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专业实践计划

2024-10-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通信专业实践计划(精选8篇)

通信专业实践计划 篇1

关键词 课程体系建设 通信工程 卓越计划

当代社会通信行业技术发展迅速,前景看好。

通信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对高校通信工程专业培养人才的要求,尤其是对创新拔尖通信研发技术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这要求通信工程专业需要从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设置等方面更加重视人才的培养质量。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的提出,为通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机遇。

从起,广东工业大学经教育部批准成为实施“卓越计划”的高等学校之一,组建了通信专业 “卓越工程师班”,制定了相应的“卓越计划”实施方案。

本文将围绕“卓越计划”的实施目标,以广东工业大学信息工程学院通信工程本科专业实施“卓越计划”的实践为例,探讨通信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改革理论及其实践。

1 通信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现状

目前,通信工程专业的.学生,无论是来自重点工科院校还是普通工科院校,普遍存在着动手能力差、专业知识面窄、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较弱等问题,高校通信工程专业教育课程体系未能有效发挥应有功能,存在课程结构失衡、课程内容单一和课程实施弱化等主要问题。

通信专业实践计划 篇2

通信工程专业实践教学问题一直是困扰各高校的一个难点问题, 教学体系存在理论与实践比例失调、实践教学与生产实际脱节等各种问题。许多高校都在积极探索通信工程实践教学的建设途径, 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和研究成为教学改革关注的热点[1]。西藏民族学院通信工程专业成立得晚, 专业建设经验不足, 实践教学建设特别需要加强。

1 提升实践教学的地位

人才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的关键。提高老师和学生对实践教学与学习的重视程度, 首先要体现在培养方案上, 注重发挥评价机制的导向作用。

实践教学可分为实训和实验两部分。实验包括配合理论课的课程实验和创新性实验两部分。实训则是将学生置身于真实的工作技术场景之中, 以个人或团队的形式完成实战训练项目, 让学生感受规范的项目开发流程, 积累项目开发和合作经验。

在培养方案上, 对一些重要的专业考试课的实验课 (开发性实验或综合性实验) 学分应实行单列, 这样可以避免学生在课程学习上、老师在课程考核上唯理论考试的倾向。对一些专业方向考查课, 则以实验考查作为主要考查依据。要求学生在某一课程实验、创新性实验或实训项目的基础上展开毕业论文。

2 加强实践教学的层次性和递进性

与其他高校对比, 我校通信工程课程实验设置的层次性和递进性明显不足。

参考我校对口援助单位厦门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国家级电子信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的经验, 结合我校实际, 把课程实验分为验证性实验、开发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验证性的特点是, 操作多为插线和测量, 操作步骤是确定的, 要求准确性。开发性实验以编程为主要方式来完成, 要求的结果是确定的, 但实现过程——即编程具有一定的自主性, 老师需要对程序进行评价和指导。专业方向课即通信工程专业各方向的专业课, 实验一般包含一定程度的综合性和设计性, 甚至创新性, 操作方式为编程或软硬件结合。综合性实验要求学生运用以前学过的多门课程的知识来思考、解决问题, 实验的结果一般来说也是确定的, 老师需要对实验过程进行评价。

我校通信专业验证性实验过多, 导致学生兴趣越来越不足。验证性—开发性—综合性实验层次递进性不好, 不利于学生逐步积累经验, 提高能力。

我校历来对区内区外学生的培养目标是不同的。通信工程专业对区内学生的培养要求是技工型—工程师型, 即以职业技术人才为主、工程师人才为辅;对区外学生的要求是工程师型—创新型, 即以工程师人才为主、复合创新型人才为辅。但这一分级培养目标并未在实践教学的培养方案上体现出来。

结合我校实际, 图1和图2分别提出了面向区外和区内学生的实践教学培养方案。区外学生的验证性实验主要包括电子和计算机的专业基础课实验;开发性实验包括四门专业核心课实验以及电子线路综合设计, 四门核心实验课学生对通信专业有总体上的把握, 而电子综设则放在大二下的后半学期, 表现出色的学生选拔参与全国电子设计大赛;综合性实验为专业方向课实验, 包含四个方向的实验群 (每群2-4门实验课) , 要求学生任选两个方向的实验群, 鼓励学生对综合性实验进行延伸开展创新性实验项目。

区内学生培养方案与区外学生的区别在于, 实验课程减少了, 整体难度减低了, 综合性实验更偏重职业技术应用而非设计开发。

创新型实验项目和开发性、综合性实验的最大区别在于, 创新型实验的结果是不确定的。这一不确定性既可反映在结果成败的不确定, 也可反映为结果与预期有差别, 学生需要在一定规划下在实验过程中不断调整具体思路。创新性实验项目不设为专业必修项目, 而是鼓励有能力、有热情的区外区内学生通过已在开展的“大学生创新计划”参与。创新性实验项目的选题既可以是老师的科研项目子课题, 也可是老师的企业项目, 还可以是学生联系老师自主择题。

另一方面,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 实验实践教学的层次性与递进性建设和相关教学实验室建设是密切相关的。这就要求教学实验室建设要有必要的规划和前瞻性。目前, 我校通信工程专业相关教学实验室设备比较落后且损坏严重、实训基地尚未建立, 亟须在良好的规划指导下加快建设。

3 提高教师实践教学能力, 采用“双师型”模式

在教师队伍建设上, 开展各种方式加强教师实践教学的学习——包括组织高年级学生与教师就课程实验的衔接做交流;组织教师到对口支援单位进行实践教学 (特别是课程实验) 的相关学习;定期邀请企业工程师来校与本校教师做交流等等。

我校教师擅长知识性、理论性、前沿性教学, 但缺乏企业生产实践的锻炼和经验, 难以把握企业一线的技术动态。采用“双师型”教学模式是一种可行的弥补办法[3]。“双师型”模式指, 除了本校专职教师外, 聘请企业工程师担任兼职教师。本校专职教师完全负责专业基础课和核心课, 而安排企业工程师担任部分专业方向课及部分实训项目。这样有利于本校教学与企业工程师加强交流, 有利于学生把握产业技术发展, 有利于加强校企交流、为进一步的校企合作开辟空间, 也有利于缓解我校通信工程专业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

4 加快实训基地建设, 推进校企合作

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的经营单位, 校企合作必须要实现“双赢”才能得到企业的认可。很多高校以在企业建立实习基地作为主要校企合作模式。但是学生缺乏经验, 一般很难直接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 还可能对人员安全、设备管理等带来不便, 所以企业 (特别是中小企业) 接待学生实习意愿较低。我校通信专业培养学生作为整体尚未被企业认可, 在动员社会资源尝试建立企业基地的同时更需要加强内功。

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将有助于本校学生获得社会认可, 有助于校外企业实习基地的建设。我校需要加快校内实训基地的规划与建设。对于通信工程专业而言, 实训基地的建立涉及昂贵的通信网络设备的购买, 在设备购买的同时应引入企业认证机制, 为参加培训的学生提供华为或中兴等企业的专业技术认证[4,5]。

实训基地可同时挂牌工程技术中心, 鼓励教师以实训基地设备为平台, 与企业进行工程技术合作。这样有利于与企业建立联系, 为后续合作打下基础。

5 结语

实践教学建设是通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关键, 也是一项需要不断反思、不断完善的建设规划的过程, 需要积极协调与发挥学校、老师、学生三者的积极性。本文从总体培养方案、区内外具体培养方案、教师队伍建设和实训基地建设四方面提出了思路和对策, 为通信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建设提供助力。

参考文献

[1]陈建军, 韩庆文等.通信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 2012, 22 (4)

[2]http://eietc.xmu.edu.cn/

[3]张雷霆, 对高职通信工程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 2009 (29)

[3]李志军, 张智勇等.通信工程专业实训基地建设与实现[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9, 28 (6)

通信专业实践计划 篇3

关键词:高职院校;通信专业;实践教学

电子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对高职通信技术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等职业教育的职业性特征决定了实践环节在学校教育中具有重要而不可替代的作用。高等教育内容必须充分反映当今社会、企业生产实际中采用的新技术、新工艺,学为所用,以职业能力为核心,以就业能力和发展需求为目标已成为人们的共识。

实验教学和专业技能实训是实施实践教学环节的主要教学模式。高职教育人才的培养必须要有相应的培训场所(如实习车间、实习基地)和实验、实习设备,光靠“书本上学种田、黑板上开机器”是难以培养出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大批高质量、适用性强的职业技术人才的。高职教育的教学设施与设备不仅品种多、数量大,而且更换快,势必造成教育的巨大投入,从而使高职教育成为一种昂贵的教育。如在我国目前一些职业技术院校中设立的电力行业的模拟电站、化工行业的模拟工厂、数控专业的高精尖设备等,在普通高等院校中一般也是很少见的。而一些价位特别高的现代化检测设备,不能只购买一二台供学生“参观”,至少要二三位学员配置一套,让其反复操练,才能达到工作岗位业务要求的水平。

由于不同专业之间在学科门类、内容及教学形式等方面的差异性,使得不同专业对实验实训环境的要求以及实践条件的要求也不相同。比如,许多专业仅仅需要配置一定数量的计算机及相关软件,就能够满足实践教学环节的要求。而对于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工程技術类专业,在有限的教育经费投入下,解决和完善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往往面临较大的困难和挑战。因此,必须结合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目标,合理配置教学资源,探索实践教学设施建设及其有效利用的新模式。

本文结合笔者所在学院实际,仅对高职院校通信技术专业实践教学进行探讨。

传统实验教学手段的利弊分析

实验教学手段的优势“教学实验箱+常用仪表”可以说是所有院校实验室的实践设施基本配置,它是长期教学方法的结晶。现在的通信专业课程实验设备多为科研成果的浓缩,从基础实验到开放创新、二次开发实验,从课题设计到毕业设计实验,学校只需要一次性经费投入,就可长期发挥作用。它很适合于传统的验证性实验和开放型实验教学。实验教学手段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利用实验箱可以演示知识点的核心原理。实验过程直观明了,使用安全可靠,操作方便,测试手段简单且性价比高,教师易教,学生易懂。例如,FSK调制的验证实验,实际的FSK电路集成在一个芯片中,学生只能观测其端口表现。但是在通信原理实验箱中,各种调制解调器、位时钟提取等电路采用分立元件构成,却能够生动观测到各中间过程的波形,使学生能够真正了解其调制过程及详细原理。(2)实验内容丰富。既能完成通信专业基础课的实验,又能与通信技术相结合,完成通信系统及其接口技术等课程的实验。(3)实验方法灵活。学生可以通过实验系统做例题实验,许多实验箱还可借助仿真器做开发实验,也可用实验系统配备的软件,将编制的目标文件下载到实验装置,验证实验结果。(4)实验系统开放,实验系统资料完备。实验指导书、实验手册、实验电路图集、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及二次开发实验指南等资料厂家通常都会提供给用户。另外,实验系统所有的硬件及相关资料通常对用户完全开放,学生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特殊的功能扩展或开发自己的课题以及进行二次开发实验。可以满足学生不同程度学习目标的要求。

目前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讲解相关知识,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因此,应立足于传统实验教学方式提高实践教学效果。同时,应该重视并解决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主要承担者,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走向大众化,大量的“三校生”(从技校、中专、职业学校毕业的学生)走进了高职院校的大门,加上高中毕业的“三年制”学生和初中毕业的“3+2”学制学生,造成生源质量的个体差异明显加大。体现在实验课教学中,许多学生对实验原理不感兴趣,只对原理应用或自己认识的部分知识感兴趣。不去了解理论,做实验仅仅是来凑热闹。做实验时心不在焉,只完成本次实验任务,对其他问题却漠不关心。(2)实验系统的实验效果有限。目前通信实验设备市场上的实验模拟设备(如实验箱),箱式实验设备均局限于电路层,只能使学生简单观测预设的数据和波形和掌握通信基本原理,模拟效果非常有限,无法有效地锻炼学生对通信网络的实际运用能力。(3)由于通信设施具有系统性,涉及的设备类别较多,包含通信终端、复用设备、传输设备和交换设备等。尤其是对通信网络系统的运营、测试、管理等技能培训,没有真实网络环境是难以完成的,也很难使学生(尤其是高职院校的学生)建立感性认识,很难与实际系统联系在一起。因此,我们不仅要加强对学生实验教学的指导,了解学生的兴趣点,积极引导并多加鼓励,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而且也应充分认识到传统实验教学的局限性。

专业技能实训课程教学的现状

高职教育把自己的培养目标确定为无需过渡期即可直接顶岗的中高级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这就是说,高职教育培养的人才动手能力应非常强。因此,可以说,实训课的成功与否标志着高职教育的成败。

贯彻“以能力为中心”的教育思想,也需要体现在实训课程中。在课时安排上,理论课与实训课的比例应达到1∶1。在教学方法上,应保证学生能真实地接触实际,真刀真枪地体验一番。较理想的方式就是在企业设立实训基地,让学生同企业员工同工作、同生活,真实感受企业氛围。通过这样的实训,既可以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又可以培养职业观念、文明生产的习惯和严格认真的工作作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工作责任心。

产学研结合,校企全程合作培养人才,实现校企“双赢”,这是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基本趋势。但是,当前开展校企合作和产学研结合工作客观上存在许多困难。通信专业在实训环节面临的问题尤为突出,主要表现在:(1)学生校外实训场地较难安排。一方面,通信设施具有系统性,涉及的设备类别较多,对通信系统的运营、测试、管理等技能培训,没有完全的网络环境是难以进行的。另一方面,由于通信机房的环境及管理要求,难以接纳成批的学生进行实习。(2)学生在校外实训基地常常缺乏实际动手操作机会。由于实训基地的现场设备和系统都处于正常运转状态,考虑到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大多数实训教学也只是安排有限的参观电信部门现场设备,致使一些通信专业学生(甚至有些专业教师)离开学校时还没有动手调试过程控交换机、光网络传输等常用设备,这也是导致用人单位在招聘时不愿意考虑应届毕业生的原因之一。(3)有些学校在校内进行专业实训,但实训设备普遍不具有代表性,设备制式庞杂,连不成系统。因此,学生能力培养难以满足工作岗位的实际技能要求。有些学校即使购置了先进的工程用通信设备,但又面临设备的技术支持、实训项目及其指导书的开发等新问题。

建立校内实训系统的可行性

采用成套的设备,搭建完整的系统,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符合实际操作现场的全程全网的实验、实训环境,学生可以自己组建各种通信网,并从中了解各种网络传输技术及接入技术,掌握各种通信常用设备及仪器的使用,了解通信网络系统的运营、测试、管理等,建立全程全网的概念。

因此,能够将现场设备搬到学校,在学校建立一套真实的、规范化的、精简的电信运营网络是解决通信专业实训安排难题和充实实训内容的重大举措。它对培养学生的系统观念、多理论知识点的综合应用水平、实际设备和测试仪表的操作能力等都会有本质的改观。具有丰富教学内容,深化教学层次,提高教学水平的功能。

通过对近年来通信技术和设备市场的了解,笔者认为,将现场设备搬到学校,在学校建立一套真实的、精简的电信运营网络是可行的,时机已经到来。主要原因是:(1)目前的通信设备总体价格已经较几年前有了明显下降。实训系统建设资金投入甚至可以与实验模拟设备(如实验箱)相比拟。(2)已经有极少数系统集成商介入了学校的这块市场,并且针对教学需求开发了第三方支持软件和配套的实训项目文件。

与此同时,对校内实际通信系统进行合理设计、建设及有效的使用和管理等问题,需要我们事先有清醒的认识,做好充分的准备(尤其是对系统技术方案的设计),并应把握以下原则:(1)以实际通信系统为主,主要面向通信网络系统的运营、测试、管理等技能训练;实验模拟设备为辅,主要进行基本原理的验证,传统的验证性实验要继承、保留。(2)校内实际系统不可能完全替代现场系统,两者应互为补充,适当安排校外的现场实习是必需的。(3)校内实际通信系统的建设、实训内容的进一步开发以及对系统的运行管理等必须配套。

基于以上分析,对于宽带交换网络实训系统方案的设计应与目前各大电信运营网络接近,首选在国内电信大网中有着高占有率的著名通信设备生产商提供的设备,又不能完全照搬这些大网的实施技术方案。而应将学校的通信实训系统设计成电信大网的简化缩影。突出主流技术及业务,充分考虑教学实施方式和系统建设总成本等因素。

这样,一个全方位、立体交叉布局的实训体系将为实践教学打下坚实的平台,使每个学生经过2~3年的学习都能学到一定的专业知识与一技之长,并在专业平台上做到“广基础、宽平台、活模块、强技能”。同时,为产学研相结合提供实践舞台。

典型案例:宽带交换网络实训平台总体方案

如图所示是笔者所在学院正在建设的宽带交换网络实训系统方案。本方案的功能及特点如下:(1)系统结构主要由程控交换平台、光网络传输平台、宽带数据业务平台三部分组成。在硬件方面三部分相互独立,通过信令将各部分连接组成一个整体。网络类型多样,接口种类丰富,涉及PSTN、AN、IN、Internet、ISDN、SDH、HFC、WLAN、LAN等网络的接口,选用规模商用、成熟先进的设备,同时兼顾成本,尽量采用小规格但功能完备的产品,可以说是中国电信网络的简化缩影。(2)系统应用方面,可以方便地开展常用的网络业务。本方案包含了电信网络目前所运营的几种主要业务:语音业务、视频业务、数据业务。并可实现窄带和宽带综合业务的接入;(3)实训内容完全满足实际工程应用,系统组建灵活,具有较强的开放性,可以根据具体需求裁减、调配设备。学生可动手修改网络设置、配置业务、添加新用户等,对网络进行维护和管理,完全置身于真实的网络环境之中。(4)利用此系统,今后还可以将学校通信技术技能演练基地功能拓展为通信技能培训鉴定中心,开展通信技术工种的技能鉴定考证工作。同时,也为指导教师及学生提供了宽广的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平台,提升学校的网络通信教学和科研水平。可以说,良好的校内实践基地是学校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一大特色。

实训环境、实验设备的不足及落后,必将严重影响教学质量,成为专业发展的“瓶颈”。應尽量给学生构建宽阔的专业基础平台,使学生具备本专业的基本素质,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增加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的教学内容,这是见效明显的举措。同时,实践教学环节建设也是提高专业社会认可度,进而推动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因此,在充分利用传统的实验实训设施的基础上,构建宽带交换网络通信实训系统这一全新的专业实训平台,将会使学生在真实的通信网络环境中学习掌握最新的通信知识和技术,增强专业素质,尽快适应将来工作岗位,快速贴近实际电信网络,提高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教司.教学相长——高等职业教育教师基础知识读本[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王朝庄.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应解决的五个基本问题[J]. 教育与职业,2005,(35).

[3]教育部人事司.高等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作者简介:

通信专业实践计划 篇4

论文关键词:国防生;培养模式;军政素质;课程体系

2000年5月,国务院、中央军委正式颁发了《关于建立依托普通高等教育培养军队干部制度的决定》,标志着我军国防生培养制度正式建立。这一要求抓住了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的关键环节,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富国与强军相统一的实际措施,对于培养大批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科技强军、全面加强军队现代化建设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依托普通高校培养国防生,利用地方优势资源加强新型军事人才培养的战略性决策是培养部队干部的一条重要渠道,事关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大计。随着我军人才战略工程的不断推进,依托普通高校培养国防生已成为军队生长干部的重要来源。因此,如何与普通高校紧密合作,携手培养出大批高素质国防生是建立和完善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军队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课题。

然而,国防生培养工作是一项系统性、广泛性和复杂性的工程,随着国防生招生规模的扩大,培养工作的进一步深化和发展,不少制约国防生培养工作的问题纷纷涌现出来。积极探索科学合理的国防生培养模式和培养计划,重点解决国防生培养中面临的突出问题,更好地满足国防现代化建设对新型军事人才的需求,显得非常必要和紧迫。

西安邮电大学2004年与兰州军区签署了依托普通高等教育培养军队干部的协议,成为兰州军区的国防生培养单位之一,几年来承担了大量的国防生人才培养任务。为了更好地支持国防生培养,学校于2011年7月成立了国防教育学院,致力于协助驻校选培办及各院系进行国防生教育管理工作。目前我校已经成为西北规模最大的开展国防生教育的地方普通高等学校,国防生在校人数已经达到400多名,分布在通信工程、信息安全、信息对抗技术等部队紧缺和适合军事人才培养的相关专业,尤其以通信工程专业的国防生人数最多。多年来学校在国防生培养方面积极探索、认真总结、全面提高,成立了国防生学院,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和学校各级各部门的齐抓共管、密切协作,使国防生培养工作得到了兰州军区的认可。

一、国防生培养突出问题分析

通过对我校国防生教育状况的调查分析,目前国防生培养面临三个突出问题。

1.国防生无就业危机感,学习动力不足

国防生是与部队签订就业协议的定向生,取得毕业资格和相应的学位后将按协议办理入伍手续并任命为军队干部。与普通高校毕业生相比,国防生毕业之后可以直接到军队任职,基本不需要为未来工作担心,导致国防生没有求职的压力。因此,他们在学习上没有足够的动力。

2.军政训练和专业学习的统筹协调存在矛盾

根据新型国防人才的培养目标,依托普通高校培养的国防生要有别于过去军队院校培养的学员和直接从地方大学招收入伍的毕业生,应该是融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优良的创新能力和过硬的军事素质于一身的复合型人才。国防生具有大学生和后备军官双重身份,在完成普通大学生应修课程任务的同时,还要参加军政训练,这必然会占用国防生大量的课余时间,甚至会影响其正常的专业学习。由于缺乏对军政训练和专业学习的统筹协调,大部分国防生在两者之间疲于奔命,顾此失彼,容易出现“瘸子现象”。

3.军事素质仍显薄弱,难以满足部队第一任职需要

军政训练是国防生教育和普通大学生教育最显著的区别。虽然各地方高校在积极探索国防生教育方面都探索总结出了一些好的经验,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按照现代军事指挥人才生长标准要求衡量,当前国防生军政训练还存在一些问题。这导致国防生的军事素质仍然稍显薄弱,不能满足部队第一任职的需要。扎实的军事技能是国防生在军队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但从不少毕业国防生到部队工作后反馈回来的情况看,国防生的军事素质与当前部队军事斗争准备的要求还有较大的差距。因此,如何进一步加强国防生的军事素质已经成为当前国防生培养亟需解决的问题。

二、科学定位培养目标,合理优化课程体系

针对以上问题,近年来西安邮电大学积极与兰州军区沟通,在驻校选培办和各部门的积极配合下,在通信工程专业国防生培养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改革与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设立通信工程专业“国防生”班

根据我校国防生较集中于通信工程专业的现状,将过去国防生分散在各班的做法改为集中在一个班,形成单独的通信工程专业“国防生”班。这样便于为国防

生量身打造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便于将国防生的军政训练纳入到教学计划,便于开设具有针对性的国防必修和选修课程,将军政训练和专业技能的培养融为一体。

2.科学定位培养目标

通信工程专业是面向通信与信息行业,口径宽、学科交叉融合多、适应面广的专业。学校在培养过程中遵循高等教育教学规律与满足军事人才培养特殊需求相统一,积极探索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根据《国防生教育管理规定》、《普通高等学校国防生军政训练计划》等规定,结合我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确定了通信工程专业国防生的培养目标:依据“重视基础、加强实践、军政并重、一专多能”的原则,使通信工程专业国防生基本具备合格军人必备的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军事专业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掌握坚实的通信工程基础理论,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工程实践能力,服务于军队通信专业的高级工程应用型军人。

3.合理调整教学计划,提高国防生军政素质

国防生既是大学生,同时又是后备军官,因此国防生的培养既要注重专业知识的学习,又要加强军政素质的培养。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合理调整教学计划,把军政训练课程纳入国防生培养方案,作为国防生的必修课程。

针对国防生军政素质薄弱、难以满足部队第一任职需要的问题,我们对国防生的培养计划进行了优化调整,实行了“3.5+0.5”的培养方式。国防生在校四年的八个学期中,前七个学期在校学习,完成必修学业,最后一个学期到作战部队淬火锻炼,帮助国防生提高带兵能力。“3.5+0.5”培养方式对于提高国防生第一任职能力,特别是带兵能力,是非常有帮助的,可以从培养机制上帮助国防生思想上补课、经历上补缺、素质上补短,有利于帮助国防生尽快适应并融入部队。前七个学期的军政教育分为理论授课、日常训练和暑期集中训练三部分。其中军政理论授课由本校相关老师和外聘军校教员完成;日常训练包括“队列日常训练”、“军事基本技能日常训练”两部分,由驻校选培办和学院共同组织,主要安排在早操、双休日进行;暑期集中训练主要进行“队列训练”和“军事基本技能训练”课程的集中训练,安排在一年级、三年级暑期内实施,到部队训练机构集中训练。其中军政理论课程包括:军事理论、政治素质、军事法律、兵种知识、军事技能等五类课程;另外,设计“队列训练”、“军事基本技能训练”、“当兵锻炼”、“兵种见习和综合训练”等课程在暑期和第八学期在部队完成。通过这些军政训练课程的实施逐步增强国防生的军人意识和军事素质。

4.设置军事特色鲜明的课程,专业知识与军队特色融为一体

国防人才必须在军事思想和专业知识与技术上都满足国防科技发展的需要,为了使国防生尽早接触到与军事有关的专业知识和科研项目,在对国防生所设置的课程体系中,满足通信工程专业基本知识结构的同时,加大了专业课程的军事特色和军事应用技术含量,在培养方案中设置了“信息安全”、“通信对抗”、“雷达对抗”等诸多适合军事领域的专业课程,并让学生深入部队一线学习掌握相关专业设备和技术。

三、担任新生军训教官,进行带兵能力实战

与军队院校培养的学员不同,国防生在普通高校学习,缺乏部队的氛围和带兵实习的机会,所学军政理论知识不能及时应用于实践,效果事倍功半,很难达到《普通高等教育国防生军政训练计划》的要求。从2010年起,在兰州军区驻校选培办的大力配合下,我校国防生开始担任新生军训教官,表现出思想过硬、作风优良、知识丰富等优势,赢得了师生的一致好评,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驻校选培办利用暑假组织国防生进行集训,组织岗前培训,考核选拔承训教官,系统学习教学法,使他们做到“真学、真会、真懂、真教”。国防生担任军训教官,亲身实践当“指挥官”,练胆魄、长才干、强素质,正好能够弥补国防生缺少部队实践的不足,为国防生提供了难得的实践锻炼机会,为国防生实践锻炼搭建了新的舞台。这种方式不但提高了国防生综合能力,为国防生的第一任职打下坚实的基础,对国防生的在校管理起到了积极的牵引效果;同时也搭建了驻校选培办与学校全方位合作交流的平台,实现了优势互补。

四、结语

通信专业实践计划 篇5

教学计划

一、指 导 思 想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学生职业技能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把职业教育与培训就业紧密结合,面向全校学生积极开展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

二、培 养 目 标 1.操作技能

培养学生掌握本工种的基本操作,能适应企业实际工作的需要,对本工种的设备和工具及测量仪合 理地使用和维护;熟悉安全生产知识,养成文明生产的习惯。

2.专业理论

使学生对本工种所需要的基本专业理论知识有一定的掌握;了解本工种常用工具的使用;了解本工种常用设备的性能,会使用进行简单地维护;会查阅有关技术资料;了解本工种的工艺知识。

三、周 数 分 配

本计划适用招收本校电子电工及机电专业的学生。

四、课程设置与要求 1.电工和电子技术

掌握直流和交流电路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会分析计算简单的交、直流电路;熟悉放大电路、整流可控整流电路、数字电路的基本形式和工作原理具有一定的电路识图能力和实验能力。具体有以下几方面:(1)熟悉模拟电路中晶体二极管和三极管的特性及应用;(2)熟悉电路基础和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了解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3)了解负反馈、直流稳压电源、集成触发器等电路。

2.专用工具、仪器仪表的结构与使用

了解万用表的功能和作用,会使用进行交直流电压,直流电流直流电阻的测量。了解钳形表和兆欧 表的功能和作用,会使用钳形表测量交流电压会正确使用兆欧表对各类设备绝缘电阻的测量; 掌握专用 工具使用原理和技巧为专业训练提高技能,掌握制冷维修专用小型气焊设备的氧气和燃料的灌装方法,及点火调节和熄火方法。了解钎焊的概念和工艺掌握制冷设备用紫铜管的低银钎焊操作方法,初步掌握毛细管与中小直径紫铜管的焊接技术,毛细管与干燥过滤器焊接技术等。.制冷原理

掌握制冷剂的使用的方法和安全;了解对制冷剂的要求和和特性,掌握对制冷剂在不同的场合的使 用;了解制冷的基本概念、制冷的方法及工作原理,明确制冷的实质。

4.空调器的电器系统与制冷系统和空调器的维修与安装

了解空调窗式和分体式空调器的结构和布局和系统工作原理及安装工艺再就是安装步骤方法,掌握 分体机柜式空调器的安装和拆移方法。

四、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本课程是电工电子专业的一门选修课,主要是使学生进入电子装配及制造企业工作时能够对电子技术专业方面的基本知识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为今后的生产、设计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

五、其它教学环节的必要说明

本课程的学习采取教学与实验相结合的形式。

许维平

通信专业实践计划 篇6

专业实践教学计划

课程编号:2900027 任课教师:魏崴 贺永 章明

一、专业实践主要阶段

1.实践动员 2.实践指导 3.中期检查 4.成果提交 5.成果抽查

二、专业实践周期要求

建筑学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累计时间必须达到6个月。对于参加双学位、或参与导师科研项目与学术活动但实践环节及成果内容不足的研究生,最少需参加2个月以上的设计院实习工作。

三、专业实践单位要求

建筑学专业研究生可选择的专业实践单位包括:

1.学校、学院与相关企业联合建立的研究生科研实习基地的实践工作(具体单位包括: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2.导师横向科研项目所涉及的现场和实工作;

3.学院的大型实验室(含中心)和实践基地工作;

4.学生自行联系,得到导师及学院认可的具备设计甲级资质的实践单位。

四、专业实践计划安排

1.实践动员 1.1时间安排

2011级建筑学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时间安排在2012年7月1日至2013年4月30日之间进行,研究生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时间段完成在设计机构或实践单位的专业实践活动。

1.2实践通知

2012年6月20日发布专业实践通知,主要通过以下途径发布:

·海报(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B楼、C楼布告栏)

·网站(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网站、建筑系网站、研究生网站)

1.3实践动员

2012年6月26日(星期二)早上8:30在B楼钟庭报告厅举行实践动员会,布置实习任务、实习要求和实习计划,并进行相关规章讲解。

2.实践指导 邀请2-3家相关设计机构、单位和签约企业负责人或建筑师,对设计机构、单位的概况,用人要求,相关规章制度进行简要介绍;邀请1-2名结束实践的同学介绍实习实践阶段的注意事项、工作安排、设计机构选择等相关问题。

实践指导结束,个人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填写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计划(具体格式按照附件-1:《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计划》要求填写)。

3.中期检查

3.1时间安排

2012年12月31日之前提交专业实践中期检查成果。

3.2通知发布

专业实践中期检查要求的通知将通过以下途径发布:

·海报(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B楼、C楼布告栏)

·网站(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网站、建筑系网站、研究生网站)

3.3成果内容

中期检查提交成果内容包括:

·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计划

·设计机构中期回执(包括录用证明、参加培训和参与设计项目情况)·学校导师签字及意见; ·实习周记(不少于5篇)。

3.4成果要求 ·《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计划》单独装订。其他中期成果要求A4普通白纸打印(单双面打印都可),页面左侧订书机装订,具体格式参照(附件-2:2011级建筑学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中期成果)提供模板制作。(在上海以外地区参加实践的研究生可将中期成果邮寄致学校,并在信封注明中期实践成果提交字样。地址: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建筑系办公室

贺永 老师收,邮编:200092)

·以上文件统一装入信封提交,信封外请注明姓名、学号、实践机构等信息,具体格式参照附件-6:《2011级建筑学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中期成果信息(信封)》提供模板制作贴附。

4.成果提交 4.1时间安排

2013年的5月1日前提交全部专业实践成果。

3.2通知发布

提交成果的通知将通过以下途径发布:

·海报(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B楼、C楼布告栏)

·网站(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网站、建筑系网站、研究生网站)

3.3成果内容

·专业实践考核表(按照附件-3:《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考核表》内容认真填写); ·实习单位鉴定表(请设计机构负责人或指导教师按照附件-4:《实习单位鉴定表》内容评定成绩、签字盖章后用普通信封封口后交予学生提交或直接邮寄至学校。地址: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建筑系办公室

贺永 老师收,邮编:200092);

·实习周记(不少于20篇);

·设计图纸(精选不少于20页初步设计或施工图纸;或达到相关专业技术设计要求的图纸;要求提交本人完成或主要由本人完成的图纸或报告,强调工程性、实践性、技术性,不强调完整性;对于参加双学位、或参与导师科研项目与学术活动的研究生要求不少于10页,并需导师出具相应证明文件)。

3.4成果要求

·专业实践考核表请用A4普通白纸打印(单双面打印都可),页面左侧订书机装订,共1份;

·实习周记与设计图纸以A3文本形式提交一套(不少于40页,单面或双面打印都可),要求白色普通网纹纸封面胶装装订,·电子文件以光盘形式提交;并与设计图纸文本、专业实践考核表、实习单位鉴定表一同装入档案袋提交。档案袋外请注明姓名、学号、实践机构等信息,具体格式参照附件-7:《2011级建筑学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最终成果信息(档案袋)》提供模板制作贴附。

5.成果抽查

5.1抽查比例

随机挑选5-10%左右的实习成果进行面试汇报。

5.2时间安排

2013年5月15日公布抽查名单,一周内进行面试汇报(具体时间以最后通知为准)。

5.3考核人员

考核组由建筑系主管研究生工作系主任1人、研究生实践工作主管教授1-2人、研究生导师1-2人、设计机构导师1-2人,共5-7人组成。

五、实习成绩评定

实践的最终成果以优、良、中、及格、不及格评定,各阶段的所占比重如下: 1.中期考核 20% 2.实习成果 30% 3.实习周记 20% 4.实习单位鉴定 30%

六、公共信息平台

以上专业实践相关文件将通过学院网站统一发布,请各位注意下载。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建筑系

通信专业实践计划 篇7

关键词:高职通信专业,现代学徒制,教学与实践,融合

近年来, 多数高职毕业生就业到单位后并不能达到企业的要求, 企业招工和学生就业呈现越来越难的状况。因此, 强化实践教学, 现代学徒制教育、培养高技能人才成了社会各界的研究热点[1]。

现代学徒制是传统学徒制融入了学校教育因素的一种职业教育, 是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不断深化的一种新的形式:顶岗实习、订单培养、工学交替、现代学徒制。现代学徒制是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模式[2]。

这种模式下的实训内容由校企双方共同制定, 既符合企业的需要, 也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学生能在实践生产环境使用先进生产设备, 学习新技术, 了解最新工艺、设备、材料, 感受企业的管理文化, 加快由学生向职业人的转变。同时, 这种模式改变了以往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知识与能力相割裂、教学场所与实际情境相分离的教学局面, 是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一场变革。在现代学徒制中, 学徒的学习是在企业中的实训和课堂上学习的有机结合, 一般实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形式, 学生三分之一的时间在企业接受培训, 约三分之二的时间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最终达一半时间在企业接受培训, 一半时间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3]。

本文就高职通信专业学生实施现代学徒制教育时, 如何实行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统一展开了研究。

1 专业基础课和公共基础中的实践环节必不可少

基础工具性、基本人文性和专业功能性是职业教育中基础课程的三个基本功能。专业基础课和公共基础课中的实践环节, 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判断能力、理解能力和文化素养的重要环节。尤其对学生未入企业定岗实习前的团队协作能力培养, 对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的提升和可持续发展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高职通信类学生在大一阶段, 主要的学习内容为专业基础课和公共基础课, 包括《马克思主义》、《体育》、《电路基础》、《电子技术》、《单片机技术》等, 在专业基础课和公共基础课中加入实践环节是必不可少的。所谓的实践环节并不是指单一的教学实验环节, 需引入足够学时的动手实践、参观实习和课程综合实训环节。具体做法可做如下调整:

(1) 将《就业指导》、《职业职场规划》、《职业维权》等课程与思想政治、体育等课程有机结合。可将与就业相关类的课程作为思政、体育课程的实践环节, 使学生思想、体能提高的同时接触到就业相关类的课程。形成符合高职通信类专业建设的文化课功能性课程体系, 奠定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和终身发展能力, 让学生成为“心善、会说、手勤、脑活、技高、体健、忠诚”的劳动者。

(2) 将专业基础课的课程综合实训与企业项目挂钩, 并将所有相同类课程综合实训统一结合。现在的课程实训往往只限于本门课程, 内容上过于单一。在所有专业基础课程学习完成后, 可设置一门综合类的课程实训, 将《电路基础》、《电子技术》和《单片机技术》等有机地结合一起, 最好是企业项目的子课题或者企业项目的演变。这样, 就能避免学生学了这门忘记另外一门的现象, 同时还能提前使学生接触到企业的项目, 锻炼团队协作的能力。

2 专业课的实践环节企业要起主导作用

目前, 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学校本位的思想还非常严重。学校本位起主导作用, 虽然能够快速大量的培养技术性人才, 但是人才是否能学以致用, 达到企业的要求, 真正具有岗位职业能力, 还值得深思。

专业课程中的实践环节企业起到主要作用, 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尽早进入企业, 让学生在职业期待上有明确的定位, 提高毕业生的专业对口率;另一方面企业是教育“产品”的使用者, “产品”的质量应该在使用过程中不断改进和提高;三是企业是职业教育的最大受益者, 发挥教育的最大效益, 企业具有主体功能。

高职通信类专业在进入大二, 就开始了专业课程的学习。主要内容有《通信原理》、《程控交换》、《TD-SCDMA》、《LTE》、《光纤通信》、《卫星通信》等。这些课程的学习难度较高, 另外学校也很难满足实习实训设备的需求, 在客观上形成了学生只能学到理论知识、不能动手实践的现状。

因此, 这些课程的实践环节就必须以企业为主要力量。比如, 在学习3G和4G相关课程时可与中兴、华为或者三大运行商下属的各类公司合作, 使学生的技能在学中用、用中学或者工学交替中得到提高。突出实践与理论的结合, 重点强调实践的针对性和理论的应用性, 在做中学, 突出企业特定岗位的技术技能训练和职业素质养成。

3 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几点要求

3.1 学生的双身份

从我国现代学徒制项目试点情况来看, 要解决“既是学生身份, 又是学徒身份”尚是一大难题。尤其高职通信类学生, 通信类企业往往是高技术性企业, 高职学生很难满足企业的技术性要求。要想解决此类问题, 比较成型的做法是加强校企合作, 做订单类培养。学校与企业建立深度合作的机制, 将招生与签订预就业合同相结合, 实施驻企式工学结合, 开展半工半读的顶岗实践与学习相结合的培养模式, 让学生尽早融入企业, 尽早成为“企业的人”[4]。

3.2 双师型导师

学校的老师的双师型身份也是高职通信类学生现代学徒制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必不可少的因素。无论是专业基础课程还是专业课程的实践环节都需要“实践”老师的指导。然而, 高职通信类的老师往往很难满足双师的要求, 或者在数量上不多。要想解决此类问题, 以下3个方面可行。 (1) 在校老师通过下厂实践锻炼、职能部门认定尽早成为双师教师; (2) 建立学校“导生”制度, 弥补导师的不足。在高职教育中, 高年级的优秀学生可作为低年级学生的导生, 以解决学校“导师”数量不足的问题。 (3) 建立企业派驻导师制度, 从企业的优秀员工中派驻学校, 形成与校内导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共赢制度。

3.3 考核体系

在理论教学中引入实践环节后, 必然会降低教学的时间, 因此有必要引入恰当的考核机制。高职通信类学生采用现代学徒制教育后, 评价体系可分成2个部分完成, (1) 校内“学生”评价体系, 是作为一个学生的学习能力评价和学生的职业技能锻炼的评价, 由学校完成, 占%60; (2) 作为“学徒”的评价体系。学徒评价的内容应该是学生在工作中学习和完成任务的情况。要根据“学徒”的定岗, 参照岗位职业标准, 要求学生参加有针对性的职业资格证书考证, 避免出现考证与实际工作岗位相脱节的现象。此类评价由企业来完成, 占40%。

4 结语

文章针对高职通信类“现代学徒制”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展开研究。就通信类专业基础课程、公共基础课程的一些改革提出了建议, 同时针对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几点要求给出了建议, 仅作为研究内容, 具体实践效果还有待遇日后日常教学工作的总结。

参考文献

[1]芮小兰.传统学徒制与现代学徒制的比较研究[J].消费导刊, 2008 (4) :21-22.

[2]麦可思研究院.就业蓝皮书:2013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R].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3 (6) .

[3]赵鹏飞.“现代学徒制”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职业教育, 2013 (12) :38-44.

通信专业实践计划 篇8

关键词: 校企合作;毕业实习;实践教学;就业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18-0153-02

塔里木大学通信工程专业(后简称专业)在10年的建设发展中,提出了“宽口径、厚基础、重实践”的建设思想,实践教学不仅针对校内实践,对校外企业实践也相当重视,陆续与10多家企业单位签订了实习基地建设协议。稳定的实习基地是专业实习的质量保证,对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1]。从2008年起,专业与中国电信阿克苏地区分公司各县分局、中国联通阿克苏分公司、中国移动阿克苏分公司、中国联通库尔勒分公司等10余家企业单位签订了实习协议。经过不断地研究实践,专业开展了认知实习—专业综合实训—毕业实习—顶岗实习—毕业设计—就业一体化的多模式校企合作,努力实现专业的跨越式发展,为新疆通信事业的发展输送“用得上、用得好、留得住”的人才。

1 专业认知实习

认知实习是进入企业工作环境中参观学习的实践教学方式。本专业认知实习安排在大三上学期进行,这个阶段,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通信工程专业理论基础知识。认知实习中,他们在专业技术人员的讲解下,将所学知识和实习内容互相验证,通过对生产实践环节的简单了解,对企业概况和通信工程专业的基本知识有一个良好的感性认识。目前,本专业认知实习已进行六年,认知实习单位有中国移动阿克苏分公司、中国联通阿克苏地区分公司、中国电信长途传输局阿克苏地区分公司以及通信服务及监理相关的企业。认知实习参观大到网络全局,小到一次呼叫的完成,有技术方面的学习也有营销大厅的业务体验。

2 专业实训

通信工程专业实训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扩充大量的系统化的实践教学,形成对通信工程专业的系统性认识,使学生成为既具备一定的理论水平,又具备良好动手能力的专业人才,增强就业竞争力。

与北京华晟经世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合作,专业从2012年开始在中兴通信公司仿真教学平台开展通信工程综合实训,通信工程综合实训包括程控交换、TD-SCDMA、WCDMA、光传输SDH和数据通信。实训在大三第二学期后五周进行,这个阶段,学生已经学完专业方向课程,掌握了专业理论知识。专业后期还将增加软交换及LTE实训条件。另外,专业与阿克苏移动公司洽谈合作,利用中国移动阿克苏分公司赠送的退网设备,组建专业实训实验室,增强企业级的设备实训。

3 毕业实习

毕业实习是教学计划一个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此时学生的各门课程均已完成,毕业实习能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生产结合起来,形成一套较为完整的知识系统[2]。毕业实习是培养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职业素质,增加社会经验的有效途径[3],是学生进入社会的必要过度环节[4]。

专业毕业实习时间为3个月,从暑假到9月底结束,实习合作企业10多个,并且签订了实习协议,期间与企业保持密切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实习,发现问题,及时协商解决。通过多年的合作,与企业建立了相互信任。2012—2013年,库尔勒联通实习6名同学中,4名同学应聘到公司就业,在运营商实习的同学中50%以上进入运营商就业。实习结束后,根据学生的打分,评选出优秀实习指导单位、优秀毕业实习指导教师和优秀毕业实习学员,对实习单位和员工的付出表示肯定和感谢,对学生的认真和努力给予肯定和鼓励。

4 顶岗实习

顶岗实习不同于毕业实习,顶岗实习需要完全履行其岗位的全部职责。本专业顶岗实习安排在最后一学期。学生在参加3个月企业毕业实习后,顶岗实习显得更有意义。顶岗实习不是毕业实习的延续,而是就业工作的前奏,期间也要完成毕业设计。毕业实习结束后,如果学生与企业单位(不一定是毕业实习单位)签订了就业协议或有就业意向,学生通过与企业沟通,单位、学院和学生签署顶岗实习三方协议后,方可进行为期半年的顶岗实习。实习期间,单位指定指导教师进行工作指导,学院指派联络教师了解学生的顶岗实习工作内容,负责与学生和单位指导教师定期联系,了解学生实习期间的工作、学生和生活,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

5 毕业设计

毕业设计是本科教学计划中最后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是学生毕业资格认定的重要依据;是对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综合考核的重要方式,对大学生今后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5]。毕业设计题目一般来源于教师虚拟、学生自拟、教师科研项目、大学生创新项目等等。在校企合作模式下,毕业设计也有很大改革。参加顶岗实习的学生,毕业设计题目应该和工作内容相关,在实习单位完成,通过真题真做促使学生学以致用、学用结合。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学生应定期向校内指导教师汇报毕业设计情况,校内指导教师根据实际情况与用人单位和校外导师交换意见,使学生能按期、按计划完成毕业设计内容。这种新的毕业设计模式将指导教师、用人单位和学生三方紧密联系了起来, 充分发挥了各自的优势和特点,值得进一步推广。

6 就业

目前专业的主要就业区域是新疆,由于专业建设时间较短,前些年在新疆通信行业内的知名度不高,随着合作企业的不断增加,专业的认知度和认可度逐渐提高,学生在行业就业率也逐年提高。13届学生的年底协议就业率83%,14届学生年底协议就业率达到96%。中国联通南疆各地州分公司召开了联合招聘会,中国移动阿克苏地区分公司、阿克苏长途传输局等9家相关企业召开的专场招聘会,为本专业学生提供了100多个就业名额。在校企合作的不断深化下,专业的就业逐年提高。

7 结束语

通信工程专业建立校企合作模式下六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以学生为本,实现“学生、学校、企业”三赢的可持续合作办学模式,其教学的优势日益显现,在与企业合作的过程中,也有意外的收获——与阿克苏移动公司签订“移动学子情奖学金”计划。另外,学院陆续启动了安卓越计划项目班以及蓝桥杯软件计划项目。在校企合作中,不仅学生受益,也为专业建设发展培养了双师型教师人才。课题将继续研究如何深入开展与企业的合作问题,使各项校企合作更利用学生专业应用能力的培养,有利于专业快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赵听,宿林林.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探讨[J].中国成人教育,2007(5):25-26.

[2] 陈景涛.结构工程专业毕业实习指导模式[J].重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1(9):160-162.

[3] 刘燕琼.充分发挥实习指导教师的作用提高本科生毕业实习质量[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6):174.

[4] 李卫华,石俊.工程类大学毕业生实习模式的探讨[J].九江学院学报,2009(3):11-112.

上一篇:安全生产检查工作介绍下一篇:新录用公务员个人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