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职业病防治规划(2010-2015年)》

2024-07-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浙江省职业病防治规划(2010-2015年)》(精选4篇)

《浙江省职业病防治规划(2010-2015年)》 篇1

浙政办发[2010]147号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浙江省 职业病防治规划(2010-2015年)的通知

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直属各单位: 《浙江省职业病防治规划(2010-2015年)》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二○一○年十一月十七日

浙江省职业病防治规划(2010-2015年)

职业病防治事关劳动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事关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我省历来高度重视职业病防治工作,尤其是《职业病防治法》实施以来,各地、各有关部门加大工作力度,开展职业病危害源头治理和重点职业病专项整治,规范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管理和劳动用工管理,严肃查处危害劳动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违法行为,全社会职业病防治意识明显增强,用人单位的职业病防治主体责任不断落实,职业卫生技术服务网络逐步健全,职业病高发态势在一定程度上得到遏制。但是,由于部分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行政监管存在薄弱环节、职业病防治技术服务能力不足、劳动者自我保护意识不强等原因,全省职业病防治形势仍很严峻,职业病病人数量大,以尘肺病、职业中毒为主的职业病发病率居高不下,职业病危害范围广且对劳动者健康损害严重,群发性职业病事件时有发生。为进一步加强职业病防治工作,保护劳动者身体健康,根据《职业病防治法》、《国家职业病防治规划(2009—2015年)》,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规划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保护劳动者健康为根本目的。落实用人单位责任,加强政府领导,强化行政监管,依靠科技进步,立足国情、省情,突出重点,全面推进我省职业病防治工作,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二)基本原则。

1.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坚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控制职业病危害源头,采取工程技术、个体防护和健康管理等综合治理措施,预防控制职业病危害。

2.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既着眼长远,不断完善制度和监管体系,又立足当前,着力解决目前防治工作中的突出问题。

3.宣传动员,社会参与。广泛开展职业病防治宣传教育,增强用人单位的法律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提高劳动者的自我保护意识和技能,充分发挥社会监督作用。

(三)规划目标。建立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协调配合、用人单位负责、行业规范管理、职工群众监督的职业病防治工作体制,综合防治能力显著提高,用人单位和劳动者防治意识明显增强,工作场所作业环境不断改善,职业病高发势头得到基本遏制,保障劳动者健康权益。到2015年,具体指标为:

——新发尘肺病病例年均增长率控制在5%以内。重大急性职业病危害事故的发生数进一步下降,硫化氢、一氧化碳、氯气等主要急性职业中毒事故较2008年下降20%,主要慢性职业中毒得到有效控制,基本消除急性职业性放射性疾病。——存在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负责人、劳动者职业卫生培训率达到90%以上,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率达到80%以上,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告知率和警示标识设置率达到90%以上,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率达到70%以上,粉尘、毒物、放射性物质等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合格率达到80%以上。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劳动者的职业健康体检率达到60%以上,接触放射线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率达到85%以上。

——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治前期预防机制全面推行,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建设项目预评价率达到60%以上,控制效果评价率达到65%以上。

——职业病防治监控覆盖率达到80%以上,严重职业病危害案件查处率达到100%。对中小企业的监管得到加强。

——依托现有资源,建立完善与职责任务相适应、规模适度的职业病防治工作网络。化学中毒和核辐射医疗救治的能力建设和管理得到加强,职业病防治、应急救援能力不断提高。

——有劳动关系的劳动者工伤保险覆盖率达到90%以上;职业病患者得到及时救治,各项权益得到有效保障。

二、主要任务

(一)落实用人单位的职业病防治责任。

1.用人单位是职业病防治的第一责任人,要依法设置或指定职业卫生管理机构,配备专职或兼职职业卫生(健康)管理人员,负责本单位职业病防治工作。职业卫生(健康)管理人员应当熟悉职业病防治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接受职业卫生培训,考试合格,持证上岗,岗位相对稳定。

2.用人单位应落实职业病防治主体责任,依法履行《职业病防治法》规定的各项职业病防治义务,建立和完善职业卫生管理台账。使用有毒物品作业的用人单位要取得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依法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在高危行业推行职业卫生专项集体合同制度。

(二)加大职业病危害源头控制力度。

1.用人单位和有关部门要严格执行《职业病防治法》关于建设项目前期预防的有关规定。卫生、发改、经信、环保等有关部门应各司其职,密切配合,2011年年底前,建立部门间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治前期预防信息通报工作机制。到2015年,全面推行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治前期预防机制,从源头控制职业病危害。

2.完善职业病危害信息管理,加强对重点职业病的监测与预警。完善现有职业病危害网络报告和信息系统,实现各级职业病防治监管机构、职业卫生服务机构之间的信息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开展矽肺、石棉肺、铅中毒、苯中毒、锰中毒、汞中毒、职业性肿瘤和放射性职业病等重点职业病危害的监测,按照动态监控、及时预警的要求,逐步建立职业病信息监测预警体系。

(三)强化对重点职业病的防治。

1.实施重点粉尘危害综合治理项目。以矽肺、石棉肺防治为重点,强化对陶瓷、铸造、水泥、矿山、冶金、石棉加工等企业专项治理行动。结合能源政策、环保政策、产业政策,逐步淘汰不符合产业政策的工艺、设备和材料,关闭粉尘危害严重、不具备职业病防治条件的小矿山、小水泥厂、小冶金厂、小陶瓷厂等。

2.实施重大职业中毒危害综合防治项目。进一步加强对制鞋、蓄电池、印刷、化工、造纸、制革等企业的职业病危害监督检查。实施硫化氢、一氧化碳、氯气、氨气、苯、二甲基甲酰胺及铅、汞等职业中毒隐患防范治理工程,严防重大职业中毒事故发生。加快有毒化学品生产、销售、使用企业的技术改造,淘汰不符合产业政策的职业病危害严重企业。

3.职业性放射性疾病防治。加强对核技术应用行业的职业病危害评价和放射卫生监督管理,完善安全防护措施,降低作业场所的放射性危害,落实接触放射线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和健康监护管理制度。

(四)构建完善的职业病防治综合监管体系。

1.建立由政府牵头,各有关部门共同参与的职业病防治协调监管机制。明确并落实相关部门的职业病防治责任。乡镇(街道)应协助各有关部门开展职业病防治监督管理工作,掌握辖区内企业的基本情况,督促用人单位进行职业病危害申报,及时向有关部门通报企业变更情况,协调、处理职业病危害纠纷。

2.加快推进职业病防治监管队伍建设,充实人员,加强培训,配备必要的设备,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不断提高监管能力和水平。

(五)加强职业病防治技术支撑体系建设。

1.按照区域覆盖、合理配置的原则,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加强人才培养和设施配备,使具备条件的综合医院及其他医疗卫生机构通过资质认定后尽快承担起职业健康检查和职业病诊断工作;使具备条件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及其他机构通过资质认定后承担起职业卫生技术服务工作。2010年年底前,每个设区市至少有2家医疗卫生机构具备职业病诊断和职业健康检查资质;每个县(市、区)至少有1家医疗卫生机构具备职业健康检查资质。同时,严格职业病防治机构和人员准入,加强管理,提高服务水平,逐步建立职业卫生服务信誉等级评估制度,支持其组建行业协会,制定行业规范,促进自律。

2.充分发挥省级综合医院的技术优势,将其培育成具备职业病诊治与培训能力的省级职业病医疗救治培训基地,承担全省职业病医疗救治的技术指导与培训工作;各市、县(市、区)重点培育一家医疗卫生机构,承担职业病医疗救治工作。2013年年底前,建立覆盖全省各市、县(市、区)的职业病医疗救治网络,基本满足职业病医疗救治、化学中毒和核辐射医疗救治的需求。

3、完善基本职业卫生服务网络。将基本职业卫生服务延伸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的基本职业病防治能力建设,逐步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的基层职业病防治网络。

(六)开展科学研究和国际交流,推广适宜技术。1.开展重点职业病防治科技攻关。以尘肺病、职业中毒、职业性肿瘤的预防控制关键技术为突破口,以防尘、防毒、防辐射、防噪声、防振动等防护适宜技术为重点,注重职业病预防、控制措施研究。

2.有计划地开展职业病防治专题调查。掌握重点职业病流行病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针对不同职业人群的干预策略,不断加强职业病预防、诊断、治疗的新方法、新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应用。

3.积极开展国际职业卫生合作,加强国际学术、技术交流,积极吸收、借鉴和推广国际先进科学技术及成功经验。

(七)加强培训和宣传教育。普及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知识,提高学法、守法和依法维权的意识。加强对基层领导干部和用人单位主要负责人、管理人员及广大劳动者的职业病防治知识培训,积极推进作业场所健康教育。充分发挥新闻媒体作用,深入开展“职业病防治宣传周”等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推广职业病防治先进经验和典型,在全社会形成关心劳动者健康、重视职业病防治的良好氛围。发挥舆论监督和公众监督作用,鼓励群众举报职业病防治违法行为。

(八)完善工伤保险制度。进一步扩大工伤保险覆盖范围,把所有企业尤其是存在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都纳入工伤保险,人力社保部门应当加强对工伤社会保险的监督管理。完善工伤保险政策,健全工伤保险费率调整机制,逐步提高保险待遇和标准。进一步探索工伤预防在职业病控制工作中的积极作用,积极开展患职业病职工的康复工作,逐步完善适合我省实际的职业病预防、补偿和康复制度。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防治工作领导。各级政府要把职业病防治工作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将职业病防治重要指标、主要任务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制定本地区职业病防治规划,层层分解目标,明确具体措施,建立健全责任追究制。探索建立政府部门、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三方代表组成的职业病防治工作机制。

(二)加大监管力度。各级政府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依法履行职业病防治监管职责,加强信息沟通与配合,形成监管合力。卫生、环保、安监等部门应针对本地区职业病危害特点,加强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人群的职业病危害监管与治理。人力社保部门应进一步加强劳动用工和劳动合同管理,依法对不签订劳动合同和不履行职业病危害告知义务的行为从严处罚,从源头上规范用工行为;进一步扩大工伤保险覆盖面,把所有企业,尤其是将存在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都纳入工伤保险,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协助政府其他部门掌握企业注册登记和变更的基本信息,依法打击、取缔无照违法生产经营和擅自扩大经营范围从事生产活动的违法行为。

(三)加大经费投入。各级政府要按有关规定落实职业病防治补助政策,将职业病防治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做到职业病防治工作投入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并随着经济发展逐步增加。用人单位用于预防和治理职业病危害、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和控制效果评价、工作场所卫生检测、健康监护和职业卫生培训等费用,按国家有关规定在生产成本中据实列支。建立多渠道的职业病防治筹资机制,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职业病防治。

(四)加强人员保障。省卫生厅、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省人力社保厅、省教育厅、省编委办要根据卫生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中央编办六部委联合下发的《关于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卫人发„2009‟131号)的要求,制定相应政策,确保职业病防治监管人员、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职业病防治专业人员的配备。

《浙江省职业病防治规划(2010-2015年)》 篇2

1 材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

数据来源于2010-2015年登记在濮院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结核病工作手册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的确诊肺结核病人的相关资料信息,对2010-2015年登记管理确诊的肺结核病人信息进行统计分析,人口数据来源于桐乡市濮院镇派出所。

1.2 统计分析

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发病情况

六年共管理肺结核423例,各年的结核病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689,P<0.05)。见表1。

2.2 当地人口与流动人口发病率比较

2010年(χ2=4.141,P=0.042)、2011年(χ2=5.408,P=0.020)、2012年(χ2=13.792,P=0.000)和2015年(χ2=5.557,P=0.018)的流动人口结核病发病率均高于当地人口,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3年(χ2=1.299,P=0.254)与2014年(χ2=1.103,P=0.294)流动人口与当地人口结核病发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年龄分布

濮院镇2010-2015年结核病涂阳患者与涂阴患者的年龄分布显示各年龄组结核病痰涂片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7.704,P>0.05)。见表3。

2.4 当地人口与流动人口病例的年龄分布

2010-2015年当地人口与流动人口的年龄分布中,当地人口的病例分布比较均匀,除0~14岁年龄组无病例以外,其余均有分布,流动人口中的结核病例数主要分布在15~24岁和25~34岁两个年龄组,病人以青壮年居多。见表4。

3 讨论

濮院镇新登记的肺结核2010-2012年的发病率分别为74.85/10万、59.82/10万和50.68/10万,发病率下降明显,主要原因是第五轮全球基金肺结核项目在桐乡市的实施产生效果。姚晓英[4]的报道中指出,桐乡市2007年10月1日开始实施该项目,通过落实专职督导员、加强对肺结核病例的督导及发放交通补助费和营养补助等优惠政策,提高病例的规范治疗率,降低传染正常人群的可能性,有效地降低发病率。其他地方项目开展也有类似的报道[5]。但濮院镇2013年肺结核发病率为52.28/10万,较2012年上升了3.16个百分点,可能原因是全球基金项目的结束导致濮院镇肺结核发病率的反弹。2014年桐乡市根据全球基金开展的经验实施了桐乡市当地特色的优惠政策,包括结核病例治愈后一次性给予300元的补助和当地结核病人门诊就诊等同住院类别报销等政策,以此提高肺结核病人的规范治愈率。2014年和2015年的肺结核发病率逐年降低,也得益于以上政策在濮院镇的开展。

从当地人口与流动人口的发病率比较中可以得出,2010-2015年期间,活动性肺结核在当地人口总体发病率为197.19/10万,而流动人口中的发病率354.04/10万,相比较流动人口中的发病率高出当地人口发病率的44.30%之多,这与倪政等[6]的研究结论相类似。濮院镇的肺结核发病人群集中在青、壮年,这与张淑兰等[7]的报道相一致。由此可见,在疫情防控方面,要着重做好流动人口的管理,督导管理并治愈好该人群中活动性肺结核病人,是下阶段濮院镇结核病防治工作的重点。此外,做好流动人口的健康教育工作,提高该人群的健康意识,也是结核病防治工作中必须长抓不懈的任务。

从患者年龄分布来看,15~24岁、25~34岁和35~44岁三个年龄段为活动性肺结核的多发年龄,占到总发病人数的76.60%。濮院镇以羊毛衫加工为主要产业,青壮年是主要的劳动力,特别是流动人口中的青壮年,做好该人群的肺结核防治工作有利于濮院镇经济的健康发展。

结核病防治的重点在于控制传染源,减少传播,提高患者的治愈率[8],培训社区医生和结防医生,加强病例的全程管理[9,10],减少结核病病例尤其是流动人口的治疗中断率、失访率,是控制结核病疫情的关键所在。

摘要:目的 通过分析浙江省桐乡市濮院镇2010-2015年结核病的相关数据,为濮院镇结核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0-2015年登记管理确诊的肺结核病人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0-2015年监测期间肺结核病人总体的发病率分别为74.85/10万、59.82/10万、50.68/10万、52.28/10万、32.47/10万和30.29/10万,当地人口的发病率分别为54.14/10万、38.58/10万、19.20/10万、42.34/10万、25.22/10万和17.71/10万,流动人口的发病率分别为86.51/10万、71.20/10万、66.52/10万、56.80/10万、35.61/10万和37.40/10万。结论 濮院镇2010-2015年肺结核发病率逐年下降,其中流动人口与当地人口比较,除2013年与2014年外,其余各年发病率均高于当地人口,故下一步的防控方向是进一步加强流动人口结核病疫情的管理。

关键词:结核病,监测,流动人口

参考文献

[1]李春,郭金红.2004-2011年北京市大兴区流动人口结核病流行现状调查[J].职业与健康,2013,29(10):封2-封3.

[2]吕英,宋金德,刘颖.深圳市罗湖区流动人口结核病知识知晓情况调查[J].中国健康教育,2008.24(6):484-485.

[3]吴腾燕,刘飞鹰.我国流动人口结核病防治现状研究[J].中国健康教育,2010,26(9):706-708.

[4]姚晓英,钱一建,朱心强.桐乡市全球基金流动人口结核病防治项目管理效果分析[J].浙江预防医学,2010,22(10):93-94.

[5]黄巧云.义乌市第五轮中国全球基金结核病项目流动人口结核病防治效果[J].浙江预防医学,2009,21(4):20-22.

[6]倪政,张金兰,代宝珍,等.上海市闵行区外来人口结核病发现与治疗[J].上海预防医学,2003,15(9):448-449.

[7]张淑兰,毛玲琼,吴彩娟.2002-2006年浙江省温州市结核病监测分析[J].2008,23(11):685-689.

[8]况明亮,王琴.实施CIDA-WHO中国结核病控制项目区域效果评价[J].浙江预防医学,2009,21(11):17-17.

[9]王晓梅,刘剑君,王娟,等.中国结核病控制直接面视下督导化疗的系统评价[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6,27(1):63-67.

《浙江省职业病防治规划(2010-2015年)》 篇3

2010---2015学年

大学数学课程是我院各专业开设的重要基础课,它不仅提供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必不可少的数学基础知识和数学方法,而且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专业课程的教学质量,也影响着我院对学生的培养质量。要充分发挥高等数学课程在大学教育中的作用,就必须全面系统地进行大学数学课程建设。

根据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和高等数学课程建设基本要求和标准,结合以前数学课程建设的经验,特制定高等数学课程建设第一个五年发展规划,努力把大学数学课程逐步建设成为师资队伍结构合理、教学水平高、教学文件完备、教学设备先进的院级优秀课程。

分析、总结高等数学课程建设发展过程,使我们感到课程建设工作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课程建设质量随着人们认识水平的提高,教学环境的改善而逐步提高,随着课程建设工作的开展,也向我们提出了新的问题和要求,在分析当前课程建设经验和问题的基础上,我们制定了第一阶段课程建设的目标:提高教学质量,努力创建院级优秀课程。第一阶段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优化队伍结构,规范教学过程,完善教学文件,加强教学管理,开展教学研究,深化教学改革。按照高等数学课程建设的基本要求和标准,结合我院高等数学课程建设现状,以下提出我院高等数学课程建设的主要工作与标准:

一、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1.加强政治思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增强教师对学生的责任感,增强教师对教育事业的事业心和献身精神。

2.引进省区著名大学数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一名,建立一支对高等数学内容领会深入、教育理论扎实、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效果好、教风严谨、勇于进行教学改革的教学骨干队伍。

3.聘请区内著名大学的博士生导师为我院的客座教授,及时掌握数学发展动态,培养具有一定科研能力和水平的学术带头人,带动教研室工作开展,并年均发表论文一篇以上。

4.优化教师结构,建立一个梯队状况良好、职称结构合理、教学水平稳定、教学效果好、团结协作的教学群体。中青年教师中80%以上达到硕士研究生水平。

5.优选任课教师,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保持主讲教师的教学效果,高职教师上课率达到100%,主讲教师90%以上具有讲师以上职称。

二、加强教学过程管理

1.制定教学过程规范,包括授课计划规范、备课规范、课堂教学规范、作业辅导规范、考试考核规范、教书育人规范,把提高群体教学质量落实到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中。

2.落实备课规范,提高课程授课计划质量。教师备课必须要钻研大纲,研究教材,掌握教学目的、要求和重点,研究和掌握教学方法。授课计划要体现教学目的、教学方法、教学思想。

3.建立优秀教案评比制度,促进群体教案水平提高。每学期每位教师提交个人教案,教研室通过评比交流,逐步提高整体教案水平。

4.抓住课堂教学这个中心环节,争取最佳教学效果,课堂讲授必须执行课堂授课规范,做到内容熟练、概念准确、重点突出、结构合理、条例清楚、语言精炼、板书工整且布局合理,要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加强教学的科学性和思想性。

5.建立听课与评课制度,提高群体授课质量。每学期每位教师必须听课两次,互相学习,共同促进授课水平提高。

6.执行作业、辅导规范,做到统一作业要求,教师作业批改量不低于三分之一。

7.严格要求学生,形成良好的学风,教师要做到平时要求严,作业批改严,考试把关严。

8.提高教研活动质量,促进教学质量提高。每学期都要安排单元教材分析、教学方法研究、教学内容改革等专题教研活动,做到有组织、有准备、有中心发言人,促进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

三、加强教材建设

1.充分分析高校大学数学教学基本要求和国内相关教材的特点,结合我院专业情况,积极使用“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国家规划教材、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推荐的教材和获得国家、省部级奖励的优秀教材。

2.多参加国家和省内组织的教材研讨会,及时掌握最新教材动态,建立与主干教材配套的辅助系列教材,完善主辅教材体系。

四、不断加强教学手段的改革

1.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2.制造或购进教学模型一套,研制、开发或购进CAI助学软件,制作数学几何图形、加强教学直观性,提高教学质量。

3.尽快尝试使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活动。

五、加强教学文件资料的管理

1.根据教育部文件精神,制定《高等数学教学大纲》、《高等数学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质量标准与实施细则》,《线性代数教学大纲》,《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2.根据高职高专要求,结合我院专业特点,制定《会计电算化高等数学教学大纲》、《应用数学教学大纲》。

3.加强教学计划、教研计划、教研活动、教研活动纪录的管理,做到内容规范、专人负责。

4.建立优秀教师档案,学术论文档案,教师业务档案,教学文件档案,制定教学文件管理制度。

5.制定教师教学规范,包括教师档案,教师备课、教师授课、作业辅导、考试考核、教书育人规范,使教学过程规范化。

6.制定主讲教师全面负责制度,教研室主任责任制度,青年教师培养与开课制度,指导教师目标责任制度,听课、教学检查制度。

六、加强对教研活动的管理

1.积极开展教研活动,促进整体教研水平的提高。教研室在每学期的工作要点中要明确活动时间、内容。并在教研活动中按计划进行,做到有主题、有准备、有总结、有记录。

2.丰富教研活动,实现教研活动内容和形式多样化:做到有单元教材分析、教法研究、专题讨论;有教学经验交流、教学总结;有观摩课、评议课、习题课;有专题讲座、教书育人、命题考试分析等,基本做到不死板、不枯燥,又针对性,有成效。

3.采用教研室主任与专题负责人轮流主持,全体与小组活动相结合等活动形式,主持人首先要做好充分准备,作重要发言,避免走过场和形式化。

4.有计划地邀请其他院校的知名专家教授来我院开展学术讲座,鼓励教师进行与高等数学教学有关的学术讲座。

5.支持教师开展各种形式的课外辅导。

八、加强考核的管理

1.每学期至少要进行一次考试,考试要严格要求,同一教学计划的班级,期末考试要统一命题,统一评分,统一流水阅卷。

2.建立大学数学试卷库,努力实行教考分离制度。

3.严格考试命题要求,试题要符合大纲,符合命题基本要求,要有一定深度、广度,重点突出,难度适当,既要反映知识掌握情况,又要考查能力水平,不但要有适当的难度、区分度,还要有题型变化。

4.建立考核成绩分析系统,对考试成绩实现科学的统计分析,指导教学工作进一步开展。

九、积极进行教学改革研究 1.成立教学改革研究小组,研究分析国内外高等数学课程体系、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经验。把握教学改革趋势,结合我院特点,制定改革方案,有计划地建立改革试点,每学期召开一次教学改革研讨会。

2.积极开展教学改革理论研究,促进教学改革与课程建设深入化,争取完成几个课题的研究和探讨,并发表相应的论文。

数学系大学数学教研室

《浙江省职业病防治规划(2010-2015年)》 篇4

卫监督发〔2009〕69号

卫生部关于贯彻落实《国家职业病防治规划

(2009-2015年)》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部卫生监督中心:

最近,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国家职业病防治规划(2009-2015年)》(国办发„2009‟43号,以下简称《规划》)。为切实做好《规划》的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进一步推动职业病防治工作,有效保护劳动者健康及其相关权益,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实施《规划》的重大意义

职业病防治事关劳动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事关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大局。近几年来,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认真贯彻《职业病防治法》,依据职责分工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是,我国职业病防治形势依然严峻,尘肺病、职业中毒等职业病发病率居高不下,群发性职业病事件时有发生,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责任不落实,部分地方对职业病防治工作重视不够,职业病防治工作基础比较薄弱。随着我国城镇化、工业化发展进程,新的职业危害风险以及职业病不断出现,防治工作面临新的挑战。《规划》的出台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职业病防治工作的高度重视,对广大劳动者健康的关怀,体现了以人为本、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执政理念。《规划》进一步明确了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工作目标和主要任务,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职业病防治纲领性文件,《规划》的贯彻实施对于进一步推进职业病防治工作,保护劳动者健康,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结合实际,制定贯彻落实《规划》实施方案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根据《规划》精神和部门职责分工,结合本地实际,制定《规划》实施方案。要及时向当地党委、政府汇报职业病防治工作情况,要把《规划》内容纳入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要将《规划》中的有关指标和主要任务列入职业病防治计划,分解目标任务,明确分工、进度、责任人和保障条件,层层落实并列入政府绩效考核体系。要建立职业病防治形势分析制度,加强对《规划》实施效果的评估和跟踪分析。我部将适时组织对各地实施《规划》情况进行评估。

三、健全职业病防治体系,确保《规划》贯彻落实到位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健全职业病防治体系,为贯彻落实《规划》夯实基础。一是要加

快职业卫生技术服务网络建设。每个省(区、市)都要有省级职业病防治机构,每个地市

都要有具有职业病诊断能力的机构,每个县(区)都要有具有职业健康检查能力的机构。

二是加强职业卫生和放射卫生监督队伍建设。地市级以上卫生监督机构要成立专门的职业

卫生和放射卫生科室,县级卫生监督机构要有适当比例的监督人员专门负责职业卫生、放

射卫生监督工作。三是要不断改善工作条件,配备必要的现场快速检测、执法取证以及通

讯、交通设备和工具,保障其工作经费,加强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不断提高职业病防治

监管能力和水平。

四、明确职责,加强协调配合,形成监管合力

根据国务院 “三定”规定,目前卫生部门职业病防治职责是负责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

构和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的监督管理;负责对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制度落实情况的监督管理;规范职业病的诊断与鉴定等工作。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在地方党委、政府统一

领导下,按照当地政府部门职责分工,做好《规划》的贯彻落实工作。要主动及时地向地

方党委、政府汇报工作进展、困难和问题,主动与财政、劳动、安全监管、工会等相关部

门加强沟通和协调,积极探索建立部门工作协调机制,形成多部门职业病防治长效机制,着力推动《规划》的贯彻实施。

五、广泛开展学习、培训和宣传活动,为《规划》实施营造良好氛围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认真做好《规划》的学习、培训和宣传工作。通过组织学习和举

办培训班,进一步明确今后一个时期职业病防治工作的目标和主要任务,增强做好职业病

防治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要认真做好《规划》的宣传工作,正确引导媒体宣传报道,不断总结和推广各地贯彻落实《规划》的经验和做法,及时宣传职业病防治工作取得的进

展和成效,争取社会各界的理解和支持,为《规划》实施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及时将贯彻落实《规划》工作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向我部报告。

上一篇:道路安全表态发言稿下一篇:小学寒假安全告家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