可以说是最为讲究的。掺在白米中的东西较多,如红枣、莲子、核桃、栗子、杏仁、松仁、桂圆、葡萄、白果、青丝、玫瑰、红豆、花生……不下20种。人们在腊月初七晚上就开始洗米、泡果、拨皮、去核,半夜时分开始用微火炖,直到第二天清晨,腊八粥才算熬好了。

2、江浙腊八节的习俗

江苏人吃腊八粥分甜咸两种。腊八粥里要加入茨菰、荸荠、胡桃仁、松子仁、芡实、红枣、栗子、木耳、青菜、金针菇等。如果煮的是咸粥的话,在里面加入青菜和油即可。

浙江人煮腊八粥则一般用胡桃仁、松子仁、莲子、红枣、桂圆肉、荔枝肉等,香甜味美。据说,这种煮粥方法还是从南京流传过来的。

3、陕西腊八节的习俗

腊八粥熬好之后,要先敬神祭祖。之后要赠送亲友,一定要在中午之前送出去。最后才是全家人食用。吃剩的腊八粥,保存着吃了几天还有剩下来的,却是好兆头,取其“年年有余”的意义。如果把粥送给穷苦的人吃,那更是为自己积德。有些不产或者少产大米的地方,人们不吃腊八粥,而是吃腊八面。用各种果品、蔬菜做成臊子,把面条擀好。到腊月初八早上全家人一起吃。

4、甘肃腊八节的习俗

传统煮腊八粥用五谷、蔬菜,煮熟后除家人吃,还分送给邻里,还要用来喂家畜。甘肃武威地区讲究过“素腊八”,吃大米稠饭、扁豆饭或是稠饭,煮熟后配炸散子、麻花同吃,民俗叫它“扁豆粥泡散”。

5、西宁腊八节的习俗

腊八节并不喝粥,而是吃麦仁饭。腊月初七晚上将新碾的麦仁,与牛羊肉同煮,加上青盐、姜皮、花椒、草果、苗香等佐料,经一夜文火煮熬,麦仁饭异香扑鼻,十分可口。

6、西北腊八节的习俗

腊八节在陕北高原,熬粥除了用多种米、豆之外,还得加入各种干果、豆腐和肉混合煮成。吃完以后,还要将粥抹在门上、灶台上及门外树上,以驱邪避灾,迎接来年的农业大丰收。而且,腊八这天忌吃菜。如果这天吃菜的话,庄稼地里就会杂草多。腊八这天人们除了吃腊八粥,还得用粥供奉祖先和粮仓。

7、宁夏腊八节的习俗

做腊八饭一般用各种豆类加大米、土豆煮粥,再加上用麦面或荞麦面切成菱形柳叶片的“麦穗子”,或者是做成小圆蛋的“雀儿头”,出锅之前再入葱花油。和陕北一样,这天全家人只吃腊八饭,不吃菜。

<<<返回目录

腊八节是属于哪个民族的节日:汉族

腊八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也是汉族的节日。从先秦起,腊八节都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

<<<返回目录

腊八节的别名是什么:腊日祭、腊八祭、王侯腊

腊八节,俗称“腊八”,即农历十二月初八,古人有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吉祥的传统,一些地区有喝腊八粥的习俗。相传这一天还是佛祖释迦牟尼成道之日,称为“法宝节”,是佛教盛大的节日之一。岁终之月称“腊”的含义有三:一曰“腊者,接也”,寓有新旧交替的意思(《隋书·礼仪志》记载);二曰“腊者同猎”,指田猎获取禽兽好祭祖祭神,“腊”从“肉”旁,就是用肉“冬祭”;三曰“腊者,逐疫迎春”,腊八节又谓之“佛成道节”,亦名“成道会”,实际上可以说是十二月初八为腊日之由来。

养生祛病腊八粥 篇7

我国吃腊八粥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至于腊八节和吃腊八粥的来源,各地传说不一。较为广泛的是,有一对不听老人劝戒、好吃懒做的夫妇,坐吃山空,没几年就吃光了老人死前留下的全部存粮。这年腊月初八,小两口饥寒难熬,好不容易才从旧粮仓底清理出一点五谷杂粮来,合煮了一锅粥充饥温身,挨过了冬季这最寒冷的一天。于是,民间即以腊八吃杂粮粥的方式来教育子孙后代不要养成好吃懒做的恶习。

在黄河流域,腊八粥又叫“大家饭”,是纪念民族英雄岳飞的一种节令食俗,相传当年岳家军在朱仙镇节节胜利,却被朝廷的十二道金牌追逼回京。回师路上将士们又冷又饿,沿途老百姓便纷纷把各自送来的菜饭倒入锅里合烧后分给各位将士充饥御寒,这天恰好是腊月初八。随后岳飞遇害风波亭,这一带居民即每逢腊八都吃“大家饭”,怀念这位民族英雄。

俗语说“腊七腊八,冻死哈巴。”意思是这一天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了。中医认为,寒为阴邪,是冬季的主气,易伤人体阳气,这一阶段养生的关键是“养肾防寒”。早餐口味不开,而进清淡软柔之汤粥,可滋润胃气,生津滑喉,特别是在寒冷的冬季,这个时节最宜滋补,这就是俗话说的“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 中医理念中有药补不如食补之说,而喝粥更能促进营养吸收,达到养胃养生的目的。

腊八粥作为我国传统饮食的一种,除了味道香甜,还有意想不到的养生功效。中医营养专家认为,腊八粥是耐寒食品,可以选择的材料比一般单一原料制成的粥更能满足人体的多种营养需要。腊八粥的用料一般是糯米、黑米、薏米、莲子、栗子、黄豆、桂圆、燕麦、红枣等。黑米能滋阴益肾,明目活血;薏米预防高血压;栗子能补肾益气;黄豆能降低血中胆固醇。老年人应饮食多样化,多吃大豆及其制品,腊八粥则符合这些要求,而且腊八粥多在早上食用,也符合老年人的饮食习惯。大豆中丰富的生物活性物质大豆异黄酮可以抑制体内脂质过氧化,能够预防骨质疏松症。老年人胃肠功能减弱,腊八粥软烂易消化,加上粗细搭配,富含膳食纤维,能增加肠蠕动,对预防老年性便秘有一定作用。对于爱美的女性来说,腊八粥还具有很好的美容功效。核桃仁含有美容不可缺少的维生素E,堪称美容食品之冠,松子的美容作用也非常好。

腊八粥虽为节令小吃,但由于现在各种配料一年四季都有,而且易于人体吸收,老少皆宜,所以腊八粥不必等到腊月初八才喝,它可以作为日常营养配餐和调剂饮食生活的一道美食,不仅适宜年老体弱者食用,更适合那些由于经常不吃早饭而造成胃炎、营养不良、精神不振的年轻人食用。

腊八粥各地做法大不同

山东

在山东 “孔府食制”中,规定“腊八粥”分两种,一种是用薏米仁、桂圆、莲子、百合、栗子、红枣、粳米等熬成的,盛入碗里还要加些“粥果”,主要是雕刻成各种形状的水果,是为点缀。这种粥专供孔府主人及十二府主人食用。另一种是用大米、肉片、白菜、豆腐等煮成的,是给孔府里当差们喝的。

四川

四川地大人多,腊八粥做法也五花八门,甜咸麻辣。各种味道不一而足,农村人吃咸味的比较多,主要是用黄豆、花生、肉丁、白萝卜、胡萝卜熬成的。异乡人来此品尝,虽入乡随俗,但一般很难习惯,现如今城市人一般吃甜粥,堪称风味各异。

天津

天津人做腊八粥比较讲究,要加莲子、百合、珍珠米、薏仁米、大麦仁、粘秫米、粘黄米、云豆、绿豆、桂圆肉、龙眼肉、白果、红枣及糖水桂花等,色、香、味俱佳,近年还有加入黑米的。这种腊八粥可供食疗,有健脾、开胃、补气、安神、清心、养血等功效。

山西

腊八粥,在山西亦称八宝粥,以小米为主,附加以豇豆、小豆、绿豆、小枣,还有粘黄米、大米、江米等煮之。在其东南地区,腊月初五即用小豆、红豆、豇豆、红薯、花生、江米、柿饼,合水煮粥,又叫甜饭,亦是食俗之一。

腊八粥的做法

主料:八宝米(400克左右,可供2-3人食用)

配料:薏米、糯米、黑米、枸杞、桂圆、核桃、栗子、红枣、葡萄干、花生、杏仁、红豆、红糖(均适量)。

做法:1、将难煮的材料(如红豆、黑米、干莲子、荞麦等)提前浸泡一夜;

2、锅中加水,先倒入较难熟的材料以及各种干果蜜饯(如桂圆、栗子、杏仁、花生、枸杞、核桃等),大火煮开15分钟,再关火焖半小时,反复两次,同时浸泡其余食材(主要是一些米类);

3、第三次大火煮开后导入其余食材,煮开后转小火继续煮一小时;

4、女性朋友可在一小时后放入适量红糖,搅拌均匀,再煮十分钟后即可出锅。

小贴士

1、腊八粥主要食材无外乎五谷杂粮和干果蜜饯,在此范围内挑选食材,尽量丰富,煮出的粥口感方会层次多样,香甜可口。

2、分批次加入材料主要是为了煮好的粥不要有的食材过于烂软,而有的食材又没煮透。

3、视水分和食材的比例不同,煮粥的时间也有些许差别,中途要留意不要将粥煮粘锅,也不要米水分离,汤水过多就关火,煮到粥体粘稠浑然一体为好。

4、可视个人口味和喜好挑选和增减食材,也可根据养身需要进行挑选。

2022年北方腊八节习俗 篇8

习俗一:吃冰腊八前一天,人们一般用钢盆舀水结冰,等到了腊八节就脱盆冰并把冰敲成碎块。据说这天的冰很神奇,吃了它在以后一年不会肚子疼

习俗二:吃腊八粥荤腊八粥1、土豆和小米各120千克煮半熟,大蒜20千克均捣碎后用兆福牌原味牛油调和2、冬瓜片35千克,白菜丝25千克。青椒丝15千克,鸡肉末25千克作配料放入3、加入适量清水和调味品:味精、盐、黄酒、花椒等然后文火相煮4、煮至冒气停火几分钟,然后再文火相煮,反复三次左右即可出

中国传统节日腊八节习俗 篇9

关于腊祭,古书多有记载:十二月八日为腊日。村人并击细鼓,戴胡头,及作金刚力土以逐疫。腊祭本是原始先民庆贺农业丰收的报酬之礼,是农耕文化的重要节庆。那么,腊八节有何习俗呢?

祭祀

应劭《风俗通》云:《礼传》:腊者,猎也,言田猎取禽兽,以祭祀其祖也。或曰:腊者,接也,新故交接,故大祭以报功也。其起源甚早,《礼记・郊特牲》记载:伊耆氏始为蜡。蜡也者,索也,岁十二月,合聚万物而索飨之也。《史记・补三皇本纪》也说:炎帝神农氏以其初为田事,故为蜡祭,以报天地。夏代称腊日祭为嘉平,殷曰清祀,周曰大蜡,汉代改为腊。祭祀的对象凡八:先啬神?神农、司啬神?后稷、农神田官之神、邮表畦神?始创田间庐舍、开路、划疆界之人、猫虎神、坊神堤防、水庸神?水沟、昆虫神。先秦的腊祭日在冬至后第三个戌日,南北朝以后逐渐固定在腊月初八。到了唐宋,此节又被蒙上神佛色彩。相传释伽牟尼成佛之前,绝欲苦行,饿昏倒地。一牧羊女以杂粮掺以野果,用清泉煮粥将其救醒。释伽牟尼在菩提树下苦思,终在十二月八日得道成佛。从此佛门定此日为佛成道日,诵经纪念,相沿成节。到了明清,敬神供佛更是取代祭祀祖灵、欢庆丰收和驱疫禳灾,而成为腊八节的主旋律。其节俗主要是熬煮、赠送、品尝腊八粥,并举行庆丰家实。同时许多人家自此拉开春节的序慕,忙于杀年猪、打豆腐、胶制风鱼腊肉,采购年货,年的气氛逐渐浓厚。

相关阅读:

姓氏的各种起源

(1):图腾崇拜物为姓氏姓氏的各种起源

(2):祖先名字中的字力姓氏姓氏的各种起源

(3):封地名和国名为姓氏姓氏的各种起源

(4):职业或官职为姓氏姓氏的各种起源

(5):山名、河名为姓氏姓氏的各种起源

(6):住地的方位为姓氏姓氏的各种起源

(7):部落的名称为姓氏姓氏的各种起源

(8):出生时的异象为姓氏姓氏的各种起源

(9):溢号为姓氏姓氏的各种起源

(10):避讳、避嫌所改的姓氏姓氏的各种起源

(11):帝王赐姓氏姓氏的各种起源

(12):数量词、排行次序及天干地支为姓氏姓氏的各种起源

(13):少数民族汉改姓氏姓氏的各种起源

(14):汉族人改为少数民族姓氏

七宝五味腊八粥 篇10

相传,在古印度北部,即今天的尼泊尔南部,迦毗罗卫国有个净饭王,他有个儿子叫乔达摩·悉达多,年轻时就痛感人世生、老,病、死的各种苦恼,发觉社会生活徒劳无益,并对婆罗门教的神权极为不满,于是,在他29岁那年,舍弃王族的豪华生活,出家修道,学练瑜珈,苦行6年。大约在公元前525年,一天,他在佛陀伽耶一株菩提树下,彻悟成道,并创立了佛教。史传,这一天正是中国的农历十二月初八,由于他是释迦族人,后来佛教徒们尊称他是释迦牟尼,也即是释迦族圣人的意思。佛教传入我国后,各地兴建寺院,煮粥敬佛的活动也随之盛行起来,尤其是到了腊月初八,祭祀释迦牟尼修行成道之日,各寺院都要举行诵经,并效仿牧女在佛成道前献一种“乳糜”之物的传说程式,煮粥敬佛。这便是腊八粥的来历。

腊八粥也叫“七宝五味粥”。我国喝腊八粥的习俗最早开始于宋代。每逢腊八这一天,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到了清朝,喝腊八粥的风俗更是盛行。在宫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从宫女赐腊八粥,并向各个寺院发放米,果等供僧侣食用。在民间,家家户户也要做腊八粥祭祀祖先,同时,合家团聚在一起食用,馈赠亲朋好友。

中国各地腊八粥的花样,争奇竞巧,品种繁多。其中以北平的最为讲究,掺在白米中的物品较多,如红枣,莲子、核桃、栗子、杏仁、松仁、桂圆、榛子、葡萄、白果、菱角、青丝、玫瑰,红豆,花生……总计不下二十种。人们在腊月初七的晚上,就开始忙碌起来,洗米、泡果、拨皮、去核、精拣然后在半夜时分开始煮,再用微火炖,一直炖到第二天的清晨,腊八粥才算熬好了。

更为讲究的人家,还要先将果子雕刻成人形、动物,花样,再放在锅中煮。比较有特色的就是在腊八粥中放上“果狮”。果狮是用几种果子做成的狮子形食物,用剔去枣核烤干的脆枣作为狮身,半个核桃仁作为狮头,桃仁作为狮脚,甜杏仁用来作狮子尾巴。然后用糖粘在一起,放在粥碗里,活像一头小狮子。如果碗较大,可以摆上双狮或是四头小狮子。还有更为讲究的,就是用枣泥,豆沙、山药、山楂糕等具备各种颜色的食物,捏成八仙人、老寿星、罗汉像。不过这种装饰的腊八粥,只有在以前的大寺庙的供桌上才可以见到。

腊八粥熬好之后,要先敬神祭祖。之后要赠送亲友,一定要在中午之前送出去。最后才是全家人食用。吃剩的腊八粥保存着再吃几天,如果还有剩下来的,却是好兆头,取其“年年有余”的含义。如果把粥送给穷苦的人吃,那更是为自己积德。

腊八粥在民间还有祈福的作用。假如院子里种着花卉和果树,也要在枝干上涂抹一些腊八粥,祈祷来年多结果实。

宋朝吴自牧撰《梦梁录》卷六载:“八日,寺院谓之‘腊八’。大刹寺等俱设五味粥,名曰‘腊八粥’。”此时,腊八煮粥已成民间食俗,不过,当时帝王还以此来笼络众臣。元人孙国敕作《燕都游览志》云:“十二月八日,赐百官粥,以米果杂成之。品多者为胜,此盖循宋时故事。”《永乐大典》记述“是月八日,禅家谓之腊八日,煮经糟粥以供佛饭僧”。到了清代,雍正三年(公元1725年)世宗将北京安定门内国子监以东的府邸改为雍和宫,每逢腊八日,在宫内万福阁等处,用锅煮腊八粥并请来喇嘛僧人诵经,然后将粥分给各王宫大臣,品尝食用以度节日。《光绪顺天府志》又云:“每岁腊月八日,雍和官熬粥,定制,派大臣监视,盖供上膳焉。”腊八粥又叫“七宝粥”,“五味粥”。最早的腊八粥是红小豆来煮,后经演变,加之地方特色,逐渐丰富多彩起来。南宋文人周密撰《武林旧事》说:“用胡桃,松子,乳覃、柿、粟之类作粥,谓之腊八粥。”清人富察敦崇在《燕京岁时记》里则称“腊八粥者,用黄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去皮枣泥等,和水煮熟,外用染红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及白糖、红糖,琐琐葡萄以作点染”,颇有京城特色。

“腊八粥”能体现出农民大丰收的喜乐之意,因为它是用各种米(江米、黄米,白米,高梁米等),各种豆《大豆,云豆,豇豆等》,各种干果(大枣、栗子、杏仁,花生、核桃、桂元肉等)和豆腐、肉类混合成的一种粥,这种粥集中地反映出了农业大丰收的成果。关中一带及附近一些地区的群众,都十分重视“腊八节”。但县与县,乡与乡、村与村之间,又各有不同的讲究。富平县的农家,这一天喜欢酿酒,名曰“腊脚”:长安县的古风俗,这一天要煮肉糜,抛洒在花木之上,谓之“不歇枝”;乾县、礼泉一带,讲究腊八节要给老人送粥,女儿家要请新女婿吃粥:凤翔一带则是用黄米和八种豆子,加上油盐做一顿腊八焖饭;铜川地区的农村,在这天还流传着为幼男幼女剃头理发的习惯。凡此种种,自有不同情趣。

从前,我国北方一些不产或少产大米的地方,人们不吃腊八粥,而是吃腊八面。腊月初七那天,用各种果,蔬做成臊子,把面条擀好,到腊月初八的早晨,全家人都早早的起来,围坐在一起吃腊八面,寓意团团圆圆,长长久久。

腊八的习俗作文 篇11

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对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可分为小学作文、中学作文、大学作文(论文)。为了让您在写作文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腊八的习俗作文4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腊八的习俗作文 篇1

腊八节,是指农历十二月初八这一天。腊八节是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的一个节日。在这一天,我们有腊八节喝腊八粥、泡腊八蒜的习俗。听说凌晨四五点钟,施粥的人们就开始煮粥。

红色的大枣,甜润的桂圆,珍珠似的黑米,雪白的薏米,喷香的花生粒,还有洗净的大米,一股脑儿倒入大锅中慢火煮炖。待开锅后,再一碗一碗盛好,赠给过往行人。拿着一碗碗热腾腾的腊八粥,心中的寒意渐渐退去。每一勺的甘甜都融于舌尖,香气久经不散,沁透心脾,心里一股热意涌上来。

听山西来的邻家婶婶说,她们那边还要吃腊八蒜、腊八面。腊八蒜青青的颜色,浓浓的味道,咬一口,酸酸的,甜甜的,让人流连忘返,可以当饺子馅,包起来,尝一口,让人爱不释手。还有腊八面,用饺子皮切成三角形放上调料,加上腊八粥的少许调料又甜又咸,美味极了,代表着来年五谷丰登,风调雨顺,而且老年人吃了代表长命百岁,寿比南山。

而今,腊八节已过,但腊八粥、腊八蒜、腊八面,却一直留在了我的心中……

腊八的习俗作文 篇2

腊八粥叫“七宝五味粥”。中国喝腊八粥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开始于宋代。每逢腊八这一天,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到了清朝,喝腊八粥的风俗更是盛行。在宫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从宫女赐腊八粥,并向各个寺院发放米、果等供僧侣食用。在民间,家家户户也要做腊八粥,祭祀祖先;同时,合家团聚在一起食用,馈赠亲朋好友。

提起“腊八节”,大概多数人头脑中闪现的第一个念头就是“喝腊八粥”,真正的老北京习俗更多的还是从清朝开始。肖复兴表示,就腊八节来说,几乎所有习俗都是围绕喝腊八粥进行,但最早腊八粥是供穷人食用,“到了年底穷人没有吃的东西,将锅盖、缸沿打扫出的剩米煮成粥喝,慢慢形成习俗,最终传到官府、宫廷和寺庙。”在漫长的民俗演变过程中,许多俗语也随之出现,即“送信的腊八粥”,“过了腊八就是年”等。肖复兴解释,作为节俗来讲,如果说过年是一首交响乐,那麽腊八节就是第一章“前奏曲”,“过年”由此拉开序幕。而腊八粥又称八宝粥,内里“五味俱全”,“八宝”含有吉利之意,而在“五味”中,“苦味”含有一席之地,与“八宝”对照,这是与腊八节中与穷人相关的`地方,慢慢演绎成今天所讲的民俗。

“如果失去了这层含义,那就是被剥离了核心。过去旧社会存在对立分离的现象,腊八粥在那一天的意义才非比寻常。”肖复兴称。

腊八的习俗作文 篇3

泡腊八蒜是北方,尤其是华北地区的一个习俗。顾名思义,就是在阴历腊月初八的这天来泡制蒜。其实材料非常简单,就是醋和大蒜瓣儿。做法也是极其简单,将剥了皮的蒜瓣儿放到一个可以密封的罐子,瓶子之类的容器里面,然后倒入醋,封上口放到一个冷的地方。

慢慢地,泡在醋中的蒜就会变绿,最后会变得通体碧绿的,如同翡翠碧玉。

腊八的习俗作文 篇4

西北腊八节的习俗:腊八节在陕北高原,熬粥除了用多种米、豆之外,还得加入各种干果、豆腐和肉混合煮成。吃完以后,还要将粥抹在门上、灶台上及门外树上,以驱邪避灾,迎接来年的农业大丰收。而且,腊八这天忌吃菜。

腊八节习俗之腊八节腊八粥 篇12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有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是人们把记忆中所存储的有关知识、经验和思想用书面形式表达出来的记叙方式。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该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腊八的习俗作文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腊八的习俗作文 篇1

泡腊八蒜是北方,尤其是华北地区的一个习俗。顾名思义,就是在阴历腊月初八的这天来泡制蒜。其实材料非常简单,就是醋和大蒜瓣儿。做法也是极其简单,将剥了皮的蒜瓣儿放到一个可以密封的罐子,瓶子之类的容器里面,然后倒入醋,封上口放到一个冷的地方。

慢慢地,泡在醋中的蒜就会变绿,最后会变得通体碧绿的,如同翡翠碧玉。

腊八的习俗作文 篇2

腊八粥叫“七宝五味粥”。我国喝腊八粥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开始于宋代。每逢腊八这一天,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到了清朝,喝腊八粥的风俗更是盛行。在宫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从宫女赐腊八粥,并向各个寺院发放米、果等供僧侣食用。在民间,家家户户也要做腊八粥,祭祀祖先;同时,合家团聚在一起食用,馈赠亲朋好友。中国各地腊八粥的花样,争奇竞巧,品种繁多。其中以北平的.最为讲究,搀在白米中的物品较多,如红枣、莲子、核桃、栗子、杏仁、松仁、桂圆、榛子、葡萄、白果、菱角、青丝、玫瑰、红豆、花生……总计不下二十种。腊八粥熬好之后,要先敬神祭祖。之后要赠送亲友,一定要在中午之前送出去。最后才是全家人食用。吃剩的腊八粥,保存着吃了几天还有剩下来的,却是好兆头,取其“年年有余”的意义。

腊八粥在民间还有巫术的作用。假如院子里种着花卉和果树,也要在枝干上涂抹一些腊八粥,相信来年多结果实。

腊八的习俗作文 篇3

腊八粥腊八粥也叫“七宝五味粥”。我国喝腊八粥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开始于宋代。每逢腊八这一天,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到了清朝,喝腊八粥的风俗更是盛行。在宫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从宫女赐腊八粥,并向各个寺院发放米、果等供僧侣食用。在民间,家家户户也要做腊八粥,祭祀祖先;同时,合家团聚在一起食用,馈赠亲朋好友。中国各地腊八粥的花样,争奇竞巧,品种繁多。其中以北平的最为讲究,搀在白米中的物品较多,如红枣、莲子、核桃、栗子、杏仁、松仁、桂圆、榛子、葡萄、白果、菱角、青丝、玫瑰、红豆、花生……总计不下二十种。人们在腊月初七的晚上,就开始忙碌起来,洗米、泡果、拨皮、去核、精拣然后在半夜时分开始煮,再用微火炖,一直炖到第二天的清晨,腊八粥才算熬好了。

一锅腊八粥的经年亏欠 篇13

是九十年代初的肃北农村,我裹着厚重的棉衣,和大表姐奔跑在粗糙不平的土路上,为明日灶堂里的柴火奔忙。有凛冽的风呼啸而过,尘土飞扬,我眯起眼睛躲在大表姐身后。她像只笨拙的母鸡一样,瘦长的胳膊伸到身后环住我,扭过头说:不要紧,有我在。

彼时,我是寒假到乡下姑姑家做客的“城里人”。我迷恋那些抄起一根玉米秆和一群壮实的孩子比武的黄昏;我可以随便玩泥巴而不用担心弄脏衣服。在那些快乐的日子里,惟一让我苦恼的就是吃饭。金黄色的玉米面实在难以下咽,我总是在饭桌前皱着眉头。每当这个时候,表姐就放下她的饭碗,过来哄我,有时甚至一口一口地喂我。

终于有一天,晚饭过后,姑父点上他的旱烟,清清喉咙说:明天就是腊八了,让大女子做一锅白米腊八粥吧。大女子就是表姐。

清晨迷迷糊糊中被人推醒,原来大表姐已经生起火,开始准备腊八粥。昏黄的烛光下,我趴在温暖的火炕上,眼睛跟着大表姐转:她从柜子的底层找出陈年的红枣、核桃和花生,仔细清洗,去皮,晾起来。怎么这么早呀?我边揉眼睛边问。大表姐过来帮我找到卷进被子里的一只袜子,说,大人们说过,如果谁家腊八粥熟得早,来年谁家的麦子就黄得早。

我把自己收拾利落的时候,大表姐已经背好了她那早已褪色的背篓。她说坐等那香喷喷的腊八粥太为难人了,不如我们趁现在没多少人的时候去拾牛粪,肯定比平时拾得多。我赶忙跟紧她出门了。刚刚出了大门,我又折回来,跑到厨房喝了一大碗凉水,又忍不住跑到炉子前,掀开锅盖,里面是多半锅白米,中间拌了红枣、核桃和花生。想着煮熟后满屋子的香味,我馋得连咽了几口口水。大表姐在门外等不及了,大声催我。我把锅盖轻轻放到案板上,跑出去。心里想:不盖盖子,腊八粥熟了也不会溢出来,要不然可口的腊八粥从锅里溢到生锈的铁炉子上多可惜。表姐没有我聪明,一定不会想到拿掉锅盖的好办法。我很得意。

路上行人稀少,大表姐一边拾牛粪一边说说:听大人们说,如果腊八粥能剩下一些,以后每次做饭前往锅里加一点,一直持续到过年,那样家里的大米就会余出来,就可以吃到来年了。表姐转过头,小声跟我说,我刚刚偷偷多加了一把米,回头我再少吃一点,留下来一直加到过年,那样的话,你明年再来就可以天天吃到大米饭了。我看着大表姐扑闪扑闪的大眼睛,心里想,我已经想到一个好办法来节省了,你不用饿着自己,家里的大米也能吃到来年了。我哈哈大笑,我的好表姐,先不告诉你,到时候给你一个惊喜。

大表姐的背篓还没满,我就嚷嚷着回去。走到巷子口的时候,我站住,回头说,我们赛跑好不好,看谁先吃到香喷喷的腊八粥。一,二,三,跑。

我铆足了劲一口气跑进院子,却看见姑父站在厨房门前,黑着一张脸。小表弟坐在地上,抽抽搭搭地哭。我回头看后面跑进来的大表姐,偌大的背篓压在她瘦弱的肩上。她喘着粗气,一脸疑惑地看着她恼怒的父亲。姑父不说话,顺手操起一根棍子砸过来。我看见大表姐面色苍白地慢慢蹲到地上,右手紧紧抓住左边的胳膊。姑父愤怒的声音在头顶炸开:你个死女子,看看你干的好事……我轻轻拽大表姐的衣服,眼泪掉下来。身后,散发着刺鼻味道的牛粪洒了一地。

原来,我们一家大小所期待的美味腊八粥被一只老鼠彻底毁了。我在厨房看见那只老鼠,毛光闪亮,挺着大肚皮躺在一堆白花花的大米上面,小眼睛圆睁着。我姑父的愤怒以一只淹死在米锅里的老鼠开始,以我大表姐的左胳膊为代价而结束。而我,做为真正罪魁祸首的我,却从头到尾扮演了一个旁观者的角色。我看见大表姐把嘴唇咬出血来,看见她拖着晃荡的左胳膊,用右手把那只老鼠扔出去,再拢起地上的大米去喂猪。我看见她在夜的暗色里,头垂得很低。

大表姐的左臂由于没有及时接骨而几乎废了。

今年五一大表姐结婚,姑父亲自上门请我去参加婚礼。他说,是他亏欠了表姐,自己当年的失手造成了大表姐一辈子的伤残。姑父头发花白,长长的旱烟管叼在嘴里,划了好几根火柴还是没点着。我走过去,为他点好烟,然后说,姑父你放心,我一定会去的。

或许,在姑父和大表姐眼里,他们浪费的不仅仅是一锅腊八粥,让他们一直过意不去的是,他们没有能力去满足一个孩子的小小愿望。我仿佛又看见了12岁的自己,一脸惶恐,不知所措地站在空旷萧瑟的院子里,看着大表姐痛苦地慢慢蹲到地上……

写到这里的时候,我的胃又一次抽搐,疼痛突如其来而又无可避免。我去厨房热了一杯牛奶,慢慢喝下去。我开始同情当年的自己。我真的想将手臂伸到1994年的冬天,给那时的自己一个温暖的拥抱,然后告诉自己:是你的错,你理应承担,勇敢地开口,接受处罚。可事实是,我只能在寂静的夜里,用我冰凉的手指敲打这些令我羞愧的文字。

大表姐的婚礼我是提前两天去的,之前我专门去美宝莲专柜选了一支眼霜。我想爱美的大表姐会喜欢。我一直记得那个漆黑的夜晚,大表姐拼命压抑痛苦而略略扭曲的脸,和她美丽却空洞的眼睛。

腊八节腊八粥的起源 篇14

2. 天子大蜡八

蜡祭有八个方面的内容,称为八蜡或蜡八,《礼记·郊特牲》说:“八蜡以祀四方。”郑玄《注》说:“蜡有八者:先啬,一也;司啬,二也;农,三也;邮表辍,四也;猫、虎,五也;坊,六也;水庸,七也;昆虫,八也。”头代炎帝神农氏石年开创了我国古代以农业立国的.根本,并且始作蜡祭以告上苍,形成了我国古代年终蜡祭的开始。蜡祭在我国古代是一件大事。所以,作为一国之主的历代天子或国君,在每年的农历十二月,都要作蜡祭以祀神,并且进行祷祝,称为天子大蜡八。《礼记·郊特牲》说:“天子大蜡八。伊耆氏始为蜡。蜡也者,索也。岁十二月,合聚万物而索飨之。蜡之祭也,主先啬而祭司啬,祭百神以报啬也。飨农,以及邮表辍、禽兽等,仁之至,义之尽也。迎猫,为其食田鼠也。迎虎,为其食田豕也。故迎而祭之。祭坊与水庸,事也。故祝曰:‘土反(返)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

资料

皮弁素服而祭之。”文中,伊耆氏即神农氏。啬即穑,收割庄稼的意思。先啬,始教民以稼穑者。司啬,主管农业者。仁,不忘恩而报答之。义,有功劳必报答之。坊,堤坝。用来储水、障水。水庸即水沟,用来引水、放水。反即返字。皮弁,用白鹿皮制为弁。素服,用素缯布制为服。

腊八节熬腊八粥作文「优秀」 篇15

夜刚刚降临,妈妈和奶奶便忙了起来,淘米、泡果子、去核……忙得妈妈和奶奶不可开交。随后开始煮了起来,等锅里的水沸腾起来,就开始用微火炖。我一个劲地嚷嚷:“什么时候可以吃了,怎么还没有好?”妈妈看见我等不及了,便对我说:“早着呢,腊八粥要炖到第二天早上才能炖好。”我扫兴地去睡觉了。

第二天的早晨,我一起床,妈妈盛了一碗腊八粥放在了桌上。我顾不上洗脸刷牙,便大口大口地吃起来,一边吃,一边看着碗里的各种东西:赤豆、黄豆、红枣、莲心、花生……我好奇地问妈妈:“腊八节为什么要吃腊八粥?”

“我国喝腊八粥的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每逢腊八这一天,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寺院煮腊八粥,是为了敬佛;而我们煮腊八粥,一是为了供奉祖先,而是为了节约,你看,这粥里的东西大多是我们以前吃剩下的,趁着腊八煮上一锅粥,不是一举两得吗?”妈妈停了一会儿,又接着对我说,“腊八粥虽然有一个‘八’字,但它不一定是用八种材料做成的,红枣、莲子、核桃、栗子、杏仁、松仁、桂圆、葡萄、白果、红豆、黄豆、绿豆、花生……都可放在一起煮。以前有些讲究腊八节的人家,他们还要将果子刻成人形、动物形、花形,再放入锅中煮呢。”

想不到腊八节那么有讲究,看来我要多了解了解腊八节的.知识。

更多热门相关文章推荐阅读:

1.腊八为话题的作文:过了腊八就是年

2.腊八为话题的作文:腊八随笔

3.腊八为话题的作文:腊八节的文化内涵

4.温暖的腊八节话题作文

5.腊八节为话题的作文:腊八节的来历和习俗

6.关于腊八粥的话题作文:腊八粥

7.有关腊八节的来历作文:吉祥的腊八节

8.小学生腊八节作文:喝腊八粥

一碗腊八粥,吃出多种味 篇16

当然,腊八粥作为一种民间风俗,更多的是用以庆祝丰收。腊月(农历12月)初八,是一年当中气温最低的日子,人的体质也变得较弱。而简单的一款腊八粥,富含多种营养成分,属于高蛋白、低脂肪食品,具有和胃、补脾、养心、清肺、益肾、利肝、明目、安神、通便养血等功效,丰富的营养还能为人体增强免疫力,提高耐寒指数,是冬令的滋补佳品,男女老幼皆宜。

腊八粥以八方食物合在一块,和米共煮一锅,是合聚万物、调和千灵之意。其做法不断演变,各地又添加了地方特色,逐渐丰富多彩起来。如富察敦崇在《燕京岁时记·腊八粥》中记,“腊八粥者,用黄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红豇豆、去皮枣泥等,合水煮熟,外用染红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及白糖、红糖、琐琐葡萄,以作点染。”腊八粥与中国传统养生文化和美食文化结合,称为养生佳品。

腊八粥用材繁复,不同年龄、体质及有不同疾病的人,选材应适当增减。下面就为不同人群推荐几款香味可口的腊八粥。

薏仁黄豆腊八粥

适宜人群:肠胃欠佳的老人

推荐指数:★★★★★

【原料】 薏仁、红小豆、黄豆、绿豆各30克,干红枣25克,栗子仁、核桃仁、莲子仁、干百合各20克,大米、糯米各60克,黄晶冰糖30克。

【做法】

1.将大米、糯米、薏仁、红小豆、黄豆、绿豆用清水淘洗干净;干红枣用清水冲洗干净,再用温水浸泡20分钟。

2.莲子仁浸泡,剥去苦心;干百合用温水浸泡至发软。

3.将所有原料混合放入锅中,加适量水,烧开熬成粥即可。

【点评】 薏米有健脾、补肺、清热作用;黄豆富含蛋白质、粗纤维和微量元素,营养十分丰富,并且具有调血脂、预防心血管病、抑制多种恶性肿瘤、预防骨质疏松等多种保健功能。本款腊八粥粗细搭配,富含膳食纤维,能增加肠蠕动,特别适合胃肠功能弱的老年人。

红枣桂圆腊八粥

适宜人群:气血两亏的女性

推荐指数:★★★★★

【原料】 红枣、桂圆、莲子、花生、栗子各100克,大米、糯米、秫米(黏高粱米)各50克,白糖适量。

【做法】

1.先将莲子去衣去心放入碗中加水浸泡,再放入蒸笼,用旺火蒸约1小时取出备用。

2.将桂圆去掉皮、核,只要肉;将栗子剥掉壳及衣。

3.锅内放入适量的水,把秫米、花生、红枣洗干净倒入锅内煮,待煮成半熟时,再将大米和糯米洗干净倒入锅内一起煮,水开后,转用微火煮。

4.将粥煮熬到七八成熟时,把蒸熟的莲子倒入粥内搅拌均匀,开锅后再煮一会移下火来,盛入清洁消毒的锅内,撒上白糖。

【点评】小枣、桂圆、花生、糯米等,不但可以补血,还能补钙和补铁;秫米还有和胃安眠作用。对于女性朋友来说,粥里的米油一定不要浪费(米油就是粥熬好了以后最上边的油皮),它可是美容佳品。

黑米黑豆腊八粥

适宜人群:肾虚肾亏的男性

推荐指数:★★★★★

【原料】 黑米、香米、小米各50克,黑豆、葡萄干、红枣、核桃、枸杞各100克。

【做法】

1.黑豆、小米提前泡3~4小时。

2.其他材料混合洗净。

3.所有材料混合放入锅内,加足量水,烧开后转小火熬成粥即可(用紫砂煲或其他煲粥工具,煮3小时最好)。

【点评】 许多黑色食品都是绝好的保健食品。黑米,含有多种维生素和锌、铁、硒等营养物质,能滋阴益肾,明目活血;黑豆蛋白质含量高,还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和钙、铁、胡萝卜素及B 族维生素,对于肾病患者来说也是不错的选择。

松子核桃腊八粥

适宜人群:成长中的儿童

推荐指数:★★★★★

【原料】 松子、核桃仁、葡萄干、花生仁、红枣、桂圆干各50克,糯米、小红豆各100克,砂糖200克。

【做法】

1.先将小红豆洗净,浸泡约4小时。

2.将小红豆、花生仁、核桃仁放入电炖盅内锅中,加水6杯,外锅加水至最高水位线。

3.炖2小时后相继向内锅中加入糯米、红枣和桂圆干。

4.等粥熬到细软的时候,在粥中拌入松子、葡萄干及砂糖即可食用。

【点评】 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的儿童,合理的膳食和营养的搭配十分重要。松子、核桃仁、葡萄干、花生仁等都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有助于儿童成长。另外,儿童喝的腊八粥应尽量软滑顺口,用电炖盅熬得比较软烂,可以让孩子更容易消化吸收,也能防止孩子未嚼碎而整块下咽,发生危险。

燕麦荞麦腊八粥

适宜人群:“三高”患者

推荐指数:★★★★★

【原料】 燕麦、荞麦、粳米各50克,花生、榛子、杏仁、芸豆、芡实各100克。

【做法】

1.芸豆、芡实放入碗中加水浸泡约1小时。

2.花生、榛子去掉壳,只要肉。

3.先将粳米、花生仁、榛子仁、杏仁、芸豆、芡实洗干净倒入锅内,加入适量的水煮1个小时,再将燕麦和荞麦倒入锅内一起熬制成粥。

【点评】燕麦具有降低血中胆固醇浓度的作用,对于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和血脂异常患者很有好处;荞麦中含有铬,有加强胰岛素的作用,在临床上常用于糖尿病的营养治疗;芸豆能使蛋白互补,而且纤维素较高;而花生、榛子、杏仁中的膳食纤维含量也较高,还含有可调血脂的不饱和脂肪酸。

(提示:糖尿病患者喝腊八粥最好不要放糖,如果想吃甜食,可以放些甜菊糖、木糖醇甜味剂。)

阅读扩展

腊八美食

腊八豆腐 每年腊八前后,安徽黔县家家户户都要做当地风味特产——腊八豆腐。先用上等小黄豆做成豆腐,并切成圆形或方形的块状,抹上盐水;再在上部中间挖一小洞,放入适量盐水,置于温和的太阳下慢慢烤晒,使盐分逐渐吸入,水分也渐晒干,这种自然晒制而成的豆腐就被称作“腊八豆腐”。

腊八蒜 泡腊八蒜多是北方,尤其是华北地区的习俗。在农历腊月初八的这天,把剥了皮的蒜瓣放到一个密封的罐子里,倒入适量醋,封口后放到一个温度较低的地方。慢慢地,蒜瓣就会变绿,最后变得像翡翠一样通体碧绿,不仅十分的好看,而且爽口味美。

煮五豆 有些地方过腊八节煮“五豆”,还要用面捏些“雀儿头”,和米、豆(五种豆子)同煮。煮的这种“五豆”,除了自食,也赠亲邻。据说,腊八人们吃了“雀儿头”,麻雀头痛,来年不危害庄稼(编者注:此种说法未必可信)。

腊八面 中国北方一些不产或少产大米的地方,人们不吃腊八粥,而是吃腊八面。用各种果、蔬做成臊子,到腊月初八早晨全家吃腊八面。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iwenmi@163.com

上一篇:上海职工医疗保险要交多少年?下一篇:意向金协议书

付费复制
文书易10年专业运营,值得您的信赖

限时特价:7.9元/篇

原价:20元
微信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联系客服
欢迎使用微信支付
扫一扫微信支付
微信支付:
支付成功
已获得文章复制权限
确定
常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