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周边环境治理报告

2024-09-0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学校周边环境治理报告(推荐11篇)

学校周边环境治理报告 篇1

海孜中心小学

为确保教育教学秩序的正常进行,切实抓好校园及校园周边环境的整治工作。学校领导和每个教师从实践“三个代表”的高度出发,把学校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作为学校的重点工作来抓,及时对学校周边环境予以整顿和清理;加强学校内部的治安值班工作的检查和落实,积极采取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措施;加强门卫工作的指导和检查。特做《学校周边环境自检自查报告》如下:

一 校园及周边治安整体情况

校园内没有重大的安全隐患。对校门外的各营业门店进行了检查,没有发现危及学生身心健康的食品、歌厅、网吧等。

学校内部各项安全措施能具体落到实处,坚持“谁管谁负责”的原则,各部门、各室、各班级根据创建安全文明单位的要求、任务,主动找准自己的位置,明确本身的职责,与学校签订了责任状,切实承担起共同维护治安的责任,重点部门都已安装了防盗装置及消防设施,定期检查消防设施,确保消防器材正常使用,对消防人员进行定期培训,并对全校师生进行消防知识宣传教育。

二 校园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防范体系建设情况

首先,加强组织领导,健全组织机构,完善了各项制度。建立了以校长——综合治理领导小组——班主任——学生安全联络员组成的分布广泛、功能齐全、整体联动、效果明显的综合治理防范体系。

其次,系统深入地开展“创建交通安全文明学校”的活动,把交通安全工作作为学校周边环境综合治理的重要内容来抓。第三,加强法律常识的学习,在学生知法的前提下,提高学生的守法意识,预防其犯罪。

第四,认真开好家长会,使家长充分认识到自己在预防青少年犯罪中的重要作用,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有机的结合起来。

第五,充分发挥学校少先队及其先锋模范作用,每月创办一期内容丰富的教育专版,对学生进行法制宣传广播,发挥了其重要作用。

第六,充分发挥法制副校长的作用,对学生进行各方面的讲座。加强学校值班护校工作,学校每天派两名教师和一名领导进行值班护校工作。

学校周边环境治理报告 篇2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将上海市19区按所处地理环境分为中心城区和边缘城区,分别在中心城区和边缘城区随机选择3个区,在所选区中各随机选择1个社区,将所选6个社区中所有中小学校作为调查对象进行调查。共调查42所学校,其中小学26所,中学14所,九年制学校2所;中心城区18所,边缘城区24所。

1.2 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学校周边道路交通环境调查表”。由市、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专业人员对学校周边道路交通环境进行实地调查,内容包括学校门口道路情况、警示标志设置、平时和上下学时段过往车辆、车速、学校附近环境及学校门口交警、协管人员维持交通情况等。分析符合各指标的学校数,以率和构成比作为统计分析指标,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42所学校中,23.8%的学校门口未划分车道或小区内道路,33.8%的学校门口划分二车道,16.7%的学校门口划分三车道(表1)。28.6%的学校大门100 m附近没有“注意儿童” 交通标志,中心城区、边缘城区分别为33.9%和20.8%,不同地区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1.4%的学校门口100 m附近没有专门的人行横道线或者过街天桥地道,中心城区边缘城区分别为33.3%和12.5%,不同地区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门口人行横道线设有交通信号灯的学校仅24.2%,中心城区和边缘城区分别为33.3%和19.0%,不同地区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学校门口人行横道线与学校大门的距离在2~500 m不等,其中距离为10~100 m的学校居多,占64.3%。

注:()内数字为构成比/%。

2.2 上学时段(7:00-8:00)学校周边步行环境情况

2.2.1 学校门口家长拥堵情况

71.4%的学校有家长拥堵在校门口导致过街视线受阻的情况,中心城区和边缘城区分别为50.0%和87.5%,边缘城区明显高于中心城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9,P<0.01),其中拥堵情况严重的学校有6.7%,均为边缘城区学校。

2.2.2 家长送孩子上学的方式

38.1%的学校家长以自行车/助动车为主要方式,其次为步行,占26.2%,私家车占11.9%,其中边缘城区学生家长以小轿车接送明显低于前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者比重均衡的学校占23.8%。见表2。

2.2.3 学校门口道路经过的机动车数量、车速

40.5%的学校门口为5~10辆/min;无论是中心城区还是边缘城区,机动车车辆经过学校门口的速度均不超过40 km/h,其中50.0%学校门口经过的机动车平均速度为20~40 km/h,其次为5~20 km/h,占31.0%。其中边缘城区学校经过的机动车车速以20~40 km/h所占比例最高(P<0.05)。见表3。

注:()内数字为构成比/%。

注:()内数字为构成比/%。

2.2.4 上学高峰时门口拥堵情况

69.0%的学校门口存在车辆拥堵、车不让人情况,中心城区、边缘城区分别为44.4%和87.5%,边缘城区明显高于中心城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92,P<0.01),其中1所学校(边缘城区)门口拥堵情况很严重。

2.2.5 学校门口道路经过的自行车、助动车数

33.3%学校门口道路每分钟经过的自行车、助动车数为5~10辆,31.0%学校为10~20辆,其中中心城区学校以5~10辆居多,占44.4%,边缘城区学校以10~20辆居多,占50.0%。见表4。

注:()内数字为构成比/%。

2.2.6 道路交通秩序维持情况

在人行横道线附近没有交警、交通协管员或者其他专门人员维持道路交通秩序的学校占52.4%,中心城区、边缘城区分别为61.1%和45.8%,地区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 放学时段(15:00-17:00)学校周边步行环境情况

2.3.1 学校门口拥堵情况

73.8%的学校门口有很多接孩子的家长拥堵在学校门口导致过街视线严重受阻情况,中心城区、边缘城区分别为50.0%和91.7%,边缘城区明显高于中心城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1,P<0.01)。

2.3.2 家长接孩子放学的主要方式

33.3%的学校家长主要以自行车/助动车接孩子,步行占21.4%,小轿车占16.7%,三者比重均衡的学校占28.6%,其中中心城区学校家长主要以步行为主要方式接孩子,占38.9%,其次为自行车和小轿车,均为27.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边缘城区学校家长则主要以自行车为主要方式接孩子,明显高于其他2种方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3 学校门口道路主要经过的机动车数量、车速

33.3%学校门口每分钟经过的机动车数量在5辆以下,其次分别为5~辆,占31.0%,10~辆,占23.8%。其中中心城区学校门口道路经过的车辆主要5辆以下,占55.6%,其次为5~辆,占33.3%;边缘城区学校门口道路每分钟经过的车辆主要在10~辆,占37.5%,其次为5~辆,占29.2%。车辆车速主要为20~km/h,占45.2%,其次为5~km/h,占33.3%,其中中心城区学校门口道路经过的机动车车速均低于40 km/h,仅1所边缘城区学校机动车经过车速为40~60 km/h。见表3。

2.3.4 放学高峰时学校门口拥堵情况

64.3%的学校门口存在车辆拥堵、车不让人情况,其中中心城区学校为44.4%,边缘城区学校为79.2%,边缘城区高于中心城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P<0.05)。

2.3.5 在学校门口经过的自行车及助动车数量

38.1%的学校门口道路每分钟经过5~辆自行车及助动车,26.2%学校每分钟经过10~辆。其中中心城区主要以5~辆居多,占44.4%;边缘城区主要以10~辆居多,占37.5%。见表4。

2.3.6 道路交通秩序维持情况

52.4%的学校人行横道线附近没有交警、交通协管员或者其他专门人员维持道路交通秩序,其中中心城区为61.1%,边缘城区为45.8%,不同地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4 平时时段(上下学以外时间段)学校周边步行环境情况

2.4.1 道路交通秩序维持

有66.7%的学校附近人行横道线没有交警、交通协管员或其他专门人员维持道路交通秩序,中心城区、边缘城区分别为75.0%和61.9%,不同地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4.2 学校门口道路经过的机动车数量与车速

47.6%的学校门口道路每分钟经过的机动车数量低于5辆,其次是5~10辆占33.3%,尚有部分学校门口多达20辆。见表3。

2.4.3 学校门口道路上经过的机动车车速

在学校门口道路上观察10 min,门口经过的机动车平均速度以20~40 km/h居多,占52.4%,其中中心城区以5~40 km/h居多,边缘城区以20~40 km/h居多(表3);35.7%学校门口经过的机动车最大车速低于40 km/h,33.3%学校低于60 km/h,26.2%学校低于20 km/h。见表5。

注:()内数字为构成比/%。

2.4.4 学校门口道路车辆拥堵情况

门口存在车辆拥堵、车不让人情况的学校有52.3%,中心城区、边缘城区分别占33.3%和66.7%,中心城区低于边缘城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8,P<0.05),其中存在严重拥堵情况的学校2所,均为边缘城区学校。

2.4.5 学校门口经过的自行车及助动车数量

42.9%学校每分钟经过5~辆,26.2%学校每分钟5辆以下,23.8%学校每分钟10~辆,其中经过中心城区学校车辆在5辆以下居多,占44.4%,边缘城区以5~辆居多,占54.2%(表4)。

2.4.6 学校门口设摊情况

14.3%学校门口10 m范围内有乱设摊点现象,中心城区、边缘城区分别为16.7%和12.5%,地区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随着城市机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也不断上升并居高不下,在中低收入国家,车祸罹难者中很大比例是道路使用者中的弱势群体(行人、骑自行车者)[3],上海市中小学生的主要伤害死因是道路交通事故,其中行走时致死的比例最高[2]。

人、车、道路在特定环境中构成了道路交通事故的成因,良好的步行环境是保障步行者特别是儿童步行者行走安全的基本要素。有研究发现儿童交通伤害主要发生在上学期间[4],说明上下学道路交通环境对儿童步行者的安全步行尤为重要。调查显示尚有一定比例的学校附近100 m处没有“注意儿童”的警示标志,50%以上学校上下学高峰时段没有交警或协管员等管理。调查还显示,70%以上学校在上下学高峰时校门口存在车辆拥堵、车不让人的情况,近15%学校10 m内有乱设摊现象存在,妨碍儿童的正常行走,增加了儿童的步行安全困难。因此,应加强多部门合作,加强学校周边道路环境的整治,设立必要的交通警示标志,在学校上下学高峰时段提供一定的交通管理等举措,以提高儿童的步行安全性,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

在道路交通事故中起主导作用的始终是人的因素,其中机动车驾驶员是导致交通事故的主要因素之一,违章超速开车是主要肇事原因[5]。调查显示,部分机动车经过学校时车速在40 km/h以上,对儿童步行者产生安全隐患。因此加强对机动车驾驶员的管理,加强交通法规宣传,加大交通执法力度,对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至关重要。 同时,应对儿童适度开展各种形式的安全教育,提高儿童对道路交通法规及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提高儿童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安全步行能力,使学生理解“校门口我减速”的重要性并能传递给父母和身边的驾驶员。

“以人为本”是道路安全的根本出发点,道路伤害的主要危险来自于交通环境,应从道路、车辆、交通运输量、安全法规、保护和防范设备等层面,构建避免导致人类失误的交通安全系统[3]。因此,加强多部门合作,整治学校周边不良环境,改善学校周边不安全设施,增加人力物力,加强执法力度和交通安全教育,为儿童步行者营造一个安全稳定的步行环境对降低儿童交通伤害的发生有着重要作用。

(志谢:本文曾得到徐汇、长宁、闸北、闵行、宝山、奉贤等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学校卫生专业人员的帮助,在此一并致谢!)

摘要:目的 了解学校周边道路交通环境状况,为社区学龄儿童步行安全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分别在上海市中心城区和边缘城区随机选择3个区,在所选区中各随机选择1个社区,以所选社区内所有学校作为调查对象,于2009年1月对6个社区内42所中小学校周边道路交通步行环境进行实地调查。结果 28.6%的学校大门100m附近没有“注意儿童”交通标志,76.8%学校门口人行横道线没有设置交通信号灯,45%以上学校门口经过的机动车平均车速在20~40km/h;上下学高峰时,70%以上学校存在家长拥堵在学校门口导致过街视线受阻情况,60%以上学校门口存在车辆拥堵、车不让人情况,50%以上学校附近人行横道线没有交警、协管员或其他专门人员维持交通。结论 应加强多部门合作,改善学校周边道路交通环境,为儿童步行者营造一个安全无障碍的步行环境。

关键词:安全,机动车辆,组织和管理,学生保健服务

参考文献

[1]杨功焕,周脉耕,黄正京,等.中国人群1991-2000年伤害死亡的流行趋势和疾病负担.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4,25(3):193-198.

[2]冯晓刚,杨青,陈依.2001-2004上海市中小学生伤害死亡流行病学分析.上海预防医学杂志,2005,17(5):203-205.

[3]王声湧.道路交通安全:全球共同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4,38(3):147-148.

[4]孙奕,严春香,李双喜,等.用X-11模型对儿童伤害住院季节变化规律的研究.现代预防医学,2006,33(10):1850-1853.

适合在学校周边创业的项目 篇3

长时间吃食堂未免有些单调,于是众多学生纷纷走出校门,寻求更便捷、更廉价的就餐方式。去年,下岗职工陈为尚在江苏省阜宁中学门外不远处开了家“蓝天小吃店”,打出醒目的招牌“学生代伙”:早餐是粥、包子、馒头等,午餐是二菜一汤,晚餐是机动餐。一日三餐共12~20元。他还根据学生的营养需求和季节特点,每周制定食谱,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暑期辅导期间,学校食堂很不完善,学生几乎都跑到这儿就餐,开学后势头不减,以至人满为患,陈为尚不得不紧急扩点经营,月纯收入3000~5000元。大学旁的小吃店与中学旁的不同,大学旁的小吃店可以向酒店形式靠拢,因为中学生是不允许饮酒的,而大学生不严格禁酒。同学生日、老乡相聚、同寝室的同学打牙祭等等,都需要有酒助兴。当然,小吃店的酒、菜均要以中低档为主,要突出特色风味。

【修补店】

修补店属“拾遗补缺”一类,一般人是看不上眼的,实际上在学校周边开修补店却有很大的市场空间。修补店的门面可以不大,但经营项目要全,如修笔、修伞、修拉链、补鞋、补袜、补衣服等。学生运动量较大,动作幅度也较大,难免损坏衣鞋。他们大多数不会缝补衣物,自然不会自己修补。这些物品储量又有限,缺了哪件都不行,损坏后往往急着要修补。修补店生意好的话,平均每天净收入在30元左右。

【打印店】

打印店的投入相对较高,还要有一定的文化基础和技能。大学旁的打印店的目标消费群毫无疑问定格在大学生身上。现在大学生毕业前,都要精心准备自荐书,而且动辄几十份、上百份,以便到人才市场上找“婆家”。自荐书某种程度上代表一个人的素质,油印当然不行,而激光照排机、复印机价格较贵,一般人没有必要配备,只得求助于打印店。“本科生自荐书是一本书,硕士生的是几页纸,博士生的是一页纸”。一届届的大中专毕业生为打印店提供了流动却稳定的客源。不过,打印只是基本技能,设计才是最重要的。只要你设计得新颖别致,即将毕业离校的大学生为了找到好工作,才不会在乎钱多少呢!另外,平时的课件打印和本科、硕士、博士的论文打印都会是打印店长期的业务范围。

(北京 顾志波)

xxx小学学校周边环境自查报告 篇4

学校领导和每个教师把学校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作为学校的重点工作来抓,为此成立了校园综合治理领导小组,并且制定了《校园综合治理领导小组职责》,在职责中明确规定:校园综合治理领导小组成员负责与当地治安机构的联络和合作,及时对学校周边环境予以整顿和清理;加强学校内部的治安值班工作的检查和落实,积极采取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措施;加强门卫工作的指导和检查。

首先,加强组织领导,健全组织机构,完善了各项制度。建立了以校长——综合治理领导小组——班主任——学生安全联络员组成的分布广泛、功能齐全、整体联动、效果明显的综合治理防范体系。

其次,系统深入地开展“创建交通安全文明学校”的活动,把交通安全工作作为学校周边环境综合治理的重要内容来抓。

第三,加强法律常识的学习,在学生知法的前提下,提高学生的守法意识,预防其犯罪。

第四,认真开好家长会,使家长充分认识到自己在预防青少年犯罪中的重要作用,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有机的结合起来。第五,充分发挥学校少先队及其先锋模范作用,每月创办一期内容丰富的教育专版,每星期利用“校园之声”广播站对学生进行法制宣传广播,发挥了其重要作用。

第六,充分发挥法制副校长的作用,对学生进行各方面的讲座。加强学校值班护校工作,学校每天派两名教师和一名领导进行值班护校工作。

2017

金龙王庙小学

学校周边环境治理报告 篇5

为了深入贯彻各级安全工作会议精神,不断优化学校及其周边治安环境,我学区针对《市、县学校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考核指标体系》对所辖15所学校安全工作及其周边的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进行了认真的自查、排查与整治工作,现将自查情况总结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健全工作机制。

学区非常重视学校学校及周边综合治理工作,与乡党委、政府成立了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各学校与村委会成立了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各学校为加强安全管理,重新修订、完善了各项安全管理制度以及安全目标责任制,形成了安全管理工作机制。学校教职工实行了明确的责任分工,层层落实了工作责任制、安全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

各学校定期召开全体教师会以及安全班会,及时通报交流情况,加强教师、学生的安全教育与管理。学校定期进行学校财产和各项安全的自查工作,及时排除了安全隐患。

各学校组织教师和学生家庭家访,对学校周边的治安状况进行了认真的调查研究,认真排查了学校周边存在的问题,及时加以协调解决。

二、学校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自查情况:

1、学校安全信息渠道畅通情况:学校建立了“教师通讯联络网”和“学生安全通讯联络网”,确保了校长、各责任人、班主任、学生之 1

间的信息畅通。另外,学校还建立了“家校联系记录表”,要求班主任与任课教师定期家访或与家长取得联系。学校还经常发放“安全教育一封信”,让老师、家长承担起自己的安全职责,切实加强学生校内外的安全教育与管理。

2、学校进行了形式多样的安全教育常规工作。

(1)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了学生的安全意识。学校利用校园黑板报、校园广播系统、班会及国旗下讲话等形式对学生进行安全知识宣传和专题讲座,分期分专题向学生进行了防溺水、交通、消防、意外伤害、防盗、防震、防火、防毒、饮食以及多发病常见病的预防和宣传教育等安全教育。各班也充分利用黑板报和可利用的一切机会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让他们随时随地牢固树立安全意识。

(2)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安全教育活动,培养学生良好行为安全习惯。组织各种活动教育学生,开展队活动、班活动,在学生中广泛开展安全讲座、安全知识竞赛、主题班会、征文比赛等活动,将安全教育寓于日常活动之中。

(3)重点做好学生课外、校外活动和上下楼梯、出入教室安全管理工作。学校加大了值周教师和导护学生的巡视力度,对学生在校园内的不良行为特别是不安全的行为进行监督检查,引导和教育学生遵守学校常规管理制度,在课间上下楼、出入教室时有序出入,课间休息时不攀高、不跳台阶、不追跑、上厕所不拥挤、不做危险性游戏等。各班主任、教师对学生出现的不安全现象及时纠正,对严重违反纪律的同学及时告知家长,结合家庭共同教育学生。

3、加强了饮食卫生管理工作。各学校重视学生的饮食安全,加强了用餐卫生以及饮用水的监督与管理。切实保障师生的身体健康。同时教育学生不吃不买街头无照、无证商贩出售的各类食品(或三无食品),确保饮食安全。

4、加强校内外(尤其是上、下课时)的安全管理:

(1)加强学生养成教育,预防伤害事故的发生。学校非常重视常规管理工作,为了加强常规养成的精细化管理,开学初各学校完善了《学校安全管理制度》,加强了值周检查,学校与各班制定了一系列安全及养成教育的方案措施,加强了对学生的纪律及安全意识教育,养成了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坚决杜绝伤害事故的发生。

(2)每天值日领导和值日教师要严格按学校规定定时定岗值勤,加强巡视,对学生在校园内的不良行为特别是不安全的行为进行监督检查,引导和教育学生遵守学校常规管理制度,在课间上下楼、出入教室时有序出入,课间休息时不攀高、不跳台阶、不追跑、不打闹、上厕所不拥挤、不做危险性游戏,禁止学生出现在楼内外爬窗台、爬楼门、坐栏杆、滑栏杆、等违规现象。各班主任、教师通力合作,对学生出现的不安全现象及时纠正,对严重违反纪律的同学及时告知家长,结合家庭共同教育学生。

5、重视安全保卫与安全检查工作。学校加强门卫管理,对外来人员、进行登记、核对,不让陌生人随便进出校门,确保学生人身安全。晚上和假期中值班人员多巡逻、多留心、多检查,确保了学校财产安全。

学校严格执行定期的安全检查制度,每月对学校“教室” “办公室”进行一次大检查,时刻留心校舍安全,保护学校财产安全,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及时进行修理,防患于未然。加强用水、用电的管理以及易燃易爆危险品、消防器械的检查,定期检查设备设施,排除隐患。加强图书室、微机室、实验室的重要部位和场所除按规定配备灭火器材外,还要经常检查用电线路是否完好,电器设施设备安装是否符合规范要求,凡有安全隐患立即更换或纠正。学校值周人员经常检查门窗是否关闭,财产有无丢失、损坏;对电脑、实验室、多媒体教室等教室加装了防盗门措施;对贵重设施设备落实保管负责人。

三、排查出的主要问题。

各学校经过认真自查,发现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中心小学、汤浴附中、鲁沟小学、程沟小学校门临马路,附近缺少交通警示标志,存在很大交通安全隐患。

2、汤浴附中、温泉小学、程沟小学等附近有小卖部,卖零食等物品,对学校的食品、卫生管理造成了不良影响,对学生的人身安全造成了安全隐患。

3、唐青小学、桑园小学、太石小学等校园土围墙倒塌,校园四处敞开,闲杂人员经常出入学校管理困难,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4、中心小学操场没有围墙,农用车、牲畜经常经过,对学校上两操、体育课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5、温泉小学、唐青小学校舍陈旧,屋面漏雨、椽、檩腐朽校舍存在安全隐患。

6、中心小学、电峡小学、化川小学、桑园小学部分学生上学途经河道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四、今后工作措施。

1、与乡政府、村委会紧密协作,及时排除和解决存在的潜在威胁和隐患,为学生创建一个安全和谐的学习环境和学习秩序。

2、继续加强学校的安全宣传教育活动,使安全掌握必要的安全常识,提高自身的自救、自护意识。

3、充分发挥家长的积极作用,与家长建立紧密的联系,形成家庭、社会、学校三位一体的安全网络。

4、进一步加强学校的安全管理与安全检查,防微杜渐,从根本上杜绝一切安全隐患。

总之,学校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从讲政治、保稳定、树形象、促发展的大局出发,面向全体师生,坚持了“预防为主,标本兼治”的工作原则,以提高广大师生安全意识为核心,认真地开展了安全教育活动与自查整改工作,提高了师生的安全意识,掌握了基本的自救自护知识,认真落实了各种安全防控措施,明确了安全分工与职责,严格落实学校安全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切实杜绝了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学校安全工作事关广大师生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事关教育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我学区将在扎扎实实地开展安全教育工作上,加强同共建单位的联系,以确保学校及其周边地区治安的长期稳定。

学校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自查报告

清水县白沙学区

学校周边环境治理报告 篇6

自查报告

一、校园及周边环境治安整体情况

为了全面贯彻全国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暨萍乡市争创“文明城市”工作会议精神,加强学校周边环境的治理工作,学校领导和每个教师从实践“三个代表”的高度出发,把学校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作为学校的重点工作来抓,为此成立了以陈如松同志为组长,以程异、曾庆虎、谭金国、李陵萍、颜克萍、沈萍生、宋国勇、彭勇、滕新华、凌敬安等同志为组员的校园综合治理领导小组,并且制定了《校园综合治理领导小组职责》,在职责中明确规定:校园综合治理领导小组成员负责与当地治安机构的联络和合作,及时对学校周边环境予以整顿和清理;加强学校内部的治安值班工作的检查和落实,积极采取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措施;加强门卫工作的指导和检查。及时向学生和教师了解有关影响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的情况;经常性地与派出所互通情况,并在派出所的指导下,做好治安防范工作;收集学生向学校提供的治安状况信息,做到心中有数,通过机构的成立和职责的制定各领导小组都能主动积极地开展工作,发挥各自的职能,使校园及周边环境治安整体情况良好。

二、校园及周边治安整体情况

开校初学校安全领导小组对全校的安全隐患进行了全面的排查,对安全隐患最大的学校电路,近期内正在进行改造。对小的隐患,及时地进行了排除。校园内没有重大的安全隐患。

1、校园靠社区办公室处和旧教学楼后面有三处围墙出现开裂,需及时修复。

2、学校的办公楼和老教学楼的房屋结构都是空心板结构的建筑,不防震。

3、学校化学实验室存放一些废弃的化学药品没有得到正当处理。

4、老教学楼的天花板的石灰粉脱落比较严重,出现砸伤人的现象

5、校门口右边不到5米处就有一家不锈钢门窗制作店,每天的噪音严重影响到学校的正常教学工作。

6、学校大门口就是菜市场,过往人流大,交通严重阻塞,影响师生的正常出入。并且在校门口每天有流动商贩摆摊设点,阻碍交通,严重干扰我校教学的正常运行。

7、我校周边有四家网吧,它们都接收我校学生去上网玩游戏,致使学生都上学迟到,甚至旷课。

8、我校地处人流多而又复杂的菜市场,校门口的小卖铺、饮食店、商店较多,每当中午或是下午放学时,都有一些社会上的不良青年聚集在这些店的附近,不时敲诈学生钱财,扰乱我校的正常教学秩序。

9、校门口有些商店还向学生出售香烟、槟榔等,严重危害学生的身心健康。二 校园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防范体系建设情况

首先、加强组织领导,健全组织机构,完善了各项制度。建立了以校长——综合治理领导小组——班主任——学生安全联络员组成的分布广泛、功能齐全、整体联动、效果明显的综合治理防范体系。

其次、系统深入地开展“创建交通安全文明学校”的活动,把交通安全工作作为学校周边环境综合治理的重要内容来抓。

第三、加强法律常识的学习,在学生知法的前提下,提高学生的守法意识,预防其犯罪。

第四、认真开好家长会,使家长充分认识到自己在预防青少年犯罪中的重要作用,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有机的结合起来。

第五、充分发挥学校团委其先锋模范作用,每月创办一期内容丰富的教育专版,每星期利用“校园之声”广播站及国旗下讲话对学生进行法制宣传广播,发挥了其重要作用。

第六、充分发挥法制副校长的作用,对学生进行各方面的讲座。加强学校值班护校工作,学校每天派两名教师和一名领导进行值班护校工作,对学生校舍派保安专人进行夜间的管理。

当然我校的此项工作还存在着这样和那样的问题,请上级领导给予指导并帮助解决。

安源区第一中学

学校周边食品安全整治亟需加强 篇7

记者来到北京市丰台区某中学旁,采访了两位正在外面地摊吃面条的学生。

“你好,请问你是这个中学的学生吗?”

“是的。”

“外面的小吃你挺喜欢吃吗?”

“喜欢啊,挺好吃的。”

“可好多小吃被爆出是很不健康的食品,对身体的健康很不好的。”

“还行吧,一直吃都没觉得有啥问题啊。不是说我们现在吃的酸奶是皮鞋做的吗?我们从小吃的奶粉也有不健康的东西,都吃习惯这些了我们的身体应该抵抗力很强了吧!”他很幽默地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你怎么没在校内吃饭?”

“学校的饭菜不好吃,不想在学校吃,就出来了。”

随后记者想起近几个月来各地的学校为了吸引学生就餐,不断地推出各种新式的饭菜,不少学生拍下照片发上网络,照片一出立刻引起了众多网友的关注。之后这些新奇的饭菜被网友“亲切”地命名为“黑暗料理。”

“那你觉得学校的伙食怎么样?”记着对学校饮食的问题提出疑问。

“还可以吧!我们不是经常在学校吃的。”

“听说最近网上有关学校的‘黑暗料理’挺火的,你知道吗?”

“知道啊,哎呀,我们学校也有!”

“你们学校也有‘黑暗料理’?那你对这些‘黑暗料理’有什么看法?感觉怎么样?”

“啊?其实就是不知道食堂的师傅到底做的是啥,反正跟平时吃的不一样,什么样的东西都做的出来。觉得挺有意思的。”他有点不好意思地笑了笑。

“听说学校食堂有些饭菜的卫生不是很好,甚至有出现过虫子一类的东西,是真的吗?”

“是啊,这个算是正常的了。其实还是觉得食堂的饭比较好一点,确实比外面的饭安全很多。就是价格贵啊,卫生不是太好。所以很多都来外面吃,外面有的饭价格很便宜,而且可以吃饱。顺便可以换一下口味。”

与这位中学生的对话我们可以看出,学生对学校的饮食还是认可的。只是学校的食堂在环境卫生方面、口味、价格方面还需要改善。

下午,记者来到位于新街口的某学校门口,发现门口的两边早就摆满了各种小吃推车,卖臭豆腐、烤肉串、煎饼还有一些被曝光的垃圾食品。每个车的窗口都站着学生,推车的老板在不停地忙碌。炸鸡排的锅里满满的油被火烫的滋滋响,里面的鸡排一个个的排放在一起。我们无法得知这些鸡排如何得来,而用来炸鸡的油又黑又浓,到底是不是健康的食用油我们也无从知晓。那边卖煎饼的大叔用自己的手拿起火腿肠放入煎饼

据了解,进入春夏季以来,为预防春夏学校及托幼机构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北京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集中力量,从新学期开始,启动了对学校及托幼机构食堂开展了专项整治活动。对整治中发现的问题,均依法立案查处。

为了进一步加强校园及周边食品安全工作,全面提升校园食品安全水平和保障能力,确保师生饮食安全,全国各地出台了有力的措施。比如湖南省食药监局印发了《湖南省2014年校园及周边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在全省开展了校园及周边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这次专项整治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开展“五个一批”专项整治,即查处一批制售假冒伪劣食品案件,取缔一批存在较大食品安全隐患的生产经营单位,曝光一批违法违规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引导一批“四小”食品生产经营主体(小作坊、小餐饮、小摊贩、小超市)规范生产经营,创建一批食品安全生产经营示范单位。进一步规范校园及周边食品生产经营秩序,净化饮食消费环境,消除食品安全隐患,确保不发生群体性食品安全事件,切实保障广大师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这次专项整治的范围包括:一是全省范围内所有普通高等院校、职业技术院校、技工学校、中学、小学、幼儿园和托儿所等各级各类学校的食品生产经营活动。二是校门两侧及街道对面两侧200米范围的食品生产经营活动。三是向学校配餐(含托餐)的食品生产经营活动。

近期,湖北省食药监局组织武汉市局及黄陂、硚口区局联合开展了打击非法经营儿童食品专项行动。省、市、区局出动执法人员40多人,检查食品经营户300余户,检查仓库7个,当场查扣“魔烟”类儿童食品12.5箱、7500余袋。“魔烟”又名魔爽烟、爽果粉,是一种果粉类食品。长期食用会引发儿童呼吸道和食道疾病,且产品名称、包装和吸食方式会对儿童产生“吸烟或吸毒无害”的不良诱导,系国务院食安办要求依法查处的不合格产品。

宁夏回族自治区食品安全委员会近期也下发了《全区整治规范校园周边食品安全工作实施方案》,决定开展为期6个月的整治规范行动。整治行动将校门两侧100米范围内的食品摊贩、食杂店和“小饭桌”以及食品加工小作坊等列入规范管理范围。对有一定设备条件和卫生条件的食品摊贩,指定在划定区域从事食品经营活动,重点加强对食品摊贩的食品原料来源、加工制作过程、从业人员资质和环境卫生等的监督管理,严防把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销售给学生。中小学校校门两侧100米范围内允许不超过4家小摊贩设点经营,不允许在校门口随意摆摊设点经营食品,对非划定区域内的食品流动摊贩坚决予以取缔。校园周边食品摊点只能经营早点、小吃、小食品等,禁止经营自制乳制品、生食肉品、凉拌菜等列入高风险品种目录的食品。要实现校园周边食品经营单位、食品小摊贩和“小饭桌”持证率达100%,食品进货销售台账建立率达100%,“三无”、过期和假冒伪劣食品清除率达100%。

大安市学校周边地区卫生状况调查 篇8

【关键词】学校周边地区;食品卫生;卫生监督

为了解学校周边地区食品卫生,预防集体性食物中毒,我们于2008年10月,对大安市21所学校周边地区的食品卫生状况进行了调查。

1对象与方法

随机抽查了全市2所中专、9所中学、10所小学的校门外50米内饮食店75户,小卖店45户,食品摊点78户。按《食品卫生法》和创建“国标”规定内容,填写统一表格,进行现场调查。调查内容:饮食店二证情况(卫生许可证、从业人员健康证),餐具消毒保洁情况,熟食间、食品仓库、环境卫生、防蝇防尘设施;小卖店主要调查二证情况及食品标识;食品摊主要调查二证及销售卫生情况。

2结果

2.1饮食店卫生情况查75户,71户有卫生许可证,占94.7%,4户无证,占5.3%,查从业人员548人,53人无健康证,占8.6%,超范围经营的有8户,占10.7%。提供的餐具大多数是一次性餐具,小餐具的消毒采用药物。大多数店面布局流程不合理,加工供应场所较小,功能分区不全,熟食间门敞开,无消毒水,而且里面放一些杂物。80%的店冰箱生熟混放,垃圾散放,洗净的菜着地放,洗碗池不专用洗蔬菜。10%的店厨房砧板发霉,苍蝇多,餐具保洁柜内放调料,食品仓库不专用。

2.2小卖店卫生情况查45户,42户有卫生许可证,占93.3%,无证3户,占6.7%。查从业人员108人,有健康证的94人,占87.0%,无证14人,占13.0%。查出超范围经营的食品(水果、散装糕点等)9户,占20.0%。主要经营品种为定型包装食品。抽查450件食品(每个店10件),“五标”不全的56件,占12.4%。过期食品19件,占4.2%。食品着地放,仓库、柜台食杂混放严重。

2.3食品摊卫生情况校门外50米内的摊点98%无卫生许可证,查78户摊点,从业人员大多数为下岗职工或无业人员,共103人,只有18人有健康证,占17.5%。全部为流动摊点,早、中、晚出现在学校门口附近。主要经营品种有盒饭、煎饼、油条、炸鸡翅、茶叶蛋、包子、豆腐脑、饭包、炒货、烤肠、冷饮等。全部露天经营,大多数采用流动车辆,无固定门面,无上、下用水,无防蝇防尘设施。盛放食品的容器用具不洁,食品生熟不分,餐具洗涤为两盆水,大多数有反复使用现象,餐具不消毒。操作人员个人卫生普遍较差。有的摊点设在垃圾箱附近,环境差,苍蝇多。

3讨论

学校周边地区的食品卫生状况直接影响到学校师生的身体健康。从以上调查结果看,学校周边地区是一个食品卫生薄弱区。饮食店无证经营、从业人员无证上岗、超范围经营及卖过期食品,这种状况令人担忧,它反映出食品卫生监督执法力度在该地区未深入进行。首先是对学校只加强了集体食堂的管理,忽视了个体营业;其次是经常的卫生监督少,往往是在与学校配合检查时监督一次,甚至一年内也不监督一次;三是工商、税务部门划片经营,定点定位差,没有加强取缔学校内、外的食品摊点;四是监测采样、索证以及罚款较少,致使摊主无视《食品卫生法》的管理约束,且大胆经营。一些店主只为了赚钱,卫生意识较差,法制观念不强。食品摊点是无固定经营的流动大军,逢检查就回避,检查一过又返回原地,无防尘防蝇设施,餐具不消毒,个人卫生差,无健康证,经营最混乱,管理难度最大。

4建议

学校周边环境治理措施 篇9

学校周边环境治理措施

为切实加强我校安全管理工作,净化育人环境,保障学生安全,维护校园及社会稳定,对学校及周边环境进行专项整治,营造安全的育人环境,特制定如下措施:

一、加强领导,落实职责

为切实加强对学校及校园周边环境专项治理工作的领导,学校成立领导小组,由校长李春安为组长,副校长郭民、杨静伟为副组长,其他中层领导及相关人员为成员,小组具体负责对本项工作的组织领导、责任落实及工作实施。

二、落实责任,强化监督

为了加强学校对安全工作的管理指导、督促,按照有关要求,明确校长为学校及校园周边环境专项整治工作第一责任人,主管副校长为直接责任人,班主任为各班第一责任人,任课教师为该节课的第一责任人;学校与家长签订安全责任书,并加大督查力度;同时,本着“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严格执行责任追究制。对因工作失职,玩忽职守或教育不当等原因造成的安全事故,要从严追究责任人的责任,确保学校及校园周边环境专项整治工作落实到位。

三、完善制度,有章可循

结合学校实际和学校及校园周边环境专项整治的工作要求,逐步

建立健全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使得相关的各项工作有章可循,并在实际工作中依法办事、依章办事,狠抓落实。

四、根据实际,明确重点

根据法库县教育局关于集中开展学校及校园周边环境专项整治行动的通知,学校确定以下几个方面作为学校及周边环境进行专项整治的工作重点:

1、交通安全、食品安全、消防安全、人身安全等教育;

2、加强未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及法制教育,切实提高师生的遵纪守法观念;

3、开展网络安全教育,提高学生抵制网络文化中的腐朽、消极内容的能力;

4、加强对校舍和教学设施的安全检查,对容易引发火灾、存放危险品及人员集中的场所(如:多媒体教育、档案室、微机室、实验室、锅炉房等)要做重点检查,对消防设施进行定期维护,及时排除不安全隐患,严防伤人事件的发生,确保学生的生命安全;

5、加强校园周边环境的综合治理工作;

6、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创建宽松、民主、和谐的心理环境;

7、做好贫困学生的帮困结对助学,加强控辍保学工作,消除社会不稳定因素。

五、广泛宣传,增强意识

整治学校及校园周边环境,创建平安校园是当前确保师生的生命财产安全的重大举措。因此,要充分利用升旗仪式、班会、团队会,以讲座、板报、宣传栏等形式广泛宣传有关的法律常识及安全保护措施,加强学校及周边环境进行专项整治工作的实效性,引导和教育师生增强做好学校学校及校园周边环境专项整治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强化法制安全意识。

六、加强教育,提高能力

加强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师生的安全防护知识和卫生常识教育、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要注意防电、防水、防火、防毒及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措施等方面的学习,注重自我保护能力的培养,不断提高全校师生的安全防范能力。

七、排查隐患,确保安全

为确保师生安全,按照上级要求全面排查安全和卫生隐患。对学校存在的安全隐患要进行全面深入地排查:

1、户外体育设施;

2、用电设施;

3、交通方面;

4、师生饮水、食品卫生;

5、学生课外活动;

6、环境卫生;

7、教育不当造成的隐患;

8、后进生(特别是有不良行为的);

9、校园周边环境。对以上隐患排查情况均要安排专人负责督促整顿,确保各项安全防患于未然。

八、协调关系,加强治理

学校将尽全力协调与冯贝堡镇各有关职能部门,争取他们多方面的支持;联合派出所等执法部门严厉打击破坏影响学校正常教学秩序的人和事,依法治理周边环境。同时,注重协调与家长之间的联系,取得家长的支持和理解,消除误会、增进了解、密切关系,教育学生不参与集中打架斗殴等事件的发生,远离不洁的小摊、小贩,努力使

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得以正常进行。

总之,我们将举全校师生之力,齐心协力、齐抓共管,为创建和谐平安校园及校园周边环境而不懈努力。

学校周边环境治理简报2012 篇10

周边

东华乡中心小学校园周边环境治理工作简报

2011年以来,市学校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进一步加强了对学校及周边综治工作的组织和领导,加强了工作的组织与协调,各成员单位既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又强化了部门之间的协调与配合,确保了全市学校及周边治安综治工作平稳健康发展。主要内容

一是加强隐患排查。2月中旬和9月初春秋季开学初,市教育局先后组成8个督查组,对全市各个县(市、区)进行学校安全与综治工作检查。共抽查学校200余所,检查情况进行了全市通报。在全国“两会”、国庆节期间和雨季汛期以及中高考期间组织对全市各地学校校舍安全、食品安全、防火安全、交通安全等检查。二是强化管理措施。

⑴加强校园及周边治安工作。我们专门召开了全市学校安保工作规范化管理现场会。全市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分管领导、市直学校校长、市中心城区派出所所长参加了会议。会上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安全保卫工作的通知》,强调要加强校园警务保安室建设工作,并出台了加强学校安保工作6条管理措施。会后,全市各地按照会议精神加强学校警务保安室建设。

⑵加强学校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学校食堂食品管理不规范最容易引发学生群体中毒事件。我们对全市学校食堂、小卖部的经营管理情况进行了全面摸底,研究并下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学校食堂、小卖

部管理工作的通知》,出台了10条规范管理措施。

⑷加强学校监控系统建设。全市各地城区学校按照全市学校安全工作规范化管理现场会要求投入资金安装监控探头、购买各种安全防范器材,加强校园警务保安室建设。据统计,市直学校监控装置安装率达100%,各地县城学校安装率达90%以上,农村中心小学以上学校安装率达30%左右。这些智能电子围栏,有效地阻挡和威慑了不法分子入侵校园。

存在问题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各部门各成员单位始终把做好学校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针对突出问题,积极开展各项专项整治行动,有力地维护了学校及周边的治安秩序,为广大师生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到目前为止,全市各地没有发生一起重大校园伤害事件,没有发生一起学校重大安全责任事故,没有发生一起重大学校刑事案件。全市学校及周边治安综治工作态势平稳,成效突出。但是,我们学校及周边治安管理仍存在着诸多薄弱环节,安全隐患依然存在,面临的形势不容乐观,必须引起我们高度重视。还有一些学校对安全工作重视不够,防范措施不配套,存在思想麻痹大意、责任不落实、监管不力等问题。另外,对学生的安全和法制教育力度也不够,学生交通安全、防火防毒和防意外伤害等意识不强,自救能力还较差。各成员单位和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责要求,积极参与学校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专项整治行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协调配合,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努力抓好我县学校

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工作。

解决措施

一要摆上重要位置。要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切实抓好学校及周边地区的治安管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做到思想到位、领导到位、组织到位、保障到位。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要求,主要领导要经常过问学校及周边地区的治安情况,切实帮助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分管领导要全面掌握所在地学校及周边的治安动态,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相应的工作措施。二是要实行整体联动。这项工作不单是哪一个部门的工作,各相关部门要密切配合,要按照省综治委2012年下发的《学校幼儿园及周边地区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规程(试行)》的要求,逐步建立起“部门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并结合各自工作实际,研究制定本部门集中整治的具体办法和措施。

三要严格责任追究。各成员单位要严格按照工作职责,继续强化“一把手”负责制,实行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要进一步健全完善安全工作责任制,将任务和责任层层分解,落实到人。要层层签订责任书,并严格实行责任追究。

四是建立长效机制。开展学校及周边治安集中整治专项行动,是解决突出治安问题的一种有效手段,但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需要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落实长效管理措施。要坚持整治和建设并重的原则,边整边建,努力把集中整治与日常管理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加强信息交流、联席会议、治安分析、督促检查等制度建设。综治

学校周边环境治理报告 篇11

[关键词]“李陵碑”;泛沙泉墩;环境变迁

[中图分类号]K8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4)22-0042-02

一、“李陵碑”的由来

“李陵碑”位于嘉峪关市新城镇泥沟村西北的新城草湖东缘,南距泥沟村3公里。地理坐标为北纬39 °55 '59",东经98 °29′ 17.7″,高程1435米。1989年1月17日,嘉峪关市人民政府将其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李陵碑”实为泛沙泉墩,是明代的一座墩台。据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李应魁撰写的《肃镇华夷志》记载:“泛沙泉墩,亦去城(肃州城)四十五里。先年无墩,此处有沙湾,藏虏常截哨马墩军。嘉靖三十五年(1556),兵备陈其学添筑,今虏或不能掩伏,而瞭望亦为之近便矣。”①就是说,此墩台修筑于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是防御蒙古骑兵的。清乾隆二年(1737)黄文炜撰写的《重修肃州新志》记载:“泛沙泉墩,亦去城(肃州城)四十五里。先年无墩,此处有沙湾藏虏,因添筑此,虏不能伏,而瞭望近便。”②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吴人寿、何衍庆撰写的《肃州新志》记载:“泛沙泉墩,离城西北六十里。先本无墩,因有沙窝常藏贼虏,添筑此墩,瞭望甚便,虏遂不能藏。”③三志记述相差无几,后志多袭用前志记述,查“李陵碑”地理位置与地貌,与志载泛沙泉墩相符。杨惠福先生在《遗址新考》一文中亦认为“李陵碑”为泛沙泉墩,④不同的是他认为泛沙泉墩是清代初期新添筑的,有待进一步商榷。

后人附会说,汉武帝时骑都尉李陵率军由肃州北出居延海抗击匈奴,大获全胜,班师凯旋过酒泉,见新城一带水草茂密,四面沙丘回护,是屯兵休憩的好地方,便下令在此驻扎。李陵为表征战匈奴的功绩,便命令将士夯筑了一座黄土墩台,刻字勒石,立于墩台之上,遂称之为“李陵碑”。

泛沙泉墩之所以称为“李陵碑”,究其原因有三:一是此墩受水影响大,夯土松散,且处于风口之中,风蚀严重,其形状远望如碑体;二是此墩筑在高出水草的一块台地上,墩体斜而不倒,早年人又无法靠近,有神秘色彩;⑤三是李陵为汉代名将,其与匈奴苦战而败降的故事,负载着文学、民族、历史以及人性的多种内涵,千百年来家喻户晓,脍炙人口。李陵曾率丹阳郡的楚兵5000名,在酒泉郡一带教练射术,人们便把与李陵故事稍能沾边的文物古迹都称之为“李陵碑”。

二、“李陵碑”与周边环境变迁

20世纪70年代,“李陵碑”保存尚且完好。1972年,嘉峪关文物工作者对“李陵碑”进行了第一次调查。当时,“李陵碑”位于新城草湖东段居中处的台地上,台地四周较低,生长着茂密的芦苇草,东、南两面尚有湖水。四周有围墙迹痕,东西长约54米,南北长约 50米。碑基大体呈圆形,黄土夯筑,南北长约12米,东西长约10米,高约2.8米。碑身为一土墩,向南倾斜,黄土夯筑而成,夯层厚0.15米,南北宽约2米,东西厚约1.2米,高4米。土墩四角均存木樁,夯层之间尚存芨芨草绳,地面散落近代瓷片。

1985年,第二次全国文物普查时,对“李陵碑”进行了全面调查。此时,“李陵碑”四周湖水环绕,水中生长着茂密的芦苇草。碑向东南倾斜,夯层厚0.12米,高3.8米,四周围墙迹痕、木樁和芨芨草绳等遗物无存。

1989年4月16日,因风蚀和酥碱作用,碑体倒塌。2008年,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时,对“李陵碑”又进行了一次全面调查。这时“李陵碑”四周湖水干涸,裸露黄沙土,10米开外生长有芦苇,东面有一条东西向的便道,仅存圆形土丘状碑基,碑基夯层厚0.12~0.15米,高3.8米,直径11米,周长36.2米。

其实,所谓“李陵碑”碑体是经风雨侵蚀后残存的泛沙泉墩墩台上部,碑基则是泛沙泉墩墩台下部及上部坍塌后的堆积物,四周围墙迹痕为墩台城障遗址。由于明代此地为北虏潜伏之处,泛沙泉墩对瞭望、警戒新城草湖敌情具有重要作用,成为嘉峪关关城东北烽燧线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变迁原因分析

“李陵碑”随周边生态环境的变迁而变化。明代设置墩台的地方多是位置显要的高地,这样便于瞭望。嘉靖三十五年(1556),肃州兵备道副使陈其学修筑墩台时,选择这一地方应是高出周边的一块台地,墩台附近有水源形成湖面,湖边水草茂盛,适宜放牧军马,但离墩台有一定距离,并未环绕墩台,因为没有建于水中的墩台,夯土结构经受不住水的浸泡。志书记载此处多沙湾,这与明代已有的泛沙泉墩的名字相符。明清时期,新城一带人口稀少,人类活动的影响微乎其微,植被保存较好,流沙推进缓慢,自然环境变化不大,对墩台的影响主要是风蚀。

20世纪50年代地质普查时,“李陵碑”周边生态环境仍处于原生态,湖面面积尚有数十平方公里,一望无际,湖中鱼类众多,湖面活动有野鸭和各种水鸟,岸边长着茂密的芦苇、冰草等植物。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周边环境状况开始改变。由于高出生率和大量移民的迁入,新城农村人口激增,农业生产活动和农民日常生活开始影响环境,大量滩涂被辟为耕地,防风固沙的红柳、梭梭被大量砍伐,植被遭到破坏,由于灌溉农田和生活用水开凿了许多机井,导致地下水位下降,泉水枯竭,湖面萎缩,流沙入侵。草湖西北4公里处的北山海拔较低且有一处缺口,常年盛行的西北风把沙子吹向草湖,在植被破坏的状况下,流沙向湖面推移,侵占湖面西北部,使湖水东移,逐渐形成湖水环绕“李陵碑”的情形。由于湖水的侵蚀,在酥碱、冻融、风蚀作用下,碑体倒塌。

进入20世纪90年代,嘉峪关市工农业快速发展,人口增多,城区面积扩大,工厂大量涌现,农业用地进一步扩增,城市绿化用水、居民生活用水、工厂用水、农业用水需求量大,城市和农村过量开采地下水,致使地下水位进一步下降。据统计,20世纪50年代末至今,嘉峪关市地下水位下降了60多米,草湖湖面进一步萎缩,沙侵更加严重,环绕“李陵碑”的湖水消退,露出沙土,出现流动沙丘。

2000年后,嘉峪关市政府采取各种措施,恢复“李陵碑”周边生态环境。首先,在市区建成东湖、南湖等10余座水库,引讨赖河水入库,减少了地下水的开采。在草湖建成了一座总库容达70.31万平方米的拱北梁水库,兼具灌溉、生态维护功能。其次,2002年3月,开始实施新城草湖湿地保护项目,对现有的梭梭、红柳、白刺等珍贵天然荒漠植被加以保护,建设隔离围栏对天然草场进行封育,在草湖外围建设以灌木为主,乔、灌、草结合的防风固沙林,利用现有湖水建设湿地保护示范区,加大对珍稀动物资源的保护,建立湿地保护管理站,定期巡逻、监测,严禁采伐、开荒。通过一系列措施的实施,有效地控制了流沙的扩张与侵袭,保护了草湖湿地水草资源,“李陵碑”周围生态环境得以逐渐恢复。现在,东边是便道,其余三面均为湿地,伴生芦苇、冰草等植物。虽不能与20世纪前期相比,但“李陵碑”周边生态环境已有很大改善。

[注 释]

①明·李应魁撰,高启安、邰惠莉点校:《肃镇华夷志校注》,甘肃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189页。

②清·黄文炜:《重修肃州新志》,酒泉县博物馆翻印于1984年,第228页。

③清·吴人寿、何衍庆撰,吴生贵、王世雄等点校:《肃州新志校注》,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218页。

上一篇:邮政局18年度工作总结下一篇:个人资产评估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