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衣巷作文

2024-08-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乌衣巷作文(共5篇)

乌衣巷作文 篇1

缘淮水,舫徐沿。犹忆脂兮繁华,未及适兮彷徨。误闯一古巷,矫首昂视,遂捕一匾,青文淡彩题其上。此即乌衣巷。心生愧怍,不慎扰此清净,孰是无意。缓步品沧桑,安宁消彷徨。水清脂粉,悉似忘流,安然如天下。青阶石道,苔痕历历,桥根戚戚野草。黑楣飞檐,青棂白橹。乌之景,傍水依城之丽兮。拂樯,隐见痕烈,细若青丝,了了墨色,而跃然荒芜之兴,败落之趣。甚惊,此乃旧时王谢当年乌衣?其安得光景如此?

遥想此杰灵之地无一泛泛。犹记灵眺之山水,情寄建康;曦献之狼毫,墨染江南。东山倾社稷,风流断秦淮。洒诗喻情兮韫之絮,画龙点睛兮繇之宣。风云叱咤,瞥得星光溢目,乌衣承史。史源乌衣。无奈兮更迭岁月,悲怆兮轮回春秋,燕来兮艳而归。唯忆旧时王谢堂前艳,十里乌衣燕独行。

乌衣巷作文 篇2

乌衣巷是历史上的一条名巷。据记载, 自东吴起至今, 乌衣巷已经阅尽了近2000个春秋。乌衣巷最早得名于东吴驻军之地乌衣营, 出名则是因为曾经居住在这里的人物卓绝有为。这条古巷曾经居住两位著名的宰相, 一位是辅佐创立了东晋王朝的王导, 另一位是指挥了淝水之战, 以少胜多, 打败前秦苻坚百万大军的谢安。这条古巷还有“王家书法谢家诗”的文化风采。所谓王家书法, 是指书圣王羲之幼年来居, 晚年隐去, 他与王献之、王珣所留下的书法作品《快雪时晴帖》《中秋帖》《伯远帖》, 被乾隆皇帝收集, 称之为“三希”, 并辟“三希堂”珍藏。而谢家诗则是指谢灵运是山水诗派的鼻祖, 与其谢氏后起的大诗人谢惠连、谢眺, 在文学史上并称为“三谢”, 为中国山水诗派的形成奠下了基石。

虽说乌衣巷历史悠久, 但乌衣巷成为一条名巷, 则缘于众多的历史事件。让我们再来看看和乌衣巷有关的成语典故吧。

咄咄逼人

出自晋·卫铄《与释某书》:“卫有一弟子王逸少, 甚能学卫真书, 咄咄逼人。”卫铄是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启蒙老师。其书中说的王逸少就是乌衣巷里的王羲之。

一往情深

发生地:南京乌衣巷。典故:东晋时有个叫桓子野的人, 善于吹奏笛子, 也很喜欢听别人吹奏笛子。每当听到好听的乐曲他就激动不已。当时住在乌衣巷的宰相谢安听说桓子野喜欢音乐到了如此地步, 赞赏说:“桓子野对音乐的这份感情应该是发自内深处的, 只要一听到好听的音乐就激动得不能控制自己。”

大笔如椽

典故:王珣任东晋大臣时, 家住南京城南乌衣巷。有一天他做了一个梦, 梦见有个人送了一只像房顶的房梁那么大的笔给他。王珣醒来后, 对人说他预感到会有大手笔的事情发生。果然, 一会儿就有人来报告说孝武帝驾崩了。而王珣则被任命担当哀册等重要文书的起草事宜。

人琴俱亡

发生地:南京乌衣巷, 典故:王献之和王徽之都是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的儿子。在王羲之年老之后, 徽之随父亲从建康乌衣巷移居浙江会稽, 献之留在了建康。公元386年, 王献之去世, 徽之赶回建康吊丧。他坐在献之床前大哭一场后, 取下献之生前喜爱的琴想弹一首曲子给献之听, 无奈怎么也不成曲, 王徽之将琴掷在地上感慨道:“呜呼子敬, 人琴俱亡。”

画龙点睛

发生地:南京乌衣巷安乐寺。典故:南朝画家张僧繇在新建的安乐寺墙壁上画四条龙, 却都没有画眼睛。旁人不解, 张僧繇回答说我怕画了眼睛后龙会飞走。旁人听了此话以为他吹牛, 坚持让他画上眼睛看看。结果被张僧繇画上眼睛的龙真的飞上天去了。

坦腹东床

发生地:南京乌衣巷。典故: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年轻时住在南京乌衣巷。有一次太傅郗鉴派人到乌衣巷的王家选女婿, 王羲之的兄弟们听后都打扮得油头粉面希望被选中, 唯有他不以为然, 照旧半扣着衣服躺在东厢房的床上读书, 结果反而被选中。

管中窥豹

发生地:南京乌衣巷。典故:东晋王献之小时候站在院子里看家里几个下人在玩樗蒲。看着看着王献之发现其中一个人要输, 遂脱口而出喊了一句, 提醒那个人他要输了。下人欺负他是个小孩子, 就对其他人说:“这小孩只不过是从管子里看豹子, 只能看到一个斑点。”

乌衣巷在历史文化的渊源上, 却是一部历史的巨著。我童年时经常路过乌衣巷, 春天看燕子在屋檐下筑窝, 也曾感慨:这是“旧时王谢堂前燕”吧?夏天看老太太在树荫下纳凉, 摇着芭蕉扇唠张家长、李家短。秋天看顽童在墙角斗蟋蟀。冬天看老大爷在墙边晒太阳, 或在棋盘上捉对厮杀。随便走进一扇院门, “青砖小瓦马头墙, 回廊挂落花格窗”触目皆是。

然而, 随着建国际化大都市的浪潮, 如今的乌衣巷已经荡然无存了, 取而代之的是一栋栋住宅楼, 家家防盗门, 户户塑钢窗, 连阳台都封闭了。可怜王谢堂前燕, 如今何处可安家?更为可笑的是, 在巷口搞了个假古董, 还大言不惭地书上“王谢故居”, 充其量就是一个赝品花瓶, 缺的是历史的厚重与沧桑。曾有外地同学来南京, 寻访乌衣巷时, 不胜唏嘘, 并指着王谢故居问我:“你们南京人是要告诉世人, 王、谢两家当年是住在一个大院的吗?当年王导、谢安可是今天总理级别的人物啊!”对此, 我无言以对。我们的子孙后代在读了刘禹锡的诗和那些成语典故后, 寻访乌衣巷时, 会对我们这一代人作何评价?

站在政府的立场上, 为了推动城市化的发展进程, 往往过于追求片面的城市化发展经济指标, 忽略了文物的保护。城市的发展, 不只是靠拥有多少现代化的建筑而是要靠城市的文化底蕴和内涵。南京, 六朝古都, 只有提高人民的文化素质, 保护好承载城市文化灵魂的文物, 才能使城市化的发展富有意义, 才能让我们的子孙后代更加直观地了解城市发展的历史。

乌衣巷已经如此, 无法改变了。我们再来看看城南吧。

提起城南, 就想到李白的《长干行》, “郎骑竹马来, 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 两小无嫌猜”, 诗中的“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可谓脍炙人口, 而“长干里”, 则指今天的城南。

据记载:古长干里范围很广, 涵盖如今内秦淮河以南、雨花台一带。“干”是南京古代地方话用字, 意为山陇之间的长条形平地地形;有大长干、小长干和东长干之分。大长干即今石子岗, 小长干为今石子岗以北、内秦淮河以南、雨花路以西地带, 东长干则指在内秦淮河以南、雨花路以东地带。“里”是古时居民区名称的通名。

长干里地势高亢, 南有雨花台, 北有秦淮河, 西则长江相护, 又处秦淮河入江通道旁, 自古战略地位极为重要。春秋战国时代, 长干里一带已是人烟稠密之地, 加之交通便利、物产丰富, 故公元前472年范蠡率领着越国士兵始筑越城于此, 是为南京城市的雏形。秦、汉以至唐代, 长干里吏民杂居。以秦淮河之故, 长干里人多以舟为家, 以贩为业, 从事商业活动, 长干里也成为最大的商业区和货物集散地。及至明代, 此处形成两大专业集市, 一为“大市”集市, 以经营粮食和其他农副产品为主;一为“来宾街市”, 以经营竹木薪炭为主。

长干里又是佛教中心。东吴赤乌四年 (241) , 南京最早的寺庙建初寺即建于此。明永乐年间 (1403~1424年) , 又在此建大报恩寺, 一时蜚声中外, 大报恩塔的琉璃宝塔被称为“中世纪世界七大奇观之一”。南京土话“出了南门尽是寺 (事) ”, 即缘于此处寺庙之多、香火之盛。

使古长干里更加闻名遐迩的缘由, 是唐代诗人李白“最柔情的诗句”《长干行》, 中有句云:“妾发初覆额, 折花门前剧。郎骑竹马来, 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 两小无嫌猜。”“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的天真烂漫与童年稚趣, 呈现出纯洁无邪的美好意象, 动人心怀。而使长干里之美好意象更为丰富者, 还有唐人崔颢等描述船家生活的《长干曲》, 以及旧时“长干折柳”的习俗。崔颢仿《乐府歌辞》旧题所作《长干曲》, 绘出盛唐长干儿女恋情的风俗画卷;组诗之二“家临九江水, 来去九江侧。同是长干人, 生小不相识”, 长干船家的飘泊之感与相慕之情油然纸上。又古代人们送朋友南出城区, 送到长干为止, 再折一根柳枝相赠, 表达依依离情。如此, 长干船家、长干折柳与乐府旧题“长干行”等等, 反复为骚人墨客歌而咏之, 强化着长干所代表的丰富意象。

也许, 长干里那份“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的纯洁与长干送别的真情, 正是南京人虽经沧桑却率真性情不变、纯朴诚挚不变的真实写照;而作为老南京典型居民区的“长干故里”, 亦为清“金陵四十八景”之一。

后人评价前人功过, 不是看你新建了多少, 而是看你保护了多少。因为你现在建得再好, 后人还会比你建得更好, 而你该保护的没保护好, 后人想保护也没有了。

老城南是南京的根, 它不仅是几百年的明清建筑, 还包括那里的原住民, 那浓浓的乡音和几百年形成的生活习惯, 这些都是老南京的底蕴。现在拆迁把这些人赶到城外, 再盖别墅, 3~4万一平方, 有几个老城南人能买得起?就算盖成仿古结构的别墅, 里面住些暴发户, 开着奔驰、宝马出入, 喝洋酒、开PARTY, 那还有老南京的味道吗?若干年后我们还能说南京是“六朝古都”吗?

参考文献

[1]封海洋.我国城市非住宅房屋拆迁估价技术初步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 2010, (12) .

[2]法丽娜.我国城市房屋拆迁中各种利益主体权益及关系分析[J].城市发展研究, 2010, (07) .

乌衣巷诡事 篇3

白日下了一天的雨,现已是暮色临近。林临看了看天色,将头上的竹笠向下压了压,加快了步子。跟在他身后的林凡不敢偷懒,亦小跑起来。

阴天的夜总是来得特别迅急,林临再次打量四周时,已经是夜色如墨了。前方柳家的宅子透出一丝暗黄色的灯火,总算是有了几分活人的气息。林凡松了口气,抬脚就要向柳家走去。

林临却拉住了他。林凡一顿,抬起头来,这才看见前方一个佝偻着腰的黑衣老者,慢吞吞地走到了大宅门口。

那老者看着弱不禁风,竟轻松地推开了柳宅厚重的大门。在他转身的瞬间,两人分明看到,那老者手里提着一个蓝莹莹的人面灯笼,映着他枯如树皮的脸,分外诡异。

黑衣老者正好也看见了他们,阴恻恻一笑,转身关上了门。

“吱呀!”在门关上的一瞬间,柳宅的灯火,一下子全灭了。

林临脸色一变,当即拔剑冲向了柳宅,哪知刚到门口,门就突然自己开了。

一个身穿麻布的小厮挑着红灯笼,正要出门,冷不丁看到面目狰狞的林临,吓得一哆嗦,险些坐到地上。

“这位爷,这么晚了您到我柳宅,有何贵干?”那小厮定了定神,这才客气地问道。

林凡探出头来,发现宅子里的灯,不知什么时候又点亮了。大概是方才夜风大,将烛火给吹灭了。

林临不语,从腰间掏出一块牌子,扔给了麻衣小厮。那小厮将灯笼挑近细看,当即脸色一变,恭恭敬敬地将两人请了进去。

林临环视了一周,并未见到方才挑着蓝灯笼的黑衣老者,只有正厅的门虚掩着,透出灯光。

“方才我见有个老者进了你家宅子,不知是什么人?”林凡按捺不住心中的疑问,问那小厮。

小厮步子一顿,疑惑反问道:“哪有老者进我家宅子了?我是恰巧要出去方便,才遇上两位爷的。”

林临也是心中疑惑,但并未多说,示意林凡不要多问,随着那小厮进了正厅。

柳家老爷柳山对两人十分和蔼,寒暄了片刻,便安排了两人住在西厢房。

夜深些的时刻,又开始淅淅沥沥地下起了雨,林凡被雨声扰得睡不着,于是干脆起身开了窗。

西厢房侧面的窗子正对着柳老爷住的屋子,他突然间看到,一团幽蓝的火光一闪,进了柳老爷的屋子。林凡一惊,便要跳窗出去,却不料身后有人一下子扯住了他。

正是林临。

“莫要多管闲事。”他说完摇摇头,转身便睡下了。

林凡懊恼地一跺脚,在原地立了片刻,无奈,只得睡下。

2.怪异的柳小姐

柳家算是乌衣巷的老世家了,祖上也是朝廷里数一数二的大官,只是后人不争气,逐渐没落了。到了柳山这一代,更是远不如当年。

好在柳老爷老年得女,生了一个如花似玉的闺女柳沁沂,又通过老友引见,攀上了南京应天府尹家的小少爷杜少游这高枝。

过些时日便是柳小姐出嫁的日子了,柳老爷心里欢喜,一大清早就请了当地出了名的红局在巷子口唱戏庆贺。

林临和林凡刚洗漱完毕,柳老爷便带着柳沁沂前来请安。

柳沁沂站在柳老爷的身后,脸上扑了厚厚的胭脂,唇上朱砂红若鲜血,勾着头,一言不发。

林凡偷偷打量着她,虽然被浓妆掩盖,但还是可以看出那清秀的脸庞,只是不知为何她偏偏要作如此妖艳的妆扮。

待两人走远,林临才面色严肃地回过身,示意林凡关上门。

他走到柳小姐方才站的地方,蹲下身,指尖在地上来回抹了几遍,放在鼻下一嗅,当即皱起了眉头。

一股莫名的腥臭味,只令人作呕。林临觉得事情有些蹊跷。

他和林凡两人是奉了应天府尹杜方的命,前来护着柳小姐,毕竟大婚前夕,不能出了什么差错。

可昨夜他们来时,便遇上了挑人面蓝灯笼的古怪老者,今日的柳小姐又是如此的怪异……

他也是金陵人,自然知道蓝灯笼是入殓师送魂的时候才会打的,可他偏偏入了柳宅,这其中难不成有什么蹊跷?

思来想去也没有什么头绪,他便带着林凡,同去了巷子口。

红局是当地著名的戏种,戏班子也大都是当地闲人自己建的,说说唱唱,深得百姓喜爱。

今日唱的是《穿心调》,台上的素袍老者生得眉目硬朗,唱起戏来也是底气十足,只是林临注意到,那老者的双手,异常地宽大厚实,也不知是不是天生便如此。

柳小姐和柳老爷坐在最靠近戏台的位置,林临站在人群外,目不转睛地盯着柳沁沂。

“哎,哥,你该不是看上柳小姐了吧?”林凡见他连戏也不看,便揶揄道。

林临冷笑:“看上她?我连命都不要了?”语罢,他伸手指向柳沁沂的脚下,示意林凡望去。

只见她白色的裙摆之下,一攤不起眼的黑色黏稠液体正慢慢扩散开来。

“今夜,我便带你看个究竟。”林临握紧了拳头,面带寒意。

3.百鬼夜行

这日傍晚,柳山来到了西厢房,特地交代两人今夜切勿外出:“今日是七月十五中元节,正是鬼门大开的日子。这乌衣巷又是年代久远,最易出现百鬼夜行,若是被冲撞了,是万万不好的。”

林临闻言,笑道:“多谢柳老爷提醒,我兄弟两人今夜不出去便是了。”柳山点头,随即告辞离去。

入夜。天气一反前几日的阴雨绵延,倒是月朗星稀,分外寂静。林临和林凡两人换了夜行衣,悄悄出了门。

离柳沁沂屋子还有三步远的时候,两人便听到了屋里传来的声音。林凡上前去,在窗纸上捅了一个洞。

只见柳沁沂面无表情地立在那里,仿佛僵尸一般,而柳山,拿了化妆盒,正小心翼翼地给她化妆。

“粉要铺厚一点儿,要不就会被人看出来了。”他自言自语道。

nlc202309032112

“好了。”柳山满意地点点头,“接下来就该你了。”

两人心中一惊,屋里还有其他人?这时,屋子的一处角落里突然亮起了荧荧的蓝光,一个黑衣老者提着一个蓝灯笼,颤颤巍巍地走了出来。正是两人曾见到的黑衣老者!

只见他席地而坐,将灯笼放在身前,又从身后拿出一支长笛吹了起来。

很快,柳沁沂的面色变得古怪起来,全身不停地扭动。突然,她张开了嘴,一条条闪着蓝光的小虫子爬了出来,接连掉在地上,化成了一摊黑色的液体。而柳沁沂也像是没了骨头一般,瘫倒在地上。

接着,老者身前的蓝灯笼也开始蠕动起来,一条条比刚才还要肥大的蓝色虫子从灯笼的上口爬出来,按照次序钻进了柳沁沂的嘴里。

柳沁沂也慢慢有了力气,挣扎着站了起来,只是脸色十分僵硬。

“我这里的引尸虫快要用尽了,你还需快些把她嫁出去。”老者立起身来,对柳山说道。

“是,后日便是小女出嫁的日子,有劳先生了。”柳山对那老者十分恭敬。

林临强忍着内心的恶心与恐惧,带着林凡匆匆离开了。

依今夜所见,林临大概也猜到了七八分,想必是那柳家小姐福分不够,在临嫁前香消玉殒,而柳山不肯看着到嘴的肥肉飞走,于是便请了异人利用引尸虫控制柳沁沂的尸体,造出她还活着的假象,只等嫁入杜家,好赢来宝贵荣华。

如此看来,这柳宅不宜久留,还是早回去禀告杜大人为好。

林临回到屋子便匆匆收拾了包裹,和林凡一起趁夜出了门。

二人刚走了几步,便听见不远处传来了杂乱的脚步声。担心事情生变,他们不敢大意,便悄悄躲在了芭蕉树后。

八个身穿乌衣的蒙面人抬一顶红顶轿子,匆匆急行,其余一帮乌衣人围着轿子边走边舞,整个场面说不出的诡异。

林凡倒吸了一口凉气,低声道:“哥,这不会就是那柳老头儿说的百鬼夜行吧。听说乌衣巷就是因为古时的乌衣士卒而得名的,这难不成就是……”

林临先是心中一惊,紧接着便发现了倪端,他冷笑一声,道:“你看那带头的乌衣人,手掌异常地宽大,走起路来步步生风,若我没猜错,他就是那白日唱戏的素袍老者!

“你再看那八个抬轿子的乌衣人,步伐沉重,若真是鬼物,怎会如此无用!再说柳老头儿说的是百鬼夜行,这也不过十几人,要我看,定是这群家伙以此掩人耳目,干些见不得人的勾当!”

“那该如何是好?”林凡问。

“还是不要多管闲事了,先回应天府再说。”林临沉吟片刻道。

语罢,却未听到林凡应声,林临回头,这才发现林凡满面惊恐,盯着自己头上。林临疑惑,转过头去。只见芭蕉树上,那挑着人面蓝灯笼的黑衣老者,正一脸狞笑地看着他!

林临受惊,一下子就跳出了藏身的地方,而那群乌衣人也到了跟前,他一狠心,干脆冲向了那顶红轿子。为首的乌衣人见他冲来,当即飞身出手,拔出了身后的长枪。

林临拔剑迎上相斗。如此僵持了有半刻钟,林凡突然听到身后传来了林临的一声惨叫!他转过身去,正看见林临被那乌衣人一枪刺穿!

直到現在他才明了,那素袍老者宽大的双手并非天生,而是长年练功所致。林凡心中悲痛,只得虚晃几招,不再恋战,向西逃去。

黑衣老者正要去追,却被那为首的乌衣人拦下:“穷寇莫追。”

“那……柳沁沂已死的事……”

乌衣人轻笑:“方才得知,应天府昨日出了大事,杜少游若是得知柳沁沂的事,定会迫不及待将她迎娶进门的。”

黑衣老者疑惑,但看乌衣人一副不可说的表情,也便没有多问。

“当务之急,还是赶紧把柳山等人的尸首处理了。”他说着,掀开了帘子,那红轿子里放的,正是柳山和几个小厮的尸首!柳宅里的柳老爷原来是假的!

4.应天府惊魂

今日是柳家小姐出嫁的日子了。应天府派了八抬大轿前来迎娶,几十人的迎亲队伍吹吹打打,好不热闹。

巷子里的人都出了门看热闹,议论纷纷。柳家老爷虽说是平阳落虎,但也一直控制着方圆近百里的良田,高价租给贫苦人家,以此谋利。虽谈不上欺霸乡邻,但也绝计算不得好地主。现如今女儿又嫁到了杜家,还指不定以后怎么样厉害呢?

应天府内,红烛摇曳,柳沁沂坐在床头,一动不动。

“嘭!”喝得醉醺醺的杜少游撞开了门,踉踉跄跄地走到了床边,慢慢掀开了柳沁沂的头巾。

柳沁沂面色惨白,双目直勾勾地盯着他,看着竟有几分人。

杜少游仿佛早就料到,从床褥下拿出了一支碧色长笛,吹了起来。

果然,柳沁沂全身抖动,很快,一条条蓝色的虫子爬了出来,杜少游打开早就准备好的玉盒,将十几条虫子悉数装了进去。而柳沁沂的尸身,也一下子瘫在了杜少游身上。

“父亲未立嘱便匆匆离世,虽说我是他最疼爱的儿子,但也免不了大哥要阻挠我坐上父亲的位子。”杜少游满意地看着盒子中不停蠕动的引尸虫,“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也亏得柳家能想出这法子,倒是给我行了方便。待明日控制父亲,立了嘱,便将他们两人一同安葬了吧。”

杜少游盖上了玉盖,就要起身。

异变突生!

躺在他身上的柳沁沂突然睁开了眼睛,袖里一把匕首捅进了他的胸口。

“柳沁沂……你不是死了吗?”

“谁告诉你我就是柳沁沂?”她冷笑,伸手在脸上一抹,变成了一个陌生的女子。这一手变脸,分明是戏班子里的拿手好戏!

那女子又上前狠狠补了一脚,道:“你杜家作恶多端,卖官求财,只顾寻欢作乐,不顾百姓死活,死有余辜!”

杜少游又惊又惧,一口气没提上来,头一歪,死了。

说巧不巧,柳山请来的红局正是一群嫉恶如仇的江湖艺人,那黑衣老者正是这帮红局的领班。

柳沁沂得病死后,柳山托人寻到了他,他本不愿帮柳山,但他二弟,也就是那唱戏的素袍老者,告诉他正好借此除掉柳家和杜家两害。

于是两人里应外合,又让小师妹假扮了死去的柳沁沂,一箭双雕。

应天府府尹杜方暴毙,爱子杜少游又在新婚之夜被人刺杀,一时间权倾朝野的杜家树倒猢狲散,普天下的百姓,个个拍手称快。

乌衣巷的柳家,一夜之间没了人,也不知搬去别处了,还是随那杜家一起赴了黄泉。只有那乌衣巷口的红局,还在咿咿呀呀地唱着戏,不问世事。

选自《今古传奇故事月末》2015.6

(段明 图)

乌衣巷 刘禹锡拼音 篇4

乌衣巷

zhū què qiáo biān yě cǎo huā

朱 雀 桥 边 野 草 花 ,

wū yī xiàng kǒu xī yáng xié

乌 衣 巷 口 夕 阳 斜 。

jiù shí wáng xiè táng qián yàn

旧 时 王 谢 堂 前 燕 ,

fēi rù xún cháng bǎi xìng jiā

飞 入 寻 常 百 姓 家 。

翻译

朱雀桥边一些野草开花,乌衣巷口唯有夕阳斜挂。当年王导、谢安檐下的燕子,如今已飞进寻常百姓家中。

注释

【朱雀桥】在金陵城外,乌衣巷在桥边。 在今南京市东南,在文德桥南岸,是三国东吴时的禁军驻地。由于当时禁军身着黑色军服,所以此地俗语称乌衣巷。在东晋时以王导、谢安两大家族,都居住在乌衣巷,人称其子弟为“乌衣郎”。入唐后,乌衣巷沦为废墟。现为民间工艺品的汇集之地。

【乌衣】燕子,旧时王谢之家庭多燕子。今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横跨秦淮河。

【寻常】平常。

【王谢】王导、谢安,晋相,世家大族,贤才众多,皆居巷中,冠盖簪缨,为六朝(吴、东晋、宋齐梁陈先后建都于建康即今之南京)巨室。至唐时,则皆衰落不知其处。

【旧时】晋代。

赏析

这是刘禹锡怀古组诗《金陵五题》中的第二首。诗人通过对夕阳野草、燕子易主的描述,深刻地表现了今昔沧桑的巨变,隐含着对豪门大族的嘲讽和警告。

诗歌开头两句“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乌衣巷”在今南京市东南,秦淮河南岸。东晋时王导、谢安等豪门世族就居住在这里。“朱雀桥”在乌衣巷附近,是当时的交通要道。可以想见当年这里车水马龙热闹繁华的盛况。但而今桥边却只有“野草花”。一个“野”字,揭示了景象的衰败荒凉。而“乌衣巷”又处在夕阳斜照之中。“夕阳”之下,再加一“斜”字,有力地渲染出日薄西山的惨淡情景。

诗歌开头用了工整的对偶句,写今日的衰败景象,它与昔日的繁荣盛况,形成强烈对照。

三、四两句“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燕子是一种候鸟,春来秋去。从前燕子飞来,总是在王、谢等豪门世族宽敞的宅子里筑巢。如今旧世族的`楼台亭阁荡然无存,这里住着的都是普通的百姓。燕子也只能“飞入寻常百姓家”了。诗人在第三句开头特地用“旧时”两字加以强调,巧妙地赋予燕子以历史证人的身份。在第四句中再以“寻常”两字,强调今昔居民截然不同,从而有力地表达了沧海桑田的巨变。晋代豪门世族的覆灭,暗示当代的新贵也必将蹈此覆辙。

刘禹锡乌衣巷古诗带拼音版 篇5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刘禹锡乌衣巷翻译

译文

朱雀桥边冷落荒凉长满野草野花,乌衣巷口断壁残垣正是夕阳斜挂。

当年王导、谢安檐下的燕子,如今已飞进寻常百姓家中。

注释

朱雀桥:在金陵城外,乌衣巷在桥边。 在今南京市东南,在文德桥南岸,是三国东吴时的禁军驻地。由于当时禁军身着黑色军服,所以此地俗语称乌衣巷。在东晋时以王导、谢安两大家族,都居住在乌衣巷,人称其子弟为“乌衣郎”。入唐后,乌衣巷沦为废墟。现为民间工艺品的汇集之地。

乌衣燕子,旧时王谢之家庭多燕子。今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横跨秦淮河。

寻常:平常。

王谢:王导、谢安,晋相,世家大族,贤才众多,皆居巷中,冠盖簪缨,为六朝(吴、东晋、宋齐梁陈先后建都于建康即今之南京)巨室。至唐时,则皆衰落不知其处。

上一篇:3.幸福一家人下一篇:签署告知承诺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