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企业文化建设 构想

2024-07-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03 企业文化建设 构想

03 企业文化建设 构想 篇1

为了规范企业和员工行为,弘扬与公司使命与口号相匹配的人文环境,活动安排如下。

一、构想内容

1.规范公司员工管理制度,即《员工守则》,并组织全体员工培训和安排知识竞赛; 2.组织针对公司使命与公司口号的学习,个人如何理解之座谈会; 3.组织团体娱乐活动,项目为拔河; 4.策划组织生产技能大PK; 5.组织现场5S检查评比,; 6.完善娱乐室配置和日常管理;

7.订阅两份报刊杂志,放置在培训室。

注解:制度建设和公司使命与口号的宣贯,属于软文化的制度层面;

组织团体活动、生产技能竞赛、现场5S检查评比为公司营运过程中的管理调节;

订阅报刊杂志,为员工开启阅读的习惯和了解社会资讯;

完善娱乐室属于硬件建设。

二、构想细述

1.员工守则学习

完善后的员工守则,有序组织培训;为了检验学习效果和掌握程度,组织知识竞赛(围绕员工守则内容建立题库),名次取前10名,发放实物性质的纪念品,预算为300元。

时间安排在10月份的晚上。试卷题型为填空题、选择题、问答题和论述题,时间为45分钟。

测试效果不好的,再次组织培训。

2.关于公司使命与口号的学习和如何理解座谈会

主要是通过座谈会,各自畅谈理解,并加以适当引导,增强员工对公司使命和口号的理解。

组织方式:分为中基层干部(含办公室职员)和基层员工两个层面,主要预算为点心和瓶装水,预计为350元。

时间安排在10月下旬的周六下午。

3.拔河组队方式为8人一组(3男5女)。其中行政部、技术部各组一支队伍;生产部组建三支队伍(以工序为单位),人数较少的,可以合并组队。

有关男女生人数不足的,可向他部门借人,但每人在比赛中必须保持在同一支队伍效力。

名次取冠亚季三名,颁发获奖证书和现金。第一名300元,第二名200元,第三名100元。

道具:条幅一面,安全警示带、口哨。

总预算700元。

时间建议安排在11月份。

4.组织生产技能大PK(难度稍大)

为了促进生产效率,让员工以阳光的心态参与工效提升,也为公司建立标准工时的原始数据。

建议以研磨和手钻为两个试点工序。

生产部为主办方,技术部为裁判方。具体产品视实际生产情形定。

名次各取前三名,分别颁发证书和现金。第一名200元,第二名150元,第三名100元。

总预算为900元。

时间建议安排在11月份。

5.生产现场5S检查评比

检查为每周一次,每月度评比一次。对第一名的颁发红色锦旗和现金200元,最后一名颁发黄色锦旗鞭策激励。

总预算每年2400元。

6.完善娱乐室配置

娱乐室方案已完成,主要是座椅的购置和电视机的移至,及平时管理。

预算1500元左右。

7.订阅书刊杂志

建议在11月底订阅报纸新闻类一份(《环球时报》)、生活类一份(《读者》)。且可以回收利用。

03 企业文化建设 构想 篇2

一、担当培育孝文化的光荣使命

首先要正确处理孝心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关系。企业员工的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企业员工的安身立命之所, 家庭生活和谐稳定与否, 与企业发展、社会和谐稳定息息相关。调节、制约家庭伦理关系的孝心文化, 是家庭和谐稳定的决定性因素, 是培育文明员工的重要途径。家庭是一面镜子, 折射出每个成员的形象, 检验每个成员的品质、人格。尊老爱幼、孝敬父母, 是一个人应该遵循的起码的道德准则, 是衡量一个企业人是不是合格员工的基本条件。很难设想一个虐待老人对家庭不负责任的人会是“文明员工”。少数家庭不和, 甚至虐待老人的大量事实说明, 家庭不稳定、不合谐, 子不孝亲不养, 轻则损害家庭成员的身心健康, 重则干扰企业和社会的正常秩序。培育孝心文化对稳定家庭, 构建企业和谐至关重要。

其次要认清新形势下家庭变化的新特点。目前企业和社会出现“银发浪潮”, 人口老龄化冲击强劲, 赡养老人的问题愈加突出。因此, 要大力培育孝心文化, 建设和谐家庭, 促进企业和谐、社会和谐。

二、继承中华孝文化的优良传统

我国孝文化源远流长、内涵丰富。要坚持古为今用的方针, 吸收其精华, 剔除其糟粕, 继承中发展、发展中创新, 大力培育富有特色的社会主义孝心文化。

从一种文化的纵向发展来说, 有益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文化, 具有穿越时空的力量, 我国儒家孝心文化就是这种具有共通价值的文化。儒家的“仁”, 不仅体现在主张仁政、德政上, 还体现在处理家庭伦理关系上。家庭内外要讲求仁、义、礼、智、信, 其核心价值就是“爱”。《弟子规》就是开宗明义便将儒家祖师孔子的《论语·学而篇》“弟子入则孝, 出则弟, 谨而信, 泛爱众, 而亲仁, 行有余力, 则以学文”的文义, 以三字一句, 两句一韵, 作为《总叙》, 统揽全书, 编纂而成的启蒙养正, 教育子弟养成忠厚家风的行为规范生活教科书。孔子教诲弟子要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言行举止谨慎, 要讲信用。与人相处要平等博爱, 并且亲近有仁德的人, 向他学习, 有精力还应该好好学习六艺等有益的学问。系统记述儒家孝心文化的《孝经》, 将孔子的思想表现得淋漓尽致。

孔子指出, 孝为德之本。百善孝为先。“夫孝, 天之经也, 地之义也, 民之行也”。上至天子的诸侯, 下至平民百姓, 都要尽孝道。“教民亲爱, 莫善于孝。教民礼顺, 莫善于悌。移风易俗, 莫善于乐。安上治民, 莫善于礼”、“孝子之事亲也, 居则致其敬, 养则致其乐, 病则致其忧, 丧则致其严”。孔子主张尽孝并非不辩是非。如果违心听从父母的错误意见, 曲意迎合并非真孝。如果敢当“争子”婉言讲谏, “父有争子则身不陷于不义”, 即使触怒被打骂也不怨恨, 这才是真孝。

中华传统孝心文化的核心内涵实质, 对于我们教育人尽孝, 弘扬孝心文化, 构建和谐家庭、和谐企业、和谐社会,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培育特色孝心文化的基本路径

犹如种树养花, 特色社会主义孝心文化只有精心培育, 才能根深叶茂, 花繁果硕

1、建设学习型家庭, 培养知识型新人。

文化育人, 贵在知识;知识传播, 贵在教育。故《礼记》精辟议述:“建国君民, 教学为先”。建国初期社会主义孝心文化即传承儒家孝心文化的精华, 又增添了许多新的时代内涵。对于建立社会主义新型家庭伦理道德关系, 建设和谐美满家庭, 显示了巨大的文化力。但由于文化大革命, 传统孝心文化遭到严重破坏, 新型的富有特色的社会主义孝心文化很不成熟, 亟待大力培育, 不断完善。快速发展的关键在于抓根本, 重教育。要进行孝心文化大普及, 特别是要建设学习型家庭, 培养知识型新人。要引导家庭成员学理伦、学文化、学国学、学科学, 营造浓郁的家庭文化氛围。用正确的理伦、先进文化、科学精神教育人、引导人、熏陶人、培养人。运用辩证思维认识处理家庭问题。首先, 一家之长要学得更多一些, 更好一些, 当好中华孝文化的传承人, 做践行孝心文化养老敬老的楷模, 以身作则, 带出一个文明之家、和谐美满之家。其次, 培育孝心文化要从娃娃抓起。“少年智则国智, 少年富则国富, 少年强则国强”。给孩子们怎样的世界, 他们就会还世界怎样的未来。为此, 要把家庭“孝教”作为孩子人生第一必修课。教导他们严格遵守《学生守则》, 孝敬父母, 尊敬师长, 礼貌待人。掌控文化力, 雏鹰展铁翼。今日诵读《弟子规》《三字经》《孝经》的天真孝子, 他日必将成长为兴家报国的栋梁之材。

2、恪守“诚、早、好、实”的尽孝之道。

”诚”, 即常怀感恩之心竭诚尽孝之情, 如羊羔跪乳, 乌鸦反哺。“早”即尽孝必须早, 如孔融让梨;不能等, “树欲静而风不止, 子欲孝而亲不待”。著名作家贾平凹对比感同身受, 撰文悼母, 呼吁为人之子早尽孝道。“好”, 即养敬兼备, 尽心竭力。不但要求对老人衣食住行照顾周到, 竭力满足老人的物质需求, 更重要的是让老人生活舒心惬意, 在精神上得到最大的慰籍。以如木兰代父从军、王祥卧冰求鲤的至诚至孝善待老人, 知老人之心, 察老人之意, 解老人之惑, 排老人之难。言语交流不让老人伤心, 立身行事不让老人操心。从身边小事做起, 把孝亲敬老融入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让老人安享天年, 健康长寿。孝心文化的最终目的, 就是让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生活得更有尊严、更幸福。要将“好”贯穿始终, 直至养老送终。节日祭祀, 寄托哀思, 既勉励自己、又教育后人感恩尽孝、传承美德。所为“实”就是老人活着时要实实在在的尽孝, 老人撒手人寰乘鹤西去, 也要实实在在, 节俭发丧、文明祭祀, 不铺张浪费, 不大搞排场。“活着不孝, 死了乱叫”, 并不足取。与其显富摆阔, 狂烧纸楼“宝马”, 莫如老人活着时尊前多说几句孝心话。

3、加强特色孝心文化的理论研究。

03 企业文化建设 构想 篇3

关键词:市场 机制 制度 服务

金融企业文化具有独特的导向、凝聚、激励和约束作用,它是金融企业为达到一定目标所采取的一种柔性的管理方式,是企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农村信用社必须建立能展示自己的独特企业文化,才能统一员工的经营观念,服务观念,效益观念,发展观念和竞争观念,使金融企业文化的激励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一、严格把握市场定位,建立支农品牌文化

农村信用社要在激烈的市场中站稳脚跟,就必须转变经营理念,找准市场定位,立足“三农”,服务地方、扎根农村、贴近农民,不断加大支农贷款的投入,倾力支持农民致富、农村经济发展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切实解决农民贷款难问题,努力打造支农品牌文化,只有这样,才能使广大农民充分感受到农村信用社是身边的银行、自己的银行、可信赖的银行,也只有高舉支农的大旗,建立支农品牌,才能牢牢地占领农村金融市场的至高点,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拓展自身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实现农村经济和农村信用社的同步发展。

二、改革用人机制,建立“任人唯贤”的用人文化

众所周知,一切竞争归跟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谁善于经营人才,谁就是最后的胜利者。目前外资银行相继抢滩登陆,抢占市场,由于他们“轻装上阵”,机制灵活,投资成本低,职工收入高,对人才市场构成极大的威胁,农村信用社要想留住人才,必须加快用人机制的改革。一要建立一套“唯才是举”、“人尽其才”的用人机制。只有坚持正确的用人观,坚持“以业绩论英雄”,才能使优秀的人才脱颖而出;二要建立科学合理激励机制。只有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客观公正地评价员工的价值创造力,才能充分调动全员参与企业活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强化内控制度建设,建立现代企业管理文化

对于农村信用社来说,要在内部管理上有新的突破,最根本的就是要适应形势,建立以内控制度建设为中心的管理文化。一要建立健全员工工作岗位职责和操作规范、行为规范和服务规范,做到业务操作有章可寻,违章处罚有章可依;二要建立有效的监督检查机制,定期对规章制度执行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将检查出来的问题及时做出处理,以确保各项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三要强化制度对员工行为的规范和约束。通过建立和完善岗位责任制、考核奖惩制度、责任追究制度等各项规章制度,并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严格监督、严格奖惩,用铁制度、铁规章规范和约束员工行为,以此保证信用社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

四、提高服务水平,建立“顾客至上”的服务文化

大量事实证明,只有竭尽全力为客户服务,才能确立自己长期的竞争优势。农村信用社要建立“顾客至上”的服务文化,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坚持“快捷、准确、安全、方便”的标准,规范服务行为。

要从一点一滴做起,不断拓展和丰富服务文化的内涵,同时要主动推出咨询服务、客户委托服务、企业跟踪代理服务等服务项目,并实行“一条龙”服务,“承诺限时”服务,“一站式”服务,不断加固、扣紧、延伸服务文化的半径。

(二)坚持“主动、热情、耐心、周到”的标准,规范服务质量。

要用微笑服务、文明用语服务播撒大街小巷,温暖千家万户,让农民得到实实在在的方便和实惠,同时要实行“首问负责制”、“优质服务一票否决制”,并通过设立意见簿、举报电话等形式,虚心接受社会各方面的监督。

(三)坚持“美观、真诚、先进、特色”的标准,规范服务形象。

要结合实际制定一套整体形象设计方案,从员工的仪表、站立、坐姿、礼貌用语到办公桌椅、街道卫生、社区花草,都要给客户一个全新的感受,使客户有宾至如归之感,不断创造农村信用社的优质服务品牌。

03 企业文化建设 构想 篇4

旅游腾飞文化先行

王京

近日,各县市区负责人接受媒体关于“文化强市”专访时,不约而同地提及打造旅游引擎是转型跨越发展的关键。

从个人活动、群体行为发展到当今的朝阳产业,旅游已经囊括了行、住、吃、游、购、娱六大要素,成为涉及旅游资源、旅游设施、旅游服务、旅游活动等的社会生活方式。从人文角度看,文化要素对旅游活动影响很大,它可以为旅游经济提供核心竞争力。现实中,旅游者的物质需求难满足,精神文化需求更难满足,但在转换视角后不难发现,各地域、各民族的文化差异性往往为一个地域、一个民族所独有,很难模仿和复制,易于创出自己的特色和品牌,如果设法突出文化特色形成区间文化特质,文化就能像一只无形的手去支配经济活动,创新旅游发展。同时,文化可以给旅游可持续发展提供驱动力。旅游业的收益越来越不依靠人数的增加,而是来自于多元文化含量的旅游产品和特色旅游服务。以北京大观园为例,从160万元《红楼梦》电视连续剧的制景费起家,不断发掘红楼文化,按《红楼梦》小说中的菜谱开发红楼宴、红楼宴舞,靠挖掘文化内涵使得发展成为国内旅游企业的知名品牌。在走过普遍开发阶段之后,增强文化软实力成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硬道理。

03 企业文化建设 构想 篇5

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投资者个人所得税的会计处理,与企业所得税的会计处理基本相同。

(一)企业缴纳经营所得个人所得税使用“所得税”科目和“应交税金--应交个人所得税”科目;

(二)个人投资者按月支取个人收入不再在“应付工资”科目处理(即不再进入成本,申报也就不需要对该项目作税收调整),改按以下方法进行会计处理:

支付时,编制会计分录

借:其他应收款--预付普通股股利(按投资者个人设置明细帐)

贷:银行存款(或现金)

终了进行利润分配时,编制会计分录

借:利润分配--应付普通股股利(按投资者个人设置明细帐)

03 企业文化建设 构想 篇6

思想认识

(一)深入学习政治理论,坚定政治立场。

在2013年工作中,我紧跟时代的步伐,加强理论知识方面的学习同时也学习了胡总书记的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并按照八荣八的耻的要求来做人做事,在工作中不断的学习新技术新工艺,不断的充实自己,不断的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来指导自己的工作。

(二)增强责任意识,落实岗位责任,认真执行规程制度,积极为公司发展建言献策。

1、继续发扬职工强烈的责任意识、时代意识、系统思考意识、拼搏奉献意识和创新意识,用先进的理念统一全车间职工的思想,在“严细实”上下功夫,做到高标准、严要求、行动快,在今年的生产经营过程中,圆满完成工厂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

2、进一步加强安全知识教育,提高职工安全意识,逐步完善车间“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建设工作,确保车间全年“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目标(指标)的顺利完成。

3、全面贯彻落实工厂节能减排工作要求,加强车间机、物、料等的管理工作,学习先进管理经验,努力降低生产成本,完成车间全年消耗指标。

4、加强设备管理,实行设备保机到人,岗位、技术两级点检,真实反应设备运行状态及设备状况,加强岗位工设备维护保养,提高设备完好率,检修中严把检修质量关,力争设备作业率达到工厂考核要求,按时完成今年生产计划。

5、进一步完善优胜劣汰,完善竞争激励机制,在分配制度上拉开档次,对贡献大、特别是在某项指标上有所突破的人反进行重奖。

6、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关心职工生活,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丰富职工的业余文化精神,充分提高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工作中

1、恪尽职守、诚实守信的原则:在工作中,每一个环节的操作都需要一步一步严格按照程序进行,一丝不苟,按章办事。因为每一个小细节都关系着一个工 厂的生产的正常运行,不能有半点儿戏。深感责任于泰山之重。

2、优秀的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和团队精神。对于一个集体、一个公司,甚至是一个国家,团队精神都是非常关键性的。今天,当我们面对一个正在走向全面 发展的新华能时,生活在这样的群体之中,做出更好的表现,得到更多的收获,是尤为重要的。在公司这样一个大集体中,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什么是团结就是力量。

3、给自己设定目标。在订立目标方面,不要有“宁为鸡首,不为牛后”的思想。放开思维,站在一个更高的起点,给自己设定一个更具挑战性的标准,有准 确的努力方向和广阔的前景,不做“井底之蛙”。只有站得跟高,才能看得更远。

4、不再只是被动地等待别人告诉我应该做什么,而是应该主动去了解自己要做什么,并且规划它们,然后全力以赴地去完成。想想今天世界上最成功的那些人,有几个是唯唯诺诺、等人吩咐的人?对待自己的学业和工作,要全力投入,不断努力。态度决定一切,态度至关重要。

5、进取的心:积极主动的虚心听取他人的批评和意见。虚心接受别人的批评,并从中汲取教训,争取更大的进步。要取得更大的进步,就要永远保持一颗进取的心。

6、在工作的同时,我寻找到了几位我特别尊敬的良师:无论是在炼厂的车间,还是在XX车间,给我感触最深的是,师傅们不仅毫无保留的传授我们专业技术知识,更教育我们如何做人、如何搞好人际关系。这些知识恐怕是在书本上学不到的,确实使我们受益匪浅。他们除了可以在学识上毫无保留的教导我,在生活上对我无微不至地关怀之外,还在其他许多方面给我指点,包括为人处世,看问题的眼光,分析问题的角度,考虑问题的方法等等。使我们成长的速度更快一些,使我们更快地适应企业快节奏的发展速度。

7、对于工作的热爱,比尔.盖茨也曾有过非常精彩的阐述,他说:“每天早晨醒来,一想到所从事的工作和所开发的技术将会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影响和 变化,我就会无比兴奋和激动。”所谓做一行,爱一行。看到师傅们投入到工作的激情,使我深受感染,我同样怀着一颗热爱的心投入到工作中去。我希望能够 对自己选择所从事的工作充满激情和想象力,对前进途中可能出现的各种艰难险阻无所畏惧。

03 企业文化建设 构想 篇7

1.1积极提炼企业核心价值, 努力塑造个性报业文化

不同媒体, 其核心价值也不一样。核心价值对集团而言是发展愿景, 对普通职工而言则实现理想的载体。

在广州日报报业集团, “追求最出色的新闻, 塑造最具公信力媒体”, 承载着集团全体员工的共同理想。在这个价值体系下, 他们强调集团发展愿景与管理层愿景和个人成长愿景“三合一”。截至目前, 他们坚信这是他们成功的秘诀所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 其内部尊重差异, 包容个性拥有广泛共识。在形成品牌和报系的过程中, 南方报业采取“龙生龙, 凤生凤”的媒体多品牌滚动发展路径, 用优质品牌为龙头的报系, 来孵化新的子报子刊。集团旗下的报纸或杂志间, 少有人去比较谁重谁轻, 一切都交由社会影响力来评价。

在报业文化的构建上, 华商集团在管理上青睐“简单规范”, 追求“持续改进”。因为其运营模式已经高度企业化, 在制度设计就特别强调以支撑企业发展为要旨, 政策导向上更注重考核业绩, 展示个人能力。

1.2及时完善更新管理规则, 竭力维护制度权威

在调研中, 华商传媒集团认为, 没有责任的媒体, 不会赢得读者。没有纪律的媒体, 不会赢得市场。缘于这样的判断, 华商通过完善和更新管理制度来践行其核心价值, 并以此教育和管理团队。

从2008年开始, 华商即按照采编、经营和行政管理三个体系, 大规模着手梳理规章制度, 并及时修订和更新。注重政策设计的配套协调, 强调政策执行的刚性原则。

在队伍管理上, 华商传媒集团2008年推行新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用新的分配方式和考核体系引导团队力量, 激发员工的敬业精神和创新意识。为确保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实现管理目标, 华商传媒集团还及时出台职工任职资格评价体系、职工和干部培训体系等配套政策。

在华商传媒集团, 每一个人都敬畏制度, 制度彰显着其存在的价值。华商认为, 政策执行得严格与否, 是华商报能否持续保持市场强势的根本保障。

这种坚持, 为华商传媒赢得较高的社会公信力, 凝聚大批优秀人才, 也为严格执行制度营造良好的氛围, 更为他们带来丰厚的市场回报。

1.3精心选择活动载体, 系统开展主题策划

在文化建设上的一切活动, 都立足于中心工作和发展目标。

一是高度重视对集团内部职工的宣传和培训。办公楼大厅LED显示屏、楼层电梯出口, 会议室等载体, 都是他们广泛宣传集团的核心价值观、发展目标、管理制度等报业文化的关键构成要素的载体。他们这样做的理由是, 知晓发展目标, 是凝聚人心的基本前提。

二是充分用好党团组织这个平台。不管是在广州日报报业集团, 还是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和华商传媒集团, 党团组织在报业文化构建上都发挥了很好作用, 不再是以前空洞的理论说教, 而是紧密结合实际工作, 巧借这个平台总结经验, 畅谈建议。

以广州日报报业集团为例, 他们通过“党支部走进扶贫村”活动, 一方面做好帮扶和献爱心, 同时也让采编人员深入基层, 感知社会脉动。发行中心根据工作特性组建的“月光学习班组”, 让两个交接班组一个推迟半小时, 一个提前半小时, 利用重叠的半小时学习交流。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由团委牵头, 协调集团各媒体参与的“感动南方青年”活动, 倡导南方报人的专注、敬业品质。

这些活动, 或为发现人才, 或为扩大发行, 或为报道服务, 或为塑造形象, 都有一个主题。通过开展活动, 既让员工感受到家庭般的温暖, 更让每一个人都能触摸到属于自己的平台, 并看到成长的希望。

2贵阳日报报业文化建设构想

2.1总结提炼核心价值体系, 提高发展思路和目标的知晓率

就当前而言, 我们已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思路, 同时也制定未来五年的发展规划, 但集团内真正知晓的人不多。

其次, 20字发展思路和十二五发展规划, 仅仅是阶段性的目标, 暂时还没有一个能承载集团未来理想和发展愿景的核心价值体系。

2.2构筑完善制度体系, 确保报业文化建设有保障

具体的说, 可对集团多年来形成的规章制度作一次集中梳理, 及时更新, 强化执行, 维护制度权威。汇编一本员工手册, 将集团发展思路、“十二五”规划及相关的规章制度纳入其中, 使其成为培训员的读本。

2.3由易而难, 先做好报业文化的表层和外显部分

一是规范标识, 特别是窗口部门统一标识, 统一着装, 统一服务标准。二是引入OA办公系统, 使其成为员工及时了解集团信息的集中平台。办公系统实现信息化, 对外或对内都让管理层次上一个台阶。三是明确一个组织机构, 每年负责策划主题活动。这些主题活动, 应围绕集团发展目标来进行, 目的是强化集团在员工和读者中的影响力, 树立良好的集团形象。

构建报业文化的核心目的, 是团得拢人, 提得起气, 成得了才, 办得好事, 期待贵阳日报报业集团能打造属于自己的优秀报业文化。

摘要:贵阳日报报业集团正倾力打造优秀报业集团企业文化, 通过比较国内其他报业集团企业文化建设, 提出自己的建设构想。

我国企业核心业务外包的构想 篇8

企业核心业务的界定

一般来讲,公司的核心业务被认为是能给企业带来相对竞争优势以区别与其竞争对手的业务,如企业的研发,企业的营销,企业的文化建设,机构设置,人力资源的管理等。公司的核心业务对公司来说具有重要的战略性意义,是公司的本质之所在,企业当然不敢轻易外包。当然,核心业务随着行业性质和公司自我定位的不同也是有差别的,如高科技等知识密集型企业,研发肯定是当属核心业务之首,而对于像劳动密集型的行业则地位相对不是很显著。再者,如果公司以追求创新型的产品获得市场竞争优势,研发自然也是属于核心业务的。总之,一句话,这些所谓的“核心业务”对企业而言,肯定是对其整体竞争力有着决定性影响的因素。

核心业务外包的原因

1.支持企业的战略性竞争优势。任何产品或服务都有其生命周期。在进入迅速成长期阶段,市场需求速度增长必然拉动企业的扩张性投资,像制造、雇佣员工、销售自然不用说,而像研发、设计等伴随着市场的成长也会不断的成长。当市场能力逐渐枯竭,市场需求逐渐下降时,企业要考虑转产或停产的问题。那么,它需要新的研发队伍,原有的大部分可能已经派不上用场。我们可以看出,业务外包此时便可以解决企业的此类困惑,当市场需求扩张的时候,利用外包商的资源,满足企业扩张的需要。当市场需求下降的时候,企业可以迅速摆脱企业内的过剩资源,发展新的有前景的市场。对企业而言,它可以集中精力解决企业长期的战略性问题与市场问题,使之始终保持在同行的前列,从而提升企业在市场上的长期竞争优势,长期立于不败之地,作到基业长青而不是昙花一现。

2.降低企业运行成本,转嫁企业运营风险。专业公司拥有比企业运作更有效、成本更低廉地完成业务活动的专业知识和技术。这些优势资源使得外包企业提供的产品或服务的成本必然低于企业提供的成本。企业利用外部资源进行可用资源的再配置,直接避免了为提升自己的竞争力而进行的诸如在研发、设备、人才培训场地等方面的大额投资造成大量的沉没成本不能被充分利用,也带来了高额的机会成本,也避免了这部分资源过的·所带来的风险损失,企业把这种风险也转嫁给了外部供应商。企业研发的产品投入市场有时也不一定就能获得成功,造成了巨大的市场风险,此时也由合作商共同承担。企业可将有关员工的各种法定的福利转嫁给外包商,也节约了法定的成本,尤其像是研发,可以说成本的风险都是极其高的,还有人力资源的培训,相对于这些投资在核心业务上的资产,其风险更大。企业外包的过程中也节省了时间成本,市场经济中商机瞬息万变,其机会成本是很高的。

3.集中决策层的精力,提高企业的市场运作效率。企业作为一个整体存在的实体,由各个职能部门组成,企业的高级管理层肩负着协调企业各个部门,带领企业不断向前发展的重任。但是,作为一个企业乃至企业的管理者,首先要把握市场发展的方向,制定相应的市场战略决策。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市场情况是错综复杂的,管理者没有理由不去关注每一个重要的细节,但是换个角度,把业务部分外包出去,将会是另外一番天地。核心业务越是对企业至关重要越容易使管理者淹没其中,而忽视企业的长期战略及其变化方向之所在。战略能力尚且不足,何以再分心去管理这些琐事,故而外包核心业务可以免去管理者首尾不能兼顾的困惑,提高企业的整体运行效率,但仅仅外包非核心业务是没法达到这样的效果的。

企业的效率也体现在速度上。速度作为一种新型的竞争优势已应运而生。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低的成本提供最大的价值,成为企业十分关注的一个问题。核心业务外包一方面可以缩短产品或服务的上市时间,另一方面最主要的是可以缩短回应市场需求变动的时间,提高敏捷速度。

4.有利于企业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提高企业的市场形象。企业把粕力集中在市场战略上,必然会做到以市场为主导,从而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市场和顾客是企业的第一生命线,企业做得好,就能树立良好的市场形象,对顾客的需求及变化做出快速的反应。业务外包也为其提供了条件,企业的规模变小,减少企业内部信息的传递失真,提高了沟通效率,增加顾客满意度。

核心业务外包的风险分析

及其解决机制

1.对企业信息安全的风险分析。企业的重要信息主要在企业的核心业务当中。企业的信息是企业的一项重要资源,比如企业的顾客资料,企业的研发秘密。一旦企业外包核心业务,它们就有被泄露的危险,但是这在很大程度上就取决于企业的外包合作伙伴。成功的外包伙伴,能通过一系列的机制确保企业的信息安全。为此,一些国外学者发明了一套防范措施。在这些措施中,把参与的员工分成多个工作小组。每个工作小组的员工被安排去为某个特定行业中的单一的客户工作,另外一些工作小组很可能在为该公司的竞争对手工作。这些工作小组不仅在组织部门上,而月-在地理区间上均被人为地分割开。他们之间被禁止进行交流。通过这些防范措施和诚实的举措,外包商可以赢得他们目前乃至潜在顾客的青睐。但这又主要取决于合作的外包商的情况,从而要求企业在选择外包伙伴的问题上要小心谨慎,充分评估,把外包企业自身所具有的能力和诚信状况是否符合企业的外包需求作为重要的评判依据,而无需受地域等其它影响因素的制约。同时,企业也要与外包商建立经济合同来确保承诺,一旦泄密也有个追究其法律责任的依据,并把信用风险转嫁给外包商。

2.对企业过程控制力的风险分析。企业的业务外包,意味着公司失去了对其业务过程的控制能力。对于核心业务来说,失去对它的控制力可能是极其危险的。如果说失去对非核心业务过程的控制力,好比一个人手脚不便而办事不利,他可以请别人帮忙,必要时也可自己处理。失去核心业务的控制力,好比一个只有思维能力而失去了行动能力的瘫痪人,遇到问题时则可能有力使不上,虽然他也知道力往何处使。为了应付这种预期的风险,一些企业试图扩展对于外包给合作伙伴的过程的控制,当然,这种尝试通常既不受欢迎也无效率,因为对大多数外包商而言,其价值是围绕利用其自身最优的过程设计和有效的工具而产生的。这种过程能够以一种最优的方式获得预期的产出,并月.每个合作商一般集中于其最有效率的过程上。企业追求延伸其对外包商的控制,必然损害外包商公司的既有效率。作为一个独立的经济实体,它只能为自己而活,它不是别人的附属物。企业为了增强其对外包商的控制力不是没有办法,可以采取间接的方法,比如它可以要求合作商达到具体明确的绩效水平和价值供应水平,这对于合作双方而言总是无可厚非的。它们也可以通过签定协议来达到这一要求,建立在法律基础上的约束是最有效的。

3.对知识员工被转移到新实体反应的风险分析。在当今社会变动剧烈的背景下,尤其是我国的经济改革尚不稳定,每个人都面临着太多的不确定性,企业的员工也越来越渴望稳定的工作环境。基于这种情况,企业所采取的最有效的管理方式之一就是采取沟通激励。对于有抵触情绪的员工要多方位沟通,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向其说明外包是为了企业更好地发展,外包商与企业间的关系仍然很紧密,且外包商更有能力实现他们的价值,因为在更专业的公司工作,他们将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更多施展才华的机会。同时在福利待遇上也应给予相应的满足,不能扫地出门,完全推向外包企业,他们毕竟不是一般性的体力劳动者,他们一个人的负效应可能是一个体力劳动者的好几倍。一般来讲,知识型员工还是具备较强的流动感的,他们不追求“铁饭碗”,他们拥有技术,他们追求高福利,更追求自身价值的最大化,但是他们被置于一个剧烈变动的社会的时候,他们也会变得束手无策,加之中国的传统观念就从来是提倡求稳的。

4.对企业决策改变的风险分析。公司在做出某项重大决策之后,特别是像产品的设计、人力资源的培训,由于环境、竞争对手等方面的改变,企业需要重新审视它的已有决策。也就是说,一旦外包核心业务,企业的决策转变将会变得十分困难。所以说,对于涉及核心业务方面的重大投入决策要事先周密考虑,对于可能做出的变动也要有所预期,并且做出相应的对策。

03 企业文化建设 构想 篇9

敬爱的党组织:

在成为入党积极分子以来,我一直以党员的责任来监督要求自己,时刻关注国家和党的发展变化,时刻学习党建知识和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和各种精神,按党章要求办事。最近学习了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的“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这个最新的战略思想。

其实,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同志已经在不同阶段都对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作出过重要论述和要求。可以说,党的建设科学化是我们党的几代领导集体一以贯之的追求。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把党的建设作为一个整体,第一次提出“党的建设科学化”的全新重大命题。从80多年前的党员的思想和党内的生活科学化,到今天的党的建设科学化,这是党的建设历史经验的升华,体现了我们党在执政意识上的进步,是我们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鲜明标志。

按照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观点, 科学是运用范畴、定理、推理等思维方式正确揭示客观事物本质属性及其变化发展规律的知识体系,它来自于人们认识、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实践,是人类实践经验的结晶,具有引导人类不断发展进步的客观真理性和普世价值。即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人们只有尊重科学,按照客观规律办事,才能使人的主观能动性得到正确合理的发挥,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预期效果。反之,违背科学原則,主观臆断,盲目行动,则必然遭致挫折和失败。基于这个认识,可将“党的建设科学化”命题的基本内涵主要分为三点:

一是党的建设能够秉持、贯注尊重科学的态度和精神,以此作为制定行动方略的基本原则,保证党的建设实践按照合乎事物变化发展规律的原则和要求来研究、部署和推进;二是党的建设够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观点,坚持主观与客观相统一原则,直面现实实际,注重在实践中探索、寻求推进党的建设的方式、方法和路径,努力把党的建设置于科学理论、科学方略、科学制度的指导和规制下;三是在党内能形成探索、研究党的建设的内在本质,寻找、揭示其客观规律,并自觉地按照规律办事的浓厚氛围。也就是说,这种探讨、认同、尊重并运用客观规律来指导实践的行动能够在党内普遍地、常态地存在,能够渗透到党的建设系统工程的各个方面。

因此,党建设的科学化水平的提高,不仅依赖于实践中的探索,而且需要强化对发展中存在问题的处理手段,比如说现今问题较大的贪污腐败、行贿受贿问题、党内的民主发展问题(特别是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党的结构体系优化的问题等等。长期以来,我们党在加强自身建设的方法路径上执着探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着重从思想上建党”原则、“支部建在连上”原则、坚持“党性修养和锻炼”、根据形势和任务要求定期开展“整党整风”、“批评与自我批评相结合”等方法原则。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从中央到地方,在加强党员学习培训、落实干部队伍建设“四化”方针、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发展党内民主、提高决策科学化水平、扩大干部人事工作中的民主、深入开展反腐倡廉乃至改进和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等方面,探索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方法。对此,我们要高度重视并结合新的实际加以丰富和完善。

与此同时,必须看到,“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对党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和紧迫。比如,近年来随着现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特别是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信息网络化程度越来越高,许多党员大量从网络上获取信息,一方面对于广大党员开阔视野、丰富科学文化知识、更加迅捷地了解和掌握各种有益的工作生活信息创造了良好条件,另一方面由于网上信息良莠并存、真伪混杂,又难免会对党员的思想产生不良影响。所以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要建设好全国性党建网站,“建立全国党员信息库,加强党员动态管理”,目的就是要适应时代要求,运用网络技术来推进党的建设,增强党建方法路径的科学性,拓展党建工作的覆盖面,提高党建工作的效率。我们要深刻体察其中包含的尊重科学的态度和与时俱进精神,坚持求真务实,坚持主客观相统一原则,更加自觉地探索、掌握和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丰富拓展党建工作新的方法和路径,不断提高党建工作的整体水平。

在以后的学习、工作、生活中,我会不断汇报我的所思所想,希望组织不断教导、帮助我,使我早日成为一名真正的共产党员。

03 企业文化建设 构想 篇10

煤矿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程序

一、主要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实施条例》;

3、《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

4、《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管理办法》。

二、申请人须提交的主要材料(报件份数:纸质1套):

1、申请验收报告(表)(向审批该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请);

2、建设项目“三同时”执行情况报告并附环境保护验收报告(表)(有资质的中介机构出具);

3、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有资质的中介机构出具);

4、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批复文件。

三、办理程序

1、向审批该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提交《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验收申请报告(表)》及相关文件资料;

2、验收组组织现场检查验收;

3、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后,作出审查决定;

4、下发批文

四、现场验收工作程序

1、审查建设单位提交的验收申请材料,受理验收申请。

2、听取技术评估机构的技术评估汇报,确定行政验收时间。

3、召开预备会议,听取建设单位有关验收准备情况汇报,确定验收组成员名单。

4、现场检查环保设施及其运行情况。

5、查阅有关资料。

6、召开验收会议:

⑴宣布验收会议议程;

⑵宣布验收组成员名单;

⑶观看工程的声像资料;

⑷听取建设单位的“三同时”执行情况报告;

⑸听取验收调查单位的“验收调查报告”;

⑹听取评估单位的“评估报告”;

⑺会议质询;

⑻验收组讨论并形成“验收意见”,落实遗留问题的处理责任及核查单位; ⑼宣布环保设施竣工的“验收意见”;

云南中小企业股权交易所构想 篇11

建立资本市场是企业实现跨越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建设区域金融中心的重要内容,能极大地推动当地经济发展。根据中央的金融改革精神并结合实际,在云南试点建一个民间中小企业股权交易市场,对政府、企业、投资公司而言都是利大于弊的。

在国务院批准并出台的《国务院关于支持云南省加快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要把昆明建设成为区域性金融中心。为了加快昆明区域性金融中心的建设,笔者提出了在昆明设立云南中小企业股权交易所的设想。

有利的国家政策

昆明要建设区域性金融中心,应具备三个条件:一是建设民间金融市场。民间金融市场是指除了现有的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以外,能覆盖和基本满足中小企业发展需求的众多金融机构,也包括境外的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等。二是建设民间资本市场,包括创业投资基金、风险投资基金、股权投资基金、各类投资公司和基金管理公司、证劵投资公司等。三是建设区域性金融交易市场,核心是建立可以进行股权、债权、知识产权交易、资产权益等交易的股权交易市场。

建立资本市场是企业实现跨越发展的重要途径,是建设区域金融中心的重要内容。比如上海、深圳股票交易所的设立,吸引着全国乃至全球的几千亿资金云集当地,极大地推动了当地经济发展。云南试点建一个民间中小企业股权交易市场其利有三:对政府而言,可以为云南企业拟在沪、深两地甚至境外上市企业进行上市前的项目优选、孵化和培育工作,从而极大地帮助和推动更多企业到资本市场融资,做大做强企业。对企业而言,会对企业上市前理清产权关系,进行股份制改造,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规范经营活动,确立市场位置等前期的上市培育、孵化工作和筹集低成本资金起到有益的推动作用。对投资公司而言,也是一个投资交流、招商引资和股权交易的平台,任何小企业想寻找、获得合作伙伴和投资者,都可以到中小企业股权交易市场去挂牌融资。

2012年3月28日国务院决定设立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的批复,为创立云南省区域性金融資本市场提供了政策依据,其中的“培育发展地方金融资本市场,依法合规开展非上市公司股份转让及技术、文化等产权交易”为地方金融改革提出了新的思路,也为云南的金融改革和发展指明了方向。根据中央的金融改革精神,结合云南实际,提出试点建设云南中小企业股权交易市场,目的在于立足昆明辐射西南及周边国家,进而同沿海省份乃至全国区域金融资本市场进行对接,实现资本的回报率大于传统的金融服务收益的目的,最终建立中国多层次的区域性金融资本市场,并把从区域性市场中成长起来的中小企业推荐到创业板市场、主板及香港证券市场上市。

可行的具体构想

目前,云南省已设立了云南省产权交易所和昆明泛亚联合产权交易所。设立云南中小企业股权交易所,笔者认为只需按照国家对民营企业“非禁即入”的原则,先行先试。按程序上报国家有管部门审批,政策上应无太大的限制。

笔者建议云南中小企业股权交易所有限公司发起人为云南创新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该公司是由云南省工商联、省民营企业家协会联合发起,由云南省内40家知名的民营企业参股投资成立的专业化基金管理公司,由企业家自身联合组建管理团队,建立基金池,自主经营、资源共享、风险共担,针对不同的项目再专项募集资金。由于该公司依托的背景是拥有七万会员企业的省工商联和八百会员企业的省民营企业家协会,因此,笔者认为以它作为云南中小企业股权交易所的投资主体和发起人,颇为恰当。

不过,云南中小企业股权交易所的成立,还需要组建专家团队并拟定一个具有实际操作功能的区域性金融资本市场设计方案,而这仅靠云南省内的人才是不可能完成的。所以,必须引进专业金融专家、资深投资银行专家和股票交易所专家等来协助完成。

科学的运作机制

云南中小企业股权交易平台建设既要符合世界发展趋势,又要具有本土特色,且应具有可操作性。这就要求在方案设计之初,应吸取以往的经验教训,并要有一整套管理制度和专业机构及专业人才进行设计:包括设立保荐商制度;设立做市商制度;设立专业服务机构;设立股权投资机构。地方股权市场的建立首先要避免现在沪深两市的政府垄断模式,并大胆实施改革创新:

1、所有制的改革。地方股票交易所在建立伊始,就应该限制政府和家族一股独大的垄断式股票交易所模式,运用真正的市场化机制。地方股票交易所的股东可以多元化,在地方政府主导下,民营企业甚至个人都可以成为地方股票交易所的股东,多方共同承担地方股票交易所的经营风险并共享收益。

2、交易模式本土化。地方股票交易所的股票交易模式应符合云南当地的情况,建议采用类似美国纳斯达克初级股市的做市商模式,它比较符合云南中小企业多的情况,不宜采用现在类似沪深股市的集合竞价模式。当然,也可由云南省政府和交易所组织专家根据云南本地实际情况采用适合的模式。

3、地方设定标准。上市公司的上市模式可以采用地方股票交易所的审批制、核准制等,具体方式由相关单位提出具体方案,云南省政府和交易所组织专家评估,省证监局、金融办可以进行技术指导。

4、云南中小企业股权交易市场(运作模式)

云南中小企业股权交易所采用做市商的方式,推进双方报价做市服务。以一对一的服务模式提升入市企业的交易成交率。

5、具体的上市方式。拟上市公司可以采用增量上市(现在的IPO)和存量上市(原企业股份直接全部挂牌上市交易)两种方式,具体由各个企业自行选择,由市场的无形之手来调节。过去二十几年的经历证明,当前沪深股票市场出现的各种恶疾如“股权分置、高价发行圈钱、投机炒作、高市盈率、高换手率、ST不死鸟现象”“隔空(高价)买牛最后牵到手是熊”等现象和做假账上市圈钱等恶行正越来越遭到全国投资者的唾弃。这些弊病与管理模式有着深刻的因果联系。为此,设计团队在方案设计时就必须充分考虑到应对举措。

任何一个新生事物的生长和发展都需要得到阳光雨露的滋养。云南中小企业股权交易所的设想能否变为现实,还需要社会各界给予大力支持。中国的金融改革是大势所趋,要想发展地方经济,必须优先发展地方金融事业,“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03 企业文化建设 构想 篇12

我公司生产的“沼渣有机基质”没有国家标准;也没有直接的行业标准。有《LY/T1970—2011绿化用有机基质》行业标准, 但该标准主要技术指标, 不能准确表达我公司沼渣有机基质的产品属性和特点。因此参照《LY/T1970—2011绿化用有机基质》的行业标准和公司产品的具体条件制定了《沼渣有机基质》的企业标准。我们发现农民蔬菜育苗和绿化育苗时需要大量替代土肥的基质, 尤其是迅速发展起来的工厂化育苗, 更缺少适宜的基质。从栽培上, 基质栽培即无土栽培、立体栽培等都是只使用基质, 脱离土壤的栽培, 所以它不择土壤环境, 不择地理位置, 是很有发展前途的项目, 我们经过十几次试验, 终于成功研发出沼渣有机基质。

沼渣有机基质是由植物体生产沼气过程中经过厌氧发酵后产生的副产物, 富含有机质、腐殖酸、微量元素、氨基酸、酶类和多种微生物、氮磷钾等。其中有机质62.07%, 腐殖酸28.7%, 粗蛋白9%, 氮2.38%, 磷2.48%, 钾1.54%, PH值7.2, 还有一些矿物质养分, 这些都符合制作基质的要求。

1简单介绍一下定制沼渣基质标准的必要性:

(1) 没有直接的国家、行业标准

我公司生产的“沼渣有机基质”没有国家标准;也没有直接的行业标准。有《LY/T1970—2011绿化用有机基质》行业标准, 但该标准主要技术指标, 不能准确表达我公司沼渣有机基质的产品属性和特点。因此参照《LY/T1970—2011绿化用有机基质》的行业标准和公司产品的具体条件制定了《沼渣有机基质》的企业标准。

(2) 环境保护

沼渣是农作物秸秆经粉碎加工, 在厌氧环境中发酵产生沼气后的副产品, 每天都有大量沼渣产生, 如果不处理会造成环境污染, 而且还要花掉大量资金来解决环境污染问题, 而制成沼渣有机基质作为有机农作物的育苗、扦插、栽培, 就成了保护自然环境, 杜绝土传病害, 培育壮苗, 提高扦插成活率, 替代土壤, 实现设施农业立体栽培, 普及阳台栽培, 荒漠荒滩、航海栽培等的有机原料。

(3) 生产必须

沼渣有机基质是直接为作物根系生长创造良好条件的土壤替代品, 解决了农民育苗没有充分腐熟肥料的难题, 满足工厂化育苗所必需的育苗基质。尤其蔬菜育苗, 杜绝了土传病虫害, 是有机农产品 (食品) 生产的基础保证;栽培基质是直接栽培农作物的, 是保证有机农产品的有机营养、质量和增产的关键材料。

(4) 提高档次

与《LY/T1970—2011绿化用有机基质》比较, 沼渣有机基质的企业产品标准提高、调整和增加了如下质量要求: (1) 提高了总养分含量

在育苗生产实践中, 有一个矛盾问题不好平衡, 即电导率 (EC值) 与总营养的相对关系。电导率低适合保全苗, 但总营养也低, 不能满足育苗期的营养供应, 在苗子出土后需要很繁琐的液体追肥和叶面追肥来补充营养;总养分能满足时, 电导率也会相对提高, 造成出苗率低。为解决这个问题, 我公司研发中心根据沼渣原料的特性, 经过无数次试验, 在符合《LY/T1970—2011》中规定的EC值要求下, 将总养分提高, 满足了不同用途基质的要求。育苗扦插基质总养分在《LY/T1970—2011》中没有要求, 企标定为≥1.5%;栽培基质总养分在《LY/T1970—2011》中规定≥1.5%企标提高到≥2.5%。这样育苗基质的营养供应可满足整个育苗期的生长需要, 不必另行追肥。

(2) 调整了有机质含量

《LY/T1970—2011》中对育苗基质没有要求, 我公司增添了有机质含量规定的指标≥5%;栽培基质有机质含量按《LY/T1970—2011》规定≥15%执行。

(3) 增加了成活率技术指标

在《LY/T1970—2011》中只对育苗基质有出苗率考核指标, 是针对育苗基质考核的, 而栽培基质是将育好的苗子移栽到栽培基质中, 涉及到成活率, 我们将栽培基质增加了成活率的考核指标, 定为成活率≥90%。

(5) 满足需要

人们把健康食品放在首位, 都在寻找绿色有机食品。多年来农民一直在使用化工肥料, 造成土壤板结, 使作物抗病虫能力下降, 人们不得不使用农药来防治病虫的危害, 造成食品不安全。沼渣有机基质的生产, 从根本上满足了有机农作物产品的需求, 杜绝了土传病虫害的发生。免除了农药残留的污染。

2沼渣有机基质Q/RMRSW03—2014企业产品标准, 主要技术指标的确定有如下几个方面:

(1) 《LY/T1970—2011绿化用有机基质》中育苗或扦插基质对总养分[全氮+全磷+全钾] (以干基计) , 没有要求, 企业标准定为≥1.5%.;《LY/T1970—2011绿化用有机基质》中栽培基质总养分≥1.5%;企业标准提高到≥2.5%。

(2) 《LY/T1970—2011绿化用有机基质》中有机质 (以干基计) 含量, 对育苗基质和扦插基质没有要求, 企业标准中增添了这项要求≥5%。《LY/T1970—2011绿化用有机基质》对栽培基质要求达到≥15%。企业标准未作调整, 按行业标准执行。

(3) 《LY/T1970—2011绿化用有机基质》中育苗基质出苗率指标仍按≥90%执行, 只是栽培基质中企业标准要求成活率达到≥90%。

(4) 沼渣有机基质的其它指标均按《LY/T1970—2011绿化用有机基质》要求执行。

公司非常重视这项工作, 指定冯亚东副总经理主抓这项工作, 成立了标准起草小组, 小组成立后对市场进行了调研, 对我公司的产品做了试验示范, 对客户征求了使用意见。

3公司为了更好地完成沼渣有机基质Q/RMRSW03—2014》企业产品标准编制说明做了一系列的准备工作:

(1) 公司专门成立了标准起草领导小组

组长:王孝军, 冯亚东。公司副总经理, 抓全面工作和标准制定。

成员:何安慰:公司技术总监, 负责产品试验及标准编写;许然:公司研发中心主任, 负责产品化验与鉴定。

(2) 进行市场调研

(1) 在每年的种植中, 需要培养大批秧苗, 农民自己育苗要提前半年准备充分腐熟的肥料, 费时费事没有把握, 育苗基质解决了农民育苗难的问题。

(2) 各地兴起很多育苗工厂, 为农民提供健壮高产秧苗, 但需要大量基质来做保障。

(3) 农民多年来施用化肥和连作重茬, 土壤病虫害严重, 造成减产或绝收。在荒漠沙滩不能生产农作物, (尤其是蔬菜) 设施农业的立体栽培和近几年发展的阳台栽培等都提出了不用土壤的尖锐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 我们研发生产的“沼渣有机栽培基质”产品满足了这些需求。

(3) 试验示范

首先我们在公司示范基地先做试验示范, 不断改进我们的配方。

育苗基质试验上, 我们在黄瓜上做出苗试验, 出苗率达到96.57%, 在豇豆上试验, 出苗率达到94.3%, 在甘蓝上、菜花上试验出苗率均达到100%。苗龄缩短10~15天。在西红柿育苗上与草炭基质做了对比, 比草炭基质叶色深绿, 苗齐苗壮, 不用追肥。花芽提前出现5天, 花芽大而饱满。

在栽培基质上, 我们用沼渣有机栽培基质盆栽葡萄苗1000棵, 10天开始扎根生长, 45天长到1.5m高掐尖, 60天果芽生长饱满, 为第二年结果打下良好基础。

我们还用沼渣有机基质攻克了美国大樱桃枝条扦插和成树栽培的难题。大樱桃鲜枝条扦插育苗要求条件苛刻, 土壤空气通透性、平衡含水量、温度都是直接影响成活的关键, 沼渣有机基质不仅满足了这些条件, 还促其生根, 迅速成活。目前全部钻出新芽, 长势良好。

我们还结合丰南区农牧局蔬菜站, 在7种生菜的盆栽 (无土栽培) 上, 没有追肥30天达到成熟上市, 培养出真正的有机蔬菜。又在基质栽培的韭菜上示范推广667m2。

(4) 客户咨询

在自己的示范基地试验后, 带动了当地农民, 尤其是给我们搞试验的农民, 亲手操作、亲手管理, 看到了果效, 反应一致好评。

在古冶区西赵试验场的西红柿育苗上做了对比, 比草炭基质生长势强, 颜色深绿, 秧苗壮, 缩短苗龄15天。在盆栽 (基质栽培) 黄瓜、茄子、西红柿上, 年底都能挂果。因见到效果古冶区引进沼渣栽培基质26m3, 沼渣生物有机肥60吨。

在丰南区南孙庄示范园区搞了盆栽蔬菜得到成功后, 又积极推广韭菜的沼渣有机基质栽培项目。现在又向草莓、蓝莓、葡萄等项发展。

该项产品企业标准发布后, 我公司将组织公司相关人员认真学习, 在生产过程中严格按产品标准组织生产, 产品出厂前严格按标准进行检验, 确保产品质量, 也是对客户的承诺和客户对我们产品的监督标准。

结语

本标准规定了沼渣有机基质的术语和定义、产品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包装、标识、有效期、运输和贮存。

检验结果中若外观指标、理化指标、安全指标有一项不合格时, 可从该产品中加倍抽样对不合格项目进行复检, 并以复检结果为准。出苗率<90%, 则不再复检, 直接判定该批产品为不合格。

摘要:沼渣是农作物秸秆经粉碎加工, 在厌氧环境中发酵产生沼气后的副产品, 沼渣有机基质是以沼渣为主要原料, 根据不同作物需要添加其它辅料, 具有营养丰富、出苗率好、成活率高等特点, 能够代替土壤适合植物生长的固体物质。我公司生产的“沼渣有机基质”没有国家标准, 也没有直接的行业标准。有《LY/T1970—2011绿化用有机基质》行业标准, 但该标准主要技术指标, 不能准确表达我公司沼渣有机基质的产品属性和特点。因此参照《LY/T1970—2011绿化用有机基质》的行业标准和公司产品的具体条件制定了《沼渣有机基质》的企业标准。

03 企业文化建设 构想 篇13

生态文明建设任重道远

本报讯(记者刘振清)昨天下午,市委书记周先苗在调研环境保护工作时说,生态文明建设任重道远,要提升生态文明理念,明确目标,完善机制,狠抓环境突出问题,为生态文明建设做贡献。

近年来,我市环保工作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不断深化污染防治和生态建设,切实推进全市突出环境问题的解决,全市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且呈稳中趋好态势,其中与市民健康生活息息相关的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100%过标,城市空气质量二级标准的占97.3%,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54天。

周先苗肯定了我市这些年环保工作成效,评价环境污染企业整治从严、环保执法力度加大、环境管理水平提高、生态市建设扎实推进、污染减排工程建设加快、未发生重大环境事件。

周先苗说,党的十八大提出,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和社会持续发展的根本基础,要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抓好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建设任重道远。他希望全市上下提升生态文明理念,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意识,广泛开展生态文明宣传教育,使生态文明拥有良好的群众基础。

03 企业文化建设 构想 篇14

情 况 汇 报

临武县人民政府(2011年 11月3 日)

临武县辖22个乡镇,9个居委会(社区),289个村委,总人口37万。全县各类药店、餐饮店、保健品及化妆品店共有700余家,其中:县城药店24家,农村药店24家,县级医疗机构7家,乡镇卫生院22家,诊所、村卫生室266家;餐饮店县城276家、农村110家,保健品店和化妆品店16家。今年来,在省、市药监部门的指导下,县委、县政府严格按照市政府办公室下发的《关于印发郴州市加快推进食品药品监管城乡一体化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郴政办函„2011‟152号)文件要求,健全机制,攻坚克难,食品药品监管城乡一体化建设有序推进,取得了一定成效。现将工作开展情况作个简要汇报:

一、强化领导,健全机制

食品药品质量与安全是人命关天的重大民生问题,县委、县历来高度重视,着力于建立健全食品药品监管长效机制。尤其是省市相关会议召开后,我县立即成立了以代县长贺遵庆为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召集相关部门负责人认真学习会议和文件精神,根据临武实际,制定出《临武县加快推进食品药品监

管城乡一体化建设工作方案》,并提交县政府第35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9月27日,召开了全县食品药品监管城乡一体化建设工作动员大会,各乡镇向县政府递交了责任状,承诺做到“五个到位”(即责任落实到位、机构人员到位、宣传培训到位、工作经费到位、督促检查到位),将责任层层分解,细化量化,到岗到人,做到了“人人肩上有担子、个个头上有责任”,健全了食品药品安全监管责任体系,将城乡一体化建设工作纳入县对乡及相关部门综合绩效考核。同时,不断完善以县政府为主导,食品药品监管、宣传、监察、财政、卫生、工商、计生、发改、经信、公安、质监、广电、农业、畜牧等相关部门参与的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分析、研究、部署食品药品安全和乡镇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站建设工作,形成工作合力,切实解决食品药品监管工作中的问题;组建了食品安全监管联合执法大队,不断完善食品市场预警机制、快速反应机制和应急处置预案,并组织相关部门开展联合演练,不断提高应对和处置食品药品安全事件的能力。

二、夯实基础,完善网络

为保障食品药品监管城乡一体化建设的顺利推进,我县将食品药品监管城乡一体化建设工作经费纳入县财政预算管理,今年县财政安排了专项资金20万元,为每个乡镇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站配备各种办公设施,更新各种资料档案等。全县22个乡镇均设立了食品药品监管站,基本上达到了“七有”要求,即:有固定办公场地、有机构牌子、有联系举报电话、有工作制度和职责分工、有工作记录、有相关档案、有经费投入。乡镇食品药品监管站由分管政法综治或安全生产的领导兼任站长,并选派了2-3名思想过硬、业务熟悉、责任心强的乡镇干部担任食品药品监管员,在各村聘任了一名村定员干部为食品药品监管信息员,及时传递食品药品安全信息,及时发现并排除餐饮、用药安全隐患,真正将食品药品监管的触角延伸到乡村的每一个角落。10月13日,组织了乡镇食品药品监管员进行集中培训,经考试后,由县法制办统一派发食品药品监督执法证,通过食品药品监管局委托授权,赋予乡镇食品药品监管员现场检查、责令改正、查封扣押等执法权,便于乡镇监管站积极有效地开展食品药品日常监管和违法违规案件查处工作。

三、强化监管,狠抓落实

各乡镇食品药品监管站对辖区内所有的食品药品生产、经营、使用单位进行了全面地摸底造册,建立了监管工作台帐,对农村50人以上的聚餐实行了备案制度。根据我县城乡一体化建设工作实际,县食品药品监局把工作重心放在农村,组织相关业务骨干深入到各个乡镇,对乡镇监管站协管员和信息员进行业务指导和讲解,以“传帮带”的形式指导乡镇协管员对饮食店和个体诊所进行监督检查,规范监督意见书的填写。同时,为确保食品药品监管城乡一体化建设的顺利推进,由县政府督查室牵头,对全县22个乡镇的工作进展情况进行了专项

督查,对进展不快的乡镇下发了督办函,整体推进全县城乡一体建设进度。

开展食品药品监管城乡一体化建设工作以来,我县按照工作方案有序实施,总体情况良好,并取得实质性进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一是乡镇监管队伍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城乡监管一体化建设今年还处于起步阶段,聘任的乡镇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员、专干及信息员都是由乡镇政府工作人员及村干部担任,接触食品药品监管工作时间不长,业务能力水平还需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提高;二是各项保障措施有待进一步加强。目前乡镇监管站在装备和技术等多方面还不能满足专项工作要求,需要进一步增加投入。三是工作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乡镇是最基层的政府机构,如今充实到乡镇的年轻干部较少,各项工作任务十分繁重,且正面临着撤乡并镇、机构改革,如何完善乡镇食品药品监管网络,并激发乡镇监管的积极性,有待进一步探索和完善工作机制。

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在下一步工作中,我们将认清形势,积极探索,攻坚克难,把我县城乡一体化建设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切实保障我县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

一是继续加大食品药品安全宣传教育力度。充分发挥乡镇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站功能作用,切实加强农村食品药品安全宣传,提高农民食品安全常识和自我维权意识;运用多种形式,采取多种方法,加大食品药品安全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让全社

会特别是乡村广大人民群众充分了解和关注食品药品安全问题,形成浓厚氛围;定期举办业务培训班,普及法律法规及防治知识,增强食品药品经营企业依法经营和第一责任人意识,提高对一体化建设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为推进食品药品监管城乡一体化建设工作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是继续加大食品药品安全市场整治力度。结合我县工作实际,组织相关职能部门深入开展好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严厉打击制假售假、无证经营等违法行为,坚决取缔一批不合法、不达标的食品药品经营企业,促进我县食品药品市场秩序明显好转。

我国企业碳信息披露的构想 篇15

一、碳管理

碳管理是企业用专业手段减少生产经营活动中的二氧化碳排放, 开展产品低碳化、生产链低碳化、管理低碳化与服务低碳化的新型管理活动。

产品低碳化主要是改进产品设计, 突破国外的技术壁垒;进行产品的技术升级, 以新技术带动产品生产体系的进步, 生产节能、高效的产品;推动节能产业的发展。生产链低碳化主要是通过各种手段和方式促进上游、下游进入低碳化供销体系;在原材料采购中采用批量采购的方式以节约运输过程中的耗能与成本, 在仓储管理中将碳排放量减少到最低;将低碳理念延伸到产品链的最末端, 追求顾客消费低碳化。管理低碳化主要是创建高效的组织结构, 提倡绿色办公, 办公设施节能化, 实现工作流程中的低碳排放;在企业内形成低碳文化, 提倡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 树立节能、环保的低碳理念, 强化员工的低碳意识, 实现企业员工行为的低碳化。服务低碳化主要是为客户提供最好的服务, 力求以快捷的服务、过硬的技术力量、标准的售后规范为顾客提供最佳的用户体验, 并尽量通过技术手段减少使用过程中的碳排放量。

碳管理是一个系统化的工程, 是规划、实施、反馈、改进等彼此相连、环环相扣、不断反复而形成的一个动态管理系统。碳管理推行三种低碳战略:第一种是节能减排。即从“节流”的角度提高能源使用效率, 降低污染物碳排放量。现阶段这是切实可行的战略。第二种是使用新能源。致力于“开源”, 从源头着手, 循序渐进, 逐步使用风能、水能、太阳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 减少化石能源的消耗。第三种是掌握碳捕集、利用和封存技术。侧重于末端治理, 力图将化石燃料燃烧后排放的二氧化碳捕获到贮存设施中或者固化, 从而实现零排放;推动捕集所获的二氧化碳实现多方式、多渠道的资源化利用。

二、碳核算

1、设定边界和基准年。

设定边界即确定纳入企业碳核算的经营活动的范畴, 包括组织边界和运行边界。组织边界需确定哪些部门、何种公司业务要列入核算清单;运行边界则是在组织边界的基础上, 确定哪些排放源应纳入清单, 如何对排放源进行归类。基准年是用于比较企业长期排放量的历史数据。企业可选择有可靠数据的最早年份作为基准年, 也可以选择连续几年的平均排放量作为跟踪减排量的参照值。

2、识别温室气体排放源。

温室气体排放源包括直接排放、能源间接排放和其他间接排放等。直接排放指生产电力、热力或蒸汽、物理或化学工艺、运输原料、产品、废弃物、无组织排放等活动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 属于范围1的排放。能源间接排放指在服务过程中由于消耗外购的电力、热力或蒸汽所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 属于范围2的排放。其他间接排放指尚未包含于范围1或范围2之中的企业上游和下游活动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 以及与租赁、特许经营等有关的温室气体排放, 属于范围3的排放。确认排放源要实地考察企业生产经营的每个环节。

3、统计活动数据, 选择排放因子。

活动数据包括统计能源消耗数据、生产耗用的燃料吨数、生产消耗的电力千瓦小时数等。企业可根据发票、发货单、称重单、电表和天燃气表的读数收集、记录和处理企业活动数据。这一过程面临的较大挑战是信息的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在数据收集过程中应对活动数据进行质量检查。排放因子一般采用特定供应商、中国区域电网、中国能源统计年鉴或IPCC2006公布的数据。

4、选择量化方法。

量化温室气体的基本方法有三种, 即实测法、物料平衡法和排放因子法。实测法通过实地检测密度和流速直接测量企业某一设施或部门排放到大气中的温室气体排放量。物料平衡法是根据质量守恒定律, 对某系统的物料投入、产出数量进行平衡计算的方法。排放因子法根据生产过程中单位产品的经验排放因子与活动数据, 求得温室气体排放量。这三种基本方法可用于核算温室气体的排放和清除, 企业可根据本单位情况选用适合的核算方法。最普遍采用的是排放因子法, 但实测法的准确性最高, 排放因子法的准确性最低。

5、采用计算工具。

温室气体核算体系提供两类主要的计算工具。第一种是跨行业工具, 可用于不同行业。包括固定燃烧、移动燃烧、用于冷藏与空调的氢氟碳化物消耗的计算。第二种是特定行业工具, 用于计算特定行业的排放量, 如针对水泥、炼铝、钢铁、石油天然气、造纸等的计算。企业一般同时运用多种计算工具计算温室气体排放数据。

6、汇总数据。

为了报告整个企业的温室气体排放量, 通常需要汇总、整理各部门的数据。各部门可以直接向数据库输入活动数据, 由总部计算温室气体排放量;也可以通过纸质报表向企业总部报告温室气体排放量。

三、碳排放报告

碳排放报告是反映企业在报告期温室气体排放量信息的书面文件。碳排放报告的编制需要考虑监管当局、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等各方面信息的需要。

为了满足不同的需要, 企业可以编制不同类型的碳排放报告:为了满足消费者的需要, 分产品编制碳排放报告;为了满足产品碳足迹盘查的需要, 同一产品按全生命周期分阶段编制碳排放报告, 以反映从原材料、生产、分销、使用到弃置或再利用等阶段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为了明确排放责任, 确定减排机会, 依据排放范围编制碳排放报告;为了满足投资者的需要, 编制企业整体及各分部的碳排放报告;为了满足不同监管当局的需要, 按排放区域编制报告;编制比较碳排放报告, 以反映温室气体减排目标的完成情况及排放趋势。

碳排放报告披露的内容有:企业的名称;责任人;涵盖的时间段;合并方法说明, 组织边界的范围;运行边界说明包括主要工艺流程图, 对排放源的简要描述;包括范围1和范围2的总排放量;六种温室气体的排放数据;计算排放量的方法、选用理由及查询线索;对排除在清单之外的排放源的解释说明;生物质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数据质量评估;不确定性评估文件;温室气体排放清单分析;影响报告数据的事件和变化。

在可行的情况下, 公开的碳排放报告还包括下列附加信息:按照业务单位、国家、排放源类型和活动类型细分的排放数据;范围3的活动的排放;相关的比率业绩指标;《京都议定书》没有规定的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与气候变化有关的公司治理与战略信息;碳排放权交易会计政策的选择;碳排放报告的核查声明等。

企业编制碳排放报告, 有助于企业积极应对气候变化, 全面掌握与管理排放的温室气体, 提高社会形象;便于企业把握温室气体减排机会, 开发潜在的节能减排项目, 降低成本;为企业参与国内碳交易做好准备。

四、碳核查

碳核查是指对碳报告的可靠性、准确性、完整性进行的独立评估。核查需要得出碳报告的数据是否有重大错报的结论。对利益相关方而言, 核查有利于消除其对碳报告内容的质疑, 增加企业碳信息披露的可信度;对于企业本身而言, 核查有利于提高企业碳核算及报告的质量, 识别企业节能减排的机会, 确定改进的措施, 为高管决策和管理提供依据。

碳核查包括内部核查和外部核查。内部核查一般在委托第三方进行外部核查之前, 让独立于温室气体核算与报告的内部人员进行。独立的内部核查应常态化, 为碳信息的可靠性提供重要保证, 为外部核查人员开展工作奠定基础。外部核查由具有资质的第三方审核机构完成, 并依法履行保密义务, 承担法律责任。这是保证碳信息披露客观、公正、公允的重要手段。

承担碳核查业务的专业机构, 应当有开展业务活动的固定场所和必要设施, 具备独立性和核查资质:第一, 在温室气体核查方面具备相关专业技能、专业知识, 具有丰富经验, 具备专业操守;第二, 精通气候科学、环境管理知识, 熟悉碳排放数据统计的技术问题;第三, 了解碳排放信息的生成原理, 知晓数据如何记录、处理、整理和报告;第四, 了解碳排放权交易和相关的市场机制问题, 以及与之相关的会计知识;第五, 熟悉温室气体核算与报告的专业标准和相关法律法规。因此, 进行外部核查需要各领域的专家参与。

核查人员要进行文件资料核查。为满足外部核查组的需要, 企业要提供文件记录和下列信息:企业的背景资料;企业的主要活动与产生的温室气体类型;报告期间企业组织边界或流程的变化;信息收集人员的名单及联系方式;计算温室气体排放量的数据及计算过程, 等等。

碳核查的范围, 受公司的目标或管理具体要求的影响, 既可以核查整个温室气体排放清单, 又可以只核查其中特定部分气体排放清单。碳核查的具体范围一般包括:评估是否正确采用了温室气体核算与报告标准;评估温室气体信息收集与报告过程的各个组成部分出现实质性偏差的风险;证明报告信息的完整性、准确性和可靠性, 例如, 温室气体排放及减排的定量信息、企业应对气候变化的战略信息及治理安排信息等。还应核查质量管理规程、资源易得性、责任划分以及内部审查流程。

为了保证核查质量, 核查人员需要现场核查, 检查计量表和监测系统的运行, 进行现场访谈, 以获取足够的信息和客观的证据。最后, 核查人员撰写核查报告, 出具意见书, 提出未来改进建议。核查报告有积极意见和消极意见两类。碳核查工作应逐渐从“自愿性”过渡到“强制性”, 从“定制化”过渡到“标准化”。

需要指出的是, 碳管理、碳核算、碳排放报告和碳核查这四者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碳管理的业绩是进行碳核算、编制碳排放报告的基础, 开展碳核算是编制碳排放报告的前提, 碳核查为碳核算、碳排放报告提供了质量保证, 碳管理水平的提高又减少了碳核查的风险。

摘要:我国企业完善碳信息披露, 要做好碳管理、碳核算、碳排放报告和碳核查, 这四者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碳管理的业绩是进行碳核算、碳排放报告的基础, 开展碳核算是编制碳排放报告的前提, 碳核查为碳核算、碳排放报告提供了质量保证, 碳管理水平的提高又减少了碳核查的风险。

关键词:碳管理,碳核算,碳排放报告,碳核查

参考文献

[1]中国标准化研究院编著:企业温室气体核算与报告[R].中国标准出版社, 2011.

上一篇:猴的童话故事下一篇:股份公司财务总监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