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行政审批制度

2024-10-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沈阳行政审批制度(精选8篇)

沈阳行政审批制度 篇1

2012-09-04 15:24:31

车体广告一直由工商和公安交警两部门进行审批,但是从即日起,沈阳市交警部门不再对车体广告实行审批制,这是记者昨日在沈阳市交警支队获悉的。

目前,沈阳市交警支队在全省率先取消了对车体喷涂广告的审批权。但是工商部门将继续行使对广告内容审核的权力,出于交通安全方面的考虑,国家对车体广告的喷涂有如下规定:1.车体标志(包括单位名称、地址、电话、E-mail)字体要端正,字号大小不得超过车高的10%,在车体本身颜色不变的情况下,字颜色要与车体有明显区别。2.广告语面积不得超过车体主体面积的1/3,颜色要与车体有明显差别。同时,车窗玻璃、车头车尾处不许喷涂广告,喷涂广告只能在车身两侧出现。

沈阳行政审批制度 篇2

1. 沈阳市行政审批服务中心。

该中心为沈阳市政府派出机构, 是副厅级行政单位, 负责组织、指导、协调和考核该市行政审批服务、政务公开、公共资源交易管理等工作。该中心内设管理办公室、政务公开管理办公室、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管理办公室。三个办公室主任均由沈阳市政府副秘书长兼任, 设专职副主任负责日常工作。该中心建筑面积为2.2万m2, 于2007年2月25日正式运行。设有企业审批、建设项目审批、招投标服务、办公和文体活动区。该中心进驻50个部门和单位, 有400多名工作人员, 均配备开放式工作台, 集中了286项审批项目。截至2011年8月, 该中心累计办结50万项审批项目, 即时办结率达70%, 办结率为100%。该中心另设有银行、信访室、大项目接待室、投诉室、商务中心、自助办理区、触摸屏、电子书、24小时录音电话系统、闭路监控系统和审批监控系统。按照沈阳市的高端设计, 该中心共有三大功能。一是集中审批, 二是公开办事, 三是统一收费。审批环节少、审批路径短、审批方式优、审批时限快、审批服务好, 已走在了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的前列。

2. 大连市人民政府行政服务中心。该中心为大连市政府派出机构,

是副局级行政单位。负责组织、指导、协调和考核该市行政审批服务、政务公开、电子政务、行政投诉受理及《大连市人民政府公告》中引文编审等工作, 履行服务型政府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能。该中心内设秘书处、政务公开处、管理协调处、电子政务处、投诉督办处。该中心主任由大连市政府办公厅副主任兼任, 设专职副主任负责日常工作。该中心办公大楼办公面积1.5万m2, 于2004年8月31日正式运行。办事大厅内设80个行政审批服务窗口、政府采购服务中心、政府信息查询中心、商务中心、电子触摸屏、自动饮水机等便民服务场所和设施。目前, 该市37个部门和单位的115项行政审批事项在该中心及分中心统一办理。

二、基本经验

1. 坚持行政推动, 确立行政审批先行战略。

通过考察, 了解到沈阳、大连两市政府对大厅建设与发展都非常重视, 认识到位, 并在政策制定、执行和资金方面给予了充分的支持。沈阳市政府把建设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列为该市最重要的工作之一, 沈阳市委、市政府要求“功能齐全、设备先进、运行有序、监管到位”, 仅用了40天, 就建成了全国一流的行政审批服务中心。

2. 部门支持、授权到位是行政服务中心建设与发展的基础。

行政服务中心的窗口能否真正代行部门审批权, 切实成为能管事、能办事、办成事的机构, 是衡量中心运行成败的标准。考察发现, 沈阳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各窗口部门、人员的思想观念先进, 全局观念和服务意识强, 这与审批制度改革到位和授权充分密切相关。一是该中心的管理层即是沈阳市行政审批管理办公室, 入驻部门将过去分散于各个业务处室的审批职能和工作人员全部集中到中心, 实行“一个窗口受理、一个处室审核、一个领导审批、一个公章办结”的审批流程, 所有审批环节均在中心内完成, 真正实现了职能调整到位、窗口授权到位、进厅人员到位。

3. 实施电子政务是行政服务中心建设与发展的有效措施。

实施电子政务, 保证了审批的快捷高效。行政审批网络办公系统, 具有审批、管理、监察、服务四大功能模块和审批流程规范、全程监控、网上审批等12项功能。先进的行政审批网络系统的实施, 确保中心能够规范、有序地运行, 为大幅度提高审批效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 制衡监督到位是行政服务中心建设与发展的保障。

监察局向行政服务中心派驻监察部门, 依托先进的软件管理系统, 实现了对审批工作“事前、事中、事后”的全面监督。按照“谁审批、谁负责, 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 建立起审批人员, 审批处长, 主管局长、局长为主体的问责机制。建立快速反应机制, 通过投诉电话、投诉信箱和中纪委统一安装的24小时无人值守的管理举报系统, 随时接受群众的投诉、举报。各项监督措施的实施, 提高了进厅人员的效能意识和依法从政意识, 初步实现了“无障碍, 无差错, 无投诉”的目标。

5. 建立了各种生活娱乐设施, 实现管理的人性化和规范化。

两市行政服务中心生活后勤设施齐全, 具有设施完备的餐饮区、娱乐休息区, 为中心及窗口的工作人员提供免费早餐和午餐。此外, 对于获得年度民主评议优秀的工作人员, 行政服务中心除以政府名义对其进行表彰外, 还为每人发放数量不等的奖金。利用传统节假日, 通过组织红色歌曲大合唱、考察新农村建设、缅怀革命先烈等系列主题活动, 丰富了职工生活, 营造了人性化管理的和谐氛围。

6. 大连市政府与时俱进, 搭建起综合性服务平台。

大连市人民政府行政服务中心成立以来, 探索出一条符合国家要求、适应大连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行政服务资源整合之路。2007年, 启动行政服务资源整合工作, 与新整合成立的大连市政府行政投诉中心合署办公。2008年, 大连市政府行政服务中心管理办公室、政务公开 (软环境建设) 工作办公室、行政投诉中心整合成立新的大连市政府行政服务中心。大连市政府采购服务中心和市政府信息查阅中心在新中心揭牌运行。2009年, 大连市政府办公厅电子政务处、办公自动化技术服务中心 (网站管理中心) 整合到行政服务中心, 搭建起集政务公开、行政审批、电子政务、信息发布、行政投诉办理职能为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平台。2010年大连市政府整合涉及软环境建设、政务公开、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电子政务工作的四个议事协调机构, 成立大连市政府服务型政府建设工作领导小组, 将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大连市政府行政服务中心。2010年年底, 又将政府公报编发职能划转到中心, 设立政府公报室。2008年全面导入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 建立了自我完善、持续改进的管理体系, 实现各类管理的制度化和规范化。至此, 大连市政府行政服务中心在实现职能“五合一”的基础上, 进一步丰富和完善职能, 成为服务型政府建设的主导力量, 各项工作走在全国的前列。

三、几点建议

1. 强化解放思想意识, 加速创新发展步伐。

当前, 解放思想、创新发展成为各地的重要任务, 谁能抓住国家改革开放的政策先机, 先试先行、率先突破, 谁就能在改革进程中掌握主动权和制胜权。郑州市应在学习沈阳、大连两市经验的基础上, 取其所长, 为己所用, 加快改革创新步伐, 把发展模式创新、机制体制创新作为引领新一轮发展的主要动力, 明确目标的指向性, 提高决策的科学性, 增强措施的协调性, 突出行政的效力性, 力争为中原经济发展做出卓越贡献。

2. 继续加快审批大厅建设, 大力建设文明城市。

政府的行政审批能力与水平, 直接决定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大厅是一个城市的形象和政府与群众直接接触的窗口, 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郑州市在大厅建设、管理方面具有良好的基础。2011年以来, 郑州市委、市政府着眼于创建文明城市, 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 当前的紧要工作是加快政府审批大厅建设的步伐。

3. 坚持创新、审批大厅同城一

体化发展, 加快审批大厅规范化建设、管理步伐。通过考察, 了解到沈阳、大连两市发展已经突破了传统的思维模式, 正以城市群的眼光和思路发展城市。将原来的各局、区、县等多处办公整合为一处办公。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 郑州市的大厅建设取得长足发展, 已成为服务经济发展的重要环节。但是也存在有些审批大厅执行政策“打折”、管理理念跟不上、政策不配套、环境不优的问题。建议出台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具体规范的先进的标准及管理办法, 打破以前各自为政的格局, 将各县、区、局大厅实行统一标准, 纳入统一管理。

4. 科学规划大厅发展, 提升省会城市功能和形象。

郑州未来发展定位是成为我国中原地区经济中心、对外开放的门户、现代制造业和研发转化基地、国际物流中心, 逐渐成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环境优美的适宜人类居住的生态型城市。郑州市城市发展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期, 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过程中, 要站在更高的起点上促进政府审批大厅统筹建设、发展, 把以人为本的思想贯穿于大厅建设和管理的全过程, 科学规划审批大厅发展方向, 进一步提升省会城市品位和形象, 使郑州成为中原地区招商引资的前沿阵地, 成为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的最佳平台。巩固交通枢纽地位, 构建“大交通、大物流、大服务”新格局, 提升省会城市辐射带动功能以大服务带动大产业, 形成以郑州为中心的区域经济圈。 (作者单位河南省郑州市人才交流服务中心) ■

西方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及其启示 篇3

尽管在实际运行的结构设计、流程再造和工具使用方面,不同国家选择了不同的改革重点和政策方向,但基本上还是顺应了整体政府建设潮流,搭建了各种跨部门协同的制度框架和运行环境。在内容和要求上也都是通过放松管制、减少审批、简化流程、强化监督等方式,系统提升政府依法处理综合化和复杂化问题的行政监管能力,力求最大限度给市场松绑,以增强企业的持续创新力和竞争力。

行政审批现代化改革的背景

第一,随着全球统一市场的形成、全球经济贸易自由化特别是经济信息化的加强、激烈的国别竞争、跨国公司的发展以及国际分工的进一步深化,世界经济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实现了突飞猛进的重大发展。要想在全球化进程中始终保持竞争力和生产力,政府需要与时俱进,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和管理模式,最大可能地为市场松绑,给企业减负。

第二,新公共管理改革运动虽然通过市场化和流程再造摒弃了官僚僵化的等级式组织结构,提高了政府行政效率,但小而分散的部门结构造成决策与执行分离以及部门间制约不足,使分权化改革陷入了碎片化的公共服务和治理困境。要想减少重复浪费并发挥行政审批的整体效力,政府需要积极搭建多元共享的服务平台,不断创新决策和服务的思路和方法,实现更大范围的跨界资源整合。

第三,信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进步和普及应用,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和增强了跨组织合作的必然趋势。要想有效回应市场和社会日益增长的多元化、多样性服务需求,政府不仅需要消除组织之间的界限,提供多样化的服务内容和选择,同时也要不断创新服务手段,提供更加便利、迅捷,也更容易获得的服务。

第四,随着网络化治理、协作性公共管理、公私伙伴关系等多元治理模式的不断出现,行政审批多元主体之间的互动不仅导致了协调任务的增加,也使政府各部门的绩效责任模糊不清。要想在减少审批和简化程序中提高行政审批和监管绩效,政府需要在追求管理灵活性的同时,依法增强责任控制性。

行政审批现代化改革的特点

第一个特点是“减”。一是减少监管数量,增加市场活力。英国政府为了消除经济增长障碍,激发企业的创造力和持续竞争力,自2014年1月发起行政文化运动——“挑战文牍”。通过审查、废除、完善已经过时、负担沉重或过于复杂的监管规定,大幅度减少政府部门涉及监管的法律和法规数量。以英国环境、食品和农业部为例,改革以来,该部已经依法取消了28%、优化了35%的监管规定,简化了37%的审批流程,不仅减轻了政府监管和审批压力,还为企业每年可以节省3亿英镑的合规成本。

二是减少组织机构,提高审批效率。加拿大联邦政府为了实现“一个项目,一次评审,且必须在明确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在2012年3月开始的环评审批制度改革中,将以往40多个政府审批部门和组织缩减至一个由环保署牵头管理的跨部门协调工作组(小组只有3个机构,分别是加拿大核安全委员会、国家能源委员会和加拿大环保署),负责设计执行联邦政府的环评审批;制定联邦环评目录;合并关键环评许可程序,建立统一的环评审批时间表;设定合规标准和高额强制处罚标准;合作开发原住民磋商统一流程。

三是简化审批流程,强化集中审批。澳大利亚水域近海石油项目审批流程改造中,不仅将原有的监管制度合而为一,还成功探索了集中审批运行机制。例如:设定唯一的监管机构(国家近海石油安全和环境管理局,NOPSEMA)制定跨行政辖区环境审批统一流程,确定跨行政项目评估的内容要求,建立环境审批公开透明的绩效标准以及一体化、规范化和精细化的管理程序,依法将州与地区的水域环境管理权力让渡给NOPSEMA,真正实现“一项议题、一个平台、一个机构、一次审批”的一站式审批服务。

第二个特点是“添”。一是根据决策和监督需要添加组织结构。澳大利亚政府理事会(COAG)为了在国家层面实现行政审批现代化的宏观决策协同,专门搭建了国家监管制度最高的决策、执行、监督机构——商业咨询论坛。该论坛是国家顶级政商伙伴关系,除联邦总理担任主席外,成员还包括6个州的总理和两个地区的首席部长、地方政府联合会和商业理事会的主席以及工商协会、行业协会和小商业委员会的首席执行官。同时,还成立了跨部门的监管和竞争改革小组,负责设计行政审批改革的方针政策,起草改革议程和执行协议,监督改革的进展情况并向商业咨询论坛和政府理事会大会报告。

二是根据全面发展需要添加运行机制。美国的出口控制政策就是按照整体政府建设思路,利用总统行政命令的手段,持续、系统、全面推进直至达到最佳效果的中观政策协调案例。2009年8月,总统命令全面评审出口控制业务。2010年4月,命令梳理包括商务部、国务院、能源部、农业部等7个出口办照机构的审批权限,创建出口控制统一清单。6月命令更新出口控制业务ICT平台(USXports),实现信息共享的无缝对接。8月命令将分属于商务部、国务院和财政部的执照审批业务并入集中控制机构(SCA),通过统一的执证申请表和及时更新的执照清单提供集中审批服务。11月命令在联邦国土安全部内成立跨部门出口协调执行中心(包括国务院、财政部、国防部、司法部、商务部、能源部、国土安全部、国家情报局长办公室以及其他由总统随时任命的政府部委、执行局或办公室。主任由国土安全部国务秘书任命的部内高级官员全职担任,两个副主任也是全职岗位,分别由商务部国务秘书和总检察长任命的商务部和司法部的高级官员担任)和情报联络处,逐渐建立政府大范围统计跟蹤刑事和行政执法活动能力,为服务联邦出口决策,在商务部网站开辟跨部门综合数据库,分类保留信息情报,负责协调各审批流程。2014年2月又命令于2016年12月完成国际贸易数据系统(ITDS)建设,通过边境跨部门执行理事会(BIEC)建立各种政府一企业一社会(PPP)伙伴关系,共同完善整体商业的业务流程,不断扩大政策适用范围。

三是根据政策执行需要添加行政职务。美国为了最大限度推动人员、物资、能源和信息流动,大幅度减少政府审批决策过程的总和时间,提高环境和社会的综合成效,于2012年3月启动联邦政府基建项目审批制度改革,不仅成立了由国防部、内政部、交通部、国土安全部、环境保护署等10多个机构的副国务秘书或同级官员组成的联邦改进基建审批程序指导委员会,还专门设置了一名联邦首席绩效官(CPO)担任指导委员会主席、负责发布具体的行动指南,开发和评估计划方案的执行情况,每年向总统提交绩效报告并公之于众。该岗位职责明确,工作灵活,有利于政策执行层面的协调互动。

第三个特点是“放”。一是政府体制内部纵向授权。比较典型的是,加拿大联邦政府在环评领域实施的等效授权制度。按照《加拿大联邦一省政府环境监管等效条例》,只要省政府的环评流程满足《环境评估法》的客观要求,联邦政府就可以授权其代为审批。这种制度可以利用法律条例规定央地之间的纵向跨政府协同结构,通过适度授权有效整合二级政府监管体制,既能减轻中央政府审批压力,也能提高地方参与改革的积极性,进而提高国家环境审批的整体效能。

二是政府行政之间横向让权。在澳大利亚联邦政府水域环评项目中,联邦政府不仅负责成立统一的环评机构,搭建跨行政环评平台,设定统一的环评流程和标准,同时还负责协调各州和地区政府,依法将各自境内的水域环评权力让渡给指定的唯一的环评机构,从而真正实现全国水域环评项目的集中审批服务。

三是政府对外向市场和社会适度放权。澳大利亚政府提出,自我监管是由企业开发、资助并由企业专门执行的监管机制,既可以包括没有政府参与的行业计划,也可以包括政府参与制定早期规定的行业计划;还可以是一种行业或一组商业与另一种行业或一组商业就某个义务达成的协议计划。而准监管是政府用来要求商业服从但又不能形成明确政府规定的大量规则、工具和标准,总体上可以分为行业监管和政府啟动型监管,主要目的是解决特定行业领域的问题,并不面向整个商业社会。自我监管和准监管机制,是政府向社会和企业放权的一种尝试,可以减轻政府监管负担,鼓励企业和社会自我管理、自我发展,通过治理创新改善政府与社会关系。

第四个特点是“管”。一是建立跨界网络,明确监管责任。英国在转变政府官僚作风的整体政府文化变革中,尽管在制度设计上没有专门成立新的监管机构,但在实际运行中,借用两个内阁委员会(监管政策委员会和减少监管二级委员会)跨部门协调制定了整体政府审批改革的目标和行动原则,由内阁部长们按照改革的总体方针和要求,根据本部门职责所涉及的改革“议题”以及与商界和公众磋商的结果,宣布相应的战略计划和执行手册,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对自有监管规定和审批政策开展全面、综合的自我审查和完善。同时,在监管政策执行中,政府部门多会采取跨界结网的“整体业务链”模式,与地方政府和社会机构共同承担监管和审批责任。例如英国环境、食品和农村事务部(Defra)就跨界搭建起一个监管者网络,成员不仅包括其他部委(能源气候变化部以及商业、创新和技能部),还包括环保署、食品标准机构、林业委员会、水服务监管局、海洋管理组织等16家地方和社会监管机构。

二是制定审批原则,改进监管质量。英国“挑战文牍”运动中,制定了“一进一出”进而“一进二出”的严格的审批原则。该原则要求各大部委在审查、削减、完善旧规定或引进新的监管要求时,必须衡量新的举措能否为商业节省至少高出成本(一倍或)二倍的资金价值,否则就得不到中央批准。正是中央政府这一道铁律,保证了看似松散自由的变革进程平稳顺利。文化变革不仅转变了行政审批的官僚作风,大幅度削减了行政审批数量,更重要的是,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政府监管的质量。

三是建立审计机制,提升监管效力。澳大利亚建立了一种持续改进型评估机制。这种审计问责机制不会专门针对监管者的行政绩效,而是衡量减少政府监管和简化审批流程后为企业减负的改革效果,通过审计及时找出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差距,帮助监管者进一步提高完善。政府生产力委员会2014年3月颁布了《监管者审计框架》,虽然没有提供测量合规成本的指南,但是原则上要求监管者在保证不影响实现监管目标的同时,能够以向商业征收最少合规成本的方式管理行政审批。尽管该政策刚刚出台,尚未有正式的审计结果,但却探索性地提出了成功审计所包含的关键要素(确立一致同意并适用于所有监管者的良好绩效系列指标;根据选择好的指标收集相关的信息和数据;进行一次外部审计并对外公开审计结果)、实践原则(明确有效的沟通;风险分析要求和重点行动;在决策制定、规则应用和客户参与问题上保持一致;行动问责和透明机制;承诺持续改进)、工作领域(提供建议和指南;实施执照审批流程;观测监控和服从活动;采纳的违规行动)以及审计方式(政府审计部门审计;监管者自评;专业审计机构评估;专业机构专家辅助的外部审计)。一般要求机构至少每5年接受一次审计,既可以利用正规监督和公共审查的方式有效保证审计计划和报告质量,也可以通过总理点名、部长建议、标杆学习、红绿灯警示等工具促进审计机制的广泛应用。

综上,发达国家行政审批制度现代化改革经历的时间并不长,无论是制度设计还是运行机制,都产生了非常有借鉴价值的经验做法。比方说,英国注重政府监管环境和自检自查系统建设的文化运动;澳大利亚注重政商高层互动、平等协商和共建共享的伙伴关系模式以及自监管和准监管机制建设;加拿大和美国也分别尝试了等效授权以及首席绩效官等制度。而在跨部门、跨地区、跨政府整合行政审批资源、简化审批流程和利用先进科技手段创新管理方式上,各国实践也发展出了许多灵活有效的执行工具。除了案例中介绍的跨界结网、一站式服务、统一在线平台、行政审批清单、免审行动清单、依法授权和放权外,还有环境审批影响力评估(EIA)和政府采购瘦身流程(LEAN)等个性化、精细化、制度化和规范化工具,值得今后根据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启示与借鉴

我国政府非常重视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也为此做出过相当大的努力。随着全面改革的不断深入,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也逐渐成为促进经济增长、激发市场活力和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关键。然而,碎片化的监管机制不仅产生了部门之间的相互推诿和协调乏力,矛盾、重复的监管政策也严重影响了行政审批改革的速度和效果。由于受部门权力化和利益化的影响和约束,加上政府职能定位不清、部门间分工关系模糊、责任划分笼统,随着审批事项削减幅度和力度的不断加大,改革逐渐进入“深水区”和“攻坚期”。面对在简政放权政策落实中出现的不想放、不愿放、不好放、不敢放的困境,笔者结合发达国家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实践经验,提出以下五点建议:

第一,大力推动文化变革,切实转变政府官僚作风。既然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重在减少政府管制、简化审批程序、减轻企业负担,那么改革的成功和效果很大程度上就取决于政府松绑的速度和力度。为此,建议中央政府面向所有审批部门开展转变官僚作风的文化运动,全面梳理和评审政府依法监管审批事项,按照以经济效率和环境效益为本的管理与服务原则,大幅度撤销、合并或削减陈旧过时的监管事项,完善或简化复杂多变的审批程序,尽一切可能为市场松绑、为企业省钱。

第二,运用整体政府思路,注重顶层设计和系统推进。既然部门分割和碎片化服务无法适应日益复杂的社会管理需求,也难以提供整合的无缝隙服务,建议政府借用整体思维,分层建立立体交叉的行政审批运行机制:宏观决策协同层着眼国家发展战略进行顶层设计,强调中央政府依法对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核心控制,有机集合宏观设计、战略决策、整体运行和全面监督过程,注重提升整体政府的决策和监管能力;中观政策协调层负责制定各方协调一致的政策方针以及翔实的执行规划和实施阶段,完善中央政府在战略制定、标准确立和争端处理等方面的运行机制,提高行政审批的执行和协调能力;微观政策执行或服务供应层应该强调改革具体监管手段,创新审批服务工具,简化行政审批程序,在“宽进严管”“放管结合”中提高审批服务的市场效能。

第三,搭建跨界协同网络,提升行政审批整体效力。行政审批改革涉及政府管理的多个领域,不仅需要在现代化进程中分类分批协同推进,还需要整合地方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的外部力量,共同營造和谐、友好、高效、经济的营商环境。建议在整体政府改革中搭建跨界协同网络,既可通过政府间伙伴关系的方式等效授权地方政府承担部分审批任务,也可通过自我监管和准监管机制的不断发展,大力发挥社会和企业作用,以减轻中央政府监管审批压力,实现数量减少、质量提高的整体效力。实践中可以利用跨部门协同的方式形成监管政策,由不同的纵向序列实施具体审批服务;也可以由不同纵向序列形成政策,利用跨部门协同的方式提供审批服务:还可以联合形成监管政策,共同承担审批服务。

第四,完善绩效管理制度,提高政府监管质量。行政审批改革是实现政府管理现代化的重要平台,是转变政府职能和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的试验田。为了进一步推进和完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一是建议在中央层面跨部门设立监管政策审核机构,以监管工作绩效为前提,严把审批事项核准关口,强调质量控制。二是建议在中央和省级政府设立高层政商伙伴关系,共同建立市场监管绩效平台,力求用制度规范行政审批,用协议监督市场行为。三是建议大力发展行业协会、商会等商界自律组织,积极培育社会服务力量,鼓励政府稳步向市场和社会放权,不仅要发挥好市场和社会的自我监督与管理作用,还要完善市场监督和社会监督的相应机制,有效解决行政审批过程中“一放就懒”“一放就乱”“一放就傻”的实际问题。

沈阳化工大学毒品管理制度 篇4

沈 阳 化 工 大 学

毒 品 管 理 制 度

1、学校教学、科研所需的毒品和易燃易爆的化学药品,事先要有周密的使用采购计划,不得盲目购置。

2、毒品和易燃易爆药品,应由实验室管理科和保卫处共同管理,设专人采购,专人安排运输和保管,设专用库房,设双门、双锁妥善保管,须两人同时在场方可进入。

3、要求严格履行审批发放使用制度,做好计量记录等工作。

4、储存毒品,易燃、易爆物品,按类分别放置,并有明显标记。要求妥善保管。库房符合防盗、防火要求,节假日要加封加锁,值班人员要加强巡视。

5、使用单位对盛放毒品的容器、废液、废渣等有害物质均应按规定妥善处理,严禁随意丢弃,避免造成环境污染或酿成事故的发生。

2010年7月修订

附件1

沈 阳 化 工 大 学

毒品审批发放使用制度

1、各实验室需用毒品时,由使用人填写购买毒品申请表,经本实验室主任签字,二级学院院长审核同意,报保卫处签字备案,由教学或科研主管校长批准方可购买。

2、凡科研项目需用毒品必需由主管科研院长负责审批,凡教学需用毒品,由主管教学院长负责审批,由资产与装备管理处派专人到指定地点购买,购回后及时办理入库手续。

3、领取毒品时,必需认真填写领料单,经实验室主任签字盖章后,要求两人同时到库房领取。领取后由专人负责保管及使用。

4、毒品库应设双锁,领取时必须由实验室管理科保管员和保卫处主管人同时负责开锁领取,人离开之前确认双锁是否锁好方能离去。

5、领取毒品时,必须使用天平称量,做好计量登记。当天领取当天使用,使用时要有详细记录。如当天使用不完,必须送回毒品库保存,不得在实验室存放。不按要求存放出现一切后果由当事人自负。

6、使用毒品时,应进行严格记录,由使用者填写毒品使用数量及用途报告单,交实验室管理科存档。

2010

年7月修订

附件3

沈阳化工大学

实验室使用毒品安全措施

1、各实验室在使用毒品前,首先由教师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使学生对毒品有一个理性上的认识。

2、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应为学生演示实验操作过程,并对学生的操作过程进行监督指导,确保实验期间的安全。

3、实验人员在领用易燃、易爆、及腐蚀和有毒的化学危险品时严格履行审批领用制度,做到即领即用,一次用不完的危险品要及时送回毒品库保管,不准在实验室里存放,遇到有毒气体(如HCN等)的操作时,应戴好防毒面具。

4、实验结束后应对实验所产生的废渣、废液按沈阳化工学院有毒有害废液、废固及废旧化学试剂管理办法进行处理。

5、对在实验室中玩忽职守,违反操作规程,给学校造成经济损失及人身安全的相关人员,应视其情节轻重给予相应的处罚。

沈阳市乡镇财政资金信息通达制度 篇5

第一条 为确保乡镇财政资金信息及时传递,切实加强乡镇财政资金监督管理,提高乡镇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根据《辽宁省财政厅关于加强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的实施意见》(辽财县„2010‟732号)有关要求,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乡镇财政资金信息,包括各级各部门安排用于乡镇及以下的各类财政资金的政策文件、管理办法、资金指标文件等。乡镇财政办按要求应向上级财政部门反馈的各项资金监管工作情况、问题、结果及建议。

第三条 乡镇财政资金信息通达,是指乡镇财政资金信息在乡镇财政办与上级财政部门之间的双向传递。

第四条 乡镇财政资金信息通达实行县级财政部门负责制度。县级财政部门各科室和乡镇财政办均要指定专人为信息联络员,负责归集整理乡镇财政资金相关信息及传递工作。

第五条 县级财政部门各科室在收到上级财政部门、同级其他部门用于乡镇的财政资金信息和本级财政部门下达的用于乡镇及以下的财政资金信息时,要在5个工作日内由信息联络员将文件复印件和文件的电子文档传递给县级乡镇财政管理部门。

县级乡镇财政管理部门要将各科室传递的乡镇财政资金信息进行分类整理,并在接到信息后5个工作日内,传递到乡镇财政办。

第六条 对于县级有关部门下达的用于乡镇及以下的财政资金信息,由县级财政部门相关科室负责协调,并按第五条的有关规定履行传递手续。

第七条 县级财政部门内部传递监管信息资料必须履行传递手续,填写“乡镇财政资金信息传递登记表”。

第八条 县级财政部门乡镇财政管理机构要在乡镇财政管理方式改革县乡联网内部网络中为各乡镇财政办建立监管信息专用电子文件夹,用于传递乡镇财政资金信息。

第九条 乡镇财政办要及时登录县乡联网内部网络,浏览监管信息专用文件夹,及时对各种信息进行接收,定期报送“乡镇财政资金信息接收回执”。

第十条 乡镇财政办要及时将资金监管工作情况、发现的问题及建议,通过县乡联网内部网络专用电子文件夹向上级财政部门反馈。

第十一条 县级财政部门在下达乡镇财政资金时,要明确乡镇财政办应承担的监管职责,并提出监管要求。

第十二条 乡镇财政办要建立资金、项目台账,详细反映资金和项目的基本情况。县、乡财政部门要对乡镇财政资金监管信息及时进行归类整理、打印、装订成册并存档。

沈阳行政审批制度 篇6

陪伴着《辽阳市人民当局关于成立同一的城乡住民根基养老保险制度的实验意见》(简称《实验意见》)出台,辽阳新农保和城居保“二合一”,同一的城乡住民根基养老保险制度正式成立。

据先容,新农保和城居保两项制度归并实验,扩大了参保范畴,未介入职工根基养老保险的人群所有被纳入了参保范畴。按照《实验意见》,养老保险小我私人缴费档次有所增进,分12个档次,比新农保增设了7个档次,比城居保增设了2个档次,为有更高缴费意愿和手段的住民提供了更多选择。与此同时,该市当局加大了津贴力度,对重度残疾人等缴费坚苦群体,各县(市)区当局可为其代缴部门或所有最低尺度的养老保险费。

据悉,从本年7月1日起,辽阳市城乡住民根基养老保险基本养老金尺度由原本每人每月55元进步到每人每月70元。

广东: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经验 篇7

长期以来, 交通主管部门政策主要通过各种文件来实现, 企业对各种文件难以吃深吃透, 不能抓住重点, 对于主管部门积极引导的政策, 企业往往不积极或不能及时跟上。

实行招投标以后, 广东省交通厅将各种需要引导和推广的政策通过评分标准及各种加扣分项目来体现, 对企业的引导作用更加明显, 也更容易为企业所接受。

比如, 通过将投标人安全生产、经营行为和服务质量设置为标前分主要考查内容, 引导运输企业加大在这三个方面的投入和管理;通过设置GPS等先进技术应用加分项目, 引导一批先进技术快速普及;通过设置原有线路标志牌置换加分, 加快企业剩余运力消化。

长期以来, 客运市场监管主要是一种静态、事后管理方式, 交通主管部门的精力较多地放在市场准入上, 市场监管方面主要是放在企业经营行为和各种规费的检查和执法上, 对企业服务质量的监管方面, 由于现有法规不健全, 处罚依据不足, 以及动态监管难度大等原因, 做得并不是很好。

随着招投标工作的开展, 企业为了在竞争中获取资源, 往往向主管部门和社会做出各种承诺, 而这些承诺将写入政府与企业的合同之中, 为政府对企业服务质量的监督提供了法律上的依据。

同时, 可以将政府对市场的监督从静态的、事后管理转向动态的、事前、事中和事后相结合的系统化管理, 从具体的事务管理转向对市场主体的市场准入、退出、竞争、交易和服务质量的监督管理。

以往政府行业管理中最为薄弱的环节就是市场退出机制的缺位, 许多经营不善、濒临破产的企业, 由于退出机制缺乏, 往往“死也死不掉, 活也活不好”。

实行招投标后的理想状态下, 困难企业不可能再通过政策扶持获取资源, 经营不善的企业将很快被市场自然淘汰。而中标单位如果违反自己向政府和社会做出的承诺, 或经营行为不能达到政府要求时, 也将会被政府取消经营资格;这样, 所有的后果由企业完全承担, 使企业始终保持一种危机感, 将从根本上改变老企业 (特别是国营老企业) “坐、等、靠、要”的思想, 使企业通过改善经营管理实现可持续发展。

周密组织充分调研

广东省交通厅每年年初就开始为当年计划进行的招投标工作做准备, 成立专门机构, 每次招投标开标、定标大会主管副厅长均亲自到场。

招投标能否顺利开展的一个关键因素是招标项目和标的的设置必须合理。广东省在第二次市际线路招投标过程中, 就曾出现部分招标项目因投标人不足3个而被取消的现象。

所以, 在市场总体运力饱和的情况下, 需要进一步完善招标项目受理、征求意见、公示、评估和确定等各个环节的流程, 确保招标项目是市场急需的。

招投标各项准备和技术保障工作是另一关键环节。广东省交通厅会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 提前做好招标文件的编制工作, 确定招投标的流程和时间要求, 落实招投标所需的各种文书和表格, 提供招标项目有关的统计数据, 引导企业正确编制标书。此外, 还根据每次招投标的实际情况, 提前做好计算机应用软件的开发的调整工作, 减轻工作人员负担, 为招投标工作提供有效的后勤保障。

招投标组织工作也相当重要。广东省交通厅设立专门的领导小组, 还在厅人手不足的情况下, 将主要技术性、事务性工作委托省厅交通咨询服务中心开展。在招投标过程中, 还专门设立会务、业务、技术等专责工作小组, 力求做到招投标各个环节不出现问题。

确保公开、公平、公正

一是要准确掌握客运企业经营统计数据。鉴于目前的管理体制, 交通主管部门很难准确掌握客运企业的安全生产、经营行为和服务质量数据, 广东省第二次市际招投标过程中就出现了部分企业造假问题。

为解决这一问题, 广东省交通厅在2004年全省运政信息系统投入使用的基础上, 实现了与省公安厅信息数据联网交换, 初步掌握了企业安全生产和经营行为方面的数据。

同时, 广东省交通厅在每年年初专门下文要求各级交通主管部门和各运输企业上报有关统计数据, 汇总后在交通厅公众网上公示, 并与广东省交通厅的数据进行比对, 提高了企业造假的难度。

二是严格招投标程序和制度, 确保程序合法, 保证招投标公平、公正开展。为此, 广东省交通厅在招投标办法和招标文件中明确了招投标程序, 对弄虚造假的企业坚决按照制度进行处罚。

在第二次市际客运班线招投标过程中, 广东出现了7家企业虚报安全数据, 2家企业虚报百万车公里数据事件, 广东省交通厅严格按照规定, 取消了9家企业的投标资格, 刹住了投标企业造假之风。广东省也曾出现中标企业未在规定的时间内投入经营的现象, 广东省交通厅均严格按照规定取消了其中标资格, 保证了替补中标人的利益。

三是做好保密工作。为确保公正评标, 广东省交通厅采用“评委两次抽取”法, 即第一次从专家库中随机抽取总的评委名单, 到开标前再从到场评委中抽出具体参评的评委, 并且所有到现场的评委要与外界隔离;为保证投标人信息不泄露, 广东省交通厅从报名开始, 就对投标人进行严格保密, 除报名工作人员外, 招投标领导小组成员均不知道具体的投标人名单和数量;为保证投标人知识产权不受侵犯, 广东省交通厅规定对所有投标人的投标书进行保密, 招投标结束后一律退还投标人, 不来领取的一律销毁。

四是做好监督工作。广东省交通厅将招投标全过程置于交通行政监察部门的监督之下, 包括标前分确定、评委抽取, 还是开标、评标和定标工作。同时, 在开标、评标和定标过程, 还邀请公证部门参与, 出示公证书。

五是做好信息公开。广东省交通厅每次招投标工作都力求公开, 无论是企业统计数据、招标公告、标前分评定数据、评标结果和相关招投标信息均在各新闻媒体和交通厅公众网上公示。同时, 还专门设置邮箱, 接受投标人咨询和投诉, 将整个招投标工作置于广大投标人的监督之下。对投标人提出的申诉, 广东省交通厅都按照招标文件和招投标办法的规定, 由招标人代表、监察人代表、公正人代表和招标咨询机构工作人员进行认真研究, 将处理结果及时告知企业。

不断微调招投标方案

广东省交通厅针对前几次招投标工作中反映出来的问题, 结合不同时期政策引导方向, 在每次招投标前对评分标准进行及时调整。

比如, 针对安全事故中责任事故伤人率、经济损失率等数据难以掌握的实际情况, 将投标人安全生产考核指标调整为只考核责任事故死亡率和重、特大事故情况, 并将企业上报数据与省公安厅提供数据核实后确定;针对百万车公里数据难以核实问题, 将该指标调整为企业营运车数;针对全省运政信息系统实现全省联网的实际, 企业违章数据由企业提供改为由交通主管部门汇总确定;针对投标承诺雷同, 量化指标少的问题, 在评分标准中规定了基本承诺, 要求企业在基本承诺基础上作出新的量化承诺才能得分;针对投标书越来越长的问题, 在招标文件中提出了页数要求。

在首次市际客运班线招投标中, 曾按照一条线路一个项目和对开的传统方式设置标的, 整个招标时间和成本相对较多, 两个中标人还会出现因承诺不同, 投入车型不同、服务不同等问题。为此, 广东省交通厅及时调整, 取消线路对开, 一条线路只设一个中标人, 同时将同一起点地的部分线路捆绑成一个标的, 有效减少了招投标的时间和工作量, 招投标成本也大幅下降。

从第二次市际招投标开始, 广东交通厅对招标线路不再设定具体运力数、途经线路和经营方式, 转而由企业根据市场调查情况, 在投标书中自主提出, 提高了企业经营自主权。

为鼓励客运企业走规模化、集约化道路, 逐步实现网络化经营, 广东省从一开始就允许二级以上企业可以进行异地投标。同时, 广东省还鼓励企业以联合体方式进行投标, 对与起讫地企业组成联合体投标的进行加分, 促进企业强强联合。

针对部分招标项目投标人较多, 评委难以对所有投标书认真阅读, 标前分落后较多的投标人制作投标书会造成浪费等问题, 广东省交通厅对投标流程进行了适当调整, 由投标人先提交商务文件, 待标前分确定后, 再通知标前分前6名的投标人制作标书, 参加最后的投标, 从而有效解决了这一问题。

针对招投标过程中标前分是投标人投诉重点, 容易造成招投标工作因查处投诉而延迟的问题, 广东省交通厅将标前分数据汇总和公示放在每年年初进行, 解决了难题, 缩短了招投标工作的时间;在粤赣两省联合招标工作中, 还对招标人工作进行了改进, 招标人代表不进评标现场, 也没有招标人代表参加评标, 不再对评标结果进行现场审核, 而是采取事后核实确认方式, 从而防止了招标人可能存在的评标操纵。

加强中标线路监督

客运班线招投标工作以往最大的问题是中标人的投标承诺兑现难、检查难, 广东省交通厅为此特从抓好经营合同落实出发, 做好了两方面工作:

一是认真做好中标线路投入前考核。广东省交通厅从开展招投标工作以来, 一直十分重视中标线路投入经营前考核工作, 在中标人提出投入营运申请后, 由广东省交通厅组织交通咨询服务中心、省道路运输协会和起讫地交通主管部门等单位的人员一起对拟投入经营线路的各项经营准备情况、合同承诺的车辆等设施设备的投入情况进行考核。对没有落实承诺要求的中标人, 提出相应的整改意见, 整改不合格的, 坚决取消中标资格, 交由替补中标人经营。

二是开展中标线路经营过程中考核。广东省交通厅在总结历年招投标工作的基础上, 于2006年出台了《广东省省际、市际道路客运班线经营权招投标中标线路履约情况考核办法》, 采用不定期现场抽查, 不事先通知被考察企业, 以普通旅客身份实地跟车考核的方式, 对历年来的中标线路开展经营过程中考核。并根据考核结果, 对违约企业按照合同约定进行处理, 对履约情况好的企业予以表彰, 同时将考核和处理结果通过省交通厅公众网向社会公布, 并通报全省, 从根本上扭转了企业投标书乱承诺的风气。

存在效率与成本问题

在确保招投标工作公平、公开、公正的同时, 广东也存在效率偏低、招标成本过高和后续监管不到位的问题。

广东省交通厅将在运政信息系统的建设和全省联网的基础上, 加大数据挖掘利用的开发力度, 改革数据统计口径, 力求准确获得行业统计数据。同时, 更加科学合理地确定招标项目, 优化招投标方案, 逐步将旅游客运纳入招投标范围。

广东省交通厅还尝试提高招投标信息化程度, 开发相应的招投标操作系统, 提高工作效率。同时, 将从制度建设出发, 进一步完善招投标投诉处理机制, 使招投标工作逐步制度化、规范化, 维护广大投标人的合法权益。

在第二次市际客运班线招投标过程中, 广东出现了7家企业虚报安全数据, 2家企业虚报百万车公里数据事件, 广东省交通厅严格按照规定, 取消了9家企业的投标资格, 刹住了投标企业造假之风。

沈阳行政审批制度 篇8

【关键词】行政审批改革 中小微企业 助力发展

一、我国行政审批制度的改革概况

2001年,成立国务院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积极、稳妥地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改革工作全面启动。据统计,从2001年到2013年3月本届政府成立,经过前后六轮改革国务院共取消和调整行政审批事项2497个,占原有审批项目总数的69.3%。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指出:“进一步简政放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最大限度减少中央政府对微观事务的管理,市场机制能有效调节的经济活动,一律取消审批。”为今后进一步简政放权,深化改革指明了方向。

当前的我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是对政府与市场关系的重新定位,具体的内容有: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要按应减必减、该放就放的原则,取消和调整行政审批项目。行政管理和执法部门要当好市场秩序的“裁判员”,明确监管责任,切实履行好对已保留审批事项的事中事后监管。要着眼于行政审批制度建设,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有限”政府。要健全行政审批服务体系,培育社会组织健康发展。

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助力中小微企业

当前广大中小微企业是我国社会经济结构中的重要力量,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巨大动力,但是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税费负担过重、行业垄断与限制等因素阻碍着其经济活力的进一步释放。为此,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是一个突破口。通过改革,进一步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让广大中小微企业享受到改革红利,为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注入新动力。

(一)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市场环境

历经数十年的探索实践,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但政府与市场关系并没有完全理顺,政府还在管着许多不管、管不了、也管不好的事,限制了正常的市场竞争。

改革有利于国内市场的公平竞争。建立起与市场经济运行规律相适应的行政审批制度,消除相关垄断行业的准入限制,对中小微企业“多设路标,少设路障”,可以为中小微企业打造公平、透明的竞争环境,激发了他们的市场主体的活力,参与与大型国企的竞争,有效释放改革红利。

改革有利于国际市场的开放融资。通过压减审批事项、简化审批手续、优化审批程序等手段,进一步放宽国际市场,构建和优化市场化的国际投资环境。2013年9月,上海自贸区成立以来积极探索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外商投资企业稳步增长,截至2014年6月底,新设企业数207户,总数达1245户,是去年同期的8.6倍。

(二)有助于降低中小微企业经营成本

可以降低经济成本。政府简政放权,削减生产经营活动的审批事项,减少行政事业性收费,每年可以减轻企业和个人负担约100亿元,有利于企业自主经营活动的进行。政府清理不必要的资质资格许可认定,有利于削减中小微企业办理资格认定需要的相关机构的服务费用,节约成本。

可以降低时间成本。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对行政审批流程进行“大瘦身”,最大限度的精简审批程序,减少不必要的环节,提高办事效率,这对节约中小微企业的办理时间,增强企业灵活性,适应经济形势的快速变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可以降低灰色成本。以往由于审批权掌握在相关部门手中,中小微企业为了自身利益,往往会巴结行政部门,不少政府工作人员借审批徇私舞弊,贪污腐败。加快清理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消除审批管理的“灰色地带”,既有利于减少中小微企业的额外成本,又能有效防治腐败。

(三)有助于提高政府服务质量

改革有利于行政部门厘清职责,提升宏观调控能力。政府转变职能、减少微观事务管理后,各部门腾出了更多精力抓大事、议长远,提升政府管理经济和社会事务的能力和水平,为占据经济结构重要地位的中小微企业提供给其更多的政策优惠和资源帮助。

改革有利于行政部门提升优质服务,方便企业审批。在项目审批、缴费方式等具体改革中,降低审批门槛,取消不合理收费,能够合理配置行政资源,优化公共服务,帮助中小微企业在审批过程中,办事变得更加方便快捷,更好地满足其对政府服务的需求。

改革有利于行政部门发挥监管职能,维护企业利益。改革建立了配套的事后监管机制,明确了相关部门的监管职责,真正形成放管结合的新机制来维护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对于不按法定程序审批、伪造审批文件或谋求通过“灰色地带”取得便利的企业,坚决予以查处,维护了广大中小微企业的合法权益,构建了公开透明的政务市场。

三、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深化

尽管近年来我国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问题依然存在。为此,我国要继续深化改革,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增强中小微企业的市场活力。

(一)强化基础服务能力建设,构建制度化服务体系

进一步加大简政放权力度,立足基层、面向群众,能够向区县、镇街下放就全面下放,避免群众“门难进、事难办”。规范有关行政流程,地方和部门应明确承接主体,制定配套的实施细则,清理和政府部门捆绑的中介机构,为广大中小微企业在提供更高效的服务。同时强化监管,规范服务,根据基层服务机构编制标准,确定人员编制、经费划拨等支撑政策,形成人、事、钱相匹配的运行机制,满足中小微企业的基本服务需求。

(二)用现代信息技术推进审批方式改革,完善电子政务

推进实施行政审批电子网络一体化建设项目,加快办事过程的电子化、网络化和自动化,加大电子政务建设力度。全面推行网上申报、网上审批,逐步实现“不见面审批”,为群众和中小微企业办事提供更多便利。加强电子监察,运用网络的公开性、透明性,鼓励社会群众广泛参与,设立监督和举报窗口,进一步提升公共服务监管的力度,减少权力寻租机会,提供给中小微企业更公平的竞争环境。

(三)将“权力清单”“权利清单”和“负面清单”作为组合拳

“权力清单”详细规定权力究竟应该干什么,不能干什么的一种公开形式。“权利清单”,就是详细列举公民与社会组织最重要权利的一种公开形式。而“负面清单”体现的是“法无禁止即自由”的理念。十八届三中全会将“负面清单”管理推广到我国市场,平等地适用于公有制与非公有制经济、内资与外资企业各类型企业,着力统一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利用和完善三种清单的组合,是落实简政放权的有效手段,这样既能让中小微企业清楚自身的权利和责任,提高办事效率,也能形成社会监督,规范政府职能。

参考文献

[1]李晓琳.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快释放新的改革红利.[J].中国经贸导刊.2014.(9):34-36.

[2]蒋才勇.关于进一步简政放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思考.[J].乌蒙论坛.2014.(1):57-59

[3]杨晶.国务院关于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工作情况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4-8-28(10).

上一篇:口才与交际协会辩论培训策划书下一篇:新版六年级上册英语