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市高考考点分布

2024-07-2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保定市高考考点分布(精选8篇)

保定市高考考点分布 篇1

1.集合与简易逻辑。分值在5~10分左右(一道或两道选择题),考查的重点是抽象思维能力,主要考查集合与集合的运算关系,将加强对集合的计算与化简的考查,并有可能从有限集合向无限集合发展。简易逻辑多为考查“充分与必要条件”及命题真伪的判别。

2.函数与导数,函数是高中数学的主要内容,它把中学数学的各个分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是中学数学全部内容的主线。在高考中,至少三个小题一个大题,分值在30分左右。以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生成性函数为载体结合图象的变换(平移、伸缩、对称变换)、四性问题(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对称性)、反函数问题常常是选择题、填空题考查的主要内容,其中函数的单调性和奇偶性有向抽象函数发展的趋势。函数与导数的结合是高考的热点题型,文科以三次(或四次)函数为命题载体,理科以生成性函数(对数函数、指数函数及分式函数)为命题载体,以切线问题、极值最值问题、单调性问题、恒成立问题为设置条件,与不等式、数列综合成题,是解答题试题的主要特点。

3.不等式;一般不会单独命题,会在其他题型中“隐蔽”出现,分值一般在10左右。不等式作为一种工具广泛地应用在涉及函数、数列、解几等知识的考查中,不等式重点考五种题型:解不等式(组);证明不等式;比较大小;不等式的应用;不等式的综合性问题。选择题和填空题主要考查不等式性质、解法及均值不等式。解答题会与其它知识的交汇中考查,如含参量不等式的解法(确定取值范围)、数列通项或前n项和的有界性证明、由函数的导数确定最值型的不等式证明等。

4.数列:数列是高中数学的重要内容,又是初等数学与高等数学的重要衔接点,所以在历年的高考解答题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题量一般是一个小题一个大题,有时还有一个与其它知识的综合题。分值在20分左右,文科以应用等差、等比数列的概念、性质求通项公式、前n项和为主;理科以应用Sn或an之间的递推关系求通项、求和、证明有关性质为主。数列是特殊的函数,而不等式是深刻认识函数与数列的工具,三者综合的求解题与求证题是对基础知识和基础能力的双重检验,是高考命题的新热点。

5.三角函数:分值在20分左右(两小一大)。三角函数考题大致为以下几类:一是三角函数的恒等变形,即应用同角变换和诱导公式,两角和差公式,二倍角公式,求三角函数值及化简、证明等问题;二是三角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即图像的平移、伸缩变换与对称变换、画图与视图,与单调性、周期性和对称性、最值有关的问题;三是三角形中的三角问题.

高考对这部分内容的命题有如下趋势:⑴降低了对三角变形的要求,加强了对三角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的考察.⑵多是基础题,难度属中档偏易.⑶强调三角函数的工具性,加强了三角函数与其他知识的综合,如与向量知识、三角形问题、解析几何、立体几何的综合。以三角形为载体,以三角函数为核心,以正余弦公式为主体,考查三角变换及其应用的能力,已成为考试热点。

6.向量:分值在10分左右,一般有一道小题的纯向量题,另外在函数、三角、解析几何与立体几何中均可能结合出题。向量是新增的重点内容,它融代数特征和几何特征于一体,能

与三角函数、函数、解析几何、立体几何自然交汇、亲密接触。在处理位置关系、长度、夹角计算上都有优势,向量作为代数与几何的纽带,理应发挥其坐标运算与动点轨迹、曲线方程等综合方面的工具性功能,因此加大对向量的考查力度,充分体现向量的工具价值和思维价值,应该是今后高考命题的发展趋势。向量和平面几何的结合是高考选择、填空题的命题亮点,向量不再停留在问题的直接表达水平上,而与解析几何、函数、三角等知识有机结合将成为一种趋势,会逐渐增加其综合程度。

7.立体几何:分值在22分左右(两小一大),两小题以基本位置关系的判定与柱、锥、球的角、距离、体积计算为主,一大题以证明空间线面的位置关系和有关数量关系计算为主,诸如空间线面平行、垂直的判定与证明,线面角和距离的计算。试题的命制载体可能趋向于不规则几何体,但仍以“方便建系”为原则。

8.解析几何:课本第七章直线与圆的方程、第八章圆锥曲线统称为解析几何,高考对解析几何的考查一般是三个小题一个大题,所占分值约30分。其规律是线性规划、直线与圆各一个小题,涉及圆锥曲线的图形、定义或简单几何性质的问题一个小题,直线与圆锥曲线的综合问题一个大题。解析几何的重点仍然是圆锥曲线的性质,包括:直线的倾斜角、斜率、距离、平行垂直、点对称、直线对称、线性规划有关问题等等。直线和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以及轨迹问题,仍然以考查方程思想及用韦达定理处理弦长和弦中点为重点。坐标法使平面向量与平面解析几何自然地联系并有机结合起来。相关交汇试题应运而生,涉及圆锥曲线参数的取值范围问题也是命题亮点。

保定市高考考点分布 篇2

一、理综物理试题考点分布

二、理综物理各模块分值分布

从以上模块分值分布上看,五年来稳中有变,各模块所占总分百分比如下表:

从表中所列数据中可以看出,近几年新课标全国理综卷物理部分的命题重点主要集中在必修1、选修3-1这两个模块中。鉴于高中物理知识结构及高考理科综合试题的命题特点,在2012年新课标理综物理部分的命题重点应该不会有太大的变化。

三、理综物理部分命题特点

从近几年新课标理科综合物理试卷不难看出,高考理综物理试题有以下特点:

1. 试题结构相对稳定,常考知识点

特别是近三年,必修1、必修2、选修3-1、选修3-2试题的数量、分值都是相对稳定的。不同的是2011年物理试题选考部分的选择(填空)题由原来的5分调整为6分,计算题由10分调整为9分。但选考题总分15分仍不变。

2. 试题对理解能力和重点知识的考查更加突出

从近几年高考理综物理试题的内容上看,试卷把能力及重点知识的考查放在了首位,没有一味追求考点分布的均衡性。而必修1、选修3-1试题的分值所占的比重也恰好说明了这一点。在高考大纲对物理学科考查的五种能力(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和实验能力)中,理解能力是基础,是其它能力发展的前提。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几乎每道题都涉及有关物理状态、物理过程和物理情景的理解,只有具有较强的理解能力,才能形成正确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3.物理实验考查推陈出新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科学实验是研究和发现问题的重要手段,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必须具备一定的实验技能,因此实验能力在理综物理考试中一直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也是考生要突破的一个复习难点。如2010年23题电学实验实物连线、由已知数据做出R-t(电阻随温度的变化)图像。2011年22题测微安表头的内阻及23题用图像处理物理问题都是对实验能力的较高要求。学生只有对相关的实验原理、基本方法和常规实验仪器比较熟悉,有扎实的实验基本功,有较强的实验迁移能力和灵活应变能力才能得出结论。

四、对2012年复习备考建议

1.抓住主干知识,构建知识网络

高考对能力的考查毋庸置疑,但并不意味着忽略对基础知识的考查。因为能力离不开知识的载体,与知识的积累密切相关。高中物理的知识体系比较系统,尤其是力学、电学部分的构成比较完整。在复习中要强化对知识的横向和纵向的联系,通过梳理,从点到线、从线到网,建立起知识的网络框架,从整体地位上、从相互联系上重新认识,进而体会各知识点的地位和作用,抓住主干知识及核心知识,为培养思维的深刻性和多向性,实现由知识到能力的迁移做充分的铺垫。知识成网既能帮助学生们理解记忆知识,也能帮助学生冲破单向思维定势,在解题时把与一个物理过程相关的知识都调动起来,提高解决问题的灵活性和准确度,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复习效率。

2. 全面准确理解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

理解能力是其它能力的基础。要对综合问题进行分析综合、逻辑推理,都必须首先理解基本概念和规律。要了解概念及规律提出和建立的背景,清楚认识概念和规律的内容及各种表述形式,要理解规律成立的条件和适用范围,不能乱套公式。例如力的概念,既要理解“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还要理解“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牛顿第三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就是对力的上述两个方面的定量描述。物体的受力分析方法就是根据力的概念的这两个方面进行的。如果是一个可以测量的物理量,要了解可以采用什么方法去测量,与这个概念相关的物理概念有哪些等。再如,动量守恒定律和机械能守恒定律是力学中两个重要的规律,这两个定律成立的条件是不同的。动量守恒定律成立的条件是“系统不受外力作用”可推广到“系统所受外力的合力为零”的情况,高中物理中在两个物体相互作用时“内力远大于外力时也适用”。对于机械能守恒定律教材上讲“只有重力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动能和重力势能相互转化,机械能守恒”。但把机械能守恒定律理解为“只有重力做功”是不全面的。对于一个系统来说可理解为“没有外力做功,内力中没有摩擦力做功”。

3.提升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物理与数学的关系相当密切,在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一般总要进行数学运算或推理。随着高中物理处理问题的不断深入,应用的数学知识也随着增多。所以,熟练运用数学手段处理物理问题是考生必备的能力之一。这一能力要求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根据题目中已知和未知条件列方程,定量推导或求解;二是寻找题目涉及的几何关系;三是图像识别与分析。高中物理常常运用图像描述和表达物理规律,不少学生对这一重要方法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识图能力不强。对图像的各种信息,如图像中所描述的物理规律、图线的形状特征、图线的斜率、图线与坐标轴的交点、两图线的交点、图线包围的面积、图线的拐点或极值点等缺乏足够的认识。

4.正确处理习题训练与能力提高的关系

高考对学生能力的考查是不容置疑的,但能力的培养不能靠题海战术。备考中习题的训练尽管占据着及其重要的位置,但绝不能“重结论、轻过程;重计算、轻分析,重定量、轻定性”。习题训练要做到:(1)以近几年的高考题为主,以中等难度题为主。加强变式训练,注意一题多变、一题多解、一法多用、多题归一。培养学生多角度、全方位、深层次地去思考问题,增强应变能力。(2)规范化做题。规范化包括学科用语、解题格式、计量单位、实验操作等的规范化。(3)及时改错。对平时训练过程中出现的错误要及时进行错因分析,减少错误在头脑里存留的时间,避免重复出错。(4)提高审题能力。审题的目的是提取题目中的有效信息,它包括对关键词语的理解、隐含条件的挖掘、干扰因素的排除等,从而建立起所熟知的物理模型。

5.注重联系实际、关注科技发展

物理知识与生产、生活和科技发展联系紧密,不可分割。学以致用是学习物理的基本准则。但是,由于我们所学到的规律都是经过简化的物理模型所对应的规律,平常所见到的是以物理语言给出的、以理想化的现象或过程出现的题目,即物理模型题。因而对于在实际应用中运用物理知识缺乏必要的训练和经验。当用物理规律来解决实际问题时,首先要做的就是把实际问题模型化,只有找到实际问题所对应的模型,才能运用所学到的规律来解决问题。

6.从实际出发,处理好模块的选择

新高考考试内容分必修模块与选修模块,试题的呈现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设计供学生选择的选考模块以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体现了新课程的选择性。因此,学生应在教师的指导下做好选考模块的选择是必要的。学生要根据自己的学习基础、兴趣、特长决定复习哪个选考模块,以有利于应对高考。从近五年新高考试题看,尽管考试说明中提出不同选考模块试题力求难度等值,但由于命题带有较强的主观性,很难做到等值。所以,关于选考,不能把宝押在某一个模块上。其次,处理好选考模块的学习,从新课程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看,物理选考模块考查内容的要求相对较低。高三复习时,应选取与自身发展相适应的模块,在难度和时间上要把握好,不宜过度深挖和耗时过多。

报关员资格考试各地考区考点分布 篇3

中国教育在线报关员资格考试频道预祝大家考试顺利!

报关员今年的考试日期定在11月4日,考试时间为3个小时,总分值200分,成绩是在考试后3个月由海关总署公布并划及格分数线。以下是各地海关20报关员考试考点分布和考点路线:

考区考点分布及线路天津天津考区年报关员考试考场具体分布武汉07报关员武汉考区考点地址、乘车路线的公告宁波宁波海关07报关员资格考试考场各考点地址杭州杭州海关2007年报关员考试考点分布北京北京海关07报关员考试准考证主证和考点分布青岛青岛海关07报关员考试考试具体地点的通知青岛青岛海关07报关员考试考生注意事项的公告长沙长沙海关07年报关员考试考点分布的通知湛江湛江海关07报关员考试准考证副证打印事项拉萨拉萨海关07报关员考试考生注意有关事项公告拱北拱北海关07报关员考试有关事项和热点问题厦门07年报关员厦门考区考点设置及乘车提示福州07年报关员福州考区准考证副证打印事项通告上海07年报关员上海考区各考点交通路线参考表福州福州海关关于报关员考试考场安排情况的通告报关员资格考试;报关员考试试题;报关员考试时间;2007年报关员考试关键词:国家司法考试 医师资格考试

高考考点 篇4

第一章排列组合应用题的解法(10左右)出现在选择题,填空题。

第一节两个原理和两个优先第二节九种排列组合方法:

第二章概率(12分左右)

第一节随机事件的概率第二节摸球问题

第三节互斥事件有一个发生的概率第四节相互独立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

第三章数列(20分左右)出现在大题

第一节等差数列第二节等比数列:第三节数列通项的求法

第四节数列求和第五节综合大题

第四章函数(30分左右)出现在大题

第一节映射第二节函数概论第三节函数的定义域

第四节函数表达式的求法第五节函数值域的求法第六节函数单调性

第七节函数的奇偶性第八节函数图像第九节关于分段函数

第十节关于反函数第十一节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

第五章立体几何(17分左右)出现在大题,选择题

第一节空间平行的证明第二节立体几何选择题第三节空间垂直的证明

第四节二面角的求法第五节线线角的求法第六节线面角的求法

第七节点面距的求法第八节线线距的求法第九节空间向量在立体几何中的运用

第六章解析几何(30分左右)出现在大题

第一节直线和圆第二节轨迹方程的求法第三节圆锥曲线

第四节圆锥曲线焦点相关问题第五节中点弦第六节韦达定理

第七节导函数和向量在解析几何中的应用第八节解析几何平面几何的使用和“圆心”的考题

第七章三角函数(17分左右)选择题出现在大题

第一节角的概念的推广第二节三角函数线第三节三角函数化简求值

第四节三角函数求最值第五节正弦、余弦三角函数图像的平移 第六节三角函数的性质

第七节三角形内三角函数

第八章集合、简易逻辑和不等式(5分左右)选择题

第一节集合的概念和运算第二节子、交、并、补的概念及运用

第三节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排布第四节集合复习题

第五节逻辑联结词与四种命题第六节充要条件与反证法第八节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第九节均值不等式的应用第十节有理不等式的解法第十一节一元二次不等式解法拓展第十二节含绝对值不等式解法归纳第十三节其它不等式的解法第十四节不等式的证明

第九章极限(12分左右)出现在大题

第一节数学归纳法第二节数列的极限第三节函数的极限

第七节向量的数量第八节向量平移 第四节函数的连续性及极限的应用第五节复数第六节向量的基础知识

高考考点应急预案 篇5

【篇一】

在考点考场碰到突发事件怎么办?

1.考生忘带准考证、身份证等有效证件。预案要求考场工作人员核查照片与考生本人相符时允许入场考试,通知其家长等将证件送达考点。考后及时核实确认,经核实证件与考生本人不符时,取消考试资格。当然,如果考生准考证或身份证等证件过期或持伪假证件,将被严禁入场参加考试。

2.考试开始前考生坐错座位。预案要求,如果是本场考生,立即让其坐到相应座位;如果是其他考场考生,立即通过流动监考人员报告考点主考,查明考生的确切位置,安排考生到应到考场考试。

3.考生准考证重号。预案要求工作人员立即报告考点主考,查明重号考生的确切准考证号及考试地点,安排考生进行考试。

4.发现试卷印刷字迹不清。如少数考生试卷字迹不清,监考可参阅该考场其他考生的试卷,并当众大声答复;如整个考场考生试卷同一处或几处字迹不清,则立即向主考或副主考请示并记入考场记录单,同时参阅本考点其他考场试卷;如其他考场也出现同样问题,立即请示上级考试机构并将情况记录。

5.试卷启封后,发现有缺页、漏印、重印、损坏等情况。将允许考生先答题,由工作人员立即报告考点主考。核实情况后,启用备用试卷。如影响考试时间,经请求上级考试机构同意补足因此延误考生的考试时间,并将情况如实记录。

6.考生无意弄脏答卷或答题卡要求更换。如果不影响答题或评分的,一般不予更换;必须更换的,由工作人员向主考或副主考申请启用备用试卷卡。核实情况,启用备用试卷或答题卡,但因此耽误的考试时间不予补足。

7.考生发生晕场、疾病的情况。将被报告考点主考。不能继续考试的,允许其退场治疗。同时由指挥和监督医疗组予以就地治疗或送至就近医院治疗。如果未到规定离场时间,则实行隔离治疗,所误时间不补。

8.交通堵塞导致考生无法按时赴考。考生、考点和市民一旦发现周边交通堵塞,应立即向当地公安交通部门,或考点学校、考试机构报告,请求应急响应。考点学校、当地考试机构、当地公安交通部门应及时联系,以便应急处置。一旦出现大面积堵车并导致大量考生(单一考点1/3考生)迟考误考事件,可请示省级考试应急中心决定是否增加和延长考试时间。

【篇二】

高考突发情况和应急预案:

突发状况:看卷头痛

应急预案:高考期间,家长可适当置配一些常用药品,以备孩子偶有不适时调理所需。一般可准备以下一些药物:保济丸、藿香正气水、人丹、风油精、创可贴、胶布。头痛少服药,精神紧张,用脑过度,往往导致神经血管紧张性头痛。有的考生两侧太阳穴部位会有间歇性疼痛,大部分是这个原因。如果遇到头痛,不要自己盲目乱服药,最好在医生的建议下用药。

突发状况:身份证未办理

应急预案:考生没有身份证同样可参加高考,目前高考考生没有身份证的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尚未办理身份证的;另一类是办过身份证但目前丢失,补办已来不及的。有关人士表示,这两类考生都可参加高考,但必须赶紧到户籍所在地派出所开具户籍证明或办理临时身份证。

突发状况:遭遇交通障碍

应急预案:路上交通情况瞬息万变,难以预料,留出充足的时间就不怕遇到堵车等交通问题了。考生赶考时万一遇到堵车情况,可求助交警,向他出示高考准考证。如果乘坐公交车遇塞车时,可中途下车,改坐出租车或其他交通工具,或求助交警。如果因为赶考而违反交通规则,请向交警出示高考准考证求得谅解。

突发状况:晕车

应急预案:把早餐一分为二。适当提早起床,先在家吃“上半顿”,出门时带上点心、果汁,到了考场附近,再吃“下半顿”。这样可以减缓坐车时胃部不适症状。晕车严重的考生还可以在肚脐和耳后贴上姜片。

突发状况:赶考受伤

应急预案:步行赴考的考生,更应该提前一些出门,留出充裕的时间。过马路的时候要听从信号灯或交通协管员的指挥,走人行横道或过街通道。但赴考路上不慎崴了脚或不能行动时,如自己尚能行动,应该拦招出租车坚持去考场参加考试;如果自己行动有困难,应拨打110或向特巡警求助,甚至向路人求助。

突发状况:缺失准考证

应急预案:丢失准考证时,有两种情况:考前丢失,本人写申请,中学、街道开证明到区县招办补办准考证;另一种是当天忘带了,此时考生千万不要自己回家拿,因为迟到15分钟,就不能参加该科考试。应直接找送考老师,老师会帮助打电话给家长送来的。要是开考前送不到也不用担心,监考老师手上是有一份考生照片的存根的,只要照片相符,就先让考生考试。在本场考试结束或者下一场考试开考前把两证送到就可以了。如果两证遗失了,也要先找送考老师,先考试再补办。

突发状况:找不到考场

应急预案:据了解,每年高考都会有考生因为疏忽、紧张而找错地方。在高考前一两天,考生应该抽时间熟悉考场。熟悉考场包括的内容有:所在考场离居住地点有多远?用什么方式抵达比较迅速安全?在路上要花多少时间?自己在哪个教室?在哪个位置?厕所及其他服务设施在哪儿?这些问题在临考准备时都应该尽可能弄得一清二楚。找不到考场时,应马上联系带队参考的老师或是学校的监考老师,请他们指点你。尽量不要麻烦同学,他们也没时间帮你。

突发状况:文具遗漏

应急预案:在考试前一天,考生要将准考证、身份证件和文具用品准备好,并在出门前进行检查核实,要根据当天的考试科目准备诸如2B铅笔、中性笔、圆珠笔、橡皮、直尺、卷笔刀等文具。此外,还需准备舒适、宽松、透气性好的衣服,避免考试中暑。准备手表,确认可用性。备足在外饮食、交通的费用。依天气情况准备雨具。

考生在到达考点后发现忘带了文具,此时千万不要自己回家取,时间允许的话就让父母送来,或是向有富余的考生借用,也可在考场附近商店购买。考试时若带的笔没墨水了,又缺少必需文具,数学考试忘记带圆规和三角板等,考生不应离座,应向监考员求助。参加高考,掌握时间很重要。如果进考场之前发现没带手表或计时工具,可以看同一考点的同学有没有多余的计时工具可以借用,如果没有或已经进入考场,可以向监考老师说明情况,借用老师的手表。如果考生实在借不到计时工具了,也要向监考老师说明情况,请求能否让监考老师在监考过程中每隔一段时间就进行一下提示,以便在考试过程中掌握时间。

突发状况:试卷突脏损

应急预案:拿到卷子后不要急着填写个人相关信息,要先检查试卷是否完整,有没有缺页或者破损,如果有,立刻举手找监考老师,如果是无意弄脏或损坏的试卷、答题卡,可向监考老师申请备用试卷、答题卡;若在开考后,污染的卷子要换就比较麻烦。此外,如果语文答题卡条形码损坏无法继续使用,报告监考人员,保持答题卡粘贴条形码区域空白,并在答题卡袋封面备注栏注明“×××准考证条形码损坏”

突发状况:做题障碍

应急预案:心理暗示治疗头脑空白拿到试卷时脑子空白,此时可通过强烈的心理暗示来有效地抑制紧张情绪。暗示语要具体、简短和肯定。如“我早就准备好了,就等这一天”、“我今天精神很好,头脑清醒,思维敏捷,一定会考出好成绩”、“面对这些问题不需要紧张”,或者可以暂停回忆,转移一下注意,先解决其它题目,过一定的时间后,所需要的答案也许就回忆起来了。

集中精力抵抗答题犯困答题时突然犯困,只要精神不松懈,精力不分散,将注意力集中在试题上,“困意”很快就会过去。考生应在考试前一周,逐步调整自己的生物钟,按照考试时间安排自己的作息,将高考进行的时段调整为自己大脑最兴奋、精神最好的时段。

记忆回访应对生题怪题遇到生题和超范围题目时,不妨冷静回顾一下课本知识,想一想该题应属于课本哪一章节,这一章节有哪些知识要点,该题属于哪一要点的范畴。而这些内容包含在高中教材中。考生可努力回顾它与书本哪些知识有联系,并从题干中找依据。

突发状况:错涂机读卡

应急预案:考试时,填写答题卡一定要仔细。小心把答案张冠李戴。建议各位考生在考试时最好做题与填涂机读卡同步进行,在草稿纸上记下自己不确定的选项和答案回头再改,避免出现没有足够时间填写答题卡的失误。另外,每门考试时,答题卡一发,最好先填写答题卡姓名考号等项。填时千万要注意,书写部分必须用碳素墨水笔填写,而数字部分一定要用铅笔填涂!

突发状况:考生突晕场

应急预案:考场上如果是自己感到不舒服,要及时和监考老师说明,不要硬撑;如果是别人出现类似于晕倒的情况,会有老师和医生作必要的处理,自己一定不要受其影响,就当没有看到,集中注意力,认真答题。

突发状况:时间不够用

应急预案:如果还剩十分钟,可以考虑做大题的第一小题,把能拿的分拿到。如果只剩三五分钟,不妨放弃大题,回过头来把没有把握的小题检查一下。时间不够时不要轻易放弃,哪怕只剩最后一分钟,也有可能“抢救”分数回来。另外,不要老看时间,影响做题,监考老师最后会给考生提醒的。

突发状况:试卷未署名

应急预案:要立即向监考老师举手报告,在得到同意后立即书写,一定不能擅自动笔,否则容易被老师误会为作弊。

突发状况:无处午休

高考政治考点 篇6

(1)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①关系: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继承与发展是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学习方法。

②要求: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2)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①社会制度的更替决定着文化发展的发展方向。(外)②科学技术;(内)③思想运动;(内)④教育。(内)

(3)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①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②教育通过对受教育者的“传道、授业、解惑”,把文化传递给下一代。教育能够以浓缩的形式重演人类在漫长的历史中走过的认识世界的过程,使人们在有限的学习生涯中获得既有的文化财富,“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从事文化创造。

高考历史考点 篇7

1.1870年以后科学技术应用于工业成就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垄断组织的形成。

①电力的广泛应用,人类跨入了电气时代;②内燃机的创制解决了交通工具的发动机问题,推动了石油开采业的发展和石油化工工业的产生;③电讯事业的发展,为快速地传递信息提供了方便;④建立了新兴的化学工业。

2.19世纪末期和20世纪初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美国被称为“托拉斯”帝国主义(P105),德国被称为“容克资产阶级帝国主义”(P106),英国被称为“殖民帝国主义”(P107),法国被称为“高利贷帝国主义”(P107),日本被称为“带军事封建性的帝国主义”(P108),俄国被称为“军事封建帝国主义”(P108)。

3.19日俄战争;日本对朝鲜、中国的侵略及“大陆政策”。

P108、P109:日本为了征服朝鲜、中国,与俄国进行了1904-19的日俄战争。1876年日本强迫朝鲜签订《江华条约》,19又强迫朝鲜签订《日韩合并条约》正式吞并朝鲜。1894年日本挑起甲午中日战争。

4.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洲人民掀起了反帝反封建的新高潮的五件大事。

P111:朝鲜人民的反日斗争、印度民族解放运动(1905~19)、中国的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伊朗和土耳其的资产阶级革命。

5.19世纪70年代,俄国无产阶级开始成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19,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召开,标志俄国无产阶级政党的建立;布尔什维主义的出现,标志列宁主义的诞生。

6.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帝国主义国家围绕着争夺霸权和殖民地,展开激烈的斗争,矛盾错综复杂,其基本矛盾是:法德矛盾,俄奥矛盾和英德矛盾,其中主要矛盾是英德矛盾。

P120:明确三类主要矛盾是因为什么而产生的。

7.在《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上找出同盟国德、意、奥和协约国英、法、俄六国的位置。

8.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重要战役:西线的马恩河战役、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和东线俄国的夏季攻势。在海上战场,日德兰海战后英国仍控制着制海权。196月28日,奥匈帝国王储在萨拉热窝被刺,这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保定市高考考点分布 篇8

1.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及本质

(1)特征:有元素的化合价变化;

(2)本质:有电子的转移(得失或偏移)。

2.氧化还原反应中的基本概念

(1)氧化剂与还原剂

氧化剂: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到电子(或电子对偏向)的反应物(即所含元素的化合价降低)。

还原剂: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失去电子(或电子对偏离)的反应物(即所含元素的化合价升高)。

注意:氧化剂与还原剂可以是不同的物质,也可以是同一种物质,如氯气与水反应时,氯气既是氧化剂也是还原剂。

(2)氧化反应与还原反应

氧化反应:失去电子(或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叫氧化反应。

还原反应:得到电子(或元素化合价降低)的反应叫还原反应。

(3)氧化性与还原性

氧化性:物质得到电子的性质叫氧化性,氧化剂具有氧化性。

还原性:物质失去电子的性质叫还原性,还原剂具有还原性。

注意:1.元素的化合价处于该元素中间价态的物质一般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如SO2中的硫元素处于其中间价态,所以SO2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

2.具有氧化性,能得电子,不一定是氧化剂,反之,具有还原性也不一定是还原剂。

(4)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

氧化产物:还原剂失去电子后生成的对应产物。

还原产物:氧化剂得到电子后生成的对应产物。

注意: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某些产物可能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如碳与氧气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

3.用双线桥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之间的关系

概括为升失氧、降得还,剂性一致、其他相反。

二、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规律

1.守恒规律

(1)内容。

①质量守恒: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原子的数目和质量不变。

②电子守恒: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得到的电子总数等于还原剂失去的电子总数,表现为化合价升高的总数等于化合价降低的总数。

③电荷守恒:离子方程式中反应物中各离子的电荷总数与产物中各离子的电荷总数相等。

(2)应用:运用“守恒规律”可进行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和相关计算。如用铜电极电解Na2SO4溶液,其阳、阴极产物及转移电子关系式为:Cu2+~2e−~H2~2OH−。

2.价态律

当元素具有可变化合价时,一般处于最高价态时只具有氧化性,处于最低价态时只具有还原性,处于中间价态时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如:浓H2SO4中的S只具有氧化性,H2S

中的S只具有还原性,单质S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

3.强弱规律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强氧化剂+强还原剂=弱氧化剂(氧化产物)+弱还原剂(还原产物),即氧化剂的氧化性比氧化产物强,还原剂的还原性比还原产物强。如由反应2FeCl3+2KI===2FeCl2+2KCl+I2可知,FeCl3的氧化性比I2强,KI的还原性比FeCl2强。

一般来说,含有同种元素不同价态的物质,价态越高氧化性越强(氯的含氧酸除外),价态越低还原性越强。如氧化性:浓H2SO4

>SO2(H2SO3)>

S;还原性:H2S>S>SO2。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从左到右单质的还原性逐渐减弱,阳离子(铁指Fe2+)的氧化性逐渐增强。

4.优先律

在浓度相差不大的溶液中:

(1)同时含有几种还原剂时将按照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依次反应。

如向FeBr2溶液中通入少量Cl2时,因为还原性Fe2+>Br−,所以Fe2+先与Cl2反应。

(2)同时含有几种氧化剂时将按照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依次反应。

如在含有Fe3+、Cu2+的溶液中加入铁粉,因为氧化性Fe3+>Cu2+,所以铁粉先与Fe3+反应,然后再与Cu2+反应。

5.归中规律

同种元素不同价态之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可总结为:

价态相邻能共存,价态相间能归中,归中价态不交叉,价升价降只靠拢。

如以下两例:

6.歧化反应规律

发生在同一物质分子内、同一价态的同一元素之间的氧化还原反应,叫做歧化反应。其反应规律是:所得产物中,该元素一部分价态升高,一部分价态降低,即“中间价→高价+低价”。具有多种价态的元素(如氯、硫、氮和磷元素等)均可发生歧化反应。

三、氧化性和还原性的强弱比较

1.根据氧化还原反应判断。氧化还原反应总是遵循以下规律(简称强弱律):

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氧化剂>还原剂;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还原剂>氧化剂。

2.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判断。

3.依据金属、非金属活动性顺序判断。

(1)依据金属活动性顺序

(2)依据非金属活动性顺序

4.依据与同一物质反应的情况(反应条件、剧烈程度等)判断。

当不同的氧化剂作用于同一还原剂时,若氧化产物价态相同,可根据反应条件高、低来进行判断,反应条件越低,性质越强;若氧化产物价态不同,则价态越高,氧化剂的氧化性越强。

5.依据电化学原理判断。

(1)两种不同的金属构成原电池的两极。负极金属是电子流出的极,正极金属是电子流入的极。其还原性:负极>正极。

(2)用惰性电极电解混合溶液时,在阴极先放电的阳离子的氧化性较强,在阳极先放电的阴离子的还原性较强。在阳极阴离子放电顺序:S2−>I−>Br−>Cl−>OH−,即是还原性强弱顺序。在阴极阳离子放电顺序:Ag+>Hg2+>Fe3+>Cu2+>H+>Pb2+>Sn2+>Zn2+>Al3+>Mg2+>Na+>Ca2+>K+,即是氧化性强弱顺序。

6.根据物质中元素的化合价判断。

(1)一般来讲,同一种元素的化合价越高,氧化性越强,价态越低,还原性越强。如:氧化性:浓H2SO4>

H2SO3;还原性:H2S>

SO2。又如氧化性:Fe3+>

Fe2+>

Fe,还原性反之。

(2)在和同一种氧化剂(或还原剂)反应时,氧化剂(或还原剂)被还原(或氧化)的程度越大,即是化合价降低(或升高)越多,还原剂(或氧化剂)的还原性(或氧化性)就越强。如Fe和

Cl2反应生成FeCl3,而Fe和S反应只生成FeS,则氧化性:Cl2>S。

7.某些物质的氧化性、还原性与温度、浓度、酸碱性有关。

(1)一般浓度越大,氧化性(或还原性)越强。如氧化性:浓H2SO4>稀H2SO4,浓HNO3>稀HNO3。

(2)一般温度越高,氧化性(或还原性)越强。如常温下浓H2SO4和Cu反应放出缓慢,而加热条件下浓H2SO4氧化性增强,两者反应速率加快。

(3)一般是溶液的酸性越强,氧化性(或还原性)越强。如KMnO4是一种强氧化剂,而在酸、中、碱性溶液中,其氧化性强弱顺序是:酸性>中性>碱性。又如的氧化性也随着H+浓度的增大而增强。

四、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

1.配平原则

由于在氧化还原反应里存在着电子的转移,因此元素的化合价必然有升有降,我们把化合价能升高的元素或含该元素的物质称还原剂;反之称为氧化剂。由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我们不难得出配平原则:还原剂失电子总数=氧化剂的电子总数,即还原剂(元素)化合价升高的总价数=氧化剂(元素)化合价降低的总价数。

2.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配平的一般方法与步骤

(1)一般方法:从左向右配。

(2)步骤:标价态、找变化、求总数、配系数,即

①标出变价元素化合价的始态和终态;

②求升高总数与降低总数的最小公倍数;

③调整化合价变化的原子的化学计量数;

④用观察法配平其它物质的化学计量数;

⑤检查配平后的方程式是否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离子方程式还要看是否符合电荷守恒)。

3.氧化还原反应配平的特殊技巧

(1)从右向左配平法

适用范围:此法最适用于某些物质(如硝酸、浓硫酸的反应)部分参加氧化还原反应的类型。

例如:Cu

+

HNO3(浓)—

Cu(NO3)2

+

NO2

+

H2O

分析:由于HNO3在反应中有两个作用即酸性和氧化性,因此如按照一般的方法从左向右配的话比较麻烦,但如采用从右向左配平法的方法,这个问题显得很简单。

(2)整体总价法(零价法)

适用范围:在氧化还原反应中,一种反应物中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或几种不同物质中的元素化合价经变化后同存在于一种产物中,把该物质当成一个“整体”来考虑,可令该物质中各元素的化合价均为零,然后计算出各元素化合价的升降值,利用化合价升降相等进行配平。

例如:FeS2

+

O2

Fe2O3

+

SO2

分析:在FeS2

中Fe的化合价由+2变到+3,S的化合价由−1变到+4,即同一种物质中有两种元素的化合价同时在改变,我们可以用整体总价法,把FeS2当成一个“整体”来考虑。

(3)歧化归一法

适用范围:同种元素之间的歧化反应或归一反应。

技巧:第三种价态元素之前的系数等于另两种元素价态的差值与该价态原子数目的比值。

例如:Cl2

+

KOH

KCl

+

KClO3

+

H2O

分析:该反应中,电子转移只发生在氯元素之间,属于歧化反应。Cl的化合价由0变为−1和+5,因此Cl2的系数为6/2=3,KCl的系数为5,KClO3的系数为1。

(4)单质后配法

适用范围:反应物或生成物中有单质参加或单质生成,如有机物的燃烧都可用此法。

技巧:把游离态的那种元素放在最后来配。

例如:FeS2

+

O2

Fe2O3

+

SO2

分析:反应物中有单质O2,我们可以把O元素放在最后来配。首先假定Fe2O3的系数为1,则FeS2的系数为2,那么SO2的系数为4,因此O2的系数为11/2,然后把每种物质前的系数都扩大2倍,即可配平。

(5)待定系数法

技巧:将各种物质的系数分别设为不同的未知数,然后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列方程求解最后配平。

总结:从以上示例我们发现,对于同一氧化还原反应,有时可采用不同的方法来配平,也有时用几种方法综合应用。总之,只要我们能掌握以上技巧,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会得心应手。

考向一

对氧化还原反应基本概念的考查

典例1

运载火箭常用偏二甲肼(C2H8N2)(其中N的化合价为-3)作燃料和四氧化二氮(N2O4)反应。在火箭升空过程中,燃料发生反应:C2H8N2+2N2O42CO2+3N2+4H2O提供能量。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燃料绿色环保,在燃烧过程中不会造成任何环境污染

B.该反应中N2O4是氧化剂,偏二甲肼是还原剂

C.N2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CO2既不是氧化产物也不是还原产物

D.每有0.6

mol

N2生成,转移电子数目为2.4NA

【答案】B

1.氰氨基化钙(CaCN2)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制备CaCN2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NCaCN2+CO↑+H2↑+CO2↑则在该反应中

A.氢元素被氧化,碳元素被还原

B.CaCN2是氧化产物,H2为还原产物

C.HCN仅作氧化剂

D.CO为氧化产物,H2为还原产物

分清氧化还原反应的常见类型

(1)完全氧化还原型

此类反应的特点是还原剂和氧化剂分别为不同的物质,参加反应的氧化剂(或还原剂)全部被还原(或被氧化),有关元素的化合价全部发生变化,例如:4NH3+5O24NO+

6H2O。

(2)部分氧化还原型

此类反应的特点是还原剂(或氧化剂)只有部分被氧化(或被还原),有关元素的化合价只有部分发生变化,例如:MnO2+

4HCl(浓)MnCl2+Cl2↑+2H2O。

(3)自身氧化还原型

自身氧化还原反应可以发生在同一物质的不同元素之间,即同一种物质中的一种元素被氧化,另一种元素被还原,该物质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也可以发生在同一物质的同种元素之间,即同一种物质中的同一种元素既被氧化又被还原。例如:2KMnO4K2MnO4+MnO2+O2↑,3S+6KOH2K2S+K2SO3+3H2O。

(4)归中反应型

此类反应的特点是同一种元素在不同的反应物中有不同的价态(高价、低价),反应后转化成中间价态。例如:

考向二

根据化学(离子)方程式判断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

典例1

已知2Fe3++2I-I2+2Fe2+、2Fe2++Br22Br-+2Fe3+。现向含有FeBr2、FeI2的溶液中通入一定量的氯气,再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少量的KSCN溶液,结果溶液变为红色,则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氧化性:Br2>Fe3+>I2

②原溶液中Br-一定被氧化

③通入氯气后,原溶液中的Fe2+一定被氧化

④不能确定通入氯气后的溶液中是否还存在Fe2+

⑤若取少量所得溶液,加入CCl4后静置,向上层溶液中加入足量的AgNO3溶液,只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Fe2+、Br-均被完全氧化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⑤

C.②④⑤

D.①②③④⑤

【答案】B

2.已知常温下,溶液中能发生如下反应:①2R−+Z2R2+2Z−,②16H++10Z−+22X2++5Z2+8H2O,③2M2++R22M3++2R−。由此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Z2+2M2+2M3++2Z−不可以进行

B.Z元素在①②反应中发生还原反应

C.各粒子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X2+>Z−>R−>M2+

D.各粒子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Z2>R2>M3+

考向三

根据氧化性、还原性强弱判断氧化还原反应能否发生

典例1

已知Co2O3在酸性溶液中易被还原成Co2+,Co2O3、Cl2、FeCl3、I2的氧化性依次减弱。下列反应在水溶液中不可能发生的是

A.3Cl2+6FeI22FeCl3+4FeI3

B.Cl2+FeI2FeCl2+I2

C.Co2O3+6HCl(浓)2CoCl2+Cl2↑+3H2O

D.2Fe3++2I−2Fe2++I2

【解析】根据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可判断B中氧化性Cl2>I2;C中Co2O3>Cl2;D中Fe3+>I2,这些结论与题给信息一致。对于A,由于I−的还原性强于Fe2+,所以Cl2应先氧化I−,而不应先氧化Fe2+,故A不可能发生。学*科网

【答案】A

3.已知:2FeCl3+2KI2FeCl2+2KCl+I2,2FeCl2+Cl22FeCl3,2KMnO4+16HCl2KCl+2MnCl2+5Cl2↑+8H2O。若某溶液中有Fe2+、I−和Cl−,要氧化除去I−而不影响Fe2+和Cl−,可加入的试剂是

A.Cl2

B.KMnO4

C.FeCl3

D.HCl

考向四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技巧

典例1

(1)请将下列五种物质:KBr、Br2、I2、KI、K2SO4分别填入下列横线上,组成一个未配平的化学方程式:

KBrO3+

+H2SO4→

+

+

+

+H2O。

(2)如果该化学方程式中I2和KBr的化学计量数分别是8和1,则:

①Br2的化学计量数是;

②请将反应物的化学式及配平后的化学计量数填入下列相应的位置中:

KBrO3+

+H2SO4→……;

③若转移10

mol电子,则反应后生成I2的物质的量为。

【答案】(1)KI I2 Br2 K2SO4 KBr(后四种产物顺序可变)

(2)①1 ②3 16 KI 9 ③5

mol

学*科网

4.已知:Ⅰ.高锰酸钾在不同条件下发生的反应如下:

+5e−+8H+Mn2++4H2O

+3e−+2H2OMnO2↓+

4OH−

+e−

(溶液呈绿色)

Ⅱ.在下列反应中,产物K2SO4和S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2

_______KMnO4+_______K2S+______

_______K2MnO4

+_______K2SO4+_______S↓+_______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高锰酸根离子被还原的产物受溶液酸碱性的影响

B.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物缺项为H2SO4,配平后系数为12

C.化学方程式中产物缺项为H2O,配平后系数为12

D.用石墨电极电解中性高锰酸钾溶液,在阴极可以得到MnO2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技巧

(1)正向配平:适用于氧化剂与还原剂相对独立的反应中,如归中反应。

(2)逆向配平:适用于氧化剂与还原剂是同一种物质的反应,如歧化反应。

(3)缺项配平:缺项一般是H+、OH−或H2O,注意合理的组合方式。

(4)信息型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先结合信息及物质的性质、氧化还原反应规律找出(判断出)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并用电子守恒配平,再结合电荷守恒、元素守恒补充其他离子(物质),并最终配平方程式。

考向五

利用得失电子守恒巧解氧化还原反应计算题

典例1

物质的量之比为2∶5的锌与稀硝酸反应,若HNO3被还原的产物为N2O,反应结束后锌没有剩余,则该反应中被还原的HNO3与未被还原的HNO3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A.1∶4

B.1∶5

C.2∶3

D.2∶5

方法二

根据题意写出锌与稀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配平:4Zn+10HNO3

4Zn(NO3)2+N2O↑+5H2O,从化学方程式可看出反应中被还原的HNO3与未被还原的HNO3的物质的量之比是1∶4。学*科网

【答案】A

5.Cu2S与一定浓度的HNO3反应,生成Cu(NO3)2、CuSO4、NO2、NO和H2O,当NO2和N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时,实际参加反应的Cu2S与HN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1∶10

B.1∶8

C.1∶6

D.1∶5

1.下列过程中,没有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钻木取火

B.青铜器生锈

C.燃放烟花爆竹

D.利用焰色反应检验Na+

2.下列变化需要加入适当的氧化剂才能完成的是

A.CuO→Cu

B.H2SO4→H2

C.Fe→FeCl2

D.HNO3→N2

3.已知Fe2+或I2能与H2O2在一定条件下发生下列反应:

Fe2+:①H2O2+2Fe2++2H+2Fe3++2H2O;②H2O2+2Fe3+2Fe2++2H++O2↑。

I2:③H2O2+I22HIO;④……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通过反应①②可知Fe2+为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B.根据反应①可知,在该条件下,氧化性:H2O2>Fe3+

C.1

mol

H2O2分解,转移的电子数为2NA

D.反应④为2HIO+H2O2I2+2H2O+O2↑

4.已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可以氧化FeSO4,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10FeSO4+8H2SO4===K2SO4+X+5Fe2(SO4)3+8H2O,现将一定量的硫酸酸化的高锰酸钾溶液与硫酸亚铁溶液混合,充分反应后再向所得溶液中加入KI溶液(假设I-与KMnO4反应的氧化产物为I2),混合溶液中铁离子的物质的量随加入的KI的物质的量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方程式中的X为2MnSO4

B.氧化性:KMnO4>Fe3+>I2

C.根据OC段的数据可知开始加入的高锰酸钾的物质的量为0.30

mol

D.AB段是高锰酸钾和碘化钾溶液反应,BC段的反应为2Fe3++2I-===2Fe2++I2

5.氯酸是一种强酸,浓度超过40%时会发生分解,反应可表示为aHClO3bO2↑+cCl2↑+dHClO4+eH2O,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由反应可确定:氧化性HClO3>O2

B.由非金属性Cl>S,可推知酸性HClO3>H2SO4

C.若1

mol氯酸分解所得混合气体的质量为45

g,则反应方程式可表示为3HClO32O2↑+Cl2↑+HClO4+H2O

D.若化学计量数a=8,b=3,则该反应转移电子数为20e-

6.目前处理酸性废水多采用铁氧磁体法,该法是向废水中加入FeSO4

·7H2O将还原成Cr3+,调节pH,Fe、Cr转化成相当于:FeⅡ[FeⅢx•CrⅢ2−x]O4(铁氧磁体,罗马数字表示元素价态)的沉淀。处理1

mol,需加入a

mol

FeSO4

7H2O,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x

=0.5,a

=8

B.x

=0.5,a

=

C.x

=

1.5,a

=8

D.x

=

1.5,a

=

7.向59.2

g

Fe2O3和FeO的混合物中加入某浓度的稀硝酸1.0

L,固体物质完全反应,生成NO和Fe(NO3)3。在所得溶液中加入1.0

mol/L的NaOH溶液2.8

L,此时溶液呈中性,金属离子已完全沉淀,沉淀质量为85.6g。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Fe2O3与Fe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6

B.硝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3.0

mol/L

C.产生的NO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4.48

L

D.Fe2O3、FeO与硝酸反应后剩余HNO3为0.2

mol

8.据统计城市机动车辆每年以15%至20%的速度增长,交通事故也频发,汽车在剧烈碰撞时,安全气囊中发生反应10NaN3+2KNO3

K2O+5Na2O+16N2↑。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还原剂与氧化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5∶8

B.若氧化产物比还原产物多1.4

mol则转移电子为1

mol

C.每生成1.6

mol

N2,则有0.2

mol

KNO3被氧化

D.NaN3是只含有离子键的离子化合物

9.铬及其化合物常被应用于冶金、化工、电镀、制药等行业,但使用后的废水因其中含高价铬的化合物而毒性很强,必须进行处理。工业上往往采取下列循环工艺防止铬的污染:

(1)上述各步反应中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________(填序号)。

(2)第①步,含的废水在酸性条件下用绿矾(FeSO4·7H2O)处理,写出并配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②步,向上述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适量的碱石灰,使铬离子转变为Cr(OH)3沉淀。处理后,沉淀物中除了Cr(OH)3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化学式)。已知Cr(OH)3性质类似Al(OH)3,是既能与强酸反应又能与强碱反应的两性物质,写出从该沉淀物中分离出Cr(OH)3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回收所得的Cr(OH)3,经③④⑤步处理后又可转变成K2Cr2O7。纯净的K2Cr2O7常用于准确测定Na2S2O3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方法如下:

①+6I-+14H+===3I2+2Cr3++7H2O  ②2+I2===+2I-

准确称取纯净的K2Cr2O7

0.122

g,配成溶液,用上述方法滴定,消耗Na2S2O3溶液25.00

mL。则Na2S2O3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保留四位有效数字)。

1.[2018北京卷]下列实验中的颜色变化,与氧化还原反应无关的是

A

B

C

D

实验

NaOH溶液滴入FeSO4溶液中

石蕊溶液滴入氯水中

Na2S溶液滴入AgCl浊液中

热铜丝插入稀硝酸中

现象

产生白色沉淀,随后变为红褐色

溶液变红,随后迅速褪色

沉淀由白色逐渐变为黑色

产生无色气体,随后变为红棕色

2.[2017北京卷]下列变化中,气体被还原的是

A.二氧化碳使Na2O2固体变白

B.氯气使KBr溶液变黄

C.乙烯使Br2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D.氨气使AlCl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3.[2017天津卷]下列能量转化过程与氧化还原反应无关的是

A.硅太阳能电池工作时,光能转化成电能

B.锂离子电池放电时,化学能转化成电能

C.电解质溶液导电时,电能转化成化学能

D.葡萄糖为人类生命活动提供能量时,化学能转化成热能

4.[2016·上海]下列化工生产过程中,未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海带提碘

B.氯碱工业

C.氨碱法制碱

D.海水提溴

5.[2016·上海]O2F2可以发生反应:H2S+4O2F2→SF6+2HF+4O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氧气是氧化产物

B.O2F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C.若生成4.48

L

HF,则转移0.8

mol电子

D.还原剂与氧化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4

6.[2015·海南]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应用中利用了物质氧化性的是

A.明矾净化水

B.纯碱去油污

C.食醋除水垢

D.漂白粉漂白织物

7.[2015·上海]工业上将Na2CO3和Na2S以1∶2的物质的量之比配成溶液,再通入SO2,可制取Na2S2O3,同时放出CO2。在该反应中

A.硫元素既被氧化又被还原

B.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

C.每生成1

mol

Na2S2O3,转移4

mol电子

D.相同条件下,每吸收10

m3

SO2就会放出2.5

m3

CO2

变式拓展

1.【答案】B

是还原剂,故C错误;D.HCN中碳为+2价,CO中的碳也为+2价,则CO不是氧化产物,故D错误;故选B。

2.【答案】D

3.【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规律的应用。反应①中Fe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则FeCl3为氧化剂,由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可知,氧化性FeCl3>I2,反应②中Cl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则Cl2为氧化剂,由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可知,氧化性Cl2>FeCl3,反应③中Mn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则KMnO4为氧化剂,由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可知,氧化性KMnO4>Cl2,即氧化性强弱为KMnO4>Cl2>FeCl3,则某溶液中有Fe2+和I−共存,要氧化除去I−而又不影响Fe2+和Cl−,选择氧化性强的物质除杂时能将Fe2+和Cl−氧化,故选择弱氧化剂FeCl3来除杂而不影响Fe2+和Cl−,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故选C。

4.【答案】B

【解析】审题时要注意高锰酸钾在不同条件下被还原的产物不同。在酸性溶液中生成Mn2+,在中性溶液中生成MnO2,在碱性溶液中生成,A正确。根据产物K2MnO4知,反应在碱性条件下进行,故反应物缺项不可能是H2SO4,B不正确。反应物缺项为KOH,产物缺项为H2O,方程式配平得28KMnO4+5K2S+24KOH28K2MnO4+3K2SO4+2S↓+12H2O,C、D

正确。学科*网

【名师点拨】若不清楚高锰酸钾在不同条件下被还原的产物不同,则很难得出缺项物质;若不能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合价变化及原子个数守恒配平,则不能正确配平反应方程式。

5.【答案】B

【解析】Cu2S与一定浓度的HNO3反应中,Cu2S中铜元素由+1

价被氧化为+2价、硫元素由−2价被氧化为+6价,硝酸起氧化剂与酸的作用,起氧化剂作用HNO3中氮元素被还原为NO2和NO,起酸作用的硝酸生成Cu(NO3)2。设NO2和NO的物质的量分别为2

mol、1

mol,根据电子转移守恒可知:n(Cu2S)×[6−(−2)+1×2]=2

mol×(5−4)+1

mol×(5−2),解得n(Cu2S)=0.5

mol。由硫元素守恒可知n(CuSO4)=n(Cu2S)=0.5

mol,根据铜元素守恒可知溶液中n[Cu(NO3)2]=2n(Cu2S)−n(CuSO4)=2×0.5

mol−0.5

mol=0.5

mol。由氮元素守恒可知参加反应的硝酸n(HNO3)=2n[Cu(NO3)2]+n(NO2)+n(NO)=2×0.5

mol+2

mol+1

mol=4

mol。所以实际参加反应的Cu2S与HN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n(Cu2S)∶n(HNO3)=0.5

mol∶4

mol=1∶8。

考点冲关

1.【答案】D

【解析】钻木取火、青铜器生锈、燃放烟花爆竹,都有氧气参与反应,存在元素化合价的变化,故A、B、C项都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焰色反应属于物理变化,不是氧化还原反应。学科*网

2.【答案】C

【解析】CuO→Cu中铜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则需要加入合适的还原剂来实现,A错误;H2SO4→H2中氢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则需要加入合适的还原剂来实现,B错误;Fe→FeCl2中铁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则需要加入氧化剂才能实现,C正确;HNO3→N2中氮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则需要加入合适的还原剂来实现,D错误。

3.【答案】C

4.【答案】C

【解析】根据原子守恒知,方程式中的X为2MnSO4,A正确;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可得氧化性:KMnO4>Fe3+>I2,B正确;AB段反应的I-为0.5

mol,根据2MnO+10I-+16H+===2Mn2++5I2+8H2O可得消耗的KMnO4为0.1

mol,BC段反应的I-为1.25

mol-0.5

mol=0.75

mol,则消耗的Fe3+为

0.75

mol,根据2KMnO4+10FeSO4+8H2SO4===K2SO4+X+5Fe2(SO4)3+8H2O,消耗KMnO4为0.15

mol,所以开始加入的高锰酸钾的物质的量为0.25

mol,C错误;根据氧化性顺序,AB段是高锰酸钾和碘化钾溶液反应,BC段为Fe3+氧化I-,离子方程式为2Fe3++2I-===2Fe2++I2,D正确。

5.【答案】B

【解析】A项,HClO3能将-2价的O氧化成O2,说明HClO3的氧化性大于O2;B项,HClO3不是最高价含氧酸,不能与硫酸比较酸性的强弱;C项,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45,据十字交叉法可计算n(O2)∶n(Cl2)=(71-45)/(45-32)=2∶1;D项,由已知计量数可知,d+2e=8,4d+e=24-6=18,解得d=4,e=2,由此得出反应的方程式为8HClO33O2↑+2Cl2↑+4HClO4+2H2O,只有生成Cl2得电子,故转移电子数为2×2×5e-=20e-。学科*网

6.【答案】D

【解析】处理1

mol,需加入a

mol

FeSO4•7H2O,根据铬原子守恒得,1

mol

完全反应后生成2/(2−x)

mol

FeⅡ[FeⅢx•CrⅢ2−x]O4,根据铁原子守恒得a

mol=2(1+x)/(2−x)mol①,该反应中得失电子数相等,1mol×2×3=2/(2−x)mol×(3−2)×x,解得x=1.5,将x=1.5代入①得a=10。

7.【答案】D

8.【答案】B

【解析】KNO3为氧化剂,NaN3为还原剂,N2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其中氧化产物占,则还原剂与氧化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0∶(16×)=2∶3,故A错误;由反应可知,转移10

mol电子时氧化产物比还原产物多14

mol,则氧化产物比还原产物多1.4

mol则转移电子为1

mol,故B正确;反应中KNO3是氧化剂,被还原,故C错误;NaN3是含有离子键和非极性共价键的离子化合物,故D错误。

9.【答案】(1)①④

(2)+6Fe2++14H+===2Cr3++6Fe3++7H2O

(3)Fe(OH)3 CaSO4 Cr(OH)3+OH-===+2H2O +CO2+2H2O===Cr(OH)3↓+

(4)0.100

0

mol·L-1

【解析】(1)①中铬元素由+6价降至+3价,④中铬元素由+3价升至+6价。

(2)亚铁离子具有还原性,与重铬酸根离子反应生成铬离子和铁离子。

(3)加入绿矾反应后,溶液中有铁离子和硫酸根离子,再加入碱石灰,除生成Cr(OH)3外,还会生成氢氧化铁和硫酸钙。氢氧化铬类似氢氧化铝,具有两性,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NaCrO2:Cr(OH)3+NaOH===NaCrO2+2H2O,NaCrO2类似偏铝酸钠,通入过量的CO2生成氢氧化铬、碳酸氢钠:NaCrO2+CO2+2H2O===Cr(OH)3↓+NaHCO3。学科*网

(4)根据反应得关系式K2Cr2O7~3I2~6Na2S2O3,n(Na2S2O3)=6n(K2Cr2O7),c(Na2S2O3)=

=0.100

0

mol·L-1。

直通高考

1.【答案】C

2.【答案】B

【解析】A、二氧化碳使Na2O2固体变白,发生反应2CO2+2Na2O2=O2+2Na2CO3,CO2的化合价没有发生改变,过氧化钠既是氧化剂,也是还原剂,不符合题意;B、氯气使KBr溶液变黄,发生反应2KBr+Cl2=2KCl+Br2,Cl元素化合价降低,被还原,符合题意;C、乙烯使Br2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是乙烯与溴发生了加成反应,Br元素化合价降低,Br2被还原,乙烯被氧化,不符合题意;D、氨气使AlCl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氢氧化铝,反应过程中NH3化合价没有改变,不符合题意。答案选B。

【名师点睛】明确氧化还原反应的含义和判断依据是解答的关键,注意氧化还原反应的分析思路,即判价态、找变价、双线桥、分升降、写得失、算电子、定其他。其中“找变价”是非常关键的一步,特别是反应物中含有同种元素的氧化还原反应,必须弄清它们的变化情况。该题的易错点是选项A,注意转化规律的理解:氧化还原反应中,以元素相邻价态间的转化最易;同种元素不同价态之间若发生反应,元素的化合价只靠近而不交叉;同种元素相邻价态间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因此Na2O2分别与H2O、CO2反应时,Na2O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而H2O、CO2都没有参与反应的电子得失。学科*网

3.【答案】A

【解析】A、硅太阳能电池主要是以半导体材料为基础,利用光电材料吸收光能后发生光电转换反应,与氧化还原反应无关;B、锂离子电池工作时,涉及到氧化还原反应;C、电解质溶液导电实质是电解的过程,与氧化还原反应有关;D、葡萄糖供能时,涉及到生理氧化过程。故选A。

【名师点睛】本题以各种能量之间的转化为载体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的判断。氧化还原反应实质是电子的转移,涉及到化合价的升降,故可根据各种能量转化的原理来判断是否有化合价的变化,从而判断是否是氧化还原反应。

4.【答案】C

5.【答案】D

【解析】A.O元素的化合价由反应前的+1价变为反应后的0价,化合价降低,获得电子,所以氧气是还原产物,错误;B.在反应中O2F2中的O元素的化合价降低,获得电子,所以该物质是氧化剂,而H2S中的S元素的化合价是−2价,反应后变为SF6中的+6价,所以H2S是还原剂,错误;C.外界条件不明确,不能确定HF的物质的量,所以不能确定转移电子的数目,错误;D.根据方程式可知还原剂H2S与氧化剂O2F2的物质的量的比是1∶4,正确。

6.【答案】D

【解析】A、明矾净水是利用明矾溶于水电离产生的Al3+水解产生的Al(OH)3胶体吸附水中悬浮的杂质而沉降下来,与物质的氧化性无关,错误;B、纯碱去油污是利用纯碱溶于水电离产生的碳酸根水解显碱性,油脂在碱性条件下发生较彻底的水解反应产生可溶性的物质高级脂肪酸钠和甘油,与物质的氧化性无关,错误;C、食醋除水垢,是利用醋酸与水垢的主要成分碳酸钙和氢氧化镁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可溶性物质,与物质的氧化性无关,错误;D、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Ca(ClO)2,该物质漂白织物是利用HClO的强氧化性,可以将织物的色素氧化为无色物质,正确。学科*网

上一篇:粤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的期末测试卷下一篇:医院党支部工作总结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