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空的蓝月亮的诗歌(精选9篇)
李商隐是晚唐极具代表性的诗人,其现存的600余篇诗歌中,有60余首直接写到了月亮,计有江月、凉蟾、皱月、斜月、月姊、月娥、月影、霜月等,可见他对月亮的钟情与青睐。李商隐重情、多情也伤情,不幸的身世和复杂动荡的时局、敏感深沉的个性使得他偏爱阴柔的意象。月光下轻柔的一切也易于感动诗人多愁善感的心灵,引发他更多的情思,而月亮也就顺理成章地进入了其审美视野。在李商隐的视野中,月亮不再是一个纯粹的客观外物,而是融入了诗人的特定情感,体现了诗人特定的审美追求和审美情趣,也寄寓了他关于人生独特的哲理思考。
刘学锴在《李商隐诗歌研究》中写道:“李商隐把朦胧意境作为一种美的诗歌境界来刻意追求,而且他那种缥缈朦胧的情思也确实适宜用这种意境来表现。”李商隐诗歌中的意象确实寄托了作者的情感,但究竟象征什么却又难以猜测。再加上意象与意象之间的跳跃性和非逻辑关系的串连,使得辞意缥缈难寻,遂形成雾里看花的朦胧诗境。他的很多诗歌都是以月亮来营造一种朦胧的意境。因为月亮具备这一特质:她空灵、高洁,朦胧、缥缈,可望而不可及;她独立于人类生命主体之外,却又与人类生命主体共存于浩淼的宇宙中。中国人的情感体验、生命历程都离不开月亮的映证和陪伴,比如“晚晴风过竹,深夜月当花”(《春宵自遣》),呈现了作者悠然自得,颇有自遣的意味。诗中风、月、花、竹四个意象构成一个完整的意象群,清风拂过的傍晚,花、竹在月光的照耀下,就像披着一层薄薄的轻纱,显出一种朦胧美,整首诗写得有情有景。再如“昨夜西池凉露满,桂花吹断月中香”(《昨夜》)、“清渠州外月,黄叶庙前霜”(《商於》)、“水亭吟断续,月幌梦飞沉”(《摇落》)、“曙霞星斗外,凉月露盘西”(《和孙朴韦蟾孔雀咏》),将月、露、霜等朦胧的意象结合起来,或表达自己的寂寥孤独,或抒发“望帝而切近君之慕”,或悼怀亡妻,读者只能从那些朦胧的情思中体会诗人的孤寂与愁苦。在诗人眼中,月亮似乎包容着一切,抚慰着诗人敏感多愁的心灵。再如《锦瑟》一诗,这首诗似乎可以看作是追忆华年往事、不胜惘然之作。诗中运用了一系列意象:庄生梦蝶、杜鹃啼血、沧海月明、良玉生烟。这些意象构成惆怅、寂寞、伤感的情思,是诗人心灵世界与客观外物交融的心象,而这所有的一切莫不是在明月的照耀下超越时空的界限,真与幻、古与今、心灵与外物之间也不再有界限。整首诗的意象与诗人的情思浑然一体,诗人将看似毫不相干的意象融入自己的情思中,形成一个完整的境界。李商隐善于把外在的客观物象与心灵中的朦胧情思融合,化为扑朔迷离的诗的意象,以表现其惆怅伤感的心理情绪和复杂的心理矛盾。所以梁启超说:“义山的《锦瑟》等诗,讲的什么事,我理会不着。拆开来一句一句叫我解释,我连文义也解不出来。但我觉得它美,读起来令我精神上得一种新鲜的愉快。须知美是多方面的,美是含有神秘性的”[1]。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首次提到了诗歌的“隔”与“不隔”,后来朱光潜又在《诗论》中讲到:“隔与不隔的分别就从情趣和意象的关系上面可见。情趣与意象恰相熨帖,使人见到意象便感到情趣,便是不隔。意象模糊零乱或空洞,情趣浅薄或粗俗,不能在读者心中现出明了深刻的境界,便是隔”[2]。李商隐的诗歌虽然意象跳跃,诗境朦胧,但却充满亲切可感的情思。读者即使不懂诗歌的内容,也能领会其中朦胧的诗境,所以他的诗虽难懂却与读者没有隔阂。
李商隐的诗不仅做到了诗境与读者的“不隔”,也真正做到了情趣与意象的“不隔”。如《端居》中,“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在这里,月中之景、雨中之景都非一夕之景,青苔与红树也并非眼前实景,但诗人将眼前实景与想像中的景物交织描写,以雨、月来烘托整个气氛,使时间内涵拓展延伸。《子初全溪作》中“战蒲知雁唼,皱月觉鱼来”写全溪的景物,一个“皱”字使月亮既具体可感又形象生动,水中有月,月中有水,鱼在水中游又在月中戏。《赠从兄阆之》中“幽境定携僧共入,寒塘好与月相依”,一个“依”字将月亮写活了,赋予了月亮人性的魅力。意象与情趣的熨帖使得其诗境界顿开,这不仅仅是诗歌本身的境界,更是诗人心灵历程的境界的诗意再现。李商隐诗中的月光或像浮动的寒烟,或像薄薄的青纱,或像迷离的晨雾,营造着朦胧的境界,这种朦胧的意象与朦胧的境界使得他的诗“味无穷而炙愈出,钻弥坚而酌不竭”,并留有广阔的空间让我们感受诗人的情感经历和人生体验,使我们可以从多方面体味诗人的内心世界,从而使李商隐的诗在内涵上表现出朦胧性、多义性的特征。
李商隐深得儒、释、道三家思想的滋养,“童年时代便受业于一位精通五经、恪守儒家忠孝之道的堂叔。青少年时又曾在玉阳山上学道。晚年借佛理解脱烦恼”[3]。所以其思想中儒、释、道三家思想的成分兼而有之。再加上动荡的时世和不幸的身世,使得他对人生的悲剧命运有痛彻的体验与深刻的思考,在他看来,一切都是虚幻的,无法长驻。可是,他明明知道追求的结果只能是幻灭,却不愿跳出情爱囹圄,不愿放弃对理想、对青春、对爱情的追求。他通过杜鹃泣血般的歌吟,引起人们对生命、情感的深情眷恋,引导人们对人生的存在价值做深刻反省。
从个人遭遇来看,李商隐的一生都在凄苦中度过。从他曾祖父开始的几代都只做过县令。李商隐9岁丧父,家境贫寒,幼年时便承担起家庭的重担,尝尽人生的冷暖酸甜。他在《祭裴氏姊文》中写道:“四海无可归之地,九族无可依之亲”。其身世的凄楚,由此可见。在仕途上,他l8岁赴长安赶考,不幸落第。后又参加了多次进士考试,直到唐文宗开成二年才中进士第。人仕后,先在山南西道节度使令狐楚幕府做幕僚,得到令狐楚的赏识。不料令狐楚逝世,李商隐被迫离开。后又入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幕府,并娶其女儿为妻,从而无意中卷入复杂的朋党之争中,致使仕途坎坷。李商隐一生都在颠沛流离中度过,在他短暂的一生中,他曾给无数人做过幕僚,居无定所,漂泊一生。所以诗人对时光的流逝、对人生的悲剧命运显得更为敏感,对自我价值的追求、对生命意识的感叹显得更为迫切。他的许多月亮诗都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比如《城外》“露寒风定不无情,临水当山有隔城。未必明时胜蚌蛤,一生长共月亏盈”中,借用蚌蛤与月亮亏盈的神话来抒写感慨,将人生与蚌蛤做比较,并指出人生终究不如蚌蛤,不能与月亮共亏盈。全诗充满了悲情的基调,诗人在面对月亮的圆满时想到的却不是人生的美满,而是人生的不如意,与苏轼“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情感基调截然不同。再如《月》中“过水穿楼触处明,藏人带树远含清。初生欲缺虚惆怅,未必圆时即有情”。前两句写月亮初生时的情态:看似离我们很近的月亮其实远离人间,孤寂清冷地俯视着人间的一切;后两句写初生的月亮有亏损,人们总是叹惜其亏损,并为之惆怅不已,却不知月亮圆时也未必于人有情。诗人劝解人们没有必要为月亮的亏损而惆怅,因为月圆时人生也未必圆满,看似劝慰,实则是无可奈何,连月圆时人都未必圆满,那么月未圆时呢?人生希望的虚幻和缺憾的难免,被诗人以象征的手法表现出来了。
李商隐的诗虽然难懂,却有很多人喜欢,因为他写得很美,情真意切,幽微含蓄,寄寓深远,词藻典雅,并且善用历史典故和神话传说,以象征的手法构筑出脱俗的情境,形成其特殊的美学风格。李商隐富有哲理性的月亮诗,将人类对自我生命内核的探求、对自我生存价值的体认,以朦胧的意象曲折地吐露出来,表现出了强烈的宇宙意识和生命意识。他揭示的人生哲理不是李白那样高昂旷达、俊朗飘逸的生命体验,不是盛唐人士不安于有限生命而向往无限时空的精神幻想,而是一种悲剧的命运情结。晚唐时局的动荡不安,仕途的无望使诗人看不到生活的希望。李商隐不同于初唐诗人的前瞻,也不同于中唐诗人的中兴希望,他用一切无法长驻的眼光,看待世事的盛衰推移,表现出伤悼的情调。
李商隐曾经说过:“行道不系古今,直挥笔为文,不爰攘取经史,讳忌时世”,极力强调了审美的个性。李商隐诗歌中的月亮意象所蕴含的朦胧境界和人生哲理都是为其独特的美学思想服务的。他将诗歌的审美对象由纯粹的客观世界和社会生活转向复杂多变的心灵世界,外物只是他用来表达自己内心情感的媒介,它在经过心灵世界的解读、接受后转化成为心灵世界的一部分。心灵世界的复杂多变,使得李商隐诗歌中的审美对象总是显得扑朔迷离、虚幻缥缈。诗人对月亮的审美有一种倾向,即对月亮的淡雅、清幽、凄冷、虚幻有着敏锐的感受力,与其相应的是诗人孤寂、感伤的心境,相连的景物也多是烟花、清风、秋夜、寒霜。月亮代表着阴柔、宁静,它是对诗人清静虚远的生活情趣在审美情趣上的反映,也体现了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传统哲学。在诗人看来,人与自然的关系不是对抗、驾驭,而是包容、和谐,诗人对月亮的喜爱就是这一关系的典型体现。诗人反复从视觉、听觉、触觉等各个方面描绘他眼中所看到的、心中所想到的月亮。月亮不再是高高在上、清冷孤傲的自然实体,而是可以倾诉一切的知己。如《十一月中旬至扶风界见梅花》中“素娥惟与月,青女不饶霜”;《李花》中“李径独来数,愁情相与悬。自明无月夜,强笑欲风天”;《杏花》中“援少风多力,墙高月有痕”。这三首诗中诗人分别以月下梅花的高洁孤傲、李花的轻明淡素、杏花的寂寞零落自寓,感伤有才而不见赏,慨叹生而不逢时。明月是诗人落寞孤寂的见证者,陪伴诗人左右。霜月、月夜、月痕,月的凄冷、幽暗已经融入到诗人的内心世界。
李商隐因其诗“艳而不靡”,而成为晚唐一代大家。他内心深处有一股沉郁之气,在诗歌写作中直接与内心世界对话,使得其诗境扑朔迷离、幽美细腻。李商隐对心灵世界也作了前所未有的开拓,他笔下的心灵世界层次丰富、复杂奥妙,他将诗歌语言的潜力发挥到极致,并为北宋西昆体开创了渊源。西昆体追求辞藻华美、对仗工整、意旨幽深,是宋代诗学历史上第一个具有独立意义的诗歌体式,又正式开启了宋诗“以文字为诗,以才学为诗”的门户,在这其中李商隐的作用不言而喻。同时,李诗在绮艳的内容、缅邈的文词、长于细腻地表达人的心境意绪等方面也给宋词提供了借鉴。如果说唐诗以外向豪放为主流,那么宋词则以婉约内敛为正统。宋人更注重对内在心灵世界的体悟,他们延续的就是李商隐对心灵世界的开拓这条道路。其实,宋词的言辞、意境、内容在李商隐的诗歌中已经有所体现了,李商隐正是在唐诗发展到鼎盛后开创了属于自己的艺术形式。
参考文献
[1]梁启超.饮冰室文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9.
[2]朱光潜.诗论[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 2001.
在诗歌的天空中
我的思绪犹如展翅高飞的风筝
在蔚蓝的天空中自由飞翔
诗歌让我拥有了一片宽大的云彩
在无边的歌海中
我领略了苏轼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意境
理解了龚自珍范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情怀
在李白的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中我学会了宽容
诗歌让我拥有了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自信
无论潮起潮落
斗转星移
变得只是青春不再的红颜
不变的是我对诗歌那一份
难以割舍的留恋
让我如何感激你
当我走近你的时候
原想拥有一朵浪花
你却给了我全部的海洋
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11、《温顺的月亮》
村姑翠儿
(一)
白天,头也不回的走了
只剩下月光
温暖而驯服
不会在音乐里哭泣
不会在屏前发呆
成为唯一可以占为已有的秘密
她安静的守着一池的清辉
守着属于我们的幸福
从忧伤的旋律中
打捞正在下沉的影子
让灵魂沿着
蓝色的期待行走
她引领着阅读的声音
微尘一样,蹑手蹑脚
向着月光里
尽情的曼舞者靠近
(二)
这一刻
世界需要安静
我们需要安静
关机,掩门
夜和火,与月光一起寂静着
发出你听不到的呼喊
一抹月光
代替了一只小小的木耳
悄无声息
依偎着你的梦呓
12、《我与月亮》
江岚
月色皎洁,
月光明亮,
月中有情宫,
月里有神往。
虽有风云突变,
虽有太阳遮挡,
她还是那样执着,
她还是那样的吉祥!
我天天仰望着夜空的沉寂,
我时时寻觅着月出的迹象,
三百六十五个昼夜,
天天在梦,
月亮出来我高兴,
月亮躲藏我迷茫,
日日在想。
尽管我的手臂不是那么长,
尽管我的胸怀没有那么广,
深知月在天际,
深知月影水中,
摘不到捧不上,
可我还是痴痴的追求
悠悠的向往。
人走月行,
不远不近,
月躲我藏,
不离不弃,
我不傻我不狂,
你永远是我黑夜前行的灯塔,
你永远是我不懈追求的梦想!
13、《半个月亮》
灵山塔下
今晚
只有半个月亮
却丝毫不少满月的明亮
挥一把彩虹
化一张漂亮的吊床
挂在这悠远的天上
独自
躺在吊床上摇晃
思绪却到太空去流浪
是否会遇到流浪的你
也望着半个月亮
沐浴如水的月光?
今晚
只有有半个月亮
却丝毫不少满月的明亮
挥一把彩虹
化一张漂亮的吊床
挂在这悠远的天上
14、《中秋的月亮》
明星雨
黄河之水天上来
连月色
也洇染得一派金黄
为了一个神圣的约定
普天下的炎黄子孙
同把圆圆的希冀瞻望
这是灵魂之上的
一面镜子
谁也不敢俯视
赤子之心
苍天可鉴
说的就是这一轮月亮
15、《家乡的月亮》
鲁阳
家乡的月亮
像少女俏皮的脸
初一微微咧开嘴角
十五变得笑容满面
于是,每一个有月亮的夜晚
在我的心中
都变得好梦甜甜
我倚在窗前
任暖流在胸中激荡
哦,心随你而去
家乡的月呀,
我离你却又那么遥远
但是没有一点关系
思念连着天上人间
因为有情有意
一、诗歌含蓄之美的承继
中国传统的诗教是“温柔敦厚”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中和之美,新月诗人将之加以继承,倡导“理性节制情感”,追求完美和谐。月亮意象的选用便实践了这一理论主张。徐志摩在散文《印度洋上的秋思》中便说:“月光有一种神秘的引力,她能使海波咆哮,她能使悲绪生潮。月下的喟息可以结聚成山,月下的情泪可以培畴百亩畹兰,干茎的紫琳耿。”[2]月平静的表面掩盖不住内在情感浪潮的翻滚,从而形成一种月与情感相生相克的巨大力量。如在《望月》中,诗人对“我爱”,用今昔的命运对比倾诉满腹柔情,在开篇却先以月亮起首,对之进行详细的描写,如同古诗中的比兴手法,这些完全是用来表现月与人的异质同构(“像一个处女,怀抱着贞洁”),以及相似的命运(“挣出强暴的爪牙”)。已不需再度直抒胸臆,情感己洋溢在字里行间。《月下待杜鹃不来》中,诗人与月对话,月儿此时不光是自然物,它被诗人投上了恋人的光影,动态的月显示出时间的流逝,同时也将诗中人等而不遇的焦虑急切融入其中,如同《诗经·关雎》中的感受一般。《半夜深巷琵琶》中,“柳梢头有残月挂”,看似化用古人“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其中的残月喻指“破碎的希望他”,伴以琵琶音、想象以及“等你去吻"的反复,“悲思”与凄楚之情郁积胸口。这些诗都有虚有实,在虚实结合之中,在平静的文字之下,将浓得化不开的情感稀释,却更见其内在的波动。
经过了清末以来的“西学东渐”,在20世纪的二三十年代,科技意识已深入人心。徐志摩自觉地吸收当时西方新的科学思想观念,对自然加深了理解,这均在创作中有所体现。“月亮”意象便也反映了现代天文学等科学知识的深刻影响。在《中秋月》中,诗人在传统文化语境的压力之下,写出了“我肥肥的在天空里飞,伟大的星斗没了光辉”,用以体现“月明星稀”的朴素的自然哲学;但同时,全诗运用拟人手法以“月”的吻自述,其间充满了反讽,颠覆了月圆象征团圆的传统审美心理,用类似自我暴露的口吻写了月的“污浊”和“糟”。针对于传统意义上人们对月宫、玉树、白兔的想象,诗人明确指出“什么是玉兔,什么是树,——/分明是老僵尸的干枯”!对于传统文人对月光的美化,诗人写道:“说什么皎洁,什么团圆,/我有的是丑怪的疤瘢!”并且明确提出“就这光,我哪有这清光,/要不是老阳,他的帮忙?”这里明显突出了现代的科技意识,即月亮作为一个星球自身不会发光,而是借助于太阳光的反射。彻底消解了月亮身上被传统文人所赋予的诗性因素与情感力量,而这是那些习惯于传统思维的诗人所无法能够写出来的。在颠覆的怪异中,在以丑为美的歌颂中,写出了“光明死了的世界”中月的虚伪、丑陋,达到了一种陌生化及审美间离的效果。科学意识与反传统杂糅无间。使得诗人对于月亮的描绘既有传统文学汇总的“宇宙意识”,又反映了现代科学知识的影响。
诗人对时间空间的心理感受能力极强,他一方面承继了传统的时空观,同时以一种生命的激情和新科技的意识扩展月亮的内涵,使月亮超越自身的静止的无生命的自然物状态,具有更为深刻的宇宙意识和生命哲理。如徐志摩所翻译的哈代的诗《对月》中:“新鲜的变旧,少壮的亡,/民族的兴衰,人类的疯癫与荒谬。”月亮早已把人生“看透”“看腻",因此上升到一种哲思的高度。同时,诗人用月亮自身的自然状况变化——圆而又缺、缺而既圆——体现时间的流逝之感,赋予静态意象以动态特征。月亮代表的时光流转是与人的年华易逝、生命的哲思、自我超越等联系在一起的。
二、诗人理想人格的高扬
儒学倡导建立理想的人格,亦即“圣贤”,追求一种高而远的人文理想,要在最坏的环境中达到最高的自觉,故而在这种入世思想中便有强烈的忧患意识。“五四"时期的知识分子虽然表面上“反传统”,但实际上承继了儒家的理想性。他们始终不放弃对理想的追求,这成为一种知识分子的精神气质而“遗传”下来。到了徐志摩这里,他将儒学传统中的人文精神加以继承,追求理想人格的建立,执着于人格的完美、自我生命的高贵尊严,在对理想人格的追求中体察人生与生命本真的意义,他重视人的价值,“对理想和美好事物的执着追求,成为他抒写性灵最突出的特点。”[3]这也其中体现在月亮意象的运用上。
在诗中神秘主义的介入能够看出徐志摩的诗钟情于神秘性,他往往以一种自觉的象征意识表现现实的荒诞,故而表现出一定的波特莱尔色彩:怪异、雄奇。另外,也许是为了有意造成一种神秘感,诗人赋予月以不同色彩,如《爱的灵感——奉适之》中将秘密“化成月的惨绿”,在艺术效果上一方面对人的视觉进行冲击,另一方面也对传统的审美心理进行挑战。
徐志摩由于受西方象征主义等现代主义影响,在诗歌创作中逐渐有了轻灵飘忽、神秘、晦涩的倾向。这种神秘性与朦胧感超越了传统诗歌的含蓄蕴藉,更加难以解读,而有一种类似宗教的情绪在其中。 .
三、诗中比兴传统的接续
徐志摩的诗借助比兴“创造意境,营构意象”,同时,又诉诸想象,极尽创造,使得情思生动,想象丰富华瞻,二者结合运用,使诗具有启发性与感染力,拓展了思维空间,一方面将意象的内涵的多重性展现出来,另一方面创造了清新、温婉、和谐的意境。月亮拥有明润色泽,被看作“青玉”一般;兴之所至,诗人甚至“想攀附月色”,想象中“想也有月,有松,/有更深的静。”;月亮的柔媚特征被看作怀抱贞洁的处女;把月亮的光华比作“披着雀毛的衣裳”,形象而鲜明,把月的银光看作“金银”,月亮的圆盘看成是女子的“迷人的圆脸”;赋予月以灵性与动作,把她看作一个羞怯的新娘。
以徐志摩为代表的新月诗人的重想象、善比喻,改变了“五四”新诗以现实为主导的状况,诗歌含蓄、流畅、富于浪漫色彩,使得古典诗词传统没有成为一个遥远的回响。
“中国现代诗人在新诗的建设与发展中,是始终注意把握它在中外古今交合中的现代化转换中的现代化转换的方向的。”以徐志摩为代表的新月诗人,一方面发挥了中国古代文化及古典诗词的传统,一方面接受西方科技及文学表达的影响,创作出独树一帜的诗歌。正像陈梦家所比喻的那样“白色的蔷薇园里,是一色雪白的花,飞鸟偶尔撒下一把异色的种子,看园子的人不明白,第二个春天竞开了多少样奇丽的异色的蔷薇。” 中国传统的“月亮”意象在他们笔下呈现了全新的面目,使这条“月亮”河在传统与现代的交互渗透中绵延不断地流淌至今。
摘要:月亮,宁谧、优雅,往来古今,频频出现在中外文人墨客的笔端。在现代,“月亮”作为一个主题意象,非但没有消失在轰轰烈烈的革命运动中,反倒由于两种文明的交相共染而呈现新的面目。深受中西两种文化熏陶的徐志摩,他的月亮诗在中西文化的交汇之处,在传统与现代的迎合之间,在古思维中构筑新意境,既保持了中国古典文化的深厚情思与多重意蕴,又为之注入了全新的生命与活力,真正实现了“古典理想的现代重构”。
关键词:月亮,传统,现代
参考文献
[1]朱光潜.朱光潜全集[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87.
[2]徐志摩.徐志摩文集[M].北京:长城出版社,2003
1、《静夜思》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玉阶怨》【唐】李白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3、《秋浦歌其十三》【唐】李白
渌水净素月,月明白鹭飞。
郎听采菱女,一道夜歌归。
4、《月下独酌》【唐】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5、《关山月》【唐】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6、《把酒问月》【唐】李白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7、《宿建德江》【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8、《月》【唐】薛涛
魄依钩样小,扇逐汉机团。
细影将圆质,人间几处看?
9、《望月怀远》【唐】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10、《月夜忆舍弟》【唐】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11、《山居秋暝》【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12、《旅宿》【唐】杜牧
旅馆无良伴,凝情自悄然。
寒灯思旧事,断雁警愁眠。
远梦归侵晓,家书到隔年。
沧江好烟月,门系钓鱼船。
13、《故人寄茶》【唐】曹邺
剑外九华英,缄题下玉京。
开时微月上,碾处乱泉声。
半夜招僧至,孤吟对月烹。
碧沉霞脚碎,香泛乳花轻。
六腑睡神去,数朝诗思清。
月余不敢费,留伴肘书行。
14、《暮江吟》【唐】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15、《霜月》【唐】李商隐
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台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16、《漫兴》一首【唐】杜甫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银纱淡淡地浅浅地披在身上,
如梦,如幻。
月夜下,
一切都美丽的不真实起来,
仿佛身处仙境般。
我总愿意在清风漾的夜晚散步,
绸缎柔柔地暖暖地拂过发梢,
如痴,如醉。
月夜下,
心中是深刻的宁静和安详。
思绪沉浸在想象的海洋,
勾勒出梦幻的模样,
原来我所追求的美好,
竟是,
清风明月,
长伴身旁。
★ 月亮诗歌
★ 月亮诗歌座右铭
★ 月亮诗歌座右铭语录
★ 诗歌太阳和月亮说课稿
★ 中班诗歌《月亮》教案
★ 月亮花爱情诗歌
★ 月亮个性诗歌座右铭句子
★ 李白写的月亮的诗歌
★ 描写中秋月亮的诗歌
一朵乌云飘来黑色的思绪,忧愁和悲伤飘飘洒洒,不远万里哭泣相思。
点点滴滴绽放绿色的生命,在枝头随风飘荡,飘荡企盼的双眸。
等待白茫茫的天空,纷纷扬扬冻结尘封的情感,
是谁徘徊旁徨憔悴,叹息维纳斯是僵硬的岩化石。
谎言和诡诈,是粉碎的铜像粉碎了的心。
一切尘垢和丑陋,被雪的圣洁覆盖成过去的行云流水。
一朵朵彩色的云彩,带来阳光的温情,复苏酩酊的芬芳。
多情的天空下,匆匆忙忙的花朵你来我往;
捧出阳光灿烂的微笑和真诚,那日岀时的呼唤;
收获满天星辰,语言是群星璀璨夺目,
照亮心的地方,照亮灵魂和肉体。
挥一挥手,擦去乌云的泪水和伤痛,
绿色的路径芳香流溢,流溢在灿烂的花海。
沐浴阳光的洗礼,给予我们晴空万里的`心情。
一切花开花落月缺月圆喜怒哀乐,是生存和自然的规律。
狂风暴雨阴霾雷电,是短暂的。
那一束阳光下,枝头上永恒的生命,大地上开放的朵朵温柔;
月出皦兮,君子之光。
月起圜道,光生日耀。魄生日蔽,明于西照。载魄于西,擅扶光于东沼,终魄于东,嗣若英于西冥。
月出皦兮,月无私照。升清质之悠悠,降澄辉之蔼蔼。列宿掩缛,长河韬映。环山浩渺,云海幽冥。高楼流光,隐山成阴,投光柯间,筵于源潮,笼连池竹,与江湖以幻影,隐烟雾于无形。
夫三辰五星,日合天统,月合地统,斗合人统。月之曀曀,金波穆穆。星光昭昭,九霄望归。三五盈月清耀,隔千里兮共明月。
长天无云,月色如画。
清光可爱,何需万家灯烛。团圞当颂,挽歌曼舞丝竹。
月色可餐,总关乎盛世民情。团栾小酌,千层秋色千重梦。
月出皦兮,君子之光。
五千年一轮满月,历经甲午八百回。
弄脏了天上的白月亮
月亮跳进山村的一条河
惊飞了一群睡熟的水鸟
逃到树上
不敢发出一声鸣叫
我在河里洗月亮
仿佛洗着远古的一尊白瓷
河水与月光
唯美地交织成暖色的乳
漾开我长长的发丝
就像一条条好奇的鱼儿
在水润的月亮上游动.......
不小心,河卵石把我滑倒
撞碎了那尊心爱的白瓷
顷刻间就碎成满河闪光的鳞片
我害怕地尖叫
慌忙地逃到岸上
我坐在岸边的石头上
隐隐听见村中婴儿的啼哭
以及女人柔软的呵护声
河水里的躁动经过一阵的荡漾
又慢慢复归了平静
抬头发现
空中有一个湿漉漉的月亮
出浴的月亮水嫩,像婴儿的皮肤
上面滚动的水珠,滴落
打湿鸟儿们栖息的树丛
为在每一页缱绻的月光书签上
都能读到我自己名字
还有我未来孩子的名字
今晚,找来一朵蓬松的云彩
给月亮裁一件舒适的睡衣
【天空的蓝月亮的诗歌】推荐阅读:
七月的天空(建党节诗歌朗诵)07-04
现代描写的月亮诗歌05-30
论白居易诗歌中的月亮05-24
诗歌月亮活动反思09-17
六月的天空11-16
情书-缘分的天空06-02
曾经的天空作文10-24
梦想的天空作文11-07
描写初中的天空的作文11-16
作文 留恋曾经的天空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