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应用,体验学习心得

2024-08-0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信息技术应用,体验学习心得(精选12篇)

信息技术应用,体验学习心得 篇1

作为一名教育战线的中青年教师,此次有幸参加了教育信息技术的培训学习,这是一次很好的机会,因此在培训过程中,我一直怀着饱满的热情,认真学习,大胆实践,在学习之余还不时提醒同事抓紧时间,和他们交流学习体会,所以彼此的教育技术能力进步很快。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应用的能力将作为现代人最基本的能力和素质的标志,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对教师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只有教师的素质高,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为了适应工作的需要,教师要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提高,以适应当今教育形势需要。从小培养学生掌握和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是信息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也是增强综合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青年教师而言,运用现代教学技术进行多媒体教学是现代教育的一大趋势。信息技术教育培训给我带来了一次与现代技术接触的机会。

通过学习我的最大收获是:

1、教育观念的改变

本次培训,最大的收获是在聆听专家的讲座后,使我的教育理念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一直认为信息技术就是教给学生计算机知识,通过这次培训才知道计算机技术只是信息技术的一部分,计算机只是我们获取信息最有效的工具。而信息技术课主要内容是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主,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培养学生收集、处理和应用信息的能力。也就是说,信息技术教师在教给学生信息技术技能的同时,更要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2.通过培训,结合了教师应掌握的大部分内容(powerpoint多媒体展示,教学设计,个人博客的创建,文字处理软件,电子邮件)。这种任务驱动式学习,更营造了一种学习的氛围。没有大而空的理论阐述。师生平等,使我更易于理解与接受。使我认识到怎样从学生的角度,将自己的课设计好和上好,并且很大程度的弥补了我的计算机知识的缺陷。

3、通过培训使我收获最大的是教育观念的更新

培训之前对于什么是计算机、什么是信息技术以及计算机教师和信息技术教师的认识相当模糊,通过培训发现原来计算机只不过是处理信息的一个工具而已。授课的关键在于帮助并培养学生良好的采集、加工、处理信息的意识、方法和能力等。要想上好,上成功信息技术课,信息技术教师对此必须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4、互相帮助,合作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取长补短,集思广益,共同进步。在学习的过程中学员们能够就学习方法、内容、资源等进行积极交流、认真切磋、热情帮助。

培训后的打算:

1、将本次培训所学到的知识运用于日常教育教学工作,力争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3、利用本次培训成果,积极开展学科教学活动,探讨新的教育理论,新的教学模式,努力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信息技术应用,体验学习心得 篇2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应用性学科, 而非理论型课程, 要求学生积极参与、积极探究和合作, 更要求学生亲身体验, 具体操作, 反复练习。我们应该如何指导学生进行体验式学习呢?

一、转变好师生关系

江苏省泰州实验中学主体参与理念下的“体验式学习”能够激发学生兴趣, 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 并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 发挥各自的特长, 体验成功的喜悦。在传统信息技术课教学中, 学生坐在电脑前, 老师通过终端给学生讲解操作步骤, 学生边记笔记边体会。而体验式学习则要求学生发挥主体作用, 积极主动地参与, 不断进行体验、创新、感悟, 真正成为教学过程的主体。在体验式学习过程中, 教师由原来知识的传授者、提供者、灌输者转变成了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帮助者和促进者。教师的教学设计由过去的单纯考虑“如何教”转变为现在研究如何运用信息技术启发、诱导、引领学生去“如何学”; 教师的主导作用由“幕前”转移到了“幕后”, 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发展得更为协调。

二、创设好问题情境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 教师可以根据教情和学情创设问题情境, 给学生营造目标分级达成的任务情境, 激发学生创作兴趣。教师可以为完成任务的各个阶段设计不同的、富有创意的问题, 逐步引导学生去体验探究, 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完成实践任务。

创设信息技术问题情境的过程可以分为两步: 一是信息技术知识的问题化, 二是信息技术问题情境化。前者要求对本节课信息技术知识进行综合分析, 然后设想一个能全面覆盖这些知识点的递进式问题。后者要求把信息技术问题与现实世界、学生生活阅历联系起来, 为生活化问题的产生提供背景。比如, 我曾经设置了这样的情境: 学校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 班上准备了一组歌曲串烧, 但是歌曲伴奏应该如何剪辑呢? 学生一看这与自己的生活联系密切, 便十分感兴趣, 学起来也认真。学了音频处理软件Gold Wave的基本操作后, 便迫不及待地上网搜歌曲伴奏, 下载后就开始试着剪辑。在软件使用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其他问题, 比如如何设置歌曲的淡入淡出效果, 如何从VCD、DVD或其他视频文件中提取声音等。通过这些体验操作, 学生认识了很多视频格式, 也基本掌握了音频剪辑方法。

三、指导好学生操作

信息技术课上, 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操作体验, 指导他们完成既定目标, 会比完全讲解的效果要好得多。比如, 在我的一节Flash课上, 要讲“元件”这个概念, 这个概念在Flash中非常重要, 但是单纯的讲解学生不会感兴趣。因此我就先制作了很多简单的运动渐变动画, 学生看后觉得好玩而且简单, 便跃跃欲试。我也就抓住契机, 让学生分组合作制作运动渐变动画, 但结果是小组很努力, 就是不能制作成功。当学生们提出疑问: “我为什么不行呢? 为什么我们制作不出来呢?”这时, 我提出了元件的概念, 并告诉他们必须把要运动的对象转化为元件才可以。后来学生们按照我说的方法, 又通过组间合作, 制作出了精美的作品。总的来说, 这节课学生的体验仅仅停留在制作过程中, 并没有让学生在新情景中形成新的观念, 也没有经过再反思, 形成新经验的过程。但这让我悟出了体验式学习策略的运用之妙, 让学生每个人发挥自己的特长, 亲身参与解决问题的过程, 并体验成功的喜悦, 这样的教育结果学生终生难忘。

四、实施好主题评价

在信息技术课上的学生体验式学习, 一个最明显的特征就是让学生上机体验操作, 体现任务驱动, 通过完成一个任务进行知识技能的学习, 从而达成知识性目标、技能性目标以及情感性目标。任务的不同, 教学目标也会有所不同, 对学生知识、技能、情感的发展也会有所区别。

在不同的任务当中, 学生发展侧重点就会有差异。我们教师在评价时, 要根据不同的主题进行不同的评价。如在《设计胸卡》这一任务中, 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评价的主题就可以是: 1哪一张胸卡的款型最吸引你, 为什么? 2哪一张胸卡色彩搭配最合理, 上面的填写项目设计最全面? 3胸卡制作进行了哪些操作, 还有可以改进的地方吗? 等等。也可以通过把这些问题形成评价量表的细目来让学生自己填写。

运用信息技术体验英语学习之乐 篇3

【关键词】信息技术 学习兴趣 认知与获取 表达与交际能力

信息化已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在英语教学中合理运用信息技术,以其生动、直观、形象、新颖的特征来优化英语课堂教学,使课堂学习气氛浓厚,学习氛围宽松,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语言实践机会。因此,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努力营造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增加交际化内容的输入量,探索符合培养现代化人才要求的英语教学方法,充分有效地运用多媒体计算机技术,提高英语教学效率、进行教学改革。

下面是我在英语教学实践中的点滴体会:

一、信息技术与英语学科整合可以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启发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

“draw their attention”——小学生学习英语主要是先培养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正如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传统的课堂教学是“黑板+粉笔”,课堂教学显得枯燥单调,学生接受的刺激较呆板,往往兴趣不浓。而多媒体信息技术既能提供看得见文本、图形、图像、动画、视频等信息,又能提供听得见的音频信息,学生还能自己动手操作。

例如,我在教学生各种动物的英语名称时,就在课件中设计了一个动物园,由教师充当导游,让学生来当游客。当动物形象一个一个出现在屏幕中时,再配合之动物的声音效果,学生的注意力就一下子就被吸引过来,仿佛他们身临其境一样。与此同时,在这些鲜明、生动、活泼、可爱的动物画中教给学生这些单词的读音,运用身体语言模仿它们的动作、形态、叫声,再看看、说说、演演中,学生很快掌握了上述单词。在单词的consolidation时,通过课件中的猜动物特征游戏,让学生将正确的动物图片贴在黑板的相应位置,并亲自用粉笔把单词写出来,学生们表现的都很积极。我相信效果一定比老师在黑板上用粉笔把动物名字写出来好得多。

二、信息技术与英语学科整合能启发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有利于他们对知识的获取和保持

苏教版英语教材图文并茂,为学生学习英语提供了大量的英语语言信息,但教材中的图文都是静态的,其内涵具有一定的内隐形。利用多媒体课件或其他辅助教材手段来呈现教材内容,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记忆能力,同时也就能更充分的发挥各种媒体深刻的表现力和良好的重现力。

活泼可爱、生动有趣的卡通是孩子们喜欢的形象,在互联网上有大量生动、有趣的英语卡通片,教师可根据自己教学内容的需要,选取相关的卡通片段,配上簡短的英语对话,播放给学生观看。例如,在教学 Happy New Year 这一课时,我在课件中设计了以下几个情景:首先利用主人公 Helen和Mike 正在高兴地又蹦又跳的动画,设置悬念,他们为什么这么高兴?“学源于思,起于疑。”通过恰当的问题,引起学生思考,引起想象。接着,屏幕上飞出一些玩具,doll, car, kite, ball, balloon, swing等。接着妈妈拿出新年卡片,创设情景,解开悬念,复习单词。然后,用卡通动画的形式,模拟生活情景,同时响起 “Happy New Year”的歌曲,营造氛围,通过课件的展示,给学生以多样化的外部刺激,强化了视听训练,感受了生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

三、信息技术与英语学科整合能为学生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培养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如果我们能合理适时地使用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创设学习英语的情境,解决英语教学的视听等有关教学问题,使学生通过视听感知英语语言素材,发展视听能力;同时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从而引导学生进行量多而质优的听、说、读、写综合训练,使学生在有限的课堂上获得英语基础知识的同时,语言基本技能得到训练,直接用英语思考和表达的能力得到培养,并为实现用英语进行交际打下坚实的基础。

我在教学生学习shopping的时候,就把自己设计成为一个百货商店的售货员,要求学生到我的店来购买各种各样的物品。当电脑中出现我站在百货商店的时候,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都吸引过来了,他们都能积极地参与到与“售货员”的对话当中来。因为画面的生动形象,以及闯关游戏的设计,使学生的学习热情空前高涨,他们一个个争先恐后的参与到游戏中来,就连平时难得举手的同学,也大声读着单词、句子……学生在这样一个仿真的语言环境中,不仅能充分地调动起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使学生参与了实践活动,拓展教学的空间,还有效地节约了时间,提高了课堂实效。

如果说英语课堂教学是一朵绽放的花朵,那么信息技术就是锦上添花的绿叶,给学生创设了愉悦有趣的情境。给学生多一些思考的机会,多一些活动的空间,多一些表现的机会,多一分创造的信心,同时给学生进行交际提供更多、更方便的交际机会,有效地延续了英语课堂交际教学活动。

参考文献:

[1]李坚著.课程整合,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的核心.

[2]张际平.信息技术教育应用发展的热点和研究的问题.

[3]杜志娴.中小学英语教学活动设计.

信息技术应用,体验学习心得 篇4

信息技术作为一门全新的课程,教学方法需要我们大胆探索,是一个长期的课题,只有不断学习,不断实践探索,不断反思总结,才能找出更佳、更适合的教学方法,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以下是由聘才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相关范文,欢迎阅读。

信息技术课程应用体验学习心得XX

XX年5月4日至11日,我有幸在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参加了为期8天的“XX年海南省边远农村初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集中培训。在培训期间,我认真的聆听了海南师范大学副教授王红晨、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副教授邢谷若、海南省教育厅师资管理处副处长、海南中学高级教师等的讲座。在为期八天的培训中我深深体会到:

一、多媒体教学已成为当今社会教育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

世界科技日新月异,人才的培养是一个国家的重中之重,中国作为一个崛起中的大国,教育是国家工作中的重点。而信息技术已做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作为年轻教师应该学习且精通这种教学手段,通过这种教学手段把更多的理念、思想和知识传授给学生。在培训期间,老师给我们看了很多国外用多媒体教学的资料,我们不管是从学生的素质还是教学的手段上都是相差万里,但是这次培训的开班仪式上,海南电大继续教育学院院长周伟做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并且勉励我们努力学习,认真工作,完成这次培训的任务。这些都使我更加对我们学校的前途充满了信心,也坚定了自己扎根于人民教育事业的信心。

二、观念的改变

经过培训使我在观念上有一个更新。一直以来我知道多媒体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教育教学手段,但总觉得那些离自己很远,平时上课也有用到多媒体教学但并不是很重视,觉得像以前的教师一样用粉笔、黑板上课没有什么,一样可以进行教学。通过这次的学习使我认识到同样是教学,但多媒体教学更加先进更加的具体形象,更能让学生从感观、思维双方面的去学习更多的知识。通过这次的培训使我对在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历史教学组织与管理理念得到了新的认识和理解,在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与教学理念方面都产生了较大的转变。对今后的教育教学方法产生极大影响,感受到教学工作的艰巨。同时,也对我各方面的能力有了很大提高,特别是对信息技术的综合运用能力,现在已不只停留在课件的制作上。作为年轻教师,应当吸取当今先进的教育教学技术,把他们应用于课堂课外教学中。

三、教师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是终身学习、不断完善自身的需要。

在上课的过程中老师、教授们分别从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的重要性、信息化环境的运行与维护、数据的统计处理、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的整合、新技术新媒体网络教学平台在教学中的应用、电子白板的应用、演示文稿制作,多媒体素材的获取、加工方法,如何利用网络搜索信息的方法和技巧,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等方面展开培训。还结合大量中小学实际教学案例,特别是教学各环节的具体设计与处理,上网查找资源和一些软件的学习和使用,教师如何深入开展教科研、更多的获取资料、展示成果提供了指导与帮助。

我们知道传统的教学手段似乎就是那么单调,黑板加粉笔。由于有些课自身的特点,没有那么形象生动。学生起来有点枯燥无味,从而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随着计算机辅助教学进入课堂,确实给教学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多媒体计算机把声音、图象、动画等经过处理后,形成一种全新的、丰富多彩的形式呈现教学信息,弥补了以往课堂教学中的某些不足,对教学中重点的讲解、难点的突破有很大的辅助作用。同时,化抽象为具体,更加直观和具体地将信息传达给学生,不仅把学生的听觉、视觉等一起调动起来,使学生成为主动参与、发现、探究和建构知识的主体,这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也提高了教学效果和课堂效率。

四、前面讲到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的重要性,但在培训过程中我感受到想要实现这种普遍的多媒体教学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去实现的。

首先,并不是所有的学校都有先进的多媒体硬件,就算有也不普及,一个学校就一个多媒体教室根本不够全校的多媒体教学。

其次,农村的学生接触到多媒体的机会较少,他们很感兴趣,这就使得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力在多媒体应用上而不是教学的内容上,学生的注意力被分散,教学效果不是很理想。如果多媒体教学硬件就像现在的桌子椅子课本一样的存在的话,学生的注意力就会放在学习上,但这是一个需要发展和适应的过程。

再次,就是关于教师,很多学校的老师的年龄都很大,他们接触的都是传统的教学模式,现在一下子让他们进行多媒体教学无疑对他们来说是一个具有很大难度的挑战。当然这仅仅是借口,作为老师就应当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的方法和手段,这也是作为教师的职责所在。现在很多学校都招一些年轻的教师,可以以年轻教师作为一个动点来带动学校的多媒体教学。不管怎样,相信不久的将来就会实现。

总而言之,在这次的培训中,我不仅学习到了信息技术应用的知识,更懂得了把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的重要性,也明白了现今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很大的困难在等着我们,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我们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我们要加油努力把自身的工作做好,还要不断的学习新的知识,这不仅是为了学生,同时也是为了自己,提高自身的素质修养。

信息技术课程应用体验学习心得XX

随着信息技术逐渐在保教活动中得以广泛应用,我越来越感到自己懂得太少,掌握的知识不足。作为一名幼教战线的青年教师,在培训过程中,我一直怀着饱满的热情,认真学习,大胆实践,在学习之余和同事姐妹们交流学习体会,所以彼此的信息技术能力进步很快。

通过这次信息技术远程培训,我深有体会:

1、提高了我们幼教的教育信息技术素养。“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第一周的远程教育培训,对本人现有信息技术状况的测评就让我感觉到:做为一名教师要做的还远远不止这些,教师的教学是一门科学,需要研究。教育信息技术也是一门科学,更要研究,教师要成为研究者,研究教育教学的规律与教育信息技术整合的问题。同时,我们也认识到教师的成长也离不开教育信息技术,特别是我们青年教师。

通过此次培训,让我认识到,学会把信息技术应用在保教活动中能使自己的教学过程条理清晰,幼儿兴趣浓厚、明白易懂,使我对课程发展、教育信息技术有了新的认识。

2、提高了专业知识水平。这次给我们培训的老师,他们的教学经验,专业知识水平,敬业精神都是一等一的。经过他们耐心细致的讲解,让我认识到学无止尽,自己的专业知识、学科理论等水平还有待于不断地提高。要在今后的教学生活中不断地复习、巩固、运用。真正的把保教活动和教育信息技术整合,融会贯通。

3、教育理念不断得到更新。通过这次培训理论与实践的学习,使我逐步更新了远程教育教学观念,了解了先进的教育科学基本理论,在教学活动中更能如鱼得水、调整自身的角色和教学方式、方法。在培训期间,老师们组织我们分小组研讨优秀的教育教学课例、教学设计、课题研究等,使我们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切实提高教育教学的能力和水平。

也使我们发现了自己在教育教学中需解决的根本的问题,发现了各自在教育教学中的差距与不足。

4、教育教学理论掌握得更为系统。通过这次培训,使我对远程教育教学的理论与方法掌握得更加系统,使我感到比原来站得高了,看得远了,有一种“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的感觉。这个培训,我是得益最多的,是老师们让我对一些教育观念的理解更加深刻;对 教学理论的认识更加明晰;对开展教研活动的方式更加明确;对投身教育改革的激情更加充沛。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一定把这些感悟用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并不断的完善它。把教育技术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合理地融入一日保教活动中,提高保教活动的质量。

信息技术课程应用体验学习心得XX

当今教育主题的多元化,要求信息技术教育必须与其他学科教学有机地整合起来,形成综合实践课,才能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因此,在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中就应该引导学生把所学到的计算机知识和操作应用于其他学科的学习和日常生活中,达到学以致用。

(一)、与德育的整合

利用信息技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例如,可以用校园网络报道学校的新闻,学校师生参加各种活动获得的荣誉。可以搜集一些与小学生有关的网站,推荐给学生,让学生从中了解社会的新闻和各种社会现象,并引导学生让其从中受到了思想品德教育。

(二)、与知识学科的整合

internet是一个知识的宝库,由于它储存容量大,媒体种类丰富,检索容易、快捷,不失为学生学习的好载体。教育资源共享,对于人、财、物是种节约,同时也使知识得到充分整合。可以引导学生将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学习相结合,例如,语文学习中需要查找资料的时候,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网络知识在网上查阅资料,帮助了解语文知识。还可引导学生创建个人博客,并在博客上记录个人学习、成长中的点点滴滴,达到练笔的目的,促进写作水平的提高。注重实践的信息技术教学,更好地培养了学生应用计算机的能力。

(三)、与艺术学科的整合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电脑绘画”是一个较为重要的内容,它本身就是与美术整合的,例如:老师进行美术欣赏,可事先搜集一些与教学有关的网址,让学生在网上自由欣赏美术图画,然后讲出自己的理解,这比教师讲解效果要好。同时也可将信息技术与音乐整合,主要表现在通过windowmedia player软件来听音乐,可用midi软件来编辑音乐。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实现教学内容呈现方式、信息交互方式、师生角色转变以及教的方式与学的方式的转变,为了提高学生的学科水平与信息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拓展学生的知识,达到全面发展。

二、评价整合,检查效果

当前,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课的教学评价受到重视。信息技术是一门实用性较强的工具学科,重在培养学生的信息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因此,评价应在应用和实践中进行评价的。例如,教学“画图”软件后,可采用“开放式评价法”让学生制作作品,在作品展示中由学生参与评价。例如,教学三年级的“写字板” 软件的使用后,采用“指定内容,具体考核”的方法,提出具体要求,让学生按要求用“写字板”软件打一篇文章,然后由教师打分评价。同时,在每一个单元的单元小结里都有一个“活动评价”,有两棵知识树,树上是根据本单元的知识结满了知识果,评价的方法是:在学完一个单元后,让学生根据自己学习本单元的情况进行摘果子活动,在已掌握的知识果涂上红色即是摘下了果子。这种有趣的评价方式,能有效地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采用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不仅能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而且能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信息技术作为一门全新的课程,教学方法需要我们大胆探索,是一个长期的课题,只有不断学习,不断实践探索,不断反思总结,才能找出更佳、更适合的教学方法,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

总之,这次学习,我受益非浅。让我们更有信心、有方法上好每一堂信息技术课。

三、学以致用,学科整合

教育部部长陈至立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会议上指出:“在开好信息技术课程的同时,要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鼓励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并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当今教育主题的多元化,要求信息技术教育必须与其他学科教学有机地整合起来,形成综合实践课,“立体式”的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因此,在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中就应该让学生“把所学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应用于日常学习和生活之中”。在计算机的教学过程中与其他学科结合起来,让学生自觉做到“学有所用”。例如在教学word时,结合学生实际,让他们用计算机进行作文创作、修改等;在教学上网时,结合自然、语文、社会等学科,查找自己需要了解的知识……这样,使学生在学习计算机过程中完成其他学习任务,让学生感到计算机知识的重要性和实用性。

四、学科整合、全面发展

当今教育主题的多元化,要求信息技术教育必须与其他学科教学有机地整合起来,形成综合实践课,才能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因此,在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中就应该引导学生把所学到的计算机知识和操作应用于其他学科的学习和日常生活中,达到学以致用。

(一)、与德育的整合

利用信息技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例如,可以用校园网络报道学校的新闻,学校师生参加各种活动获得的荣誉。可以搜集一些与小学生有关的网站,推荐给学生,让学生从中了解社会的新闻和各种社会现象,并引导学生让其从中受到了思想品德教育。

(二)、与知识学科的整合

internet是一个知识的宝库,由于它储存容量大,媒体种类丰富,检索容易、快捷,不失为学生学习的好载体。教育资源共享,对于人、财、物是种节约,同时也使知识得到充分整合。可以引导学生将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学习相结合,例如,语文学习中需要查找资料的时候,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网络知识在网上查阅资料,帮助了解语文知识。还可引导学生创建个人博客,并在博客上记录个人学习、成长中的点点滴滴,达到练笔的目的,促进写作水平的提高。注重实践的信息技术教学,更好地培养了学生应用计算机的能力。

(三)、与艺术学科的整合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电脑绘画”是一个较为重要的内容,它本身就是与美术整合的,例如:老师进行美术欣赏,可事先搜集一些与教学有关的网址,让学生在网上自由欣赏美术图画,然后讲出自己的理解,这比教师讲解效果要好。同时也可将信息技术与音乐整合,主要表现在通过windowmedia player软件来听音乐,可用midi软件来编辑音乐。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实现教学内容呈现方式、信息交互方式、师生角色转变以及教的方式与学的方式的转变,为了提高学生的学科水平与信息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拓展学生的知识,达到全面发展。

五、评价整合,检查效果

信息技术应用体验心得体会 篇5

通过一个多月的信息技术培训学习,我对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听了专家的讲座和培训老师的指导后,我感触最深的是微课的认识与制作方法。培训中,老师一方面要求我们以超脱姿态,踏实前行,坚持遵循教育规律,研究微课新思路;另一方面也要求我们自觉培养自学发展意识,力求适应现代教育技术的要求,促进学校的信息技术教学上新的台阶。通过深入学习,下面谈一谈这次培训学习的一些感悟。

一、认识了新的课程——微课

在陈展虹教授的讲解下,我初步认识了“微课”这一门新的课程。他们指出“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的全过程。“微课”具有教学时间较短、教学内容较少、资源容量较小、资源使用方便等特点。对教师而言,微课将革新传统的教学与教研方式,突破教师传统的听评课模式,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之一。对于学生而言,微课能更好的满足学生对不同学科知识点的个性化学习、按需选择学习,既可查缺补漏又能强化巩固知识,是传统课堂学习的一种重要补充和拓展资源。在网络时代,随着信息与通迅技术的快速发展,特别是随着移动数码产品和无线网络的普及,基于微课的移动学习、远程学习、在线学习将会越来越普及,微课必将成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

二、如何根据本学科的特点设计微课

通过这一阶段的学习,本人从别人的身上学习到一些有关微课设计的知识。一节微课能否设计得好、教学效果佳,知识点的选择和分析处理非常重要。因此,在设计每一节微课时,我首先慎重选择知识点,并对相关的知识点进行科学的分析和处理,使它们更符合教学的认知规律,学习起来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尝试做到如下几点:

1、知识点尽量选择教学的重点、难点。

2、知识点的选择要细,十分钟内能够讲解透彻。

3、知识点要准确无误,不允许有文字、语言、图片上的知识性错误或误导性的描述。

4、要将知识点按照一定逻辑分割成很多个小知识点。

例如:在这次培训中,我根据本学科小学四年级语文的教学,我选择了“习作”指导作为一个知识点设计一节微课,让学生在短暂的10分钟内对习作审题、习作方法等内容进行微课的设计。这节微课在前一节课“口语交际”的基础上进行微课的设计,突破了本节习作课中帮助学生审题和习作方法教学的两个重难点。

三、培训模式微课化

在这次培训中,除了三天的集中培训外,大部分的时间都是通过培训老师的培训微课进行传授知识。在这些培训微课中,老师讲解非常明了、清晰,只要培训者发时间去观看,就能掌握其中的知识点,即使一下了看不明白,可以反复地去看,直至自己学会为止,这符合了微课的设计理念。同时,学员可以通过qq群平台以及微信等方式与主讲教师进行互动,而主讲老师又会不厌其烦进行一一地解答,这样就产生了学员与老师互动,学员与学员互动的培训模式。这样的培训方法既让我们学得了技术又可以在教学中边学习边实践,让我们做到学习工作两不误,真是两全其美。

信息技术XX年应用体验心得体会 篇6

小编为大家推荐的是关于信息技术XX年应用体验心得体会。希望能够帮助到你,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可以借鉴的哈。

信息技术XX年应用体验心得体会一:

这次的网络远程研修课程学习,给我们提供一个新式的学习的平台,是对教育观念的不断更新,也是对教育教学方法的改进和提高。

课程学习中,充实的教学内容、丰富的教学形式、真实的课堂实录、精彩纷呈的专家解读等等,让我感触最深,受益匪浅。通过理论学习和与同事们的研讨、交流、思维的交换及对自己在教育过程中的反思,我有了新的感想。

现在我的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相对落后,以至于不能从理论的层面来解释自己教育教学工作中遇到的一些现象和困惑,不能放手学生,不敢把课堂还给学生。今天我终于从喧嚣的班主任和教育教学工作中走出来了,利用研修时间,我静静的聆听专家的讲座,与同事进行热烈的讨论,认认真真的作业和反思,虚心学习到了许多先进的教学理念,更新了自己的教学观念,了解了更多地关于高效课堂和教学设计的技巧和方法,提高了自己的专业技术水平。此次课程学习中,我体会到了信息技术选修模块既要注重技术深度和广度的把握、技术方和技术思想的挖掘,又关注技术文化与信息文化理念的表达。要将理解、选择、使用技术作为我们的教学目标,这种技术包括“操作”层面上的技术、“方法”层面上的技术、“思想”层面上的技术,要包括技术工具、技术方法、技术思想以及技术文化(即技术及技术产品影人的行为、习惯、价值观念等)诸多方面,要引导学生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把“学技术”与“用技术”融合在一起。

明天我必须要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课堂应是学生精彩展示的舞台,必须改变过去以教师为中心的陈旧教育观念,尝试让学生自主学习,在此基础上展示交流,在交流中获得能力提升,情感得到升华;明天我必须养成终生学习的习惯,重新认识学习的重要性,在学习的自觉性上发生改变,以便能开阔自己的思维和认识,提高了自己的知识与教学能力;不断的丰富自己,充实自己,使自己的思考得到提升,对问题的看法有更深的认识,课后经常撰写教学反思,提高教学实效。

信息技术XX年应用体验心得体会二:

我通过参加学校组织的信息技术学习,提高了信息技术学科整合的认识,更新了教学观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通过学习,我认识到,信息时代已经到来,信息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新型的教学媒体,当它们与各学科的教学进程密切结合时所具有的特性,为新型教学模式的创建提供了最理想的教学环境。应用信息技术来改进课堂教学是当前学校教育改革的一条重要思路信息技术应用体验心得体会信息技术应用体验心得体会。面对二十一世纪教育的出路,作为一名教师,我深刻的认识到教育改革的紧迫性和必然性。

二、认识到,多媒体技术是指通过计算机技术把文字、图形、图像、活动影像和声音等多媒体信息,进行综合处理和管理,使计算机成为能以人类习惯的方式提供信息服务的一种新技术。利用多媒体技术能给学生提供界面友好、形象直观的交互式学习环境,能给学生提供图文声并茂的多重感官综合刺激,还能让学生按超文本方式组织与管理各种教学信息和学科知识,这将对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与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信息技术应用,体验学习心得 篇7

一、教师在生态体验下备教材、备学生

因材施教这句古训是教学的第一准则。因此, 我始终认为无论任何教学活动, 都必须先备学生。众所周知, 兴趣是人力求探索某种事物和从事某种活动的认识倾向。我校学生英语基础比较差, 提高学生的兴趣就是首要之举, 学生对英语产生兴趣才会有学习英语的欲望。如果我们教师只一味地按部就班以教材教学生, 学生很难体会到成就感, 也就不会产生学习兴趣, 进而失去学习英语的源动力, 自然教学效果也不会好。

针对这种情况, 我与同组的老师坚持集体备课, 坚持做学案。我们把每个单元的warming up, listening, speaking, readi ng和intergrating skill五个部分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大胆的修改和删减, 在学案中设置一些能让各层次学生容易完成的教学任务, 形成一个有机的可行性整体。例如:在warming-up中有若干个导入本单元topic的学习任务, 在实践教学中我们都会进行取舍, 只需要选择适合学生操作的就行了。如果都比较困难, 那我们会根据本单元的topic自己设计几个简单的任务, 让学生即对本单元的topic感兴趣, 又有机会练习口语。在listening部分, 根据学生实际, 我们对书上的练习进行了大胆的修改。时常我们把听力训练改成听力填空题, 选择几个高考常考词汇让学生填空。这样学生既训练了听力, 又熟悉了高考词汇, 达到了一举两得的效果。Reading是一个单元的重头戏。因此, 在学案上我, 会采用先泛读后精读的顺序进行教学。泛读以找main ideas, 做选择题, 判断题为主。因为这些题对基础差的学生也比较容易完成。在精读环节, 我会提出一些重点词组让学生掌握和让学生分析疑难语句。这样, 既训练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又能掌握知识的重难点。Intergrating skill部分, 我则完全注重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每一课时中我会设置各种教学任务给学生, 让学生自主探究, 自主讨论从而掌握文章的内容。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 我的英语教学形成了以导学案开展教学的教学方式, 在课堂中充分让学生在知识能力范围之内掌握听、说、读、写的能力目标。

二、学生在生态体验下合作学习

如何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把“我要学生学”转化成“学生自己要学”, 这也是我教学探索的目标。从笔者的观点来说, 小组合作学习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让他们积极地在生态体验下投入到学习中去。教师又如何进行操作呢?载体就是导学案。因为每个导学案上都已明确的指出学生应该合作学习完成的学习任务。课前, 以小组为单位, 提前进行预习, 小组长负责对学习任务进行监督和指导, 并在上课之前指定中心发言人。课堂上, 以学习任务完成的情况对每个小组进行考核。课后, 对表现好的会定期给予加分奖励。以人教版高二下unit 15 Destinations这单元为例。学案首先要求学生预习单词及词组。我会在课前给每个小组分配学习任务, 自主的学习本单元的单词及词汇。在课堂上, 让我意想不到的状况发生了——学生们争先恐后的发言, 都非常想展示一下自己的劳动成果。结果一堂课下来, 笑声不断, 每个小组的发言人充分展示了自己的劳动成果, 每个小组也非常有成就感。笔者也非常欣慰, 终于把以前教学中要“灌”的知识在学生那里成了真正要“学”的知识。每次讲新单词时, 我都会期待学生们的出色表现。接下来在warming-up中要求学生掌握一些关于巴西的信息。在学案中, 我们老师创设了好几个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学习任务:比如巴西最著名的是什么?巴西有哪些名人你认识?你知道巴西有哪些风景名胜?一步步引入本单元主题Destinations。课前会将这几个学习任务以小组的形式进行预习。在课堂上哪一个小组提供的信息最多、最好, 将会得到最高分。因为问题都比较适合学生的基础, 因此学生都比较顺利的完成了学习任务, 每个小组畅所欲言, 气氛非常活跃。同时, 学生们也借此机会进行了口语训练, 很好的引入本单元的reading部分。当我把reading正式介绍给学生时, 学生们对此都非常感兴趣, 学习任务也完成得较好。

三、在生态体验下师生的反馈与交流

如何在生态体验下, 加强课后师生的反馈与交流, 也是我探索的目标之一。如果以面对面交流的形式进行, 那无疑会增加工作的难度, 而且也比较片面。笔者想到了学案。在学案上每单元的每个环节设置反馈部分 (feedback) 。学生把还未掌握的知识点罗列出来, 进行总结。如果觉得对学案上的学习任务完成有困难, 也可以写在反馈部分。这样, 既让学生知识得以巩固, 又让老师全面的了解了全班同学的学习状况。老师能及时的在课堂中解决这些问题。最后在反馈的过程中, 形成了良好的师生互动氛围。同时, 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 学生在相应的学习活动中, 形成了相应的听、说、读、写技能。

摘要:小组合作学习是针对教学条件下学习的组织形式而言的, 与其相对的是“个体学习”、“集体教学”。这种学习形式与传统班级授课制相比, 在增加学生的交往, 促进学生社会技能、社会情感的发展, 以及在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上具有较为显著的优势。

关键词:生态体验,合作学习,问题

参考文献

[1]黄远振.《新课程英语教与学》福建教育出版社.2003.1.

[2]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

信息技术应用,体验学习心得 篇8

一、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班级管理,使管理数据化、科学化

1.《班主任管理大师》——尝试数据管理带来的变革

我尝试在网络上下载过很多与班级管理相关的软件。经过试用后发现,《班主任管理大师》是一款相当不错的软件,它功能强大,界面友好,内容基本上涵盖了班主任工作的方方面面。

当录入或导入学生基本信息后,学生的生日提醒功能就可以自动实现了。有了这个提醒,我总能在学生生日当天送上我的祝福。学生既诧异又兴奋:“老师,您也知道我的生日!谢谢您!”对学生的生日祝福使我很快走进了学生的心灵。

要实现学生个性化的评语,许多班主任都感到头疼。有了这个系统,老师可以用复制、粘贴的办法完成学生网上评语鉴定一栏的填报,大大减轻了老师的负担。

该软件的“常规管理量化考核”功能使我与学生的谈话有理有据;“资料、照片分类归档”功能提高了资料的利用率。

通过《班主任管理大师》的使用,我体会到数字化管理班级的科学性、条理性和规律性,更坚信这是一种值得探索的教育方式,于是我开始由单纯的应用到尝试独立开发成绩分析模板。

2.学生成绩分析模板——使学生在自信中成长

考试分数常常使学生、家长陷入烦恼。家长会因某次分数的下降否认孩子的进步,孩子也会因某次分数的下降失去前进的信心。怎样才能充分发挥分数的功能,使分数在评价的同时发挥激励作用呢?我认为关键在于分数呈现了什么和以什么样的方式呈现。仅看一次考试的成绩是片面的,客观的成绩分析要对几次考试成绩进行综合分析,要看到学生个人成绩的变化,还要看本次考试班级、年级各科的平均分、最高分和最低分。这样全面综合的数据分析才是针对每个学生的分析,才是学生个人学习状态、学习能力、学习水平的反映,才能在教师、家长和学生心中形成一个客观的结论。这样的分析使学生更关注自己成绩的变化,使学生有了建立信心的可靠基石,每次考试后学生都对下一次考试有更高的期待。

基于上面的需求,有的班主任每次考试后都要为每一位学生制作一张关于成绩的折线图,把学生的各科分数以及平均分等数据,制成翔实的图表进行分析。这样做工作量大,操作难度也很大。为了又快又便利地解决这些问题,我试着开发了成绩追踪分析模板,给家长和学生提供了翔实的客观数据,学生和家长面对数据就会逐渐形成准确的心理定位,此时教师再引导学生制定一个跳一跳够得着的目标。这样,家长就不再只关心孩子考了多少分,不再盲目地比较自己孩子与别的学生的成绩。

高三的最后一次家长会是填报志愿指导。我把每位学生高三以来的考试成绩汇总,生成图表提供给家长,让家长对学生考试发挥超常、正常、失常的各种情形做到心中有数,对学生相对客观的综合排名做到心中有数,对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水平做到心中有数。这样的数据能为学生填报志愿提供更客观准确的依据。近4年每届毕业生的实际录取也证明了这一点。

二、利用信息技术记录学生的成长历程,让学生书写自己的历史,体验生命的价值

数字化产品搜集信息的最大特点是真实性,并且可以再现。因此利用数码相机、摄像机,可以记录学生的成长历程。如元旦联欢会、成人仪式等等,往往是学生终身怀念的活动。记录下学生成长的这些足迹,并且告诉他们毕业时每人都会收到记录自己高中生活的光盘,学生自然会很珍惜自己的成长历程,愿意记录下最美好的一面,书写自己最绚丽的青春,因而激发了学生的进取心。每次回放这些活动,也是学生总结自己、发现自我的过程。

三、多媒体班会、家长会、晨读,探索教育新载体

1.系列多媒体班会,增强了德育的实效性

据调查,学生最喜欢的是活动型班会,然而活动型班会需要大量的准备工作,开展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如何既节省时间又吸引学生呢?我想到了教学中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于是尝试着召开了系列多媒体班会,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下面就介绍几例我开过的多媒体班会。

《寻找音乐的温暖》是2007届高三上学期的一节主题班会。在班会上,学生介绍自己的志愿贴时,我发现他们引用的一些励志歌曲的歌词意义深刻。于是引导学生收集他们喜欢的感恩歌曲,学生收集到的有周杰伦的歌,刘和刚的《父亲》、手语歌《感恩的心》。经过充分准备之后,我召开了以“感恩的心”为主题的班会,让学生在音乐中寻找温暖,学会感恩。一位已经去实验班的学生在她的班级日志中写道:“透露个小秘密,我原来班的班主任“忠叔”,是个特容易感动的人,真的!上学期他组织了一个以“感恩的心”为主题的班会,据同学说,场面感人至深。只可惜我没有机会参加。”

直面“高三”系列班会(每届高三都要召开的系列班会)。“高三”这两个字本身就是压力的代名词。针对这种现状,我有计划、有步骤设计了“迈好高三的第一步”、“成功高三的N项准备”两节班会,都采用多媒体形式来展现。美丽的背景图片和优雅的音乐,使学生接受、体会班会的内容自然轻松。

此外,还有增加“学习动力”系列班会,理综考试后班会,奥运回眸系列班会等。

系列多媒体班会,使得学生思想教育有了系统性和科学性。多媒体班会寓教育于美的享受之中,寓理于情,以情感人,由情悟理,使学生思想上产生共鸣,从而使学生受到深刻的教育。

2.多媒体家长会,有利于形成教育合力

家长作为学生的法定监护人,有权利和义务知道学生在校期间的真实表现。因此客观上要求家长会容量要大,而多媒体是一个很好的解决途径。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把学生在校的真实生活以图片和视频等方式呈现给家长,让家长看到“班级基本情况”、“班级成绩的分析”,“汇操”、“科技节”等丰富的校园生活,看到自己孩子在班里的真实表现和精彩的校园生活。

现代信息技术使得家长会内容丰富了,家长对学生和学校的了解具体了,促进了家长、学生、教师及学校的相互理解,真正形成了教育合力。

3.晨读美文,在欣赏和感悟中净化心灵

顺应“读图时代”的特点,我设计了“视频晨读美文欣赏”,将电视节目《子午书简》的内容引入晨读。《子午书简》节目主要以演播室诵读形式为主,并配以简洁精美与文章情绪相关的图片、音乐,再加上演播室灯光的剧场效果处理,给观众以高层次的启迪与享受。

通过几年来在班级中实施视频晨读美文的实践,我班学生有了一些明显的变化。

一是平时感觉最难做的世界观、人生观、正确面对挫折等思想教育,不再需要我反复地说教了,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不知不觉中就收获到、感悟到我想给他的一切。

二是学生在阅读意识和读书的选择上发生了明显变化,关注娱乐消息、八卦新闻的少了,有选择地去购书、看书的人多了。我曾经给学生连续播放了《男人是怎样炼成的——士兵突击》系列,结果我们班上有很多学生买了这本书,甚至有的学生还看了两三遍。

三是语文老师反映学生的欣赏能力有提高,能够感受到文学的美了,在他们心中逐渐理解了美,开始追求美了。

四是关注晨读、喜欢晨读的人多了。第一节课没有人迟到了,大家都会不约而同地提前到校,在班长的组织下欣赏视频晨读美文。

信息技术课改学习心得 篇9

高中信息技术组:江辉

6月30日我们来到了美丽的石河子大学参加信息技术新课改培训。这次学习我们有幸见到了南京师范大学教授、信息技术课改专家李艺老师,两天中我们认真地聆听了李艺教授对课改教材及课改中存在问题的独到见解,受益匪浅。下面谈谈我的学习体会:

一、培训方式别具一格,渗透着新课改的思想

一般的成人培训,多是以讲座形式进行,听者觉得枯燥无味,想睡觉,学习效果不好。而李老师却采用收集问题、交流互动、分组讨论的方式进行,一上吸引了老师的兴趣,让大家的思维活跃起来,从而让本次学习达到较好效果。他的这种方式也让老师们体会到传统教育与素质教育的不同,更重要的是让老师们进一步了解了新课改的精华,同时让我们感受到了李教授的风采,真可谓一举多得,这不正是新课改的思想吗?

二、模糊不清的概念变得清晰明了

以前虽然我们已经学习了有关新课改的很多内容,但是对一些具体的东西还不清楚,通过学习我们对一些细节也有了深入的理解。比如信息技术考不考、怎么考、考什么的问题,比如任务驱动式教学中存在的误区,比如什么是以学生为主体,如何提高课堂效率等等。总之让我收获很大。

三、对教学中的突出问题有了解决的思路

在新课改教学中存在许多很难解决的问题,比如学生差异问题、课堂时间紧张问题、学生发展性评价问题等,这些问题都一直困扰着我们,通过学习交流我们更有信心了,并且李艺教授还详细分析了如何出信息技术试题,还给我们提供了很多信息资源。这些让我们感到备课活动和教研活动在课改中起着重要作用。扎实有效的教研是课改的有力保障。

通过学习,我感到信息技术老师的责任重大,课改的路还很长,我们应多学习,多交流,提高教学效率,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为新课改积累经验。

信息技术课程学习心得 篇10

识管理中知识的利用方法现在还处于探索阶段,因为它涉及不同个体的知识背景、生活环境、价值观等因素比较复杂。一般来说,应用知识可以遵循下面的规则进行。首先是进行知识收集,把与问题有关的知识找到,在互联网时代这一点并不难做到;然后进行消化吸收,也就是阅读有关资料,包括向专家请教;建立可比较的模型,以专业知识为基础,设计出比较及评价方案;评估报告将完成知识应用过程,在这些模型中挑选出支持决策或得出结论的便是完成知识应用。头脑风暴、专业论坛、沙盘模拟甚至聊天谈话,也都是知识应用的准备阶段,可以帮助个人进行知识加工,形成应用知识的规则意识。

世界瞬息万变,竞争风起云涌。要想在新的知识经济世纪里搏风击浪,人必须是不断成长的个体,做全新的“学习人”,不断地主动进行自我超越的修炼,实现终身学习。个人知识管理是一个非常重要但又未被人们足够重视的领域,不仅局限于商业和工作任务,而且包括个人兴趣、爱好、家居、家庭和休闲活动。

培训总结

远程培训学习是我获得大量教学信息的非常有效的途径,通过学习使我开阔了视野,积累了大量的教学素材和理论,巩固了教学理念,坚定了教学信心,现将学习情况总结如下:

1、教师道德是一种职业道德。教师的职业道德,简称“师德”,它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我们所认为的教师的道德素质并不是指规范、准则本身,而是教师把这些规范、准则逐步内化,成为教师从事教育事业的准则。

2、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所要解决的根本性问题,不是硬件建设的问题,也不是投入不足的问题,因为无论是钱还是物,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国家需求的问题、人民满意的问题,不能解决人的全面发展的问题。教育的根本任务和使命在于培养人才。对高校来说,一切工作都要围绕人才培养,都要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服务,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忽视人才培养质量。

3、对学生提出的目标要求,要坚定不移的贯彻到底;对违反纪律的学生要坚决纠正;对学生不良习惯的纠正要常抓不懈;对学生学习要求一定要严谨认真;这一切严的前提是尊重学生,爱护学生,有一颗爱心。

4、提倡教师应成为“职业学习者”、“终身读书人”,这样才能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并在课堂上给学生打开一个新的天地。古人说“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一个教师有了这种“知不足”、“知困”的精神,就会端正治学态度,锲而不舍、孜孜不倦地学习新知识、探索新问题,从而为学生作出榜样。

5、知识管理中知识的利用方法现在还处于探索阶段,因为它涉及不同个体的知识背景、生活环境、价值观等因素比较复杂。一般来说,应用知识可以遵循下面的规则进行。首先是进行知识收集,把与问题有关的知识找到,在互联网时代这一点并不难做到;然后进行消化吸收,也就是阅读有关资料,包括向专家请教;建立可比较的模型,以专业知识为基础,设计出比较及评价方案;评估报告将完成知识应用过程,在这些模型中挑选出支持决策或得出结论的便是完成知识应用。头脑风暴、专业论坛、沙盘模拟甚至聊天谈话,也都是知识应用的准备阶段,可以帮助个人进行知识加工,形成应用知识的规则意识。

6、实践操作能使学生手脑并用,由理论到实践,在直观形象的实践操作中不断能加深对事物规律性的认识,而且易于形成生动、活泼、轻松、快乐的学习氛围。为取得良好的课堂效率,创造了条件,据调查,学生最愿去的地方是机房,课堂气氛最活跃的也是机房。所以我充分利用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认识,并掌握操作技巧。

7、自由、平等、民主、法治等思想,凝结着人类智慧,成为世界各国人民共同的期盼和追求。中国人民为争取民主、自由、平等,建设法治国家,进行了长期不懈的奋斗。新中国的法制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1954年制定了新中国的第一部宪法,为社会主义的法制建设奠定了基础与前提。但是在我国法制建设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严重曲折,特别是“文革”期间法律虚无主义盛行,使得我国的民主法制建设一度受挫。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党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提出“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等主张,贯彻了邓小平“一手抓建设,一手抓法制”等重要思想,使党和国家步入到法制建设的正常轨道。

在今后的工作当中,我还要继续参加各种培训,丰富自己,使得自己的教学事业风生水起,最大限度的发挥自己作用,为我国的教育事业贡献力量。

我学习,我成长,我快乐

我学习,我成长,我快乐

我很幸运地参加了这次教师国培在线研修学习,观看专家与老师讲座的视频:一个个生动的教学课例,让我更加贴近了课堂;专家们精辟独到的分析又使我知道了教学中应该注意什么,哪些细节需要扬弃,哪些地方需要改正。特别是在语文作业布置、批改上我有更深刻的认识。我认真完成自己的作业,研修日记阅读了大量的文章,深刻感受到学习的乐趣。现汇报如下:

1.在这次学习中,我认真观看多个视频。并认真做好读书笔记,写出自己的心得。不断在理性认识中丰富自我,在学习中成长自我。

2.这次研修解决了我在教学中的许多困惑。如当专家讲到作文教学时,我口说我见,我手写我心.....我发现学生的写作困难是限制了。

3.这次研修提升了我的教学水平。以前,在教学中,我由于教学时间紧张,对课堂中的细点问题总是采用‚大概式‛的处理方式,通过这次研修,看到名师的经典课例使我认识到处理课堂中的细点问题的重要性。

信息技术应用,体验学习心得 篇11

关键词: 信息化课堂 创新能力 教学设计

信息化时代,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良好素养的创新型人才变得尤为迫切。思想政治教学作为一门教育和引导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的学科,承担着培养时代所需高素质人才的重任。“信息化课堂”理念作为以信息技术为依托的新型教学模式,被引入到思想政治教学实践中,能够有效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者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协作能力,从而强化教学效果,教育和引导大学生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有效整合。

一、信息化课堂的重要性

信息化课堂近年来成为全球教育界关注的热点,中国教育部启动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大力提倡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把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作为新课改中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为此,很多学校都已着手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探索,开展信息化课堂教学。——这是从人类认知规律角度分析信息化课堂的作用与效果的一种代表性观点,也是对信息化课堂内涵最合理的概括。

信息化课堂在学习资源和学习环境两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信息化资源主要依托于网络平台,挖掘网络资源例如学科专题网站、资源库、案例、光盘等完成。目前最常见的是慕课(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简称MOOCs)和微课。学习环境主要着手于课堂的多媒体教室、信息化教学手段,还有考核评价体系的网络化,使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完成任务。接受教师培训,密切与互联网接轨。

信息化课堂有两个关键点:第一,课堂与信息技术紧密结合;第二,高效利用课堂时间进行学习经验交流与观点碰撞,深化学生的认知。这就是信息化课堂的本质意义。信息化课堂,使学生的知识面扩大,而且学生对已知的结论性知识的把握已经不是主要目的,信息资源的重新整合与知行转化,从而为自我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这才是信息化课堂的重要意义。

二、信息化课堂的创新应用

信息化课堂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团队协作精神、创新精神、课堂氛围和知识的内化均比传统课堂更有优势。运用好信息化课堂模式,可以较好地缓和传统思想政治课教与学的现实矛盾。通过课前教学准备、课堂探究过程、课程拓展评价三个板块设计课堂教学,一方面可以增强学生对思想政治的认同感,强化思想政治的教学效果,另一方面紧跟时代步伐、积极探索教学发展的新思路和新办法,切实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教育教学工作长足发展。

(一)课前教学准备:微课分组+任务驱动。

老师在信息化课堂前,需要创建学习任务单,录制内容10分钟左右的微课视频,并上传网络教学平台。学生在独自完成预习新课知识的基础上,运用网络平台观看视频,开始课前学习。学习完成后,在平台中完成预习自测题并在平台上记录错误和困惑以待课堂上交流反馈。学生观看教学视频时,看不懂的反复看,并且可以随时暂停教师的“讲课”,有更充裕的时间做笔记和理解,减少教师的重复讲解。

为了在课堂落实知识点,将同学进行合理分组,并布置相关任务,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方法是必不可少的。如在《创新能力》教学设计中,学生分为五组,每组同学设计一门课程图标,并上传至网络平台。由组长对小组成员进行任务分工,强调学生明确小组任务、相互支持和配合,并能对活动成效进行评价。一方面同学们通过设计图标,回顾课程内容和主要精髓,形成整体印象,另一方面,结合学生的专业,考验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设计水平。

与此同时,教师可以在课前登录网络教学平台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调整课堂教学方法、教学进度及教学内容,并制订个别辅导计划,增强课堂教学的针对性。信息化课堂的创新模式能解决班级教学弊端,帮助学校达成一对一的教学,从而实现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二)课堂探究过程:学生主体+教师主导。

信息化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实现对课外阶段知识的高效内化,主要包括五个环节。这五个环节根据学生课堂的表现和反馈进行动态化完善。

1.导:创设情境。教师创设与当前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真实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把全班学生注意力吸引到当前学习主题中。

2.启:启发思考。教师提出与当前学习主题密切相关,并能引起学生深入思考的问题,这些问题可以用于引入新授的知识,也可以用于拓展、迁移当前所学的新知识。学生经过独立探索、协作学习之后,完成个人或者小组的成果集锦。学生需要在课堂上进行汇报、交流学习体验、分享作品制作的成功和喜悦。在《创新能力》教学设计中,每个小组将设计作品进行讲解,分享创新之处。

3.探:探究学习。教师根据问题的大小,组织学生进行协作探究、自主探究和成果汇报,帮助学生制订学习计划和使用学习工具。在《创新能力》教学设计中,课堂中创新思维能力的测试、关于科学思维方法的训练,一句话归纳“创新”等活动,采取自主探究,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独立探究, 实现对知识内容的内化,并通过独立探究形成高效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构建出独立的知识体系;在小组评选“最新”设计和头脑风暴环节,需要学生在小组之内或在全班范围内进行协作交流。在信息化课堂上,学生通过协作学习发展个体的思维能力,增强学生个体之间的沟通能力及学生相互之间的包容能力。此外,协作学习对形成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与创新性思维,提高学生的交流沟通能力、自尊心,建立形成个体间相互尊重的关系,都有明显的积极作用。

4.践:知行转换。知识内化之后,有效投入实践,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能力,实现教学效益最大化。因此,在《创新能力》教学设计中,课堂活动安排了一个“审作品”的环节,让学生将所学知识点和思维方法投入到实践中,引导学生知行转换,养成创新思维习惯。为了使学生更深入地实现知识的内化,需要对课外教学设计中确定的问题和学生内化环境进行完善;如课堂时间充足,可以针对新问题组织、指导学生进行探究,否则把其作为一些课外探究的主题融合到后续的教学内容中。布置了搜集创新案例的任务,使学生对后续的创新习惯养成,有了一定的意识。

5.拓:总结升华。在个人总结和小组总结基础上,教师加以补充与升华,使学生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由浅层认知达到深层认知。创新小结,教师总结了三句话,学生总结了十二个字,相当精辟,并运用专业特长(电脑艺术),制作成FLASH版本。

(三)课程拓展评价:综合评价+持续实效。

在信息化课堂中,综合评价阶段是落脚点,并且是必不可少的环节。综合评价,是对学生记忆理解阶段和应用分析阶段成果的评价,从中也可以发现教学准备阶段的不足。对学生的综合评价要体现信息化课堂中强调的“评价形式多元化和评价目标发展性”的特点。《创新能力》的教学评价分为三部分:网上测试得分、动态课堂得分和课后实践得分。教师根据综合评价与学生的反馈对教学设计进行完善,并以内容独特的报告或者具有挑战性的任务予以呈现,从而使师生在体验中共同收获,使课堂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不断完善、改进,更好地实现课堂教学目标,使教学整体优化,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不断增强。

持续实效是指学生课后思维习惯的养成和能力的持续锻炼,着眼于学生成长的整个过程,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最终学会生活和做人。课后让学生开设《我的创新手册》直播平台,持续不断地搜集案例、模仿创新、欣赏创新,在真正实现课堂教学目标的同时,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保持锻炼能力的兴趣,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成长。

三、应用信息化课堂,实现教学创新

目前信息化课堂已经逐渐应用在我国各类学校不同学科的教学之中,创新性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但并不是要取代传统课堂,它只是最大限度地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建立了“以问题为核心、以任务为驱动”的教学模式。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生的学习活动必须与任务或问题相结合,以探索问题引导和维持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创造真实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学习,使学生拥有学习的主动权。

(一)优化信息资源,实现教育手段创新。

《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指出:“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要以教育创新为先导,以优质教育资源和信息化学习环境的建设为基础,以学习方式和教育模式的创新为核心。”因此,在实际教学中要想取得教学效果的最优化,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手段,引入信息化资源和手段,真正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手段的深度融合。无疑,信息化课堂正是信息化的产物,是课堂改革的先导力量,充分彻底地运用信息技术,在信息技术的支撑下为学习者营造个性化协作式的自主学习环境。值得注意的是,信息资源量多且杂,必须选择适合课程的教学资源,优化信息资源,使信息技术远远突破辅助教学的概念而成为课程教育不可或缺的革新手段。

(二)深化问题意识,实现课堂结构创新。

信息化课堂使学生带着疑问进课堂,带着思考出课堂,在课外借助教学视频或其他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在课上则根据自身的兴趣和发展程度选择教师总结出的有探究价值的问题进行探究。产生疑问、解决疑问的过程有助于巩固所学知识点,使碎片知识系统化。而且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学习,弥补传统教学课堂课前、课中、课后互动教学的不足,彻底改变学生以往被动接受和被动灌输知识的局面。翻转课堂充分运用了启发式教育方法,使学生逐渐学会了自主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创造性思维得到了锻炼。创新创业教育强调的正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打破传统,实现真正的思维创新。

(三)强化任务驱动,实现教学模式创新。

信息化课堂最佳的结果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赢。教师只需要扮演好组织者、引导者和帮助者的角色,从反复的讲解中解脱出来,更好地节省课堂时间。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在探索中学习,通过一个又一个环节的图片,不断地获得成就感,可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提高课堂参与度,逐步形成一个知情性意行的完美转换,从而培养善于发现、勇于创新的自学能力。创新创业教育正是要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的能力、敢于质疑的精神、勇于创新的品质,学生通过任务驱动,充实和丰富自身的知识、能力,从而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

总之,信息时代,精心设计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及教学方法,跳出传统的教学模式,实现创新课堂和高效课堂,必定会拓展到信息化课堂教学模式。面对教育信息化的迅速发展,信息化课堂正顺应教学模式改革的潮流,会对信息化时代教与学产生深刻的影响,也深刻改革师生关系,提高教师信息化素养和专业技能,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参考文献:

[1]英特尔全球教育总监Brian Gonzalez 在2011 年度英特尔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年会的发言.

[2]张新民,何文涛.支持翻转课堂的网络教学系统模型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3,(8):21~25.

[3]钟晓流.信息化环境中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教学设计研究[J]. 开放教育研究,2013,(2):58~64.

[4]金陵. 翻转课堂中国化的实践与理论创新[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4(14).

小学信息技术课的体验式教学模式 篇12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体验式教学模式的实践

在实践中我发现, 小学信息技术课的体验式教学模式具有实践性强、更易面向全体的特点。这与探究式教学模式中需要学生在自身能力基础上完成对新知的研究和学习是相对应但又互补的。我在讲《幻境迷城》一课时, 就是从学生兴趣出发, 以制作自己的游戏为主题, 为学生创设了富有特色的体验情境, 完成了幻灯片动作设置的学习。

教学过程以体验式教学模式为基础, 通过以下教学环节完成。

1. 体验作品, 激发兴趣

教师展示具有动作效果的游戏, 让学生通过对游戏的操作, 找到与自己作品的不同之处, 激发学生完成作品创作的兴趣。

2. 分享交流, 达成新知

教师适时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内研究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在个体间、组际间以及全班的交流过程中, 完成新知的传授, 使学生的体验得到共享。

3.创作作品, 体验成功

达成新知后, 教师为学生进一步制作提供体验的环境, 让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创意初步完成作品。

接下来教师根据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作品的创作再一次创设体验环境, 并通过“展示作品, 体验创新”和“完成作品, 共享成功”等环节引导学生在体验式教学模式下主动地完成作品的创作。

通过再次体验, 学生在体验式教学模式下进一步升华所学知识。而教师也正是在这样的循环中逐步完成知识传授的。

●体验式教学模式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的运用

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 我们将体验式教学模式与课程内容的开发、课程内容的设计、课程内容的实施三个方面进行了有效的结合。

1.体验式教学模式与教材的结合

教材是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呈现方式之一, 所以体验式教学模式要想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得到更多的运用, 首先就要从教材的角度为学生构建良好的体验环境。例如, 我所在学校在已开发的多套校本教材基础上, 进一步开发了网页版的电子教材。同时以体验式教学模式为基础, 将教学环节做了细致的规划, 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供了体验的环节。在每个单元的教学中都采用了如下环节:故事彩桥、零点起飞、牛刀小试、触类旁通、日积月累、单元评价等。体验式教学模式校本教材的开发, 为教师和学生构建出体验的环境。

2. 体验式教学模式与知识的融合

相信很多教师都会产生这样的疑问, 体验式教学模式与知识会有什么必然的联系呢?这里举个例子。

作为计算机专业毕业的信息技术教师大都会对程序设计很痴迷, 而这种痴迷会造成教师将个人的兴趣转嫁给学生, 这也就出现了程序设计授课中对学生要求过高的现象。

造成这样的问题, 其根本的原因之一就是教师对所传授的知识的深度把握不准。所以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 根据课程指导纲要的要求, 结合校情、学情, 对教学内容作了细致的划分, 包括了知识的掌握和体验两个部分。对于体验性知识, 我们更多地强调学生能够简单理解、会应用。对知识的划分, 可以让教师更好地把握传授的尺度, 真正达到了体验中学习、学习中体验的效果。

还是以程序设计为例, 将赋值语句、打印语句、简单的判断和循环语句, 作为掌握性知识, 而对于循环的嵌套等语句我们则把它定位为体验性知识。例如, 以体验式教学模式为基础设计的《找质数》一课中, 教学目标就定位于:了解程序运行的流程和原理;感知程序设计的用途和计算机运算的优势;能够利用程序判断出一个自然数是否为质数;体验Qbasic程序应用。这样的设计, 调动了学生对程序的热爱, 使一节枯燥的程序设计课程演变成了一次生动活泼的体验活动。

3. 体验式教学模式对创新能力的培养

学生的创新能力集中表现在体验环境下学生个体基于多种经验的应用。体验式教学模式要为学生的创新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 我们发现现有教材中涉及的软件往往不能满足学生学习和创作的需要, 学生在体验中需要更富有挑战性、更实用的软件来实现自己的创意。针对此, 在编写校本教材过程中应以体验式教学模式为基础, 选择多款适合小学生的软件, 给予学生更多的创作基础和手段, 满足他们对体验的需求, 如电子相册、通用机器人、金山画王笔、即时通讯软件等。

●体验式教学模式在校本活动课程中的延伸

体验式教学模式不仅是常规学科教学中的有效教学方式, 在活动课程的探索和应用中同样也能发挥作用。

例如, 我校的智能机器人活动课程。此课程集搭建、编程、实践为一体, 每一步操作都是学生个体与小组成员间的体验式学习经历。活动中, 智能机器人搭建和任务的完成不是个体独立完成的, 需要小组内的学生能够及时把自己的体验与大家分享。学生对体验的分享和共识的达成非常重要。

在体验式教学模式的研究过程中, 我也产生了更多的思考: (1) 如何更有效地开展体验性学习, 真正地让学生体验式学习贯穿于教学活动中; (2) 在今后的教学中, 如何发挥教师的创造潜能, 充分利用和开发教学素材, 在教学中大胆实践, 走出具有个人特色的教学之路。

上一篇:医院消防应急预案下一篇:执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