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上册试卷难(通用12篇)
共20分)1.(4分)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一筐橘子重25_______ 一个桃子重120_______ 一只大象重3_______ 一张桌子高76_______ 2.(6分)21×()<200,括号中最大可填自然数_______。
3.(2分)时针从12走到1,分钟走了_______小格,是_______分;
秒针走60小格,分钟走了_______小格,是_______分;
时针从_______走到6;
走了5小时。
4.(1分)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30厘米,它的一边长8厘米,另一条边长_______厘米。
5.(1分)填空 ① _______:_______ ② _______:_______ ③ _______:_______ ④ _______:_______ 6.(2分)_______÷16= =15:_______=_______:24=_______(用小数表示)7.(1分)小熊猫体重125千克,小老虎体重比小熊猫多55千克,小老虎体重_______千克。
8.(1分)身份证号中第18位是_______。
9.(1分)三年级组织语文、数学能力大赛,每人至少参加1项比赛。参加语文比赛的有63人,参加数学比赛的有55人,两项都参加的有20人,三年级一共有_______人。
10.(1分)一条彩带,第一次用去一半,第二次又用去剩下的一半,还剩下12米,这条彩带原来有_______米。
二、选一选(共12分)(共6题;
共12分)11.(2分),在□里应填的数是()A.40,74 B.76,38 C.46,94 D.63,9 12.(2分)一个因数是19,另一个因数是3,积的近似数是()A.30 B.60 C.45 13.(2分)9千米比9000厘米()。
A.长得多 B.短得多 C.短一些 14.(2分)如图,甲的周长与乙的周长比()。
A.甲的长 B.乙的长 C.同样长 15.(2分)估算387+135,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它们的和比500大,比600小 B.它们的和比500小,比400大 C.它们的和比600大 16.(2分)A的 与B的 相等(A、B不为0),那么A与B的关系是()。
A.A>B B.A<B C.无法确定 三、计算(共24分)(共2题;
共24分)17.(8分)用竖式计算。
(1)108×6=(2)758×2=(3)6.7元+2.6元= 18.(16分)用竖式计算.(1)68×5=(2)218×7=(3)96÷4=(4)73÷5= 四、画一画(共4分)人(共2题;
共4分)19.(2分)画一条长4厘米5毫米的线段。
20.(2分)下面每个方格的边长表示1厘米。在方格纸上,分别画出周长是12厘米的1个长方形和1个正方形。
五、填空(共16分)(共7题;
共16分)21.(2分)在横线上填上“>”“<”或“=”。
1分25秒_______70秒 1米_______100厘米 340-153_______200 8毫米_______1分米 400千克_______1吨 755+155_______900 22.(2分)把5米长的铁丝平均分成8段,每段_______米,每段占全长的_______%. 23.(2分)下面4个汉字分别代表四个不同的数字,你知道它们各表示几吗? 红=_______ 花=_______ 绿=_______ 叶=_______ 24.(2分)计算:13×2=□,这样想:10×2=20,3×2=6,20+6=26._______(判断对错)25.(2分)数一数 长方形 正方形 三角形 圆(_______)个(_______)个(_______)个(_______)个 26.(3分)把一张长方形的纸连续对折三次,其中的一份是这张纸的_______ 27.(3分)在横线上填上“>”、“<”或“=”. _______ _______ 1 _______ m3_______70dm3 六、解决问题(共24分)(共6题;
共24分)28.(4分)港口上有一批煤炭,第一天运走了450吨,第二天运走了380吨,第三天运走的比第一天和第二天的总和少70吨,三天一共运走了多少吨煤炭? 29.(4分)小明打算16天看完一本故事书,平均每天看15页,现在要10天看完,平均每天应看多少页? 30.(4分)看电影。
31.(4分)五(1)班共有47人,其中男生23人,那么男生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女生占全班的几分之几?男生占女生的几分之几? 32.(4分)一个正方形和一个长方形周长相等,正方形边长9厘米,长方形长12厘米。长方形宽是多少厘米? 33.(4分)学校对教室的屋顶和四周墙壁进行粉刷,教室长8米,宽6米,高3米,要除去的门窗和黑板等的面积共为32平方米,平均每平方米用涂料0.4千克。
(1)需要粉刷面积是多少平方米?(2)看下图,如何购买最省钱?需要多少钱? 参考答案 一、填空(共20分)(共10题;
共20分)1-1、2-1、3-1、4-1、5-1、6-1、7-1、8-1、9-1、10-1、二、选一选(共12分)(共6题;
共12分)11-1、12-1、13-1、14-1、15-1、16-1、三、计算(共24分)(共2题;
共24分)17-1、17-2、17-3、18-1、18-2、18-3、18-4、四、画一画(共4分)人(共2题;
共4分)19-1、20-1、五、填空(共16分)(共7题;
共16分)21-1、22-1、23-1、24-1、25-1、26-1、27-1、六、解决问题(共24分)(共6题;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 (2011年版) 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兴趣, 调动学生积极性, 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 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在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中, 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 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 ”它明确提出在关注数学知识与技能的过程中更要关注数学思想与方法, 因为它可以让学生走得更宽广、更扎实。因此, 复习课要“面向未来”, 有知识增量, 有技能提升, 有思维深度, 使其充满活力。下面以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长方形、正方形》期末复习为例, 谈谈如何让复习课具有生命力。
【教学设想 】
《长方形、正方形 》这一单元安排了5道例题, 分别是认识四边形, 知道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了解周长的意义, 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和用长方形、 正方形的周长解决问题, 这五个知识点环环相扣、 层层递进。笔者与实验稿教材进行了比较, 发现例5是新增的教学内容, 它需要综合运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及周长来解决问题。 总复习时安排了一题:“长6厘米, 宽3厘米的两个长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后的周长是多少? ”这与例题5紧密配套, 需要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丰富体验, 发展空间观念。 因此, 笔者觉得期末复习时可以抓住这一个问题进行拓展, 通过画一画、拼一拼得出新的图形, 找到相关数据, 计算出周长。 引导学生观察比较, 发现拼成的新图形的周长并不是单个长方形周长的两倍, 而且由于拼法不同, 周长也就不同。 在探究的过程中发现拼成后的图形少了两条宽或两条长, 以此感受图形之间的联系, 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同时, 逐步把这一现象与规律和教材中的例题进行联系与比较, 适当延伸到其他数学知识点中去, 让学生体验到复习课的魅力与生命力。
【教学实践 】
一、自主练习, 梳理单元知识的要点
数学复习课, 首先要对本单元的知识进行一个有效梳理, 让学生在大脑中建构知识脉络。 课始, 笔者出示一张长6cm、 宽4cm的长方形和边长为3cm的正方形白纸, 设问:当看到这样的长方形和正方形时你能想到什么知识?通过学生的回答梳理出该单元的知识框架 (如图1) 。 接着让学生独立计算出两个图形的周长分别是多少, 并说说为什么这样计算。
由两个基本的图形入手, 这样既简洁又快速, 不仅使学生系统回顾了所学知识, 较好地把握了本单元所涵盖的各个知识点, 还帮助学生建立了思维导图, 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比较辨析, 感知拼组图形周长变化的现象
在完成第一个环节后, 笔者继续提供同样的一张正方形纸, 提问:如果把这两张正方形白纸拼成一个长方形有几种拼法?它们的周长又是多少?学生根据经验画出草图 (图2) , 明确不管是竖着拼还是横着拼, 它们拼成的长方形的周长是一样的, 均为 (6 +3) ×2 =18 (cm) 。 此时, 笔者质疑:为什么原来两个图形的周长和是24cm, 拼成后的周长是18cm?引导学生发现周长发生变化是因为减少了两条拼在一起的公共边, 就是2条3cm的边长, 因此, 也可以用3×4×2-3×2=18cm进行计算。
随后, 笔者再提供一张长6cm、宽4cm的长方形纸, 让学生猜想如果把这张长方形纸与刚才那张同样的长方形纸拼在一起, 拼成后的大长方形的周长与原来两个独立的长方形的周长之和比较, 会有怎样的变化?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和学具摆放很快猜出大长方形的周长会比原来两个独立长方形周长的和少8cm或12cm。 其理由是:减少了两条宽也就是4×2=8 (cm) (图3) ;减少了两条长6×2=12 (cm) (图4) 。 为检验猜想是否正确,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计算验证:原长方形周长的和是: (6+4) ×2×2=40 (cm) , 把宽拼在一起 (图3) 的大长方形的周长是 (6+6+4) ×2=32 (cm) , 即减少了40-32=8 (cm) ; 把长拼在一起 (图4) 的大长方形的周长是: (6+4+4) ×2=28 (cm) , 即减少了40-28=12 (cm) 。
通过验证, 学生们发现自己的猜想是正确的。此时, 笔者设疑:是否必须采用计算的方法来验证拼成后的长方形的周长比两个长方形的周长的和少多少厘米?通过讨论、交流, 进一步明确两个图形拼成一个新图形后只要知道减少拼在一起公共边的长度, 就知道了拼成后图形的周长减少了多少。在此基础上一并呈现拼组后的3组图形, 组织学生观察他们的共同点:均有一条公共边, 减少拼在一起的两条边。
上述两个环节的学习, 一方面让学生在拼的过程中回忆了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拼成新图形后的周长计算方法, 同时也理解并掌握了求拼成后新图形周长的另一种计算方法, 即:两个图形的周长和减去公共边×2的长度; 另一方面也知道了拼成后的新图形的周长与原来独立图形的周长和的关系, 逐步体会到了其中的变化规律。
三、分析推理, 掌握拼组图形周长变化的本质
通过刚才的分析与验证, 学生对拼组后图形的周长变化已有一定的感知。 于是, 笔者出示了以下一组图形 (图5) , 要求是这5个图形都由一些同样的长方形或者正方形拼成, 拼成后新图形的周长与原来独立的几个图形的周长总和相比少了多少?通过分析, 学生很快知道每一个图形分别少了多少。接着, 笔者质疑第 (1) 、 (2) 两个图形的周长情况, 学生根据这两个图形均由3个正方形拼成, 而且均少了4条边长, 发现这两个图形虽然形状不一样, 但周长是一样的。
为进一步研究周长的变化, 掌握拼组图形周长变化的本质, 笔者随即出示以下一组图形 (图6) 。 要求是下面7个图形都由两个同样的长方形拼成, 想一想, 哪些图形拼成后周长是一样的? 哪些是不一样的? 学生通过讨论发现了拼成后周长一样的图形和周长不一样的图形。
生1:第 (1) (3) (4) (5) (7) 是一样的, 虽然它们的形状不一样, 但都是把长方形的宽拼在一起, 也就是少了2条宽的长度, 所以拼成后图形的周长是一样的。
生2:第 (2) 是少了2条长, 第 (6) 少的是两个长的一部分, 不确定具体少多少, 所以这两个图形与其他图形的周长是不一样的。
接着, 笔者出示教材第86页内容 (图7) :用16个边长为1分米的正方形纸拼成长方形和正方形。 怎样拼, 才能使拼成的图形周长最短?组织学生回忆当时是如何研究这个题目的, 然后让学生说说你现在有什么方法知道小军拼成的图形的周长最长, 小华拼成的图形周长最短。
生1:现在我知道了小军这样拼在一起的图形少了30条边长, 而小军拼成后的图形少了44条边长, 小华少了48条边长, 所以小华拼成的图形周长最短。
生2:我发现只有拼成接近于正方形的图形, 它的周长就越短, 而长与宽的差越大, 它的周长就越大。
生3:我发现, 还是直接算来得比较快。
师:刚才有同学说拼成的长与宽越接近, 周长越短;而长与宽的差越大, 周长越大。 这是为什么呢?
学生经过思考, 认为其中的道理还是减少的边的多少决定了拼成后图形周长的长短。
师:刚才有同学说, 还是直接算来得快。在这个题中有这样一个现象, 但利用边减少的条数却能说明拼成的不同图形有不同周长的原因, 它给我们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上述环节中两个问题的研究是一个逐步深入的过程, 第一题明确了图形拼组后减少了什么, 减少了多少?第二题是在第一题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 通过分析边的减少来分析拼组后的图形的周长是否相等。有了上述环节的思考, 让学生回头来看曾经研究过的课本中的例题, 从而进一步明确了图形拼组后周长的变化情况与减少的边的多少和减少什么边有关, 解题思路进一步拓展, 在复习的基础上提升了学习能力。
四、延伸拓展, 彰显数学知识的魅力
从两个基本图形的拼组到多个不同图形的不同拼法, 学生对拼组图形的周长有了新的认识。 此时, 学生的思维方式有了一定的拓展, 思维能力有了一定的提升, 也为思维向更高层次发展奠定了基础。
于是, 笔者出示一道在网络上广泛讨论的题目 (图8) :由A、B、C、D四个不同的长方形拼成, 这四个长方形的周长的和是18厘米。 请问, 拼成的大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经过小组讨论, 学生认为:
生1:我们小组发现在长方形A、B、C、D的拼组过程中, 图形A少了一条长和一条宽, 图形B、C、D同样少了一条长和一条宽。这样少的边刚好是大长方形的周长, 也就是18÷2=9 (cm) 。
生2:我们小组赞同他们的方法, 可以用画图的方法更加直观地知道, 老师我可以上来画图吗? (可以) ……
随后就出现如图9的图形。 通过这个小组所画图形的呈现, 学生直观地发现:外面一圈的长度与拼在一起的公共边的总长度是一样的, 就是把四个长方形的周长之和18cm平均分成了2份, 即9cm。 接着教师追问, 解决这个题目关键是看什么? 到了这里, 学生的回答自然水到渠成, 就是要运用“减少公共边的条数、长度”的知识点。
课堂上, 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并运用已学的知识, 还应让学生体验学习此知识的价值, 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接着, 笔者出示了以下问题:
(1) 有3个正方体 (图10) , 每个正方体有6个面, 如果按图11拼在一起, 要减少几个面?
(2) 苗族千人长桌宴, 如果一张方桌每边坐4个人 (图12) , 那么1000张方桌 (图13) 拼在一起可以坐多少个人?
第一题让学生感知不仅长方形、正方形可以拼组, 同样的长方体、正方体也可以拼组, 它的拼组与五年级下册长方体表面积的变化息息相关;第二题让学生感知到图形的拼组还可以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相结合, 就餐人数的变化与桌子拼组的变化有密切联系。 这两道题的呈现, 让学生体会到这节课所学的知识对以后更深入地学习数学知识是有用的, 体现了数学知识的生命力。
【教学反思 】
数学家华罗庚主张读书时要先把书“从薄读到厚”, 然后再“从厚读到薄”。这对我们的数学教学, 特别是复习教学指明了方向。复习时从梳理知识到知识构建, 再到延伸拓展与方法提升, 无不体现着这样的读书理念。 笔者认为:要让复习课能吸引学生, 不仅要创设情境使学生回忆知识, 更应创设情境设计一条思维训练的主线。通过情境的发展和思路的拓展, 使并不紧密的题目变成 “一条线”, 使复习课在熟练掌握和应用数学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上走向更高层次的抽象与概括。
教学中, 当教材中出现能够发展学生数学思维、拓宽学生视野的素材时, 作为数学教师应有敏锐的嗅觉, 及时捕捉住这些有价值的学习素材。在《长方形、正方形》的复习中, 笔者以例5和总复习的练习题为引子, 把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拼组的知识点进行了拓展。 从基本图形的特点、周长计算, 到图形的拼组, 再到图形拼组后周长的变化规律, 最后到运用这一变化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紧紧抓住了思维发展的主线, 构建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思路, 使学生的思维品质不断向纵深发展, 对学生整体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起到推动作用。
27 + 35 =16 + 34 =53 + 35 =78 - 44 =
80 - 28 =72 - 37 =
二、用竖式计算(有两道题要写出验算过程)(14分)
三、填空(22分)
1.4个千和5个十合起来是( ),八千零八写作( )。
2.按规律填数:
(1)2000、4000、6000、8000、()
(2)()、()、5900、5800、5700
3.在6530、6350和6550这三个数中,( )最大,( )最小。
4. 在()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1棵白菜重3( ),1个苹果重300( )。
小华的身高136( ),体重32( )。
5. 在○里填上“>”“<”或“=”。
2千克○400克100-62○100-26 4200○685€?
○
6.下面的长方形是用边长1 厘米的正方形拼成的,这个长方形长()厘米,宽()厘米,周长()厘米。
7. 小强上星期六13 :00~15 :20在科学宫参观,16 :00回到家。他参观科学宫用了( )小时( )分,回到家的时间是下午( )时。
8.
四、选择正确的答案,在□里画“√”(12分)
1.下面的哪个数最接近5000?
5620 □4890 □4260 □
2.商店从上午 8 时开始营业,到晚上8 时停止营业。全天营业多少小时?
8 小时 □ 10 小时 □12 小时 □
3.哪个物品的重用“克”作单位比较合适?
4.红花25朵,黄花的朵数比红花少一些。估计一下,这两种花一共有多少朵?
比50 朵多 □正好50 朵 □ 比50 朵少 □
5.正方体的一个面上写1,两个面上写2,三个面上写3。抛起这个正方体,落下后,哪个数朝上的可能性最大?
1 □2 □ 3 □
6.从侧面看下图 ,看到的是什么图形?
□ □ □
五、画图(12分)
1.把右边的正方形分一分,涂出它的。
2.下边每小格的边长表示1厘米,在里面按要求画图。
(1)画一个长5 厘米、宽3 厘米的长方形。
(2)画一个周长8 厘米的正方形。
3.小林用下表记录了上个月1~15 日的天气情况。
根据小林的记录完成下面的条形图(横着画图)。
六、解决实际问题
1.平均每组多少人?(3分)
2. 一袋盐500克。每天吃 30 克,吃了8 天,还剩多少克?(4分)
3.岭南小学三年级有 4 个班,每班都是42 人。如果每人都从图书馆借2本书,这个年级的学生一共借书多少本?
(5分)
4.李大伯在一块地里种三种水果(如下图)。(6分)
(1)种西瓜的地占这块地的 。
(2)种番茄和葡萄的地一共占这块地的几分之几?
(3)种西瓜的地比种番茄的地多这块地的几分之几?
5.用如下图所示的长方形纸剪最大的正方形。(8分)
(1)能剪出()个这样的正方形。
一、直接写出得数(15分)
700+3000= 50×6= 84÷4= 1000+900= 54-45=
6000+4000= 63+30= 60÷3= 45÷26= 73+17=
20+800= 45+17= 84-16= 9+87= 36-13=
二、细心填写(27分)
1、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或质量单位。
一只苹果重150( )小明爸爸的身高是178( )、体重是75( )。
2、在○里填上>、<或=。
58+76○78+56 27+58○58-27 39÷3○84÷4 1千克○100克
3、在( )里填上最大的数。
45+( )<90 ( )克<2千克 ( )×8<90 66-()>34
4、找规律填数。
1)
4050 41004150
2)1054、1065、1076、( )、( )。
5、在计数器上用3颗算珠拨一个比1000小的数,这个数最大是( )。
6、三千四百写作:( ),这个数的最高位是( )位。
7、一个数除以4商是12,余数是3,这个数是( )。
8、在☆÷9=10……□,□中最大是( ),☆最小是( )。
9、近4日参观科学官的人数如下表:
星期四 星期五 星期六 星期日
1030人 2904人 3907人 3027人
比较四天的参观人数,星期六和星期( )的人数差最大,星期日和星期( )的人数差不多。
10、数字3、3、0、0可以组成的四位数有( )、( )和( )
三、竖式计算,打☆的两题要验算。(18分,其中最后两题3分)
13×3= 45×4= 78÷6= 94÷4=
50÷7= 96÷8= ☆76÷3= ☆ 90÷5=
四、判断题。(对的打“ √ ”,错的打“ X ”) (5分)
1、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不是两位数就是一位数。…………………………( )
2、一杯水连杯重400克,喝掉一半的水后,连杯子还剩200克……………( )
3、8080读作:八千零八…………………………………………………………( )
4、学生每天要吃10千克的食糖比较适宜。………………………………… ( )
5、丁丁36分钟做了3个纸飞机,芳芳30分钟做了2个纸飞机,丁丁做得快。( )
五、反复比较,慎重选择。(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写在括号里)(5分)
1、56÷4÷2的结果与下面第( )算式的得数相等?
1)56÷6 2)56÷16 3)56÷8
2、62块糖果至少要添上( )块才能平均分给8个人?
1)6块 2)2块 3)16块
3、下面第( )题的得数不足30。
1)16+14 2)93-66 3)91÷3
4、两人各买一副38元的`羽毛球拍,一共要付( )元钱。
1)19 2)38 3)76
5、小明家距离学校3000米,东东家距离学校1000米,小明和东东家可能相距()米。
1)5000 2)2000 3)1000
六、解决问题。(30分)
1、足球58元、乒乓球拍( ? )、羽毛球拍63元、篮球42元、球鞋54元、排球28元,
A)王老师用69元买了3副乒乓球拍,每副乒乓球拍的价格是多少钱?(4分)
B)100元买两件不同的商品,最多可以找回多少钱?(4分)
2、小芸有42张邮票,小刚比小芸少16张,
A)两人一共有多少张邮票?(4分)
B)小芸给小刚多少张两人就一样多?(2分)
3、校园里有水杉树24棵,松树的棵数是水杉树的3倍,
A)水杉树和松树一共有多少棵?(4分)
B)水杉树比松树少多少棵?(4分)
4老师和62个学生坐船过河,每条船最多坐6人,至少要多少条船才能一次性把他们运走? (4分)
一、聪明的你来填一填:
1、60毫米=( )厘米 5分米=( )厘米 ( )分120秒
3米=( )分米 300秒( )分 7千米=( )米
9000米=( )千米 40厘米=( )分米
2、 在 里填上“>”、“<”或“=”
5时 500分 2吨 2千克 600克 5千克
3、在( )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①骑自行车每小时行驶15( )。 ②一张桌子的高大约是90( )。
③学校周―升国旗大约用了5( ) 。
4、 用0、1、2组成最大的`三位数是( ),最小的三位数是 ( ),他们的差是( )。
5、时针走一大格,分针走( )小格,分针走了( )分; 秒针走一圈,分针走( ) 小格,是( )分。
6、73除以8,商是( ),余数是( )。
7、1600千克-600千克= ( )吨
14厘米 + 26厘米 = ( )分米
8、时针从12走到1,分钟走了( )小格,是( )分;秒针走60小格, 是( )分,时针从( )走到6,走了5小时。
二、精明的你来判一判:对的在( )里面打“√”,错的打“×”。
1 分针从数字3走到数字6,经过的时间是15分。 ( )
2、32是8的4倍。 ( )
3、一个三年级的小朋友午餐吃了8千克食物。 ( )
4、1000克棉花和1千克铁一样重。 ( )
5、6时整,时针、分针重合。 ( )
三、智慧的你来选一选: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 )里。
1、 一只小狗重4( )。 ① 克 ② 千克 ③ 吨
2、一棵大树高14( )。 ① 米 ② 分米 ③ 厘米 ④ 毫米
3.( )比276多198。 ①78 ②474 ③374 ④464
4、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世界第三大河,长约6200( )。
① 千米(公里) ② 米 ③ 分米
5、两位数加两位数,一个加数的十位是4,另一个加数的十位是3,它们和的十位是( )。
①7 ②1 ③7或者8 ④ 8
四、勤奋的你来算一算:
1、 直接写出得数。
36+42= 46-15= 23×2= 1000-600= 65+26=
74-36= 400×3= 80-24= 700+200= 940-600=
2、用竖式计算。
139+682= 421×3= 302×4=
验
算
五、智慧的你来试一试:
1、把36平均分成7份,每份是多少?还余几?(3分)
2、一个地球仪85元,一个书包48元,买一个地球仪和一个书包一共要多少钱?(3分)
3、副食店运来410 千克鸡蛋,上午卖出152千克,下午卖出174千克,还剩多少千克?(4分)
4、用800个鸡蛋孵小鸡,第一天孵出了268只小鸡,第二天比第一天多孵出了106只。(6分)
(1)第二天孵出了多少只小鸡?
(2)一共孵出了多少只小鸡?
5、水果店运来两筐桃子,第一筐重32千克,第二筐分给第一筐13千克后,两筐的重量相同,第二筐原来有多少千克桃子?(4分)
6、小花今年6岁、妈妈的年龄是小花的5倍,问:
(1)妈妈今年是多少岁?(4分)
一、试题分析:从整体上看,本次试题内容较为简单,试题注重基础知识掌握应用,内容涵盖广泛,除了数学广角中的集合没有涉及外,其他如时分秒、万以内的加减法、测量、倍的认识、多位数乘一位数、数字编码、长方形和正方形、分数的初步认识等知识点都有考查,能力上考查了学生的计算、理解、观察、操作等能力。突出了学科特点,体现了《数学课程标准》精神。
(1)强化知识体系,突出主干内容。
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水平的高低,关系到今后各方面能力水平的发展。本次试题以基础知识为主,既注意全面更注意突出重点,对主干知识的考查又保证了较高的比例。本册重点内容—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多位数乘一位数以及长方形和正方形,在试卷中通过口算、笔算、解决问题等形式得到了广泛的考查。
(2)重视各种能力的考查。本次试题通过不同的数学知识载体,全面考查了学生的计算能力,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判断能力以及运用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如列竖式计算,规范操作图形、仔细辨一辨和自己选一选以及解决问题等。
(4)巧设开放题目,展现个性思维。本次试题注意了开放意识的浸润,如“在方格纸中画长方形和正方形、把长方形涂颜色”。
1、成绩分析:本次考试,我班6个学生参与考核,90分以下有2个,及格率83.3%,优秀率83.3%,均分85.5分。一个低分把我们的均分拉了很多。从卷面的得分情况来看,总体成绩不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基础知识扎实,形成了一定的基本技能。(2)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强。(3)有良好的书写习惯。本次试卷中,除了极个别学生外,绝大多数学生做到了书写工整,卷面整洁。
从试卷情况来看,学生在规范操作图形和解决问题理解能力还是欠缺,虽然也讲解了许多类型的题目,但是学生的分析能力和举一反三能力还是有问题。反思失分原因,学生可能平时接触一步计算的题目较多,有了思维定势,又缺乏细心和耐心导致丢分。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意从这几方面加以改进。
三、采取措施
1、继续加强基础知识夯实和基本练习到位、练习多样的训练。
2、加强学生读题理解能力。从考试的整体状况来看,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还要注重学生的审题能力、理解能力。在平时的训练中有意识的变换各种题型,让学生会融会贯通。避免学的比较死。
3、进一步加强学生专心致志,细心检查等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
(一) 知识与技能:通过回忆、观察与比较, 能够理解并且概括出“同样大小的物体会显现近大远小的现象”这一规律, 也就是透视现象。孩子们能够运用“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规律, 采用多种绘画形式 (如剪贴、粘贴、拼贴、绘制) 来表现物体前后关系的作品。
(二) 过程与方法:用欣赏学生生活中的透视照片导入新课, 激发孩子们的绘画兴趣。让孩子们初步了解“近大远小、近高远低”的透视规律, 也可以通过动画片的欣赏, 让孩子们了解怎么表示透视现象。最好通过各种绘画手段, 来解决本节课的重难点。
(三) 素质发展目标:引导孩子们学会观察生活, 感受生活, 感受绘画快乐。
二、教学重点
能正确理解“近大远小”的现象和透视规律。
教学难点:用各种绘画形式表现“近大远小”的现象和透视规律。
教学方法:先让孩子们欣赏生活中关于透视的照片, 然后欣赏动画片, 激发孩子们的创作欲望, 然后小组合作, 通过拼贴作品的动手实践活动, 来拓展孩子们的创作思路, 突破教学的重难点。
三、教学准备
生活照片、影像资料或课件、彩色纸、绘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四、教学过程
(一) 激趣导入
1.教师出示能显示透视的生活照片, 提问:孩子们观察这些景物有什么样的规律?教师引导, 近处的什么大 (高) ?远处的什么小 (矮) ?然后让孩子们总结。 (同样大小的物体, 距离我们近的看起来比较大, 距离我们远的看起来比较小, 距离我们近的物体看起来在距离我们远的物体的前面。这就是一种透视现象, 也就是我们今天要和孩子们一起学习的内容———前前后后。)
板书课题———前前后后
2.教师同时出示相应的图片、影像资料等。说说这些景物都有些什么规律?举例说明。
(二) 探索新知
1.让孩子们欣赏动画片《热气球升空》。仔细观察如何表现气球的一前一后的关系, 从而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和创作欲望, 进一步理解“近大远小”的规律。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在以往的绘画中, 你是用什么方法来表现前后关系的?
学生可能回答:把一样物体放在另一样物体的后面, 就会产生前后的感觉。
学生也可能回答:物体通过逐渐缩小尺寸也会产生前后的感觉。
2.教师出示有透视现象的学生作品, 让孩子们欣赏, 教师引导, 从而再次拓宽孩子们的创作思路, 激发孩子们的创作情感。
(三) 能力反馈, 动手实践
1.知道了“近大远小”的规律后, 说说你准备如何用它来表现景物的前后关系。
2.学生分组讨论。
3.作业要求:用拼贴的方法表现一幅有前后关系的风景画。步骤要求:先想好内容, 用彩色纸剪好相关景物, 注意景物的前后遮挡关系。也可以让学生讨论后自主命题, 并选择一种作业形式 (绘画, 拼贴, 或两者结合) , 多多鼓励孩子们自己创作。
4.绘画之前可以与学生探讨一下绘画顺序:先画什么比较合理?
(四) 作业点评
引导孩子们作品自评、互评, 从而培养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 同时也让孩子们感受到绘画创作带来的快乐和成就感。总结:生活中的透视现象随处可见, 我们今后一定要留意观察。
(五) 课后拓展
4.某高中共有学生2000名,各年级男、女生人数如下表,已知在全校学生中随机抽取1人,抽到高二年级女生的概率是0.19,现用分层抽样的方法在全校抽取64名学生,则在高三年级应抽取名学生.高一高二高三女生373mn男生377370p5.已知等差数列
17.(本小题满分14分)
要制作一个由同底圆锥和圆柱组成的储油罐(如图),设计要求:圆锥和圆柱的总高度和圆柱底面半径相等,都为r米.市场上,圆柱侧面用料单价为每平方米a元,圆锥侧面用料单价和圆柱底面用料单价分别是圆柱侧面用料单价的4倍和2倍.设圆锥母线和底面所成角
哲理故事
自我反省
人生最大的成就在于不断重建自己,使自己能知道如何生活。
夏朝的时候,一个背叛的诸侯有扈氏率兵入侵,夏禹派他的儿子伯启抵抗,结果伯启被打败了。他的部下很不服气,要求继续进攻,但是伯启说:“不必了,我的兵比他多,地也比他大,却被他打败了,这一定是我的德行不如他,带兵方法不如他的缘故。从今天起,我一定要努力改正过来才是。”从此以后,伯启每天很早便起床工作,粗茶淡饭,照顾百姓,任用有才干的人,尊敬有品德的人。过了一年,有扈氏知道了,不但不敢再来侵犯,反而自动投降了。
提示:遇到失败或挫折,假如能像伯启这样,肯虚心地检讨自己,马上改正有缺失的地方,那么最后的成功,一定是属于你的。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小题5分,共70分)
4.某高中共有学生2000名,各年级男、女生人数如下表,已知在全校学生中随机抽取1人,抽到高二年级女生的概率是0.19,现用分层抽样的方法在全校抽取64名学生,则在高三年级应抽取名学生.高一高二高三女生373mn男生377370p5.已知等差数列
17.(本小题满分14分)
要制作一个由同底圆锥和圆柱组成的储油罐(如图),设计要求:圆锥和圆柱的总高度和圆柱底面半径相等,都为r米.市场上,圆柱侧面用料单价为每平方米a元,圆锥侧面用料单价和圆柱底面用料单价分别是圆柱侧面用料单价的4倍和2倍.设圆锥母线和底面所成角
哲理故事
自我反省
人生最大的成就在于不断重建自己,使自己能知道如何生活。
夏朝的时候,一个背叛的诸侯有扈氏率兵入侵,夏禹派他的儿子伯启抵抗,结果伯启被打败了。他的部下很不服气,要求继续进攻,但是伯启说:“不必了,我的兵比他多,地也比他大,却被他打败了,这一定是我的德行不如他,带兵方法不如他的缘故。从今天起,我一定要努力改正过来才是。”从此以后,伯启每天很早便起床工作,粗茶淡饭,照顾百姓,任用有才干的人,尊敬有品德的人。过了一年,有扈氏知道了,不但不敢再来侵犯,反而自动投降了。
提示:遇到失败或挫折,假如能像伯启这样,肯虚心地检讨自己,马上改正有缺失的地方,那么最后的成功,一定是属于你的。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小题5分,共70分)
4.某高中共有学生2000名,各年级男、女生人数如下表,已知在全校学生中随机抽取1人,抽到高二年级女生的概率是0.19,现用分层抽样的方法在全校抽取64名学生,则在高三年级应抽取名学生.高一高二高三女生373mn男生377370p5.已知等差数列
17.(本小题满分14分)
要制作一个由同底圆锥和圆柱组成的储油罐(如图),设计要求:圆锥和圆柱的总高度和圆柱底面半径相等,都为r米.市场上,圆柱侧面用料单价为每平方米a元,圆锥侧面用料单价和圆柱底面用料单价分别是圆柱侧面用料单价的4倍和2倍.设圆锥母线和底面所成角
哲理故事
自我反省
人生最大的成就在于不断重建自己,使自己能知道如何生活。
夏朝的时候,一个背叛的诸侯有扈氏率兵入侵,夏禹派他的儿子伯启抵抗,结果伯启被打败了。他的部下很不服气,要求继续进攻,但是伯启说:“不必了,我的兵比他多,地也比他大,却被他打败了,这一定是我的德行不如他,带兵方法不如他的缘故。从今天起,我一定要努力改正过来才是。”从此以后,伯启每天很早便起床工作,粗茶淡饭,照顾百姓,任用有才干的人,尊敬有品德的人。过了一年,有扈氏知道了,不但不敢再来侵犯,反而自动投降了。
一、 填一填。
1、最大的一位数乘最小的三位数,积是( )。
2、分针从数字4走到7,经过的时间是( )。
3、在 、 、 三个分数中,最大的是( )。
4、1里面有( )个 , 里有( )个 ,5个( )是 。
5、明明每天7:40从家出发,8:00到校,他在路上用了( )分钟。
6、把6个苹果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这些苹果的( ),两份是这些苹果的( )。
7、一个正方形的周长是36厘米,它的边长是( )厘米。
8、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30厘米,它的长是10厘米,宽是( )厘米。
9、把两个边长为2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周长是( )厘米。
10、小鸡有18只,小鸭有6只,小鸡是小鸭的( )倍。
二、选一选。(在括号里填上正确答案的序号)
1、一个三位数乘一位数,积可能( )。
A、三位数 B、四位数 C、三或四位数 D、无法确定
2、 图中A、B两部分的周长( )。
211 A、相等 B、A大 C、B大 D、无法比较
3、2×7×6×0×1=( )。
A、1 B、0 C、84 D、25
4、280×5的末尾有( )个0。
A、1 B、2 C、3 D、4
5、一块大蛋糕,明明吃了 ,洋洋吃了 ,共吃了( )。
A、 B、 C、 D、1
三、辨一辨。(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 老奶奶重65克。 ( )
2、 4千克水和4千克苹果一样重。 ( )
3、把1厘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10段,每段长1毫米。 ( )
4、 120×0?120+0。 ( )
5、 2分和120秒时间相同。 ( )
四、算一算。
1、直接写出得数。
950-80= 50+480= 200×5=
48÷8= 123×2= 200×6=
2、用竖式计算。(带*号的`要验算)
*289+675= *804-259= 984×7=
782+229= 438+107= 804×3=
五、解决问题。
1、8箱蜜蜂可以酿48千克蜂蜜。照这样计算,24箱蜜蜂可以酿多少千克蜂蜜?
2、工人师傅准备给动力车做电焊,每组6人,可以分成6组。如果每组9人,可以分成几组?
3、一个长方形的宽是4厘米,长是宽的3倍。这个长方形的长是多少厘米?周长是多少厘米?
4、一块长方形菜地,长6米,宽3米。四周围上篱笆,篱笆长多少米?如果一面靠墙,篱笆至少要多少米?
5、图书角有45本图书。其中 是故事书。故事书有多少本?
6、小雨一家去采摘。爷爷、爸爸、外公、姨妈、小雨、叔叔6人采摘了圣女果,奶奶、妈妈、爷爷、小雨4人采摘了草莓,姑姑、舅舅、外婆3人采摘了黄瓜。
(1)采摘圣女果和小黄瓜的共有多少个人?
一、试卷整体分析
1、本次三年级期末数学试卷充分体现了以教材为主的特点,试卷命题内容面向全册教材,题型难易度及题量适合大部分学生,没有出现难题、偏题、怪题。既考查了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又考查了学生能否运用已经学过的知识来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同时注意对学生数学思维水平的检测,形式多样,所考内容深入浅出地将教材中的全部内容展现在学生的试卷中,并注重考查学生活学活用的数学能力。注重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验。
另外此次试卷注重学生的发展,从试卷的得分情况看,如果学生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很难获得高分的。
2、本次试卷的题型多样,计算、填空、选择、操作与实践、解决问题等,其中计算、填空、选择主要考察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以及灵活应用的能力。操作与实践、解决问题主要考察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能力。
3、从检测结果来看,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得较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动手实践、自主探索能力较好。学生都能在此次检测中发挥出自己的实际水平。
二、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1、计算方面:大部分学生在这个部分做得不错,扣分的学生大部分是因为计算粗心出错如:抄错数字、忘记进退位、受表内乘法的影响把2+3算成等于6、2+4算成等于8等等。
3、综合应用部分在试题的取材上加强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引发学生发现并解决实际问题。这几道解决问题,强调了应用题对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的重要性大部分学生在这个部分做得比较好。不过也有一部分学生在解决问题读题收集信息时出现错误,不能综合运用自己的数学知识来分析数学信息,进而没能正确思考获得解答。(如:解决问题的第二小题,对题意分析不够完整。)
三、采取改进措施
1、从教师自身找原因,平时教师还应多研究教材,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多研究题型,让学生所学的知识能够举一反三,灵活掌握,教师首先做到思路开阔教学灵活。
2、以问题为中心,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及合作探究的能力,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精心设计练习题,做到精讲多练。
3、对学生严格要求,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习惯及书写习惯,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
4、多关注差生,用耐心加鼓励的方法对症下药,多抓基础。
5、注重数学与学生生活的密切联系,注重应用及发展。
一、 填空。
1、长方形的周长等于( )加上( )的和的2倍。
2、最大的三位数除以7,商是( ),余数是( )。
3、小明家到学校有405米,他每天上学大约要走8分钟,他每分钟大约走( )米。
4、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可能是( )位数,也可能是( )位数。
5、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 )。
6、一根长24米的铁丝可以围成一个长8米,宽( )的长方形。
7、要使452□的积是三位数,□内最大可以填( ),要使积是四位数,□内最小可以填( )。
8、三位数乘一位数(0除外),积可能是( )位数,也可能是( )位数。
9、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8份,每份是它的( ),6份是它的( )。
10、4天是一个星期的( ),5个月大约是一年的( )。
11、在( )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1)王老师在超市买了一条鱼重1300( ),还买了4( )的土豆。
(2)小刚的体重约是30( )。
(3)一袋洗方粉重500( )。
(4)一块橡皮重8( )。
12、长方形的( )条对称轴,圆有( )条对称轴。
二、判断。
1、风车的转动是旋转现象。( )
2、一个因数的`中间有几个0,积的中间就有几个0。( )
3、在乘法算式里,积不一定比其中的一个因数大。( )
4、□255的商是两位数,□里只能填4。( )
5、两个长方形的周长相待,但它们的长和宽不一定相等。( )
6、两个正方形的边长相待,那么它们的周长也相等。( )
三、选择。
1、长方形的长增加2厘米,宽也增加2厘米,它的周长增加( )。
A 2厘米B 4厘米C 8厘米
2、下面( )的运动是平移。
A 转动着的呼啦圈B 去年中的电扇C 拨算珠
3、3085的积( )。
A 有1个0B 有2个0C 没有0
4、□8=47□,当余数最大时,被除数是( ).
A 376B 378C 383
四、计算我最棒.
竖式计算。
4509257494531627
五、解决问题。
1、某童装厂第一车间生产童装489件,第二车间生产童装479件,8件装一箱,一共要装多少箱?
2、一幅画,长50厘米,宽20厘米。用一根长155厘米的木条做它的边框,够不够?
3、小明一家去跑卡,小明跑了350米,爸爸跑的路程比小明的7位少80米,妈妈跑的路程比小明的5倍多60米。
(1)爸爸跑了多少米?
(2)妈妈跑了多少米?
4、小果店有600千克苹果,运走8筐,每筐30千克,还剩多少千克?
1.在( )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一只铅笔长16( ) 旗杆高10( ) 一个小朋友体重约30( )
一头牛重500 ( ) 跑50米大约用8( ) 数学书本长约2( )
2. 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 )。
要使“□□6×9的积是三位数,百位上只能填( ),十位上只能填( )。
3. 500厘米=( )米 3千克=( )克 6000千克=( )吨
3分=( )秒 180分=( )小时
4.一个长方形的长是5厘米,宽是3厘米,它的周长是( )厘米。
5.把一个正方形对折再对折,每份是它的( )。
6.在□里填上>、<或=
□ □ 48÷8□54÷9 □ □ □
150分□3时 1千米□999米 450厘米□45分米
7.张老师上午7:05从家里出发去学校,走了25分钟,吴老师( : )到校。
8. 1里面有( )个 ,5个( )是 1。
9.有29片扇叶,每台电扇装3片,这些扇叶能够装( )台电扇。
二、认真审题,作判断。(对的在后面的括号中打“√”,错误的打“×”。)
1. 46÷7=6……5 ( )
2. 把一个长方形分成8份,每份是它的 。 ( )
3. < ( )
4.一个正方形的周长是12米,那么它的边长是4米。 ( )
5.在有余数的除法中,余数一定比商小。 ( )
6.100千克的沙子比100千克的棉花重。 ( )
三、选一选。(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中。)
1.看一场电影用( )。
A、20分钟 B、200秒 C、2小时
2.在□÷8=9……□中,余数是( )。
A、>8 B、<8 C、=8
3.量一个人的体重,用( )作单位比较合适。
A、吨 B、千克 C、克
4.秒针在钟面上从“1”走到“6”,用了( )秒。
A、10秒 B、20秒 C、25秒
5.两个正方形的周长( )相等。
A、一定 B、可能 C、不可能
四、计算。
1.直接写得数。
40×3= 500×2= 400×5= 75÷8= 200-178= 210×4= 789×0= 389+470= 302×3= 25×4= 16×2= 27÷9= 65-7= 760+0= 103×5≈ 299×4≈ 6×7+8= 39 +29 = 27 +57 = 1- 23 =
2.用竖式计算。(最后一题要验算。)
168×4 76÷8 102×9
350×6 645+387 864-328
五、你能在下图中围出几种周长是24厘米的长方形或正方形。(每格边长1厘米)
六、解决问题
1.一根长36厘米的铁丝正好围成一个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厘米?
2.一头熊的体重是375千克,大象的体重是熊体重的8倍。大象的体重是多少千克?合多少吨?
3.学校图书室原有科技书674本,借出253本,还回137本,现在图书室有多少本科技书?
4.一根绳子长29米,剪10米做一根长跳绳,剩下的每2米做一根短跳绳。可以做多少根短跳绳?还剩多少米?
5. 300个同学乘4辆汽车去郊游。前3辆车各坐78个同学,第4辆车要坐多少个同学?
6. 一车化肥,第一次运走了27 ,第二次运走了37 。两次一共运走了几分之几?
7. 学校舞蹈队有男同学18人,女同学22人。彩旗队的人数是舞蹈队的3倍,彩旗队有多少人?
8. 一个蛋筒2元,一杯可乐5元,一个汉堡10元,我身上有23元。
(1)列2个乘法问题:(算式中可含有加、减法运算)
问题1、
列式计算
问题2、
列式计算
(2)列3个除法问题:(算式中可含有加、减法运算)
问题1、
列式计算,
问题2、
再自己列式计算,
问题3、
【三年级数学上册试卷难】推荐阅读:
2023-2024三年级上册数学试卷分析07-13
五年级上册数学期末难10-06
八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试卷06-14
五年级上册数学测试卷06-14
五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试卷09-07
三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广角》教案09-24
初中一年级数学上册复习试卷07-10
四年级上册期末试卷数学答案09-29
七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试卷免费10-01
三年级数学综合测试卷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