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限空间典型案例

2024-07-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受限空间典型案例(通用7篇)

受限空间典型案例 篇1

2008年2月23日上午8时左右,承包商山东华显安装建设有限公司对大化集团气化装置的煤灰过滤器(S1504)内部进行除锈作业。在没有对作业设备进行有效隔离、没有对作业容器内氧含量进行分析、没有办理进入受限空间作业许可证的情况下,作业人员进入煤灰过滤器进行作业,约l0点30分左右,1名作业人员窒息晕倒坠落作业容器底部,在施救过程中另外3名作业人员相继窒息晕倒在作业容器内。随后赶来的救援人员在向该煤灰过滤器中注入空气后,将4 名受伤人员救出,其中3人经抢救无效死亡,1人经抢救脱离生命危险。二.原因分析

(一)直接原因:

煤灰过滤器(S1504)下部与煤灰储罐(V1505)连接管线上有一膨胀节,膨胀节设有吹扫氮气管线。2月22日装置外购液氮气化用于磨煤机单机试车。液氮用完后,氮气储罐(V3052,容积为200m3)中仍有0.9MPa的压力。2月 23日在调试氮气储罐(V3052)的控制系统时,连接管线上的电磁阀误动作打开,使氮气储罐内氮气串入煤灰过滤器(S1504)下部膨胀节吹扫氮气管线,由于该吹扫氮气管线的两个阀门中的一个没有关闭,另一个因阀内存有施工遗留杂物而关闭不严,氮气窜入煤灰过滤器中,导致煤灰过滤器内氧含量迅速减少,造成正在进行除锈作业的人员窒息晕倒。由于盲目施救,导致伤亡扩大。

(二)间接原因:

1.施工单位安全意识淡薄,安全管理松弛,严重违章作业。施工单位对装置引入氮气后进入设备作业的风险认识不够,在安排煤灰过滤器(S1504)内部除锈作业前,没有对作业设备进行有效隔离,没有对作业容器内氧含量进行分析,没有办理进入受限空间作业许可证,没有制定应急预案。在作业人员遇险后,盲目施救,使事故进一步扩大。

2.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管理责任不落实。大化集团公司在年产30万吨甲醇建设项目试车引入氮气后,防止氮气窒息的安全管理措施不落实,没有严格界定引入氮气的范围,没有采取可靠的措施与周围系统隔离;装置引入氮气后对施工单位进入设备内部作业要求和安全把关不严,试车调试组织不严密、不科学,仪表调试安全措施不落实。

3.从业人员安全意识淡薄,应急施救不当。作业人员严重违章作业、施救人员在没有佩戴防护用具情况下冒险施救,导致次生事故发生及人员伤亡扩大。

四.经验教训 一是进一步加强工艺操作管理,完善工艺操作规程,明确操作要求和作业标准,针对关键作业环节和步骤,增加检查确认程序;进一步加强工艺操作管理,严格执行有关安全规程和操作程序,杜绝违章行为,避免发生较大事故。

进一步规范检维修作业管理,明确检维修程序,落实检维 修项目安全责任制,严格执行作业许可制度,加强作业风险分析和过程控制,严格落实防护措施,强化现场监管,杜绝“三违”行为,确保检维修作业安全。

三是严格执行受限空间作业票证管理制度,按照分级管理的要求,落实审批程序,加强作业环境危害因素辨识、检测、分析和评估,采取有效防范措施,确保作业风险可控。

四是进一步明确受限空间作业中监护人员、施工人员职责,加强作业过程监管,强化程序化、标准化作业,杜绝违章操作、违规操作。

五是进一步加强应急知识培训,提高作业人员风险意识和自救能力,避免因盲目施救导致次生事故。

(一)建设单位在与施工单位签订施工合同时,要明确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各自的安全管理职责,建立健全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指定专职人员检查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要避免建设项目施工层层转包。施工安装阶段,建设单位要安排专人监督检查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及时发现和纠正施工单位的不安全行为,确保施工安全。

(二)建设项目进入生产准备阶段后,建设单位要统筹安排施工和试车进度,加强施工、试车的组织协调,每天在安排施工、试车工作时要特别注意协调好安全问题。施工单位要自觉服从建设单位的指

挥,严格执行建设单位的有关安全规定和要求。

(三)试车过程引入公用工程和化工物料后,要严格进入受限空间内作业、动火等危险作业的安全管理,进入受限空间作业前,要对作业设备进行有效隔离,对作业容器内氧含量和有毒有害气体进行分析,按要求办理进入受限空间作业许可证,要有完善的应急预案,并安排专人监护。

(四)加强风险管理和应急知识的培训,提高作业人员的风险意识和应急自救能力。施工单位进行作业前,务必使作业人员了解作业的危险因素、危害后果,掌握防范措施、自救和互救方法,防止在危 害因素不明或防护措施不可靠的情况下冒险作业和盲目施救,造成事故发生及伤亡人数扩大。

化学事故的应急预案

化学事故应急救援是指化学危险物品由于各种原因造成或可能造成众多人员伤亡及其它较大的污染和社会危害时,为及时控制危害源,抢救受害人员,指导群众防护和组织撤离,清除危害后果而组织的救援活动。我们公司的化学危险品为油漆、稀料和氧气、乙炔。化学事故应急救援的组织和职责

1.1 公司化学事故应急救援理组织机构为公司应急救援领导小组。

1.2 公司各单位应成立化学事故应急救援“应急救援队伍”。平时作好应急救援队伍的组织、训练与演练;对职工进行自救和互救知识的宣传和教育;会同有关部门作好应急救援的装备、器材物品的管理和使用。化学事故应急救援的组织与实施 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包括报警与接警、应急救援队伍的出动、实施应急处理即紧急疏散、现场急救、溢出或泄漏处理和火灾控制几个方面

2.1 事故报警与接警

当发生化学品事故时,现场人员必须根据各单位制定的事故预案采取抑制措施,尽量减少事故的蔓延,同时向公司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和公司领导报告。事故主管领导人应根据事故地点、事态的发展决定应急救援形式:

是单位自救还是采取社会救援?对于那些重大的或灾难性的化学事故,以及依靠本单位力量不能控制或不能及时消除事故后果的化学事故,应尽早争取社会支援,以便尽快控制事故的发展。为了作好事故的报警工作,各企业应作好以下方面的工作:

·建立合适的报警反应系统;

各种通讯工具应加强日常维护,使其处于良好状态;

·制定标准的报警方法和程序;

联络图和联络号码要置于明显位置,以便值班人员熟练掌握;

对职工进行紧急事态时的报警培训,包括报警程序与报警内容。

2.2 出动应急救援队伍

各单位在接到事故报警后,应迅速组织应急救援专业队,赶赴现场,在做好自身防护的基础上,快速实施救援,控制事故发展,并将伤员救出危险区域和组织群众撤离、疏散,做好危险化学品的清除工作。.3 紧急疏散 建立警戒区域

事故发生后,应根据化学品泄漏的扩散情况或火焰辐射热所涉及到的范围建立警戒区,并在通往事故现场的主要干道上实行交通管制。建立警戒区域时应注意以下几项:

警戒区域的边界应设警示标志并有专人警戒。

除消防、应急处理人员以及必须坚守岗位人员外,其他人员禁止进入警戒区。泄漏溢出的化学品为易燃品时,区域内应严禁火种。

紧急疏散 迅速将警戒区及污染区内与事故应急处理无关的人员撤离,以减少不必要的人员伤亡。紧急疏散时应注意:

如事故物质有毒时,需要佩戴个体防护用品或采用简易有效的防护措施,并有相应的监护措。

应向上风方向转移;明确专人引导和护送疏散人员到安全区,并在疏散或撤离的路线上设立哨位,指明方向。不要在低洼处滞留。要查清是否有人留在污染区与着火区。为使疏散工作顺利进行,每个车间应至少有两个畅通无阻的紧急出口,并有明显标志。

2.4 现场急救

在事故现场,化学品对人体可能造成的伤害为:中毒、窒息、化学灼伤、烧伤等,进行急救时,不论患者还是救援人员都需要进行适当的防护。

现场急救注意事项:

选择有利地形设置急救点; 作好自身及伤病员的个体防护; 防止发生继发性损害; 应至少2~3 人为一组集体行动,以便相互照应;所用的救援器材需具备防爆功能;

当现场有人受到化学品伤害时,应立即进行以下处理:

迅速将患者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呼吸困难时给氧;呼吸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心脏骤停,立即进行心脏按摩。

皮肤污染时,脱去污染的衣服,用流动清水冲洗,冲洗要及时、彻底、反复多次;头面部灼伤时,要注意眼、耳、鼻、口腔的清洗。当人员发生烧伤时,应迅速将患者衣服脱去,用流动清水冲洗降温,用清洁布覆盖创伤面,避免伤面污染;不要任意把水疱弄破。患者口渴时,可适量饮水或含盐饮料。口服者,可根据物料性质,对症处理。经现场处理后,应迅速护送至医院救治。急救之前,救援人员应确信受伤者所在环境是安全的。另外,口对口的人工呼吸及冲洗污染的皮肤或眼睛时,要避免进一步受伤。

2.5 泄漏处理

危险化学品泄漏后,不仅污染环境,对人体造成伤害,对可燃物质,还有引发火灾爆炸的可能。因此,对泄漏事故应及时、正确处理,防止事故扩大。泄漏处理一般包括泄漏源控制及泄漏物处理两大部分。

泄漏处理注意事项 进入泄漏现场进行处理时,应注意以下几项:

进入现场人员必须配备必要的个人防护器具。如果泄漏物是易燃易爆的,应严禁火种。应急处理时严禁单独行动,要有监护人,必要时用水枪、水炮掩护。

泄漏源控制

如果有可能的话,可通过控制泄漏源来消除化学品的溢出或泄漏。可通过以下方法:

容器发生泄漏后,应采取措施修补和堵塞裂口,制止化学品的进一步泄漏,对整个应急处理是非常关键的。能否成功地进行堵漏取决于几个因素:接近泄漏点的危险程度、泄漏孔的尺寸、泄漏点处实际的或潜在的压力、泄漏物质的特性。泄漏物处理

现场泄漏物要及时进行覆盖、收容、稀释、处理,使泄漏物得到安全可靠的处置,防止二次事故的发生。泄漏物处置主要有四种方法:

围堤堵截:如果化学品为液体,泄漏到地面上时会四处蔓延扩散,难以收集处理。为此需要筑堤堵截或者引流到安全地点。防止物料沿明沟外流。

火灾扑救

扑救危险化学品火灾决不可盲目行动,应针对每一类化学品,选择正确的灭火剂和灭火方法。必要时采取堵漏或隔离措施,预防次生灾害扩大。当火消灭以后,仍然要派人监护,清理现场,消灭余火。几种特殊化学品的火灾扑救注意事项如下:

扑救液化气体类火灾,切忌盲目扑灭火势,在没有采取堵漏措施的情况下,必须保持稳定燃烧。否则,大量可燃气体泄漏出来与空气混合,遇着火源就会发生爆炸,后果将不堪设想。

对于爆炸物品火灾,切忌用沙土盖压,以免增强爆炸物品爆炸时的威力;另外扑救爆炸物品堆垛火灾时,水流应采用吊射,避免强力水流直接冲击堆垛,以免堆垛倒塌引起再次爆炸。

对于遇湿易燃物品火灾,绝对禁止用水、泡沫、酸碱等湿性灭火剂扑救。

扑救毒害品和腐蚀品的火灾时,应尽量使用低压水流或雾状水,避免腐蚀品、毒害品溅出;遇酸类或碱类腐蚀品最好调制相应的中和剂稀释中和。

受限空间典型案例 篇2

随着微机电系统 (MEMS) 技术的迅速发展, 为机电产品的微型化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基于此技术的微型动力系统备受关注。随着对小尺寸、高能量密度的动力源的需求不断增加, 传统的电池已不能够满足需要, 促使人们去开发微动力装置或微动力系统。这些系统的特点是使用液化氢气或液体碳氢燃料, 在不到1 cm3的体积内输出1~20 W的功率[1,2]。

微动力装置采用传统锂电池供能的缺点是其能量密度小, 供能系统所占体积、重量较大。因此, 研制体积小、重量轻、能量密度高并且能够持续供能的微能源系统具有重要意义。而作为微能源系统的核心, 微型燃烧器的燃烧特性的研究课题引起了国内外研究者的普遍关注。迄今, 研究人员已研发出的微能源系统主要包括:微型气体涡轮透平 (包括燃气透平和蒸汽透平) [3,4]活塞式和涡轮式压缩机, 微型电池和燃料电池[5]等。目前, 由麻州理工学院和伯克利大学正在研究的典型微动力装置[6]有微型燃气轮机、微型转子发动机等。然而, 由于这些装置存在高速转子, 在设计和制造上仍存在很多难题, 如散热损失、摩擦、密封等。此外, Sitzki[7]等提出了另外一种MEMS动力源概念:微螺旋型的对向流动换热燃烧室。它没有任何运动部件, 电能由安置在壁面上的热电元件产生, 但对向流动换热器复杂的三维结构增加了加工的困难, 并且目前热电技术的最大能源转换效率较低, 使其设计和应用受到一定的阻力。微能源系统和微能源机械在设计和加工问题上仍然存在很多问题需要解决, 因此, 对以液体或液化气体为燃料的小尺度燃烧的基础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1 实验装置和方法

1.1 实验装置

实验系统如图1所示。燃烧器喷管安放于铜套内, 两者间隙约为0.1 mm, 陶瓷基座用于安放燃烧器和铜套组成的燃烧装置, 并且使燃烧器装置处于竖直状态。实验过程中燃烧器裸露于铜套外的长度保持为5 mm。受限空间采用两端开口的玻璃管来模拟, 玻璃管的下端面与燃烧器铜套的上端面保持平齐, 并且保持燃烧器喷管位于玻璃管的中间位置。本实验所采用的燃烧器喷管和玻璃管的几何参数详见表1和表2。

1-医用注射泵;2-医用注射器;3-液体乙醇;4-体视显微镜;5-数字摄像头;6-个人计算机;7-陶瓷基座;8-燃烧器喷管;9-燃烧器铜套;10-燃烧火焰;11-玻璃管

1.2 实验方法

本实验选用无水液态乙醇做为燃料, 20℃无水乙醇的物理性质见表3。乙醇的输送和计量由TS2-60型号的医用注射泵和内径为12.5 mm的普通医用注射器共同完成, 其基本原理是通过注射泵的控制器设定流量数值, 注射泵的推动装置推动注射器运动, 提供实验所需的无脉动的乙醇流量。燃烧火焰形态图像通过型号为C-PS的体视显微镜放大, 再经过图像采集系统采集, 图像采集系统的数字摄像头的型号为ProgRes C10plus, 然后传输到PC机上进行后期处理。玻璃管通过固定装置固定, 与燃烧器喷管不接触。实验过程外界环境变化范围:温度15~22℃, 相对湿度55%~70%。

实验数据的获取方法:

(1) 火焰平均温度:实验中火焰平均温度采用S型铂铑10-铂热电偶数字显示温度计测量, 温度计的测温范围为0~1 600℃, 允许测量误差为±1.0%。热电偶的结点裸露, 结点的直径约为0.5 mm。测量方法为:分别测量火焰锋面及其内部的最高和最低温度, 然后取其算术平均值作为火焰的平均温度。实验过程中每组数据均是在火焰达到相对稳定时进行测量, 并且每个试验点进行多次重复测量再取其平均值, 尽量消除偶然误差。

(2) 火焰高度、宽度:首先通过实验系统获得火焰高度和宽度的图像, 再通过Origin数据分析软件辅助测量火焰化学反应区边界, 首先确定可见光火焰边缘位置的相对值, 再通过已知的燃烧器喷管直径按比例换算出可见光火焰高度和宽度。

2 实验结果与分析

乙醇作为一种可燃性液体, 其燃烧并非是液体本身的燃烧, 而是液体受热蒸发出来的乙醇蒸汽与氧气发生剧烈的氧化反应, 这种燃烧称之为蒸发燃烧 (或者挥发性燃烧) [8]而靠近火焰锋面的燃烧过程属于扩散燃烧。

实验首先对火焰的平均温度进行了测量, 图2为不同受限空间条件下火焰平均温度随流量的变化关系曲线, 图中的受限空间1#、2#、3#分别对应表2中的玻璃管规格, 以下同。从图中可见火焰的平均温度在受限空间下略高于自由空间, 相应流量下受限空间条件下火焰平均温度偏高5~35℃, 并且火焰的平均温度随受限空间的减小呈升高的趋势。

图3为不同受限空间条件下火焰高度随流量的变化关系曲线。本实验的火焰高度定义为:燃烧器喷管轴线上火焰可见光下端面中心到火焰上方可见光最明亮处的距离。从图中可以看出火焰高度的总体趋势是随着燃料流量的增加而增大, 近似呈线性关系[9]。

从图3中也可以看出受限空间下火焰高度比自由空间中的火焰高度要小, 说明燃烧空间的减小对于小尺度燃烧特性产生了影响。在流量1.1~2.1 ml/h的范围内, 火焰高度近似随着受限空间的减小而减小, 在其他流量范围, 这个规律不存在。从而可以得出结论:在相应的流量范围内, 燃烧空间的大小对小尺度燃烧过程有重要的影响。分析其原因可以做如下解释:外加玻璃管减小了燃烧空间, 使得小空间内的空气容易逐渐得到预热, 从而提高了火焰的平均温度, 使燃烧的强度增大, 在燃料供应速率一定的情况下, 乙醇汽化速率增大, 单位时间内消耗的燃料量必然增加, 导致火焰的高度减小。蒋绍坚[10]对丙烷的预混燃烧进行了实验得出结论, 预热空气可以降低火焰的最高温度, 但是可以提高燃烧火焰的平均温度, 火焰辐射能力增强, 对燃烧起到了强化作用。蒋绍坚的实验结论是在预混燃烧条件下得出的, 本实验结论是在扩散燃烧的条件下得出的, 由此认为预热空气对燃烧的强化作用对于预混和扩散燃烧均适用。

图4为不同受限空间条件下火焰高宽比随流量的变化关系曲线。火焰高宽比定义为e=h/w, h代表火焰高度, w代表火焰宽度。本实验的火焰宽度定义为:燃烧器喷管垂直轴线方向上火焰最大截面的直径。火焰高度的定义同上。

从图4中可以看出, 在受限空间条件下, 火焰的高宽比随着燃料流量的增加而增大。在相同流量下, 受限空间中的火焰高宽比较自由空间中的数值小, 火焰呈现矮而粗的形状, 进一步说明火焰体积由于燃烧空间的减小而被压缩。

本文的结论是在实验所选的受限空间尺寸下得到的, 至于受限空间的上限和下限尺寸是否存在及其具体数值, 对燃烧小火焰影响的规律如何有待进一步研究。

3 结论

本文对受限空间条件下的液体乙醇燃烧的小尺度扩散火焰结构形态进行了观测和研究, 在本实验范围内, 发现在受限空间条件下燃烧火焰的结构形态与自由空间下存在一定的差别, 在相应的燃料流量下, 火焰的平均温度在受限空间下略高于自由空间, 并且火焰的平均温度随着受限空间的减小呈现升高的趋势;由于燃烧空间受到限制, 火焰高度有所减小, 并且在一定的流量范围内, 火焰高度随着受限空间尺寸的减小而呈现下降的规律, 火焰的高宽比也呈现下降的趋势。实验结果主要从参与扩散燃烧的空气受到预热的角度进行理论分析, 认为是由于受限空间内的空气得到燃烧火焰热源的预热而使燃烧得到强化。期望本文的研究成果能够对微型燃烧器的研制工作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1]A.C.Fernandez-Pello.Micropower generation usingcombustion:Issues and approaches[J].Proceedings of the Com-bustion Institute.2002, 29 (1) :883-899.

[2]W.M.Yang, S.K.Chou, C.Shu, et al.Microscalecombustion research for application to micro thermophotovoltaicsystems[J].Energy Conversion and Management, 2003, 44:2625-2634.

[3]C.M.Spadaccini, X.Zhang, C.P.Cadou, et al.Preliminary development of a hydrocarbon-fueled catalytic mi-cro-combustor[J].Sensors and Actuators A:Physical, 2003, 103 (1-2) :219-224.

[4]C.M.Spadaccini, A.Mehra, J.Lee, et al.Highpower density silicon combustion systems for micro gas turbineengines[J].ASME Journal of Engineering for Gad Turbines andPower, 2003, 125 (3) :709-719.

[5]M.Heule, L.J.Gauckler.Miniaturised arrays of tinoxide gas sensors on single microhotplate substrates fabricated bymicromodeling in capillaries[J].Sensors and Actuators B:Chemical, 2003, 93 (1-3) :100-106.

[6]A.H.Epstein, S.D.Senturia, et al.Micro-heatengines, gas turbines, and Rocketengines-the MIT micro-engine project[J].AIAA, 1997:1-12.

[7]L.Sitzki, K.Borer, E.Schuster, et al.Combustionin micro scale heat-recirculating burners[C].The Third Asia-Pacific Conference on Combustion.Seoul, 2001, 24-27.

[8]程晨, 王程杰.降低温度为什么会导致酒精火焰熄灭[J].教学仪器与实验, 2008, 24 (10) :35-37.

[9]J.Chen, X.F.Peng, Z.L.Yang, J.Cheng.Char-acteristics of liquid ethanol diffusion flames from mini tube noz-zles.Combustion and Flame[J].2009, 156:460-466.

受限空间典型案例 篇3

当前,在经济增长趋缓、低通胀及欧洲、日本的持续宽松政策将维持G4国家的利率处于较低水平的整体环境下,预计未来12个月市场波动将会持续。得益于估值优势、低违约率(能源及原材料行业除外)和再融资需求,看好成熟市场高收益债的投资机会。就收益的角度而言,澳大利亚、新西兰的政府债将表现更加优异。

从全球范围来看,欧洲股市将受惠于宽松的货币政策和受压制的欧元。欧元区及其周围的新兴经济体的企业盈利将可持续改善,有利于资本市场的表现。亚洲区块看好估值过低的中国香港股市及受惠于美国需求恢复的中国台湾地区、韩国等小型市场。中国A股市场的上涨空间则受限于经济转型及企业盈利下降问题,个股表现将优于大盘。

受限空间管理制度 篇4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在本公司内进入受限空间作业的施工单位和生产人员。

第三条、职责

1、安健环部是本制度的制定部门,负责本制度的修改、督察。

2、其他相关职能部门是本制度的协助部门,负责本制度的执行。

3、作业相关人员必须对整个作业过程负责。

第四条、定义

1、受限空间:公司内各类塔、槽、罐、炉膛、锅炉、管道、容器以及地下室、坑(池)、下水道或其它封闭、半封闭场所。

2、进入受限空间作业:进入或探入受限空间进行的作业。

第五条、受限空间作业安全要求

1、受限空间作业实施作业票管理,作业前应办理《进入受限空间安全作业票》(以下简称《作业票》)。

2、安全隔绝

2.1受限空间与其他系统连通的可能危及安全作业的管道应采取有效隔离措施。

2.2管道安全隔绝可采用插入盲板或拆除一段管道进行隔绝,不能用水封或关闭阀门等代替盲板或拆除管道。

2.3与受限空间相连通的可能危及安全作业的孔、洞应进行严密地封堵。

2.4?受限空间带有搅拌器等用电设备时,应在停机后切断电源,上锁并加挂警示牌。

3、清洗或置换

受限空间作业前,应根据受限空间盛装(过)的物料的特性,对受限空间进行清洗或置换,并达到下列要求:

3.1氧含量一般为18%~21%,在富氧环境下不得大于23.5%。

3.2有毒气体(物质)浓度应符合GBZ?2?的规定。

3.3可燃气体浓度:当被测气体或蒸气的爆炸下限大于等于4%时,其被测浓度不大于0.5%(体积百分数,下同);当被测气体或蒸气的爆炸下限小于4%时,其被测浓度不大于0.2%?。

4、应采取通风措施,保持受限空间空气良好流通。

4.1打开人孔、手孔、料孔、风门、烟门等与大气相通的设施进行自然通风。

4.2必要时,可采取强制通风。

4.3采用管道送风时,送风前应对管道内介质和风源进行分析确认。

4.4禁止向受限空间充氧气或富氧空气。

5、监测

5.1作业前30分钟内,作业班组应对受限空间进行气体采样分析,分析合格后方可进入。

5.2分析仪器应在校验有效期内,使用前应保证其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5.3采样点应有代表性,容积较大的受限空间,应采取上、中、下各部位取样。

5.4作业中应定时监测,至少每2小时监测一次,如监测分析结果有明显变化,则应加大监测频率;作业中断超过30分钟应重新进行监测分析,对可能释放有害物质的受限空间,应连续监测。情况异常时应立即停止作业,撤离人员,经对现场处理,并取样分析合格后方可恢复作业。

5.5涂刷具有挥发性溶剂的涂料时,应做连续分析,并采取强制通风措施。

5.6采样人员深入或探入受限空间采样时应采取6款中规定的防护措施。

6、个体防护措施

受限空间经清洗或置换不能达到3款的要求时,应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方可作业。

6.1在缺氧或有毒的受限空间作业时,应佩戴隔离式防护面具,必要时作业人员应拴带救生绳。

6.2在易燃易爆的受限空间作业时,应穿防静电工作服、工作鞋,使用防爆型低压灯具及不发生火花的工具。

6.3在有酸碱等腐蚀性介质的.受限空间作业时,应穿戴好防酸碱工作服、工作鞋、手套等防护用品。

6.4在产生噪声的受限空间作业时,应配戴耳塞或耳罩等防噪声护具。

7、照明及用电安全

7.1受限空间照明电压应小于等于36V,在潮湿容器、狭小容器内作业电压应小于等于12V。

7.2使用超过安全电压的手持电动工具作业或进行电焊作业时,应配备漏电保护器。在潮湿容器中,作业人员应站在绝缘板上,同时保证金属容器接地可靠。

7.3临时用电应办理用电手续,按GB/T?13869?规定架设和拆除。

8、监护

8.1受限空间作业,在受限空间外应设有专人监护。

8.2进入受限空间前,监护人应会同作业人员检查安全措施,统一联系信号。

8.3在风险较大的受限空间作业,应增设监护人员,并随时保持与受限空间作业人员的联络。

8.4监护人员不得脱离岗位,并应掌握受限空间作业人员的人数和身份,对人员和工器具进行清点。

9、其它安全要求

9.1在受限空间作业时应在受限空间外设置安全警示标志。

9.2受限空间出入口应保持畅通。

9.3多工种、多层交叉作业应采取互相之间避免伤害的措施。

9.4作业人员不得携带与作业无关的物品进入受限空间,作业中不得抛掷材料、工器具等物品。

9.5受限空间外应备有氧气呼吸器、消防器材和清水等相应的应急用品。

9.6严禁作业人员在有毒、窒息环境下摘下防毒面具。

9.7难度大、劳动强度大、时间长的受限空间作业应采取轮换作业。

9.8在受限空间进行高处作业应按《高处作业安全管理制度》的规定进行,应搭设安全梯或安全平台。

9.9在受限空间进行动火作业应按《动火作业安全管理制度》进行。

9.10作业前后应清点作业人员和作业工器具。作业人员离开受限空间作业点时,应将作业工器具带出。

9.11作业结束后,由受限空间所在单位和作业班组共同检查受限空间内外,确认无问题后方可封闭受限空间。

第六条、职责要求

1、作业负责人的职责

1.1对受限空间作业安全负全面责任。

1.2在受限空间作业环境、作业方案和防护设施及用品达到安全要求后,可安排人员进入受限空间作业。

1.3在受限空间及其附近发生异常情况时,应停止作业。

1.4检查、确认应急准备情况,核实内外联络及呼叫方法。

1.5对未经允许试图进入或已经进入受限空间者进行劝阻或责令退出。

2、监护人员的职责

2.1对受限空间作业人员的安全负有监督和保护的职责。

2.2了解可能面临的危害,对作业人员出现的异常行为能够及时警觉并做出判断。与作业人员保持联系和交流,观察作业人员的状况。

2.3当发现异常时,立即向作业人员发出撤离警报,并帮助作业人员从受限空间逃生,同时立即呼叫紧急救援。

2.4掌握应急救援的基本知识。

3、作业人员的职责

3.1负责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进入受限空间实施作业任务。作业前应了解作业的内容、地点、时间、要求,熟知作业中的危害因素和应采取的安全措施。

3.2确认安全防护措施落实情况。

3.3遵守受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规定,正确使用受限空间作业安全设施与个体防护用品。

3.4应与监护人员进行必要的、有效的安全、报警、撤离等双向信息交流。

3.5服从作业监护人的指挥,如发现作业监护人员不履行职责时,应停止作业并撤出受限空间。

3.6在作业中如出现异常情况或感到不适或呼吸困难时,应立即向作业监护人发出信号,迅速撤离现场。

第七条《作业票》的管理

1、《作业票》由作业单位负责到安健环部办理。

2、一处受限空间、同一作业内容办理一张《作业票》,当受限空间工艺条件、作业环境条件改变时,应重新办理《作业票》。

3、《作业票》一式两份,一份交作业负责人,完成任务后交作业单位,一份由安健环部保存。

4、《作业票》保存期限至少为1年。

第八条、考核

1、凡违反本制度相关规定的按公司安全处罚条例进行处罚。

2、情节严重的或造成重大安全生产事故的交由公司研究决定。

第九条、本制度自下发之日起执行。

受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制度 篇5

1目的:

生产使用设备如塔、罐、炉、槽、釜、箱及阴井、下水道等,人员进入内部检修时,由于不通风等因素,均属危险工作,进入容器内及不通风处作业,为了防止中毒、窒息、灼伤、着火、爆炸等事故。2范围:

本规定适用于受限空间及不通风时作业的安全规范。3职责:

3.1安全管理部负责作业证的审批,作业区域所属部门监督检查进入受限空间单位在进入受限空间作业中对空间作业要求的安全措施的落实情况。

3.2作业单位负责在作业前对作业证上的安全措施进行落实,确保作业安全。3.3总经理负责一级进入受限空间作业的审批。

4、作业规范 4.1施工前需先切断

4.1.1停止危险设备的运行和使用,对设备与外界连接的管道、设施进行可靠隔绝,如装设盲板、拆卸连接部位、不能用水封或阀门等代替盲板或拆除管道。

4.1.2对动力电源的切断,应采用取下保险熔丝或将电源开关拉下后上锁等措施,并加挂警示牌。

4.2、清洗、置换和清理

4.2.1对危险设备可靠切断后,打开设备上所有人孔、手孔、放散阀、排空阀、出气阀、料孔和炉门等。

4.2.2根据危险设备内的介质类型用蒸汽、水、热水、机械通风或自然通风等方式进行介质的清洗和置换;如危险设备内装有非导电性液体(如苯、甲醇、乙醇等)时,为防止静电产生导致事故,必须将设备进行可靠性接地,冲入水蒸气时应尽量低压、低速导入。4.2.3危险设备内残留物必须尽量排放或移液,清理干净。4.

3、采样、分析或检测

4.3.1、检修作业人员进入危险设备内前,要对设备内的状况进行分析或检测,并符合下列条件:

a.含氧量在18~21%之间;

b.有毒气体或粉尘浓度低于国家规定的卫生标准或低于允许进入的时间及浓度;其他可燃性气体低于其爆炸下限浓度的20%以下;

c.对危险设备内的气体或粉尘进行取样分析或检测不得早于进入设备作业前30分钟,所采取的样本应是设备内的最高浓度;工作中断后,作业人员再次进入前应重新采样分析或检测。

d.使用具有挥发性溶剂、涂料时,应做连续性分析检测并加强通风措施。4.4、电气及安全防护措施

4.4.1、进入危险设备内作业的照明电压应使用不高于36V的安全电压,狭小或潮湿场所应使用不高于12V的安全电压;使用的电动工具必须装有防触电的电气保护装置。

4.4.2、在易燃易爆作业环境中应使用防爆型低压灯具和电动工具,电气线路必须绝缘良好,无断线接头,电源接点无松动,防止产生电气火花造成事故;作业人员不得穿戴化纤类等易产生静电的工作服。

4.4.3、在有酸碱等腐蚀性作业环境中,应穿戴好防护用品,在设备外部应设有急救用的冲洗装置和水源等。

4.4.4、在设备内多层交叉作业应搭设脚手架、安全作业平台,作业人员应正确穿戴劳动保护用品。

4.4.5、设备内作业严禁抛掷工具、材料,也不得将工具、材料等物品放置在人孔边上或设备顶部,以防坠物伤人。

4.4.6在设备内进行焊接作业时,应使用干燥绝缘垫,进行气割、气焊时,要使用不漏气的设备,在设备内不得随便开放乙炔或氧气,加强设备内通风。5安全监护

5.1设备外应配备空气呼吸器、消防器材、安全绳和相应的急救用品和装置。

5.2进入设备内部作业前,所有作业人员要检查安全措施、安全器具,规定好统一的联络信号。

5.3监护人员一旦发现有异常情况发生,应立即召集急救人员穿戴好防护器具进行抢救,不得无防护措施情况下盲目进入抢救。

相关文件: 《化学品生产单位受限空间作业安全规范》(AQ3028-2008)

《化学品生产单位特殊作业安全规范》GB30871-2014 相关记录

进入受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办法 篇6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进入受限空间作业的安全管理,防止受限空间作业时的缺氧窒息、中毒和火灾爆炸等事故发生,保证人员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依据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炼油与化工分公司《进入受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规定》(油炼化[2021]11号),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规范了中国石油四川石化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公司)进入受限空间作业的安全管理要求。

第三条 名词解释

(一)受限空间

除符合以下所有物理条件外,还至少存在以下危险特征之一的空间称为受限空间:

1.物理条件

(1)有足够的空间让人员可以进入并进行指定的工作;

(2)进入和撤离受到限制,不能自如进出;

(3)并非设计用来给人员长时间在内工作的空间。

2.危险特征

(1)存在或可能产生窒息或有毒有害气体;

(2)存在或可能产生掩埋作业人员的物料;

(3)内部结构可能将作业人员困在其中(如内有固定设备或四壁向内倾斜收拢)。

注:受限空间可为生产区域内的炉、塔、釜、罐、仓、槽车、管道、烟道、隧道、下水道、沟、坑、井、池、涵洞等封闭、半封闭的空间或场所。

(二)特殊受限空间

下列情况均属于特殊受限空间:

1.受限空间内无法通过工艺吹扫、蒸煮、置换处理达到合格;

2.与受限空间相连的管线、阀门无法断开或加盲板;

3.受限空间作业过程中无法保证作业空间内部的氧气浓度合格;

4.受限空间内的有毒有害物质高于GBZ2-2021《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中的最高容许浓度。

(三)进入

当身体任何部位越过受限空间的口径,并足以让整个身体能够进入受限空间的开口平面时的一个起始动作。

第四条 本办法适用于公司所属各单位以及为公司服务的外包单位和承包商。

第二章

职责

第五条 机动设备处是检维修作业进入受限空间的管理部门,组织审核进入特殊受限空间作业方案(作业方),提供安全措施资源保障。

第六条 工程部是新、改、扩建项目进入受限空间作业的管理部门。对于设有项目部的项目,负责审核进入受限空间作业方案;对于未设项目部的项目,组织施工单位编制、审核进入受限空间作业方案,提供进入受限空间安全措施资源保障。

第七条 生产运行处是进入受限空间作业前工艺准备的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审核进入特殊受限空间作业方案(工艺方),提供安全措施资源保障。

第八条 安全环保处负责对公司相关单位履行职责情况及作业单位安全管理措施落实情况进行监督。负责制定、维护和管理本办法。

第九条 设备检修部负责检维修作业的进入特殊受限空间作业方案的审核,并参与作业风险评估,组织进入受限空间作业人员安全培训。

第十条 属地单位是其管辖区域内进入受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的主体,负责实施工艺处理、能量隔离与上锁挂牌,制定并落实安全防范措施,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交底,审核作业方的进入受限空间作业方案,审批进入受限空间作业许可,对作业过程实施监护和监督,负责组织异常情况下的应急处置。

(一)受限空间作业批准人

1.负责确定进入受限空间作业的风险识别与评估,制订风险削减措施;

2.负责组织向作业单位、本单位和涉及的相关单位人员进行安全交底,核查风险削减措施落实情况;

3.负责制定书面应急预案及组织应急演练;

4.负责确定受限空间的分析项目、采样地点、采样频次;

5.负责安排属地方监护人员,明确监护人与作业人员的联络方法;

6.负责审批《进入受限空间作业许可证》;

7.对进入受限空间作业全过程的安全负责。

(二)工艺工程师

1.负责编制作业前工艺处置、作业过程中工艺安全保障方案,指导操作人员按方案进行工艺系统准备,向作业单位提供安全的作业条件;

2.提供作业点及作业环境的生产工艺流程、工艺指标状态和物料危险性等情况。

(三)安全监督人员

1.负责检查进入受限空间作业许可证填写内容是否准确无误、字迹清楚;

2.负责监督现场工艺和设备风险削减措施的落实情况;

3.负责特种作业人员资格证的审查;

4.负责监督现场作业是否按作业许可证要求执行。

第十一条 作业单位

(一)作业现场负责人

1.负责作业过程风险识别,制定、落实施工风险削减措施;

2.负责作业人员安全培训,安排具有相应资质的特种作业人员从事作业,指定监护人(作业方);

3.负责编制进入受限空间作业方案(作业方),严格按照受限空间作业许可和安全工作方案施工;

4.检查作业现场安全状况,发现违章或不具备安全作业条件时,立即终止作业;

5.对受限空间作业过程安全负责。

(二)作业申请人

作业申请人为进入受限空间的作业现场负责人。

1.负责提出进入受限空间作业申请,办理进入受限空间作业许可;

2.负责对作业人员进行作业前安全交底;

3.落实作业风险削减措施,组织实施作业,并对作业风险削减措施的有效性和可靠性负责;

4.及时纠正违章作业行为。

(三)进入受限空间作业人

1.持有经批准的有效《进入受限空间作业许可证》作业;

2.严格执行预先制定的安全措施,对不符合安全要求的,有权拒绝作业。要时刻掌握工作区域的情况,作业环境发生改变,立即停止工作,并报告不安全的状况;

3.作业时与监护人要有约定的沟通方式,并始终保持沟通联络有效;

4.监护人不在现场不作业,并撤出受限空间;任务、地点(位号)、时间与《进入受限空间作业许可证》不符不作业;不正确佩戴使用工具袋、通讯设施、氧气检测报警仪、可燃气体报警仪、有毒气体检测报警仪不作业;遇有违反本办法强令作业或削减风险措施没落实,作业人员有权拒绝作业;

5.根据受限空间环境情况(狭小、垂直的空间等)佩戴安全绳以备联络救援;

6.作业结束之后,清理现场并确保现场处于安全状态。

第十二条 监护人

(一)持有有效监护人资质证明,清楚可能存在的危害和对作业人员的影响;

(二)负责监视作业条件变化情况及受限空间内外活动过程;

(三)掌握作业人员情况并与其保持沟通,负责作业人员进出时的清点并登记名字;检查作业人员着装、工具袋、通讯设施、氧气/可燃气体/有毒气体检测报警仪、个人气体防护器材、安全绳等的佩戴使用情况;

(四)清楚应急联络电话、出口、报警器和外部应急装备的位置并能及时正确应用;

(五)在入口处监护,防止未经授权人员进入受限空间;

(六)紧急情况下不得盲目进入施救,要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发出救援信息;

在保障自身安全的情况下,配合施救人员在受限空间外实施救援,并做好监护。

第三章

基本要求

第十三条 只有在没有其他切实可行的方法能完成工作任务时,才考虑进入受限空间作业。

第十四条 进入受限空间执行作业许可制度,需办理《作业许可证》及《进入受限空间作业许可证》(见附录A)。无有效《作业许可证》及《进入受限空间作业许可证》,任何人身体的任何部位禁止进入受限空间。

第十五条 进入受限空间作业前,要进行工作前安全分析,辨识危害因素,评估风险,并采取措施控制风险。

第十六条 进入受限空间作业要编制安全作业方案(包括应急预案),各类防护设施和救援物资配备到位。应急预案制定指南见附录B。

第十七条 进入受限空间前,与进入受限空间作业相关的人员都要接受培训。培训指南见附录C。

第十八条 进入受限空间作业时,要将相关的作业许可、安全作业方案、应急预案、连续检测记录等文件存放在现场。

第十九条 监护管理要求

(一)对于一处进入受限空间作业,要由属地单位与作业单位分别指派至少一名监护人员。

(二)公司内监护人参加公司人事处组织的专项培训,考试合格后由人事处发放监护资质证明。

作业单位的监护人由公司相关业务主管部门组织进行培训,考试合格后发放监护资质证明。

(三)属地单位监护人要熟悉岗位的生产过程和周围环境情况,掌握所进受限空间的工艺过程,了解置换和通风情况,核对盲板图和现场盲板实际安装设备状况,掌握气体分析结果;

作业单位监护人要掌握作业人员数量、作业动态和受限空间内环境变化情况,了解气体分析结果。监护人要与作业人员保持联系,出现问题能正确及时处理,有应对突发事故的处理能力,熟练掌握现场配备应急器材的使用方法。

(四)监护时佩戴明显标志,作业过程中不得离开作业现场,位于人员出入口5米范围内并能直视人员出入口、安全绳;

保持与受限空间内作业人员联络;临时停止作业时,作业人全部撤出受限空间后,监护人收回作业许可。

第四章

受限空间辨识

第二十条 属地单位对每个装置或区域进行辨识,确定受限空间的数量、位置,建立受限空间清单,并根据作业环境、工艺设备变更等情况动态更新。

第二十一条 针对辨识出的每个受限空间,预先制定安全作业方案(HSE作业计划书)。每年对所有的安全作业方案进行评审。评审指南参见附录D。

第二十二条 对于用钥匙、工具打开的或有实物障碍的受限空间,打开时要在进入点附近设置警示标识。无需工具、钥匙就可进入或无实物障碍阻挡进入的受限空间,要设置固定的警示标识。所有警示标识包括提醒有危险存在和经授权才允许进入的词语。

第二十三条 经辨识为特殊受限空间的作业,由公司相关主管部门组织属地单位、设备检修部、安全监督部门、作业单位共同进行风险评价,制定可靠的安全作业方案、安全措施和应急预案,报公司主管领导审批。进入特殊受限空间作业前,防护措施要有效落实,必要时由属地单位组织所有相关人员进行模拟演练。

第二十四条 有些区域或地点不符合受限空间的定义,但是可能会遇到类似于进入受限空间时发生的潜在危害,按进入受限空间作业管理。

(一)未明确定义为“受限”的空间。

如惰性气体(氮气、氩气、二氧化碳等)吹扫的空间,可能在空间开口处附近产生气体危害,此处可视为受限空间。在进入准备和进入期间,要进行气体检测,确定开口周围危害区域的大小,设置围护和警示标志,防止误入。

(二)围堤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围堤,可视为受限空间:

1.高于1.2m的垂直墙壁围堤,且围堤内外没有到顶部的台阶;

2.围堤区域内,作业者身体暴露于物理或化学危害之中;

3.可能存在比空气重的有毒有害气体。

(三)动土或开渠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动土或开渠,可视为受限空间:

1.动土或开渠深度大于1.2m,或作业时人员的头部在地面以下的;

受限空间典型案例 篇7

关键词:受限空间,3E对策,有害因素

1引言

受限空间是指封闭或部分封闭, 进出口较为狭窄, 未被设计为固定工作场所, 自然通风不良, 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积聚或氧含量不足的空间。

受限空间分为三类:

(1) 密闭设备:如船舱、贮罐、车载槽罐、反应塔 (釜) 、冷藏箱、压力容器、管道、烟道、锅炉等;

(2) 地下受限空间:如地下管道、地下室、地下仓库、地下工程、暗沟、隧道、涵洞、地坑、废井、地窖、污水池 (井) 、沼气池、化粪池、下水道等;

(3) 地上受限空间:如储藏室、酒糟池、发酵池、垃圾站、温室、冷库、粮仓、料仓等。

据有关部门统计, 2001年至2009年, 我国在受限空间中作业因中毒、窒息导致的一次死亡3人及以上的事故总数为668起, 死亡人数共2699人, 每年平均300多人。因此, 有针对性的分析受限空间作业危险有害因素, 制定相应的技术、教育、管理对策是十分必要的。

2受限空间作业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本文按照国标GB/T13861-2009《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 将受限空间作业过程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分为四大类: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管理因素。

2.1人的因素

2.1.1 作业人员因素

作业人员应该不了解在进入期间可能面临的危害;不了解隔离危害和查证已隔离的程序;不了解危害暴露的形式、征兆和后果;不了解防护装备的使用和限制, 如测试、监督、通风、通讯、照明、预防坠落、障碍物、以及进入方法和救援装备;不清楚监护人用来提醒撤离时的沟通方法;不清楚当发现有暴露危险的征兆或症状时, 提醒监护人的方法;不清楚何时撤离受限空间, 可能导致事故发生。

2.1.2 监护人员因素

监护人不了解在作业人员在进入期间可能面临的危害;不了解人员受到危害影响时的行为表现;不清楚召唤救援和急救部门帮助进入者撤离的方法, 就不能起到监督空间内外活动和保护进入者安全的作用。

2.2物的因素

2.2.1 有毒气体

受限空间内可能会存在很多的有毒气体, 既可以是在受限空间内已经存在的, 也可能是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聚积于受限空间的常见有害气体有硫化氢、一氧化碳、甲烷、沼气等, 这些都对作业人员构成中毒威胁。

(1) 硫化氢 (H2S) 是无色气体, 有特殊的臭味 (臭鸡蛋味) , 易溶于水;比重比空气大, 易积聚在通风不良的城市污水管道、窨井、化粪池、污水池、纸浆池以及其他各类发酵池和蔬菜腌制池等低洼处 (含氮化合物例如蛋白质腐败分解产生) 。硫化氢属窒息性气体, 是一种强烈的神经毒物。硫化氢浓度在0.4mg/立方米时, 人能明显嗅到硫化氢的臭味;70~150mg/立方米时, 吸入数分钟即发生嗅觉疲劳而闻不到臭味, 浓度越高嗅觉疲劳越快, 越容易使人丧失警惕;超过760mg/立方米时, 短时间内即可发生肺水肿、支气管炎、肺炎, 可能造成生命危险;超过1000mg/立方米, 可致人发生电击样死亡。

(2) 一氧化碳 (CO) 是无色无臭气体, 微溶于水, 溶于乙醇、苯等多数有机溶剂;属于易燃易爆有毒气体, 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一氧化碳在血中易与血红蛋白结合 (相对于氧气) 而造成组织缺氧。轻度中毒者出现头痛、头晕、耳鸣、心悸、恶心、呕吐、无力, 血液碳氧血红蛋白浓度可高于10%;中度中毒者除上述症状外, 还有皮肤粘膜呈樱红色、脉快、烦躁、步态不稳、浅至中度昏迷, 血液碳氧血红蛋白浓度可高于30%;重度患者深度昏迷、瞳孔缩小、肌张力增强、频繁抽搐、大小便失禁、休克、肺水肿、严重心肌损害等。

2.2.2 氧气不足

受限空间内的氧气不足是经常遇到的情况。氧气不足的原因很多, 如被密度大的气体 (如二氧化碳) 挤占、燃烧、氧化 (比如生锈) 、微生物行为 (如老鼠分解) 、吸收和吸附 (如潮湿的活性炭) 、工作行为 (如使用溶剂、涂料、清洁剂或者是加热工作) 等都可能影响氧气含量。作业人员进入后, 可由于缺氧而窒息, 而超过常量的氧气可能会加速燃烧或其他的化学反应。

2.2.3 可燃气体

在受限空间中常见的可燃气体包括:甲烷、天然气、氢气、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等。这些可燃气体和蒸气来自于地下管道间泄漏 (电缆管道和城市煤气管道间) 、容器内部残存、细菌分解、工作产物 (在其内进行涂漆、喷漆、使用易燃易爆溶剂) 等等, 如遇引火源, 就可能导致火灾甚至爆炸。在受限空间中的引火源包括:产生热量的工作活动、焊接、切割等作业、打火工具、光源、电动工具、电子仪器, 甚至静电。

2.3环境因素

过冷、过热、潮湿的受限空间有可能对人员造成危害;在受限空间时间长了以后, 会由于受冻、受热、受潮, 致使体力不支。

在具有湿滑的表面的受限空间作业, 有导致人员摔伤、磕碰等的危险。进行人工挖孔桩作业的事故现场, 有坍塌、坠落, 造成击伤、埋压的危险。清洗大型水池、储水箱、输水管 (渠) 的作业现场有导致人员遇溺的危险。作业现场电气防护装置失效或误操作, 电气线路短路、超负荷运行、雷击等等都有可能发生电流对人体的伤害, 而造成伤亡事故的危险。

2.4管理因素

安全管理制度的缺失、有关施工 (管理) 部门没有编制专项施工 (作业) 方案、没有应急救援预案或未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缺乏岗前教育及进入受限空间作业人员的防护装备与设施得不到维护和维修, 是造成该类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未制定受限空间作业的操作规程、操作人员无章可循而盲目作业、操作人员在未明了作业环境情况下贸然进入受限空间作业场所、误操作生产设备、作业人员未配置必要的安全防护与救护装备等, 都有可能导致事故的发生。

3对策

3.1Engineering——技术对策

(1) 受限空间的作业场所空气中的含氧量应为19.5%~23%, 若空气中含氧量低于19.5%, 应有报警信号。有毒物质浓度应符合GBZ 2.1和GBZ 2.2规定。

(2) 受限空间空气中可燃气体浓度应低于可燃烧极限或爆炸极限下限的10%。

(3) 当必须进入缺氧的受限空间作业时, 尽量利用所有人孔、手孔、料孔、风门、烟门进行自然通风为主, 进入自然通风换气效果不良的受限空间时应采取机械强制通风。采取机械通风作业时, 操作人员所需的适宜新风量应为30 m3/h~50m3/h, 满足稀释有毒有害物质的需要。

(4) 在可燃气体的受限空间场所内使用防爆照明设备。在潮湿地面等场所使用的移动式照明灯具, 其安装高度距地面2.4m及以下时, 额定电压不应超过36V。锅炉、金属容器、管道、密闭舱室等狭窄的工作场所, 手持行灯额定电压不应超过12V。手提行灯应有绝缘手柄和金属护罩, 灯泡的金属部分不准外露。手持电动工具应进行定期检查, 并有记录, 绝缘电阻应符合有关规定。

(5) 动力机械设备、工具要放在受限空间的外面, 并保持安全的距离以确保气体或烟雾排放时远离潜在的火源。同时应防止设备的废气或碳氢化合物烟雾影响受限空间作业。

(6) 受限空间的坑、井、洼、沟或人孔、通道出入门口应设置防护栏、盖和警告标志, 夜间应设警示红灯。防止无关人员进入受限空间作业场所, 提醒作业人员引起重视, 在受限空间外敞面醒目处, 设置警戒区、警戒线、警戒标志。当作业人员在与输送管道连接的封闭、半封闭设备内部作业时, 应严密关闭阀门, 装好盲板, 设置“禁止启动”等警告信息。

(7) 存在易燃性因素的场所警戒区内应按GB 50140设置灭火器材, 并保持有效状态;专职安全员和消防员应在警戒区定时巡回检查、监护, 并有检查记录。严禁火种或可燃物落入受限空间。

(8) 应急器材放置在作业现场, 急救药品应完好、有效。

3.2Education——教育对策

进入受限空间前, 应对从事受限空间作业的人员进行培训, 内容包括:

(1) 作业前针对施工方案, 对作业内容、职业危害等教育;

(2) 对紧急情况下的个人避险常识、中毒窒息和其他伤害的应急救援措施教育;

(3) 按上岗要求的技术业务理论考核和实际操作技能考核成绩合格。

3.3Enforcement——管理对策

企业安全管理部门应配备专门人员负责受限空间作业安全工作, 并制定完善的受限空间作业管理制度, 包括以下内容:

3.3.1 作业前认真进行危害辨识

(1) 是否存在可燃气体、液体或可燃固体的粉尘发生火灾或爆炸而引起正在作业的人员受到伤害的危险 ;

(2) 是否存在因有毒、有害气体或缺氧而引起正在作业的人员中毒或窒息的危险 ;

(3) 是否存在因任何液体水平位置的升高而引起正在作业的人员遇到淹溺的危险;

(4) 是否存在因固体坍塌而引起正在作业的人员掩埋或窒息的危险;

(5) 是否存在因极端的温度、噪音、湿滑的作业面、坠落、尖锐锋利的物体等物理危害而引起正在作业的人员受到伤害的危险;

(6) 是否存在吞没、腐蚀性化学品、带电等因素而引起正在作业的人员受到伤害的危险。

3.3.2 作业前实施隔断、清洗、置换通风

采取措施针对许可空间进行保护, 如加盲板;拆除部分管路;采用双截止阀和放空系统;停电和挂牌;对实施作业的受限空间进行清洗、置换通风, 使作业空间内的空气与外界流通, 从而保证作业人员安全。

3.3.3 作业前严格进行取样分析

对作业空间的气体成分, 特别是置换通风后的气体进行取样分析, 对各种可能存在的易燃易爆、有毒有害气体、烟气以及蒸汽、氧气的含量要符合相关的标准和要求。

3.3.4 安排专人进行作业安全监护

进入受限空间作业要安排专人现场监护, 并为其配备便携式有毒有害气体和氧含量检测报警仪器、通讯、救援设备, 不得在无监护人的情况下作业。作业监护人应熟悉作业区域的环境和工艺情况, 有判断和处理异常情况的能力, 掌握急救知识。

3.3.5 佩戴检测仪器, 必要时采取个体防护措施

进入一氧化碳、光气、硫化氢等无嗅或有毒、剧毒气体作业场所都应该佩戴便携式有毒有害气体检测仪。必要时, 按规定佩戴适用的个体防护用品器具。如佩戴隔离式防护面具等。

4结语

上一篇:游山海广场的优秀作文下一篇:师德师风个人学习心得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