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据法学案例分析报告

2024-10-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证据法学案例分析报告(共5篇)

证据法学案例分析报告 篇1

三、(本题22分)

案情:2010年10月2日午夜,A市某区公安人员在辖区内巡逻时,发现路边停靠的一辆轿车内坐着三个年轻人(朱某、尤某、何某)行迹可疑,即上前盘查。经查,在该车后备箱中发现盗窃机动车工具,遂将三人带回区公安分局进一步审查。案件侦查终结后,区检察院向区法院提起公诉。

(证据)朱某——在侦查中供称,其作案方式是3人乘坐尤某的汽车在街上寻找作案目标,确定目标后由朱某、何某下车盗窃,得手后共同分赃。作案过程由尤某策划、指挥。在法庭调查中承认起诉书指控的犯罪事实,但声称在侦查中被刑讯受伤。

尤某——在侦查中与朱某供述基本相同,但不承认作案由自己策划、指挥。在法庭调查中翻供,不承认参与盗窃机动车的犯罪,声称对朱某盗窃机动车毫不知情,并声称在侦查中被刑讯受伤。

何某——始终否认参与犯罪。声称被抓获当天从C市老家来A市玩,与原先偶然认识的朱某、尤某一起吃完晚饭后坐在车里闲聊,才被公安机关抓获。声称以前从没有与A市的朱某、尤某共同盗窃,并声称在侦查中被刑讯受伤。

公安机关——在朱某、尤某供述的十几起案件中核实认定了A市发生的3起案件,并依循线索找到被害人,取得当初报案材料和被害人陈述。调取到某一案发地录像,显示朱某、尤某盗窃汽车经过。根据朱某、尤某在侦查阶段的供述,认定何某在2010年3月19日参与一起盗窃机动车案件。

何某辩护人——称在案卷材料中看到朱某、尤某、何某受伤后包有纱布的照片,并提供4份书面材料:(1)何某父亲的书面证言:2010年3月19日前后,何某因打架被当地公安机关告知在家等候处理,不得外出。何某未离开C市;(2)2010年4月5日,公安机关发出的行政处罚通知书;(3)C市某机关工作人员赵某的书面证言:2010年3月19日案发前后,经常与何某在一起打牌,何某随叫随到,期间未离开C市;(4)何某女友范某的书面证言:2010年3月期间,何某一直在家,偶尔与朋友打牌,未离开C市。

(法庭审判)庭审中,3名被告人均称受到侦查人员刑讯。辩护人提出,在案卷材料中看到朱某、尤某、何某受伤后包有纱布的照片,被告人供述系通过刑讯逼供取得,属于非法证据,应当予以排除,要求法庭调查。公诉人反驳,被告人受伤系因抓捕时3人有逃跑和反抗行为造成,与讯问无关,但未提供相关证据证明。法庭认为,辩护人意见没有足够根据,即开始对案件进行实体审理。

法庭调查中,根据朱某供述,认定尤某为策划、指挥者,系主犯。

审理中,何某辩护人向法庭提供了证明何某没有作案时间的4份书面材料。法庭认为,公诉方提供的有罪证据确实充分,辩护人提供的材料不足以充分证明何某在案发时没有来过A市,且材料不具有关联性,不予采纳。

最后,法院采纳在侦查中朱某、尤某的供述笔录、被害人陈述、报案材料、监控录像作为定案根据,认定尤某、朱某、何某构成盗窃罪(尤某为主犯),分别判处有期徒刑9年、5年和3年。

问题:

1.法院对于辩护人提出排除非法证据的请求的处理是否正确?为什么?

2.如法院对证据合法性有疑问,应当如何进行调查?

3.法院对尤某的犯罪事实的认定是否已经达到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为什么?

4.现有证据能否证明何某构成犯罪?为什么?

5.如何判断证据是否具有关联性?法院认定何某辩护人提供的4份书面材料不具有关联性是否适当?为什么?

三、参考答案:

1.不正确。因为根据《关于办理刑事案件排除非法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法庭应当启动对证据是否为非法取得的调查程序。本案被告人均称供述系刑讯逼供所得,辩护人提出了排除非法证据的请求,并有一定证据支持,法院在公诉人没有证据支持的情况下,不做调查即采纳公诉人的解释,是不正确的。

2.根据《关于办理刑事案件排除非法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法庭应进行如下调查:(1)应要求公诉人向法庭提供讯问笔录、原始的讯问过程录音录像或者其他证据,提请法庭通知讯问时其他在场人员或者其他证人出庭作证。(2)仍不能排除刑讯逼供嫌疑的,公诉人应提请法庭通知本案讯问人员出庭作证。(3)公诉人当庭不能举证的,可以建议延期审理。(4)控辩双方可以就被告人供述的合法性进行质证、辩论。(5)对被告人供述的合法性,如果公诉人不提供证据加以证明,或者已提供的证据不够确实、充分的,该供述不能作为定案根据。

3.没有。因为根据《关于办理死刑案件审查判断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共同犯罪案件中,被告人的地位、作用必须均已查清,是证据确实、充分的基本要素。本案仅根据同案犯朱某供述即认定尤某为策划指挥者,无其他证据印证。

4.不能。因为根据《刑事诉讼法》和《关于办理死刑案件审查判断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认定有罪,必须证据确实充分。法庭认定何某犯罪的证据中,朱某、尤某在侦查中的供述笔录尚未排除刑讯逼供可能;被害人陈述笔录和车辆被盗时的报案材料只能证明车辆被盗,不能证明谁是盗车者;监控录像只证明朱某、尤某实施了其中一起犯罪;何某辩护人提供的犯罪时何某不在现场的4份证据,法庭没有查明其真伪。因此,现有证据没有排除何某没有犯罪的可能性,不能得出唯一的结论,认定何某犯罪的证据不确实充分。

5.(1)判断证据是否具有关联性的依据主要是:第一,该证据是否用来证明本案的争点问题,与案件证明对象之间是否存在客观联系;第二,该证据是否能够起到证明的作用,即是否具有对案件事实的证明价值。

(2)不适当。因为这些材料与案件证明对象之间存在客观联系,指向何某是否有罪的争点问题;另外,这些材料具有证明案件事实的证明价值,能够实际起到使指控的犯罪事实更无可能的证明作用。

五、(本题19分)

案情:甲公司职工黎某因公司拖欠其工资,多次与公司法定代表人王某发生争吵,王某一怒之下打了黎某耳光。为报复王某,黎某找到江甲的儿子江乙(17岁),唆使江乙将王某办公室的电脑、投影仪等设备砸坏,承诺事成之后给其一台数码相机为报酬。事后,甲公司对王某办公室损坏的设备进行了清点登记和拍照,并委托、授权律师尚某全权处理本案。尚某找到江乙了解案情,江乙承认受黎某指使。甲公司起诉要求黎某赔偿损失,并要求黎某向王某赔礼道歉。诉讼中,黎某要求法院判决甲公司支付其劳动报酬。审理时,法院通知江乙参加诉讼。经审理,法院判决侵权人赔偿损失,但对甲公司要求黎某向王某赔礼道歉的请求、黎某要求甲公司支付劳动报酬的请求均未作处理。

问题:

2.原告甲公司向法院提交了公司制作的王某办公室损坏设备登记表、对损坏设备拍摄的照片、律师尚某调查江乙的录音资料。上述材料能否作为本案证据?如果能,分别属于法律规定的何种证据?

五、参考答案:

2.(1)损坏设备登记表不能作为本案证据;

(2)照片可以作为本案证据,属于物证;

(3)录音资料可以作为本案证据,属于视听资料。

(2012)

五、(本题20分)

案情:居住在甲市A区的王某驾车以60公里时速在甲市B区行驶,突遇居住在甲市C区的刘某骑自行车横穿马路,王某紧急刹车,刘某在车前倒地受伤。刘某被送往甲市B区医院治疗,疗效一般,留有一定后遗症。之后,双方就王某开车是否撞倒刘某,以及相关赔偿事宜发生争执,无法达成协议。

刘某诉至法院,主张自己被王某开车撞伤,要求赔偿。刘某提交的证据包括:甲市B区交警大队的交通事故处理认定书(该认定书没有对刘某倒地受伤是否为王某开车所致作出认定)、医院的诊断书(复印件)、处方(复印件)、药费和住院费的发票等。王某提交了自己在事故现场用数码摄像机拍摄的车与刘某倒地后状态的视频资料。图像显示,刘某倒地位置与王某车距离1米左右。王某以该证据证明其车没有撞倒刘某。

一审中,双方争执焦点为:刘某倒地受伤是否为王某驾车撞倒所致;刘某所留后遗症是否因医疗措施不当所致。

法院审理后,无法确定王某的车是否撞倒刘某。一审法院认为,王某的车是否撞倒刘某无法确定,但即使王某的车没有撞倒刘某,由于王某车型较大、车速较快、刹车突然、刹车声音刺耳等原因,足以使刘某受到惊吓而从自行车上摔倒受伤。因此,王某应当对刘某受伤承担相应责任。同时,刘某因违反交通规则,对其受伤也应当承担相应责任。据此,法院判决:王某对刘某的经济损失承担50%的赔偿责任。关于刘某受伤后留下后遗症问题,一审法院没有作出说明。

王某不服一审判决,提起上诉。二审法院审理后认为,综合各种证据,认定王某的车撞倒刘某,致其受伤。同时,二审法院认为,一审法院关于双方当事人就事故的经济责任分担符合法律原则和规定。故此,二审法院驳回王某上诉,维持原判。

问题:

2.本案所列当事人提供的证据,属于法律规定中的哪种证据?属于理论上的哪类证据?

3.根据民事诉讼法学(包括证据法学)相关原理,一审法院判决是否存在问题?为什么?

五、参考答案:

2.根据《民事诉讼法》关于证据的分类:本案中,交通大队的事故认定书、医院的诊断书(复印件)、处方(复印件)、药费和住院费的发票都属于书证,王某在事故现场用数码摄像机拍摄的就他的车与刘某倒地之后的状态的视频资料属于视听资料。根据理论上对证据的分类:上述证据都属于间接证据;甲市B区交通大队的交通事故处理认定书、药费和住院费的发票,王某自己在事故现场用数码摄像机拍摄的就他的车与刘某倒地之后的状态的视频资料属于原始证据,医院的诊断书(复印件)、处方(复印件)属于传来证据;就证明王某的车撞到刘某并致刘受伤的事实而言,刘某提供的各类证据均为本证,王某提供的证据为反证。

3.一审法院判决存在如下问题:第一,判决没有针对案件的争议焦点作出事实认定,违反了辩论原则;第二,在案件争执的法律要件事实真伪不明的情况下,法院没有根据证明责任原理来作出判决;第三,法院未对第二个争执焦点作出事实认定。

理由说明:(1)本案当事人的争执焦点是刘某倒地受伤是否为王某驾车撞倒了刘某;刘某受伤之后所留下的后遗症是否是因为对刘某采取的医疗措施不当所致。但法院判决中没有

对这两个争议事实进行认定,而是把法院自己认为成立的事实——刘某因受到王某开车的惊吓而摔倒,作为判决的根据,而这一事实当事人并未主张,也没有经过双方当事人的辩论。因此,在这问题上,法院的做法实际上是严重地限制了当事人辩论权的行使。

(2)法院通过调取相关证据,以及经过开庭审理,最后仍然无法确定王某的车是否撞到了刘某。此时,当事人所争议的案件事实处于真伪不明的状态,在此情况下,法院应当根据证明责任分配来作出判决。

(2013)

三、(本题22分)

案情:李某于2012年7月毕业后到某国有企业从事财务工作。因无钱买房,单位又不分房,在同学、朋友及亲戚家里四处借住,如何弄钱买一套住房成为他的心结。

2013年4月,单位有一笔80万元现金未来得及送银行,存放于单位保险柜,李某借职务之便侵吞了全部现金并伪造外人盗窃现场。李某用该款购买了一套公寓。

李某的反常行为被单位举报到检察机关,检察机关反贪技术侦查部门当即实施技术侦查措施,查明系李某作案并予以立案。在刑事拘留期间,李某供认了全部犯罪事实。鉴于本人最终认罪并将赃物全部追回,根据本案特殊情况和办案需要,检察机关决定对其采取指定居所监视居住。

2013年7月该案提起公诉。李某及其辩护律师向法院提出李某在拘留期间遭受了严重的刑讯逼供,要求排除非法证据。

问题:

4.法院处理李某及其辩护人申请排除非法证据的程序步骤是什么?

三、参考答案:

4.①人民法院应当在开庭前及时将申请书及相关线索、材料的复制件送交人民检察院;②人民法院经审查,对证据收集的合法性有疑问的,应当召开庭前会议就非法证据排除等问题了解情况,听取意见。人民检察院可以通过出示有关证据材料等方式,对证据收集的合法性加以说明;③庭审对非法证据的调查,可以在当事人及辩护人提出排除非法证据的申请后进行,也可以在法庭调查结束前一并进行;④调查程序主要是由公诉人出示、宣读、播放有关证据材料,提请法庭通知有关侦查人员或者其他有关人员出庭说明情况,证明证据收集的合法性;⑤人民法院对证据收集的合法性进行调查后,应当将调查结论告知公诉人、当事人和辩护人、诉讼代理人。

(2010)

三、(本题21分)

案情

张某——某国企副总经理

石某——某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

杨某——张某的朋友

姜某——石某公司出纳

石某请张某帮助融资,允诺事成后给张某好处,被张某拒绝。石某请出杨某帮忙说服张某,允诺事成后各给张某、杨某400万股的股份。后经杨某多次撮合,2006年3月6日,张某指令下属分公司将5,000万元打入石某公司账户,用于股权收购项目。2006年5月10日,杨某因石某允诺的400万股未兑现,遂将石某诉至法院,并提交了张某出具的书面证明作为重要证据,证明石某曾有给杨某股份的允诺。石某因此对张某大为不满,即向某区检察院揭

发了张某收受贿赂的行为。检察院立案侦查,查得证据及事实如下:

——石某称:2006年3月14日,在张某办公室将15万元现金交给张某。同年4月17日,在杨某催促下,让姜某与杨某一起给张某送去40万元。因担心杨某私吞,特别告诉姜某一定与杨某同到张某处(石某讲述了张某办公室桌椅、沙发等摆放的具体位置)。

——姜某称:取出40万元后与杨某约好见面时间和地点,但杨某称堵车迟到很久。自己因有重要事情需要处理,就将钱交杨某送与张某。

——杨某称:确曾介绍张某与石某认识,并积极撮合张某为石某融资。与姜某见面时因堵车迟到,姜某将钱交给他后匆匆离开。他随后在自己车上将钱交给张某,张某拿出10万元给他,说是辛苦费(案发后,杨某将10万元交检察院)。

——张某称:帮助石某公司融资,是受杨某所托(检察院共对张某讯问六次,每次都否认收受过任何贿赂)。

据石某公司日记帐、记帐凭证、银行对帐单等记载,2006年3月6日张某公司的下属分公司将5,000万元打入石某公司账户。同年3月14日和4月17日,分别有15万元和40万元现金被提出。

问题

依据有关法律、司法解释规定和刑事证明理论,运用本案现有证据,分析能否认定张某构成受贿罪,请说明理由。

三、参考答案(要点):

1.判断。不能认定张某收受贿赂。

2.依据。刑事诉讼法第162条、最高法院司法解释第52条、第176条规定的证明标准。刑事诉讼证明理论关于“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的阐述,具体是指:(1)据以定罪的每个证据都已查证属实;(2)证据与案件事实存在客观联系;(3)犯罪事实各部分有相应证据证明;(4)全案证据排除了其他可能性,得出的结论唯一。

3.分析。——从犯罪行为是否存在角度看,在证明张某收受两笔款项问题上,均为“一对一”证据,既没有足够证据证明他没有收受贿赂,也没有足够证据证明他收受了贿赂。——从本案涉案人员情况看,石某、杨某均为本案利害关系人,有可能为了推脱罪责陷害张某。现有证据不足以排除这种可能性。

证据法学案例分析报告 篇2

一、单选题(共 40 道试题,共 80 分。)

1.按照最佳证据规则,属于最佳证据的是()A.合同副本

B.结婚证书的复印件 C.原始借款收据 D.凶器的照片

满分:2 分

2.在运用间接证据时,不正确的做法是()A.只用一个间接证据 B.每个间接证据都查证属实 C.各个间接证据之间不存在着矛盾 D.得出的结论必须是肯定的、唯一的满分:2 分

3.诉讼中未经当事人质证的证据材料()A.都可以作为定案的根据

B.在明确告知当事人的情况下可以作为定案的根据 C.由法院依职权决定是否可以作为定案的根据 D.一律不得作为定案的根据

满分:2 分

4.下列有关证据保全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证据保全是以证据可能灭失或者以后难以取得为前提条件 B.证据保全可应申请采取,法院也可依职权主动采取 C.证据保全可分为诉讼前的证据保全和诉讼中的证据保全 D.法院可依职权主动采取诉讼前的证据保全 满分:2 分

5.询问多个被害人的方法是()A.坚持个别询问 B.坚持同时一并询问 C.以座谈会形式询问 D.可单独、也可集中询问

满分:2 分

6.将当事人陈述分为确认性陈述、否定性陈述和承认性陈述的标准是()A.陈述的形式 B.陈述的内容 C.陈述的方法 D.陈述的性质

满分:2 分

7.讯问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时,不正确的说法是()A.讯问人员不得少于二人

B.认真听取、正确对待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辩解 C.讯问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应当个别进行 D.不得以刑讯逼供的方法讯问犯罪嫌疑人、被告人

满分:2 分

8.根据《刑事诉讼法》第l08条的规定,下列人员中,有权批准进行侦查实验的是()A.政法委书记 B.公安局长 C.法院院长 D.检察院检察长

满分:2 分

9.下列有关公诉案件被害人的诉讼权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被害人有参加法庭调查权 B.被害人有获得保护权

C.被害人不能拒绝辩护律师向其收集与本案有关的材料 D.被害人有获得语言文字帮助的权利

满分:2 分

10.刑事诉讼法第46条规定:“对一切案件的判处都要重证据,重调查研究,不轻信口供。只有被告人的供述,没有其他证据的,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该条规定确立了()A.意见证据规划 B.相关证据规则 C.最佳证据规则 D.补强证据规则

满分:2 分

11.下列关于严格证明的说法正确的是()A.适用实体法上的要件事实 B.适用程序性事实 C.适用非讼案件事实 D.无需遵守公开审判原则

满分:2 分

12.下列说法中,不属于当事人陈述的特点的是()A.当事人陈述是在诉讼过程中形成

B.当事人陈述是当事人就案件事实所作出的陈述

C.当事人陈述是当事人以其专门的知识或技能对案件事实所作出的判断性意见 D.当事人陈述是当事人向法院所作的陈述

满分:2 分

13.英美法系国家的证据学具有()的特点。A.注重司法推定 B.注重制定法典 C.注重实用性 D.注重自由心证

满分:2 分

14.在某起医疗损害赔偿纠纷诉讼中,原告(患者)提出,由医院负责保管的病历,可以证明医院对该起医疗事故负有责任;被告(医院)提出,该病历因工作人员保管不善而丢失,无法提供。据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病历不是本案的唯一证据,法院可以根据其他证据认定案件事实

B.由原告承担全部证明责任,若不能提出其他证据证明医院有责任,则承担败诉的后果 C.该病历是处分性书证

D.原告应当提供该病历的复印件来证明医院有医疗过错

满分:2 分 15.证据法学是()。

A.刑事诉讼法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B.民事诉讼法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C.行政诉讼法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D.法学学科体系中一个分支学科

满分:2 分

16.从现代法治的角度看,下列说法中合理的是()A.女子证言的证明力高于男子证言 B.被告人的口供是最佳证据

C.可以用决斗的方式决定案件的是非曲直 D.认定案件事实应当遵守证据裁判原则

满分:2 分

17.法定证据制度是对神示证据制度的(),是历史上的一大进步。A.肯定 B.否定 C.继承 D.修正。满分:2 分

18.关于程序法事实是否属于证明对象的范畴,正确的说法是()A.程序法事实属于证明对象的范畴 B.程序法事实不属于证明对象的范畴 C.广义上的证明对象包括程序法事实

D.证明对象包括程序法事实,但举证责任仅仅涉及实体法上的事实

满分:2 分

19.对两个或两个以上具有可比性的证据进行对比作出认定结论的是()A.甄别法 B.辨认法 C.比较印证法 D.同一认定法

满分:2 分 20.证明标准()A.是法院调查证据所应达到的要求 B.与证明责任没有关联

C.是法律要求运用证据对案件事实加以证明所要达到的程度 D.是法院裁判可考虑可不考虑的因素

满分:2 分

21.无论是(),在诉讼证据上都采用自由心证原则,评法官的良心、理性判断而采用证据。A.职权主义还是当事人主义 B.控诉式诉讼与神示证据制度 C.纠问式诉讼还是法定证据制度 D.大陆法系或英美法系

满分:2 分

2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依据法律认定被告人有罪的,应当做出有罪判决 B.证据不足,不能认定被告人无罪的,可以作出证据不足的疑罪判决 C.原判决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的,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D.原判决认定事实错误,或者原判决认定事实不清,证据不足,裁定撤销原判决,发回原审法院重审,或者查清事实后改判

满分:2 分

23.行政诉讼被告在第一审庭审结束前没有提交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证据和规范性文件的,人民法院应当作出()A.撤销判决 B.变更判决 C.履行判决 D.驳回判决

满分:2 分 24.物证的根本特征是()A.以记载的内容或表达的思想证明案件事实

B.以属性、特征或者存在状况等物质属性证明案件事实 C.能够证明案件主要事实 D.不受人的主观意志的影响

满分:2 分 25.证明的中心环节是()A.证明主体 B.证明对象 C.证明目标 D.证明方法

满分:2 分

26.下列有关证据分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证据分类是法律从外在形式上对诉讼证据的划分 B.证据分类是理论上依据一定的标准对诉讼证据的划分 C.诉讼证据可分为直接证据和原始证据 D.诉讼证据可分为证人证言和言词证据

满分:2 分

27.神示证据制度产生于()时期,是证据制度发展史上最原始的一种证据制度。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满分:2 分

28.以做出的方式为标准,自认可分为()A.全部自认与部分自认 B.明示自认与默示自认 C.完全自认与附条件自认 D.当事人自认与诉讼代理人自认

满分:2 分

29.下列关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口供的说法错误的是()A.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口供是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有罪供述 B.法院不得仅仅根据口供判决被告人有罪 C.讯问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须依照法定程序进行 D.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刑讯逼供为由推翻口供

满分:2 分

30.将证据划分为言词证据和实物证据的根据是()A.证据的表现形式

B.证据与主要证明对象之间的关系 C.证据与当事人证明责任的关系 D.证据的来源 满分:2 分

31.下列属于证据法宗旨的是()A.保障诉讼当事人的上诉权 B.保障审计机关及时查明案件事实 C.保障诉讼当事人的证明权

D.保障公证处对案件事实做出真实的公证

满分:2 分

32.下列关于严格责任的说法正确的是()A.偏重于对效率价值的追求

B.一般实行当事人主义,法院不依职权主动调查证据 C.对证据必须实行即时调查

D.证明标准仅需“法官产生大体真实的心证”即可

满分:2 分

33.最佳证据规则的含义是指()A.作为证据的实物是诉讼中最好的证据

B.最佳证据是诉讼中能直接证明案件事实的证据 C.作为证据的原始文字材料优先于复制品 D.当事人只能提供原件或者原物

满分:2 分

34.以现场留下脚印的方向判断行走方向的证据是()A.实体物证 B.微量物证 C.痕迹物证 D.无体物证

满分:2 分 35.证据规则是()A.规范民事行为的法律规范 B.确认证据的范围、调整和约束证明行为的法律规范 C.保护言论自由的法律规范

D.仅存在于民事诉讼之中的法律规范

满分:2 分

36.自由心证证据制度的立法最早产生于()。A.德国 B.英国 C.法国 D.美国

满分:2 分

37.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证据法学的研究对象包括诉讼证明的实践和经验 B.证据法学的研究对象包括诉讼证明的基本理论

C.证据法学的研究对象包括诉讼证明和证据的适用所处的精神文化环境 D.证据法学的研究对象不包括有关证据法和证据法学交叉或边缘问题

满分:2 分

38.下列有关证人证言的说法,正确的是()A.英美法系的证人证言不包括专家证言

B.大陆法系的证人证言包括当事人的陈述和专家的鉴定结论 C.证人证言可能是原始证据,也可能是派生证据 D.证人证言是直接证据非间接证据

满分:2 分

39.证据法上的当事人陈述是指当事人在诉讼过程中所作的()A.一切陈述

B.有关法律问题的陈述 C.有关案件事实的陈述 D.有关事实和法律的陈述

满分:2 分

40.法律事先对证据的形式、范围和证明力作明确规定,法官只依照法律规定作出机械判断的证据制度是()。A.神示证据制度 B.法定证据制度 C.自由心证证据制度 D.实事求是证据制度

满分:2 分

二、多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20 分。)

1.法定证据制度的主要特点有()。A.等级性 B.形式主义 C.盖然性 D.相关性

满分:2 分

2.尽管我国三大诉讼法有所差异,但是,()却是三大诉讼法中收集、调取物证的共同方法。A.勘验 B.扣押 C.搜查 D.调取

满分:2 分

3.当事人陈述的内容是()。A.关于案件事实的陈述

B.关于诉讼请求的说明和案件处理方式的意见 C.对证据的分析和应否采用的意见 D.对争议事实的法律评断和适用法律的意见

满分:2 分

4.辨认的认识过程一般分为()几个阶段。A.感知 B.比较 C.辨识 D.记忆

满分:2 分

5.以审查判断证据的标准作为划分依据,人类历史上出现过的证据制度有()。A.神示证据制度 B.法定证据制度 C.自由心证证据制度 D.古代证据制度

满分:2 分

6.与纠问式诉讼制度相适应的证据制度内容有()。A.心证 B.口供主义 C.理性和良心 D.刑讯逼供

满分:2 分

7.以书证的表达方式为划分标准,可将书证分为()。A.文字书证 B.图形书证 C.符号书证 D.印象书证

满分:2 分

8.下列关于证人资格的表述中正确的是()。A.凡是知道案件情况并有作证能力的人,都可以作为证人

B.生理上、精神上有缺陷或者年幼,不能辨别是非、不能正确表达的人,不能作为证人 C.证人只能是当事人以外知道案件情况的人 D.证人在刑事诉讼中没有优先地位

满分:2 分

9.自由心证理论的主要内容有()。A.理性 B.良心 C.内心确认 D.证据规则

满分:2 分

10.下列属于物证的有()。A.作案的工具

B.行为所侵害的客体物

C.行为过程中所遗留的痕迹与物品

D.其它能够揭露和证明案件发生的物品和痕迹

证据法学案例分析报告 篇3

证据法学试题

课程代码:00229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我国现行证据法律制度的特点不包括()...

A.以查明案情真相为目的B.明确规定无罪推定原则

C.行政诉讼中,被告对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负有举证责任

D.明文规定自由心证原则

2.凤阳“6·21”爆炸事故发生后,当地公安机关以涉嫌非法储存爆炸物罪对事故企业法人代表曹培俊等4人予以刑事拘留。若该案提交审判,负责证明曹培俊等4人罪行成立的是()

A.当地公安机关

C.曹培俊等4人 B.提起公诉的检察机关 D.曹培俊等4人委托的辩护人

3.关于自由证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自由证明主要是英美法系奉行的证明原则

B.自由证明的行为主体是法官

C.自由证明更偏重于对公正价值的追求

D.自由证明不是绝对自由的证明

4.英美法系传统理论中的证据形式不包括()...

A.情况证据

C.言词证据 B.事实证据 D.实物证据

5.关于证明的相关概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回避的事实可以作为证明对象

B.证明对象是否获得证明在案件判决之时才能显现

C.对于程序法事实,当事人应负担证明责任

D.实体法事实和程序法事实都是释明对象

6.关于证据事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证据事实也是案件事实

B.证据事实经过查明才能发挥证明作用

C.证据事实在诉讼中处于证明过程的末端

D.免证事实包括证据事实

7.对被告人不追究刑事责任,则需要证明()

A.被告人行为所侵害的客体

C.排除行为违法性的事实 B.被告人的行为方式 D.被告人犯罪时所使用的工具

8.下列属于民事诉讼中权利消灭事实的是()

A.合同订立的事实

C.债务免除的事实 B.被告人无行为能力的事实 D.诉讼时效届满的事实

9.下列有关证明责任分配的学说,更讲求实质公平的是()

A.外界事实说

C.法律要件分类说 B.法规分类说 D.危险领域说

10.绝对不需要当事人证明的事项是()

A.等腰直角三角形中的锐角为45°

B.眼睛盯着别人钱包的人为小偷

C.“红苹果”电脑在杭州的市场占有率为第一

D.相比于工作日,周末外出游玩的人员较多

11.实行举证责任倒置的一个首要原因是()

A.证据距离

C.盖然性标准 B.举证能力的强弱 D.特别立法政策考虑

12.关于侵权事实本身的证明,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可以由原告提出证据证明

C.可以采用表见证明的方法 B.可以实行举证责任倒置 D.可以采用事实推定的方法

13.英国学者摩菲曾给证明标准下过定义,对其理解不正确的是()...

A.它是指卸除证明责任必须达到的范围或程度

B.它是证据必须在事实审理者头脑里形成的确定性或盖然性程度的尺度

C.它是负担证明责任的当事人在有权赢得诉讼之前必须运用证据说服事实审理者的标准

D.它是证明主体对证据提出的在立法上的最高限度

14.关于我国证据立法对证明标准表述的基本要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证据结论具有可靠性

C.证明方向形成闭合性 B.证据之间应具有相互印证性 D.证据锁链达到一致性

15.关于“法律真实说”,下列说法正确是()

A.法院解决案件、认定的事实可以完全达到客观真实的程度

B.客观真实作为设计诉讼程序的最高理想,方向是正确的C.实体公正是诉讼程序追求的唯一价值

D.法律真实说为证明标准的一元化提供了制度性基础

16.下列各项属于相对推定的是()

A.知悉法律的推定

C.预料行为当然结果的推定 B.无罪推定 D.古文书的推定

17.关于司法认知的范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特殊情况下,法院可以对案件存在合理争议的事实进行司法认知

B.确立司法认知的范围,只需要根据一个标准即可

C.司法认知的范围表现为应当或可以采取司法认知的证据事实或案件事实的种类

D.确立司法认知的范围是对法院权力的强化

18.下列属于司法认知规则的是()

A.采取司法认知之后应进行必要调查

B.采取司法认知时应当为不利的一方当事人提供反驳机会

C.法院只依职权进行司法认知

D.司法认知应采取决定的方式

19.传闻证据规则产生的前提是()

A.诉讼职能的划分

C.陪审团制度的建立 B.对抗式审判制度的建立 D.传闻证据本身存在的缺陷

20.关于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非法中的“法”是指一切现行有效的法律规范,不包括公序良俗

B.造成非法的主体不仅包括公安司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还包括实施收集证据活动的律师、公民或其他组织

C.非法证据中的“证据”仅限于言词证据

D.一切非法的证据材料都需要排除

21.我国《刑事诉讼法》第114条规定:“在勘验、搜查中发现的可用以证明犯罪嫌疑人有罪或者无罪的各种物品和

文件,应当扣押;与案件无关的物品、文件,不得扣押。”这一规定体现了()

A.意见证据规则

C.相关证据规则 B.补强证据规则 D.最佳证据规则

22.在英美法系国家,与补强证据规则类似的是()

A.直接规则

C.数量规则

23.调查收集证据不需要()...

A.全面客观

C.迅速及时

24.审查判断证据的主体是()

A.审判人员

C.刑事诉讼中的被害人 B.公诉人 D.民事诉讼中的当事人 B.深入细致 D.合法合理 B.言词规则 D.最佳证据规则

25.关于微量物证,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微量物证又称为微型物证

B.微量物证包括微量固体和微量液体两种

C.常见的构成物证的微量固体有唇印、脚印等

D.常见的构成物证的微量液体有血液、唾液、精斑和尿斑等

26.关于书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书证未必需要借助一定的物质材料而存在B.书证一般不易于长期保存

C.书证具有明确的思想内容,能够被人理解

D.书证内容的载体仅限于纸张

27.在我国三大诉讼法中,首次将“视听资料”确立为一种独立的证据种类的是()

A.1982年《民事诉讼法(试行)》 B.1989年《行政诉讼法》

C.1991年《民事诉讼法》 D.1996年《刑事诉讼法》

28.关于电子证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子证据的特性要求对其收集时必须采取特殊的程序

B.国外将当事人自认视为审查电子证据真实性的第一法则

C.对电子证据的收集可以采取侦查实验的方式

D.计算机在运行中自动生成的痕迹等也可以作为电子证据

29.关于证人证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证人既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法人

B.证人必须是知晓有关案件情况的自然人

C.公安机关在庭审前对了解案件有关情况的人所作的调查笔录是一种严格意义上的证人证言

D.证人证言受客观影响较大,受主观影响较小

30.司法鉴定的性质是()

A.行政行为

C.审判职权行为 B.检察院的职权行为 D.为诉讼行为提供帮助的科学鉴定行为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31.询问被害人应注意()

A.只有承办本案的公安司法人员才能询问该案的被害人

B.辩护律师经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许可,并经被害人同意,可以向被害人收集与本案有关的材料

C.公安司法机关可以指定任一地点询问被害人

D.进行正式询问前,公安司法人员不用主动向被害人出示证明文件,可依被害人申请后再行出示

E.询问人不得少于二人,一次询问时间不得超过12个小时

32.关于自由心证法律制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自由心证原则是任意性规范,当事人和法官可以排除适用

B.是大陆法系一项实定的法律制度

C.两大法系的法官均可对证明力和证据能力进行自由心证

D.在现代自由心证制度下,法官自由裁量权不受任何限制,可以恣意判断

E.在该证据制度下,法律也可以就特定的证据规定其证明力

33.关于法律真实说和客观真实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持客观真实说的学者认为诉讼程序追求唯一最终的目标是客观真实

B.持法律真实说学者认为把客观真实作为法院解决案件的最终标准是不现实的C.持法律真实说的学者认为进入诉讼程序的证据能够确保完全与案件客观真相相符合D.持客观真实说的学者认为法院处理案件需考量实体公正、程序公正、效率性和经济性多重诉讼价值

E.持法律真实说的学者认为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作为证明标准,其哲学基础是可知论

34.审查判断证据的方法包括()

A.甄别法

C.辨别法

E.比较印证法 B.同一认定法 D.质证法

35.书证的分类标准包括()

A.书证是否依职权制作

C.书证形成程序或要求的不同

E.书证内容的表现方式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30分)

36.(本题7分)简述连贯性排除规则的概念及其具体情形。

37.(本题7分)简述物证的特性。

38.(本题8分)简述我国证据立法所实行的证明标准的特点。

39.(本题8分)试述视听资料的概念及其特性。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1小题,15分)

40.试述证明对象的范围。

五、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1小题,15分)

41.某地发生一起抢劫杀人案。犯罪嫌疑人将被害人杀死后在移动尸体时被甲、乙、丙三人看见。甲系一个年仅13

周岁,身体和智力发育正常的女孩,乙系某中级人民法院法官,丙系某工厂员工。侦查过程中,为了迅速查明案情,侦查人员丁一人在该地的海天宾馆对三人同时进行了询问,丙要求丁出示身份证明,被丁拒绝。此后,该案起诉到乙所在的人民法院,法院认为乙目睹了该案的过程,由其审理可以查明案件真相,遂让乙担任审判长审理该案。

问:1.甲能否作为本案的证人,为什么?

2.以上案例中,侦查人员在询问证人过程中有哪些不当之处?

证据法学案例分析报告 篇4

实 践 课 题关于一起犯罪预备案件的分析

关于一起犯罪预备案件的分析

被告人武玉利,化名刘亚军,男,25岁,陕西省白水县城郊乡圪台村人,农民。1996年9月12日被逮捕。

被告人王成亮,男,20岁,河南省淅川县荆关镇龙泉村人,农民。1996年9月12日被逮捕。

被告人李××,男,17岁,河南省西峡县丁河乡上店村人,农民。1996年9月12日被逮捕。

一、案情

1996年初,被告人武玉利在一家煤球厂打工,因怕吃苦,又嫌挣钱少,便找到被告人王成亮商量“找个机会发大财。”经过一段时间密谋,二人商定对地处豫、鄂、陕三省交界的淅川县荆关镇龙泉村的信用站和储金会实施抢劫。后二人感到人数不够,又邀约被告人李××参与作案。作案前,三人准备了望远镜、起子、刀子、手电等作案工具。同年7月27日上午,三人商定;当晚到龙泉村信用站、储金会作案,如果有人发觉,就用刀子逼住或把人打昏。接着武玉利和李××又察看了地形,选择了作案后的退路,并让王成亮当晚八时在作案途中等候。下午,武、李二人在荆关镇古街买水果刀时,因行迹、言语可疑,当地公安人员对二人进行盘问,二人供出了准备当晚抢劫的事实。当晚,王成亮在等候的地点也被抓获。

二、审判

河南省淅川县人民法院经公开审理认为,被告人武玉利、王成亮、李××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预谋采取暴力手段抢劫集体财产,并准备了作案工具,察看了地形,为实施抢劫行为创造了条件,只是由于意志以外的原因才使抢劫行为没有实行,其行为均已构成抢劫罪(预备)。被告人武玉利在本案中起组织策划作用,是主犯,应从重处罚;被告人王成亮、李××是从犯,可以减轻处罚;被告人李××在作案时未满18周岁,应当从轻处罚。该院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五十条第一款、第十九条、第二十二条第一款、第二十三条、第二十四条、第十四条第一款和第三款、第六十七条的规定,于1997年2月27日作出刑事判决如下:

(一)、被告人武玉利犯抢劫罪(预备),判处有期徒刑三年;

(二)、被告人王成亮犯抢劫罪(预备),判处有期徒刑二年;

(三)、被告人李××犯抢劫罪(预备),判处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二年。

宣判后,三被告人均未提出上诉,人民检察院也未提出抗诉。

三、分析

这是一起典型的犯罪预备案。武、王、李三人为了达到抢劫龙泉村信用站、储金会的目的,准备了望远镜等作案工具,察看了地形,选择了作案后的退路,为实施抢劫创造了条件。后因被公安人员发觉,抢劫信用站、储金会的犯罪行为才没有着手实施。本案中武、王、李三人在客观上虽未造成实际的社会危害后果,但他们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创造条件,具有明显的社会危害性。这种危害性表现在:

1、武、王、李三人主观上具有实施抢劫的犯罪故意,他们把农村金融机构信用站、储金会作为犯罪对象,侵犯的客体是集体财产所有权。这种主观故意一旦付诸实现,集体财产将会受到重大损失。

2、武、王、李三人客观上实施了严重威胁集体财产所有权的犯罪预备行为,表现在:纠集共同犯罪人,策划犯罪计划;准备望远镜、起子、刀子、手电等作案工具;准备在抢劫时用刀子逼人或把人打昏;察看了地形,选择了退路;他们作案选择地点是三省结合部,若一旦作案得逞,社会影响较大。可见,武、王、李三人,主观上具有抢劫集体财产的故意,客观上又实施了抢劫的预备行为,对我国法律所保护的财产关系已构成严重威胁,完全符合抢劫罪的构成要件。

在司法实践中,有些执法人员对预备犯的社会危害性认识不足,只看到预备犯的行为对社会尚未造成实际危害,因而存在对这类罪犯打击不力的现象。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一些严重的犯罪预备案件在侦查、起诉阶段就给予“宽大”处理,甚至不予立案,使案件进入不了审判程序;二是即使有些犯罪预备案件起诉到法院,对预备犯的量刑往往过轻,甚至不适当地给予免除处罚。

淅川县人民法院这种注意打击预备犯罪的作法,体现了我国刑法的客观要求。通过追究预备犯的刑事责任,可以收到特殊预防与一般预防的效果,有助于防止犯罪分子本人不致再次犯罪;还会使社会上的不稳定分子知晓,只要实施危害社会的犯罪行为,哪怕只是犯罪的预备行为,也要承担一定的刑事责任,也要被判处刑罚,从而警戒他们不要进行任何犯罪活动。

按犯罪的本质特征在于行为的社会危害性。犯罪的预备行为作为一种犯罪形态,虽然实施于实行行为之前,但它已经不是单纯的犯意流露,而是为犯罪的实施创造了条件,使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受到严重威胁,处于遭受损害的危险状态之中。如果不是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被迫停顿,就有可能对社会造成严重危害。因此,对于情节严重的预

备犯应当追究刑事责任,使其受到刑事处罚。不这样做,就会轻纵犯罪分子,不利于预防犯罪。但是,这并不是说对一切预备行为都要追究刑事责任,都要给予刑事处罚。因为犯罪的预备行为同实行行为相比,其社会危害性毕竟要小一些,而且各种犯罪的预备行为,其社会危害性的大小也不完全相同,对于那些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预备行为,就不宜追究预备犯的刑事责任。因此,只能对情节严重、危害较大的预备犯科处适当的刑罚。

我国刑法只规定了对预备犯的处罚原则,没有具体规定对哪些预备行为追究刑事责任,对哪些预备行为不以犯罪论处;更没有具体规定对哪些预备犯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对哪些预备犯可以免除处罚。这只能在司法实践中根据预备行为的社会危害大小区别对待。一般来说,判断预备行为社会危害性的大小,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考虑:

1、犯罪客体的性质。对于犯罪客体比较重要的犯罪预备行为,如危害国家安全、危害公共安全,杀人、抢劫等犯罪,可以追究预备犯的刑事责任;而对于犯罪客体的性质相对来说不甚重要的犯罪,如妨害婚姻家庭方面的犯罪,较轻的扰乱公共秩序罪,其预备行为就不宜以犯罪论处。

2、犯罪预备行为的情况。同是预备行为,其表现形式不同,对犯罪客体所造成的实际威胁也不完全一样。如有的只是为实施一般盗窃而购买工具,有的则组织建立盗窃集团;有的仅仅制定了犯罪计划,有的却已携带犯罪工具到达犯罪现场,而有的甚至已经逼近犯罪对象。对这些不同情况,要区别对待。

法学调查报告 篇5

双流电大

2012秋 法律本科

高贞富

一、基本情况

“离婚”这一字眼在过去几乎是中国人提也不敢提的话题,因为人们认为:好人不离婚,离婚非好人。过去受传统道德、经济条件或其它因素的制约,人们对于离婚存在着一定的顾虑和胆怯,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婚姻的社会观念也渐渐发生了极大的改变。日益开放的生活观念和宽松的婚姻观使得离婚这一正常社会现象在中国不再受排斥。

中国婚姻法就规定离婚是自由的,受法律保护。如果夫妻双方感情确已破裂,经调解无效,可以判决其离婚。另一方面,我国直线上升的离婚率,让我们不得不关注“离婚”这个社会现象。

二、调查目的

离婚现状及原因与影响,反思对策。

三、调查方法

走访法,座谈法,资料法,网络法

四、调查内容,相关数据及特点

1、调查内容

离婚案件在各民事案件中占到很大比例,离婚的上状况。

以本人进行调查的成都某县一律师事务所相关数据为例:2010年在该所申请代理的离婚案件占申请代理民事案件的31%,2011年申请代理的离婚案件占申请代理民事案件的36%,2012年申请代理的离婚案件占申请代理民事案件的42%,到2013年上半年,离婚案件的比例已经上升到了48%。

从以上数据,我们可以以点带面地看出中国离婚现象的基本情况。

2012年民政部发布《2012年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报》,公报显示,2012年共依法办理离婚手续的有310.4万对,增长8.0%,粗离婚率为2.3‰,比上年增加0.2个千分点。据《2011年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报》,2011年共依法办理离婚手续的有287.4万对,增长7.3%,粗离婚率为2.13‰,比上年增加0.13个千分点。

2012年离婚率的增幅超过结婚率增幅。公报配发的逐年对比图表显示,离婚率呈逐年递增的态势,增长势头超过结婚率的增幅。

2、主要特点

<一>方起诉离婚案件多。在某律师事务所数据来看,受理的离婚案件中,女方提出的,占整个离婚案件的70%。

<二>农村离婚案件增多。在农村有很多外出打工的人员,由于环境的变化,思想上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导致夫妻之间的生活态度,生活方式产生差距,而提出离婚。

<三>从年龄上来看,25到40岁的年龄之间提出离婚的较多。在调查中,这个年龄阶段提出离婚的占起诉离婚人数的68%。

五、原因分析

离婚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它受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习俗的和当事人的健康状况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家庭中经济问题发生矛盾。

由此原因引起的情况,分两类:一类是由于生活困难,生活开支入不敷出,沉重的生活压力使夫妻双方心情焦虑,常有怨气,稍不顺心,便发生口角,长此以往,便形成感情破裂。另一类是经济困难,为了生计,夫妻一方不得不外出打工,一年半载难相聚。并且夫妻一方因环境的变化,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变化,双方即使见了面,也因观点,兴趣不一致而无共同语言,夫妻感情因此而疏远,引起离婚。

<二>.对婚姻质量要求的提高。

由于婚姻道德观念的变化,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冲击,现代人对婚姻品质的期望值越来越高;社会环境的宽松和社会交往的扩大使婚姻当事人的自我选择更自由;家庭的小型化使当事人在婚姻冲突时缺少其他家庭成员的缓冲。现代社会的发展是高节奏的,竞争四处可见。人的交流减少,心理压力增大,而婚姻,家庭也就当然成为首选的避风港。一旦,这种要求得不到满足,离婚成了无赖的选择。

<三>家庭暴力导致离婚。存在这种现象最根本的原因是妇女在家庭中的经济地位比较底,也可能是男方的旧思想造成的,认为妻子是自己的附属品,自己想怎样就怎样,打妻子是天经地义的事,而没有把妻子当成平等主体来对待。随家庭暴力仍然是妇女维权的热点和难点。由于一方的猜忌、不理解、不信任和不宽容,使另一方在婚姻面前焦头烂额、苦不堪言,也最终使他们走向婚姻的尽头——离婚。

<四>草率结婚导致离婚。在此类离婚案件中青年夫妻居多。夫妻双方因婚前恋爱时间短,了解不够,把婚姻视同儿戏,草率结婚,婚后发现对方有许多缺点,自己不能忍受,于是双方常吵架,造成矛盾加深,最终导致感情破裂。

<五>其他原因造成离婚。第三者插足导致离婚的仍然占很高比例。婚外恋不仅十九世纪,即使在二十世纪也同样是当事人起诉离婚的主要理由。“有钱就变坏”、“有权就藏娇”的“陈世美”仍然随处可见。再婚离婚的也有一定比例,因再婚后,在处理对方子女问题时,夫妻双方往往发生争执。近年又出现了一种新型案件,与网友发生恋情,移情别恋而导致离婚。手续简化、收费低,也是离婚的催化剂。

六、造成的影响

<一>对子女造成的影响。父母从已无情感的婚姻中得以解脱,无辜的孩子却在残缺的家庭中失去关爱。离婚对子女的负面影响真的很严重吗?父母离婚确会给一些孩子带来如生活困难、心理自卑或学习成绩下降等影响,但传媒关于“离异家庭青少年犯罪比例达40%以上” 之类的报道显然夸大了父母离婚对子女的消极影响。与其让子女在父母唇枪舌战、视同路人的完整家庭中战战兢兢地度日,不如在宁静、温馨的单亲或再婚家庭中放松、愉快地生活。

<二>对社会稳定性造成的影响。很多人担心离婚率攀高将导致家庭解体并影响社会稳定。然而,离婚率的高低与社会稳定性之间无必然联系。在短时间,小范围内,离婚可能会造成一定的影响。但是,离婚表明一个死亡婚姻解体了,而另一个新的再婚家庭正在孕育,在新的基础上走向更高层次的稳定。

<三>对社会经济造成的影响。整个社会的离婚率上升很快,达到一定比例时,这批需求量就不可以忽视了。广而言之,搬家、重新购置家具、装修等活动,还促进了其他行业的繁荣,家具制造业,装饰业,交通和饮食行业等。以房地产业为例:两个人选择离婚,首要的分离就是居所的分开。无论具体情况怎么样,其中一方必定要搬出原来的寓所。客观上,无论是租房、买房、或是再次组织家庭,都带来对房屋的需求。一分为二,同样两个人使用的房产面积却增加了,体现在市场上,就是需求增加。从这个角度来讲,房产开发商,倒是可以把更多的目光投象离婚人群。

七、反思与建议

婚姻是一叶舟,若要达到幸福的彼岸,需要夫妻真诚配合,患难与共。幸福的婚姻使人如沐春风,不幸的婚姻让人饱受创伤。在幸福与不幸之间,大家自会有自己的选择。但是,在做决定之前,也应该注意下列问题:

<一>避免轻率离婚。进一步加强感情的培养和交流。针对婚后一到二年离婚较多这一婚姻危险期,一是婚前双方要加强了解,不要草率结婚;婚后要多交流、沟通,产生矛盾后要相互谦让、包容,多想对方的优点,多检讨自己的不足。在感情出现问题的时候,不要冲动地去民政部门或者上法院办理离婚手续,而可以选择另外一种方式——试离婚。“试离婚”是婚姻存续与婚姻解体之间的移行阶段,是一种准备性离婚。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试离婚日子后,平静下来的夫妻两人也许会发现,在他们彼此心里,对方还是像从前一样重要。重归于好后,离婚的事情便不了了之……,“试离婚”有助于双方婚姻解体后的生活适应和心理调适,给双方提供一个情感空间。

<二>做好离婚财产分割。在我国,离婚财产分割的原则是:“离婚时,夫妻的共同财产由双方协议处理;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根据财产的具体情况,照顾子女和女方权益的原则判决。”在这时,男女平等的原则不意味着一律平均分配财产。而应该兼顾子女和女方权益的原则判决。由于目前我国妇女经济地位相对较低,对女方进行适当照顾,有利于保障经济上处于不利地位的妇女离婚权利的行使,也有利于经济收入较差的妇女克服困难、重建生活。

<三>进一步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增强家庭责任感。教育广大群众树立科学、文明、健康的家庭观念,倡导“以德治家、以责护家”的家庭文化;教育广大群众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要防微杜渐,洁身自好,拒色防变;教育广大群众珍爱家庭,爱护家人,共同把家庭建设成为充满感情的温馨港湾。

上一篇:西游记重要情节下一篇:公司介绍的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