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语文写作方法指导

2024-07-0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中学生语文写作方法指导(精选12篇)

中学生语文写作方法指导 篇1

1、不重视兴趣

国内的作文,孩子们一开始就要求从文字入手,完全忽视了过程和步骤,更忽视了对孩子兴趣的培养。如同要求一个从没摸过积木玩具的小婴儿一下子拼凑一个玩具机器人那样,孩子的兴趣从一开始便被扼杀掉了。并且,一开始作文便是句子的做法,常常给认字不多的孩子增加心理压力。

相比之下,老外的方法科学多了,他们培养作文法的方法,是先培养孩子的兴趣,认为字和句子是“学”历的问题,慢慢就能水到渠成。

2、从一开始便纠正语法和错字

我们常常能从孩子的作文本上,看到老师们用红笔标记的错误和纠正的文字。不得不说,老师们很敬业,但是他们不懂儿童心理,至少不重视。这一点被外国父母和老师视为常识的事情,他们孩子的作文本上,单词、语法常常错误连篇,但这些大人们不纠正,甚至也不会提醒孩子。

因为他们懂得,无论学什么东西,孩子们一开始的自信和兴趣最重要,而不是所谓的`正确还是错误。而我们的孩子呢?还没兴趣就被批评,这样的孩子能爱上作文吗?

3、不注重科学方法

我在阅读国外的文章时,常常感叹人家无论做什么都有一套方法论,并且大多数是经过实验或实践验证的方法,然后他们的老师和父母就按照这样的方法教给孩子。

遗憾的是,我们的一些老师和父母更青睐的是从混沌中来的写作灵感。想让一个7,8岁的孩子有写作灵感,有时比从沙漠中找水源还难!倘若把这个要求给孩子,无疑便又给孩子的小心灵增加了莫大的压力。

中学生语文写作方法指导 篇2

一、注重第一堂课,把好心理关

“作文”在很多的学生心中是一个难题,仿佛学生天生就对作文有着畏惧的心理。但是作文究竟难在哪,学生恐怕从未弄清楚。对于学生普遍认为作文难的情况,教师在第一节课上需要对学生阐述作文的本质,即“以我手写我心”,说自己想说的话,写自己想抒之情。学生弄清楚了作文是什么,揭去了这层神秘的面纱,学生的畏惧自然要少很多。课文《长大后我就成了你》就是表达对教师的崇敬和赞美,在上完第一节课之后不妨布置学生描写自己熟悉的人,用文章来表达想对他说的话,趁热打铁,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

二、注重积累

学生觉得作文没有什么可写的,一是因为学生自身的经历太少,接触的素材少,写作文时自然觉得困难。再者学生对优美词句的积累也不够,因而描述事物时往往显得很干涩。第七册课本中的《桂林山水》对于风景的描述就很有画面感,而且很优美,不妨引导学生积累这篇课文中描写风景的优美词句,用词句的积累来促进写作的质变。

三、利用多种方式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第七册课本的课文《马》中提到了多种关于马的意象,因此,不妨借用投影仪向学生展示课文中的乌骓、赤兔、白龙马、八骏图等意象。相较于板书,图画更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而且对于意象有了更深的了解,知道这些意象到底是什么样子,再进行写作时就能够对看到的实物进行描写,不至于写出些让人啼笑皆非的作文。

总之,写作能力是学生必须掌握的能力之一,良好的写作能力对于学生将来的发展将有巨大的益处。在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够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注重平时的词汇和句子的积累,利用多种教学方式来提高学生对于写作的兴趣,相信定能够帮助学生在写作方面实现质的飞跃。

摘要:写作能力是语文水平的体现形式之一,面对低年级的小学生,培养他们的写作能力,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他们提高交际能力。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教师的教学方法很重要。将探究小学语文低段写作教学的措施,希望能够对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有所促进。

中学生语文写作方法指导 篇3

【关键词】高中语文 写作能力 新方法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6.179

写作教学一直受到教师与学生的重视,在长时间的教学中积累了很多有助于提高写作教学有效性的方法,为了更好的适应现代教学的要求,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掌握新的写作方法与技巧。写作一直都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影响学生语文成绩的重要板块,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对写作教学引起重视,学生也应该花更多的时间与精力进行语文学科学习。本文就提升高中学生语文写作能力的新方法进行探析。

一、引导学生分析现代写作考试的趋势

高中阶段的学生学习目的性较之于其他阶段学生的学习更强,一方面学生学习是为了提升自设的综合素质,另一方面,通过学习学生能够不断提升自身的考试成绩,更好的迎战高考,通过高考进入大学进行进一步的深造。高中学生学习的这一特点,要求教师在引导学生提高写作能力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学会分析现代习作考试的趋势,进而使学生更好的把握写作的脉络,更好的提升自身的写作水平,更好的应对高考。

经过调查研究发现,高中阶段的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还较强,教师提到的,学生往往会引起重视,而教师没有提到的,学生也意识不到。如果学生仅仅注重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与技巧,难以有效把握写作考试的趋势,也会使学生的写作收到影响,因此学生在分析写作考试趋势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给予学生一定的指导,使学生把握分析考试趋势的方法,进而使学生真正明白应该从哪些角度提升自身的写作水平。

二、提高写作主体的新颖性

高中学生都有一定的写作水平,然而出类拔萃的却不多,经过分析发现,影响学生写作水平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的因素,就是学生的写作主题不够新颖。针对日常教师布置的题目,或者考试中的题目,学生一般不假思索,凭着感觉就展开写作活动,结果导致很多学生的写作主题都类似,教师在读学生写的文章的过程中很少有文章能让教师眼前一亮,这就影响了学生的得分,学生也就只能得一个一般的分数。因此在新时期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提高写作主题的新颖性,学生在动笔写作之前也要积极的进行思考,找到每一篇文章新的着眼点,不落俗套,最终达到提升写作有效性的目的。为了使学生的写作更加新颖,本人在实际的教学中鼓励学生进行广泛的阅读,学生只有读的多了,眼界才能更加开阔,在写作的过程中也才能找到新的视角,使学生写出更加优秀的文章,从而在考试过程中取得高分。

三、扩展学生的阅读量

传统教学中为了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注重拓展学生的阅读量,虽然通过有效阅读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是一种较为传统的写作教学方法,然而对现代学生提升自身的写作水平依然有很大的帮助。为了通过阅读达到有效帮助学生提升写作水平的目的,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与技巧,这样才能以最少的时间投入,获得最好的阅读效果。

(一)在阅读的过程中积极思考

思考对阅读十分重要,只有在阅读的过程中积极进行思考,学生才能有更多新的所得。例如:两个同学同时阅读一篇文章,一个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不能积极的进行思考,结果读完了文章,学生并没有更多新的见解,也难以通过阅读获取更多的知识;而另外一个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积极进行思考,有了很多新的观点与见解,学生收获颇多。学生不同的阅读方式会对学生的写作活动产生不同的影响,可见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积极进行思考十分重要。

(二)对不同的文章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

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不仅要注重思考,而且还应该对不同的文章采取不同的阅读方法。在实际的阅读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有些文章需要学生放慢阅读的速度,细细的进行品味,而有些文章需要学生进行快速的阅读,抽出文章的重点内容。如果学生在读每一篇文章的过程中都细细品味,可能会影响学生的阅读速度,如果学生都采用走马观花式的阅读方法,也会使学生错过一些重要的知识点。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针对不同的文章,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

四、读优秀的范文

在高中的写作教学中,教师经常会在课堂上读一些学生写的比较优秀的文章,很多学生可能只是在课堂上听一下,并没有对优秀的范文进行二次或者重复性的认真阅读。在实际的教学,学生应该对教师读的优秀范文引起重视,这些文章是学生的同龄人写的,并且有其可取之处,学生通过读范文能够快速的掌握更多有效的写作方法与技巧,对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有很大的帮助。为了给学生阅读其他学生的优秀文章提供便利,本人经常在课堂上诵读范文之后,会另外复印一份,张贴到教室的作文栏,供学生继续品读与学习。学生除了阅读教师提供的优秀范文之外,还应该自己购买一些优秀的范文书籍,范文与学生的写作模式比较相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可以更好的找到他人成功的角度,进而达到提升自身写作水平的目的。

五、将写作与生活结合起来

写作是对现实生活的反映,即使在写作的过程中采用十分优美的语言,然而也难以脱离生活实际,高中学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为了将高中学生的写作与实际生活有效结合起来,就需要学生学会思考生活。高中阶段是学生认识世界的关键时期,也是学生三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学生对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既有一定的看法与见解,同时这些看法与见解又有一定的片面性等,这就使学生的思想出现了一些矛盾与冲突,同时这也是学生产生个人见解与观点的关键阶段,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一个比较自由的写作环境,使学生能够很好的表达个人的观点。

当然想要使学生的写作与实际生活有效结合起来,并不是短期的事情,需要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经常去观察生活、思考生活,观察形形色色的人与事,并有个人的感想,这样在写作的过程中才能言之有物,写出有深刻立意的文章。

高中作文语文写作指导 篇4

所谓立意求奇法,是指写文时不落俗套而给人出乎意料的立意方法。换句话说,就是运用逆向思维给文章立意的方法,我们也可称之为“反弹琵琶法”。

例如:“滥竽充数”这个成语多数人都知道,一般人认为该批评、讽刺的是南郭先生,因为他没真才实学,却混在行家里面充数。从这个角度认识,这是求同思维。我们也可以运用求异思维来立意:批驳齐宣王。假如不是他喜欢听三百人一起吹竽,南郭先生怎么能混得下去?当今企业中,不是有很多的“齐宣王”吗?这样一来,文章的立意就会别致。

这种立意方法较为常见,诸如“近朱者未必赤”“近墨者未必黑”等等到,这里我也就不多说了。

二、提示中心法

这种方法是一开头就点明全文的中心,使读者对文章的中心思想有一个明确的了解,我们看看下面的开头。

“生活在集体中间是幸福的,两年前,我深深地体会到这一点。”这是《生活在温暖的集体里》一文的开头。

三、善于运用确切的比喻和适当的夸张突出人物肖像的主要特征。

在肖像描写中,别致巧妙的比喻和夸张能给人以想象的空间,会让你描写的人物形象更生动、更传神。许多大作家的大手笔都是在肖像描写中善用比喻的典范,很值得我们学习借鉴。例如鲁迅先生在《高老夫子》中写高老杆肩膀一扇一扇的走路的姿势,“像木匠牵着的钻子似的”。在《故乡》中,写豆腐西施是“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妇人站在我面前,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把张开的两脚比做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生动的刻画了尖酸刻薄的“豆腐西施”杨二嫂形象。魏巍在《谁是最可爱的人》中写马玉祥“他长着一副微黑透红的脸膛,高高的个儿,站在那儿,像秋天田野里一株红高粱那样淳朴可爱”,就运用了确节的比喻,把马玉祥比作“秋天田野里一株红高粱”,形象地写出了马玉祥——一个来自北国青年的淳朴的气质。刘鹗《绝唱》“从后台帘子里面,出来一个男人,穿了一件蓝布长衫,长长的脸儿,一脸疙瘩,仿佛风干福橘皮似的,甚为丑陋。”把他的都是疙瘩的脸比作风干的福橘皮,突出他面容的丑陋。

四、文章主旨易位

这在议论文中比较常见。比如有这样一篇材料作文,说是蒲松龄为了写《聊斋志异》,在自己家门口摆茶摊,免费为过往行人供应茶水,条件是给我讲一所知道的奇奇怪怪的事情。蒲松龄就是以这种方式搜集了大量民间资料,然后在此基础上写成了著名的《聊斋志异》。读了这则故事,引发了你什么样的感谢,并以此为中心写一篇议论文。一位同学思考得比较深入,他的观点与众不同。他想别的同学肯定都对蒲松龄的这一做法表示赞赏,蒲松龄不摆读书人的架子,虚心向群众学习,在给群众提供方面的同时,自己也获得了丰富多彩的创作素材。他要唱唱反调,于是给自己的文章取题为《家门口有多大》,他想表达这样的观点,蒲松龄在家门口,坐等行人经过,过去不像现在,交通不发达,农业经济,人们活动范围比较小的,不需要大量的流动,所以一天能有几个人经过呢?与其说是坐等,不如主动上门,走出家门口,到异地采风,这样获得的材料会更多更好。可为了把文章写得很严密,还是对蒲松龄的这种做法表示肯定,这一写就是一小半。这时作者感到如果再这样下去,那么文章的观点只能大众化了,必须赶紧拨转写作方向。“罗里罗嗦,说了这一通,并不说明我就完全赞同蒲松龄的这一做法,其实在我想来,蒲还有更好的方法在。”这一转使得文章的主旨得到了强化,前面所写并没有弱化文章的中心,反而使得文章严丝合缝,井井有条。

五、引用谜语

引用谜语,可以使文章显得新奇、有趣。如《蜘蛛》一文引用诗谜“南阳诸葛亮,稳坐中军帐,排起八卦阵,单捉飞来将”,起到了一石三鸟的效果,诗谜不仅富有趣味,激发读者阅读兴趣,而且形象地概括了蜘蛛织网捕虫的生态特征,还同下文紧密相连,领起下文。

指导小学生写作的有效方法 篇5

一、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捕捉写作的素材

学生写作的源泉来源于生活。要想让学生喜欢写作文,首先要引导学生学会寻找写作文的源头。生活是实实在在的,又是丰富多彩的,学生留心观察生活,能把平凡生活反映出来,这对学生写作来说具有重要意义。叶圣陶老先生说过:“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写成什么文字。”因此,只有让学生平时多留心观察生活,多参加实践活动,才能积累学生对事物的认识和感受。为了让学生能够从日常生活中获得丰富的写作素材,我注意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经常安排一些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活动。如利用周末或妈妈的生日、母亲节、妇女节等时间,帮助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亲身体验一下父母平时的辛苦,并把劳动的过程、父母的反应、自己劳动后的心情和感受写下来;观察自己喜欢的小动物,把它的样子特点、生活习性和自己之间发生的有趣事情,以及对它的喜爱之情表达出来。如果学生平时能够养成多看、多听、多思、多问的好习惯,日积月累,就丰富了自己的作文材料。

二、鼓励学生大量阅读,丰富语言的积累

常言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多读多练是写好作文的“诀窍”。阅读是作文的基础,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就要指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要做好课内课文的读书笔记,但这远远不够,还要指导学生大量阅读课外读物,并做好读书笔记。我除了通过教学课文进行语言积累外,还鼓励学生大量阅读有益的,对身体发育成长有利的课外读物,并向学生推荐一些好的报刊读物,如《小龙人报》《小学生拼音报》《十万个为什么》《童话故事》《爱的教育》等。书读多了,就能把书中的营养吸收到自己的写作之中。平时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体会、认识课文中语言表达的规律性知识,要求学生不能只是泛泛而读,要深入进去用心读,还训练学生逐步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引导学生把课文中的好词佳句、优美片段分类摘抄在采集本上,进行读、背、记在心中,加强体会,以便在习作中运用。

三、有效仿写练习,促进学生写作能力

对于初学写作的小学生来说,虽然是写自己身边发生的事,也知道是将自己看到的、听到的、做过的、所想的写下来,可是一动起笔就不知道该怎么写,写出来的作文总是不具体。这需要为他们提供一些范文,学习范文的写作思路、特点、方法,根据范文的语句以及表达方式进行具体的模仿,习作起来就有了兴趣,写出的作文也就比较具体。

首先,仿写文中的一段话或句群的表达方式。如教《有趣的作业》一课,有这样一段话“展示作业的时间到了。嗬!同学们的课桌上可热闹啦!有小小的野花,有嫩嫩的桑叶,还有青青的小草。”在说话写话时就指导他们用上“„„有„„有„„还有„„”这样的句式,学生写到“我家冰箱里存放的东西可丰富啦!有又嫩又绿的黄瓜;有鲜红的西红柿;还有白嫩的豆腐”。学生学会了仿写段,也就为写篇打下了基础。

其次,指导仿写课文的写作方法,进行篇的训练。语文教材中安排的课文都是佳作,无论是语言文字,还是篇章结构都是学生学习的典范。从语文教学实践看,学生从读学写,由

仿照写到创写效果明显。学生读一篇好文章既可以学到作者的观察方法、思维方法、还可以学到表达方法,经过由仿照写到创写,走一条写好作文的捷径。如学习了《假如》这篇课文,让学生模仿这一课的写法写了想象作文《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学生写出的作文用词恰当,表达清晰,写出了自己内心的愿望,充满了一片纯洁的爱心。这样就可以把课内学到的知识巧妙地运用到了作文教学当中,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

四、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离不开有效的写作步骤指导

有效的写作步骤,我认为离不开想、说、写、读、改。

想:写作之前先想清楚要写什么内容,作文要求是什么。这时,教师对学生写作选材做及时地指导,引导他们打开记忆,选取记忆中印象最深刻的部分。这样既可以紧扣作文要求,又可以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说:想好后,同桌先练习说一说,在互相说的过程中,指出对方用词不当之处,交代不清楚、不具体的地方等等,都可以进行再思考调整。这样做,既避免了写作时前言不搭后语的现象,又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写:觉得自己思路清楚,说得通顺连贯,比较满意了,就可以进行写作了。

读:写完后,还要读一读,找出错别字及用得不当的词句等,养成边读边想的好习惯。改:在认真读的基础上,修改自己找出有毛病的地方,学会修改自己作文的能力。然而许多小学生有这样的问题:若要他把自己写的东西进行修改,那他就找不出毛病来,但如果让他去修改同学的作文,去挑别人作文中的毛病,他倒真能找出许多不当的地方,有的甚至连老师也想不到。根据小学生的这种心理特点,我因势利导地让他们通过作文的“互改”去发现问题,提高自己的作文能力。

中学生语文写作方法指导 篇6

语文卷作文写作指导及范文点评

一、原题再现

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春节期间,几个回到乡村的青年在闲聊。这些话语引人关注:

①我喜欢上海,它有大都市气息。

②我想把一家人接到城里生活,可老人家不愿意离开老家。

③老家很漂亮,我想回来创业,还能陪家人。

④大城市压力大,节奏快,我不想去。

⑤哥哥在国外,过年都没回来,父母一直念叨。

新时代发展快,作为“00后”,听到这些话材料,有什么感触?请根据其中两三条话,写一篇文章,表达人生愿景。不少于800字。

二、【作文审题参考】

题意分析:

文题在“情境区域”设置可供考生自由组合的五个要素,在“任务区域”设置“身处大发展的时代”“作为‘00后的你’”“基于材料引发感触和思考”“以其中的两三条话语为基础”“表达你的人生愿景”五大任务。考生在审题时需对“回村青年的闲聊”内容选取“两三条话语”,依照一定的逻辑关联重新组合形成“新情境”并与五大任务综合考虑拟定作文立意。重心在于行文围绕“作为00后的你”,展现“你的人生愿景”的“感触和思考”。

材料信息概括、切分与组合。情境要素1包含信息有“北上广大都市具备得天独厚优势,青年憧憬、欣羡、向往”;情境要素2包含信息有“国家城镇化建设推进,青年回家可创业亦可守亲”;情境要素3包含信息有“出国在外与孝道守亲的矛盾显现”;情境要素4包含信息有“大都市的困扰或弊端”;情境要素5包含信息有“进城与守土冲突显现”。

两三个情境要素的重新组合关联,如“进”有关的利弊要素有1、3、4、5;“守”有关的利弊要素有2、3、5;“进”与“守”矛盾或冲突明显有关的有3、5,暗含有关的有1、2、4。

回村青年闲聊的话题即文题情境设置的主题探讨主要焦点围绕出国或进城的“进”与守家创业或守土尽孝的“守”在大发展时代显现矛盾或冲突。因此,我们在行文时要解决的问题是即将毕业出校的“00后”青年在即将面对或未来面对的“进”与“守”问题该如何有效布局好自己的人生愿景。考生可选择“进”或“守”一方为主,另一方为辅立意写作,也可以综合思辨立意。

三、例文展示及点评:

于繁华处诗意栖居

观京华烟云,赏开封古都,城市的繁华大气让人心生向往。泛舟秦淮,西子湖畔,平凡的烟火气却更贴近人心。以人为本养都市之气,让人文与发展齐飞,繁华共优雅一色。

大城市犹如时代明镜,既见证着个体的逐梦之旅,也折射着时代发展的弊病。城市,以国际视野包容人才,以规则秩序塑造格局,以都市气息点亮万千梦想。让个人价值与城市发展乘风前行。但,原子化的城市人际疏解了温情,空巢青年的孤独亦是时代痛点。快节奏与压力蚕食着个体的幸福感,繁华的幻景与生活困境如影随形,难道城市只是资本与建筑的集聚?

非也!城市的竞争高压与生活成本固然严峻,但以人为本的设计亦能让都市洋溢人文气息。纽约的中央公园以四时美景与都市同呼吸,市民于摩天大楼间也可采撷一份盎然绿意:翡冷翠的古建筑壁画保存至今,走进艺术殿堂便可一览灵心慧意;杭州西湖享誉千年,现代便捷的基础设施又可给予市民舒心之旅……时间沾染了人的呼吸便成了历史。建筑熏染了人间烟火便成了文明,当城市吸取了以人为本的理念,繁重的压力也可得到释放,快节奏也挡不住诗意的绽放。

作为干禧之年出生的新一代,青年对城市的期盼、对个人价值的实现已有新的理解。周国平笔下“现代人只能从一杯早茶品尝出原野的新绿”,王开岭笔下“蛙声消亡,荷塘寂寥”的古典之殇不是我们的愿景。正如马斯洛需求理论中对人类需求的精准分级,青年人对城市空间的愿景也正转向升级——城市,要有快的便捷,也要有慢的优雅;既是奋斗拼搏的新起点,也是安身立命的港湾。大都市需要有人文关怀、精准管理呵护新一代的获得感。

城市以人为本的精准设计与管理固然成本高昂,但又何尝不会反作用于城市的深度发展呢?成都建立交通便捷、风景优美的云栖小镇,吸纳人才扬起西南创新潮流;北京工业旧址化身艺术工厂,减排除霾的同时亦捕捉到文化产业的生机。其实,城市与人并非简单的依附、容纳关系,二者实为共生共荣的一体。城市发展的深度与广度,一直与居民的幸福感并肩前行。新一代青年的胸怀与心态,始终与城市的人文气息密不可分。

生于千禧之年,乘发展之风,愿城市以宏大格局意识容细微之美,愿青年于繁华中诗意栖息。

指导学生快速锤炼写作语言的方法 篇7

一、敢说、敢写

同学们都有这样的体会,本来平时说话挺流畅,可是一跟有威信的师长等人谈话,就往往把话说得别别扭扭、疙疙瘩瘩的,有时憋得满脸通红,干脆连一句完整的话也说不出来了。这是为什么呢?就是因为你从心里敬畏他们,把他们看得太神圣了的缘故。如果你懂得一点交际,在和他们交谈时,把这些师长看成是和你一样平凡的人,放下思想负担,轻松地与他们谈话,那你就可以从容、自如了。

写文章也是一样,要敢说、敢写。不要把写文章看得那么神秘,不要一拿起笔来就去想华丽的词藻,只要能表情达意,越说一些生活中常说的话越好,这样写文章显得平实、朴素、有生活气息,是写文章的正路。

二、写描写性日记

对于中小学生来说,主要学写的是记叙文。许多学生写记叙文的毛病就是不生动、不具体、不形象,往往把记叙文写得像流水帐,只有骨架和几根筋连着,没血没肉,像个故事梗概和内容简介。这样的学生你不加指导地让他写日记,写到七老八十,他也还是那个写法,顶多是语句写得通顺一些而已。

学生要想把记叙文写好,首要问题就是要学会“描写”。不善于使用描写,只能对人和事单纯地进行记叙,那么在写作记叙文上注定是没有出息的。

记叙文中时间、地点、人物、事情(原因、经过、结果)不但可以用描写来间接交代,连时间的推移和地点的转换也可以用描写来完成。我们不妨举两个例子。

例文一

2008年7月16日

今天老师公布了期末考试成绩,我的成绩如下:语文85分;数学92分;英语82分。全班排榜总分第15名。放学回家和妈妈一说,妈妈不太满意。所以,爸爸下班回来时我没告诉爸爸,但妈妈告诉爸爸了。爸爸对我的考试成绩也不满意,批评我学习比较懒惰。

例文二

2008年7月16日

窗外光线渐渐暗了下来,忽然,门外响起了笃笃的敲门声。妈妈站起身去开房门,而我却赶紧躲进了自己的卧室里,将卧室的门关严后心想:别让爸爸看见我,否则,他一定会问我考试成绩的。房门口是爸爸换鞋的声音,接着听到爸爸一边往厅里走一边问:“天晓呢?期末考试成绩下来了吧?考得怎么样?”看来,躲是躲不掉的。这时听妈妈无情无绪地说道:“语文85分,数学92分,英语82分,全班排榜15名。”爸爸半天没说话,此时他一定猜到我在卧室里了,只听他大声喊道:“张天晓!总结一下,为什么考得那么不好?不用功是不是学习成绩就下降?”我听后,心里既服气,又有些紧张,生怕爸爸再冲进来说些什么。但爸爸并没有进来,也没有再说话。 对照两篇内容一样的日记看一看:前一篇日记就是我们常见的那种日记,读来像记的流水账,除了能记下自己的一点生活经历和能把句子练得通顺一点外,味同嚼蜡,对提高写作水平再没有太大的意义。况且,这样的日记写来写去,连自己都会丧失信心,最后往往是坚持不下去的。而后一篇日记,选取最典型的一个场面,每一句都是生动、形象、可感的描写,充分调动了创造“形象文”的潜能,对真正提高写作水平非常有意义,况且生动可感,自己越写也就越觉得有意思。不用说,这才是通过写日记提高写作水平的正路。

三、套旬(仿拟)训练

有的句子读来余香满口,既精警,语言张力又大。如考究起它的语言技巧来,往往既费劲又费解,难得要领。于是,让学生觉得:能写出这样的句子除非语言天才,这样的语言技巧的掌握离自己实在太远了。

其实,这是被“它”吓住了,只要给学生一个“办法”和“秘诀”,就会惊喜地发现:不用学那些深奥的语言学理论,照样也会马上成为这样一个语言天才!

这个方法和秘诀就是可靠实用的“套句”。

所谓“套句”就是“旧瓶装新酒”的方法,即选一个很技巧、很有张力,具有某种表现力的句子作为“本句”,然后根据它的句式结构套写出一个新句子。这后一个句子就叫套句。这虽然也属于一种造句方法,但和我们学习中使用的用词造句不同。

本句

(1)那片桑树林/从你的心上长出第一片春天/你的歌声,便天天开在这深山崖畔/当江南把一个抽丝的希望/重又放在她温暖的腋窝里孵出翅膀/你的心是否也在她/温柔的翅翼里渐渐变圆

——摘自梁必文《采桑女》

(2)当一缕幻想浸过沙隙/心,染绿了一畦菜地/一个水淋淋的春天/就被你们炒得喷香了啊

——摘自柳岚《六棵树》

套句

(1)村口那片白桦林/这才从他的脚跟长出第一条根须/于是他们的安定感便日日刨进生荒地/北山里把一个转绿的日子/重新栽进她安祥的目光里长出枝叶/他们的笑容也开始在她匝地的浓荫里变得安恬

——摘自阿宝《北山里的思念》

(2)当一把希望撒进土缝里/笑容,染黄了一片坡地/第一个饱满的麦秋/就被他们蒸得热气腾腾了呵

——摘自阿宝《北山里的思念》

“套句”不是抄袭,而是一种很有意义的化用,是仿拟前人的句式表现新句的内容。“套句”现象在古往今来的文学创作中不胜枚举。比如王勃《滕王阁序》中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就是仿拟庾信《华林园马射赋》中“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的,而王勃的仿拟句在张力匕远远超过庾信的原句。

以书籍中的句子来说,《红楼梦》中许多诗句都是从古人那化用而来的。这是一种比较普遍的文学创作现象。我们学生不搞文学创作,但我们为了写好作文,必须尽量锤炼好自己的语言,平常积累一些好句子,多做一些套句练习,对于提高我们的文学语言素养很有意义,说不定你会因此而更进一步迈进文学创作的殿堂呢。

需要额外说明的是,现代诗的语言是最英的,也最接近现代散文语言,所以,做套句练习,最好从现代诗歌中摘抄一些诗人的那些“妙手偶得”的好句子,积累起来,做为本句。下面摘抄一些诗句,作为大家摘抄“本句”和“套句”练习时参考。其实,平时反复多读一读这样的句子,对于加强和提高自己的语言修养也很有必要。

(1)吹吧,雪花落在身上/埙声落在额上

(2)松脂油滴下山林滚烫的热泪

(3)月光如水揉进每一扇小窗

(4)你摇动了五十个春秋的黄昏船/泊进了两个男人的岸边缘

四、跟说训练

“跟说”就是别人说一句,你在心理重复一句。这是一种既经济又实用的语言锤炼方法。这对增加词汇、规范语言、提高表达能力很有意义。只有语言丰富了,表达准确生动了,我们写作文时才能“笔泻万言而兴犹不尽”。下面介绍几种“跟说”方法。

(1)跟播音员说:看电视,听广播时,播音员说一句,你就在心里重复一句。由于播音员讲话语法都是很。规范的,发音都是很准确的,同时播讲内容涉及到各个领域,跟播音员学讲话,最能加大知识积累、丰富词汇和规范语言。

(2)跟演员说:看电影、看电视或直接看演员表演,演员说一句台词,你就在心里默默重复一句。相声、小品尤其是故事片,生活气息极浓,语言生动形象,这种跟说,尤其能提高写作记叙文的表达能力。

(3)跟老师说:老师的语言也是比较规范的,跟老师学讲话,既能锤炼自己的表达能力、规范语言,又能提高学习注意力。

(4)跟生活中其他的人说:生活中,有的人表达能力强,滔滔不绝,有的人幽默诙谐,他们说一句,你在心里默默地重复一句,会使自己的写作语言丰富多彩,增加浓郁的生活气息,也使自己的语言生动、形象、准确。

五、腹语训练

人在思维时的内心语言都是不连贯的,所以,一个善于思考的人,对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却是没有多大帮助的。这里所说的腹语,就是为了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有意在心里不出声地说一些完整的句子。这腹语其实也就成了不断整理语言,使之能准确表情达意的过程,对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无疑也是很有实效的。一个人坐车、走路、静卧等时候,都可以将时间利用起来。久而久之,甚至能达到运用完整的内心语言去思维。这样一来,不就真正可以“出口成章”或“出笔成章了”吗?

提高小学语文写作能力的方法详解 篇8

但是对于那些没有培养成读书喜欢的孩子来说就是有问题了,接下来我们要说的就是来解决这个问题

既然孩子没有培养读书的习惯,那么我们就要培养起读书的习惯,首先要从父母做起,都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在我们日常的生活中,要潜移默化的告诉孩子读书的重要性,还有多读书的好处引导孩子慢慢的喜欢上读书,这样的话写作能力也是会提高的哦

还有带着自己的孩子经常出去旅行,如果你有这个条件的话,一次旅行可以开阔孩子的视野,从而促进孩子对新鲜事物的好奇

中学生语文写作方法指导 篇9

要想写好中考作文,在我看来,无非有以下几点:

1.严谨的布局:

正所谓万事开头难,不过只要开了个好头,这篇作文就会很好写了。

凤头:是文章的首段,是阅卷老师首先入眼的地方,一定要做好整篇文章的中心把握,要做到下文与首段上下连贯,紧密结合,要通过开头使下文有可写之处,开头要达到让阅卷老师耳目一新的效果。例如,巧用排比,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并且通过这些修辞手法,而统领全文主旨。

猪肚:在一篇上好的文章中,分段都会恰到好处,而当文章中只有一大段或两三段时,这篇文章即使文采再出众,也不会有太高的分数,因为阅卷老师在中考判卷时,每三分钟就要判出一份作文,工作量相当大,如果不善于分段,阅卷老师可能失去耐心,从而看不完,就会草草的给出分数。所以,在我看来,一篇文章至少要分6-8个段,但不是一行或几行一段,而是要看起来像豆腐块,一块块整齐的排列在一起,使文章紧中有松,松弛有度。要看上去整篇文章是一个整体,而不是零散的。

豹尾:在文章的最后处,应当让主题更突出鲜明,升华主题思想,使豹尾抽起来!或让人感到峰回路转,柳暗花明或更进一步的特殊效果。在文章末尾,应当再次点题,紧扣中心思想,让贯穿始终的中心思想继续延伸,引人深思。特别是要在结尾处,与开头形成呼应,对比,递进等等,来引发阅读老师的共鸣!

2.细腻的文笔:不管是记叙,议论还是散文;不管是写人写事还是写景。都要用细腻的文笔呈现出来,使文章中点更突出,让阅卷老师在看试卷的过程中,有深思,放慢阅读速度和重复阅读的情况出现,让阅卷老师身临其境,从而使文章更具灵性。

3.贯穿始终的思想感情:在一篇布局格式上很得当,错落有致的文章上,还必须要有一条贯穿始终的思想路线,这条线就像鱼的脊椎一样重要,这条线一定要清晰,明确,千万不可含混不清。

把握好这几点,一篇好的中考作文已经大致成型,不过要想在中考中脱颖而出,这仅仅是开始。

初中作文的谋篇布局

一篇初中的考场作文,大致包含几个步骤:审题立意--选材--谋篇布局--展现文采。其中“谋篇布局”这一步解决的就是如何安排内容和表现所选内容的问题。安排内容主要是为所选择的材料构思文章的大结构和大框架,而表现内容则主要是表现学生自己对材料的理解及自我个性。我想,这是初中学生应首先明确的观念。

安排内容就是架设文章的大框架。就一篇考场作文而言,很悲催的,学生必须遵循所给方格一个字一个字往上写。也就是说,考场作文不允许考生真正淋漓尽致地发挥。考生的发挥必须在固定的模式之下,这些文字展现在方方正正的格子里才会显得赏心悦目。而这就需要谋篇布局的功夫。

在谋篇布局的过程中,写提纲是最重要的一步。写提纲要注意两步内容:一是确定文章主题和主要内容,二是给文章分层分段,同时确定每一段的大致内容与大概字数。这个提纲不管是真正写在纸上还是仅在心中打成腹稿,都必须保证能在提纲中有条不紊地放进想放的内容。打个形象的比喻,就是必须有一个大柜子,每个柜子里有不同的小格子。将每个小格填满内容后,必须检查一遍小格,将填得太满的地方再分成新的小格,将填不满的地方(也就是对文章展现来说表现力不强的地方)大笔一挥,立马砍掉。这是安排内容需做的事。

而所谓的表现内容,说白了,就是用表现手法让安排好的东西真正成为自己的。俗话说,太阳底下无新鲜事。尤其对初中学生而言,其所写的很多内容,都是大部分人经历过的生活,平平淡淡写下来,其实新鲜感并不多(尤其是阅卷老师还看过那么多篇作文)。此时,就需在如何表现内容这步花点心思。因为,一篇文章的目的(尤其当这篇文章不是科技文时)主要在于表现自己对一些一成不变的事物的独特认识。这个认识一方面由独特的人生经验得到,一方面由不同的表现手法得到。我始终认为,所谓表现手法,实际上是一种看待事物或说看待生活的方式。你是这样来看待生活的,因此,你会这么来写。因为你本身比较富于戏剧性,所以比较喜欢设置悬念,采用倒叙手法;因为你本身情感较为敏感与丰富,所以你比较喜欢描述细节;因为你本身较为成熟,看问题较为深入,所以你喜欢批判式的语句。这些都是你的个性,即使在考场上,也不应被方格子湮没。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判断有意识地训练一到两种类似的表现手法,如托物言志,设置悬念,欲扬先抑,镜头式展现等等。

用“扩句法”让作文更充实

初中学生的作文,经常面临一个问题,即不知如何将文章写得生动,充实而具体,往往通篇是大白话式的句子。这样作文一方面显得非常干瘪,另一方面字数上也不够。为解决大家的这个问题,在这里介绍一种让作文变得更加充实的方法,即“扩句法”.同学们在平时练习写作的过程中,可以有意识地进行这方面的训练。

希望大家以后写作文的时候能够将这种技巧作为一种思维方式进行训练,这是进行文学写作训练的比较好的思维方式。即在写完一个句子的时候,可以问一问这个句子“怎么样”,比如你写了一个人,写“他很伤心”.此时就可以展开思考,他是如何伤心的,伤心到什么程度,伤心的时候做了什么……将这些东西一想,再次写出来的句子起码能够逃脱白开水式的文字,初步做到充实具体。在问过句子“怎么样”之后,可采取如下两种方式对句子进行扩充。

1.在词语前再加一个修饰词。(尤其动词及修饰词前)

在词语前(尤其是动词以及修饰词)再加上一个修饰词,句子整个会变得厚重,如果学生能够在添加修饰词的过程中注意修饰词的文采,那么整个句子就会具体而充满文采了。

比如要写一个句子“我努力学习”,很多同学会写成“我非常努力学习”.此时就可以问问这个“努力”到底是怎么努力的?“也即给努力添加一个修饰词。可从动作,心理等等方面添加,这样多想想之后,学生就可以写出诸如”我抓紧每一分每一秒时间努力学习。“”我为了能让妈妈更加开心而更加努力学习了。“之类的比较具体的句子。

2.在某个句子后添加解释语

即在一句话说完之后,想一想,对于这句话,能不能用一个具体的句子来解释一下这句话,这也是将句子写长,写生动的一个方法。

中学生语文写作方法指导 篇10

【关键词】初中英语 教学设计 指导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4-0016-01

初中英语中写作的学习英语的关键,英语的写作能力,完全靠大脑思维运转和英语的学习水平。要想写得一篇好的英语作文,就必须掌握英语的每一个单词和英语语法的要求,语法在英语中是书写整段对话的关键,只有掌握好英语语法的要求,才能知道每一段对话的写作要求。英语写作教学是教导中学生掌握写作的要求和写作的要领,将好的写作方法传授给学生,使学生的写作能力能够得到更大的提升。

一、中学生在学习英语写作中存在的问题

中学生在英语写作教学中要掌握写作的要求和要领,才能更好的理解写作的基础。写作中会出现一些弊病和英语单词错误,这样的情况是在英语写作中最常见的错误,单词的错误是对单词用法的不熟练,还有弊病中就是在书写时整段对话存在语病,不能将整段对话更好的表达,所以解决这些现存在的问题是学习英语写作的重要内容,在教学中更是起到关键作用。

1、中学生英语写作教学上存在的问题

中学生英语写作上所遇到的问题,中学生一般的存在的问题如下:一、英语语法问题,语句书写不通顺,单词意思不明确,二,单词书写错误是写作中常见的问题。例如,中学英语七年级第五单元第1小节中How do you go to school?这一句中有些同学会写成How do you go school?这是动词和名次之间的错误。How often do you have an English class?在书写这段对话时会将often写出Opteron整句对话的意义都改变了

2、中学在英语写作上思维不够宽阔

写作要有更好的思维能力,只有在将一个词用不同形式的对话表现出来,思维的宽广是写作中重要部分,良好的思维能力是决定写作水平的好坏。但是在思维上,一些中学生只能理解作文给出的题目,不能将所给的题目书写更一篇作文。例如,在中学英语七年级第七单元第2小节中有一篇作文题目为“给你的外国朋友发一封邮件,说明自己最近的情况”在看到这一题目时,中学生不能将这一题目正确的理解,会写成以以询问对方为主,没有将这个题目更好的理解。

3、英语写作的教学设计上存在的一些基本问题

中学英语写作教学是教中学生如何学习写作的基础,教导学生在写作能力上有更高的提升,但是一些中学学校在写作教学方面的重视程度很低。写作的教学上对学生在写作上一笔带过,不教学生如何去写,运用什么方法和一些关键词的运用,这些问题都是对中学生写作上一个弊病。例如,在中学英语七年级第六单元第3小节中Is there a supermarket around here?教学生书写这一句对话时,老师没有将这句话的主语谓语宾语告诉学生,学生只能知道这句是什么意思,但是没有真正的理解,在教学上存在严重的问题。

二、解决中学生在英语写作能力上指导方法

中学生要写好一篇英语作文,就要有好的学习方法和对英语各种语法的运用有扎实的基础,在有好的学习方法上要更好的运用也是学习的关键。将老师所讲述的重点都铭记在心,在以后遇到这样的问题时能知道怎么解决,英语在写作上要听从老师的教学方式,应当找出与主题相关的字眼,使整个作文更加以主题围绕,紧扣題目所书写一篇文章是写作中最重要的,也是对一篇文章的好坏进行评价的关键。

1、在教学上对中学生的英语写作给出合理的建议

中学上在学习英语写作上教学最关键的,只有一个好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才能使学生在英语写作能力上有更大的提高,写出更好的英语文章。在教学方法上,要制定一套适应学生学习的方案,例如,学习英语写作时,老师要对学生的作文进行一一指导教学,将学生所书写的作文中有哪些问题,都对学生进行详细的解答。例如,一句How do you go to school?中要对学生进行讲解这句中的主语是哪个,这句话的重点是什么,所运用的语法是什么等等,将这些问题都要对学生进行详细的讲解,才能让学生的知识得到更好的扩充,学习成绩就会有更大的提升空间。

2、教导中学生在英语写作思维上指导意见

在思维扩展中要让中学生不断进行想象,加强学生的动脑能力,使思维能更加宽裕。在思维的训练中最好的方式就是,对学生定期进行思维拓展训练,训练的主要内容就是让学生对给出的一个词或者一段对话用与之相近的形式表达,例如,I want to eat fruit。这一句中水果是一个广义词,学生进行举例,I am going to eat an apple.利用不断对一句对话用多种形式表达,加强学生在思维上的训练。

3、解决英语教学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中学生的教学形式应当适应学生的学习能力,将学习进度放的比较缓慢,让学生更好的吸收。对教学要求是要以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英语的写作能力均衡考虑,教学方法主要为:教学进度要缓慢进行,教学重点要进行详细的解答,写作上正确的教导写作方式等才能使学生对英语写作能力有更高的提升。

小品写作 应试方法指导 篇11

戏剧和影视剧是一种规范性较强的艺术门类,他们都要求在一定的时间长度内完成一个或几个事件,塑造一个或者多个人物形象,凝聚起各色观众,从而通过剧本表达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如姜文的《太阳照常升起》就表现了他自己特有的爱情观,然而这些都是需要后天的训练和学习才能够获得。

承载戏剧和影视剧元素训练的就是小品。由此可见,训练小品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影视小品(类似大家熟悉的栏目剧《王刚讲故事》);一种是戏剧小品,也叫做舞台小品或者话剧小品(类似大家看过的情景剧,如《家有儿女》)。第一节

小品总论

一、定义 小品:就是小的艺术作品。广义的小品包括的范围广泛,在佛经中指七卷本的《小品版若波罗蜜经》,在散文中指篇幅较短的文学样式;狭义的小品泛指较短的关于说和演的艺术,他的基本要求是语言清晰,形态自然,能够充分理解和表现出个角色的性格特征和语言特征,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喜剧小品。然而这里是指专门用于写作训练,以台词对白为主,有故事情节短小精悍的剧本结构形式。

二、文体特征

作为叙事散文和戏剧故事的进一步延伸,小品创作是更加接近剧本的一种形式,在格式上已经具备了剧本的基本雏形,与大剧相比,虽然显得短小,但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小品主要特点是一个“小”字,具体有如下表现:

1、内容少

通常情节只围绕一个小小的事件展开,这是小品和其他艺术作品和艺术表现形式最基本的区别。小品属于“文化快餐”,它是一碟精美的“小菜”,而不是什么火锅大烩菜,这样的故事讲起来比较从容,有足够的篇幅来描写细节,塑造人物性格。

2、人物少

笔墨一般集中在一两个人物上,其他人物一笔带过即可。

3、思想内容简单

由于小品篇幅有限,所能承载的主题思想也就有限,不可能将过于复杂的思想内容交给一个短短的小品来完成。那样的做法只能造成什么都想说什么都没有说清楚的结果,弄不好,会让然感觉有说教成分或者作者故作高深。在创作小品的过程中盲目地追求表达深刻的思想往往会是作品的主题游离在情节之外,显得牵强附会,同时也使情节显得不自然。

4、小品的情节不宜过于复杂

通常写好一条情节线即可,而这条感情线只有一个起伏就够了,就像欧亨利写的《最后一片绿叶》的情节就是这样简单:一个女孩得了病,认为窗外的最后一片叶子掉下来时自己的生命就结束了。果然,暴风雨之夜那片叶子被打落,以为老画家却冒雨在墙上画了同样的一片叶子。女孩看见的叶子经历了暴风雨仍结实地长在那里,鼓起了勇气。而老画家却因受了凉而患病死去······这个情节围绕着一片叶子展开,只在暴风雨之夜有一场起伏。

三、小品的分类

1、中国的戏剧小品形态各异,主要分为:有多幕剧、独幕剧

2、从题材所反映的时代划分:有历史剧和现代剧

3、从戏剧小品艺术表现形式划分:有话剧、歌剧、舞剧、戏曲小品等,戏曲小品是以中国传统的戏曲歌、舞、剧三位一体为特点的戏剧小品,如陈佩斯、小香玉的表演的豫剧小品《黑狗与黑妞》。话剧小品是以对话为主、兼有一些动作的戏剧小品。这是最走红的戏剧小品样式。如陈佩斯与朱时茂表演的《王爷与邮差》、《主角与配角》,严顺开等人表演的《张三其人》,赵本山等人表演的小品《卖拐》。歌剧小品是以唱歌为主、兼有对话和旁白。如潘长江表演的《过河》。

4、从戏剧小品的艺术效果划分:主要有喜剧小品、悲剧小品和悲喜剧小品。喜剧小品如《超生游击队》,悲喜剧小品如《芙蓉树下》,悲剧小品还不成熟,没有典型的代表作品。

5从戏剧小品与其他艺术形式相结合划分:主要有哑剧小品、相声小品、电视小品、儿童小品、木偶小品。哑剧小品如《吃鸡》,半哑剧小品《胡椒面》,相声小品如冯巩、牛群表演的《电子公司》,电视小品如陈佩斯拍摄并表演的拍电影系列、《热点访谈》系列等,儿童小品如曾涛写的《妙诀》,木偶剧小品如黄锡钧写的《训猴》,还有神话剧小品。

第二节 小品的考试形式 小品写作一般在部分院校的戏剧影视文学专业考试中出现,因为这种写作体例和平时的写作不一样,所以许多考生感觉非常困难,其实这只是大家对这一文体不了解的缘故。大家再熟悉小品的写作内容以后,就不会有太困难的感觉了。

小品写作一般是影视文学专业的考试重点,主要考察考生的艺术感觉、形象思维、舞台布景和语言组织能力。

笔试考试的形式:小品写作的考试一般有两种,一种是命题写作,只给出一个题目;另一种是选择性写作就是同时出几个题目供考生选择。一般要求在两个小时完成两千字的小品写作。常见的考试题型主要有:

关系式。比如《她与他》、《爱与恨》、《相逢》、《朋友》。情况式。比如《又是一年春草绿》、《失望》

境遇式(侧转时空的幻境)。比如《地铁站台上》、《雨夜》、《朗朗星空》 物件式。比如《雨伞》、《口琴》 第三节

小品创作思路分析

一、题目破解

对于命题式小品的题目破解照样从题目的结构入手,分析它们动宾结构,寻找潜在的人物关系和隐含的时间、地点等细节信息。具体事项可以参照前面的叙事散文和戏剧故事的题目破解方法。例如《朋友》就暗含着小品的人物至少两个,他们既不是敌人,也不是买着与卖者的关系,而是朋友关系。《雨夜》把小品中事件发生的境遇做了交代,就是在有雨的晚上。

二、精准选材

大家都知道艺术源于生活,所以要想有在考试中想写出好的作品就需要融入生活,在生活中不断丰富自己,进而找到自己的需要的素材。在素材的时候一定要找到典型的事件,有个性的人物。

有的小品要求叙述一件完整的有意思的事件,有的要求刻画一个丰满的人物形象,但是不管怎样的小品,都要求选取一个具有发展潜力的能够不断丰富的故事。

小品与由于时间和字数的限制只要求在一定的时间内叙述一件事情,不是两件或者两件以上,并且这件事情要有一定的社会意义,符合生活逻辑,所以在选材时,可以以在自己熟悉的生活中选取一件形象深刻的事情,比如:请假、看病、相亲等

三、构思故事

小品的构思与戏剧故事的构思没有太大的区别,只是在呈现方式上把故事情节舞台化或镜头化处理,使之更加具有可视性。

当然考场中的小品与戏剧故事也有一点不同,那就是小品以展现人物性格,刻画丰满的人物形象为主要目的,对于故事的曲折性要求不是太高。但是低要求不代表没有要求,平铺直叙的小品照样不能引起阅卷老师的兴趣,所以考生在结构故事的时候,也要下一番功夫。

小品既然是用事件塑造人物、展示人物的关系,人物关系一旦转化就要有一定原因,这个原因可以是未被发现的某种关系,或者没有被觉察的某种事物,但是一定是先前既定存在的,只是现在发现。所以在构思短小精悍的小品中一定要用到发现,这个发现可以是人物的前史(身世,地位,比如人物失忆了,不记得自己先前的事情),可以是人物之间隐藏的复杂关系(小明之所以被保送大学,是因为他爸爸是学校的校长)

构思小品时一定要发挥发现的作用,使小品的核心事件像雪球一样可以越滚越大,吸入一些小事件小因素,这样才能塑造出更加丰满的人物形象是更加完整清晰的故事。关于这一点可以参考“命题故事”的内容。行文之前,考生还需要在头脑中有个大致提纲,做好以下准备:

首先需要考虑人物角色构建是否合理,人物关系构建是否合理,人物动机是否合理,事件起因、经过、结果是否合理,人物在事件中扮演的角色是否合理,尤其在舞台小品中要注意道具、服装、环境是否合理。只有在下笔前有了充分的考虑,行文时才能节约时间,少走弯路。

第四节 小品元素训练

一元素

有个大学教授曾给出事件这样的定义:事件是指在人物和人物之间发生或者发生的,可以改变人物的关系、行动和命运的事情。比如,两个兄弟从小生活在艰苦的家庭中,两个人发誓要好好学习将来改善家里的生活状况,让父母过上好日子。可是 当两兄弟同时接到大学通知书的时候,却给家里带来了更大的灾难,父母让两兄弟抓阄决定谁继续学习,弟弟如愿以偿,哥哥本来安安稳稳地种地了,可是无意中发现抓阄的纸条上写的都是弟弟的名字,这个时候也有人在传言自己不是父母亲生的,于是哥哥一气之下离家出走,当了小偷。原来相依为命的兄弟就因为一次抓阄反目成仇,关系突然发生了变化,然而这种改变人物关系和行动的事情就是事件。

事件有大小之分。大事件往往构成小品核心事件,是指能产生重大影响,对人物的命运、行动改变都能起到一定作用的那一类事情。相比之下,小事件虽然对人物的行动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但是不能单独决定人物的命运走向。

考场小品中由于时间限制,并不要求考生一定写出改变人物命运的大事件,但是所选取的事件必须对人物的行动产生一定的影响,最好是一个核心事件,然后有其他的小事件和小元素为其服务构成一个完整的故事。

二、人物

一部作品的最终目的是塑造人物形象,可见小品中人物的重要性。人物有主要的人物和次要人物之分。另外,鉴于小品可视性特征,对于人物之间矛盾设置的要求较为重要,也就是说小品中的人物至少有两个,他们之间肯定要发生点矛盾。

像电视剧电影一样,小品也有自己的主人公,也就是主要人物,它是小品中着重要刻画的人物,可以是考生肯定或者讴歌的人物主要正面人物,也可以是考生借以讽刺的主要负面人物,但是往往把正面人物作为主要人物。

次要人物是主要任务的附属品,为了配合衬托主要人物而存在的。次要人物分为三种:一种是为主要人物达到目的制造障碍大的称之为反方向人物,或者反方向次要人物;另一种次要人物是辅助主要人物达到目的次要力量;还有一种次要的人物是具有变化性的,称之为可变性人物。

人物要具有典型性,典型的人物是个性和共性的统一。共性是指大的社会环境、时代背景、文化习俗等;个性是指人物特有的,与众不同的特质,比如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皇帝驾崩、父亲病逝本就是生命循环的常态,可是国家动荡、封建主义文化盛行的大背景下,哈姆雷特毅然决然地认为自己的父亲是被叔叔害死的,于是才有了莎士比亚笔下不朽的哈姆雷特的形象:周星驰的笑几乎成为其电影作品与其他电影的区别的一种标志。一部吸引阅卷老师的小品必须有一个典型人物让老师眼前一亮,过目不忘,这样才能给其留下好的印象。

这里值的一提得是人物之间矛盾或者目的的冲突,一部小品至少要有两个人物,他们的目的一定相反,或者说一定要给人物制造障碍。只有两个人物有了分歧,才能把故事推向极致,人物在绝境中才能展示他的本质特征。

三、悬念 小品和戏剧故事不一样,更加注重可视性,再加上体例的不同,这就要求小品一定要有一个吸引力的开头,也就是最好把悬念设置在前面,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一个好的小品要想吊足老师的胃口,让他看完自己的作品,就要设置悬念,这要求考生不断提出悬念解决悬念的循环方式构成一个悬念网络。

四、行动与台词

1、行动

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说过:“悲剧是对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行动的模仿······模仿方式是借助人物的动作来表达的。”由此可见,行动是指演员或者角色在舞台上或者某一场景中作出的一种有意义、有目的,为其所特有的一系列动作或者动作组合,戏剧中也叫做舞台动作或者舞台调度。

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把动作作为戏剧的特殊表现手段。他指出“戏剧模仿的对象(内容)时行动,而模仿的方式则是动作。从表现的内容来说,戏剧是行动的艺术;从表现手法来说,戏剧是动作的艺术。戏剧就是用作去模仿人的行动,或者说是模仿“行动中的人”,正如亚里士多德所说,动作是支配戏剧的法律。

也可以这样理解,人物的实质是动作,你的小品人物实际上是他所做的事。

舞台动作有两种,一种是外部动作,一种是内部动作。外部动作是指观众看得见的肢体语言和神态特征,具有可视性。内部动作是指人物的心理活动。内部动作在舞台小品和影视作品的呈现形式不太一样,影视小品不要求考生非要把人物的内心活动通过可视化的语言表达出来,但是由于舞台小品的现实性要求必须要把人物的内心活动通过某种行动表示出来。

人物行动一定要有目的性,人物的有目的的行动才能制造紧张的形势,发展故事的情节,塑造丰满的人物形象。一个完整的戏剧动作可以分解为:做什么、为什么、怎么做。做什么,指动作的内容,如喝茶、舞剑,等等。为什么,是指动作的心理动机,如为什么喝茶、为什么舞剑等。怎么做,是指具体的动作方式。其中,为什么做与怎样做,是紧密联系的,前者制约着后者。首要要搞清为什么做(具体的心理动机),然后才能确立具体的动作方式。同样,人物的每句台词(言语动作)也可以分解为说什么、为什么说、怎样说。同时在人物有目的的行动中还能揭示人物复杂心理变化,展示小品的内涵,使小品的内涵,是小品具有更加深刻的意义。

2、台词

小品分为有声小品和无声小品,在表演专业考试中有时候会考到无声小品,要求考生一定时间长度内表演一个哑剧。但是作为剧本训练的小品是对考生综合能力的考查,考生决不能写成无声小品。

台词是戏剧表演中角色所说的话语,是剧作者用以展示剧情、刻画人物、体现主题的主要手段,也是剧本构成的基本成分。小品的台词主要分为三种表达方式:对白、独白和潜台词。

对白是指人物与人物的之间的对话,多用于舞台小品中。对白必须把故事的信息或者事实传达给观众。对话来自人物,他必须推动故事向前发展,必须展现人物之间和人物内部的矛盾冲突,以及人物的情感状况和性格的独特之处。

独白是指人物的无对象式地自言自语。它从古典悲剧发展而来,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戏剧中使用广泛,是把人物的内心感情和思想直接倾诉给观众的一种艺术手段,往往用于人物内心活动最剧烈最复杂的场面。如阿姆雷特的景点内心独白:

生存还是死亡,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

漠然忍受命运的暴虐的毒箭,或是庭审反抗人世的无涯的困难,通过斗争把它们扫清,这两种行为,哪一种更为高贵? 死了;睡着了;什么都完了;

要是在这一种睡眠之中,我们心头的创痛,以及其他无数血肉之躯所不能躲避的打击,都可以从此消失,那正是我们求之不得结局。死了;睡着了;睡着了也许还会做梦;嗯,阻碍就在这儿;

因为当我们摆脱了这一具腐朽的品囊以后,在那死地睡眠里,究竟将要做些什么梦,那不能不使我们踌躇顾虑。······

潜台词是戏剧的台词中没有直接说出但观众通过思考都能领悟得出来的语言。所有话语的潜台词,都存在着真实和虚假的问题。比如说:“桃树又开花了。”这句话的潜台词是:桃花会开花,并且过去曾经开过花。这个潜台词,是符合客观实际,是真实的。而“刘邦戴着手表打仗”潜台词是:刘邦有手表。这个潜台词,就不符合实际,就是虚假的。因此,在说话的过程中,如果我们能够驳斥潜台词的虚假,那就能够揭示矛盾,显示事物的不协调性,语言表达也就可以取得幽默的效果。如《初次就诊》:一个年轻女子,觉得身体不太舒服,就向她的同事征询找哪一位医生看病更好。

同事说:“我知道城里有一位艺术很棒的医生。不过,他的诊费收的很高。初次就诊就要收500美元;以后复诊,每次复诊还要收100美元。这位年轻女子,按照同事的指点,找到了这位医生。为了省点钱,年轻女子一见到这位医生,就欢快地说:大夫,我又来了!“

大夫笑了笑、点了点头,以示招呼。然后就迅速地给她做了检查,说:“很好,继续吃我上次给你开的药吧!再吃一个疗程就好了。“ 年轻女子说的“大夫,我又来了“,其中的”又“暗含着的潜台词是”我曾经找过您看过病,今天是复诊,不是出诊,您收就诊费,就应当收100元,而不是500元。“大夫给她在做了检查以后,要她继续服用上次所开的药,就等于驳斥了女患者话语潜台词的虚假。医生的软幽默,叫这位女患者哭笑不得。关于台词,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台词必须有动作性。

小品是行动的艺术,它必须在有限的舞台演出时间内迅速地展开人物的行动,并使之发成尖锐的冲突,以揭示人物的细想、性格、感情。这就要求剧本台词服从戏剧的行动,具备动作的特性。

台词的动作性首先在于它能够推动情节的进展。剧本中每个角色的台词都应当产生于人物的性格冲突之中,成为人物对冲突的态度与反应的一种表露,并且能够有力的冲击冲突对手的心灵,促使对方采取新的行动更积极地投入冲突,从而把人物关系、情节不断推向前进。

台词的动作性更在于它够揭示人物丰富复杂的内心活动。一般有两种表现方式,一种是直抒胸臆,一种是“潜台词“。直抒胸臆的台词有时通过独白来进行;潜台词包含有复杂隐秘的未尽之言和言外之意,它可以具体表现为一语双关、欲言又止、意在言外,言简意赅等多种表达方式。

台词的动作性还在于它能为演员在表演时寻找准确地舞台动作提供基础。戏剧创作的最后完成必须通过舞台的演出,因此,小品台词的写作必须考虑到表演艺术创造的需要,使演员在舞台上能动起来,把角色的内心世界形象地再现在观众面前。

(2)台词必须性格化。

剧本中人物形象的塑造只能依靠人物自己的台词和行动来完成,并且必须在有限的时空里进行,这两个因素对剧本台词的性格化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要是台词性格化,首先必须根据人物的出身、年龄、职业、教养、经历、社会地位以及所处时代等条件,掌握人物语言特征,力戒千人一面。

其次,台词的性格化还要求作者牢牢把握人物性格的发展,把握戏剧情境的变化,把握人物错综复杂的互相关系,写出此时此地、此情此景中人物唯一可能说出的话。不仅不同人物的台词不能互相混淆,就是同一个人物在不同戏剧场面中的台词也不能任意调换。实现台词性格化的关键就是作者熟悉笔下的人物,并且在写作时深入到人物的灵魂深处,设身处地地体会人物的内心感情,揣摩人物表达内心的语言方式与特点。

(3)台词要诗化、口语化。

小品要在有限的时空条件内通过人物的台词在读者、观众面前树立起鲜明的艺术形象,使观众收到感染,为人物的命运而动心,这就要求剧本的台词具有诗的性质、诗的力量。台词的诗化并不意味着都要采用诗体而是让诗意渗透在台词之中。因此台词必须感情充沛,富于感染力;形象鲜明,富有表现力;精炼、含蓄,力求用最简洁、最浓缩的词句来表达丰富的内容与深远的意境。

要使观众清楚明了地看懂剧情‘理解人物,接受作者对生活的理解,台词就必须明白浅显、通俗易懂,具有口语化的特点。口语化使台词富裕生活气息、亲切自然。民间语言如成语、谚语、歇后语乃至俚语的适当运用,有助于台词的口语化。在注意口语化的同时,也需要注意语言的规范化和纯洁性,要注意对生活语言的提炼、加工,使之成为形象生活的艺术语言。

3、行动和台词的关系

在小品中要求行动和台词相辅相成,行动要有台词性,台词要有行动性。尤其在舞台小品中更为重要。

人物的舞台动作可以配上台词加以表现、使之相得益彰。例如甲生气地跺了一下脚,观众虽然知道他生气了但是具体为什么生气可能不了解,如果考生加上一句对话,乙告诉甲:你生气有什么用,反正你媳妇和你离婚了,人家跟谁是人家的事情。行动的台词性可以更具体全面的交代故事,塑造人物的形象。例如:舞台上甲快速地走路一定暗示他有很着急的事情要做;乙故意恶狠狠地打破男友送的礼物一定表示爱情的危机,表达女孩对男孩的不满。

台词的动作性对于故事情节的发展、人物形象的塑造具有重要作用。台词的动作性要求人物的台词要恪守动作的准则,符合生活的规律,这也要求行动具有一定的意义。下雨天留客天,甲到乙家做客,出门有雨,甲说这该死的雨早不下,晚不下,怎么偏偏这个时候下,言外之意就是他没有带伞,要么乙给他一把伞,要么乙留下他做客。

第五节、小品写作格式

考试中的小品是让你写的,不是让你演的。小品是一个很宽的概念,并不仅仅是指喜剧,一些生活中的片段,甚至超现实的片段都可以用小品来表现出来。它可能更类似于文学创作中的短片小说,或者说是内容短小活泼的话剧。小品写作到底是什么格式呢?首先先要了解什么是舞台提示。

小品中除了台词也会有舞台提示,在舞台小品中尤为常见,主要用于交代舞台设置,是剧作者根据演出需要,提供给导演和演员的说明性的文字,是剧本话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舞台提示包括剧中人物表,剧情发生时间、地点、服装、道具、布景以及人物的表情、动作、上下场等。这些说明对刻画人物性格和推动、展开戏剧情节发展有一定的作用。这部分语言要求写的简练、扼要、明确。

第一,在标题下面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可以具体到某天,某时刻),地点(必须是故事发生地,进肯呢更具体),人物(从主要人物到次要人物依次列出,交代人物的性别、年龄、身份,适当交代人物的性格特征或者人物关系)。标题居中,地点、时间、人物顶格写,然后空两格交代具体内容。例如: 丢钱以后 时间 当代

地点 某中学集体宿舍

人物 周洋------男,十七八岁,宿舍舍长,聪明,有心计

小伯------男,十六岁,家庭条件优越,善良,直率

四眼------男,十七岁左右,家庭贫困,善良

第二,在人物交待完成后,另起一行,空两格用半个中括号,交代舞台场面。例如:

【周洋在打扫寝室,小伯四处找东西,小伯眼睛看到哪里,周洋扫把就扫到哪里,小伯躲着周洋的扫把。

这些在局势和氛围的布置上作了铺陈、交代了人物的关系,有利于推动剧情的发展,又有助于刻画人物性格。

第三,正文开始,顶格把人物的名字全部写在台词的前边,人物的对话内容从人物名字空两格后开始,换行时人物的台词在空格的正下方。例如: 小伯 哎哎哎,干什么你?

周洋 你一大早在这里找来找去,丢了钱你?(说完周洋也开始四处寻找)我我帮你找找,找到可要分我一半呀? 小伯 只要能找到,你要多少给多少。

周洋(手中拿着扫把,呆呆地望着小伯)真丢了呀?

小伯 可不是吗?我明明记得早上我把钱放在宿舍里了,出去打热水,一转眼

功夫就不见了,你看见了吗?

周洋 没有啊,我也是刚吃饭回来,我打扫寝室也没有看见你的钱包呀?丢了

多少?

小伯 大概六百块的现金,还有一张四千块钱的银行卡。周洋 我靠,你丫的这多钱?

第四,人物语言说明。这是通过对人物在对白过程中的动作、情态的说明,来刻画人物的性格、推进剧情发展的一种主要的表现手段。同时,也为演员提供例如动作表演的依据。这种说明一般用小括号来说明,如“(脸色一沉)”、“(以手叩额,往返疾走)”、“(大怒)”,等等。

小伯 那不是我交学费和住宿费吗?我要是真丢了,我妈还不宰了我呀?舍长大人呀,你也帮我找找啊,我都要快急死了?(在床上翻东西)周洋 行行行,别翻了,我刚收拾好!(拉过小伯)你想想,你确定把钱包放在宿舍里了吗?

小伯 可不是吗?我记得清清楚楚,刚刚同学向我借了五十块钱,我就拿了一张,顺手把钱包放在桌子上了,还打碎了一个水杯呢?

周洋(惊讶 ,生气)水杯是你丫的打碎的?那可是我的水杯?(抬手准备打小伯)

小伯 哎哎哎,别介呀,改天我陪你一个新的还不行吗?可我要有钱啊?你想想,有谁来过咱们寝室没有?

周洋

(想了一会)哦,对了,刚刚好像四眼留在宿舍里了,对(拍头)没错!小伯(若有所思的)四眼······四眼······你说他拿我钱干什么?都是一宿舍的?要是缺钱了直接管我要不就行了吗?干嘛要偷拿?

周洋(推卸责任地)我可没说是四眼投的?我只是说他留在宿舍里了,你可别乱说。

第五,在小品完成后,用半个中括号,然后写上“剧终”或者“幕落”。如【:剧终。例:

周洋 算我一个!四眼 那,谢谢你们!

开题报告写作方法指导 篇12

开题报告是开题者在确认论文主题之后,对论文初步确定内容的撰写,同时也是提交给上级审批的一种书面报告,下面具体解析。

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论文研究的目的:是指论文需要解决什么样的问题,这些问题解决后带来的成果是什么。理解了这个就能把握研究的方向,而不用做无谓的写作。论文的目的也是论文的核心内容,一定要精炼,准确。

论文研究的意义:分为理论指导意义和实践指导意义。理论指导意义是对以往研究的拓展和深入,实践研究意义是对当前工作开展的指导作用。对于两种意义的界定取决于论文的研究内容。

国内外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主要是简要介绍别人已有的研究成果,并作出合理的评价。文献综述不可随意篡改原著的内容,要尊重他人的研究成果。主要技巧有:

技巧一:先从主流文献下手。主流文献,如该领域的核心期刊、经典著作、专职部门的研究报告、重要化合物的观点和论述等,是做文献综述的必修课。怎样摸清该领域的主流呢?建议从以下几条途径入手:一是图书馆的中外学术期刊,找到一两篇经典的文章后顺藤摸瓜,留意它们的参考文献。质量较高的学术文章,通常是不会忽略该领域的主流、经典文献的。二是利用学校图书馆的中国期刊网、外文期刊数据库检索和外文过刊阅览室,能够查到一些较为早期的经典文献。三是国家图书馆,有些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甚至更早出版的社科图书,学校图书馆往往没有收藏,但是国图却是一本不少(国内出版的所有图书都要送缴国家图书馆),不仅如此,国图还收藏了很多研究中国政治和政府的外文书籍,从互联网上可以轻松查询到。

技巧二:随时整理,如对文献进行分类,记录文献信息和藏书地点。做博士论文的时间很长,有的文献看过了当时不一定有用,事后想起来却找不着了,所以有时记录是很有必要的。同时,对于特别重要的文献,不妨做一个读书笔记,摘录其中的重要观点和论述。这样一步一个脚印,到真正开始写论文时就积累了大量干货,可以随时享用。

技巧三:要按照问题来组织文献综述。看过一些文献以后,我们有很强烈的愿望要把自己看到的东西都陈述出来,像竹筒倒豆子一样,洋洋洒洒,蔚为壮观。仿佛一定要向读者证明自己劳苦功高。但往往也因此造成文献综述的内容冗长和赘余。文献综述就像是在文献的丛林中开辟道路,这条道路本来就是要指向我们所要解决的问题,当然是直线距离最短、最省事,但是一路上风景颇多,迷恋风景的人便往往绕行于迤逦的丛林中,反面乱花渐欲迷人眼,曲径通幽不知所终了。因此,在做文献综述时,头脑时刻要清醒:我要解决什么问题,人家是怎么解决问题的,说的有没有道理,就行了。

研究的主要内容

提出自己的研究方向和观点。具体的研究方向中要提出有创新价值的观点。并且,初步提出整个论文的写作大纲或内容结构。由此更能理解论文拟研究解决的问题不同于论文主要内容,而是论文的目的`与核心。所以在撰写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将论文的核心内容体现出来,不多加过多的阐述。

论文采用的研究方法

论文研究的方法,一般有文献综述法,调研法,实证法等。具体的内容需要你按照研究内容而定。不管是用的哪种研究方法,在开题报告中,我们只需要对研究方法正确的进行概述便可以了,对于详细的操作步骤和流程,可不多加描述。

参考文献

论文写作前需要阅读大量的参考文献,在第二步的文献综述里,也会涉及到参考文献的引用。在此列出所有的参考文献,按照特定的格式整理。参考文献的引用以第一文献为主,省去读者对文献的再次查找和确认。

注意事项

开题报告的写作一定要结合论文的具体研究来写,不能太偏理论化,要把论文拟采用的方法具体到点上去。

开题报告不是前人研究成果的堆砌罗列,简要介绍别人的研究成果,重点突出论文的创新点。

课题开题报告撰写指导:

(一)论文名称

论文名称就是课题的名字

第一,名称要准确、规范。准确就是论文的名称要把论文研究的问题是什么,研究的对象是什么交待清楚,论文的名称一定要和研究的内容相一致,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要准确地把你研究的对象、问题概括出来。

第二,名称要简洁,不能太长。不管是论文或者课题,名称都不能太长,能不要的字就尽量不要,一般不要超过20个字。

(二)论文研究的目的、意义

研究的目的、意义也就是为什么要研究、研究它有什么价值。这一般可以先从现实需要方面去论述,指出现实当中存在这个问题,需要去研究,去解决,本论文的研究有什么实际作用,然后,再写论文的理论和学术价值。这些都要写得具体一点,有针对性一点,不能漫无边际地空喊口号。

主要内容包括研究的有关背景(课题的提出):即根据什么、受什么启发而搞这项研究。通过分析本地(校)的教育教学实际,指出为什么要研究该课题,研究的价值,要解决的问题。

(三)本论文国内外研究的历史和现状(文献综述)。

规范些应该有,如果是小课题可以省略。一般包括:掌握其研究的广度、深度、已取得的成果;寻找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从而确定本课题研究的平台(起点)、研究的特色或突破点。

(四)论文研究的指导思想

指导思想就是在宏观上应坚持什么方向,符合什么要求等,这个方向或要求可以是哲学、政治理论,也可以是政府的教育发展规划,也可以是有关研究问题的指导性意见等。

(五)论文写作的目标?

论文写作的目标也就是课题最后要达到的具体目的,要解决哪些具体问题,也就是本论文研究要达到的预定目标:即本论文写作的目标定位,确定目标时要紧扣课题,用词要准确、精练、明了。常见存在问题是:不写研究目标;目标扣题不紧;目标用词不准确;目标定得过高,对预定的目标没有进行研究或无法进行研究。确定论文写作目标时,一方面要考虑课题本身的要求,另一方面要考率实际的工作条件与工作水平。

(六)论文的基本内容?

研究内容要更具体、明确。并且一个目标可能要通过几方面的研究内容来实现,他们不一定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大家在确定研究内容的时候,往往考虑的不是很具体,写出来的研究内容特别笼统、模糊,把写作的目的、意义当作研究内容。

基本内容一般包括:

⑴对论文名称的界说。应尽可能明确三点:研究的对象、研究的问题、研究的方法。

⑵本论文写作有关的理论、名词、术语、概念的界说。

(七)论文写作的方法

具体的写作方法可从下面选定: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经验总结法、个案法、比较研究法、文献资料法等。

(八)论文写作的步骤

上一篇:小学英语送教下乡简报下一篇:学校年级主任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